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居民收入数据,释放了什么信号?

◎智友学院(ID:zhiyoucf88) 

◎作者 | 卢卡斯

5月20日,统计局公布,202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为106837元,比2020年增加了9458元;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88115元,名义增长10.3%。
超过40%的家庭拥有两套及以上房产,近90%的城镇家庭至少拥有一套房。这个数据,你怎么看?
4月公布的16-24岁青年待业率为18.2%。1076万高校毕业生将走入社会,985、211的硕博高材生已经扎堆进入小县城公务员、教师系统。
结合最新出炉的工资数据,我们结合人均收入来看看,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数据,分享给大家。如果你有以下的疑问,本文有所解答。
1、你的收入,能在全国人民排上前百分几?
 
2、你的收入增长,有没有跑赢通胀?
 
3、最近的收入数据,释放了什么信号?
最新的居民收入数据,释放了什么信号?
前段时间,统计局发布了《中国统计年鉴2021》。极低的出生率引来所有人的关注,另一组数据却被忽视了——人均可支配收入。
“抖音、小红书上人均百万收入”和“中国有6亿人每月收入1000元”……这些或那些“模糊印象”终于可以通过大数据去验证了。
统计局公布了从2014-2020年,五个收入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最新的居民收入数据,释放了什么信号?
(国家统计局)
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了65.75%,人均年收入为7868.8元;
 
中间偏下收入组增长了51.03%,人均年收入为16442.7元;
 
中间收入组增长了48.88%,人均年收入为26248.9元;
 
中间偏上收入组增长了52.84%,人均年收入为41171.7元;
 
高收入组增长了57.54%,人均年收入为80293.8元;
看看您的年收入,排在全国的什么位置?欢迎评论区留言。
这么看感觉整体挺好的,五个收入组都有所增长而且增长率差别不大。但当我们做成线性图表后,感官上就不一样了……
最新的居民收入数据,释放了什么信号?
(智友学院)
贫富分化,财富聚集,是现状,也是老生常谈。
20%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和剩下四组人群的收入分化严重。
从增长幅度来看,低收入组的收入增幅是最大的,有65.75%;但是从绝对涨额来看,低收入群体的增长只是高收入群体涨额的零头。
而财富差距因为有积累效应,比收入差距更严重。
在中国,这几年政府发力落实精准扶贫,基尼系数有所缓和,从2015年的0.711降至2019年的0.697,但疫情之下又回到了0.704,道阻且长。
把基尼系数拉高的,是金字塔顶端的那1%。中国财富排名前1%居民占总财富的比例,从 2000 年的 20.9% 升至2020年的30.6%。
放眼全球,财富聚集也是普遍情况。全球收入排名前1%的人群,所占收入份额从1981年的16.9%涨到2020年的19.3%,财富向金字塔尖人群倾斜。(《中国收入分配报告2021:现状与国际比较》)
而再进一步看,把基尼系数推高的,是放水推高的资产价格,股市和楼市。
根据《全球财富报告2021》,中国居民总资产的增长,一方面归功于金融资产(Financial)和房地产(Real),另一方面归功于债务增长(Debt)。
最新的居民收入数据,释放了什么信号?
(全球财富报告2021)
中国家庭的特点是高储蓄率和高负债率,高储蓄率归于国人的理财习惯,高负债率是因为房产。
瑞信研究所分析道:在发达经济体,房价上涨往往会降低财富集中度,也就是会让财富更平均。一方面是发达国家的老百姓更偏爱股票,另一方面也是不同城市的房价差别没有那么大。
而在中国,情况却是相反的,房子更倾向有钱人,有钱人与房价互相成就。
中国的情况是有钱人拥有多套房子,20%的人拥有40%的房子,而一线城市的房价和二三线城市的房价差距颇大。当房价一涨,差距就拉开了。
最新的居民收入数据,释放了什么信号?
全国的人均收入可以跑赢通胀吗?
惊喜的是,5组人群的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都跑赢了通胀。
我们不用CPI来衡量通胀率,是因为CPI没有把房产等资产价格纳入统计,参考价值不大。
更能反映客观现实的通胀算法是:通胀率 = M2增长率 – GDP增长率
你可以简单理解M2的增速是央行的印钞速度。当M2增速超过GDP增速,就说明钞票引多了,会引起通货膨胀。
最新的居民收入数据,释放了什么信号?
(数据来源:统计局)
数据看,2014-2020的年均通胀率是3.76%,五个收入组,全都跑赢了。
大家也可以算一下自己的收入有没有跑赢通胀。(欢迎评论区留言)
不过,有喜有忧。虽然跑赢通胀,但是人均可分配收入的增速在震荡下行。
最新的居民收入数据,释放了什么信号?
而另一组收据也同样在说明这个观点: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在见缓。
这个数据还是18个主要城市,包含一线城市和超一线城市,收入和生活条件都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最新的居民收入数据,释放了什么信号?
也因为收入增长变缓,消费增长也变缓了。
这里有一个值得留意的点,经济学家林采宜认为,“房租、医疗和教育是抑制居民消费的三座大山”。
房租房价是占据居民消费里最重的部分;医疗:因为人口老龄化,医疗是各城市居民消费性支出中增速最快的项目;教育消费的增长远高于同类的其他文化娱乐服务。
最新的居民收入数据,释放了什么信号?
最新的居民收入数据,释放了什么信号?
这组数据赤裸裸展现了城市中产的焦虑——主要是房价、养老医疗、对下一代的教育。
如果连消费都不敢了,可投资的资产不是更少了?但这恰恰是拉开贫富差距的关键之处。
我们也建议大家,从保本、跑赢通胀的目标开始,慢慢积累本金,学习理财。看看各类资产的收益,其实跑赢通胀并不难,但是如何获取长期有确定性的较高收益,就需要你们不断磨炼自己了。
最新的居民收入数据,释放了什么信号?
(同花顺)
最新的居民收入数据,释放了什么信号?
这些数据释放了什么信号?
我们正在面临着两个问题:
 
