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新构想曝光!研究建设核心环线、市区环线、新城高速线、临港加强线!

上海地铁新构想曝光!研究建设核心环线、市区环线、新城高速线、临港加强线!

来源:《世界轨道交通》

作者: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核心环线

上海地铁新构想曝光!研究建设核心环线、市区环线、新城高速线、临港加强线!

上海地铁新构想曝光!研究建设核心环线、市区环线、新城高速线、临港加强线!

上海地铁新构想曝光!研究建设核心环线、市区环线、新城高速线、临港加强线!

市区环线

上海地铁新构想曝光!研究建设核心环线、市区环线、新城高速线、临港加强线!

上海地铁新构想曝光!研究建设核心环线、市区环线、新城高速线、临港加强线!

新城高速线

上海地铁新构想曝光!研究建设核心环线、市区环线、新城高速线、临港加强线!

上海地铁新构想曝光!研究建设核心环线、市区环线、新城高速线、临港加强线!

临港加强线

上海地铁新构想曝光!研究建设核心环线、市区环线、新城高速线、临港加强线!

上海地铁新构想曝光!研究建设核心环线、市区环线、新城高速线、临港加强线!

 研究背景

上海地铁新构想曝光!研究建设核心环线、市区环线、新城高速线、临港加强线!

上海地铁新构想曝光!研究建设核心环线、市区环线、新城高速线、临港加强线!

上海地铁新构想曝光!研究建设核心环线、市区环线、新城高速线、临港加强线!

上海地铁新构想曝光!研究建设核心环线、市区环线、新城高速线、临港加强线!
上海地铁新构想曝光!研究建设核心环线、市区环线、新城高速线、临港加强线!
上海地铁新构想曝光!研究建设核心环线、市区环线、新城高速线、临港加强线!
上海地铁新构想曝光!研究建设核心环线、市区环线、新城高速线、临港加强线!
上海地铁新构想曝光!研究建设核心环线、市区环线、新城高速线、临港加强线!

上海地铁新构想曝光!研究建设核心环线、市区环线、新城高速线、临港加强线!

上海地铁新构想曝光!研究建设核心环线、市区环线、新城高速线、临港加强线!

.上海地铁新构想曝光!研究建设核心环线、市区环线、新城高速线、临港加强线!

上海地铁新构想曝光!研究建设核心环线、市区环线、新城高速线、临港加强线!

上海地铁新构想曝光!研究建设核心环线、市区环线、新城高速线、临港加强线!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VpzK2sUUNP4yP08cLRI1lw

想在上海开咖啡馆?对不起,这个梦不太好圆

想在上海开咖啡馆?对不起,这个梦不太好圆

文本作者/ 韩小妮 顾筝

“开家咖啡馆”,这是许多文艺青年的梦想。

尤其是近几年,各种咖啡馆在上海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在大众点评上输入“咖啡馆”三个字,显示有8000多家,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不过且慢,我们可能要给你浇盆冷水了。

用过来人的话来说,开咖啡馆是一个圆梦的过程。至于这个梦是噩梦还是好梦……那就不好说了。

 

“想咖啡了。”疫情期间,不少人这么说。

在沉寂了近两个月后,南阳路上的小咖啡馆渐渐恢复了活力。

这条小路从西到东,不过400多米,却有好几家咖啡馆。

南阳路205号,据说是许多咖啡馆主来上海的“朝圣地”。

这是一家嵌在居民楼里的小咖啡店,店面只有两个平方。

 

想在上海开咖啡馆?对不起,这个梦不太好圆

南阳路上

这家迷你咖啡馆

传说曾经“月入10万”

Manner Coffee就是从这里起家,如今在上海拥有约50家门店,并把足迹延伸到了北京、苏州、成都等城市。

往铜仁路方向走,100米间有一家蓝京咖啡和Manner的另一家分店。

“静安是上海咖啡氛围最好的区域之一。”铜仁路菜场那家Manner的咖啡小妹友善而健谈。

“这边咖啡馆确实挺多的。我们旁边有星巴克和瑞幸,那边有一家Wagas。”她一一细数道。

“前面有家蓝京,做得也挺不错的。老板在附近开了两家店。”

甚至,Manner在自己跟自己竞争。

“我们这边基本三步就有一家Manner。南阳路有一家,旁边东海广场有一家,芮欧、晶品、上海商城、奉贤路上都有。”

竞争如此激烈,让靠近陕西北路的Yolo Sense难免有些压力。虽然有堂吃的地方,但它家的咖啡价格却只比Manner贵了2元。

 

想在上海开咖啡馆?对不起,这个梦不太好圆

由于竞争激烈

南阳路上的咖啡馆

定价都不敢太高

当问及这家咖啡馆开了多久,咖啡小哥回答说:“我们开了很久了。”

“有四五个月了吧。”他继而补充说。

南阳路上形形色色的咖啡馆,可以说是现今上海咖啡业态的一个缩影。

近些年,上海的咖啡行业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

2017年10月,被称为“星爸爸的爸爸”的皮爷(Peet’s)咖啡,在东湖路上开出第一家店,一时间座位难求。

两个月后,“星爸爸”出手了。

全球最大的星巴克烘焙工坊落户上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门前大排长队。

 

想在上海开咖啡馆?对不起,这个梦不太好圆

南京西路上的

星巴克臻选烘焙工坊

门口常有人拍照

“日本第一咖啡品牌”Doutor、“加拿大国民咖啡”Tim Hortons纷纷抢滩上海。

咖啡陪你、动物园咖啡等韩国咖啡连锁品牌,在市场上经历了一番沉浮。

还有自带话题的瑞幸咖啡,成立不到两年便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然而最近,资本泡沫又碎了一地,跌破了传统咖啡人的眼镜。

