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丁香医生讨论下“阴天也应该防晒吗”,生命为大还是防晒为大?讨论2.

 

继续昨天的话题,聊聊我与丁香医生对“手为什么比脸白”的不同看法。丁香医生认为“手为什么比脸白”,是因为“脸为我们承受了太多”。下面是丁香医生写的观点。看上去很煽情,很有道理,仔细想想,就是一个煽情而已,并没有回答“手为什么比脸白”,提出的建议是“勤防晒”,这个是我今天要重点与丁香医生讨论的。

 

因为防晒,珊瑚被污染了;小孩被污染了;没有用化妆品的男性也被污染了。

 

阳光不总是我们的敌人,因为万物生长靠太阳,人也需要阳光,需要阳光帮助我们合成体内必须的营养素。

 

手上的皮肤

为什么总是比脸上好?

来源:丁香医生

 

我们的脸是唯一一个一年四季暴露在外的部位是最实打实的「风餐露宿」,从严寒的雪天,到炎炎的夏日,从春天的花粉,到秋天的西北风都会带来冻伤、晒伤、过敏、干燥等沉重打击。脸部没有浓密毛发和衣物的遮挡接受紫外线照射更多。如果没有做好防晒光老化发生更早。皮肤色斑、松弛脂溢性角化、日光性角化等,皮肤问题都更明显,除了要默默忍受自然界的摧残我们的脸,也直面着各种外界污染物,带来的物理与化学攻击。多重不确定因素,也造就我们脸部更多复杂的皮肤问题。

 

与丁香医生讨论下“阴天也应该防晒吗”,生命为大还是防晒为大?讨论2.

来源:丁香医生

相比脸部我们的手则「深居简出」耍酷时插在口袋。天冷了缩进衣袖,常年保持准备干架的姿势交叉叠进肘子里。接收到的阳光、紫外线直射机会少之又少,所以当我们抱怨手上的皮肤简直比脸上好太多的时候,千万别忘记这一切并不是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你的脸,努力分泌着皮脂替你保湿,顶着最烈的太阳,在替你负重前行。

 

与丁香医生讨论下“阴天也应该防晒吗”,生命为大还是防晒为大?讨论2.

来源:丁香医生

大多数人对于这样的色差,都会心有不甘,期待我们的脸能够和手一样的肤色和肤质。想要缩小手和脸部的肤质差异,我们能做的是:

「勤防晒」:没有太阳,也要做好面部防晒,防晒主要防的是紫外线。看不到太阳,不等于没有紫外线。无论什么季节,只要紫外线指数大于等于 3(天气预报 App 会有标识),户外暴露就足以损伤皮肤。即使是阴雨天,紫外线强度最高仍能达到晴天的 70% 左右。即便是下楼吃饭、取快递,如果不想涂防晒霜,要记得加强物理遮挡,戴好帽子、口罩。

 

 

 

首先向丁香医生学习下幽默,也幽默下

这煽的是“情”还是删的是“理智”

 

丁香医生这么说:当我们抱怨手上的皮肤简直比脸上好太多的时候,千万别忘记这一切并不是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你的脸,努力分泌着皮脂替你保湿,顶着最烈的太阳,在替你负重前行。

 

刹一看好像很有道理,“脸的负重前行,让手岁月静好”。其实,太阳不会因为脸在手的上面就只照射脸部,不照射手部,脸分泌的皮脂也与手没有任何关系。其实,手暴露于有害环境下的机会远远大于脸。例如,开车上下班,脸可以被遮阳板挡住一些阳光,脸还常常会涂防晒霜,手很少被涂防晒霜,但握着方向盘的手和胳膊常常没有任何保护的长时间暴露于阳光下。脸除了颜值担当,不用干任何活,手每天却要“洗菜刷锅”,当爸妈的还要“抓屎抓尿”,手负重了生活中最多的艰辛,只是因为皮肤好点,就一定要饱受委屈吗?

 

要让脸获得与手一样的好皮肤,丁香医生给出的建议是:“勤防晒”,即使是阴雨天,即便是下楼吃饭、取快递,如果不想涂防晒霜,要记得加强物理遮挡,戴好帽子、口罩。

 

一个问题是:取快递是不是要用手去拿?为什么不戴手套?手不怕紫外线吗?因此,与上篇文章一样,这里又出现一个悖论:“要想皮肤好,必须做好防晒!”,但事实是,防晒做的很好的“脸”与基本不做防晒的“手”相比,手的皮肤却比脸的皮肤好。谁能回答这个问题?这个时候我们的大脑是否应该有个稍稍清醒的质疑:防晒真的有那么大的作用吗?我们做实验强调对照试验,就是涂防晒霜和不涂防晒霜,在同等环境下,到底有没有差别?差别多大?估计大家都没有做过这样的实验。但是“手和脸的故事帮我们做了这个实验”。阳光下为什么我们会带帽子、墨镜重点防范脸呢?是因为,强烈的阳光照射后,眼睛的瞳孔会缩小,反应到大脑会有不舒服或头痛等感觉,这会形成一个直觉是,太阳只是照在脸上,其实太阳也照在手上,只是手没有什么感觉。如果普通的阳光(不是强烈的阳光)能都引起光老化,那么“手与脸”,应该一样会光老化,皮肤变黑、色斑严重。脸上很多斑,不一定是阳光引起的,而是内分泌紊乱导致的。

 

为什么现在很多科普文章也在跟风强调防晒呢?因为谬误说一千遍有时会变成真理。商业家为了销售防晒霜,太阳的紫外线变成了“恶魔”。片面强调“阳光的坏处”,可导致皮肤癌、光老化加速衰老等。但大家可以理性的思考下,男性涂防晒霜的比例远远低于女性,但是,男性患皮肤癌的比例不比女性高,男性面部皮肤老化的速度也不比女性快,甚至还慢点。

