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自媒体的流量变现。

我两天前发了一条广告,关于按摩颈椎仪的广告。

自媒体做广告这事,有些读者不喜欢,有些读者见惯不惯,我觉得没关系,今天不谈具体广告,今天就这个引子,谈谈我对自媒体流量变现的想法。

1、关于数据的态度

我比较喜欢复盘我做过的一些事情,并愿意分享一些我的数据,比如我的广告收益,我的知识星球收益,我开过的网课参与人数。旧文有很多篇有类似的分享。

有些人觉得你是在惯例自吹,有些人觉得好像不过是作者岁数大了爱絮叨,但也有些人会喜欢看这些数据。

坦白说,我喜欢看这些数据。

我经常偷瞄喵去问一些大V的最新广告报价。

我经常盯着知识星球的每周财富榜单,评估顶部星球的收益率,而且还会偷瞄喵去问某些星主,他们的用户流量是从哪里来的。

我经常盯着极客时间的分销榜单,不但看总榜,还会关注具体每个课程的榜单,评估不同大V带不同课程的转化率。凡是榜单上靠前的,我都会主动去撩一下。

我还会四处打听那些做保险业务的公众号,具体收益是多少。

我还去追查过连岳,keso等人在公众号上开的商城大概收益率是多少。

我在开公众号之初,还询问过几个大V关于赞赏的平均收益是多少。

当然,我还一直盯着A5平台上的公众号转让价格和那些号主公布的月收入能力。

嗯,上个月我还很关心,亦仁生财有术的分销排行数据。

当然以上有些数据我可以大概了解到,有些并不能,但即便是我知道的,我也不会告诉你们,只有我自己的,可以分享出来。

为什么我关心这个。

从广告系统设计谈起 这里提过,商业产品分析人员的核心诉求是什么,是关注流量变现效率。

而流量变现效率这个话题上,存在大量的信息差。

我在百度做联盟产品和商业分析的时候,接触的数据比较多,这里的信息差套利,在十几年前,简直可以说是非常疯狂的,聪明的人去买入那些不懂变现的站长流量,转手就是三倍套利,五倍套利。比如说,岁数大点的网民所熟知的华军软件园,就被别人这么疯狂薅过,华军真的是个老实人。

自媒体时代,信息差套利还存在么?我肯定的告诉你,还存在,而且是广泛存在,比如说,嗯,说不得。

我分享自己的数据和案例,其实也是希望帮助到一些愿意从事自媒体相关,或者对这个领域有兴趣的年轻人。对这些人来说,这些数据本身的价值是很大的,因为很多人不愿意分享,就算愿意分享,往往也不说实话。

除了关心数据,我更关心背后的人。

很多知识付费和自媒体领域的新贵我都拜访过,比如stormzhang,粥左罗,半佛仙人,刀姐,等等等等,当然也有主动找我的。如果某个地方我得知某个人对某个知识付费产品转化效率非常高,我通常会主动加对方微信,然后酌情安排时间拜访。

作为70后,为什么我对行业最新的一些流量情报不过时,为什么我的业内人脉没有局限在老一辈江湖圈里,秘诀就在这里。70后的业内大佬认识几个90后创业新贵不稀奇,像我一样认识这么多的,其实真不多,而且水平都很高,因为这些都是我用数据筛选的佼佼者。

我这里讲一个真实案例给大家,有个90后小伙子,在上海主动找我聊天,我请他吃了顿饭,我不想透露对方是谁,他最早写技术自媒体真的是纯粹兴趣,甚至很长时间不知道可以赚多少广告费,说实话,不算什么有影响力的大V,也不算什么非常强的原创作者,当时不过几万粉丝,但当他明白过来自媒体广告收益情况的时候,也就是对流量变现效率有概念的时候,他决定全力突破做这个事情,并且针对核心目标,确立了自己独特的打法,没有任何资金投入的情况下,现在可以做到月收入稳定在30万左右。说实话我有点惊,因为我坦白说,他背景没那么强,写作能力也没那么强,我不能透露他的打法,但简单粗暴,就是有效。

2、广告背后的故事

其实很多人都提过类似的观点,具体我不记得,可能是顾小北,亦仁或者老胡,或者他们所有,就是对于创业者而言,或者对于那些有兴趣增加商业思维和希望从事副业的人群而言,关注广告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通过观察广告可以体会很多商业原则和商业机会。

我举个例子,很多人在刷信息流的时候会遇到某些广告,特价的皮鞋,皮包,特价的什么电子产品,品牌没听说过,自称质量很高,图片做的非常美。

有的人被吸引,就下单了。

有的人没兴趣,就取消了。

你知道老江湖如果频繁看到一种这样的广告,会怎样么?

马上去拼多多和1688上搜一搜,类似这样的东西,卖多少钱。

我以前讲过,如果信息流广告频繁出现一种产品广告,而且你搜索不到任何投融资新闻的,一定说明这个产品目前利润率很高。

一般打广告有两种目的,

一种是买用户烧钱做影响力,然后靠继续融资发展,比如以前共享单车之类的,铺天盖地的打广告。这种你会搜到大量行业新闻,天天各种新闻稿和融资新闻。所以你很容易知道这种的目的是影响力。

一种就是简单干脆的赚钱,这种新闻非常少,有也都是面向消费者的,而不是面向业内人士的,为什么,闷声发财,业内人士最好都不知道。

前两天星球用户提了一个特别有趣的问题,说类似P站这样的不可说网站,广告都是各种菠菜,成人交友等等,为什么正规商品不考虑这类不可说网站投放呢?

我说你把问题搞反了,并不是正规商品不考虑这里投放广告,而是同等流量情况下,各种黑灰产变现效率更高,在这种情况下,正规商品没有竞价优势!

 

其实你观察一下微博广告就是,各种骗子、灰产广告铺天盖地,你说正规商品不投微博?不是的,跟骗子比,正规商品没有竞价优势。百度当然也是类似的问题。所以,有些巨头你说广告很干净,其实是管控原因,如果没有管控,一样是黑灰产遍地走,某些国家相关法规严格,处罚巨大,巨头就会老实很多。某些国家的处罚不痛不痒,巨头就会放纵一些,如果没有管控,大家其实都一样,我旧文泄露的关键词,FB  cloak,其实,咳咳,不适合再说了。 

在充分竞价的领域 ,流量变现效率高的产品,会抢占最多的流量资源。这也是流量玩家杨涛之前提及的,流量最终会找到变现效率最高的出口。

3、我的尝试

去年早些时候,我的助理经常把很多类型的广告拒之门外,有段时间我发现过来的广告主局限在几个网课平台,我就说难道没有其他广告主找我了么,后来助理说不是的,他觉得不合适,所以都推掉了。

我。。。

后来我就要求他必须尊重的我的决定权。

那我的目标是什么呢?我做自媒体,固然是赚钱的,但其实,我觉得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测试平台,测试什么,测试不同类型的流量变现效率。

当然,这个测试基于一个基本前提,就是不能伤害我的读者,不能推荐我认为不合适的产品,这一点我还是很坚持的。

卖网课,变现效率是怎样的。

卖保险,变现效率是怎样的。

推星球,变现效率是怎样的。

理财类不敢碰,但富途证券至少是安全可靠的,可以一试。

那么卖货又是怎样的。

其实以前我跟某电商平台谈过,人家老板给我亲自安排了一个对接人,帮我运维网店,很抱歉最后我没开通尝试,当时对方其实给的方案很好,我什么都不用管,售后日常都是他们处理,每天公众号的2条到5条他们出内容,我贴上去就行,第一条还是我自己的文章,然后坐地收佣金。

听上去真的不错,然后我仔细看了一下商品,各路大V卖的最火的佣金最高的全是各种保健品,如果是综合维生素之类的,鱼油,Q10这些我觉得也还好,还是可以推的,但也不是,都是各种吹嘘功效神奇的中医保健品,这让我真的无法接受。想想算了,这钱不赚也罢。

多样化尝试,也可以认为是,探寻流量变现效率最高的途径。

4、尝试的成本

一切尝试都是有成本的,而自媒体发广告的成本,就是取关率。

实际上,取关率这个话题怎么去看。我的观点是,先确定分母是什么。

比如,我有39万粉丝,我发了一条按摩仪的广告,我注意到取关了大约400多个用户,看上去不过是千分之一而已,好像不算什么,我觉得不能这么算。我发一条广告,只有1.6万人访问。(广告访问量通常只有原创文章的一半,因为转发和再看都会少很多,基本只有直接打开的一次访问,几乎没有二次传播。)那么1.6万访问就有400个取关,这个比例就不低了,2.5%了。

为什么这么算,没有打开自然就没有取关对不对。而从信息流中直接打开你文章的读者,说实话,价值肯定大于不打开的对不对。从长远价值或概率来说,这些取关用户平均打开你文章的频次,会显著高于其他当前未打开你这篇文章的读者对不对。

如果这么算,这个成本其实相当不低的。绝不是说你去外面随便花钱买粉的那种计算方式。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说自媒体发广告要慎重,其实也不都是道德和责任原因,也是成本考量,如果取关率过高,实际上广告收益未必能弥补这个损失,因为你会持续失去阅读数,这个价值是长远的。

5、关于继续卖货的想法

坦白说,我不是顶级大V,我也不擅长营销手段,我承认自己不太可能成为顶级卖货高手,所以我也不认为自己具有极致议价权。

上条按摩仪的价格,坦白说,有不少其他渠道可以拿到同样的价格,我只能说,所有官方授权渠道里,同一款型比较,我不会比别人贵,但实话说,也并不存在特别的价格优势。(有读者看到了同品牌不同款的官方低价,这个是不能直接比较的。)

而非官方授权渠道,其实有很多很低的价格,这种,我只能说,无法评估真伪,所以我也不敢碰这种。

因为开始卖货,确实有一些商家找过来,那我就自我定位一下

第一,无法确保品控的,我不敢碰,真不敢,我的胆子比较小,不想惹售后纠纷。

第二,我自己不愿意购买的产品,我不会推荐。

比如最近有服装小众品牌来问,说质量确实很好,我看了一下价格,轻奢风格,我这种抠门的70后,一般不太会在服装上花太多钱,反正我自己是不会消费这种产品的,我不能说它不好,但我不会推荐这样的产品,而且我认为我的读者也不太会热衷于追逐这样的消费产品。

