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IUvSU8raqZ2pbml_beIu4A
标签: 新能源车
不到万不得已 中年男人不会求救
上海东海大桥的两边,一边是洋山深水港,另一边是临港大量的工业企业,比如特斯拉工厂。
去年,洋山深水港的货物吞吐量是2200万个集装箱。如果没有疫情,每天有50个集装箱的货物属于博世中国,从港口卸货后,通过发达的高速公路网,各种原材料经过他们上海、苏州等地工厂的加工,源源不断供给着全中国的车企。
上海有很多汽车产业链巨头。采埃孚、安波福、宁德时代等等100多家企业,忙碌地生产着汽车各种零部件。小到汽车玻璃密封条、芯片,大到动力电池乃至发动机。
疫情以来,车企的供应链本来就受到严重挑战。今年2月开始,博世苏州工厂出现无症状感染者,后果就是多家车企2月份产销严重下滑。
博世中国区总裁陈玉东博士说,焦急的整车厂甚至自己带着货车,等在博世工厂的门口。
等也没什么用。一级供应商需要等二级供应商的材料,运输环节只要晚半天:
2万台车的产能就没了。
到现在,已经不是晚半天的问题了。
可想而知,目前的上海疫情,对汽车产业的影响会有多大。上海的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相继陷入停工或者极有限的闭环生产,情况开始愈发严重。
持续爆发的上海疫情,让工人们根本无法正常复工。即便是已经闭环管理的企业,比如上海那家被称为“全村的希望”的芯片企业,闭环二十天后竟然出现了阳性感染者,只得暂时停工。
大量供应链企业无法正常生产。即便能组织生产的,也正付出惨痛的代价。
一家工厂的老板告诉我,为了完成闭环管理要求,他们工厂的员工吃住在厂里,算上加班费啥的,一个工人一天的成本现在要600到800块:
半个月我花了2500万。
去年中国汽车产量2608.2万辆。吉林和上海是中国的汽车重镇,汽车产量大约占全国的两成,也就是每月40万辆左右。
我翻了翻材料,仅一汽一家企业就有200多家一级供应商和700多家二级供应商,如此长的链条产能受损,影响的可不是一家车企。上汽、华晨、大众都已经告急。
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3月份停工两次。第二次从3月28日停到了现在。3月份特斯拉在上海工厂组装了5.5万辆车,中国区销量超过了6.5万辆,原本就是产能不足的状态。
整个3月,他们在上海组装的车辆,比1月份少了近:
13000台。
3月中旬就已经断供的蔚来,靠着囤积的材料,撑到了4月初才停产。按他们3月份1万台的销量,停工一个月,大概损失40个小目标。
吉林和上海车企告急的账面,影响是全国汽车产量将下降两成,账面外的影响更大。
比如一家专门给救护车生产冷却风扇的上海公司。4月初停产,两周多了,还没拿到复工批复。这直接导致整车企业的负压救护车产线停产。
1
比停产更严重的,是运输问题。
上海闵行区沈杜公路上,一辆大货车里的姚师傅已经被困快一个月了。
一个月前的3月19号,姚师傅所在的司机群里有人问,有没有人愿意从山东寿光拉一车大白菜到上海。
看到没人愿意去,退伍老兵姚师傅说我去。说走咱就走,19号当天姚师傅就到了上海,卸完货之后被告知要隔离,不能离开。
这一隔离就到了现在。一开始,姚师傅还有面包吃,啃方便面,到了后来,连面包都没有了:
他靠老干妈辣酱,又撑了两天。
由于只能喝自己车里水箱里的水,姚师傅拉肚子了,到现在连药都吃光了。实在扛不住的他在网上求助,热心的上海市民给他送来了煤气罐和蔬菜。
姚师傅是好人,两年前他义务驰援过武汉。这趟的运费他也收得不高,运费只有1200块。我问了问其他大货车司机,现在从无锡拉一车货到上海:
50000。
要这么贵是有理由的。司机们不但可能被沿途的各地政府卡住,还要面对出发地和目的地的双向自费隔离。别嫌贵,愿意跑一趟的司机师傅并不多。
不少供应链企业告诉我,他们现在被迫改变原有的运输路线。货品不在洋山码头卸货,拉到杭州、广州,想尽一切办法给客户运过去,哪怕是开着自己的商务车。
所有供应链企业都在想方设法搞上海的通行证。
一家供应商威胁上汽,不给我搞证,就给你断供。
事实证明,非常有效。
按照现在上海市有关部门实行的白名单制度,车证肯定是不够用的。昨天,工信部说已经派出了上海前方工作组,保证重点企业的复工复产,但目前的情况很明显:
光靠工信部一个部委,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和我聊天的整车和供应链企业的诉求几乎一样。一是允许员工起码是核心员工可以出小区上班,二是工厂内部不具备长期居住生活条件,闭环生产恐怕不是长久之计,三是保证物流畅通,减少证照管理,是不是真的保供拉货,看看物流清单一目了然。
