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来看,严重的贫富分化已是不争的事实。
据统计,目前世界的基尼系数是0.7左右,已经超出了0.6国际公认的危险线。
1981年以后,中国的基尼系数也一路上升,在进入21世纪后,就一直停在0.4的警戒线之上。
现在你已经看不到这个数据更新了,眼不见,心不烦嘛。
不过,前段时间,总理说“中国还有6亿人的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有9亿多人的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如果和其他数据综合对比一下,你大概也知道是什么情况了。
总之,无论科技怎么进步,社会怎么发展,在全世界范围内,贫富差距都很难消除,甚至会有越来越严重的迹象。
为什么会这样呢?
法国有个专门研究财富与收入不平等的经济学家,叫托马斯·皮凯蒂。
他提出了一个“无限积累原则”,并且用了一个公式揭示了贫富分化的根本力量:
r>g
其中r代表的是资本的收益率,包括利润、股利、利息、租金和其他资本收入。
g代表的是经济的增长率。
也就是说,资本收益率总是高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
而且纵观人类历史,r至少是g的10-20倍。
这是一个很可怕的公式,因为蛋糕就那么大,有钱人分到的越多,只能凭借劳动的穷人分到的就越少。
长此以往,资本家不可避免地成为了食利者,而劳动者仅凭双手很难完成财富的积累,资本便可以越来越强势地支配除了劳动能力以外一无所有地穷人,让你996就996,让你007就007。
然而,当你思考托马斯·皮凯蒂的公式时,你会发现他只是说明了一个现象,而没有说明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现象。
从历史的角度可以看到,财富就是一个从权力到资源,再到资本的一个流变的过程。
华尔街曾评选出过一个“千年富豪榜TOP50”,不难发现这个脉络。
早期的富豪,财富的获得多是依靠权力,比如,成吉思汗、忽必烈;
到了中期,财富多是由资源带来的,比如,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卡内基;
后期依靠资本发家的人,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榜单,比如,巴菲特。
然而,无论是哪一种方式,财富的分配都是有主旋律的,你离得越近,就越富,你离得越远,就越穷。
比如,在上面这个榜单中,竟然有明朝大太监刘瑾,还有清朝的大贪官和珅,这都是权力的代理人,到最后都富可敌国。
就说刘瑾,当时被抄家时,家产总值6750万两白银,而他的主子崇祯有多少钱呢?
当年李自成打下北京,撬开开国库一清点,只有区区20万两白银。
李闯王伤心之余,还感慨了一句:
亡国并不是刘瑾一个人的功劳,围绕着他的是一个利益集团,是以他为中心的财富分配网络。
离他越近的,收益越大;
离他越远的,收益越小;
和他不沾边的,就要被盘削。
明史有一些关于监狱的记载,那些管理死囚的狱吏,是权力的神经末梢,最没油水可捞,可即便如此,狱吏也很有创新精神,他们会联合刽子手,找死囚谈判:
“你要想死的舒服点,就把你能拿出来的东西统统上交,否则,信不信砍你数刀,都能不让你咽气?”