有些客观原因不会购买的产品,还是可以推荐的,比如我常驻在新加坡,不可能在国内买车,但如果某些我认可的汽车品牌有比较大的促销,我也是愿意试试推荐的。

第三,不追求极致价格。

我相信我的读者对我的信任,所以只要不比别人贵,我相信很多读者会在我这里下单,但你说会不会比别人便宜,我觉得我真没这个议价能力。

第四,宣传必须符合我的价值观。

很多人推荐按摩仪都会用明星代言来说事,为什么我不用,我从来不认为明星代言可以证明什么,但丁香医生的宣传我认可,因为我知道丁香医生是有底线的,他们不可能推荐医生们不认可的产品,不可能推荐医疗领域伪科学的产品。

所以 其实最近确实有一些厂家商家来问,但坦白说,按照我的标准,想挑到合适的也不容易。但如果有合适的,我依然会愿意尝试,多元化流量变现尝试,是个很好玩的事情。

量力而行很重要,有人说曹老师你定制一款粉丝专用的产品,这边厂家配合。我说算了,我没那么大腕,搞点小福利可以考虑,比如定制一款文章金句扑克牌什么的,不指望赚钱的东西,平时发发抽奖也蛮好。仅限于此,往大搞那叫不自量力,会被现实抽打。

最后,很抱歉,这篇文章没分享什么数据。

销量数据商家还没提供给我,过几天拿到了可以酌情分享给读者。不过初期反馈看应该不错,有个插曲是我没想到的,我没意识到5.20这个事情,结果很多人正不知道送什么礼给伴侣,我还真把这种日子没当回事。

我依然会尝试不同的可能性,酌情寻找更多有价值的流量商业转化路径。

我希望读者更多的理解流量变现的途径和效率,以及理解增加流量变现效率的意义,如果你能比其他人更懂流量变现效率,说白了,你就掌握了流量套利的机会和可能性。这样的案例其实很多!刚想多举几个典型案例,想想算了,很多你们日常一扫而过的信息里其实隐藏着套利操作,算了,都是朋友圈里的人,讲出来会挨揍。

那你说这篇文章啥都没揭露,不是废话么?

回到前面,我提了很多我关心的数据,我说我不会分享给你,但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去搜索和查证呢?

举个例子,

极客邦的分销榜单数据你去研究过么?

一些典型大V知识星球的收入数据和持续趋势,能不能观察,如何观察?

A5上是各种转让信息,但作为行业观察者,你能观察到怎样的有价值信息?此外还有新榜,还有清博,从常见的信息中看到不同的价值,是商业敏锐度的基本功,这是教不会的。

很多都是公开的信息,需要我分享给你么?

如果你觉得以上都是废话,算了,取关吧。

谈谈自媒体的流量变现。

题图,来自于,黄渤《疯狂的赛车》

解读,对于不同流量价值的人而言,有时候,流量在他们手里,就等同于拿着美金烧着玩。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ff3fx8EPxgZfcBHTud3cDg

美团凭什么

 

 

美团凭什么

 

 

作者:姚书恒

支持:远川研究所消费组

 

 

 

2011年夏天,王兴匆忙地去了趟上海[1]

 

半年前,他拿到了红杉中国1200万美元投资,美团的团购业务走上快车道,每日交易流水超过500万,100多个城市都有站点:一头是在当地找餐厅、KTV、电影等线下商家合作推出优惠券,另一头放到网站上让消费者买,平台赚个佣金。

 

模式清晰,现金流又好,是个难得的好生意。但问题是,像美团这样的团购网站,当时有几千家。原本的细水长流,变成了简单粗暴的烧钱三板斧:高薪挖角、请明星代言砸电梯广告、用商品团购刷高交易量。

 

然而在一片喧嚣中,王兴既不天价挖角,又不砸广告,也不卖实物商品。本就处在行业第二梯队的美团,很快就陷入了被动的局面。

 

当时美团的上海总经理是王洋,他在家乡的老母亲崴了脚,这消息不胫而走,传到了竞争对手窝窝团那里。窝窝团的CEO徐茂栋立刻托人去王洋老家盐城,请了当地最好的四个医生上门给王洋的妈妈看脚,目的不言而喻。

 

王兴这次去上海的目的,就是给王洋做思想工作[2]。没想到的是徐茂栋除了会请四个大汉上门服务,还给美团销售骨干们送上了宝马和千万期权,于是王兴的思想工作还没来得及做,王洋自己就跳槽了,还顺带着挖走了100多位骨干员工。

 

那年的美团风雨飘摇:大街小巷全是竞争对手的广告,公司销售经理怀疑公司是不是快完蛋了,连广告都打不起。后来王兴和王慧文下去开动员大会,当地销售直接打断他:王总你别忽悠了,你就告诉我什么时候打广告,其他我都不想听[3]。

 

王兴很少出面回应外界的质疑,拿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流的选择是做事,二流是评价别人做的事,三流是评价别人的评价”。因此,偶尔的几次露脸大多也只能用一句“ 我们只关注客户的需求”来概括。

 

更多的时候,他是在饭否和微博上讲一些天马行空的话。在四面楚歌的2011年,他转了一条微博:如果几年前的我是未被降服又无所适从的孙悟空,今天的我已经成了没有七十二般变化、只剩一念执着的唐僧。

 

美团做的生活服务业,确实跟去西域取经差不多,这是条巨大而漫长的赛道。

 

2013年初,王兴在公司年会上说,美团的交易额会在2020年达到一万亿人民币,当时的主流评价是“只能靠通胀“。但一万亿的数字是王兴经过缜密计算的结果,美团此后每年都在快速靠近当时设定的目标,2019年的交易额已经超过6800亿。

 

这一判断的背后,是美团十年发展中“用科学的方法论理解事物本身”的缩影,科学拆解、衡量、反复思考,这是美团做战略判断和公司经营的基础与核心。沈南鹏认为,王兴是是将思辨精神运用到企业管理中最好的企业家之一。

 

但也曾经有投资人这样评价王兴和美团: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

 

 

 

01. 生死取舍

 

 

 

2003年11月,还在美国特拉华大学读博士的王兴给五个朋友发了封邮件,全方位介绍了资本主义的强大,顺带着描述了美国社交网站如火如荼的发展情况,邀请大家一起创业做社交网站。为了表示决心,王兴带头,先把学给退了。

 

两个人跟着他上了贼船:一个是大学室友王慧文,从中科院退学;另一个是高中同学赖斌强,从北电网络辞职。之后他们做社区网站、输入法、地图,没一个成功的。2005年12月,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态,模仿Facebook的校内网上线了。

 

网站上线后,王兴立刻把办公室搬到了高校环绕的华清嘉园,接着带队潜伏到大学的晚自习教室,在黑板写“大学四年你有几个朋友?”然后配上校内网的网址;后来,他们又在春运期间租大巴,学生注册校内网就能免费坐车去火车站[4]。

 

地推效果立竿见影,几个月后用户就破百万。但服务器和带宽撑不住,王兴不得不去找融资。在红杉路演的时候,周鸿祎看了王兴一眼就转身走了,然后把500万美元给了校内网的对手占座网。捉襟见肘之时,当时的互联网一哥陈一舟找上门,开出了200万美元的价码。

 

那是2006年的秋天,在围绕卖和不卖争辩了两个星期后,王兴跟着创始团队在一家小酒馆吃宵夜,所有人都酩酊大醉,嚎啕大哭。王兴当场拨通陈一舟的电话:我们卖了。3年后,陈一舟把200万美元买来的校内网改成人人网,随后在美国上市,市值超过70亿美元。

 

而王兴则带着团队,在饭否网上又经历了一次意外。这些起伏,王兴都看在了心里。2010年,他又搞了一个创业项目,对标美国团购网站Groupon的美团。跟之前不同的是,这一回王兴对企业运营的现金流格外重视。

 

美团的经营模式,分两步。首先,找到本地的餐厅酒店KTV,拿到低折扣的优惠。然后,把产品放到网上卖给消费者。这样消费者以后拿着兑换券去门店就能享受低价优惠。跟“有用户、没收入”而容易导致弹尽粮绝的社交网站相比,团购最大的特点是消费者先预付,过一段时间才跟商家结款,现金流足够养活团队。

 

但王兴也没想到,会有几千个人跟着自己一起玩。2010年,市场上最多曾经出现过5000家团购网站。

 

当时,面临核心骨干出走,竞争对手围剿,王兴感觉光做思想工作解决不了问题。紧接着,美团迎来了大规模的内部调整。

 

首先是坚持消费者第一。2011年底,王兴觉得有点管不动美团了。当时几个主要竞争对手,大众点评、糯米,全都开了20到30个城市,在北上广深打得不可开交;拉手、窝窝团、团宝开了200到300个城市,开始大裁员。美团卡在中间,开了94个城市,摆在面前的问题变成了:该扩大战线还是收缩规模?

