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居民收入数据,释放了什么信号?

◎智友学院(ID:zhiyoucf88) 

◎作者 | 卢卡斯

5月20日,统计局公布,202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为106837元,比2020年增加了9458元;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88115元,名义增长10.3%。
超过40%的家庭拥有两套及以上房产,近90%的城镇家庭至少拥有一套房。这个数据,你怎么看?
4月公布的16-24岁青年待业率为18.2%。1076万高校毕业生将走入社会,985、211的硕博高材生已经扎堆进入小县城公务员、教师系统。
结合最新出炉的工资数据,我们结合人均收入来看看,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数据,分享给大家。如果你有以下的疑问,本文有所解答。
1、你的收入,能在全国人民排上前百分几?
 
2、你的收入增长,有没有跑赢通胀?
 
3、最近的收入数据,释放了什么信号?
最新的居民收入数据,释放了什么信号?
前段时间,统计局发布了《中国统计年鉴2021》。极低的出生率引来所有人的关注,另一组数据却被忽视了——人均可支配收入。
“抖音、小红书上人均百万收入”和“中国有6亿人每月收入1000元”……这些或那些“模糊印象”终于可以通过大数据去验证了。
统计局公布了从2014-2020年,五个收入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最新的居民收入数据,释放了什么信号?
(国家统计局)
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了65.75%,人均年收入为7868.8元;
 
中间偏下收入组增长了51.03%,人均年收入为16442.7元;
 
中间收入组增长了48.88%,人均年收入为26248.9元;
 
中间偏上收入组增长了52.84%,人均年收入为41171.7元;
 
高收入组增长了57.54%,人均年收入为80293.8元;
看看您的年收入,排在全国的什么位置?欢迎评论区留言。
这么看感觉整体挺好的,五个收入组都有所增长而且增长率差别不大。但当我们做成线性图表后,感官上就不一样了……
最新的居民收入数据,释放了什么信号?
(智友学院)
贫富分化,财富聚集,是现状,也是老生常谈。
20%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和剩下四组人群的收入分化严重。
从增长幅度来看,低收入组的收入增幅是最大的,有65.75%;但是从绝对涨额来看,低收入群体的增长只是高收入群体涨额的零头。
而财富差距因为有积累效应,比收入差距更严重。
在中国,这几年政府发力落实精准扶贫,基尼系数有所缓和,从2015年的0.711降至2019年的0.697,但疫情之下又回到了0.704,道阻且长。
把基尼系数拉高的,是金字塔顶端的那1%。中国财富排名前1%居民占总财富的比例,从 2000 年的 20.9% 升至2020年的30.6%。
放眼全球,财富聚集也是普遍情况。全球收入排名前1%的人群,所占收入份额从1981年的16.9%涨到2020年的19.3%,财富向金字塔尖人群倾斜。(《中国收入分配报告2021:现状与国际比较》)
而再进一步看,把基尼系数推高的,是放水推高的资产价格,股市和楼市。
根据《全球财富报告2021》,中国居民总资产的增长,一方面归功于金融资产(Financial)和房地产(Real),另一方面归功于债务增长(Debt)。
最新的居民收入数据,释放了什么信号?
(全球财富报告2021)
中国家庭的特点是高储蓄率和高负债率,高储蓄率归于国人的理财习惯,高负债率是因为房产。
瑞信研究所分析道:在发达经济体,房价上涨往往会降低财富集中度,也就是会让财富更平均。一方面是发达国家的老百姓更偏爱股票,另一方面也是不同城市的房价差别没有那么大。
而在中国,情况却是相反的,房子更倾向有钱人,有钱人与房价互相成就。
中国的情况是有钱人拥有多套房子,20%的人拥有40%的房子,而一线城市的房价和二三线城市的房价差距颇大。当房价一涨,差距就拉开了。
最新的居民收入数据,释放了什么信号?
全国的人均收入可以跑赢通胀吗?
惊喜的是,5组人群的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都跑赢了通胀。
我们不用CPI来衡量通胀率,是因为CPI没有把房产等资产价格纳入统计,参考价值不大。
更能反映客观现实的通胀算法是:通胀率 = M2增长率 – GDP增长率
你可以简单理解M2的增速是央行的印钞速度。当M2增速超过GDP增速,就说明钞票引多了,会引起通货膨胀。
最新的居民收入数据,释放了什么信号?
(数据来源:统计局)
数据看,2014-2020的年均通胀率是3.76%,五个收入组,全都跑赢了。
大家也可以算一下自己的收入有没有跑赢通胀。(欢迎评论区留言)
不过,有喜有忧。虽然跑赢通胀,但是人均可分配收入的增速在震荡下行。
最新的居民收入数据,释放了什么信号?
而另一组收据也同样在说明这个观点: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在见缓。
这个数据还是18个主要城市,包含一线城市和超一线城市,收入和生活条件都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最新的居民收入数据,释放了什么信号?
也因为收入增长变缓,消费增长也变缓了。
这里有一个值得留意的点,经济学家林采宜认为,“房租、医疗和教育是抑制居民消费的三座大山”。
房租房价是占据居民消费里最重的部分;医疗:因为人口老龄化,医疗是各城市居民消费性支出中增速最快的项目;教育消费的增长远高于同类的其他文化娱乐服务。
最新的居民收入数据,释放了什么信号?
最新的居民收入数据,释放了什么信号?
这组数据赤裸裸展现了城市中产的焦虑——主要是房价、养老医疗、对下一代的教育。
如果连消费都不敢了,可投资的资产不是更少了?但这恰恰是拉开贫富差距的关键之处。
我们也建议大家,从保本、跑赢通胀的目标开始,慢慢积累本金,学习理财。看看各类资产的收益,其实跑赢通胀并不难,但是如何获取长期有确定性的较高收益,就需要你们不断磨炼自己了。
最新的居民收入数据,释放了什么信号?
(同花顺)
最新的居民收入数据,释放了什么信号?
这些数据释放了什么信号?
我们正在面临着两个问题:
 
