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膨胀10万倍!万亿海航,起死回生?

它曾是一头在高速公路上狂奔的大象。

1993年,它只有1000万,却号称要开航空公司。

2017年,它的总资产规模达到1.2万亿元,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排第2,第1名是华为。

它的创始人曾放出豪言:到2025年,目标是进入世界500强的前10名。

如今,它正在破产重整,这是建国以来最大的一起企业破产案件。

从1000万元到1万亿元,它用了25年;从巅峰跌落谷底,它只用了两年。

它叫海航。

1

巨债浮出水面

海航欠下的债务,比所有人猜测的都可能要多一点。

十天前的6月4日,宣布破产重整后的海航集团召开了第一次债权人会议。

这场线上召开的会议透露了一个重要消息,6.74万名债权人提出的债权要求总额达到:

1.2万亿元人民币。

这个数字,已经远远超出了此前外界传言的“7000亿”。在这1.2万亿中,已确认债权约4057亿元,不予确认债权3535亿元,暂缓确认债权1565亿元。

已确认的加上暂缓确认的债权,已经超过了海南省2020年的GDP。对如今的海航来说,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按清算组的说法:

(海航)321家公司实质上已经严重资不抵债,偿债资源缺口巨大。

25年膨胀10万倍!万亿海航,起死回生?

没有人确切地知道,海航这个庞然大物到底有多大的资金缺口。公众上一次看到海航集团的债务,还是在2019年上半年,当时的财务报告显示,海航集团待偿的债务高达7067.26亿。

但根据上市公司海航控股的财报,2020年,海航控股的净亏损就达到640亿元,创下了A股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单一公司年度亏损纪录。

自从2017年末爆发流动性风险以来,海航已是一波三折。经历自救、海南省政府协助之后,海航依旧在半年前迎来了破产重整的命运。

债务盘点清楚后,对海航来说,能否重整成功,希望全在最后的战略投资者身上了。

25年膨胀10万倍!万亿海航,起死回生?

值得一提的是,海航集团的破产重整,是建国以来涉及金额最大的一起案例。在此之前,全国仅有76家上市公司完成过破产程序。

光关联公司就有400多家的海航,足以吓退一大批接盘侠。若最终无人接盘,海航又无法与债权人取得一致,“破产重组”就会变成“破产清算”。

根据目前的消息,复星系、均瑶系、京东、中国平安、中国国航等都有意介入海航的重整。

到底谁能吞下海航这条巨鲸?这个问题没有答案,海航的风险就得不到解除。

2

资本版图大起底

上万亿的债务下,是一个怎样庞大的躯壳?

搞清楚海航的资本版图到底有多大,是接盘侠们要做的第一件事。

海航曾是世界的海航。最巅峰的时候,海航集团旗下有七大产业板块,业务范围涵盖航空、旅游、金融、物流传媒等多个领域,全球员工一度超过40万。

25年膨胀10万倍!万亿海航,起死回生?

而如今,随着海航集团破产重整公告的发布,海航这艘大船的内部脉络开始呈现在人们眼前。

官方的工作组进驻后,在审计机构的帮助下,他们对整个海航系进行了全面调查。在三四个月的努力之后,海航完整的股权关系被树状图串了起来,用内部人士的话来说:

每一张都近三米,堪比“清明上河图”。

这张巨大的图开始缓缓展开。审计结果显示,海航集团有2300家公司,而其中90%是壳公司,实际运行的公司只有200家。

25年膨胀10万倍!万亿海航,起死回生?

这一次宣布破产重整的首批60家公司,就是这200多家公司的一部分。

在这些公司中,也不乏优质的资产。

海航手上掌握着不少稀缺的航空牌照。市值观察曾对此做过梳理,海航航空主业经营着境内12张、境外2张客运牌照,4张货运牌照,3家公务机牌照。

截至2020年底,海航共运营着668架商用飞机,132架通航飞机,客运航线数量超过1500条,通航城市200多个,航空主业从业人员6.4万人,年旅客运输量逾1.2亿人次。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海航的航空资产分为上市公司*ST海航和众多非上市公司资产。这里头,就包括海南航空、西部航空、天津航空、首都航空、桂林航空、福州航空、香港航空等。

25年膨胀10万倍!万亿海航,起死回生?

 ▲图源郁言债市

海航这次破产重整,主要也就是想保住这些核心资产。

但要守住这些资产并不容易。资料显示,当前海航集团旗下控股的上市公司有12家,包括7家A股和4家港股上市公司,以及1家A+H股公司。

首批公告破产重整的三家上市公司(海航控股、海航基础、供销大集),都面临着大股东侵占资金和涉担保资金过于庞大的问题;与此同时,上市公司还欠着银行和供应商的资金,三角债由此形成。

对接盘侠来说,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

3

25年膨胀10万倍

1993年,陈峰、王健等人下海创立海航的时候,公司所有的资产仅仅是当时海南省政府给的1000万元。

而到了2017年底,海航系的总资产规模已经来到了12059亿元。

1000万元到1万亿元,25年时间,海航膨胀了10万倍!

