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剂盒供不应求,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之难

试剂盒供不应求,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之难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通报,截至1月23日零点,共统计到国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571例,其中超过400例来自湖北。死亡17例,均来自湖北。此刻的武汉面临以下问题:试剂盒数量不够、确诊艰难、床位短缺、高度疑似患者仍在自由流动。

罗婷

编辑糖槭

试剂盒:压力较大

 

22日夜里,武汉一家上市公司公布了自己当日的疫情报告文件,披露了一位员工的遭遇——这天白天,员工张鑫和自己的父亲都被推断为病毒性肺炎,但被光谷同济医院拒收:「光谷同济(医院)回复:没有试剂盒,不能确诊也不能收治。需要病人自行前往同济总部,也无法告知总部流程。该员工目前返回家中,未得到救治。

 

因为试剂盒缺乏,不能被确诊和收治,武汉的患者们处境艰难。不只是光谷同济医院,在同济医院本部、武汉市第一医院、第六医院、武汉红十字会医院、武汉肺科医院等武汉指定的收治医院或发热门诊,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有幸用上试剂盒的患者,被其他患者称为「中了彩票」。

 

在环武汉地区,试剂盒也相当短缺。国家卫健委在1月19日便发布通报称:「已下发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要求各地加强检测。」但据《人物》了解,在22号下午,湖北某地级市一家此次病毒性肺炎的定点收治医院才拿到第一批试剂盒,且数量很少,「不到医院想要检查的人数的十分之一。」黄冈一家医院也是在22号才刚刚拿到试剂盒。另据湖北咸宁一家医院的医护人员介绍,他们至今还未拿到试剂盒。

在此之前,12月26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集到来自武汉市的一份患者标本。十天后便从标本中检测出类SARS冠状病毒,获得了该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用相当快的速度完成了分离病毒、测序等步骤,并迅速研发出测试试剂。几天前也有媒体报道,目前测试剂已实现了主要城市24小时全覆盖,无需恐慌。

 

但实际上,根据三家已通过国家疾控中心认证的企业披露的信息,试剂盒生产仍吃紧、产能仍不足。这三家公司分别为上海辉睿生物、上海捷诺生物和上海伯杰公司。

 

1月23日,《人物》记者分别拨打了这三家公司的电话,他们都处在相当的繁忙之中。上海捷诺生物的员工张智华说,生产试剂盒并没有外界说的那么容易,也没有那么快的速度,「从接到订单以来,我们一直都在加班加点。」另一家公司辉睿生物的员工则在几天前接受采访时称,他们公司员工这些天来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按照此前界面新闻的报道,辉睿已经向各地供应了五、六万人份的试剂盒,而捷诺在1月16日时就已生产了可供七万五千人份使用的试剂盒。二者加起来能测试十多万人。

 

但令人困惑的是,试剂盒至今仍供不应求。上海伯杰公司的一位员工说,这些天他们不断接到各地医院和疾控中心的电话,他们只能回复对方:保证全力生产、备货充足,努力保证能供应上。接近年关,他们最大的压力来自于相关供应链上下游的公司已开始休假,「采购、运输压力较大」。

 

试剂盒供不应求,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之难

能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试剂  图源梨视频

 

 

试剂盒之后,仍旧漫长的确诊

 

当试剂盒被运往各地,它们最先到达的地点会是各省市的疾控中心。截至目前,疾控中心仍是控制试剂盒使用的最主要机构。

 

一位20多岁的武汉女性患者告诉《人物》,1月21日凌晨,她因为发烧,在当时武汉的三家指定收治医院之一的武汉肺科医院检查,她经历的排查过程是做血检、CT和核酸检测,花费近1800元。医生确定她肺部感染,并一项一项帮她排除了流感、H7N9和感染其他病毒的可能,但就只能做到这个地步——因为没有试剂盒,无法查明这种感染是否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

 

当她问到是否能做试剂盒检查时,医生回复她:试剂盒「极其稀缺」,只有那些住院的、或是高度疑似的病例才会被送检。她这样病情较轻的患者,主要是在家治疗、复查,根据病情进展来决定后续治疗方式。

 

哪个医院能用试剂盒,能用多少,都需要申请和统筹。一位武汉疾控系统的知情人士告诉《人物》,检测过程主要由疾控中心来完成的。现在武汉各区疾控检验科派出所有人员,去各医院负责疑似病例的取样和送样,所有样本都统一送到湖北省疾控中心实验室做核酸检测,「不光是检测试剂数量有限,检测仪器和实验人员也都是在超负荷运转。

 

据《三联生活周刊》1月23日的报道,一位武汉的呼吸科医生说,最近两天检测的权力也下放到了三甲医院。三甲医院确实有能力完成这种检测。一位前RT-PCR诊断试剂盒生产商员工告诉《人物》,做核酸检测,需要专门的PCR实验室,但这种实验室要求并不高,设备不算复杂,再加上严格分区便可。「乙肝HBV、丙肝HCV、艾滋HIV都会用到PCR检测,所以理论上有这些检测手段的医院,都可以独立完成PCR检测。