1、人均收入分化大,背后是贫富分化严重,分蛋糕不均的问题;
2、收入增长放缓了,本质是经济增速减缓,需要寻找下一个“房地产行业”再做大蛋糕。
你有没有感觉到,这两年的政策密集推出?
阶层撕裂,“狙击资本家”成了这两年网络战场的背景声。最近的司马南狙击联想一事上,“高管高薪”成了网友的发泄口。除此之外,这几年还有——
1)996骂战,马云因为“996是福报”言论被网友疯狂攻击;
2)美团事件,美团因为外卖骑手的权益遭到网友狙击;
……
在这些社会背景声下,反垄断推出,打压互联网巨头。
养老保障体系
2021年11月24日,国务院公布了一则文件,《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
意见书里提到,要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比如再就业、当志愿者,等等灵活就业形式。里面还提到一个词,“低龄老年人”,这一部分刚刚退休,但还有就业能力的老年人,可能会成为未来老年人就业的主力。
除此之外,还有——
1)老龄人就业、延迟退休是第一个解决方案;
2)让企业承担部分养老责任,提起养老“第二支柱”(也就是企业给员工退休拟定的养老金)感觉也在提上日程了。以腾讯率先推出员工养老计划为风向标;
3)最后,频频吹风呼吁老百姓买商业保险……
最新的居民收入数据,释放了什么信号?
事实上,当蛋糕还没做得足够大时,社会保障和福利是很难提上来的。
说一个非常现实的数据:2020年我国的人均GDP是一万美元。而美国人均GDP是六万美元,日本是四万美元。
所以,要提高社会保障福利,重中之重依然是做大蛋糕,与此同时兼顾“共同富裕”。
区域产业大洗牌
发展与公平,背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分配。最近的一系列动向和政策都在透露着,目前,整个中国的区域产业正在进行重新洗牌。
1、央企陆续搬出北京。
 
2、一系列都市圈政策出炉。国家发改委在官网发布了“关于同意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复函”。在此之前,还有南京都市圈、福州都市圈……
 
3、各大城市陆续抢占新能源车企,特斯拉的上海工厂扩产,第二工厂将落户谁家,也成了大家的最为关心的点。
 
4、因为碳中和大产业链,西部地区受益于光伏、风电,也有利于区域均衡发展。
碳中和产业链被寄予希望,高层希望通过碳中和实现一箭双雕,既能做大蛋糕,也能扶起部分地区的经济。
未来十年的经济转型,本质是从人口红利到工程师红利,从低端制造到高端制造的转变。
1、共同富裕是大势——扶贫、养老体系优化、反垄断……
2、寻找下一个经济之锚——碳中和大产业链、新能源、新基建……
 
