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被房价和沪牌吊打的打工人

沪漂小许最近的心情真的是坐过山车一样。

 

住在宝山的他,有一辆挂着外地车牌的小轿车,每天从家里开车去大宁上班。有时候领导让他去市中心办点事,高架、内环内随便开,只要下午三点前开回普通地面道路就行。

 

早安!被房价和沪牌吊打的打工人

 

结果上个月末,上海交警的新规,打他了个措手不及:从2020年11月2日起,外地车牌的限行时间调整为工作日的7时至20时。

 

早安!被房价和沪牌吊打的打工人

 

也就是说,小许一整个白天都不能开车上市区的主要高架、隧道、大桥了,对他来说最重要的南北高架,呼玛路至鲁班立交段都不能上,那可怎么上班?

 

那辆外牌车,于小许而言,突然就变成了一堆可移动的废铁。

 

昼伏夜出?你当我是夜猫子啊。

  

1

不仅如此,从明年五一小长假后开始,工作日的7-10点、16-19点,内环内再也不许外地车开了。

 

小许一周最起码需要去2-3次内环拜访客户,这下明年五一后,早于早上十点、晚于下午四点,内环也不能开了,难道内环内这么多大公司都得搬出来?

 

岂有此理!

 

上海有高达167万辆外地车,占全市保有量的三分之一,新政大大的影响了着一大批车主的出行。

 

早安!被房价和沪牌吊打的打工人

 

于是上周,小许就拉着我给他出出主意。我想了想,无非就是拍牌买新能源车

 

作为典型的沪漂,小许的社保交了两年不到,但拍牌需要连续3年的社保记录,等待太久了。而且新规一出,代拍的黄牛乐开了花:想要拍牌的人突然多了好几倍!

 

又要9万多的价格,又只有10%左右的中签率,小许只能灰心放弃。

 

早安!被房价和沪牌吊打的打工人

 

那第二条路就是去买新能源车了。

 

开惯了汽油车的小许对于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还是有点焦虑,所以就拉我跟他一起去商场看了可以加油的插混车,送沪牌,不限行,6个座位,30万出头落地,看上去很香。

 

早安!被房价和沪牌吊打的打工人

 

但销售小姐姐的一番话让他打了退堂鼓。

 

社保有12个月没有?有了。

 

充电桩有吗?这…

 

新能源车上牌,需要固定车位的充电桩,而小许所在的楼盘,只有业主才有资格拥有固定车位,小许才刚来上海两年,根本不满足五年社保家庭才能买房的条件。

 

没交满五年社保就不能买房 → 没买房就没有固定车位 → 没固定车位就没有充电桩 → 没充电桩就不能买新能源车 → 没有新能源车就不能开车上班。

 

咱们沪漂人,这也太惨了吧。

 

早安!被房价和沪牌吊打的打工人

 

2

实在没辙的小许,接下来要尽量避开高架和内环,开始每天堵在地面上的生活,要么,只能去租一辆不限行的车,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小许的遭遇只是众多外地人来上海拼搏的一个缩影,沪漂们的九九八十一难,真是说也说不过来。

 

最明显的,就是户口问题。

 

目前,上海落户一般有6大类:

 

1.应届毕业生打分落户
2.海归留学生落户
3.居转户
4.人才引进落户
5.投资创业、企业高管落户
6.亲属投靠等其他途径

 

每年,上海落户人数在11-13万人左右,其中,像小许这种通过就业、社保的居转户和人才引进,每年只有4.5万人左右。

 

其中,每年人才引进基本占三分之一,也就是1.5万人左右,而且看看落户的名单,都是些什么“神仙公司”:

 

早安!被房价和沪牌吊打的打工人

 

人才引进要看公司甚至所在的区有没有名额,像浦东一个区(含临港)基本会占掉40%的名额,剩下的15个区瓜分其余的60%,真是难上加难。

 

而居转户的名额,每个月也就2000人左右,更是一关接着一关,居住证年限要满足7年,学历、职称要有一定标准,工资、社保和个税也要达标,一切都搞定后,由于落户总量有限制,接下来就是排队与等待。

 

3

户口的重要性,相信沪漂们都懂。

 

办理港澳通行证、台湾通行证、护照更换身份证、办理临时身份证……外地户籍虽然也能在上海办理,但办理时间会慢一些,若是上海户口,办证会方便很多。

 

上海户口的个人可以办理社保,非沪籍只能公司办理社保,自由职业的沪漂们很烦心。

 

上海户口的小孩可以办理少儿医保,非沪籍小孩需父母一方有上海居住证且积分120分才可以办理。

 

而上海户口的优势,在买房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小孩上学,就算你买了学区房,要是没户口,还是排在人家人户一致的家庭后面。