 

但由于三甲医院的人力物力有限,只能承担一部分,且考虑到新型冠状病毒被泄露的可能,目前检测的大头还是在湖北省疾控中心。

 

经过试剂盒诊断后,确认过程仍漫长。黄冈是离武汉最近的城市之一,该市政府部门的一位人士透露,武汉周边县市对第一例病例的确诊(也就是「首诊」)相对谨慎。就算县里拿到了试剂盒,确认了结果为阳性,也不能公布,需要统一上报到湖北省,再做审核,再统一发布。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此前《财新》报道中称,黄冈市蕲春县县长在1月20日的全县病毒性肺炎防控大会上讲话时指出,当时黄冈市病毒性肺炎病例已达109例,但当时黄冈还未出现一例确诊患者——因为当时黄冈还没有试剂盒,就算有,黄冈当地也无权限确诊。

 

根据1月18日卫健委新修订的《全国各省(区、市)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确认程序》,对于武汉之外的其他省市,审核不仅要经过省一级,还要上报国家,并由专家小组评估,三轮都确认,才能确诊。22日江苏公示的首位新性肺炎病例就是如此。根据江苏省的通报,这位37岁男性患者,1月10日就被隔离治疗,标本由江苏省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呈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又经中国疾控中心复核,再之后是1月22日经专家组评估,最终确诊。从入院到确诊、公布,层层把关,时长长达12天。

  

试剂盒供不应求,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之难

 病人在发热门诊前输液  图源央视新闻

 

 

疑似患者还有多少?

 

现在翻看许多武汉患者的病历,你大概率会发现一个词,「病毒性肺炎」,而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多位武汉患者告诉《人物》,他们在医院都被确诊为「病毒性肺炎」。虽然能确定他们的肺部被病毒感染,但并不确定他们被哪种病毒感染,是不是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没有这种可能?有。怎么做检测?难。

 

32岁的患者黄子杰告诉《人物》,1月17号他开始有了感冒症状,发烧并浑身酸痛,往常吃阿莫西林很快见效,但这次烧了三四天,一直降不下去。前几天他一直认为武汉肺炎态势平稳、乐观,直到20号听到钟南山讲话,报道转向、信息披露,才觉得事态严重,去医院检查。

 

21号他去武汉市第六医院看病,医院临时建起了发热门诊,建筑工人还在钉彩条布。他查了血,被确认是病毒感染。又做了CT,医生告诉他,他肺部已经被病毒感染,又加了一句:「且不能排除是新型冠状病毒。」他接着问:「不能排除,那能不能确诊?」医生回复,这家医院无法确诊。按这位医生的说法,整个武汉市只有汉口医院、金银潭医院和武汉肺科医院有资格确诊。

 

黄子杰打听了金银潭医院的情况,它是武汉第一家专门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但金银潭医院给黄子杰的回复是:只收确诊的病人——其他医院不能确诊,有确诊权的医院,又不负责确诊,只负责收治。在这样一个医疗资源极紧张的时间点,这样尴尬的情况出现了。各种消息在患者间流传,但很多事情都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究竟该谁来确诊?如何确诊?到现在为止,是困扰众多老百姓、引起老百姓恐慌和不解的一个重大问题。

 

另一个尴尬的事情是医药费,之前曾有规定,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患者可以免医药费。但1月22日,黄子杰去武汉红十字会医院看病时,医生的说法是:只有确诊了,才能免费。又回到了老问题:没有试剂盒,无法确诊,怎么免费?

 

疑似患者的隔离也是一个值得担心的问题。在武汉市第六医院排队做CT时,有一幕让黄子杰吃惊——当时前面一位患者做完CT走出来,医生也跟着冲出来,朝着大家喊:「这是一例高度疑似患者,请大家疏散!」然后CT室进行了一个小时的紧急消毒。而这个高度疑似的患者,就这样大摇大摆地走掉了,现场的患者们觉得不可思议,「没有人把他拦住隔离,或者做其他深入检查。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大多数通过试剂盒被确诊的患者,都是早已染病、病程相对长、病情相对重的。数量巨大的新发病患者,都先被定义为「病毒性肺炎」或其他,再待观察。但医生和患者都对此事表达了担心——随着病程发展,这个人群未来会不会成为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强大基数?

