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狠活”的魔怔人只能绝食了

原创:小涂
来源:雷叔写故事(ID:raistlin2017)
 

 

01
最近“海克斯科技”这个词很火。
 
“科技与狠活”的魔怔人只能绝食了
这词原本出自《英雄联盟》,特指一种魔法和科技融合的顶尖技术,后被短视频博主辛吉飞当作了口头禅,用来形容某个食品用了很多添加剂。
 
“科技与狠活”的魔怔人只能绝食了
在他的视频里,经常能看到各种宛若变魔术一般的绝活:
 
要整出一道蟹黄,只需要南瓜、蛋黄加上一勺蟹肉香精粉就能以假乱真。
 
“科技与狠活”的魔怔人只能绝食了
 
蜂蜜哪还用得上蜜蜂亲自生产?我们直接拿糖水就能勾兑出来:
 
“科技与狠活”的魔怔人只能绝食了
合成肉是不同肉的边角料和添加剂合成出来的,每一口都能让你玩玩“猜猜我是谁”。
 
“科技与狠活”的魔怔人只能绝食了
 
让你食指大动的拉丝大鸡排,可能仅仅是因为加了“大豆拉丝蛋白”:
 
“科技与狠活”的魔怔人只能绝食了
 
老婆饼里没有老婆,那奶茶里没有奶,也很合理:
 
“科技与狠活”的魔怔人只能绝食了
 
每当介绍完这些骇人听闻的科技,博主总是不忘评价一句“这就是科技与狠活啊”,再配上标志性的歪嘴造型,令人印象深刻。
 
“科技与狠活”的魔怔人只能绝食了
 
有网友说:过去父母和老师劝你一万遍你也不曾听的“不要吃街边小摊”,现在被一个短视频就戒掉了。
 
“科技与狠活”的魔怔人只能绝食了
一打开外卖“科技与狠活”五个字就回到在耳边,仿佛是每一次点下单都是一次天堂的呼唤。
 
“科技与狠活”的魔怔人只能绝食了
观众们是越看越恶心,又越看越上瘾。
 
恶心在很多家喻户晓的美食竟然都是加了“科技”的,上瘾在每次点开一个新视频,都会更加好奇又是什么加什么能做出一道毁三观的料理。
这不比开盲盒还刺激?
 
 
02
随着视频的火爆,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起是食品添加剂,这原本是好事。毕竟很多三无产品确实有问题,理应被人揭秘。
 
但事情后来的走向,显然有些魔幻了:
 
出于对食品添加剂危害健康的惧怕,网友们开始自发找寻身边的“海克斯科技”,对照着视频中三分钟前刚学到的名词开始不断“重拳出击”。
看到罗森三明治密密麻麻的配料表:完了,这绝对是科技与狠活。
 

“科技与狠活”的魔怔人只能绝食了

我吃个桃子口味的月饼,一点桃子都没有,全是元素周期表,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可怕?
 

“科技与狠活”的魔怔人只能绝食了

一看泡面包装,好家伙这比我初中写的议论文还长,大脑直接宕机:
 

“科技与狠活”的魔怔人只能绝食了

因为配料表上有我看不懂的成分,便一口咬定这就是“合成肉”。
 

“科技与狠活”的魔怔人只能绝食了

总之一通通操作下来,现在不少人已经PTSD到看到香肠就反胃,连饭都吃不下的地步了:
 

“科技与狠活”的魔怔人只能绝食了

一想到烧烤就是合成肉,
一看到饮料那就是化学物质勾兑的,
只要看到点不认识的元素就吓得魂不守舍。
更有甚者开始扔家里的调味料和油,因为它们“不安全”。
 

“科技与狠活”的魔怔人只能绝食了

有点古代人因噎废食那味了。
 
03
就在大家因为海克斯科技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中国食品报融媒体发布视频直指辛吉飞“贩卖焦虑”,视频内容部分失实、夸张演绎,反对“低价有罪论”。
 

“科技与狠活”的魔怔人只能绝食了

遗憾的是,好像这些辟谣部分网友们并不买账。
 
他们依然坚信一分钱一分货,便宜的东西就是有害身体。
 

“科技与狠活”的魔怔人只能绝食了

 
甚至还有人阴谋论说:中国食品报融媒体跳出来反对,是因为辛吉飞的“打假”触碰到一些人的利益了。
 

“科技与狠活”的魔怔人只能绝食了

老实说,大家都认为不健康的食品添加剂,很多其实并没有短视频中渲染得那样恐怖。
 
它们其中的很多仅仅是为了改善食品的品质和颜色、气味、香味,或是为了延长其保质期。
 
有了食品添加剂,很多不耐储存的东西才能经过长时间的运送给更多人享受,
有了食品添加剂,也能让原本价格高不可攀的食品变得稍微“亲民”一点。
有了食品添加剂,即便是很便宜的东西也能做出风味,以此来满足不同价格需求的人群,
 
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成熟的食品工业。
 
抵制食品添加剂这点是应该抵制滥用。而不是完全不用。
 
你看我们常吃的盐,实际上最早也是一种添加剂,在遥远的古代人类从海水中提炼出了盐,不仅让食物更加美味,还满足了身体的营养需求,而且通过盐腌制的食品能够长时间保存,也大大提升了古代人的生活质量。
 
一个热知识,其实鲜味是人的五种味觉之一。
 
但在1908年,日本化学家在海藻海带中提取谷氨酸钠。
 

“科技与狠活”的魔怔人只能绝食了

 
在发明味精之前,普通人想尝到“鲜味”是很困难的。在明清的北京城,山东胶州籍的厨师会把珍贵的海肠晒干磨成粉,每道菜里面都加一点,以此奠定鲁菜在京城的地位。
 
而接触不到这种古代味精的师傅,则需要通过长时间熬制高汤了。
 
 
鲜味是食品的一种复杂而醇美的感觉,往往需要独特的食材和特殊的工艺才能感受到。 现在只要一小勺味精就能满足,不得不说是造福大家的一件好事。
 
再比如最近已经快被妖魔化的三花淡奶,在发明当初也帮助了当时的人解决了营养问题。
 
在刘怂的短视频中,我们总觉得这是一种能让羊肉汤瞬间变白变香的“魔法药水”。越是有这般神功大家越是害怕,这里面得有多少对人体有害的化学添加剂啊?
 

“科技与狠活”的魔怔人只能绝食了

但其实“三花淡奶”中,“三花”其实是某大厂底下的子品牌,“淡奶”是炼奶的一种,所以,“三花淡奶”不过是一款普通的奶制品。
 
我不禁想,按照现在的风气,如果奶粉是2022年才被发明出来的,应该也逃不过被人叫“海克斯科技”了。
 
你拿来给人喝当然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至于加进羊肉汤里,顶多也就是有点不道德罢了。
 
毕竟它用奶粉冒充了“十几小时熬出来的羊肉汤”,让原本外观清淡的羊肉汤显得很浓厚,但还是不至于说喝了就对人有害。
 
凭心而论,我觉得无论是辛吉飞的“科技与狠活”,还是刘怂的“我一勺三花淡奶”,他们真正想讽刺的,实际上是那些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的违规商家。
 
但网友们却宁可信其有,以至于认定所有食品添加剂都是有害健康,这就有点矫枉过正了。
 
说到底在国家要求的标准下,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肯定是安全的。合理合规适量使用添加剂并没有危害,如果让你当饭吃,那有没有危害不是明摆着的吗?
 
