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枪匹马挑战卫健委专家团,张煜医生为什么会“发疯”?

前不久,和一个媒体朋友聊天,聊着聊着,就聊起了最近医疗行业的最知名杠头,不久前在网上公开下战书,要单枪匹马挑战卫健委专家团的北医三院医生张煜。

 

朋友对我说:你怎么看张煜这人?怎么看他挑战卫健委专家团这事儿?

 

我说:别的不说,对我而言张煜绝对是个大好人啊。有了张煜,现在阿宝终于不再是主管部门领导最头疼的医生了。战战兢兢熬了那么多年,我现在终于成功的退居第二,可以偷偷松口气了。

 

以上是玩笑话,大家不要当真,在此声明:阿宝对各主管部门的领导绝对是发自内心尊重的。

 

张煜做出公开挑战卫健委专家团这事儿,其实我一点都不意外。

我和张煜素不相识,但性格上似乎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所以对于他的行事逻辑,还是看的比较清楚的。

张煜是个什么人?

他是个读书人!

什么叫读书人?不是你读了两本书,考个大学找份工作,甚至进了机关部委,那就算读书人。

读书人,有情怀,有担当。

读书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读书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读书人,可杀不可辱。

很多人从各种角度揣测张煜医生的行为,或者认定张煜一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卑劣动机,或者觉得张煜的行为疯狂不可理喻。

 

其实,哪有那么复杂,张煜就是一个迂腐的读书人。

 

你把他当成一个迂腐的读书人,就能非常合理的解释他的一切行为。

 

中国有两亿多人有大专以上学历,但是,能够有资格称为读书人的,真没有几个。即使在我们医疗行业主管部门里面,这种人也是凤毛麟角。

 

他们不懂读书人的行事逻辑,不了解张煜这种人,所以他们才会在处理这件事情的时候,出现极为严重的误判。

 

4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回应,组织国家癌症中心和国内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对病例的治疗过程进行专家和同行评议后,认为整个治疗过程的治疗原则基本符合规范。很多专家也纷纷发声支持卫健委调查结果,称:指南是医生的参考,而不是医生为病人愿意付出所有努力的桎梏。

 

很多人看来,这件事情,应该到此为止了。

 

我看到这个通告的第一反应却是:张煜肯定会爆炸!

 

站在一个普通人角度,这个处理可以说是两全其美。

 

基本符合规范,就是也有一些不那么符合规范的地方,所以张医生的质疑不是空穴来风,张医生和北医三院能够体面下台。

 

基本符合规范,那就是总体而言没有大的问题,所以陆医生也没有原则性错误,陆医生和他工作的医院也能体面下台。

 

张医生你惹了那么大事儿,捅了那么大篓子,给单位和领导惹了那么大麻烦,我们念你年少无知,也不打算追究,你就跪安谢恩吧。

 

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这种处理属于你好我好大家好,非常完美。

 

但张煜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干不出他干的那些事儿。

 

站在读书人的立场,卫健委给出的这个“基本符合规范”的结论,是对张煜从医术到人格的双重羞辱。

 

张煜当初公开指责上海新华医院医生陆巍对患者采用不合理治疗方案、推荐无效昂贵的NKT治疗,认为如果陆巍采用标准二线治疗,患者可能生存期更长、花费更低。

 

傻子都清楚,张煜的质疑并不是在枝节和细节方面,而是认为陆医生的整个治疗方案全盘都是错的。

 

在治疗问题上,如果张煜说的是对的,那陆医生就是错的。如果陆医生是对的,那张医生就是错的。

 

现在卫健委说了陆医生的方案“基本符合规范”,那就意味着:张煜,这名校毕业,全国最顶级三甲医院肿瘤专业高年资医生,医术不精,连肿瘤化疗方案的对错都没有能力判断。

 

不仅医术不精,而且人品卑劣,对同行合理的治疗方案妄加指责,败坏同行声誉。

 

这个通告,不仅是对张煜业务能力的否定,也是对张煜人品的否定。

 

读书人,可杀不可辱。

 

站在张煜的角度,这个通告,可以说是:胜打,胜骂,胜杀,胜剐!