海航的钱,从哪里来?

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海航的钱来自主业航空。实际上,尽管海航在航空上确实做得不错,但民航根本无法实现如此庞大的资本积累。一个经典的例子是2000年前后,大手笔收购地方航司的海航,一度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

25年膨胀10万倍!万亿海航,起死回生?

真正让海航极速狂飙的,是土地和金融。

有媒体曾统计过,在2017年底,海航地产拥有的房地产项目已经超过了100个,可运营面积达到220万平方米。这些土地,绝大多数都是非常优质的。

坐拥丰厚的土地,海航开始走上了资本运作的道路,一条完整的金融链路逐渐成型:

土地注入上市公司形成巨额净资产——用上市公司股权向银行质押贷款——房地产项目直接向银行贷款——贷来的资金注入其他上市公司——并购质押股权获得新融资……

这套模式之所以玩得溜,还在于海航金融上的布局。早在五六年前,海航就已成为仅次于“明天系”的国内第二大民营金控集团,其持股的21家金融机构几乎囊括了从信托期货到银行保险的所有金融领域。

25年膨胀10万倍!万亿海航,起死回生?

在这个金融体系的掩护下,海航几乎用上了所有能用的融资杠杆,疯狂程度,令人咋舌。

通过这种极致加杠杆的方式,海航的资产得以迅速膨胀。为了让这个模式持续下去,膨胀后的海航,走上了“买买买”的并购之路。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0年至今,海航系共开展了40宗跨境并购,交易总金额超400亿美元,其并购的领域主要涉及航空、物流、餐饮、酒店、租赁、办公楼等。

一直到2017年,海航仍在大举并购。包括以22.1亿美元收购曼哈顿公园大道245号大楼;增持德意志银行股份,在5月份持股比例升至9.92%,成为德银最大股东;以7.75亿美元收购嘉能可石油存储和物流业务51%的股权……

截至2017年6月,海航在全球各项收购的交易金额已经超过500亿美元,比一些国家的全年GDP都高。

25年膨胀10万倍!万亿海航,起死回生?

疯狂的并购,使得海航资产规模急剧膨胀。2017年11月,海航集团时任CEO谭向东曾对媒体表示,海航集团拥有一万多亿元的表外管理资产,整体资产规模达到2.5万亿元。

彼时的海航,已经是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旗下业务涉及服务业、零售业、互联网、商品贸易、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航空运输业、计算机、货币金融服务业以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的9大行业。

用陈峰的话来说:

除了避孕套的企业没有,其他都买了。

在这样的高速扩张下,海航成功跻身2019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第2名,第1名是华为。

但极速的杠杆很快迎来了崩塌的那一天。2018年1月中旬,买遍世界的陈峰对外承认海航的流动性问题。

仅仅6个月之后,海航另一个创始人王健在法国意外摔落,死因至今是一个谜。

复出的陈峰想通过大甩卖来挽救悬崖边上的海航,他曾在一年之内处置了3000多亿的资产。

如今来看,这更像是一场无谓的挣扎。

4

尾声

海航的狂奔止步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疾风。

2017年年中,海航买得最欢的时候,银监会突然发出警告,严查国内负债过高、海外投资过于凶猛的民营企业。

一个急刹车之下,多家企业开启“卖卖卖”模式,其中就包括海航。

有人曾问,如果2017年没有那道疾风,海航的结局是否会不一样?

我的答案是,大概率是一样的。海航模式并非它首创,纵观商海浮沉,类似的企业着实不少。什么方正系、明天系、安邦系……走的都是类似的路数。如果你观察得够仔细,你会发现这些所谓的大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并不是产品和服务,而是资本运作。

通过“空壳公司+超高杠杆”,进而控制数家上市公司,这种手法,一般被民间称作:

空手道。

依托杠杆和债务的循环扩张买入大量的资产,再等待资本升值,一买一卖之间,他们的财富就实现了十倍百倍的增长,这就是他们真正的财富密码。

当然,在这条路上,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够成功。关于这一点,王健林就曾一语道破真相——

生意的最高境界就是空手道!但这建立在绝对的实力和品牌基础之上。

 

反观海航的败局,用创始人陈峰的话来说——

认为自己什么都能干、什么都可以干时,祸就埋下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CvRZhXwXEst_9viPHzsU2Q

为啥东南亚富豪那么多华人

 

四月份的时候,福布斯推出了最新的2021全球亿万富豪榜,大概翻了翻,看着变化不大。整体感觉是这些人的财富因为去年的疫情,不但没有缩水,反倒还有很大的增加,以前都没想过百亿级别的富翁还能一年身家翻倍这种操作。

仔细看了看,发现一个事情,就是看到来自东南亚国家的富豪,名字几乎全是华人名字,这个倒是不意外,毕竟这个状态也持续了好多年了。

万事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这个结果有点反逻辑了,于是我就查了一下资料,发现事情比较复杂,值得单独写一篇说一说。

 

