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开菠萝财经(ID:kaiboluocaijing)
作者 | 苏琦
编辑 | 金玙璠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29o1CYlAt4ki3UemX0Yc0Q
分享个人经验,保留阅读记录,做时间的朋友
来源 | 开菠萝财经(ID:kaiboluocaijing)
作者 | 苏琦
编辑 | 金玙璠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29o1CYlAt4ki3UemX0Yc0Q
“你不去,就别想拿毕业证”
一场名为“实践”的生意
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工厂、农村、中专生?
有一种很形象的说法是,这些中专生的实践经历,像极了夏衍笔下的包身工:
“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
“即使在生病的时候,老板也会很可靠地替厂家服务,用拳头、棍棒或者冷水来强制她们去做工作。”
然而夏衍写《包身工》的时候是1935年,如果不是看到小余的新闻,我实在很难想象86年后的今天,还在发生着这种事。
在Onk的知乎回答下面,我也看到很多类似的留言:
2020年9月,山东省临沂水县职业学校电气工程系2019级学生李某,在昆山一家机械制造厂实践时,因不堪忍受持续高强度的夜班自杀。
2021年3月,郑州的一家中专学校,强制要求乘务专业的学生去热水器工厂实习,并以“不去拿不到毕业证”为要挟;
2021年5月,江苏盐城技师学院强迫学生到指定工厂实践,根本不给学生自己选择的权利,逼得学生不得不向央广新闻热线反映。
精英教育,是一场社会诡异的合谋
“素质教育”是伪命题,真命题是“学历军备竞赛”。
高学历者已经过剩,且很多职业不需要高学历。为什么高学历依然供过于求?一场诡异的合谋所使然。
学生们谋求更高的学历,来竞争社会地位;管理者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和学历,以捞取政绩和选民。
导致的结果,是全社会陷入精英崇拜,而学历却在贬值。
很多人抱怨上中专无用,是因为学生无法学到扎实的技能。
即便是不把学生当牟利资源的良心职校,也很难像德国那样,为他们提供超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便利。
小余在汉江科技学校读的是计算机专业,学校安排的实践工作,却是在电子厂搬集装箱。
@北回归线的Onk 也提过,其实也有一种很好的严禁自主实践的情况,那就是学校给你的专业找到了百分百对口的岗位。
17年本地的国有车厢厂极度缺焊接工人,整个市就我们学校有焊接专业要毕业的学生。
这个班40个学生明言禁止不允许自主实践,直接进车厢厂学习并且工作,工资由车厢厂发。为期三个月后,合格的直接被视作正视员工。
可千万别看不起这工作,四五千工资,早八晚六,节假日休息、补贴,五险一金,根本不用担心上下浮动,完全置身内卷的浪潮之外。
很多家境不好的学生完全可以靠这工作完整的安家了,说是改变命运也不夸张。
撰稿:林尉、笔下长青
主编:林尉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QrZywKGagISQLTB-x4fS7A
巴菲特曾说过:如果非要我用一个指标来选择企业,那么我选择用ROE(净资产收益率)。查理芒格说:长期来看,你的最终年化收益率就是这家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也就是说,如果一家公司长期ROE为15%,那么你投资这家企业的最终年化收益率也是15%。一般来说,一家企业长期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5%,那么它就算一家优秀企业;如果一家企业长期净资产收益率大于20%,那么它就是一家杰出的企业。资产收益率长期大于30%的企业,及其稀少!
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资产收益率和长期持有年化收益率的关联性,几乎是一致的。比如:万科A,我们统计时间长一点,2005年-现在,累计回报(含分红),大概是20倍,如下图:
2005-2021年,大约16年,总回报2066%,也就是20倍,年化多少呢?
