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促销战,瑞幸危机,库迪凶猛?


库迪能成为下一个“瑞幸”吗?

作者|沐九九
编辑|黄晓军
来源|深氪新消费[ID:xinshangye2016]
封面图|网络

瑞幸最近有点忙。
前脚刚下定决心和星巴克等连锁咖啡品牌角逐下沉市场,然而序幕刚启,后脚就有“老朋友”陆正耀带着新咖啡品牌库迪掀起价格战。
2月6日,陆正耀打造的库迪咖啡正式进入“百城千店”阶段,期间品牌将开启近两个月的促销活动,六大系列70余款的热销产品全部9.9元起售,邀请新朋友还有机会0元免费喝咖啡。据了解,本次活动参与门店将覆盖全国181个地级以上城市,门店总数约1300家,是库迪咖啡有史以来最重磅的营销活动。
此番砸钱式操作,无疑让星巴克等一众竞争者直呼“肉疼”,然而最担忧的莫过于瑞幸了。

9.9促销战,瑞幸危机,库迪凶猛?库迪发力,围攻瑞幸

明眼人一看,库迪就是为瑞幸来的。
去年11月,库迪咖啡北京首店在望京开业,不仅店内电子屏上毫不避讳地打出“前瑞幸创始人,倾力打造,全面升级”的宣传标语,就连主推新品也是和瑞幸王牌产品同名的“生椰拿铁”和“生酪拿铁”。更像巧合的不巧合是,在该家门店500米内,就有5家瑞幸门店。
不只这一家门店,据时代财经报道,在招商会期间,库迪咖啡招商人员曾多次提及瑞幸,甚至表示可以将门店开在瑞幸旁边。陆正耀的心思,人尽皆知。
毕竟,在通过打折、优惠券换取市场份额高速增长后,瑞幸这两年也有意识地在对产品提价。以单杯咖啡计,瑞幸单杯价格已经从2019年的9.7元上升至2022年的15.1元,其中外卖价格更是每杯涨了3元,厚乳白、澳瑞白等产品外送从一杯29元涨到了32元。
9.9促销战,瑞幸危机,库迪凶猛?
价格上涨,消费者吐槽和流失也随之而来,在社交平台上不乏看到吐槽瑞幸涨价的信息。
如此一来,开在瑞幸“隔壁”的库迪就有了机会。库迪咖啡不仅在产品上基本复刻了瑞幸的核心产品线,其售价也低于瑞幸,将价格从20元档降至10至15元档。此次9.9元咖啡活动,更是直击瑞幸咖啡的价格心脏。
除此之外,陆正耀似乎也在有意削减瑞幸核心力量。早在2021年,瑞幸就被爆出人员流失严重,从后来”趣小面”的创始团队来看,这部分员工多数被挖去了陆正耀新的创业公司。此次库迪咖啡成立也不例外。有业内人士透露,库迪开出高于瑞幸双倍的薪资从老团队疯狂挖人。
更关键的是,在瑞幸的扩店版图上,库迪咖啡很有可能成为最大的拦路虎。
按照瑞幸的新零售合作伙伴招募计划,开设一家不小于30平方米的门店,加盟方需支付的前期投入大约在35万元~37万元。
而库迪咖啡的投入费用明显低于瑞幸。根据库迪咖啡招商信息显示,一家面积为30平方米的快取店,前期投入为26.8万元,包含设备、设计、装修等费用;面积为60平方米的标准店和180平方米的品牌店,投资金额则分别为32.8万元和70.5万元。
9.9促销战,瑞幸危机,库迪凶猛?
同时,为了实现迅速扩张,库迪咖啡还推出大量优惠政策吸引合作伙伴,比如公司允许联营门店使用旧设备,以减轻合作伙伴的资金压力等。此外,库迪咖啡还推出了保底政策,承诺在明年年中前签约,如果门店发生亏损,由库迪咖啡进行评估后补足亏损差距。
在瑞幸创始团队以及各类优惠政策叠加的光环下,不少投资人纷纷跑步入场。在小红书上,一个名称为“COTTI库迪咖啡-临沂”的账号显示,临沂已经有21家门店确定了选址,另外有60家门店的选址正在进行中。并称“2022年11月-12月,库迪咖啡要在临沂新开20家门店,2023年1月-12月,新开40家。”
按照这种打法下去,库迪很有可能成为瑞幸的“平替”,变成后者强劲对手之一。

9.9促销战,瑞幸危机,库迪凶猛?咖啡巨头现危机
瑞幸崛起

瑞幸危机,不过是库迪以瑞幸之道,还治瑞幸之身。
瑞幸出道初期,在面对星巴克这一强劲对手时,选择的也是价格战。从2018年开始,瑞幸一直在做低价促销,比如新客户首杯免费、买二赠一、买五赠五、轻食半价……尽管这种高额度价格补贴刚开始并没有撼动星巴克的地位,但的确让瑞幸在短时间内获得了不少消费者,不仅2年开出4507家直营店,用户数突破4000万,且在18个月实现上市,成为中国赴美上市最快的企业,一时声名大噪。
虽然在这之后瑞幸陷入财务造假的丑闻,但当其从四面楚歌的绝境中再度崛起的时候,它也逐渐成长为国内唯一能和星巴克抗衡的选手,并将后者拉下神坛,让这个咖啡巨头被迫卷入中国咖啡市场混战。
9.9促销战,瑞幸危机,库迪凶猛?
以其主推产品“生椰拿铁”和“生酪拿铁”为例,生椰拿铁刚推出就创造了“1秒内售罄”“全网催货”的现象,仅在8个月内就销售7000万杯,为公司创收12.6亿元,并在一年时间实现单品销量突破1亿杯。同样,之后推出的生酪拿铁,也在第一天突破131万杯的销量,斩获瑞幸首发日单品之王,并打破周内瑞幸新品历史销量纪录,一周内销量突破659万杯。
爆品的出现,直接带来瑞幸业绩猛增。
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瑞幸2021年总净收入79.65亿元,同期增长80.7%。同时,瑞幸咖啡门店总数达到6024家,超越星巴克中国5557家。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瑞幸2022年第三季度的业绩显示,其净利润也实现了扭亏为盈。
反观咖啡巨头星巴克,这两年却是事故频出。
2021年12月,在星巴克刚因未处理过期月饼被行政处罚一个月时间,就被新京报刊发的《记者卧底星巴克:过期食材继续卖,保质期随意改,报废糕点次日再上架》调查报道指出,其位于无锡的两家门店存在食材过期仍继续使用、店员篡改食材保质期等食品安全问题。此后,品牌又因重庆门店驱逐民警、饮品中有蟑螂等事件,多次陷入舆论风口。
9.9促销战,瑞幸危机,库迪凶猛?
这些质疑声具体反映到财报上来,就是星巴克业绩的大幅下滑。
星巴克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月1日的前三个月内,星巴克在中国内地市场实现营收6.217亿美元,同比下降31%。内地同店销售额下降29%,同店交易量下降28%,平均客单价下降1%。其中,中国内地12月同店销售额下降42%。
在此基础上,一直保持自己节奏的星巴克也不得不冒险提速,加快下沉拓店。比如,其第一财季在中国新开设的69家门店中就有包括四川广安、陕西安康、湖南吉首、河南周口在内的10个城市,这些城市均不属于星巴克以前喜欢的一线、新一线城市。
除此之外,星巴克也在通过团购的方式,在抖音本地生活和美团上开设促销。比如,北京海淀区的一家星巴克抖音团购套餐中,就有88.8元三杯经典咖啡的套餐和66元双杯新春特饮,而这两个套餐的正价分别为114元和82元。
当然,另一边的瑞幸也并不是坐以待毙。比如同样在抖音商品热卖的瑞幸咖饮,其新品带刺玫瑰拿铁售价仅17.5元/杯,目前已售超5000份。
从目前来看,瑞幸的趁胜追击,的确让星巴克慌了阵脚,而今天日渐强大的瑞幸,也逐渐成为库迪的矛头。

9.9促销战,瑞幸危机,库迪凶猛?结语

回到最初,库迪能成为下一个“瑞幸”吗?
显然不能。尽管产品相似,打法相同,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同一个模式的有效性也应该受到质疑。
当初瑞幸做咖啡时,国内咖啡尚处初期阶段,尤其在现磨咖啡领域,以星巴克一家独大。然而在今天,中国咖啡市场早已进入群雄逐鹿阶段,这里除了星巴克、Manner、瑞幸和挪瓦等专门制作咖啡的品牌,也不乏蜜雪冰城、CoCo都可等茶饮企业布局深耕。
9.9促销战,瑞幸危机,库迪凶猛?
这意味着,新锐品牌入局后想要快速抢占市场,比当初可难多了。
基于此,库迪入局后,明显将刀刃放在价格带上,企图用低价撕出一道口子。
然而回到行业本身来看,虽然在对标瑞幸上,库迪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但和价格更低的幸运咖、CoCo都可相比,其未必能拼得过后者。
以蜜雪冰城旗下的幸运咖为例,依托蜜雪冰城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品牌早已凭借低价在全国开店超过1000家,且收益还算不错。之前幸运咖总经理邱腾宇就曾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一家位于四线城市的幸运咖门店,单日营收突破1.6万,出杯量超过1500杯。
因此,如果只靠价格,库迪这把刀还不够锋利。
更何况,瑞幸崛起,并不只是靠价格,而是在于打破咖啡消费场景的。
一直以来,连锁咖啡市场都遵循着星巴克定下的场景消费模式,力图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家与工作单位之间的第三空间,由此让消费者养成一个来连锁咖啡店放松、喝咖啡的习惯。
然而对当代年轻人来说,这种固化的消费形式和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习惯已经发生冲突,他们迫切需要新的消费方式。在此基础上,瑞幸通过爆款、自提外送以及多元化IP营销,将传统的场景消费打破,重新构建起全民消费、日常消费的咖啡饮用新场景。
而这正是瑞幸崛起,甚至是整个中国咖啡市场焕发活力的关键。
因此,方法论也许是通用的,但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其效果大小也有所差异。换句话说,库迪如果难以再构建一个新的消费场景,那么陆正耀可能也很难再造一个瑞幸。

参考资料:
《陆正耀在瑞幸门前“点了把火”,库迪咖啡疯狂扩张,保底招商亏钱也能获赔》
《陆正耀的库迪“算盘”:打残瑞幸、再收购》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NNN-AOaA6OI301pJtGRmcQ

咖啡下沉市场激战:瑞幸、蜜雪冰城、库迪贴身肉搏!

