饮料龙头,39%复合增速,新王上位!

 

多年以前,王老吉和加多宝的商标纠纷案轰动一时,撕B的结果就是一地鸡毛。

加多宝失去了商标权,营销成本大幅攀升,从此失去了高速增长的势头,陷入困境之中。

广药集团虽然拿到了王老吉商标,得了短暂的红利,但终究被经营机制所掣肘,时日一长便渐渐乏力。

两家公司都没有能够成为最终的赢家。

真是令人一声叹息的故事啊。

无独有偶,在另外一个细分领域,功能饮料行业也正在上演着几乎雷同的版本。

去年底,最高人民法院的一纸判决,让持续多年的“中泰红牛之争”告一段落。

这场始于2016年的红牛系列商标纠纷案,由泰国天丝(泰国红牛)取得胜利,最高法的终审判决明确“红牛系列商标”归天丝公司所有。

败诉方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中国红牛)将不再拥有红牛商标的使用授权,这也意味着,其可能无法在中国售卖“红牛”相关产品。

跟王老吉大战唯一的不同在于,红牛大战期间,有一个小公司正在悄悄发育,不断蚕食红牛的市场份额。

这个公司就是明天(5月27日)上市的东鹏饮料。

作为A股功能饮料第一股,东鹏饮料能否在红牛内斗中趁势崛起呢?君临今天为你深度分析。

01

红牛在内斗

如果不是与泰国天丝的商标之争,中国红牛的日子会比现在好过很多。

“红牛”饮料发明人——许书标,于1956年在泰国创办了一家名为天丝的医药工厂(泰国天丝前身),工厂后来研制出一种含咖啡因、纤维醇、维生素B等成分的“滋补型饮料”,取名“红牛”。

早期,许书标将红牛免费送给卡车司机、夜班工人,让他们在熬夜工作时能够保持清醒状态,借此打开了市场,很快坐上泰国功能性饮料市场的头把交椅。

随后,在奥地利商人的马特希茨的助攻下,红牛很快火遍全球,许书标也将目光放到了中国市场。

彼时,由于无法取得国内保健食品批准证书,许书标和华彬集团创始人严彬结识后便开始寻求合作。

1995年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即后来的“中国红牛”),约定由天丝集团提供生产工艺、配方和技术支持,华彬集团主导生产、经营。

随后的20余年,华彬集团主导下的中国红牛蒸蒸日上,长期垄断功能饮料市场,并在2014年突破200亿元销售额。

“红牛”饮料成了现金奶牛,为华彬集团贡献了大量利润。

而泰国天丝由于没有资金投入和实际经营,只能从合资公司中取得商标许可费、原料费等收入,连分红都没有。

随着许书标在2012年去世,中泰双方稳定的合作开始出现裂痕,许氏家族的子女们开始觊觎红牛在中国的利润,想要收回中国红牛的商标使用权,自己接手这个庞大市场。

2016年10月,天丝公司宣布红牛商标许可到期,不再续约。

但华彬集团并未理会,继续主导中国红牛的生产销售。

对此,天丝公司选择对簿公堂,“红牛”商标的使用权纠纷也使得市场上同时出现了3款红牛。

饮料龙头,39%复合增速,新王上位!

三款产品没什么正版、盗版之分,口味略有差异,国人最熟悉的还是上市26年的“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味道上更加容易接受。

持续多年的纠纷,让华彬控制的中国红牛放慢了脚步,2011年红牛在功能饮料的市场份额还超过80%,到2020年只有50%左右了,

饮料龙头,39%复合增速,新王上位!

而这仅仅只是开始。

自最高法判决天丝集团为“红牛”系列注册商标的专用权人后,天丝就向各地法院申请了一系列行为保全,意在堵住中国红牛的“非法”销售渠道。

不久前的5月12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就作出裁定:

责令华联超市即日起立即停止销售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出品的“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产品,裁定立即开始执行。

这是最高法判决后出现的第一个销售禁令,相同的情况可能将在各地陆续出现。

此外,君临发现,中国红牛京东旗舰店店铺首页已经无法显示内容,不过商品依然可以正常下单,天丝红牛京东旗舰店则一切正常。

饮料龙头,39%复合增速,新王上位!

受败诉影响,中国红牛的前路充满了荆棘。

虽然在多年的诉讼中一直处于被动,但华彬集团也没有坐以待毙,于2017年推出了自己的功能饮料品牌“战马”。

此后,华彬利用自己的资源和推广渠道,全力推广“战马”这一亲生儿子,意在降低对“红牛”品牌的依赖。

不过效果有限,2019年华彬旗下“红牛”、“战马”的销售额分别为223亿、13.3亿,后者要替代前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2

东鹏在成长

红牛的内斗,为其他竞争对手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各大饮料公司都相继推出自己的功能饮料品牌,仅在2017年,新上市的功能饮料就超过10种。

虽然品牌众多,但功能饮料竞争格局相对清晰,除红牛外的主要玩家包括:东鹏特饮、乐虎、体质能量、战马。

饮料龙头,39%复合增速,新王上位!

市场份额上,红牛、东鹏特饮、乐虎排前三,CR3份额超过80%。

饮料龙头,39%复合增速,新王上位!

市占率常年第二的东鹏特饮,是东鹏饮料的主要产品,占公司营收比重超过94%。

东鹏饮料前身是深圳东鹏饮料厂,属于深圳市政府下属企业,1998年研发出“东鹏特饮”,一度由于经营不善,濒临倒闭。

上市前公司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

改制后快速发展(2003-2009):2003年,国家允许国有资本退出一般竞争性行业,时任公司销售经理的林木勤与其他员工共20人,一同出资买下了东鹏100%产权。

“国有转民营”后的东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弥补了成本控制与营销上的短板后,从2003年私有化到2010年,公司产值从1500万元提升到2.5亿元。

推陈出新,深耕广东市场(2010-2012):2009年底,东鹏率先推出塑料瓶装功能饮料,再加上防尘盖的小设计,很快与红牛等一众罐装饮料拉开差异。

价格上,同样250ml的规格,东鹏特饮只需红牛的一半,但双方的能量功效却差不多。

味道上,君临亲身体验后,也体会不出二者的明显差别。

饮料龙头,39%复合增速,新王上位!

差异化的包装、低定价策略,让东鹏一下打开了大本营广东的市场。

广东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劳动力数量最多的省份,有大量对功能饮料高需求的目标人群,比如司机、快递小哥、外卖小哥、夜班族等。

同时,这些人群又对价格比较敏感。

东鹏特饮完美地契合了这类消费者的需求,很快在广东市场取得成功。

品牌年轻化,走向全国市场(2013-至今):2013年,以邀请谢霆锋做代言为标志,东鹏开始布局全国市场。

期间,东鹏确定了“品牌年轻化战略”,以“年轻就要醒着拼”为主张,开展了一系列营销宣传,意图将产品从“疲劳”场景向“休闲”场景转换。

饮料龙头,39%复合增速,新王上位!

相比红牛更专注于传统体育营销,东鹏特饮的营销渠道、模式更加多样,也意在打造年轻化的品牌形象。

比如综艺,东鹏的冠名对象多是湖南卫视、东方卫视这类年轻观众较多的平台。

赞助电竞俱乐部、网剧中植入广告,也为东鹏争取了很多年轻消费群体。

03

双方的竞争

近年来,在产品、营销端的共同发力下,东鹏营收数据节节攀升,2020年营业收入近50亿元、净利润8亿元,近4年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20%、40%。

饮料龙头,39%复合增速,新王上位!

相比之下,红牛中国的营收在2020年为228亿,低于其在2015年的营收水平,近4年的复合增速只有5.2%,市场份额也在不断缩水。

6年前,东鹏的营收还不到中国红牛的一个零头,而在去年,东鹏的体量已经接近后者的1/4。

此番寻求上市,东鹏也是想寻求二级市场的资本支持,继续在产品、营销端发力,进一步攫取大哥“红牛”的市场份额。

而刚好,最高法的判决也给东鹏提供了完美助攻,一旦中国红牛的销售行为被定性为商标侵权,未来被全面禁售的概率很大。

饮料龙头,39%复合增速,新王上位!