还是那句话,抛开剂量谈毒性那都是耍流氓。
 

“科技与狠活”的魔怔人只能绝食了

 
比如,我们常吃的卤水豆腐,其中点豆腐的卤就是有毒。
甚至我们吃的淀粉里面都有高锰酸钾。
 
但为啥我们都活得好好的呢?
 
自然是它们在国家标准下的含量不足以危害人体健康。
 
其实不是不能理解大家对食品安全的担心,毕竟前几年有三聚氰胺、苏当红等事件一次又一次呈现在公众面前。
但问题在于,这些东西,本身就是个别黑心企业违规在先。
 
昧着良心添加进了一些不能用于食品生产的物质,和正规的食品添加剂没有半毛钱关系。
 
一竿子把所有的食品添加剂打死,实在是有点太冤枉了。
 
颇有一种“今天我看到有人上街被车撞死了,于是呼吁封禁全世界的交通工具”的滑坡谬误感。能因为有人滥用一些添加剂就呼吁抵制所有添加剂,也属于是短道速滑冠军了。
 
要彻底告别食品添加剂,恐怕只有告别当代食品工业,重新回归原始社会了。
 
当然我也希望随着这个梗的火热,相关部门也能加强监管,毕竟造成恐慌的本质还是大家对如今的食品安全不放心,还是希望那些不法商家能得到法律应有的制裁吧,唯有加大他们的违法成本,才能让我们在吃饭之前不至于陷入深深的恐惧之中。
 
毕竟一众科普号辟谣跑断腿,也不及新闻报道的一个食品安全负面新闻带给大家的心灵地震影响深远。
 
 
04
不得不说,当“科技与狠活”火了之后,越来越多流量博主开始加入了拱火的行列。
 
他们的一大特色就是有事没事搞扩大化,夸张的动作表演和恰到好处的BGM让很多恐怖片都自愧不如。
 
以至于很多人给营销号忽悠瘸了,从原本的“食品添加剂“有害论升华到了“看到我不认识的化学物质那都是有害的”。
 
恐惧来源自未知,一想到这会危害健康,想也不想直接转发进“相亲相爱一家人”,并坚信所有和化学沾边的东西就是不好的,纯天然的东西就不会有化学物质。
 
可问题是他们坚信的“纯天然“的东西,本身也是由化学物质组成的啊?
 
想到早些年互联上的经典钓鱼贴,说一氧化二氢有害健康。
 
他们煞有介事的介绍说一氧化二氢(Dihydrogen Monoxide,DHMO,H2O)是一种化学物质,喝过这种物质的人百分百都会死,把不少人吓得一愣一愣的,着实有点黑色幽默了。
 
顺便给大家看一段“魔法咒语”,你猜猜这是什么?
 

“科技与狠活”的魔怔人只能绝食了

答案是:
 

“科技与狠活”的魔怔人只能绝食了

 
惊喜不惊喜,意外不意外?
 
 
05
之所以我感觉到到处刷“海克斯科技”的人越来越魔怔了,是因为这句话已经从“提高自己防范意识”的盾,变成了过激网民们用来攻击别人的矛了。
 
用玩梗的形式,他们开始攻击那些人家勤勤恳恳做饭的小店店主。
 
开口一句“海克斯科技”,闭口一句“三花淡奶”,逼得人家不得不直播来自证清白,但终究顶不过大家愈演愈烈的人身攻击,最终关闭了自己的账号。
 

“科技与狠活”的魔怔人只能绝食了

 
有食品专业的大学生想呼吁大众客观看待添加剂,结果不是被说 “清澈的愚蠢”,就是说“别用科学二字来忽悠我”。
 

“科技与狠活”的魔怔人只能绝食了

 
自己要死要活学出来的东西在别人嘴里就是一句科技与狠活,让不少学子寒了心。
 

“科技与狠活”的魔怔人只能绝食了

在粉丝们眼里,辛吉飞早就不单单只是一个揭露食品添加剂的博主,而是一个孤身一人勇于和资本战斗的英雄,哪怕是最后删号了也是因为资本的迫害,诉说着一段可歌可泣的抗争史。
 
还有人表示人家日本的酱油就没有添加剂,全都是天然物质,高呼“难道我们中国人支配吃添加剂吗?”
 

“科技与狠活”的魔怔人只能绝食了

“科技与狠活”的魔怔人只能绝食了

 

“科技与狠活”的魔怔人只能绝食了

即便有人科普说日本对部分加工辅助剂以及出于营养目的添加的维生素、氨基酸等天然食品原有的成分,允许产品免予标示。遗憾的是很快这些观点被淹没在了网民声讨的浪潮之中。
 
换句话说就是,日本只是不写,并不是没有。
 

“科技与狠活”的魔怔人只能绝食了

我说这么多,只是想为了表明即便有些国内食品企业在添加剂上确实存在问题,也不应该断章取义,当二极管。
 
毕竟各国标准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只可惜,这时候大家进行网络审判说到底已经不是依靠科学证据和事实了,仅仅只是凭借一腔无处发泄的热血输出情绪。 
 
眼看已经和维护食品安全的初衷无关了,讨论的重点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和民族层面,不断有“抛开事实不谈”的人加入战局,不在乎对错,只是无脑攻击那些和自己立场不同的观点。 
 
确实越来越魔怔了。
 
如果连科学都不相信了,
那我们是准备相信“迷信”,
还是相信“自己心中的一腔热血”呢?
 
本文作者雷斯林,他之前有个同名公众号被封了,欢迎关注他的新号“雷叔写故事”。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vq8rIo5Ax0mDO69QD0axZA

年轻人爱上的网红牛奶,全都是“泡沫”?

小众牛奶品牌正获得年轻人的喜爱。

 

在小红书上,有关“新疆牛奶”的笔记已经超3万篇,半年前,这个数字还是2万。

 

西域春、天润、花园、南达,年轻人们对这些新疆牛奶品牌如数家珍。有测评博主甚至能品出新疆奶的前中后调, “西域春的前调清甜润香,金绿成牛奶中调醇厚,麦趣尔后调香浓。”而在几年前,这些品牌几乎未走出过新疆。

 

喝牛奶从认养一头奶牛开始,提前从它身上预定一年的奶量,看着专属奶牛快乐生活,健康地将奶产出再送到嘴边。认养一头牛靠着新的品牌故事也吸引着年轻人的目光。

 

厌倦了“蒙牛、伊利二选一”的年轻人们以为终于找到属于自己的牛奶。但眼前的高端牧场、高品质奶源以及优质蛋白质,有可能都只是品牌吹出来的泡沫,喝进嘴里的牛奶可能来自代工厂,甚至可能有食品安全问题。

 

网红牛奶可能只不过是一场营销套路,未来能走多远还是得需要更多的壁垒。

 

 

年轻人爱上的网红牛奶,全都是“泡沫”?

