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知识为什么脱节如此严重?

初中牛娃高中菜

正常情况下,初三毕业进入高一,延续初三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2年后,复习准备高考。

这不符合实际情况,实际情况的是高一几乎一切重新开始,初中的知识几乎没用。

在中考里几乎满分的考生,在自招里志得意满的学生被高中的课程杀得七零八落,落花流水。相比初中,高中有以下3个特点,这些特点丝毫不考虑学生来自公办初中还是民办初中:

1.高中的教学量特别大,2年内要掌握的知识点整体竟然达到初中4年的3倍以上。

2.高中的教学进度特别快,根据第1点的延伸,要在2年内消化如此庞大的知识量,上到四大名校,下到菜场高中,都快如闪电。

3.高中的知识难度特别大,每一门科目都有多知识综合,多知识结合,多板块混合。

为什么初中简单,高中就一定要搞这么难呢?

而高中的难,也是市重点高中拼命自招的原因,因为仅仅按照高中的时间要让大量学生优秀特别困难,所以最好是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就学过一点,哪怕多学一个学期,那就多出一个学期来复习,高中一共才5个半学期!

我们以前痛骂市重点高中为了自己的利益戕害上海基础教育,搞得人心惶惶,填鸭满天飞,但若从最根本来考察,这么做的根本原因是高中课程和高考的实际情况造成的,因为高考就是完全不顾中考,高中就是完全不顾初中,这样自说自话就把难度加上去非常非常多。

 

如果要说高中为什么一定要把难度加这么高,理由倒是很充分:因为高中教育不是必须的,国家没逼着你读。

 

既然国家没有要求每个人都读高中,读高中是你自己的意愿,那么国家自然不用考虑你初中的水平。

高中就是这样的特殊地带,它是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缓冲地区,极其重要。高中教育出了问题,大学就招收不到好的学生,但高中教育却又不是必备的,甚至国家都不希望高中生太多,而定下了高中生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1的比例,也就是所有初中毕业生,国家设计是一半的人去读高中,一半的人去做工人,其实还有很多都没有去读,直接就去打工了。国际不希望人人都去做大学生,而是希望有非常多的人群可以从事工业,服务业等等行业。

上海这个比例大概是7:3,像上海这么个国际化大都市,依然有着数量非常多的三校生。同时,上海的本科生一般占一年新生儿童的一半左右,换言之上海人每一届里也有一半的人没有大学读,即使比例远远高于全国,也绝不能说上海大学生已经到了“普及”的地步,只有一半怎么都不能算普及的。

 

初高中知识为什么脱节如此严重?

国家的需求和家长的需求,学生的需求发生了一些错位,家长和学生都觉得大学是必由之路,尤其是上海家长,他们会天经地义地觉得初中和高中是连在一起的,毕竟名字都一样的。

但国家却不这么想,国家很明确,初中是义务教育,高中不是义务教育,两者是两套系统中考的性质是初中毕业考,不是高中招生考。高中招生只是参考了初中毕业考的分数而已。

但高考就是招生考试,而不是毕业考试,高中毕业有自己的合格考体系。

从中国的政策来看,高中毕业可以考大学,参加高考,你不管多少岁都可以随便考,只要你高中毕业。

高中教育整体来看是一种自由度很大的教育,你会发现市教委对高中几乎没有什么教学方面的要求,只要高中不把学生逼疯逼傻或者出事情就行了,你就是天天把学生关到8点,天天让学生做题做到1点也没办法管,因为国家会认为这一切都是你自愿的,国家可没有逼你读高中。

所以,国家也没说过你初中的时候不能学高中的东西,只是说学校不许教,机构不许教,因为这还是义务教育,但是你爸妈自己教完全可以,不会说你爸妈教到一半执法队冲进来了。

 

更大的问题是家长不知道有这个脱节。

 

许多家长不太熟悉高中,加之许多学生在民办初中,在培训机构学习量已经很大,可能觉得高中也就这样,许多最后还是不适应。对于一般学生而言,更是对于高中艰苦卓绝的学习环境一无所知,依然盲目自信,最终只能自欺欺人。

相比中考,高考非常残酷,几乎没有什么回头的余地,所以,上海所有的初中生都应该了解初中和高中有巨大的鸿沟,仅仅把中考学好没有大用,多多少少中考600分的人,最后高考也不过是二本院校。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jdi-kx4Zf5MP8YsSrPuzYw

2020上海各区考入「四校八大」难度排行!最大分差31分!

