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揭露肿瘤治疗黑幕:正本清源,不能删帖了事!

医生揭露肿瘤治疗黑幕:正本清源,不能删帖了事!

文是救人的良药,也是揭黑的武器。

对一个良知医生的文字来说,尤其如此。

知乎上一篇文爆了,针对当前癌症治疗乱收费现象,作者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张煜医生。

而今作者已经迫于压力在知乎删除原文。
转载本文仅供讨论,希望大家关注问题,而不是揭开问题的人。正如张煜医生在文中所说:
我希望人人都能发声,如果每个人都畏惧遭受报复,
都对这种糟糕的行为视而不见,甚至认为事不关已,那就大错特错。
最终受伤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我们每个人乃至我们的后代。

全文如下:

我叫张煜,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一名普通的肿瘤内科医生,民盟成员。近1年多我碰见了很多事,让我经历了纠结和痛苦,也促使我去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现在我觉得想明白了,觉得有很多话要说,因此写下这篇文章。

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有这个感觉,国家变得越来越强盛,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不公平的现象越来越少,体制也变得越来越透明。我们都是其中的受益者,并且为国家的发展和强大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但是,今天要说的是不好的方面,是关于目前肿瘤治疗中出现的大量不良医疗行为和一些肆无忌惮的医生,以及分析其中的原因和提出解决方式。请想一想,有多少患者罹患肿瘤后时常担心人财两空,谈医院而色变,甚至拒绝去正规医院接受治疗。

很多民众心中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印象:肿瘤治疗不仅费用昂贵而且效果不佳,去了医院医生就是为了赚钱,最后很可能人没了,钱也没了。很遗憾,这种印象并不完全是凭空想象,现实中诸如此类的真实事例不断在发生着,并且每一个真实事例都很可能意味着一个家庭的破碎甚至返贫。

其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肿瘤的治疗是不应该会人财两空的,而应该治疗效果比目前更好并且花费更少。那么为什么仍然有这么多人财两空的悲剧发生?实事求是的说,很多是由负责治疗肿瘤的医生造成的。

我认为,目前医疗最大的问题并不是以药养医,而是监督力度缺乏,导致某些医生肆意妄为,由此而来的不良医疗行为伤害了患者的利益,是导致医患纠纷增加的重要因素,同时这也是导致普通民众认为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原因。部分医生作恶的后果由全体国民一同承受,这非常不公平。

我无法接受无辜的患者因为医生的不良医疗行为死亡率升高甚至直接导致死亡,无论如何,都必须写下这篇文章并公布于众:阐述目前的肿瘤治疗乱象和提出可能的解决方式,呼吁国家重视和进行监管。

第一部分:当前肿瘤治疗中的乱象

肿瘤患者是非常大的群体,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患者457万人,死亡人数达300万,死亡率居高不下,发病率仍在上升。为什么死亡率如此之高?除了常见的诊断时已处于较晚的分期,基于我亲眼所见,我有理由相信这是因为不规范甚至错误的诊疗导致的,其中有相当比例的患者支出了不必要的昂贵花费,并且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因为不规范甚至错误的诊疗而死亡。虽然这个比例没有具体统计也很难统计,但很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可以说,神州大地血泪斑斑,而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直到现在,很少人发声谴责这种违反医生职业道德的行为。

我以自己的职业生涯作为担保承诺以下陈述的真实性:

在过去1年多时间里,仅仅我自己就遇到了几十家医院超过百例的肿瘤患者接受了不当甚至错误的治疗,即明显违背了肿瘤界公认基本原则的治疗,其中部分是非常恶劣的行为,后续会举例阐述。这些不良医疗行为无一例外的导致患者的花费大幅度增加,并对患者带来伤害和痛苦,甚至有部分患者因此死亡。而且所涉及的不仅是普通的地方医院,还包括多家三甲医院的肿瘤医生,甚至是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和重庆等地区都有一些医生在肿瘤治疗中有明显的不端行为。更有甚者,高度怀疑有的科室制定了统一的策略,不遵从最权威的肿瘤治疗指南(中国CSCO指南、美国NCCN指南或欧洲ESMO指南),对肿瘤患者故意不采用标准治疗方案而改用其它方案,并且有充分证据表明这种方案更改对患者是有害无利,因为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花费、毒副反应甚至死亡率。以致于我怀疑,可能有高达1/5以上的患者被更改了标准治疗方案,当然,小错就更多。

坦率地说,胡乱更改标准治疗方案可谓肿瘤治疗中危害最大的一种行为。很多抗肿瘤药物本身非常好,却被一些医生甚至三甲医院医生滥用。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两方面:一是专业知识不足,一是经济利益所致。以下均为临床实例:

1、 有医生在对胃癌和肠癌患者进行术后辅助化疗时,用洛铂替代标准的奥沙利铂,用雷替曲塞和被淘汰的去氧氟鸟苷替代标准的5-Fu类药物。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这种行为会造成复发转移率不同程度的升高。

2、 有医生在对肠癌根治术后III期患者时,没有任何指证就在化疗基础上加用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甚至加上没有被批准用于治疗肠癌的安罗替尼或阿帕替尼。有充分证据表明此类患者只应该接受标准双药化疗,胡乱增加靶向治疗会造成复发转移率轻度增加,死亡率增加。

3、 有医生在对明确不需要化疗的患者时,比如I期肠癌或者IIA期dMMR肠癌、IA期胃癌患者,故意夸大病情并采用辅助化疗。有证据提示这样做只能给患者带来伤害,甚至可能增加复发转移风险。

4、 有医生在胃癌和肠癌的术前化疗中,不选择最有把握的治疗方案,而选择疗效差的方案甚至采用错误的方案,比如对肠癌患者使用多西紫杉醇化疗,对胃癌患者使用培美曲塞化疗。

5、 有医生甚至直接摈弃标准治疗方案,完全不对患者进行知情告知和商量,想怎么治疗就怎么治疗,比如鼻咽癌应该外放疗的更改为粒子治疗,肠癌单发肝转移应该手术的更改为射频消融或介入,不应该手术的强行手术。

6、 有医生滥用PD-1抑制剂,在胃癌术后、胰腺癌术后、肠癌术后、胆管癌术后的明确不需要进行PD-1抑制剂治疗的患者,错误的告知患者可以明显增加疗效,从而诱导这些患者进行PD-1抑制剂治疗。

7、 其它种种现象不胜枚举,比如强行要求患者做术后不需要的热灌注化疗,给不需要的患者预防性注射长效升白针,等等。

医生这行确实不容易,工作辛苦,压力大,收入与付出往往不相称,但我认为这些绝不是作恶的理由。按照医疗原则和相关法律要求,执业医生不允许胡乱更改标准方案,给予患者尽可能正确的治疗不是医生对患者的恩赐,而是医生的责任和义务。仅仅因为患者和家属的医学知识薄弱、法律意识淡薄和医疗官司维权不易,很多医生有不良医疗行为却不必承受后果,甚至毫无麻烦。这些医生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和权力来伤害患者,显然是非常不对的行为。三甲医院的专科医生应该是最让患者信任和放心的,这也是作为医生的荣耀,但是很遗憾目前并没有成为现实。

第二部分:发生不良医疗行为的原因

(1) 缺乏监管这是最重要的原因,医生也是人,也会犯错。但有不少医生以“个体化治疗”为幌子,随意更改和制定治疗方案,美其名曰是为了提高疗效,实际却都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我们赫然发现,对这种行为目前竟然没有有效管制。如果没有监管,真的会有相当比例的医生把患者的治疗改得更贵更差,更有甚者,一些医生就是完全不顾患者死活,榨取最大利益,并且还不必因此受到惩罚。这就是医疗矛盾最深的根源之一。如果缺乏监管,有些医生必然会将自己的利益凌驾于患者的利益之上。

(2) 部分医生的无知和贪婪。让人不敢置信的是,有的医生真的是为了钱可以置患者生命于不顾。有的时候是明知道更改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是错的,但就是为了获取利益而进行更改,或让完全不需要治疗的肿瘤患者进行治疗,这类情况临床上屡见不鲜。

(3) 患者作为弱势群体,往往只能选择相信医生而难以了解到治疗错误,甚至即使知道治疗错误却也无力反抗。给卫健委的投诉往往被打回医院自行处理,于是只能诉诸于法律,但是法律程序的复杂繁琐和高昂花费,往往使受到伤害的患者望而却步。一些收入本身偏低的患者,因病致贫,更加难以负担维权的高额花费。

系统性滥用医生职权、违反诊疗原则获取利益同时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的行为,会让很多好医生、年轻医生觉得失望和心凉,辛苦工作为患者生命付出努力的医生赚取的收入远远低于这些做出不良医疗行为的医生,这公平么?我相信国家不会对此视若无睹。。

目前的医疗制度也存在问题:医生与患者的根本利益存在不一致,有时甚至是相反的。尤其在肿瘤治疗领域,更是如此。也就是说:如果医生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一切都从患者利益出发,医生会很苦且很穷。反过来:如果医生完全不在乎患者,一切从自身利益出发,医生会得到丰厚的回报,有时甚至超过普通人的想象。