 

所以,本来已经在家人劝说和医院安抚下平静下来,甚至主动删除了质疑文章的张煜,被彻底激怒了。

 

被彻底激怒了的张煜,不惜押上自己的职业生涯,在网上公开挑战卫健委专家团,要把是非对错辩个清楚。

 

意外吗?我觉得一点都不意外。

 

你觉得意外,那是因为你不是读书人。

 

对于卫健委的这个结论和通告,说实话,我个人也是很有些看法的。

 

作为行业的最高行政主管部门,应该有毋庸置疑的权威性,其结论本该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但是,很显然,这个结论和通告,不仅做不到一锤定音,还引起了更大的争议和质疑,让舆情愈演愈烈。

这个结论,非常笼统和粗糙,对张煜的所有质疑,都没有给出正面的回应。

 

张煜是全国最顶级医院的肿瘤科高年资医生,他从专业角度提出的质疑,无论从哪个角度,都需要慎重对待。

 

对比一下张煜的指责和卫健委专家团的结论,会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

 

张煜的指责,非常的具体,非常明确的指出了方案的错误在哪里,非常明确的指出了哪些药物的使用有问题,并说出了自己的依据。

 

但是,卫健委的结论,则非常的笼统。对张煜罗列的所有具体问题,都没有给出任何正面的回应和解释,仅仅说了句“基本符合规范”。

 

一边是非常具体非常有针对性的指责,一边是笼统含糊的“基本符合规范”,其说服力,完全不在同一个级别。

 

别说说服张煜,连阿宝都说服不了;别说说服阿宝,连吃瓜群众都说服不了。

 

现代医学不是传统医学,现代医学没有那么多的模糊地带,不存在那么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

 

仅仅凭借指南看病,当然是不对的。但这并不等于,医生治病可以天马行空的胡来。医生的一切治疗方案,都需要有依据。

 

没有指南做依据,那你有没有新的大规模临床研究结论做依据?没有新的大规模临床研究结论做依据,你有没有小规模临床研究结论做依据?

 

没有小规模临床研究做依据,那你有没有其他方面的依据?

 

只要你有凭有据,只要你确实是为了患者考虑,没有人会因为你突破指南而指责你。

 

聊城“假药案”,陈宗祥医生给患者使用卡博替尼,也是超指南用药。但是,一则患者当时身患三种晚期肿瘤,其他药物都已经无效;二则陈医生使用该药有国际研究进展做依据;三则陈医生全家被查个遍也没发现陈医生从中谋取非法利益;四则当时患者及家属有极其强烈的治疗愿望。

 

所以,事后没有人觉得陈医生医德有亏医术不精——除了个别泼妇。

 

既然专家团觉得陆医生治疗“基本符合原则”,那就应该对张医生的质问做出具体的回应,告诉大家张医生错在哪儿,告诉大家陆医生用药的依据是什么。

 

你可以突破指南用药,但你用药终究要有依据。国内外最新研究也好或者什么其他文献资料也好,你总得给大家一个依据。

 

专家团应该明确的,有理有据的,逐条驳斥张煜的质疑,应该清楚明白的告诉大家:张煜,这个国内最顶级医院的肿瘤专业高年资的医生,他的质疑到底错在了哪里?

 

在驳斥完张煜的无理质疑之后,还应该对其不学无术且毁谤同行的行为予以毫不留情的严厉批评,并责令北医三院对其加强医术和思想教育。

 

最后,我想说一句:张煜医生引起的这场舆情,已经严重损害了医疗行业的形象,但这不是张煜医生的责任。

 

很多同行对张医生颇有微词,甚至有人指责张医生:提出了问题,却没有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仅无助于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还进一步损害了医疗群体的社会形象。

 

这种说法,对张医生有些过于苛刻了。

 

张煜是个普通医生,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指出医疗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就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至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那不是一个普通医生能承担的任务。那应该是国家有关部委的领导应该考虑的问题。

 

你不能让一个普通医生,去干主管部门领导该干的活。

 

我们想让老百姓信任医疗行业,就必须让他们相信医疗行业主管部门的权威,相信主管部门能够管好医疗行业,能够及时清除这个行业的害群之马。

 

我们想让老百姓相信医疗鉴定,就必须让他们相信医疗专家团的诚信。

 

如果专家不能取信于民,如果权威部门结论不能服众,那对医疗行业形象的损害,才是致命的和无可挽回的。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5g-Sav6fIuw3iMJMZIaPbg

中国胃癌一线治疗迎来免疫时代!

文 | 菠萝

 

胃癌首个一线免疫治疗方案

 

胃癌是中国第二大常见癌症类型。

 

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高盐腌制食物摄入过量等原因,中国胃癌患者占了全球40%以上!长期以来,由于通常发现得晚,而且缺乏新药,中国胃癌患者的死亡率很高,晚期患者平均生存期不到一年。

 

好消息是,随着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的出现,加上胃癌预防筛查的普及,这个情况有望得到改善。

 

2021年4月有个里程碑事件,就是美国FDA批准了纳武利尤单抗(O药)与化疗联用一线治疗晚期或转移性的上消化道肿瘤,包括胃癌/胃食管结合部癌/食管腺癌。值得关注的是,这次的批准没有限定PD-L1和HER-2的表达情况。

 

这是FDA批准的首个胃癌一线免疫治疗方案,标志着胃癌一线免疫治疗时代的到来。对于符合条件的胃癌患者,单独化疗不再是唯一的选择。

 

中国胃癌一线治疗迎来免疫时代!

