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喱如何征服亚洲

1

你对人类的认知,是什么?

算了,不重要。

在印度四个男人轮奸了孟加拉巨蜥面前,都不重要。

哦对了,巨蜥是公的。

数风流人物,他们也太风流了。

正因为三哥各种动不动就开挂的操作,让我都无法直视咖喱这玩意。

毕竟在我国,咖喱就等同于三哥。

咖喱味英语,就是印度口语。

咖喱味阅兵,就是摩托车载人大赛。

作为一个学渣,我虽然听不懂三哥的英语讲的到底是啥。

但是我能听懂这英语肯定是三哥讲的。

毕竟浓浓的咖喱味。

咖喱之于印度,就相当于烧烤之于东北,火锅之于川渝,大葱之于山东,扎啤之于济南,是当地饮食的代表。

为什么印度人这么喜欢咖喱,这还要从很久之前讲起。

首先要知道,“咖喱”这种东西和茶叶,咖啡豆是不同,它不是天然就存在的某种食材。

没有一种材料,叫【咖喱】。

咖喱,是一种复合产品,由多种香料,比如生姜、肉豆蔻、桂皮、丁香、小豆蔻、胡荽、辣椒、洋葱、大蒜、姜黄等混合在一起研磨,再用印度酥油、清水、酸乳酪或者椰子汁调制而成。

是一种后天加工出来的调味品。

上面提到的做法,也并不是咖喱的唯一做法。

在印度,个人的口味不同,调制的配比也完全不一样,至于会放什么不会放什么,每一个印度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算法。

另外咖喱也不是只有印度咖喱。

泰国咖喱,日本咖喱,都各有特色。

我们先从印度开始。

2

咖喱其实是一种非标准化的产品。

对于食客来说,标准的印度的调料就像薛定谔的猫,在你入口之前,没人知道里面到底会放些什么。

这也非常符合印度人的哲学,比如走在印度街头的小动物,在被入口之前,它也不知道自己是食材,还是玩具。

也许会有特别重口味的,放点牛粪什么的。

毕竟三哥的操作,超乎我的想象。

既然是非标,每一个三哥或者三嫂都坚称自己的香料里有独门手艺。

尤其是那些干净又好吃的印度小吃,的确是充满了毒门手艺。

这种坚持就好比美利坚的可口可乐,虽然和其他的可乐喝起来味道没啥太大的不同,但他们总是强调有特殊的偏方。

祖传的秘方+神秘的成分+有可能治疗便秘的偏方,咖喱,是印度调料的底色,也是它的保护。

关于印度人为什么爱吃这种调料,有一种说法比较无语,但又有些合理。

古代印度宗教氛围浓厚,当时的宗教提倡不吃猪肉不吃牛肉不吃鸡肉,总之啥也不让吃,但是羊,反而是用来吃的。

可能是怕印度人看到了某些地方的人,觉得羊实在是太可怜了,再不用来吃就只能变成用的了。

于是吃羊肉成为古代印度的主流餐饮文化。

这种说法讲真,就很像是高加索人写的。

吃羊肉本身不是问题,但是羊肉太膻,让原本稳如泰山的印度人民坐不住了。

他们只好就地取材,将东南亚流行的各种香料都收集到一块,混合在一起,最终将它们和羊肉一起烹饪。

高端的食材的确只需要简单的烹饪,但是却需要复杂的调味品才行。

很快,这种混合而成的调料不仅成功掩盖住了羊肉的膻味,也延长了羊肉腐败之后的臭味。

闻不到坏,就等于新鲜,于是调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延长了食材的保质日期。

虽然保质期可能仅仅延长了一两天甚至几个小时。

但是对于古代的人民来说,这就相当于防腐剂了。

要是能早点从恒河传到尼罗河,估计木乃伊身上都能散发出一股咖喱味。

等到几千年后英国人打开金字塔的时候,里面弥漫着的味道把小朋友们都馋哭了,英国人当场就决定要把这玩意加入豪华下午茶套餐,吃一个少一个,这才是地道的英伦风。

这画面太美,简直是惨无人道。

在提升味道还能延长时效的双重buff下,“咖喱”这玩意迅速在印度地区火了起来,然后传遍整个东南亚。

这么一看,咖喱就是餐饮界的印度神油。

延时,也是重要的功能。

3

如果你和印度人聊起咖喱,他们可能会一脸懵逼。

准确来说,印度是没有“咖喱”这种东西的。

他们也没有这种概念。

印度有多种多样的调味品,就是我上面提到的,由生姜、肉豆蔻、桂皮、辣椒、洋葱、大蒜、姜黄等等等等香料碾成的粉末。

但是咖喱这个词确是不存在的。

是英国人发明了这个词,并且把一切来自印度的调味品都统称为咖喱。

至于印度人,他们并不知道这是啥。

这种感觉就像全国人民都知道老铁是一句东北话,但是东北人自己都不知道老铁是啥意思。

最终只能被迫接受这是一句东北话。

虽然印度人不知道咖喱是啥,但这完全不妨碍它成为印度的标签之一。

英国人不仅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女王,也带来了新的词汇。

为了方便阅读,我们也统称印度的种种调料为咖喱。

咖喱这种东西看似带有浓郁的印度特色,但是实际上却是多种文化融合的产物。

既有来自东方的姜黄,也有来自美洲的辣椒。

所以说咖喱既是一种印度食物,但它又不仅仅只是印度的食物。

一开始印度人是不爱吃肉而且口味清淡的,但在后面的四个多世纪里,中亚、葡萄牙、英国等外来饮食文化对印度次大陆产生了巨大冲击,并且不断和本地饮食文化互相影响。

入侵者登陆印度后,外来文化也对印度原有的文化进行融合和改变,逐步形成了我们今天熟悉的印度风格。

1526 年,帖木儿帝国崩溃后,其后裔巴布尔率军入侵南亚次大陆,在攻占德里、征服北印度大部分地区以后建立起莫卧儿帝国。

这个帖木儿帝国是一个横跨中亚和西亚的中世纪国家。

P社玩家对这个国家应该会有点印象。

简单来讲这是一个由蒙古贵族帖木儿在1370年建立的国家,而两年前的1368年是大明登场的日子。明朝替代了元朝,蒙古人重新回到了草原。

帖木儿最开始的目标就是复兴蒙古帝国,他从中亚起兵,西征奥斯曼,控制了中亚和西亚大面积的领土,然而在1404年东征明朝的路上,翻越天山帖木儿还没来及的和朱棣交手就染疾而死,两国的大战也因此而终止。

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后来就是烂俗的故事,帖木儿的家族展开了一轮又一次的王位之争,在历史的车轮中被反复碾压后帖木儿帝国被乌兹别克人所取代,其后裔巴布尔逃到南亚也就是现在的印度,建立了莫卧儿帝国。

所以,印度人喜欢躺平,都是写在名字里的。

当时印度本地人战斗力颇为拉胯,被这群来自西亚的流亡者打得满地找牙。

他们想排外,但是有心无力。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东亚大国之间的战争,比如汉和匈奴、金和辽、和元战争结果总是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其他地区的发展,让其他地区进行一轮大洗牌。

而这种大洗牌又会形成多米诺效应,再次影响到更远的地区。

这就有点像电影里常见的黑吃黑情节,军阀头子揍了黑社会一顿,黑社会为了出气就揍了旁边看热闹的普通人。

而印度就一直扮演着这个嗑瓜子的角色。

巴布尔征服印度初期,印度社会还广受佛教和耆那教的影响,这俩宗教鼓励素食,禁止杀生。

以婆罗门为首的高级种姓人群普遍实行素食主义,跟我们理解的佛教基本一样。

所以当时的印度人提倡清淡饮食,抵制一切可能刺激欲望的食物,比如大蒜和洋葱。

禁欲,是印度宗教的第一目标。

4

莫卧儿人的饮食和印度人不太一样,他们不仅不爱吃素,而且非常爱吃肉。

吃肉的时候还喜欢撒香料。

这也很好理解,毕竟亚欧大陆上各国之间战乱不断,大家几千年来的共识就是只有吃饱了才有力气打仗。

所以肉类一直能量的来源,也是力量的象征。

印度人爱好和平,最多就是玩玩和平鸽,所以肯定不需要吃太多的肉。

波斯厨师随军队一起来到印度北部,开始使用用香料烹制肉类,到这个时候我们就有一个神奇的发现,印度人的饮食风格还真的是由蒙古人决定的。

怪不得不吃牛不吃猪单单爱吃羊,也在这里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莫卧儿的饮食风格改变了印度人的口味,现如今印度人最常见的咖喱洋葱,就是典型的中亚饮食风格。

香料在这个时候走进了印度的千家万户,本地人放弃吃素后迅速学会了用香料和肉烹制一顿饭。

此时的莫卧儿帝国精英阶级都是穆斯林,而底层基础则是印度教。

双方在政治和文化上互相影响。

波斯文化成了印度的上流社会的文化。

波斯风格的饮食也成为了印度上流社会的饮食。

5

莫卧儿帝国时期的咖喱和如今的咖喱相比,还是差一点东西。

虽然只差了这一点,但是口味却千差万别。

那就是辣椒。

很难想象如果咖喱里没有辣椒,那是一种怎样的平行世界。

但是在15世纪葡萄牙人到达印度之前,印度人也不知道辣椒是啥。

他们普遍用孟加拉特产的,味道有点甜的荜菝或者味道刺激又辛辣黑胡椒当作咖喱中辣味的来源。

胡椒,是印度的特产之一。

当中亚被奥斯曼帝国统治后,欧洲与东方的路上交通就这么被切断了。

欧洲人无法通过陆运与中国和印度等国进行贸易,但是他们又迫切想要得到瓷器和茶叶,胡椒和黄金。

于是欧洲人开始利用海路来寻找中国和印度,维持原本的商贸往来。

大航海时代来临,两个重要的发现,一个是美洲大陆,另一个就是辣椒。

于是葡萄牙人给印度人带来了新的食材,这不仅仅改变世界餐饮历史,也改变了印度人底层的味蕾。

三哥发现辣椒跟荜菝形状相似,口味则更加火辣。

最重要的,辣椒的种植成本低,而且容易保存。

于是辣椒的传播速度快得惊人,传遍印度南方仅仅花了几年时间。

而同期的中国,从见到辣椒到第一次食用辣椒中间间隔了上百年。

这,就是我们和三哥之间的差异。

底层的三哥们找两块石头就能将辣椒研磨成粉,然后加上生姜和盐等等,就能直接用来拌饭了。

有一说一,辣椒拌饭,的确YYDS。

辣椒不仅能提供日常的调味,也能给穷人补充少量的维生素c,当然印度穷人并不知道这些。

印度药剂师之前都是用胡椒入药,用它治疗肠胃滞胀的病人,在辣椒出现后也改了方子,多吃几根辣椒,随着如厕频率的增加,什么胃胀都能治好。

如果没有痔疮这种疾病的存在,我真的忍不住给辣椒点个赞。

如今辣椒已成为印度咖喱甚至是南亚咖喱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咖喱以辣为尊。

随着对印度的深入了解,葡萄牙人发现南印度流行一种盖浇饭,主要成分就是小豆蔻和姜、香草、水果以及其他调味品。

印度南部的泰米尔人称这种东西为“kail”,而在印度西南部的卡纳达人和马拉雅拉姆人那里,“karil”一词被用来指蔬菜或肉一起煮的菜肴调料汤汁。

葡萄牙人吸收了各类称呼再将其融入葡萄牙语,就有了“caril”以及“carree”。

到了随后而来的英国人那里,“caril”最终演变成了英语“curry”,也就是今天的咖喱。

6

1600 年12月31日,英国东印度公司由伊丽莎白一世特许而设立,他们与莫卧儿帝国的王室上层关系紧密,很快就在印度大陆得到经营上的特权,并靠此击败了荷兰葡萄牙等国的香料商人,逐步垄断印度市场。