1、人均收入分化大,背后是贫富分化严重,分蛋糕不均的问题;
2、收入增长放缓了,本质是经济增速减缓,需要寻找下一个“房地产行业”再做大蛋糕。
你有没有感觉到,这两年的政策密集推出?
阶层撕裂,“狙击资本家”成了这两年网络战场的背景声。最近的司马南狙击联想一事上,“高管高薪”成了网友的发泄口。除此之外,这几年还有——
1)996骂战,马云因为“996是福报”言论被网友疯狂攻击;
2)美团事件,美团因为外卖骑手的权益遭到网友狙击;
……
在这些社会背景声下,反垄断推出,打压互联网巨头。
养老保障体系
2021年11月24日,国务院公布了一则文件,《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
意见书里提到,要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比如再就业、当志愿者,等等灵活就业形式。里面还提到一个词,“低龄老年人”,这一部分刚刚退休,但还有就业能力的老年人,可能会成为未来老年人就业的主力。
除此之外,还有——
1)老龄人就业、延迟退休是第一个解决方案;
2)让企业承担部分养老责任,提起养老“第二支柱”(也就是企业给员工退休拟定的养老金)感觉也在提上日程了。以腾讯率先推出员工养老计划为风向标;
3)最后,频频吹风呼吁老百姓买商业保险……
最新的居民收入数据,释放了什么信号?
事实上,当蛋糕还没做得足够大时,社会保障和福利是很难提上来的。
说一个非常现实的数据:2020年我国的人均GDP是一万美元。而美国人均GDP是六万美元,日本是四万美元。
所以,要提高社会保障福利,重中之重依然是做大蛋糕,与此同时兼顾“共同富裕”。
区域产业大洗牌
发展与公平,背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分配。最近的一系列动向和政策都在透露着,目前,整个中国的区域产业正在进行重新洗牌。
1、央企陆续搬出北京。
 
2、一系列都市圈政策出炉。国家发改委在官网发布了“关于同意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复函”。在此之前,还有南京都市圈、福州都市圈……
 
3、各大城市陆续抢占新能源车企,特斯拉的上海工厂扩产,第二工厂将落户谁家,也成了大家的最为关心的点。
 
4、因为碳中和大产业链,西部地区受益于光伏、风电,也有利于区域均衡发展。
碳中和产业链被寄予希望,高层希望通过碳中和实现一箭双雕,既能做大蛋糕,也能扶起部分地区的经济。
未来十年的经济转型,本质是从人口红利到工程师红利,从低端制造到高端制造的转变。
1、共同富裕是大势——扶贫、养老体系优化、反垄断……
2、寻找下一个经济之锚——碳中和大产业链、新能源、新基建……
 
END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u7LHUXUxHk66dcUtURrSaw

无知的代价

作者:小石头侃升学

 

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里克博克,是美国当代知名的法学、社会学、高等教育学家,在教育界享有盛名。

 

他曾在哈佛大学担任20年的校长职务。

 

他说过一句名言:

 

“If you think education is expensive, try ignorance!”

