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中国即将报告自1949年以来的首次人口下降

英国金融时报:中国即将报告自1949年以来的首次人口下降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修昔底德的回声(ID:Thucydides2500)

译者注:原标题不准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60-1962年,中国总人口是下降的。

China set to report first populationdecline since 1949
中国即将报告自1949年以来第一次人口下降
 
China is set to report its first populationdecline since records began in 1949 despite the relaxation of the government’sstrict family planning policies, which was meant to reverse the falling birthrate of the world’s most populous country.

尽管政府放宽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以扭转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出生率下降的趋势。
 
The latest Chinese census, which wascompleted in December but has yet to be made public, is expected to report thetotal population of the country at less than 1.4bn, according to peoplefamiliar with the research. In 2019, China’s population was reported to haveexceeded the 1.4bn mark.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最近的人口普查已于(2020年)12月完成,但尚未公开,预计将报告该国总人口不到14亿。据报道,2019年中国人口超过14亿。
 
The people cautioned, however, that thefigure was considered very sensitive and would not be released until multiplegovernment departments had reached a consensus on the data and itsimplications.
然而,人们警告说,这个数字被认为是非常敏感的,直到多个政府部门在数据及其影响上达成共识后才会公布。
 
“The census results will have a huge impacton how the Chinese people see their country and how various governmentdepartments work,” said Huang Wenzheng, a fellow at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Globalization, a Beijing-based think-tank. “They need to be handled verycarefully.”
北京智库中国与全球化中心的研究员HWZ表示:“人口普查结果会对中国人民如何看待本国和政府部门的工作产生巨大影响。”“他们需要非常小心地处理。”
 
The government was scheduled to release thecensus in early April. Liu Aihua, a spokesperson at the National Bureau ofStatistics, said on April 16 that the delay was partly due to the need for“more preparation work” ahead of the official announcement. The delay has beenwidely criticised on social media.
政府原计划于4月初公布人口普查结果。4月16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言人刘爱华表示,推迟发布的部分原因是需要在正式发布前做“更多准备工作”。这在社交媒体上受到了广泛批评。
 
Local officials have also braced for thedata’s release. Chen Longgan, deputy director of Anhui province’s statisticsbureau, said in a meeting this month that officials should “set the agenda” forcensus interpretation an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public reaction”.
地方官员也做好了数据发布的准备。安徽省统计局副局长CLG在本月的一次会议上表示,官员们应该为人口普查解释“制定议程”,并“密切关注公众反应”。
 
Analysts said a decline would suggest thatChina’s population could peak earlier than official projections and could soonbe exceeded by India’s, which is estimated at 1.38bn. That could take anextensive toll on the world’s second-largest economy, affecting everything fromconsumption to care for the elderly.
分析人士表示,人口下降意味着,中国人口峰值可能早于官方预测,而且可能很快被印度人口超过。据估计,印度人口为13.8亿。这可能会对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造成巨大损失,影响从消费到养老的方方面面。
 
“The pace and scale of China’s demographiccrisis are faster and bigger than we imagined,” said Huang. “That could have adisastrous impact on the country.”
“中国人口危机的速度和规模都比我们想象的更快、更大,”H说。“这可能会给这个国家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China’s birth rates have weakened evenafter Beijing relaxed its decades-long family planning policy in 2015, allowingall couples to have two children instead of one. The population expanded under the one-child policy introduced in the late 1970s, thanks to a bulging population of young people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Communist revolution as wellas increased life expectancy.
即使北京在2015年放松了长达几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允许所有夫妇生育两个孩子,但中国的出生率仍有所下降。在上世纪70年代末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下,中国人口仍然维持增长,这要归功于共产主义革命后年轻人口的膨胀以及预期寿命的延长。
 
Official data showed the number of newbornsin China increased in 2016 but then fell for three consecutive years. Officialsblamed the decline on a shrinking number of young women and the surging costsof child-rearing.
官方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新生儿数量有所增加,但随后连续三年下降。官员们将生育率下降归咎于年轻女性数量的减少和养育子女成本的飙升。
 
The real picture could be even worse. In areport published last week, China’s central bank estimated that the totalfertility rate, or the average number of children a woman was likely to have inher lifetime, was less than 1.5, compared with the official estimate of 1.8.
实际情况可能更糟。在上周发布的一份报告中,中国央行估计,总和生育率(即一名妇女一生中可能生育的孩子的平均数量)不足1.5,而官方估计为1.8。
 
“It is almost a fact that China hasoverestimated its birth rate,”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said. “The challengesbrought about by China’s demographic shift could be bigger [than expected].”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中国高估了自己的出生率,这几乎是一个事实。”“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可能(比预期的)更大。”
 
A Beijing-based government adviser whodeclined to be identified said such overestimates stemmed in part from thefiscal system’s use of population figures to determine budgets, including foreducation and public security.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北京政府顾问说,这种过高估计在一定程度上源于财政系统使用人口数据来确定预算,包括教育和公共安全预算。
 
“There is an incentive for localgovernments to play up their [population] numbers so they can get moreresources,” the person said.
这位人士表示:“地方政府有动力夸大其(人口)数量,以便获得更多资源。”
 
The situation has led to calls for aradical overhaul of China’s birth control rules. The PBoC report suggested thegovernment should “completely” abandon its “wait-and-see attitude” and scrapfamily planning entirely.
这种情况引发了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进行彻底改革的呼声。中国央行的报告建议,政府应该“彻底”放弃“观望态度”,完全放弃计划生育。
 
“Policy relaxations will be of little usewhen no one wants to have [more children],” the paper said.
该报表示:“当没有人想要(更多的孩子)时,政策放松将毫无用处,”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9kVKG28ODdwFcSquH4IzAQ

房价太高逼走年轻人!央行重磅论文火了:应全面放开生育!网友炸了,任泽平发声!

中国基金报 江右

 

连央行的工作论文也关注人口问题了!