直到1858年被解除行政权力前,东印度公司已经从一个商贸企业成了印度的事实主宰者。

别的国家都是军队整商业,他们是经商的变军队。

英国人带来了殖民主义,基督教和女皇,同时也带来了英国乡绅喜好吃肉的饮食文化。

然而在东南亚湿热的气候里,英国人发现新鲜的肉类无法保存。

欧洲菜在印度水土不服,印度的厨房也不适合烹饪欧洲菜肴。

正当英国人在惊恐是不是又要回到炸鱼薯条的搭配中时,他们发现最好的肉类烹饪方法不是烤炙,而是像莫卧儿帝国的许多特色菜一样,用印度各地的香料来烹饪。

当时随行医生的记载:

“一种最异类的混合物,包括生姜、肉豆蔻、桂皮、丁香、小豆蔻、胡荽、辣胡椒、洋葱、大蒜、姜黄,用杵和臼将其碾碎为粉末,用酥油调至糊状……再加入炖煮的小羊或禽类。” 

在印度的英国人创造了新的菜系—英式印度菜。

这是一种英印结合的新口味,包括咖喱豆蔬鸡、咖喱浓汤、咖喱虾等。

在发明了新菜系的同时,他们也顺便发明了新单词。

把葡萄牙人那里学会了“caril”一词,改造成英语词汇“curry”。

英国人把“curry”当作普通词汇来用,既指代印度各地所有含香料的汤汁和浆糊,同时也包括印度各地肉菜炖煮后的菜肴。

又指用咖喱烹饪的一切菜肴,如咖喱鸡、咖喱羊、洋葱咖喱、豆蔬咖喱,土豆咖喱,连同他们自己的英式印度菜,也被称为“curry”。

英国人不仅仅生生造出咖喱这个词汇,还借助在印度修铁路的便利,将英国风格的咖喱菜运往印度各地。

同时,英国人也将咖喱这种东西带回欧洲。

退休后的东印度公司员工多多少少会带着点印度的生活习惯回到英国,主要是他们在印度的厨师和佣人。

只有在品尝起印度菜的时候,这些退休的英国人才想起往日在印度飞扬跋扈的日子。

至此,英国街头开始出现印度餐厅。

1777年,伦敦干草市场的诺里斯咖啡馆开始供应咖喱。

1811年3月27日的《泰晤士报》就刊登了一则“印度咖啡馆”的广告,宣称他们有“最完美的印度菜肴”。

1831年,一本面向印度返乡英国人的《印度烹饪书》厨房手册由东方翻译出版社出版。

1840年,英国咖喱制造商开始宣传咖喱的“健康及药用价值”,想要说服每个英国家庭把咖喱这种“东方药膳食品”加入日常饮食中。

印度的调料做法有上千种,英国人面对如此复杂的做法觉得两眼一抹黑,索性选择了其中一种做法,将其包装成标准化咖喱在欧洲贩卖。

19世纪初,英国Crosse&Blackwell公司在印度传统马萨拉(Masala)的配方基础上,制作出一种可以小包装出售的咖喱粉,只需兑水加热就可以与食材一起烹饪。

和如今我们理解的咖喱基本一致。

此时的欧洲对来自东方的东西都颇有好感,尤其是印度的东西,自带神秘属性,于是英国人的标准化咖喱很快就畅销欧洲。

咖喱粉的出现,真正使得咖喱有了标准化,从而加快进入了欧洲市场的步伐。

各种混合香料粉的配方都被英国商家添上了咖喱粉的标签。

过度依赖咖喱粉的英国咖喱已经和原本的印度咖喱大不相同,就跟立顿茶包和中国茶叶不同一样。

英国人根据自己的的口味对咖喱的香料配比进行了调整,相比印度厨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方不同,英国咖喱因为过于标准化,味道上也是千篇一律。

但正是这种标准化降低了制造成本,也降低了英国老百姓的接受成本。

到了19世纪50年代,咖喱终于进入英国百姓的厨房。

和印度能流行咖喱的理由一样,除了味道之外,防腐的能力才是关键。

英国人发现这种来自神秘东方的调味品用来处理隔夜饭和隔夜肉效果非常不错。

无论是咖喱牛肉还是咖喱鸡肉,都被贴上了隔夜菜解决方案的标签。

这其实也很好理解,印度咖喱辛辣的特点的确能掩盖肉类变质的味道。

一直到19世纪末,咖喱菜在英国摆脱了低级的标签,高级晚宴开始出现咖喱龙虾、咖喱牡蛎、咖喱羊肉等菜品。

咖喱也随着英国殖民全球的过程传播到了全世界。

而印度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提供的就是一个卖点的角色。

三哥成为工具人,虽然他们的咖喱和英国的咖喱差别巨大,但是也架不住英国四处宣传这就是正宗印度味。

好故事才有好销量。

老伦敦的正宗,老北京的地道。

东西方两个大国的首都,喜好竟然如此相似。

果然,人类的本质就是复读。

7

如果了解了英国人的把戏,就会知道英国的咖喱也好,红茶也好都是包装出来的经济产物。

标准化带来的就是快餐文化,实际上是为了降低成本,同时提高销量。

而来自神秘东方都是广告的常见用语。

一个平时主要吃炸鱼和薯条的国家,在真正的饮食大国面前,其实是有点抬不起头的。

毕竟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都有着非常丰富的饮食文化。

英国人在美国人面前能装一装贵族风范,但是在老欧洲面前,英国人似乎还差了那么一点文化底蕴。

英国的咖喱粉就是一个低端货,配上龙虾才是高端。

所以,品味是由是食材决定的,不是由调料决定的。

就算不是咖喱的,是清蒸的、蒜蓉的、是炭烤的、是油炸的。

高级的是龙虾,并不是调味品。

但也有人会被英国人忽悠上当,比如另一个神秘的东方国度。

没错,就是日本。

站在明治维新的时代,日本的视角其实很好理解。

英国,日不落帝国,全球殖民,工业产值世界第一,经济发达疆土辽阔。

而日本,土地狭小,思想落后,文化闭塞,工业产值基本为0。

看着洋人的坚船利炮,自然会追求脱亚入欧,急于摆脱自身的传统文化,试图用欧洲的东西来走一走捷径。

这个时候,全面学习欧洲,尤其是英国,对日本来说就不仅仅是一句口号那么简单。

他们当然分不清欧洲内部的鄙视链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是站在他们的角度,英国,才是NO.1。

1872 年,明治天皇颁布的《肉食解禁令》破除了自天武天皇《肉食禁止令》以来日本人以米饭、鱼肉和蔬菜为基础的素食传统。

明治天皇认为日本国民必须进食肉类才能改善体格,追赶上欧美人的体魄,英国能成为NO.1肯定是因为吃得好,如此看来,学习英国人吃饭,就能掌握英国的秘密。

这就是印度人和日本人的差别。

同样是挨打,日本人想着如何吃饱了打回去。

而印度人则是靠饿死自己逼你投降。

所以日本人接过了英国人的咖喱产能,逼着自己吃咖喱。

但是很尴尬的是,日本人自己口味清淡,不爱辛辣,来自英国的咖喱并不受日本人欢迎。

地理位置上日本也不像印度那样潮湿闷热,需要靠咖喱这种东西来保存食物。

最重要的是日本在饮食上以猪肉和鱼肉为主,不存在掩盖膻味的需求。

19世纪 60 年代,日本谈判使节在远洋船上看到印度人用手抓咖喱饭进食时,还将其蔑视为下等人的食物。

说白了,日本人内心是抵制外来饮食的。但是上层社会并不抵制,为了推动日本全面学习欧洲,面包、冰淇淋、牛肉饼和咖喱等新奇食物抵达横滨港口,土豆、洋葱、胡萝卜这些外来食材也由此进入日本。

咖喱从未开化的食物变成了时髦的“代言人”、外国商行里的厨师是最早在日本制作咖喱料理的,他们沿袭了英式咖喱的制作,用浓郁咖喱蘸面包的吃法很快在日上层社会流行起来。

但对于日本老百姓来说,胃是骗不了人的,普通人无法接受洋食尤其是咖喱。

事情的变化发生在日本海军这里。

日本海军全面欧化从舰船技术、训练制度乃至官兵饮食,日本海军都在效仿英国。

包括饮食结构改善也要和英国人学习。

英国海军的咖喱肉是搭配面包食用,于是日本人也尝试将咖喱和主食混在一起实用。

当咖喱遇到了大米饭,日本人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

在此之前,咖喱的解释权在印度人,在英国人手里。

而从这之后,咖喱的解释权在日本人手里。

日本人迅速改良了咖喱,降低了咖喱的辛辣程度,在其中加入果泥,形成独特的日式咖喱风味,将其从辣口变成了甜口。

同时也添加了小麦粉,让咖喱变成了浆糊状态,质地更粘稠。

与咖喱同煮的还有牛肉、胡萝卜、洋葱等外来蔬菜。

最后,土豆和炸猪排也加入到了咖喱饭的配料表里。

浆糊状的咖喱饭成为了日本的主流饮食之一,这种浆糊状的咖喱不仅仅符合日本的口感,同时也符合日本海军需求,因为糊状的盖饭在颠簸的甲板上不容易洒落。

20世纪50年代,日本食品公司生产的固体咖喱块,这就是我们最常见的咖喱的样子。这种固体咖喱在锅中煎一会就会融化,加入水之后就是咖喱汤。

1968年,日本大塚食品公司的即食咖喱又进一步提升了咖喱料理的便捷性,连杀菌袋包装一起在沸水中煮三五分钟就可以直接浇在饭上食用,非常适合懒得做饭的人。

比英国更夸张的是,日本人把咖喱上升到国民食物的地位,无论在餐饮店还是日本普通居民的餐桌,咖喱都跻身最受日本国民欢迎的食物。日本咖喱工业协会曾做过统计,日本人一年平均要消费 79 次咖喱饭,远超对寿司的消费次数

1982年,咖喱饭在日本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食物。

世界最大咖喱连锁店,也是日本的Coco一番屋。

日本的连锁便利店,车站或者小吃摊都卖各种各样的咖喱饭。

写到这里,我饿了。

日本生产的块状咖喱很快就取代了英国的咖喱粉,随着日本的经济腾飞,日式咖喱粉也跟随日企的脚步走向全世界,日本人用他们的口味证明甜咖喱也有一席之地。

8

咖喱征服世界的脚步还没停。

从印度发明,英国创造,到日本改良,咖喱往往是以一种低调料理的姿态出现。

它们伴随着英国人和日本人走遍世界的脚步。

但是另一个咖喱消费大国,泰国,他们则是完全不同的策略。

作为一个旅游业和服务业是支柱型产业的国家,泰国没有什么走出去的策略,它只有走进来的方案。

同样是喜欢吃咖喱的国家,你翻开新闻,泰国人妖虽然变态,但是人畜无害。

再看看印度,不仅变态,而且人畜都容易遭到侵害。

这个时候你作为一个外国游客,想保住菊花是不爱吃辣就能做到的么?

只要不傻,就知道哪里才是旅游圣地了对吧?