 

王兴作了一个对美团意义深远的决定:停止扩张,集中精力和资源服务好消费者。很快,美团就出台了保障消费者权益的措施,例如,允许用户把没消费的订单退款。

 

美团凭什么2011年3月,美团率先开启“过期退”政策

 

这个看起来简单、理所当然的措施,却如重磅炸弹。大量原本靠吃空饷活着的平台不得不跟进,结果资金链跟不上,抄作业把自己抄没了,团购的供给瞬间出现真空,消费者的选择变少。当时,恰好临近春节,为了增加消费者的选择,美团出台了公司史上第一次激励措施:谁能谈下更多商家,就给谁报销春节的来回机票。

 

春节之后,原本每天一单团购,变成了每天多团,成交量突飞猛进。到了2012年年中会议,上线商家多、已经盈利的城市经理,都被用轿子从会场门口抬进来,绕场一周抬到主席台上去领奖——光荣榜、自行车、以及一双由王兴签名的跑鞋[5]。

 

其次是向商家提供数字化服务。美团商家和业务遍布全国,如果IT系统厉害,相当于有一个卫星,能对全国的情况了如指掌,否则就是两眼一抹黑。2010年9月,美团拿到红衫的投资后,把别人用来打广告的钱,拿去为商户开发了一套自动结款系统。而有些竞争对手的结款还要靠上百位员工的手工算账[6]。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长期有耐心。在2012年的年会上,王兴讲了一个挑战南极的老故事。阿蒙森团队只有5个人,但带了3吨物资,不管每天遇到什么天气都坚持走30公里。斯科特团队17个人,只带了1吨物资,天气好就多走,不好就睡帐篷。结果阿蒙森团队成功穿越南极,斯科特团队全军覆没。

 

整个2012年里,美团没有新开一个城市,全力服务好消费者。结果,对手因为烧钱太猛,纷纷倒下了。例如文章开头提到的窝窝团,用四个大汉感动王洋是它最后的高光,随后就开始大裁员。拉手融资后把钱花去请葛优卖广告,闯关IPO失败,兵败如山倒。阿里在推出聚划算后,风风火火的实物团购网站瞬间被团灭。

 

短短两年,浩浩荡荡的“千团大战”落幕。作为唯一的幸存者,美团在2012年按兵不动,却在2013年一口气开了70多个分站。

 

但没过多久,新的危机来了。

 

 

 

02. 黄山会议

 

 

 

2012年夏天,千团大战格局逐渐明朗之时,王兴让老同学陈亮成立了一个“西瓜小组”,研究怎么把酒店客房也搬上美团。陈亮带着几个产品经理和两个实习生,把第一个战场放在了文艺青年打卡胜地丽江。

 

为了省钱,他们没有去云南开站点,而是在北京天天给丽江当地的民宿、客栈打电话,一个月就签约了120多家酒店,然后用“圣诞节+元旦特惠”的方式卖出了远超预期的客房订单。这让王兴感到时不我待,立刻成立了电话销售中心,全面铺开。

 

紧接着,80多个员工一个月签了超过6000家酒店。在携程已占据高端商旅市场的情况下,美团用经济连锁和民宿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形势一片大好。

 

但接下来的五一假期,让团购模式的瓶颈以一种激烈的方式凸显出来:在热点城市南京,所有酒店都趁着旅客出游高峰拒绝了团购券,买了团购的用户没地方住,只能用钱投票。当天,美团的退款率高达100%。

 

团购扩张快,是因为不用碰商家的库存,在餐厅跑得通,但在酒店,团购解决不了一个“翻台率”的问题:高峰时间,不管是餐厅还是酒店,肯定都会优先服务全价顾客而不是团购顾客,但吃饭没位置等十几分钟就有了,酒店没房间起码要等一天。

 

此时,又一个问题摆在王兴面前:团购上规模很快,对美团有利;但长期来看,预订肯定比团购更能让消费者满意。美团要不要牺牲短期增长速度,重建酒店供应链?

 

2015年7月,美团全国的商务拓展团队带着放暑假的心态来到黄山,准备玩几天。他们不会想到,在接下来的3天里,所有人就只做了一件事:开会。主持会议的,是刚从万达跳槽到美团管酒店业务的郭庆[7]。

 

郭庆在会议现场打开美团,选了大连市的十家酒店,当着所有人的面买了团购券,然后打电话去问能否入住,结果有八家回复说不能住。紧接着,郭庆用预订的方式,选好房间和入住日期,再打电话去问,所有酒店都说可以入住[5]。从团购转向预定,就这么成为了全公司的共识。

 

但问题又来了:预订的体验比团购好,那转成预订之后要提价吗?大家在这个问题上争论了三天,还是回归到了美团的核心价值观上:以客户为中心。最后决定,以团购的价格转型预订,让消费者有更好的体验,让商家有更好的现金流和经营自由度。

 

“黄山会议“之后,美团的程序员很快就做了一套名为Ebooking的酒店管理系统,酒店老板可以用来管理自己的房间库存、订单和优惠折扣。但问题是,绝大多数酒店老板不是程序员,而是四五十岁的叔叔阿姨,属于正宗的互联网文盲。

 

美团凭什么2012年,技术部喊出了“要么牛逼,要么滚蛋”的口号

 

为了加速业务上马,王兴索性把地推团队全都变成了商家客服。手把手教酒店老板和前台操作,在临走时,还在他们的电脑屏幕角上贴上便条,上面写好各种操作步骤。如果商家还遇到问题,地推团队就在微信上跟老板们视频讲解。

 

半年之后,美团上的20万家酒店中,90%都转型到了预订模式,酒店业务也成了美团利润率最高的业务。

 

紧接着,美团走向了成立以来最为旷日持久的鏖战。

 

 

 

03. 双峰鏖战

 

 

 

2013年春天,美团又成立了一个研究团队,这回带队的是元老人物王慧文,团队兵分三路去研究三家送外卖的公司:美国的祖师爷GrubHub,和中国的两个后起之秀,到家美食会与饿了么。

 

当时,国内互联网公司都喜欢直接对标美国的相关公司,用来估算市场和收入规模。这导致了当时国内送外卖的公司对自己的订单数量增长速度足够满意。但王慧文却非常疑惑:GrubHub经营10年才做到日均十万的订单量,难道中国外卖市场的体量会不如美国?

 

紧接着,王慧文派出两队人马,从线上、线下一起研究当时在学校市场渗透率做得最好的饿了么。在线上,美团统计了饿了么网页上显示的订单信息,对它进驻的12个城市的的订单量进行排序,前四位的上海、北京、广州和杭州没有太多意外,但第五名却是福州。

 

做过校内网的王兴和王慧文马上意识到:如果福州排第五,那就意味着饿了么起码有20个城市没做好。例如,放着有100万在校大学生的武汉,饿了么做了4年都没有进驻。而线下的调查带来了更有价值的信息:饿了么只是把学校周边有外卖业务的餐厅放上网,这个策略帮助它快速度过了创业的启动期,但此后却没有及时升级服务。

 

后面发生的就是被媒体翻来覆去描述的东西:美团借助团购积累了大量商家资源,迅速杀向外卖业务,同时,他们还让那些原本不做外卖的餐厅也做起了外卖,通过增加供应,让用户有更多选择。

 

2013年12月,美团外卖正式对外公布,一下子就进驻了30个城市,其中18个是饿了么没有涉足的空白市场,市场份额几乎在一夜之间从一家独大变成了分庭抗礼。

 

美团凭什么2013年底,外卖业务上线后,美团单日交易额过亿

 

三年后的冬天,饿了么拿着刚刚到手的融资,发起了一场名为“冬季战役”的大规模补贴战。一边补贴商家、用户,一边高价挖角美团骑手,在部分城市的外卖市场占有率重新超过美团[8]。此后,以共享经济为名的互联网公司做着类似的事情时,人们总会以美团和饿了么的鏖战作为一切故事的开头。

 

外卖战争的转折点发生在2017年的春节前夕。美团的外卖团队开始一个人头一个人头地计算,如果春节不停业,需要多少个骑手,以及什么样的物资储备。紧接着,“春节不打烊”的口号对外公布,靠着远高于同行的骑手返岗率,美团赢回了春节之前丢掉的市场份额,而且还充分锻炼了在春节期间人力短缺时的运营能力。

 

此役过后,美团一举坐稳了外卖行业的老大地位。而当时外界还无法预知,在除夕期间积累的调度资源的经验,将在几年后的一次特殊春节中,承担起更重要的作用。

 

而在这场战争还没平息之前,王兴在内部讲话里抛出了另一个被人反复咀嚼的论调:互联网的上半场结束了。

 

 

 

04. 数字改革

 

 

 

在王兴看来,互联网的上半场,是需求侧的数字化,也就是让消费者都用上手机、上网下单。而下半场,将是供给侧的数字化,商家要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让消费者享受更好的服务。随后王慧文补充说:中国餐饮行业的成本和效率有25%的改善空间,但改善不会自己发生,必须由美团来驱动。

 

长期以来,中国的餐饮行业有三大特点:第一是环节太多,柴米油盐酱醋茶,质量把关难;第二是工业化程度太低,小作坊为主,不发生食物中毒就算食物安全;第三是产业规模大,长年稳定增长,但单店、单个品牌瓶颈明显。这些特点注定了美团要在餐饮商家中推动改革,将是一次艰辛的长征。

 

因此,尽管从2017年开始,美团已经是最大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数百万外卖骑手连接着商户与消费者,但外界对美团的质疑却从未停止,甚至出现了一个奇观:亏损,被质疑;盈利,继续被质疑。

 

美团凭什么
2017年2月,王兴说,这把椅子上坐着我们的客户。

美团曾经因为长期亏损而备受批评。从2010年创立,到2018年上市,美团进入的每一个领域都是毁天灭地的竞争强度:团购、酒店、外卖、打车、单车、生鲜等等,无一不是需要大量前期投资,无一不是强敌林立,王兴也因此被称为“半个互联网的敌人”。而现在好不容易坐稳外卖龙头,却又要搞快驴、ERP系统等改造商家的业务,还要亏到什么时候?

 

然而,当美团真的开始盈利,质疑声反而更多了。广东、四川、河北等地的餐饮协会纷纷指责美团佣金太高,挤压了商家的利润。美团似乎并不热衷于给自己辩解。事实上,美团外卖的佣金虽然高达496亿,但整体佣金率在过去3年里几乎没涨过,而且这佣金分摊在400万外卖骑手身上根本不够用,每天得给骑手发1.1亿的工资。

 

在今年一季度全国餐饮门店万马齐喑的时候,北京连锁快餐品牌南城香,却在1月29日就有40%的门店恢复经营,到3月13日,90%的店面恢复营业,收入接近正常时期的一半,而外卖业务则恢复到之前的75%,既不需要贷款,也没有拖欠供应商款项,更没有裁员。

 

南城香能在极端考验下做到这些,跟过去几年与美团深入合作密切相关。汪国玉在2001年创立南城香,卖烤串、盖饭等快餐,但2008年以后每况愈下,不断裁员。直到2015年上线美团外卖,才迎来了新生。

 

美团几乎手把手改造了南城香。传统餐饮门店,堂食空间大,厨房空间小,但随着外卖订单越来越多、外卖部分取代堂食,这种空间划分显得不合时宜。于是,南城香增加了厨房、外卖取餐区面积,缩减了堂食区域。改造后的结果远超预期:2018年,南城香在美团上的日均外卖订单超过了2万单,每月外卖收入从平均80-120万元激增到1500万元左右[9]。

 

美团对南城香的数字化改革初见成效,但它的供给侧改革,能惠及更多商家、更多消费者吗?