 

4月14日,央行官方微信发布工作论文,直指我国面临的人口严峻形势,直指应该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我国要认清人口形势已经改变,要认识到人口红利当时用得舒服,事后是需要偿还的负债;要认识到教育和科技进步难以弥补人口的下降。

 

工作论文表示,一个城市房价太高,把他们都逼走了,何谈创新。这是深圳过去超越香港的主要经验,未来也有可能成为限制其长远发展的障碍。要清楚发达国家消费率高有历史原因,其力图改变、但回天无术,因此不要以此为学习的榜样。

 

论文表示,重视理工科教育,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

 

主要观点如下:

 

应全面放开和大力鼓励生育

 

房价太高把年轻人都逼走了,何谈创新?

 

东南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部分原是文科生太多

 

发达国家消费率高有历史原因,不要以此为榜样

 

养老改革要么降低养老金标准,要么多付出劳动

 

这一话题还登上微博热搜。

 

房价太高逼走年轻人!央行重磅论文火了:应全面放开生育!网友炸了,任泽平发声!

 

根据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报告,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上一年同期,截至2019年12月31日,2019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179万。

 

央行工作论文:

发达国家了低估老龄化少子化,我国人口形势已经改变

 

房价太高逼走年轻人!央行重磅论文火了:应全面放开生育!网友炸了,任泽平发声!

 

央行工作论文表示,工业革命以来,死亡率和出生率相继下降造就了人口转型,给世界带来人口爆炸、人口红利、老龄化和少子化。发达国家作为转型的先行者,其低估了人口的作用和老龄化、少子化的严重性,高估了教育科技、鼓励生育、完善养老的作用。

 

建国以来,我国人口数量从急剧膨胀到增长趋缓,人口结构从金字塔到长方形,而且我国的人口转型时间更短、老龄化更迅速、少子化更严重。我国要认清人口形势已经改变,要认识到人口红利当时用得舒服,事后是需要偿还的负债;要认识到人口惯性是跨代际的巨大力量,其反作用力将导致人口反方向变化;要认识到教育和科技进步难以弥补人口的下降。

 

为此,应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切实解决妇女在怀孕、生产、入托、入学中的困难,综合施策,久久为功,努力实现 2035 年远景规划和百年奋斗目标。

 

要促进教育和科技进步:

控制房价,房价太高逼走年轻人

 

论文提出,要促进教育和科技进步。未来我国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不是一句空话,而需要实实在在的支持。

 

首先环境宽松。要抓主要矛盾,把握好创新与监管的平衡。

 

其次建立基本的社保体系。创新要冒风险,如果人们知道即便失败,也有饭吃、有房住、有病看,就会敢冒险、敢创新。

 

第三控制房价。创新创业靠的是年轻人,但其多半没钱。一个城市房价太高,把他们都逼走了,何谈创新。这是深圳过去超越香港的主要经验,未来也有可能成为限制其长远发展的障碍。

 

第四重视教育。要重视母亲和少儿的教育;重视基础教育,提升教育覆盖面、教育公平性;重视理工科教育,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需要指出的是,教育和科技进步周期长、见效慢、不可控(熊彼特也认为创新性破坏难找规律),因此我国当前还是要以人、财、物的储蓄为本,教育和科技为辅。

 

发达国家高消费率不可学

 

论文主张,要重视储蓄和投资。

 

首先要高度警惕和防止储蓄率过快下降的趋势。要清楚我国不仅肩负发展的重任、而且面临沉重的养老负担,要明白没有积累何来增长。

 

其次要认清消费永远不是增长的源泉。要明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要清楚发达国家消费率高有历史原因,其力图改变、但回天无术,因此不要以此为学习的榜样。

 

第三要重视投资。要扩大国内中西部的投资,虽然我国总体的资本边际收益持续递减,但中西部的机器换人仍大有可为;要扩大走出去,尤其是亚非拉的投资,因为这些地区提供了大量的、仅存的人口红利。

 

推进养老改革,由支付型转为储蓄型

 

首先,养老制度要由即时支付型转为储蓄型。我国现有养老体制的初衷是考虑了储蓄养老的长远需要,但实际执行下来变为现收现付的Pay As You Go。这在人口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尚能勉强维持、也简单易行,但遇上人口转型带来的老龄化危机,则难以应对。

 

其次,区分基本保障和个人账户。绝大多数人混淆二者并将二者置于养老金下统一讨论,给我们的认识和行动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实际上,两者的目的、产品性质、资金来源、缴费标准等都有根本不同。从目的看,前者是为了构建社会基木保障网,后者是为了解决短视造成的跨期配置;从产品性质看,前者是公共产品(全覆盖、无差别),后者是市场化产品(有差异、有激励);从资金来源看,前者应财政兜底,后者则由企业和个人缴纳,政府不应补贴:从缴费标准看,前者是保基本,不应标准过高(基本而非奢侈),后者则可根据企业和个人条件、需求而变换缴费率和养老金待遇标准。

 

第三,妥善解决转制成本。在区分基本保障和个人账户的基础上,适度扩大个人账户:发行特别国债补充转制成本,保持个人养老金缴费、支付连续,实现平稳转制。

 

第四,多项制度配合。有人认为养老改革可很快实现转轨,实际上任重道远。改革要么降低养老金标准,要么多付出劳动,以实现养老金可持续。前者可降低替代率,杜绝退休工资拿得比在职高的现象;后者可延长退休年龄,但要早做,拖得越久,越难解决。养老改革也需以税收制度完善、企业年金法律体系健全、养老金资产管理机构能力提升、居民养老保障和投资管理意识增强等为保障。

 

网友:为啥人口下滑,房价、教育成本

 

对于央行工作论文,不少网友表示房价、教育压力大,存在小孩的托管教育等问题。

 

房价太高逼走年轻人!央行重磅论文火了:应全面放开生育!网友炸了,任泽平发声!

 

房价太高逼走年轻人!央行重磅论文火了:应全面放开生育!网友炸了,任泽平发声!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

呼吁放开生育,最大价值是贡献社会

 

回归券商没多久的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转发央行工作论文报道,并评论:有时想,当多大官?发多发财?作为一名学者,最大的价值是贡献社会,推动社会进步。这几年呼吁新基建、放开生育、城市群、人地挂钩、新一轮改革开放……比最贵经济学家,这才是最大的荣誉。尽力做一个有情怀、有温度、有格调的人。

 

房价太高逼走年轻人!央行重磅论文火了:应全面放开生育!网友炸了,任泽平发声!