 

这几天,武汉的各个发热门诊都排起长队,但接诊能力有限,病情轻重不一的患者排在同一个队伍里等待。根据黄子杰的估算,在21日的武汉第六医院,从拿着调好的药包排队,到打上针,要40分钟。做皮试到交费、取药,要5个小时。他一边发着高烧排队,一边考虑着交叉感染的可能。

 

试剂盒供不应求,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之难
图源央视新闻

23日晚间的央视新闻,白岩松连线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高福,呈现了武汉一线医生发来的消息,医生们提出的问题包括:发热病人数量众多、无法得到及时收治;收治的病人无法进行及时的病原检测(需要总体协调采样送到省疾控统一检测),导致交叉感染存在;目前尚未要求定点医院的医务人员集中食宿,医务人员下班后正常回家,医务人员被外界感染的传播渠道没有切断。

 

采访结束时,最后我问黄子杰准备怎么办,他苦笑了一下,「没有办法」。患者们期待着更多的床位,但他认为对于他这样的年轻人来说,住不住院意义不大,治疗方法还是一样的。他担心的是一件未知之事,那就是病毒是否会变异、会更强大、会加速病程。「我也找不到答案,只有靠自己的抵抗力继续撑。试剂盒供不应求,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之难

 

试剂盒供不应求,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之难

 病人在接受治疗中  图源央视新闻

(应采访对象要求,黄子杰为化名)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Jazc0sbrp8ozVScWm3ksfQ

扩转!国务院出手:瞒报疫情严查!武汉医生泪崩,发出最心疼的求助……

今天是除夕,原本应该发个拜年海报之类给大家拜年,但是,作为一个媒体人,看到媒体圈里转发的各种疫情消息实在无法视而不见,如鲠在喉。
直到看到这条官方新闻,我们才敢推送这篇文章。
大家都在说武汉挺住!武汉加油!但是,这个春节,武汉不能在空洞的口号和加油声中挺过去!
扩转!国务院出手:瞒报疫情严查!武汉医生泪崩,发出最心疼的求助……
国务院出手,已经开始公开征集线索,那么,今天的推文应该算是响应国家号召吧,希望不要被删:
 
昨天,湖北省长接受央视记者采访:央视新闻官方微博推送了这条视频。还非常罕见地开放了评论:
 
扩转!国务院出手:瞒报疫情严查!武汉医生泪崩,发出最心疼的求助……

 

扩转!国务院出手:瞒报疫情严查!武汉医生泪崩,发出最心疼的求助……
评论区尺度实在太大,今天,央视已经关闭了评论区,有网友保存了截图。咱也不敢放出来。大家看看想象一下就好:
 
扩转!国务院出手:瞒报疫情严查!武汉医生泪崩,发出最心疼的求助……
扩转!国务院出手:瞒报疫情严查!武汉医生泪崩,发出最心疼的求助……
 
评论区里说的情况是真的吗?
央视白岩松,23号晚间《新闻1+1》节目中,央视一针见血地说出了武汉市当下最真实的情况:武汉的医疗系统已经长期超负荷运转,紧缺各种必须的防护装备,不仅病患得不到有效的医治,连医护人员都已经面临极大的染病风险。

 

扩转!国务院出手:瞒报疫情严查!武汉医生泪崩,发出最心疼的求助……
扩转!国务院出手:瞒报疫情严查!武汉医生泪崩,发出最心疼的求助……

放上两段已经过验证的视频,请设身处地感受一下片中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艰难处境。

武汉一位医生打电话求支援泪崩的视频曝光。你们只说武汉挺住,武汉加油,但是武汉实在挺不住了你们只讴歌医生的勇敢,他们医疗物资跟不上,N95口罩都没有,所有隔离病房爆满,交通靠走,一天排四班,身心超负荷……武汉难道就在空洞的口号和加油声中挺过去吗?
 
如果担心影响下面这段视频里医生的前途,那请让这些视频传播的更广点,在当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他,也才能更好的保护所有敢于在下方参考新闻里发声说出真相的医护人员。
为了自救,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和协和医院的领导们干了一件极其悲壮的事情:联合武汉市所有的医院,直接越过武汉市卫计委,公开向社会求助。这得是绝望到什么程度,才会压上自己的职业生涯,为兄弟姐妹们发出最心疼的求助声。
扩转!国务院出手:瞒报疫情严查!武汉医生泪崩,发出最心疼的求助……

扩转!国务院出手:瞒报疫情严查!武汉医生泪崩,发出最心疼的求助……

另一段武汉医疗圈人士的朋友圈在各个微信群疯转,看得让人心如刀绞:

 

扩转!国务院出手:瞒报疫情严查!武汉医生泪崩,发出最心疼的求助……
这些信息的参考新闻:
1. @湖北广播电台:湖北口罩缺口3200万个,防护服300万套,红外测温仪3800套
2 @人民日报:确实存在发热门诊就诊排长队、留观床位紧张的现象
3. @三联生活周刊:武汉肺炎一线医生口述:大爆发期或将到来
4. @界面新闻:对话武汉一线医护人员:所有隔离病房已饱和,身边已有同事感染
5. @人物:试剂盒供不应求,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之难
注:以上新闻链接无法直接放在这里,请大家自行查找查看吧。
 