 

因此,在普通阳光强度下,防晒霜对女性只是一个“心理依赖”,并非可以有效延缓衰老。我可以肯定,光老化是存在的,紫外线可以加速皮肤的衰老,这个主要表现在长期暴露于强阳光下,普通的阳光我们是需要的。阴天也要涂防晒霜,获益的是商家的钱袋子而不是你的脸。

 

 

 

 

万物生长离不开太阳

太阳是人类的朋友

 

你思考过这个问题吗,为什么万物生长要靠太阳吗?为什么蔷薇花不能在室内养,哪怕隔层玻璃它都活不了?因为,阳光中有些波段的紫外线可以帮助植物和人类合成营养素,这些营养素是生物必须的,我们不能将它们完全阻止掉,阻挡它们,其实是阻挡了你健康的权益。

 

阳光中与防晒有关的紫外线有2种:

UVA 

长波段紫外线,波长为320~400nm。穿透力极强,透明的玻璃、普通雨伞等都很难挡住它,它能断裂皮肤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是导致皮肤老化的主要紫外线。

UVA

 

UVB 

中波段紫外线,波长为275~320nm。穿透力不强,大部分被臭氧层所吸收,只有不足2%能到达地球表面,在夏天和午后会特别强烈。玻璃、雨伞都能很好的挡住它,长期过量暴晒虽然然可以引起晒黑,但只要不在夏天的午后暴晒,它的光老化作用不强。

UVB

 

UVB紫外线对人体有个重要的作用是,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紫外线保健灯、植物生长灯发出也是这个波段的光线。这是为什么蔷薇花隔着透明玻璃不能生长,因为玻璃可以挡住UVB。

 

与丁香医生讨论下“阴天也应该防晒吗”,生命为大还是防晒为大?讨论2.

点击可查看大图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坚持晒晒太阳呢?

 

维生素D又称“阳光维生素”,是皮肤细胞在UVB紫外线照射下,合成的一种重要维生素。维生素D不仅促进钙吸收,保证骨骼的健康,还具有增强免疫,减慢肌肉分解,延缓衰老的作用,适度晒太阳的人比终日不见阳光的人至少年轻5-10岁。

 

与丁香医生讨论下“阴天也应该防晒吗”,生命为大还是防晒为大?讨论2.

点击可查看大图

 

一般成年人经常接触日光后,不至于发生维生素D缺乏病,婴幼儿、孕妇、乳母及不常到户外活动的老人要增加维生素D供给量到每日10μg(相当于400国际单位)。缺乏维生素D儿童可患佝偻病,成人患骨质软化症。出生在冬季的婴儿,或北方长期不见阳光的小孩,需要及时补充维生素D。但口服维生素D与自然合成维生素D相比,自然合成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张开双臂向阳而生,是一种智慧

 

活着,就要向阳而生,要和积极乐观的人在一起,要和充满正能量的人相处。做人要明白,负能量的脑袋,给你不了你正能量的人生,你只有向阳而生,生活才会充满希望,世界才会充满光亮,充满阳光的时空,才能孕育充满灿烂的生命。

 

与丁香医生讨论下“阴天也应该防晒吗”,生命为大还是防晒为大?讨论2.

 

 

 

 

防晒霜中的PA和SPF含义是什么?

 

买防晒霜的人,都会关注“SPF”,认为SPF越高,防晒能力越强,这又是一个直觉错误。

 

SPF是Sun Protection Factor的缩写,代表皮肤在紫外线下红肿晒伤的时间,主要针对UVB。例如:东方人的皮肤,正常情况下在太阳下15分钟会晒黑晒伤。用SPF15的防紫外线光用品,便有约225分钟(15分钟×SPF15)的防晒时间,SPF50的含义是,涂了这个级别的防晒霜,你大概有14个小时暴露在阳光下不被晒黑。SPF指数,不是指防晒的能力,而是指防晒的时间。不是你用的指数越高,它的防晒能力就越强,只是防晒的时间越长,如果你不是在南极或北极,估计你几乎没有机会晒到14个小时的太阳。可是很多女性会买SPF30、SPF50的防晒霜。

 

重要的是,SPF阻挡的是中波段紫外线(275~320nm),它是人类的朋友!

 

PA是Protection Grade of UVA的缩写,以“+”表示产品防御长波段UVA能力。“+”号越多也代表防御效果越好,越不易晒黑、光老化。PA+:有效;PA++:相当有效;PA+++:非常有效。阴天、普通伞无法防住UVA。这是为什么很多科普告诉大家,阴天也要涂防晒霜的原因。但科普并没有告诉大家,你要用的是防UVA(长波段紫外线)的防晒霜而不是用防UVB的防晒霜,就是你要考量的是PA,而不是SPF。

与丁香医生讨论下“阴天也应该防晒吗”,生命为大还是防晒为大?讨论2.

 

 

 

 

UVA紫外线有害,防晒剂也有害

 

当我们明确UVA是导致光老化的主要杀手,大多数人理所当然的要选择防晒剂去对抗它。可能大家从来没思考过,防晒霜是怎么做成的,防晒剂有害吗?如果紫外线有害,防晒剂也有害,你是选择对抗紫外线,还是选择规避防晒剂的危害呢?正确的抉择是“两权相害取其轻”,若果防晒剂的危害大,那我们就选择接受紫外线,手与脸的故事告诉我们,涂防晒霜,并没有显著的延缓衰老的作用,因此,没必要大动干戈去防晒,如果有安全的防UVA的更好,没有,放弃是一个更聪明的选择。

 

无论治病还是保养,我还是打麻将的原则:“胡得了就胡,胡不了不放冲”。能保护最好,保护不了,不要伤害自己。

 

防晒霜是靠什么防晒的呢?主要是采用了大量的化学防晒剂。下图,上部分是防UVB的化学防晒剂,下部分是防UVA的化学防晒剂。这些大量的化工原料,不仅对使用者有很大的健康风险,也导致了环境严重污染。

 

与丁香医生讨论下“阴天也应该防晒吗”,生命为大还是防晒为大?讨论2.