 

外地户口,单身是吧?不好意思,无论交多少年社保都没有购房资格,只有落户才行。而租房子的麻烦,我们都懂。

 

早安!被房价和沪牌吊打的打工人

 

外地户口,结婚了是吧?不好意思,整个家庭也只能买一套。如果你想一套自住一套学区,想都不用想;如果你要置换,抱歉,只能先把手头上的房子卖了,才能腾出名额买下一套。

 

先卖后买,在目前的上海楼市是非常危险的。你看上的房子,地段、品质、学区更好,往往是领涨的龙头,你在卖掉原来房子之前,没法提前锁定目标房源的价格,而且你的目标房源往往涨的比你现在持有的房子要多,这过程非常痛苦。

 

胆子大一些的,先把定金交了,一旦原来的房子短时间内不能以合适的价格出售,就面临违约风险,只能打骨折售出,损失颇大。

 

缺乏了买卖房子的灵活性,这在置换过程中会非常被动。笋盘,就是这么来的~

 

4

沪漂们落户上海的艰难,我们都懂。但我一直相信,只要足够努力,变得足够优秀,对于我们艰苦奋斗的打工人来说,那都不是事儿!

 

早安!被房价和沪牌吊打的打工人

 

举个例子,对于沪牌,就算是上海本地人,其实也拿他没办法,10%左右的中签率,差不多一辆车的拍卖价格,使得不少上海本地人也开着赣E、浙D、苏F甚至黑C拍照的车,在高架下“望路兴叹”。

 

实在因为运气问题拍不到,还有15万一块的公司牌,价格者得,童叟无欺。

 

早安!被房价和沪牌吊打的打工人

 

你看,其实能不能拿到沪牌,和出身关系不大,更看重的是努力程度。

 

买房也是如此,进大单位走人才落户,双一流毕业走应届生落户,甚至创业成立公司,投资到一定数额,无论是以公司名义买还是以落户高管身份买,都不是问题。

 

问题是,我们足够优秀吗?

 

反观上海本地人,至今还有大量的“老上海”蜗居在市中心的棚户区和老破小中,上海户口除了给他们带来了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外,好像并没有什么优势。有房票,买不起,能拍车牌,也拍不起。

 

早安!被房价和沪牌吊打的打工人

 

而足够努力、足够优秀的新上海人,则已经在上海新房市场里大杀四方,9万+的静安映,10万+的鑫耀中城,310打头的上海人占比已经不足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二都被外地人“后来居上”。

 

早安!被房价和沪牌吊打的打工人

 

而更厉害的外地人——李佳琦们,不仅在上海买了房,还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成千上万的上海人变成了“尾款人”。

 

早安!被房价和沪牌吊打的打工人

 

沪漂们,你愿意做哪一种呢?

 

以上是正文,来自平层86。
如果你觉得有用,请把这篇文章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

 

【END】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AcK95V7b17ukTCUlTHJo0A

各区高中的性价比

 

 

 

整个K12的教育规划,以高中选择作为基石。高中向后对接高考,向前对接中考。

 

而作为新政下实际上的第一次考核,中考又是整个义务教育段教育规划的终点。

 

所以用中考和高考的对比数据来衡量各区各高中的性价比,是对中考以下各个年级的家长都有意义的一项分析。

 

各区高中的性价比

 

这个话题,在坊间有各种“管窥全豹”式的分析。有一些讲的挺对,而大部分略偏面。G大自己做完这项覆盖面更大的数据分析以后,也改变了一部分自己之前的观点。今天我们就详细讲一讲。

 

开始之前先重复一下我对教育数据的一贯态度:数据只代表过去。用数据预测未来肯定有偏失。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在数据中搜寻有用的信息。

 

先看一下高中的高招表现排位。为了能做对比,G大把高中2019年的高招数据单独拿了出来做了排名,并加入了艺体生,因此以下排位和之前文章的排位会略有不同。(排位依据从一套综合指数计算而来,下图备注里有简介。)

 

各区高中的性价比

 

各位从各区高中出现的数量,排位,各高中之间的间隔/扎堆,跨区相近水平高中的比较,应该已然能够得出一些结论。G大这里先不展开,你们可以自行思考一下。

 

顺便再放一下G大版本的上海高招学校分档表。各档学校都按照不同权重计入上述排位所依据的指数中。

 

各区高中的性价比

 

我们把上述各高中的高招结果指数,去交叉他们2016年的中考本区收分线,可以得到下面这张图:

各区高中的性价比

 

肉眼可见的正相关。这个也是G大之前反复讲的中考决定高考那句话的由来。

 