 

 

 

05. 幕后崛起

 

 

 

1月30日,在被封锁的武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食堂经理李大双,给美团快驴打了一个紧急求助电话:封城之后到处买不到食材,医院食堂的库存只够吃两天了,能不能赶快帮帮忙[10]?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是武汉市指定的发热门诊医疗机构之一,有1600张病床,当时每天在这里用餐的医护人员和患者超过2000人次,随着收治的病人陆续增加,食材库存迅速告急。而美团快驴则是美团专供商户食材的供应链业务部门,在特殊时期为医疗机构开通了绿色响应通道。

 

接到紧急求助电话后,美团快驴的武汉运营人员一边了解具体需求,一边在盘点库存、组建履约团队。当时武汉已经进入封城后的第5天,全城物资和物流都非常紧缺,快驴的部分商品库存、运力也出现不足。

 

但此前在外卖战争中打赢了春节战役的美团,在调配资源上有足够的经验和办法。身在北京和石家庄的产品、物流团队连夜响应、加入援助,为医院调度人、货、车,沟通各部门打通障碍。第二天下午4点,1.7吨的食材准时配送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解决了全院的吃饭问题。

 

美团凭什么疫情期间,美团外卖骑手运载物资

 

能成为“战时血管”、在特殊时期维持民众基本需求,靠的是平时下的硬功夫。

 

2018年,王慧文在《新餐饮的几个趋势》的演讲中阐述了餐饮业的四个变化:线上线下一体化、数据化、全渠道化、餐饮零售化。他认为,除了满足C端的消费者, 美团还要帮助B端的餐饮商家提升经营效率。在这条道路上开疆辟土的业务,就是美团快驴。

 

快驴在2015年就上线了,在2018年成为独立的快驴事业部,开始规模化运作,为餐饮门店集中采购、送货上门,将商户从繁杂耗时的日常采购中解脱出来。到去年底,已经覆盖了全国22个省、45个城市。 

 

在整个疫情期间,快驴对餐厅、医院食堂、养老院等社会餐饮和机构客户做到了“保价不断货”,正是依靠过去2年多建立起来的稳定供应链:首先,美团快驴实地探访生产环境与生产流程,保证货源;其次,由于平台体量大、议价能力强,保证价格平稳;最后,在城市有中央仓储,来自各地的食材先进中央仓再进物流配送体系,物流成本和损耗低,配送效率高。

 

近一个月后,2月23日,国新办在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不同以往,这次在台上发言的是一位美团外卖的骑手,吴辉[11]。

 

吴辉是武汉本地人,原本在除夕已经放假在家,但一边吃着火锅,一边刷着新闻消息,看到有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只能吃泡面,心里头很不舒服,于是就决定,春节期间继续送外卖。结果,大年初一的第一单外卖,就来自中南医院呼吸内科。

 

吴辉当时心里有点打鼓。可是在做好防护措施、送餐到医院里,看到一切都井然有序,也就放下心来了。后来他又接到一份与众不同的订单,订单的备注上写着:妈妈做的饭,给爸爸送去,我爸爸是前线医生,谢谢小哥了。他拿到晚餐后马上直奔前线。

 

像这样“奇怪”的订单,后来越来越多。买药、买体温计、买口罩、买酒精、买菜等,吴辉接到用户订单的需求都是最紧俏的物资,但他总是尽力满足。武汉街头的酒精和消毒液基本都断货,遇到有药店良心价限量卖口罩,他就排队买两包。发现少量药店还能买到体温计,他本来想全买光分给顾客,但一转念,只买了四个。

 

美团外卖骑手能在用户最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背后是美团已经成为国内最大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汇聚数以百万计的商家和骑手,保障了服务供应和物流配送能力。因此,不论是送外卖,跑腿还是送蔬菜、订酒店,也不管情况有多恶劣,都服务着全国人民的正常生活。

 

美团不是只把线下服务搬上网,美团本身就是本地生活服务。

 

 

 

06. 有为无为

 

 

 

2010年美团刚诞生的时候,每天只上线一单团购,十年后,它已经成了覆盖团购、外卖、生鲜、网约车、休闲娱乐、酒店住宿、旅游、婚庆等多种场景的超级服务平台,市值超过6500亿人民币,这样不断扩张服务品类的发展路径,促成了那个互联网产业经典一问的诞生:美团的边界究竟在哪里?

 

回溯美团的发展历程,王兴围绕餐饮、围绕生活服务这一个大的战略方向始终没有变过,虽然美团这个过程中也走过弯路,比如排队机,但在这些琳琅满目的业务中,始终都有一条清晰的发展路线:满足消费者的本地生活服务需求。

 

从增加商家、过期团购退款,到转型酒店预订、给消费者送餐送生活物资,美团在不断扩大企业的业务边界和承担相应的试错成本的时候,又延伸出第二条路线:以数字化改革让商家变得更高效。

 

满足用户需求和增加商家供应,是美团长期发展的双核心动力,遵循着美团“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其实就是:长期价值高于短期利益,优化服务高于赚取利润。

 

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一个公司能做到的业务可能是有限的,而消费者和商家的需求却可能是无限的,在这个有限与无限之间,是美团的有为与无为。

 

2018年8月,美团召开第二次“黄山会议”,主题就是“直面痛点,大搞服务”。直面痛点的方式非常直接:在现场大屏幕上,一边滚动播放微博用户骂美团,一边播放客服的投诉录音[12]。之后的一年,每周开一次服务专题会,每次一开就是半天。

 

当时酒店行业正受到滴滴、Uber的影响,其他平台都在做抢单,美团不做;之后的在线选房、转售,美团也没做。在外界的喧嚣中,美团埋头做了两个系统:美团超脑系统、餐厅RMS系统。

 

美团超脑的作用是优化用户和商家的联结效率。目前,美团配送在全国2800余座市县有近万家配送站点,服务360多万商家和4亿多用户,配送骑手达400万人。在每笔订单上,超脑可以在用户下单后0.55秒钟以内,就把订单和配送线路指派给骑手。

 

以这套系统为基础,美团在过去三年外卖佣金率只上涨0.7%的情况下,让外卖业务的毛利率从8.1%提高到18.7%。说人话就是,在佣金率基本不变、骑手收入没有下降的情况下,美团超脑靠提高了10%的配送效率,由此才得以在今年以来新招收超过80万名骑手,不仅保证了物流通畅,还发挥了就业稳定器的作用。

 

美团凭什么
美团技术部门开分享会,大家踊跃参与

 

如果说超脑是连接用户和商家的运输队,那门店RMS系统就是修路,帮助商家实现数据化管理,提供包括点餐、收银、外卖、厨房管理、进销存、会员营销、财务报表等在内的解决方案,让数百万商家逐步实现精细化运营。

 

但技术不是凭空诞生的,技术的背后是人才。在2016年的一封内部信里,王兴就强调,“人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能不能培养一支既懂互联网、又懂生活服务垂直行业的队伍,将是我们打赢’下半场’的根本保证”。

 

2019年下半年,王兴又连续两次在美团内部会议上提出,要让新一批各层级领导者成长起来,让组织不断迭代、不断增强。随后,美团大学开学,云集了美酒学院、袋鼠学院、美业学院、餐饮学院、结婚学院、闪购商学院、配送学院和客服学院等十五大学院,覆盖全国455座城市,成了生活服务行业的基础设施。

 

回望服务业在大国经济中的百年历史,美国的服务业产业人口占比在20世纪之初就超过第一产业,并在2010年之后达到80%,在这100年的时间内,美国持续转型成为服务密集型经济,进而享受到了全球最顶尖的技术创新和消费升级两大浪潮。

 

而在中国,2011年服务业的劳动力数量史上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未来它的潜在增长曲线将是美团最大的红利,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和升级的最大红利。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家公司是整个中国茁壮成长的缩影。

 

 

 

07. 尾声

 

 

 

美团如今拥有400万外卖骑手。这是近富士康员工的四倍,相当于整个吉林市的人口数量,在人类商业史上,几乎没有哪一家企业达到如此的管理规模。

 

2019年,北京的美团骑手常包红成为了所在站点的“单王”,月收入超过一万元。他在接受《新闻联播》采访时说,“靠着送外卖,养活了父母妻儿,患上了老家的欠款。”疫情期间,美团骑手在武汉承担起了医疗物资、医生餐食和居民日常用品的配送工作,他们同样是城市的英雄。

 

从2013年到2019年底,有43.2万国家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通过成为美团骑手实现了就业增收,他们中的近45%月收入达到了5000元以上。对于同在这个国家生活的千百万老百姓来说,美团骑手是他们能想到的待遇最好、最体面的工作。

 

在成立十年之后,美团成为了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一个巨无霸。王兴也许算得出美团每一年增长的交易额,但他在十年之前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他的公司正影响着400万骑手的日常生活,600多万家活跃服务业商户的业绩报表,百万乃至千万服务业者的起落浮沉。

 

自资本主义诞生起,“赚钱是企业最大的道德”便成为了一句无可置疑的准则。在经历了很多次危机与经济衰退之后,人们应该意识到,赚钱只是企业的一种本能。一家企业真正的道德,是在赚钱的同时为整个行业注入活力,为商业环境带来繁荣,为社会创造价值。

 

美团总有一天会成为商业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但现在,这个254.3MB的App正承载着很多人的生活与希望,还有一些更重要的东西。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请顺手点个”在看”吧~

 

 

美团凭什么

 

参考文献:

[1]. 王兴的至暗时刻,i黑马

[2]. 追梦的人:美团上海大区总经理王洋的故事,TechWeb

[3]. 美团网:幸存者与通吃者,财经天下周刊

[4]. 九败一胜,李志刚

[5]. 美团网:幸存者与通吃者,财经天下周刊

[6]. 美团的奥秘:与王兴聊技术的力量,程序员

[7]. 美团“房战”,浅黑科技

[8]. 饿了么美团的“囚徒困境”:无路可退,无法结束

[9]. 在美团外卖的助力下,南城香是如何摆脱经营困境的,美团研究院

[10]. 美团武汉战“疫”,界面

[11]. 受邀参加国新办记者会,这位武汉骑手到底说了什么?,美团

[12]. 美团酒店的那群“蚁人”,蓝洞商业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do5ZdZxTNIy41QbaQISWNw

为什么说快手是另一个拼多多

为什么说快手是另一个拼多多

 

最近一年,快手都在跟自己较劲。


如果安于中国Snapchat的定位,快手早已完成任务,估值只高不低,如果学instagram找个小扎式金主,拿着支票的腾讯就在门外。

 

但宿华和程一笑仍然坚信快速商业化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

 

2016年12月7日宿华接受网易科技采访时,提到了快手即将启动大规模的商业化,当时被看好的有信息流广告、电商、直播、游戏、增值服务等等,但真正做起来的是直播。

 

快手商业化每前进一小步,都是直播带货的一大步,去年快手电商完成350亿的交易额,让宿华和程一笑定下了今年1000亿的小目标,后来行情水涨船高,又从2000亿翻到2500亿,这几乎是秒杀淘宝直播的水平了。

 

快手终于亮出了商业化的最后底牌,无论辛有志、散打哥的封杀和出走,还是新晋一姐董明珠的强势都没有改变这一点。

 

格力珠海总部的那场直播,快手明星“二驴”夫妇和山东电视台主持人李鑫全程陪护,公务缠身的董明珠反倒像是串场走秀,来去匆匆,3小时完成3.1亿销售额,其中零售价2499元的1.5匹空调卖到1799元,700元差价几乎是双11所仅见,董明珠不做亏本生意,背后补贴的还是快手。

 

为什么说快手是另一个拼多多

 

二驴一语道破天机,“来格力专场,薅快手羊毛”,这个玩法就是抄了拼多多的作业,去年618拼多多为了让沉下来的流量再升上去,联合品牌商家掏了100亿元补贴,其中最大的爆款就是号称史上最便宜的iPhone,据说某款机型比官网低了2811元。

 

苹果不打价格战,这就是拼多多的自嗨。

 

快手的套路很清晰,先用千万补贴吸引格力入局,再送总粉丝6500万的三位红人给董老板暖场,埋单的是观众,圈粉的是场外眼红的各路大佬,这就是快手自证商业化能力的一场超级真人秀,至于董明珠,有人掏钱又贴流量,她何乐而不为。

 

5月15日20时董老板又会现身京东,号召大家抢空调了。

 

为什么说快手是另一个拼多多

 

说了两年的快手商业化,实际就是在复刻拼多多。

 

美团王慧文曾经把中国互联网的生意归结为AB两面,A面是供给和履约都在线上,B面是供给和履约都在线下,快手正在做的就是从A到B。

 

线上策略一直在升级,去年10月快手的营销平台更名为磁力引擎,重新梳理了人、内容、流量和创意四大要素的流转机制,开放的快手小店和门槛极低的快接单丰富了创作者的变现手段,有粉丝护体的头部红人则能聚合更多的商业资源。

 

快手与拼多多的差异在于人群穿透的方式,拼多多是关系链信任,快手是老铁圈层认知,流量成本可控,逻辑不同但互通。

 

线下玩法就是彻底COPY了。

 

这两年电商都在讲to b故事,淘宝是讲给希望数字化升级的企业,拼多多讲给过剩产能,大家都在发展稳定可控的线下生产基地。

 

快手试图在这个过程中划出更漂亮的微笑曲线。

 

第一个波峰当然是低价冲量,两个杀手锏分别是白牌和网红自建品牌。

 

白牌有产能,没利润,电商的坑位都货币化了,他们自知拼不过大品牌,但在品质不敏感的特定消费场景(如手纸、纸巾),却可以用低价冲量与直播契合。

 

数据显示,快手老铁最喜欢的产品依次是食品饮料、面部护理、居家日用、口腔护理和彩妆,80%的平均客单价低于50元,直播不仅实惠,而且效率更高。

 

至于个护本质上是悦己型消费,讲究口碑,也拼种草,网红主播都自带人设和圈层加持,前店后厂的自建品牌也玩得风生水起。

 

微笑曲线的第二个波峰是品牌升级。

 

快手希望把格力董明珠的案例包装成一种不断复制的模式,吸引更多品牌商家,今年3月快手更新了品牌保护名单,可以看做是对知名品牌的示好。

 

另一方面,快手也在学步淘宝和拼多多,努力向服装、美妆、皮草、玉石、乳胶等产业带渗透,寻求深度合作。

 

去年快手“源头好货”计划就网罗了辽宁佟二堡、江苏常熟、河北沧州等服装生产基地,以及云南瑞丽、广东四会、河南镇平、辽宁岫岩等珠宝玉器产业基地。

 

倘或两个波峰都能实现,快手的微笑曲线就划出来了。

 

王慧文所说的AB两面,对快手就意味更多的行业话语权,但在电商看来,这象征着快手不再是可以用钱支配的广告入口,而是变成了有利益冲突的友商。

 

一个对供应链和下沉市场有强烈企图心,又愿意为董小姐豪掷万金的快手,威胁的并不是抖音,而是电商平台本身。

 

快手会成为一个电商杀手吗?体量上有可能。

 

快手DAU可以叫板淘宝、拼多多和京东,而且黏性、互动性更好,去年双11阿里发布的站外红人带货排行榜Top10中快手占据5席,还有一个来自微博的白菜省钱君,淘宝直播的李佳琦、薇娅或许更有战斗力,但他们拉动的是体系内部的熟客复购,并不能阻止站外平台对用户时长的侵占。

 

从成本上说,直播变现也有优势。

 

快手有社交属性,以熟人、地域和趣缘为三个关系纽带,外加老铁身份认同,流量成本相对比较低,所以肩部和腰部主播也有带货能力,淘宝、拼多多、京东的直播主要是平台玩法的前置延伸,变现效果依赖价格要素支撑,反观快手的红人PK看似简单粗暴,刺激冲动和溢价消费的能力却是电商无法比拟的。

 

这些都加剧了快手与电商的关系异变。

 

此前快手一直玩“光荣中立”,来者不拒的接入各路电商的商品链接,但去年5月宿华和程一笑公开告别“佛系”后,就有一系列强硬举措。

 

从7月20日开始,快手对小店大量抽佣(技术服务费),自建电商从1%提高到5%,第三方电商抽取到手推广佣金的50%,据说是为了设立商家成长激励金,其实针对的就是淘宝联盟、拼多多和有赞,明眼人都看的出来,快手要动手切蛋糕了。

 

但更狠的还在后边,快手10月和12月分别下架了拼多多和淘宝的商品链接。

 

过去淘宝把快手当成下沉市场挖掘机,又是遏制拼多多的利器,去年双11还合作了史无前例的“老铁狂欢夜”,但蜜月过后就是暗战。

 

淘宝对于快手引流的用户全都浮层“一键入驻”的强提示,涉嫌挖人不说,还经常不给返回路径,这么做原也无可厚非,金主是大爷嘛。

 

但淘宝把快手当橱窗,快手却不想为人作嫁。

 

作为回应,快手12月23日封禁了淘宝商品链接,然后就是长达数月的冷战,直到3月27日淘宝用一纸价格不菲的广告年框示好,关系才算缓和。

 

快手电商的宏图大志到此算是藏不住了。

 

过去电商玩命造节有三个目的,一是引导消费需求的集中释放,二是给品牌商家集中走货的战场,三是创造广告营销的盛宴,现在的618和双11几乎贡献电商全年GMV的四分之一,但直播对这个玩法的破坏是毁灭性的。

 

以董明珠的510直播为例,假使品牌商家可以被格力的案例套路,也愿意拿出双11级别的优惠,那么快手直播的流量威力就足以随时透支电商造节的蓄客了。

 

这不是简单的竞争,而是动了电商的命脉。

 

另一方面,现在快手与电商还能相安无事,无非是各取所需,竞争未到分际,一旦快手要封闭生态,要推产业带,要拉供应链,要做线下履约,这就近乎宣战了。

 

以玉石为例,快手与广东四会刚达成协议,今年1月拼多多的招商会就开到了那里,淘宝在佛山平洲玉器街也建立了全国首家翡翠产业带运营中心。

 

下一场电商大战的策源地正在形成。

 

当年的阿里吃透了标品的线上玩法,后来的拼多多消化了过剩产能,现在的快手两块蛋糕都要吃,还要把高值、非标、自建品牌以及KOC安利和种草的生意全做起来。

 

雄心之大,已不是去佛系那么简单了。

 

长远来看,快手和电商的蜜月迟早崩坏,只要快手不满足于线上的流量繁荣,迈出深入线下的第一步,就是双方反目成仇的伊始。

 

今年的618和双11,吃瓜群众大概率有热闹可看。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DY0MjQzMg==&mid=2653355505&idx=1&sn=8a60b88b6169e2eb8b655b05c8447345&chksm=84ebe39eb39c6a88c28da0e8d1b3c418c1a97e4dceb057e3ae1847d11aeda958f905c74fa48e&mpshare=1&scene=1&srcid=&sharer_sharetime=1589533133047&sharer_shareid=628f557a82f1902a02fa5d023e5f66fd&key=8a1ab7a1aa11986da13b4f0838a18d603f72a92c650376408ebc85a16c66d4f28b606b458f75fb04ef429b76bb4956a4377d2637f9dc2d7da5a07c6f83b24932d5638605aed2e1a011cb7f76db46b6b1&ascene=1&uin=MjI1MjU3NzQwMQ%3D%3D&devicetype=Windows+10&version=62080085&lang=zh_CN&exportkey=AdPF4S0P9s215BXgPTcQYGw%3D&pass_ticket=cDtLSfjDDoddtniMX5fYzpdxZ8f2hU9Xs8vxlWWarjOC49sXBorcW1X2LJgmx7p5

滴滴硬刚美团,谁会先认怂?

