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宣读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榜单时场景(孙国根摄)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es_1y2MJQM06iooWGg4t2Q
分享个人经验,保留阅读记录,做时间的朋友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宣读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榜单时场景(孙国根摄)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es_1y2MJQM06iooWGg4t2Q
◎作者 | 后海表妹
◎来源 | 后海二哥(ID:HouhaiNews)
我被一个数据惊到了。
在上海、安徽合肥、河南许昌等地接连爆出核酸检测“假阳”或违规风波后,5月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给出了一个数据——
核酸检测实验室合格率达到99.7%。
听起来很高。
但这是对3.5万家核酸检测实验室评估后的结论,反过来一想,还有0.3%的实验室不合格,如果分母是3.5万,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有105家核酸检测实验室不合格?
在坚持动态清零的大前提下,别说105家不合格,就算只有10多家,就意味着成千上万人的结果要受到影响。
不合格意味着什么?想象一下,还是挺令人被动的。
这两年,中国最最最突飞猛进的产业,不是新能源汽车,不是芯片技术,而是核酸检测。
10天净赚1个亿,印钞速度堪比茅台,接连跑出几个IPO……这样的“造富”盛况,真是许久未见了呢。
毕竟,这是风口上的万亿规模产业啊!如果按东吴证券估算,若中国所有二线以上城市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每年成本约为1.7万亿元!
果然,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
核酸检测,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有人说,核酸检测价格经过多次调整后,政府采购价已低至3元多。安信证券分析师概略测算出目前核酸检测试剂盒的每份平均生产成本约在3元-5元左右。行业毛利已经持续探底,甚至部分企业已经徘徊在盈亏平衡线附近。
我想,说这话的人,太simple,太naïve了。
企业设立的目的是营利,不是做慈善。
建议大家看看新浪财经整理的这些有核酸检测业务的上市公司一季度的业绩:净利润暴增幅度小于三位数的都属于罕见的了。
安旭生物,暴增3147.87%;
奥泰生物,暴增598.18%;
万孚生物,暴增481%;
明德生物,暴增307.05%
……
这哪一家不是吊打茅台?
茅台2022年一季度的营收322.96亿元,同比增长18.43%,净利润172.45亿元,同比增长23.58%。无论是营收的增长幅度,还是净利润的增长幅度,茅台都只能甘拜下风。
疫情之下的逆周期造富神器,非核酸莫属了。
截至目前,全国有1.3万家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开展核酸检测,拥有15.3万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核酸检测的技术工作。每天核酸检测的能力已经达到单管每日5700万管。
而在两年前(2020年7月末),我国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医疗机构还只有4946家,检测技术人员3.8万余人,核酸日检测能力仅484万份。
不到两年时间,核酸检测机构暴增了163%,检测人员队伍壮大了10多万。
无利不起早啊。
但这门好生意,可不是谁都能进入的。核酸检测技术门槛不高,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基本能确保赢利无风险,但躺赚的前提是要有牌照。
这个牌照可不像车牌那样摇号就能拿,是需要经过卫健委严格审批的,像发5G牌照、金融牌照一样。
经济观察网《怎样成为一家核酸检测公司?》说得很清楚,如果一家新成立的企业要承接新冠核酸检测业务,通常有以下步骤:
1、先成立一家公司,这家公司是商事主体;
2、以这家公司设置的医学检验实验室向市区两级卫健委申请,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管是名字是实验室还是检验所,主体都是医疗机构,所以要拿到执业许可证;
3、申请获得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BSL-2)资质;
4、获得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认可的PCR基因扩增实验室资质,可以直接用新冠核酸检测项目申请PCR实验室,也可以先有PCR实验室再申请新冠核酸检测项目。
另外,申请《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也有一些条件,比如500平方米以上的空间、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还需要有副主任以上的医师主执业在这个机构、两个以上副高职称检验师、五个初级职称技术人员。
“核酸检测现在被很多人叫‘渠道生意’,销售团队是否能拿到订单是至关重要的。”《财经•伽玛刀》采访华兴证券研究所负责人赵冰说。
看到没,这是普通人能进入的行业吗?