一汽集团有28万员工,上汽在职员工超过20万。新能源车企人少点,特斯拉上海工厂经过扩建后工人数量达到19000人,说自己大量使用机器人的蔚来,其第一工厂工人数量也接近3000人。
算上成百上千的供应链企业,这得是多少张吃饭的嘴。今年两会上,领导回忆他去调研时,有企业负责人说,每到开学季前,就有不少工人要求提前支付工资:
给孩子交学费。
还是要体恤这些一线产业工人。毕竟他们不但愿意进厂,还愿意生孩子。
2
前天晚上,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发了个朋友圈,说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还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
五月份可能中国所有的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了。
据说他发朋友圈时犹豫了一会,又敲下了一段字,“好消息是目前部分部委和主管部门正在尽全力协调,并期望更多政府和主管部门们的支持和共同努力。”
最近两个月,已有多家车企公开或不公开地表达,自己没办法生产了。3月中旬,一汽集团通过组织程序向上反映自己决定停产,原因是为了配合全省抗疫大局。
被传出在上海家里“用葱换盐”的蔚来老板李斌,上周说零件断供,只能暂停生产。
连华为的余承东都在昨天发朋友圈附议何小鹏:的确如此。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这些中年男人的。他们嘴里没一句真话,除了这句:
宝,我要不行了。
一辆汽车有两三万个零件,背后涉及极其复杂的全球分工和供应链,还有不计其数的一线产业工人。
这一轮疫情发生以来,刚刚有点暖意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房地产趴下了,民营房产老板们彻底躺平了,一家销售额前十的老板跟兽爷喝到凌晨三点,最后蹦出了一个词:
悲凉……
现在,第二大支柱在疫情中也被按下了暂停键。和房产老板不一样的是,汽车人们在何小鹏的大喊中团结在了一起。
疫情两年了,发挥警示作用的,竟然还是湖北人。
去年8月马来西亚的芯片工厂因为疫情关闭,全球最大的汽车零件供应商之一博世的中国区副总裁徐大全说他急得想拉上领导跳楼,但领导不愿意。
他的领导是陈玉东博士。陈博士今天告诉我,何小鹏说得对,恳请政府在安全的条件下尽快帮助大家复工复产。
我问他现在愿不愿意跳,他说两周后要是情况还得不到缓解:
可能连跳的机会都没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ExC6pEYmd59PgmjjxLid1w
800V高压快充:电动车从1到10必须攻取的新高地
-
2020年3月,充电桩被列入国家七大“新基建”领域之一。
-
2021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增加充电桩的建设。
-
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明确到“十四五”末,我国将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能够满足超过2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
2019年,保时捷率先量产800V高电压平台电动车Taycan,其最大充电功率可达270kW。
-
2020年,现代集团发布E-GMP平台,搭载400V/800V超高压充电系统,可在18分钟内完成0%-80%SOC,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100km。
-
2021年,比亚迪发布e平台3.0,该平台具备800V高压闪充技术,最高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150km。
-
2021年,奥迪发布PPE平台的A6 e-tron概念车,搭载800V高压电气系统。
碳酸锂突破50万/吨:别贪婪,该恐惧
作者 | 深鹏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www.gogudata.com)
当价格爬上20万/吨的时候,很多人说拐点到了;
当价格爬上30万/吨的时候,很多人说拐点到了;
当价格爬上40万/吨的时候,还是很多人说拐点到了。
现在的最新价格已经突破50万/吨,还有谁在说拐点吗?