咖啡下沉市场激战:瑞幸、蜜雪冰城、库迪贴身肉搏!

文:翟元元 来源:Tech星球
三四线下沉市场,正在成为咖啡激烈交战的第二战场。
 
数日前,瑞幸正式宣布开启新一轮合作伙伴招募,面向全国9个省份41个城市公开招募加盟商。41个城市基本以北方三四线城市为主,其中河南省招募的城市最多,有10个。
 
而河南,正是“下沉之王”蜜雪冰城的大本营。瑞幸此举被视为公开向“雪王”宣战。
 
历经财务造假、团队内斗、以陆正耀为首的创始团队出局、管理层重组,瑞幸用了两年时间“起死回生”,扭亏为盈。但咖啡江湖铁王座之争永不停息。在一二线城市,瑞幸虽然奇袭老牌选手星巴克成功,凭着7000多家门店成为中国最大的连锁咖啡品牌,但以Manner、SeaSaw为代表的精品咖啡品牌同样不容小觑。此次瑞幸进军下沉市场,又不可避免与雪王旗下“幸运咖”形成直接竞争。除此之外,瑞幸还面临着昔日并肩作战的战友的背刺,一个以陆正耀为首、扬言3年实现万店规模的全新咖啡团队,库迪咖啡正在向瑞幸发起反攻。
 
下沉市场咖啡之战,已悄然拉开帷幕。

 

咖啡下沉市场激战:瑞幸、蜜雪冰城、库迪贴身肉搏!

瑞幸向下,加盟单店投入70万

自神坛跌落到扭亏为盈,瑞幸用了2年时间。
11月22日,瑞幸公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这是一份不错的成绩单,财报显示,季度内瑞幸总收入为38.94亿元,同比增长65.7%;美国会计准则下营业利润为5.85亿元,同比增长88.3%。瑞幸在疫情中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长,对比来看,星巴克第四财季财报显示,星巴克中国市场的营收为7.8亿美元,同比下跌19.6%。
瑞幸不但完成了自我重生,还在咖啡竞争中成功逆袭星巴克。截至三季度末,瑞幸门店总数达到7846家、月均交易客户数达到2510万;同期星巴克门店总数达到6021家、星享俱乐部活跃会员数1700余万。
但瑞幸的天花板也开始显现。瑞幸咖啡70%以上门店分布在一二线城市,而这部分市场已趋近饱和。门店密度饱和之后,护城河优势将逐渐失去。相比于二季度,瑞幸收入同比增速呈下降趋势,从上一季度的72.4%下降至三季度的65.7%。自营门店“门店层面利润率”环比下降1.4%至29.2%。
加盟店成为瑞幸新的营收增长引擎。瑞幸财报数据显示,瑞幸咖啡7846家门店中,自营门店5373家,联营门店2473家。季度内瑞幸自营门店收入为27.614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17.947亿元增长53.9%。而季度内瑞幸联营门店收入达到8.99亿元,同比增长116.1%,瑞幸咖啡的联营收入占比在持续提高,且增速远高于自营门店。
联营的下沉市场加盟店,顺理成章成为瑞幸新的增长曲线,开发下沉市场加盟商既是防守必要,也是进攻所需。一位瑞幸在职员工表示,瑞幸的下沉市场以加盟为主,充分发挥加盟商的优势。下沉市场拓展主要归联营团队,base厦门。此次瑞幸开放的城市名额,仅仅都是不适合自营的城市。
成为瑞幸加盟商的门槛不低,至少需要70万元。一位前瑞幸产品负责人告诉我们,瑞幸新开放的加盟名额,要求更高了,单店总投入要70万以上。要求6米门头、面积70平米,租金、装修成本上升。此外,品牌分润比例提高,以前门店营收8万以上的档,分润20%,现在变成30%。这意味着,留给加盟商的利润变少了,回本难度陡然上升。
高门槛,碰上“下沉之王”蜜雪冰城,瑞幸的胜算似乎并不大。
蜜雪冰城的咖啡品牌“幸运咖”扩张速度虽然不如蜜雪冰城,但已形成一定规模。蜜雪冰城招股书披露,幸运咖2019年-2021年的门店数量分别为12家、142家、469家,2022年第一季度门店数为636家。一位幸运咖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目前幸运咖门店数量在2000家左右。其中河南市场门店最多,差不多在400家。
跟瑞幸数十万元开店成本相比,幸运咖单店投入成本更低。加盟幸运咖的成本在35万左右,包括咨询费、管理费、首批物料费,装修费、房租费等,费用不同主要取决于开店类型。幸运咖目前门店类型有三种,快饮店、标准店、旗舰店。
下沉市场竞争对手似乎都比瑞幸轻盈。陆正耀新的咖啡项目库迪咖啡,开店成本相对来说也不高,甚至比幸运咖更低。库迪咖啡员工向我们介绍,加盟库迪费用在16-30万元不等,视门店面积大小而定。

咖啡下沉市场激战:瑞幸、蜜雪冰城、库迪贴身肉搏!

库迪反攻,雪王贴身肉搏,下沉市场混战

咖啡战争一触即发,拿到重生复仇剧本的库迪咖啡率先发起反攻。
数日前,库迪咖啡进行了一场面向部分加盟商的线上沟通会,详细向多名有意向加盟库迪的老板们,讲解了库迪咖啡品牌定位,加盟费用、选址策略等等。从团队到产品,再到设备、选址,库迪几乎对瑞幸模式实行了像素级的经验复制与迁移。
瑞幸爆款饮品生椰拿铁,库迪咖啡同样设计在了自己的产品SKU单上,瑞幸咖啡定价16元左右,库迪同样瞄准了该价格带,并且清楚地给加盟商计算出了一杯咖啡的成本,以及利润。按照库迪咖啡计算的咖啡成本,一杯咖啡成本在7.7元,单杯利润是8.3元。
库迪员工介绍自家公司时,丝毫不避讳与瑞幸的微妙关系。一位库迪拓展经理表示,瑞幸咖啡就是他们做起来的,现在重新做库迪,一来是老板的咖啡情怀,二来是为争口气。
熟悉瑞幸崛起路径的库迪员工,因而更清楚瑞幸的命门。库迪不仅在员工上高薪挖角瑞幸,还在点位上直接争夺瑞幸市场。上述拓展经理称,库迪某一线城市门店,大多是从瑞幸正在谈地项目中抢过来的。很多瑞幸门店之前是他们谈下来的,他们也会更清楚瑞幸门店销量情况,合约到期时间,他们会瞅准时机,趁机拿下瑞幸到期的门店点位。
反超瑞幸速度,需要倚仗加盟。库迪招募加盟商的话术对竞争对手没有很友好。库迪一位员工表示,瑞幸现在有点店大欺客,幸运咖属于农村包围城市,但咖啡本质上还是偏高大上的“阳春白雪”,自下而上路径成功率远低于自上而下。
库迪的野望是,到明年底(2023年底)计划开拓2500家门店,2024年发展到6000家,2025年底1万家。目前库迪的进度条,库迪员工表示,截至12月11日,库迪咖啡全国开业的门店数量有50多家,缴纳意向金的加盟店有1000家。
不过,眼下瑞幸似乎并没有将这位竞争对手放在眼里,反而是对幸运咖更为忌惮。一位瑞幸负责人表示,自己不觉得库迪咖啡是威胁,比起老百姓消费能力的衰退,这些竞对都是小事。在他看来,幸运咖比库迪更有竞争力。“幸运咖的供应链能力有很高护城河,建设起来成本不低,产生的价值也不小。”
事实上,瑞幸对标竞品,也已经从星巴克调换成幸运咖,两家竞争逐渐白热化。据虎嗅报道,瑞幸内部提及蜜雪冰城的次数很多,有时候聊到幸运咖比星巴克还多。2022年下半年,幸运咖几乎和瑞幸“贴身肉搏”,在一些下沉市场,凡是有瑞幸加盟店的地方,两周之内就会出现一家幸运咖。

 

咖啡下沉市场激战:瑞幸、蜜雪冰城、库迪贴身肉搏!

咖啡决战在几年后?