——如果你认为教育的成本太高,试试看无知的代价。

 

巴菲特的黄金合作伙伴,查理·芒格,在他的《穷查理宝典》中一再强调终生学习的重要性,其中写到:

 

如果不终身学习,我们将不会取得很高的成就。光靠已有的知识,我们在生活中走不了多远。

 

是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整个社会都在给人们讲述这样一个奋斗努力的故事,告诉所有人你不努力就一定不行。

 

事实上,谁都清楚,当下不努力有多爽!

 

当下不加班,回家吃好吃的打游戏有多爽!

 

当下不做饭,点个外卖刷淘宝有多爽!

 

当下不学习,我在被窝打游戏有多爽!

 

任何年龄的人都会在放纵中找到欢愉,哪怕是病危严重的病人,也会因为偷偷的抽支烟觉得爽上了天!

 

他甚至在拿生命放纵,可这种放纵就是很爽!

 

好的,不努力,不逼孩子学习,快快乐乐傻玩,把学习的时间用来打游戏,用来旅游。

 

这么一对比,那些整天陪孩子学习上课,在学习上跟孩子死磕的家长相比,简直是天堂一样的人生。

 

可你确定,你能够忍受你孩子的平凡,你的孩子能够接受自己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吗?

 

1

孩子的幸福来自于什么

 

提到幸福这么哲学的东西,事实上有些难辨,但我们不得不提一提,毕竟这是所有父母的终极目标。

 

什么高学历、好工作、高收入等等,这些表象的背后都是父母希望孩子幸福的心意,那什么真正决定了一个人的幸福呢?

 

很多作家都有过诠释和解释,如果你阅读的足够多,你会发现,幸福一定跟两个指标密切相关——尊严和自由。

 

尊严不用讲了,与一个人的德行和社会地位密不可分,光是德行好并没用,你所处的阶级会深深影响到你得到的尊严,这是阶级的定律。

 

自由呢?

 

人都有自由意志,但是这个社会给你的自由是有限的,财富和地位决定了很大程度的自由,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除非你期待你的孩子早早归隐山林。

 

你去网上看看,年轻人面对那些“二十岁就看到死的职业和人生”、“面对社会中的冷眼”、“面对我们口中的平凡人生的时候”,是有多么的不满和无助。

 

当一个年轻人因为一纸简历就遭遇了别人几十倍的失败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呢?

 

2

别把努力想的那么功利

 

越无知的人,越会为自己找借口。

 

还记得那个道出社会真相的文科状元吗?
“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而像我这种父母都是外交官的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

 

这就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

 

句句扎心,多少人开始对现实愤愤不平,怨天尤人感慨出身,却也被它们蒙蔽住眼睛,看不见现实的另外的一部分。

 

所以很多人就拿这个当借口,说认命吧,反正努力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但总有另外一部分人,在这个还看不清未来的现实里,还在抛头颅,还在洒热血,还在上演热血屠龙的故事。

 

那一部分坚持的人,从这段看不见未来的现实里脱颖而出,到了现实的另一部分。

 

在这一部分里面,命运有很多漏网之鱼,有很多机遇之门敞开,有无数的希望精灵追随。

 

就像北京文科高考状元的最后一句话说的那样:
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

 

很多人都觉得,从小努力是一件泯灭人性的过度功利的事情,剥夺孩子的“童年”,为了自己的目标。

 

但事实上,除去个别的极端案例,所有的努力跟功利毫无关系,恰恰是正确的选择,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统计:
一份500名上市公司高管的教育程度调查中,84%的高管拥有高学历,48%出身于985名校。

 

985大学整体的师资力量比211大学都要强很多,就不用提其他学校了。

 

越是名校的图书馆和文献存货越优质越多,藏书量指标代表“干货量”。

 

中国藏书量排名前十的大学均是985院校。此外,985学校能够提供更多硬件设施、交流平台。

 

本科继续深造的话,待遇更是天差地别。

 

很多“985”院校,推免比例非常高,高到惊人,一个班的同学有一半的人保研,甚至是一半以上。

 

出国留学也是许多家长与学生热衷的一条“别样路”。

 

申请国外留学时,也有一些“潜规则”,那就是看重学生的学校背景是否属于重点大学中的‘985’。

 

就业方面更不用提,以2012年为例:
中国内地前100强的上市公司,超九成每年都会选择到985、211大学进行“校园招聘”;