死囚为了避免受苦,便会上交自己仅剩的衣物,走时不带一丝牵挂。
说这些惊悚的事,只是想你明白,以权力为中心的获利模式,在暴力的作用下,让财富分配走向了极端,少数人富可敌国,多数人一无所有。
在这个阶段,托马斯·皮凯蒂的r>g公式虽然也成立,但显然收益率和资本没有一点关系,仅仅是权力带来的。
到了“资源创富”时代,洛克菲勒、卡内基登场。
资本开始发挥了作用,但此时的资本还仅仅是个配角。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资源”被重新定义,像“石油”、“钢铁”、“煤炭”这些基础能源,被广泛应用,这些能源的占有者,便顺理成章地站在了金字塔尖。
开采石油、冶炼钢铁、购买专利,这些都需要资本的支撑,当然更需要技术的应用,众多劳力的加入,以及权力的保护,几项要素竟然达到了一种奇妙的平衡关系。
这直接导致了一系列核心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让世界经济(尤其是欧美)进入几十年的暴涨期,也产生了巨量的财富。
当然,这些财富只是流入到了少数垄断者的手中,生产线上的劳动者,也只能沦为随时能被替换的生产资料而已。
当时亨利•福特就说过一句牛逼的话:
此时贫富差距依旧巨大,但是剥削也好,垄断也好,都是摆在台面上。
可是进入到70年代,当资本成了主角,一切都变得魔幻起来。
二战过后,美国联合了44个国家搞了一个布雷顿森林体系。
简单讲,就是使美元成为全球货币,但是美元要和黄金挂钩,每35美元对标1盎司黄金。
此时的美金,不能随便印的,必须要有黄金储备来支撑。同时,其他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
这就是所谓的“金本位”。
美国经历两次外战后,经济不行了,黄金储备也不够了,到了1971年,尼克松就直接
宣告美元和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此走向解体。
这个影响太深远了,从此世界进入了“信用货币时代”。
简单说,就是美元想印多少就印多少,此时的货币,就真特么成了一个随意更改的记账符号。
这个故事有点复杂,但你只需要知道一件事,这导致了全球货币超发的到来,每个国家几乎都在拼命地印钱。
钱多了,自然要放到市场上去,所以往往也伴随着低利率甚至负利率。
你可能会说,除了通货膨胀,利率低可以借到更便宜的钱,这是好事儿啊。
嗯,你去银行柜台借1000万试试,看能不能借出来。
那些小贷公司可能会欢迎你,借给你几万花花,不过利率要高达十几或者更高。
你看,问题就在这儿,你原先手里没有“资本”作为抵押,你就不能享受超发和低利率带来的福利。
而富豪们却能轻轻松松拿到低成本的资金,再通过人脉 、信息、专业机构,把这些钱翻个几倍。
说个例子,你体会一下嗜血的资本是如何运作的。
美国有个叫KKR投资机构,如果你看过《门口的野蛮人》这本书,就知道这家公司。
他们以6.6亿欧元收购了德国著名的厨具公司福腾宝,4年后,又以16亿的价格,卖给了法国SEB集团。
表面是赚了2.4倍,可是真相是,这笔收购款有5.6亿都是低息贷款,KKR自己只拿出了1个亿。
而KKR也有很多投资人,都是一些顶级的富豪,你想想他们通过这种操作能赚走多少钱。
我之所以叫“资本时代”,是因为,在这个时期,多数商业模式都是资本驱动的。
你可能会质疑,说不对啊,福布斯榜单上,不是还有不少互联网、实业还有地产的大佬吗?
那是你没有看到资本在其中起的作用。
互联网不用说了,要不是一轮又一轮的融资,没有一家能够达到如今的市值。
就算是实业,在当下如果没有资本,根本走不了多远。
因为投京东而一战成名的风投女王徐新,曾说过自己投“永和大王”的故事。
一开始投了,竟然是亏损,分析了很多原因,发现原来是钱给少了,这个行业必须要做大,做大,做得特别大,才能赚钱。
后来,当“永和大王”铺满全国,果然开始盈利。
关于地产,看起来是个和资源有关的行业,其实是个和资本密切相关的行业。
这玩意的天然属性,成为了资本的蓄水池,借债的抵押品,甚至是货币发行的锚定物。
所以,房地产和金融向来是一对好基友,谁也离不开谁。
咱们的懂王,就是这个时代,在房地产和金融领域玩得风生水起。
1974年,他买下了曼哈顿区“宾夕法尼亚中央铁路公司”的地皮,1984年,他又建起了68层的特朗普大楼。
资本时代的到来,意味着,谁在资本的上游,谁就更容易获利,谁在下游,谁就可能被清洗。
美国的城市研究所(Urban Institute)曾拿出过一组数据:
50年间,10%的顶级阶层的财富增长速度,远超其他阶层,到2016年已是中产的12倍,50年前还只是6倍。
那么超了底层多少倍呢?估计是差值太大,根本放不进这个表中。
你可能关心怎样才能缩小贫富差距?