点击可查看大图

 

紫外线的确会让你晒黑,并产生“氧自由基”,加速皮肤衰老;但是防晒霜也会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不仅加速皮肤衰老,更具有过敏性、致癌性、导致内分泌紊乱的风险。一个最重要的物质就是二苯酮-3” (oxybenzone,氧苯酮),你在绝大多数防晒霜、隔离霜,甚至粉底液里都能见到它,它是一个高毒性的防晒剂,在太阳照射下,涂有含二苯酮-3的防晒剂、隔离霜、粉底液,会迅速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诱发皮肤衰老的速度不亚于紫外的损害。而且还有过敏性和导致内分泌紊乱的风险,从利弊平衡计算,使用这类防晒霜、隔离霜、粉底液,实在不划算。尤其对做办公室的白领,接触太阳的机会并不多,为了无中生有的伤害,涂上100%的化学伤害,实在是对生命的不尊重。

 

重要的是,这个二苯酮-3防晒剂,只能抗UVB对我们有用的紫外线,不能抗UVA对我们有害的紫外线。

 

一个可怕的现象是,没有用防晒剂的人,体内也查出了防晒剂。2008年,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析了一项政府研究中收集的尿样,在97%的尿样中发现了二苯酮-3。之后的研究显示出二苯酮-3和青春期男孩的睾酮浓度偏低、男性荷尔蒙变化、孕期缩短和婴儿出生体重不正常有相关性。说明,防晒剂可以通过大自然的循环,污染无辜的小孩和男性。

 

 

 

 

防晒剂的环境污染案件

 

夏威夷通过了一项法案,禁止人使用用对珊瑚礁产生危害的防晒霜。“据估计每年有 14000 吨的防晒霜沉积在海洋中,全球15%的珊瑚礁正在受到防晒霜的影响。一部 11 分钟的纪录片《珊瑚礁危机(Reefs at Risk)》提醒游客他们度假时所使用的防晒霜会对海洋生物产生危害。关于防晒霜的危害这个问题现在引起了更大的关注。夏威夷成为美国第一个通过了这项特殊法案的州,这项法案提出除了有医生开具的处方外,禁止在夏威夷销售含有指定化学物质的防晒霜,以保护夏威夷的珊瑚礁和旅游业。据研究,这些化学物质将会危害包括珊瑚礁在内的海洋生物。如果被州长签署,这个新的禁令将于 2021 年 1 月 1 日生效。这项法案中主要指的是二苯甲酮-3(oxybenzone)和甲氧基肉桂酸辛酯(octinoxate)这两种化学物质 。该法案指出,这些化学品杀死了正在发育中的珊瑚,增加了珊瑚漂白的现象,并对珊瑚和其他海洋生物的基因和遗传造成了损害。研究还发现,这两种化学物质都会导致成年雄性鱼类雌性化,并增加海胆、鹦嘴鱼和夏威夷僧海豹等类似的哺乳动物的生殖疾病发病率。同时,这些化学物质还能引起鱼类的神经行为的改变,并可能影响到夏威夷水域中发现的许多濒危物种,包括海龟。

 

与丁香医生讨论下“阴天也应该防晒吗”,生命为大还是防晒为大?讨论2.

 

 

 

 

为什么要尽量少用含二氧化钛的

防晒霜、粉底液、隔离霜、遮瑕霜

 

二氧化钛是一种白色无机颜料,具有最佳的不透明性、最佳白度和光亮度,被认为是现今世界上性能最好的一种白色颜料,同时具有防中波段UVB紫外线的作用,吸收波长为250-340nm,因此,广泛使用于防晒霜、粉底液、隔离霜、遮瑕霜中。

 

假如会看化学成分,你会发现,你用的防晒霜、粉底液、隔离霜、遮瑕霜成分基本类似,只是色素和香精不同,商家只是让你将一个东西用了3-4次而已,看起来你营造了华丽无比的护肤程序,其实在裸奔。

 

与丁香医生讨论下“阴天也应该防晒吗”,生命为大还是防晒为大?讨论2.

点击可查看大图

 

重要的是二氧化钛只防对人体危害并不大的UVB,不防UVA,它还有一个对皮肤非常不友好的特性是:吸收紫外线后会产生自由基,从而会加速皮肤的老化,对皮肤造成危害。

 

二氧化钛也是我们家庭常用来除甲醛的试剂。它除甲醛的机制是:在紫外线作用下产生羟自由基(.OH)和超氧自由基(.O2-),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其中羟自由基的反应能为402.8MJ/mol,足以破坏C-C、C-H、C-N、N-H等键,是有机污染物完全氧化成CO2、H2O。所以能有效去除室内主要污染物,如烃类、苯、甲醛、硫化物、氨等,并有除臭、杀菌的作用。

 

一张脸,如果涂满了含二氧化钛的防晒霜、粉底液、隔离霜、遮瑕霜,大概是一个无私的存在,牺牲自己(满脸的氧自由基),但净化了环境。办公室的同事们应该会非常欢迎这样一张脸,因为它可以除甲醛、苯(一个小玩笑)。

 

与丁香医生讨论下“阴天也应该防晒吗”,生命为大还是防晒为大?讨论2.