没错,说的就是碳酸锂价格,现在的它可谓炙手可热,并不断刷新市场认知。如果以上一个周期顶峰的价格(16万/吨)算,今天的价格绝对可以说高到天际。
但是,另一边,两大锂盐巨头–赣锋和天齐,股价基本无感,和去年的大热相比,显得冷清很多。
都说股价是生意的晴雨表,明明价格涨上天,生意好得很,但股价就是上不去。
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价格是供需关系最直接的反映,价格不断上涨,说明供需一定出现了错配,简单地说,就是供应上不来,需求下不去。
现在的碳酸锂价格正是这样一个逻辑:下游的电动车发展如火如荼,作为动力电池的最重要的一个上游原材料,锂盐的需求自然增长很快。
而另一边的供应端,一是处于周期反转期,产能恢复需要时间,同时又有新冠疫情导致的供应链中断干扰,尽管各个厂商都在积极扩产,但从开始到正式投产,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以2020上半年的周期低位来算,即使那个时候扩产,投产也得2022年后半年。
于是乎,供不应求的局面迟迟得不到改善,锂盐价格自然一飞冲天,长时间维持亢奋状态,这可就乐坏了一帮锂盐厂商,看看过去一年它们的业绩有多爆棚。
2021年的业绩预报中,赣锋营收同比增长4倍左右,净利润则大涨6-8倍;天齐净利润为18-24亿,去年同期则是巨亏18亿;雅化营收增长60%,净利润增长185%。
可谓个个赚得盘满钵满。
不过令人不解的是,自去年9月赣锋天齐股价触及顶峰之后,便一路回落至今,即使同期的碳酸锂继续疯涨,都不为所动。
而当时对应的碳酸锂价格还没破20万/吨,不到现在的40%。
股市炒作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预期,未来而非现在如何发展,决定了投资者愿意押注的价码。
就以碳酸锂来说,价格节节攀升,锂盐公司的业绩增长自然是肉眼可见,但问题在于,这种增长到底是一是兴起还是能够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如果能够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比如未来一年甚至数年,那投资者自然愿意押注,但只是很短期,比如1个月,或数个月,那投资者就未必,股价或许可以疯狂炒作,但很快就会掉头向下。
另外,估值也是重要的参考指标,就算未来的增长预期非常强劲,但如果估值已经反映了这种增长,那要求投资者继续炒高,自然有难度。
现在的锂盐公司又是个什么情况?
对于锂盐价格迟迟不落,市场上大概流行这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下游的需求实在太强劲。过去一年,全球电动车销量同比翻了1.03倍,中国市场的增速更快,达到160%,今年的增速还会继续高速增速,按照中国方面的预测,今年的销量可能达到550万辆,同比增速接近60%,如果再算上电动车的销售渗透率,全球还没到10%,可以说是一个长长的坡,厚厚的雪;
第二种说法,是世界局势还不稳定,疫情尚未结束,供应链要恢复疫情前还存在不确定性,俄乌战争又爆发,更增加了供应链的不稳定性,这不仅阻碍供应端的产能释放,也会增加下游厂商的恐慌情绪,使得他们提前抢货、囤货,供需错配进一步加剧;
第三种说法,是炒作行为,资本趁火打劫,在当中扮演着极为不光彩的角色,当中也不乏一些供应商囤货惜售,趁这个难得的机会狠狠赚上一笔。
如此这样看,锂盐价格短期内大幅下跌基本无望。但从整个电动车产业链来看,又会是另外一番情景,因为锂盐价格可以继续上扬,那带来的问题就会很明显,对下游利润的严重侵蚀。
以电动车为例,虽然锂盐在成本中的占比并不大(2-3%),一辆20万成本的电动车,锂盐的成本在4000-6000元,但是碳酸锂价格成倍成倍地涨,势必对下游会产生影响。不说多,假设锂盐在整车的成本增加一倍,其他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汽车的成本就会飙升4000-6000元。
这笔钱与整车成本相比,依然微不足道,但问题在于,一辆车的净赚,也就是几千块,德国大众算汽车界的翘楚,每辆车的净利润也不到1万(人民币),电动车就更不用说了,大部分厂商都还处在亏损状态,汽车涨价也不是想做就能做,换句话说,别想向消费者转嫁成本。如此一来,锂盐的下游,不管是电池厂,还是汽车厂,都会对高价格怨声载道。