简单跑一下数据拟合,会发现这是一个2阶多项式回归。说人话:这就是我们小时候学的一元二次函数图形的右半。

 

这个拟合结果给我们几个启示:

 

  1. 高分段非常陡,中考每差一分,相应高考结果就要差非常多

  2. 低分段相对缓和,中考分数差别导致进入不同高中所对应的高考结果差距没有那么大

  3. 围绕着拟合线,高中自然落在了高性价比和低性价比两边,如下图

各区高中的性价比

在高性价比这边最突出的三所学校:交附闵行、西位、久隆,都有故事。

 

交附闵行2016年第二年招生,中考分数位居全市第16,明显有红利。而随着该校毕业生参加高考,口碑大涨,该校的中考分数线也逐年提升。2020年为全市第六。

 

西位高考出成绩靠直升班,久隆作为扶助贫困生学校,出成绩靠各区零志愿,这两个也都是特例。

 

低性价比这边同样也有一些著名的例子:松一、北郊、川沙、上师、建平。这些我们下文讲各个区的时候再展开。

 

闵行

各区高中的性价比

闵行的教育呈高度两极割裂。

 

头部的七宝、交附闵行、华二紫竹三校站在全市的最头部,拥有不错的性价比,和相当亮眼的高招表现。闵行教育竞争激烈不假,然而在这个部位,闵行的教育竞争反而有一些红利。

 

然而在头部三校以下,闵行出现了严重的断档。接下去的上师闵、闵中和上闵外三校,其高招表现和头部三校差距甚远。

 

这三校中上师闵是闵行性价比低之最(该校2020年高招结果有比较大进步),而闵中则一直是这个区间中庸的存在。上闵外倒是相对亮眼:高考第一届已经是全市区重点第二的水平。

 

后面的四所高中也都没什么亮点,各自吸纳各档考生,性价比整体低于全市水准。

 

所以“头部娃的天堂,普娃的炼狱”是当下对闵行的合适评价。

 

徐汇

各区高中的性价比

上中是妖怪,高招出路拉其他三校和七宝一大截。

 

徐汇区其他的市重点就有些遗憾了。南模、位育、市二,南洋全部在性价比线以下。教育大区竞争的确激烈。

 

区重点这档徐汇区反而表现不错。西位前面讲过了。徐汇中学非常出色得站在高性价比一侧。其后的中国和市四也基本在线上。

 

另外这张图没有放出来的紫竹园中学,是全市唯二两家高招出路相当不错的美术高中。各位感兴趣可以到上面的Top100排位表自行查看。

 

整体而言徐汇区高中分布合理,档次丰富,区重点和美术高中实力不俗,但市重点性价比略低。

 

杨浦

各区高中的性价比

G大常说杨浦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是有数据支撑的:该区就是上面徐汇那张图整体往下移动一段距离,也因此整体性价比更低。

 

交附复附这两所头部学校分列性价比线两侧,也算头部学校里面的基准值。控江略为在性价比线以下一点点,整体实力仍然有正牌八大的水准。

 

杨浦控江以下就是惨惨惨。杨高和同一基本上就是区重点水平,分数还不低。而杨浦真正的区重点则水平更低,性价比更低。

 

如果说闵行是“牛蛙的天堂,普娃的炼狱”,那么杨浦就是“牛蛙的竞技场,普娃的地狱”。

 

静安

各区高中的性价比

本文开头讲过,这次的完整数据分析颠覆了一些G大过往的认知。这句话主要就是讲静安。

 

静安由于头部实在太弱,经常被包括我在内的各类分析归为教育弱区。

 

但是

 

静安区,如上图所示,几乎全部学校都在性价比高的那一侧。这件事你可以理解成静安整个区在高中阶段都是低进高出的。

 

静安另一个特点是他区重点进入100强的数量是除了浦东以外最多的。这支撑起了静安普娃高招良好出路。

 

所以静安就成了“牛蛙不存在,普娃的天堂”。这种局面会和目前静安大宁地区快速崛起的教育高地形成什么样的合力,G大很期待。

 

黄浦

各区高中的性价比

黄浦市重七龙珠,有没有?