 

 

 

 

为什么我用非纳米级的氧化锌

作为遮瑕膏、防晒膏

(下个月痤疮套系中的日膏,就是这个原理)

 

与二氧化钛一样,氧化锌(ZnO)也是一种白色颜料,但透明感没有二氧化钛好,并有假白的弊端,所以,不是防晒霜、隔离霜、遮瑕膏、粉底液的主要原料,因为它无法讨好使用者。为什么我会选择氧化锌呢?因为它比二氧化钛稳定,不易产生氧自由基,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防UVA紫外线,但不产生氧自由基。假白现象虽然体验感不好,但是可以将就,因为,它只是刚涂5-10min内有假白现象,随时间推移,就慢慢自然了。

 

目前一些商家为了营造故事,常常说自己的产品里添加了纳米级的原料,为什么我不用纳米级的氧化锌呢?一是我不希望这些防晒或遮瑕用品吸收到皮肤内,纳米级的东西是可以吸收都皮肤内的;二是纳米级的二氧化钛或氧化锌具备了抗菌功能,我不希望护肤品有抗菌作用,因为我们皮肤需要益生菌,花钱杀好细菌,不是聪明的选择。

 

现在大家应该知道,为什么手不受待见,皮肤却并不比脸差的原因吧。我们的脸一边涂防晒霜,对抗紫外线产生的氧自由基,一边涂防晒霜不断释放氧自由基催老肌肤。也就是你防住了来自太阳的氧自由基,却没防住来自防晒剂的氧自由基。来自太阳的氧自由基是短暂的,来自防晒霜的氧自由是长时间的,因为你照太阳的时间远远少于防晒剂在你脸上的时间。

 

如果你一定要完美防晒:打防晒的伞,穿防紫外线的衣服等等,普通的伞是防不住UVA的。

 

记住你要防的是UVA,PA是你可以考虑的防晒指标;

 

你要适当拥抱的是UVB。SPF其实并非越高越好。

 

 

 

END

 

文字 /  武汉大学药学院丁虹教授

排版 /  咩挤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dqc0AOllof67GwbPmxln0Q

这 15 款零食偷偷加了好多盐!薯片不算啥,第一名竟然是……

大多数中国人,每天都会吃很多的「盐」。

盐巴中含有的钠,如果摄入过量,会给人体带来很大的健康威胁。

1 克盐中,大约含有 400 毫克钠。根据 2012 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发现,我们每日的钠摄入量竟高达 5706.7 毫克,是适宜摄入量的 3.8 倍(适宜量为 1500 毫克)

这样大量地摄入盐,很可能增加患高血压、脑卒中、胃癌、心血管病的风险,加重肾脏负担等。还容易引起「水肿」,显得人「疲惫不精致」,变得丑丑的!

🌝 🔜 🐷

那有些朋友可能会想,炒菜时少放点盐就行了吧?NONONO,除了饭菜以外,我们还可能会在其他地方摄入过量的钠。

就比如我们爱吃的「零食」,很可能就是潜藏的「高钠炸弹」。

这 15 款零食偷偷加了好多盐!薯片不算啥,第一名竟然是......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今天我们就盘点一下,大家经常吃的 15 种高钠零食。

第一名简直惊掉下巴,没想到酸酸甜甜的它,竟然钠含量「爆表」……

15 种高钠零食榜单

营养成分按 100 克可食用部分标记

以下数据来自部分产品的包装标识

这 15 款零食偷偷加了好多盐!薯片不算啥,第一名竟然是......

15

苏打饼干

钠含量:500 毫克

苏打饼干属于钠含量偏高的零食,购买前看一眼营养成分表,别被「健康食物」的外表骗了。

这 15 款零食偷偷加了好多盐!薯片不算啥,第一名竟然是......

14

薯片

钠含量:689 毫克

不同口味的薯片钠含量稍有差异,听上去越是「重口诱人」的,钠含量就越高。

这 15 款零食偷偷加了好多盐!薯片不算啥,第一名竟然是......

13

火腿肠

钠含量:1030 毫克

和方便面真不是「绝配」,它俩一起吃,钠含量会「爆表」。

这 15 款零食偷偷加了好多盐!薯片不算啥,第一名竟然是......

12

五香花生

钠含量:1054 毫克

既然是「五香」,当然少不了咸味。每次吃要控制好量,别一次吃太多。

这 15 款零食偷偷加了好多盐!薯片不算啥,第一名竟然是......

11

豆干

钠含量:1067 毫克

能解嘴馋,还能补充植物蛋白,但是依然逃不开卤味零食「高盐高钠」的毛病。

这 15 款零食偷偷加了好多盐!薯片不算啥,第一名竟然是......

10

泡椒凤爪

钠含量:1226 毫克

除了盐之外,还有一些含钠添加剂,如果不是天天吃得话,不用太担心。

这 15 款零食偷偷加了好多盐!薯片不算啥,第一名竟然是......

9

魔芋爽

钠含量:1251 毫克

纯粹的「为口味而生」,加入的大量油、盐、糖,糟蹋了这么好的低热量食材,偶尔吃一包解解馋吧。

这 15 款零食偷偷加了好多盐!薯片不算啥,第一名竟然是......

8

口味瓜子

钠含量:1404 毫克

越是口味丰富,钠含量就越高。尽量购买原味的。

这 15 款零食偷偷加了好多盐!薯片不算啥,第一名竟然是......

7

海苔

钠含量:1808 毫克

幸好海苔重量轻,每次吃几片也才十几克,不用过度担心。

这 15 款零食偷偷加了好多盐!薯片不算啥,第一名竟然是......

6

鱿鱼丝

钠含量:1867 毫克

幸好比较耐嚼,每次吃的量有限,要是真的干掉一大袋,全天的钠额度都会被花光……

这 15 款零食偷偷加了好多盐!薯片不算啥,第一名竟然是......