库迪咖啡的速度有待验证,其他性价比品牌尚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可以说,目前下沉市场中,只有瑞幸和蜜雪冰城旗下幸运咖有能力站在一起扳手腕。两家之间的战争,便是下沉市场的争夺。
瑞幸门店中,一二线城市跟三四五线城市比例差不多是7:3。蜜雪则刚好相反,一二线城市与下沉市场比例为3:7。现在瑞幸发力下沉市场,增量市场似乎更大一些,因为之前既有战场都是一二线。而蜜雪冰城则是守住自己下沉市场主阵地。瑞幸速度遇上蜜雪冰城速度,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幸运咖扩张路径与蜜雪冰城如出一辙:低价、下沉市场、加盟。而幸运咖扩张速度也得到了投资方的认可与默许。
面对瑞幸来势汹汹,蜜雪冰城如何防守?如何进攻?蜜雪冰城投资方、美团龙珠创始合伙人朱拥华表示,瑞幸下沉是好事,咖啡赛道属于大势所趋 ,之前投资蜜雪时,便十分看好蜜雪做咖啡的思路。
瑞幸下沉,面对的竞争对手并不少。在朱拥华看来,不存在防守,玩家们只能贴身开打。“下沉市场几乎不用躲着,因为一个镇子就那么大,商业街就两条,躲不开,只能贴身打。之前我就很喜欢蜜雪这种贴身打法 ,所以我们也是领投方,很坚定支持他们。不论奶茶还是咖啡,都是一样的开店策略。”
在下沉市场制胜的关键,朱拥华表示,一方面是价格,另一方面是适合下沉市场消费群体能接受的产品。目前看来,风味咖啡更受下沉城市欢迎。
此外,速度也是玩家及资本发力的重点。在朱拥华看来,瑞幸扭亏为盈的关键,大的方面是咖啡品类红利, 细的环节则是产品和价格,还有开店决心与速度。“这时候如果开店思路一犹豫,反而错失机会, 就是要坚决开,这点他们还是很坚决。幸运咖也在经历这个过程,长期看我不担心,短期看,要快”。
不过,两家决战时刻可能要在几年之后。朱拥华称,蜜雪深耕多年,对下沉市场的熟悉度有一个优先身位。瑞幸这两年调整地很好,产品思路和价格带选取非常精准,开店能力一直是他们的强项。在咖啡赛道,可以说两家公司都有自己的长板。不过瑞幸、蜜雪可能短期不会有直接竞争,因为咖啡在下沉市场还处于教育用户阶段,“两家未来都会拿到咖啡赛道很大份额市场,决战要在几年后”。
咖啡下沉是否会遭遇水土不服还存在诸多变量。下沉市场的咖啡教育成本似乎依然很高,三四线城市的咖啡消费观念、复购率,都有待开发。一位业内人士并不乐观地表示,一二线持续走高,三四线难以渗透,不需要、喝不惯、价格贵、少复购,本质仍是割裂的两个世界。
低价策略在咖啡下沉市场依旧奏效。河南某县城幸运咖加盟商表示,瑞幸在下沉市场开店不会对他们造成影响,因为幸运咖价格足够有竞争优势。他们门店最受欢迎的产品是招牌冰咖啡,售价6元,有时候搞促销只卖5.5,瑞幸16元左右的价格,竞争对手只会是周边的精品咖啡店。他们加盟店开了三年时间,现在每天营业额已经从最开始的几百元做到了2000-3000元。

抛开两个玩家之争,更长远来看,咖啡赛道的竞争对手远不止于同类玩家。“咖啡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奶茶”,朱拥华如此预判。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4O4uL5cUWV16ADhvNTlDTQ

星巴克,已走火入魔!我看到中产阶级的尽头不仅是滴滴

◎智谷趋势(ID:zgtrend) |  暴雨

 

星巴克,已走火入魔!我看到中产阶级的尽头不仅是滴滴

星巴克,怕不是被钮钴禄·瑞幸卷疯了吧?

 

9月14日,星巴克发布2025中国战略愿景,宣称计划至2025年,新增开3,000家门店。

 

就是平均每9小时开出一家新门店!

 

要知道,星巴克从1999年进入中国,这23年门店数量也还不到6000家。

 

平均1年开店数量也就260家左右吧。

 

现在3年就要超10年的速度,它是吃错药了吗?

 

还是被“开店狂人”瑞幸附体了?要不干脆改名“瑞幸克”得了。

 

不是我故意唱衰它,如果是放在过去几年中国经济高飞猛进的时候,我相信星巴克是行的。

 

但现在,我左看右看、横看竖看,都觉得星巴克有些“走火入魔”了。

 

星巴克现在面临的形势,可以说是前是狼,后是虎,中间还有蠢蠢欲动的小松鼠。

 

还记得前阵子,我们有一个论调,叫做中产的尽头是滴滴。

 

但现在我要修正下这前半句了,中产的尽头不仅是滴滴,还有开咖啡店。

 

不说远的,说近的。早上,我们的首席内容官北大S博士告诉我,最近他身边不少广州朋友,都邪门地跑去开咖啡店了。

 

“随便一数,至少3个”

 

“有海关职员,还有做保险的,都有正经工作”

 

要知道他的朋友都是实打实的中产(或以上),不差钱的主。别说一天一杯星巴克了,就是喝一杯倒一杯也不算个事,竟然也开起了咖啡店。

 

而我自己身边也有2个记者朋友,搞起了咖啡店副业。

 

这么看,咖啡店老板浓度,未免太高了点,说明了什么?

 

开咖啡店,已经成为了中国中产阶级“最后的体面”。

 

这些曾经被星巴克收割的中产朋友们,面临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资产有缩水的风险时,第一时间想的是搞副业,副业第一名是开咖啡店。

 

为什么不去开餐饮店?

 

餐饮店,干不干的好靠的是请不请得到一位厉害的大厨,这比找结婚对象还难。而且,弄餐饮的不仅充满烟火(油污)味,还要放下身段去讨好食客挑剔的味蕾,忍受各种批评(中产的腰不能折)。

 

咖啡店就不一样了,标准化程度相对高,而且还很有格调,很有文化的气息,十分符合中产的身份。

 

“我买得不是咖啡,是一种情怀”云云。

 

如果说中产朋友们的咖啡店,零零星星,还不成气候。那狂野的瑞幸,在门店数量上已经甩星巴克甩了一条街。根据瑞幸今年第二季度的财报,其总净收入33.0亿元,同比增长了72.4%;而星巴克中国第二季度的营收,只剩 37.2亿,同比下跌了39.8% 。

 

还有字节跳动、华为、李宁等等大佬们,都下场夺食了。拐角遇到一家咖啡店,真的不要太容易。

 

星巴克能不急吗?

 

有句话说,当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都开始谈论股市或要进入股市的时候,说明牛市很快到尾声了,熊市很快要来了。

 

星巴克3年3000家店,我赌1块钱,它实现不了。

 

星巴克,已走火入魔!我看到中产阶级的尽头不仅是滴滴

前年,不买基金,仿佛错过了几百万(当然,今年是反过来)。

 

今年,不开咖啡店,仿佛错过了几百万(当然,几年后说不准)。

 

那到底是星巴克能打,还是中产朋友们,这些新晋咖啡店老板能打呢?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上上周末,我的朋友在广州探店,发现有一家NOKPI咖啡店,初衷是“不设指标”,结果一进店,傻眼了!

 

全部客人,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简直空气里弥漫的全都是KPI的味道。

 

这场景,过去只有在星巴克才看得到。

 

毕竟说白了,星巴克葫芦里卖的,压根不是口味不咋地的咖啡,而是“第三空间”。

 

那是中产、小资们身份和品位的象征。

 

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星巴克里保不准每天都有“1个亿小目标”的投资项目诞生。

 

可能一个投资人揣着几十亿,一天就要见5拨人,续4杯冰美式。

 

但现在的星巴克呢?

 

周末走进去,全是搞补习“游击战”的,或者开黑打《王者荣耀》的,吵得跟下课时课室走廊一样。

 

这氛围,还谈什么1个亿小目标的投资项目啊?

 

只能换个小众咖啡店了,安安静静,又有“1个亿”的打工氛围。

 

还有,咖啡味道通常不会太差。

 

星巴克,拿什么去跟它们竞争呢?

 

现在,中国的新咖们是玩疯了,酸菜拿铁、香菜咖啡、高粱酒特调咖啡,甚至藿香正气水咖啡都出来了,反正怎么接地气怎么来,走进店里客人都要怀疑拿错隔壁菜馆菜单了。

 

但星巴克岿然不动,它可能是进入中国最“端着”的洋品牌了。

 

你看隔壁的肯德基,老北京鸡肉卷、武汉热干面、福州鱼丸、白粥+安心豆浆油条……真的是跪着迎合中国人的口味,本地化做得彻彻底底。

 

还有,看到经济不景气,“拼多多”现象蔓延,肯德基疯狂搞“疯狂星期四”,优惠促销力度跟吃个沙县小吃相差无几。

 

但星巴克始终那么“高冷”,价格在中国咖啡市场遥遥领先,1杯星巴克=2杯瑞幸=6瓶雀巢。

 

面临新咖围攻,市值蒸发千亿的困境,今年4月4日,“星巴克之父”霍华德·舒尔茨再度“出山救火”,以1美元的薪酬担任星巴克临时CEO。

 

但这“火”怕是扑不灭了。

 

星巴克,已走火入魔!我看到中产阶级的尽头不仅是滴滴

谈点更实际的,星巴克这3000家店,要开到哪里去?

 

朋友们想必知道,星巴克选址是大有考究的。

 

有六个关键点:1. 找到聚客点 2. 找到中高收入人群以及高等教育学历人群 3. 重视可视性,橱窗就是最好的招牌 4. 注重交通便利性 5. 集中式开店,降低配送成本 6. 成熟稳定的商业环境。

 

简单地说就是,开店的地方,非富即贵。

 

它牛到什么程度呢?

 

进得了故宫,进得了寺庙,还惊动得了各地市长。

 

2007年,一篇名为《请星巴克从故宫里出去》的博客文章掀起轩然大波,作者将故宫的星巴克看成文化入侵,向其开炮。星巴克最后是在质疑声中走出了“紫禁城”。

 

但没想到几年(2012年)后,它就大摇大摆地入驻灵隐寺景区。被称为“不仅入得皇城,还入得空门。”

 

进去这家星巴克店后,服务生会微笑地问:施主,您是大“悲”还是超“大悲”,或者是“大慈大悲”?当然,也会有顾客调皮反问:“我能续悲吗?”