 

非重点(二本及以下)高校总共不足10家百强企业进驻过。

 

知名企业在招聘时会更加青睐“985院校毕业”。

 

虽然仅靠文凭评定有失偏颇,但如果按照能力来衡量,这个衡量成本花不起,企业也只能用一个出错概率较低的简单方式筛选。

 

这些,都是你忽视教育之后的代价。

 

而这些事情,都指向了为了人生的诸多方面,根本不是功利心,这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要求和责任,这里代表着年轻人的目标和理想。

 

只要你还在努力,人生就有无穷的可能。

 

和时间竞争,在概率中突围,做上帝手中的漏网之鱼。

 

 

3

无知让人看不清自己
也看不清世界

 

 

之前,“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的新闻不知道被人说了多少年,很多人觉得:

 

北大毕业又怎么样,还不是去卖猪肉?我小学毕业,也一样卖。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那个“卖猪肉的”北大学生,叫陆步轩。

 

而有一个叫陈生的人,最先发现了他的厉害之处:

 

一个档口,自己一天卖1.2头猪,这已经算相当了不起了;

 

而这小子居然一天能卖12头猪,太厉害了。

 

陈生后来和陆步轩合作成立“屠夫学校”,再后来,他们开了几百家连锁店,陆步轩和陈生双双身家过亿。

 

无独有偶,秦玥飞从耶鲁大学毕业之后,去衡山县当了一名村官,很多人嗤之以鼻:
一定是在耶鲁混不下去了,不然怎么可能去当一个村官呢?我大字不识一个,我也能去当一个村官。

 

后来,秦玥飞利用自己在耶鲁的人脉资源,启动“黑土麦田”项目。

 

利用在耶鲁学到的金融知识,引入资本和营销团队,发展村里的商务产业。

 

于是,他成了中国最美的村官。

 

有一篇文章写:
读了985、211,你才知道读书无用论是骗人的

 

985、211这些人,不仅有能力有实力进入更好的企业、平台

 

即使是在毫无门槛的卖猪肉卖花生瓜子这个行业,他们也有很大概率能做的更加出色。

 

所谓读书无用论,所谓名校毕业生素质不行,都是考试机器,其实都是非常极端的例子。

 

而无知的人,最喜欢扯虎皮当大旗,用极小概率的事件,去为自己辩护,并以恶意揣测他人。

 

4

不要把学习看得过于功利

 

那么,教育和学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是为了拿高分?考大学?

 

不,绝对不是这样。至少,不只是这样。

 

读书,绝不只是为了混一张大学文凭,开启顺风顺水的世界。

 

读书,是为了让你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

 

是为了让你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拥有处变不惊的内心

 

让你在未来,能独自混过那些漫长幽暗的岁月而不怨天尤人

 

读书,是为了将来能和你的爱人,不止讨论柴米油盐酱醋茶,还可以谈论琴棋书画诗酒花。

 

再精致的花瓶都有碎掉的一天,再美好的容颜都有老去的一天,唯有你读过的书、写过的字,都会逐渐积累在你的身体里,变成你的财富。

 

读的书多了,你会发现,以前从未注意过的大千世界,竟然如此鲜活,手机屏幕之外,自有一番万水千山;

 

读的书多了,你会发现,在无涯的知识海洋面前,再大的烦恼,也只是沧海一粟。

 

就算最终你跌入繁琐,洗尽铅华,面对同样的工作,你会有不一样的心境;

 

面对同样的家庭琐事,你会有不一样的情调;

 

培养同样的后代,你会有不一样的素养。

 

这,就是世界对努力学习、重视教育的人最大的奖励。

 

努力很累,教育孩子很累,陪伴孩子成长很累。

 

但这一切一定是值得的。

 

别怕累,别怕时间多,别怕贵,也别怕麻烦。

 

每一种选择都有代价,千万别尝试无知的代价,会很惨。

 

作者简介:小石头侃升学,名校出身的升学指导老师,可能是第一良心升学自媒体,带领每一位家长找到教育孩子的正确之路。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stlgm2rBw1onm57mW13_7w

FastAPI的小兄弟,开发命令行工具更给力

来源丨经授权转自 未闻Code(ID:itskingname)

作者丨kingname

关注我公众号的同学都知道,我非常喜欢FastAPI这个web框架。它在易用性上面做到了极致,帮助开发者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工作。