5月19日,中国红牛在官网发出了一份声明,表达了3个意思:

1) 朝阳区法院所作系民事保全裁定,并非“禁售”裁定

2) 多起商标侵权诉讼仍在审理,目前的生产销售合法

3) 泰国天丝私自撕毁“50年合约”,混淆产品,蒙骗消费者

在涉及年产值超过200亿的大金矿面前,谁都无法轻易放弃。

但最高法很少推翻自己做出的生效判决,本案还入选了“2020年度知识产权保护十大案例”,这意味着在商标争夺上,中国红牛基本翻盘无望。

关于中国红牛的未来,我们可以参考当年加多宝公司与广药集团关于“王老吉”品牌的一系列纠纷。

如今,华彬集团却面临比加多宝更大的问题,功能饮料市场比凉茶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国内外玩家齐聚,一旦其失去“红牛”使用权,相关市场或许只能拱手让人。

泰国天丝咄咄逼人,自称“正统红牛”;东鹏、乐虎紧紧追赶,蚕食市场份额;还有Monster Energy、可口可乐等国外巨头虎视眈眈。

而华彬集团一手培养的“战马”,才十多亿销售额,竞争力非常有限。

红牛内斗的大背景,为行业老二东鹏饮料提供了绝佳的扩张机会,叠加上市加成,2021年可能成为双方未来发展的分水岭。

04

东鹏饮料,投资价值几何?

上面我们分析了功能饮料行业的竞争格局,既然东鹏饮料要上市了,那我们也来检验下它的成色。

A股中纯饮料上市公司很少,我们选择业务相似的承德露露、养元饮品来进行对比。

1、 营收端

2017~2020年,东鹏饮料营业收入从28.44亿元增至49.59亿元,年复合增速达20.36%;利润从2.96亿元增至8.12亿元,年复合增速达39.99%。

单独看来是个非常不错的业绩增速,我们将其与另外两家进行对比。

饮料龙头,39%复合增速,新王上位!

相比于东鹏的快速增长,承德露露、养元饮品利润增速明显较慢,且在2020年受疫情影响严重,业绩同比均出现下滑。

而东鹏这边,不仅没受疫情影响,反而延续了上年的快速增长,这就很神奇了。

因为三家企业都是以线下经销渠道为主,疫情导致的关店潮会导致经销商、终端产品积压,严重影响销售。

那为何东鹏能保持不错的增速呢?

原因就在于三家公司产品的消费场景、消费人群不同。

承德露露、养元饮品的产品属于养生健康类,聚餐、走亲访友是这类产品的主要消费场景,所以两产品广告中经常会突出“送礼”元素。

春节也是其传统销售旺季,不巧,去年的春节及一季度,正好是疫情的高发期。

而东鹏特饮作为能量饮料,消费场景日常化,二、三季度为销售旺季,去年二季度开始居民日常生活、企业生产经营快速恢复,因此受影响较小。

饮料龙头,39%复合增速,新王上位!

此外,三家产品的消费群体有明显差异,前面也提到,东鹏特饮的一大购买人群是体力劳动者,即快递小哥、外卖小哥、货运司机、夜班族等等。

东鹏饮料非常重视这类消费人群,与京东物流、货拉拉、滴滴、美团等平台联手举办线下活动,快速提高产品知名度。

饮料龙头,39%复合增速,新王上位!

新冠疫情爆发,反而成了东鹏饮料的神助攻。

2020年上半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22.1%,头部企业顺丰及三通一达,分别实现10%~80%的业务量增长;

美团点评2020年中报显示,2020年1-6月外卖业务同比增长近7%,期间新注册并有收入的骑手超过100万人。

快递、外卖业务量的发展,带动了东鹏饮料去年的销售高速增长。

2、 成本端

三家饮料公司毛利率都在50%左右,但净利率却有较大差别,东鹏饮料明显低于另外两家。

盈利水平的差异,主要由于三家公司的销售推广力度不同,东鹏饮料的销售费用显著高于另外两家,净利率和销售费用率的排序也完全相反。

饮料龙头,39%复合增速,新王上位!

东鹏饮料快速增长的营收,离不开其所谓的“饱和式广告营销“:

2018年,公司相继赞助了中超联赛、央视俄罗斯世界杯转播、葡萄牙国家足球队等。

2019年,东鹏抖音挑战赛获得超60亿曝光量;同时,公司植入、冠名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亲爱的,热爱的》、《欢乐颂》、《人民的名义》、《欢乐喜剧人》等热门影视和综艺节目。

2020年,东鹏特饮冠名了二季度的《天天向上》、同时植入了《爱情公寓5》、《安家》、《猎狐》、《盗墓笔记-重启》等热门影视。

东鹏激进的营销策略虽然影响了利润水平,但在红牛日渐衰落的大背景下,加大推广力度,攫取市场份额,或许是正确的战略选择。

3、 估值端

根据公告,东鹏饮料最终发行价格定为46.27元/股,按发行后股本计算的市盈率(PE)为22.99倍。

目前养元饮品、承德露露的市盈率分别为25.81、19.58,如果以这个角度来看,似乎东鹏未来的估值水平不会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但是,养元、露露当前成长性不足,也存在很多其他问题,估值不高属于情理之中,以此来推断东鹏饮料的市值并不公允。

市场通常会给予新股较高的估值溢价,且东鹏作为功能饮料第一股,备受市场瞩目,我们以去年港股上市的“水茅”——农夫山泉,来作对比或许更为合适。

饮料龙头,39%复合增速,新王上位!

近四年的营收、净利润增速上,东鹏都强于农夫山泉,但在毛利率、ROE上稍弱,总体上各有优劣。

去年农夫山泉上市后的PE大致在66~126之间,作为机构抱团股之一的“水茅”,农夫山泉也吃到了一大波估值红利。

饮料龙头,39%复合增速,新王上位!

如今抱团行情回归理性,我们以其当前的估值水平来做锚定,预计东鹏今年内的PE会在40~70间波动,稳定股价在80~140元之间。

但不排除极端情况下,股价会到160乃至180元。

另外,需要提防业绩增速放缓后杀估值的情况,去年上市的三人行、豪悦护理等明星股,在后续业绩不及预期后,都遭到了市场的无情抛弃。

东鹏饮料作为宅家经济的受益者,今年疫情恢复的情况下,参考顺丰等快递股,业绩增速也是有可能不及预期的,这是值得关注的风险点。

4、 三个值得关注的点

关于东鹏饮料还有三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君临觉得需要在投资前梳理一下。

1) 是否存在向持股经销商压货,虚增业绩的行为?

目前有7名经销商间接持有东鹏饮料股权,占总股本比例1.6%,东鹏饮料是否存在联合这7名经销商进行压货,从而虚增利润的行为呢?

君临认为这个概率不大。

首先,这些经销商的销售额和存货配比在合理范围内,并没有出现大幅压货的情况,其毛利率也与其他经销商无异。

其次,持股经销商是IPO过程中发审委的重点核查对象,也是会计事务所审计、投行保荐的核心关注点,基本不存在造假空间。

最后,持股经销商销售额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仅6.5%,冒着极大的风险去提高几个点的数据,风险收益不匹配。

至少目前为止,君临认为东鹏在这方面的操作空间不大,未来如何,有待时间检验。

2) 产品结构单一

产品结构单一本身不是问题,在食品饮料行业,单一产品打天下的情况屡见不鲜,远一点的茅台、五粮液,近一点的红牛,都是这种情况。

单一产品的风险,应当归因于产品竞争力下滑、行业天花板不够,即遇到所谓的增长困境。

功能饮料当前市场规模400亿出头,预计每年维持6%的增速,红牛占230亿,东鹏占50亿,此时考虑单一产品风险,为时过早。

什么时候东鹏成为了行业老大,销售额超过红牛,再来考虑产品线的问题吧。

3) 广东一省销售额占比过高

2019年以前,东鹏饮料在广东的销售占比超过6成,去年有所下降但依然超过一半,北方地区的功能饮料市场大都被红牛垄断。

饮料龙头,39%复合增速,新王上位!