但过去两年,在疫情的催熟下,在能人异士的努力下,核酸检测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现在我国约有2400家医学检验相关机构,其中有近40%的医学检验机构成立于3年内。
最近3个月成立的也不少,它们为国分忧真的做到了只争朝夕。
(截图自企查查)
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从审批到开展业务用时最短的,非北京朝安医学检验所莫属。
在网友们还在问如何成为核酸检测员,看人家卡点卡得多准:
它在北京朝阳区宣布提升管控的第二天(4月26日)就成立公司,并不晚于5月6日开始承担朝阳区大规模的核酸检测任务。
这意味着北京朝安用了不到6个工作日就拿到了前置审批。
北京朝阳区卫健委曾回应说:该机构通过了市区两级验收,审批标准、程序均符合相关要求。……市区两级卫生健康部门均建立了疫情期间核酸检测机构审批绿色通道……尽量缩短审批时间。
第一财经《百亿“江湖”,北上广深核酸检测机构大调查》还披露了更让人意外的情况——虽然检测机构的注册资本平均值至少在1000万元以上,但有不少实缴资本大打折扣,0元也能开设。
比如北京的58家检测机构中,量化(北京)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北京方圆平安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实缴资本最低值为0元。
我随手查了下,量化(北京)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也是真有点“故事”的。
今年1月,央广网曾爆出:北京量化医学等公司核酸检测“加急费”高达数百元。
报道提到,该检测点选择12个小时内出检测结果,要支付检测费80元,而8小时内和3小时内出结果的收费更高,最高收费金额达360元,超出北京市实施的单样本检测价格标准指导价10倍多,每人次差价高达325元。
不过,这家检测机构的名字,仍然在2022年4月审核合格机构名单上。
实缴资本为0元检测机构,其他城市也有,比如上海裕隆神光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上海谱尼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和上海恩元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广州浩宇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等。
对了,按照2014年新实施的《公司法》,注册公司允许不必立即全部实缴,可采用股东认缴方式,股东缴纳出资时间根据公司实际经营需要决定……
也不知道,接下来,会不会还没到认缴期限,就先来一波“消失潮”。
核酸检测,与股市不同,这绝对是一门“高回报、低风险”的生意。
我们不妨回顾下这两年闹出的核酸检测机构的“大事件”及处理结果:
第一件是上海中科润达“假阳性”事件。
今年5月,上海市黄浦区五里桥街道融创滨江壹号院小区在一天之内测出13个核酸“阳性”,而在事后的复核中,这些“阳性”案例全部测出阴性结果。
这个“假阳性”事件怎么处理的呢?
5月9日,黄浦区五里桥街道海悦花园居委会通知:即日起,五里桥街道的核酸检测机构已经更换为“核子华曦”。
5月10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回应称,已开展对相关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调查,如果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将依法依规从严查处,绝不姑息。
“假阳性”调查至今好像还没有出来。
据了解,在上海新冠检测中,润达医疗的检测规模排在前三,尤其是2022年4月开始,公司检测能力大幅度提升,“从3月份的每天数万管提升到目前每天30-40万管”,可以说是产能“大跃进”了。
对了,这家公司的负责人在2021年年报业绩交流会上,还有这么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倘若过去两年多时间里投入更多力量到新冠检测,可能利润会好得多。”
第二件是合肥的“严重干扰合肥疫情防控大局”事件。
4月23日,合肥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发布通报,一口气点名了2家实验室——
4月22日,合肥和合医学检验实验室、合肥诺为尔医学检验实验室,在蜀山区区域核酸检测中,超能力承揽检测业务、严重超过承诺时间出具检测报告,影响合肥市对疫情形势及时研判,更为严重的是,此前已多次发生类似情况,有的还几次出具“假阳性”报告,严重干扰了合肥疫情防控大局。
看这措辞,堪称严厉了吧?但结果却是——
经研究,决定对上述两家实验室给予警告,立即暂停两家实验室在合肥市范围内的合作业务,全市各县(市)区、开发区和市直各单位要立即按此要求严格执行。
嗯嗯,只是暂停了业务。
第三件是河南许昌金域医学负责人违反传染病防治法事件。
今年1月12日,河南许昌市公安局官方通报称:郑州金域临床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区域负责人张某东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实施引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行为。
禹州市公安局于2022年1月10日,对张某东以涉嫌刑事犯罪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今年1月13日,金域医学回应,关于员工涉嫌违法的事件,金域医学称正配合警方调查,“调查结果明确后将及时向公众公布”。
快半年过去了,调查结果没等到,却等来了金域医学的业绩增长:
在核酸检测加持下,2021年金域医学就赚了22亿元,营收规模达119.4亿。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42.5亿,同比增长58.7%;实现归母净利润8.5亿,同比增长58%。
这家核酸检测龙头企业,仍然活跃在核酸检测一线,其实验室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共计700多座城市,中国90%以上的人口。
疫情防控大局面前,对这些有违规做法的机构的处理力度,算不上非常非常严厉,真是看不懂啊。
现在网上就有一种声音说,建议成立中国核酸集团,让它成为中国第98家央企(国资委2021-12-23日央企名录共97家)。
这看似是一个不太符合现实的假想,但背后代表的公共利益的集体诉求,还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值得思考。
理由一,核酸检测是一项公共事业,事关14亿国人的生命健康和行动自由,有央企信誉背书,老百姓放心。
中国的公共事业,大多背后都站着央企巨人。比如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中移动、联通、电信。
眼下,跟用电、上网一样不可缺的,恐怕就是核酸阴性证明了。没有核酸证明,寸步难行,就连上公共厕所,都得先看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在“动态清零”政策下,大城市要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核酸检测点也成为当下一项特殊的“新基建”。
一个人口500万的城市,按照一个采样点每天采3000人计算,就需要近1700个采样点。而中国现在有18个人口超千万的城市,91个人口超500万的城市。
目前,杭州提出要建1万个采样点,上海已布局9000个,无锡投用了2634个,太原2000个……
要知道,上海只有不到3000座公厕,北京在巅峰时也只有2500多个报刊亭。
这样一项公共大事业,最好就不要假人之手了。
毕竟生物安全,也是国家安全的一部分,就如粮食安全一样,中国人的喉咙也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理由二,核酸检测市场超万亿规模,中国核酸集团有望成为又一家世界500强企业。
东吴证券按最极端的情况估算过,如果中国所有一二线城市都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按每48小时一次核酸计算,每个月费用约为1436亿元,一年的成本是1.7万亿。
相当于2021年中国GDP的1.5%,公共财政收入的8.7%。
一年营收1.7万亿——中国核酸集团,大概能坐上央企的第四把交椅,排在它前面的三位大哥是: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1年实现营收2.94万亿元;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额及其他经营收入2.74万亿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6万亿元;
2021年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3万亿元,同比增长19.5%;实现净利润1.8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9.8%,效益增长创历史最好水平。
看吧,央企的赚钱增长速度,也赶不上做核酸的企业啊!
如果中国核酸集团一年营收真能达到1.7万亿,这妥妥的世界500强企业水平了。
理由三,能体现央企的社会责任感,并让做核酸的钱实现完美闭环。
“免费核酸”,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免费”,钱从哪里来?财政和医保!这两部分,都是咱老百姓真金白银缴纳的。
如果让央企赚这笔钱,赚完后到最后环节——政府会将部分国有资本权益划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也就是央企赚的一部分钱,按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机制,会流入社保金的“池子”。
截至2020年末,93家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机构,共划转了国有资本总额1.68万亿元,用于国民的养老、失业、工伤保险。
这才是真正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啊!
理由四,创造百万就业岗位,拉动就业。
现在的就业形势,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想想今年庞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队伍,想想互联网大厂和新能源汽车公司最近的“优化”、“毕业”动作。
而核酸这项事业,有望直接创造百万个的就业岗位。
我们之前文章说了,中国所有一线、新一线及二线城市人口总数约为5.1亿,意味着共需储备采样人员约140万。
这还不算对上下游的就业拉动。
对了,我的同事S博士说了,体制之外,孩子的就业有了相当不错的新选择。如果他的孩子去不了好的高中,就去读卫校,毕业了正好去做护士,做核酸采样员。
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资料:
凤凰网《肿瘤情报局》,“假阳性”频现,国内超100家核酸检测实验室不合格,如何排除?
第一财经,百亿“江湖”,北上广深核酸检测机构大调查
经观头条, 核酸四问
财经•伽玛刀,10天净赚1个亿,一个季度净利润超全年…核酸检测企业“红利”能持续多久?