5

牛肉干

钠含量:1967 毫克

肉干类是高盐零食的重灾区,牛肉干也不能幸免。加了盐、糖、油味道自然更好,不过每次吃几片垫垫肚子就够啦。

这 15 款零食偷偷加了好多盐!薯片不算啥,第一名竟然是......

4

无花果丝

钠含量:2009 毫克

童年最爱的零食之一,酸酸甜甜还带点咸,味道让人着魔。

钠含量也是让人刮目相看,建议和小伙伴一起分享。

这 15 款零食偷偷加了好多盐!薯片不算啥,第一名竟然是......

3

鳕鱼片

钠含量:2132 毫克

海产零食中的「钠」王,好在蛋白质含量有 30% 多。

相比鱿鱼丝,调味更单一,脂肪的添加量更少,控制好量少吃点就可以。

这 15 款零食偷偷加了好多盐!薯片不算啥,第一名竟然是......

2

辣条

钠含量:2740 毫克

重口零食的主力担当之一。

明知道它盐多糖多油多,热量还很高,但就是有很多人抵挡不住它的诱惑。

这 15 款零食偷偷加了好多盐!薯片不算啥,第一名竟然是......

1

话梅

钠含量:5905 毫克

当之无愧的钠含量冠军!

含水量越低的梅子,钠含量越高,喜欢吃话梅的小伙伴该改改口味了。

看到了吗!没想到酸酸甜甜的话梅,竟然是钠含量最高的零食。

而且能够促进食欲的它,很多人一次能吃下一大包,不知不觉就摄入了超量的盐……

文末会给大家推荐 2 张「美味健康的零食清单」,先继续往下看!👇

如何识别身边的零食

是否属于高钠?

「营养成分表」会告诉我们。

根据《中国居民减盐核心信息十条》的建议,100 克固体食物中,钠含量超过 600 毫克;100 毫升液体食物中,钠含量超过 300 毫克,就属于「高钠食物」了。

我们可以看食品包装后的「营养成分表」上的 NRV% 数值,来识别它的身份。

NRV% 的意思,其实就是每 100 克食物中(有些不是按照 100 克来计算的,注意区分),所含的营养素,占一天所需量的百分比数值。

我们用下面这包鱿鱼丝来举例:

这 15 款零食偷偷加了好多盐!薯片不算啥,第一名竟然是......

图片来源:自己拍的

根据这包鱿鱼丝的营养成分表,我们可以看出,吃下 100 克,就会摄入 4504 毫克的钠,这已经是将近两天半的适宜摄入量了,赶紧扔回货架……

好啦,大家快用上面这个小方法去识别自己爱吃的小零食,属不属于高钠食品吧!

有些偶尔解解馋可以,真的不要吃多了……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saFSUb82qxs4cw526FHSgQ

看完史上唯一的饥荒实验,才知道长期节食减肥有多伤脑

 

本文由《万物》杂志官方微信 

把科学带回家” 提供

 

 

 

在卡路里过剩的时代,减肥是许多人的口头禅。不过,长期节食对人的大脑和身体有什么短期和长期影响?75年前的一个史无前例的饥荒实验给出了残酷的答案。

 

 

撰文 七君

 

 

你可能不知道,二战中死于饥荒的人数和战死的军人数量不相上下。根据都柏林大学学院经济学家 Cormac Ó Gráda 的估计,在二战中至少有2千万人死于饥饿。

 

二战期间,荷兰因为纳粹的控制而实行了口粮配给制,每人每天的能量摄入只有400卡路里,仅为现代人的五分之一不到。而在列宁格勒围城战期间,每天有近一千人死于饥饿。平民不仅开始吃宠物、皮带和书,甚至开始吃人。

 

为了为欧亚战后纾困和重建做准备,盟军迫切需要营养学的指导。但是,当时和饥荒相关的科学研究少得可怜。虽然19世纪时就有科学家开始研究断食,不过那时候的研究手段比较原始,大多是称称体重,测一测尿里的氮含量,大家并不知道饥饿对身心的更具体的影响,也不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恢复患者的健康。

 

为了寻找答案,美国政府找到了在生理学界小有名气,并曾经为美军设计了行军盒饭K-口粮(K-ration)的明尼苏达大学的生理学家 Ancel Keys。

 

看完史上唯一的饥荒实验,才知道长期节食减肥有多伤脑

1941年Keys为美军设计的K-口粮早饭 图片来源:wikipedia

 

在美国军方的资助下,1944年11月 Ancel Keys 开始做一个现在没有科研机构敢做的实验:严格控制36个健康年轻人的卡路里摄入,让他们经历6个月的饥荒。

 

而因为这个研究是在明尼苏达大学的足球场做的,它后来被称为明尼苏达饥荒实验(Minnesota Starvation Experiment)。这是人类首次用科学的方法研究长期节食对人体的影响。

 

一年后,32个参与者离开了明尼苏达大学,他们的经历永远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他们自己。

 

 

前无古人的饥荒实验

 

看完史上唯一的饥荒实验,才知道长期节食减肥有多伤脑

明尼苏达饥荒实验的招募广告:你愿不愿意为了这些孩子能吃上饭而挨饿? 图片来源:Mad Science Museum

 

在招募志愿者的时候,Keys 发出警告:实验可能会对健康有严重的影响,也没有补贴,但是依然有400多个人报名。

 

Keys 从中选了36个精神和体能都极为健全的年轻人,他认为这样才能保证这些人不会因为节食而倒下。

 

看完史上唯一的饥荒实验,才知道长期节食减肥有多伤脑

明尼苏达饥荒实验参与者留影 图片来源:Mad Science Museum

 

在实验前,所有36个人都未曾经历饥荒,也从未节食。这36人大多是20岁出头的热血汉子,最年长的也不过33岁。他们的智商均值为130,超过普通人(人群IQ均值为100),等同于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研究生的脑力。