这对东鹏饮料来说,既是困境,也是机遇。

饮料行业运输费用高,受运输条件和配送能力影响大,向销售半径之外的市场进行销售会导致供应不经济。

现在,东鹏的生产基地主要集中于华南,此外安徽、重庆各有一处生产基地,很难在全国范围做到渠道下沉。

而在营销上,东鹏已经通过各类媒介覆盖全国,这块的硬性成本其实已经支出了。

如果通过上市,在融资支持下实现全国化产能布局,解决掉销售半径、渠道下沉等问题,那么不仅营收规模能上一个台阶,利润率也将大大提升。

借着这次红牛的内斗,东鹏的野望是有很大概率能实现的。

当然,即使东鹏的长期机会明确,基于上市初期必然会出现的爆炒,和疫情后可能出现的业绩增速下滑,君临建议投资者还是要谨慎。

等一两个季度过后,如果股价能砸个小坑出来,或许才是上车的更好时点。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qnhcDkcsLv5JPu90i-BIiQ

液体印钞机:瓶装水的新王和旧王

在中美之外的绝大多数国家,消费品一直是“首富密度”最高的行业。

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是日本首富,LVHM集团老板阿诺特是法国首富,做巧克力的费列罗家族是意大利首富的常客,巴西首富Jorge Lemann的3G资本拥有百威英博、汉堡王和亨氏等著名品牌,而Zara创始人Amancio Ortega,则一度成为世界首富。

而中国由于发展阶段的不同,首富的“多样性”非常明显,机械(梁稳根)、造纸(张茵)、饲料(刘永好)这些冷门行业也都诞生过首富。不过统计下来,出过两个以上首富的行业只有3个:互联网地产这两个“大行业”,以及瓶装水这个“小行业”。

在2010年,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荣登中国首富,那一年的娃哈哈坐拥饮料市场1/4的份额,平均三天净赚一个小目标,一年利润超过100亿。而宗庆后当年的老部下钟晱晱也在10年后的2020年,凭借着农夫山泉的IPO荣登首富,身家一度超过了600亿美元。

瓶装水这个不起眼的行业,为何能跟巨擘林立的地产和互联网相提并论?

显然卖水不是门简单的生意。翻开财报,你会发现农夫山泉的毛利率接近60%、净利率高达23%——中国人每喝掉一瓶两块钱的水,钟首富就赚4毛6。作为对比,卖啤酒的青啤毛利率刚过40%,卖牛奶的伊利只有36%,卖花生油的金龙鱼只有15%。

所谓“大自然的搬运工”为何这么赚钱?瓶装水为何能成为液体印钞机?要搞清楚这些问题,需要了解下面四个基本的事实:

01. 玄学:瓶装水生意里的套路
02. 壁垒:搬水为何是门技术活
03. 寡头:瓜分市场的新王旧王
04. 密码:神水背后的完美生意

本文将围绕这四个问题展开,下面进入正文部分。

液体印钞机:瓶装水的新王和旧王

坦白讲,现在超市货架上摆放的每一瓶水,都灌满了套路和玄学

相比果汁和茶饮,瓶装水的特殊性明显:不同产品间口感、味道的差异非常小,很难作出差异化,因此生命周期超长,比那些时髦的饮料稳多了。饮料里红极一时的AD钙奶、营养快线、冰红茶都逃不过生命周期的宿命,但瓶装水却可以十几年包装都不用大改。

早期占据市场的是娃哈哈和乐百氏。娃哈哈诞生于浙江杭州,乐百氏诞生于广东中山,两家公司均成立于80年代末,早期做的都是儿童饮品,后来切入到瓶装水领域后,两家在草莽的90年代跑马圈地,跟台资背景的康师傅一起,被称之为瓶装水的“老三王”。

瓶装水的特性使得行业格局非常稳固,新玩家想要分一杯羹,要么是碰见十年一遇的技术迭代——比如LED灯替代白炽灯;要么是开辟一个新赛道——比如lululemon创造的“秋裤外穿”市场。所以,农夫山泉要去撬“老三王”的墙角,就用了一招:

重新定义什么是“健康的水

当时娃哈哈们卖的大部分都是纯净水。所谓的纯净水就是经过多道工序处理、提纯和净化后的水,其“原料”大都是来自城市管道供应的自来水。本来中国人已经喝习惯了,但在2000年,做新闻出身的钟晱晱搞了个大新闻:农夫山泉不再生产纯净水。

在发布会现场,农夫山泉公布了一段由三个实验组成的宣传片。在其中一个实验里,几只大白鼠分别喂以纯净水和“含钾、钠、钙、镁等微量元素的农夫山泉天然水”,6天后,喝纯净水的大白鼠只剩20%活着,喝天然水的还有40%活着,结果意味明显。

随后的发布会上,诞生了一句引发无数争议的话:“科学研究证明,长期饮用纯净水对健康无益。”

虽然钟晱晱也解释了,这句话只是说天然水比纯净水更健康,但奈何“对健康无益”几个字杀伤力实在太大。而且农夫山泉后来给媒体的通稿里,还用了四环素牙膏的例子暗示天然水更健康[1],标题更加劲爆:《担心贻误一代人,农夫山泉停产纯净水》。

那场发布会的主题其实是公布农夫山泉斥资3.5亿在浙江淳安千岛湖投资的瓶装水生产基地,生产(或者叫搬运)千岛湖的天然水。彼时国内的瓶装水市场超过90%都是纯净水,只有少部分高定价的天然水,比如号称“阿尔卑斯山冰川过滤”的依云。

液体印钞机:瓶装水的新王和旧王

天然水在包装上必须注明水源地

究竟天然水是不是真的健康,和农夫山泉到底甜不甜一样,都是一个相对玄学的课题。但天然水横空出世,依然让几大纯净水巨头顿时如临大敌。

农夫山泉发布会结束一个月后,娃哈哈、乐百氏等69家企业组成联盟声讨农夫山泉,称其天然水其实是水库水[2],“容易受到各种污染”。几天后,娃哈哈以“不正当竞争”为由起诉了农夫山泉,随后农夫山泉也同样的理由也把娃哈哈告了,索赔3000万。

后来有媒体去采访钟晱晱,后者的表态颇有几分当年贾会计的风采[11]:我觉得我们有点像哥白尼。”

当过媒体老师,干过娃哈哈总代理,还卖过保健品的钟晱晱深知消费者对瓶装水最大的诉求无疑是安全与健康。虽然这场“世纪水战”最终以官媒中肯表态,农夫山泉被罚款20万元收尾,但天然水比纯净水健康的观念,却随着农夫山泉的广告语深入人心。

水战之后,农夫山泉在大城市彻底站稳脚跟,从巨头嘴中撬出了一块市场。

随着农夫山泉的出现,原本稳定了近十年的瓶装水市场格局开始混乱起来。相比还在“端着”的娃哈哈乐百氏,康师傅的身段灵活,有样学样——既然你农夫山泉搞“天然水”,那我也弄一个新品类出来。2006年,康师傅推出了定价一元的“矿物质水”。

这种水号称在水里加了多种矿物质,依靠康师傅现成的渠道铺货迅速,“多一点更健康”的广告语也是耐人寻味。此后,娃哈哈和农夫山泉一度被打的不能自理。2008年,康师傅又在新的宣传片中加入了“优质水源”的描述,直击农夫山泉命门。

液体印钞机:瓶装水的新王和旧王

康师傅的经典大单品“矿物质水”

阻击在暗地里进行。同年8月,一篇名为《康师傅:你的优质水源在哪里?》的文章在网上开始疯狂传播,文章作者称自己“潜入”康师傅杭州水厂,发现康师傅宣称的“优质水源”,其实就是自来水,只不过人工添加了一些矿物质。

随后,农夫山泉一边指责康师傅矿物质水“伪健康”,一边派业务员去便利店分发刊载着“水源门”报道的报纸[7]。钟晱晱也亲自下场,称自己反对在水里添加人工矿物质。至于为什么8年前反对没添加的纯净水,8年后反对有添加的矿物质水,也是个玄学。

争议持续一个月后,康师傅高管团队集体出面道歉:“优质水源”确实是自来水。康师傅的品牌形象遭受重击。

康师傅邯郸学步的策略遭遇失败,此后销量一路下滑。在2008年年报里,康师傅除矿物质水外其它所有业务都大幅增长,以至于年报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悲愤:矿物质水在2008年遭遇了一场网络上匿名的、有计划的伏击,竞争环境恶劣。”

娃哈哈和乐百氏的日子也不好过。娃哈哈2006年就丢掉了行业第一,2013年更是被挤出前3名,逐步退守到了三四线以下城市。而乐百氏的命运更是令人唏嘘:先是被达能收购,瓶装水和茶饮料业务陆续溃败,2016年被达能抛售给了一家深圳公司。

所以问题来了:既然做“大自然的搬运工”能挣大钱,为什么其他人不去搬呢?