 

 

附:央行工作论文全文

 

房价太高逼走年轻人!央行重磅论文火了:应全面放开生育!网友炸了,任泽平发声!

 

作   者:陈浩 徐瑞慧 唐滔 高宏

 

摘   要:工业革命以来,死亡率和出生率相继下降造就了人口转型,给世界带来人口爆炸、人口红利、老龄化和少子化。发达国家作为转型的先行者,其低估了人口的作用和老龄化、少子化的严重性,高估了教育科技、鼓励生育、完善养老的作用。建国以来,我国人口数量从急剧膨胀到增长趋缓,人口结构从金字塔到长方形,而且我国的人口转型时间更短、老龄化更迅速、少子化更严重。我国要认清人口形势已经改变,要认识到人口红利当时用得舒服,事后是需要偿还的负债;要认识到人口惯性是跨代际的巨大力量,其反作用力将导致人口反方向变化;要认识到教育和科技进步难以弥补人口的下降。为此,应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切实解决妇女在怀孕、生产、入托、入学中的困难,综合施策,久久为功,努力实现 2035 年远景规划和百年奋斗目标。
关键词:人口转型;老龄化;少子化;人口红利;生育

 

房价太高逼走年轻人!央行重磅论文火了:应全面放开生育!网友炸了,任泽平发声!

房价太高逼走年轻人!央行重磅论文火了:应全面放开生育!网友炸了,任泽平发声!

房价太高逼走年轻人!央行重磅论文火了:应全面放开生育!网友炸了,任泽平发声!

房价太高逼走年轻人!央行重磅论文火了:应全面放开生育!网友炸了,任泽平发声!

房价太高逼走年轻人!央行重磅论文火了:应全面放开生育!网友炸了,任泽平发声!

房价太高逼走年轻人!央行重磅论文火了:应全面放开生育!网友炸了,任泽平发声!

房价太高逼走年轻人!央行重磅论文火了:应全面放开生育!网友炸了,任泽平发声!

房价太高逼走年轻人!央行重磅论文火了:应全面放开生育!网友炸了,任泽平发声!

房价太高逼走年轻人!央行重磅论文火了:应全面放开生育!网友炸了,任泽平发声!

房价太高逼走年轻人!央行重磅论文火了:应全面放开生育!网友炸了,任泽平发声!

房价太高逼走年轻人!央行重磅论文火了:应全面放开生育!网友炸了,任泽平发声!

房价太高逼走年轻人!央行重磅论文火了:应全面放开生育!网友炸了,任泽平发声!

房价太高逼走年轻人!央行重磅论文火了:应全面放开生育!网友炸了,任泽平发声!

房价太高逼走年轻人!央行重磅论文火了:应全面放开生育!网友炸了,任泽平发声!

房价太高逼走年轻人!央行重磅论文火了:应全面放开生育!网友炸了,任泽平发声!

房价太高逼走年轻人!央行重磅论文火了:应全面放开生育!网友炸了,任泽平发声!

房价太高逼走年轻人!央行重磅论文火了:应全面放开生育!网友炸了,任泽平发声!

房价太高逼走年轻人!央行重磅论文火了:应全面放开生育!网友炸了,任泽平发声!

房价太高逼走年轻人!央行重磅论文火了:应全面放开生育!网友炸了,任泽平发声!

房价太高逼走年轻人!央行重磅论文火了:应全面放开生育!网友炸了,任泽平发声!

房价太高逼走年轻人!央行重磅论文火了:应全面放开生育!网友炸了,任泽平发声!

房价太高逼走年轻人!央行重磅论文火了:应全面放开生育!网友炸了,任泽平发声!

房价太高逼走年轻人!央行重磅论文火了:应全面放开生育!网友炸了,任泽平发声!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79Om-7tCZQQFp79mFKbT8Q

从日韩人口暴跌看我们的生育率

为啥要看日韩呢?

因为某种程度上讲,日韩就是走在我们前边的排头兵。他俩跟我们文化比较接近,战后发展路径也差不多,都是走代工、外贸、爬科技树的路径。只是韩国体量小了点,跟广东差不多;日本跟我国的情况相似性更强。

仔细观察下就能发现,咱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日韩都经历过。我经常在想,我国房价的高位横盘,很可能也是从日本那里吸收了经验教训,中国现在的状态就是既不刺破,也不放任,让市场慢慢消化,应该就是审视了日本当年的教训搞出来的。

而且美国当初制裁了日本,日本很多行业一蹶不振,因为日本很多产品主要是卖给美国的,美国不买立刻就瘫了。我国某种程度上也吸收了日本的经验,大力拓展其他市场,比如欧洲和东盟,避免美国一发难整个产业就黄了。此外还有日本自己内需一直不足,需要再依赖海外,这也成了他们的软肋,我国这些年也在扭转这一趋势。

至于生育率,这俩国家面临过的问题现在在中国也明显出现了。

1

 日韩不生了

日韩的生育率毫不夸张地讲,已经到了快完蛋的境地。

日本65岁以上人口比例超过29%,生育率0.68%。日本现在每年死了的人比生出来的人多。

韩国生育率0.98%。韩国人口从2021年开始进入负增长时代。

说再过一百年最后的一个韩国人或者日本人都要消失什么的话,其实大家不太有感觉,但其实现在不少日本废宅恨不得希望明天世界就完蛋了。

人口暴跌其实最大的问题是养老金,也就是不会让大家那么痛快,会给所有人一个 slow death(饱受折磨的死亡)。

众所周知,养老金有两种理解方式。

第一种是你的养老金养了你父母,将来需要你孩子来交养老金养你。如果你没孩子,或者全社会孩子太少,养活不了那么多老人,老人们就得自己去上班去。

大家去日本应该都有体会,上班族里到处都是老人,便利店、超市、商场,也到处是老人。所有老龄化严重的国家,最后无一例外都会使劲推迟退休,说不定会一直推到不退休,干到死算。之前日本有政客就说过这事。

你说我可不可以自己攒钱养老?