上海本土的咖啡品牌Seesaw、Manner成绩也不错,经过几年的成长后,先后拿到融资,加快了开店的步伐。

一时间,上海的咖啡行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一大批独立咖啡馆受到鼓舞,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美团点评与咖门进行的联合调查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上海有6500家咖啡馆,居全国首位。

这几年,数字蹭蹭蹭继续向上攀升。如今在大众点评网上键入“咖啡馆”三个字,可以得到8000多个结果。

“我听说有些从国外留学回来或者在外企工作的年轻人,因为喜欢咖啡文化,放弃高薪去做咖啡师、开咖啡馆。”珈露梦咖啡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荫法说。

 

想在上海开咖啡馆?对不起,这个梦不太好圆

咖啡师们

通常年轻

且充满活力

在他从业的十年里,整个咖啡行业经历了很大的变化。

“我刚入行的时候,很多人对咖啡不了解,只知道雀巢速溶咖啡。”张荫法说。

“现在,许多人不但会去咖啡馆喝咖啡,还会自己在家里冲泡。这是很大的进步。”

“我曾经带日本的同行考察过上海的咖啡馆。他们很惊讶,上海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了。他们觉得,上海在崛起。”

“尽管上海咖啡馆的整体水平还有些参差不齐,但一些好的咖啡馆,已经超过日本了。

在中国大陆,上海的咖啡馆水准应该能排到第一。甚至,比香港、澳门还要好。”

艾纹的咖啡馆“百啡待兴”,符合文艺女青年对于咖啡馆的所有憧憬。

店面开在布满老洋房的永嘉路上,一个大大的院子,门口两棵桂花树,有来自各个产地的咖啡,也有高颜值的甜品蛋糕。

3月中旬的周六下午,阳光照进院子,咖啡馆内座无虚席,客人换了一拨又一拨,当天到店消费的客人有100多单。

 

想在上海开咖啡馆?对不起,这个梦不太好圆

周末下午

艾纹的咖啡馆里

生意不错

一切看起来岁月静好,然而个中艰辛却只有艾纹自己知道。

她把这家店称为“百啡待兴3.0”,因为在此之前,曾有失败的“1.0”。

自从2008年爱上咖啡,艾纹看书、上培训班、去咖啡豆产地,成了“咖啡重度发烧友”。

从企业HR岗位辞职后,2017年,她就像许多文艺女青年一样萌生了想法:为什么我不自己开家咖啡馆呢?

店址是精挑细选的,在人民广场来福士广场附近的汉口路上。艾纹曾在十字路口掐表计算人流量,数字之大让她心里乐开花。

她花2万元的月租金,拿下了20平米的店面。

当时,小店面的Manner爆红,在提高咖啡出杯量的同时降低支出,有报道称创始店生意最好的时候“月入10万”,带火了外带模式的小咖啡馆。

“百啡待兴1.0”也是这样一家外卖窗口店。在艾纹的设想中,这家小咖啡馆应该跟国外一样,咖啡平价,买了可以带走,想喝了再光临。

“然而现实环境却给了我两记响亮的耳光。”艾纹说。

“当时,我只卖咖啡,但那边咖啡并非刚需,而且周围有好几家咖啡馆。”她回忆说,“我一天的出杯量,大概只有二三十杯的样子。”

而有文章核算称,在上海这样房租和人工成本都较高的地方,外带模式咖啡馆平均每天要卖出200杯以上,才有可能赚钱。

眼看着一天天亏损,撑了七个月之后,艾纹忍痛关店。

可是,心里毕竟放不下“开咖啡馆”这个梦。在经历“2.0工作室”的调整之后,艾纹又蠢蠢欲动,动起了开店的念头。

 

想在上海开咖啡馆?对不起,这个梦不太好圆

艾纹把新店

开在洋气

永嘉路上

这次,她吸取之前的经验教训,在门店里除了卖咖啡,还卖蛋糕、卖茶,卖各种周边产品,尽可能地提高客单价。

去年试营业的时候,恰是桂花飘香之际,生意火爆了一阵。

今年1月18日,“百啡待兴3.0”正式开业,正准备等开年大展身手,谁知被新冠疫情打了个措手不及。

咖啡馆不能开张,近4万一个月的房租却得照付。三个咖啡师的工资和各种加金,每个月的人力成本3万有余。

艾纹说:“这个年过得都把自己过哭了。”

好在她有两手准备,在开这家店的时候,就有“用门店给电商平台带流量”的计划。疫情期间,她采用了“B计划”——让电商平台拯救门店亏损。

咖啡师们化身“十八线主播”,在直播网站上卖咖啡豆,在团队的齐心协力和老客人的帮衬下,总算暂时度过了危机。

在永嘉路上,百啡待兴还算幸运的。

 

想在上海开咖啡馆?对不起,这个梦不太好圆

永嘉路上

另一家咖啡馆

在年初开门营业

原先,附近有五六家咖啡馆。然而有一家在过年前歇业了,另一家在疫情中倒下了。

还有一家在年初开业,宽敞的店面面临着比百啡更大的租金压力。

“相比其他生意,开咖啡馆的前期投入比较小。”张荫法的“师父”袁惠国说

“一台中等的espresso咖啡机大概七八万,设备上总共投入大约20-25万左右,挨下来就是装修费。”他说。

“简单点的六七十万就好投资一爿咖啡店了。假使面积小,主打外卖,甚至于二三十万就可以开爿店了。

“而且,咖啡的毛利率是很高的。”

他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咖啡熟豆成本一般在一公斤200元左右。如果按一杯咖啡用12克咖啡粉来计算,可以做83杯咖啡。

核算下来,一杯咖啡的成本只有几块钱。

 

想在上海开咖啡馆?对不起,这个梦不太好圆

单就产品本身而言

咖啡的毛利率

是很高的

“但问题是,侬有足够的客流量来抵消前期投入,以及每月房租、人工等方面的成本吗?”