多年之前,当我后知后觉地发现这个事实之后,我默然了很久,并且第一次产生对医生这个职业产生了质疑甚至一丝厌恶。我希望医疗行业更高尚,医生更值得尊敬。

一些医生可以很好的识别出临床上哪些是不能得罪的患者,哪些是没有能力反抗的患者。让人无比愤怒的是,不少经济不太宽裕的患者满怀希望从外地城镇甚至农村去一线城市三甲医院求医,碰见了无良医生,然后被医生告知采用的是专为患者制定的个体化方案,疗效好,只是贵了些,诱骗患者服从并进行治疗。结果往往是花费急剧的升高且死亡率随之升高。明摆着是医生的贪欲和私心作祟而做出这种无耻的事情,却偏要冠冕堂皇,肆意榨取患者的血汗。我仿佛能听见有些不良医生得意洋洋的笑声,患者的巨额花费变成变成了这些医生的豪宅豪车、香车美酒

这就是目前最大的、继续改变的肿瘤医疗的不公平现状。

解决方案

我反复认真的思索了很久,要治疗医疗乱象着实不易,但我觉得以下四点是最重要的方式。

(1) 法律的支持,依法治理医疗乱象,这是最重要的一点。目前患者通过法律维权确实太难,国家是否可以新增关于医疗纠纷的补充条款,也就是快速处理程序:当明确医生将不符合说明书及指南、临床规范的错误药物或其它治疗方式用于患者,并且没有详细准确的的知情同意时,直接由法院判定医生失职,并快速进行经济赔偿。如此一来,患者的维权显著的缩短时间并简单易行,可以直接震慑医疗不良行为。

(2) 加强监管体系。如果能解决第一条,那么就可以考虑建立不良医疗行为登记制度,一经发现,终身登记。并且可以制定例如发生3次则直接暂停医生执业资格或者永久吊销之类的细则。甚至可以考虑建立主治医生-科主任及院长负责制,从而敦促各个医院不再仅仅比拼临床和科研实力,还要非常重视防范不良医疗行为的发生。

(3) 推进同行监督机制。是否可以选择部分专业水平高和职业道德过硬的医生进行定期审核,严查潜在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坦率说,很多地方医院对肿瘤的知识水平确实很落后,需要更正和进步。

(4) 向民众普及正确知识。很多医学基本原则其实并不难懂。医生在做出不良医疗行为的时候,势必需要尝试扭曲患者的观念,灌输给患者错误的信息。但如果患者已经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就会闲着增加不良医生作恶的难度。我国有很多治疗肿瘤的医生(很多是外科医生)对抗肿瘤药物的使用缺乏基本的认知,并且态度散漫,盲目自信,专业性差得一塌糊涂。诸如上述所说,我曾见过使用多西紫杉醇治疗肠癌的外科医生,猜测是该医生觉得多西紫杉醇治疗胃癌都很好用,那么肯定可以治疗恶性程度更小的肠癌,所以予以应用,但实际上多西紫杉醇治疗肠癌完全无效。就是这样,用了错误的药物甚至导致了严重后果。患者依旧没有能力反抗不了了之,一是因为走法院程序太过于简单,二是后续治疗还需要在医院进行,不敢得罪医生。

因此恳请国家通过各种方式设立红线并严格监督执行:任何明确违规且损伤患者生命权益的不良医疗行为,必须从重从快处罚。(个人认为这是改善医疗质量的最为重要的一条,只有这条红线开展并严格执行,才能保护患者安全,减少医患纠纷,是民众之福。我甚至觉得都不需要DRGS系统控费,只要医生治病是以患者为中心,鉴于国家已经为民众下调了众多抗肿瘤药物的价格,只要医生不为了自身利益乱花钱,患者和医保的支出将会显著下降)。

第三部分 案例分析:一位医生怎样让患者花费增加十倍并且更早死亡

医生揭露肿瘤治疗黑幕:正本清源,不能删帖了事!

我们来看看一例典型的医疗不良行为。这位医生其实我写过,很多人已经知晓,上海知名三甲医院的普外科医生L医生。他和蔼可亲,说的话令很多患者觉得很有道理,但是很遗憾,实际上述只是表现,行为败坏和道德沦丧。治疗的多位患者都是以赚取利益为首要目的。

他收治了一位晚期胃癌AFP阳性的患者,虽然该类型少见,但根据诊疗规范也应当按照普通胃癌治疗。通常胃癌的一线治疗、二线治疗和三线治疗花费并不高,国家都可以报销。但是陆医生并不满足,结果就是这位患者的生存期明显缩短,花费比常规治疗高了10倍以上,积蓄全无并欠下十多万债务。我们来看看这位L医生是怎么做的。

(1) 让患者进行NGS测序:2万左右的花费。L医生给患者采用的NGS是目前认为最不可靠的抽血检验,而不是可靠性更高的肿瘤活检组织检测。也就是说,做完的NGS结果几乎没有任何参考价值,按照常规应该将患者诊断时使用的胃镜病理组织切片进行检测更准确,需要患者回当地取标本。但陆医生非常着急,毅然决定先抽血测了再说。

(2) 采用奇葩的二线治疗方案:培美曲塞、安罗替尼、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和他莫昔芬联合治疗,这是LL医生自己生搬硬造出的前所未有的胃癌治疗方案。任何一个知晓肿瘤药物治疗基本知识的医生都知道,这个方案完全不合理。标准的胃癌二线化疗是紫杉类方案,目前认为这是最可能有效的治疗方案之一,并且花费较低。但强行改成上述奇葩方案后花费急剧升高,并且完全无效。

(3) 向患者推荐无效、昂贵、不合法的NKT治疗:每次治疗费用多达3万。目前临床都认为NKT治疗对晚期肿瘤几乎完全无效,因此国家三令五申禁止NKT治疗收费,仅限于免费的临床研究。而陆医生想尽办法诱导患者家属接受该治疗,告诉患者和家属会有很好效果,使得他们借钱去进行这种治疗,最终人财两空。要知道,这些钱都是患者的血汗钱,要1年多才能存下3万元。患者和家属为了看病,每次去上海只能住地下室尽量省钱,并且抱着控制和治愈疾病的希望,满怀感激的给L医生送去特产。结果,L医生是怎么回报的?

(4) 滥用辅助用药:L医生开具了很多辅助药物,诸如日达仙之类。当然日达仙本身是不错的药物,但是确实不适合用于经济不宽裕的患者,性价比太低。

结果就是患者被吃干抹净,当钱花完之后实在筹不到钱,陆医生就开始不闻不问,直至患者去世,生存时间很短,尽管AFP阳性胃癌的预后确实更差,但如果采用标准二线治疗很可能生存期更长,花费是要低非常多。

需要说明的是:我只写L医生,并不是因为没有其它医生这样做,甚至实际上有我认为更恶劣的案例,只是因为第一证据不足,第二我的压力过大。我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有儿有女,得罪的医生越多压力就越大,我的妻子、母亲反复要求我不要再指责这类黑暗的事件,但我确实忍不住,如果国家不严加管制,一定会有无辜的患者因此失去生命。

我想请求各位类似的医生,行行好,别再干这种事了,这不是医生该干的事,患者的命也是命,你们这种行为引起了我的家庭矛盾,我会非常头痛。

第四部分:期望

平心而论,国家在不断的改善和净化医疗环境,4+7带量采购降低药价,增加医生诊疗工作收费,提高医生待遇,这些都非常好的重要举措。

假如国家不降低很多肿瘤治疗药物价格,那滥用情况肯定会更加猖狂。这是一种釜底抽薪的聪明举措,但确实还不够。

我期望着国家正本清源,整治不良的医疗行为。

希望以后医生都能够遵守肿瘤治疗的基本规范,以患者为中心进行治疗。

监管、监管、监管。医疗行业一日无有效监管,坑害患者甚至铤而走险的医生便一日不能消除。请国家有关部门予以重视,在医疗行业,这才是最重要的事,也是民众最期盼的事。

作为医生,最重要的一个素质便是珍视每一位患者的生命。虽然我们无法把患者等同于自己的家人,但是我们应当认识到患者生命的宝贵,需要认真地对待每一位患者,尽力完成医生的天职,救死扶伤。新冠时期有多少医护人员毅然前往最高危的地区救治病人,他/她们才是我辈的榜样,而不是那些靠着不良医疗行为赚得盆满钵满的医生,对他们应当唾弃。

还有,我以前曾说过,我期盼的是公平的医疗,对患者公平,对医生也公平。医生全心全意治疗患者,以治愈患者为荣,患者能够理解、配合和体谅医生,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这何愁医患关系不能好转?

损害医患关系的,并不是我所指出医疗中的错误,而恰恰是那些对患者做出不良医疗行为的医生,他们才是罪魁祸首。

只有遏制这些行为并依法惩处其中恶劣的行为,让每位医生好好看病,我相信,我们医生必然能够获得患者更大的信任和真正的尊敬。

呼唤监管,依法治疗医疗乱象,保护患者。

这是国家应该做的事。

规范医疗行为,严厉打击不良医疗行为应尽快,也刻不容缓。

只有这样,每个人才可以放心地走进医院,而不怕遭受不公平对待。

希望将来在一个更好的医疗环境中工作,医生和患者相互善待,共同对抗疾病。

 

希望张医生努力发出的这点声音,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

 

希望我们国家的医疗成为世界最好的医疗典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位有良知医生的呐喊!

一位有良知医生的呐喊!

张煜医生知乎截图

说实话,看到张煜医生在知乎上的这篇长文,还是非常感动。

 

一个医生,完全不为自己的私利,发出这样得罪很多人的文章,可想而知,他经历了怎样的挣扎,他需要怎样的勇气,还有大爱!