年轻人偏爱“小众品牌”

 

凭借着年轻人的喜爱,在蒙牛和伊利稳稳主导的乳制品市场里,这些新疆品牌硬生生拉开了一道口子。

 

在2021年的双11销量排行中,麦趣尔的销量一度超越伊利的金典,紧逼蒙牛的特仑苏。2021年,新疆最大的上市乳企——天润乳业,销量同比增长了22.7%,而行业龙头伊利仅增长了6.8%。

 

今年,新疆牛奶的热度依然不减。根据数字零售数据服务商魔镜市场情报提供的天猫618预售数据,在5月26日20点-5月31日23:59阶段内,乳及乳制品类品牌预售额Top10名单中依然出现新疆品牌。麦趣尔在常温乳制品品类中位于榜首,打败了蒙牛和伊利。在低温乳制品中,天润也出现在Top3。

 

不止是新疆牛奶,广西地区的水牛奶也成为年轻人热捧的一种牛奶类型。在小红书,有关水牛奶的笔记数量也超过3万。在今年618的乳及乳制品类品牌预售额Top10名单中,水牛奶品牌百菲酪也排在第四位,仅次于蒙牛。

 

社交平台种草,电商平台拔草,这些地方奶企靠着年轻人的偏爱,被捧成“网红牛奶”。有趣的是,测评地方奶、推荐小众品牌的都是非本地人。不是过往常见的“安利家乡美食”,而是大众厌倦了在蒙牛、伊利里二选一,自发寻找新的牛奶品牌。

 

“之前的纯牛奶,喝起来和水一样,越来越没有奶味”,95后陈银向Tech星球抱怨着。牛奶已经成为她的刚需,在补充营养的基础之上,追求口味是左右她消费决策的关键。

 

带着猎奇、尝鲜的心态,像陈银一样的年轻人对有地域、风味差异的小众类产品更佳有好感。这便给地方奶企创造了出圈机遇。

 

而脱胎于互联网的认养一头牛便抓住了年轻人对牛奶更进阶的需求。从创立之初便带着“网红”的特性,用更短的时间俘获年轻人的心。

 

认养一头牛推出“认养”机制,消费者可以定期收到奶牛的成长照片、健康报告,甚至可以决定认养的奶牛名字。尽管各地的奶企是在近几年才出圈,但在本地已经有数十年的沉淀。而认养一头牛是个成立仅6年的新品牌。

 

2019年双11,认养一头牛开局6分钟销量就超过2018年双11全天。今年618的乳及乳制品类品牌预售额Top10名单中,认养一头牛排在第二位。而2021年,认养一头牛的营业收入就已经达到了25.7亿元。

 

尽管和头部品牌的营收无法比拟,但完成25.7亿元的成绩,认养一头牛只花了6年。并且,认养一头牛已经着手上市。

 

 

年轻人爱上的网红牛奶,全都是“泡沫”?

高价与品质的不匹配?

 

在淘宝旗舰店,认养一头牛普通纯牛奶的优惠价是3.54元250ml,高端线娟姗纯牛奶的优惠价是6.9元250ml。麦趣尔的普遍价格在3.35元200ml。百菲酪水牛奶的单价更是高达4.4-5元250ml之间。而蒙牛、伊利的普通纯牛奶的价格基本稳定在2.5-2.8元250ml之间。

 

但消费者欣然接受高溢价的原因在于,这些小众品牌都自称产品更优质。

 

新疆因为拥有优质奶牛饲养带,被普遍认为有着更加优质奶源。麦趣尔等品牌在李佳琦等头部主播直播间里也以“品质”为宣传点,“香浓”便是他奶源优质的证明。

 

认养一头牛并没有天然的地理优势,但他们将奶牛们养得“高级”。听音乐、做SPA、享药浴,是认养一头牛6万头澳洲荷斯坦奶牛的日常生活。甚至宣称奶牛的日均伙食费已经超80元。“奶牛养得好,牛奶才会好”也成为他们的口号。

 

“奶牛一天的伙食费都比我高”,有消费者调侃道,“奶牛过得那么幸福,产出的奶应该也更好,那我也间接消费升级了吧。”

 

但陈银告诉Tech星球,她发现认养一头牛的产地里竟然出现光明乳业。“我习惯看配料表和生产商,也是无意发现认养一头牛的生产商里有光明。这和他们宣传得不一样,一下觉得他们也没什么特别了。”

 

实际上,根据招股书,光明乳业2020年和2021年都是认养一头牛最大的供应商,2021年,对光明的采购规模占比达到11.48%。不只是光明乳业,君乐宝也是其供应商。他们都向认养一头牛提供生牛乳、饲料以及外协加工等。

 

在认养一头牛的牧场正式产出前,消费者所喝的只是换了包装的光明纯牛奶。而认养一头牛的自有奶牛的“高端生活”也需要打个问号。

 

除了玉米类和豆粕类奶牛饲料,招股书并未公开奶牛的其他“伙食”。2021年,公司饲料采购总额为2亿元左右。按6万头奶牛的数量粗略估算,每头奶牛每天的伙食费在9元左右。即使加上1亿元左右的生产辅料,每头奶牛每天的餐饮成本在13.7元左右。

 

消费者以为奶牛们过着神仙般的日子,实际上每天重复吃着单价不超过4元的饲料。但消费者却还在为奶牛们所谓的健康成长掏出自己的钱包。

 

实际上,强调牧场资源的麦趣尔也并非像品牌宣传的那样自给自足。

 

早在2002年,麦趣尔便进军乳制品行业,但直到半年前,麦趣尔才建成自有牧场。麦趣尔曾在业绩说明会上坦言,公司奶牛养殖尚处于初级阶段,奶源自给率还比较低。据麦趣尔财报,2021年其直接采购的原奶金额高达4.166亿元,向合作社或农户采购原材料占采购总金额比例超过30%,并占整个乳制品营业成本的67%。

 

对于小众品牌而言,外采奶源也无可厚非。但无论是麦趣尔还是认养一头牛,他们都将品质作为自己产品的差异特点,来换取消费者。而事实是,外采奶源的占比较大导致他们可能都无法控制奶源品质。

 

就在不久前,麦趣尔被爆出牛奶中丙二醇含量超标。摄入过量,会给肝肾带来负担,从而增加疾病风险。

 

麦趣尔此次的丙二醇事件便可能是源于对奶源的把控力度不够。也可能是为了打造所谓的醇厚口感而刻意为之。有食品健康专业人士就表示,“圈养奶牛产出的牛奶口感上与在草原放牧奶牛产出的牛奶有差别,添加丙二醇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奶喝起来口感更香浓。但这一做法在纯牛奶品类里是绝对不允许的。”

 

 

年轻人爱上的网红牛奶,全都是“泡沫”?

重营销的网红品牌能走多远?