 

黄浦整体而言分布性价比两侧,是很“平均”的一个区。值得注意的是,和大家都认为大同更强相反,从全口径且按照比例计算,G大看了三年都是格致比大同更强。

 

向明的高性价比一部分是靠向明浦江的闵行娃冲出来的,徐汇的市二也一样。

 

头部三校以外的四校,基本上就是比较强的区重点水平。好在除了光明以外,性价比都还不错。

 

而黄浦真正的区重点就弱得看不到了。

 

虹口

各区高中的性价比

虹口,叹口气。

 

先讲亮点:复兴没有民间刻板印象中那么弱。他主要缺点是招生数在八大中最少,所以在看总量的时代显得很渺小。但是看全渠道加计算比例,复兴意外得并不差,性价比也合适。另,2020年复兴有较大进步。

 

虹口另一个亮点是2020年首次有毕业生的上外东校首届高考战绩不错。(本图是2019年数据,没有该校)

 

除此之外,虹口就全是槽点了。华一和北郊这两家市重点性价比低得发指。战斗力不错的区重点虹高,也一样的性价比低。只有北虹在性价比线上一点。

 

长宁

各区高中的性价比

长宁是另一个被刻板印象所掩盖的区。提起长宁总是各种负面评价,G大自己也写了一堆。

 

今天的数据分析一看,啪啪打脸,疼。

 

延安正八校的位置很稳,而且性价比很高。被我说了好几次的市三女中,性价比也很高。只有复旦中学性价比略差。

 

另外对于长宁的体量来说,三家位置合适,性价比高的区重点也是该区普娃的福音。

 

G大之前的系列文章里有一个评论让我记忆犹新:是否在不鸡血的基础教育之下,能带出长宁这样的高考成绩,本身就说明这个区的教育有独特之处?

 

不鸡血的基础教育造成相对没有那么激烈的中考竞赛,并最终形成相对较高的性价比。这就是我对长宁区的新观感。

 

普陀

各区高中的性价比

近段时间G大很推崇的普陀区的数据没有辜负我,非常耀眼。该区几乎是16区数据里面最漂亮的。

 

曹二在八大段位里面拥有最高的性价比。性价比同样出色的还有区老三宜川。区老二晋元是普陀唯一性价比略低的高中。

 

普陀高中的一个特点是他多达四所的特色校。本图有三所,全在性价比线之上。其中曹杨的性价比是区重点段里面除了特殊的久隆以外最高的。

 

本图没有出现的另一家特色校,走以音乐为主艺术路线的上音安师,也是一家高招出路不错的高中。这点在2019年的数据看不出来,但是在2020年的数据里面就很明显。

 

浦东

各区高中的性价比

 

浦东高中的性价比,意料之中的低。

 

四大段三所学校,两所在性价比低的这边。另外一所上实,高考主要靠初中进去的那批娃输出,和中考进去的这批没啥大关系。

 

市重点段从建平到南汇,性价比基本全部垫底。这种整体的低性价比,反应出来的是浦东高度内卷化的教育竞争。亦即浦东的娃要在中考这关考出大幅高于别区的成绩,才能进相同等级的高中。

 

而这种在中考里面的相对整体高分,并没有在高中三年中形成在高考中的相对整体更优秀的高招结果。

 

可叹。

 

浦东的亮点在区重点段。东昌作为特色校,高考结果已经跃居南汇之上,接近川沙。高桥作为一所准市重点校,拥有全浦东最高的性价比。另外在区重点段性价比高的还有屡出奇迹的新川。

 

不知道作为近几年高中阶层跃迁奇迹的北蔡中学过两年会不会加入这个阵营。

 

本图中没出现的香山中学是本市美术类高中的一哥,高考整体出路表现在高桥和新川中间,也是不错的选择。

 

 

接下去我们进郊区,讲得会快一些。

 

宝山

各区高中的性价比

宝山有著名的性价比之王行知。从这个图看起来的确还不错。吴淞、上大这一对实力接近得市重点,双双落在性价比线上方。宝山唯一出现得区重点罗店性价比较低。

 

奉贤

各区高中的性价比

网红奉贤中学性价比是不错,但是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主要是除了一个强头部以外,奉中中段的娃表现一般。这和奉贤作为一个郊区的牛蛙深度不够有关。

 

该区曙光中学表现也不错。其实在奉中升市重点之前,曙光和它是隔着一条河各召奉贤东西两侧的娃。而现在奉中基本收走了全区的牛蛙,曙光的处境就比较艰难了。

 

格致奉贤性价比低。格致的风格和奉贤的基本盘还没调和好。

 

嘉定

各区高中的性价比

交附系的高中性价比都不错,交附嘉定也不例外。这算是给嘉定娃的一点福利。

 

嘉一在线上一点,嘉二在线下一点,都没大特色。

 

松江

各区高中的性价比

松江是唯一一个所有高中全部在性价比线以下的区。固步自封。

 

青浦

各区高中的性价比

青浦三所高中全部在性价比线上一点点的位置。这种没有特点,或许是该区考生的好事。

 

不过随着五浦汇的娃进入高考,该区会发生什么变化,G大拭目以待。

 

金山、崇明

各区高中的性价比

两个偏远区一并讲掉。三所市重点尽管表现一般,但性价比都还不错。原生态的郊区竞争都没有那么激烈,中考的内卷现象并不严重。

 