END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u7LHUXUxHk66dcUtURrSaw

在中国,真正达到月收入1万以上的有多少

作   者 | 菜乙己、董道力

数   据 | 董道力

编   辑 | 张晨阳、唐也钦

设   计 | 戚桐珲

2018年,上海相亲角,有一位老大爷自称侄子高学历、年收三百万,并直言“月入1万如讨饭”,引来大量网友自嘲式认领“乞丐”身份。

 

今年2月,“收入一万”的鄙视链降临到了二线城市,有一位网友发帖声称,收入一万在郑州“只能生存没法生活”,还完房贷、减去日常生活开支,没剩多少钱,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但另一方面,因为生活处境的差异,人们对“收入1万”的体感其实是天差地别的。

 

今天,DT君就通过数据的视角,看看月收入1万的打工人,在中国到底是个什么水平。

 

 

 

#01

在中国,每月可支配收入1万已经超过99%的人

尽管关于“月收入一万,生活艰难”的吐槽不绝于耳,但事实是,在中国,确实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月入过万。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的一份数据可以作为参考,该研究院一直在追踪中国收入分配情况,分别在1988年、1995年、2002年、2007年、2013年和2018年进行了六次入户调查,沉淀为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库(CHIP)

 

CHIP的最近一次调查时间为2018年,研究院官网并未公布相关数据,但该院研究人员在财新发布的一篇文章透露了部分数据结果,分层抽取了7万个样本的数据显示:人均可支配月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等之外可用于实际使用的可支配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家庭占比仅为0.61%,人均可支配月收入在5000-10000元区间的是4.52%;而大部分中国家庭人均可支配月收入在500-1500元这个区间,占比约40.71%。

 

在中国,真正达到月收入1万以上的有多少
#02

近7成应届毕业生,税前月入6000元以下

以上是比较宏观的统计数据,你可能会认为,统计样本中包含了家庭中的无收入人群,比如无退休金的老人、失业者、正在读书的孩子等,因而数据偏低,只看打工人的话,遍地是高薪。

但是当我们把人群缩小聚焦于已经毕业的本科生,能达到“月入1万”的仍然是少数群体。

 

涉及到更具体的就业人群划分,我们能找到的统计数据多是含税收入,如果考虑到手,还会更低。

麦可思《中国2020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的数据显示,月收入(税前,包含工资、奖金、津贴等在内)在1万元以上的本科应届毕业生仅占该群体总人数的4.3%,与此同时,有68.1%本科毕业生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

 

在中国,真正达到月收入1万以上的有多少

即便是在工作三年后,也有相当大一部分本科生的月收入没有达到1万元。数据显示,毕业三年后,本科生的平均收入为8279元。

 

在中国,真正达到月收入1万以上的有多少

也就是说,尽管互联网上似乎到处都是“年薪百万”的人,但在中国,月入1万,仍旧是一道卡住了大部分人的门槛。

#03

在哪里才能月工资过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提及的月薪过万,常常是指税前工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具体到不同的地域和城市的工资水平。

国家统计局在《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公布了全国各地区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税前,包含工资、奖金、津贴等在内),我们进行了计算排名,可以看到,位列前三的地区分别是北京、上海,和西藏,广东仅排在第六。

在中国,真正达到月收入1万以上的有多少

这个结果与“北上广工资更高”的刻板印象有所出入,分析起来可能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因为数据是基于不同省份划分的,而广东省除了广州之外还会计入其余所有城市的人均工资,所以排名可能低于预期。

 

另一方面,因为海拔高、大气稀薄等自然环境因素,西藏的工作、生活环境相对其它地区更具挑战性,所以需要用有竞争性的、更高的工资才能吸引人才。且政策上的支持使得这样高薪招人的策略具有可持续性。

 

每月平均工作超过1万,在不同地区,所能带来的生活质量可能相去甚远。前段时间DT君就这个主题采访过12位生活在北上广的年轻人,即便都是大都市,它们之间的房价、物价也都各有不同,更不要说月薪1万在北上广,和在二三线城市之间的区别了。

 

对于普遍租房的年轻打工人来说,其中最明显直观的差别就是每个月的房租。根据麦可思研究院《2021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的数据,在北京和深圳,2020届毕业生的住房成本占工资比已经超过了40%,其次是上海、杭州,分别占比38%、32%。而在重庆、长沙这些规模相对稍小的城市,虽然平均月收入更低,但只有15%左右的工资会被花在房租上。

在中国,真正达到月收入1万以上的有多少

另外,互联网在某种程度上抹平了一些差异,使得不同城市的人主动或被动地享用了同一套生活方式。一些生活在三四线城市的人,因为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更少的买房焦虑,可能更乐于在娱乐、潮流上消费。虽然没有月薪1万,但生活同样丰富。

 

换句话说,“月薪1万是什么水平”“月薪1万的生活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直接被“你在哪里月薪1万”所影响。

 

 

 

#04

做什么才能月薪过万?