2020年上海中考零志愿分数线一公布之后,大家讨论最热烈的就是:今年宝山区是福地啊,上中的分数线只有583分!现在看来,仍是觉得低得离谱,从平行志愿分数线上看,在徐汇区583分上不了市二中学(585.5)。
今天,升学君就跟大家再来回顾一下2020年中考零志愿分数线,重点以「四校八大」作为参考分析,来看看各区通过零志愿考入「四校八大」的难度如何。
2020年四校八大零志愿分数线
2020上海各区考入「四校八大」难度排行!最大分差31分!
(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平均零志愿录取分数线上来看,各区考入「四校八大」的难度排行:徐汇>黄浦>杨浦>松江>闵行>奉贤>长宁>静安>虹口>嘉定>普陀>金山>青浦>浦东>崇明>宝山

 

2020上海各区考入「四校八大」难度排行!最大分差31分!
简单分析如下:
1、宝山区的“幸福指数”最高!不仅四校八大的平均录取分数线排在倒数第一,而且四校八大共12所学校,有6所学校的零志愿分数线在宝山区是最低的,四校均是16区最低。
2、徐汇区“痛苦指数”最高!徐汇,杨浦两区的录取均分高居16区前三,达到598分以上。而且,两区的四校八大零志愿分数线,均有3所录取分是16区最高(有并列)。
3、人口两大区,闵行浦东差距较大!四校八大在闵行的录取均分达到598以上,排在16区的第5位,属于较难区;浦东的话,录取均分则是592分,排在倒数第3位,算是比较幸福的。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升学君还整理对比了四校八大在16区零志愿的最高分数线和最低分数线。
2020上海各区考入「四校八大」难度排行!最大分差31分!
可以发现:四校八大在16区的零志愿分数线,不仅最大分差达到惊人的31分,最小分差也有6.5分。绝大多数学校的高低落差,都在10分以上
温馨提示:2021年中考还有零志愿招生,以上分析供大家参考~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2-fUJQeFV7Q1VS_4e78G_A

中考在即,浦东普娃要换区去黄浦吗?

 

一份好的数据分析报告,它一定会经历这几个过程:从一个强烈的好奇心开始,经过细致的数据收集和清理,做过透彻的数据挖掘,形成有严谨的逻辑链和有意思的故事线,匹配简洁明了的数据呈现方式,最后撰写通俗易懂的文字完成全文。

 

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能打动人心。

 

今天这篇文章也是如此。

 

中考在即,浦东普娃要换区去黄浦吗?

题图和今天文章无关。如果你们来参加我的讲座,你们会听到关于它的讲解,这是一张很有深意的图。

 

初三的各位战士们最近正在为中考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节点作准备:一模考。

 

而父母们也开始琢磨技术层面可以做哪些事情,比如我最近遇到的这个问题:

 

中考在即,浦东普娃要换区去黄浦吗?
中考在即,浦东普娃要换区去黄浦吗?
中考在即,浦东普娃要换区去黄浦吗?
中考在即,浦东普娃要换区去黄浦吗?
中考在即,浦东普娃要换区去黄浦吗?

 

G大第一反应是冲洋泾的孩子去黄浦肯定不划算吧?那些伪市重点没意义,而黄浦两家八大甚至向明分数也不低。而果然有一个回复就是这样:

 

中考在即,浦东普娃要换区去黄浦吗?
中考在即,浦东普娃要换区去黄浦吗?
中考在即,浦东普娃要换区去黄浦吗?
中考在即,浦东普娃要换区去黄浦吗?
中考在即,浦东普娃要换区去黄浦吗?

 

中考目前父母唯一能做的技术性操作是落户到外区,然后中考选择户籍地考试。这在中考中完全允许,不受任何歧视,且和学籍高中同学一起参加中考,没有适应性问题。

 

唯一的障碍是不享受当下和外来的名额分配到校。这需要按照具体情况分析。我们这里假设这个孩子名额分配无望。(事实上到初三上半学期,是否能拿到本校的名额分配已经很明了,做决策时候会非常清楚是否要考虑这个因素。)

 

由于本区投放到本区的统招批名额一定是最多的,所以当我们说跨区时,真正有意义的是上述的选择户籍地考试。而不是零志愿或者未来的名额到区,那部分名额数量太少,太不稳定,你无法基于那个分数制定策略。

 

而G大做了定向数据分析,给出的策略如下:

中考在即,浦东普娃要换区去黄浦吗?

我们首先按照这位题主给的信息,标注出了孩子大概的正常水平,如上图灰色的横线所示。

 

我们先看进取的这边:上师、大同、上中东显然超出了孩子的范畴。剩下来的洋泾vs格致、川沙vs向明,明显黄浦在性价比上完胜。

 

我们再看防守这边:东昌+南汇vs敬业+大境的选择。东昌近些年一直保持着很高的性价比;大境2020年高考表现相当不错,因此性价比很突出;通常而言南汇、大境、敬业三校性价比接近,南汇略低。

 

我们再做一个假设:孩子万一考砸了,这四所学校都掉了,会怎么样?这个答案很明显:高桥中学是一所性价比非常高的学校,远非卢高和光明可比。

 

这是静态看问题。我们的分析还需要加上动态:以上为了对应2020年高考,我们使用了2017年中考分数。那么此后三年相关学校的中考分数演变又是怎么样的?