尾言 

如开篇所述,数据只代表过去。用过去来推测未来,肯定会不准。G大选择把其中相对有价值的部分挖了出来呈现给大家,供各位思考。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YAppuL9BQeeF0w-ATmOg2g

做好择区策略的功课,可以在市重中考之路上少考几十分

 

    大家来混群,其实目的很简单,让孩子不走弯路去一个好学校,有好的环境,好的师资和好的学习氛围。然后中考后上一个好高中,最终进入大学。说到底,就是为了升学。所以请不要和我谈理念,谈理想,大家实际一点不好吗?都别装了,一叶先生一直不喜欢把虚荣、焦虑、羡慕嫉妒恨和炫耀挂在嘴边的家长。因为,所有的路都是自己抉择,自己走出来的。

 

     古代有田忌赛马的故事,如今任何行业,只要有不同的赛道和渠道,只要是分等级的比赛,同样都存在这一策略。最初一考定终生的时代,大家一起比,在一个池子里,一个赛道里,策略也就无用了。但在现在则不同,中考的渠道众多,而且每个区一个赛道。每个区里还有一半市重点名额是根据人数名额分配均分到各个学校,这样同校先比拼,拼不过的再同区比拼。所以,田忌赛马的策略是完全可以运用起来的。

 

    也许有人说,最终高考还是要考的,还是要看成绩,就是去了弱区弱校,那以后债还是要还。这一点,我不否认高考成绩论,但很多人忽视了重要的一点。三年高中变化大。一叶先生根据多年的经验,再一次郑重地告诉你们:“小学靠超前,初中靠避坑,高中靠老师和自己。”这句话,亘古不变。小学要想成绩好,超前学习。初中要想成绩硬,先避开青春期的各种坑。好高中都强制住校,那时候属于家长鸡血和补课都无效的时期,而那时候,你们也只能做做后勤。老师和同学将决定你能去哪里读大学。一个在强区进了普高的学生和一个弱区进了市重点的学生比,三年后,天壤之别。

 

    所以,K12的一切努力,就是为了进一个好高中,为了给大学铺路。

 

    一叶先生够直白吧!

    从小学到高中,有三个阶段点是可以择校的。幼升小,小升初和初升高。由于教育改革,让民办初中录取实行超额摇号,而幼升小的民办择校同样也是摇号。所以,幼升小,已经基本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可以考虑。只要你是选择对口,那离家方便即可。学区房择校未来也许会因为公办划片摇号而变得弱化。相对而言,小升初,则是目前政策下最重要的一次人生抉择,所以,一叶先生平时也就说了比较多。

 

    之前的小升初择校策略,一叶先生已经不止一次提及,总结一下:

 

一线民办>二线公办>三线公办>二三线民办>一线公办

 

    很多交流群外的家长一直不解这一排序,为什么会这样选择?已经说了无处次,这里不再细说。希望有质疑的家长,请选择一个时间,一个静心环境,把一叶目开公众号的历史帖(进入公众号看历史文章即可)都仔细读一遍,你一定会有答案。

 

     择校策略,在今年小升初后,根据目前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的变化,根据各学校作业和试卷,以及老师教学激励模式和用心度,一叶团队进行多次修订。把一线民办首选于二线公办,也就由此而来。

 

    这里有个三线公办和二三线民办的中考比拼的问题。由于一线民办大比例数量学生(没有自招资格)和一线公办的头部学生是有机会占据大量中考名额分配到区的名额,对于二三线公办和二三线民办而言,其实都是一样,三线公办的优势在于名额分配到校的名额,由于对手弱,只要自身成绩过得去相对机会也就大了。如果还有人说菜中的氛围差的问题,一叶真要骂人了。难道学习不应该靠自己吗?

 

     以上的择校,一叶帖子中说了太多,就不详细说了。今天的重点是择区的选择。

 

    曾经,一叶团队推荐过择区的建议:

 

   学霸去黄浦,一般去静安,学渣去长宁。

 

    但是,经过今年中考的变化,和小升初一些暗搓搓操作和一些不能说的东西。一叶先生把择区建议进行了修订:

 

    学霸去黄浦和虹口,一般去浦东和闵行,学渣去黄浦和虹口。

 

    有些东西,不可明说,一说就破,只能靠自己悟。不说不代表不存在,请大家继续听我分析:

 

这是2022年的新中考政策方案:

 

一个升学环境好的区,有两个因素:

 

1. 良好的学习环境

 