1

东南亚华人

首先要说的是,东南亚华人历史非常久远了,唐代之前就有华人去那里经商贸易,几千年来华人在南洋航海经商做工就没有中断过。

是的,没有中断过,规模虽然不等,但是中国的海外贸易从来没有停,有时候中国战乱,贸易萎缩,这时候华人去南洋躲避战乱谋生的就更多了。一旦国力恢复,海外贸易的巨大利润很快就会让中国的港口繁荣起来,中国人出海的数量也会大大增加。

几十年来,对于中国古代闭关锁国的描述非常夸张,说的头头是道,其实这些基本都是东南亚都没有去过的人编的。如果去过就会发现大量古代中国的痕迹,编的故事就不会那么多破绽了。其实大家想想也知道,以闽南和潮汕人的偷渡能力,现代政府都管不住,更别说古代了。

而华人在东南亚的历史,被欧洲殖民者切成了两段。

欧洲人到来之前,东南亚地区不论是陆地上还是海岛上,按照地理边界有大量割据政权,这时候的华人基本都是来做生意的商人,到了当地就待在港口附近,倒买倒卖商品挣差价,一来二去有的华人就在当地安家置业了。

这里就要说起华人(也可以说是所有民族)的一个习惯,就是到了陌生地方都喜欢本族聚居在一起,有意无意地和当地人隔开,在生活上刻意保持家乡的习惯。华人这种行为被公知黑了不少年,其实社会学家早有论述,这是一种正常的保持族群凝聚力的生活方式,是人类几十万年进化的结果。

不论啥民族,一群人迁徙到了个陌生地方首先是安顿下来,找个避风向阳的地方,聚在一起不能分散,然后从这个据点开始一点一点小心探索。

那时候东南亚华人的主要活动,就是作为中国贸易的中间人,在各个港口和当地的权贵们做买卖。东南亚是个贸易交汇点,中国印度中东欧洲非洲的商品都在这里聚集,贸易非常的发达。

华人商人的地位接近现在欧美人在东南亚的地位,超国民待遇不一定有,排挤华人这种事情肯定是没有的。

事情的变化发生在欧洲人到来之后。

有的小伙伴可能纳闷欧洲人来到东南亚,为什么没有像在美洲澳洲那样把当地人土著杀光,迁移白人来建立白人国家。这里原因很简单,美洲澳洲土著太落后了,连马和铁器都没有,面对欧洲殖民者完全没有还手之力,所以欧洲人见到以后就说这些人是不信教的“魔鬼”,都要铲除掉。

而当时的东南亚不是这样,作为贸易聚集点,千年来当地人虽然没有发展出统一的政权,但是见过世面。

高头大马?你们欧洲人来晚了,几百年前蒙古人坐船来过,他们的蒙古马长得不高但是耐力惊人,还有阿拉伯人的大马,比欧洲人的还要高一些。铁器?这里有中国的朴刀日本的打刀还有阿拉伯弯刀,要不要买点?至于火器,一直到清朝中期,欧洲人的火器跟中国相比并不占优,一直到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击败大清也不是靠火器,东南亚人跟着也见了世面。至于不信教么,阿訇要念经了,中国的和尚在做法事,可要去一起看看呢?

所以16世纪的欧洲人到了东南亚,一开始做事还很凶恶,不过后来跟中国几次较量中也没占到便宜,比如荷兰人就被郑成功给修理了一番,在那之后,郑成功成了整个东南亚海上最霸道的总裁,有生之年没人敢不给面子。

直到工业革命以后欧洲实力大涨,枪炮也越来越猛,对东南亚人渐渐有了碾压优势,欧洲人这才抖起来,大量的开始建设起了殖民地。

但是当地土著是不敢用的,欧洲人深知自己是少数,土著一旦联合起来反对自己,就算镇压下来也花钱无数。与当地权贵合作倒是可以,但是自己人数不够,培养这些人说不定是给自己埋雷,这时候欧洲殖民者就看重了脑子比较活、人数比较少的华人。

大家注意下,殖民者培养代理人一向都这么搞,专门找“少数派”,这些人势单力薄,必须依赖殖民者才能飚起来,如果他们不听话,可以随时蹬掉换一批,属于“消耗品”。而且华人不论怎么弄,也不过是依附欧洲殖民者,不可能在政治上有大的作为。

那时候东南亚等于就是一个个种植公司,华人有体力能吃苦地去种植园干活,有脑力的或者做翻译或者做会计,有技术的可以干工程人员,有管理才能的可以有个一官半职,有经商头脑的可以代表殖民者打理生意。

很快,华人和当地权贵成为了殖民者的代理,殖民者不需要做事只要吩咐一下即可,比起美洲澳洲很多白人还要自己辛苦地干活,东南亚地区的殖民者确实轻松愉快,难怪直到现在很多欧美人还对此心心念念。后来这种“代理制”被移植到了香港和上海,出现了一个我们比较熟悉的名词,叫“买办”。