FastAPI的开发组织叫做tiangolo,他家除了FastAPI外,还有另一个项目也非常好用,叫做typer

三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一日一技:快速实现Python 命令行参数介绍另一个命令行工具fire. 而typer做得比fire还要好。

首先使用pip来安装它:

python3 -m pip install typer

函数参数等于命令行参数

我们首先来看看typer怎么使用。创建一个example_1.py文件,写入如下代码。

import typer


def main(name: str, salary: int):
    print(f'{name}月薪{salary}元')


if __name__ == '__main__':
    typer.run(main)

直接运行,Python会报错:

FastAPI的小兄弟,开发命令行工具更给力

使用参数--help可以查看这个脚本的命令行参数:

FastAPI的小兄弟,开发命令行工具更给力

于是我们根据这里的提示,输入正确的参数,从而正常运行程序:

FastAPI的小兄弟,开发命令行工具更给力

子命令与自动补全更好用

假设我们有一个神经网络的程序,其中的入口函数代码如下:

def train_data(train_folder: str, test_folder: str, rate: float = 0.8):
    """
    训练人脸检测模型
    """
    print(f'使用文件夹{train_folder}中的数据进行训练')
    print(f'使用{test_folder}中的数据用来验证训练效果,确保准确率>{rate}')
    return True

def predict(folder: str):
    """
    使用训练好的模型预测
    """
    print(f'对文件夹{folder}中的数据进行预测。')

显然,这个程序可以用来训练数据,也可以用来预测数据,所以有两种不同的命令,每一种命令有不同的参数。

这种情况下,使用typer非常方便,只需要加两个装饰器就可以了:

FastAPI的小兄弟,开发命令行工具更给力

运行效果如下图所示:

FastAPI的小兄弟,开发命令行工具更给力

输入具体的子命令,还可以查看每个子命令的参数:

FastAPI的小兄弟,开发命令行工具更给力

因此,我可以使用两个不同的子命令来运行程序:

FastAPI的小兄弟,开发命令行工具更给力

你以为这样就完了?我们再安装它的一个辅助工具typer-cli,还可以做更多事情:

python3 -m pip install typer-cli
typer --install-completion

有了这个东西,我们运行程序可以这样写:

typer example_2.py run 子命令 参数1 参数2 --可选参数1 可选参数1的值

例如:

FastAPI的小兄弟,开发命令行工具更给力

并且,typer可以帮我们可以实现自动补全:

输入typer example_2.py run 然后按下Tab键,自动告诉你可以输入哪些子命令,如下图所示:

FastAPI的小兄弟,开发命令行工具更给力

除此之外,如果你的命令行程序只有一个命令,那么你甚至只需要写一个函数,连typer都不需要导入,就可以使用typer来运行:

FastAPI的小兄弟,开发命令行工具更给力

自动生成文档也简单

我们知道,FastAPI自动生成接口文档的功能非常好用。typer作为它的兄弟,也继承了这个高级功能。我们来看看:

import typer

app = typer.Typer(help="人脸检测模型")


@app.command()
def train_data(train_folder: str, test_folder: str, rate: float = 0.8):
    """
    训练人脸检测模型
    """
    print(f'使用文件夹{train_folder}中的数据进行训练')
    print(f'使用{test_folder}中的数据用来验证训练效果,确保准确率>{rate}')
    return True

@app.command()
def predict(folder: str):
    """
    使用训练好的模型预测
    """
    print(f'对文件夹{folder}中的数据进行预测。')

运行命令:

typer main.py utils docs --name "python3 main.py" --output readme.md

自动在当前文件夹生成一个readme.md文件。我们使用任何能够渲染Markdown的软件打开这个文档,可以看到文档内容如下:

FastAPI的小兄弟,开发命令行工具更给力

这样一来,我们不需要额外花心思去维护文档,只需要在修改完代码、增删新的命令或者参数以后,运行这个命令,就可以把文档自动更新。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jE5cQtlmXXxJ9-eTpXsW-w

核酸检测几天做一次最科学?