以上信息是一位前武汉媒体从业者。做的信息收集,尽可能全面的告诉大家——关于武汉,发生了什么?
文章的信息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方面是媒体的公开报道,另一方面是经过验证的一线素材。无法确保所有的信息都能100%反馈真实情况,但会尽最大努力保证每一个字的真实性。不用关注这个号,请多多关注武汉市10万医护人员吧,现在缺的是医疗设备,请有资源的朋友多多支持。
 
扩转!国务院出手:瞒报疫情严查!武汉医生泪崩,发出最心疼的求助……扩转!国务院出手:瞒报疫情严查!武汉医生泪崩,发出最心疼的求助……扩转!国务院出手:瞒报疫情严查!武汉医生泪崩,发出最心疼的求助……扩转!国务院出手:瞒报疫情严查!武汉医生泪崩,发出最心疼的求助……扩转!国务院出手:瞒报疫情严查!武汉医生泪崩,发出最心疼的求助……
扩转!国务院出手:瞒报疫情严查!武汉医生泪崩,发出最心疼的求助……
扩转!国务院出手:瞒报疫情严查!武汉医生泪崩,发出最心疼的求助……
扩转!国务院出手:瞒报疫情严查!武汉医生泪崩,发出最心疼的求助……
扩转!国务院出手:瞒报疫情严查!武汉医生泪崩,发出最心疼的求助……
扩转!国务院出手:瞒报疫情严查!武汉医生泪崩,发出最心疼的求助……扩转!国务院出手:瞒报疫情严查!武汉医生泪崩,发出最心疼的求助……
扩转!国务院出手:瞒报疫情严查!武汉医生泪崩,发出最心疼的求助……扩转!国务院出手:瞒报疫情严查!武汉医生泪崩,发出最心疼的求助……扩转!国务院出手:瞒报疫情严查!武汉医生泪崩,发出最心疼的求助……
扩转!国务院出手:瞒报疫情严查!武汉医生泪崩,发出最心疼的求助……
我们自媒体只能尽一点微薄之力
力求转发扩散!不需要关注这个号
社会各界如有相关资源,
恳请向武汉医护伸出援助之手!

扩转!国务院出手:瞒报疫情严查!武汉医生泪崩,发出最心疼的求助……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ZbjhjvEquW3sedxr2B3N7A

武汉肺炎一线医生口述:大爆发期或将到来

武汉肺炎一线医生口述:大爆发期或将到来
口述 | 许平

记者 | 王珊

从2019年12月31日到现在,我所在医院的病人越来越多了,以发热门诊为例,目前每天病人的体量已经是医院平常病人数的10多倍,我们医院还在距离市中心比较偏的医院。冬季本身就是流感高发季,容易出现发热和呼吸道感染等问题。这群病人里有流感病人、普通感冒患者。当然,也有一部分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不过,很多患者现在都还没被检验。以往流感、感冒病人可能会去呼吸科或者儿科看病,现在都聚集到了发热门诊,所以人流量很大。