2002年,袁惠国带着日资背景的珈露梦回到家乡上海做咖啡豆生意。他在古北开了一家同名咖啡馆,为公司打品牌。

作为上海最早的精品咖啡馆之一,十多年来,珈露梦在咖啡圈里积累了口碑,也培养了一批忠实的顾客。然而袁惠国却感到,生意越来越难做。

“房租和人工一年年涨上去,一爿店就这点面积,营业额没办法无限制上涨。”

他记得,2002年刚开店的时候,给员工的月薪是1200-1500元左右。

“阿拉店长是从日本回来的小姑娘,会日文的,招她的工资也不过是1700块一个月。”他说。

而到2017年,招一个普通员工的月薪已经涨到了5000元。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随着咖啡馆在上海遍地开花,有经验的咖啡师成了紧缺人才。袁惠国遇到了被“挖墙角”的情况。

 

想在上海开咖啡馆?对不起,这个梦不太好圆

奉贤路上

两家咖啡馆

比邻而居

“大概从2015年开始,咖啡行业升温。”他说。

“交关(很多)我认得的、本来不是做咖啡的人,比方讲金融投资界的,伊拉觉得咖啡馆投资小来兮,都来投资开咖啡馆了。”

“有一腔抢人抢得蛮结棍(厉害)的。”他说。

“人家过来吃咖啡,吃了几趟以后,就开始寻阿拉员工谈,有辰光把薪资开得虚高,造成阿拉员工大量流失。”

“到后来阿拉实在是搪不牢(承受不住)了。工资给高了,阿拉自家要赤字了;不给高嘛又招不到人。”

用袁惠国的话来说,开业十几年间,咖啡馆“赚到过几个月小钞票”。

后来因为个人原因,三年前,他把咖啡馆转手给了一个经常来喝咖啡的老客人。

在经营咖啡馆的同时,珈露梦也为其他咖啡馆提供生豆和熟豆。袁惠国和张荫法因此看到了上海咖啡界竞争之激烈、经营之不易。

就拿如今咖啡馆比邻而居的南阳路来说吧,其实这已是“繁华后的平静”了。

当年Manner创始店在南阳路一炮而红后,效仿者蜂拥而上。

“有段时间开了十家、十五家咖啡馆。”张荫法说,“大家都去模仿开小型店,价格便宜,以外卖为主。”

“格辰光交关开店的小朋友来我此地买咖啡豆。”袁惠国回忆说。

“我就讲,倷利润噶低,当心哪一天说倒就倒了。因为一旦有人再来模仿,市场一定饱和的。后来果然交关店关脱了。”

 

想在上海开咖啡馆?对不起,这个梦不太好圆

南阳路上

一家正在装修的店面

门楣残存着咖啡馆的招牌

艾纹也有同样的感受:“从我2016年入行时,大家就在疯狂开店了。

只不过大多数咖啡馆都很雷同,于是你会发现,开店潮和闭店潮几乎是同时发生的。”

“咖啡馆之间的较量,不用看都能感受得到。”她说,“比如徐汇区,永嘉路、武康路、太原路,哪一条路省心了?”

“大家都在努力做‘差异化’。无论是装修风格,还是出品质量、营销策略,无所不用其极。但在我看来,汇总起来无非也就两个字:活着。”

她总结说:“如果咖啡馆开在比较好的地段,而你只卖咖啡,除非老板本人特别有钱,或者有投资方,否则我认为存活率会比较低。”

 

想在上海开咖啡馆?对不起,这个梦不太好圆

经营咖啡馆

面临着房租、

人力成本等压力

就百啡待兴而言,目前除了门店以外,还有咖啡培训、咖啡豆线上销售等业务。“综合来看,门店反而是几个板块中最不赚钱的。”

张荫法也说:“上海的咖啡馆开店5年以上的有一些,10年以上就很少了。”

“你去问问那些个曾经开过店的老板们,有多少人敢说自己不后悔的?”艾纹说。

在她手机里,有些朋友在一两年后就退出了咖啡行业,心灰意懒之下,把圈子里所有的朋友拉黑后,销声匿迹了。

“为什么不做了?因为不赚钱啊,你得先活着才能有梦想,对不对?”她说。

除了租金高企、人力成本不断上涨,国人咖啡消费率偏低也是咖啡馆生存所面临的问题。

“中国的咖啡行业还在发展中。人们把喝咖啡当作调剂生活的一种方式,而非刚需。”艾纹说。

“你去看国外的咖啡品牌,无论大小,存活都不成问题,因为咖啡消费量摆在那里。

如果今天中国喝咖啡的人数可以和喝奶茶的人数差不多,我相信,咖啡馆的日子会好过很多。”

 