 

2016年乌镇峰会期间,在程维和王兴还能坐下来畅谈互联网、创业、竞争和友情时,王兴曾经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F1两大车王舒马赫和阿隆索有过一次很经典的最后对决,双方非常接近,长时间齐驱并驾。谁能赢就看最后关头谁先松油门,或者谁先踩下刹车。经过激动人心的僵持之后,阿隆索最终胜出了。事后别人问他为什么能赢,他说,那一刻我是这么想的,大家都不松油门的话,可能双双车毁人亡,然而他有小孩,我没小孩,他应该会让我。
“极致的竞争是残酷的,”王兴总结道,“竞争到极致的话,对人性是一个考验。
滴滴硬刚美团,谁会先认怂?
王兴(最左)和程维(最右)
严酷的商业竞争会摧毁人性吗?
起码友情很难经得住考验。王兴和程维的故事证明了这一点。
讲那个舒马赫和阿隆索的故事之前,程维和王兴已经作了5年老友。2011年初识时,两人都不像如今这样叱咤喑呜,不能说是小角色,但也不是无可取代。美团当时市场份额排不进前三,迫切需要资金的王兴接受了阿里的5000万美元,阿里方面负责和美团对接业务的,正是当时在支付宝工作的程维。
如你所知,美团和阿里的蜜月很快就结束,而两个年轻人在工作中结下的友谊则延续了下来。王兴、程维和晚一些结识的张一鸣,年龄相仿,知识结构和视野随着时代涨潮而完备和开阔,野心勃勃,困难也类似——作为各自领域的小巨头,他们的脸上时刻能看到BAT这几棵大树投下的阴影。这些因素促使他们走近,结下了一段友谊,据说三人有一个微信群,经常聊得热火朝天,互相支招、争辩;一起吃饭也是常事。
这段友谊虽然松散而脆弱,但因为少见而在中国互联网史上微微发光——光是为把群建在微信还是钉钉上,马云和马化腾估计就得争得打起来。
谁也想不到,乌镇言欢后,才两个月多一点,王兴和程维便正式决裂了。2017年2月14日,情人节,程维和王兴一起吃了顿饭,分手之后,程维看到了一条新闻:美团上线了网约车业务。
滴滴硬刚美团,谁会先认怂?
两辆原本在不同赛道飞驰的跑车,开始挤在同一条赛道上,像舒马赫和阿隆索那样,“并驾齐驱”。
程维把这视为宣战,他第一时间关闭了滴滴APP上的美团接口。王兴隔空喊话:“大家得接受竞合是未来的新常态。”几个月之后,同样是接受小晚专访,程维对此的评价是带着强烈情绪的三个字:“假惺惺”
他用投石机轰出5个字:“尔要战,便战。”
一年之后,两人在乌镇再次联袂出场,但促膝长谈已经不可再现,能远远隔着坐到一张桌子边,还得归功于马化腾。
盛宴不常,盛筵难再。自那之后,中国互联网一派和谐的景象急转直下,AT双雄仍然优势明显,但在小巨头们的强烈冲击下,乌镇那张饭桌四分五裂,腾讯的意志已经没法再主宰同志哥的行动了,中国互联网产业的新秩序在纷飞的战火中渐渐现出雏形。
王兴和程维决裂15个月后,随着抖音和快手将内容生态竞争从图文拉拽进视频时代,张一鸣和盟主马化腾公开决裂了。乌镇秩序终于在形式上也正式画上了休止符。
每个人都想成为新秩序的一极,都怕被他人主宰。三个年轻人驾驶着由雄心和焦虑混合驱动的时代快车,不断拓展业务的边界,不断擦枪走火。
美团和滴滴在疾驰中试探、碰撞、压制、反压制。在一系列小规模的摩擦之后,程维最近扔出了一枚核弹:青桔单车融资10亿美元,自摩拜ofo倒下后,共享单车略显沉闷但安全的美团青桔哈啰三头和平相处的市场格局终于被打破,竞争烈度提升到了新层次,空气中开始弥漫硝烟的味道。
看到这条新闻时,王兴耳边不知道会不会响起那五个字呼啸而过的声音:“尔要战,便战。”
战斗已经开始,目标就是胜利。然而,美团和滴滴各自都已庞大无比,击败这样的对手,哪怕AT都难以做到。可以预料到的是,这会是一场漫长的战斗,一城一池的得失不会影响双方长期对峙的大势,正如王兴自己所说,“如果美团和滴滴打起来,这不是一场战役,这是‘战争’。”
谁能、怎样能获得最终的胜利?王兴和程维两人,谁会先松油门呢?
滴滴硬刚美团,谁会先认怂?
青桔拿到的10亿美元是什么概念?即使在摩拜和ofo比赛烧钱时,这两家前共享单车领头羊也没有任何一轮融资额接近过这个数字,摩拜拿到的最大一笔融资是6亿美元;ofo的8.66亿美元融资额看似很高,但那是把车抵押给了阿里。
值得注意的是,10亿美元投资中,有8.5亿是滴滴自己出的。程维出手的背景,是美团正在扩大单车优势的阳谋。
据北京市交通委相关数据显示,美团单车3月份在北京地区的平均骑行量增长了187%, 与青桔单车的竞争中越发激烈。
另一件事是,王兴把电单车视为下一个发展重点,并投入10亿元进行布局。据媒体报道,美团在4月下单了百万辆以上的共享电单车订单,还在全国多个区域征召代理机构及人员,准备大举探索电单车商业化。
3月,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0年美团单车的重点是加大投车,“不论多少个城市,全部加大投入”。
滴滴硬刚美团,谁会先认怂?
这些动向,不可能不落入程维眼底。
滴滴创立之初竞争激烈,程维曾在办公室里挂了一个条幅,上书“日拱一卒”。
后来滴滴日渐成为出行领域的王者,程维又撤下了这个条幅,换成了“虚心”二字。
成功之后尽显大哥风范的程维,其实内心那个 “日拱一卒”并未走远。更何况,向他发起挑战的还是“假惺惺”的王兴。在美团2020发力共享单车之后,程维不但“拱卒”,而且乾坤一掷,“出車”了。
这不是程维在近两个月内第一次向王兴出手。
3月16日,滴滴官宣,即日起,该公司在郑州、上海、深圳、重庆等21个城市上线跑腿服务。这是继滴滴试水外卖业务后,再次拓展本地生活服务领域。
滴滴硬刚美团,谁会先认怂?
据Tech星球报道,滴滴对外表示疫情期间上线跑腿业务,是为了增加代驾司机收入来源。
但跑腿业务上线的时间点颇为耐人寻味。
3月30日,美团发布了2019年财报,其中对网约车业务仅仅用一个不痛不痒的“对经营亏损的控制已经得到改善”作为评价。之所以亏损得到改善,是因为美团改变了思路,不再采用重资产自营模式,而是推出聚合模式,接入第三方做平台,避开了和滴滴正面竞争,不用大量烧钱,但也意味着让出了网约车这条赛道主路。
随着疫情的发展,这几年势头强劲的美团少有的陷入了一种被动挨打的状态,一些地区的餐饮协会相继发难,质疑美团收取佣金比例过高。一番折腾之后,风波方才平息。
虽然如此高调,滴滴的日子其实也不好过。自媒体“新零售商业评论”指出,随着网约车市场交易规模增速放缓,滴滴主营的打车业务已经达到利润顶峰,靠用户规模吃红利的好日子在2018年末戛然而止,这使得滴滴不得不在2019年裁员15%。而2020年新冠疫情这只黑天鹅的降临,让滴滴雪上加霜,估值一再缩水。
这时候滴滴上线跑腿业务,除了试错之外,当王兴狼狈之际,不趁机朝美团腹地扎一刀,实在不符合程维以往在与快的竞争中“日拱一卒”的风格。
滴滴硬刚美团,谁会先认怂?
朋友的背叛,通常比敌人的压迫更加刻骨铭心。
镜头摇回到七八年前,两人还是朋友和合作伙伴。当时程维还在支付宝,因为每天加班打车非常不容易,萌生了制作一款打车APP的创业念头。谁能帮自己“掌一眼”呢?程维想到的第一个朋友,就是王兴。
项目方案出来之后,程维兴冲冲地拿着APP初稿去找王兴,结果被王兴当头泼了一盆冷水:注册流程体验太差,垃圾!程维虚心接受,回去就按照王兴的意见加以改进了。
结果几年过去,那个当初帮兄弟掌眼的朋友,突然闯进了兄弟的地界。
2017年2月,毫无征兆之间,美团打车悄然上线,第一站在南京开始拓客。
程维问王兴,为什么这么做?
王兴给出的回答是:“想就试试”。
从2017年后10个月美团打车的发展来看,王兴进军打车市场并非试试而已。
滴滴硬刚美团,谁会先认怂?
到2017年12月底,经过10个月的酝酿和尝试,美团打车业务已经“迈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以南京为起点,开始了首轮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福州、温州和厦门七个城市的扩张。到了2018年1月初,美团打车当时据说已经凑齐了北京的20万“开站”用户。
程维针锋相对:在滴滴内部研究孵化许久的滴滴外卖项目被正式端了出来。
其实程维在这件事情上犹豫了很久。
“滴滴内部的团队研发外卖产品其实有一段时间了,之所以一直没有上线发布,可能是在等美团的动作”,在接受36氪采访时,有接近滴滴的消息人士这样表示。
2017年12月底,王兴正式宣布成立美团出行事业部,并将下一轮融资40亿美金的大部分都用于发展这个新兴业务。
程维坐不住了,出手如雷霆,不留余地。
2018年4月9日,滴滴外卖在无锡上线,和美团展开了一场名副其实的补贴大战。
滴滴硬刚美团,谁会先认怂?
据媒体报道,当天滴滴外卖推出下午茶20元减18元的优惠,美团马上给出20元减15元的红包,一路比拼下来,甚至出现了1分钱的订单。
超高补贴催生了用户、商家和骑手的薅羊毛狂欢。订单雪片一样飞来,导致不少餐厅爆单,被迫暂停营业;骑手每单收入飙升了四五倍,在高额提成的吸引下,苏州等周边城市的骑手纷纷涌向无锡,很多美团和饿了么骑手跳槽去了滴滴。
当天晚上,滴滴发布海报,单方面宣布胜利:当日订单达33.4万单,市场份额跃升至第一。美团马上也贴出海报反击:“你!又不是个演员,别设计那些‘第一’的情节,没意见,我只是想看看你怎么圆。美团外卖无锡市场稳居第一!”
程维烧起钱来从来不手软,之前网约车大战时,他曾经一周烧光1500万美元,滴滴外卖在无锡一天补贴数百万元,对他来说只是小意思。团购起家的王兴当然也是烧钱大师,两人对峙,让无锡外卖之战显得分外魔幻。
就在各方力量汇聚而来,渴望在这场烧钱狂欢中薅到更多羊毛时,据AI财经社报道,4月11日,无锡市政府相关部门约谈了美团、饿了么、滴滴三家外卖服务平台,直指外卖平台涉嫌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和垄断经营行为,强行终结了这场大战。
与此同时,在上海和南京,网约车补贴大战也在上演,只是进攻者的角色换成了美团。
看似轰轰烈烈,其实美团和滴滴都被羊毛党薅秃了。
继2017年亏损25亿后,滴滴2018年再次巨亏109亿元,累计亏损额高达390亿元。政府出手和财务压力,导致滴滴外卖在国内悄然下线,咽不下一口气的程维转手增资了饿了么。
美团打车那边也是一样,在上海,美团打车从上线到补贴停止仅仅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到了2018年的后半年,美团打车逐渐从自营的平台转成了一个聚合打车软件的订单分发平台。
程维和王兴都意识到,扎向对方腹地的这一刀刺空了。
但那只是单次战役的结束,正如王兴所言,美团和滴滴一旦开战,那就不是一场战役,而是旷日持久的战争。
滴滴硬刚美团,谁会先认怂?
王兴和程维都是出了名的狠人,滴滴和美团都有来自阿里的狼性基因,两家公司从事的都是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在某种程度上,他们迟早会成为敌人,稀奇的倒是,他们居然做了那么久的朋友。
他们可能仍然珍视友谊。否则2017年12月,接受小晚专访时,程维就不会否认和王兴不再是朋友,说他们仍然有联系,“平均一个月能见一两次。”然而“假惺惺”的评语,和“尔要战,便战”的宣言,也是那时发出的。
割裂程维和王兴的,决不是他们的个人意志,而是美团和滴滴各自的发展路径和业务逻辑。
滴滴是一路从对手的尸体堆中杀出来的。挡滴滴道的公司,要么被滴滴击败,要么被滴滴吞并。别看滴滴后来也搞开放平台,其实程维更推崇赢家通吃。在2016年那次闭门会议中,王兴那个“舒马赫有孩子所以松油门”的故事,是被程维这番话勾出来的:
“互联网到最后每个纯粹领域里面只有一个胜者,哪怕像阿里和京东,这么大体量,还在拼命互掐。大家都知道——你要赢,要不然就是死。
程维在接受小晚采访时表示,滴滴的战略非常清晰:一是国际化,二是推动共享新能源汽车,三是无人驾驶。这三块都围绕出行,连接非常紧密,因为出行这块蛋糕足够大,足以支撑滴滴成长为巨兽。在出行这块“纯粹领域”中,程维不容卧榻之畔有他人酣睡。滴滴还未上市,如果对手养成气候,无疑会对滴滴的估值产生影响。所以程维不打则已,一旦出手,就是火力全开,饱和攻击,比如和Uber的补贴之战,以及上文提及的无锡外卖之战。
王兴的四处出击,无所不至,既是自觉的选择,其实也是出于无奈,因为光靠外卖业务,很难让美团盈利,尽管美团的外卖市场占有率已经接近70%。在这一点上,美团的主业外卖和滴滴的主业网约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者在盈利能够力上显然要比前者强大得多。
滴滴硬刚美团,谁会先认怂?
在这个意义上,美团有点像AWS未有大成之前的亚马逊:已经在主业上做到极致,但仍然难以盈利。所以,美团必须不断扩展边界,以便找到属于美团的“AWS”,这在外界看来极具侵略性,一度传说半个互联网都是美团的敌人,但可能只有王兴自己清楚宝宝心里有多苦,对美团来说,一旦停止探索边界,也许就意味着死亡。
在16年乌镇那次闭门会议上,王兴委婉而略带歉意地向程维暗示了美团捞过界的原因:在中国创业者扩张自己的边界,其实不是因为侵略性,而是为了增加自身的安全感。弦外之音张一鸣听明白了,所以他后来透露早在那时候就知道美团要进军出行,而程维直到看新闻才明白,还专门去找王兴质问,就有点过于直男了。
作为中国最优秀的两位企业家之一,程维和王兴的竞争,当然不至于走到阿隆索设想中互不相让以至于车毁人亡的境地。除了放弃和失败,两人分别在探索第三条路,这条路在王兴那里是“当老二”,在程维那里是“合并”。这当然又和程维专精一道、王兴四面出击相关。
王兴收兵网约车赛道,避免了和滴滴陷入超限战,但“核战争”仍有爆发的可能,如果滴滴将共享单车或者说两轮车列入出行战略,以程维对“纯粹领域”的捍卫决心,一场大战势在必然。
滴滴硬刚美团,谁会先认怂?
相关数据表明,2019年第三季度,美团外卖的渗透率提升至15.9%;而作为智能出行领域的领头羊,滴滴的渗透率最高也不过3%。
王兴从2017年开始就在大谈特谈无边界的战略,哪怕恶了自己最好的朋友,也要尝试进入各个线下生活服务轨道,使得业务边界越来越模糊,美团也在2019年第一次实现了盈利。
要说程维不羡慕,那肯定是假的。
3月24日,滴滴发布全员内部信公布了未来三年的目标:日单数超一亿,国内出行领域渗透率超8%。
根据滴滴CEO柳青在2019年7月发布的数据报告推算,滴滴每日最高峰值也不超过3000万单。“滴滴现在最大的壁垒就是规模”,在最近一次接受采访时,程维的回答饶有深意。
“共享单车车辆投放那么严,就算全国渗透覆盖,峰值最多也就是2000万单”。有业内人士这样表示。
滴滴硬刚美团,谁会先认怂?
因此,想要实现这个目标,从共享单车每日2000万单中能切出多少,决定了程维定下的日均订单过亿目标实现的底数。而目前尚未出现明确政策限制的共享电单车,已经成为滴滴必须抓住的一块新蛋糕。
这也许滴滴日子再难过,程维勒紧裤腰带也要凑出钱来投资青桔单车,从而与王兴的美团单车“正面刚”的原因。
惟精惟一的程维,是否会变成大道若水的王兴?这个可能性并不能轻易否定,毕竟,滴滴纵向扩张的势头被各种力量摁住了脑袋,进展缓慢,这时,上线滴滴跑腿、加码青桔单车,很可能只是程维向王兴下战书的开始。
然而,如果这一天到来,滴滴“成为一家中国本土的竞争驱动的多元化公司,”程维肯定不甘心,“假设滴滴有那一天,我会认为这是一个战略的失败。”
有意思的是,4月11日王兴发了一条意味深长的饭否:
“我好像还不曾站在陨石坑里感受过人生。”
“世上至少有两种游戏,一种可称为有限游戏,另一种称为无限游戏;有限游戏以取胜为目的,而无限游戏以延续游戏为目的。”
这是一本在互联网圈子里流传比较广的图书第一章的内容。
年轻的程维曾在微博上推荐过这本书,而王兴还为这本书的中文版还写过腰封,认为这本书帮助他理解了公司竞争真正的“边界”和“终局”。