 

常态化核酸检测应是精准防控的一部分,应因地、因时制宜。

撰文 | 凌骏
来源 | “医学界”公众号
四月底起,全国多个城市陆续开始布局常态化核酸检测,“15分钟核酸采样圈”频繁引发热议。
如何理解“常态化核酸检测”?据《人民日报》5月20日报道,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负责人表示,检测根据当地疫情防控需求决定,并非要求所有城市均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主要是集中在输入风险较高的省会城市和人口千万级城市。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深圳首届疫情防控公卫专家组组长卢洪洲教授则对“医学界”表示,总体来说,常态化核酸检测应是精准防控的一部分,因地、因时进行合理的分级与动态调整,研判后的非风险地区和人群,没有必要固定进行定期、长期检测。
核酸检测几天做一次最科学?
目前,各地的常态化核酸检测仍处于探索阶段,检测频次、开展条件、执行力度等并无统一标准。
关于检测的频率,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负责人称,多地正在合理布局核酸采样点,组织市民最短48小时、最长7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非要求所有人群均48小时检测一次,具体检测频次由当地根据疫情情况和防控需要确定。
但在疫情相对严重的管控区、封控区等,应多久进行一次检测并无统一执行指南或标准。“医学界”注意到,受疫情影响,不少社区的核酸检测频率高达每天1次,持续7至10天以上。
更有甚者,一位居民告诉“医学界”,其所在的小区目前每天要进行2次核酸检测+3次抗原检测。另一位居民则称,已经连续半个月以上,每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3到4次抗原检测。
为此,卢洪洲教授对“医学界”表示,最严格的情况下,两天一次核酸筛查也足够了。
“比如说家属中有人确诊,居民发生了‘暴露性接’,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潜伏期大致是三天,根据潜伏中期(1.5天)隔天做一次核酸检测比较科学。”卢洪洲教授称。而据“第一财经”报道,一位传染病专家认为,虽然每个个体排毒的情况总会有一定差异,但发生意外的概率极低,总体上来讲隔天检测的方法是具有科学性的。
另一位公共卫生专家则对“第一财经”称,核酸检测的频次越高,越可能减少错误发生的几率,但只间隔24小时是没有意义的。同时要对核酸检测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否则做越多,错误的概率反而越大。
“具体来说,长期连日不间断地核酸检测没有必要,‘性价比’较低。”卢洪洲教授告诉“医学界”。
什么情况下需开展常态化全员核酸检测?
“医学界”注意到,正在发生疫情的北京,目前施行区域核酸筛查与常态化核酸检测相结合,各社区(村)要求严格落实测温、扫码、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管理措施。
但即便是7至14天内无社会面本土感染病例,一些地区也在开展不同程度的全员常态化核酸筛查。
据“山西发布”5月18日报道,太原市所有居民需每周进行1次核酸检测,其他地市居民需10天左右进行1次核酸检测;合肥市5月10日发布通告称,非重点人员每5天开展1次常态化免费核酸检测;张家口市怀安县从5月21日开始,每周1次于全县进行全员核酸检测……
过去两年,核酸检测主要用于疫情暴发地的风险筛查。但随着疫情态势加剧,如今似有逐渐升级为针对非重点人群的常态化防控手段之势。
当地区没有本土病例的平静时期,常态化核酸检测是否有必要长期不间断地进行?卢洪洲教授对“医学界”表示,常态化核酸检测也应做到精准防控。疫情发生时,相关风险地区可做到“应检尽检”,并根据风险研判对检测频率、持续时间进行具体决策。
“但疫情平稳期,要根据风险情况进行分级。由于我国各轮疫情源头主要以输入性病例为主,应对冷链、口岸、物流,包括医疗机构等岗位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检测。”
“而普通居民中的非风险人群,没有疫情时可恢复到正常工作与生活节奏,没必要每隔3至7天就进行定期核酸检测。”
“常态化核酸检测”是否应该强制执行?
各地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执行力度同样有所不同。
“医学界”查阅发现,太原市、大连市、义乌市、合肥市等以“半强制”为主,不少地区市民需有效期内的“阴性证明”才能搭乘公共交通,进入公共场所等。
另一些则以“呼吁”为主,江苏省南京市,多位居民告诉“医学界”,目前南京市各区均开展了常态化核酸检测,但主要是“愿检尽检”,暂无相关惩戒性措施,未及时完成检测的非重点人群“苏康码”也不会发生变化。
卢洪洲教授表示,疫情态势相对严峻的地区/时期,可以适度上一些“强制”手段,比如持有核酸阴性证明才可以进出公共场所等。
若当地一段时间内没有本土感染病例,或社会面风险很小,则普通人群就算进行常态化检测也应以“愿检尽检”,呼吁为主。
“比方说行动不便的老人、基层地区的农民等,他们的社会面活动范围很窄,平静时期若没有核酸证明就赋“灰码”“黄码”,限制乘坐公共交通等,不太合理,同时也浪费医疗资源。”卢洪洲教授说。
事实上,核酸检测在疫情防控下的作用早已不言而喻,但另一方面,大规模的常态化检测可能会造成较大的医疗资源支出,居民生活的便利性也会受到部分影响。
如何更科学地制定策略以实现“防疫”和“日常生活”平衡的最大效益比?卢洪洲教授认为,一方面,常态化下的核酸检测使用的是10人混管,成本相对较低。从“早筛”角度有助于早期发现疫情并防止蔓延,比起暴发聚集性疫情后采取各类管控措施,它的成本是划算的。
“而且国内很快就会陆续布局自助式核酸移动车,可在不同区域间移动并通过机器人采样。便民、节约医护人力资源,并避免‘聚集性感染’。”卢洪洲教授透露,之后还会有“家庭式核酸”检测,居民在家就可以筛查。
但从长远来看,若要彻底转“被动”为“主动”,不再需要常态化核酸筛查,甚至是走出疫情,主要还是看疫苗和抗病毒药物。
“病毒只要复制就可能变异,传染性、毒力变强或弱总体随机,不能指望让病毒‘自己’消除威胁。所以我们必须要研发出广谱的疫苗,包括核酸疫苗,提高疫苗接种率,避免病毒的免疫逃逸,降低突破性感染率,真正做到‘预防性接种’。”
“另外,高效的小分子抗病毒药物要进一步攻关,提高可及性,一旦出现感染马上口服药物,避免发展为重症,并降低体内病毒的传染性,只有这样我们才算掌握了主动权。”卢洪洲教授说。
 