想在上海开咖啡馆?对不起,这个梦不太好圆

这些年

各种小咖啡馆

在上海遍地开花

根据Euromonitor的数据,2018年,中国大陆咖啡人均饮用杯数仅为4.7杯/年。

而美国、日本的咖啡人均消费量分别达到了261.5杯/年和207.1杯/年。相比之下,差距不小。

张荫法把这种差距看作是一种机会。

“上海的咖啡馆虽然竞争很激烈,但好的没多少家。”他说,“这是一个很年轻的行业,未来的潜力是很大的。

而袁惠国和艾纹作为过来人,则劝后来者在开店前要三思而后行。

“像阿拉这种人,心里厢都有一个梦,想开一爿咖啡馆。”袁惠国感慨说。

“确实,开咖啡馆可以碰到交关人,看到交关事体。假使开得好,是蛮有味道的。”

“但是开咖啡馆,要有两个条件:一个,最好店铺是侬自己的。租人家的门面,一旦侬做得好了,万一有的人开始恶加房租了,侬就吃力了。”

“第二,侬自己要有钱有闲,做出特色。但是侬讲要赚大钞票呢?这蛮难的。只能够白相相,赚点零用钿,够吃够用就可以了。

 

想在上海开咖啡馆?对不起,这个梦不太好圆

开一家

小咖啡馆

是许多人的梦想

艾纹也说:“开咖啡馆,是一个让你圆梦的过程。至于这个梦是噩梦还是好梦,就看你怎么经营了。

“第一,你得有钱。不然你会被各种各样的情况打得措手不及。”

“第二,你得有人。一家得以存活的门店,除了依靠老板的运营能力以外,还需要得力的员工和靠谱的供应商。”

“第三,你还得有时间。每天只蹲在店里的老板是没有将来的。作为老板,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走出去,看看市场、寻找合作、做做公关和社交,以帮助品牌得以健康持续地发展。”

“那么话又说回来了,当你有钱、有人、有时间,干点什么不好,为什么要想不通开咖啡馆呢?”

“我希望你们的文章可以犀利点。”她说。

“你如果真的爱咖啡,真的是有足够的钱,又觉得假使亏钱也还是爱这个行业,你才要来。不然我劝你买套别墅等增值会比较快点。”

“在上海开咖啡馆,真正能活下来的,都值得我尊敬,他们一定付出了很多。”了解其中酸甜苦辣的艾纹说。

所以,请珍惜在上海喝到的每一杯好咖啡。想自己开咖啡馆,你真的考虑清楚了吗?

想在上海开咖啡馆?对不起,这个梦不太好圆

参考资料: 

1. 国君,《Manner咖啡开店超过50家!10㎡小店,能成就中国版星巴克吗?》,微信公众号“咖门”,2019年12月04日。

2. 惟乔,《深度测评瑞幸小鹿茶、711、全家、CoCo、Manner…为你揭秘咖啡茶饮行业的小未来》,微信公众号“蛋解创业”,2019年11月21日。

3. 姚瑶,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咖啡消费量12年增长近500%!但人均消费仍不足5杯/年,咖啡市场潜力还有多大?》,2019年12月14日。

-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qH2KqcOW7zmk_GSDlXB9hA

小升初择校后的展望:上海各区中考压力对比分析

 

    小升初摇号,未来竞争延续到中考,所以小升初的择区决定中考的难度。今天,我们用数据说话,带大家看清每个区的中考竞争压力!

 

No.1考生人数

 

    注:2020年一栏数据为一模考生人数。

 

     从上表分析可知,浦东考生人数碾压各区,从2018年至2020年,持续增长,2020年一模人数几乎是长宁的10倍。黄浦、虹口、崇明、长宁四个区的考生人数则维持在3000人以内。

 

      根据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整体考生人数只增不减,小升初民办摇号可能会影响各区的人数,但是浦东、闵行、宝山等区考生人数位列前排的局势一下子不会改变,未来竞争依然很激烈。

 

No.2 高中数量

 

     根据市教委公布的名单,2019年高中招生学校有245所,其中6所委属高中,62所市重点,75所区重点,9所市特色高中,其余的93所是一般高中。

 

 

注:2020年新增3所市特色高中:上海市徐汇中学、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安师实验中学、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枫泾

中学。

 

     从学校数量来看:浦东高中资源最丰富,有48所高中,崇明、奉贤、青浦最少,均只有7所。

 

     从市重点高中数量来看:黄浦、青浦、虹口、长宁、静安市重点占比较高,在30%以上。

 

No.3录取分数

 

 

 

    虽然分数已经是历史,但也可以看出各区的师资和学生鸡血程度。2019年市重点录取平均分数线,浦东、闵行、徐汇三个区都在580分以上,闵行区最高,达到585.8分。另外,闵行、徐汇两个区的一般高中的录取平均分数线居然达到530分以上,与最低的崇明相差80多分。

 

     综合比较各区的中考人数,高中数量以及历年录取分数线,我们可以稍微得出一些结论:

 

A. 黄浦高中教育资源丰富,市重点高中最多,而且考生人数少,竞争压力最小。

 

B. 静安、长宁、虹口、普陀等区,高中资源较多,考生人数较少,竞争压力相对较小。

 

C. 宝山、嘉定、奉贤、青浦、松江、金山、崇明,区内优质高中资源少,特别是宝山考生人数逐年增加,中考压力不断增大。

 

D.杨浦,考生人数少,但是牛蛙多,杨浦是属于低调的鸡血,家长间不会炫耀,成绩之外因素少,潜在竞争压力相对较大。但好在高中资源多。所以,比E和F还是好一些。

 

E. 浦东和闵行压力最大,高中数量排全市第一和第二,但同时考生人数也是居第一、第二位,市重点录取平均分数线很高。但好在名额分配分到的人数也不少。

 