 

影响薪资水平的远不止“在哪儿工作”这一个因素。同样重要的,是具体“做什么工作”。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1》的数据显示,2020年各行业平均月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以及金融业。也只有在这三个行业中,就业人员平均月工资超过1万元。

在中国,真正达到月收入1万以上的有多少

但另一方面,这三个高薪行业都有着不同的高门槛和问题: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面临着高强度、高时长的脑力工作,尤其是近几年,从亚健康到猝死,“拿命换钱”的工作逻辑越来越被人批判,但普遍来看,只要身处其中,人们还是难以跳出内卷严重、35岁晋升瓶颈等问题。

 

排在第二的科研行业,需要专业技术过硬的人才,紧随其后的金融行业非常看重高学历及相关经验。因此,高门槛和高月薪是密不可分的。

 

进一步的数据分析还显示,在不同地区,高薪行业的排名是不同的。

(左右滑动查看完整图片)

 在中国,真正达到月收入1万以上的有多少在中国,真正达到月收入1万以上的有多少

比如上海作为金融中心,它的金融行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在27510.4元/月,是全上海所有行业中最高的。

 

但在浙江,金融行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是12150.3元/月,在全省各行业排名并不靠前。浙江省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就业人员平均月入19619.2元。考虑到阿里巴巴总部就在杭州,这点并不让人意外。

写在最后

 

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家理查德•伊斯特林在《经济增长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快乐》中提出了著名的伊斯特林悖论,即收入与幸福感不成正比的现象。其解释之一就是,收入和财富具有相对性,而这种相对性决定了它们真正的价值。

 

就像我们在前文中提到的,在不同城市,月薪过万的意义是不同的。

 

正因为大城市更容易月薪过万,所以在大城市月薪过万就没有那么稀有,反而会有更多高收入人群、高消费场所,且更容易产生攀比效应。即便许多消费选项也许并不包含在月薪1万打工人的生活成本之内,它们的存在还是会直接降低薪资在人们心中的价值。

 

另外,在薪资水平较高的社交圈中,当身边大多数人的收入与你相差无几,月薪1万的心理价值自然被削弱了。

 

英国经济心理学家克里斯•博伊斯等学者提出了“收入等级”的概念来解释这一现象。博伊斯指出,大多数人判断自己薪资水平时,不会考虑薪资本身价值,他们的判断更多受到这个薪资的“收入等级”所影响。而所谓“收入等级”是一个非常具象、微观的概念:它指代每个人心中,自己的收入在个人社交圈中排在什么位置——但没有人会把宏观的社会参照值(譬如“99%的中国人月收入低于1万”)作为比较对象。

 

简单粗暴来说就是,在一个人心中,“月收入1万超过99%中国人”的认知所能带来的幸福感,大概远远不如“月收入5000超过5个亲朋好友”。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人更在意“比上”:与收入高于自己的人群的比较会对一个人的心理产生更大的影响。也就是说,“比下”所带来的心理安慰在“比上”所产生的的焦虑感面前,往往不值一提。

 

比如对于许多城市中产而言,他们大多数人早就月入过万,但依然无法停止对自身收入的焦虑。根据脉脉数据,即便是年薪30万以上的人群,其主要焦虑依然来自收入。

对此,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认为:这种收入焦虑的根源,“还是负担多”。从高昂的房贷按揭,到鸡娃的教育投资,收入1万相较于大城市中产生活的预设花销而言,显得杯水车薪。

 

不可置否,人们关于“月薪1万”的悲欢并不相通,有人早就过万,害怕跌落,所以还在努力向上;有人收入5000,美食电影潮玩一样不落,生活得洒脱快乐;但无论如何,他们都在努力过着自己定义中的“好生活”。

(本文完)

在中国,真正达到月收入1万以上的有多少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6tUOoWR5AL0Iby64w-LX-g

几乎所有宣称自己年薪100万的人,都是假的

年薪百万,人在美国,刚下飞机。作者:升值君来源:升值计(ID:shengzhijjj)

很多人都有疑问:

为什么都是985,毕业几年以后,薪酬待遇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为什么都是跳槽,有人越跳越高,有人越跳越低,甚至面临失业风险?