此次获批背后的依据,是代号为CheckMate -649的大型III期试验。结果显示,在标准化疗方案中加入O药,HER2阴性的胃癌患者能显著获益。

 

研究的主要终点,是PD-L1表达阳性且CPS ≥5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O药+化疗的免疫组合组取得完胜。免疫组合的中位OS为14.4个月,而化疗组是11.1个月;免疫组合组的中位PFS为7.7个月,化疗组为6.0个月。

 

CPS(Combined Positive Score,综合阳性分数),是用来描述肿瘤样本表达PD-L1蛋白水平的一个指标。简单地说,CPS分数越高,说明肿瘤样本里表达PD-L1的细胞越多。

毫无疑问,PD-L1  CPS ≥5患者能从免疫组合疗法中获益。但这次为什么FDA没有限定呢?因为分析数据后,发现其他患者也可能获益。

 

单独分析PD-L1表达阳性且CPS ≥1的患者,免疫组合的中位OS为14.0个月,而单独化疗组为11.3个月。

 

即使看所有入组人群,不考虑PD-L1表达,免疫组合的中位OS依然是13.8个月,而单独化疗组11.6个月。

 

因此,PD-L1表达量看起来并不能准确预测免疫组合疗法的效果,各个人群都可能获益。正因为如此,FDA批准了泛胃癌人群的免疫组合疗法,这点和肺癌中免疫+化疗的组合类似。

最新的中国数据

 

我们最关心的是,中国患者能从中获益么?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胃癌和食管癌的异质性都特别高,中国和西方患者整体的生物学和临床的特性差别很大,无论是基因突变、免疫特性、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治疗响应上都存在显著差异。

 

因此,虽然免疫组合疗法在国际多中心研究中取得成功,它到底适不适合中国患者,是需要数据来证明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CheckMate -649研究中专门招募了200多名中国的胃癌(包括胃食管连接部癌)患者,其中包含了中国常见的各种胃癌亚型。

 

在最近落幕的2021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上,消化道肿瘤大咖沈琳教授和来自中国的研究者们公布了中国患者的数据。最重要的一个结论,就是中国胃癌患者也能从免疫一线治疗中获益。

 

中国胃癌一线治疗迎来免疫时代!


患者生存曲线和国际研究的数据类似。无论是单独分析PD-L1  CPS≥5患者,PD-L1  CPS≥1患者,还是所有入组患者,在化疗中加入免疫药都带来了生存获益。

 

从下面曲线能看出,无论是曲线形状,还是比较一年生存率的话,各个亚组很接近。

 

  • PD-L1  CPS≥5患者一年生存率是61%
  • PD-L1  CPS≥1患者一年生存率是57%
  • 所有入组患者一年生存率是57%

 

都显著优于化疗的41%~43%。

 

中国胃癌一线治疗迎来免疫时代!

除此之外,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客观缓解率等关键数据,免疫组合疗法也都显著优于化疗。

 

随着这些数据的公布,我相信O药+化疗的联合方案在中国也会很快获批胃癌一线治疗,也很可能没有PD-L1表达量的要求。

 

因为CheckMate-649研究的优秀数据,近期发布的2021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胃癌指南中,免疫治疗也首次进入中国胃癌的一线用药推荐!

 

纵观这几年的中国晚期胃癌治疗指南,能明显看出。免疫治疗地位越来越高,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大,从三线治疗迅速升级到一线。

 

我相信,这只是个开始。随着后续研究的深入,我们应该还能探索出更多的免疫治疗使用方法,无论是新的免疫药物,还是新的组合疗法。

 

而且不止是免疫治疗,胃癌还有很多新进展让人欣喜。

 

对于HER2阳性患者,有针对HER2的靶向药,包括新型的HER2抗体偶联药。就在这两天,美国FDA有条件批准了K药与曲妥珠单抗和化疗联用,一线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HER2阳性胃癌或胃食管连接部(GEJ)腺癌患者。

 

对FGFR2阳性患者,有针对FGFR2的抗体药物,对于CLDN18.2阳性患者,有针对CLDN18.2的抗体药和CAR-T细胞疗法等。

这些新型疗法在各自临床研究中都获得了成功,应该都会逐步上市。胃癌的精准医疗时代,已经到来。相信随着更多创新疗法的出现,越来越多胃癌将不再是绝症,而成为能长期共存的慢性病。

当然,我经常说预防>筛查>治疗。最希望的,还是大家都能规避风险因素,并做好筛查,尽量避免晚期胃癌,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致敬生命!