这些代理人业务范围非常大,从工头到包税人,啥都干。所谓包税人就是代替殖民者收税,毕竟收税这事太招人恨,殖民者不愿意自己去。包税人提前要按照一个约定的数目先交了钱,后面能不能弄得回来,能挣多少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多说一句,犹太人以前没少干这个工作,所以他们被人鄙视和唾弃,等到怨气积累到一定程度,国王就会把他们丢出去顶雷,所以欧洲每个一些年就会来一波“排犹”,有点像东南亚以前每隔一些年就来一波排华。

2

华人富豪的崛起

东南亚在工业革命之前最大的用处是种香料和咖啡豆,以前说的“香料群岛”就在那一带,而且我以前兼职过java讲师嘛,那个编程语言java就是从“爪哇”来的,程序员熬夜掉头发写代码,天天喝爪哇,java问世后,催生出了更复杂的需求,大家熬夜更凶了。那个爪哇群岛就在东南亚,英国和荷兰曾经在那一带打的你死我活。

 

工业革命后,东南亚又成了工业原材料和农业品的产地,盛产橡胶石油还有各种矿产。“二战”后期日本发疯打了美帝,根本目的就在于他们要抢东南亚石油,东南亚是美英荷兰的地盘,为了防止美国报复,日本先下手为强,把美国给打了。

二战结束后,殖民体系崩溃了,欧美殖民者开始撤离,东南亚最上层从欧美白人变成了当地权贵,国王和将军什么的,这些人都是殖民政府官僚或者殖民军队出身,说是独立不如说是部门经理做了CEO,从经济到国家体系本质没有变化。

对于这些人来说,不要说改造国家,治理国家这种事情的难度都太大,唯一办法就是老办法,以不变应万变,地方上本地势力保持稳定,继续沿用殖民时期的老办法,让华人继续控制经济领域。

而且做买卖这种事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家族性”,在古代,能看懂账本,会说多种语言,掌握谈判技巧,能够借钱融资,这些都是高端技能,需要从小刻意培养,慢慢就成了家族技能,不是自家人根本不可能接触到做买卖的核心技术,只能是一直当长工,也就形成了漫长的家族和地域垄断,中国这边也有晋商、徽商什么的,动不动持续几百年。

此外权贵们在意的是权力,如果再把钱明着放口袋里,吃相就太难看了,需要代理人,华商就是代理。

也就是说,很多华人富豪的钱其实是政府权贵的,甚至说多数都是政府权贵的。所以华人富豪会得到那么多的特权,甚至一些明显关乎政府民生的东西,也掌握在华人富豪手里。这事看着很反常,你要是知道这些富豪都是权贵的代理人,也就好理解了。

还有一个不好明说的原因,就如同当年殖民者想的一样,华人在各国当地没有根基,即使富可敌国,也不过是附庸于政府权贵,没有什么政治影响力,政府即使有变化也只能跟着变,随时都可以舍弃掉换一批人。

也正是因为华人是权贵阶层在经济领域的代理人,在历史上长期跟跟做买卖打交道。进入现代之后,华人们也在内部提携,内部分享经验,我上文说的那些东西,人脉、融资渠道什么的,都是内部闭环的,所以他们的势力在全球化的加持下更加离谱,当地人更加没有存在感。

现在形势比较复杂,很难一句话概括,有的华人巨富已经不再是权贵的包税人了,甚至有一些是中国的上市公司背后的控股人,这些财阀也全球化了。还有一部分华商继续依赖东南亚各国的特权,比如经营赌场的、银行的、水电等基础设施的,这些都是特权经营,需要牌照,否则根本不让搞。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现在东南亚,可以用弗里德曼说香港那句话来概括,他说香港是那种看着自由市场,其实全是“利益集团”的独家生意,门槛高到其他人没法入门,几个寡头在那里玩,整个东南亚其实都差不多。

3

各国众相

虽说东南亚各国都是华人富豪,其实还各有区别,这里就一个一个分开说一下。

东南亚十国,陆上和中国相通的有五个,海上的也是五个。

最特别的是新加坡,这是个华人国家,也是实际上的东南亚经济中心。东南亚的各种钱都汇聚在这里,所以新加坡的富裕程度很高。很多富豪只是入籍(比如海底捞的老板),不是本土的。

经常和新加坡比对的就是中国香港,不过新加坡的经济政治形势和中国香港区别很大。虽然经济总量接近,但是新加坡富豪财富数量比起中国香港富豪差多了。中国香港超级富豪经营的那些产业,在新加坡大部分都是公共事业,根本不让私人插足。所以新加坡富豪主业大多在本国以外,做得很多也不是坐地收租买卖,避免了中国香港那种极度内卷的社会。

新加坡富豪也做房地产,但是财富数量比中国香港地产大亨差多了,最大的地产富豪黄家兄弟资产倒是过百亿美金,但是主营业务是香港的信和集团。第二大地产富豪是丰隆集团老板,虽然是全新加坡最大的地产商,但是主业做的是酒店生意。