有人说金融行业年薪百万,为什么自己只有月薪5000?

这样的问题其实都是一个,决定薪酬的关键是什么?

本文就是来探讨一下薪酬的层级和规律,帮助大家在求职跳槽的时候,作出正确的选择。

年薪百万是中文互联网的情结,动不动就有人宣称年薪百万,甚至在知乎,「年薪百万,人在美国,刚下飞机」已经成了一个笑话。但是据统计,2019年毕业生求职季,37个主要城市的平均招聘薪酬为8452元,深圳也突破万元大关。但别急,看另一个数据,根据2019年,深圳市薪资水平报告显示,深圳人的平均工资5199元,其中,6K/月以下的比例占到了61.5%。

图片

数据是会骗人的,比较这两个数据,你会发现,一个说深圳平均工资5000,一个说,深圳平均招聘薪酬破万,因为毕业季主要针对的就是大学生,而平均工资反映的是劳动者普遍水平。

这就提醒我们一个事实,薪资并没有多数人想象的高,中文互联网有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成千上万的人在用「我朋友」,「我同事」,「我上司」,「我亲戚」编故事,在网上吹牛逼,所以导致浮夸风盛行。

真实的职场不是这样的,真实的世界里,从月薪5000到年薪百万,其实都是中产,共同构成了中产的各个层面。01月薪5000到年薪百万的“用户画像”

1、月薪5000

在营销号里,月薪5000是社会底层的标准象征。但是,实际上月薪5000是深圳市的平均工资,作为北上广深最接地气的城市,也是最海纳百川的城市,深圳的薪资水平也相对接地气,平均5000就是深圳的工资水平。而一般新一线城市,还达不到这个薪资水平。

月薪5000究竟是什么水平,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如果没有什么核心技能,也不是IT行业,金融行业等高薪行业员工,一般来说,工资水平就在5000,如果进入一线城市,可能略高一些,能够达到6000左右,甚至达到8000。

大部分非一线城市非江浙沪广东非艰苦地区的公务员,一线城市的前台、行政等非核心岗位人员,大概也是这个薪资水平。总之一句话,基层员工,大概的薪资水平,就是月薪5000左右。

图片

2、年薪10w

年薪10w,大概月入8000左右,能达到这个薪资水平的有几类人:IT小厂的工程师,第一种很典型,银行柜员,外企央企总部员工,小个体户,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工程师(非IT),还有早几年追捧这几年又被踩到不值一钱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央部委和一些富裕地区或艰苦地区公务员,这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白领,也有一些特殊行业,比如需要大量户外作业或者有危险性的技术工人,比如石油、电建、电力、核电行业,也可以达到过万。

图片

3、年薪20w

年薪20w+,月入1w5左右,加上奖金,最典型的人群就是程序员,刚毕业的码农,如果特别优秀,刚毕业进入BAT,华为,可以拿到15k的薪资水平,15-16个月工资,这样的人,一般是985硕士以上,名校出身,脑瓜聪明。

同样能刚毕业拿到这个薪资水平的,还有就是金融行业员工,确切的说是证券和投资银行的员工,投行助理这个档次,这些人跟IT行业一样,同样是名校背景+聪明脑瓜,有些甚至需要父母有一定人脉。

所以,刚毕业就能进入IT行业和金融行业,优越感是非常强的,在同龄人里面基本就是碾压的水平。

不考虑新人,看一个数据,根据BOSS直聘整理的《2019年芯片人才数据洞察》显示,2019年芯片人才平均招聘薪资为10420元,十年工作经验的芯片人才平均招聘工资为19550元,仅为同等工作年限的软件类人才薪资水平的一半。

图片

非BAT的码农,一般要5年左右经验,才能拿到年薪20w,而传统行业的工程师就更惨了,一般10年左右的工程师,可以拿到这个薪资水平(外企会少几年)。

而年薪20w,已经是大多数行业的上限,很多上市公司的高管,也就是这个薪资水平,停留在这个行业里面,能够拿到的最高薪资水平,不会超过20w-30w这个档次。四大5年左右的员工,也是20w——30w的薪资水平,这就是为什么四大为什么越来越被名校diss,就是因为成长太慢,在四大呆五年才能跟投行比。