我还真从历史的角度了解了一下,发现最有效,最靠谱的办法,就是迁徙。
首先是跨国迁徙。
正常情况下,移民,比如说从穷国向发达国家移民,不仅可以立竿见影地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而且,当大规模移民发生时,也能在全社会范围内缩小贫富差距。
比如说,19世纪末,大量贫困的日本人向拉美迁徙。
结果不仅改善了这些移民的生活,也改善了日本国内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困境,贫富差距从而得到缓解。
同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刚刚结束美越战争的越南,无数人逃离去海外谋求生路。
扎克伯格的妻子普莉希拉·陈,其父母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逃到了美国。
但问题是,对于底层穷人来说,移民难度太高,风险太大。
他们不仅要为此花费一大笔钱,甚至要搭上一条命。
去年10月,英国的“集装箱偷渡案”就震惊了世界,39名越南偷渡客在集装箱里活活被冻死。
被查出身份来的几名遇难者,都是美甲师,她们只是想去欧洲给人做美甲赚点钱,最后却死在半路上。
当年普莉希拉·陈的父母在偷渡时就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不少带着多个孩子的家庭,没有选择一家人共乘一条船,而是将孩子分开放在不同的船上,防止遇到灾难时全家覆灭。
就像吴思所说的《血酬定律》,有些人的钱是靠钱赚来的,有些人的钱是靠劳动赚来的,而有些人的钱是靠命赚来的。
这种跨国迁徙的底层人,大概就符合这种“血酬定律”吧。
▲即将倾覆的越南难民船
国内的跨区域迁徙,也是一个化解贫困的办法。
纵观中国历史,我们经历过多次大规模的迁徙。
比如说,西晋时期的“永嘉之乱,衣冠南渡”,清康熙年间的“湖广填四川”,以及持续了几百年的“走西口”和“闯关东”。
每一次的大迁徙,对穷人来说都其实是一次次改变命运机会。
原来的地方,要么资源匮乏,要么利益群体铁板一块,穷人想翻身堪比登天。而刚开发的混沌之地却藏着巨大的机会。
比如说在上世纪80年代,深圳就是一块混沌之地。
我有一个朋友,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他因为没钱,没背景,没技术,没出路,于是跟着老乡跑到深圳,在码头学修船。
多年后,他赚到了一些资本,也拿了一个什么特种船修理资格什么的,后来回到老家自己办了一个专门维护特种船的公司。
现在他的生意也做得风生水起。
他自己就经常感慨,假如当年他没去深圳,哪有他的今天?
其实身边这种案例很多,到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地方,往往能遇到全新的商机,搞不好在什么领域就弄出了名堂。
反之 ,越是固化的地方,机会也越少。
所以,即使房价很贵,我仍然建议有能力的年轻人,到一线城市闯一闯。虽然难,但相对于小县城,在一线城市能力可以直接兑换成价值,对固有关系的依赖也更少。
之前有篇在体制内引发轰动的论文——《中县干部》,里边有项统计:
在中原地区某县,科员晋升到副科,需要8年;从副科晋升为正科,需要3年;从正科晋升到副处,需7年;从副处晋升到正处,还要7年。
注意,我是说在顺利的情况下,因为很多人最终只能止步于正科级,这大概就是多数人职业生涯的天花板。
当然,人各有志,不是说体系内不好,也不是说县城就一定不能待,更不是说大城市一定就能混成事儿。
但是,如果你出身底层,又对财富比较有追求,你就要相信,大江大河比小水沟更能捞到鱼,这是概率科学,你得认。
我之前的文章中就谈过一个观点:穷是一种模因 (meme),会往下遗传。
基因我们都知道,生理上,会遗传。
你老豆是个高鼻梁,你大概也会是。
可模因是个啥玩意呢?