武汉肺炎一线医生口述:大爆发期或将到来
汉口火车站外
如今,各个医院的床位已经爆满了,救治能力到了极限。作为医院,我们的任务是诊断和收治疑似病人,确诊则是由武汉疾控部门负责。我们都知道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已经有试剂盒。这两天武汉卫生系统将检测的权限下放给了三甲医院,即试剂盒发到医院。有些医院是试剂盒不够用,有些医院则没有检验的条件。
新型冠状病毒按甲类传染病进行防控,检验需要有专门的实验室。即使一些三甲医院,也没有这样的实验室,现在建也来不及。它首先需要一个负压实验室,气流只能进不能出;实验室的洁净度、通风系统、消毒灭菌都有很高的要求。如果不具备条件去做检验,很可能会出现病毒泄漏的情况,实验室成了污染源,医院也就被污染了,很可怕。
现在回想卫生系统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过程,有很多需要思考的地方。实际上,一开始,整个形势都是可控的。新型病毒最先在武汉出现时,是由武汉卫生系统自己监测到的。2019年12月31日,武汉卫健委就通报,发现27例感染者。那时大家还不知道这种新型肺炎是什么东西。发现之后,他们对这些患者也进行了严格的隔离。1月9日,专家们就确认了病毒是什么,两天后,病毒的基因测序也做完了。这从应对上来说是非常迅速的。你想武汉市有1100多万人口,出现了20多例病例,在流感严重的背景确认一种新型的肺炎,是不容易的。这是需要肯定的地方。
问题出现在后面。27例病例出现后,武汉卫生系统采取了内紧外松的政策。“紧”是及时发现病例,并做了严格的隔离和应对。“松”则是却没有大范围地公告社会,让大家对疾病提起警惕,也没有号召大家戴口罩。这次,系统内部没有意识到控制这样性质的传染性疾病,如果没有社会面的支持,是很难的。
社会支持包括什么?首先要号召公众停止人员的大规模流动,不要有大规模的聚会,戴口罩、洗手这些也需要提醒。应对新型冠状病毒不是卫生系统一方力量能做成的。你想一下,老百姓没有意识到事情重要性和严重程度,大家就会放松警惕,也才会出现后面四万人吃家宴的事情。这种意识缺乏的状态会一直延续到发病期,即人是生病了,但对方觉得不严重,也不会来医院。
武汉肺炎一线医生口述:大爆发期或将到来
正值中国南方农历小年,武汉百步亭社区四万人吃家宴(中新社供图)
这也跟疾病的特点有关系。新型冠状病毒攻击的靶点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这个东西丰富地存在于肺部。因此,被感染者最初表现出来的症状不是非常严重。我们知道流感患者会出现发烧、流涕、干咳、咳痰。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者最初可能只是没有力气而已,干咳或者低烧,甚至有的人体温就比正常高一点点,测温都测不出来的。也有些人还处在潜伏期,没有任何表现。新型冠状病毒在某些方面跟SARS有些相似,但表现出来的症状看起来又比SARS轻,所以就有了忽视。但,不严重并不代表没有传染性。
现在看来,这可能是疫情扩大的关键点。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不同的部分,恰恰是它比较快传播的因素。后续的病人突然增多,跟发病状况不严重的患者或者病毒潜伏的患者是有关系的。我们第一波发现的病人因为市场感染,但到了第二波,病人就跟市场没有关系了。所以,如果一开始,患者症状很重,病毒变异得也很快,在应对上,大家可能就是另一种态度。回头想来,这个病毒比非典还难琢磨,它飘忽不定,在有的病人身上表现很轻的症状,而如果病人不住院,继续传播,他传播的人可能又是很重的病症。
某些程度上来说,这次的大意应对跟武汉没有吃过SARS的亏也有关系。2003年非典,武汉的病例很少,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你看北京和香港,当年非典这么严重,这次就非常重视。我刚开始跟身边的医生朋友沟通时,他们对这个事情也不是特别放在心上。
武汉肺炎一线医生口述:大爆发期或将到来
我所在医院的呼吸科门诊,从12月31日开始,防护等级其实是做的比较高的。但我们医院其他科室,客观讲,那时防护力量并不到位。有些病人因为其他症状进来,病情也在潜伏期,完全看不来他有问题,在接触的过程中,就出现了感染医护人员的情况。在此之后,我们医院也做了非常严格的防护。就连后勤部门,都戴口罩,每天量体温,做防护。
我是武汉人,却对非典有着深刻的印记。当时我在北京读书,我们学校封了三个月。学校里也是禁止流动的。我们每个人发了一个牌,去了这个食堂吃饭,就不能去另外一个食堂,寝室之间也不能串门,一切目的都是为了防止出现感染。那时,我看了很多网络上各种关于非典的信息,觉得很可怕。这次病毒到来,我从一开始就很焦虑,我劝说我的家人,他们依然不是很在意。前两天,国家卫健委专家组的专家不是被感染了吗?他当时防护很好但还是倒下了。这让我的家人,包括社会上的人群开始重视起来了,觉得这是个事情了,要重视了。
武汉肺炎一线医生口述:大爆发期或将到来
医务人员身着防护服接诊(中新社供图)
2020年1月10日对武汉或者是各家医院来说都是一个节点。在此之前,跟华南市场有接触且发病的病患都已经做了隔离应对措施。没有想到的是,潜在的传染者开始不断发病,在1月20号,武汉通报两日之内新增100多个病例,这其实是潜在的传染者传染了新的人。在我们看来,这个时间段代表着第二波爆发期的到来。这个时候,我们前面说检验手段已经出来了。但有些医院即使有试剂,也架不住患者那么多,只能对于严重的患者优先进行确诊检测,病情轻的先不检测,让他们回家。
这跟SARS后面的应对是不同的。那时,即使没有检测手段,医生可以根据病人的流行病史和病症进行判断,对于疑似病例进行隔离。这次没有做到,很多疑似症状的患者回了家。有的医院这段时间收到了病人的投诉。说医院不给他看病。但事实上,这位患者先去了一个医院,他看到人多,就换到另外一个医院,结果排队也很长,再换医院。现在医院的发热门诊、呼吸科门诊,基本都要排队四五个小时。这样的患者如果后面确诊为新型肺炎,很有可能就会传染更多的人。他来回医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话,也是很大的一个风险。不得不说,我们对疾病的认识是不足的。
从昨天起,卫生部门决定对发热患者进行定点医院集中诊治,这是好的方法。就像之前北京的小汤山,可以防止患者的流动,我希望能看到好的效果。其实,如果看规律,2003年非典和现在的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都是出现在大的交通节点城市,人口密度大。武汉这次疫情最厉害的两个区,也是人口密度都极高,每平方公里好几万人。
武汉肺炎一线医生口述:大爆发期或将到来
病毒的传播是跟人口密度有很大关系的。我们认为大爆发期还没有到。最危险的时候是春节之后,大家返回去上班,人员往一线城市汇聚,到了人口更密集的地区。这几天大家都看到专家的那句呼吁,“能不到武汉去就不去,武汉人能不出来就不出来”。其实刚开始我们就听到传言说要封锁整个武汉,没想到今天真封了。
我们自己判断,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情况可能要一直延续到5月,判断源于两个事实:一方面是防控手段不断跟上,另一方面新型冠状病毒怕热,等天气热起来了,也能对病毒起到作用。我们现在心里做了要到五一的准备。这个时候,我想说,作为武汉人,我们的家乡在这里,事业在这里,我们想保护这个城市。
(许平为化名)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9Lgl9h44gO9-XkPUrtfxRQ