 

在灵隐寺的“保佑”下,寺庙里的星巴克确实生意兴隆,成了网红打卡点,还开了第二家。

 

曾经,星巴克指数,也是衡量一座城市营商环境的指标之一。各地市长是绞尽脑汁想引进星巴克,为城市装点门面。

 

媒体公开报道,11年前,号称全球最敢赌的城市合肥,其市长带队到上海,才总算搬动了星巴克,双方签署了战略协议。此后,合肥把最核心商圈的资源都拿出来供星巴克挑选,才有了2011年8月,星巴克正式落户合肥。

 

只是,今时不同往日了。星巴克在中国200多个城市已经开了近6000家门店了,核心商圈基本都被占领了,这要再开出3000家门店,能开到哪里去?

 

星巴克中国2025战略就提到一点,要覆盖中国300个城市。

 

不出意外,应该就是下沉市场了。让小镇青年,也能手捧一杯星巴克。

 

但星巴克随便一杯冷萃冰咖啡都要37块钱,你让拿着三五千工资的小镇青年,怎么喝得起?

 

等等,疯狂开店,走下沉市场,这不是瑞幸在干的事吗?

 

根据网易数读数据,在三四五线城市,星巴克开了772家门店,瑞幸则有1628 家门店。

 

星巴克公然向钮钴禄·瑞幸宣战,我看星巴克迟早要改名“瑞幸克”。

 

到时候,它会像一夜之间满大街冒出来的“江南皮革厂”一样,进退不得。

 

星巴克,已走火入魔!我看到中产阶级的尽头不仅是滴滴

 结语

 

在中美关系错综复杂的今天,美国的科技巨头苹果和餐饮巨头星巴克,仿佛嗅到了历史的不寻常信号。

 

它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扩大在中国影响力,抱团打击华米ov+瑞幸。

 

但是这一次,恐怕不会像20年前那么简单。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JW0YT6afmyT3jzqCwjPyRw

为什么连李宁都开始卖咖啡了?

◎作者 | 赵晋杰 高达

编辑 | 赵晋杰

◎来源 | 饭财经(IDdaxiongfan)

目下中国任何试图进军咖啡赛道的公司,都无法对瑞幸咖啡的经验与教训视而不见,当然也包括近日被爆出申请注册了“宁咖啡NING COFFEE”的运动品牌李宁。
因为造假丑闻退市比上市更快的瑞幸,现在似乎缓过气儿来了: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瑞幸咖啡第一季度总净营收24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3亿元增长了89.5%;净利润1980万元,去年同期净亏损2亿元。
 
成立5年来,瑞幸咖啡首次实现了季度盈利。
4月11日,瑞幸咖啡对外宣布已完成金融债务重组后,瑞幸咖啡董事长兼CEO郭谨一表示,“今天标志着瑞幸咖啡的新开始。”很快,外界就传出其计划在港交所重新上市的消息,但遭到官方否认。
无独有偶,7年前,李宁同样经历过一场“起死回生”。
从2012年开始,因疯狂铺货而库存积压的李宁,净利润从盈转亏,并进入连续三年的亏损泥潭,通过更换高管团队、推动批发模式向品牌零售模式的业务转型,李宁终于在2015年扭亏为盈,此后进入逐渐复苏之势。
瑞幸咖啡靠摸着星巴克过河,如果宁咖啡想要在咖啡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或许应该摸着瑞幸过河,当然,千万别摸陆正耀。
为什么连李宁都开始卖咖啡了?
在摸着瑞幸咖啡过河时,李宁先得学会避开前者蹚过的雷区。
瑞幸咖啡因财务造假差点让公司走向灭亡的教训,告戒着后来者千万不能在早期业务发展阶段,为了刷单而虚构交易。
22亿元的虚假交易数额,助推瑞幸咖啡以不到18个月的速度创造了全球最快IPO记录,也带来了中概股史上最大财务造假丑闻,使其在上市短短13个月后就不得不从纳斯达克退市,并面临数十亿元的集体诉讼赔偿金。这都是陆正耀执掌瑞幸咖啡时期留下的“遗毒”。
找风口、赌赛道,再通过成立公司,借助巨额融资烧钱扩张,最终实现快速IPO,是陆正耀在神州租车、神州优车和瑞幸咖啡身上屡试不爽的创业套路。为了维持这一链条的推进节奏,陆正耀必须对公司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在瑞幸咖啡身上,这种控制权甚至演变为陆正耀的某种黑箱操作。2020年7月,陆正耀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决定辞去董事长一职,并推选新董事。
 
据腾讯《潜望》报道,现场股东代表在纸质议案上进行投票后,陆正耀与瑞幸咖啡的一名女职员带着这些投票离开了股东大会现场,再回来即是公布投票结果,中间完全没有请律师或验票员共同监票。
陆正耀早期在神州系所建起的信用价值,在处理瑞幸咖啡的一系列异常举动中进入了彻底的破产程序。这也同样给李宁这类有着成功创业经历的企业家们敲响了警钟。
瑞幸咖啡靠拉踩星巴克搏出位的碰瓷式营销,对李宁来说也是一个需要警惕的雷区。
成立之初,瑞幸咖啡就打出了“为消费者提供星巴克之外的第二个咖啡选择”的标签,最知名则是2018年5月,瑞幸咖啡一纸诉状,将星巴克告上了法庭,指责后者涉嫌利用市场支配地位,实行商业垄断行为。
媒体蜂拥而至,捆绑上星巴克的瑞幸咖啡,也借着星巴克的流量出尽了风头。相比投资回报面临极大不确定性的品牌广告营销,碰瓷式营销虽然low爆了,但性价比肯定要高得多。
 
这正是品牌定位理论中一种攀附名牌的比附定位策略,即企业通过各种方法和同行中的知名品牌建立一种内在联系,使自己的品牌迅速进入消费者的心智,占领一个牢固的位置,借名牌之光照亮自己的路。
不过,作为一家成立32年的知名品牌,李宁当然不能像陆正耀那么low的玩碰瓷。
从功利而言,瑞幸咖啡已经碰过星巴克的瓷,李宁再碰只会是东施效颦。李宁应该从瑞幸咖啡碰瓷星巴克这事儿上学习的,不是具体的做法,而是“横下一条心,一定要营销”的劲头。
另外,仔细分析,宁咖啡的营销资源其实比瑞幸咖啡要优越得多,根本不用碰瓷。
同属六十年代生人的李宁和陆正耀,前者显然拥有着远超后者的全国知名度和影响力。“体操王子”的光环令李宁成为八九十年代的全民偶像,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火炬手的身份,更让其影响力再上一层楼,在中老年群体中可谓无人不知。
吸引年轻人方面,李宁也不遑多让。借助2018年亮相纽约时装周的机遇,“中国李宁”的潮牌路线得以确立,在“国潮”文化推动下,李宁成为当下新国货的代表品牌之一。
为什么连李宁都开始卖咖啡了?
通过营销打出品牌名气后,李宁可能也将面临瑞幸咖啡同样的难题,即品牌有了,品牌力不足。
 
星巴克借助空间文化长期凝聚而成的品牌影响力,非一朝一夕就能被李宁追赶上。眼下摆在李宁面前的另一条品牌塑造之路就是,学习瑞幸,将门店开在离潜在用户尽可能近的地方。
到2021年末,瑞幸咖啡凭借6024家门店数量,一举超过星巴克中国(5557家),成为中国市场第一,其品牌影响力也随着门店数量的扩张进一步壮大。
快速开店扩张是瑞幸咖啡成立之初的主要策略之一。
 
2018年,瑞幸咖啡一年开出2000多家门店,迅速圈起1200万用户,2019年继续保持131%的增速开店,2020年因造假风波暂缓扩张步伐后,郭谨一于去年3月重启门店扩张策略,到今年1月份,瑞幸咖啡新开门店总数达到360家,刷新其单月开店总数记录。
这些新增门店不仅帮助瑞幸咖啡更快速地圈拢线下用户,更最大程度节省了线上点单用户的等待时间,有效提升了消费者的品牌好感度。
被抢夺市场的星巴克也坐不住了,开始加速中国开店节奏,从2019年的600家急剧扩张至2021年的5557家,并计划在2022年达到6000家。
支撑它们快速开店扩张的则是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
 
以瑞幸咖啡为例,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近八年间咖啡项目共获融资114次,总披露金额115.68亿元,其中瑞幸咖啡一家独占99亿元,占比达到85%。
如何获取强大的融资造血能力,既是李宁需要向瑞幸咖啡学习的地方,也是李宁旗下宁咖啡需要直面的一大挑战。
 
毕竟,市场上无主的钱已经不多,主流投资机构及大型互联网公司几乎都在咖啡市场有所布局,如美团、字节跳动押注了Manner,腾讯参投了Tims。
从李宁自身业务来看,如果不寻求外部融资,相比瑞幸咖啡近百亿元的投资额,单靠自身输血势必会将其拉入亏损泥潭。
 