也不是不能,不过咱们都是假设现在攒的钱将来能买到东西。但如果人口一直跌,想也不用想,人力会贵到离谱,你年轻时候攒的钱,到老了可能根本不算钱。

就跟几十年前我爷爷准备用五千块养老一样,毕竟那时候的五千块,给人的感觉就好像现在一百万似的。你现在的一百万,可能到你老了,跟一百万日元似的,值五万,本来准备过二十年,没想到只挺了一两年,钱没了,人还在。

那为啥他们不生呢?

原因有很多,有全球共有的原因,也有东亚特有的原因。咱们一个一个捋,大家看的时候也想想我们自己。

首先是“全球与此同凉”的工业化问题,工业化就是避孕药。

这个魔咒基本套在所有国家身上,甚至包括大家印象中巨能生的穆斯林。进入工业化社会的穆斯林一样生育率暴跌,包括伊朗、阿联酋、土耳其这样的国家,一样生育率上不去。

甚至欧洲也是,那边不是吸收了不少难民嘛,这些黑绿一进大城市,照样生育率暴跌。

前几天微博上一个小伙伴说了个事非常有意思。他说河南和陕西的回族生育率还不如汉人,因为这两个省的回族主要集中在洛阳、开封、西安等大城市。而宁夏回族的出生率比汉族高了近一倍,因为宁夏回族聚居于西海固地区,也就是电视剧《山海情》说的那个地方。那地方工业化程度低,大家向来以能生孩子著称。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更纳闷了,为啥啊?为啥工业化会导致生育率低呢?

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教育。

教育把生育年龄大幅往后延伸。以前十四五岁就生孩子了,接受教育之后,一般得到二十来岁;二十多岁刚毕业,再工作几年,直接到了二十大几、三十多岁了;三十多岁生孩子负担本来就重,而且做决定也更加审慎。生孩子这事越往后决策越难,你如果四十多岁要生孩子,你自己压力就够大了,说不定周围的人也都会劝你别冲动。

美国那边很多州童婚依旧合法。这么反动的东西一直持续到现在,也是这个逻辑。不少美国人觉得生孩子就得趁早,他们是习惯法嘛,倾向于保留传统的东西。我之前在美国听一个牧师在电台说,女人就应该十四五岁生孩子,如果要禁止,那就把四十岁生孩子一起禁止了,毕竟后者风险更大些,现在美国只有三个州禁止了童婚。

所以说,女人年龄大一些再生孩子是进步,但是付出的代价就是生孩子的机会少了很多。

而且教育对生育率的影响并不是简单地推迟生育年龄,而是教育让所有人都痛苦不堪,毕竟绝大部分人读书的过程并不是什么愉快的体验。等到自己长大了,要生孩子了,想想自己将来又要陪着小孩重新走一遍这条路,忍不住精神上一哆嗦。

我之前在某瓣上看到一妹子说,我一学渣,忍受了十几年的义务教育,再生一个让他忍受十几年,简直是犯罪。

更重要的是,教育这事不是下馆子,不是请客吃饭,是赤裸裸的军备竞赛。从入学就开始刺刀见红,一直拼到大学毕业,长达十几年,足够把父母的整个中青年全耗进去。这种消耗战,对于不少人来说想想都虚,更别说去实际操盘了。

二是养孩子属于投资,投资必然会抑制消费。本来准备两口子出去追求下诗和远方,如果有孩子,心态可能就变了,要不给孩子报个兴趣班吧。对于大部分游戏宅男来说,一台四五万的电脑基本就是顶配了,但是很少有人能下得了决心买,但是给孩子花钱,基本谁都不会心疼。

东亚地区这一点尤其过分。正常家庭生几个娃之后,基本对父母的生活质量是决定性打击,很多年轻人干脆不玩了。既然生下来就得养,我不生不就行了嘛。

三是最重要的一点,现在的社会其实是越来越透明的。

这有点像以前南方人一说起北方的冬天,感觉北方人全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至于东北人,应该过着爱斯基摩人的生活,出门行动都得披张熊皮。后来互联网兴起,才发现不少无良北方人大冬天躲在零上30度的家里吃着雪糕涮着火锅,内心崩溃了,然后强烈要求南方也集中供暖。

不过段子归段子,现实世界里,全世界都在从寒冷地区往温暖地区搬迁。日本那么大的北海道,现在人口还没驻马店多;我国的东北人也在向海南迁徙。今后这个趋势会继续。

社会阶层也一样,一直都存在,只是以前不太知道,全靠想象。农民以为皇帝用金锄头,皇后娘娘吃煎饼果子要加三个蛋。

直到互联网把整个社会啥面目直接放在大家面前,本来过得还不错,一对比觉得自己简直是在生存线上徘徊,别人吃的那是美食,自己吃的是饲料。不少人直接崩溃了。

所以说穷不穷这种事很多时候是个观念,相同收入在不同环境体会完全不一样。刚建国那会儿尽管穷,生育率反而高得离谱。当大家不觉得自己穷的时候,就不那么穷。

尤其是下边这些观念,简直有毒:

奋斗一辈子赶不上别人的起点;

你的努力在门第面前不堪一击;

免费玩家就是人民币玩家的道具等等。

人对生理上的痛苦承受能力其实很强,但是对这种精神上的无助和失去控制力的感觉感到很痛苦。很多人都有点想“删档卸载游戏”的冲动,或者干脆放弃了打怪升级,只想安安静静做个废物,更别提再生一代受二茬苦了。

说到这里,其实房价反倒是这种“绝望感”的一部分,而不是关键因素。大家想想,鹤岗的房价都成了地板价了,也没听说那地方人口暴涨吧?