另外,市场行为本身是自由的,供不应求的状态持续,价格就会高企,但生意不是一家的事,而事关整个产业链,利润不能任由某一个环节吞噬,雨露均沾,生意才能长做长有。否则,其他环节就会跳出来,强烈要求这个环节增加供应,把利润吐出来。以电池厂和汽车厂的地位,它们有这样的议价能力。同时,这个环节本身就会自然而然地进行调节。
现在碳酸锂价格是突破了50万/吨,但未来能否继续上涨,到60万、70万,甚至直接翻一倍,到100万,是一个很大的未知数,这就是市场对未来增长预期的转弱。
另外,估值方面,赣锋还有66倍,相对于制造业来说,已经很高,在去年市场情绪高涨的时候,估值再高都不是问题。但现在,又是俄乌战争,又是美联储收水,国内的宏观经济也是压力重重,市场对于成长股的风险偏好,明显在下滑,赣锋们还想回到去年的高股价,可能性很小。
价格要出现拐点,关键还是回到供需层面。
从锂盐的生产环节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一个是最上游的锂矿开采,另一个是冶炼和生产,原本两个环节都各自为政,但现在一体化的趋势很明显,赣锋、天齐在国内和海外都入股了很多锂矿。
从各大厂商的产能端(包括新增产能)来看,生产能力虽然也紧张,但随着今年下半年新产能陆续投产,问题会得到缓解,真正卡脖子的是锂矿开采。
全世界的锂矿主要分布在澳洲和南美(中国西北也占有一部分),澳洲的主要是硬岩型(锂辉石),南美主要是盐湖(卤水)锂。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海运,去年的海运有多紧张,相信大家还记忆犹新,现在虽然有所缓解,但疫情没有完全消退,地缘政治问题又频发,负面影响仍然存在。
第二个问题,从储量上看,盐湖锂占比超过一半,大于锂辉石,但盐湖提锂的开采难度大,现有技术也相对落后,所以主要的电池级锂盐还是由硬岩型锂矿供应,如果盐湖提锂技术有大的突破,锂矿的供应就会大幅增加,但短期看,突破的可能性并不大。
第三个问题,随着全球新能源革命和电动车的高速增长,大家都意识到锂矿的重要性,在疯狂抢购锂矿资源的同时,资源大国们也出现许多的变数,例如几个月前的智利选举就吸引了全世界特别是能源界的眼光,因为谁上台,将影响这个国家未来的锂矿政策,以及全球的锂矿供应。
现在的锂矿,价值等同于原油,是极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未来围绕锂矿的博弈也好,生意也好,只会越来越激烈。锂盐价格这么高,当中又有没有这些资源国家掺一脚,不得而知,但如果有的话,恐怕价格短期内要下滑,还很难,因为这些资源国家,本身就靠资源吃饭,也没太多别的赚钱本事,这个千载难逢的捞钱机会,肯定会一撸到底,价格越高越久,他们赚得也就越多。
从需求层面看,高增长是毫无疑问,但相对不会有太多变数,市场的预期也比较充分,反而供应端才多变数,什么时候有拐点,只有供应大规模释放的时候。
虽然锂盐价格一路上涨,但不要忘记,锂盐始终是周期性行业,有一路向上的高光时刻,也会有掉头向下的至暗时刻。赣锋的老板就说过:“碳酸锂有20万元/吨的昨天,也可能有4万元/吨的明天。”
现在的情况,仍然是碳酸锂的价格不断高企,锂盐公司股价的徘徊不前。
这足以说明市场现在的分歧:虽然锂价还在创新高,但未来的预期并没有跟着创新高,反而是担忧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掉头向下。如果加上估值高位,流动性收缩,以及不稳定的局势,现在不但不是贪婪时刻,反而是应该恐惧的时刻。
在接下来的时间,即使碳酸锂价格继续上涨,锂盐公司的股价想必也不会有什么大的表现。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aATfTpeJ_ShmiWaVzlQi6w
怎么滴,浓眉大眼的华为也要割韭菜了?
难道我们还要写个血书不成?
作为华为铁粉,感觉很受伤。
4年换一次,果然是用造手机的思路在造车。
华为还是良心,至少他不坑我这样的穷人。
来源:老斯基财经(ID:laosijicj) 作者:波旁斯基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c4tAprgqXWdsnpcn5ZHp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