 

这真的是大爱。对患者的大爱,对行业乱象的愤怒。

 

这才真的是悬壶济世。

 

在中国古代,医生有着崇高的地位,“不为良相,就为良医”,是很多人的理想。但今天,医疗领域种种让人扼腕的现象,肯定有改革不到位的原因,但不得不说,也与一些人底线失守有关。哪怕是少数中的少数,但对风气来说,则是灾难性的。

 

幸好,有人勇敢地站了出来。


幸好,国家也看到这一点。

 

国家卫健委当即表示,关注到“北医三院肿瘤内科医生反映肿瘤治疗黑幕”有关网络信息后,我委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对有关情况和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相关问题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相关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我们期待真相。但还是要为张煜医生点赞,好样的一位有良知医生的呐喊!

一位有良知医生的呐喊!

 

张煜医生的长文《写给我挚爱的国家和众多的肿瘤患者及家属——请与我一起呼吁,请求国家早日设立医疗红线,遏制肿瘤治疗中的不良医疗行为》

我叫张煜,是一名普通的肿瘤内科医生,民盟成员。近 1 年多我碰见了很多事,让我经历了纠结和痛苦,也促使我去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现在我觉得想明白了,觉得有很多话要说,因此写下这篇文章。

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有这个感觉,国家变得越来越强盛,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不公平的现象越来越少,体制也变得越来越透明。我们都是其中的受益者,并且为国家的发展和强大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但是,今天要说的是不好的方面,是关于目前肿瘤治疗中出现的大量不良医疗行为和一些肆无忌惮的医生,以及分析其中的原因和提出解决方式。

请想一想,有多少患者罹患肿瘤后时常担心人财两空,谈医院而色变,甚至拒绝去正规医院接受治疗。很多民众心中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印象:肿瘤治疗不仅费用昂贵而且效果不佳,去了医院医生就是为了赚钱,最后很可能人没了,钱也没了。

很遗憾,这种印象并不完全是凭空想象,现实中诸如此类的真实事例不断在发生着,并且每一个真实事例都很可能意味着一个家庭的破碎甚至返贫。

其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肿瘤的治疗是不应该会人财两空的,而应该治疗效果比目前更好并且花费更少。那么为什么仍然有这么多人财两空的悲剧发生?实事求是的说,很多是由负责治疗肿瘤的医生造成的。

我认为,目前医疗最大的问题并不是以药养医,而是监督力度缺乏,导致某些医生肆意妄为,由此而来的不良医疗行为伤害了患者的利益,是导致医患纠纷增加的重要因素,同时这也是导致普通民众认为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原因。部分医生作恶的后果由全体国民一同承受,这非常不公平。

我无法接受无辜的患者因为医生的不良医疗行为死亡率升高甚至直接导致死亡,无论如何,都必须写下这篇文章并公布于众:阐述目前的肿瘤治疗乱象和提出可能的解决方式,呼吁国家重视和进行监管。

第一部分:当前肿瘤治疗中的乱象

肿瘤患者是非常大的群体,2020 年中国新发癌症患者 457 万人,死亡人数达 300 万,死亡率居高不下,发病率仍在上升。

为什么死亡率如此之高?除了常见的诊断时已处于较晚的分期,基于我亲眼所见,我有理由相信这是因为不规范甚至错误的诊疗导致的,其中有相当比例的患者支出了不必要的昂贵花费,并且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因为不规范甚至错误的诊疗而死亡。

虽然这个比例没有具体统计也很难统计,但很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可以说,神州大地血泪斑斑,而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直到现在,很少人发声谴责这种违反医生职业道德的行为。

我以自己的职业生涯作为担保承诺以下陈述的真实性:

在过去 1 年多时间里,仅仅我自己就遇到了几十家医院超过百例的肿瘤患者接受了不当甚至错误的治疗,即明显违背了肿瘤界公认基本原则的治疗,其中部分是非常恶劣的行为,后续会举例阐述。

这些不良医疗行为无一例外的导致患者的花费大幅度增加,并对患者带来伤害和痛苦,甚至有部分患者因此死亡。而且所涉及的不仅是普通的地方医院,还包括多家三甲医院的肿瘤医生,甚至是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和重庆等地区都有一些医生在肿瘤治疗中有明显的不端行为。

更有甚者,高度怀疑有的科室制定了统一的策略,不遵从最权威的肿瘤治疗指南(中国 CSCO 指南、美国 NCCN 指南或欧洲 ESMO 指南),对肿瘤患者故意不采用标准治疗方案而改用其它方案,并且有充分证据表明这种方案更改对患者是有害无利,因为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花费、毒副反应甚至死亡率。以致于我怀疑,可能有高达 1/5 以上的患者被更改了标准治疗方案,当然,小错就更多。

坦率地说,胡乱更改标准治疗方案可谓肿瘤治疗中危害最大的一种行为。很多抗肿瘤药物本身非常好,却被一些医生甚至三甲医院医生滥用。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两方面:一是专业知识不足,一是经济利益所致。以下均为临床实例:

1、 有医生在对胃癌和肠癌患者进行术后辅助化疗时,用洛铂替代标准的奥沙利铂,用雷替曲塞和被淘汰的去氧氟鸟苷替代标准的 5-Fu 类药物。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这种行为会造成复发转移率不同程度的升高。

2、 有医生在对肠癌根治术后 III 期患者时,没有任何指证就在化疗基础上加用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甚至加上没有被批准用于治疗肠癌的安罗替尼或阿帕替尼。有充分证据表明此类患者只应该接受标准双药化疗,胡乱增加靶向治疗会造成复发转移率轻度增加,死亡率增加。

3、 有医生在对明确不需要化疗的患者时,比如 I 期肠癌或者 IIA 期 dMMR 肠癌、IA 期胃癌患者,故意夸大病情并采用辅助化疗。有证据提示这样做只能给患者带来伤害,甚至可能增加复发转移风险。

4、 有医生在胃癌和肠癌的术前化疗中,不选择最有把握的治疗方案,而选择疗效差的方案甚至采用错误的方案,比如对肠癌患者使用多西紫杉醇化疗,对胃癌患者使用培美曲塞化疗。

5、 有医生甚至直接摈弃标准治疗方案,完全不对患者进行知情告知和商量,想怎么治疗就怎么治疗,比如鼻咽癌应该外放疗的更改为粒子治疗,肠癌单发肝转移应该手术的更改为射频消融或介入,不应该手术的强行手术。

6、 有医生滥用 PD-1 抑制剂,在胃癌术后、胰腺癌术后、肠癌术后、胆管癌术后的明确不需要进行 PD-1 抑制剂治疗的患者,错误的告知患者可以明显增加疗效,从而诱导这些患者进行 PD-1 抑制剂治疗。

7、 其它种种现象不胜枚举,比如强行要求患者做术后不需要的热灌注化疗,给不需要的患者预防性注射长效升白针,等等。

医生这行确实不容易,工作辛苦,压力大,收入与付出往往不相称,但我认为这些绝不是作恶的理由。按照医疗原则和相关法律要求,执业医生不允许胡乱更改标准方案,给予患者尽可能正确的治疗不是医生对患者的恩赐,而是医生的责任和义务。

仅仅因为患者和家属的医学知识薄弱、法律意识淡薄和医疗官司维权不易,很多医生有不良医疗行为却不必承受后果,甚至毫无麻烦。这些医生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和权力来伤害患者,显然是非常不对的行为。

三甲医院的专科医生应该是最让患者信任和放心的,这也是作为医生的荣耀,但是很遗憾目前并没有成为现实。

第二部分:发生不良医疗行为的原因

(1)缺乏监管。这是最重要的原因,医生也是人,也会犯错。但有不少医生以“个体化治疗”为幌子,随意更改和制定治疗方案,美其名曰是为了提高疗效,实际却都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我们赫然发现,对这种行为目前竟然没有有效管制。

如果没有监管,真的会有相当比例的医生把患者的治疗改得更贵更差,更有甚者,一些医生就是完全不顾患者死活,榨取最大利益,并且还不必因此受到惩罚。这就是医疗矛盾最深的根源之一。如果缺乏监管,有些医生必然会将自己的利益凌驾于患者的利益之上。

(2) 部分医生的无知和贪婪。让人不敢置信的是,有的医生真的是为了钱可以置患者生命于不顾。有的时候是明知道更改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是错的,但就是为了获取利益而进行更改,或让完全不需要治疗的肿瘤患者进行治疗,这类情况临床上屡见不鲜。

(3) 患者作为弱势群体,往往只能选择相信医生而难以了解到治疗错误,甚至即使知道治疗错误却也无力反抗。给卫健委的投诉往往被打回医院自行处理,于是只能诉诸于法律,但是法律程序的复杂繁琐和高昂花费,往往使受到伤害的患者望而却步。一些收入本身偏低的患者,因病致贫,更加难以负担维权的高额花费。

系统性滥用医生职权、违反诊疗原则获取利益同时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的行为,会让很多好医生、年轻医生觉得失望和心凉,辛苦工作为患者生命付出努力的医生赚取的收入远远低于这些做出不良医疗行为的医生,这公平么?我相信国家不会对此视若无睹。

目前的医疗制度也存在问题:医生与患者的根本利益存在不一致,有时甚至是相反的。尤其在肿瘤治疗领域,更是如此。也就是说:如果医生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一切都从患者利益出发,医生会很苦且很穷。反过来:如果医生完全不在乎患者,一切从自身利益出发,医生会得到丰厚的回报,有时甚至超过普通人的想象。

多年之前,当我后知后觉地发现这个事实之后,我默然了很久,并且第一次产生对医生这个职业产生了质疑甚至一丝厌恶。我希望医疗行业更高尚,医生更值得尊敬。

一些医生可以很好的识别出临床上哪些是不能得罪的患者,哪些是没有能力反抗的患者。让人无比愤怒的是,不少经济不太宽裕的患者满怀希望从外地城镇甚至农村去一线城市三甲医院求医,碰见了无良医生,然后被医生告知采用的是专为患者制定的个体化方案,疗效好,只是贵了些,诱骗患者服从并进行治疗。结果往往是花费急剧的升高且死亡率随之升高。