所以李显龙有一次说新加坡GDP的问题,说如果新加坡学中国香港,把地产和民生相关的产业放开私有,然后把税收降下来,让钱进入楼市股市,GDP多个50%都不难。但是新加坡的贫富差距就会大增,穷人的生活会更加困难,而富豪的身家会随着地价直接翻几倍,这些钱都要靠普通人一点一点做工挣来,然后拱手交到富豪的手上。所以他们不愿意干这种事。

新加坡以外东南亚华人最融入当地人的就是泰国了,华人在泰国有上千万,而且基本上和当地人没啥区别了,因为距离近而且千百年来交流密切,殖民者到来之前就开始融合了。

说起泰国富豪,国内最有名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他信了,这人祖籍潮汕,移居泰国的第四代华人,现在潮汕还有他们家的亲戚,泰国华人大部分也都是广东潮汕过去的。

为啥东南亚富豪那么多华人

他们兄妹以前喜欢标榜自己是贫困家庭出身,后来被发现他爹就是泰王的包税人,底子非常厚,他信娶了军界大佬的女儿后,资源倍增,进入政界,然后跟农民处好关系一起对抗传统势力阶层,现在兄妹俩都被赶出泰国了。

这也是东南亚富豪们共同的路径,先通过自己的努力攒点家底,然后做权贵的马仔把社会阶层往上拉一级,子女再和权贵联姻,进入上层社会,拿专营牌照做垄断暴利生意,赚大钱后继续搞别的产业。

泰国富豪里面也是华人占多数,大多是二战后开始起家,亚洲四小龙时期开始随着国力家族财富大量增加。除了平时报道上那些巨富,泰国华人富翁很多,时不时就会遇到。

至于其他四个陆上的东南亚国家,老挝实在太小,经济也太差。柬埔寨的富豪基本都是华人,不过有种说法是财富排行前几位的全是政府的工具人。缅甸内乱都没有平息,整个国家一分为二,北面被十几家军阀武装割据,南部军队掌握了几乎一切权利,我查了一下都没有太靠谱的富豪榜。

越南的情况最特别,原本华人掌握越南的经济,结果越南人不讲武德,越南战争后国家统一了,越南政府借着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机会整华人。他们不但要钱,还要把华人的社会组织和商业组织全都摧毁。

一些华人富商手中的财富先是被抢走,政府随后又把华人的企业也肢解掉。这还可以说是社会改造,但是对于越南人的企业却加以保护,对于普通的华人越南政府也不手软,很多华人都被赶出了家,东西被没收一空,然后被赶到偏远的山区让他们开荒种地。

经过越南政府的“改革”之后,越南国内原本掌握经济的华人富商集体消失。富商们有的借着当时的乱象,依靠贿赂保住了命,但基本上是片瓦无存。

连这些人都是这样的结局,普通的华人百姓就不用说了,连生存下去都成了问题。到这时候他们纷纷想要离开越南,对这个越南政府是乐见其成的,自己走就是自愿了,给抢夺华人的财产提供了正当理由。估计还很为自己的“政治智慧”沾沾自喜。

据统计有150万华人离开越南,中间有近1/3没有活下来。这些华人大部分都逃到了中国和越南周边其他国家生活。我以前写过越南战争的文章,驱逐华侨那事也是中国发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原因之一,中国政府警告过他们几次,不听,然后就被揍了。

当时在广西和云南的越南边境一下子积聚了二十万以上的华人,中国政府建立了几十个国营农场接收他们,前后足足接收了三十万。越南见中国接收就更起劲了,开始从柬埔寨和老挝也驱赶起了华人来。不过也没高兴多久就遇到中越自卫反击战,这时越南的华人基本上能跑的都跑了,不然不知要被迫害成啥样。所以越南是唯一几乎没有华人富翁的东南亚国家。

不过这些年越南经济开放,世界各地都有企业在那里开厂,中国企业也把部分落后产能转移到了越南。比如我国前几年瞎挖稀土影响很恶劣,这几年一顿整顿,不少稀土厂家跑越南继续瞎挖。而且有不少国内的人声称现在的越南就是三十年前的深圳,勾搭不少人去越南买房,以至于你现在去越南租房,十个房东里有八个是中国这边的人。

陆上说过说海上,新加坡前面说了,还有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文莱是个靠石油的小国,国家权力都在国王手里,就不在讨论之列了。

剩下的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基本情况和泰国一样,富豪基本都是华人,不光顶级的富豪,就是中等的富豪都基本是华人。但是三家的情况略有区别。

先说菲律宾,菲律宾因为离中国真的是非常的近,和中国的交流特别早而且紧密。按照基因统计,菲律宾1/5人有着华人血统,也就是说和泰国一样接近一千万。

不过这些人里面大多数都是混血,因为时间久远了,这批华菲混血和传统菲律宾人并没有什么区别,他们没有华人的认同感,以土著自居。当地人认同的华人是保留了中国文化习惯的那些,这些人大概有100万,这些也是华人富商的主体,掌握了全菲律宾70%的经济。