这些都会对生育率造成巨大影响。如果把生孩子这事当成游戏,那玩这个游戏的人就跟《绝地求生》在线人数一样迅速暴跌。

2

 东亚特色

如果说中日韩有啥特色,那无疑是儒家文化下那种隐忍、勤奋和内敛。这些观念层面的东西,让中日韩三国成为了一百年仅有的几个跻身强国俱乐部的后起之秀,但是无一例外在发力阶段用力过猛,导致一大堆后遗症。

比如当年日本工业界有句话,说是“工厂的门一关,法律就进不来”,上世纪日本人搞工业的那股冲劲,比中国996过分得多。稻盛和夫,就是那个写《活法》的,日本产业界的神,他最早手底下那群人的基本操作就是每天要干活18个小时。这就意味着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以外都在干活,甚至吃饭睡觉时间都被压缩了。日本经济奇迹就是这么被搞出来的。

好处是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日本经济一日千里。毛病也很明显。那些奋斗狂成为管理层后,天天跟年轻人扯当年的辉煌往事,并且表示年轻一代都是废物,连当年一半的努力都达不到。成功地把年轻人给吓废了。而且年轻人也不想去过当年那种生活,甚至觉得当初都那样奋斗了,还是迎来了大停滞,现在的奋斗又有啥意义?

而且“奋斗”这种事是需要动机的,动机有两种:

一是对贫穷的恐惧。这个谁都怕,但是不是谁都有感受。

二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很多人并不向往。

日韩崛起那代人的奋斗动机往往来源于对“一无所有”的恐惧。毕竟这俩国家在战后一穷二白,努力摆脱那种悲惨境遇成了早期那些人的源动力,再苦也觉得比战后住在瓦砾里强,再累一想到今后会好起来也就忍了。

但是年轻一代缺乏悲惨经历,也就缺少对贫穷的恐惧,生活本来优裕,慢慢就不太明白那么艰苦的奋斗到底是为了啥。

不仅不明白,反而对那种奋斗过程充满恐惧。人一旦要是虚了,就哪都虚,怕奋斗,慢慢也怕抚养孩子,怕做父母承担责任,怕竞争,可以理解成一个“恐惧全家桶”。

这些观念跟病毒似的席卷整个社会,越来越多衣食无忧的人决定放弃奋斗和生育,简单躺下来做个废物。当初父辈躺下就会全家饿死,所以必须得起来去干活;而自己躺下也饿不死。不仅饿不死,反而能更快乐一些,为什么不呢?

不仅如此,中日韩三国还有个明显特点,大城市特别大。这也没办法的事,人多地少,而搞超大城市又是效率最高的发展方式,落后国家没啥更好的选择。

但是这玩意好处和毛病都很明显,城市越大,人的幸福感越差。大家仔细体会下是不是?可是又没有更好的办法。

3

 还有救没?

鼓励生育基本没啥用,尤其是只喊口号不给实惠的鼓励更是没啥用。“不生孩子”这个观念跟消费主义差不多,事实上这玩意本身就是消费主义的一部分,放弃繁衍后代,换取自己过得省心。放弃延续后代这事的本质就是放弃储蓄和投资,好好消费。

这种观念一旦被种下去,大概率没法逆转了,你再说啥他都不听,所以基本上也可以放弃“劝生”这个念头了。

日本韩国现在最惨的地方就在于,要不开放移民,等着国家变色;要不就慢慢消亡,没啥特别好的选择。

对于我国来说,情况不乐观,也还没那么糟,毕竟地盘大,东北不生山东生,山东不生潮汕生,而且人口基数也大,时间比较足。要知道,东南亚有两千多万华人,绝大部分都是福建和闽南人的后代。这生育能力,你们随便感受下。

而且中国很多问题,其实就是人口太多资源太少导致的。人口适量降一降并不是坏事,只是别太激进就行,到时候一个年轻人养着两个老人和一个小孩,如果生产力没法突破的话,那日子没法过了。

既然人口不能急降,咱们可以从这么几件事来出发,比如不要动不动就指责那些愿意生孩子的人。

一方面如果他们过得很惨,会加剧中立区的人倒向“拒生区”;

另一方面如果他们也不生了,年轻人暴跌,我们将来也跟其他国家似的,得引入黑绿。大家纳税养黑绿的孩子,激动不?

所以我们在社会舆论方面应该形成共识,如果你不想生,大家不应该对你指手画脚,毕竟除了亲妈,其他人说这事都不太合适。

但是如果谁要是想生,就更没必要围攻人家,说人家是“屌癌”,或者“有皇冠要继承”什么的。

如果不出意外,我国后续可能也会学习西方国家,给生育妇女大量的优惠政策,比如生孩子放长假,哺乳期延长等等;不仅如此,还要给雇佣育龄女性的公司税收和贷款的优惠政策。道理不复杂,如果生孩子会丢工作,还有谁想生孩子?

那谁来承担成本呢?西方一般的做法是让单身和丁克来承担。以德国为例,单身税最重,丁克次之,生孩子的家庭有大量补助。不过这种情况下依旧没法抑制生育率的下跌,德国还得从它的好基友土耳其那里引进人口。

而且有个特别有意思的事,国家如果明目张胆规定丁克多交税,估计各方都接受不了。

但是如果国家对多生孩子的家庭给补贴,变相让丁克多交税,大家又普遍觉得没啥问题。发达国家一般都是这样来转嫁成本的。

4

 尾声

文末总结下吧。

1、人口适当下降并不是坏事,而且几乎不可避免,工业化和大城市本身就带着避孕效果。不过人口减少并不是均匀的,比如可能将来一线大城市出生率最低,但是这些城市可以从全国吸收人力,最后这些城市人口不降反升,反倒是其他地方被一线给吸了。

2、人口下降会改变很多行业格局,比如我一个做培训的哥们说,等他四十来岁,他们这个行业可能会萎缩一半,小伙伴们也都思考下这类问题。

3、我国将来也不可避免会像西方一样走上鼓励生育的路线。

4、需要担心的是结构失衡,比如老人比例冲到30%以上,养老压力会非常大。日本现在每个人一生下来就背着一屁股债,也是这个原因。

全文完
转自微信公众号:九边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YNuRmfqhaaIUZkTN7dz4Cg

狼真的来了!中国出生人口塌陷大大提前,但还是救不了内卷?