来源:学界
责编:凌骏
校对:臧恒佳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rFHx8wCV0V10Ikzd_ROj5g

抵御通胀的最佳方式!听完巴菲特的投资干货,我想给你4个建议!

◎智友学堂(ID:zhiyoucf88) 

◎作者 | 四粒

 

4月30日,股神巴菲特时隔两年后又召开了线下股东会议。

 

这可是全球投资者最为看重的分享会,地位就如同每年9月的苹果新品发布会。

 

在今年的会议上,不管是资产配置,还是当下最热的对抗通胀的问题,92岁的巴菲特和98岁的芒格都直言不讳。

 

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我们无法按照巴菲特的投资动向买买买,但是却可以学习背后的投资思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

 

今天的这篇文章,就是想和大家一起学习大牛们的投资干货。

 

抵御通胀的最佳方式!听完巴菲特的投资干货,我想给你4个建议!

 

大额增配了石油、能源公司的股票

 

今年一季度,巴菲特管理的伯克希尔,总共买入了518亿美元的股票,同时卖出了103亿美元。

 

主要买了3大类公司。

 

科技:惠普(电脑公司)40亿美元,暴雪(游戏公司)56亿美元;

能源:西方石油72亿美元,雪佛龙(石油开采公司)234亿美元;

保险:Alleghany 保险公司116亿美元。

 

巴菲特一直自诩自己是价值投资者,外界对于他买入上述2家能源公司,抱有疑问。

 

大家都在猜想,巴菲特此举究竟能让他赚钱还是亏本。

 

2020年3月份出现负油价,当时巴菲特就看上了雪佛龙。

 

巴菲特大幅买入西方石油和雪佛龙的时机是在今年2月下旬,当时正值俄乌矛盾爆发,全球能源价格疯涨。

 

当前各国都在推进碳中和,正处于新能源和传统能源交替的过渡期,加上全球通胀情况严峻,传统能源的优势还依然存在。

 

对此,巴菲特也解释称:

收购西方石油的股份,我们感到非常高兴,一天能够生产至少1100万桶的石油,在美国要找1100万桶的石油,在全世界来讲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我们也希望能够让美国的业界、工业界继续不断地运作。

 

因为石油属于强周期性行业,所以一般都在油价便宜的时候买,在油价高的时候可能就卖掉。

 

所以,如果有配置强周期行业的朋友们,一定要设置好止损或者止盈线,见好就收,不要一直捂着。

 

抵御通胀的最佳方式!听完巴菲特的投资干货,我想给你4个建议!