在当地,华人就是富人,富人基本上就是华人,华人的坟修得比当地老百姓的豪宅都气派。

菲律宾的富豪大部分都在搞零售购物中心什么的,此外就是搞传统技能,房地产、港口什么的,这类基础设施从来都是暴利。甚至有几家在中国这边铺的很大,比如永和大王背后就是菲律宾华人资本。

另一大特色就是大量华人从事博彩的买卖,如果去过马尼拉旅游,会觉得啥都土了吧唧的,城市小小的,不论是房子商场还是公共场所,在国内只能在二线三线之间。

但是马尼拉的赌场却办得特别有声有色,虽然跟拉斯维加斯或者澳门比差点,但是放在城市的其他建筑面前,就有一种明显的鹤立鸡群感。那里集中了全菲律宾最棒的环境和建筑,甚至最好的酒和厨师,当然地价也是最贵的,当地人收入最高的群体也都在赌场。所有的老板都是华人,当然老板幕后有没有权势更大的大老板就不知道了。

而且菲律宾是线上博彩强国,中文互联网泛滥的“性感荷官在线发牌”大部分都是菲律宾老板开的,而这些老板也基本都是菲律宾华人和大陆人,双方合作一起发财。

和其他的华人一样,菲律宾华人相对封闭。他们有自己的圈子,而且很多人都是同乡关系,到了外面人生地不熟,如前所述抱团是生存第一要义。既然抱团就要相互帮助,很多老一辈企业家都以提携老乡、后辈为荣,各种乡亲商会层出不穷、蓬勃发展。他们更愿意和同乡人分享商业机会,一起赚钱,自然而然形成了闭环商帮,其他人想加入都难。

这也是为啥潮汕福清泉州人下南洋特别容易,因为那边到处同乡会,互相拉扯,给刚上岸的人提供落脚点和工作机会,如果一东北人过去,可能会因为找不到组织最后只好去洛杉矶,那里东北人跟三亚一样多。

说了菲律宾,再说马来西亚。

这国家的华人和其他东南亚国家不一样,我认识的几个大马人,给人第一印象就是很多同时会说普通话和广东话,交流起来没有啥障碍(口音还是有的)。一开始我还觉得可能是个去了没多久的中国人,一问最短的一个也是爷爷1939年躲避日寇去的,最久的一个自己都记不清去了多久(这人的普通话居然还是最标准的)。

马来西亚应该是海外对华人最友好的国家了,马来华人非常爱国,而且几乎都保持着华文教育,虽然受政府多年打压依然有90%华人会读汉字(好像很多人不会写,汉字实在是太难太难了)。以前跟台湾走得很近,因为大陆有几十年被封锁了嘛,他们只能跟台湾打交道了。

这些年来随着大陆影响力越来越大,对大陆认同的人数增加很快。最有意思的是那个槟城,我有一次出差去过,确实跟潮汕非常像,大街上的路牌都有汉字。甚至那个电影《追龙》里,“跛豪”伍世豪说他是潮汕人,字幕却是槟城,这俩地方实在是太像了。

这种情况下,马来西亚华人富豪时不时的就要受气。这里要说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他是香格里拉酒店和金龙鱼的老板,这种人居然被本国总理巧取豪夺,最后逼的只好资产转移出国(临走自然被狠狠的敲了一笔),而且钱没有进国库,反而被官员们明目张胆的就给侵吞掉了。

最后说印尼,这国家基本的情况和菲律宾差不多,只是印尼因为总人口多,所以华人比例显得很低,其实总数不少,印尼的华人经历最悲惨,两次大规模排华,死了几十万人。

但是有个问题以前我也不明白,既然排华为什么富豪榜上都是华人呢?后来查了资料,才明白排得也不过是华人中的普通人,富豪好好的,军队保着。

说起印尼华人富豪,有个名字不能不提,就是林绍良。1945年,印尼独立战争时期。林绍良给当地武装运输物资,有个当地游击队领导在他家藏了一年,结果这人正是印尼国父苏加诺的岳父,算半个外戚,这一来林绍良结识了后来的印尼军官团们。林绍良和一个叫苏哈托的上校特别的投机,很快就成了朋友。

1965年这个苏哈托发动政变,成为印尼第二任总统。为了迅速掌握经济大权,苏哈托需要找一个值得信任的代理人。他不愿意本地财阀的势力扩大,于是,他马上找来自己曾经的走私小伙伴林绍良来共商国家经营大计。他将国家的烟草、丁香、面粉、房地产、开设银行的经营许可特权给到了林绍良,拿到这种种特权想不发财可太难了。林绍良摇身一变成印尼首富。作为回报,据说林绍良把掌握的资产三七分,七成属于苏哈托的家族。

林绍良依靠苏哈托,苏哈托从1967年开始做了足足31年总统,林绍良也做了31年的“丁香大王”“面粉大王”“地产大王”和“金融大王”,最高峰时候成为世界前十的大富豪,真正是富可敌国,在印尼是手眼通天的大人物。