F.徐汇是所有人心目中最强教育区。但在我这里偏偏认为是最难突围的区。无论公办还是民办都是学霸如云,一个都不好对付。几乎最好的民办小学中学和最好的公办尖子班都集中在徐汇。未来中考是同区竞争,同校竞争,普娃要想在徐汇上市重点,太难了。

 

   所以一叶目开还是那句话:学霸去黄浦,中等去静安,学渣去长宁。

但人户分离过去的学生,也别指望在这三个竞争对手不算强的区能轻松突围,这三个区的顶级自鸡学霸并不弱,甚至超过徐汇和浦东。因为他们区快乐,有足够的时间可以针对性自鸡。中考的素质考核也是他们的优势。小学五年只会几奥几英和疯狂刷题成为的假学霸,很难在这三个区综合评定和总分上突围。

 

   所以,靠自己自觉努力成为的强者,到哪个区依旧是强者!所谓的小聪明和小心眼是自欺欺人。未来,根据自身实力定位,仔细研究一下小升初改革对学生分流的变化和新中考名额分配的政策,再用田忌赛马的思路做最优选择格外重要!

 

 

 

 

 

 

 

 

 

上海太魔幻!最高一套8000万,戴口罩排队抢豪宅,竟然打起来了!贫穷又限制了我的想象

中国基金报 泰勒

虽然受疫情影响,经济、股市都不大好,但不妨碍有钱任性的土豪们排队抢房。

4月13日,上海顶级豪宅碧云尊邸开始认筹,认筹就要600万,最便宜的房子也要1700万起步,此次项目将推出主力户型为建筑面积约184-301㎡小高层以及约298-553㎡别墅,共160套,整盘均价111983元/㎡。

基金君从微博上看到,一堆土豪排长队,甚至为了抢一套房打起架来。

究竟是怎么样的楼盘,基金君带你去看看。

1735万起豪宅大排长龙

13日上午,碧云尊邸售楼处门口就排起了长龙,要知道这可是1700多万起的豪宅。

据前方网友爆料,仅仅排队等候并没有什么用,认筹需要提前预约方能进入售楼处。

上海太魔幻!最高一套8000万,戴口罩排队抢豪宅,竟然打起来了!贫穷又限制了我的想象

上海太魔幻!最高一套8000万,戴口罩排队抢豪宅,竟然打起来了!贫穷又限制了我的想象

价格方面,该项目的小高层价格普遍在2000万-3000万之间,不过别墅总价较高,不少别墅售价在6000万到7000万以上。部分别墅价格接近8000万元。
上海太魔幻!最高一套8000万,戴口罩排队抢豪宅,竟然打起来了!贫穷又限制了我的想象
上海太魔幻!最高一套8000万,戴口罩排队抢豪宅,竟然打起来了!贫穷又限制了我的想象
上海太魔幻!最高一套8000万,戴口罩排队抢豪宅,竟然打起来了!贫穷又限制了我的想象
上海太魔幻!最高一套8000万,戴口罩排队抢豪宅,竟然打起来了!贫穷又限制了我的想象

而微博上有网友爆料,现场更是为了抢房打起架来了。

上海太魔幻!最高一套8000万,戴口罩排队抢豪宅,竟然打起来了!贫穷又限制了我的想象

浦东最神秘楼盘

据说,浦东碧云社区,是上海“真·四大富人区之一”,继古北之后第二个 “涉外国际居住区”,外国人士家庭占90%以上的“小联合国”,500强企业亚太区总裁及高级执行官集聚地,绿化率高达70%的“生态宜居样板”等。

上海太魔幻!最高一套8000万,戴口罩排队抢豪宅,竟然打起来了!贫穷又限制了我的想象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国际社区,里面的住宅却绝大部分都只租不卖,少数可售别墅在2006年左右就售完了,14年来新房市场几乎“零供应”,让想买碧云新房的人那叫一个“望眼欲穿”啊!

上海太魔幻!最高一套8000万,戴口罩排队抢豪宅,竟然打起来了!贫穷又限制了我的想象

而近期,碧云板块有新房可售,名字就叫碧云尊邸

上海太魔幻!最高一套8000万,戴口罩排队抢豪宅,竟然打起来了!贫穷又限制了我的想象

而这个楼盘的亮点也有一些特别:

1、较为稀缺,位于碧云国际社区,该区位现已断供10年,此次推盘将打破十年来的新房零供应,且该项目有可能是碧云国际社区最后一个可售住宅。

2、地段价值较高,碧云社区(碧云国际社区)是迄今中国上海规模最大、综合环境最具创新特色的新型国际社区。

3、配套高端且居住人员素质较高,周边的医疗、教育资源较为高端且国际化,目前集聚了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1000余户外籍人士家庭,外籍人士家庭比例占90%左右。

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26家跨国公司亚太区总裁和高级执行官级别的外籍人士入驻社区。

上海太魔幻!最高一套8000万,戴口罩排队抢豪宅,竟然打起来了!贫穷又限制了我的想象

碧云国际社区是迄今中国上海规模最大的新型国际社区,整个社区有18个地块。

上海太魔幻!最高一套8000万,戴口罩排队抢豪宅,竟然打起来了!贫穷又限制了我的想象

碧云国际社区具有“小联合国”之美称,目前已集聚了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1000余户外籍人士家庭,外籍人士家庭比例占90%左右。

碧云别墅的常年出租率近100%,整个社区已形成以“碧云品牌”为主体,以境外人士为目标群的高档住宅产品,社区呈现出浓厚、现代和时尚的国际化氛围。

板块内教育资源包括上海实验小学东校、平和双语学校、协和国际学校、德威英国国际学校、欧盟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等,从学龄前至高等教育一应俱全,且部分学校周末开设橄榄球、英式足球等公开课程。