泰国南部的饮食风格本来就受印度影响颇深。在古代泰国,南部人就喜欢食用咖喱,同时泰国人会在咖喱中加入椰奶,既有偏甜的口味,也有偏酸、偏辣的口味。

但印度人实在是太争气了,把咖喱餐饮大国的头衔硬生生让给了泰国。

每年进入泰国的游客数不胜数,这些人在泰国旅游结束后,一部分人会对人妖流连忘返,一部分人则对泰餐流连忘返。

于是大量游客将泰餐馆开回了自己的国家,泰国政府也鼓励本国居民出国开泰餐饭店赚外汇。

就如同沙县政府鼓励沙县人民开沙县小吃一样。

随着泰餐的扩展,咖喱征服世界的版图越来越大,但是在中国,日料店和泰餐店都无法让咖喱普及,真正让咖喱反杀出来的,是外卖。

因为外卖的出现,咖喱终于完成了它征服世界的最后一环,这块拼图也终于被拼上了。

在互联网外卖出现之前,速食食品,预装食品和外卖食品往往是指三种不同的食品。

速食食品,往往就是指方便面,面包,麻辣鸭脖子这些。

预装食品,往往就是牛奶,啤酒,蔬菜沙拉这些。

而外卖食品,还真的都是有门面的小饭店的后厨炒出来的,只是堂食和带走的区别。

但是互联网外卖的出现,让这三者的界限很巧妙的被打破了。

外卖的核心优势就仨,一个是制作要快,一个是价格要便宜,最后它吃起来得像一顿正经的饭。

方便面,听起来就像是坐火车时候才吃的。

牛奶和啤酒,这些也不是一顿正经的饭菜。

谁都知道饭店现炒现卖的最好吃,但是第一,它太慢了,出锅速度赶不上下单速度。第二,成本太高了,不仅仅要配食材,还要配个炒菜师傅。

这时候需要一种成本低,速成,最好还能掩盖食物变质味道的东西。

这三点一总结,就会发现咖喱块成为了最佳的选择。

日本人在改良咖喱块的时候,就想到了让这个东西加热既化,方便操作。

而英国人和印度人,都喜欢咖喱的防腐作用。

我不去评价外卖产业是否干净和合规,但是能掩盖腐败味道的东西,比如辣椒或者咖喱,它一定会成为黑心商人的首选。

所以消费者点开外卖平台,会发现没得选,全是辣味和咖喱味。

即使不爱吃辣和咖喱,但是往下比较就只剩方便面和面包了,此时咖喱盖浇饭也就成为无奈中最好的选择。

咖喱大概率也不会想到它能用这样一种方式攻克全球最后一块版图,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多了,印度人也想象不到外国人成天念叨的咖喱竟然和他们没什么大关系。

只能说,这就是全球化吧。

愿大家都能吃到便宜又卫生的咖喱饭。

愿大家,都有轻松快乐的生活。

全文参考资料来源如下:

【1】. 百变的咖喱,不变的传统.留学生.冰清

【2】 . 咖喱:舌尖上的美味.工会博览.王淼

【3】.  咖喱的生产技术.食品与发酵工业.杨荣华林、家莲、涂顺明

【4】.  咖喱完全问答录.食品与健康.章慧文

【5】 . 咖喱文化交融的味道.北京日报.艾栗斯

【6】 . 咖喱与印度菜.异域风情.俞元浩

【7】 . 漫话咖喱.世界知识.寿纪琛

【8】 . 五彩的金津咖喱.中国食品.林华

【9】 . 香料总汇——咖喱.上海调味品.李彪

【10】. 中国饮食文化对印尼的影响.厦门大学.英文静

【11】. “生”“熟”之间:咖喱在中国的在地化.思想战线.李静玮

【12】. 印度常见的“咖喱”,到底是啥玩意?为什么中国人很少吃?.小朋美食.小朋

【13】 . 我们听着欢乐颂的《咖喱咖喱》,评测完了35种咖喱. 吃喝实验室. 吃喝君 

【14】. 都说咖喱起源于印度,但那里并没有“咖喱”.知乎.三个料理人

【15】 . 咖喱到底是什么.张佳玮写字的地方.张佳玮

【16】 . 印度的咖喱,竟然是英国人发明的?.快速成为吃喝专家!.郑小塔

【17】 . 咖喱与抓饭——印度菜的环球之旅.世界-我们的故事.ag獭

【18】 . 日本咖喱只有150年历史,为什么能独树一帜?.湃客:食品与生活.王正全

【19】 . 咖喱的起源和历史.蛋蛋美食.春秀

【20】 . 日本咖喱和印度咖喱的区别之处有哪些?.知乎.伊斯特艾格

【21】 . 5分钟世界咖喱简史.就知道吃.吃君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bJOdXoaIF-79Rx1upX23Qg

疫情宅家最易学的1000道视频菜谱,果断转发!

鸡肉丁类:辣炒洋葱鸡丁湘菜农家炒鸡丁鸡米花剁椒鸡丁洋葱土豆烩鸡丁酸甜菠萝炒鸡丁宫保鸡丁辣子鸡丁鸡肉块类:洋葱鸡煲照烧鸡肉串新疆大盘鸡| 豆瓣酱烧鸡小炒鸡块土豆胡萝卜炖鸡香菇焖鸡剁椒鸡块蒜头烧鸡毛豆烧鸡香烤酱鸡红烧鸡块电饭煲板栗烧鸡鸡腿、鸡爪类:葱油鸡柠檬凤爪红烧鸡腿照烧鸡腿香烤鸡腿惹味小鸡腿蜜桃焖鸡 | 红烧鸡腿鸡胸肉类:土豆炒鸡胸肉青椒鸡胸肉香煎鸡胸肉豆角炒鸡胸肉西兰花炒鸡胸肉轻食炒三丁鸡翅类:柠檬鸡翅日式烤鸡翅蒜蓉蒸鸡翅酸奶咖喱翅根蒜蓉烤翅秘制烤翅红烧鸡翅蜜汁鸡翅可乐鸡翅炸鸡翅蛋类:虎皮蛋西式三色蒸蛋毛豆炒鸡蛋三色蒸蛋五彩鸡蛋茶碗蒸韭黄炒鸡蛋韭黄滑蛋香肠芹菜炒鸡蛋蛋蒸蛤蜊窝蛋奶创意鸡蛋豆腐羹蔬菜烘蛋秋葵炒鸡蛋苦瓜煎蛋牛油果培根蛋腊肉炒鸡蛋复活节彩蛋披萨蛋饼韭菜炒鸡蛋蛋饺水萝卜鸡蛋派培根番茄烤蛋青椒炒鸡蛋蒜苔炒鸡蛋苦瓜炒鸡蛋北非蛋洋葱炒鸡蛋黄金糯米蛋香椿炒鸡蛋菠菜蘑菇奶酪蛋饼菠菜鸡蛋糕秋葵鸡蛋羹厚蛋烧香干肉丝炒蛋腌菜炒鸡蛋整鸡:意大利砖压鸡烤鸡包饭巴伐利亚烤鸡圣诞烤鸡 | 妈妈牌酱鸡 | 鸡架抻面鸭肉:姜母鸭啤酒鸭

图片

排骨类:蜜汁黑椒烤肋排 | 杨梅排骨 | 懒人土豆炖排骨 一品锅 |  萝卜干排骨 |  莲藕烧排骨 | 懒人版糖醋排骨 | 茄汁排骨 | 橙汁排骨 | 家常清蒸排骨红烧排骨 | 蒜香排骨头排骨糖醋排骨土豆炖排骨酱排骨豆角土豆烧排骨五花肉类:莴笋香菇烧肉虎皮蛋红烧肉腊八蒜炒五花肉腊肉炒花菜腊肉小炒鹌鹑蛋红烧肉红烧肉土豆烧肉夹沙扣肉芋头扣肉梅菜扣肉南瓜粉蒸肉小米南瓜蒸肉南乳五花肉回锅肉青蒜炒腊肉蒜苔炒腊肉冬笋炒腊肉腊肉炒土豆片猪蹄类:红烧肘子腐乳猪蹄啤酒猪蹄红烧猪蹄黄豆炖猪蹄南乳花生猪脚煲里脊肉类:孜然小炒里脊水煮肉片木须肉农家小炒肉酥肉菠萝咕佬肉糖醋里脊红椒炒肉丝 | 藕片炒肉丝锅包肉青椒毛豆炒肉丝茭白毛豆炒肉丝京酱肉丝苦瓜炒肉丝鱼香肉丝葱爆里脊荔枝肉苹果红酒炖猪排肉末类:香辣肉末豆腐 | 迷你汉堡肉饼 | 白菜猪肉卷 | 油豆腐鹌鹑蛋酿肉 | 酸豆角肉末 | 银芽炒肉末 蒜苔炒肉末肉末豆角肉末茄子干煸菜花红三剁蚂蚁上树青椒塞肉肉饼蒸蛋 | 南瓜蒸肉饼 丝瓜酿|豇豆烧肉豇豆酿肉藕盒萝卜盒创意蘑菇酿油面筋塞肉电饭煲红烧狮子头肉末豆芽炒粉丝
猪排类蒜香煎猪排 |轻食烤猪排 | 蒜香烤猪排 | 爆浆芝士猪排 | 红烧大排丸子类:青椒丸子串烧猪肉丸子汤红烧糯米丸子珍珠糯米丸子 | 五福小丸子老北京干炸丸子肉卷类:炸酱千张卷 | 芦笋培根卷千张蒜苔肉卷金针菇培根卷牛、羊肉类:青椒炒牛肉丝芹菜炒牛肉丝番茄肥牛锅金针菇肥牛卷洋葱牛肉丝雪菜炒牛肉丝洋葱爆肥牛家常红烧牛肉芋头牛腩煲酸汤肥牛羊排炖萝卜牛肉丝炒胡萝卜孜然羊排牛排沙拉辣炒牛肉粒咖喱牛腩孜然牛肉黑椒牛肉粒子姜牛肉简易牛排沙拉番茄牛腩煲萝卜牛腩煲土豆炖牛肉白菜豆腐羊肉卷红烧羊排烤羊排老北京秘制羊蝎子葱爆羊肉孜然羊肉粒烤羊肉串水煮牛肉 | 酸菜牛肉炖粉条肝脏类:酱爆猪肝土匪猪肝菠菜猪肝汤青菜猪肝汤

图片

虾类蒜蓉烤大虾香瓜炒虾球三丁烩虾仁富贵开运金虾虾头炒白菜酸甜虾仁糖醋大虾创意避风塘虾仁双椒虾头干烧大虾虾仁炒冬瓜滑蛋虾仁白灼虾椒盐大虾油焖大虾菜心炒虾皮洋葱炒虾皮萝卜丝烩虾米玉子虾仁 |孜然烤大虾 |大虾披萨鱼类:香烤三文鱼烟熏三文鱼沙拉孜然辣炒鱿鱼三文鱼滑蛋鱿鱼米肠孜然烤鲳鱼大富贵金鲳鱼松鼠桂鱼| 鱿鱼包饭| 蒜爆鱼胡萝卜炒鱿鱼糖醋龙利鱼椒盐鱼米花盐煎三文鱼咕噜鱼带鱼炖豆腐红烧带鱼糖醋带鱼椒盐带鱼清蒸鲈鱼江西辣焖鱼鱼头豆腐煲牡丹鱼片开屏鱼鲤鱼跃龙门熏鱼红烧鲫鱼酱爆鲜鱿 | 香煎鲳鱼贝壳类:酒蒸蛤蜊蛤蜊浓汤 | 葱油蛤蜊盐烤蛤蜊蛋蒸蛤蜊法式白葡萄酒贻贝爆炒蛏子
螃蟹类:清蒸螃蟹

图片

白菜、包菜虾头炒白菜三色炒包菜醋溜白菜响油白菜金瓜木耳白菜卷蒜茸粉丝娃娃菜糖醋手撕包菜翡翠五彩卷台式泡菜 土豆、芋头:蒜香马铃薯烤薯片油泼土豆丝微波炉风琴土豆糖醋土豆黄金土豆丝青椒炒土豆丝| 微波炉烤薯片西红柿炒土豆丝素三丝酸辣土豆丝洋芋费列罗剁椒芋头芹菜、芦蒿、西兰花:凉拌芹菜芹菜腊肉炒蘑菇丁| 芹菜胡萝卜炒蘑菇丁孜然花菜| 芹菜炒香干碎米香芹西芹腰果西芹炒百合芹菜炒鸡蛋芹菜炒千张清炒芦蒿蒜蓉西兰花黄金花菜莲藕、莴笋:香煎藕饼凉拌藕片醋溜莴笋丝懒人辣炒藕丁麻辣孜然藕丁| 青椒炒藕丁腐乳藕片糖醋藕圆糖醋藕丁辣炒藕丁香辣回锅藕片桂花糯米藕莴笋烩时蔬清炒莴笋清炒莴笋叶豆制品类:莴笋香菇烧腐竹蛋塌豆腐油豆腐炒黄豆芽菠菜炒素鸡皮蛋豆腐和风豆腐韭菜炒千张蟹黄豆腐韭菜炒绿豆芽番茄豆腐辣炒黄豆芽一碗香煎豆腐双椒油豆腐油淋秋葵嫩豆腐青椒炒豆干鸳鸯豆腐锅塌豆腐火焰山豆腐西红柿烧豆腐三菇焖豆腐香煎豆腐红烧豆腐小葱拌豆腐素八珍豆腐椿拌豆腐白菜豆腐卷酿豆腐麻婆豆腐黄豆芽炒千张荠菜千张卷上汤三丝 | 凉拌毛豆 | 清炒毛豆

