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准备一定要有: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qtSA8iS1B4WJ1JehxdIBxg
分享个人经验,保留阅读记录,做时间的朋友











这些准备一定要有: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qtSA8iS1B4WJ1JehxdIBxg

做自媒体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
You never know 哪天为什么你火了









疫情还没结束,更坏的状况已经来了。
前几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发布了一篇《2020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

报告里,有几个非常令人不安的数字:
由于新冠疫情的原因,今年,是60多年以来粮食供应最严峻的一年。
全世界,至少有8.21亿人在夜里饿着肚子睡觉。
将有2.5亿人遭遇粮食危机,比去年多了整整1亿3000万人。

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全球75亿人口,每30人中就可能有1人因饥饿活不过2020年。
用WFP经济学家阿里夫•侯赛因的话说:未来3个月内,全球每天会有30万人饿死。
这一次,联合国正式吹响了警告的哨声:
一场“圣经级别(biblical)”的大饥荒,正在将世界推向危险的边缘。

报告一出,我们才知道:
原以为疫情快要结束了,可它带来的水深火热,才刚刚开始。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lcHw6G2tB3f_BEH60j27OQ

今年3月,上海市教委做了一些改革,核心内容是民办学校招生,也要摇号。
上海的民办教育很强,初中阶段已经形成了复旦附中、华二附中、交大附中、上海中学四大门派。他们一方面控制了优质的教师资源,另一方面集团化运作,组成了庞大的分支矩阵。
一茬茬后浪都以能进入这些学校为荣。
以前,这些学校都是自主招生,优选的生源确保了学校升学率和各种荣誉。以华二初中为例,在35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拿了172个奖项,全上海市第一。
现在,预定中奖突然变成全民乐透,对于老百姓们来说,是一件好事。郝大星说他很羡慕:
你们拥有了,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
但有的人坐不住了。兰生复旦就发文提示家长:
单凭一时的热情择校,后果可能是漫长的痛苦折磨。
这也说得太含蓄了,华二初中就简单直接多了。几天前,华二初中在学校公众号上推送了一篇劝退信——《到华二初中读书,你真的想好了吗?》。
劝退信首先炫耀了学校的四大优势。老师们来自清北复交,特级教师很多;学生家长都是精英,教授、法官、企业家、机械师、书画家、专栏作家、IT精英占比很高;学生都是品学兼优,情商在线。
最后,学校重点强调了同学们的经济优势。大家经常去保利剧院、上海音乐厅看演出,春游秋游去的都是迪士尼:
民办教育是收费教育,你一定要清楚。
意犹未尽的华二初中还在文章里附上了两份自评表,一份给家长们评价自己的素质和经济实力,另一份是给孩子评价自己的科创基础和独立生活能力等:
100多门的选修课,这一切仅靠老师可以成全吗?不!
其实华二初中完全不必如此长篇大论,乃悟帮他们总结一下:
你也配?!
上海市嘉定区教育主管部门已经责令华二初中整改,并对领导进行追责。
2010年,依托华师大二附中,上海市民办华二初中成立了,出资方和举办方都是上海市嘉定新城发展有限公司。学校起点很高,连校园都是法国人设计的。
乃悟查了一下,新城发展是嘉定区国资委100%控股的国有企业。早在2018年,国家6部委就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在2018年年底前,除企业关联性强的职业学校之外,其他国企办学应该引入社会资本或移交地方。
新城发展的主要业务是房地产。华二初中旁边有一些公司开发的项目。
事实上,华二初中的师生们说话一贯如此简单直接。一位在华二初中毕业的学生曾写道,自己一边学马术,一边学曲艺,一边读书,周围的人都很出色:
他们在各自领域、或科技、或某医学科,都能达到很高水准。
当年明德学校也对杉菜讲过类似的话。
乃悟没记错的话,杉菜最后不仅成功毕业,还把自己嫁入了豪门。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jIrSInVQAGT06FepEPUsLQ

01
最近发生的事,又一次刷新了公众对人性的认知下限。
58岁的儿子,将79岁的亲妈活埋!

编剧可以这样编,小说可以这样写,但那是虚拟。
可它就这么发生了,发生在现实中。
马克吐温说过:事实往往比虚构更加荒诞。因为虚构往往源自逻辑,而事实没有逻辑可言。
这个儿子的逻辑是什么,现在还不知道。
但可以肯定,他在这么做的时候,眼里看到的不是母亲,不是一个人。
他的亲妈,成了负担,他在减“负”。
不晓得他有没有子嗣,也许他可以说,减负的目的是保证对家庭的供给。
但令人怀疑,这份供给的目的,究竟是让自己得以安享晚年,还是让兽行轮回。
不得而知。唯一知道的,是他将面对应有的惩罚。
02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可再怎么样,天地依旧容纳人类,圣人也没有非得逼百姓去死。
若不然,谁来奉祀?谁来纳赋?
这是对有用之人而言,有无用之人吗?
日本导演今村昌平在电影《楢山节考》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许多年前,一个深山里的偏僻村落,由于极端贫困食物短缺,老人一到70岁,就会由子女背到山上等死。
还用一个完全站得住脚的理由:供奉山神。
至于山神为什么不喜欢鲜嫩多汁的孩子和青年,有专一好这口的恶趣味,不需要解释。
村民眼里的老人,不再是一个人。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老而不死是为贼。
它的原意,只是让人别为老不尊,但如果用在这里,恰好符合村民的思维。