上海太魔幻!最高一套8000万,戴口罩排队抢豪宅,竟然打起来了!贫穷又限制了我的想象

上海太魔幻!最高一套8000万,戴口罩排队抢豪宅,竟然打起来了!贫穷又限制了我的想象

上海太魔幻!最高一套8000万,戴口罩排队抢豪宅,竟然打起来了!贫穷又限制了我的想象

上海太魔幻!最高一套8000万,戴口罩排队抢豪宅,竟然打起来了!贫穷又限制了我的想象

医疗资源也很丰富,公办有华东分院,浦东妇幼保健院,国际保险医疗服务有和睦家,Parkwayhealth,瑞尔齿科等,基本都在2km里范围内。

上海太魔幻!最高一套8000万,戴口罩排队抢豪宅,竟然打起来了!贫穷又限制了我的想象

中日合资的瑞东医院

上海太魔幻!最高一套8000万,戴口罩排队抢豪宅,竟然打起来了!贫穷又限制了我的想象

再来看看小区的样子。。。
上海太魔幻!最高一套8000万,戴口罩排队抢豪宅,竟然打起来了!贫穷又限制了我的想象
碧云社区内部则是各种美式、意大利式、英式、西班牙式、地中海式……1000余套风格各异的独栋别墅、联排别墅、叠加别墅、大平层花园洋房。
上海太魔幻!最高一套8000万,戴口罩排队抢豪宅,竟然打起来了!贫穷又限制了我的想象上海太魔幻!最高一套8000万,戴口罩排队抢豪宅,竟然打起来了!贫穷又限制了我的想象

此次认筹的楼盘共333套住宅。其中212套为公寓,面积190-350㎡,另有121套别墅,面积310-530㎡。

上海太魔幻!最高一套8000万,戴口罩排队抢豪宅,竟然打起来了!贫穷又限制了我的想象

212户 约190㎡–230㎡不等的平层洋房,低层复式,大平层,。

 联排别墅

上海太魔幻!最高一套8000万,戴口罩排队抢豪宅,竟然打起来了!贫穷又限制了我的想象

深圳南山最高5500万豪宅半天售罄

600万以下的房子都快卖没了

不止上海,深圳的豪宅也被疯抢,4月5日上午9时,招商蛇口太子湾·湾玺再次开盘,不出意外,再次吸引外界目光。

该楼盘推出的是N5栋公寓,9-13万元/㎡,户型320-410㎡,单套总价2900-5500万元,共计54套。根据销控表,开盘一小时,便售出32套,吸金超过14亿元。

据界面报道,到当日12点半,该项目营销中心销售人员表示,此次推出的房源已全部售罄。粗略计算,此次售出的54套房源,吸金约23亿元。

这已经是太子湾·湾玺第三次开盘销售,几乎每次开盘当天都宣告售罄,相比于前两次,此次还算温和,因为此前曾出现过“秒光”的现象。

除了豪宅所谓的“日光”,深圳一些区域的热门楼盘销售确实出现了一些狂热的现象。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当前深圳宝安确有几个楼盘购房需缴纳不同价位的“喝茶费”,以宝安区的海纳公馆为例,116平米总价1150万左右的新房“喝茶费”需70余万元。

4月3日,深圳市宝安区住房和建设局发布《关于坚决打击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收取“喝茶费”“更名费”等价外费用违法行为的通知》称,近日,宝安区房地产市场相继出现购房缴纳“喝茶费”“更名费”的负面舆论,涉及新锦安海纳公馆、云玺锦庭、润恒都市名荟等多个楼盘。

宝安区住建局称,为维护宝安区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即日起开展打击房地产开发企业、中介机构收取“喝茶费”“更名费”等价外费用违法行为的行动。

据e公司报道,在深圳的中介小张(化名)称“我就没见过这么多看房的。”一波波穿着整齐的中介带着一波波客户来到业主家里去看,他们在门口戴上一次性鞋套,轻手轻脚的进入房间,彼此不说话,看完房子马上就出来,给下一波腾出地方。看房人以年轻夫妇居多。

没有人可以将价格砍下去,几乎就没有砍价环节,间歇性的业主涨点价,大家也见怪不怪,毕竟业主看到这么多人看房,不可能熟视无睹。
房价从去年下半年就很坚挺了。在华侨城片区,去年有一套标价950万元的房子出售,买房人试图砍价,业主停止交易,年后价格涨到1080万元,同一个买房人决定接受价格,但是坐在签约桌上,他又习惯性的想谈一下价格问题,房东直接站起走人,后来买房人和中介反复说好话,房东才继续坐下来签了合同。
买房者的博弈对象不是卖房者,而是和他一样的买房者,相同的价格,只要有人愿意出价,就一定能卖得出去。买房人所谓的税费、中介费、负担重的说法,根本就打动不了卖房人,只有在房子卖不动的时候,这些说法才有用。
这就是当天的市场现状,严重供不应求,从公布的房价上看,似乎又看不出任何征兆,那些看房者和中介熟悉的房价上涨好像不存在一样。
小张眼看着自己手里掌握的低价房源,一套套的被卖了出去,后面再卖,要么是房子不好,要么都是超过600万元的户型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DDl4q9KXLN-LmlYp2H5uRA

环沪楼市,未来在哪?