 

*本文旨在科普癌症新药背后的科学,不是药物宣传资料,更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疾病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2021版CSCO胃癌诊疗指南》

[2] First-line nivolumab plus chemotherapyversus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gastric

cancer/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cancer/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 CheckMate 649 Chinese subgroup analysis. AACR 2021

[3] Nivolumab plus chemotherapy versuschemotherapy as first line treatment for advanced gastriccancer/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cancer/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first resultsof the CheckMate 649 study. ESMO 2020

[4] Nivolumab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gastricor gastro-oesophageal junction cancer refractory to, or intolerant of, at leasttwo previous chemotherapy regimens (ONO-4538-12, ATTRACTION-2): a randomised,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Lancet. 2017 Dec2;390(10111):2461-2471.

[5] A phase 3 study of nivolumab in previouslytreated advanced gastric or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cancer (ATTRACTION‑2): 2‑year update data. Gastric Cancer2019(19).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e_rSAalAaBEr_2MPhlrOGQ

他在拯救良知和底线,也在断人财路?

来源:中产先生

 


 

他在拯救良知和底线,也在断人财路?

那个提出问题的人,暂时不打算被解决。

 

– 1 –

 

在知乎上曝光“肿瘤黑幕”的北三医主治医师张煜开微博了,@肿瘤内科张煜医生,用他的话说,开微博是不想被封杀,虽然他已经被迫删过一次帖子,同时答应亲人不再发声。

 

他在拯救良知和底线,也在断人财路?

 

谁要封杀他?

 

据他微博的信息显示:

 

最近知道有些朋友躲在暗处在找我黑料,慢慢拿着放大镜找吧,请别造谣就行……有趣的是,几乎所有的医学生和初入行的医生私信给我都是支持,而有一半左右的工作多年的医生会指责甚至辱骂我。很显然,我动了他们的利益。

 

目前的形势对张煜不是很有利,卫建委认为张煜揭露的所谓“肿瘤黑幕”符合医疗原则,虽然张煜直言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不过,网上信息显示他已经停诊两周,目前被安排在住院部病房工作。

 

有人说说看这操作有点熟悉,像是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的老套路,当然也有说法,这是想让张煜远离舆论圈,等于变相保护他也保护医院。

 

不过张煜并没有这么想,他表示要与卫健委专家团公开辩论,这已经相当于下战书了。

 

到底张煜医生提出了什么问题,让这么多人支持他,又引来那么多同行的指责,甚至连卫健委也牵扯其中。

 

我们来捋一下来龙去脉。

 

– 2 –

 

事情的起因源于张煜医生4月18日在知乎的一个帖子,插一句,知乎这些年让我相当失望,泥沙俱下,商业化之后与初心越来越远,但是好在依然有一些科普作者在坚持。

 

帖子内容大体如下:

 

张煜医生在过去1年多时间里,仅一人就遇到了几十家医院超过百例的肿瘤患者接受了不当甚至错误的治疗,明显违背了肿瘤界公认基本原则的治疗,所涉及的不仅是普通的地方医院,还包括多家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和重庆的三甲医院。

 

更有甚者,高度怀疑有的科室制定了统一的策略,不遵从最权威的肿瘤治疗指南,因为经济利益而改用其它方案,增加患者的经济花费、毒副反应甚至死亡率。

 

文章列举了7种临床违规实例,重点分析了一位医生怎样让患者花费增加十倍并且更早死亡的案例:

 

这位被曝光的医生叫陆巍,上海知名三甲医院的副主任医师,他收治了一位晚期胃癌AFP阳性的患者,没有按照诊疗规范治疗,而是让患者进行NGS测序,采用奇葩的二线治疗方案,向患者推荐无效、昂贵、不合法的NKT治疗,滥用辅助用药,诸如日达仙之类不适用于经济条件不好的患者的辅助药。

 

结果就是这位患者的生存期明显缩短,花费比常规治疗高了10倍以上,积蓄全无并欠下十多万债务。

 

我简单了解了下陆巍医生的治疗方案:

 

1、NK细胞免疫治疗在国内只停留在临床研究层面,未获审批上市,涉事公司涉嫌违规从事细胞免疫治疗,而且陆巍还是这家公司的股东,存在利益关系。

 