液体印钞机:瓶装水的新王和旧王

2020年1月,农夫山泉又搞了一个大新闻:开大型挖掘机到武夷山国家公园取水,毁坏了林木。农夫山泉马上拿证据出来澄清,说自己一向依法依规取水,是武夷山当地旅游公司为了私利恶意举报。事情一出,网友感叹:农夫山泉居然真的是天然水。

虽然农夫山泉的广告“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营销味儿十足,但它家的水的确是从大自然搬的。

首先,搬水是个技术活:2000年农夫山泉在峨眉山发现了一处水源,此后两年派专业勘探师持续跟踪水质、温度、流量等指标,每周取样、追踪检测,直到2008年才最终决定在峨眉黄坡岗建厂。又由于工厂建在山上,施工难度大,直到2014年才竣工投产。

其次,水不是想搬就能搬的:目前,天然水的开采依照的是2015年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想从大自然搬水首先得拿开采资格,通常耗时三到五年。百岁山创始人周敬良有一次对媒体说,走完一个采矿许可证的办理流程需要盖60多个章,等上5年时间。

办完了证,还要去财政部申请竞拍许可证和年度取水量,参与竞拍。2014年,长白山脚下一处名为白浆泉的探矿权公开拍卖,经过777轮激烈竞拍,最终中标价格为创纪录的1.5677亿。工厂投产之后,还需要每年交纳营收的4%作为“水资源补偿费”。

勘探难度加上政策门槛,决定了天然水源的稀缺性,加上水的纯开采成本很低,生产边际成本约等于0,产量越大,规模优势越显著。钟晱晱之所以盯着水源到处开炮,主要因为这样的水源农夫山泉攒了10个(2个天然矿泉水水源、8个天然水水源)。

液体印钞机:瓶装水的新王和旧王

各大瓶装水品牌水源地,国盛证券

布局早还有另一个优势:瓶装水行业里有一条“500公里运输半径”的理论。因为在整个瓶装水链条上成本最高的环节其实是运输,而在1-2元这个价格带上,一旦销售地离生产地超过500公里,运输成本就会挤压利润,公司就没得赚了,只能给高速收费站和加油站打工。

而农夫山泉的10个水源地,基本均匀覆盖了全国主要的消费市场,即使卖两块钱也有的赚。同样做天然水的景田百岁山只有4处水源,都位于华东和华南,而恒大冰泉、西藏5100、昆仑山都只有1处水源。这意味着其他品牌如果既想做全国市场又想赚钱,就只有涨价做高端一条路可走。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昆仑山和西藏5100的水源地都在青藏高原,运输成本实在太高,索性彻底定位高端,主攻5元以上的价格带。恒大冰泉在拿下长白山搬水权后喊出“一处水源供全球”的口号,但消费者不认可高价,成本又降不下来,最后巨亏40亿就很顺理成章了。

还有一些玩野路子的,比如昆仑山的“雪山矿泉水保湿喷雾”,用来洗脸的华熙生物“玻尿酸矿泉水”,核心都是溢价。只有农夫山泉能依靠全国布局的水源地优势,把水做成低价的大众消费品,封死了2元的价格带。

在3元价格带,景田搞了一个“水中贵族”百岁山,属于“天然矿泉水”,让既反对无添加又反对人工添加的钟晱晱无话可说。在公司网站上,百岁山还搞了个广告,暗示农夫山泉是水库水。作为回应,农夫山泉也搞了个子品牌“长白雪”,同样定价3元。

液体印钞机:瓶装水的新王和旧王

百岁山官网截图,对线意味明显

为了宣传自家的长白山水源地,农夫山泉还把给BBC拍过《人类星球》《地球脉动》的导演Gavin Thurston请了过来,拍了一组名叫《什么样的水源,孕育什么样的生命》的广告片。让人不禁想起农夫山泉当年拿水仙花做实验,声称水仙花在“天然水”里长的更好。

宗庆后看了农夫山泉的实验,气得够呛[9]:水仙放在粪水里长势更好,难道粪水就更好?

宗庆后气愤也没用,农夫山泉在2016年后逐渐坐稳了瓶装水市场的头把交椅,3元价格带的百岁山也挤进了市场前三。这些新老玩家的权力交接,最主要的推动力就是“天然水与健康的绑定”。抛开里面的科学依据不谈,这显然是一场史诗级的营销胜利。

天然水后来把纯净水赶尽杀绝了吗?并没有。有意思的是,农夫山泉们唯一没能击败的纯净水品牌,反而是一家国企:华润旗下的“怡宝”。

液体印钞机:瓶装水的新王和旧王

和农夫山泉相比,怡宝是正宗的老资历。

1990年,宗庆后还在卖儿童口服液的时候,怡宝的前身中国龙环饮料(蛇口)公司就生产出了怡宝品牌的瓶装水。第一任总经理周敬良专门去香港找来设计师,采用法文C’estbon作为品牌名,意味“至高无上”。在1996年,怡宝被又红又专的华润收至麾下。

但在世纪初,华润饮料业务的重心一直在啤酒身上,怡宝一度被华润当作筹码去置换达能旗下的啤酒资产,但交易最终流产。在2007年开启全国化战略前,怡宝的思路一直是“小市场,大份额”,依靠“全民巷战”集中占领广东市场,占据了广东瓶装水50%的份额。

2007年,当腻了广东王的怡宝开启全国扩张战略,当年就从桶装水切入,杀进了一直被达能系和本地燕京等所占据的北京水市场。2010年,怡宝在瓶装水市场的占有率不过6.7%,但到了2013年,怡宝已经超越了可口可乐的冰露,离农夫山泉越来越近。
随后,便是两家公司一场又一场硬核又狗血的“水仗”
比如在2013年3月,农夫山泉在广州家乐福门口搞了一个促销活动。消费者购买农夫山泉产品满15元,就赠送礼包一份,礼包里居然有一瓶怡宝纯净水,还有一本名叫《水与健康》的书,书里面夹着一张单页和两片pH值试纸,单页上写着几个大字:您喝的水健康吗?
在家乐福门店门口,农夫山泉的促销员发挥主观能动性,用撕掉标签的农夫山泉和怡宝,现场进行pH值测试,向顾客“科普”怡宝水是弱酸性,农夫山泉是弱碱性,比怡宝健康。农夫山泉官方也在微博上助阵,套路还是老套路:怡宝的水源是自来水。

液体印钞机:瓶装水的新王和旧王

2013年,《京华时报》踢馆农夫山泉发布会

面对农夫山泉直捣自家大本营,怡宝选择直接向广州工商局投诉,只不过投诉内容避开了水的酸碱度,而是称农夫山泉“通过对比,贬低竞争对手”。工商局领导明察秋毫:农夫山泉的促销员只撕掉了瓶身的包装,但瓶盖上还印着怡宝的商标,明显在针对怡宝,罚款10万。

随后,农夫山泉不服处罚,向广州法院提起上诉。败诉结果刚出来,农夫山泉就在微博上表示自己“输了官司不输事实”,并再度向怡宝隔空发出灵魂三问:贵公司所有的工厂和代工厂是否全部使用自来水生产纯净水?所生产的纯净水是否酸性?怡宝纯净水矿物质是否几乎为零?

液体印钞机:瓶装水的新王和旧王

农夫山泉搞过好几次“测pH值”活动

农夫山泉说的其实也没错,怡宝纯净水在水源上,和当年娃的哈哈纯净水并没有太大区别,都是对自来水进行过滤蒸馏净化。怡宝能在水源劣势的情况下,在2元价格带和农夫山泉杀的有来有回,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华润在运作“雪花啤酒”逆袭战中的积攒的经验。

啤酒也存在一个“运输半径”。因为啤酒瓶的限制,一般啤酒厂的销售半径只有150-200公里,因此华润全国到处收购啤酒厂,为企业更换设备、提高质量,集中资源在工厂辐射范围内做大市场份额,再向周边地区延伸,各个区域之间还可以相互扶持。

时机成熟之后,独立的区域就可以联结成片,市场份额迅速扩大。在青啤和燕京打得难分难舍之时,华润雪花迅速跻身中国啤酒行业前三名。

怡宝的战略略有差异:在不同的区域找当地的代工厂代工,在销售端利用祖传的“全民巷战”打法在单独区域爆破,实现“小市场,大份额”,最终将一个个独立的区域市场连成一片。而且在怡宝的43个工厂里,34个都是代工厂,农夫山泉只有10个工厂。谁的工厂密度更高,谁就有运输效率与成本的优势。

这种市场扩张手段,在华润内部被称为“蘑菇战略”,不过更合适的名字,应该叫“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战略”。