 

 

Keys 设计了一个被试内设计的实验,先给参与者3个月的控制期,然后再让他们吃严格的减肥食谱,最后再让他们逐渐恢复饮食。

 

在3个月的控制期内,每个人每天的摄入大约3200千卡路里的食物,超重或体重不足的人的饮食会相应地调整。

 

参与者只能在大学食堂里吃分量和内容被严格规定的食物,而且一定要在研究者眼皮底下吃完。他们的食谱和普通西餐差不多,比如牛排、羊肉、蔬菜沙拉、冰淇凌什么的。

 

看完史上唯一的饥荒实验,才知道长期节食减肥有多伤脑

 

接下来就是节食期。

 

1945年2月12日,这些人开始为期6个月的节食。Keys 的目标是通过饮食把这些小伙子的体重减少25%。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把每人每天摄入的能量控制在1570千卡路里左右,每天只能吃2顿。从现在的标准看,每天1570千卡路里的能量摄入是普通男性每日摄入(约2500千卡)的六成。研究者会根据每个人每天的体重调整他们的饮食,使其体重符合预期的曲线。

 

而节食食谱也是相当单调,几乎还原了战争时期欧洲平民的生存状态:卷心菜、土豆、豆子汤、通心粉和奶酪,饮食主要由碳水化合物构成的,蛋白质含量比较少。

 

为了模拟真实的日常生活的能量消耗,在整个实验期间他们每周要在跑步机上散步35千米,从事15小时和学习有关的活动,比如在大学听课。其他时间,他们可以在校园里自由活动,看电影或者找点事做。

 

在实验期间,Keys 对他们进行了极为细致的检查,智商、性格(用的是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心脏大小、血容量,听力视力,体脂率,甚至精子数量都被详细记录下来。他们每天还被要求记日记,写下自己的内心感受。

 

看完史上唯一的饥荒实验,才知道长期节食减肥有多伤脑

研究人员正在测量参与者的生理指标 图片来源:Mad Science Museum

 

1950年,Keys 把这项研究整理成了2册出版,书名为 The Biology of Human Starvation这个研究使他在生理学界声名鹊起。而明尼苏达饥饿实验的重要结论也被美军制作成了小册字,在战后的欧亚分发。

 

可以说,到目前为止这是饥荒研究史上最为细致的案例。现在要想复制这个研究的话,不论从规模还是伦理上来看都不太可能。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研究得到的一些重要结论。

 

饿到心脏缩水

 

看完史上唯一的饥荒实验,才知道长期节食减肥有多伤脑

在节食期,研究人员对参与者的体能和脑力进行测量。图片来源:Mad Science Museum

 

在节食开始前,所有36人的体重都在正常范围内,平均是69千克,身高体重指数BMI(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在18.4-25.4之间,平均是21.9,不胖不瘦。

 

而节食开始后,本来身材匀称的他们看起来瘦骨嶙峋,身体棱角分明,非常可怕。

 

节食期结束后,他们的BMI均值为16.4,有人甚至只有14.9。要知道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BMI在18.5以下属于体重过轻,和患有神经性厌食症的人的BMI差不多。

 

和后来许多研究的结果一致,这些人的基础代谢率(什么都不做的情况下身体消耗的能量)也下降了。比如,这些人的心率显著下降,从每分钟55掉到35下。为了保存能量,他们的便便次数也降低到了每周一次。血容量下降了10%,心脏也缩水了。

 

节食带来的另一个可怕的影响,就是他们眼球中的血管收缩,这导致他们的眼球变白。根据 Keys 的描述,他们的眼睛在节食末期看起来亮白得不自然,像是瓷器做的。

 

 

其中一些人皮肤还变得粗糙,常感到眩晕耳鸣,身体不协调,还会发冷。而因为臀部缺乏脂肪,他们也无法久坐。

 

节食对身体造成的另一个显而易见的后果就是体能衰退。从后摆腿测力计测得的数值来看,他们的力量减少了21%。这些人也抱怨感到衰老无力。

 

Keys 认为,这些人的生理状态和患有饮食障碍的人十分相似,他进而提出,一些心理障碍可能是营养不良的结果。

 

看完史上唯一的饥荒实验,才知道长期节食减肥有多伤脑

挨饿的实验参与者 图片来源:Mad Science Museum

 

Keys 还发现了一个节食带来的有趣现象。

 

在这个研究之前,民间有一种说法,那就是饥饿的人的感官会变得敏锐。为了验证这种说法是否科学,Keys 也测量了他们的听力和视力。

 

和传言相反,Keys 发现饥饿对视力没有影响,但是却奇怪地提高了听力,尤其是对低频声音的敏感度。Keys 对此的解释是,由于耳部组织萎缩,耳道变大,耳屎变少,因此听力有所提升。

 

 

饿着,笨着

 

乔布斯有句名言: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他的本意是鼓励大家求知若渴。但是放到明尼苏达饥荒实验的语境中,这句话就有了别样的理解:饿着的人的学习能力反而衰退了。

 

节食对这些人认知能力的打击让 Keys 感到错愕。Keys 发现,在进入节食期短短几周后,这些人的注意力、学习效率和判断力都下降了。

 

在2003年的斯坦福大学的精神病学家 Regina C Casper 和同事的回访研究中,所有18人都同意这个结论。其中12人还表示,他们在节食期间对智力活动的需求降低了,也就是说他们不再那么爱学习了。

 

看完史上唯一的饥荒实验,才知道长期节食减肥有多伤脑

实验参与者在晒太阳 图片来源:Mad Science Museum

 

好奇心的减弱伴随着抑郁的爆发。节食几周后,36个参与者很快陷入了抑郁。他们在日记里记录下两餐之间的时间是多么难熬,他们感觉多么无力疲劳。

 