疫情背后的牛鬼蛇神

疫情背后的牛鬼蛇神

原创:房东的ID

来源:房东经济学(ID:SEALAX)

武汉肺炎最早的病例出现于2019年12月8日,距今已经45天之久,直到2020年1月20日,我作为一个小白,从感观上才体会到这个疫情的重量级忽然间提升了几百倍。

疫情背后的牛鬼蛇神

由于检测方法的提高和信息的透明化,疫情数据在最近几天大幅增长


十七年前,我们在抗击非典时最常用的一个成语是众志成城,最终战胜了非典。众志成城的意思是:大家齐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的牢固。

如今,在“武汉肺炎”面前,很多肩挑大任者不但不能齐心协力共建抗击疫情的城墙,反而为了自己的利益疯狂挖墙脚,实际上,疫情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都是这些牛鬼蛇神导致的。

这个事件的时间线很有趣:2019年12月初发现,2020年第一天有专家表示不会人传人、8个造谣者被查处;1月10日,有专家表示病毒致病力很弱;1月14日布控发源地车站和机场,对游客测量体温(但仍然发门票邀请大家来旅游);1月19日发源地组织四万多家庭大聚餐;1月20日钟南山发声、晚上得到最高指示,之后全国进入全力以赴的状态。

第一个难道其咎的就是一部分疫情发源地的管理者,他们的疏忽导致了疫情的空前发展。

2020年的第一天,武汉的8个市民由于“散步谣言”被依法查处,我们不知道这几个市民说了什么,但从疫情的发展来看,当时的确是疫情升级的关键时期,如果这八位市民说的是对的,我认为应该把决定逮捕他们的人逮捕起来。

从大的层面来看,城市应当建立自己在市民心中的可靠形象,让所有信息公开透明,这样一来市民可以自由选择信息渠道并且进行对比和讨论,真相自然水落石出,谣言的土壤自然消失。

疫情背后的牛鬼蛇神

相关新闻的微博

疫情背后的牛鬼蛇神

在某官方公众号转载这则辟谣新闻时,还不忘请一帮水军到留言区带节奏

时间到了1月18日,当地不顾疫情的威胁,还组织了四万余家庭共吃团年饭,真的有这么多家庭愿意参加这种饭局吗?

我认为这根本不是一个普通的饭局,创纪录的团年饭、和谐的社区环境、共同见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知有多少人都指望着这些亮点和成绩来获得表彰和升级,把自己的野心强加在市民的健康上。

疫情背后的牛鬼蛇神

四万余家庭的团年饭登上楚天都市报头版头条

当然,如果你说当地不作为,那也有失公允。不信你看,他们在1月1号第一时间就抓了八个“造谣”的市民,这速度和效率简直太优秀。

后来,钟南山院士提到,有14名医护人员被感染,这间接说明其传染力不可忽视,因为医护人员是专业人士,有比普通市民强得多的防护和卫生条件,如果他们很容易就被感染,那普通人或许就更加脆弱。

不过,就在这前一天,武汉市疾控中心主任李刚还表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力不强。

疫情背后的牛鬼蛇神

钟南山打脸李刚

另一个有争议的人就是卫健委武汉肺炎专家组成员王广发,他曾在1月10日明确表示疫情可防可控,但就在十多天后,他自己也被感染,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戏剧性!