2、NK细胞治疗是一种昂贵的细胞疗法,输一次液收费3万,上一次因为细胞疗法引起舆论关注的还是魏则西事件,只不过这次推荐人由百度变成了主治医生。

 

3、NGS基因测序1次1.86万,实际意义并不大,做完的NGS结果几乎没有任何参考价值,胃癌应该将患者诊断时使用的胃镜病理组织切片进行检测更准确。

 

4、五药联用,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培美曲塞、安罗替尼、他莫昔芬,这个用药方案我想大多数专家都不会同意。

 

5、再说日达仙,这是美国企业(赛生药业)生产的药,但几乎所有的日达仙都被卖到了中国,日达仙95%的收入来自中国内地,甚至赛生在年报里都说,自己是专门开发中国市场的美国药企。这种在中国广泛使用的药物,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它可以帮助到癌症患者。

 

看完上面五点,这不像是医生在为了更好治疗效果尝试的超纲诊疗,我觉得傻子都能看出来这里面有经济利益

 

张煜医生的举报,虽然在拯救医生良知和底线,却也在断一些医生的财路。

 

– 3 –

 

但这好像不完全是医德和利益能说明的问题,它又牵扯到中国医疗的困境。

 

在此之前,以药养医是中国医疗体制最大的痼疾。

 

因为医疗资源匮乏的原因,医疗支出常常入不敷出,而且医生待遇与付出劳动确实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不过现在随着几次医改和带量采购以及医保谈判,以药养医的问题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了。

 

但是,在一些重大疾病面前,因为专业性更强而且家属在患者求生意愿的驱使下只能依赖具体的医生,而缺少监督的医生更便于变相的以药养医——推荐更贵但没有多少实际效果的治疗方案——当然,也有很多是为了更好治疗效果冒险尝试超纲治疗。

 

但问题就出在没有监督,如果都靠医德,那是没有办法的。

 

就比如日达仙,这么贵的药如果效果好,想破脑袋也想不到这么好的药在美国、欧洲、日本这些发达国家卖不出5%,反而都卖给了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还不是医生推荐吗?反正没有副作用,打不死人。

 

其他医疗领域呢?是不是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这个行业的规模有多大?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是不是渗透到医疗各个环节里了?

 

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不能否认医生为了治疗效果而尝试超纲治疗的善意和努力,但是对于明显为了经济利益而过度诊疗的行为,要严厉制止。

 

– 4 –

结语

 

张煜医生在向卫健委专家团提出公开辩论的同时,也赌上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目前,卫健委还没有发声。

 

我希望能最终有个结果,虽然现在我们需要的结果的事情太多了,而且结果基本都没有出来。
另外,希望张煜医生能全身而退,我记得上一个自曝收回扣的山西某三甲医院医生,最后的调查结果是:
性格偏激,有精神病。
我艹!
就这样。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UOyneJb_TAkit4Wy8QURZg

辉瑞总裁的公开信:一句话,爷不愿意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冠东兄的茶室 (ID:christonxu

今天本来想写别的东西,但一个朋友发来了辉瑞总裁Albert Bourla在Linkedin网站上发表的公开信。正好昨天有朋友问到美国宣布支持取消新冠疫苗知识产权的事情,我就翻译一下吧,不代表任何赞同与反对的意见。

 

Today I Sent This Letter To Have a CandidConversation With Our Colleagues About the Drivers of COVID-19 Access andAvailability

今天,我发送了这封信,与我的同事们就获取COVID-19的动力与可行性进行坦率的对话

 

Albert Bourla

Chairman and Chief Executive Officer,Pfizer、

 

Dear Colleagues,

亲爱的同事们,

 

The recent announcement that the United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 will discuss options to waive some COVID-19 vaccineintellectual property (IP) rights has created some confusion to the world. HasPfizer done enough to ensure fair and equitable distribution of our COVID-19vaccine? Is the proposed waiver going to bring solutions or create moreproblems? I am writing to you today to discuss these questions.

最近,美国贸易代表宣布将讨论放弃某些COVID-19疫苗知识产权的可能性,这给世界造成了一些混乱。辉瑞是否为确保COVID-19疫苗的公平和公正分配做了足够的工作?提议的豁免是带来解决方案还是制造更多问题?我今天写信给你们讨论这些问题。

 

Fair and equitable distribution was ourNorth Star from day one.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every country can have accessto our COVID-19 vaccine two conditions had to be met: a price that anyone canafford and reliable manufacturing of enough vaccine for all.