Keys 记录道,在实验前,这些小伙子都有强硬的政治观点,但是进入节食阶段后,他们关心的话题就剩下了食物,世界局势对他们来说变成了身外之事。

 

在控制期,他们中的一些人还会社交和恋爱,但随着节食的深入,他们变得社恐孤僻,不愿意和别人互动,恋爱的冲动似乎也成了上辈子的事有,温饱思淫欲看来没有说错。

 

一些参与者开始收藏烹饪书,每天晚上挑灯夜读,仿佛这样可以画饼充饥。他们的梦境也统一更换成了食物相关的主题。在白天,他们因为脑子里想着吃的而无法专心做事,甚至连听到笑话也笑不出来。

 

一天的两顿饭变成了高光时刻。为了让食物看起来份量更足,他们常常会兑水,舔盘也是常规操作。

 

看完史上唯一的饥荒实验,才知道长期节食减肥有多伤脑

晚餐时,参与者在舔盘。图片来源:Mad Science Museum

 

虽然被招募时这36人被认为有坚强的意志,但节食真正开始后,有两人出现了严重的精神问题,被送到了大学医院的精神科。

 

其中一个叫做 Samuel Legg 的参与者用斧头砍掉了自己的手指。一个叫做 Franklin Watkins 的24岁小伙饿到开始做吃人的梦,而他也在自由活动时间疯狂作弊,跑到镇上偷吃冰淇淋和奶昔,甚至威胁要杀掉 Keys。最后,Keys 不得不把他俩,以及另外两个疑似作弊者的数据剔除。

 

看完史上唯一的饥荒实验,才知道长期节食减肥有多伤脑

后来因为精神异常而退出实验的 Sam Legg 在节食前和节食中的样子。图片来源:Mad Science Museum

 

Keys 还发现,虽然在常人眼中这些人已经瘦到皮包骨头,但是他们并不觉得自己体重过低,相反还认为别人都太胖了。后来的研究者发现,这一点在厌食症患者身上普遍适用,厌食症患者并不觉得自己瘦削,反而觉得他人肥胖。

 

 

反弹的脂肪

 

糟糕的事还在后头。

 

节食期过后进入了12周的恢复期,Keys 开始慢慢增加他们的每日摄入能量,并观察他们的变化。

 

除去离开的4人,32个参与者被分成了4组,每组采用不同的营养补充方式,每天分别比节食期增加400、800、1200和1600千卡路里摄入。

 

看完史上唯一的饥荒实验,才知道长期节食减肥有多伤脑

实验参与者Dan Miller 在节食期(左)和恢复期(右)的体型 图片来源:Mad Science Museum

 

几周后 Keys 发现,每天增加400千卡路里的那个组的组员身体根本没有恢复,而他们的抑郁情绪的持续时间也最长。一番考虑后,他为所有4个组又增加了每天800千卡路里的能量。

 

这样一波操作后,大家看起来才有了元气。因此 Keys 总结道,对于经历过饥荒的人,每人每天需要4000千卡路里才能恢复健康。

 

但是细究的话,这种“康复”实际上是病态的。

 

首先,在3个月的恢复期结束后,32人中没有任何一人的体重恢复到控制期的水平,他们的平均BMI只有18.4,依旧体重过轻。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瘦子”恢复的体重大多是脂肪,他们身体的脂肪含量是控制期的1.4倍。这可是真的“越减越肥”。

 

看完史上唯一的饥荒实验,才知道长期节食减肥有多伤脑

相对于控制期体重(黑点)和身体脂肪数量(白点)的变化(%),C代表控制期,S代表节食期,R代表恢复期,数字代表周。 图片来源:Keys et al. (1950)

 

1945年10月20日,到了离别的日子,大家可以放开肚皮随便吃了。

 

虽然已经恢复了饮食上的“自由”,而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这些人依旧感到饥肠辘辘。Keys 对其中12个人进行了8周的追踪,他发现这一打人每天吃超过5000千卡路里的食物;有人甚至一天饕餮了11500千卡路里,相当于吃了5人份的食物。

 

看完史上唯一的饥荒实验,才知道长期节食减肥有多伤脑

 

而在实验结束后的第10周(也就是图片中的第58周),其中8人的体脂量依旧超过控制期,其他人因为没有继续参加后续研究而没有留下数据。

 

实验结束后,Keys 本以为他们会很快回归正常生活,但是他的预计错了。

 

2003年,36人中还有19人还在世,同年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精神病学家 Regina C Casper 、明尼苏达大学的精神病学家 Elke Eckert 和同事对其中18人进行了回访。根据访谈,其中一人出现了暴食症,有次因为吃太多进了医院,还差点死掉。

 

虽然这18条好汉都不后悔当初参与这个饥荒实验,但和实验前的体重相比,回访的18人回忆,他们在实验结束的10周后平均增重10千克,许多人在接下来的半年到5年里一直在和不正常的饮食习惯作斗争。

 

这就是长期节食的真相。

 

 

懂了,食物可以增强意志力,所以减肥的决心要在吃完饭后下!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XRL8jvNToYAo_-Komk_7eg

指甲上的月牙,越多越健康吗?关于指甲的 8 个秘密

你或许听说过:指甲上的「月牙」越多,就代表越健康。

 

先别急,别急着看自己的指甲。

 

因为这句话根本不靠谱,我们随便听听就好。

 

事实上,「月牙」就是新产生的指甲——刚长出来的指甲是白色的,越白就代表指甲越新,之后才慢慢变透明。

 

因为新指甲产生的速度不一样,中间快两端慢,所以凸出形成了月牙,学名叫做「甲半月」。

 

 

指甲上的月牙,越多越健康吗?关于指甲的 8 个秘密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一方面,它可以反映指甲的生长速度;另一方面,也和遗传有关,每个人都不同。

 

只有当「月牙」突然发生变化,比如变大变小,才不排除健康状况出现了问题。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sWHoMVGkSK8vOL4Ae__spg

长胖原因千千万,有一个真没想到

又到了 温柔的 减肥的 5 月。

 

渡过宅在家里最漫长的春天后,去年的裤子今年还提得上吗?