在这个山村里,不知道是谁第一个想出了不让没用的老人靡费粮食的办法,也不知道这个人的结局。
唯一知道的是,后来所有人都接受并遵循了这个办法。
用老人生命换来的粮食,是为了生生不息,为了让下一个活到70岁的人,拥抱残酷的死亡方式。
电影以批判的态度,提供反思的空间。
谁曾想到,它还真发生在现实中了。
03
所幸,我们不是生活在深山的村民,我们不会接受这种事,有的只是唾弃。
过去我们一直接受,并且推崇的,是孝道。
由此散发出去,就是: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为臣纲。
让我们津津乐道的,是卧冰求鲤,是割肉饲亲的故事。
这与事实发生的活埋亲妈,正是两个方向的极端。
载入史册的,有着这样一个割股奉君的故事:
晋公子重耳出奔,某日某地到了开饭时间,但翻遍口袋已经找不到一粒米。
重耳感叹之余,随口说了一句:已经足足三个月没吃到肉了啊!
随从跟着唏嘘,只有介子推默默离开。大家以为他出恭,并不在意。
不一会儿,介子推一瘸一拐地回来,手中捧着肉。

重耳大喜过望,立即支灶烹煮,等不到七分熟,就狼吞虎咽吃完。
他回味无穷地舔着嘴角的血丝,却瞥见介子推的衣裳渗出了血迹,就赶紧问肉从何来?
介子推说,从自己大腿上割的。
众人又是一番感慨。
春秋时代流传下来的这类故事很多,可能不都那么极端,却都是那时的佳话。
介子推割肉,一定很痛苦,可是有更重要的东西,让他欣然为之。
淮阴侯韩信在提到老板时这样说:
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这可能就是介子推的内心独白。若不能分主之忧,废物不如。
在他的眼里,自己彼时最大的功用是可以告慰重耳辘辘饥肠,而不是一个需要承受割肉痛苦的活生生的人。
事君至忠的臣子,与大逆不道的儿子,眼中皆有所见。
唯独不见人。
04
人不应该是被活埋的负担,也不应该是食物。
可人被充当食物的事也有。
唐时安史之乱,叛军围睢阳。

城中粮尽,守将张巡于三军将士面前杀死自己的小妾,说:
诸公为国家戮力守城,一心无二。巡不能自割肌肤,以啖将士,岂可惜此妇人!
让大家吃,吃了才有力气打仗。
在场诸人泣下不忍,张巡下了军令必须吃,遂使三军振奋。既已撕开一条缝,后面的事就是自然而然:
括城中妇人既尽,以男夫老小继之,所食人口二三万。
城破时,原先的四万人,还剩下四百人。
张巡肩负重担,为了维护正朔必须死守睢阳。
在他的眼里看来,小妾不再是一个曾经共枕温存的人,而是食物。
正朔重要吗?很重要!
因为没了正朔,则名不正,言不顺,事不成,礼乐不兴。
但是对于被食的二三万人,唯一能得到的安慰就是:纵做鬼,也幸福。
正朔没有亏待张巡,追赠厚封,绘像藏凌烟阁。后者,是给予肯定的最高规格。
把人当食物,张巡不是孤例。这样做还能流芳千古,他是孤例。
而千古,有对那位小妾的交待吗?
既没有,也不需要有。
05
像张巡这样,为了更加宏大的愿景,不惜将牺牲放上祭坛的故事,今天一样在上演。
最近的,比如大不列颠面对疫情的处理方式,他们的说法是群体免疫。
诸如此类,每一个人,站在不同的立场,看到的是不一样的光景。
结论不好下。但是无论如何,不可以忽略一个事实:
祭坛上的每一个牺牲,都与张巡的小妾一样,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一叶障目,殊为可怜。无论这片叶,被描述得有多么大。
像介子推这样,为了他人的福祉,可以牺牲自己的故事,今天同样发生。

比如不管自愿还是不自愿,总有机会成为六个钱包其中之一。
甚至有一些,已经超越悲壮,被包装成为福报,让人痛快地一饮而尽。
无论如何,该在双眼里,给自己的人生留一个位置。
可以浪,别看不清楚奔涌之下潮流汇聚的方向。
如果时间回拨,儿子这双浑浊的眼,应该可以看到这一幕:
58年前,21岁的产妇躺在床上,大汗淋漓。
刚出生的婴儿还在啼哭,助产人将他递了过来:恭喜!带把儿的呢!
产妇接过婴儿,轻轻抱在怀里。
也许是嗅到了安全的味道,婴儿停下了啼哭,闭起双眼。
疲惫的产妇,看着婴儿的小小脸庞,目光里的慈爱,足以融化这世间一切的苦。
他真可爱!不管是谁,拿什么来换,我也不乐意,我也只要他!
这位母亲,是这样想的。
来源:老司机野驶(ID:lsjyeshi)作者:咔巴斯基
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oN07ClCMvAd2wzeGViBY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