这其实也是一个达尔文进化论里的东东,大体是指思想、行为等文化元素, 也会传递给下一代。
你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有时父子俩不仅仅是长的得,连神情都很像。
当然,我这不是在讨论郭麒麟和郭德纲到底像不像的问题,而是想说,一个人的贫穷往往会通过模因传递给孩子。
他们的认知、行为都带着贫穷的编码,潜移默化的继承传给孩子。
所以,我看过很多商界名流的传记,那些从底层爬上来的人,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少小离家,这大概就是因为脱离了原来那个“模因环境”。
这让我对教育也有了新的认识,接受好的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而是给了“模因环境”不好的孩子一个新的机会。
尤其是上了名校,且不论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如何,同学们就能成为一笔宝贵的资源。
毕竟优秀的人在一起,更容易干出卓越的事情。
前段时间看采访王兴,他是清华大学毕业的,主持人问他上清华对自己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他说学到的知识其实在创业中没啥用,但是对创业找合作伙伴就很有用了,毕竟清华同学都不简单。
他的合伙人就,是他在清华的同学王慧文
而红杉资本沈南鹏也说过类似的话。
他说即使管理这么大个红杉,其实高中阶段的知识就基本够用了,但是上海交大的校友却对他帮助很大,他因为当时创办携程,就是和校友季琦以及范敏一起搞的。
你看,教育就像围了一个模因的圈圈,让优秀的人一起在里面玩耍。
除此之外,教育还是个选拔过滤机器。
自媒体人肥肥猫曾把社会比喻成成个城由堡、外城和乡野三部分组构成的群落。
城堡的主人需要外城的人来为其服务,比如说律师、会计、幕僚。
这些外城的人,其实以前都在乡野,是教育把他们选拔出来,他们因此才有资格住在外城。
他们虽然不如城堡里的人尊贵,但是也算富裕殷实。
当然,这种选拔从古至今都残酷无比。
《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里所描述的一些科举的真实情况,和影视作品中很不一样。
科举考试时,个个考生都坐一个昏暗的小格子间,一考好几天,躺的地方都没有,喝拉撒撒全在里面。
很多人考着考着就晕倒了,被抬了出去,还有的直接崩溃,现场就发了疯。
所以,这种环境下,能写一手秀美,思路清晰的好文章得有多难。
这样选拔出来的人才,大概率都是头脑聪明,体力健魄,意志坚定的人,城堡的主人当然更喜欢这样的。
现在虽然没有古时辛苦,但随着教育的普及,竞争的激烈程度并没有减弱,如果你是学“通识类”的专业 ,估计很难找到很好的工作。
而那些和时代相契合的专业才更有前途,比如,软件工程、生物医疗等专业,如果还是一所好学校,你想不牛逼都难。
你如果问我,有没有一个常青的专业 ,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有,那就是数学。
这是一门能兼容很多行业的学科,一位海外投资界的朋友就说过,华尔街最喜欢的是数学专业的学生,而非金融专业。
电影《大空头》中,幕后的操盘手,是一位中国数学专业的实习生
我读武侠小说时,特别留意主人公是怎么发迹的,后来发现无非就三种形式。
一是偶遇了一本武林秘籍;
二是遇到了贵人。
第一种情况太玄学,咱们不讨论。
第二种情况又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通婚(难道老婆不是最大的贵人么?);
二是大人物的提携。
先说通婚。
其实“门当户对”是古今中外一直存在的现象,道理很简单,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就是保持阶层的纯洁性,从经济学的角度,就是资源组合价值增效。
但是有句话,不记得是谁说的了,大概意思是“爱情是基因里的随机密码。”
搞不好本不相干的人,回眸一笑,就对上了眼,就是也会顺便打通了逆袭通道。
古代就有不少这样的事儿,我讲一个现代的,就发生在我身边。
我一位深圳的朋友,某家金融公司的老总。
这老哥女儿很优秀,名牌大学硕士毕业,去年去参加一个沙龙活动,认识 了一位英语课程销售,没多久两人恋爱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那老哥一开始不乐意,后来和男孩接触了几次,也感觉不错,人挺善良阳光,加上女儿喜欢就同意了。
过程中还有个好玩的花絮,这老哥很郑重的和小伙聊了一次,大概是问他如何规划人生的。
这小伙儿誓旦旦地说说:
“以后一定好好工作,努力赚钱买房养家。”
我朋友拍了拍小伙子的肩膀说:
“算了,就凭你这工作,还在深圳买房房?我给你一套吧,再给你找个稳定点的工作,你只要对我女儿好点,比啥都强强“
我知道这故事听起来很像抖音上面的,但却是真事儿,可能没那么正能量,可这种“随机密码”总还是能给人带来惊喜。
还有一种“随机密码”,就是遇到贵人提携。
看了很多商业故事,发现真有“交大运”这回事儿。
当年黄峥,因为电脑技术好,在圈里小有名气,得到了丁磊的常识,又介绍给了段永平,就是在段老大的一手扶持下,黄峥和拼多多才能走到今天。
当年胡炜玮,喜欢搞party,又是前汽车行业的记者,后来认识了投资人李斌,就是李斌拿着做好的投资计划书,递给胡炜玮,问她想不想一起做,计划书上写着“摩拜共享单车可行性方案”。
所以,圈内经常有人说,胡炜玮那15亿和捡来的差不多……
无论怎样,遇到贵人,都是讲运气的,但是运气这玩意也不是白来的啊。
你要总窝在网吧里,估计等一辈子也等不到你的女神;
你天天靠在床头吃鸡,就算玩到坚韧铂金级别,也没人给你计划书。
获得随机密码的诀窍就是“出圈”,圈子一般都很同质化,你原有圈子里的人,其他人都比你强不了多少,你只有跳出这个范围,多去与这个混沌的世界碰撞,遇到好运的机会才大。
当然,你最好还要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对别人有利用价值,要不然别人凭啥帮你?学雷锋做好事么?