所谓“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31年的好梦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破灭了。那年苏哈托被印尼人赶下了台,林绍良提前收到消息全家跑去了新加坡,在印尼的产业全部都被政府充公了。经过清算,人们才发现林绍良不过是个小角色,苏哈托家族的资产足足350亿美元,是林绍良的数倍。所谓的“华人首富”不过是个给苏哈托家族打杂的白手套。

讽刺的是林绍良躲在国外不敢回国,躲了十几年最后2012年死了。被印尼人骂了几十年。而他的靠山苏哈托全家待在印尼屁事没有,家人照样做着各种垄断买卖,他女婿就是98年排华时候的得力推手,现在稳稳的做着国防部长,全家人都憋着哪天能重新坐上总统宝座。而且公认印尼这么多年不但没有进步,腐败和权钱交易倒是比苏哈托的时候还要严重了。

林绍良的例子很有代表性,了解了这个人,大家就明白东南亚超级富豪们真正的起家之路,绝大部分都大同小异。

4

尾声

海外华人巨富”这个话题其实非常非常大,写一本书也是九牛一毛,而且任何概括性的描述都是错的。

比如不少人说他们反华。其实不能一概而论,分情况。如果是依附于东南亚权贵的那种富豪,他们反不反主要看主子。不过华商大部分不反华,毕竟商人还是要做买卖的。还有少数华商有着难以置信的家国情怀,比如当初抗战中出钱出人支持抗战的,还有改开之后第一批顶着风险回国投资的,都是些了不起的人。

还有一种说法说他们主要靠官商勾结发财,基本上都勾结吧,不过现在也有不少人上岸洗白不干那种事了,比如菲律宾华商最明显,一部分还在搞赌场这种牌照生意,还有不少在做零售和超市,明显已经上岸了。

而且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南洋华人和大陆的联系是越来越紧的,比如福建人在新加坡和菲律宾都是占据富豪榜一大半的角色,而每一个福建人衣锦还乡后,都要在厦门岛内买套房子、回老家搞个小洋楼、风风光光去祭祖,这些都是标准操作,如今厦门的房价仅次于北上深,超过了广州,奇怪吗?

现在我国跟东盟贸易量逐年走高,甚至已经超过了美国,东盟成为了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东南亚血缘纽带功不可没,不用怀疑将来这种纽带还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全文完,

转自微信公众号:九边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fbcqfLmtAyQr414P4XqQiw

以孩子心灵反观成人世界的书单

爱读金庸的他们,读《远大前程》会觉得分外亲切。在这里,他们可以看到王语嫣一般艳若桃李、冷若冰霜的Estella,裘千尺一样因感情受挫而致心理变态的老女人Miss Havisham,慕容复式的野心家Bentley Drummel,林平之式的复仇狂Orlick,岳不群式的伪君子Mr.Wopsle,段誉式的善良公子哥Herbert,金蛇郎君式的亦正亦邪的刁钻高手Jaggers,苗人凤式的正人君子Matthew Pocket……而在主人公Pip身上,更有令狐冲的孤苦、杨过的痴情、张无忌的软弱、郭靖的忠厚……丰富多彩,不一而足,远胜所谓专业儿童文学作家写的那些傻白假俗寡然无味的片儿汤。

类似《远大前程》的还有: William Golding的 Lord of the Flies(《蝇王》),Daniel Keyes的 Flowers for Algernon (《给阿尔吉侬的花束》),Harper Lee的 To Kill a Mockingbird (《杀死一只知更鸟》),John Irving 的 A Prayer for Owen Meany (《为欧文.米尼祈祷》),J.D Salinger的 Catcher in the Rye (《麦田里的守望者》),John Knowles的 A Separate Peace (《返校日》) 等等。

这些以孩子心灵反观成人世界的故事,对人生的描绘真情而不滥情,对世界的观察冷静而不冷漠,既是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即使偶有脏话、诅咒,或肉体、暴力等内容出镜,也都点到而止,绝不恣意渲染。个人以为,这些小小瑕疵,是美人之痔,无伤大雅,不碍观瞻,不会污染孩子们的视线,更不会让孩子看了就从此堕落。

作者:豆大福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178645/answer/193164147
来源:知乎

王思葱:输的什么液?想你的夜

今天下午网红孙一宁晒出和王思葱的聊天记录。

从四年前相识,到直播间刷20W礼物,聊天舔狗,到互怼结束,整个过程极其劲爆。由于聊天记录特长,我这里就贴几张,其他的大家自己去看,反正微博上都有。是非曲直,留待看客们自己去评判。

王思葱:输的什么液?想你的夜

王思葱:输的什么液?想你的夜王思葱:输的什么液?想你的夜

王思葱:输的什么液?想你的夜

王思葱:输的什么液?想你的夜

王思葱:输的什么液?想你的夜

王思葱:输的什么液?想你的夜

王思葱:输的什么液?想你的夜王思葱:输的什么液?想你的夜

王思葱:输的什么液?想你的夜

王思葱:输的什么液?想你的夜

王思葱:输的什么液?想你的夜

王思葱:输的什么液?想你的夜

王思葱:输的什么液?想你的夜

王思葱:输的什么液?想你的夜

王思葱:输的什么液?想你的夜

王思葱:输的什么液?想你的夜

王思葱:输的什么液?想你的夜

王思葱:输的什么液?想你的夜王思葱:输的什么液?想你的夜王思葱:输的什么液?想你的夜

 