实际上,能成为年轻人眼中的网红,不只是消费者自身需求驱动,更多是源于小众品牌重砸营销。

 

2019年至2021年,认养一头牛支出累计约10亿元的销售费用。其中,营销推广费由2019年的7113万元增长至2021年的4.14亿元,占比由36.63%上升至85.73%。

 

此外,认养一头牛的销售费用率都高于A股上市乳企的均值,并且和皇氏集团、天润乳业等收入规模接近的品牌相比,认养一头牛的销售费用率是他们的两三倍。

 

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9年至2021年,认养一头牛的研发费用由0元增至687万元。

 

认养一头牛用巨额的营销费传递自己“认养模式”和“高品质牧场”的品牌故事。但从认养一头牛的实际做法来看,“认养”也不过只是营销噱头而已。

 

通过数字溯源、数据监测等技术,在生产工业化完善的前提下,消费者认养奶牛的模式的确可以实现。所谓认养的背后,实际上是让牛奶的生产过程透明化,以确保品质安全。

 

但目前绝大多数消费者所参与的“云认养”活动只是一场游戏。

 

在“云认养”游戏里,消费者通过在牧场养殖游戏中得到的金币兑换帆布袋、马克杯等品牌周边或产品折扣券。对于品牌而言,这更像是增加用户粘性的手段,但和认养相差甚远。

 

有媒体报道,认养一头牛曾邀请KOL,如魏老爸、汪涵、杜海涛、罗永浩等进行“实名认养”。但这只是相当邀请请KOL进行品牌概念宣传,普通消费者实际上很难接触到“实名认养”。

 

而从数据上来看,认养模式也并不现实。根据搜狐财经所报道的数据,认养一头牛的会员数量在800万,付费用户在1100万,而其自有奶牛数量是6万头。这相当于上百人共同认养一头牛。

 

但营销还是认养一头牛未来的重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认养一头牛IPO拟募资约18.51亿元。其中5.2亿元用于“品牌建设营销推广项目”,占比三成左右。

 

重营销似乎是互联网原生品牌逃不开的宿命,但靠营销的网红品牌能走多远?

 

在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之前,麦趣尔实际上靠线上渠道“起死回生”。2021年,麦趣尔实现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30.9%,其中乳制品收入7.3亿元,同比增长57.8%。

 

认养一头牛从诞生之初便从线上入手。根据招股书,2019年至2021年,其线上销售收入分别为5.28亿元、12.46亿元和19.51亿元,在销售渠道中的占比分别为 62.30%、77.50%和 77.67%。

 

对于线下渠道的布局,认养一头牛以永辉、盒马等新零售渠道为主。对于大型超市、夫妻店的进驻还很局限。

 

但线上渠道似乎还将是认养一头牛未来的重点。“公司将继续拓展线上渠道,保持与主流电商平台的合作力度,并顺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与新兴线上业态展开积极合作”,认养一头牛称。

 

小众品牌的销量增长离不开渠道的红利。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线上渠道让小众品牌避开和蒙牛、伊利等头部品牌的直面竞争。

 

随着麦趣尔出现质量问题,大众对网红奶的热捧进入冷静期。当线上红利吃完,新品牌、地方企业还是得回到线下,去和传统大品牌正面竞争。到那时,才是真正对品牌从品质到渠道全方位考验,仅仅靠营销可能走不长远。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moD8nNoHRhLrahFJNy0S8g

南方人对青菜的执念,北方人不懂!

南方人对青菜的执念,北方人不懂!

愿上海疫情早日结束,

魔都人民早日重享青菜自由。

作者:极物君

来源:极物(ID:ijiwulife)

因为疫情,上海的朋友们最近过得不太好。

 

天天闭门不出不说,更糟心的是,想吃到新鲜青菜真不容易。

 

蔬菜成限时保值产品,成功跻身为奢侈品行列。苦中作乐的他们,甚至创造出了“疫情青菜文学”:

“在我的手机,有两个买菜软件,一个没有菜,还有一个也是没有菜。”
“蔬菜何时有?手机问美团。不知这次封控,解封是何年?”

南方人对青菜的执念,北方人不懂!

图 | 谁能想到,青菜还真成了“奢侈品”。

同在南方的孩子读了,刷的一声眼泪就下来了:这哪里是青菜文学,分明是疼痛文学啊!

 

北方人见了,一脸懵逼:不就是个青菜吗?不至于吧?

 

在那一个时刻,诸位北方朋友简直比法海还不懂爱。

南方人对青菜的执念,北方人不懂!

图|© 叮叮笑笑生

 

南方人对青菜的执念,北方人不懂!

 

 

南方人爱青菜,爱得很“专一”。

 

洋葱、芹菜、蒜薹?味道太冲,不能算青菜;

土豆、莲藕、苦瓜?太能放了,水分还少,也不能算青菜;

豆角、青瓜、茄子?连叶子都没有,还是不能算青菜;

 

新鲜,绿油油,带叶子,三大要素缺了一个,都不能算作青菜,充其量只能叫“素菜”。

南方人对青菜的执念,北方人不懂!

图|© 叮叮笑笑生

 

南方人爱青菜,爱得很“精致”。

 

北方人买菜,一买买一吨,过冬屯大白菜,堆成座山,心里头才稳当;

 

南方人买菜,一买买一顿,最多两三顿。既然下楼遛个弯就能买得到,“何苦要买那么多?”

南方人对青菜的执念,北方人不懂!

南方人爱青菜,爱得很“顽固”。

 

在不少北方人心中,肉菜才算是硬菜,得隆隆重重地堆满一桌,青菜?不足挂齿的添头罢了。请客吃饭,青青绿绿但凡多了一盘,都显得丢份儿。

 

南方人却一碗水端平,等最后的一碟青菜上桌,一餐盛筵才算圆满。

 

白灼=清炒﹥浓油赤酱,南方人对青菜口味的顽固追求,只为了恪守心中对青菜原味的追求。

南方人对青菜的执念,北方人不懂!

南方人对青菜的执念,北方人不懂!

 

 

说起和上海渊源最深的青菜,还数上海青。

 

半个世纪前,这小青菜还真的差点成为了“奢侈品”。70年代,当时种的矮脚青菜品种比较原始,但凡有点病毒虫害困扰,没上舌头,就烂地头。想吃的买不着,想种的种不活,小小青菜,差点成了时代的眼泪。

1975年,上海农科院召集青菜业界大佬,历时八年培育出了抗病毒能力更强的“矮抗青”,力挽狂澜。

 

这新品种青菜不但发病率更低,亩产量翻1.5倍,而且卖相好看,叶柄肥厚,翠绿可口,娇嫩欲滴。十几年后,矮抗青种遍大江南北,大大丰富了所有人的菜篮子。人们也以沪之名,用“上海青”,纪念它四季如一的青绿。

南方人对青菜的执念,北方人不懂!

上海青最家常的做法,莫过于清炒。宽油急火快炒,不过数十秒就能出锅,刚好断生的青菜没了青草般的涩味,只剩下在齿间绽开的爽脆。切些香菇作陪衬,厚实而吸满芡汁的口感与青菜搭个档,口感更加有趣。

南方人对青菜的执念,北方人不懂!

图|© 叮叮笑笑生

 

隔三差五就想吃的咸肉菜饭,上海青又是不可或缺的角儿。

 

肥瘦相间的咸肉切丁煨成高汤,之后将择好的青菜和新米倒入同煮,猛火烧至饭香外冒后改小火焖煮一个钟头即可。一掀开锅盖,猪油浸得米饭透亮,显得有点腻口——还好有星点的青菜维持荤素的绝妙平衡。

 

瞧这菜脆饭糯,就连西餐胃的宋美龄女士也情有独钟,上海人更是离不开喽。

南方人对青菜的执念,北方人不懂!

图| © 行者无疆z

 

 

 

南方人对青菜的执念,北方人不懂!