2021年,李宁营收首次突破200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36%达到40亿元,财报数据几乎都是近10年来最佳,但却未能在资本市场迎来太大水花,2021年财报发布当日其股价跌去了5.24%,当前股价较去年年中高点已缩水近一半。
与此同时,李宁的营销开支仍在上涨之中,去年全年销售成本同比增幅44%,广告及市场开支增幅达39.1%。
李宁介入咖啡领域后需要扩张开店的另一原因在于,其原本在全国拥有的超过7000家线下门店,多位于商场内部,与咖啡的主要消费群体较远,很难吸引到白领一族。如果想要快速铺开市场,宁咖啡需要模仿瑞幸,在写字楼等地区铺设更多门店。
今年一季度业绩沟通会上,郭谨一特意指出,瑞幸很大一部分开在写字楼和大学高校等近似封闭场景的自营门店,因为对疫情具有天然的抗风险性,从而使得当季营收未受到太大影响。
为什么连李宁都开始卖咖啡了?
面对外部环境的更多不确定性,眼下投入开设咖啡门店,或许更需要李宁控制好单店成本。
这方面瑞幸咖啡同样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对象。瑞幸咖啡门店的存活率没有因为开店数量增加而下降。数据显示,2019年瑞幸咖啡新开门店存活率满12个月的占比达到63%,2021年这一数字提升至93%。
这背后是瑞幸咖啡在2021年以来针对门店运营策略的转变:从依靠低折扣优惠券开拓白领群体,转向对留存用户的精细化运营。
为了控制单店成本,瑞幸咖啡开始有意提高门店坪效,主要措施就是借助互联网思维,快速迭代试错,打造爆款,吸引订单。过去一年内,瑞幸咖啡累计推出了133款新品,维持每周都有新品上市的节奏。
瑞幸咖啡第一次制造的爆款产品“生椰拿铁”出现在2021年,到今年5月份,生椰拿铁累计销售杯量已经突破1亿杯。
 
今年4月份,瑞幸咖啡联名款“椰云拿铁”再次成为爆款,半个多月时间内销售总额超过了8100万元。
瑞幸咖啡控制单店成本的另一项举措则是主攻线上,以新零售路径进行数字化转型。
 
这家咖啡品牌自成立以来就放弃了线下点单的玩法,所有订单均需通过线上APP及小程序下单。在其成立初期,外送订单几乎占其订单总量的六成以上。
相比星巴克,这一策略直接让瑞幸咖啡获得了更低的租金支出和更少的人员开支。界面新闻报道,瑞幸20-60平方米的快取店占比超九成,且大多数快取店只需要3名以内的店员。星巴克门店面积则达到150-300平方米,且需要配置5-6名员工。
为了降低单店成本,星巴克也开始于2019年5月上线“在线点,到店取”啡快服务,推出类瑞幸咖啡的小店模式,并先后与饿了么及美团合作,上线外卖服务——过去数年,星巴克曾一直坚持拒绝外送服务,甚至催生了不少专营星巴克跑腿外卖的公司。
去年,星巴克在中国外卖市场营收达到35亿元。星巴克中国董事长王静瑛不久前对外透露,星巴克来自数字渠道的销售占比已达到43%,创下历史新高。
目前李宁旗下宁咖啡尚未全面铺开。除了厦门中华城的旗舰店设有专门的咖啡休闲区外,仅有少数几个门店尝试性地推出了一些咖啡营销活动,如北京侨福芳草地的李宁1990全球首店开业时,曾为消费者提供了现磨咖啡。
对外回应中,李宁表示希望通过优化店内服务,提升顾客在购物时的舒适度和体验感,而在店内提供咖啡服务,将会是其对零售终端消费体验环节的一次创新尝试。
但在包括咖啡在内的新消费市场,线下已经不再是主流消费场景,线上线下结合的新零售才是各大品牌的标配。
在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看来,跨界玩家的“决心和投入很重要……隔行如隔山,原料采购、咖啡制作、产品创新、人员招募及管理等能力都是需要时间周期慢慢提升,但是竞争不会停止,消费者不会因为你的产品服务不足而给你时间成长。”
这或许也意味着,李宁如果想在咖啡领域大干一场的话,留给其学习瑞幸咖啡的时间窗口也不会太长。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cP-7BSJwd2Yu1UXLgVmR7A

咖啡师的残酷命运

 

0

 

前几天我跟一位人在杭州的朋友聊了聊。

 

老哥玩儿咖啡是真专业,参加过几次中国咖啡师大赛,具体名词和届数就不说了,他是哪里人也不能说,不然业内锁定他身份不需要10秒。

 

他一见面说,看过你这边朋友分享的学化学的,学土木的,学医的辛苦人生,都很惨,看完都感同身受。

 

但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这些都是那些读过本科,上过很多年学的人才能感受到的苦。

 

你看,他们读过书,有学长告诉他们,不要入行,前路有雷,会炸死你。

 

他们还有机会毕业就转行,还能逃,还有得选。

 

但更多的像我们这样的行业,从业者许多没上过大学,更惨,更无下限,年轻人一脑袋热血冲进来,然后被嚼的骨头都不剩。

 

一首诗形容是,

 

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没有前路,也不易回头,前路全是坑,熬了几十年,发现这是条断头路。

 

咖啡行业,才是真正的无间地狱。

而咖啡师这个看似光鲜的职业,背后的痛苦与残酷,知道的人不多。

于是本篇文章,以他的视角出发,【他】即是【我】。

 

1

 

今年我师父问我,我当年为啥要入这一行,被这行吸血的。

 

我说,我馋免费咖啡,还想瞅妹子。

 

我师父笑了,他觉得我逗他。

 

他觉得不会有人这么蠢。

 

算算账就知道了,一个正经咖啡师,花钱考无数个证,SCA高级证书有五个,一个一万;

 

中级的证书五个,一个六千, Q-grader的证书第一次两万出头,三年交一次钱,三千,还有无数的培训课程。

 

这还没算别的钱,加一块,够买一辆不错的车了。

 

正常人直接买车,一脚油门下去,可以喝着咖啡瞅妹子,喝到肾和膀胱结石都骂你不做人。

 

哪有SB花这么多钱为了免费咖啡的?

 

我笑了,在下正是那位冤种。

 

我就是十多年前的一天下午上了当,饿了,与朋友在一家咖啡厅里喝下午茶,咖啡厅对面正好是当时深圳最好的酒吧之一,无数等着蹦迪的漂亮女孩都在这儿等着酒吧营业。

 

我边吃边瞅这些女孩,一听说这里每周还有七杯免费咖啡,就入行了。

 

很多人觉得荒诞。

 

但人生就是这么荒诞,许多人生关键决策往往就是你一拍脑门定下的。

 

更何况,那时没有外卖小哥,连智能手机都没普及,我那时候十七八岁,高中都没念完,还能去哪儿。

 

我只能在进厂、进工地、进餐馆里选,闹不好还要反复横跳。

 

这时再看看咖啡厅,除了这些因素外,它不累,还能学门手艺,这又是上流社会,闹不好结识个人脉,它简直是活菩萨。

 

就算啥都没得到,我不是提升审美了吗。

 

我很后悔入这行,但后悔又有什么用,有得选,就不是底层青年了。

 

毕竟对我来说,天堂很远,富士康很近。

 

多年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选对了行业,就如同在电梯里做俯卧撑,你会误以为是自己的努力让你上了一层楼。

 

多年后,我努力到开了家工作室,反倒是咖啡厅的逼格现在跟奶茶店平起平坐了。

 

很明显,咖啡这个行业的电梯,是个直通地下室的。

 

更关键的是,我悟了。

 

如果是为了看妹子,做个屁咖啡,我特么应该去对面酒吧面试。

 

2

 

入行以后,我迅速面对了咖啡这个行业最主要的矛盾。

 

如何意识且接受自己是个冤种。

 

意识到这一点,不难。

 

从你拿到第一个月的三四千的工资且不到月中就花完了开始,你就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这一行崭新的冤种后备军。

 

同龄人上了大学,有好工作,混得好的,买了房,买了车。

 

反观我,什么都没有。

 

我不想接受这件事。

 

谁愿意做一辈子冤种,二十岁不到的年纪,都可以喊出一声莫欺少年穷,我可是有咖啡梦的。

 

梦这玩意可比液压机劲儿大多了。

 

我算了一下,实现这个梦,有两条路可选。

 

要么是挣钱,练技术,将来努力开一家自己的咖啡厅,或咖啡工作室;

 

要么是磨练技艺,培训,考证,比赛,混牛逼了,将来给人家搞培训去。

 

两条路看起来都会有光明的未来。

 

于是像我这样年轻的咖啡师们,虽然一站就是一天,虽然月薪三四千,虽然咖啡厅不包吃住,最多赏顿简餐。

 

但是他们会毫不眨眼的买下三百元一百克的咖啡,只为尽可能的品尝到更多种类的咖啡;

 

会攒钱买最新款的数千元的器具,只为更好的装备。

 

咬着牙,拼命学,下一顿吃啥都没着落,还是砸钱。

 

我们从学徒开始做起,知道自己学历低,也不擅长算账,但一切都是为了入行,现在苦点累点,熬个几年,想必只要学费交足了,早晚能够出人头地。

 

那我这里要说句很讽刺的话。

 

交学费的前提,首先是你是个咖啡师。

 

现在国内人社部都已经取消了相关资质认证,所谓的咖啡师,是指你考过了如SCA等协会的资格证的,才算是行业内的咖啡师。

 

这些证,动辄花费几千元,你就是一个门店打工的学徒,你觉得你算吗?

 

别给自己脸上贴金了。

 

你就是咖啡打工人而已。

 

在这一步,聪明的年轻人就知道该跑路了。

 

你这一刻,抛弃几年来所有沉没成本马上跑路,真的还来得及。

 

但可怕的是,无证上岗的学徒们苦熬多年,被咖啡豆和器具榨干了每个月的三四千工资,被日常的工作榨干了所有精力和时间成本后,自我PUA太久了,意识不到这一点。

 

气氛到位了,那就考证吧。

 

他们穷困潦倒,蹉跎着宝贵的少年时光,走到了这条不该属于他们的路面前。

 

越上进死的越惨的循环,正式开启。

 

命运这个狗东西呀,它开着泥头车来接我了。

 

艹,不是来接我的。

 

快跑。

 

3

 

我们回头讲,咖啡师这行就一点出路都没有吗?