明摆着是医生的贪欲和私心作祟而做出这种无耻的事情,却偏要冠冕堂皇,肆意榨取患者的血汗。我仿佛能听见有些不良医生得意洋洋的笑声,患者的巨额花费变成变成了这些医生的豪宅豪车、香车美酒

这就是目前最大的、继续改变的肿瘤医疗的不公平现状。

解决方案:

我反复认真的思索了很久,要治疗医疗乱象着实不易,但我觉得以下四点是最重要的方式。

(1) 法律的支持,依法治理医疗乱象,这是最重要的一点。目前患者通过法律维权确实太难,国家是否可以新增关于医疗纠纷的补充条款,也就是快速处理程序:当明确医生将不符合说明书及指南、临床规范的错误药物或其它治疗方式用于患者,并且没有详细准确的的知情同意时,直接由法院判定医生失职,并快速进行经济赔偿。如此一来,患者的维权显著的缩短时间并简单易行,可以直接震慑医疗不良行为。

(2) 加强监管体系。如果能解决第一条,那么就可以考虑建立不良医疗行为登记制度,一经发现,终身登记。并且可以制定例如发生3次则直接暂停医生执业资格或者永久吊销之类的细则。甚至可以考虑建立主治医生-科主任及院长负责制,从而敦促各个医院不再仅仅比拼临床和科研实力,还要非常重视防范不良医疗行为的发生。

(3) 推进同行监督机制。是否可以选择部分专业水平高和职业道德过硬的医生进行定期审核,严查潜在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坦率说,很多地方医院对肿瘤的知识水平确实很落后,需要更正和进步。

(4) 向民众普及正确知识。很多医学基本原则其实并不难懂。医生在做出不良医疗行为的时候,势必需要尝试扭曲患者的观念,灌输给患者错误的信息。但如果患者已经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就会闲着增加不良医生作恶的难度。我国有很多治疗肿瘤的医生(很多是外科医生)对抗肿瘤药物的使用缺乏基本的认知,并且态度散漫,盲目自信,专业性差得一塌糊涂。

诸如上述所说,我曾见过使用多西紫杉醇治疗肠癌的外科医生,猜测是该医生觉得多西紫杉醇治疗胃癌都很好用,那么肯定可以治疗恶性程度更小的肠癌,所以予以应用,但实际上多西紫杉醇治疗肠癌完全无效。就是这样,用了错误的药物甚至导致了严重后果。患者依旧没有能力反抗不了了之,一是因为走法院程序太过于简单,二是后续治疗还需要在医院进行,不敢得罪医生。

因此恳请国家通过各种方式设立红线并严格监督执行:任何明确违规且损伤患者生命权益的不良医疗行为,必须从重从快处罚。(个人认为这是改善医疗质量的最为重要的一条,只有这条红线开展并严格执行,才能保护患者安全,减少医患纠纷,是民众之福。我甚至觉得都不需要 DRGS 系统控费,只要医生治病是以患者为中心,鉴于国家已经为民众下调了众多抗肿瘤药物的价格,只要医生不为了自身利益乱花钱,患者和医保的支出将会显著下降)。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一位医生怎样让患者花费增加十倍并且更早死亡

我们来看看一例典型的医疗不良行为。这位医生其实我写过,很多人已经知晓,上海知名三甲医院的普外科医生 L 医生。他和蔼可亲,说的话令很多患者觉得很有道理,但是很遗憾,实际上述只是表现,行为败坏和道德沦丧。治疗的多位患者都是以赚取利益为首要目的。

他收治了一位晚期胃癌 AFP 阳性的患者,虽然该类型少见,但根据诊疗规范也应当按照普通胃癌治疗。通常胃癌的一线治疗、二线治疗和三线治疗花费并不高,国家都可以报销。但是陆医生并不满足,结果就是这位患者的生存期明显缩短,花费比常规治疗高了 10 倍以上,积蓄全无并欠下十多万债务。我们来看看这位L医生是怎么做的。

(1) 让患者进行 NGS 测序:2 万左右的花费。L 医生给患者采用的 NGS 是目前认为最不可靠的抽血检验,而不是可靠性更高的肿瘤活检组织检测。也就是说,做完的 NGS 结果几乎没有任何参考价值,按照常规应该将患者诊断时使用的胃镜病理组织切片进行检测更准确,需要患者回当地取标本。但陆医生非常着急,毅然决定先抽血测了再说。

(2) 采用奇葩的二线治疗方案:培美曲塞、安罗替尼、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和他莫昔芬联合治疗,这是 L 医生自己生搬硬造出的前所未有的胃癌治疗方案。任何一个知晓肿瘤药物治疗基本知识的医生都知道,这个方案完全不合理。标准的胃癌二线化疗是紫杉类方案,目前认为这是最可能有效的治疗方案之一,并且花费较低。但强行改成上述奇葩方案后花费急剧升高,并且完全无效。

(3) 向患者推荐无效、昂贵、不合法的 NKT 治疗:每次治疗费用多达 3 万。目前临床都认为 NKT 治疗对晚期肿瘤几乎完全无效,因此国家三令五申禁止 NKT 治疗收费,仅限于免费的临床研究。而陆医生想尽办法诱导患者家属接受该治疗,告诉患者和家属会有很好效果,使得他们借钱去进行这种治疗,最终人财两空。要知道,这些钱都是患者的血汗钱,要 1 年多才能存下 3 万元。患者和家属为了看病,每次去上海只能住地下室尽量省钱,并且抱着控制和治愈疾病的希望,满怀感激的给L医生送去特产。结果,L 医生是怎么回报的?

(4) 滥用辅助用药:L 医生开具了很多辅助药物,诸如日达仙之类。当然日达仙本身是不错的药物,但是确实不适合用于经济不宽裕的患者,性价比太低。

结果就是患者被吃干抹净,当钱花完之后实在筹不到钱,陆医生就开始不闻不问,直至患者去世,生存时间很短,尽管 AFP 阳性胃癌的预后确实更差,但如果采用标准二线治疗很可能生存期更长,花费是要低非常多。

需要说明的是:我只写 L 医生,并不是因为没有其它医生这样做,甚至实际上有我认为更恶劣的案例,只是因为第一证据不足,第二我的压力过大。我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有儿有女,得罪的医生越多压力就越大,我的妻子、母亲反复要求我不要再指责这类黑暗的事件,但我确实忍不住,如果国家不严加管制,一定会有无辜的患者因此失去生命。

我想请求各位类似的医生,行行好,别再干这种事了,这不是医生该干的事,患者的命也是命,你们这种行为引起了我的家庭矛盾,我会非常头痛。

第四部分:期望

平心而论,国家在不断的改善和净化医疗环境,4+7 带量采购降低药价,增加医生诊疗工作收费,提高医生待遇,这些都非常好的重要举措。假如国家不降低很多肿瘤治疗药物价格,那滥用情况肯定会更加猖狂。这是一种釜底抽薪的聪明举措,但确实还不够。我期望着国家正本清源,整治不良的医疗行为。希望以后医生都能够遵守肿瘤治疗的基本规范,以患者为中心进行治疗。

监管、监管、监管。医疗行业一日无有效监管,坑害患者甚至铤而走险的医生便一日不能消除。请国家有关部门予以重视,在医疗行业,这才是最重要的事,也是民众最期盼的事。

作为医生,最重要的一个素质便是珍视每一位患者的生命。虽然我们无法把患者等同于自己的家人,但是我们应当认识到患者生命的宝贵,需要认真地对待每一位患者,尽力完成医生的天职,救死扶伤。新冠时期有多少医护人员毅然前往最高危的地区救治病人,他/她们才是我辈的榜样,而不是那些靠着不良医疗行为赚得盆满钵满的医生,对他们应当唾弃。

还有,我以前曾说过,我期盼的是公平的医疗,对患者公平,对医生也公平。医生全心全意治疗患者,以治愈患者为荣,患者能够理解、配合和体谅医生,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这何愁医患关系不能好转?

损害医患关系的,并不是我所指出医疗中的错误,而恰恰是那些对患者做出不良医疗行为的医生,他们才是罪魁祸首。只有遏制这些行为并依法惩处其中恶劣的行为,让每位医生好好看病,我相信,我们医生必然能够获得患者更大的信任和真正的尊敬。

我希望人人都能发声,如果每个人都畏惧遭受报复,都对这种糟糕的行为视而不见,甚至认为事不关已,那就大错特错。最终受伤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我们每个人乃至我们的后代。

呼唤监管,依法治疗医疗乱象,保护患者。这是国家应该做的事。希望国家规范医疗行为,严厉打击不良医疗行为。而且是请尽快,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每个人才可以放心地走进医院,而不怕遭受不公平对待。我非常希望将来在一个更好的医疗环境中工作,医生的工作重心始终是救治患者而非其他,医生和患者相互善待,共同对抗疾病。

我希望更多的人看到这篇文章,并引起共鸣。每个人都应该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我希望自己努力发出的这点声音,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我希望我们国家的医疗成为世界最好的医疗典范。

张煜  2021 年 4 月 18 日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AJoZlJ63uwinltmhVU_mvg

恒瑞医药“离奇费用”背后:藏在药品里的黑色交易

 

恒瑞医药“离奇费用”背后:藏在药品里的黑色交易

     医药企业巨额的销售费用,以及隐藏的行贿费,已经成为推高药价的罪魁祸首。

文 | 胡野原 

来源 | 金角财经

 

你买的药里,有多少钱被人贪了?