菌类、萝卜:糖醋口蘑蒜蓉蒸金针菇盐煎蘑菇蘑菇沙拉蒜蓉彩鲜杏鲍菇照烧杏鲍菇黄油煎松茸素炒鲜口蘑蘑菇炒西兰花创意蘑菇酿红烧萝卜凉拌洋花萝卜口蘑炒冬瓜
茄瓜类:蓑衣黄瓜清炒丝瓜蚝油茄子凉拌黄瓜蒜蓉丝瓜神奇小番茄南瓜蒸枣黄瓜炒榨菜番茄低脂沙拉三色烧茄子豆角炒茄子微波炉烤茄子红烧茄子素烧茄子清蒸茄子西红柿烧茄子韩式煎茄子鱼香茄子手撕茄子土豆茄子白菜煲地三鲜香脆炒黄瓜油泼黄瓜黄瓜蘸酱凉拌苦瓜毛豆炒丝瓜丝瓜炒油条清炒南瓜烤南瓜小甘蓝拔丝地瓜红烧冬瓜 |咸蛋黄茄子西红柿烩丝瓜黄瓜炒肉丝 菜椒拌豆皮 | 丝瓜酿时令蔬菜:鸡茸毛豆腌菜花炒毛豆拌菠菜四季炒三丝小汤菠菜炒洋葱烤蔬菜芹菜胡萝卜丁炒蘑菇三色炒包菜白灼秋葵韭菜炒虾皮素炒三色丁韭菜炒香干夏拌三脆凉拌穿心莲清炒豌豆苗油焖冬笋炸香椿芽荷塘月色凉拌菠菜香干蒜蓉苋菜荠菜炒冬笋春笋炒鸡肝凉拌豇豆香辣毛豆炒榨菜翡翠莲花盏柠檬洋葱酸奶天妇罗

图片

饭类:泡菜炒饭海苔鱼松饭小太阳蛋炒饭鸡蛋芝士拌饭牛丼饭三文鱼炒饭芦笋炒饭东坡肉咖喱饭| 腊肉土豆焖饭| 鱼松饭炸猪排饭牛油果拌饭茄子炒饭酸豆角炒饭照烧猪排饭鸡蛋拌饭蛋包饭南瓜黄金饭排骨焖饭火山岩炒饭土豆腊肠焖饭苋菜炒饭姜汁牛肉饭黄金森林炒饭菠萝炒饭卤肉饭蛋炒饭猪油拌饭羊肉手抓饭西葫芦芝士炖饭上海菜饭糯米八宝饭咖喱鸡饭芒果糯米饭西班牙海鲜饭炸酱饭 | 黄油拌饭萝卜干蛋炒饭 | 鸡蛋芝士拌饭粥类:龙利鱼米粥鲜玉米粥阳光早餐麦片红豆黑米粥山药养生粥荷叶粥南瓜小米粥腊八粥红糖小米粥秘制鲜虾粥三豆薏米粥 | 糙米薏仁山药粥 | 皮蛋瘦肉粥 | 糙米莲子粥 | 三葱燕麦粥小吃类:米饭饼日式盐水煮毛豆肉丸沙拉椰香芒果粽虾凯撒沙拉三色玉米虾片青团黑芝麻糊汤圆辣条冰糖葫芦自制辣条甑糕赤豆小元宵卤煮花生水晶粽翡翠豆沙煎饼蛋黄肉松青团八宝粽中国粽子南瓜泥南瓜羊羹冰糖葫芦花生糖驴打滚汤年糕红糖年糕荠菜炒年糕土豆沙拉 | 烤大蒜 | 孜然炒馒头 | 桂花莲藕羹 | 糖雪球 | 小猪汤圆 | 红豆汤烤年糕 | 桂花糯米藕


饺类:太平燕梅花蒸饺玫瑰煎饺元宝饺子翡翠白玉饺红油抄手荠菜馄饨凤尾饺子蛋饺鸳鸯饺子面类:素什锦凉面夏日快手凉面中式番茄意面麻辣凉面简易酸汤小面青椒肉丝炒面元气早餐清汤面番茄蛋炒面西红柿鸡蛋面排档肉丝炒面三丝炒面鸡丝凉面西葫芦芝士焗面奶酪培根意面番茄意面菠菜面素炒面日式酱油炒面西红柿打卤面快手家常炒面芝麻酱凉面酸汤麻辣小面葱油拌面炸酱面泡面煎饼|干拌面饼、小吃类双色春饼炸酱卷饼家常千层肉饼白菜肉馅饼萝卜丝鸡蛋饼炸酱炒饼鲜肉月饼红豆酥养生紫薯饼葱油饼香椿千层饼芝麻排叉韭黄肉春卷什锦馒头丁生煎包鲜虾烧卖豆包玫瑰花卷荠菜汤圆肉龙雨花汤圆 | 红薯丸子 | 芹菜猪肉春卷 | 豆沙春卷  | 小兔子馒头红豆酥迷你馕
蛋糕类:玫瑰芝士蛋糕巧克力华夫饼草莓布朗尼豆乳戚风蛋糕圣诞树根蛋糕圣诞布丁大理石蒸蛋糕盆栽木糠杯南瓜栗子磅蛋糕芒果千层蛋糕法式松饼海洋芝士蛋糕樱花芝士蛋糕巧克力熔岩蛋糕香草华夫饼草莓奶油蛋糕经典鸡蛋糕天使蛋糕蜂窝煤蛋糕铜锣烧咖啡慕斯“鸡”祥如意朗姆酒磅蛋糕 | 万圣节蜘蛛蛋糕|草莓蛋糕卷面包类:蒜香吐司脏脏包火烧云吐司肉松花环面包棉花糖吐司面包蛋马芬玉米面包草莓面包屑香蕉烤吐司桃子面包布丁西式法棍中式法棍岩烧乳酪椰奶吐司布丁爱心煎蛋土司法式土司爱心创意早餐 | 奶香片 | 田园芝士面包橙皮芝士烤面包 |巧克力面包 
饼干类:茶香猫舌饼迷你M豆曲奇红豆酥杏仁酥奇异果曲奇阿拉棒曲奇牛奶杯蔓越莓奶酥果酱曲奇蔓越莓饼干曲奇饼干巧克力棒椰丝球微波炉阿拉棒小可爱饼干糖类:蛋白糖雪花酥牛轧糖糖渍橙皮花生糖派、糯米糍类:奇异果挞快手香蕉派红糖糍粑南瓜派恐怖眼珠小团子苹果派红薯派南瓜糯米糍芒果糯米糍果酱、奶制品:糖蒸酥酪芙纽多酸奶糕牛油果奇异果沙拉抹茶毛巾卷葡式蛋挞姜撞奶覆盆子冰淇淋蔬菜咸布丁焦糖布丁芒果班戟蜂蜜黄油大桃子果酱奥利奥双皮奶姜枣牛奶百香果布丁奇异果班戟蔓越莓果酱|牛油果酱其他:香瓜酸奶沙拉青汁冰棒烤草莓五仁月饼橙子巧克力桂花水晶冻木瓜牛奶冻绿豆冰棒草莓冻水信玄饼冰糖蒸梨冰糖葫芦冰糖金橘荔枝冰棒玫瑰乳酪月饼花环泡芙 |大虾披萨 

鸡鸭肉、蛋汤:番茄鸡蛋疙瘩汤韩国参鸡汤秋葵蛋花汤微波炉西红柿蛋花汤紫菜蛋花汤鸭血豆腐汤西红柿鸡蛋汤山药煲鸡汤春笋煲鸡汤松茸鸡汤排骨汤:山药排骨汤冬瓜薏米排骨汤暖心排骨汤排骨玉米胡萝卜汤排骨玉米萝卜汤莲藕排骨汤春笋排骨汤冬瓜排骨汤|番茄排骨汤牛羊肉汤:山药椰奶羊排汤山药枸杞牛肉汤白菜豆腐羊肉卷山药羊排汤罗宋汤 | 粉丝羊排汤鱼虾汤:普罗旺斯鱼汤番茄蔬菜鱼汤鲫鱼豆腐汤萝卜丝鲫鱼汤萝卜丝虾仁汤蔬菜、菌汤:丝瓜蛤蜊汤口蘑冬瓜汤丝瓜蛋汤虾头豆腐汤香菇豆腐汤海带豆芽汤整个洋葱汤青菜猪肝汤白菜豆腐清汤银耳莲子汤辣白菜豆腐汤奶油南瓜汤冬瓜海带汤青菜豆腐汤香椿豆腐羹丝瓜豆腐汤春笋千张包菠菜猪肝汤松茸清汤奶油蘑菇汤

罗汉果杭菊饮|脏脏茶杨梅汤意大利花式咖啡生姜汽水四叶草酸奶奇异果酸奶杯热红酒陈皮红豆沙姜撞奶百香果双响炮蜂蜜柚子茶石榴苏打水绿豆冰沙荔枝气泡酒银耳红薯羹牛油果养乐多草莓柠檬水竹蔗茅根水奶盖红茶覆盆子思慕雪牛油果奶昔蒸盐橙粉红少女特饮石榴柠檬蜂蜜水奶盖西瓜汁芒果西米露苏打爱柠檬桂花酸梅汤古法糖芋苗红枣栗子鸡蛋红糖水牛油果Smoothie | 百香果养乐多奇异果香蕉奶昔百香果蜂蜜茶红酒炖雪梨 | 咖啡冻 | 葡萄牙冰咖啡

《小吃中国》系列美食纪录片第一站”扬州站”第一集《扬州包子》手机版“舌尖”横空出世,第一集就来了全世界最好吃的包子!
第二集《扬州干丝》有这么一道美味,是刀工惊人的国宴大菜,却是这座城市的百姓家常!第三集《扬州炒饭》炒饭的“最高境界”,就是这盘全世界最流行的炒饭!第四集《扬州草炉烧饼》你一定不知道,它就是全世界最古老的烧饼!第五集《扬州阳春面》一碗热气腾腾饱暖人心的阳春面,你一定没听过它的故事!《大师说》陈洛平大师做这件事,我们是有私心的《大师说》王立喜大师3分04秒从活鸡到鸡丁上桌,他就是厨师界的神话!《大师说》居长龙大师他,就是舌尖上的中国居长龙大师《大师说》徐永珍大师她2分钟擀72张饺皮震惊全国,全因一颗感恩的心!《大师说》王镇大师说扬州之三个朝万万没想到,曾经的扬州竟是今天的北上广!《大师说》郭文秀大师他16岁辍学跑遍欧洲,31岁竟成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御厨?!小吃扬州合集谁说中国没有米其林?这6部短片颠覆你的认知!扬州旅游全攻略超齐全扬州吃玩全攻略,错过等一年!《小吃中国》扬州篇CCTV2播出:《小吃中国》之扬州篇央视2套电视首发!完整网络版来了!《小吃中国》河套篇CCTV2播出:《小吃中国》之河套篇央视2套首发!完整网络版来了!
– 廿四 · 节气 –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减肥菜谱 –

– 荤菜 –

– 素菜 –

– 汤粥 –

– 甜品&零食 –

– 主食&早餐 –

– 时令菜 –

– 快手菜 –

– 主题 –

– 关于好吃的你需要知道这些 –

这 9 类人要少喝咖啡

喝一杯咖啡,已经变成了越来越多人醒来的仪式。

 

咖啡之所以这么受人喜爱,除了它提神醒脑之外,也是因为咖啡本身是健康的饮品,不少研究对咖啡与健康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适量喝咖啡可以降低某些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不过,咖啡确实存在一些情况下的不适宜人群,尤其是以下 9 类人群要特别注意。

 

 

讲真!这 9 类人要少喝咖啡,快看看是不是你

图片来源:giphy

 

 

01 

睡眠障碍患者

咖啡因具有中枢神经兴奋作用,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提神醒脑作用,这也是很多上班族、考研党依赖咖啡的原因。

 