 

 

放眼南方各地,对青菜的喜爱千姿百态。

 

 

丨广东·菜心:一省之力,吃掉全国一半菜心

 

在少了青菜不能活的广东人心里,如果真有完美的青菜,那一定是菜心——生长周期短、一年不断档,口感可脆可软、甘甜生津……怎么夸都不为过。

南方人对青菜的执念,北方人不懂!

 

广东人把菜心分得非常细腻。

 

粤北宝藏连州菜心“淋甜爽口”,配上连州腊肉堪称一绝;

深冬才上市的增城迟菜心“好嘢唔怕迟”,一棵半人高,甜而不起渣,足够做一桌子菜;

跨越2500公里运来的宁夏菜心,把宁夏变成”广东人后花园“,虽然这菜身形矮小,但是口感却意外脆嫩,上汤一浸,好食到落泪……

 

2021年,菜心年产量合计接近1000万亩次,广东人胸怀深沉的爱,凭一己之力就吃了近500万亩。

南方人对青菜的执念,北方人不懂!

南方人对青菜的执念,北方人不懂!

 

上至酒楼下至排档,猪油渣炒菜心总是最有“锅气”的演绎。猛火之下,猪油化作油光润泽,映衬得菜心越发翠绿。菜心爽嫩鲜甜,又将猪油渣的浓厚荤香中和得恰到好处,齿间“咔嚓”“咔嚓”连发,一根接一根停不下来。

 

怕上火,以盐水菜心呈上也是不错的选择。大道至简,只需把姜丝用热油爆香,然后加入足够没过菜心的清水煮个五分钟;再点缀榨菜丝、椒丝,用脆爽来呼应菜心的绵软,为一餐饭写就最和味的收尾。

南方人对青菜的执念,北方人不懂!

当然,只靠菜心还填不满“吃青菜头号大省”的菜篮子。

 

凡事讲究好意头的广东人,喝个早茶也爱点份生菜。花生油、甜豉油往上一淋,“生活最紧要是和气生财。”

南方人对青菜的执念,北方人不懂!

 

芥蓝,口味走苦中微甘的高冷路线。广东人顺水推舟,直接冰镇伺候。夹一根蘸点芥末、酱油一咬,就会明白苏东坡为啥吃了会赞“芥蓝如菌蕈,脆美牙颊响”。

宵夜时分,广东人爱配上虾酱、椒圈,和通心菜菜茎一并投入烧得通红的铁板猛“啫”。“滋啦”一声,虾酱的咸鲜随着热力镶进通菜,脆中带嫩,送酒一流。

南方人对青菜的执念,北方人不懂!

丨四川·豌豆颠儿:生命之火,冬日之光

 

冬春之交的四川,先是湿冷后是阴雨,本就没多少天好太阳可以享受,如果还吃不上盼了一整年的豌豆颠儿,恐怕接下来的一整年都要蔫了。

 

四川人有多爱豌豆颠儿?爱到直接用来当情话说:“我对你的喜欢就像豌豆颠儿,发了掐,掐了又发。”

南方人对青菜的执念,北方人不懂!

▲“颠儿”“藤儿”的词缀,不但读起来更萌,也昭示着它是根茎那截嫩嫩的新芽

 

生于寒冬,心向阳春,这个时节的豌豆颠儿,凝聚了豌豆的清香、柔嫩、清爽于一身,本已非常好吃。如果能豪气点,再择掉整整四分之三的叶子,只留菜尖和三两片叶子的部分,更是嫩中嫩。

 

它就是这个季节最巴适的美餐——担担面下几根,酥肉汤里放几根,哪怕是白水一煮也成!管它是高端还是地摊的食物,要是配上鲜灵带感的豌豆颠儿,就能给足四川娃儿慰藉。

南方人对青菜的执念,北方人不懂!

丨湖北·菜薹:年味不能少了它

冬天到,湖北游子们总想菜薹(菜蕻)想得心焦。

 

腊月打霜后,红菜薹清苦回甘,而正月的白菜薹脆嫩香甜,清炒或者剁椒炒了吃都很美;要是能吃上菜薹界的“红富美”:武汉洪山宝通禅寺周边的红菜薹,那更是一件美事。

 

大约是宝通寺的钟声对滋味有加成吧,这一带的红菜薹不止长得粗壮圆润,甜度也比寻常菜薹来得高,都快要把甘蔗比下去了。

南方人对青菜的执念,北方人不懂!

 

即便是平时在冬天的空气里存在感爆棚的腊肉,也要在腊肉炒洪山菜薹里当配角。腊肉的馥郁咸鲜衬托出菜薹丝丝缕缕的甜,吸满了油光的菜薹,在冬日里熠熠生辉。

南方人对青菜的执念,北方人不懂!

丨安徽·乌塌菜:霜下乌菜赛羊肉

 

和走遍全国的上海青不一样,安徽特产乌塌菜则是包邮区私藏的区域限定青菜,毕竟考虑到运输成本,包邮区外边的超市,可未必愿意进货这样的庞然大物呢。

 

深绿近“黑”,体态如“塌”的乌塌菜,看似憨憨躺平的一坨青菜,却在深冬里悄悄地积攒鲜甜。一半的安徽人吃过,认为它的鲜美胜似羊肉,直赞“霜下乌菜赛羊肉”;另一半安徽人,则觉得它的鲜明明和河豚更接近嘛!于是尊称它“河豚菜”。但不论怎么争,这菜有肉鲜,确实是最大共识。

南方人对青菜的执念,北方人不懂!

乌塌菜和正值时令的冬笋合炒,便是天鲜配。冬笋切片,盐水焯煮后过冷河,去涩存鲜;乌塌菜化整为零,掰成一棵棵小青菜,使鲜甜与笋片配合更加珠联璧合。

南方人对青菜的执念,北方人不懂!

图| ©艾格吃饱了 

 

 

南方人对青菜的执念,北方人不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养一方蔬菜。

 

在气候较冷、降水较少的北方,蔬菜为了保存体内水分,只能用长长的根须扎入地表汲水,叶子也要缩成迷你尺寸,减少损耗、避免冻伤。

 

而在气候温暖、降雨充足的南方,蔬菜们压根就没有晒不够、喝不饱的顾虑,自然是放肆地用体内的叶绿素吸收阳光,长出宽宽大大的叶子来补水。

 

天天能吃上绿油油的新鲜青菜,任何一个南方人都不可能想得明白:物流不发达的时候,一年只有三、四个月能吃上新鲜蔬菜,北方人到底是怎么活的?

南方人对青菜的执念,北方人不懂!

图|© 叮叮笑笑生

 

从营养来说,吃青菜确实是科学而且有益的事儿。不过正所谓“人之初,性本不爱吃青菜”,明知青菜的好,人类的本能却驱使我们偏爱一口煎炸肥厚。

 

懂养身的南方人从娃娃抓起,从最根基来改造对青菜好处的认知。

“肉吃不完可以剩下,但青菜一定得吃完”、“吃完肉,吃点蔬菜好消化”、“不吃青菜要便秘”、“缺维生素长不高”……是爸妈在饭桌上定下的家规。

南方人对青菜的执念,北方人不懂!

图|© 叮叮笑笑生

 

吃青菜,更是南方人感知自然的重要出口。

 

三月,在菜场时刻盯着最鲜嫩的茼蒿、荠菜啥时候冒头;夏季雨水多,要精打细算地比价苋菜、龙须菜,看哪家涨得不那么离谱;秋高气燥,抓紧吃水分充沛的生菜、菠菜润一润;寒风吹起,霜打过的各种青菜甜美加倍,更要抓紧时间享享口福……

 

青菜的“青”,妆点了南方人的四季。南方人的生活也因青菜而圆满。

南方人对青菜的执念,北方人不懂!