 

这是一个你永远无法从医生、医院或是药企嘴里知道确切答案的秘密。

 

在中国最近几十年的医药系统中,高价药、天价药始终是一个令人不满的问题。

 

而且,人们没有办法躲开这些高价药的定向狙击,只要你在医院买药、治疗,就只能接受价格高昂的药品。

 

为什么会这样?

 

4月12日,财政部处罚了19家药企。他们的共性是使用虚假发票套取资金,惯常的手段是虚增差旅费、虚增学术活动费。

 

根据年报来看,2018年、2019年,恒瑞医药(600276.SH)仅差旅费一项就连续两年为9亿元。此外,还有高达70多亿元的学术推广费用。

 

或许是受此影响,4月14日恒瑞医药股价在开盘后一路下跌,一度跌超7.5%,创下10个月以来新低。从今年1月高点116.87元以来,股价已经跌去了接近30%。

 

恒瑞医药被处罚的原因,是在2018年,以非本公司发生的机票、过桥过路费发票等报销专家讲课费、报销赠送客户礼品、学术活动餐费等费用。

 

恒瑞医药“离奇费用”背后:藏在药品里的黑色交易

 

遭到处罚的这部分金额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

 

在医药界内,相关的推广方式常常被看作是“带金销售”,也被认为是推高药价的罪魁祸首之一。

 

这次的整治,撕开了这个被黑色屏障环绕着的行业的一角,使得裂缝里的真相陆续显露了出来,也清洗和打击着中国医疗系统暗处存活多年的链条。

 

01 给我钱,你的药就能进医院 

 

1970年,江苏省东北部沿海的连云港制药厂成立,这就是恒瑞医药的前身。

 

但连云港制药厂前20年的发展都不怎么样,直到1990年,它还只是一家账面利润仅8万元的小厂。也是在这一年,从技术员一步步晋升成副厂长的孙飘扬正式出任厂长。这也改变了恒瑞医药的命运。

 

从孙飘扬当上厂长开始,给恒瑞医药定下了发展仿制药的策略,此后收入节节攀升,在1996年实现年收入过亿,1997年进行股份制改造,并改名恒瑞医药。2000年,恒瑞医药登陆A股,完成了从地方小制药厂到A股大制药公司的转变。

 

上市之后的恒瑞医药更加极速狂奔,上市20年以来,扣非净利增长97倍。股价的累计涨幅也高达179倍。当前市值4560亿,被称作“药中茅台”。

 

恒瑞医药“离奇费用”背后:藏在药品里的黑色交易

图:恒瑞医药

 

恒瑞成为“药茅”的秘密在哪里?先来看看财报。

 

2019年,恒瑞医药的差旅费为9.09亿元,人均6.19万元。总费用占同期营业成本的比例为31.24%。

 

企业的三分之一营业成本都用于员工出差,这在业内是否正常?

 

实际上,恒瑞医药的人均年差旅费用放在业内来比对,已经高出同行数倍。

 

华润三九2019年的销售费用中,差旅费只有7013.12万,人均为1.47万。中恒集团同期的的差旅费是740.62万元,人均只有1.56万。

 

这些差旅费的用途具体在哪里难以知晓。但在财报上,还可以看到,恒瑞医药热衷于在全国各地做学术推广活动。

 

学术推广,则是一个比差旅费更烧钱的地方,也是营销费用的大头。

 

2019年报中,恒瑞医药的学术推广等费用超过75亿元,其中学术活动类花了39.20亿元,举办的活动和会议超过24万场。

 

具体来看,恒瑞医药院内会议18万场,患者教育及DTP药房培训5.7万场,城市间学术交流会4000余场,系列巡讲会及学术论坛1900场。

 

简单计算一下,2019年全年,恒瑞医药大小会议和活动,一共举办了至少24万场,平均每天举办650场。

 

在学术推广上烧了这么多钱,企业的目的真的只是为了进行学术上的交流吗?

 

实际上,学术推广即公司通过学术推广会议或学术研讨会,宣传介绍产品。医药企业请医生、主任、院长等去参加学术会议,讲讲课,然后旅游几天,台面上就是正常的学术会议,也算是学术营销。

 

一般来说,无论是哪里的医生都需要进行充分了解药品的特点,所以一些学术分享和研讨等会议是必要的。钟南山院士也曾说:“药企资助学术会议是天经地义的……中国医学水平的提高也是需要交流的,不可能闭关自守。”

 

但他指的是常规的学术推广。如果是一些不那么光彩的学术推广会,则往往还会给医生一些“讲课费”,免费旅游的好处,成本都有药企买单。

 

“打个比方,医药企业请我们去参加学术会议,讲半小时课程,然后玩几天,台面上就是正常的学术会议,这也算是学术营销。”一位医药界不具名人士表示,“加强学术营销力度”在药企比较普遍,“无非就是加强请请客吃饭的频率。”

 

学术推广,还被恒瑞医药写进了年报中,作为一种市场优势用以宣扬。

 

恒瑞医药“离奇费用”背后:藏在药品里的黑色交易

图源:恒瑞医药财报

 

既给医生钱,又给医生学术露脸的机会,种种办法,就是为了让医生听话。

 

把药,写在患者的处方单上。

  

02 层出不穷的受贿案

 

与上市公司动辄上万场的学术会议同时发生的,还有层出不穷的行贿案件。

 

去年,一桩对浙江丽水某医生的司法判决,就揭开了藏在恒瑞医药背后的行贿链条。

 

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原麻醉科主任雷李培,从2014年6月开始至2019年9月的5年间,利用职务便利,在药品、医疗器械及耗材的引进和使用过程中,给医药公司开方便之门。

 

主要行贿方,正是恒瑞医药的子公司江苏新晨医药有限公司,这是恒瑞医药旗下主要营销公司。

 

医药公司销售代表为了和雷李培搞好关系,让其科室维持和增加药品使用量,江苏新晨的3名员工先后给了雷李培40.8万元的“感谢费”。 

 

这之后,新晨所销售的5款药品被丽水市中心医院麻醉科使用。在签订采购协议中,江苏新晨公司还抬高了每一支药水的采购价格。

 

仅这一个科室,雷李培收到的回扣款共计2360000元,雷李培拿到钱后,将部分回扣上交麻醉科,剩余部分归个人所有。

 

5年里,类似操作不曾间断,他收受回扣共计6744660元,其中上交医院342.98万元,余下331.48万元归个人使用。

 

这还只是丽水一个城市中一个人的受贿经历。

 

全国的医疗卫生机构,共有99万个,其中,截至2017年末的数据显示,全国公立医院有12297个,民营医院有18759个。

 

这里面又有多少个雷李培。

 

今年1月,温医大附一院麻醉科主任徐某因受贿140万元,被判有期徒刑5年。行贿方同样是新晨医药员工。

 

在这样的回扣方式下,只要医生多给病人开药,或是多开高价药,医生能拿到的回扣也就越多。

 

于是,更多人铤而走险。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至2019年10月,医药领域被查处的行贿、受贿案件高达3113件,2013年以来尤为高发,相关案件超3000件。

 

漫长的链条上,处处都是利益诱惑。医药企业巨额的销售费用,以及隐藏的行贿费,已经成为推高药价的罪魁祸首。

 

而为了把药卖出去,药企的底线可以低到你无法想象。

 

03 庞大贿赂链上谁能幸免

 

2020年5月,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2016-2019年,恒瑞医药旗下公司为感谢医生对药品使用的“关照”,销售代表和区域经理们轮番行贿数十万元。

 

恒瑞医药旗下公司涉及的行贿事件,存在多个省市,行贿方式大多是向医院医生送好处费。

 

《法制日报》曾报道,除了回扣、提成之外,行贿的名目还包括“科研协作费”、“外协费”、“技术支持费”等。

 

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在这个链条上的药企、医药代表、医院、医生,皆是其中的一环。 

 

医药代表更多的日常工作,则是为医生做好服务。有些药企给医药代表的要求就是,每天必须和医生见三次面。

 

药代甚至能做到早上给医生带早餐,晚上等下班了送医生回家。而在药代江湖上,药代往往会看作是医生、主任、院长们的贴身保姆。

 

医生有什么业余爱好、孩子在哪读书、老人有什么慢性病……这些医药代表们都一清二楚。而他们甚至还会上门搞卫生,放学接孩子,半夜赶到医生的饭局上只为他们买单……

 

他们工作的核心目的只有一个:让医生把自己代理的药品写在处方单上。

 

写上去之后,剩下的就是分账了。

 

比如雷李铭案件中,5种药品,平均每支给医生的回扣占到了19%。

恒瑞医药“离奇费用”背后:藏在药品里的黑色交易

恒瑞医药“离奇费用”背后:藏在药品里的黑色交易

图源:网友“齐恒辉”

 

但他们赚的钱又是从哪来的?

 

穿透整个回扣行贿的过程,会发现原来这跟患者的用药价格息息相关。

 

2010年,恒瑞医药一款名为“艾素”(多西他赛注射液)的产品在广西药品集中采购中标价为483.96元,医院给病人的零售价为556元左右。其中205元属于“推广促销费”,医生拿到的回扣大约为120-140元。

 

除去回扣,这款药的价格只剩下351元,即便以此价格出售,药企也很难亏本。

 

一番操作下来,药企获得销售收入,医药代表拿到业绩提成,医生和医院则拿到回扣。

 

买单的则是患者。

 

近几年来,监管部门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药品贵、药价不透明的问题。

 

从2019年开始,国家药品集采开始试点,到今年2月3日,已经开展到第四批。

 

去年9月16日,国家医保局便发布了《关于建立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的指导意见》,业界俗称的“行业黑名单制度”正式启动。

 

一场针对药企与医院行贿链条的狙击战,似乎已经打响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55wO6r726RZlX11zxyp5HQ

第一批做近视手术的人,现在后悔了吗?