但受基因影响,不同的人,对咖啡因的敏感性也不一样。

 

有些人的咖啡代谢基因就比较乏力,一点点咖啡因都要代谢好久。甚至早上喝的咖啡,到了晚上还在大脑里蹦迪。

 

所以,如果有失眠、睡眠障碍等问题,那就尽量不要喝咖啡,或者少喝咖啡,最好不要在下午或者睡前喝咖啡。

 

对了,容易失眠的人,奶茶建议也少喝(奶茶的咖啡因也不少哦)。

 

 

02 

有惊恐、焦虑的人群

咖啡确实可能会引发突然性的惊恐与焦虑出现。

 

不过先别慌,研究发现每天要摄入 400~800 毫克高剂量的咖啡因(约 5~9 杯咖啡)才可能会产生负作用,比如使人产生焦虑、紧张、神经过敏、惊恐和震颤等问题。

 

 

讲真!这 9 类人要少喝咖啡,快看看是不是你

图片来源:giphy

 

 

只要不超过 300~400 毫克咖啡因(约 4~5 杯咖啡)就不会有这些问题。

 

不是咖啡的狂热爱好者,通常不会喝这么多,不用太担心。

 

 

03 

心率失常人群

部分人喝完咖啡后,会出现心跳加速、恶心、头晕等不适感。其实,这属于「咖啡因不耐受」。

 

这是一种正常现象,而且与个人对咖啡因的敏感度有关。有的人对咖啡因比较敏感,咖啡因代谢速度慢一些,喝咖啡就有心律失常、心跳加快、心悸等感觉,但是有的人就没事。

 

而且,不同的人,反应也不一样——有的喝一杯就有这种问题,但是有的人喝四五杯都没事。

 

所以,这并不意味着告别咖啡了,而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喝咖啡的频次和分量。

 

 

讲真!这 9 类人要少喝咖啡,快看看是不是你

图片来源:giphy

 

 

如果你心率失常、心悸,那就尽量不喝,或者少喝,比如原来每天喝 2 杯,不妨减少为一天 1 杯。

 

 

04 

缺铁性贫血患者

咖啡中的多酚、植酸等植物成分的确会影响铁的吸收,对于那些缺铁性贫血的人来说,可以适当少喝咖啡。

 

一项研究发现,在进食的时候饮用咖啡因饮料时,一杯咖啡将汉堡餐中的铁吸收降低了 39%,而茶则降低了 64%。

 

经常喝咖啡也可能影响铁的储存水平。一项大型研究发现,在老年人中,每周一杯咖啡与铁蛋白水平降低 1% 相关。

 

 

讲真!这 9 类人要少喝咖啡,快看看是不是你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建议缺铁性贫血人群:

 

  • 尽量不要在吃饭的同时喝咖啡,推荐饭后 1 小时饮用;

     

  • 咖啡只影响「非血红素」铁,对「血红素」铁没有影响,多吃两块瘦肉就好啦。

     

对于健康的人来说,喝咖啡并不会影响铁的吸收,不用担心会导致缺铁性贫血。

 

 

05 

胃酸返流患者

一些研究发现,咖啡可能使胃酸倒流症状恶化。

 

不过目前这个结论还存在争议,一些相关的大型荟萃研究中发现,不论是咖啡还是茶(咖啡因),都没有发现与胃食管反流病 ( GERD ) 有直接的关系。而且,导致胃食管反流的原因也可能有多种,目前也不是特别明确到底是什么原因。

 

建议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如果你属于胃功能不太好,喝咖啡就有类似胃酸反流等不适症状,那就少喝或者不喝咖啡吧。

 

 

讲真!这 9 类人要少喝咖啡,快看看是不是你

图片来源:giphy

 

 

 

06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

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属于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指的是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的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而又没有形态学及生化学异常的症候群。

 

一些研究发现, 咖啡因会增加腹泻。

 

比如,瑞典有调查显示,39% 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喝咖啡会出现肠道症状恶化,包括腹泻和胃痛。然而,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减少咖啡因可以改善症状。

 

 

讲真!这 9 类人要少喝咖啡,快看看是不是你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与多种因素有关。

 

目前比较被认同的诱因有肠道感染和精神心理障碍,饮食也会有一定影响;但影响比较小,控制饮食也不是解决它的唯一方法。

 

对这部分人群的建议仍然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如果你喝咖啡就有胃肠不适症状,那就少喝或者不喝咖啡吧。

 

 

07 

高血压患者

世界上成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超过 30% ,关于饮用咖啡对血压的影响和动脉高血压的风险有过很多争议。

 

目前研究认为,经常喝咖啡并不会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

 

而且,咖啡中还含有多种抗氧化成分,比如绿原酸、咖啡豆醇等,这些抗氧化物质对心血管和血压控制也是有利的。

 

最新的荟萃分析结果表明,适度和习惯性地喝咖啡(每天 1~3 杯)对大多数人的血压不会产生不利影响甚至还可能会降低患动脉高血压、心血管相关的全因死亡风险。

 

不过,在一些研究中发现,有些人在喝完咖啡后会出现短时间内血压升高的现象,通常是 3 个小时以内。

 

 

讲真!这 9 类人要少喝咖啡,快看看是不是你

图片来源:giphy

 

 

提醒大家,对于不常喝咖啡的高血压患者来说,咖啡还是适量,也不要一次喝太多。

 

 

08 

孕妇

近年有更新的证据显示,孕期喝咖啡可能与自然流产风险增加有关。

 

总体上,我们不鼓励孕妇喝咖啡,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完全不能喝。如果实在想喝,也是可以喝的,如果有喝咖啡的习惯,或者想解解馋,需要控制一下咖啡因的摄入量,大约是普通人的一半。

 

目前通常认为,孕期可少量饮用咖啡(每天不超过 150~300 毫克咖啡因,约 2 杯)。也可以选择「低因」咖啡(脱咖啡因处理的咖啡)。

 

 

09 

儿童

儿童和青少年还在发育,咖啡因对他们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尚不完全清楚,咖啡因可能会扰乱孩子的睡眠状况,很多咖啡饮品还会带来糖摄入过多的问题。

 

因此,美国儿科学会的建议是儿童和青少年不喝咖啡。

 

所以,小孩子就尽量不要喝咖啡了。作为家长,我们也应该帮助孩子控制包括咖啡、茶及其他含咖啡因饮料的摄入。

 

但这也不意味着小孩子喝咖啡就会有危害,偶尔少量喝一点也不用担心。

 

目前通常认为,儿童和青少年每天的咖啡因摄入不超过每公斤体重 2.5~3 毫克(对于 30 公斤重的儿童和青少年来说,约为 75~100 毫克咖啡因)是安全的,大约是一杯咖啡。

 

 

讲真!这 9 类人要少喝咖啡,快看看是不是你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其实,从目前科学界共识来看,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支持咖啡对健康是益大于弊的。

 

但毕竟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不喜欢的、喝了会不舒服的人,没有必要强迫自己接受咖啡。

 

对于喜欢喝咖啡的人,也要注意量和种类。如果要喝,首选什么都不加的咖啡——大部分支持咖啡健康的研究,指的是什么都不加的黑咖啡。

 

市场上很多速溶三合一咖啡或者花式咖啡,都加了不少白砂糖和植脂末,这样的咖啡可并不健康。如果觉得黑咖啡太苦,可以加点牛奶或者奶粉。

 

 

讲真!这 9 类人要少喝咖啡,快看看是不是你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那么喝多少咖啡才是适量呢?

 

目前科学界认为,健康成年人每天摄入不超过 210~400 毫克咖啡因。以中杯美式咖啡(约 355 毫升一杯)为例的话,大约就是每天 1~2 杯。

 

除了咖啡本身,生活中很多饮料也含有咖啡因,比如可乐、红牛、茶、奶茶,如果喝了这些饮料,也要记得少喝点咖啡。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每个人对咖啡因的耐受情况不同,有的人喝好几杯都没事,但有的人喝几口就难受,所以,也要注意跟着自己的感觉走:

 

如果喝了咖啡,出现失眠、焦虑、发抖、胃不舒服、心率增快、头痛、恶心和烦躁不安等情况,就说明可能是超过耐受量了,应该做出适当的调整。

 

参考文献

 

[1]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等. 咖啡与健康的相关科学共识[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8(11). DOI:10.3760/cma.j.issn.0253-9624.2018.11.004.

[2]https://www.mcgill.ca/oss/article/can-coffee-inhibit-absorption-iron

[3]Temme, E., Van Hoydonck, P. Tea consumption and iron status. Eur J Clin Nutr 56, 379–386 (2002). https://doi.org/10.1038/sj.ejcn.1601309

[4]Chen Y, Chen C, Ouyang Z, Duan C, Liu J, Hou X, Bai T. Prevalence and beverage-related risk factors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An original study in Chinese college freshmen, a system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 2021 Sep 28:e14266. doi: 10.1111/nmo.14266.

[5]J. Kim, S.-W. Oh, S.-K. Myung, H. Kwon, C. Lee, J. M. Yun, H. K. Lee, Association between coffee intake and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a meta-analysis, 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 Volume 27, Issue 4, 1,2014,  311–317, https://doi.org/10.1111/dote.12099

[6]Cao, Hongying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tea consumption and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A meta-analysis.」Medicine vol.98,4(2019):e14173. doi:10.1097/MD.0000000000014173

[7]贺星,崔立红,王晓辉,等. 饮食习惯与肠易激综合征相关性调查[J]. 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26(2):14-17. DOI:10.3969/j.issn.2095-140X.2014.02.005.

[8]Simrén M, Månsson A, Langkilde AM, Svedlund J, Abrahamsson H, Bengtsson U, Björnsson ES. Food-related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in th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Digestion. 2001;63(2):108-15. doi: 10.1159/000051878. PMID: 11244249.

[9]Koochakpoor G, Salari-Moghaddam A, Keshteli AH, Esmaillzadeh A, Adibi P. Association of Coffee and Caffeine Intake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Adults. Front Nutr. 2021 Jun 15;8:632469. doi: 10.3389/fnut.2021.632469. PMID: 34211993; PMCID: PMC8241212.

[10]Krag 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current concepts and future trends. Scand J Gastroenterol Suppl. 1985;109:107-15. doi: 10.3109/00365528509103944. PMID: 3895385.

[11]覃弦,宋军,侯晓华. 肠易激综合征生活方式和饮食管理的研究进展[J]. 胃肠病学,2018,23(7):436-439. DOI:10.3969/j.issn.1008-7125.2018.07.012.

[12]Li M, Wang M, Guo W, Wang J, Sun X. The effect of caffeine on intraocular pressur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 2011 Mar;249(3):435-42. doi: 10.1007/s00417-010-1455-1. Epub 2010 Aug 13. PMID: 20706731.

[13]Nehlig A. Effects of coffee/caffeine on brain health and disease: What should I tell my patients? Pract Neurol. 2016 Apr;16(2):89-95. doi: 10.1136/practneurol-2015-001162. Epub 2015 Dec 16. PMID: 26677204.

[14]Lisa Klevebrant, Andreas Frick.Effects of caffeine on anxiety and panic attacks in patients with panic disord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General Hospital Psychiatry,Volume 74,2022,Pages 22-31,ISSN 0163-8343,https://doi.org/10.1016/j.genhosppsych.2021.11.005.

[15]Fleming DJ, Jacques PF, Dallal GE, Tucker KL, Wilson PW, Wood RJ. Dietary determinants of iron stores in a free-living elderly population: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 Am J Clin Nutr. 1998 Apr;67(4):722-33. doi: 10.1093/ajcn/67.4.722. PMID: 9537620.

[16]Morck TA, Lynch SR, Cook JD. Inhibition of food iron absorption by coffee. Am J Clin Nutr. 1983 Mar;37(3):416-20. doi: 10.1093/ajcn/37.3.416. PMID: 6402915.