疫情背后的牛鬼蛇神

王广发可能想不到自己会感染病毒

疫情让无数网店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一些电商平台销售的口罩明显涨价。不少店家的N95口罩价格从99元上涨至三四百甚至近千元不等,好一笔国难财。

疫情背后的牛鬼蛇神

口罩价格暴涨

还有一个群体在疫情背后跃跃欲试,那就是自媒体。有些自媒体脑洞真不是一般的大,借着这个热点,使出浑身解数煽动读者情绪赚取流量。这其中就包括臭名昭著的花千芳,他暗示疫情是“反华恶魔”所为。前段时间花千芳吐槽他的母亲拿不到养老金,我觉得他还是关注一下自己家的事比较好。

疫情背后的牛鬼蛇神

疫情面前,花千芳脑子里想的是“反华恶魔”和“黄尸”

在阴谋论的节奏下,不少网友积极响应,表示这次肺炎可能是美帝投毒,为的是搞坏中国。说实话,这个世界还真的不能没有美国,不然去哪里找这么好的背锅侠!这也告诉我们,每一次热点事件,都是一次鉴别脑残的绝佳机会。

疫情背后的牛鬼蛇神

美帝躺着中枪

当我们最轻敌的时候,往往就是最危险的时候;而当我们开始重视起来并全负荷行动时,事情往往就开始变得更好了。

在疫情面前,有恶魔也有天使。钟南山院士时隔十七年再度出马,此时他已经年过八旬,不顾自己的劳顿和安危亲赴武汉一线调研(根据已有数据,该病毒对老年人传染力和致死率是最高的),他的所作所为令人感动,也和那些恶魔形成了戏剧化的鲜明对比,同样是中国人,做人的差距竟然可以这么大。

疫情背后的牛鬼蛇神

钟南山,在广州开往武汉的高铁上

需知,我们现在的敌人不仅仅是“武汉肺炎”本身,更难对付的敌人是那些在疫情后面作妖的各路牛鬼蛇神,他们有些人欺上瞒下、有些人囤货居奇、有些人煽动情绪,目的都是为了一己私利,在全国上下遇到困难时抓住机会狂捞一把。

令人欣慰的是,天使在魔鬼面前已占据上风,国家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面对疫情全国都行动起来了,我相信以中国的行动力,完全可以克服疫情(前提是做到认真、重视、公开)。

由于我并不是医生,专业知识非常有限,本文仅作为一次社会观察。希望大家都能做好防护措施,平平安安过春节,预祝大家新春愉快!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6o9yKYsZZpGVAz-kfLW8cA

兽爷丨一个武汉疑似病人的五天

兽爷丨一个武汉疑似病人的五天

两日内,武汉对新冠肺炎的斗争连续升级,终于成为一场全民战役。很短的时间内,大量的资源被调集起来,支援武汉。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此刻,在风暴眼的中心,医疗资源的匮乏,还是让不少疑似病人求助无门。

一位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的儿子申先生告诉兽爷,他63岁的父亲其实已经得到医生的口头确诊。只不过因为试剂盒匮乏,老人始终没有接受核酸检测,没能成为真正的确诊病例。

从1月19日至今,他带着父亲先后辗转了三家医院,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到武汉第七医院,再到九医院,医院的病床都告急了,身体虚弱的老人家依然没能住院治疗。

今天早晨,父亲病情恶化,他们再次到第七医院,终于听到了好消息,医生说有试剂盒了,也有床位了。

这个普通的武汉家庭,经历了从平静、恐慌到绝望的五天。到了24日早晨,大年三十这一天,他们办理了住院手续,心态渐渐平缓起来。


以下为1月23日晚上的对话实录,应家属要求匿名

兽楼处:老人家的症状是怎样的?检查结果如何?

申先生:父亲是在武汉做餐饮业的,1月上旬身体出现不适,1月12日去社区医院打了点滴,稍有好转。到了1月19日,身体终于扛不住了,去了中南医院。当时症状是低烧、咳嗽,浑身无力,勉强吃东西,但都吐了。

 

在中南医院,拍片检查发现肺部有感染,于是又做了CT检查,CT就更清楚了,医生说有病毒性肺炎,但医生说他们没法做新型病毒检测。中南医院的医生说核酸检测的试剂头天才到武汉,要卫健委审批才能拿到。

 

但那个首诊的年轻医生直接跟我说,就是这个病(新冠肺炎),不是感冒也不是普通的肺炎。我们心里也知道,大概率就是这个病了。

兽楼处:当时医生的治疗方案是什么?

先生:发热门诊对待这些疑似病例的流程是,先吃奥司他韦三天,吃三天药,如果吃药没效果,就打针两天,打拜复乐,如果这也没效果,就再看了。我们老头子吃药一点用都没有。

 

后来去复诊,我们要去检测医生就直接说别检测了,检测对你们也没帮助。该怎么治疗,就怎么治疗。然后开始打针。中南医院打针之前问有没有基础性疾病。

 

因为听说这个病的死亡案例,很多都是老人有其他病,导致并发症死了。我想他们也知道我家老爷子就是这个病,了解下个人基础病况。

兽楼处:后来怎么去了第七医院?

先生:1月22日开始打针,今天(1月23日)早上再去,中南医院现在不收发热病人了。他们要我们转到定点医院七医院了。

 

七医院也是把其他病人赶到其他医院。定点医院是人挤人,跟北京地铁一样。大部分是轻微病人或者疑似病人。

 

七医院医生非常负责。我们比较幸运,七医院的医生是中南医院首诊的医生转过来这里坐诊的,就是他判断老爷子得的是冠状病毒肺炎。

兽楼处:在七院看到什么?