 

警惕市场中的狂热,拒绝投机

 

巴菲特痛恨加密货币的事情,是人尽皆知。

 

在他看来,这就是典型的投机行为,就是资本市场的“老鼠药”。

 

巴菲特今年也毫不留情地吐槽:

比特币并不会产出价值,它的价格只会取决于下一个购买它的人愿意出多少钱。加密货币现在或许因为炒作而仿佛拥有了魔法般的吸引力,但它本身没有生产能力。

 

一旁的芒格也劝年轻人不要投资比特币,特别是不能用自己的辛苦钱去买数字货币。

 

虽然我们常常把买股票比作赌博,但实质还有很大的不同。

 

巴菲特一直倡导长期投资、价值投资。

 

在投资会上,芒格痛斥了美国一个股票交易APP——Robinhood,说有好多年轻人都在里头炒比特币、炒垃圾股,就像赌场一样。

 

在他们看来,完全不基于公司基本面的研究,而是凭空想象,或者是大家一起把一个东西炒上去,就是像赌博一样。

 

除了反感投机性,巴菲特还坚决反对突击,更反对加杠杆。

 

他说过,一旦加了杠杆,时间就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敌人了。

 

就拿入股保险公司Alleghany 来说好了,外人可能觉得这只是巴菲特财大气粗。

 

但在买入以前,巴菲特已经关注了这家公司60年,对Alleghany 的各方面都了如指掌。对于他来说,这时候买入,不过是时机问题。

 

放到咱们个人身上,其实也一样,在落实投资决策的时候,不要只想着最终的收益。

 

尤其是买进股票的时候,不妨多问问自己,这家公司的运作、财务信息等我了解清楚了吗?

 

如果不能做到这一步,其实可以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比如买基金,基金经理对于上市公司、还有热门行业的研究,远远要比我们透彻。

 

还想强调一点的是,咱们做投资决策的时候,要牢牢记住投资的不可能三角”。

 

那就是,安全性、收益率、流动性三个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实现两个。

 

那种号称安全、收益率高、可随时赎回的投资品是不存在的,这也是年化收益动辄20%以上的P2P出问题的原因。

 

抵御通胀的最佳方式!听完巴菲特的投资干货,我想给你4个建议!

 

 

保留一定的现金流仓位

 

巴菲特还强调了现金流的重要性。

 

他表示,“手头永远要有大量现金”。

 

这句话他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也说过。

 

巴菲特指出,如果08年的危机重演,持有大量现金的伯克希尔反而能跟救市的美联储一样。

 

截至3月31日,伯克希尔公司还留有1027亿美元的现金和美国国债。

 

我们一直给大家的建议是,在不确定时期,一定要留够现金仓位。

 

不要头脑一热就把钱都挥霍了,也不要单一押注某一股票、或某一资产。

 

投资不是让我们更辛苦,而应该让我们更安心,能有底气应对不确定性。

 

在疫情之下,许多人还有企业,就因为没有足够的现金流,惨遭社会的毒打。

 

前几天,我朋友圈里面的房东就在抱怨,因为疫情因素,民宿的生意惨淡,手里的房贷都要还不起了,有部分租户还请求减租,真的可以说四面楚歌。

 

抵御通胀的最佳方式!听完巴菲特的投资干货,我想给你4个建议!

 

通常来说,健康的现金流,就是你每个月的收入抵扣支出后,手里还要留有余钱。

 

它可以是一笔存款,可以是应急的资金,也可以是投资收益。

 

还有就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资产搭配也应有所变化。

 

具体可以参考下面这张图。

 

抵御通胀的最佳方式!听完巴菲特的投资干货,我想给你4个建议!

 

抵御通胀的最佳方式!听完巴菲特的投资干货,我想给你4个建议!

 

通胀会打劫所有人,最好的方式就是投资自己

 

有投资者在会上提问,如果仅选择一支股票来对抗高通胀,应该怎么选择?

 

巴菲特没有给出直接答案,而是给在场的人上了一课。

 

巴老表示:

 

不管有没有经济利益,最好的一项投资就是投资自己,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就不用担心你的钱因为高通胀而贬值”。

 

这一段话翻译过来就是,我们无法阻止外部世界的改变,最好、最具有确定性的事情,就是改变自己。即提升自己的技能,通过提高自己的投资能力来实现对抗通胀。

 

巴菲特也说了,不要试图去揣测市场,我们对股市会怎样变化,没有哪怕一点点想法。

 

不管货币如何贬值,只有人的能力是不会贬值的。让自己更值钱,努力去学习、不断沉淀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才是最靠谱的抗通胀方式。

 

对于年轻的我们来说,最大的财富就是时间。我们提升自己,赚钱能力强了,未来就可以赚到更多的钱,这种投资就是能够跑赢通货膨胀的方式之一。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aFTgvb3FXIaevD-0YY6D8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