[17]Surma S, Oparil S. Coffee and Arterial Hypertension. Curr Hypertens Rep. 2021;23(7):38. Published 2021 Aug 9. doi:10.1007/s11906-021-01156-3

[18]Surma S, Oparil S. Coffee and Arterial Hypertension. Curr Hypertens Rep. 2021 Aug 9;23(7):38. doi: 10.1007/s11906-021-01156-3. PMID: 34370111; PMCID: PMC8352830.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oMhKx3kmfuUs3E0SAa9C6g

你的晚饭有多健康?科学家给8000种食物打了分

图片来源:Pexels

 

如今,人们对饮食的态度,正从过去的“吃饱”转向“吃好”,也就是要吃得健康。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掌握复杂的营养学、生理学知识,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将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熟记于心。不过在未来,选择健康的食物或许会变得更加容易——一个简单的分数,或许就能帮助你了解食物是“好”还是“坏”。

撰文 | 李诗源
审校 | 白德凡

你徘徊在超市的货架之间,看着琳琅满目的食物,想要把它们装进购物车,却又担心它们是否健康有营养。你看到它们的包装上都有一张标签,你很熟悉上面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等等字眼,却又难以理解它们旁边的数字有何含义。

通过查看营养成分表和进行一番计算来了解哪些食物更健康,再决定要吃什么,很多时候是不现实的。更不用说当你自己做饭时,多半也不会有精力去计算五花八门的食材和调料的营养价值了。有没有简单一些的办法,能够解决我们在“吃”上的困惑呢?

你的晚饭有多健康?科学家给8000种食物打了分

营养成分表(猜猜这是什么?)

你也许已经想到了——给每种食物打个分不就好了?实际上,学界、食品行业和政府早已想到了建立“食物营养评估系统”(Nutrient profiling system)。这类系统旨在运用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根据食物的营养成分,对食物进行分类或者排行,以达到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在欧盟、北美、南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亚洲和中东等地区,都已经有这类系统正在使用。但是,现有的这些系统存在各种不足,客观性、有效性和全面性都有待提升。

如今,一支来自美国塔夫茨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套更强大的食物营养评估系统——“食物罗盘”(Food Compass),对美国居民摄入的8032种各类食物和饮品进行了评估。对于使用者而言,它给出的结果也非常直观:一个1~100分的评分。他们的成果,已经发表在《自然·食物》Nature Food)杂志上。

 

8000种食物的榜单

这8000多种食物和饮品的名单,来自美国饮食研究食物和营养数据库(FNDDS),它们的营养成分数据也主要来源于此。研究人员把这些食物分为12大类,并选取了食物的54个与健康相关、分属9个方面的属性指标,设计了一套评分系统。简而言之,他们对每一个属性都制定了评分标准,在此基础上对每一种食物的每个属性进行打分,计算出每个方面属性的得分,再把这9个方面的得分累加和转换,便得到了这种食物最终的总分。

你的晚饭有多健康?科学家给8000种食物打了分

“食物罗盘”系统使用的指标(数据来源:研究论文)

每种食物的得分都在1~100之间,分数越高,表示这种食物总体上越“健康”。在这份榜单中,所有食物的总平均分为43.2,但不同类别的食物之间差异非常大。平均分最低的类别是开胃小吃和甜点,只有16.4分;平均分最高的豆类、坚果和种子,则平均拿到了78.6的“高分”

你的晚饭有多健康?科学家给8000种食物打了分

12类食物和每一类的得分(数据来源:研究论文)

根据结果,研究人员划定了一个简单的标准:分数≥70分的食物,鼓励摄入;分数≤30分的食物,尽量避免摄入;分数居中的食物,可以适量摄入。如果把这12大类再细分为44个小类,我们还可以发现,即便是同一大类下的食物,健康程度也可能差距悬殊

例如,含糖汽水的平均得分只有27.6分,而纯蔬果汁的平均得分达到了67.0分;在我们通常认为是“健康食物”代名词的蔬菜当中,绿叶蔬菜平均得到了88.2分,但那些富含淀粉的蔬菜平均只得到了43.2分,尚不及前者的一半;作为得分最高的小品类之一,几乎所有的新鲜水果得分都达到或接近100分的满分,但其中含糖量较高的香蕉、枣、无花果等的得分明显较低,不过依然达到了70分的标准。

 

图片来源:Pexels

 

营养均衡很重要

在常见的膳食指南和人们的普遍认知里,谷物类食物是“健康”的代名词之一,因具有高纤维、低脂肪的特点而为人们所推崇。与之相反,高脂肪的酥类食品虽然可口,却常常被视作“垃圾食品”。但是,经过更全面的评估,“食物罗盘”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在这套系统中,干小麦和红薯片都得到了69分。这是因为虽然干小麦的蛋白质和纤维素含量更高,但红薯片的“健康脂肪”(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更高;在微量营养素方面,二者的各类维生素含量总体上相当,而红薯片的钾含量更高、钠含量更低,这是对心血管健康有益的指标。

图片来源:Pexels

另一方面,同一种食材,加上不同的配菜、调料,使用不同的烹调或加工方法,得到的分数也可能是天壤之别。以我们最熟悉的白米饭为例:不加油的豆酱拌白米饭只得到了最低的1分,加入油脂后得分可以上升到10分。在此基础上,如果进一步加入蔬菜,得分会上升到19分;如果是把豆酱换成豌豆,得分会上升到31分,而如果换成扁豆,得分会暴涨到62分。从表中也可以看到,加糖和不加糖的苹果酱、普通无黄油爆米花和轻甜爆米花的得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你的晚饭有多健康?科学家给8000种食物打了分

部分食物的得分(数据来源:研究论文)

 

中国人的食物如何?

“食物罗盘”给出的这份排行榜关注的是美国居民的食谱,其中大部分食物中国居民通常不会摄入或者很少摄入。不过去年,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中国疾控中心的研究人员曾联合国外学者发表了一项研究,对99种常见于中国人食谱的食物进行了营养评估。作者没有在论文中给出这些食物的最终评估结果,但在初步评估中,每一种食物都由多位专家进行了打分,这一初步的评估也可以为我们提供一定的参考。

你的晚饭有多健康?科学家给8000种食物打了分

在针对中国居民饮食的这项研究中,多位专家对99种食物的综合评分结果。(数据来源:研究论文)

 

“吃什么”依然复杂

“食物罗盘”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全面而强大的食物营养价值评估系统,但同时也凸显了“吃什么”这一问题的复杂性。虽然最终呈现的结果简洁明了,但其评分体系较为复杂,加上不同人群对营养的需求也会存在差异,使用者很难只通过一个数字来完全判定一种食物是否适合自己。比如,含钠量高的食物对于一个久坐的职场青年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而言或许是健康隐患,但对于一个进行重体力劳动、每天流失大量体液和矿物质的工人而言未必如此。指标的选取、评分算法的设置,也会对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关注每种食物的健康程度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膳食结构总是而且必须包含多种食物,目前还没有一种食物能够完美地满足人的营养需求,也鲜有食物毫无营养价值。即便纯果汁的得分很高,我们也不可能只靠喝果汁度日;白米饭和面条的得分很低,但它们依然是我们重要的碳水化合物来源。

图片来源:Unsplash

当然,相比更复杂的营养成分表,“食物罗盘”给出的评分使用起来要容易得多。如果说食材的搭配依然难以掌控,那么至少在购买包装食品和其他成品食物时,简单易懂的营养价值评分能够为普通消费者提供重要的参考。在未来,“看分购物”或许能帮助我们吃得更健康。

即便是得分最低的可乐,也不是一无是处——它至少能让你快乐一会儿,甚至是在你低血糖时救你一命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3016-021-00381-y

https://doi.org/10.9734/ejnfs/2020/v12i730254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查阅全部8032种食物的得分榜单(英文)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E6q6wTV6_ibeK6Wpn9HCiA

方便面的无间地狱

1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台湾省彰化的魏氏四兄弟跑到大陆做生意。

魏家老爷子给四兄弟留下了一个油脂厂,资产和负债几乎等同。

从富二代到负二代,近乎一步之遥,不努力,就没有未来了。

80年代末,台湾省的市场存量已经被瓜分完毕,很多消费品品类市场高度同质化,要么成为头部,要么没有活路,但市场这个市场总共才有几千万人口,可以说是卷麻了。

做企业也好,还是做打工仔,有的时候真的不是你不行,而是因为竞争者太多了,不够吃了。

这里不好搞,就换个好搞一点儿的市场,那时,大陆就是一片超级蓝海。

但魏家过去并没有做一开始就做to C的消费品生意,而是走了一段弯路。

魏家的清香油质量的确不错,但没有市场。

在清香油和蛋卷生意先后失败后,四兄弟里的老大魏应州在一次绿皮火车旅途上发现了真正的财富密码:方便面。

更准确的说,是碗装方便面。

在康师傅之前,大陆的方便面产线已经有百条以上,光是在北京就有28条,但大家都是习惯于“煮”,没有流行“泡”。

你都有碗了,旁边大概率是有锅的。

袋装方便面方便了,但没有完全方便。

但“碗面”需求是切切实实存在的:中国幅员辽阔,从西南到华南、从西北到华东常常需要坐二十个多小时的绿皮火车,还动不动就晚点。

飞机还是稀罕东西,绿皮火车是更主要的长途交通工具。

只要出门,在火车上过夜的概率不低。

过夜也好,正常就餐也罢,需要热食。

在那个时候方便面的价格并不比餐馆的面食更便宜。

所以第一次方便面战争的对手,是【火车盒饭】和【候车室餐馆】。

在快餐供给并不充沛的年代里,商旅人士需要一款好吃的、方便的、相对便宜的食物。但无论是火车餐车的盒饭还是候车室里的食物,都太贵了。

如果赶上春运,你不一定有把握走到餐车,因为整个车厢里密密麻麻全是人。

甚至于你来回挤上一圈,丢的东西都比你吃的东西贵。

这不是一个笑话。

很多年轻人可能不知道当年的绿皮车有多挤。

毫不夸张地说,即使不在春运,随便一趟长途火车,走廊和卫生间都塞满了人。

一趟绿皮火车的实际承载量可能是它座位数量的两倍甚至三倍。

有多残酷?