 

滴滴硬刚美团,谁会先认怂?

 

然而,目前看起来,程维和王兴其实都非常认同这本书最后一个章节。

 

“世上有且只有一种无限游戏”。

 

文章来自公众号:字母榜(ID:wujicaijing),作者:张津京 马钺。

参考资料:

《程维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是不为人所知的?》  珺竹 2018年4月

《武夷三杰》 i黑马  2017年2月

《对话程维:尔要战,便战》虎嗅 2017年12月

《青桔单车融资10亿美元 滴滴重金布局两轮车市场》 BTech  2020年4月

《程维再战江湖,滴滴左右开弓》 tech星球  2020年4月

《腹背受敌、背水一战,滴滴该怎么办?》36氪  2017年4月

《美团打车、滴滴外卖,暂时停战》36氪  2018年9月

《美团打车难入局》蓝鲸财经 2019年6月

《4万字实录完整呈现:王兴、张一鸣、程维在乌镇闭门会议上都谈了什么》虎嗅 2016年11月

《对话王兴:太多人关注边界,而不关注核心》晚点 2017年6月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uNY5S56bBjJ450GwDF7Yg

我不想当流量

我不想当流量

1

我在很多社交软件上都有小号,就是用来关注自己的同学,以前的好友的,号里面基本都是些普通朋友,没有日常那么多骚话,也没有那么多独特的见解。

只是像条咸鱼那样挂在那里,一年半载才会发一条动态,作为以往的那个自己还在的证明。

前几天,我朋友问我,是不是拿小号来恰饭了,怎么几百粉的号还能恰饭?