就算你啥优势也没有,那就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的,给自己提点心气,别总灰头土脸,不修边幅的,好运气找你才怪呢。
就上文那老哥,曾问女儿看上那男孩哪一点了,女儿说:
那天他穿了一双白鞋子,应该穿过很多次了,但却很干净,说明对方是一个挺仔细的人。
回到贫富差距这个话题,最顶层的人,其实多数靠的是命。
巴菲特,1930年出生,如果早生10年,大概率会在太平洋战场上跟日本人拼刺刀;
杰克马,早生30年,搞不好,天天要上学习班;
懂王要是生在中国,嘿嘿……
所以,大富大贵不是人的主观能决定的,那就是子宫彩票,刮到什么是什么。
但是这年头,你如果过得太差,那就真不仅仅是命的问题。
现在大家的需求这么多样化,学习技能的渠道又多,协作体系又完善,就像沈南鹏说的,你在中国随便找个小点的领域,扎进去,好好做,你就不可能混的太差。
但是“扎进去,好好做”,这种笨办法,多数人都太过于不屑。
年初,一朋友委托我给他们企业找兼职的视频编辑师,我找了8个候选人。
每个都信誓旦旦,说自己如何如何优秀,那朋友就拿出一个脚本试稿,让他们自己承诺时间完成。
结果,有3个直接没了下文,还有3个没有按时交稿,朋友很坚决,时间是他们自己定的,没有按时完成,就坚决不用。
后来,只剩下2位,其中一位的编辑水平实在太差,另一位理所当然的入选,其实他的视频我也看了,感觉也就是一般水平,但是无奈,竞争对手太弱。
就这样,他每月有3-4万的固定收入,这对一个自由职业者也算不错了。
类似的事,我见过不少,讲句实话,很多人很懒还很不靠谱,你勤快点,再靠点谱,就差不多能战胜一半的人。
如果你在所属领域技能再过点关,又能战胜50%的人,这些可都是你自己能控制的。
如果你还能坚持提升自己,你差不多就是进入前20%的行列,“时间”这个怪兽也会帮你吞掉不少敌人。
三年前,我开始学写作时,有个训练营,全班200号人,有才华的人很多,写得那叫一个棒。
可是一年后,能坚持下来的人只有我一个,很多人问我的写作技巧,我经常会说,哪有什么技巧,就是拿200万字堆出来的。
莎士比亚写那么多作品,好看的也就那几部,这不就是堆出来的吗?咱们和他一样,都不是天才选手,所以“堆出来”就是最好的策略。
还有不少人问我,现在做公众号的人这么多,新的写作者还有机会吗?
太有机会了,因为就算是现在,真正有质量的内容也并没有多少,而第一代的很多公众号写手,明显已经到了疲软期。
时间曾经是他们的朋友,现在可能是他们的敌人,很多人干脆自己都不写文,你也懂得,写文是很苦逼的事,既然号做大了,可以享受红利了,干嘛还要苦自己呢?
但是时间长了读者也会发现,粘性也就没了,如果你这时冒了出来,不就能抓住机会了吗?
所以,去年和今年,即使公众号整体在走下坡路,仍然还有不少号逆袭。
总之,还是那句话,别人都在走下坡路时,恰恰是你的机会。
啰啰嗦嗦,竟然写了快八千字,从贫富差距聊到写作,有些还是老生常谈。
但是,就像我芒格大爷所说:“我们不需要什么新的思想,我们只需要正确的重复。”
这句牛逼的话, 送给你,管用一辈子。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Cu6EOhwhwQ6J6iwEUzDL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