我挤上去,就得挤下去两个。

就是这么残酷。

方便面,尤其是碗面,是刚需。

1992年8月,魏氏兄弟东挪西凑了800万美元在天津开了第一家方便面工厂,搞了两条生产线,搞碗面。

这是他们的最后一搏,梭哈是一种智慧。

要么赢得天堂,要么上天堂。

结果是,他们赌赢了。

塑料碗装的康师傅红烧牛肉面轻轻松松打败了【火车盒饭】,很快席卷全国,当年销量过亿。

康师傅碗装红烧牛肉面对于方便面界的意义,就像iPhone的诞生对于手机界的意义。

带着碗的方便面、双料包(同一年里,广东产的七宝一丁方便面也有了碗面,但仍然是单料包)、超过两块钱的“昂贵价格”。

最重要的是有了叉子。

在这之前,世界上的其他桶装/杯装方便面都是没有叉子的。

叉子是一个非常,非常牛X的记忆点。

我有个发小,小时候家里就是开小卖部的,经常有客人过来买方便面,点名说,要那个有叉子的面。

由于找不到合适的供应商,方便面销量又巨大,康师傅不仅自己生产碗面所需要的PSP碗,甚至专门成立了一家塑料厂用来生产塑料叉子。

你没看错。

想到“增加叉子”这个点子的人可能是那个年代国内最好的产品经理。

有了叉子,方便面才看起来更像真正的主食。

康师傅作为方便面的杰出代表,打败了火车盒饭。

2

方便面的第二次战争是方便面大混战。

这一阶段堪称方便面的【战国时代】。

在康师傅红烧牛肉面进入市场前,方便面品牌已经有了几十种。

这个时期的方便面,是五彩斑斓的,百花齐放的。

上海益民四厂的美味肉蓉面,即使到现在都是山西太原人吃火锅和麻辣烫必点的方便面品种。

而广东的潮汕人,更喜欢一种名为“幸运牌蟹黄面”的方便面。

北京的天坛方便面、杭州的双峰虾仁面、无锡中萃雪菜肉丝面、河南的南街村(又叫北京方便面),大家各吃各的,谁都没有想着收编谁。

诸侯割据,军阀混战。

曾经一度有可能统治方便面市场的一代目,是来自广东代表队的三鲜伊面。

1984年,华丰公司的三鲜伊面在珠海诞生,每袋价格是0.35元。

与现如今制霸方便面的老坛酸菜面和红烧牛肉面甚至螺蛳粉相比,三鲜伊面的调料包并不重油重盐,鲜甜清淡。

最早的三鲜伊面料理包采用猪骨、海鲜、鸡肉这“三鲜”来调制,这种听起来很“养生”的方便面很快就席卷了全国,甚至在黑龙江牡丹江都开设了分厂。

虽然我是山东人,但华丰是我儿时的记忆,这客观代表了他们当时在全国的影响力。

甚至因为三鲜伊面的大火,山东临沂和广东中山各出了一个五鲜伊面,还有厂商出了一个八鲜伊面。

这才真的是“有人模仿我的面”。

在任何年代里,蹭流量都是非常好使的招数。

三鲜伊面如果继续统领方便面市场,大家卷下去,甚至有可能出现“1024鲜伊面”。

虽然同样是席卷全国的大单品,三鲜伊面并没有康师傅红烧牛肉面这样的好运气。

在康师傅方便面推出来的同一年,三鲜伊面被印尼金光集团收购。由于换了金主,原有策略随之变化,打破了这个大单品继续统治市场的节奏。

当然,也不能怪金主,其实是口味变化。

在今天,我们都能看到川菜(火锅,冒菜,麻辣烫),烤肉(东北,韩式,日式,美式)和螺蛳粉打爆一切竞品。

清淡敌不过重口的趋势,早在几十年前已经显现。

旧王已去,新王登基。

在多数省市,红烧牛肉面才是更符合大家味觉的产品。

由于物质供给的不充分,那是一个偏爱多油多盐的时期。

当康师傅确定了这个拳头产品的时候,战争结局就注定了。

3

在这场方便面大混战中,不得不提的是统一方便面。

在进入战场前,统一就已经是非常成功的食品工业集团,在1987年就已经上市。并且早在1970年就推出了自己的方便面。

而康师傅的老板们,在此之前只能算是一个小富二代。

二者之间的规模对比就如同奥迪和奥迪双钻的差别,虽然看起来奥迪双钻还多了两个钻。

1992年,统一也开始建厂,比康师傅还早了几个月。

有钱,有现成的品牌,有已经成功的产品,有成熟的团队,有做消费品成功的经验。

和统一相比,康师傅就是一个小透明,几乎一切都是从零起步。

龟兔赛跑,兔还抢跑了。

但,最后是康师傅赢了。

不是康师傅厉害,而是统一的决策不够快。

越是成功的老字号,越有可能在一个新兴的市场栽跟头。

首先是依赖过去的经验,统一把之前在东南亚成功的鲜虾面直接作为主打品牌作为核心产品,但当时大陆市场对这个口味的接受度不高。

而康师傅的经典产品红烧牛肉面重口味重油重盐,完全是为消费者定制的产品。

康师傅在样品出来后,找人来试吃,只要有人不满意就根据他的意见来改进,等这一批人都满意了再换第二批,以此类推,直至1000个消费者都满意之后才确定下来。

做to C的消费品生意,不能头铁。

而是要当舔狗。

其次是,统一在东南亚市场太成功了,资源太多了,他们没有真的重视大陆市场,只派了职业经理人来做。

而康师傅是All in在上面。

钱只是其次,创始人的决心和赌性才是最重要的。

举大家一个熟悉的例子可以作为参考。

外卖大战里的百度外卖是最早主攻白领外卖的外卖选手,路子走得对,靠山也很大,说真的做的很不错,品质很高。

但就是因为外卖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细分的子业务,无论是决心、资源,都和另外两家无法匹敌。最终被另外两家打趴下。

为了KPI做事,和为了活命做事,怎么可能一样呢。

统一虽然是庞然大物,但在新市场,反而是不够坚决。

在早期的康师傅跟统一大战中,统一的老大长期坐镇台南,而当时的大陆市场几乎是瞬息万变,要按天甚至按小时计算。

靠这种远程指挥就能打赢战争的可能性实在是太小了。

康师傅生猛和逆袭,正是源自于这种天时地利人和。

以及,求生欲。

4

除了产品设计之外,康师傅和统一都很早就用现代营销术来做品牌推广。

现代营销,最核心的是对广告的重视。

而做广告最核心的,是让消费者知道你,记住你,惦记你。

用特劳特(定位理论提出者)老师的话说,要占领用户的心智。

对于此时还群龙无首的方便面市场来说,要让大多数人提到方便面就能想到“康师傅”,就是康师傅此刻最大的目标。

要用品牌,代表品类。

不要狭隘地理解广告,不是你看到的TVC片子才是广告。

一首带有品牌名的歌是广告,铺满货架也是一种广告,哪怕是一个独有的叉子都是广告的一部分。

“红烧牛肉面”这五个字本身就是最好的广告。

中国太大了,在那个资讯不畅通的年代里,很少有菜品是河北人和云南人都共同熟悉的。

【红烧牛肉】几乎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一道菜,所以在传播时,不会遇到任何障碍。

与之对比,统一在九十年代出的榨菜肉酱面、珍味排骨面、纯汁牛肉面,名字不好记,传播难度也会加大。

康师傅在创立首年的时候就在广告支出上花了3000万元。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当时在CCTV黄金时段插播广告只需要500元人民币。

第一代的广告语是“香喷喷,好吃看得见”。

第二代的广告语是“就是这个味儿”。

都挺土的。

别看土了吧唧,但真的能起到效果,能占领人心智。

能让人脑子里不断循环的,反而都是这种简易广告词。

你看到这两句广告语的时候,是不是唤起了你的DNA和回忆?

在那个媒介资讯并不畅通的年代,有很多人其实是看不到电视广告的,因为并不是所有家庭都有电视机。

火车、长途货车是消费场景,也是最好的移动广告。

在这种密集的客流里,一碗热气腾腾的泡面就是最好的活广告。

乘客们会将火车上的这种美妙食物带回到家乡,然后不断传播开来。

连方便面的味道本身都是一种味觉广告。

为什么红烧牛肉面、香辣牛肉面和老坛酸菜面经久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是因为味道足够浓,足够勾人。

康师傅刚开始的产能,光供应天津地区的需求都不够,但魏应州坚持只能留20%的产品在天津地区贩售,其余80%一定要运送到全国铺货,以便打开全国的知名度。

这是非常有远见的策略。

货架就是广告,包装上的康师傅就是广告。

不得不说,魏老板的这一策略非常牛X。先别管产能,先让全国各地的消费者看到“康师傅”。

在产能扩张之前,先让绝大多数地方的货架上摆满康师傅,先让康师傅成为消费者和经销商的心头好。

一边曝光,一边扩产。

两手都要抓,但曝光更要先。

携红烧牛肉面,康师傅一骑绝尘,所向披靡。

1996年时,战争结局已经见了分晓。

康师傅成为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方便面公司,康师傅仅仅3年,销售额就做到了24亿元。

一年十几亿袋/碗的方便面,绕着地球转好几十圈了。

在那个没有李佳琦的年代里,自己创造出一个李佳琦。

5

第三次战争,来自于方便面和渠道的战争。

货架是广告,也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终端。

理论上来说,你光有广告没有用,如果经销商和商超终端都不给你铺货,你一包也卖不出去。尤其是快消品,更是如此。

快消行业,永远渠道第一。

消费者想买方便面的时候,就是因为“饿了”,而且是“现在饿了”、“马上饿了”。

如果没有康师傅,李师傅王师傅也行。

一个决策成本非常小的品类,很容易一下子就打响,也容易被人挤下去。

货架一旦被友商占满,哪怕你是在产品里加了牛排,营收也是空谈。

无论品牌多吊,零售商才是最大的赢家。

就如同现在的新消费一样,看起来风光无比,实际上大头都是让主播们赚走了。

当然,人家骗的是投资人的钱,也算是另一种模式。

在电商崛起之前,终端商超和经销商掌握着更大的话语权。

2010年,已经占据国内方便面50%市场份额的康师傅想要把袋装方便面的价格从每包2元涨到2.2元,但家乐福所有的门店都拒绝,以至于家乐福短时间出现了康师傅断货现象。

品牌商哪怕是康师傅这样的老大,也不得不向超级零售商低头。

康师傅痛定思痛,他们的策略是自己也当零售商。

早在1998年,康师傅买了乐购超市在中国的特许经营权,并在此后拥有了25家乐购超市。2000年,康师傅的母公司拥有了全家便利店的特许经营权。

这也是为什么在全家便利店你能看到最全康师傅方便面产品的原因。

而另外一家著名连锁便利店7-11的特许经营权掌握在统一企业手里,亚洲第一家家乐福背后的老板也是统一。

这也是康师傅方便面和统一方便面为什么长期能够称王的最重要的护城河。

渠道要掌握到自己手里。

在移动电商时代来临前,最早的DTC(Direct-to-Consumer,直面消费者的意思)品牌就是康师傅和统一。

哪个产品卖得好,品牌第一时间就能知晓,而且能够探索出潜在的需求。

这也是为什么统一之后能搞出来老坛酸菜这个大爆款的原因之一。

6

方便面的第四次大战来自于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之间的战争。

康师傅和统一是城市市场的主力军,一开始就是从城市市场杀出来的。

而农村市场的top选手是华龙和白象。

华龙位于河北邢台,白象总部在河南郑州。

二者都是国内小麦产量高的地方。

靠山吃山,靠田吃田,背靠着原料产地,物流费用可以省下一大截。

再加上河北邢台的人力成本也要比天津的便宜,节省下来的成本和费用就把产品价格打下来。

在康师傅袋装面接近两块钱的时候,华龙一包面的终端价可以打到六毛。

严格来说,比价格战,它们是拼多多的祖师爷。

比起碗面/杯装面,袋装面是更下沉的产品。

比如在山西,很多消费者喜欢在面里加醋,更便宜的华龙方便面因为没有酱包反而成为更好的选择。

康师傅说你不懂方便面。

山西经销商说你不懂山西人。

在居民收入还没有那么高的时候,绝大多数消费者选择方便面的首要因素不是因为方便,而是因为廉价。

只用了两年时光,华龙就做到了营收超5000万的业绩。

依靠着廉价策略,华龙甚至一度有机会掀翻康师傅的铁王座。

在2002年,康师傅方便面的销量是62亿包,华龙的销量是55亿包,而统一只有25亿包。

消费品的定位尽量不要变。

比如爱马仕如果搞出一个低端副牌,就会降低调性,原来死忠粉也会翻脸不认人。

方便面这种快消品,高端中端低端,相对价格差距很大,但绝对差距很小。

所谓高端就是多加了一包料而已,并没有任何精神消费品在里面。

方便面,真的,太接地气了。

康师傅诞生的1992年,两块多钱一碗的价格,对于很多城镇居民来说都是一个价格不菲的消费品,在当时你去餐馆吃碗面都比这个便宜。

不能说是奢侈品,至少是轻奢了。

所以华龙/白象做下沉市场是非常有效果的,性价比嗷嗷叫。

但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这种性价比优势开始消失了。

因为大家都能买得起所谓的高端方便面了,不差这几毛钱了。

所以随着居民收入的扩大,康师傅的受众越来越多。

一开始做低端线的品牌慢慢会失去它的基本盘。

消费升级在方便面这个品类上是一直存在的。

当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2年到2000年,是大幅增长的。

而同一时间段,康师傅涨价的幅度非常小,原先因为价格不选康师傅的消费者也开始成为了康师傅的主力消费人群。

华龙和康师傅都看到了这样的问题。

2003年,华龙更名为“今麦郎”,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苟住自己原有的基本盘。

康师傅在同一时间推出了接地气的低端产品线:福满多系列。

福满多价格在0.6元-1元之间,然后大杀特杀。

事实证明,品牌从上到下容易,但从下到上难。

这也是为什么特斯拉早期一定要做极致的电车,然后才是用3和Y这种车走量。

居民收入不断上涨,叠加着康师傅多品牌操作,两个buff叠下来,很多原本活得还不错的小品牌直接就没了。

2000年在北京市市占率为17.42%(康师傅市占率为36.02%)的美厨品牌在2002年年初直接申请破产。

这场战争归根结底是由于方便面这个品类的特殊属性,从一开始各方选择品牌调性的时候,就决定了战争终局。

康师傅又赢了一次,继续称王。

7

但好景不长,方便面界的战国时代开始迎来了它的四国杀。

差点儿给康师傅致命一击的是统一。

此役,后世称之为。

 