2008年,怡宝被纳入华润一级利润中心,得到了更大的资源支持,并且将瓶装水价格从1元提高到2元,一方面覆盖代工成本,一方面也能给渠道更多的利润空间。2015年,怡宝包装水销售额超过百亿元,市场份额达到20.8%,首次超越农夫山泉。

液体印钞机:瓶装水的新王和旧王

农夫山泉与怡宝渠道利润空间,数据来源:国盛证券

2015年后,瓶装水的市场格局逐渐稳定,农夫山泉和怡宝瓜分了超过40%的市场份额,贵族饮品百岁山虽然排在第三,但也可以说自己“天然矿泉水市占率第一”。无论是用“优质水源”的康师傅,还是瓶子比水名气大的冰露,如今都难觅踪影。

液体印钞机:瓶装水的新王和旧王

瓶装水历年市场份额,尼尔森

当年的瓶装水王者娃哈哈上一次上新闻头条,还是宗馥莉拿掉了代言娃哈哈二十年的王力宏,理由是“年纪大了”。

液体印钞机:瓶装水的新王和旧王

古老的东方有四大神水:贵州茅台、海天酱油、金龙鱼、农夫山泉。

四大神水在资本市场都是巨无霸一般的存在:茅台市值2.56万亿,海天5500亿,金龙鱼4300亿,农夫山泉3800亿(人民币),加起来6000亿美金,低于腾讯,但高于阿里。这里面除了连侯亮平都爱不释手的茅台,其他三个都是司空见惯的大众消费品。

而从投资的角度讲,海天酱油、金龙鱼和农夫山泉都可以称得上是某种“完美消费品”。

1). 超强刚需属性。炒菜做饭总少不了酱油和食用油,水则是生存必须。不过因为中国人有烧水喝的习惯,所以导致瓶装水渗透率只有欧美国家的1/3,食用油则是有价格管制,金龙鱼的净利率只有6%,没有价格管制的海天酱油的净利率却高达28%。

食用油企业曾经被多次“打招呼”,要求控制价格涨幅,但酱油一般2-3年内就会进行一次提价,而且,由于海天有极其明显的产能优势,其它企业连打价格战的资本都没有。换句话说,海天酱油是极其罕见的,能在完全市场化的行业里做成税收型产品的公司。

2). 超长生命周期。相比消费电子行业的摩尔定律,消费品动不动就是“祖传工艺”、“祖法酿造”,就是因为消费品的工艺、技术、需求往往异常稳定,容易出现生命周期超长的大单品,比如老干妈和涪陵榨菜。而三大神水又有刚需属性,再度拉长了产品的生命周期。

2004年钟晱晱参加一个企业论坛,不无骄傲地说:“我选择了一个日不落的产业,你永远要喝水,不可能不喝水。”

3). 渠道场景复用。对于很多消费品来说,渠道建立后每铺货一款新产品,几乎都是纯利润。三大神水不仅渠道能够复用,消费场景也非常趋同。比如农夫山泉在全国有4000多家经销商,既可以卖2块钱的瓶装水,也可以卖4块钱的东方树叶,还可以卖6块钱的茶π。

以海天酱油为例,同样达到8亿元的单品销量,酱油用了8年,蚝油用了5年,酱料只用了3年,越来越快,原因就是酱油、耗油和酱料都是一种消费场景,顺手可能就买了。相比之下,去小米之家买了台手机,顺便抱了台小米空调回家,相对就比较罕见。

包括三种神水在内的大多数大众消费品,过去几十年的崛起依赖的其实是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整个北美和欧盟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有114个,而中国就有113个,人口基数上的惊人购买力,让中国消费品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规模换利润”的奇迹。

但消费品的格局也在“固化”。目前软饮市场的各条细分赛道上,几乎每条都有一个寡头领跑:天然水是农夫山泉、纯净水是怡宝,茶饮料是康师傅、碳酸饮料是可口可乐、功能饮料是红牛。这意味着在格局稳定的情况下,新玩家只能通过创造新品类弯道超车。

而新品类的诞生,往往也是孕育新寡头的契机。当然,这里面少不了玄学和套路。

比如还是瓶装水行业,农夫怡宝百岁山占据细分品类龙头后,仍然有企业不断地“发明”出新的品种,比如充满营销味儿的“开水/熟水”——先是今麦郎推出了一款“凉白开”,然后康师傅有样学样搞了个“喝开水”,据说深受中老年消费者的欢迎。

液体印钞机:瓶装水的新王和旧王

充满营销味儿的“新品类”

对于农夫怡宝百岁山这些身经百战的老同志来说,这种级别的“创新”构不成威胁,也有足够多的“手段”来应付。但只要瓶装水的生意属性还在吸引新的玩家,就还会有源源不断的“新水种”被发明出来,试图复制当年“天然水”的逆袭剧本。

换句话说,只要“水仗”还在打,中国超市卖水的货架上,也就还会继续充满了套路和玄学。

液体印钞机:瓶装水的新王和旧王

如果翻开历史,就会发现史上最长生命周期的饮料单品——可口可乐——也曾经做过一次大死。

1985年,可口可乐因为受到百事的步步紧逼,时任CEO郭思达(Roberto Goizueta)做了一项重大决定:公司将不再生产旧款可口可乐,而改用新的配方。新产品将被命名为“新可口可乐”(New Coke)。这种新可乐“更畅爽、更圆润、更和谐”。

但这款新产品最终成为了一场灾难:有人在家里囤积老款可乐,有人前往公司门口抗议。新可乐推出两个月后,可口可乐的消费者热线平均每天接到1500 通投诉电话。最终在1985年8月,可口可乐重新上架了老款可乐,“新可口可乐”则于2002年7月停产。

液体印钞机:瓶装水的新王和旧王

可口可乐在1985年推出的“新可乐”

相比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各种各样的饮料,可口可乐在其诞生的百年间几乎没有大的产品迭代,一直畅销全球。作为唯一一种能够让肥宅快乐的水,可口可乐的敌人,只剩下了消费者对健康的追求。

1982年,可口可乐推出了一款无糖可乐产品健怡可乐(Diet Coke),一年内就在美国的减肥饮料市场拿下将近20%的份额。不过在众多男性消费者眼里,健怡可乐的银色包装和“Diet(节食)”这个词有点过于娘炮。于是在2005年,可口可乐又推出了另一种更接近原味的无糖可乐:黑色包装的零度可乐。

2017年,可口可乐再度宣布,零度可乐将慢慢从货架上消失,并以配料和零度可乐一模一样的无糖可乐(Coke Zero Sugar)取而代之。可口可乐解释说,这样做是为了简化口味刁钻的可乐粉丝的选择:要么有糖,要么无糖。

无独有偶,2011年,农夫山泉推出了一款只用茶叶,不加糖的“东方树叶”,定位健康纯天然,但缺点是太难喝,甚至跟崂山蛇草白花水并列为“中国五大最难喝饮料”。

后来农夫山泉痛定思痛,推出的第二款茶饮料“茶π”,是一款果味茶,当年即创造超过16亿的销售额。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饮料公司也慢慢明白了一个道理:虽然大家嘴上都说要健康,要少摄入糖,但实际上还是喜欢“甜”的味道,这是人类根深蒂固的本性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苏打水和气泡水市场永远做不大的原因:比白水贵,没糖水甜。

今年4月,曾被骂“伪日系”的元气森林新一轮融资已经完成,投后估值高达60亿美元,这个估值已经超过了光明乳业。无论是元气森林这类“没有糖的糖水”的崛起,还是果汁与碳酸饮料近两年的负增长,背后反映了消费者的心理:对甜的喜爱+对糖的恐惧

饮料的本质,其实是对水的替代。谁能做到在最大程度上替代水,谁就能获得更长的生命周期,也更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新寡头。