◎作者 | 迁延

◎来源 | 子木聊房(ID:zimuliaofang) 已获授权

环沪楼市,未来在哪?
上海收缩
环沪城市的价值从来不在于城市自身,而在于上海能否发展成为一个辐射力爆表的超级都市。
 
从经济学规律看,无论是资源还是人口都会主动向超级城市聚集。
 
在过去几十年绝大多数的时间里,上海都在持续壮大,不断扩张,外溢的产业和向外延伸的城建轮动式的填补了周边板块的价值洼地。这就是曾经自然成长的上海,螺旋式的一层又一层向外扩张,带动着环沪发展,水到渠成。
 
但是如今,上海却主动捆住了自己的手脚,想要遏制自身的生长。
 
在“上海2035”规划所列的底线约束中,严控“人口红线”被放到了第一位。
 
我们可以看到,规划中明确指出从2020也就是今年开始,上海常住人口将被控制在2500万,未来15年一直到2035,常住人口上限还是2500万,人数不再增加。
 
上海是说到做到,就目前的进度看,上海的人口控制基本与计划一致,在2015年,上海出现罕见的常住人口负增长,同比下降1.5%。近五年来上海与北京一样,是唯二的两个在存量人口博弈时期不争不抢,人口总规模基本陷入停滞的佛系大城市,不像其他人口增长停滞的城市都是有心无力想抢也抢不到。
环沪楼市,未来在哪?
上海的自我遏制仍嫌不够,除了人口,还有针对用地的控制。规划至2035年,建设用地将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实际上据研究报道称,目前上海的建设用地总规模已经达到3200平方公里的限制,这意味着未来上海的建设用地可能需要增加绿地,搞城市版的“退耕还林”才能控制在指标范围以内。
 
人口规模,建设用地是城市扩张式发展的重要指标,上海为何自缚手脚制定如此严格的底线控制,这样的严控又到底符不符合上海发展的趋势,我们只有接受事实不做深究,那么本篇只谈对环沪房产市场的影响。
 
现在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当上海选择遏制自身的扩张,那么环沪楼市又将何去何从。
 
环沪楼市,未来在哪?
环沪的现状和隐忧
去琢磨环沪楼市的未来之前,先看看环沪楼市的现状。
 
就整体而言,自2016年以后的上海都市圈楼市呈现出“内冷外热”的景象,绝对核心上海的楼市热度向下,周遭一圈环沪楼市的行情向上。
 
狭义的环沪地产市场仅限于与上海远郊相邻的地区,毕竟苏州无锡这些自主经济强市有着独立的行情走势。真正与上海房地产市场有着高度相关性的,其实也就是与上海版图相接的苏州昆山,太仓,嘉兴的嘉善,南通的启东等地,其中启东与上海隔江相望,区位略弱。
 
从二手均价上看,环沪四小强中的三个比较接近,太仓,启东,嘉善的单价在13000元/平米左右。四小强中的“扛把子”昆山,房价达到17023元/平米,昆山在四小强中GDP和人均GDP都是名列第一,且昆山的花桥地铁直达上海市区。总的来说,符合发展越成熟,与上海融合程度越高,环沪房价就更高的规律。
环沪楼市,未来在哪?
如果对比上海房价与环沪房价近年来的走势,就会发现如果在过去几年入手了上海房产,那么大概率会成为房产投资上的“输家”,收益远不如去环沪置业。
 
作为都市圈核心的上海房价自2017年开始历经三年的漫漫回调,而相对偏远的郊环区域昆山,太仓,启东,嘉善的楼市行情却是此起彼伏。二者南辕北辙的分界线就在于2016年3月25日“沪九条”的发布,二套首付比例调高至50%,非上海户籍购房资格从原来的2年大幅调整至5年。
 
新政的一刀切,既没有放过投资需求,也没能放过沪漂刚需。这让措手不及的沪漂和在上海大量无处安放的投资需求,不得不把注意力以上海为点向外一层层扩散。
 
环沪地产市场的喧嚣至此便拉开了序幕。在环沪概念火热之初,部分是真正的外溢刚需,更多的是上海投资客在环沪城市之中流窜。
 
投资客不需要考虑实际居住的便利性,更在意当地购房门槛和与上海之间价差的大小。据中原地产研究院的报告,沪籍投资客户是环沪客群的主力军,在多个环沪城市中的购房占比超过了当地户籍客群的占比,投资客的流动迅速提高了环沪楼市的每一块洼地。
 
这四年来,环沪的燥热程度就体现在真金白银堆砌出来的房价涨幅上,四小强的涨幅均吊打上海,涨幅最大的昆山就不提了,即便拉出四小强中相对增值最慢的太仓,它的同期涨幅也是上海的3.6倍。
 
相比环沪与上海之间的利好落地速度,房价的节奏明显走得太快。令人担忧的是,这波涨幅并非来自上海自然生长产生的价值外溢,而是来自3.25上海严控地产新政后的购买力挤压,一场人为干预催发出的环沪行情。
 
打个不是那么恰当的比方,如果 3.25政策是环沪楼市的短效“兴奋药”,那么上海“2035规划”的严控人口和用地底线,从长期来看将成为环沪楼市的长效“退烧药”。
 
上海严控人口和用地,等于在变相宣布限制城市的扩张做大。成就了过去四年环沪楼市的是上海,那么未来环沪楼市最大的危机也正是来自上海。
 
当上海不再扩张,直接影响到的是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环沪城市预期中会有不断落成的直达轨道交通,未来能与上海无缝连接从而成为“环沪的内环”。但当上海不再扩张时就不再迫切需要基建项目对外延伸,环沪城市憧憬的深度融入上海就会越发的遥遥无期。
 