这些人都是非常有优越感的,但是今年痛批996的时候,我们都知道,这些人全部都是996,除了少数外企员工,几乎都在没命加班。这个薪资水平,同时也是多数蓝领的天花板。

我们知道的所谓「高级技工」,一般来说待遇就在这个档次,大型塔吊司机、高级模具工人、高级厨师,薪酬一般都在这个水平,同时这也是很多个体业主的天花板,我们在新闻里看到的生意特别好的煎饼大妈,卖牛肉面的大叔,葱油饼大爷,如果不雇人,一般一年也就在20w上下,他们其实也都在变相996。

4、年薪50w

年薪50w,基本已经是所有打工者的天花板。对,不是年薪百万,年薪50w大概什么水平,我们还是看BAT和华为。

大概就是BAT的P6,T3-1,拿阿里来说,P5、P6就是干活的主力,新进来的毕业生就是P5,晋升一级就是P6,区分两者的一个标准就是能否独当一面,P6是资深工程师,这个资深,一般是5年经验,对应领域3年以上经验。

要当BAT的P6,要么是开始就进入大厂,要么就进入有一定技术实力的有潜力的独角兽。

图片

至于其他的企业,我给大家看一组数据吧,2017年A股上市公司的高管平均薪酬达到44.72w,也就是说,大部分上市企业的高层,收入也只有50w左右,而且年薪50w并不是年年都可以达到,2018年高管的离职率是12%,很多高管,其实也很难把这样的高薪稳定在50w超过3年。

图片

5、年薪百万

图片

几乎所有宣称自己年薪百万的人,都没有达到年薪百万,年薪百万什么水平,还是拿阿里举例,年薪百万,就是阿里的P8。

能够达到P8的,在行业内都是有名的技术专家,至少在某一领域相对很难替代的专业能力,仅此还不够,还要运气,没有站错队,Boss给力,跟Boss关系良好,各方面运气都好到爆。也有一些阿里收购的互联网公司的专家,运气好可以到P8,比如小蓝单车的产品负责人,就给了P8。

而且P8实际上不是年薪百万,仅仅是头四年可以达到年薪百万。阿里P8,股票4年拿完,头四年相当于70万现金+50万股票。

后面每年就是70万现金,但是要升到P8有多难,阿里到处都是P6排队升P7,你最少要跟几百人竞争。P5升P6需要三年,基本都能升,但是要从P6升P7,很多人都卡住了,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跳槽离开大厂的原因。P7升P8,多数人几乎没有可能,就是我说的,人脉好+老板给力+技术能力强+运气好,4者缺一不可,即使这样拿到这个薪资也需要10年最少,到了P8,就可以参与分肥。

所以,阿里的P6很多都会选择跳槽,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P7升不上去,升P7都这么难,你可以想象P7到P8有多难。

如果合法纳税的话,各地社保公积金政策不同,一般来说,税后是70万出头。当然还有一些人可以达到年薪百万,就是上市公司的总裁CEO们,还有一些热门行业,比如地产、金融、IT行业的高管,合伙人,总裁们,这些人的薪资几乎没有价值,也不在讨论之列。02决定薪酬的关键密码是什么?

通过这个梳理分析可以看到,单纯靠打工,要拿到年薪百万,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对大多数人而言,年薪20w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年薪10w,就打败了90%的中国人,这不是我瞎掰,国家统计局2017年的数据,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2597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36396元,年薪10w,就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倍。

而这个估计也可能过于乐观,去年个税改革,把个税起征点调整到5000元,缴纳个税的人数没有给出具体答案,但新浪财经根据财政部、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的公开信息进行推算,税改后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人数将下降到6400w,也就是说,月薪超过5000的人,也不过6400w,不到人口的5%。

月薪5000,年薪6w,就已经是前5%,而年薪10w,很可能已经是1%。

不用听那些散布焦虑的营销号和各路大V的,能够做到年薪上万,几乎都是大学以上学历,要知道中国真正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也才4%。

这个数据可能让很多人松了一口气,但是对想提高收入的人来说,并没有意义,那么,真正决定高薪的因素是什么?决定薪酬的关键密码是什么?