关于近视手术的疑问,今天一次讲清!

 

 

“先拿一个铁箍子撑开表皮,然后用刀划一圈,用镊子掀开,在灼烧中发出羽毛烧焦的味道,最后重新铺上,用小刷子刷刷平。”

 

上面这段话说的可不是烤鸡菜谱,而是同事在跟我们分享他上周刚做的近视手术。

 

第一批做近视手术的人,现在后悔了吗?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眼镜就是心灵的窗帘,近视手术成了扯下这道帘幕唯一的方式。

 

尽管早在1943年,日本医生Totumo sato就发明了用钻石刀改造角膜的RK近视手术,但直到今天,还是有很多人对近视手术的安全性心存怀疑。

 

第一批做近视手术的人,现在后悔了吗?

 

RK近视的原理有点像切水果,大夫要用特制的钻石刀切角膜,术后在角膜上留下的放射状瘢痕,像切西瓜的刀痕。

 

时至今日,近视手术真的安全么?术后会留下哪些后遗症?风险和健康如何平衡?手术那么好为什么眼科医生还戴眼镜?这篇文章里都会给你答案。

 

近视手术如何让患者重获光明

 

  • 近视原理
 
想了解手术,先要了解近视的原理:我们眼睛成像的原理和相机类似,都是光通过凸透镜(即晶状体)落在相机底片(即视网膜)上。
 
正常情况下,像会正好落在视网膜的表面。
 
第一批做近视手术的人,现在后悔了吗?
 
但近视患者因为长期看近物,睫状肌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不能及时收回来。
 
当我们看东西的时候,像就不能落在正确的位置,导致模糊看不清。就会形成近视。
 
  • 近视手术原理
 
睫状肌的状态是不能回退的,要想改变近视,就只能对角膜进行改造。
 
近视手术的原理就是在你的角膜上用激光雕出一副微型眼镜。
 
第一批做近视手术的人,现在后悔了吗?
 
那近视手术是如何改变角膜的?
 
薄薄的角膜很多层,大致分为最外边的上皮层,邻近的弹力层和最多的基质层。
 
第一批做近视手术的人,现在后悔了吗?
 
外层的上皮层可以自己修复再生,往往几天就可以恢复。
 
而中间的基质层很难修复,所以近视手术改造的就是基质层。
近视手术怎么选?
 
现在有很多文章都在说,近视手术其实是一场巨大的“骗局”,甚至有人形容它其实就是一场整容手术。尽管近视手术存在一定风险,但这些武断的结论实在有失偏颇。
这里我们先要强调一个概念:近视手术的原理不是从根源上治好近视,而是对角膜进行一些操作从而改善近视的症状。
 
如今近视手术成功率已经达到95%以上,但对个体而言,1%的差错都不容小视。
 
大家对近视手术的中的疑惑,其实都来自对手术过程的不了解。
下面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市场上主流的四种近视手术,各有什么利弊?
 
 现在市面上主流的近视手术分别是PRK、LASICK、SMILE和ICL。
 
  • PRK手术
PRK手术的原理最简单,医生会根据治疗所需要修正的折射角度——屈光度,在用激光把角膜的外表皮上皮层给“刮掉”,接着用激光磨掉部分角膜的基质层,从而降低其折射能力。
 
就好比在自己的角膜上磨出一副特质的私人隐形眼镜。
 
第一批做近视手术的人,现在后悔了吗?
 
因为是直接对角膜进行打磨,使得这种手术的适用人群很窄,只限于低度近视患者。因为伤口面较大,术后恢复也会比较漫长。
 
于是,就催生出下一代手术LASLK和SMILE,也就是大家最常听到的半飞秒和全飞秒。
 
这里强调一个冷知识,在我们中国人的语言习惯里,全听起来意味着比半要好。
 
但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会,它们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并不是”半“和“全”的关系,更不存在全飞秒比半飞秒先进的这种说法。
 
  • LASIK(半飞秒)
LASIK手术的原理是用激光在角膜外表皮上切出一个15mm左右的圆形刀口,制作角膜瓣,然后把创口如同盖子一样掀开,从而绕过外表皮直接对基质层进行打磨,最后再把外表皮盖上。
 
第一批做近视手术的人,现在后悔了吗?
 
这种手术减少了对角膜上皮的创伤,术后恢复也比较快,不影响生活和工作,所以适用于更多人。
 
  • SMILE(全飞秒)
SMILE手术的原理就略为复杂。先通过飞秒激光在角膜基质上扫描,透过上皮层,直接对基质层进行打磨,切出一个反向的透镜,接着医生在角膜上开一个2mm的小口将这个透镜取出。
 
最后,让上表皮和剩下的基质层融合完成折射能力的修正。
 
第一批做近视手术的人,现在后悔了吗?
 
因为刀口只有2mm,可以做到真正无痛手术,适合需要立即用眼的学生或者上班族。
 
  • ICL手术
 
ICL手术和上边几种手术原理有本质不同,之前的手术都在切割角膜做减法,ICL则另辟蹊径在角膜里做了加法。
 
先通过激光在眼睛上开一个微创切口,然后植入一片“隐形眼镜”在虹膜上(眼睛的有色部分),从而改善近视。
 
第一批做近视手术的人,现在后悔了吗?
 
因为不再切割改造,对患者的角膜厚度和近视度数的要求就没有那么严格,ICL更适合高度近视,角膜薄或者先天不规则的人群。
 
除了金钱和时间成本,近视手术的选择其实还和具体职业要求有关。
 
如果你是对术后成像要求很高的职业,比如画家、摄影、艺术家这样的职业,建议选择LASIK(半飞秒)和ICL,因为LASLK和ICL手术有角膜个性化定制功能,成像效果会更好。
 
但LASIK手术切口较大,而角膜瓣愈合是一种相对松散的愈合。如果遭受非常强烈撞击就可能发生移位。
 
如果你从事的是一些非常极限的职业,比如:拳击手、警察、极限运动员……伤到眼睛的几率较高,那就更适合SMILE手术。
 
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我们可以帮大家权衡一下利弊以及优缺点,但选择手术的还是你们自己,如果你能承担起上述这样的风险,再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手术也不迟。
手术需要哪些准备?
 
近视手术也不是谁都可以做的,可以先看看自己是不是符合下面这些进行近视手术的硬性条件:
 
1.至少1年眼睛度数相对稳定;
2. 年龄在18-55周岁之间;
3.近视度数在1200度以内(全飞秒1000度以内),散光600度以内(全飞秒300度以内最佳)
4.身体健康,避开孕期或哺乳期。
做好这些基础了解,才能开始下一步。
 
  • 术前检查
 
因为眼部手术结果不可逆转的的特殊性,近视手术之前会有一个非常复杂的术前检查,大致流程如下:
 
第一批做近视手术的人,现在后悔了吗?
 
因为每个患者的角膜和身体状况都不一样,详细的检查流程就是为了把并发症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 术后注意
虽说是微创手术,但术后一定要谨遵医嘱,因为每一步都直接关系到最后的视力恢复。
 
术后的几天时间视力会比较模糊,这段时间是上皮细胞或者皮下组织正在愈合。还是要遵循医嘱用药。
 
另外,手术刚做完的一周尽量少接触电子设备,也别洗澡,避免眼睛进水。不要剧烈运动,一周后根据你眼睛的复查情况就可以慢慢恢复正常生活了。
 
  • 术后并发症
 
下面来说大家最关心术后并发症问题,如果你在手术前没有做好检查,或者真遇到不负责的医疗机构或者医生没根据你的个人情况做手术,就可能出现并发症。
 
近视手术有如下几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
 
1.手术之后有可能出现屈光回退,做完手术好好的,都能看清楚了,但过了一段时间,度数会稍微反弹。
 
这是因为手术是在一个时间点做的,随着时间变化你的眼轴又形变就可能会出现视力反弹,所以我们术前要询问你近一年的视力变化。
 
2.少数患者在黑暗环境下可能会出现炫光的症状。
 
这可能是因为你本身瞳孔在黑暗坏境下太大,可能超过了手术区域,或者手术的时候中心偏移,有一部分瞳孔在你的手术区域外就形成了炫光。所以手术前一定要做好检查。
 
3.还有极少数的患者也有可能出现病毒性角膜炎复发、角膜瓣移位、青光眼,甚至圆锥角膜症状,但大家不用紧张,这种概率比坐飞机出事故还低。
 
为什么眼科医生不做近视手术?
下面回到那个老生长谈的问题:近视手术那么好,为什么医院眼科医生或者社会名流还有戴眼镜的?
 