     所有家长混群,就是为获得一些别人不知道的信息和资源,或为自己少走弯路,然后可以让孩子有提高成绩,甚至独占鳌头的可能。同样道理,孩子在一个学习环境好的区,能被激励和鼓舞。但换来的代价是,大家都很拼,那么那些人也自然成为了你中考升学路上的拦路虎。所以,不得不说,新中考政策真的很人性化,你选择了鸡血,那就同样选择了鸡血的对手。你选择了快乐,同样也选择了快乐的对手。

 

 

2. 数量众多的市重点高中

 

     就目前上海的所有区看,黄浦区和虹口区是市重点数量相对多的区。但为什么他们应该被学霸优先考虑,因为在市重点多的情况下,同校和同区的对手都不是那么强。未来四校,自招之外都是看中考区排名。而八校名额本区则优先,占据一半左右,名额也更多。所以,学霸在这两个区,都是可以保八校而拼四校。

      所以,虽然黄浦和虹口整体实力不如浦东、闵行和徐汇,但是他们的区内学生同样的考分,可能机会会更多。

 

    相比他们,浦东和闵行的实力就强大多了。最近一叶先生在整理和收集琅琊榜信息,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给大家分享一下。所有参与跨区摇号和人户分离学生中,离开所在区里面,浦东和闵行是最多的。而且这部分学生还并非浦东和闵行最强的学生。这也说明了他们离开浦东和闵行的目的,就是因为拼不过本区的那些成绩更好的学生,或者至少他们是没十足把握在浦东和闵行拿四校和八校名额的。

 而转入区最多的是徐汇和静安。所以,大家看清楚了吗?

 

      一叶先生参考一些不能公布的数据,对浦东和闵行的学生整体成绩还做了一个详细分析。以小升初阶段的语数外三科成绩作为衡量标准。能达到摇号以前几年一线民办择校标准的学生,浦东的比例是15%,而闵行是8%。可见同样的人数众多的大航母区,浦东学霸的比例比闵行多出了一倍。至于是什么原因,我想也许和高素质鸡血家长有关系。以某机构为例,全市成绩最好的100人中,大概有60个出自浦建路、金桥和张江所在区域。这也恰恰验证了我的猜测。同样学霸比例。徐汇占10%,杨浦占7%,普陀占5%,而某些弱区仅占1-2%。所以,也就自然导致了强区去弱区抢中考名额的可能。

 

     为什么一叶先生认为一般学生去闵行和浦东更好呢?因为这两个区人数多,分到的外区市重点名额数量多。同时,暗网没有覆盖,考前辅导班的概率相对低,学生和家长不会自己麻痹自己。一般学生,有的是因为小学起步晚,有的是爹妈不管,但不代表他们后劲不行。恰恰这样的学生反而更有提升空间。而同区中,这部分学生在自己所在区自招肯定轮不上,名额分配都够呛。但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起码可以让成绩好一点起来。要知道中考还有一次择区的可能,反正名额分配拿不到,可以留在本区去裸考,也可以去市重点的区跨区拼一下裸考,要知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浦东的一般学生去弱区裸考,就是王者!很多弱区八大,每年都会招30-40名强区裸考生源。而他们在未来高中学习中,也一样可以拔尖,因为自信心来了!

 

     浦东和闵行相比,由于学霸比例不同,同样的分数,同样的成绩,同样的环境,高分对手相对少,闵行相对浦东会更适合升学。另外,闵行的七宝是准四大。本区招生的数量不少,也是一个机会。最后关于学渣去黄浦和虹口。由于该区对手弱,高中学校资源多,可以让学渣避免去上三校,这两个区是最合适不过了。为什么之前长宁不适合学渣了?大家可以注意一下长宁中考人数数量的变化,而且未来几年趋势会更多。当分母变大了,高中升学率就变小了。

 

     也许有家长会有疑问,徐汇的学霸比例如此之高,为什么不适合普通学生呢?这个一叶不能说,自己去悟吧。你也不能总老盯着一哥录取的近两百人看吧。另外,关于普陀和杨浦等区,因为存在大量的九年制学校,或者就是一一对应的小升初公办。所以学生流动相对低,也就不存在变化。其他各区都是一样,有的是因为数据不足,有的是因为资源不足,也有的是因为学生数量不足,导致无法系统评估。

 

     很多机构和自媒体,喜欢带节奏,总喜欢用头部学生的数据去评判整体。一叶先生认为是极其不妥的,也是不正确的。毕竟你的孩子,不一定是头部学生。就以上情况,如果您的孩子成绩名次在浦东只占前20%,那就意味着你留在浦东进市重点就比较艰难。那换个区也许就可以去市重点上高中,甚至还能进好班。但如果你在徐汇可以拿到前1%,那也就无所谓要换区择区了,这个成绩在哪里都可以去四校。

 