先生:七医院重症患者很多,大家都排队看发热门诊医生。在重症病房里,我直接看到了电视里才能看到的电击镜头。那个人被电击的身体一直在跳动,但人一直没反应。

 

我还亲眼看到一个人在发热门诊那排队,马上到他了,轰然一声闷响倒下了,鼻子里全是血,可能是身体太虚弱了。

 

五六个护士围过来,给他喝了点应急的药,然后马上去忙其他事了,因为他们的急事太多了。

 

医院的人手太少了,也有一些医务工作者感染了。

兽楼处:那怎么又从七院离开了?

先生:上午七医院打完针,他们让我们转到九医院。说九医院病床多,有希望住院。九医院有498个床位。

 

九医院把之前的病人都赶到武钢集团的医院,也成为了定点医院。九医院给我们看病的是一个很年轻的医生,才二十多岁,他开了点药就让我们走了。

现在的医生都是很年轻的,也很不容易。现在医生数量远远不够,几百个病人在那里,也就三四个医生。

 

一个医生排队就有几十号人。医生说今天晚上六点可以住院,结果到现在也没结果。九医院4楼是发热门诊,基本都是饱和状态,200人等着看医生。

 

一楼大厅有100人。说医生装备不够,医疗资源有限。我现在想着就住院。被医院赶回去的话,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办。

 

国家没有研发出特效药。我不知道深圳说治愈的,是怎么做到的。这两天还是有点慌,看新闻说死亡的17例,全部是湖北病例。

兽楼处:辗转三个医院到现在,觉得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先生:我觉得医院最大风险是没法正确区分病人的严重性和病型,很容易交叉感染。

 

现在病情严重程度可能超过了你们看过的报道。现在已知的400多病例是做了核酸检测,我不清楚有多少人做了这个检测,我就没做。

 

据说送往疾控中心的标本太多了,试剂不够用了。今天晚上说有一批新的试剂到。但我们还是没做。医生的时间有限,看不到病人真实状况,病人有些不能说话,必须家属陪着。

 

新增病例取决于检测手段,以及愿不愿意公布。

兽楼处:现在您和家人是什么状态?

先生:我在医院就是戴口罩,但没有护目镜。现在状态还好。说实话,我有想过去其他城市看病的念头,估计其他病人也有过这个念头。

 

但现在武汉封城了。老爷子现在症状很虚弱,说话不回话。之前身体很硬朗,很强壮,走路有风,现在动都动不了。

毫无疑问,这还是一场人祸。

国家卫健委专家高福接受央视采访时说,病毒不光在感染的人体内看到了,在华南海鲜市场非法销售的野生动物里,也分离到了病毒。

莎翁说过,残暴的欢愉,终有残暴的结局。没想到纪录片《非典十年祭》里一句预言真的变成现实: 以后变异病毒一定还会出现。

其实不是我们战胜了非典,而是非典放过了我们。那个纪录片里,还有句台词:

比恐慌更可怕的是轻慢。

不过这个节骨眼,指责并没有意义。彻底消灭病毒,是当务之急。

武汉现阶段最需要,还医疗资源的帮助。现有的医疗人员和设备,显然无法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医务人员真的很不容易。

这位63岁的老人代表了很多患者,他们无法被真正确诊,无法入院。因为医疗资源不够,他们要排很长的队,才能看到病、得到临床治疗。

根据官方数据,从床位开始短缺的1月10日到21日,武汉动员了2000张床位用于集中收治,其中专门收治病毒感染者的三家定点医院分得800张,而后武汉市又组织了3400张床位,用于发热病人的收治。

最新的消息是,武汉一共有4300张床位,用于收治疑似病例和患者。但这似乎是杯水车薪。

除了床位之外,确诊也是一个难题。有些医院试剂盒不够用,有些医院没有检验的条件。

根据当前的分诊原则,患者需要首先排除细菌感染,其次还要排除甲感和乙感,并且出现肺部感染的情况,才能被认为是高度疑似的患者,进行隔离和检测。

央视也报道,一个武汉一线医生发来信息说,现在发热病人数量太多,无法得到及时收治;收治的病人也无法进行及时的病原检测,导致检查感染存在;医生下班正常回家,医务人员被外界感染的渠道并没有被切断。

更现实的情况是,许多病人连发热都不会出现,只有通过核酸检测才能确诊。

这些不能被确诊,又没有明显症状的病人,有可能成为一个个移动的潜在传染源。

医生的不易和医疗资源的紧张,这些家属都看在眼里。他们能做的实在有限。

作为一个身在外地帮不上什么忙的外行,衷心希望所有人都能得到救治,希望疫情早日扭转,医护人员也能快点回家休息、团聚。

希望所有人都能平平安安。

还是要说句,春节快乐。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TR1DJZeRXrjWRbejwjHFC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