2005-2021年,大约16年,年化收益率大概是21%,而对应万科的长期净值产收益率大概是在19-23%之间波动,看下图稳不稳?几乎一模一样?期间房地产政策调控应该是n次了。其中偶尔有的年份会特别低点,比如:2008年,万科的净资产收益率只有13%,当时那是金融危机,有这个收益率也是非常强了。所以万科是一家优秀企业不是吹出来的。
但是如果你拆开来看,比如:你在高估的时候买入,你可能会陷入严重的亏损,而且长期看你也赚不到净资产收益率的平均收益。比如:2007年大牛市高点买入,之后持有7年都是亏损的,最高的时候亏损63%。假如持有到现在,共计13年了,总盈利62%,年化只有3.7%,不如理财产品。但是也进一步说明了,买这种好公司,长期看(这个长期可能要10年左右计)不论什么时候买,亏钱的概率极小。
我们所有分析过的价值股,我大致罗列几家长期稳定高净资产收益率的公司,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没有罗列的不代表不好,我们所有分析过的价值股,长期净资产收益率都是超过10%以上的,今天时间关系,我随便罗列几家:
1、健帆生物:ROE在22%-26%之间,毛利率84%,净利润增长40%。
2、片仔癀:稀缺中药品种。ROE在16%-24%之间,毛利率43%,净利润增长14%-50%。
3、爱尔眼科:眼科医院龙头。ROE在18%-21%之间,毛利率46%,净利润增长33%。
4、贵州茅台:白酒龙头。ROE在24%-34%之间,毛利率91%,净利润增长30%-60%
5、恒顺醋业:ROE在11%-16%之间,毛利率41%,净利润增长-28%-63%。
6、五粮液:浓香白酒龙头。ROE在15%-22%之间,毛利率73%,净利润增长9.8%-42%。
7、恒瑞医药:化药龙头。ROE在23%左右,毛利率86%,净利润增长25%。
8、海天味业:调味品龙头。ROE在32%左右,毛利率45%,净利润增长23%。
9、中国平安:金融龙头。ROE在14%-23%之间,净利润增长15%-20%之间。(弱周期、弱消费股)
10、涪陵榨菜:ROE在17%-30%之间,毛利率50%,净利润增长61%。
11、万科A:房地产龙头。ROE在19%-23%之间,毛利率30%,净利润增长15%-33%。(周期股)
12、东方雨虹:防水材料龙头。ROE21%,毛利率37%,净利润增长20%-40%。
13、上海机场:机场龙头。ROE在13%-15%之间,毛利率49%,净利润增长10%-31%。
14、中国中免:机场免税龙头。ROE在14%-19%之间,毛利率29%,净利润增长20%-40%。
15、海螺水泥:水泥龙头。ROE在11%-29%之间,毛利率35%,净利润增长13%-88%。(周期股)
16、伟星新材:PPR管龙头。ROE在26%-29%之间,毛利率46%,净利润增长19%-38%。
……
请注意两点:第一,净资产收益率仅限重资产的传统企业,对应轻资产的互联网企业其实已经不适用。第二,请记住平均收益一定是合理价格买入,超额收益一定是低估价格买入,这样收益长期看会非常确定。而这个长期至少是3-5年,绝对不是1-2年,因为市场的波动,我们谁也无法预测。有时候“低估”买入后,很可能还会继续跌30%。长期看,我们大部分人只能买到相对便宜的,所以也只能享受到接近平均ROE的收益,也就是15-20%的年化收益率。找到净资产收益率常年稳定在15%这样,选择低估的时候买入,然后长期持有,无视波动,就可以稳定获得15%的年化收益!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M4Hit00yCfRHLkJ4CiQn8w
辞职开奶茶店的人,99%都后悔了。
在互联网,奶茶从来都不缺热度话题:从“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刷爆朋友圈、“中国邮政卖奶茶”火上热搜,再到“蜜雪冰城甜蜜蜜”到处洗脑、奈雪的茶成为“新式茶饮第一股”……
看着奶茶店门前长长的队伍,很多人都幻想自己开一家奶茶店也会很火爆,时间自由而且很赚钱。
但等真正开业后,你就会发现现实并没有这么美好。
不管是走高端路线,还是选择平价定位,都有太多的坑要避开。奶茶店“十店九亏”的说法,不是耸人听闻。
很多人都觉得卖奶茶是门暴利生意,这个想法有一定的依据。
在知乎上,名为“上海肇亿餐饮静安分公司”的账号列出了一杯 CoCo 奶茶的食材成本——茶叶、牛奶、淡奶油等原料加起来,一杯是 5.68 元,算上杯子也就 6.48 元。
泡奶茶的成本不高,但奶茶的售价可以很高。
虽然在蜜雪冰城这样的平价茶饮店里,依然可以点到 6 元一杯的双拼奶茶,但在诸如奈雪的茶(以下简称奈雪)这样的定价较高的奶茶店里,一杯金色山脉宝藏茶起步就是 25 元。
动辄就要三四十元一杯的定价,让网友不禁调侃自己想实现奶茶自由都难。
一杯用几元成本就能泡好的奶茶,转手就能卖十几、甚至几十元,卖奶茶似乎真的很暴利。
而且,几十元一杯的定价,并没有让奈雪成为小众的奶茶,相反,奈雪的生意相当好。
根据奈雪的财报,在 2020 年,其单间茶饮店平均每日订单量为 470 单,每笔订单平均销售价值 43 元,单店日销售额达到了 2.02 万元。
要知道这一年因为疫情冲击,包括奶茶在内的线下门店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很多店停业歇业了数天,但奈雪的平均单店日销售额依然能够保持在 2 万元左右。
高价的产品和出色的销量,很多人都觉得奈雪已经赚得盆满钵满。
但其实,奈雪已亏了好几年。2018 年,奈雪净亏损 5658 万元,2019 年又亏损了 1174 万元。直到上市前夕,经过调整,奈雪才在财报里实现了 2020 年的盈利 [1]。
你可能会疑惑,奈雪品牌价值强大,产品定价高,还很受好评,为什么会不赚钱呢?