 

有,可以去开个自己的烘焙厂,去跳槽到生豆商,心黑一点做个培训师,可以连黄金圈都不会做,教教拉花就敢卖3999的课程,都算是勉强走得通的路。

 

只要你看看别处,别当咖啡师,都会有挣钱的法门。

 

但是大部分咖啡师入行太早了,太年轻了,到了想要考证这一步,往往意味着他们已经浪费了几年的光阴。

 

这几年,他们就围绕着吧台和咖啡打转,从牙缝里抠出钱考证,他们眼光有限,接触的事物又少,那只会选择这条绝路。

 

你说这条路难走他们知不知道?

 

知道。

 

但你让他怎么选呢。

 

已经花了这么多时间和成本了,考证它不是个目的,它是个麻药,麻药退去了,那就要面对更加惨烈的人生。

 

那就不要现在崩塌,是诅咒,我也要受着,加麻,再加麻。

 

从培训开始,他们就在被扒皮。

 

培训有多种,有考证需要的SCA培训,有门店培训(想入职哪家店,就需要接受培训),还有体验培训,店内分享制的速成班。

 

形形色色的培训班,都是花钱的门路。

 

到考证这一步,你会发现初中级的完全是割韭菜,拿不出手;

 

而高级证要考就得考全,什么烘焙、冲煮都要学;

 

最恶心的一点是,发证的协会有很多,但许多培训的课程是类似的,比如感官的课程,与Q-grader的课程几乎是一模一样的,但你想考证,还必须要再听一遍,再花一遍钱。

 

你可以说你不考,但比如有Q没高级证,就没法给人家上课,你就必须要在一个导师门下交钱白干三年,何时老师愿意提你名字了,何时你才是见习教师。

 

那还是得捏着鼻子去花钱,培训,考。

 

这一套下来,不断放血,考完证之后,又几年过去了。

 

足够一个少年,变成满脸胡须的青年。

 

打开朋友圈,同龄人已经成家立业,小有积蓄,差不多可以考虑离婚了;

 

关上朋友圈,回想自己这么多年,如果在富士康打螺丝,或许现在已经成了线长或组长,收入少说也能有个六七千,没准还有机会跟厂妹结婚生子,当爹了。

 

他有啥?他现在只有一套又一套的证书。

 

他们可以从生豆直接采摘烘培的两个小时内,以三人为一小组,从豆子的香味,磨出来的有多少分,湿香什么味道,有多少分;

 

余韵,酸,苦,从热到冷的平衡感给出百分制打分。

 

他们也能对各种烘焙手法能带来什么样的口味讲的头头是道,对各咖啡带生产什么样的咖啡如数家珍。

 

有一肚子的知识,看起来很厉害。

 

但他没有钱。

 

更有趣的是,他一旦换行,这一肚子知识屁用都没有。

 

他还能这个岁数再进厂打螺丝吗?会有人要他吗?

 

他总不能用螺丝钉给线长表演个拉花吧?

 

那还是得走这条绝路,考证只是中途,再前行,要去比赛。

 

泥头车就是这样,回不了头的,回头的那一刻,就是车毁人亡。

 

前路看上去又很简单,只需要拿下一次冠军,不奢求国际或中国冠军,只要某个赛区,哪怕某个单项冠军也好,以后搞培训,之前投入的钱,靠着名衔就都能收回来。

 

都走九十九步了。

 

他们开始攒钱,早睡早起,不敢喝酒,只为保持最完美的舌头,买下自己认知范围内最贵的豆子,前往了一次次比赛之旅,就为了走上第一百步。

 

但没有人告诉他们,这条路,有几万步那么远。

 

就像是没有人告诉他们,他们的比赛胜率,是零。

 

4

 

比赛难吗?

 

你说流程的话,不难。

 

你提前将豆子烘焙好,然后磨好,经过检查后没有添加物质,在十分钟内冲好三杯咖啡,并讲解好,收台,即可。

 

一场比赛中,由一个主裁定什么口味才算是好咖啡,该给出怎样的评分区间,三位裁判负责喝,然后按照标准打分,由一个影子裁判负责技术兜底。

 

简单来说,好比足球比赛中的主裁判,边裁,和第四官员。

 

最后综合比分,大家分高者得冠军。

 

规则看上去是不是简单极了?

 

只要咖啡好喝,就能赢。

 

无数咖啡师孤身一人,带着他们自以为最好喝的豆子出现在现场的那一刻,他们就已经输了。

 

他们的对手也来了,不光自己来,还带着由全国乃至世界冠军组成的主教练、冲煮教练、时间教练团队一起来。

 

这些从海外请来,数千美金一天还需要包吃包住的教练,就是为了帮他选出最贵最好的豆子,提前数天乃至数月安排好比赛时的操作和讲解台词,严丝合缝的卡好时间,就是为了这一场比赛。

 

专业团队,把他抬进决赛,把你抬走。

 

就连豆子,你最引以为傲的豆子,都没法比。

 

他们的豆子贵,你的豆子贱。

 

贵贱有别,人也一样。

 

非要有人说出来,你月薪四千,省吃俭用攒下的工资买的豆子,与人家价格差个零,你才会意识到自己有多卑微吗? 

 

咖啡梦,咖啡梦,从不是你的梦。

 

而是一场氪金玩家的梦。

 

你竭尽全力,只是为了更好的演好别人梦中的一个NPC,让氪金玩家拥有更好的游戏体验。

 

这一刻,咖啡师们才是真正的崩溃。

 

许多咖啡师他不死心啊,他四处奔走,但他只会发现,就算他所有积蓄孤注一掷,侥幸拿了个地区预选赛的名次,上面还有国内预选赛,国内决赛,走出国门,还有世界级的赛事等着。

 

他们的对手,是真正的权贵玩家,婆罗门中门。

 

这场战争,从来就不是选手与选手之间的战争。

 

他是教练与教练之间的战争。

 

比的不是打打杀杀,是看谁把钱往水里丢,是人情世故。

 

对,主裁判有十多个,比赛当天抽签决定,看似公平。

 

但是在国内层面,就是会有一些教练会提前知道他学员的裁判是谁,然后按照他的口味来说,对症下药,比你更公平一点。

 

对,你很有天赋,你很棒,但我早就知道了主裁判喜欢水洗,而你用了日晒,你做的再好喝,又有什么用的呢。

 

好,你也提前知道了消息,你也对症下药了。

 

可你看不到评分环境,裁判看的到,裁判看到了他的教练团队,认识,好朋友,圈子这么小,给个面子,印象分顶格打分十分。

 

你孤身一人,得罪你便得罪了,给你个八分。

 

零点几分就够决定生死了,你看看这个八分,像不像你的人生,像个笑话。

 

你怎么可能赢呢。

 

我每天砸下的教练费,都够你不吃不喝攒两年了,你凭什么赢呢?

 

这是有钱人的贵族游戏呀。

 

有一届世界冠军是瑞士人,他有多个教练团队,不同的团队持续跟了他大半年,夺了世界冠军。

 

某一个世界冠军请了多个国家前冠军、教授组成的教练团队,前前后后培训了半年,每个月支出都是近六位数美金,最后世界赛上夺得冠军。

 

那是冠军吗?

 

那是演员。

 

教练团队安排好了一切,然后由金主爸爸演示一通,上台领奖,而已。

 

夺了冠以后,如他们愿意去给想比赛的选手做做培训,收个三万五一节课,也好;

 

卖卖自己的豆子,代言代言别人的咖啡,卖卖冠军咖啡,也罢。

 

在某些场合做一场秀,做一场表演,都行。

 

他们不在乎,他们从来不指望着这点钱吃饭。

 

什么世界咖啡师大赛,他只是一群咖啡门阀砸钱互卷,用钱满足了自己的世界冠军梦或本国冠军梦,而已。

 

这场梦,凭什么你一个穷小子也做得起?

 

你一次次烧光积蓄,陪太子读书的样子,看起来像是咖啡届的西西弗斯,没有人会戳破你的美梦,告诉你个可怜虫,别打比赛了,你已经陷入了沼泽,越挣扎越容易死。

 

但还是要说一句,人总该为个念想活着。

 

一次次不忍心,一次次上进,一次次捏着鼻子走下去,最后造成了这场荒唐局面。

 

总该由你自己来亲手扼死你自己的梦想,你才会痛醒,面对你惨淡的前半生。

 

泥头车唯一引以为豪的皮实,在超跑面前,也一文不值。

 

你已经老了,回不来头了。

 

5

 

那这时要问,那些不考证,不比赛的咖啡师,就苟,能在这个行业活下去吗?