当上海不再扩张,常住人口的增速会基本陷于停滞,未来上海的外溢的购买力也会慢慢变少,缺少足够的需求去支撑环沪的大量房产市场。叠加前期环沪市场大量需要接盘的投资盘,远期的环沪房产支撑力度堪忧。
 
当上海不再扩张,那么上海的经济发展逻辑将从追求规模切换为追求效率,发展的产业结构也面临调整,此前相对传统的产业人才面临流失。这部分人才在上海是刚需,在二线得算小康。
对于这部分潜在的人才(购买力),杭州南京等一批强二线比环沪县级市更有可能承接。环沪楼市的接盘客群被严重分流,以后得更多期待留在上海的“高端人口”,但恐怕这类客群与环沪的刚需购买性质不太重合。
 
如果上海坚定的选择不再扩张,那么环沪楼市的未来将充满隐患。3.25新政带来的短效刺激毕竟不是可以反复使用的常规手段。
 
环沪城市是时候需要好好审视自身的素质。
环沪楼市,未来在哪?
环沪的抉择
上海的“收缩”如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环沪的头顶,这个持续到2035的“中期规划”是对环沪明显的利空。
这些年,环沪概念在经过一轮爆炒过后,纷纷迎来了调控升级。昆山,太仓,2016年10月份开始限购,外地人限购1套,需要1年社保,2019年两城限购升级,外地人购房需在3年内连续缴纳2年社保。
环沪楼市,未来在哪?
启东于2017年4月对外地购房人实施限售,外地籍购房满3年后才能上市交易,嘉善2016年12月开始对非本地户籍限购1套。
 
从调控角度看,昆山,太仓政策同样严格,相比另外两城,调控的更及时且力度更大。
 
以2016年上海3.25新政为起点,昆山的房价起步并非最高,四年来的涨幅却在四小强中名列第一,目前房价甩开另外三城独自一档。
环沪楼市,未来在哪?
但值得注意的是,四小强房价的走势在去年有了明显的分化。近一年昆山延续之前的强势增长,太仓的四年增幅在环沪中虽不突出,不过去年至今涨势最盛。而启东和嘉善近一年房价增速乏力,开始回调,去年的走势甚至都没跑赢上海。
 
其实一轮行情下来,该涨的早就涨了,值得涨的也的确涨得更高。以近年来的大环境来看,楼市逻辑从进攻改为防守,从爆走的三四线暂时回归平稳了一段时间,远期更加稳健的一二线城市。
 
目前看来,环沪的微观结构很可能与大环境保持一致,从外围暴涨的环沪开始回归平淡已久的上海。毕竟环沪一直涨,上海的郊区新城性价比就会被动提高,要知道,从2019年起,第一批3.25新政后的非沪籍五年限制已经到期,上海的外来购买力重出江湖。
 
上海的收缩,对于当下产业相对薄弱,人均GDP四小强垫底的嘉善来说(注:人均gdp数据以常住人口核算),略为受伤,凭借未来高规格的产业规划而爆发的嘉善楼市,房价预期普遍会先于利好落地,透支未来的涨幅,而收缩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未来规划兑现时间更长,未来的由近变远,嘉善的置业就更需要长期的耐心。
 
启东的人均gdp在环沪四小强中略胜过嘉善,但是远逊昆山,太仓。江苏境内强者如林,卧榻之侧尽是老虎,启东大量的人口流出稍显辣眼。与上海隔江相望的启东更需要上海能及时的基建和产业外溢,唯有作为睡城或是因为承接产业留下人口,启东的楼市才能有持续的支撑。
环沪楼市,未来在哪?
太仓区位离上海够近,未来还有高铁建设途经太仓,城南区域将会设置太仓南站,而太仓高铁站位于陆渡与浏河交界处,是沪通铁路一期二期,南沿江高铁的三点交汇主站。
只要上海的收缩不影响这些重要规划的建设,太仓人均GDP较高,坚实的本地购买力和外来增量人口都是未来当地楼市的底气,并无太多忧虑。
 
总的来说,未来环沪四小强能否摆脱上海收缩可能带来的不利因素,也许就得看他们内生因素。
 
改变不了上海的方向,但是可以选择自强不息。一句话,打铁终归还需自身硬。
 
昆山就是四小强中最硬的那个。
 
比直线距离,昆山不比太仓离上海更近,比顶层规划,昆山也比不上嘉善的顶层规划,嘉善在浙江倾力打造下会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桥头堡。而昆山一眼就能看出的优势是已经开通的昆山花桥至上海的地铁,融沪程度更深。
 
昆山最突出的优势还是自身的强大实力,基本面吊打环沪其它城市。以昆山的GDP总量在县级市中堪称惊人,超过兰州,贵阳等经济弱省省会。
即便把其余三个环沪城市的GDP加总也只是昆山经济总量的7成5。在基本能表现民富水平的人均GDP方面,昆山同样遥遥领先。
 
单论经济,昆山是个披着县级市外皮的二线城市。最值得注意的是昆山人口数据,昆山外来的常住流动人口占比高达50%,这是一线城市才有的外来人口占比水准,较严格的限购和增量人口的大量存在,即便“房住不炒”,还是行情向好。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昆山以相对最严格的楼市调控,房产增速却远远跑赢其它环沪的本质原因。其实大家根本就不在一个level。
 
当上海不再扩张,那么当前的环沪置业,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考虑城市自身素质。昆山相对成熟,开始展现区位优势的太仓确定性也较强,启东嘉善未来爆发力或许更高,但规划中的未来可能会需要更多的耐心等候。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2LS-echjEQ4URqEV9TUMW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