◎智谷趋势(ID:zgtrend) |  逍道一

春运,这场人类最大规模的迁徙,在2021年“消失”了。在它的鼎盛时期,有超过30亿人流动。

 

这就仿佛是中国人口的一个隐喻。有些“消失”不是暂时的,是真的就没有了。最近各地陆续公布了最新人口数据,最突出的是:各地生育率低得吓人。

 

狼真的来了!中国出生人口塌陷大大提前,但还是救不了内卷?

 

一直关心中国人口问题的学者梁建章干脆直呼:“狼真的来了!”

 

糟糕的是,上面估算可能还是乐观了。知乎网友“宅男阿涛”认为广州同比下跌不是9%,而是17.8%。

 

广东跌幅则可能高达24%。考虑到广东的生育积极性在大中国有口皆碑,尚且都无法逆转生育率下滑,那么同为沿海的江浙如果出现较大跌幅也不意外。

 

吊诡的是,适龄劳动人口好些年前就在下滑了,但竞争压力一点也没小。以至于“内卷化”成为去年年度热词,从专业学术范畴延展到全社会。

 

美团外卖员里有6%是研究生,中央财大的高材生毕业了去当司机,3000块的临时工不好找,3000块的大学生却一抓一大把……内卷化的荒诞,就在我们身边。

 

人口决定国运。日本“失去二十年”,背后不是经济问题,而是人口问题。难怪日本把难以逆转的低生育率称为“国难”“慢性亡国”。

 

而如何让人发挥价值,打破内卷化的宿命,已经摆在中国案头。

 

01

 

2021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举行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细节。

 

过去几年,在公布上一年的GDP数据、就业数据、居民收入等数据时,还会公布上一年的出生人口数据,但这一次没有公布。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解释:“人口普查是十年一次,第六次人口普查也是在11月份进行的,于第二年4月份公布。2020年人口普查的结果也将在4月份向全社会公布,今天提供不了数据,请理解。”

 

但也无须讳言,人口数据,在一些地方早已变得讳莫如深。

 

预期,今年在人口数据上暴雷的地方不会少。

 

“宅男阿涛”因为找不到西南两省的数据,于是根据有限的公开资料,得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大家自己看下表,总之看完心里凉飕飕的。

 

狼真的来了!中国出生人口塌陷大大提前,但还是救不了内卷?

 

西南这个属于还不明朗的。但东北作为人口统计数据黑洞可是出了名了,今年也是——我就是不说。

 

狼真的来了!中国出生人口塌陷大大提前,但还是救不了内卷?

 

中国幅员辽阔,各省情况不一样。

 

东南沿海生育率低,兴许是经济发达,欧美等发达国家生育率也不高。西南、东北不松口,兴许是当地对统计数据慎重,这都可以理解。

 

可是已公布的地方数据,已经能说明问题。

 

宁夏2020年出生人口8万,2019年9.53万,下跌16%。

 

宁夏不仅是一个西北省份,还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不受计划生育影响,加之穆斯林生育意愿较高,结果还是跌了16%。

 

河南和山东作为人口大省,文化偏传统,理论上可以为国稳住人口的局面。

 

虽然省一级数据还未公布,但地方的数据已经不那么乐观了。

 

广东、浙江、四川、河南、山东均是中国人口大省,堪称扛把子,且分布于东西南北中。比下跌幅度更让人担心的,是这种整体性塌陷态势。

 

生育率跌幅最小的是阿卡林省江西,为-13%。网友开玩笑:“原来江西才是真的传统,中国感谢江西!”

 

狼真的来了!中国出生人口塌陷大大提前,但还是救不了内卷?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当年出生人口攀升至1786万,创2000年以来峰值。当时,还有专家担心出生人口会超过2000万,但事实打脸打得那叫一个脆。

 

对此,梁建章疾呼“中国已经掉入低生育率陷阱,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住房成本和教育成本过于高昂导致育龄夫妇的生育意愿普遍低迷。”

 

低生育率对经济社会影响同样深远。任泽平认为这会造成人口红利加速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年轻人口减少,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下降,社会阶层固化,投资率和储蓄率下降,社会抚养比和养老负担加重,政府债务和社保压力上升等一系列问题。

 

然而,问题还远不是这样简单。

 

02

 

中日韩一衣带水。中国即将面临的人口困局,日韩两国早就上演过了。

 

1月3日,韩国政府于发布数据显示,韩国人口在2020年出现了历史上的首次负增长。

 

狼真的来了!中国出生人口塌陷大大提前,但还是救不了内卷?

1960年以来韩国生育率变化

 

人口下降导致经济衰退是韩国当下最大的社会焦虑。韩国担心会重蹈日本覆辙,不过现在韩国生育率甚至低于日本……

 

我们常听说日本有个“失去的二十年”,在那二十年里,一切经济手段都失效了。

 

日本央行为刺激经济,不断降低利率。日本2000年的名义利率已降至零点。为进一步刺激经济,日本央行还通过大量购买国债的方式进行量化宽松,向市场持续注入流动性。即使如此,日本经济仍无起色,通胀长期接近于零。

 

经济手段无效,说明深层问题并不是经济本身。1980年代末至今,日本老龄化重,人口结构的持续恶化。没有人谈何需求,没有需求谈何发展?

 

对比日本1965年、1989年、2019年的人口结构,很难相信这是同一个国家。

 

狼真的来了!中国出生人口塌陷大大提前,但还是救不了内卷?

 

日韩两国

 

果相同,因却不一样。

 

二战后,为尽快摆脱战争阴影,各国都兴起了生育潮(BabyBoomer)。日本在1947-1949年和1971-1974年出现过两波BabyBoomer。

 

狼真的来了!中国出生人口塌陷大大提前,但还是救不了内卷?

 

但此时,日本觉得人口已经足够多了。1974年6月,日本人口问题审议会发布白皮书,提倡每个家庭最多只生两个孩子,对人口增长实施干预。

 

守纪律的日本人随之贯彻。

 

同时期韩国为了经济赶超,疯狂时几乎全民996,工作时长一度达到恐怖的3000小时,为德国的两倍。

 

狼真的来了!中国出生人口塌陷大大提前,但还是救不了内卷?