因为奈雪的成本并不低。
开奶茶店,和所有做餐饮的门店一样,都有食材、员工、门店这三样成本,而奈雪在控制这几项成本方面都没有很好的表现。
奈雪最大的成本还是食材,占收益的比重达到了 37.9%。定位高端的奈雪,所用的多为鲜奶、鲜果,材料成本十分高昂。
员工成本也吃掉了奈雪不少的利润。奈雪的员工成本近年来保持在总收益的 30% 左右,一杯奶茶,人工成本就占了三成。
租金则是消耗第三多的成本。开奶茶店需要选在人流大的商圈,而上奈雪又是走饮品 + 社交的路线,门店面积基本在 200 平米左右。好地段、大面积,租金成本必然低不了。
再网红的奈雪,也没能逃脱餐饮界的高食材、高人力、高房租和低净利的老问题。
既然烧钱的高端奶茶不容易挣钱,那走平价路线的奶茶店会有不一样的表现吗?
作为平价奶茶的代表,蜜雪冰城最近就靠出圈营销赢得不少路人缘。网友自发改编的英语版、俄语版、京剧版等各种蜜雪冰城魔性主题曲,在全网收获了无数流量。
但营销之下爆火的蜜雪冰城,也躲不掉内忧外患的发展瓶颈。
蜜雪冰城主攻的是下沉市场。截至 2021 年 7 月 8 日,蜜雪冰城在三四五线城市的门店数达到了 10103 家,占整个品牌的 60.11%。
价格亲民,是蜜雪冰城最重要的特征。3 元的甜筒、4 元的柠檬水,都是这家老牌奶茶店主推的明星产品。
不过,价廉难保物美。蜜雪冰城茶饮中的鲜果成分少,基本用奶茶粉、果酱等原料调配。
节约成本的压力下,蜜雪冰城的一些门店还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例如在今年 5 月中国质量新闻网就报道 3 个不同地方的蜜雪冰城店存在篡改食材有效期、违规使用隔夜食材的问题 [2]。
低定价也意味着,如果你想开一家蜜雪冰城赚大钱,那这个愿望不好实现。
蜜雪冰城的主要策略在于薄利多销,实际分摊到每件商品上的利润少的可怜。有加盟商表示,奶茶行业普遍的毛利润是 65%,而蜜雪冰城毛利润仅 50%,再刨除房租、水电等费用,纯利润只剩 20% [3]。
而且,想开一家奶茶店的前期投入也不低。
如果你要想在县级城市开一家蜜雪冰城,林林总总加起来,首年加盟商要交给蜜雪冰城的费用至少 34 万元。对于一个在县城生活的普通人来说,这不是一笔小数目。
除了首年交付的费用,加盟商还要定期支付大量费用去购买蜜雪冰城总部提供的原材料和物料,并且不能利用现有原材料研发新品。否则,加盟商将面临罚款、取消加盟资料等一系列惩罚。
就单个门店来看,七七八八的花销很多,但赚钱的机会却没那么多,因为竞争太激烈了。
如今,一条街上有几家蜜雪冰城已不是稀奇的事 [4]。密集开店策略使区域内的行业生态被破坏,虽然同是蜜雪冰城加盟店,但不得不相互竞争,争夺客源。
蜜雪冰城的奶茶店不仅要和同品牌的店竞争,更激烈的是,他们还要和其他奶茶店抢夺客源。
中国的奶茶市场有多饱和?
根据统计,仅广州一个城市的奶茶店数量就有 18577 家。而厦门更是位列中国主要城市奶茶密集程度第一,解锁了每平方公里 14 家奶茶店的成就。
正是因为奶茶这个市场的竞争如此充分,所以不管是占领高端市场的奈雪,还是占领低端市场的蜜雪冰城,都不好赚钱。
高端奶茶品牌,往往需要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水涨船高的成本一不小心就吃掉了利润。平价奶茶为了凸显价格优势,节省成为必然之举。
有知名度的奶茶店尚且如此艰难,更不要说其他奶茶店了。
有人因为加盟费贵,而选择自创奶茶品牌。但要想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十分困难。试想,作为一个消费者,你面对满街的奶茶店,会选择放弃熟悉的牌子,去一个没怎么听过的店买奶茶吗?
因此,如今的奶茶市场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真正有客流量的奶茶品牌就头部少数几个,其他的小品牌活下来都困难。
数据显示,近 5 年成立的奶茶店共吊销和注销 7.2 万家,存续的共有 14.9 万家。也就是说,32.58% 的奶茶店活不过五年。
也难怪闲鱼在 2021 年 5 月发布的《2021 创业避雷指南》中,将奶茶店列为创业失败率最高的项目 [5]。
这项研究通过分析闲鱼上包含“倒闭了”“店不开了”为转卖理由的转让信息,发现诸如泡茶桌、奶茶封口机是被转手最多的店铺设备。
甚至,有些想奶茶创业的小白连店都没开,钱就被骗了个精光。不久前,上海警方就破获了一例以虚假品牌奶茶招商网站骗取加盟费的诈骗案,涉案金额达到了 7 亿余元 [6]。
每个上班族,可能都有一个开店梦。努力工作,攒够了钱,就炒掉老板,自己去开店。幻想着过上躺着数钱的日子,而现实则是起早贪黑、全年无休,到头来可能还没赚到什么钱。
想裸辞开奶茶店的年轻人,真心奉劝你不要冲动,还是先坐下来喝杯奶茶,好好冷静一下。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n5C2vZBR1RvitwBO_im8Lw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lza1Ysm7c-5ZeA4RikO6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