中考在即,浦东普娃要换区去黄浦吗?

可见从2017年以后,我们挑选的一一对应的高中里面,黄浦高中的分数开始翻转偏高,在2019年达到最大差值,而在2020年收窄到几乎一致。

 

所以如果把中考作为一个市场,那么其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在充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并最终使得市场红利趋微。

 

然而每年却依然会有一些新的机会冒头出来。你不分析,不会知道。

 

好,讲到这里,你觉得题主该怎么选?

 

看我的答案之前,各位先自己想一想。

 

中考在即,浦东普娃要换区去黄浦吗?

仅以本图庆祝「赛博朋克2077」终于即将发售

 

这是我的答案:选黄浦户籍地考试,同时想办法勾搭下东昌的自招考。

 

能够争取一下洋泾的孩子,去黄浦读格致出路更好。向明对比川沙也是一样。

 

东昌今年第一年得到自招资格,面向全市招生,浦东学籍的娃有优势。以下是G大好友雨心(公众号:上海学区房观察)整理的东昌2020自招初中生源列表:

中考在即,浦东普娃要换区去黄浦吗?

可见基本是公办学校生源在自招东昌。从这位题主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判断她的孩子应该没有为传统强校自招考做过正式准备,所以类似东昌这样的学校相对自招和中考区别没有那么大的学校,可能有些机会。

 

上文所述,东昌的整体出路在向明以下的浦东+黄浦高中里面最好,如果能进他们的自招班,那么完全有可能获得和上一档高中同样的高考出路,甚至更好。

 

今天的文章是我第一次尝试微观层面的数据分析,和我此前写的宏观层面数据分析不同。

 

宏观层面的文章有其优势:和很多人都相关,没事也能看个热闹。但是宏观层面的文章很难帮助读者落到实际操作。无法回答So What

 

微观层面分析文章正好相反:我可以就某一个细节问题给出细致的分析,并且给出能执行的建议。但是阅读面会很窄。认真写文章结果阅读量小,真心挺难受的。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_Xee43G5hEKrpicaGURBLA

为什么说一模是金,二模是银,三模铁不如?

 

1、为什么一模是金?

 

一模考好了,很多学校会给你自招考试机会,这意味着被预录取的机会大增,当然前提是要自己去心仪的高中投孩子自荐简历,一模成绩好,他们都乐意发自招考试邀请给你的。

 

虽然不能保证一模考好了,一定能上好学校,但至少,你的机会比别人多;甚至有人说一模比中考还重要。

 

2、为什么二模是银?

 

大部分名校高中都会把抢生源运动放在一模之后二模之前,所以有的考生认为一模考不好,不要紧,还有二模,这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一模和二模的时间差,造成考生所获得的自招考试机会是有天差地别的。当然,机会还是有,但是跟一模不能比!

 

3、为什么三模铁不如?

 

而三模对自招已经完全没有任何意义,他的考试难度比中考略小,作用只是让考生分清自己的能力,在中考前给学生打气。

 

一模备考须知:

 

1、一模考试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一模考试结束之后,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大概了解自己在全区的位置,据此可以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对于5月的中考填报志愿会有参考性的作用;

 

从另一方面来讲四校和八大的校园开放日会在3月底陆续拉开序幕,在二模考试前会有一部分学生提前拿到学校签约意向,所以一个过硬的一模成绩便成了名校预录取的敲门砖(推优只有学校毕业生的7%)。所以一模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2、一模考试的范围和难度和中考有什么区别?

 

一模考试考察除圆以外的初中全部内容(有个别区县会考察圆的知识),考试范围不超过中考考纲,但是难度会在中考之上,特别是两道压轴题,二次函数和相似是数学高分的关键。如果之前没有接触过相关的一模试卷的话,当第一次面临一模考试时可能会措手不及,学生会感到很不适应,不能全面的展示自己的实力。

 

3、一模还有不到两个月,应该如何准备?

 

很多民办初中基本会在12月将所有的初中内容结束,对于最后一个月,俗话书临阵磨刀,不快也光。

 

但是我们并不建议题海战术,可能在之前的一年很多孩子是用题海战术来填充自己,但是每个学生的短板并不是同一的,所以最后时刻还是需要根据版块来查缺补漏,特别是二次函数和相似三角形。

 

通过有目标、有针对的复习与巩固,才能在有限定的时间内更好的提高自己。最简单的复习方式是将历年一模试卷提前做一遍,看一下自己哪一块错误最多,进行专项复习。这样才能更加具有针对性。

 

4、一模考试考不好,自主招生就没戏了?