液体印钞机:瓶装水的新王和旧王

液体印钞机:瓶装水的新王和旧王

[1] 担心贻误一代人,农夫山泉停产纯净水,新浪新闻

[2] 全国69家纯净水生产企业联手讨伐“农夫山泉”,新浪新闻

[3] 康师傅VS农夫山泉:“水之战”十年仇怨深,中国新闻周刊

[4] 饮用矿物质水标准之争,农夫山泉康师傅再起分歧,每日经济新闻

[5] 康师傅承认:所谓矿物质水实为自来水净化而成,每日经济新闻

[6] 饮用矿物质水标准之争,农夫山泉康师傅再起分歧,每日经济新闻

[7] 农夫山泉发放康师傅水源门宣传单抢市场,羊城晚报

[8] 饮料帝国娃哈哈的浮沉,中金公司

[9] 农夫山泉钟睒睒:半个小时的首富,GPLP

[10] 农夫山泉“死磕”怡宝背后,经济观察报

[11] 饿狼农夫“独狼”钟睒睒:出来混迟早要还,21世纪商评网

[12] 农夫山泉促销拿怡宝做对比遭投诉被罚10万。广州日报

[13] 农夫山泉怡宝酸碱度之争:积怨已久已是公开秘密,21世纪经济报道

[14] 34年前,99岁的可口可乐第一次更换配方,3个月就换了回去,好奇心日报

[15] 瓶装水:润物无声,立体透视水的生意经,东兴证券

[16] 问瓶装水谁主沉浮,新王旧主各领风骚,国元证券

[17] 包装饮用水行业成长性高,量价空间可观,国海证券

[18] 中国包装饮用水&软饮料龙头,赛道长坡厚雪,品牌护城河深厚,海通证券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uLw8UIx1UZqR4bqwDTJzpw

是时候戳破元气森林的气泡了

作者| 可杨 编辑| 邢昀

 

靠气泡水走红的元气森林,喊出2021年线下销售目标75亿,这个数字比2020年销售收入可能翻了两倍,虽然创始人唐彬森说2021年是产品大年,要疯狂推新品,但气泡水之后再无爆款,元气森林75亿的目标到底是太焦虑,还是太自信? 

 


 

 

“帅哥刘德华大学期间找到美女的概率,和他帅不帅关系不大,如果他在北航再帅也没用,因为男女生比例就是7比1。”

 

元气森林创始人唐彬森很爱举这个例子,借此来说明他所信奉的贝叶斯理论:一个事情发生概率=基础概率*这个事本身的概率。

 

作为目前市场上最火的网红饮料,2020年元气森林半年破8亿销售额,此前有媒体援引业内人士称,元气森林2020年完成25亿年销售目标基本问题不大。

 

75亿,这是唐彬森给元气森林选择的2021年线下销售目标,较25亿翻了两倍。一瓶元气森林气泡水的售价是5元,75亿相当于要卖出15亿瓶气泡水。

 

虽然大赛道里才有大机会,但没人知道唐彬森眼中这个饮料销售数字是通过什么概率测算出来的,完成的概率是多少。

 

为此,元气森林开启了一系列动作,狂推新品、铺智能冰柜、出海,这些能扛起元气森林的业绩大旗吗?

 

 

01

狂推新,寻找下一款爆品?

 

按照唐彬森的说法,2021年将成为元气森林的“产品大年”。

 

从2016年第一款上市饮品燃茶推出至今,元气森林主打产品包括燃茶、每日茶、气泡水、宠肌水、健美轻茶、乳茶、外星人功能饮料,以及满分气泡果汁等。而2018年成立的北海牧场,产品线已发展为北海牧场、气色、浓和LP28四大类,包括10个SKU,2019年6月,北海牧场正式独立运营。

 

不算已经独立运营的北海牧场,元气森林上述八款主打产品推出的时间间隔大致是16个月、10个月、7个月、6个月、4个月

元气森林推新品的速度确实在逐渐加快,唐彬森在2020年10月的经销商大会上称,目前元气森林还有95%的新品尚未推出,虽然没透露2021年将会推出多少新品,但这一年,已经提前被他贴上了“产品大年”的标签。

是时候戳破元气森林的气泡了

 

2020年7月完成新一轮融资后,元気森林估值高达140亿元人民币。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资本进入以后,业绩已经成为元气森林的最大导向目标,2021年,元气森林势必会推出众多产品,以形成自己的产品群,东方不亮西方亮,用整个品类的组合来完成自己的战略目标。

 

广撒网推新产品,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赌下一款爆品,只有找到下一款“气泡水”,才有助于元气森林冲击75亿销售目标。

 

气泡水是元气森林获得市场认知的关键。

 

张辉从2017年开始担任元气森林的经销商,帮助元气森林打通了当地的便利店渠道。他表示,燃茶作为元气森林的第一款产品,或许是受到包装等因素影响,当时并没有真正帮助元气森林打开销路。直到气泡水上市,包装相比燃茶更“洋气“,再加上广告营销,元气森林这个品牌才好卖起来。

 

从企查查上可以看到,2021年至今元气森林已经申请注册了100多个商标,包括了方便食品、啤酒饮料、酒类、医药等品类。

 

其中啤酒饮料和酒类占比接近三成,出现了例如“千岁”“如梦”“whoops”“初见”等商标。可见唐彬森对涉足酒类的野心不小,而此前新品发布会上,元气森林满分气泡果汁还和口子窖跨界合作了迷你鸡尾酒,大概也是为新产品做一些铺垫。

 

一位快消品行业人士表示,饮料单品刚开始基本是试水,第一轮实验阶段就会干掉很多,试饮不错的产品再往市场上推。对于细分渠道完善,团队比较强势的大厂来说,每年也就重点推1到2个新品虽然元气森林的互联网打法跟传统快消打法很不一样,一上来就是营销烧钱,但饮料行业是红海,做出新爆品的难度依旧不小。

 

而在供应端,元气森林决定“弃轻从重”,三个自建工厂同时动工开建,分别在滁州、天津、广州三地。一名滁州工厂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元气森林滁州工厂一期已经投产,二期在建,一期产能已从3000万扩至3900万,新增主要生产酸奶产品。

 

所谓的“产品大年”背后,除了业绩,还藏着元气森林的焦虑,越来越多的玩家进场瓜分气泡水这块蛋糕,元气森林的危机感也很强。

 

气泡水的制作门槛并不高,目前市场上已有农夫山泉、伊利、健力宝、康之味、青岛啤酒等老牌饮品参与竞争。为元气森林代工的健力宝,也在2020年首推新品“微泡水”。目前元气森林独立供应链尚未成熟,依旧依靠代工模式,更不存在什么壁垒。

 

“赤藓糖醇”也并不是元气森林的专利。2020年7月,另一家网红品牌喜茶也推出了自己的气泡水产品,同样使用赤藓糖醇,且同样采用了日系包装,定价也在类似区间,对标元气森林的意图满满。

 

反观元气森林,目前推出的所谓新品,其实都是在已经发展火热的赛道里依靠“无糖”概念切入。

 

饮料品类中,市场规模前三的饮品是饮用水、茶饮料和碳酸饮料,而元气森林目前的销量“扛把子”气泡水和燃茶,占了其中两个。

 

以这两大头部单品为例,燃茶推出时,正值统一和农夫山泉分别推出了小茗同学和茶π,围剿康师傅冰红茶;气泡水推出时,无糖可乐、无糖雪碧已完成了消费者喝无糖饮品的习惯教育,元气森林气泡水推出那一年,国内气泡水的消费额同比增长了四成。

 

气泡水突围成功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原元气森林研发总监叶素萍曾在采访提到,“元气森林的诞生有正确的时间背景,在气泡水出来前后,大家对无糖的诉求特别强,而元气森林刚好就出现了。”

 

碳酸饮料一直是饮料品里的大赛道,而主打零糖零脂零卡的气泡水,恰好在口感上能够成为碳酸饮料的替代品,加之元气森林使用的代糖“赤藓糖醇”,改善了气泡水的口感,保留了甜味,随即被追求健康的年轻人追捧。

 

2019年元气森林近10亿销售额中,气泡水占比超过六成,燃茶占比近三成。尽管在气泡水之后,元气森林又推出了几款新品,但从消费者处以及渠道了解,最终扛起元气森林销量的依旧还是气泡水。

 

 

 

 

02

智能冰柜有什么空间?