图片|©风一样的婶子 

参考资料:
1、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丨一棵名叫“上海”的青菜,原来也是个传奇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o4l9KBl7qOsTyGZ-ccoIbA

同济大学和中国的食品安全

作者:叶立华

来源:立华说pro(ID:gh_b9cfbb99b67f

立华我讲同济大学的物资是正常的,我没有任何同济大学的物资是正确的意思。

 

一件事情存在,他就合理,但他不一定正确。

 

上海这次能出来这样那样的事情,不是说这样那样的事情全都是有人有意为之,流调慢我们可以说是有意为之,但是物资采购都是有意为之,这个事情说不过去。

 

没有人有那么大的能量把散装的上海各个区和各个社区中存在采买统一起来,如果能统一起来,天底下那里会有贪污腐败呢?

 

有人能把人统一起来使坏,就意味着我们能把全国都统一起来谋复兴,毕竟不存在为什么上海本级有人能,我们确不能的道理,他们能是因为他们有级别,我们这里级别更高,为什么我们不能?

 

行政从来不是个级别高就能说了算的问题,但凡哪怕是企业里面当过领导,也能知道领导的想法不一定能全部落实下去。

 

如果到这里不能理解,我建议下面的就不要看了,浪费您宝贵的时间。直接取关,退学。

 

同济大学暴露出的问题绝对不是校领导故意为了赚钱故意让人去买的。校领导难道不知道舆论闹大了对前途不好嘛?

 

他当然知道,但是他控制不了采买的人。

 

他主要是控制不了市场。

 

上海有38所本科以上院校,26所专科以下院校,总共64所学校在封控,一个学校一个后勤,有的学校还把后勤承包给了多个集团。

 

也就是说市面上有大概100多家负责上海不同院校的食堂采购在一起采买物资。市场是均衡的,有买方就有卖方,上海的食品供应市场也有不同的供应商。

 

金龙鱼肯定在食用油的市场里,无牌或者套牌油也在,粮油批发市场有不同的档次,副食品当然也是。

 

这不是临时生产的,而是一直在。

 

在没有疫情的时候,粮油批发市场不同档次的供货商面对的买方是高度分散的,就算住在汤臣的小区或者仁恒的小区,买油一次也不会买超过10瓶,因为自家用一瓶,丈母娘用一瓶,自己家用一瓶,顶多就是3瓶。

 

不超过10瓶的零碎进货量,个人是绝对不会买到劣质货的。

 

个人买家在商家的眼里,销售额小还事情多,容易投诉,所以个人买家来了能买到的只有好油。不好的油给谁?当然是给集团采买的人。比如饭店或者做外卖的小饭店,买油的量就要大一些,一家人一个月吃的油,人家一中午就用完了。

 

但是人家不会闲的没事,上午买一瓶,中午用完了,用完后下午买一瓶,晚上用完了。

 

人家一定会集中采买,这时就面临一个采买的问题,是一次性都买好油,还是好的买一部分,以次充好的油买一部分?

 

当然是选择好的不好的一起买。这样还能降低成本,两种油混合着使用,降低了售价,顾客吃了都说物美价廉。

 

学校的采买在平时可以都买到好油,因为学校的采买在商家的眼里属于更难办的买家,学生的事情比成家的人多的去了,不卖最好的给学校,很容易以后没得做生意。

 

但是疫情一来,事情就不一样了。

 

零碎的买家组织了起来,组织了一个叫做团购的形式买东西,一下子就把平时所有的采买量堆在一起拿出来了。这下子供应商傻眼了,好油和坏油都是慢慢补充的,但是销售集中了起来,一开始只能全给小区卖好的。

 

给小区买走的好货走了一批,这时候同济大学食堂的采买上门了。

 

卖还是不卖?

 

不卖吧,学生们要挨饿,学生们挨饿了指不定干出什么事来。

 

卖吧,真的没多少好的了。但是学生们的量就在这里摆着,只能买点有问题的回去。毕竟好东西都让小区买走了,同济的校长也不知道自己的采买在动手的时候已经晚了,现在的选择不是吃好的和吃坏的问题。

 

是有的吃和没得吃的问题。

 

于是最后就出了问题,沙子也有,虫子也有,坏猪肉也有,坏米面也有。

 

这个东西暴露了什么问题?只能说暴露了同济大学的食堂平时爱囤货的问题,疫情开始都两个月了,你们第一次出去采买,全然不知道已经变天了。

 

你平时屯那么多东西做什么?

 

说明了什么?说明平时同济大学的食堂里面就有两个月的储备粮。这得有多不信任上海市的保障力度才能做出来屯两个月食物的事情。

 

很明显,同济大学的领导还是把世界想的太美好了,两个月怎么够?少了,屯的少了。

 

上海的居民就更要好好想一想了。

 

这些东西平时是卖给谁的?最后是谁吃了?是不是好的坏的混在一起让某些人吃了?这个某些人里有没有自己?

 

要好好想想。

 

食品安全,是中国的大问题,这个问题,难道只有上海有吗?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b-YW9CTfuL3LA311x8wbHA

休闲零食第二轮历史红利终结,三只松鼠良品铺子们迎来周期审判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休闲零食第二轮历史红利终结,三只松鼠良品铺子们迎来周期审判
我们往往能够在行业更迭的脉络中,寻找企业发展壮大中蕴含的历史必然性和企业自身的充分性。
 
作为我国休闲食品行业的主要构成品类——坚果炒货,其品类代表从最初的籽坚果(即花生、瓜子、蚕豆等)已演变为如今的籽坚果为主、树坚果为辅(主要包括杏仁、碧根果、腰果、核桃、夏威夷果、榛子等)的市场结构,相继涌现出了洽洽食品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上市公司。
 
通过复盘可知,它们的崛起,与两轮时代红利息息相关:
 
第一轮:坚果炒货行业的商业形态,从上世纪80/90年代的家庭小作坊模式发展至2000年左右的区域性工厂模式后,随着包装在散装市场中的渗透率提升,突破区域性限制的全国品牌开始崛起;
 
第二轮:随着(包装:散装)的趋稳、居民健康膳食水平的提升、以及叠加电商模式的渗透,2010s年代的坚果炒货行业则变为平台“贴牌”和互联网应用相结合的新零售模式,从而实现了对全国性品牌的超越。
 
如今,第二轮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先决条件(网络渗透率见顶)已临近尾声,行业新品类的开发及爆款率开始明显下降,整个行业开始面临着史上最严酷的周期审判。
 
 
休闲零食第二轮历史红利终结,三只松鼠良品铺子们迎来周期审判
图:2020年国内休闲食品市场结构,来源:前瞻产业院
 
本文冀望通过对坚果类休闲零食行业的历史梳理,定位产业竞争当前时态,并对未来的发展走向有所思考。
 
 
01 
一次跨越:洽洽的包装红利和产业一体化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奠定我国改革开放基调的头十年,而一位炒瓜子的小作坊主和他的“傻子瓜子”品牌的做大则浓缩了这个时代的商业脉络。瓜子,作为当时国内重要的休闲炒货的代表,也被印记在了中国商品经济最初的篇章里。
 