 

未必。自招的最后一轮会在4、5月份。所以二模力拼好成绩也是有机会的,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只要孩子有实力,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不过在一模中考出好成绩,占据的优势非常明显!

 

每年一模没考好,中考逆袭的例子也很多,但是你要想想:一模没考好所将要面临的那种心理压力,是很痛苦的。

 

5、考试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1)注意时间分配:一模题目较难所以不要在一道题上浪费过多时间。

(2)注意过程:会的题目过程写全,不会的题目能写多少写多少,考试是按过程给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AA6gLzLtKQ9svJAuRtkkWQ

“初三一模”这个概念是怎么来的?

 

初三一模的末日狂欢

 

所谓初三一模是指各区初三上半学期的一场期末考试。上海中考中大量重要内容是初三上半学期教授的,所以这场考试向来被学校所重视。不知不觉,这场期末考试就被说成了中考的模拟考,有了“初三一模”的说法。

上海市教委规定各区不允许随便进行区内统一考试,过去一般在初二下半年学期和初三上半学期进行2次质量监控,也就是2次区统考。但是各区对于初三上半学期这次相对看重,会制作难度略大于中考的试卷来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

可以说,初三的这场期末考试的确相当重要,但它是否真的像许多机构炒作的那么重要呢?事实却又并非如此。

初三期末考试并不是真正的模拟考试,也做不到模拟的作用,所谓模拟考试是检测实力,熟悉考试过程的考试,初三上半学期的期末考试并不具备这两点,许多区连分值都对不上号。

但我们也不能把责任都推给机构,在上海教育这块,机构的课程和商业性一般是钻政策的漏洞和空子,如果当一些人也想钻政策的漏洞和空子,那么1+1大于2,一些考试,一些内容的作用就被放大好几倍了。

换言之,初三一模这个概念始于市重点高中的招生要求,初中学校,特别是民办初中积极响应,机构看到了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也就一只脚踩了进去,也就出现了现在这种相对混乱的情况。

 

初三一模几乎完全是为市重点高中的自主招生服务的,所以它的难度超过了中考,也就是超过了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它的考试范围也被扩大了,市教委要求质量监控只能抽30%左右的学生进行,但是各区心照不宣都进行统考。上海市教委的文件精神和具体内容很多时候都没有被好好贯彻,比如自招比例的问题,也并没有给出过任何解释。从这点来看,似乎是市教委和区一级达成了某种共识。

因为要为自招服务,而自招考试的难度又比中考高太多,一模的难度就成为一条桥梁。最终学生的中考分数不会太难看,但一模分数往往也不会太好看。

 

 

初三一模的出现,初三期末考试升格的过程也就是上海市过去十几年生源疯狂掐尖,疯狂鸡血教育的副产品。狂热的市重点高中为了成绩打造了一大批狂热的民办初中,而又为这些初中和同样狂热的人打开一条并不明确的通道,自招

市重点高中为了卡生源而带来的自招称为小学奥数问题,民办初中问题,小升初问题等等一切问题的根源。这些问题盘根交错,他们最后还会指向机构,毕竟大部分学生没有进入鸡血的学校,他们的学校只能提供按部就班的教育,于是机构成了他们与所谓民办学校竞争的救命稻草。尽管政策严禁机构超前办学,但无奈上海机构实在太多,又怎么可能监管得过来呢?

对于好学生而言,由于初三一模提了难度,也难免会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所以这场考试看似重视实力,却也还有运气成分,毕竟区一级的学期测试卷不可能做得真的和高考试卷一样严谨。

 

但滑稽得确是初三一模对自招的影响不见得那么大。

因为是质量监控,区内自然是要排名的,这几年区内基本不排名,或者排了也不说,没有任何区会承认存在区排名。对于学校而言,特别是高中要如何使用初三一模的分数便成了问题。

此外,跨区招生也出了问题,即使本区可以给予市重点高中一定支持,但各区考卷不同,标准不统一,叫人便也迷雾重重。

自招的确要看一模,但从2019年和2020年的报名情况来看,一模发挥不利的学生同样也获得一些名校自招考试的机会。

 

不过,无论如何,今年是初三一模发挥功力的最后一年了。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进入750分的第一届,也是旧自招的最后一届了。旧自招的改变也改变了初三一模的命运。不可否认,在未来15%的自招激战中,一模还是有用的,一模也还是存在的,甚至可以说作用比现在更大,但无论如何自招还是被削弱了,更多重视点将被放到750分的中考本身上。

 

不过,初三一模作为一种特殊的期末考试,依然有检验学生学习能力的作用,期末考试本身还是应该重视的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yJbVJuPbjWYl-GJRlC22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