老坛酸菜牛肉面圣战。

2008年是统一方便面的至暗时刻,市场占有率从第三名跌到了第四名,不仅仅远远落后于康师傅,也落后于华龙(今麦郎)和白象。

哀兵必胜,统一不得不祭出大杀器。

统一和康师傅在各个地区都是有不同的区域性产品的。

比如在西安,就有油泼辣子酸汤面;

在东北,你能买到什锦炖酥肉面;

在山东,有打卤面;

在江浙,有雪菜面;

老坛酸菜面,原本只是统一巧面馆系列里一个只面向川渝地区售卖的区域性产品。

2008年,统一把在老坛酸菜面放到了全国售卖。并把很多资源都投入到这个大单品上。

只要经销商拿这个单品,就多给补贴。

然后,爆了。

直到现在,仍然跻身为和红烧牛肉面、香辣牛肉面并列的方便面三杰。

老坛酸菜面的产品内核,实际上和其他两个产品一样,都是重油重盐。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市场的方便面奥林匹克比赛的方向是更油、更咸、更重口。

越来越咸,越来越油,辣椒越来越刺激,气味越来越浓,直到卷到了螺蛳粉这个层级。

老坛酸菜成功突围的原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运气。

在老坛酸菜推向全国市场的同一年,国家推出了四万亿的投资计划,钱主要投入到全国范围内的基建上。

基建建设是需要大量的建筑工人群体的助力。

体力劳动,往往需要盐份以及油脂更多的食物。

如果口味能更辣一点,就更爽了。

老坛酸菜牛肉面的出现恰是时候。

那一年开始,所有重盐重油食物都得到了市场热捧,比如涪陵榨菜和老干妈。

无论是工地,还是供工人流动的火车大巴,老坛酸菜牛肉面的空面碗、涪陵榨菜的包装袋和老干妈的空瓶子随处可见。

是打工人,撑起了这个老坛酸菜牛肉面的快速成功。

老坛酸菜牛肉面和红烧牛肉面的战争,是康师傅和统一厮杀最激烈的战争,但同时也是基建扩张的见证。

老坛酸菜面的成功让康师傅的管理层慌得一批,因为如果老坛酸菜继续保持这样的高增长势头,甚至有可能会把红烧牛肉面这个命根子都给丢掉。

康师傅想出来的办法是:模仿。

最开始还只是半遮半掩,模仿出一款“陈坛酸菜牛肉面”。

但后来发现没啥用,索性直接把名字改为“老坛酸菜牛肉面”。

这种策略在方便面战争中见惯不惯。

红烧牛肉面,虽然是康师傅的拳头产品,但统一、今麦郎、白象都有红烧牛肉面,而且包装都是大红色的。

同样都是像素级的模仿。

商战从来也不需要节操二字,只要不犯法,面子都是小事儿。

康师傅甚至把这个产品的代言人定成了徐峥和王宝强,对标的是统一老坛酸菜面的代言人汪涵。

以至于统一看到后大怒,直接出了个广告片回应。

汪涵指着一大堆和山寨汪涵说,有人模仿我的脸,还有人模仿我的面?

这其实也是老坛酸菜牛肉面成功的另一重运气因素:代言人。

汪涵主持的《天天向上》在刚推出的前几年,这档节目几乎每期的节目收视率都在全国前三名。

《天天向上》是十年前的加强版《脱口秀大会》,汪涵是十年前的加强版李诞+李佳琦。

汪涵在节目里把广告语的“酸爽”、“模仿我的面”玩成了节目的一个梗,几乎每期必提。

这种高频的曝光,让很多消费者把“老坛酸菜牛肉面”和“统一”直接绑定在一起。

无论如何,统一也有了自己的拳头产品。

康师傅最终还是收复了阵地,但统一才是最终的赢家。

凭借着这款拳头产品,统一只用了四年时间,就反超了华龙(今麦郎)和白象,成为方便面市场的第二名。

此后再也没有跌落,市占率持续上升,在2017年市占率超过了19.3%。而白象方便面则从2008年的10.4%跌落到了2017年的5.6%。

老大老二打架,流血的总是老三老四。

方便面内战,结束了。

8

虽然方便面内战结束了,但又有外敌来袭。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康统厮杀,外卖捅刀。

在刚需程度上,方便面<酱油。

康师傅是否能够继续维持目前的刚需程度,取决于食品工业的发展。

在方便面诞生时的最初十几年里,国内很多餐馆的卫生状况惨不忍睹,地沟油几乎是很多中小餐馆的标配。

相较之下,在严格封闭条件下生产的方便面反倒是不下厨的消费者为数不多的安全选择。

食品工业的进步导致很多中央厨房出现,干净又卫生还便宜。

很多人的方便面需求其实是下降的,是被取代的。

食品工业越是进步,方便面的需求度越是减弱。

或者说,被替代的可能性越大。

一个被肉眼观察到的替代品就是外卖。

智能手机的兴起,让很多不便的商品和服务开始变得更加“方便”,而“方便面”的方便也就没有那么稀缺了。

比如外卖,原先还需要打电话,现在直接在手机上操作就OK了。

智能手机时代里,世界上只有两种外卖,中国外卖和外卖。

算法、大量劳动力、电动自行车和庞大的消费者群体,一起构成了外卖牛X的运力和生产力。

随着外卖渗透率的不断加深,整个方便面市场的规模也开始萎缩。在2015年和2016年,方便面市场整体销量分别减少6.3%、5.7%。

除了外卖以外,便利店出现了各种微波速食和即食食品,营养更加均衡,而且所见即所得,并不像红烧牛肉面经典的争议一样,“包装与实际不符”、“牛肉面里没有牛肉”。

方便面、便利店和外卖,成了新时代打工人快速解决饥饿问题的三大法宝。

便利店既是方便面的敌人,它主要的利润来源在于它自营热食。同时也是方便面的战友,因为便利店同时还提供热水,有很多人会选择在便利店里吃方便面。

而外卖是彻头彻尾的方便面敌人。

三个赛道,此消彼长。

即使是“方便面”本身,也出现了新的挑战者。

一是,来自于日韩的方便面。

韩国农心的辛拉面借助着韩剧、韩影的攻势,在华销售量持续创作新高。

而韩国三养的火鸡面是借助着短视频和种草平台成为网红面,成为新一代年轻人种草的产品。

消费者不是不爱吃方便面了,而是不爱吃传统的方便面了。

吃腻了。

二是,新的速食面/粉品类。

疫情来了之后,所有的速食产品迎来了一个小高潮。

家家都在囤积方便食品,自热锅、螺蛳粉等新型速食品类借助着疫情完成了快速渗透,成为了传统方便面的一个重要劲敌。

同样成为消费者新宠,还有速食包装的螺蛳粉、湖南米粉、山西刀削面,乃至各路微波面饭。

甚至,还有【真正的】红烧牛肉面,和真正的老坛酸菜牛肉面。

因为真的有大块的牛肉,还原度更高。

坏了,传统方便面成替身了。

新型速食面/粉,都是食品工业快速进步的体现。

食品工业越发达,康师傅生产效率更高,但可能越危险。

康师傅真正的敌人,不是外卖,不是便利店,也不是新兴速食面。

而是不断进步的食品工业。

这场战争,还没有答案。

9

无论疫情之后如何反弹,方便面这个市场也确实是在衰落。

一个非常直观的数据就是方便面生产线的数量。

记忆力强的读者可能会记得最初康师傅诞生的时候只有2条生产线,在这之后,康师傅在全国建厂、增加产线,在2014年的时候达到了巅峰值:238条。

从2014年起,生产线数量就不断减少。

2015年227条,2017年205条,2018年167条,2020年163条。

这里面当然有【生产效率提升】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作为绝对龙头,康师傅意识到这个市场的重点,已经从增量,变成了存量。

这时候防守,要比进攻更重要。

传统方便面有三个关键属性:便宜、方便、好吃。

以前消费者更关注【便宜】,现在更关注【好吃】。

传统方便面一直在高端产品线不断开发,统一出的汤达人系列就是料包更足、汤更浓郁的方便面,尽量在“好吃”这个属性上和堂食、预制菜和新兴的速食产品对抗。

“好吃”是一个主观的评价点。

“方便”不是。

至少在目前,传统方便面在“方便”这个技能点上仍然是点满的,没有真正的竞争对手。

外卖真的要比方便面更方便吗?恐怕不见得。

在获取便捷性上,越来越多的配送员把外卖放到了外卖柜里。

而叉子、碗、可以干吃的面饼,可以迅速泡开的饼和料理包,仍然要比外卖更方便。

需要单独煮的面,不是方便面,最多算速食面。

康师傅以“碗面”起家,以碗面立足,最终还是源自于它的方便。

只要有热水,只需要几分钟,不需要餐具,就能吃到一碗热气腾腾的面。

在康师傅2020年的营收结构里,碗面(财报里叫作“容器面”)销售额占方便面销售额的46%,占全部营业额的20%(康师傅旗下不是只有方便面,还有其他视频饮料)。

碗面仍然是康师傅维持统治地位的关键筹码。

大家选择方便面,还是因为它真的方便。

方便的意思是,随时可吃,不需要另外的餐具;

方便的意思是,你知道它里面有什么,不会给你惊喜,也不会给你惊吓。

方便的意思是,它渠道牛X,它铺满了各种小卖部和便利店,随处可见,随时可以买到。

无论如何,只要它能够依然让消费者想起“方便”两个字的时候,脑子里想到的依然是那一碗方便面时,那么方便面就不会过时。

消费品命好,只要你想做,有粉丝愿意复购就能活下来。

就像华丰伊面虽然没有了昔日辉煌,但你现在仍然可以买到。

消费品也命苦,它面对的是一场无限战争。

产品变了,打产品战。

渠道变了,打渠道战。

消费者变了,打品牌战。

输了,死。

赢了,面对下一个对手。

苦无间,身无间,时无间,形无间,永坠无间。

全文参考资料来源如下:

 【1】顾泳潮,魏氏兄弟和康师傅的故事,科学决策【J】,2005.10

【2】冉净斐,统一还是康师傅,台湾两大方便面企业营销策略之比较,理财方略【J】,2005-01-00L

【3】钟丽娜,蔡德昌,方便面业霸主——康师傅的营销渠道之路,旅游经济研究【J】,2011.6

【4】康师傅控股2012年-2020年业绩演示材料

汪惟,如何看待统一和康师傅在老坛酸菜牛肉面这个细分领域的营销竞争?知乎

【5】台湾省“行政院”主计处,台湾省年度人均GDP及人均可支配收入(1986-2015)

【6】丁磊,通胀力压脆弱供应链:家乐福大战康师傅,21世纪经济报道,2010/12/14 第019版

【7】金官,康师傅之发家秘诀,中外企业家【J】,2001年第9期

【8】蔡慧芬,康师傅集团供应商管理策略的演变及启示

【9】刘伊婷,方便面:方便不是唯一要求,中国质量报,2004年8月

【10】张鲜堂,王革新,华龙制造,方便面的中国符号,中国经济时报,2004.9.24

【11】猫儿胡同,持续25年的方便面大战,可能要结束了,微信公众号“猫儿胡同”

【12】院办Gun,曾经的“穷人乐”华丰三鲜伊面,还有人在吃么,跳海大院公众号

【13】佚名,康师傅的市场营销术,经营之道

【14】曾朝晖,康师傅是如何从徒弟到师傅的?中国机电工业【J】,2006年第4期

【15】元路远,康师傅方便面的品牌深耕,品牌建设【J】,2012.3

【16】浦银国际,康师傅控股(0322.HK)重夺市占首予买入,20201126

【17】华金证券,康师傅控股(0322.HK)快消品行业的常青树,竞争优势显著,20200616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1zc9T9Npia9-GswIAXdMj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