1、专业

真正的高薪收入就是集中在金融和IT两个行业,而普通人能够凭努力拿到高薪的,可能只有IT一个行业,这个等下讲,所以选择这两个专业的人,有很大的优势。

2、学历

知识是有用的,教育是有用的,名校出身,985毕业,能有效地提升你的起薪,而且很有可能影响你未来的高度。

3、城市

几乎所有的高薪职业,都集中在几个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要想获得高薪,必然要到这些城市去,别拿三线城市企业或者煤矿的经理高管,你朋友你亲戚举例,这样的职业有多少,怎么得到都是玄学,并不具备参考价值。

图片

4、家世背景

我拿阿里CFO卫哲举例吧,卫哲前段时间跟投行女互撕,卫哲何许人?在校读书期间到万国证券实习,被管金生看中成了他的秘书,24岁就成了万国证券资产管理部的副总,这样的履历牛逼吧。不过卫哲的父亲是上海建工的总经济师,1998年上市就是与万国证券合作。

从这次撕逼我们也能看出来,金融行业就是一个非常看资源的行业,名校+学历+履历,本质上也是看你的资源,真的碰上背景厉害的,一切都可以商量。

5、年龄

我们在前面也提到了,传统行业的工程师要5-10年才能积累到月薪两万以上,塔吊司机技能的磨练也需要十年,上市公司高管一般就是40多岁,所以有时候,我们说高级技工工资高,高级工程师工资高,往往忽略了一个前提,年龄,这些高薪职位,没有一定年龄,你是拿不到的。03赚钱的5个层次

其实其他行业职场也是这样,在低阶段晋升靠个人能力,但是每一个收入档次都是一次裂变,都需要截然不同的能力和素质,你在下一个层次完全正确的思路,到了上一个层次就是完全错误的打法。

专业学历城市家世固然重要,但是每一层次都有自己的潜规则,只要满足这些潜规则,不满足上面的这些硬件,你同样可以获得同档次的薪水。

第一层:靠体力赚钱

月薪5000以下,都是靠体力赚钱。可以这么说,月薪5000以下的工作,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中学生就能干的工作,之所以现在需要大学生来干,就是因为大学扩招了,水涨船高,稍微好一点的劳动力,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所以门槛摆在这里。

但实际上,在这个层次里,学历根本并不重要,就是拼体力,拼听话,拼忠诚,这个层次里,决定你是否胜任工作的关键,就是听话和责任心以及团队精神,这个阶段的工作,几乎都是需要集体完成,就是比谁做一颗螺丝钉做得好。

这一层叫“工”,决定这一层次收入的关键就是,你能把体力压榨到什么程度,体力压榨到极限,你可能在短期内收入比高层次的还多,但要长期维持,还是要遵循你的体力极限。

第二层:靠技能赚钱

到了月薪破万这种档次,开始靠技能挣钱,无论是文案技能,财会技能,编程技能,还是开铲车,挖掘机,都是需要一定时间练出来的工作技能。

决定你能不能进公司相应职位的关键,是你的技能是不是匹配,因为即使给人开后门,让他站在这个层次的岗位上,还是要做事的,没有基本的技能保障,上去了还是掉下来。

这一层的区分关键是,你用多长的时间积累够这个技能,有些人在大学期间就参加计算机协会,找实习工作,积累够了编程技能,本科毕业就是前端工程师,所以刚毕业就能进IT行业,甚至厉害的还能直接跨入这个阶段进入大厂,区别就是技能。

这也就是IT为什么比很多传统工科专业有优势的地方,IT是一个更「自我」的技能,你有台电脑就可以自己开发游戏,开发软件,只要你想学习。

但是传统的工科,机械、材料、土木,你在学校期间根本不会有多少技能积累,牛逼一点的985工科,会有车间和实验室供你学习技能,很多三本院校,甚至连好的实习机会都没有,所以只能毕业以后到工厂车间去时间磨技能,一磨就是十多年,985可能需要4-5年。

你不可能自己修炼这个技能,因为我相信所有的家庭,不可能为了让你练技能拿到上万的月薪,给你买万吨水压机,给你买精密机床,让你造一座桥,所以你只能在工作中通过一个个项目积累经验,大的公司项目密度高,你积累经验快,就能更快拿到高薪。