东亚工时对比,绿色波峰为韩国,紫线(中国)已超过韩国

 

这种追赶像献祭,创造了震惊世界的江汉奇迹,也创造了全球倒数第二的生育率。

 

与人口数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国房地产表现抢眼、涨势生猛。

 

狼真的来了!中国出生人口塌陷大大提前,但还是救不了内卷?

 

加班这么累,房价这么贵,生活这么难。还结什么婚,生什么子?

 

日本的人口干预,韩国的变态加班和房价,大家有没有觉得很熟悉?

 

本来人口稠密、喜欢储蓄的东亚,人们把时间、精力、身心,甚至“多子多福”的国民性都献出来,创造出举世瞩目的现代工业文明,也创造出震惊世界的低生育率,还创造出人类史上最大的内卷。

 

6%的美团外卖员有研究生学历。这是内卷吗?

 

狼真的来了!中国出生人口塌陷大大提前,但还是救不了内卷?

 

硕士毕业当医生月薪1700,同一单位医院食堂工作月薪2000,且无学历限制。内卷吗?

 

狼真的来了!中国出生人口塌陷大大提前,但还是救不了内卷?

 

中央财大、北京交大、北京化工大毕业生当司机。内卷吗?

 

都知道现在学历贬值,可为了取得学历的各种培训班,反而越来越红火。

 

狼真的来了!中国出生人口塌陷大大提前,但还是救不了内卷?

图源:翔哥有话说

 

前浪家长和后浪们都不容易,真金白银砸下去,为了不要本科毕业当司机,硕士毕业送外卖。都知道做金融高端,看看令人神往的金融业,是怎样选拔的?

 

前些日子,某银行招聘笔试考卷上了热搜:DES加密算法、粒子的静止能量、洛朗级数、原子的K壳层……

 

只有你不会的,没有考不到的。杀伤性不强,侮辱性极大。我们痛斥996的时候,也许连进大厂被996的资格都没有。

 

房价和内卷把前浪逼这个地步,还有多少人想生后浪?

 

03

 

一边是缺人,一边是内卷,怎么破?

 

独立经济学家李铁在《财经》上驳斥梁建章“狼来了”的观点,认为“人口不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

 

部分人口学家只是从数字角度看待人口问题,而没有看到人口与经济社会的联系。解决问题的重点应该用有限资源提升人口质量和改善人口结构。

 

狼真的来了!中国出生人口塌陷大大提前,但还是救不了内卷?

图源:智本社

 

所谓优生优育,就是提高人口素质、知识及技术水平,改变数量型增长的前提条件,让经济突破边际报酬递减,重新恢复到规模递增的状态。

 

这一过程就是经济学家熊彼特说的“创造性破坏”经济增长遵循熊彼特创新周期,当边际报酬递减时,一部分家庭提升孩子的知识文化,一部分企业家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最终依靠新知识、新技术破局。

 

一言蔽之,人口政策调整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增加人口,而是要顺应时代潮流和科技发展趋势。

 

最后还剩一个问题,比生育率下降更可怕的是“未富先老”。

 

如果人口生育率是自然下降,是受生育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趋势的,并不可怕。技术的革新、市场的调节,都能促进人口恢复均衡。但过度干预导致“未富先老”,容易导致市场失灵,市场在短期内难以调节回来。

 

从短期看,人口问题是福利问题。需要加大社会福利投入,才能相对平稳过度。

 

长期来看,要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教育、科技水平,促进人力资本提升,促进技术革新,促使人口规模及人力资本在更高的水平上寻求动态均衡。

 

任何社会问题,都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人类的惰性,却老想一劳永逸。我们实际能做的就是缓解难题,把难题的彻底解决,留给时间。

 


END

 

参考资料:

《2020年中国出生人口预计跌至1100万,2025年前预计跌至700万》宅男阿涛,知乎

《如何跨越“老龄化陷阱”?》智本社

《人口经济学|生娃这事,经济学家都搞错了》智本社

《韩国陷入人口危机》房东看世界

《内卷与血酬:中日韩电子产业搏命史》远川研究所

《一年800万大学毕业生意味着什么?》翔哥有话说

《樱桃小丸子里的一个小细节:注定了50年后,日本“国难”临头》正解局

《不要盼望人口增加了,现在就该想想怎么学习日本》冰川思享号

《李铁:人口不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财经

《梁建章:狼真的来了!》人文学会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rNLrBXh-zyEzYYgwxAgnMw

梁建章:三大内卷化和生育意愿

“内卷化”,在近期成为了网络热词。我们对于所谓“内卷化”的理解是,明明外面存在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却被什么东西卡住了,只能限制在一种内耗和低效的状态。而这种限制往往来自于主动地自我设限,形成作茧自缚的结果:

其一,教育内卷化。

教育内卷化表现在,现在的中国教育被一刀切的统考统招制度卡住了,明明考试大纲之外还有很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学习,但是因为高考的魔棒,中学的教学资源都集中到备战高考上。学生和家长被迫加入“学历军备竞赛”,导致中学生多花将近两年时间复习准备中考和高考,造成了巨大的社会资源浪费。也因为高考的折磨,学生进入大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大打折扣,反而错过了最应当提升自我的一个阶段。所以很多有能力的富裕家庭,已经放弃现行的高考和大学教育,用脚做出了选择。不仅有很多父母送孩子出国上大学,而且其中还有不少人将这个进程提前到把小孩送出国上中学。

教育内卷化的一个后果,是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无效投入越来越多,从而推高了抚养孩子的成本,压抑了育龄家庭的生育意愿。缓解教育内卷化的一个改革方案是缩短学制,在中学阶段取消中考,将初中三年和高中三年合并,并且缩短为中学四年;将大学教育分成基础的本科3年和研究生3年。鼓励学生就近读本科,重点大学则以培养研究生为主。取消现有的高考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大学生毕业考试,以此作为录取研究生和找工作的依据。这个改革方案的好处是,把考试推迟到了大学毕业,给中小学教育松了绑,节省了至少两年的复习高考的时间。还可以把普及小学和初中的9年义务教育变成普及10年的全部中小学教育。