大家都知道减肥有两件宝:① 控制饮食 ② 增加运动。

但是,还有一个影响减肥的因素,很多人都忽略了,那就是——

睡不够

睡不够,会更容易让人发胖,这不是危言耸听。

有研究发现:

 

  • 长期睡眠不足的人不单单难以通过饮食和运动来减肥,而且还容易增加几斤肉;
  • 而 7 到 9 个小时的充足睡眠,可以使减肥事半功倍。

那么问题来了:睡不够,为什么会影响我们的体重?

01

睡不够,让我们吃更多

我们的体力由两个方面来补充:

 

① 睡眠  

② 食物

睡眠不足时,我们的体力处在严重缺乏的状态,而身体却无法通过睡眠休息来弥补。

当睡眠无法被满足,我们的身体自然而然会倾向选择「进食」来补充能量。

长胖原因千千万,有一个真没想到

图片来源:giphy.com

这时,我们的身体就会通过内分泌系统发出求救信号。

即使刚刚饱餐一顿,我们的身体都希望快一点通过食物,尤其是那些高热量、高脂肪的垃圾食品,得到快速的补充。

科学家们早就发现,这种反应是通过增加身体里的「饥饿素(ghrelin)」,同时降低「瘦素(leptin)」,这两个主管我们食欲的荷尔蒙来实现的。

当饥饿素增加了,我们的食欲就会增加;而当瘦素增加了,不单单我们的食欲会减少,我们身体的热量还会消耗得更多。

当我们睡眠不足时,饥饿素就会增加,刺激大脑中的「食欲系统(orexin system)」,让我们 不由自主 身不由己地将手伸向食物。

02

睡不够

让人更容易选择高热量食物

深夜打开外卖平台,我们总是能看到销量前列的不是汤粥炒菜,而是:炸鸡、火锅、小烧烤。

长胖原因千千万,有一个真没想到

图片来源:giphy.com

看起来人们在深夜更倾向于选择那些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

2016 年,艾琳·汉隆(Erin Hanlon)博士团队的一项研究结果,也映证了外卖平台上展现出来的大数据结果。

研究人员发现,当参与实验的人处在睡眠不足状态时,他们的身体里会产生一种名叫 2-arachidonoylglycerol 的内源性大麻素。

顾名思义,内源性大麻素与大麻中的大麻醇相似,是一种人体然分泌的、可以带来欣快感的物质。

这种内源性大麻素,会使这些被限制睡眠的参与者,对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产生渴望。

同时,内源性大麻素还会刺激大脑中的奖赏中心,让这些参与者边吃边产生更多的愉悦和满足感。

这可能是为什么,我们时常会觉得,吃夜宵总是感觉比吃正餐更加美味…….

03

睡不够,不吃夜宵也会胖

长胖原因千千万,有一个真没想到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即使我们成功地抵挡住了夜宵诱惑,在熬夜过程中不去吃任何食物,我们身体里的脂肪仍然会增加。

这是因为,当我们感到疲惫的时候,我们的身心都会处在应激之下。为了对抗压力,身体会产生一种叫「皮质醇(cortisol)」的物质。

而皮质醇其中一个作用,是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抗性。

也就是说,睡不够导致了皮质醇的增加,会让我们的身体无法很好地利用血液中的糖分,继而导致脂肪的储存和肌肉的消耗。

而且不单单如此。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褪黑素,知道褪黑素是在黑暗环境中睡眠的时候产生,有改善睡眠的功效。

但是它还有一个很少人知道的作用:激活「棕色脂肪(brown fat)」。

棕色脂肪,我们可以简单理解成「帮你瘦」脂肪。

这种脂肪与我们常见的「肥肉(白色脂肪,white fat)」不一样,它能够通过消耗白色脂肪来增加我们的体温。

而当我们熬夜的时候,褪黑素的产生就会明显减少,棕色脂肪被更少激活,我们的基础代谢率随之降低了。

04

睡不够,变胖立竿见影

长胖原因千千万,有一个真没想到

图片来源:网络

那么,处在睡不足的状态中,多久会变胖呢?

2012 年,有一个团队对一些正在减肥的人们做过两项研究。

研究人员让其中一组参与者每天睡 5.5 个小时左右(睡眠缺乏组),另一组睡 8.5 个小时左右(睡眠充足组)。

他们发现,睡眠缺乏组的胰岛素抗性在 4 天内就增加超过 30%。

也就是说,连续睡眠不足的第四天,你就开始悄悄囤肥肉了。

当 14 天的研究时间过去后,在摄入和消耗的热量被控制住的前提下,睡眠缺乏组的减肥效果竟然低了 55%。

这也意味着,连续睡眠不足半个月,你为减肥付出的努力,有一半都白费了。

睡不够,除了会影响到我们的内分泌,也会让我们的运动时间减少,导致消耗的热量也随之减少。

睡眠缺乏的时候,就是意识最薄弱的时候。嘴巴都无法控制的时候,指望自己能够去运动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呀,要减肥,就得养精蓄锐,充足睡眠。

我们再来复习下今天的知识,睡不够,会让我们:

  • 吃得更多
  • 偏好高热量食物 
  • 降低基础代谢 
  • 减肥难上加难

早早躺下,两眼一闭,什么火锅烧烤小龙虾,肥牛毛肚钵钵鸡……

啥也不是!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早点睡就完事儿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nXBqNy_GCVsNjVgFfy8yj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