这一层叫“匠”,决定这一层次收入的是你的技巧深度。

第三层:靠时间赚钱

到了年入20w这个档次,这一层次和上一层次很像,都是靠技能赚钱,区别就是,时间。

大厂也好,金融行业也好,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它们可以更高密度地组织生产,把工作者的时间填充满,这也是为什么小厂更难拿到高薪的原因。

小厂无论管理还是组织上,以及能够拿到项目的资源上,都不足以让员工高效的生产,所以尽管小厂也加班,但是在有效生产上,通常是比不上大厂的。

而为什么大厂喜欢使用名校学生,其实名校毕业生不见得智商就高过普通高校学生,但是名校学生有一个优势,就是专注力强,抗压能力强,更适应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环境。

图片

同样,在这个阶段,那些卖小吃的小老板,之所以能够挣到钱,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的买卖一定火到,至少有半天的时间,是一直在忙碌的,也就是说,同样是有技能,他的技能可以不停复制产品,而别人不行。

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当你拥有一定技能之后,如果你的薪资达不到月薪两万这个层次,关键就是你的工作没有饱和,那么你可以通过找兼职,开发副业赚外快。

这一层叫“师”,决定这一层次收入的是你是否把时间高效利用起来,你的技术,毫无疑问,到了这一层次已经开始是稀缺的,区别只是谁能把时间更恰当地分割,变成产品,更高效地出售。

第四层:靠资源赚钱

年薪50w,就已经不是堆量堆时间的问题了,无论是码农也好,公司的管理层也好,投行的投资经理,其实都在强调一个能力,你能够调动多少资源,无非是技术资源,客户资源,还是管理资源。

拿码农来说,侧重于考察独当一面的技术能力,何谓独当一面,除了自身技术能力过硬,也一定要有能带领几个人完成某方向项目的能力,当然也不排除有个人能力超强的技术专家,把技术资源变现。

所以要想达到这一层的收入,主要看你能够积累到多少资源,如果技术能力强,那么就积累自己的技术资源,如果拉客户的能力强,那么就积累客户资源,如果能抱老板大腿,那就抱老板大腿。

职场老鸟都知道一句话,「做业务比非业务的强」,强在哪,就是因为,业务工作更方便接触人,能够接触到更多客户和人脉资源。

这一层叫“家”,他们的特点,已经在行业内有一定名气,能够独立连接整合各种资源,完成目标任务,取决于收入的关键是能够整合连接多少有价值资源和信息。

第五层:靠资本赚钱

到了年薪百万这个层次,毋庸置疑,都是靠资本赚钱,这就是钱生钱,因为我们现在已经处于一个资本的时代,资本赚钱比靠自己能力,人脉赚钱要容易得多,达到年薪百万的,可以说,100%是靠资本,靠钱生钱。

所以除了一些天赋和运气都好到爆的码农,能够赚到这个钱的,无论是自己创业成功的老板,还是地产、制药等热门行业的高管,本质上都是一个原因,被热钱追捧,同样是高管,在传统工业企业和房地产、电子、计算机、制药等热门行业,薪资是两个水平,无他,就是因为后者是资本青睐的行业,水涨船高。

这一层次本质上来说,就是幸运儿,要么是家世背景都不错,要么就是抓住了时代的一两个风口,要么就是职场一帆风顺,事业顺心。

图片

另外还有一个特殊的行业,就是新媒体,可以说,这几年靠自己努力纯粹白手起家赚到百万以上收入的,几乎都是做自媒体的,这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不在这里分析。04获取高薪的3个要点

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选择远远比努力重要,如果想在职场获得高薪,那么记住三点:

一是尽量选择离钱近的行业

大河有水小河涨,资本涌入的行业,才有可能水涨船高,获得高薪;

二是尽量选择崇尚个人奋斗的行业

越是崇尚个人奋斗,越是反团队精神的行业,个人的努力和价值越容易体现;

三是快速迭代,极早裂变

你永远无法靠升级打怪得到高薪,每一次收入层级的跃迁,都是一次重塑自我的过程,都是一次如核爆一样的裂变。

这就像战争一样,在原始时代,你石斧用得好就是最好的战士,但是到了战车时代,你要会驾车,到了胸甲骑兵时代,你必须成为骑士才能打赢战争,但是到了火药时代,骑士就成了火枪手最好的靶子,上一个时代最强的王者,到了下一个时代,就成了被收割的韭菜。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Kkrp_zJACc6g5e3nsqTa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