其实这个问题就像帽子能遮阳,为什么不爱戴帽子?自行车比走路快,为什么不骑车一样。
 
手术的选择完全是遵循主观意愿的个人选择的行为。
 
首先,激光手术并非适合所有眼球,角膜质量会导致一些人天生无法做手术。
 
其次,近视手术是一个摘镜手术,很多人习惯了几十年戴眼镜,度数也不高,不戴反而会不习惯。
 
对于医生来说,医院中无论是内科还是外科都会接触一些穿刺式的操作,比如采血和创口冲洗,有可能会出现体液喷溅的情况而产生感染隐患。医生在工作中本身也习惯戴眼镜和护目镜保护自己。
 
况且那些做过近视手术的人外观并没有什么差异,做了你也不一定看的出来。
 
最后还是提醒大家,近视手术是一个对人体重要器官的修正性手术,做与不做完全是个人选择,并不是非做不可。
 
但如果你已经痛下定决心,想给自己一次重新选择视力的机会,就一定要谨慎选择有资质的医院和经验丰富的眼科专家,理性选择手术。
参考资料:
[1]Wallman J.Turkel J,Tratchman J.Extreme myopia is produced by modest changes in early      visual experience[J].Science,1978
[2]知乎专栏:近视激光手术真的那么好!医院里的医生为啥都带着框架眼镜?
[3]知乎:亲历地狱,最客观的近视手术失败及后遗症经历
[4]Griffith M,Osbome R,Munger R,et al.Functional human corneal equivalents constructed   from cell lines[J].Science,1999

来源:硬核看板

作者:硬核看板

校对:臧恒佳

责编:潘颖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aufPmg7PCUXRkfSWJYyywQ

聊聊中美两国的新冠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

 

文/老C

 

中美疫苗,孰优孰劣?抛开政治,看看事实。

 

1、

 

近日,中美两国的新冠疫苗之间的比较,又成了舆论场上一个不大不小的热点。各种针锋相对截然不同的观点在网络上泛滥。

 

A媒体报道,辉瑞的mRNA疫苗有效率高达95%,灯塔奇迹,人类之光。B媒体报道,辉瑞的真实有效率29%。C媒体报道辉瑞疫苗非常安全。D媒体报道挪威接种2万多人死了23个,死亡率千分之一;E媒体报道,科兴疫苗有效率高达90%以上,各国元首纷纷注射科兴的灭活疫苗。F媒体报道中国疫苗很糟糕,科兴疫苗在巴西的有效率一路下跌,勉强满足50%的最低要求。

 

由于中美两国的糟糕关系,以及在抗疫中的截然不同的表现。新冠疫苗,从开始研发的那一天起就高度政治化。各方都以各自的政治立场来诠释自己的疫苗。坦率的说,每个媒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讨论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时立场先行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中国人站中国的立场,天经地义理所当然。

 

然而,疫苗的研发本身,也是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而自然科学是有其客观标准的。因此,我写这篇文章,聊一聊我所了解到的两国的疫苗。

 

 

2、

 

一般所说的美国疫苗,是两种mRNA疫苗,一个是美国Moderna研发的。另一家是德国公司BioNTech研发,后面辉瑞(Pfizer)加入的,一般也认为属于美国疫苗。中国疫苗目前主要谈的是国药和科兴的两款传统工艺的灭活疫苗。

 

mRNA疫苗是一种新型预防传染病的疫苗。为了触发免疫反应,许多疫苗会将一种减弱或灭活的病毒注入我们体内。mRNA疫苗并非如此。mRNA疫苗像信使一样,教会我们的细胞如何制造出一种蛋白质,甚至一种蛋白质片段,从而触发我们体内的免疫反应。如果真正的病毒进入我们的身体,这种产生抗体的免疫反应可以保护我们免受感染。

 

mRNA疫苗可以在实验室中使用现成的材料来开发。这意味着该过程可以标准化和规模化,使疫苗开发速度比传统的疫苗生产方法更快。

 

mRNA好比是一个药方,这个药方让我们的细胞制造出病毒的特征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可以引发免疫反应。

 

相比之下,灭活疫苗是把病毒用化学手段灭活,用死去的病毒本身,刺激免疫系统,是传统经典的,属于成熟、可靠的疫苗研发手段。

 

mRNA是最新的疫苗技术,在新冠疫苗之前,没有任何一款mRNA疫苗被大规模使用过。

 

中国也在研发新冠mRNA疫苗。中国版mRNA疫苗由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苏州艾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沃森生物)共同研制,

 

 

3、

 

评价疫苗,两个核心指标,首先,是安全性。不能打了疫苗反而得病了,也不能有很大的不良反应。第二是有效性,疫苗到底能有多大几率避免感染。一般一二期临床重点观察安全性,三期临床观察有效性。

 

首先,我们说说争议最大的保护率(有效性)。

 

辉瑞疫苗到底保护率是95%还是29%?

 

科兴疫苗的保护率为啥在巴西从78%下降到50%?

 

疫苗的保护率,即疫苗的有效率,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将接种疫苗的人群中感染的人数,与没有使用疫苗而使用了安慰剂的人群中感染的人数进行比较,以评估疫苗对于接种人群的保护能力。

 

关于mRNA的保护率,目前的争议主要就是公开的辉瑞疫苗95%级别的超强保护率,以及英国医学杂志(BMJ )的编辑彼得·多西(Peter Doshi)认为辉瑞疫苗的有效性可能只有29%的观点。

 

多西的观点,引起了很大争议。里面最引人关注的一点是关于辉瑞新冠疫苗三期临床试验里的3410例 “疑似” 病例的处理。这三千多人出现了试验中定义的疑似新冠症状,但没有阳性的新冠核酸测试结果。根据辉瑞的试验流程,这些人不算新冠,自然也没有作为感染病例纳入疫苗有效性的计算。多西认为,这些病人存在类似新冠的症状,应该作为感染病例计入疫苗有效性的计算,如果纳入,有效率就下降到了29%。

 

多西的观点有没有道理呢?我觉得基本没道理。很多呼吸道疾病都有类似新冠症状的症状,如果全算成新冠,无疑是不妥当的。

 

之所以出现这种争议,其实也和辉瑞的测试方法,以及公开文件中写的不清晰有关:

 

辉瑞三期临床试验中,新冠感染的确诊是先用症状来“撒网”,再用核酸测试来确认的模式。具体的标准如下:

 

1. 试验人出现了以下症状中的至少一个:发烧,咳嗽,呼吸急促,寒颤,肌肉疼痛,味觉或嗅觉丧失,喉咙痛,腹泻,呕吐。

 

2. 在症状出现后(直至症状消失的4天内)做核酸检测并检测为阳性。(注意符合标准1的会被要求测核酸,测试的方式包括到医疗机构测或者邮寄鼻咽拭子给受试人,由受试人自己采样后寄回样品)

 

符合这两项标准的,才被记录为新冠感染事件。

 

也就是说,辉瑞/BioNTech疫苗的临床试验,95%的有效性分析,是基于有症状的新冠核酸阳性受试人。而那些符合1里的症状标准,却没有阳性核酸测试结果的人就成了疑似病例。

 

但这些疑似案例,是接受了测试,但结果明确是阴性?还是根本就没去做测试。这个在辉瑞正式公布的文件中,写的就很模糊了。

 

在辉瑞提交的正式文件中,对3000多疑似病例是这么写的。

 

聊聊中美两国的新冠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

 

对这3410个案例,称为疑似但未确认的Covid-19案例。但整个文件中,没有说明这个未确认是什么意思,是已经做了核酸检测阴性,还是根本没做核酸检测。里面提到了两个重症住院的疑似病例,做了核酸测试但显示阴性(其中一个文件中只叙述了一次核酸测试,另一个明确写出做了多次)。但对剩余3000多个疑似病例,是否按要求全部做了核酸测试,语焉不详。

 

我估计,如果这3000多个疑似案例,如果一个没落,100%都做了核酸测试。我相信辉瑞应该会理直气壮的写:3000多个疑似案例,全部都做了核酸测试并证明阴性。

 

毕竟两个重症案例写的非常详细。鉴于西方人的自由主义精神,出现疑似症状,不愿意去做核酸测试,扛着自愈的人数估计是有的。辉瑞之所以语焉不详,估计肯定存在一些没做测试的人。

 

如果这批疑似中存在真正的感染者,无疑会降低辉瑞疫苗的真实有效率。但像多西那样直接全部都算成感染者,得出一个29%的有效率,肯定也是胡说八道。

 

OK,我们先假设这3000多个都是做了测试而且是阴性的。辉瑞的测试中还存在一个问题。

 

如前文所说,辉瑞对于新冠确诊的标准是,先用症状去撒网。没有症状就是没感染。首先,全部的无症状感染者都不会被纳入计算。其次,对症状的判断,是测试者自己进行的,到底什么样算是有症状?