整个过程,校长屡屡示好,有时候甚至让我感觉有些卑微,像极了恋爱中的男子,求之而不得的痛苦,最后被对方拒绝,让我突然想到了水浒里高衙内公子强抢民女,得不到就毁掉的既视感。

现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不甘做权贵附庸,不被金钱魅惑,靠自己挣钱硬刚的,不多了。多少人(男女都算)如果被富豪这么一诱惑,直接就举手投降了,怎么可能如此硬刚?就这一点上来说,很多网友估计就会站这个孙一宁小姑娘一边。

本次女主角长这样,还是校长一贯喜欢的清纯风。

 

王思葱:输的什么液?想你的夜

王思葱:输的什么液?想你的夜

校长作为中国第一富二代,国民老公,肯定是不甘愿落个舔狗的人设,后续估计还会有瓜爆出。

 

对于普通人来说,面对如今高企的房价,即便甘愿做个舔狗,也还是无法迎娶白富美的,所以有时候为了获得幸福,做个舔狗,其实也并不丢人。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g4P-1w3-bLywAKzA_DnE5Q

什么是中国传统好男人

什么是中国传统好男人

王思聪和吴亦凡关系不错。莫愁看过一个俩人的采访,吴亦凡说自己是个比较传统的人。王思聪马上也说自己传统。吴亦凡又接话说,虽然咱俩在国外待过,但其实我觉得内心还是中国那种传统,改不掉的。王思聪说:
 
永远改不掉的。
 
到底什么是中国的那种传统,俩人没说。
 
有的人,不用看他说了什么,主要看他怎么做。吴亦凡谈过自己的择偶标准,喜欢看上去像天使一样、干干净净、很单纯的女孩。
 
吴亦凡没有骗人,这么多年了,从杭州电影院包场女孩儿到小G娜,再到最近的都美竹,凡凡的品味一直没有变过,全都是18岁的天使。
 
这些天使和凡凡在一起时,照片视频拍了一大堆,一旦苗头不对立马爆料。这点让好朋友王思聪很看不上:
 
这种事情永远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洪晃曾在杂文《男人分两截》中说道,“男人分两截。上半截是修养,下半截是本质。女人嫁给一个男人大部分是因为他的上半截。”
 
后来,她在节目里说起过前夫陈凯歌,当年,陈导从哲学到艺术,从法国革命到布尔乔亚,从人文主义起源到知名作家的情人,该聊的不该聊的都聊了,就是不主动说上床的事。
 
陈导的这一套日后被很多圈内男艺人继承,只是大家由于基础不同,模仿比较拙劣,比如说吴秀波老师,逢人就掏出一本《金刚经》。
 
王思聪就不会如此油腻,撩妹儿只需一句“你好,我是王思聪。”作为娱乐圈纪委书记,大家眼里他一直是超然的存在。
 
可就在今天,网红孙一宁晒出了自己和王思聪的聊天记录,数亿网友隔着手机屏幕听到了“中国的那种传统”碎裂的声音。
 
莫愁整理了王思聪几句精彩发言:
 
你对一个喜欢你 关心你 担心你的人就这么爱答不理的
我这几天都没睡好你知道吗 每天晚上都在想你
你都不知道心疼人的。
被一个人牵动着情绪很烦,但也可以很甜蜜。
宝 我去输液了 输的什么液 想你的夜。
我养你啊 笨
让我好好爱你行不?让我陪你一起过日子好不?
我他妈不就是你的真命天子?
活到老学到老,我一定会往更好的方向进步。
 
他都卑微到说你不知道心疼人了,孙一宁的回复是啥呢?
 
150斤还要人心疼?
 
33岁的国民老公,正式社死。孙一宁那冷漠的语气,目空一切的霸气,莫愁还以为是王首富在给某个县长回信息。
 
说起来,俩人从2017年到现在,断断续续纠葛了4年。孙一宁之前的网络ID是“我又杀猪了”,曾有过多次圈钱骗人的行为。王思聪的追求正好遇到孙一宁退网。等到复出时,她主动在社交平台道歉,说当初收钱不办事。
 
4年里,王思聪一直不抛弃、不放弃。近期偶尔逛直播间发现孙一宁复出后,立马豪掷几十万刷成了榜一你王哥。即便如此,也没得到杀猪女神的心。
 
大龄单身男青年们都请记住一句话,和性比起来,面子算啥。
 
许多年前,中国的那种传统好男人陈xx被拍到多次造访左xx的家。莫愁记得大家当时的评论:
 
一定是个意外。

什么是中国传统好男人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UVsBVHCAHvW_7bxljN_L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