     所以,一叶先生建议大家,以后谁只问“哪个区好?”都是不靠谱的。你选择的不只是氛围,不只是市重点数量。选择带飞可能的同时,也选择了碾压你们的强手。选择弱的对手,同样也选择了不鸡血的老师和整天玩游戏和谈恋爱的同学。择区和择校的同时,也不能盯着头部学生看,还是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目标进行有策略性的选择。

 

   就目前四校和八大的情况看,由于高考的分数也在不断变化,虽然四校目前基本变化不大,但八大中很多已经名不符实了。一叶先生的小升初择区建议,是以中考为目标,并参考近5年的高考成绩为依据而重新评估了市重点高中。所以和大家脑子里的传统观念有些不一致。

 

       今天说的内容也许有家长不服。没关系,一叶先生所说的择区都是建立在整体大数据的基础上,和个例不等同。你无论在崇明,还是在浦东和徐汇,只要能中考考到750分,一样可以碾压全市所有人。那这样对于你来说,在哪个区和哪个学校都无所谓了。在绝对实力面前,任何策略都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只适用中考在目标高中分数线上下20分内(40分的区域)的学生家长参阅。择区策略的意义也就在于这40分内,可以让你的孩子改上一个更好的高中,从而直接影响高考分数。一叶先生在交流群中一直都提到,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择区做了越早越好,未来的时间和空间才会游刃有余。

 

     毫不夸张地说,做好择区策略的功课,可以在市重中考之路上少考几十分。同理,当孩子考分超过分数线30分,爹妈也就用不绞尽脑汁去选择更有利的位置了。

    最终,人还是要靠自己!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ChC0XYlPkhekMT9fNWZnKQ

上海新中考录取规则详解!2022年开始,市重点录取方式将有大变化!不挑选生源的学校更有利!

上海新中考录取规则详解!2022年开始,市重点录取方式将有大变化!不挑选生源的学校更有利!

(点击图片查看分值详情)

 

今天,我们继续来说说2022年开始的新中考又一巨大变化,届时将会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开始全新的高中录取方式

上海新中考录取规则详解!2022年开始,市重点录取方式将有大变化!不挑选生源的学校更有利!

最新的录取方式将自2018年入学的六年级学生开始,也就是2022年初中毕业的学生开始。

上海新中考录取规则详解!2022年开始,市重点录取方式将有大变化!不挑选生源的学校更有利!

从2022年开始,上海市普通高中的录取方式,五种变三种,目前有推荐生、自荐生、名额分配、零志愿、统一志愿1-15,从2022年开始,录取方式分为三部分,自主招生、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统一招生录取

上海新中考录取规则详解!2022年开始,市重点录取方式将有大变化!不挑选生源的学校更有利!

◎ 上哪学提醒:家长可以关注【上哪学】,公众号对话框回复“新中考”,查询体育、艺术纳入中考总分详情!

上海新中考录取规则详解!2022年开始,市重点录取方式将有大变化!不挑选生源的学校更有利!

一、自主招生

主体:市重点(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市特色普通高中)

录取方式:自招预录取+计分科目总成绩到达分数线。

上海新中考录取规则详解!2022年开始,市重点录取方式将有大变化!不挑选生源的学校更有利!

2022年新中考后,自主招生的主体包括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和市特色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总数不超过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总数的6%,按照学校自主招生面试预录取、考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计分科目总成绩达到分数线为依据进行招录。

看到预录取就想起了推优和自荐,也就是目前的提前招生录取计划,包括推荐生和自荐生。

目前,市重点推荐生和自荐生计划为学校招生计划的40%,推荐生占30%,自荐生占10%。

2022年新中考后自主招生的录取方式是自招预录取+计分科目总成绩到达分数线,目前还不知道具体流程会是怎样,不过看起来跟现在的自荐生差不多,我们暂且把目前的自荐生当做未来的自主招生。

从目前披露的消息看,自主招生将在中考前进行,5月,学生可自由报名学校,学校预录取后,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达到分数线,即可正式录取。

二、名额分配

主体: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录取方式:计分科目总成绩+校综合考查成绩+政策加分

上海新中考录取规则详解!2022年开始,市重点录取方式将有大变化!不挑选生源的学校更有利!

2022年新中考后,名额分配占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招生计划的50%-65%。

可以看到,新中考后,名额分配将是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最主要的招生录取方式,50%-65%的名额进行分配,其中,70%分配到不选择生源的每所初中学校,剩下30%分配到区。

目前的中考也有名额分配,目前的名额分配是分配到本区初中学校,名额不少于招生计划的15%。可以把它理解为定向招生,在各校校内排位竞争。

1、新中考的名额分配怎么分?