 

不,一样是死。

 

我师父说了句很现实的话。

 

当你三十岁还站在吧台里面,是对整个行业的侮辱。

 

虽然我并不明白这个行业有什么值得尊敬的。

 

咖啡师名叫“师”,但是却完全享受不到工匠红利,就是因为这个行业源源不断有新的冤种涌入,逼得老人无路可走。

 

很简单一点,一个老咖啡师工龄越长,他在吧台里站的越久,思维越束缚。

 

回想起你未成年出来打工,到三十多岁十多年过去了,这二十年里你或是频繁跳槽,或是站在同一家店不变动,但终究肌肉记忆会让你的技术向初期靠拢。

 

无数新门店试图给你培训,但根本没有用,你一二十年的思维定势与日渐下滑的学习能力让他们放弃。

 

没人能够改变一个已经定型的你。

 

你始终是第一家店的形状。

 

而且更实际的是,尽管你有十几年的宝贵经验。

 

你知道什么豆子好喝,什么豆子有什么样的特质,但是老板根本不会询问你的建议,他们只会按照利益最大化的方案选取豆子,让你戴着镣铐跳舞。

 

最后的结果是,你发现你干了十多年,工资居然还是三四千,没怎么变过。

 

你有了十多年经验,却是没啥用的经验。

 

为了生活,为了有一份工作,只能跟前者要同样的工资水平,生怕要高了,被老板抛弃。

 

他压你价,但你能怎么办呢,你三十多了,你没有出路了。

 

我曾经面试过,不,应该叫收留过一个咖啡师。

 

37岁了,做了11年咖啡。

 

我给他开五千块工资,他感激涕零,因为没想到自己能值这么高的数字。

 

已经是中年人了,脸上有太多皱纹了,依然为一千块的涨幅卑躬屈膝。

 

他很不幸。

 

我没有问他人生前二十六年都干什么去了,但后十一年里,他在左岸咖啡跳到了两岸咖啡,又从两岸跳到私人,又回到两岸,来来回回,第十二年来到了我这里。

 

他又很幸运,他是个本地人。

 

家里有房子,离群寡居,对他来说,只是需要一个交社保且看上去还可以、又不累的工作。

 

如果不是咖啡行业收留他,他也会像是日本宅男那样找个便利店打工,然后这样度过一生。

 

后来我的店倒闭了,他的好运气又救了他。

 

一个奢侈品品牌需要一个咖啡吧台,他那时做了十五年咖啡,毫无疑问的成功入职。

 

五险一金,名头响亮,重要的是月薪七千。

 

比起还在行业里当苦力的我来说,一瞬间不知道究竟谁更幸运一些。

 

这里要给所有对这行有兴趣的新人们说一句。

 

别进来,别进来,别进来。

 

如果你非要体验不可,那就去星巴克上班。

 

过去整个行业的劳动仲裁事件基本上都是私人咖啡厅引发的,理由是不签劳动合同,不交五险一金,倒闭的太突然,一屁股麻烦。

 

去,就去星巴克,那是社会闲杂人员收留所。

 

虽然给的钱少一些,但是好在五险一金交的全,还能学销售,糕点保存这些技术,舒服,体面。

 

每个月还给发许多员工券,这些挂到闲鱼上卖出去,每个月也是有五百元的收入。

 

将来干不动了,想跳槽。

 

别的私人咖啡厅也愿意要你,毕竟你是从星巴克出来的,懂行业SOP,收拾卫生也勤快些。

 

但别进来,别进来,别进来。

 

6

 

上进,是绝路,苟着,是绝路。

 

胡同里抓贼,两头堵。

 

这样的生活像是粪坑里的泥鳅,掀不起多大浪头。

 

许多咖啡师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这时他们想到了我前面提过咖啡梦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开个咖啡厅。

 

这条路是不是有活路?

 

我干了几年,攒了些钱,再借一些钱,开一家咖啡厅,总不会出什么问题吧?

 

说的好。

 

就是这种思想的存在,证明了无间地狱也是可以有地下室,地下室也可以再修防空洞的。

 

咖啡师懂咖啡不假。

 

问题是,开一家店,要懂的东西太多了。

 

但他只懂咖啡呀。

 

在哪里开店比较好,运营成本是多少,如何控制支出,如何盘账,人员该怎么管理,这都是管理思维,他不是技术思维啊。

 

九成的咖啡师他不会算账啊。

 

他若是会算账,他不早跑路了吗。

 

这行最魔幻的一点是,许多咖啡师有工作,是因为上岸开店的咖啡师老板有钱,想开店;

 

他们又不得不跳槽,是因为这些冤种老板钱花完了。

 

无间地狱和无间地狱中的地狱是什么区别?

 

你考证,你比赛,你是一个小镇青年,底层少年,最多是蹉跎了半生,还有救。

 

但你开了店,倒闭了,背上一身债,还不上,再也抬不起头来,这就没救了。

 

你以为你有希望,发现希望后是无限绝望。

 

拼命喝海水止渴,这才是真正的绝望。

 

很多人不干这一行,觉得咖啡现在在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一年卖一两百杯,那看向不咋喝咖啡的三四线城市,不全是蓝海吗,怎么会开不好呢。

 

这就是何不食肉糜了。

 

在中国,究竟是谁定义了咖啡?

 

是你们这些坐办公室吹空调的白领们吗?

 

不,是那些真正下沉市场,那些深圳城中村,白石洲的人们。

 

国人对咖啡的定位是提神,是因为速溶咖啡粉是由罗布斯塔豆子做的,那个咖啡因劲儿猛,大,没有口味可言。

 

喝了,能干更多活儿。

 

在这个赛道上,这群消费者们会拿三块钱一杯的奶茶提神,这种工业茶碎冲煮出的500mL饮品足够量大管饱,凭什么喝你焦糊的咖啡?

 

不认识到这一点,谁闯进来,谁都会死。

 

之前杭州有个做精品咖啡的朋友,投了一百万开了家店,只做瑰夏。

 

这种豆子棒极了,是最顶级的咖啡豆,真正的贵族。

 

他从外地来杭州,他觉得这里的人都不懂咖啡,他要教育市场。

 

想来顶级的咖啡一定会杀穿市场,于是买了五六台磨豆机,每台都是双头的,一台两万;

 

两台烘焙机,一台三万一台两万,别的器械,不多说了。

 

他最便宜的一杯咖啡卖120,最贵的一杯卖1200,以这个态度,他觉得回本会很快。

 

杭州的消费者,根本遭受不住这样猛烈的冲击。

 

好,消费者来了,喝了,发现咖啡是酸的。

 

对,我们知道贵的豆子往往是酸的,这个酸味不是馊味,是高级的味道,有苹果的酸味,有柠檬的酸味,有别的令人愉悦的酸味,很值得享受。

 

但问题是,他是酸的。

 

对卷惯了的用户来说,它不够甜,也没那么苦,就是原罪了。

 

懂咖啡的人,有几个。

 

换句话说,不需要靠咖啡提神,能够悠闲品味出最顶级咖啡的高级感的,又有几个。

 

哪怕是你拿出评分达到99.76的去年的巴拿马BOP冠军豆子出来,普通消费者还是会认为,你的豆子又酸又苦。

 

你凭什么改变消费者几十年的认知。

 

更何况,你只卖瑰夏,哪有奢侈品店只卖皮带的。

 

一直到他的店因故倒闭,所有仪器勉强卖了三十万回本,他进的三公斤豆子,还有两公斤没卖出去。

 

对了,也未必有三十万,这些设备商收购时都是落地就八折,用过一年后八折再八折,亏掉裤子。

 

他很懂咖啡,但他不懂普罗大众。

 

当年瑞幸第一批豆子,用的是好豆子,但是大家喝了觉得不好,酸。

 

后面瑞幸的策略就是,按照星巴克的模式烘焙,就重度,就要焦苦,大家就说好喝了。

 

专业人士的好,和大众的好,不是一个好。

 

很多同行从行业的角度看,市场一直在劣币逐良币。

 

关于这个行业最有趣的一点是,像这样真正用精品豆子(评分过八十)做咖啡的精品咖啡店,往往活不了太久,活下来的咖啡店也叫精品咖啡,你仔细问问他豆子是什么,他会告诉你。

 

这个“精品”,是个形容词。

 

但还是说一句,这未尝不是一种特色的生态。

 

这行业真正需要教育的是消费者吗?

 

不,是入行开店的老板们。

 

甭管你是攒了钱,觉得自己时候到了,应该开个店的咖啡师,还是年轻时看了王森老师的《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的80后、90后们,别觉得你有梦想,梦想就一定会实现。

 

书里写的很好,别在乎店要不要赚钱,赚钱了就要关掉,你只需要享受阳光,享受开店的感觉就好。

 

大哥,你不看看现在实体店的死亡率吗,你自己不吃饭的吗,你从哪学的西北风营养转换大法,你能不能去拿个诺贝尔奖传播下这个方法?

 

你不看看写这本书的人现在已经开上咖啡西点培训学校了吗。

 

哦,我说了也没用,咖啡师们是不会听我劝的,看了这本书开店的人,也早倒闭了。

 

希望他们债还的还顺利。

 

别流泪,砖头会搬不稳。

 

7

 

那你要问我,现在活下来的咖啡厅,赚钱吗。

 

实体本来就萎靡,店的豆子成本又高(这个稍后讲),人工又贵,咖啡品牌环伺,消费者又消费降级了。

 

我只能说一句,现在这个行业居然反向PUA了起来。

 

“如果你想开店是为了赚钱,那就别开了。”

 

你听听,这是人话吗。

 

现在老派咖啡厅大多在勉强维持,许多新的咖啡厅,它像是个庙。

 

啥意思?

 

许多投资人他有钱,他有咖啡梦,你让他去做豆子打比赛,或是开店经营,他也没时间,那就投给想开店的人,拿别人的钱,圆自己的梦。

 

赔了就赔了,挣了钱一份留给店主,一份给股东,一份拿出去继续开店。

 

这是开店吗,这不是传教吗。

 

现在活下来且挣钱咖啡店,有家格外有特色,在这里分享给大家一乐。

 

他家是真正悟透了的,走贫民路线,走量。

 

比起星巴克卖空间,比起不少咖啡厅卖咖啡,然后拿面类简食挣利润,它直接开在居民楼下,做了极简化处理。

 

不设桌子,只留位置,就是让你拿了咖啡就快走。

 

你可以坐,但也坐不了多久。

 

比起上海的窗口咖啡,消费者对咖啡因的刚需在这儿,所以开的下去。

 

杭州的它,主打服务。

 

是特殊服务。

 

一个店,加上店长就两三个人,面对一个社区的老邻居们,记得住你是什么口味,需要什么,你来了一次,来了两次,第三次来时,不需要开口,直接帮你点好了,送到你面前。

 

不打扰你,只要看到你喝了拿铁口会干,就会给你送杯水去。

 

这份服务精神感动了种子用户。

 

然后种子用户成了销售,还是志愿者。

 

你一进店,就会有人问你要喝什么,帮你点好单,这群热心的人不是店员,而是老顾客,老消费者们。

 

他们没有工资,也没有奖励,但是就是爱这里,志愿服务你,消化掉了这家店的服务成本,客户服务起了客户。

 

奇怪吗?不奇怪。

 

这些人是小资,是老街坊老邻居们,更是这家店的精神股东,他们都本地有房,等着收租,约等于来这儿上班了。

 

他们说得好听,是拓展人际关系来了,但低情商一点的说法是,他们来猎艳了。

 

你那是冲着喝咖啡来的吗?我都不好意思拆穿你。

 

最后出现了一个很诡异的情况。

 

客户包养了咖啡师,客户包养了客户,很正常。

 

我身边就有朋友,被这样的富婆包过,一个月开了一万五,他最开始觉得这样耽误了自己考证打比赛,好男儿怎么可以做鸭子,反复自责。

 

但我劝他,你这才是真正的正途。

 

我真想求求你们,别努力了,向现实妥协一下吧。

 

这样的店还有几家,也有的混不下去,最后还是被这些精神股东们集资救活了。

 

有许多咖啡店看到他们家赚钱,于是马上在他们那条街上也开店,最后混的很惨。

 

我听到消息时就笑了。

 

喝了你的咖啡,解不开裤腰带,那还喝他作甚?