其二,住房内卷化。

明明大城市在郊区和外围还有很多未开发的土地,但是受限于用地指标,大城市住宅用地明显不足,人为地推高了房价。目前,中国大城市的房价过高,远远超过普通工薪阶层的承受能力。前两年,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在CCTV2《大讲堂》电视节目中,在回答现场观众的提问“年轻人应该买房还是租房”时表示,年轻人“如果要结婚了,双方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六个钱包’能一起凑出首付,建议还是买房好”。“凑齐六个钱包”才够买房的首付款,可见房价之高昂。

那么,大城市的房价为何如此之高呢?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大城市的住宅土地供应不足。比如《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提出,要严格控制常住人口规模,至2035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人左右;按照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负增长要求,锁定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以内,并且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建设用地总规模负增长的要求,无疑将进一步人为加大上海建设用地的短缺。限制城市建设用地的政策,会使城市的土地供应不足,从而推高了房价。而高房价是抑制大城市生育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实,上海并不真正缺地。根据《上海市第三次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的数据,2016年,上海市耕地面积达到19万公顷,相当于1900平方公里。作为一座城市,上海没有必要保有耕地来满足某种人为设定的农业自给率。将这些土地用于提升生活环境,建设更多的住宅、商场、学校、医院、公园和各种公共设施,让愿意来上海奋斗的年轻人能够安居乐业,由此所带来的使用价值和社会效益,将远远超过将这些土地用于农业所创造的价值。由于大城市的人均占地面积通常要小于中小城市,更小于农村,让愿意在大城市奋斗的年轻人能够在大城市成家立业、养儿育女,而不是回家乡去购买或者建造一年住不了几天的房屋,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其实会节省大量土地。

其三,人口政策内卷化。

内卷化的另一个例子就是人口政策内卷化,明明中国有广阔的土地,在自然资源方面,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均占有量大多处于世界中间位置。从人口密度来说,中国为每平方公里145人,在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第80位左右。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的人口密度都高于中国,而这些国家仍然鼓励生育。

但中国的人口政策却自我设限,近几十年来,中国实行限制生育的政策,尤其极端的是从1980年至2015年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生育本来是人类繁衍和延续中最自然的一个环节,但却被计划生育政策套上各种繁琐的要求和规定,让人们处处受到掣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也恶化了干群关系。长期限制生育的政策,加剧了新出生人口的塌陷、未来年轻人口严重不足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计划生育的宣传和限制,即便现在已经放开二胎,也难以改变人们已经将一胎家庭视为常态的生育观念,近几年生二胎的家庭远远低于预期。随着养育孩子的成本不断攀升,中国的生育率还会一路走低,未来将成为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国家。

虽然国家统计局今年推迟公布2020年出生人口数据,但根据一些地区已公布2020年全年或前几个月的出生人口数据来看,与2019年同期相比,这些地区出生人口的下降幅度在11.9%至32.6%之间。详细数据见表1:

梁建章:三大内卷化和生育意愿

2月8日,公安部网站发布《二〇二〇年全国姓名报告》,其中提到:“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其中男孩529.0万,占52.7%,女孩474.5万,占47.3%。” 而《2019年全国姓名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末,2019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179万。国家统计局公布2019年出生人口为1465万,如果按照与2019年的户籍登记数量和公布出生人口数量的相同比例推算,那么预计国家统计局公布2020年出生人口为1250万左右,比2019年减少15%左右。

低生育率直接带来了严重的老龄化,劳动力数量相对于需要抚养的老人数量迅速减少,将导致整个社会的养老成本和税收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从1999-2000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2019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54亿,占总人口比重已经达到18.1%。未来几十年,老龄化程度将持续加深,到2035年前后,中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1/4,2050年前后将超过1/3。目前,中国已成为全世界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大国,这将严重拖累国家财政和经济活力。无论哪种养老方式,本质上都是工作年龄人口养活老年人口。等到你领取养老金的时候,如果创造财富的年轻人比领取养老金的人少得多,势必形成巨大的社会危机,包括到手的养老金其实也会大幅度贬值。

从创新和创业的角度来说,由于有才华的创业者一般都在30多岁时最具创造力,所以一个国家如果拥有大量30岁左右且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那么就会对其创新尤其是颠覆性创新很有帮助。相反,如果一个国家正在迅速老龄化,整个社会的活力势必就会下降。在一个老龄化社会里,年轻人的上升空间受到阻碍,努力工作和创业创新的动力也会下降。甚至很多年轻人连谈恋爱和结婚的意愿都会下降。这绝非危言耸听,日本的老龄化已经在年轻人中间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草食男”、“低欲望社会”正成为令人关注的社会现象。如果扣除二孩堆积,中国近年来的生育率只有1.1左右,比日本的1.4还要低得多,可见等到20年后,中国社会的老龄化程度和低生育率问题会比日本还严重。

长期低生育率和人口规模萎缩,会加剧经济和社会的内卷化,导致经济萧条和综合国力衰退,社会阶层越来越固化,在缺乏拓展空间的背景下丧失流动性,结果就是人们只能在旧有的体系中反复折腾和内耗。由于人口规模持续萎缩,经济规模和城市规模也会不断缩减。以城市规模为例,大城市要变成中等城市,中等城市要变成小城市,人口会不断向少数特大城市集中,人们的选择机会越来越少,这些都可以认为是典型的内卷化。

综上所述,中国目前最严重的三个内卷化问题是教育内卷化、房价内卷化和人口内卷化,这三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进一步降低年轻人的活力,让我们的年轻人活得非常累,当然也会降低年轻人结婚生育的意愿。要破局,必须全面改革人口政策、教育政策和土地政策。目前最迫切的是要全面放开生育,并出台相关措施切实减轻年轻人的负担,让普通家庭结得起婚,买得起房,生得起孩子,养得起孩子!

(本文作者介绍:携程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局主席)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l_FWlnjQEccTTz95Ntq9U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