公平和公正的分配是我们从第一天开始便坚持的信念。为了确保每个国家都能获得我们的COVID-19疫苗,两个前提条件必须满足:一个任何人都能负担得起的价格,以及为所有人提供足够数量且安全可靠生产的疫苗。

 

The first condition was met in the earlydays. Back in June of 2020 we decided to offer our vaccine through tieredpricing. The wealthier nations would have to pay in the range of about the costof a takeaway meal and would offer it to their citizens for free. Themiddle-income countries were offered doses at roughly half that price and thelow-income countries were offered doses at cost. Many of the poorestcommunities will receive their doses through donation. Equity doesn’t mean we give everyone the same. Equity meanswe give more to those that need more.

第一个条件在早些时候就已得到满足。早在2020年6月,我们决定通过分级定价的方式提供疫苗。较富裕的国家将不得不支付最昂贵的费用,并免费提供给本国公民。中等收入国家以大约一半的价格获得疫苗,而低收入国家则以成本价获得。许多最贫穷的社区将通过捐赠获得疫苗。公平并不意味着我们给每个人同样的东西或同样的待遇。公平意味着我们给那些更需要的人更多的优待。

 

Meeting the second condition was much morechallenging but we are getting there with remarkable speed. Thanks to theingenuity and hard work of our scientists, engineers and skilled workers, andmultibillion dollars of Pfizer investment, we announced that we will provide tothe world more than 2.5 billion doses in 2021. In fact, our internal target is3 billion doses, so we feel quite comfortable about our commitment. Achieving 3billion doses this year means, by extrapolation, 4 billion doses in 2022. Thesedoses are not for the rich or poor, not for the north or south. These are dosesfor ALL. We have concluded agreements to supply 116 countries and we arecurrently in advanced negotiations with many more for a total of approximately2.7 billion doses in 2021. Upon finalization of all agreements, we expect that40% of them, or more than 1 billion doses, will go to middle- and low-incomecountries in 2021.

满足第二个条件更具挑战性,但我们正以惊人的速度去完成它。由于我们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工人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工作,以及辉瑞数十亿美元的投资,我们宣布到2021年将向世界提供超过25亿剂。事实上,我们的内部目标是30亿剂,所以我们对我们的承诺感到骄傲。今年达到30亿剂意味着,以此类推的话,2022年将达到40亿剂。这些剂量不是为富人或穷人,也不是为北方或南方。这些疫苗是为了全球所有人。我们已经缔结了向116个国家供应的协定,我们目前正在与更多国家进行进一步谈判,争取在2021年总共提供约27亿剂疫苗。在完成所有协定后,我们预计到2021年,其中40%或超过10亿剂将用于中低收入国家。

 

This clearly poses another question. Untiltoday, we have shipped approximately 450 million doses and the balance is morefavorable to high income countries. Why is that? When we developed our tieredpricing policy, we reached out to all nations asking them to place orders so wecould allocate doses for them. In reality, the high-income countries reservedmost of the doses. I became personally concerned with that and I reached out tomany heads of middle/low-income countries by letter, phone and even text tourge them to reserve doses because the supply was limited. However, most ofthem decided to place orders with other vaccine makers either because mRNA technologywas untested at that time or because they were offered local productionoptions. Some didn’t even approve our vaccine. Unfortunately, other vaccineproducers were not able to meet their supply commitments for varying technicalreasons. Most of the countries that did not choose us initially, came back andthanks to our phenomenal supply ramp up, we have started signing supplyagreements with them. We expect the supply balance to weigh in their favor inthe second half of 2021, and to have virtually enough supply for all in 2022.

这显然提出了另一个问题。直到今天,我们已经运送了大约4.5亿剂,而从剩下的疫苗分配数来看,更有利于高收入国家。为什么?当我们制定分级定价政策时,我们联系了所有国家,要求他们下订单,以便我们可以为他们分配剂量。实际上,高收入国家预订了大部分剂量。我个人已经关注此事,我通过信件、电话甚至短信联系了许多中低收入国家的领导人,敦促他们预定剂量,因为供应有限。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决定与其他疫苗制造商下订单。要么是因为当时没有测试mRNA技术,要么是因为他们得到了当地的生产选择。有些人甚至不批准我们的疫苗。不幸的是,由于不同的技术原因,其他疫苗生产商未能履行其供应承诺。大多数最初没有选择我们的国家都回来了。谢天谢地,由于我们的供应能力也开始猛增,我们已经开始与他们签署供应协议。我们预计,2021年下半年的供应量将对他们有利,2022年几乎将有足够的供应。

 

Last week, I had the opportunity to providethese facts to the US Trade Representative and explain why the suggested waiverof IP rights could only derail this progress. Which brings me to the secondquestion. Is the proposed waiver going to improve the supply situation orcreate more problems? And my answer is categorically the latter.