 

8

 

两条路,都行不通,那这个行业到底谁赚钱了?

 

咖啡梦,咖啡梦,到底是谁的梦?

 

从不是咖啡师,从不是店主们的梦,不是投资人们的梦。

 

是从几十年前就完成了利益分配的生豆商和庄园的梦。

 

整个地球纬度、气候、土壤、海拔等要素综合起来,能长咖啡的地区就那么几个,好的种植园也就几个,这些种植园们早就被生豆商垄断了,定价权在他们的手里。

 

挣钱,得看他们的脸色。

 

这些洪都拉斯和哥伦比亚的庄园,在几十年前的天灾和自然灾害中受到重创,帮助农民脱贫解围的是欧美和日本生豆商;

 

每年拿着大资金,吃下最好的庄园最好的生豆的,还是这些生豆商。

 

买下了最好的庄园,如红标、艾力达、黛博拉庄园,有钱有时间,琢磨着怎么将氮气或氨气这些小分子充入咖啡豆中,带来不同处理味道的,还是这些生豆商们。

 

他们不是靠着咖啡发家的。

 

他们从不缺钱,他们带着钱,在合理的时间点抄底了一些庄园,他们就有了咖啡梦。

 

往后无论咖啡豆是按照时令的价格买,还是像期货一样买,他们说了算。

 

他们哪怕买埃塞最便宜的豆子,一百克生豆成本只有一美分,熟豆成本也不到五块人民币,流转到你手中时,达到了四十元。

 

这就导致产业链的上下游,成本差异太悬殊了。

 

他们整收下来,包分包,层层分级,然后有的按照一百美分卖,有的按照一百美元卖,无论怎么卖,都赚钱。

 

但下游的生产商们要买时,需要拿一万美金买一箱15公斤豆子,然后转手卖十万人民币,挣点辛苦钱。

 

层层加码,到了咖啡师与店主手中,他们知道豆子贵,但是从不知道为什么贵,但是咖啡梦告诉他们,就应该这么贵。

 

对大的生豆商来说,天灾也好,叶锈病减产也罢,无所谓。

 

最好的豆子在他们手中,一旦出了情况,死的不会是他们。

 

但任何余震的风暴传递到了链条的最末端,都会让一批又一批的咖啡厅,咖啡师失业,负债,穷困潦倒。

 

那又与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他们兴致好,开开玩笑,拍下两千美金的豆子,付款一千美金,对外还是宣传是两千美金,往后所有的生豆商们都要比他们高出几倍的成本抢豆子。

 

就又会有一批同行死去。

 

巨鲸只是打了个喷嚏,只是随意扑腾一下浪花,又一群虾米化为齑粉。

 

但巨鲸不在乎。

 

你干了很多年,你有钱,你求庄园主卖给你,别做他们这些大资本的走狗了。

 

但他们也不会卖给你。

 

因为排他协议,因为沟通成本增加,因为你买的量不够,所以你买不了,更别提打败生豆商们。

 

你期待着国内有资本能够干死这些巨头们,能不能抄底一块庄园,自己产好咖啡。

 

想的好。

 

光种一颗产瑰夏的咖啡树,就需要让它空长五年,培养一批农民,让他们钻研发酵工艺,又需要很多年。

 

五年,对咖啡来说,是一眨眼。

 

但对资本来说,五年没有回报,热钱们等不起。

 

需要五年才能讲完的故事,不性感。

 

在这个周期内,就是会有无数咖啡厅倒闭,无数咖啡师一无所有,无数咖啡师背上一身的债。

 

泥头车,滚滚向前。

 

你可以期待国内有资本,在各大产区翘墙脚,收购各类种植园;你可以看到有人才在云南扎根落户,实现技术改革,将大厂的经验带到这个领域来;你可以看到国内举办各类评审会,将国内的好豆子推向世界。

 

你可以期待。

 

但这些都是极度精英主义视角的故事。

 

与你一个咖啡师,与你一个底层青年有什么关系呢。

 

你开的泥头车,从拉钢卷变成了拉水泥,从红色的变成蓝色的,又有什么关系呢。

 

他们是松柏,是胡杨,五年雨打风吹,五年干涸无水,都不会死。

 

但你是野草。

 

就算风调雨顺,你也活不过五年。

 

你是这个行业的两季人,长夜漫漫,凛冬已至。

 

你看不到春天。

 

9

 

我爱咖啡吗?

 

我或许爱。

 

但咖啡一定不爱我。

 

准确的来说,咖啡不爱任何人,它只是一款大宗商品,由大资本垄断了供应链,然后贩卖到每一个对咖啡因成瘾,或对精致生活有向往的人手中。

 

从来没有什么咖啡梦。

 

只是人们将自己所有的精力与金钱,青春与热血砸了进去,凝视它许久,指望着它有一个回应。

 

它不会回应,它有周期,它自有定数。

 

只要你爱它,它就吃着所有年轻人的血与汗。你们从来不是师父与徒弟,情人与伴侣的关系。

 

而是主人与奴隶。

 

它设下了层层障碍,层层枷锁,最终并不是为了让人挣钱,出人头地,而是要你绝对的死心塌地,绝对的臣服。

 

你以为你在跟它SM,但对不起,它忘了安全词。

 

我曾是咖啡师,考了许多证,随后我向上游追溯,现在我既是加工商,也是贸易商。

 

不上,不下,最尴尬。

 

这个行业它提起了我的裤子,然后在我脖子处系紧裤带。

 

我往上走,它扯我蛋;

 

往下落,它勒我脖子。

 

我赚的不多,每天在机器轰鸣与噪声中烘焙出一批批豆子,想让消费者喝到咸鲜,就拉到最新鲜的程度,想让消费者喝到苦,就拉到最黑。

 

消费者想要喝到甜酸,那好说,豆子越贵越容易。

 

日复一日,总是如此,直到疫情到来。

 

这么多年,我总需要搬工作室,因为房租和邻居投诉不胜其扰;我不敢休假,不敢谈恋爱,因为豆子不等人;我不敢不砸钱拍卖,因为大消费者会转头就走。

 

我要更多流量,才能转化,我甚至还得累了一天后,去搞自媒体。

 

但总归是做下来了。

 

今年疫情,快递和物流停了几十天。

 

我心急如焚,我知道消费者就在那里,可我又不能骑着小电驴,一批一批把货送过去。

 

这几十天里,每天都是心悬着的,你不知道何时会恢复快递,绝望,始终缠着你。

 

往年这时,无数同行在吵着要参加新一轮的庄园竞拍,但今年大家都沉默了,不拍了,活下去,活下去。

 

许多同行在长夜中死去了。

 

他们或是重金拍卖了一大批豆子还没卖完,可眼瞅着新的豆子又要上市,自己的这批豆子打折都卖不出去;

 

他们或是开了咖啡厅,没有客人上门,每天的房租足够烧干他们的资金链;

 

他们或是失去了工作,失去了赖以维系的微薄工资,无法生存。

 

但就算没有这场疫情,又如何呢。

 

我身边就有女孩子,在生豆期货昂首挺进的时候赚了一个小目标亿,光最早的蓝牌特斯拉就有两辆,可随后一场天灾,一场叶锈病,让她倾家荡产,负债累累。

 

她收获了30%的咖啡,这些有着消毒水味道的咖啡豆挂在中介网站上,是不会有人买的。

 

雨打,风吹,雪落,霜又起。

 

梦该醒了。

 

10

 

醒来时会发现,咖啡是一场无间地狱。

 

前面的人爬不出,后面的人拉着前面的人的腿,想爬出去。

 

无论是你当老板,还是做员工;

 

无论你考证,还是打比赛;

 

无论你做培训割别人韭菜,还是做加工商向产业链上进一环。

 

大家互相厮杀,挣扎,内卷。

 

你从这里挣到了钱,你觉得你从底层杀出来了,你不一样了,但是你的幸福太脆弱了,极远方太平洋或大西洋的一场飓风,让豆子减产,就能够摧毁你几十年的努力。

 

这么多年,你脸上长了皱纹,你老了。

 

依然只是一只较大一些的蚂蚁。

 

你环顾整个咖啡行业,你发现大地早被同行的鲜血染红,还是有无数年轻人想进来,做着梦,向里面挤。

 

别进来了,是死路,是死路,是死路!

 

他们听不到。

 

头顶上俯瞰众生的真正精英们,发出了一声微不可查的笑。

 

别做梦了。

 

 

 

———————–

公众号:半佛仙人(ID:banfoSB)

B站:硬核的半佛仙人

微博:半佛仙人正在装

知乎:半佛仙人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ROojZon0pGwf-XYKQDkuH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