第一部分是名额分配到区占30%,换算一下,大约占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总招生计划的15%—19.5%。

第二部分名额分配给不选择生源的每所初中学校占70%,换算一下,大约占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总招生计划的35%—45.5%。

什么是不选择生源的学校?

不选择生源初中学校是指,按照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凡采用对口入学、摇号入学、统筹入学,不挑选学生的,均可视为不选择生源的学校。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特别提到,“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并不排除民办。民办初中放弃择生,也可以获得名额分配到校;而公办初中如果违规择生,也可以定性为选择生源的学校,因此失去名额分配。

目前,上海的民办学校都已经开始摇号随机录取了,按照以上的解释,也都是属于不选择生源的学校。

2、名额分配具体怎么录取?

采用综合评价录取时,先由招生机构根据考生志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计分科目总成绩(满分750分)和政策加分按1:2比例投档。

各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结合投档考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进行综合考查(满分50分)。将考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计分科目总成绩、政策加分和综合考查成绩求和得到总分。

名额分配到校的计划,以初中学校为单位,依据总分排序录取;名额分配到区的计划,以该区为单位依据总分排序录取。

上海新中考录取规则详解!2022年开始,市重点录取方式将有大变化!不挑选生源的学校更有利!

以名额分配到校的计划为例:

假设七宝中学有3个名额分配招生计划分配到七宝二中,按1:2投档的原则,七宝二中填报过七宝中学志愿且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计分科目总成绩排名前6的考生均被投档,参加七宝中学自行组织的综合考查。

假设小明710分,在七宝二中所有填报七宝中学志愿的学生里排名第五,即可被投档,参加七宝中学的综合考查。

如果小明在综合考查环节得分45分,那么他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的总分即710+45=755分。

如果755分在七宝二中的6名学生中排名第三,那么小明就被七宝中学录取了,而总分排名第四到第六的考生进入下一批次录取。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假设七宝二中拥有3个七宝中学的名额分配的名额,但是七宝二中前6的学生都有机会进七宝中学。

也就是说,如果一所学校获得的市重点名额分配到校的总名额有100个的话,将是在排名前200的学生里最终录取100个,而不仅仅是排名前100。

三、统一招生录取

主体:所有普通高中

录取方式:计分科目总成绩+政策加分

上海新中考录取规则详解!2022年开始,市重点录取方式将有大变化!不挑选生源的学校更有利!

2022年新中考,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录取办法不变,依据考生志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计分科目总成绩和政策加分投档录取。

新中考后,统一招生录取占市重点招生计划的20%—35%。

统一招生录取在比例上明确了,这个范围也是随着名额分配的高低来变化。这其实就是所谓的“裸考”了。

四、“四校”的招生录取方法

试点“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项目的上海中学、华二附中、复旦附中、交大附中4所学校(简称“四校”)是大家最关心的。

上海新中考录取规则详解!2022年开始,市重点录取方式将有大变化!不挑选生源的学校更有利!

作为市重点,四校的招生录取方式同样也是自主招生、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统一招生录取三部分。

新中考政策细则中明确,“四校”将65%的招生名额分配计划分配到区,其中20%分配到相应区的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其余的80%分配到相应区的所有学校。

换算一下,也就是总招生计划的13%名额分配到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总招生计划的52%名额分配到所有学校

另外,“四校”可统筹使用本部和分校的招生计划,依据各区实际报考人数、各高中学校住宿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投放计划,实现四校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招生计划覆盖到16个区。

比如,交大附中在嘉定有分校,在名额分配到区时,原则上可以不把本部的名额分配到嘉定。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将鼓励“四校”到郊区办分校,将优质的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学生。

五、最后再说两句

2022年新中考后,招生录取方式其实更简单明了,普通高中就是统一招生,市重点三种方式:

  • 自主招生:预录取+计分科目总成绩到达分数线;

  • 名额分配:计分科目总成绩+校综合考查成绩+政策加分;

  • 统一招生:计分科目总成绩+政策加分。

四校的招生计划里,有13%的名额,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享受不到;其他市重点的招生计划里,更是有35%—45.5%的名额,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将享受不到,并且这个比例还会扩大。

显而易见,对于不选择生源的学校是利好,而对于选择生源的学校来说,压力会更大。

不仅如此,从分配对象来看,名额分配到校计划向对口入学(主要指户籍对口和学校对口)、摇号入学、统筹入学的学生分配。也就是说,如果一所公办初中里有通过非上述四种方式、择校进来的学生,则这些学生将不享受分配。

总得来说,上海新中考还是为了均衡生源,均衡教育资源。

希望家长们能少一些鸡血,少一些焦虑!不要盲目择校,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孩子的均衡发展上,培养“软实力”,让孩子成长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