 

从总共4万多人中,只有3000多人在测试期算是有症状,再考虑到疫苗本身的就有的不良反应率。我自己的推测是,辉瑞测试中的所谓症状门槛并不低,应该是有明显症状才会要求上报。随便打个喷嚏咳嗽两声估计不算有症状。

 

辉瑞的有效率,实际上是有明显新冠症状的有效率,肯定会漏掉无症状,也大概率会漏掉一部分症状轻微的感染者。另一方面,从辉瑞的公开文件中,3000多个疑似案例中,无法明确排除存在有症状但没做核酸检测病人的可能。

 

 

4、

 

我们再来聊聊科兴的巴西的测试结果。

 

2021年1月13日,科兴疫苗境外合作机构巴西布坦坦(Butantan)研究所公布了科兴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的最新数据:科兴疫苗的总体有效率(general efficacy)为50.38%。然而,几天前,1月7日,布坦坦研究所公布的科兴疫苗保护率是78%。同样是科兴疫苗,2020年12月,土耳其统计的保护率的91%。 

 

为什么在短短一个月内,科兴疫苗的有效性会有91%和50.38%几种不同的数字。

 

首先,巴西此次公布的50.38%保护率,与之前统计的78%是两种不同口径的统计。

 

彭博社援引圣保罗州官员与布坦坦研究所研究人员的解释强调,研究人员在巴西的临床实验中将感染者分成6类:无症状感染者、非常轻微症状者、轻微症状者、Ⅰ级中度症状者、Ⅱ级中度症状者、严重症状者。前两类感染者并不需要进行医学治疗。

 

之前公布的78%的保护率,是针对后四类需要进行医学治疗的感染者而言的;而50.38%的保护率,则是统计了后五类出现症状感染者的人数。也就是说,当非常轻微症状者入组之后,科兴疫苗的有效性大幅下滑。

 

科兴和辉瑞都没有统计无症状感染者。而辉瑞的症状定义,比较模糊,究竟是更接近轻微症状以上,还是更接近非常轻微症状以上,这个我们不得而知。

 

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些简单的猜测。

 

聊聊中美两国的新冠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

 

我们看看巴西的数字。

 

疫苗组总计4653人,安慰剂组4599人。

 

重度和中度患者:疫苗组 0人,安慰剂组:7人

轻微患者:疫苗组 7人,安慰剂组 24人

非常轻微患者:疫苗组 78人,安慰剂组 136人

 

如果排除非常轻微患者,有效率78%。计入非常轻微患者,有效率50%。

 

计入非常轻微患者,安慰剂组的感染率高达 3.63%。只计入重中轻度患者,感染率0.67%

 

辉瑞的安慰剂组的感染率是多少呢?是0.92%。

 

为啥美国和巴西安慰剂组的感染率差别如此之大?两个国家都属于新冠重灾区,美国其实还更严重一点。

 

美国目前的总确诊案例2400万,人口3.3亿。大概有7%的人口感染。巴西总确诊案例839万,人口2.13亿,大概有3.9%的人口感染。

 

从数字上看,美国的感染率应该高于巴西才对。为什么辉瑞安慰剂组的感染率不到1%,而科兴巴西安慰剂组的感染率高达3.63%。

 

如果辉瑞和科兴在选择测试者的标准类似,唯一能解释如此巨大的安慰剂组感染率区别,就是辉瑞漏记了更多的轻微症状感染者。

 

如果只计算重中轻症,不算非常轻微类别,科兴的安慰剂组感染率0.67%,辉瑞的安慰剂组感染率0.92%。这个数字就和两国的整体感染率差别(美国高巴西低)比较一致。

 

所以,我有理由猜测,辉瑞的感染者筛选定义,更接近与科兴巴西临床中的轻症及以上患者,没有计入科兴巴西临床的非常轻微患者。

 

如果同口径对比,应该是科兴的78%轻症及以上有效率,与辉瑞的95%有效率对比,这才合理。

 

另一个角度,对重症患者的有效率,科兴疫苗100%没有出现重症和中度症状。而辉瑞疫苗对重症的有效率只有66.4%。当然,辉瑞疫苗组只有一例重症,确实运气不好。

 

聊聊中美两国的新冠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

 

 

 

5、

 

下面说说安全性:

 

从安全性角度,目前四种疫苗都过了三期临床,在安全性方面,我还是相信各国政府的基本节操。安全性应该是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当然可能各国因为自己国家疫情的严重程度,对安全性接受的范围定义会有所不同。

 

然而,挪威的23例死亡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23例死亡是事实,而23例中13例的死亡,挪威相关部门认为和疫苗导致的不良反应有关系。这也是事实。

 

但这23例死亡都是老人,在Nursing Home的老人。

 

网络上,有些为美国疫苗辩护的人,说Nursing Home是临终关怀中心,里面的老人本来就是奄奄一息马上就要死的。这些人打不打疫苗都马上完蛋,死亡不能怪在疫苗身上。

 

黑美国疫苗的人,则说Nursing Home是养老院,虽然年纪大,但老人们都挺健康的。死人就是疫苗问题。

 

其实两者都不对。

 

在西方,Nursing Home的定义是:用来照顾身体的疾病程度并没有严重到需要住院,但也无法自己呆在家里的病人,的机构 (facility for care of patients who are not sick enough to need hospital care but are not able to remain at home. )里面的老人属于生活无法完全自理,但由没有严重到需要住院的。

 

所以,说Nursing Home是什么临终关怀中心,纯属胡说八道。如果老人病重,首先选择还是要去医院住院。病情不需要住院而同时难以独自生活的老人才会去Nursing Home。

 

我相信西方国家的医疗体系,还是会给老人去医院治病的,不至于让不能自理的老人直接等死。把Nursing Home说成放弃等死的临终关怀中心,是污蔑西方国家的医疗体系。

 

当然,说养老院也不恰当。在中国很多养老院里面的老人都身体棒棒吃嘛嘛香,可跳广场舞,也可打麻将。Nursing Home更接近于中国养老院中全卧床和半自理的病区。

 

任何疫苗都会有一部分人出现不良反应,只是发生概率有大小,程度轻重不同。

 

从不良反应的比率,很明显,美国的两种mRNA疫苗发生不良反应的比率和程度,都比中国的灭活疫苗严重很多。

 

聊聊中美两国的新冠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

 

微博上某大V发过一张不同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很明显,中国的灭活疫苗,基本上没有什么统计上显著的不良反应,而两款mRNA疫苗出现了很明显的不良反应。

 

为了确认数字真实性,我又找到了美国FDA的原始文件。

 

聊聊中美两国的新冠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18-55岁这种相对比较年轻的群体中,高达83%的出现了疼痛,而其中32%的人有中度和重度疼痛。

 

聊聊中美两国的新冠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

 

发烧方面,有15.8%的人在两剂量疫苗后出现了发烧。(这里的发烧定义是38度以上,按中国的定义其实已经是高烧了),其中1.2%的人出现了39度及以上的高烧。

 

对18-55岁比较年轻的群体,发个39度的烧无所谓。但对于80岁以上的老人,39度以上的高烧,就多少有点风险了。

 

从不良反应看,中国的灭活疫苗的不良反应远远小于mRNA疫苗,基本没有统计上显著的不良反应。

 

聊聊中美两国的新冠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

 

从安全性和不良反应上,基本可以负责任的说,基于目前的数据,灭活疫苗这种传统工艺,引发不良反应的的概率和严重程度,都小于mRNA疫苗。

 

为什么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元首,也愿意注射灭活疫苗。他们应该搞到美国的mRNA没啥问题?一方面是给国民看,另一方面估计也是觉得灭活疫苗更安全一点。

 

毕竟,超市里面的有机食品卖的也更贵一点。

 

 

6、

 

最后说两句疫苗产量。

 

首先,mRNA疫苗确实生产起来更容易,更容易实现大规模生产。这个我们必须承认。

 

但是,有人说灭活疫苗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没办法扩大产能。还有人说,疫苗要用鸡蛋生产,大规模生产疫苗后我们都没有鸡蛋吃了。

 

这些纯属胡说八道。新冠疫苗是可以大规模生产的,也不是用什么鸡蛋生产,而是用人工培养的细胞(应该是Vero细胞)。 Vero细胞是从非洲绿猴的肾脏上皮细胞中分离培养出来的。和著名的Hela细胞一样,可以经过许多分裂周期而不衰老。

 

聊聊中美两国的新冠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

 

这个生产工艺虽然比mRNA要复杂,但也可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

 

中国爆产能的能力,全世界无人能比,目前公布的疫苗就有年产20亿剂。

 

据中新社报道:

 

记者从北京市大兴区了解到,坐落于该区的北京科兴中维公司2020年3月底启动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产业化建设项目,目前年产能已达到10亿剂。

 

根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5日发布的信息,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已开启“加速”模式生产疫苗。该新冠项目生产负责人表示,公司正争分夺秒、夜以继日组织疫苗生产,2021年灭活疫苗产能可达10亿剂以上。

 

这只是两家公司。目前,中国已有18家企业陆续开展新冠病毒疫苗产能建设。

 

在中国,估计只有产能过剩,没有产能不足。

 

 

7、

 

最后说一下结论:

 

mRNA是新技术,很有前途,中国企业也在做。这条技术路线,我们比美国和欧洲要落后,我们必须承认。承认落后才能奋起直追嘛。

 

灭活是传统技术,安全可靠,产能也能满足需求。对抗击新冠,足够了。

 

从保护率上,mRNA疫苗应该更高一点。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mRNA疫苗的不良反应的概率和严重程度,也比中国的灭活疫苗要高。

 

如果生活在病毒泛滥的国外,或者属于频繁接触感染者的高危人群,年轻,身体好。可以接种高保护率的mRNA病毒。

 

如果在中国,或者属于低感染危险的人群,或者对不良反应比较敏感的人,或者老人,不良反应更小更安全的灭活疫苗更适合。

 

从我自己的角度,如果可以选择,在中国这个极低感染风险的环境下,我100%会选择更安全的灭活疫苗。

 

最后,想和大家说一句,有些朋友,喜欢转一些黑美国疫苗的文章,我觉得大可不必。自然科学上还是尊重事实,承认差距。

 

mRNA技术路线确实先进,我们这条路线也确实落后一些。

 

我理解大家的心情,觉得不服气,觉得我们的疫苗不比他们的差。

 

其实,今天,我们有这种不服气的感觉,就是中国最大的成就。

 

如果是二十年前,我们会不服气吗?我们都理所当然的觉得外国东西就是好,更何况这么高大上最前沿的疫苗。那时,我们不服气的感觉都不敢有。

 

今天,不少国人开始觉得不服气了。明天,相信我们就有机会赶上超越。

 

现在承认差距没什么大不了的。大家耐心点,慢慢来。全面超过美国,我相信我这一代人一定看得见。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7_L7pvZ2KyQxKRteWKq4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