进入九十年代,我国坚果炒货行业开始了从家庭作坊形态到工业化生产的转变,行业通过机械化、规模化水平的提升,开始涌现一批地方瓜子品牌。也就在这一时期,“傻子瓜子”受制于家庭作坊思维的限制,其品牌高光也基本在这一时期褪去。
 
【1】包装、品牌、供应链
 
洽洽瓜子面世于1999年,相比于当时瓜子市场“炒制、脏手”的特点,洽洽瓜子则以“煮制、不脏手”为卖点,并且煮制的瓜子还特别入味,当年便取得了3000万元的销量,也以此站稳市场一角。
 
但此时的瓜子市场仍是散称模式,在大多数80/90后的记忆中,散装瓜子、花生是家庭年货必备。不过2000年以后,我们的年货发生了变化,以旺旺推出的零食大礼包为代表,坚果炒货的包装化也一同拉开了序幕。
 
或许是嗅到了这一市场变化,一方面,2000年洽洽瓜子花400万元(超过当年利润)在央视做广告,另一方面,洽洽用环保、无毒无味、便于回收、利于批量的牛皮包装纸(即红袋)作为包装首选。这一“险棋”使其当年收入迅速达到1亿元,而次年的销售额更是达到了4亿元。也借此,洽洽通过包装化的渗透红利,令其在瓜子市场中一骑绝尘,至今没有对手能够撼动。
 
数据显示,2019年洽洽瓜子占据包装流通瓜子41%的市占份额,占据“包装+散装”市场的18%,是绝对的细分市场龙头。而2021年,洽洽的年营收已经来到了近60亿元,其中葵花子业务占据2/3。
  
休闲零食第二轮历史红利终结,三只松鼠良品铺子们迎来周期审判
图:休闲食品产业链图示,来源:中国产业研究院
 
除了赶上瓜子消费市场的变化红利,依靠规模优势洽洽也在反向将自身的供应链延伸至上游原材料端。
 
洽洽来自于安徽,但中国最主要的葵花籽产地则是内蒙古,洽洽早已在内蒙建立“金种子”种业公司以保障优质葵花籽品种和生产原料的供应;此外,洽洽还在包括新疆、甘肃等地打造了向日葵种植基地,包括内蒙古在内整体超过100多万亩种植基地;在海外扩展方面,也已在俄罗斯打造了1.5万亩的葵花种植基地,考虑到俄罗斯得天独厚的地理、物理条件,未来很可能会进一步扩充海外规模。
 
而在生产端,洽洽在全球有9个生产基地,包括国内8大生产基地(合肥、阜阳、长沙、重庆、廊坊、包头、甘南、哈尔滨),以及面向东南亚市场的泰国工厂;下游渠道端,洽洽主要以线下经销渠道为主,全国经销商大概1000家左右,覆盖终端40-50万家。
 
【2】高毛利的印钞机
  
休闲零食第二轮历史红利终结,三只松鼠良品铺子们迎来周期审判
图:洽洽红袋瓜子,来源:网络
 
由上述内容可知,洽洽在瓜子领域是绝对龙头,基本盘很稳固。但瓜子毕竟是相对成熟的品类,且本身有消费频次不高、单价较低、门槛也不高的特点,瓜子市场的增速自2008年起已经明显放缓,而在2014-2019的年复合增长仅为1.7%。
 
不过,看似没有太多想象空间的瓜子品类对于洽洽这样的龙头而言,实际上充当着一个不折不扣的现金流机器的角色。洽洽瓜子业务毛利率常年稳定在至少40%以上(甚至50%)的水平,相较而言,坚果业务的毛利率大多在25%左右。
 
像洽洽这样在坚果炒货行业里,将一个品类做到行业最大,并通过规模优势把控这一品类产业上中下游,也就是将该商品的市场定价权拽在自己手上。
 
类似于巴菲特投的喜诗糖果(See’s Candies)公司,虽然糖果年均增长缓慢,但因单价的提升使其净利润暴增,巴菲特对这一投资也讲到,“喜诗糖果比其账面价值要值钱很多,它是一个品牌企业,它的产品能够以高于生产成本的价格销售,并且在未来也会继续拥有这种定价权。”
 
这可以看作是休闲零食的一种经营哲学,在高毛利品类里稳定赚钱,不用为推陈出新焦虑,不用每年维持和购置设备,业绩确定性非常强。
 
 
02 
二次跨越:三只松鼠和良品铺子的电商红利
 
 
【1】搭乘互联网快车实现赶超
 
2010年左右国内休闲零食市场来到又一转折点,传统零售公司的增长逐渐放慢,取代它的则是新崛起的互联网零食品牌,其中又以三只松鼠和良品铺子为代表的。通过“互联网+”的新零售模式绕开了传统经商的重运营体系,成功赢得了市场份额。
  
休闲零食第二轮历史红利终结,三只松鼠良品铺子们迎来周期审判
图:2011-2017休闲食品电商渠道占比,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休闲零食第二轮历史红利终结,三只松鼠良品铺子们迎来周期审判
图:2007-2018坚果炒货市场产值及增速,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从电商模式市场份额占比变化情况来看,2011-2017年我国电商模式市场份额则由不足1%上升至8%,市场份额增长迅速。除此之外,互联网原居民的年龄普遍在35岁以下,他们对休闲零食的品质、营养均衡等要求较高,且消费能力很强,所以树坚果成为这一时期增长点。
 
三只松鼠成立于2012年,是国内首批定位纯互联网食品品牌的公司。在产业链上,三只松鼠定位于行业下游,树立品牌打通渠道和营销,利用B2C平台进行线上销售,同时花重金来做品牌推广。这一模式在2012年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双十一当天,其销售额在淘宝天猫坚果行业一跃成为坚果行业第一,日销售额近800万。
 
如今,三只松鼠在淘宝系和京东商城上共拥有超亿的线上会员人数(位列电商零食类目第一),并开启了线下门店的渠道构建,其商品品类也又最初的树坚果拓展至果脯、饼干等其他休闲食品类别,年营收接近百亿。
 
以“把全世界零食办到家门口”口号起家的良品铺子成立于2006年,从线下门店起家,同样定位于品牌商的角色。但其真正进入发展快车道也是搭上了树坚果和新零售的快车,而他与三只松鼠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一是良品铺子一直是线上线下同步走的渠道策略(基本是对半开),二是良品铺子从2019年开始走高端化路线,而三只松鼠则是平价量多。
 
目前其SKU大概1500多个,涵盖整个休闲食品行业,2021年营收为93亿元,规模也逼近百亿营收。
 
【2】品类扩张犹有尽时
 
事实上,三只松鼠和良品铺子都属于相对轻的经营模式,自身重心在下游渠道和市场营销的建设上,最大的特点就是锁定渠道,通过品类扩展以及存货高周转率实现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
  