 

元气森林的走红,有一部分原因是乘上了便利店在一线扩张的渠道东风。

 

便利店一直是饮料新品的试验田,用户定位精准,对价格不太敏感。而在分布密集的便利店里陈列产品,也有广而告之的作用,可以说便利店加线上渠道帮助元气森林实现了从0到1。

 

但是便利店里更多是即时性需求,没人会在便利店里整箱买饮料,饮料想要占领更大的市场,就必须下沉。

 

以Z世代为目标消费人群的元气森林,产品价格从5元到10元不等,想做下沉并不容易。近年来元气森林在三四线城市的渠道建设方面也做了不少努力。在江苏、浙江、湖北、广东不少地方的论坛上,可以看到元气森林招聘销售业务员的信息。

是时候戳破元气森林的气泡了

 

在线下渠道,元气森林还想在其他方面做文章。按照元气森林的计划,2021年二季度前要在线下完成铺设8万台智能冰柜,这8万台冰柜的任务之一就是和经销商们一起承担起75亿的线下销售额。

 

饮料品牌在线下投放冰柜并不少见,两大可乐巨头、农夫山泉都是冰柜投放大户,饮料商通过冰柜以及支付陈列费来提高自己产品的曝光度。

 

目前来看,基本上小店都配备了自己的冰柜,且一家普通的夫妻老婆店位置通常有限,接纳一台新冰柜就需要抛弃一台从前的冰柜,对于元气森林来说,攻入已经被可乐和农夫山泉占满的领地并不容易。

 

为顺利实现铺设及销售目标,元气森林承诺,这些冰柜如果达不到预期销售额,元气森林将会向门店补足差额;另一方面,经销商则背上了冰柜与网点联通效率的考核指标。

 

浙江某四线城市一名元气森林的销售表示,目前,他们已经制定了铺设的计划和目标,在2021年5月前,这名销售个人的投放计划是100台。投放目标则是从各大商超、元气森林销量较好的店面开始。

 

相较于可口可乐等头部品牌的冰柜,他觉得元气森林最大的优势在于只收500元押金,是其他大品牌的一半。

 

北京一家社区店的店主已经定下一台冰柜,他表示,元气森林此次铺设的智能冰柜是单开门的六层冰柜,比其他单开门冰柜多一层。自家店内已经有四台其他品牌的冰箱,尽管都交过陈列费,没有太多空间可以放元气森林产品,但考虑到夏天消费者对于冰镇饮料的需求以及元气森林的销量,他觉得有必要在店内加设一台冰柜。

 

截至2019年末,“农夫山泉”冰柜投放超过36万家,相比之下元气森林的8万台投放只是小试一把。而相对于带来销量,元气森林可能更看重智能冰柜带来的消费数据反馈。

 

联网这件事,也成为一些小店不愿意使用冰柜的原因

 

传统的冰柜尽管已给店主交过陈列费,但由于无人实时检查,店主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依旧可以放入一些其他品牌的饮料,但智能冰柜将数据实时传回给品牌,意味着冰柜里可能只能陈列该品牌的饮品。

 

一名小店店主就表示,自己的店面已经无法多放一台冰柜,且现有的传统冰柜中,自己放置着各种品牌的饮品,没有必要为了一台新的清理一台旧的。

 

他猜测元气森林的冰柜既然是智能的,自己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无法放入其他品牌,这也成为他不愿意使用的原因之一。

 

 

 

 

03

产品出海难复制

 

尽管刚刚成立四年,把元气森林卖到海外已经成为唐彬森的方向。

 

最开始在游戏赛道创业的唐彬森,在出海上尝过甜头。2008年搞《开心农场》时,唐彬森就曾把这款游戏推向海外,大获成功;2014年智明星通上线的手游《列王的纷争》,名列当时中国手游出海收入榜第一。

 

在谈到《列王的纷争》时,唐彬森曾说,“我们敢在收入20亿的时候就拿出18亿去做广告投放,在纽约、伦敦、莫斯科等中心城市做品牌露出。”

 

唐彬森推崇“国内打造-海外复制”模式《开心农场》《列王的纷争》等都依靠着这个模式成功出海,元气森林似乎也在试图复制这一路径,但是饮料出海并不简单。

 

2020年7月,元气森林拿下新加坡HCS健康标识。12月,元气森林副总裁宗昊还曾在一场演讲上透露,在天猫海外平台上,元气森林近三个月出海成交额同比增长69%,卖到了全球四十个国家和地区。 

是时候戳破元气森林的气泡了

 

为了进一步出海,元气森林还挖来了柳甄。柳甄此前有近十年硅谷工作经历,后在Uber中国区,以及字节跳动负责海外业务。

 

柳甄加入后,元气森林的出海计划也开始加速。招聘网站信息显示,目前元气森林已开始招募海外法务、海外产品研究、海外商标管理、跨境电商运营等。

 

从国内市场来看,气泡水竞争日趋激烈,元气森林尽管吃到了红利,但气泡水对于元气森林来说也还没成为可乐之于可口可乐、百事的存在;5元的定价在一二线城市吃香,但却难以打入对于价格更加敏感的下沉市场。

 

或许海外市场能成为元气森林新的销售增长来源,但饮料出海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

 

从全球饮料品市场看,可口可乐、百事、雀巢常年占据着世界软饮料行业领先地位,不断有新品牌冲击,却从未被超越过。

 

在元气森林之前尝试出海的中国饮料品牌并不在少数,出海首先需要解决供应链的问题,目前出海比较成功的百岁山,选择在意大利建厂。而2016年农夫山泉在新西兰成立了子公司,两年后收购了新西兰当地的一家瓶装水工厂,此后农夫山泉也仅在新西兰探索了海外业务,再无进一步的扩展计划。

 

而元气森林目前主要在东南亚拓展市场,将产自国内的产品运到国外,物流成本不低。海外电商平台eBay显示,在美国购买6瓶元气森林的价格是129.42人民币,而24瓶巴黎水的售价也在129元左右;新加坡的线上平台显示,元气森林气泡水售价14.9美元5瓶。

 

更何况,元气森林在国内的销量“扛把子”气泡水,放到国际市场早就不是什么新鲜品,根据观研天下的数据,欧美国家是气泡水的主要市场,2018年占比67.3%,而中国的占比仅为7.2%。

 

巴黎水、可口可乐怡泉等国际品牌牢牢占据着头部地位,在东南亚市场也有不少本土饮料品牌,元气森林要靠气泡水在海外突围并不容易。

 

75亿销售额的FLAG已立,相较于急速上升的业绩压力,如何从“网红”走向“常红”,可能是元气森林更需要考虑的问题。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QFbf1FiSsgxtYNceOhfwIA

抢占上海!门店数一年翻5倍,这个品牌如何拿下“标杆市场”?

 

抢占上海!门店数一年翻5倍,这个品牌如何拿下“标杆市场”?

抢占上海!门店数一年翻5倍,这个品牌如何拿下“标杆市场”?

近一年来,创立于苏州的7分甜,上海的门店数翻了5倍,在这个饮品店超过2万家的市场高地打下品牌烙印,脱颖而出。

 
新品牌如何“突围”一座关键性城市?我们以7分甜为样本聊一聊。
抢占上海!门店数一年翻5倍,这个品牌如何拿下“标杆市场”?
作者 | 国君
抢占上海!门店数一年翻5倍,这个品牌如何拿下“标杆市场”?7分甜在上海有多火?
 
上个月,我去上海的热门商圈转了转,在7分甜的门口,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你要喝杯7分甜吗?”一连几名下班路过的白领,都这样问同伴。
 
抢占上海!门店数一年翻5倍,这个品牌如何拿下“标杆市场”?
上海长宁龙之梦的7分甜,图片来自大众点评
这随口一问,其实透露了很多信息:
 
  • 第一,他们不是问“要不要喝一杯奶茶”,而是“要不要喝7分甜”说明7分甜在他们心目中,是个有一席之地的品牌。

     

    就像你会在街边咖啡馆门口问朋友“要不要喝杯咖啡”,而在星巴克门口,你一定会问“要不要喝杯星巴克”。这就和“请你喝奶茶”VS“请你喝喜茶”,传递的诚意不同类似。
     
  • 第二,7分甜已经具备了明显的品牌辨识度。随意经过就能辨识,说明在消费者的心智中,7分甜和其他奶茶品牌,已经有明显的差异化。侧面反映了7分甜的定位,得到了市场认可。(传送门:换个门头,营业额涨了3倍!这个老板花12年,磨出流量暴增秘籍)

     

翻看大众点评,我略感意外:距离上次采访7分甜,仅仅过去了13个月,这个品牌在上海的门店数量,翻了至少5倍。仅是大众点评的显示,就远超100家店。
 
而在评论区,“周五晚上十点多去,还是人很多”、“路过几次都有人排队”这样的评论也很常见。
 
抢占上海!门店数一年翻5倍,这个品牌如何拿下“标杆市场”?
“排队”的字样在评论区很常见
 
7分甜在上海这么“猛”?我问了和7分甜在上海多个商圈贴身竞争的另一品牌,该品牌创始人坦称:“7分甜在上海的门店,开一家火一家,单店盈利能力令人侧目。”
 
我又问了在陆家嘴上班的朋友,这位平时不怎么喝茶饮的朋友,居然对7分甜很熟悉,“带娃逛街必喝7分甜”。
 
从事商业地产咨询多年的顾问处,问到了多个商场的茶饮数据:7分甜在上海的门店月均营业额,超过了90%的同行,如今多家商场都抛出了橄榄枝,7分甜已经在商场有一定的议价权。
 
多方迹象表明,7分甜从一个苏州区域品牌,已经在华东市场站稳了脚跟,隐隐有了进阶全国品牌的势能,而这和上海市场的成功密不可分。
 
上海是检验品牌的城市,7分甜来到上海这个超级舞台,是如何在2万家饮品店中脱颖而出呢?
 