上周,我有机会向美国贸易代表提供这些事实,并解释为什么建议放弃知识产权只会破坏这一进展。这就引来第二个问题。提议的豁免是改善供应情况还是制造更多问题?我的回答是明确的后者。

 

When we created our vaccine there was nomanufacturing production of any mRNA vaccine or medicine anywhere in the world.We had to create manufacturing infrastructure from scratch. With 172 years ofquality manufacturing tradition, substantial deployment of capital, and moreimportantly, an army of highly skilled scientists, engineers and manufacturingworkers, we developed in record time the most efficient manufacturing machineof a life-saving vaccine that the world has ever seen. Currently,infrastructure is not the bottleneck for us manufacturing faster. Therestriction is the scarcity of highly specialized raw materials needed toproduce our vaccine. These 280 different materials or components are producedby many suppliers in 19 different countries. Many of them needed oursubstantial support (technical and financial) to ramp up their production.Right now, virtually every single gram of raw material produced is shippedimmediately into our manufacturing facilities and is converted immediately andreliably to vaccines that are shipped immediately around the world (91countries to date.) The proposed waiver for COVID-19 vaccines, threatens todisrupt the flow of raw materials. It will unleash a scramble for the criticalinputs we require in order to make a safe and effective vaccine. Entities withlittle or no experience in manufacturing vaccines are likely to chase the veryraw materials we require to scale our production, putting the safety andsecurity of all at risk.

当我们制造疫苗时,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没有生产过任何mRNA疫苗或药物。我们必须从零开始创建制造基础设施。我们拥有172年的优质制造传统,大量资本投入,更重要的是,我们拥有一支由高技能科学家、工程师和制造工人组成的大军,我们以创纪录的时间研制出了世界上最高效的救命疫苗制造机器。目前,基础设施并不是我们加快制造速度的瓶颈。限制产量的是生产疫苗所需的高度专业化原材料的稀缺。这 280 种不同的材料或部件由 19 个不同国家的许多供应商生产。他们中的许多人需要我们大量的支持(技术和财政)来增加他们的生产。现在,几乎每克生产的原材料都立即运到我们的制造工厂,并立即可靠地立即运往世界各地(迄今已有91个国家)的疫苗。拟议放弃COVID-19疫苗知识产权的行为,有可能扰乱原材料的流动。它将引发对目前我们生产安全和有效疫苗的关键材料的争夺。在生产疫苗方面经验很少或根本没有经验的实体可能会浪费我们扩大生产规模所需的原材料,从而危及所有人的安全。

 

 AndI would like to make a final point. I worry that waiving of patent protectionwill disincentivize anyone else from taking a big risk. We deployed $2 billionbefore we knew whether we could successfully develop a vaccine because weunderstood what was at stake. Just recently, I authorized spending anadditional $600 million on COVID-19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at will bringour total spend for R&D in 2021 to more than $10 billion . The recentrhetoric will not discourage us from continuing investing in science. But I amnot sure if the same is true for the thousands of small biotech innovators thatare totally dependent on accessing capital from investors who invest only onthe premise that their intellectual property will be protected.

我想提出最后一点。我担心放弃专利保护会抑制其他企业或个体冒风险创新的意愿。我们花费了20亿美元,才知道我们能否成功开发疫苗,因为我们在研发中才了解关键性难题。就在最近,我授权在COVID-19研发上再投入6亿美元,这将使我们在2021年的研发总支出超过100 亿美元。最近的言辞不会阻止我们继续投资于科学。但我不确定成千上万的小型生物技术创新者是否也是如此,他们完全依赖投资者获得资本,而投资者只有在知识产权得到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投资。

 

Ending the pandemic and vaccinating theworld is a massive, but achievable undertaking. We remain fully focused ongetting high-quality, safe and effective vaccines to patients all over theworld as quickly as possible and to putting an end to this deadly pandemic.Once again, we will not let politics stand in our way and we will continuedoing what we do best – creating breakthroughs that change patients’ lives.