经济观察网,怎样成为一家核酸检测公司?
远见Vision,这是一家为服务北京大规模核酸而生的公司?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nMarAzZyKJjtPqGjYfFT_g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eQ5UiXL6yCXv74-TAHa6qA
药闻、药案、药史
图1 百度搜索“减肥”页面
减肥可真是人生的头等大事。
目前,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都趋于肥胖。超重不仅会使患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几率增高,而且还会危及人类的生命。据统计,目前每年全球有约400万人因超重或肥胖问题死亡,其中近40%发生在超重人群。
图2 超重人群
那么对于这类“必须”要减肥的超重人群,除了饮食和运动方面的控制,是否有相关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呢?
2021年,索马鲁肽横空出世,其优越的减肥效果为全球肥胖患者带来了福音。
索马鲁肽是何方神圣?
索马鲁肽,英文全称Semaglutide,国内也译作索玛鲁肽、司美格鲁肽。是由糖尿病巨头诺和诺德开发的第二代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 其目前的药物种类有两种:Ozempic(注射制剂)和Rybelsus(口服片剂)。 Ozempic于2017年12月首次获得美国FDA批准,适用于改善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的血糖控制和用于存在心血管疾病(CVD)的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降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2021年4月29日,中国正式批准索马鲁肽注射液(0.5mg、1mg预充注射笔,中文商品名:诺和泰)上市。
图3 诺和泰(索马鲁肽注射液)
2021年6月4日,美国FDA官方网站发布通知,索马鲁肽注射液(商品名Wegovy,2.4mg,每周一次)正式获批用于肥胖或超重成人的慢性体重管理。同年9月,获得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管理局(MHRA)批准,用于长期体重管理。
图4 批准慢性体重管理使用的Wegovy
图5 Rybelsus(索马鲁肽片剂)
除此之外,索马鲁肽开展了一系列2 型糖尿病适应症以外的临床研究,不断向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心血管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阿尔茨海默症等领域扩展,并取得积极进展。
减肥效果真的这么神?
降糖药为啥可以减肥?
注意:中国还未批准用于控制体重!
图9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诺和泰上市
同时,需要提醒的是,该药虽被宣传为减肥药,但是目前FDA批准的也只是对超重或肥胖患者才可以使用,并不适用于本身正常体重的“减肥人群”!理性减肥,不要再因为减轻体重而服用该药物,而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才可以使用。 相信该药的口服制剂以及新的适应症将会在不久进入中国市场,给予深受体重问题困扰的超重人群一个新选择!
参考文献: [1]https://news.bioon.com/article/6783243.html [2]O’Neil PM, Birkenfeld AL, McGowan B, Mosenzon O, Pedersen SD, Wharton S, Carson CG, Jepsen CH, Kabisch M, Wilding JPH.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emaglutide compared with liraglutide and placebo for weight loss in patients with obesity: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 and active controlled, dose-ranging, phase 2 trial. Lancet. 2018 Aug 25;392(10148):637-649. [3]Wilding JPH, Batterham RL, Calanna S, Davies M, Van Gaal LF, Lingvay I, McGowan BM, Rosenstock J, Tran MTD, Wadden TA, Wharton S, Yokote K, Zeuthen N, Kushner RF; STEP 1 Study Group. Once-Weekly Semaglutide in Adults with Overweight or Obesity. N Engl J Med. 2021 Mar 18;384(11):989. [4]Rubino F, Puhl RM, Cummings DE, Eckel RH, Ryan DH, Mechanick JI, Nadglowski J, Ramos Salas X, Schauer PR, Twenefour D, Apovian CM, Aronne LJ, Batterham RL, Berthoud HR, Boza C, Busetto L, Dicker D, De Groot M, Eisenberg D, Flint SW, Huang TT, Kaplan LM, Kirwan JP, Korner J, Kyle TK, Laferrère B, le Roux CW, McIver L, Mingrone G, Nece P, Reid TJ, Rogers AM, Rosenbaum M, Seeley RJ, Torres AJ, Dixon JB. Joint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statement for ending stigma of obesity. Nat Med. 2020 Apr;26(4):485-497.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Xr0HdCsIsFnfA8oJise3xg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CuWzrFo6VJ31bYuH0-M2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