我打开一看,我的其中一个小号一直在给那些饭圈明星营销号点赞,点了已经有大半年了,看得我一肚子火。

点赞也就罢了,钱呢,钱呢,钱呢。

2

除了工作必要之外,我已经慢慢的放弃了很多社交、社区类软件。

这些软件带来的大量社交和无用的信息对我而言与其说是消遣娱乐更不如说是一种负担。

多人运动事件爆发时,吃瓜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但过了半天,我打开任何手机上的任何一个软件,任何一个网站,任何一个社区,看到的都是“锤”“多人运动”“手机”这些东西。

八卦是一个很好的情绪调节品,但讲真,吃瓜虽然很好,可我始终也只有一个肚子一张嘴,没办法24小时吃瓜。

而且瓜吃多了,会拉肚子。

信息也是如此。

目前,过量的营销内容几乎充斥着整个互联网。

每个内容平台,每个社交软件基本都是时政新闻、娱乐明星、网红公知、营销大V的世界。

一打开软件,不是明星放屁都有上万评论和转发的无脑热搜,就是各种励志鸡汤正能量,还有充当着人生导师实际收智商税的营销号。

除去这些,再往深处挖一挖就只剩一些毫无营养价值的搞笑段子,炫富拼爹、自拍卖萌等内容。

社交网络过度的发达,以至于我们每天都在被动的吸收着这些营销号产出的庞杂而无用的信息。

而过度聪明的算法也让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被迫的陷入这种营销浮躁的内容里。

我之前曾经在某app的首页搜了一下奥特曼联名款T恤,结果直到现在,我的各类软件到现在都还在给我推送奥特曼战力排名,闪耀迪迦跟常态赛迦到底谁的战力更强,奥特之父头上的角为什么那么大。

我虽然喜欢奥特曼,但我真的不关心奥特之父的角为什么那么大!

甚至连我那个拿来当通讯录的小号都变成了这个营销世界的一部分。

科技在进步,信息壁垒被打破, 信息获取变得便捷,世界触手可及,这很好。

但很多时候,我们只想在营销的世界里,留下一个从不曾变成流量,只属于我们自己的角落。

我们并不希望自己变成一个工具,变成纯粹的“流量”,但这个微小的愿望也如此难以实现。

3

社交的存在,是有其存在价值的。

人对自我存在认知是需要对应的坐标来进行锚定。

而社交就是作为这种参考坐标而存在。

如果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其他人,不存在社交,那么我们所做的一切也就失去了意义。没有了“对与错”的参考,失去了“值与不值”的参照。

幸福不一定是对比出来的,但很多事情有对比才有价值。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里,社交需求是基于人类基础需求之上的高层次需求。

当人脱离了最基础的生存需求后,就会开始寻求社交需求。

因为这种没有对照,没有参考的虚无感会给人类自身带来痛苦,会使得思考本身成为自我认同的阻碍。

在这种情况下,人便会感到焦虑、不安和迷茫。

所以许多科幻电影会将“永生”作为一种终极的痛苦。

“社交”这东西主观上降低了我们的迷茫和焦虑,让作为个体的我们确定了自身的存在“意义”或者说存在“价值”,从而客观上提升了我们的生活效率。

没有集体就没有个体,没有社会就没有个人,没有他人就没有自己。

失去锚点的自由就只是一片虚无。

我们的存在,因为别人的存在得到了证明。

这就是社交的存在意义——对个人积极的内在价值。

4

但随着互联网的参与,社交圈被扩大,社交和信息的界限被模糊,大量信息的入侵让我们失去了自我空间。

在锚定点之外,涌出的大量社交信息反而让我们产生自我怀疑,外界的大量信息时刻提醒我们,在这个世界,在这个社会之下,我们的存在意义,但却忽略了我们作为人而言对自己的存在意义。

这个世界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你,你是互联网下的吃瓜群众,你是公司的员工,你是需要减肥的胖子,你是需要承担家庭开支的丈夫,你是需要担忧子女教育的父母,你是要焦虑未来的职场青年,你是要操心房子车子的工薪族。

一个一个的锚点像绳索一样把你牢牢的捆在你该在的位置上,却没有任何一个点,是告诉你在撇除外界的杂音之下的你,到底又是谁。

你喜欢电影、漫画还是运动?

空闲时你会出去一个人闲逛、瘫在沙发上看剧还是坐在电脑前写作画画?

不是作为公司的员工,不是作为倾听的友人,不是作为那个处处为伴侣着想的恋人,也不是那个孝顺的儿子,而是仅仅作为你自己。

在这个无处不社交的时代下,成年人,有时候想好好哭一场都是一件困难的事。

发一个丧一点的朋友圈,上司说影响不好,朋友说你矫情,家人又会过分担忧。

你想宣泄,却连一个无人的树洞都找不到。

你想分享,却很难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人。

这些软件,这些产品,这些我们用来消遣,放松,用来在这个虚幻世界寻找自己真实存在价值的东西,彻底成为了这个虚幻世界的一部分。

A4腰、iPhone腿、纸片人,说走就走的旅行,头等舱的体验,网红打卡圣地,各种层出不穷的时髦热搜词都是我们大多数普通人一辈子都无法触及的目标。

拿起手机,手指划过屏幕,动态中的明星、网红,甚至是我们身边的朋友都成为了社会标签下的那个精致模样。

看完之后,摸摸自己肚子上的两层赘肉,默算了一下自己卡里所剩不多的存款,一声叹息后打开了另一个软件,企图在各种段子和鸡汤中寻找慰藉,但内心的那个小小黑洞却始终无法被填满。

在这种影响下的我们,每次发一条推送,一个动态,总是会细心的编辑每一句话,美化每一张图片,突出自己的优点,避开自己的短处,生怕一个小小的缺点都会被放大,把那个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

为了一个个毫无意义的转发点赞费尽心机。

每次打开一个软件,都像一个巨大的巴掌扇向我们的脸,然后另一只手紧紧的揪着我们的衣领,大声怒吼“给我睁开眼好好看看这个世界,给我活得有趣点!”

渐渐地,我们发出去的每一条内容,都只不过是为了塑造一个积极、向上,阳光、完美的自己,而那个不太完美,有着缺点,小小怪癖和特点的自己,彻底的消失在了这个世界上。

5

过量的信息,大量的社交都在不断侵袭着我们的个人空间,让我们变得焦虑而恐惧。

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会耗尽我们的精力,让我们无法专注于自己正在做的事。

在这种情况下,你并不会停下来认知思考,只会开通更多各种各样的社交媒体账号,寻找更多的渠道去安慰自己,因为我们很难凭一己之力对抗这种焦虑。

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大量的信息,似乎可以缓解那种诸事无法预料的感觉。

不幸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你无法从社交软件自身找到某种答案或者解决措施,所以在翻阅了各种各样的社交软件后,可能会感到更加绝望。

你看完一个公众号,告诉你现代人高糖高油盐的饮食习惯和长期坐在电脑桌前的生活习惯正在慢慢的损耗你的生命。

于是你打开健身软件,制定了一个健身计划,搜索了附近的健身房,好像已经健身了一样。

然后打开微博,看大V们吐槽健身的段子,底下数千个评论都好像和你感同身受。

翻开朋友圈,看到朋友发的健身照,最后你在底下评论“健身真的好难坚持”。

刷完这些,在短短一个小时内你仿佛完成了一个从堕落到救赎的完美循环,但关掉手机,除了给各个软件贡献了一次日活,给营销号贡献了一波流量,给自己增添了焦虑之外,你又得到了什么?

自我成长?没有。

实际利益?算上手机流量跟电费甚至是负数。

为我满足、快乐?一下惨一下爽,加起来也是毛都没有。

要摆脱这种焦虑和压力,我们需要更多的专注于自己,而不是看着自身在社会下的那个虚幻的投影。

最近,绘画圈博主@潇十里发文称,称自己打算脱离原本的社区,在躺平建了个号,把大部分精力用在躺平上,更多的专注于跟圈内好友交流,他的推文引发圈内疯狂转发。

很多画手、同人圈子的用户对社交的实际需求,更多的是像躺平那样,用来跟同行好友,共同兴趣爱好者进行交流,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像躺平这样,能够分享自己真实生活,能够被同好者看见,共同交流的环境,而不是一个被大量营销号包围,随便发点内容就担心被人剽窃,被围观群众口诛笔伐的泛流量社区。

而许多厌倦了现在社交软件的用户也是如此。

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可以认真分享自己的生活,不用天天一打开软件,就看到哪个明星离了婚,哪个网红被打脸,或者哪个奥特曼长了几根角的无用内容。

他们需要更多像躺平这样,一个真实的生活分享社区。

在这个社区里,没有通讯录关联,不用被迫地回到那些无用的社交。

没有开屏资源位、货架这些推广功能,不用天天看到那些无聊的商品信息。

没有强push,不用一开手机就看到又哪个明星离婚,汪峰上不了热门这种推送。

更没有天天搬运内容刷数据给我们制造焦虑的营销号。

在这里,网络社区可以成为真实世界的一部分。

社交可以成为“我”的一部分,而不是把“我”作为社交的附属品。

6

很多人其实只是希望有机会能做真实的自己。

没有那么多改变世界的努力,没有那么多美丽帅气的精修照片,没有那么多说走就走的旅行。

只是在出租屋里,做个安安静静躺平在沙发上的“废物”,只是在社区里,和跟自己一样的人真实的交流。

但世界不允许,互联网不允许,那些精致的营销号不允许。

在营销号们描述的那个世界里,你必须是那个6点起床跑步,7点给自己做一顿精致的早餐,8点出门上班职场拼杀,晚上出门蹦迪撩仔撩妹,周末玩无人机、滑板、看画展,假期去摩洛哥旅游,在澳门塔上蹦极的精致年轻人。

而不是那个躺平在沙发上,刷着自己喜欢的小说,闲时待在家里画画看番,偶尔和朋友讨论哪个漫展更好玩的无聊普通人。

在他们的眼里,我们必须是流量,我们也只能是流量。

消费或者被消费,是我们的宿命。

7

流量,是互联网的基础。

但对个人而言,自己才是一切。

社交和外界信息能够让我们认清自己,摆正位置。

但过多的社交和信息,只会让我们被固定,被“世界”所捆绑。

社交的本质是为了摆正自身位置,确定自身存在价值。但如果为了“价值”而生活,为了社交而社交,纯粹是自寻烦恼。

或许是时候,让社交和信息回归他们原本的用途,让他们为用户所用,而不是反过来绑架用户。

世界需要流量,但我们需要自己。

我不想当流量

———————–

公众号:半佛仙人(ID:banfoSB)

B站:硬核的半佛仙人

微博:半佛仙人正在装

知乎:半佛仙人

这是一个神奇的男人,你完全猜不出他会写出什么,他自己也不知道。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l2-112vPmGSviP_JIYMs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