结束这一流行病和给世界接种疫苗是一项艰巨但可以实现的任务。我们仍然全神贯注于尽快向全世界的病人提供高质量、安全和有效的疫苗,并结束这一致命的流行病。再一次重申,我们不会让政治阻碍我们前进,我们将继续做我们最擅长做的事情——通过创新与突破改变病人的生活质量。

 

【Albert Bourla签名】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Z3cqxVn0vL_aTgdHtNTRZA

中国科协主席:常规体检毫无意义

来源:中国青年报
 
“高血压是疾病吗?”
“高血压需要治疗吗?”
“如果你得了高血压,你治疗吗?”
在中国科协年会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没有像往年那样致开幕辞,而是选择在特邀报告环节连续抛出这三个问题,开启了其题为《对疾病危险因素控制和疾病筛查的思考》的报告。他还颇有兴致地告知与会者,这个报告将涉及一些“颠覆性的意见”,但都有依据,“是个人一家之言,只提供一个侧面”。
在提出第一个问题后,韩启德自问自答:“不是,高血压只是危险因素。”他援引《辞海》里的说法,疾病是指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致病因素所引起的有一定表现的病理过程。疾病必须要有劳动能力受到限制或者丧失,并且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而大多数高血压病人没有这些情况,因此不是疾病,是危险因素。
既然不是疾病,需要治疗吗?韩启德曾面向500多位博士生提出这个问题,当时,有1/3的人没有举手,没举手的说:“既然不是疾病,我为什么要治疗呢?”那些举手的人则说,“大家都知道高血压要治疗,而且是危险因素”。接着,韩启德告诉这500多人一个研究结果:对高血压病人的降压治疗可以降低25%~30%的心脑血管事件危险,这个作用很显著。
说完以后,他再次问,高血压需要治疗吗?这一次,大多数人都举起了手,“是需要治疗的”。
紧接着的问题就是:如果你得了高血压,你治疗吗?很自然的,大家都举起了手。
这时,韩启德又给出一个出人意料的数据:我国40岁以上高血压人群,10年心血管事件(心肌梗塞和脑卒中)发生率最高统计为15%左右。降低30%发生率,即降为10.5%,也就是100个40岁以上高血压者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只有4~5个人受益,还有可能存在药物副作用,加上服药的经济负担。
现在再问:“你愿意终身服药吗?”
全场静默了。
医疗并非如想象中的那么全能,一定要摆正医疗的定位。韩启德说:“医疗对人的健康只起8%的作用,更多的是由生活方式、生活条件、经费保障来决定的,因此我们应该有一个更好、更全面的看法。”
“小概率要干预效果绝对是很小的,但是要落实到个人的话,谁也不能确定自己是在1%的人里面,还是在99%里面的人。”韩启德接着以高血压、糖尿病前期、骨质疏松举例说,当前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实际结果是,极少有个人因采取措施而受益,绝大部分干预没有任何效果,其中有些人的健康反而因此受到损伤。
让韩启德担忧的是,这是公众所不了解的,尤其这种情况在疾病筛查领域表现得更为明显。
他以美国一项研究为例,这项研究涉及7.6万例病人,55岁~74岁的男性,一半人每年测一次PSA(前列腺癌的一种筛查方法),一半人不做检查,结果怎么样呢?筛查组发现前列腺癌每1万人中有108人,对照组只有97人,前者增加了12%,也就是说PSA筛查以后发现的病人增加了。但是13年以后,结果是,这两组检查和不检查,死于前列腺癌的人没有任何差别。
无独有偶,再来看肺癌,美国做了45万人的研究,做各种筛查办法和不筛查比较,发现每年做X胸片和不筛查差别,每年做两次以上高频度的X胸片检查,肺癌死亡率反而增高。如果做胸片再加做痰细胞检查和单独胸片检查比较,死亡率似乎降低,但是没有显著性差别。
回归到一个普通民众更能理解的问题:我们做常规体检还有意义吗?
韩启德说,有一个研究表明,除去老年人,做不做健康体检,对死亡率并没有影响。
“但现实是,几乎所有的民众,不管做出什么检查结果都会鼓励他进一步去检查,再加上现在的医患关系,更要查了。”韩启德如是说。
怎么办?这位国际知名病理生理学家并未给出具体的建议,但他给出了一个原则——针对低概率事件要作出合理决策,从而降低危险因素,提高筛查干预措施的效率。
此外,还要解决观念问题,“医疗费用”解决基本医疗问题时疗效非常好,而如果用在后期临床晚期病人身上,花很多钱但疗效很差。“同样的钱如果用在基本的医疗上,获益的人数就会非常多。所以,我们要把这个钱用到最合理的地方去”。
“我们现在的医疗出了问题,不是因为它的衰落,而是因为它的昌盛,不是因为它没有作为,而是因为它不知何时为止。”韩启德说,“在宗教强盛,科学幼弱的时代,人们把魔法信为医学,在科学强盛、宗教衰弱的今天,人们把医学误当作魔法。”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tDQY–CnsYfHmo3La1hy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