休闲零食第二轮历史红利终结,三只松鼠良品铺子们迎来周期审判
图:坚果图示,来源:网络
 
相比于洽洽大单品、深耕供应链的模式,三只松鼠和良品铺子相对容易通过“互联网快进快销”的方式实现对传统龙头公司的超越,这就是第二种经营哲学。但是,这种经营哲学也容易受限于天时地利的变化,具备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不断地扩张新品类的过程中,公司需要在品控和控营销两手抓。事实上,由于对原材料和生产环节的弱把控能力,三只松鼠食品问题频发;而极力为适应不同品类消费者的喜好变化,频繁地品类营销广告已成为常态,但爆品率却很低,长此以往也难以建立用户品牌心智。
 
除此之外,互联网渗透率见顶使电商渠道的增长面临停滞,此时又需要加大资源投入线下渠道,但相比于线上渠道的“快”,传统经销渠道是需要时间沉淀打磨的,注定短时间内难以承载增长的预期。
 
 
03 
内卷:行业特性决定的糟糕局面
 
 
进入2020年中期,当时国内局势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全国基本实现复产复工,人们居家隔离时间大幅减少,休闲零食行业走到了销量爆发的尾声。
 
时至今日,第一种经营哲学的洽洽从70元的价格下降至目前的60元附近,但第二种经营哲学的三只松鼠和良平铺子却从90元附近一同跌至20元区间,市场已经给上述两种经营模式定价了。
 
休闲零食第二轮历史红利终结,三只松鼠良品铺子们迎来周期审判
图:洽洽食品K线图,来源:choice
 
休闲零食第二轮历史红利终结,三只松鼠良品铺子们迎来周期审判
图:三只松鼠K线图,来源:choice
 
休闲零食第二轮历史红利终结,三只松鼠良品铺子们迎来周期审判
图:良品铺子K线图,来源:choice
  
【1】表面:疫情和风投减持的双杀
 
直接原因可能在于,疫情反复最终拖累了整体居民端的收入水平,休闲零食作为生存非必要商品受冲击影响会很大,这左右了市场预期;以及随着股价见顶后,大股东变开始相继减持。
 
其中,三只松鼠早在在2020年7月左右遭到IDG和今日资本的相继减持,按当时股价计算,各自套现金额超过25亿元;良品铺子则在2021年2月(解禁第二天)开始被高瓴资本减持,截至2022年4月,高瓴资本从最初持股11.67%已降至7.51%,现位列第三大股东。
 
事实上,三只松鼠在2017年结束了上线持续5年的高速增长后,就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经营困境中,而近几年则陷入负增长;而良品铺子虽然营收也出现过下滑,但未出现负增长,但其净利润的萎缩也是不增的事实。相比之下,洽洽近几年通过涉足树坚果业务在营收和利润上都取得了稳增长的表现。
  
【2】内里:低毛利率的竞争归宿
 
引起营收下滑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良品铺子在同步扩展线上线下渠道,而三只松鼠正在推进“互联网去中心化”以及聚焦坚果品类带来的转型阵痛等等。
  
休闲零食第二轮历史红利终结,三只松鼠良品铺子们迎来周期审判
图:2010-2020休闲食品市场情况,来源:艾媒数据中心
  
但归根结蒂,休闲食品行业过去几年的年复合增速只有6%,公司要想维持往年的超额增速必然带来整个行业的内卷,而一旦行业开始打价格战,公司之间比拼的就是供应链的纵深程度。
 
一个基本的常识,离原材料越近的行业(浅加工)门槛越低,产品的附加值也就越低;反观芯片,从沙子到芯片要经历一系列高技术含量的环节,产品附加值很高。所以,良品铺子的高端化可能永远都无法实现。
 
从2021年的效益端看,三只松鼠和良品铺子的毛利率分别为29%和27%,净利率则为4%和3%;而洽洽的整体毛利率为32%,净利润达到16%,其中大单品瓜子业务的毛利率被近年来树坚果业务所稀释(坚果毛利率一般在25%左右,净利润3%-5%)
 
要知道,洽洽的经营模式涉及产业链上中下游,包括了葵花园的种植成本、加工厂及设备的摊销成本,长期经营成本还能被稀释;而三只松鼠和良品铺子则是直接采购成品再贴牌,难以控制成本端的变化,而线上引流的打法也注定了三只松鼠和良品铺子的营销成本(占总营收20%上下)难以压减,未来随着流量红利渐褪,流量价格还将继续上涨。
 
另外,随着微信小程序、短视频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诸多新零售渠道介入电商领域,本就没有太高门槛限制的食品快消行业,其准入门康变得更低,也刺激着越来越多的中小品牌涌入赛道之中。
 
休闲零食第二轮历史红利终结,三只松鼠良品铺子们迎来周期审判
图:近几年每日坚果市场情况,来源:网络
 
以树坚品类“每日坚果”为例,刚推出来时价格200-300一箱,现在基本下降至100出头,品牌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未来随着“每日坚果”渗透率的提高,这一品类的毛利率大概率还将进一步下降。这也意味着三只松鼠和良品铺子稍有不慎,3%的净利润都可能面临不保。
 
 
04 
出路:卷到最后一无所有?
 
 
客观看,国内还没有一家像喜诗糖果这样的食品快消上市公司,我们的资本市场最信奉的两个字就是“增长”,如果一家公司面临增长停滞,那么最多也就给个7-8倍PE(如中国石化)。
 
所以,国内最像喜诗糖果的洽洽也从高毛利的瓜子领域切到低毛利的坚果领域,休闲食品这个行业的宿命就是卷到最后。这个过程中,一般会演绎出两条路
 
第一条路径:就如同杰克韦尔奇的商业战略,把公司置身于更大的空间并重获定义,彻底打响无限战争。以休闲食品公司为例,往小里说是多种品类的渗透,往大里说还可以向食品饮料行业扩张,比如去做无糖饮料,门槛相对也不高,也可能实现一次跨越。
 
但这一路径并不好走,洽洽的发展本身就是这一路径的正面和反面。1990年初,洽洽的母公司华泰集团最先从事的是“棒棒冰”,并且获得了市场成功。但产品门槛低、同质化竞争愈发激烈,洽洽创始人通过多方考察最终才选定瓜子业务为公司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而这一决策的成果就是今天的洽洽食品公司。
 
而在2008年,瓜子市场增速放缓之际,洽洽为了摆脱对单一瓜子业务的依赖,开启了多元化策略,陆续推出了“怪U味”、“喀吱脆”、“啵皮冻”等产品,试图进军薯片、果冻及调味品等其他细分品类,但都收效甚微。
 
第二条路:在大的细分市场里做并购,从而提高集中度减少价格竞争。可口可乐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从最初的大单品可口可乐出发,通过并购可口可乐已涉足碳酸饮料、瓶装水、果汁、即饮茶、咖啡、功能性饮料等全品类软饮。
 
休闲零食第二轮历史红利终结,三只松鼠良品铺子们迎来周期审判
图:可口可乐主要产品上市时间轴,来源:网络
 
在这一路径中,洽洽、良品铺子、三只松鼠都具备可操作性。对于洽洽来说,自身能够造血,如果去并购且运营得当的话,模式是比较良性的。对于良品铺子和三只松鼠来说,与VC配合驾轻就熟,在资本运作方面可能更加得心应手。
 
如果说休闲零食行业的1.0阶段是包装升级和品牌塑造的时代,2.0阶段是电商红利的时代,3.0阶段可能就是无限战争与并购的内卷时代,是卷到最后一无所知,还是卷到最后应有应有?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_H6jPCkCIr25QvmxyL_8h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