 

抢占上海!门店数一年翻5倍,这个品牌如何拿下“标杆市场”?拿下一个标杆市场,先占视觉

 

1、选址:一流商圈都有2家以上的门店

 
在上海的核心Shoppingmall开店,就像是是插旗拔寨,树立品牌旗帜。
 
在大众点评上海排名前10的热门商圈中,比如人民广场、静安寺、陆家嘴、五角场、中山公园、南京东路、淮海路等,7分甜基本上都有2家以上的门店,还有不少正在筹备中,即将开业的新店。
 

抢占上海!门店数一年翻5倍,这个品牌如何拿下“标杆市场”?

热门商圈都有开店

2、把门头做成一条街上的超强广告位

 
如果去上海考察茶饮市场,福州路的7分甜,一定不要错过。
 
这家店不仅选择在路口拐角处、四面八方都能看到,而且为了让门头的面积具有压倒性优势,7分甜把二楼也租下来,从而让门头成为“整条街最亮的牌”。
 

抢占上海!门店数一年翻5倍,这个品牌如何拿下“标杆市场”?

站在十字路口对面,这家7分甜的门头格外醒目

这不仅是一家门店,更是7分甜在南京西路核心商圈的“户外广告牌”。提升营业额的同时,不间断向全国各地的游客,传递着7分甜的品牌力。
 
按照华与华的“货架理论”,把街道比作一个大货架,那每一家店就是这个货架上的商品,门头就是产品的包装。
 
因此,门头能做多大就做多大、能做多亮就做多亮,在设计上遵循,颜色>文字,品类>品牌。
 
和在超市选货一样,视觉冲击力决定了你是否会“在人群中多看他一眼”。
 
抢占上海!门店数一年翻5倍,这个品牌如何拿下“标杆市场”?
足够大、足够亮,才能有视觉优势
商场、街铺等业态,7分甜的门头都遵循了这样的策略,街道C位、门头最宽、颜色最亮,字体最大、灯箱投光灯最高,从而让门店实现了引流和品牌力传达两项功能。
 

3、门店内营造热闹的售卖氛围

 
7分甜的门店,一眼看去,热热闹闹的色彩扑面而来。即便门口没有人,依然能传递出生意很“旺”的感觉。
 
仔细观察,7分甜的门店从上到下依次有:灯箱、吊旗、吧台异形卡、前台海报、门口海报,每一处都是产品推广信息。
 
抢占上海!门店数一年翻5倍,这个品牌如何拿下“标杆市场”?
在7分甜店里,产品信息随处可见
这些信息,把整个吧台分为了上中下三个板块,吧台上方的电子屏/灯箱、吧台上的台卡菜单、吧台下方/两侧的贴纸海报,每一个板块承担不同功能,分层次传递品牌和产品信息,促进成交。
 
 

抢占上海!门店数一年翻5倍,这个品牌如何拿下“标杆市场”?把产品集中在竞争最小的价格带

 
价格是客群的分界线,做什么样的产品,就有什么样的成本、吸引什么样的客群,这是一种取舍。
 
在新茶饮江湖,价格带一直很明显,大众点评显示:
 
  • 喜茶、奈雪为代表的鲜果茶,普遍在25元以上的价格带;

  • 蜜雪冰城、益禾堂主打10元以下市场;

  • 10~20元是竞争最激烈的市场,CoCo都可、一点点、古茗、书亦烧仙草、沪上阿姨都在这个区间厮杀,相对较少使用鲜果产品。

其中20~25元,是个相对有缝隙的价格带:对上海消费者来说,这是个“不会肉疼”的价格,对品牌来说,竞争没那么激烈,以区域品牌居多,暂时没有全国性品牌出现。
 
抢占上海!门店数一年翻5倍,这个品牌如何拿下“标杆市场”?
7分甜产品大多在20~25这个价格带
从菜单来看,7分甜的产品,恰好集中在这个区间,以鲜果产品的价值感和健康属性,明显区别于CoCo都可和1点点,但相比于喜茶、奈雪近30元的价格,又具备价格竞争力。对消费者来说,是一个性价比高的选择。
 
 

抢占上海!门店数一年翻5倍,这个品牌如何拿下“标杆市场”?开创品类,以甜品杯装化打出差异

 
产品,是茶饮战役的永恒主角,一个爆款带动一个品牌的案例比比皆是。
 
做产品的路径,主要有3个:
 
第一类是蜜雪冰城通过供应链重塑,在产品性价比上做到极致;
第二类是产品微创新,黑糖带火的鹿角巷、豆乳带火的sevenbus、瓶子茶带火的素匠泰茶,都属于此类;
第三类也是最难的——品类开创,在品牌初期,开创一个只有自己的品类,引领趋势,迅速崛起,再逐渐去标签化,成为一个全品类品牌,是新品牌突围的法则之一。
 
喜茶的芝士奶盖、奈雪的水果茶、沪上阿姨的五谷茶都是如此,即便现在各个品牌的产品已经趋同,但早期通过品类标签刷出存在感的做法相似。
 
 7分甜的前身谢记甜品2006年创始于上海人民广场,次年就推出杯装杨枝甘露,专注芒果甜品。
 
品牌更名为7分甜后,一开始就选择了最难的路径——开创了芒果饮品品类,以杯装杨枝甘露出道,总结出了“甜品杯装化”的产品框架,在整个饮品行业引领了杨枝甘露的风潮。
 
最近又上新的“清补凉系列”,是他们甜品杯装化的又一产品。
 
抢占上海!门店数一年翻5倍,这个品牌如何拿下“标杆市场”?
 “清补凉系列”新品
 
可以预见,逐渐做大的7分甜将会强化“甜品杯装化”的产品标签,最终成为一个以“杯装甜品”为代表的全品类品牌
 
 

抢占上海!门店数一年翻5倍,这个品牌如何拿下“标杆市场”?在关键性市场,直营更容易成功

 
加盟门店的管控,如何做到服务和产品标准化,是整个餐饮业的难题。
 
对上海这样的关键性市场,7分甜全部采用直营模式。
 
但对总部在苏州的7分甜来说,直营也面临着跨区域管理的问题,管理半径如何达到?
 
我侧面了解到,为保证这一模式成功,2017年,7分甜开始施行股权激励政策,直营店的店长、办公室二线人员近100人全员持股,大家的平均分红基本都能达到工资的40%。
 

抢占上海!门店数一年翻5倍,这个品牌如何拿下“标杆市场”?

具体做法也很聪明,在门店,不让店长投自己的店、各自为政,而是一个区经理管辖7家门店,把这7家店作为一个小股池,区经理和店长就是在这个小股池中。
 
这样做的好处是,区经理对所管理门店的人员,都能灵活调配,门店间自发形成相互配合和支持。
 
如果店长只有自己门店的股权,那就容易只为自己的利益而战,不利于公司整体的发展。而当店长进入了7家店的股池,那大家就是利益共同体。
 
通过股权激励,公司和员工就从简单的雇佣关系,上升到了合作的关系,员工就会把工作当成事业,团队就会很能打。
 
 

抢占上海!门店数一年翻5倍,这个品牌如何拿下“标杆市场”?

上海,既是品牌势能高地,也是门店阵亡高地。
 
多年以来,上海餐饮的倒闭率居高不下,Shoppingmall半年一洗牌。
 
7分甜在苏州市场做大做强后,跨区域开店的第一站,就选择了最难的上海。一旦拿下上海市场,就在华东市场占领了商业制高点,进而能以更高的品牌势能,在全国布局上拥有优势。
 
每一个区域品牌,都想突围自己的关键性城市。但从商业角度来讲,“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难度非常大。
 
在这一点上,7分甜为市场提供了一个新的样本。
 
但接下来,对取得阶段性成功的7分甜来说,进阶全国,要走的路还很长。
 
最后,希望所有新品牌都能前程远大,轰轰烈烈。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wAYghuQzpEV2XweBdg3x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