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被一张温暖而残酷的照片感动哭了

今天!我被一张温暖而残酷的照片感动哭了

昨晚我被一张小女孩乖巧认真学习的照片感动了

人民日报称案板上是生活,案板下是希望

感动之余我又想起了我小时候的事情

静静发了一会呆想了想

现实比想象中还要残酷

现在还有多少农村和山区孩子没有学上

又有多少孩子没有人管教误入歧途

贫富差距的恶化 社会阶层的固化

正在潜移默化影响着无数底层孩子

网络课程真的可以改变贫富差距吗?

一连串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今天!我被一张温暖而残酷的照片感动哭了

今天!我被一张温暖而残酷的照片感动哭了

这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温馨甜蜜充满奋斗气息,外人可能觉得很苦,但实际上如果你出生在这样的家庭特别是有这样努力的妈妈,你一定会终身受益,因为生活教会了这个小女孩坚强努力奋斗承受折磨,这恰恰是极少数孩子才具有的优秀品格。

这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9几年我爸工厂当工人每个月赚300多块钱,我妈仪表厂赚200多,恰恰有点不够生活,可能是我长身体吃肉比较多吧,所以经常做一些小生意,卖过水果  猪肉 带鱼,过年摆地摊卖对联喜钱蜡烛。

我记得当时冬天非常冷,摊位是在河边医院拐角,为了争取一个好的摊位,半夜4-5点就要出发,我是八九点到,冬天江苏的风特别冷,吹得像刀刮一样,正常都有很多冻疮脸上和耳朵上,很多年以后我去哈尔滨读大学又一次体验到那一种风。

一边看摊位,一边带本书看,那时候还没有手机平板电脑这些,那种很厚的百科全书我就特别喜欢,看了十几遍。来客人了就放下书,给他们讲价格展示样品,经常往家来回跑腿补货,非常忙碌也非常开心,那时候我大概7-8岁,和这个小女孩差不多大小。

 

并没有感觉到生活的痛苦,相反每天晚上回家把赚的钱铺在茶几上,数一遍两遍三遍,一毛一分钱都数好才睡觉,格外兴奋睡得格外香。很多人没办法体验到那一种数钱的快感,可能一天只赚100多块钱,但9几年那时候真的不少了!

 

到了初中要开学了,我爸拿着我的户口学籍和小学成绩单去报名,结果那个教导主任不让登记,说要学区的住房证明,但是我当时住的是工厂里的宿舍,没有房产证怎么办?

 

我爸就很着急啊 着急往回赶,结果在校门口遇到了一个厂里的领导,他问我爸来干嘛了!感觉可能就是客套话啊,随口一问。我爸就说给儿子报名,但是没有房产证报不了名。他一听就笑了,是那个调皮的小孩子啊!(当时我在我爸厂里就以调皮著称)

 

没事没事,你把户口本和学籍资料给我,我帮你登记!!!我爸一听,莫名其妙的感动,现在很多朋友可能觉得没有学区房还能登记好学校?天方夜谭?可不是吗!现在基本不可能,当时其实就是一两句话的事情,因为贫富差距没有那么夸张。

今天!我被一张温暖而残酷的照片感动哭了

比如当时领导一个月赚500,工人赚300,大家其乐融融,没有现在这么严重的阶层差距,现在可能工人赚5000,领导要拿3万差距大了!

今天!我被一张温暖而残酷的照片感动哭了

当然我也没有让人失望,市里举办的书法大赛我拿了全校唯一一个一等奖,开始的初一分班考试考了第四(全校25个班),初二初三基本都是第一(初一考第一的同学迷恋传奇游戏,初二退学了),奥赛也拿了小奖

 

说实话,我没觉得我多用功,上课偶尔看看武侠小说,整个寒假帮家里做糕点不做作业,我在没有参加任何辅导班基础上成绩还马马虎虎,我认真想了想有以下几点

 

今天!我被一张温暖而残酷的照片感动哭了

1 我妈是一个极其贤惠又拼命的女人,都是穷苦家的孩子,从农村出来的,对我要求极其严格,为了买一架2000多元的手风琴,攒了半年前咬牙买的就为了让我练练琴。练书法没有空调,都是夏天早上五点起床天刚刚亮就练,她在一旁盯着我练,每天10-20张草纸这是基本的,如果遇上要写作品,连续三个小时到8点那时候天有点热,就有汗滴在宣纸上了!

 

2 遇到了很多名师,都是无偿帮助我,有优秀的书法大师,有当年优秀的中专生直接当的老师,也有上山下乡的名校生当的老师,实验班的老师要求也是非常严格,没有少被打被骂!

 

3 当时教育资源的贫富差距还没有现在那么大,努力就可以考一个好的大学,我的同学在浙大南大人大的有不少。

 

昨天我引发了一个我思考的话题:网络课程到底能不能弥补贫寒子弟和大城市孩子的差距?

 

今天!我被一张温暖而残酷的照片感动哭了

一  上山下乡:

 

今天!我被一张温暖而残酷的照片感动哭了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上山下乡是一场剧烈的运动,千万知青去农村,无意间形成了农村教育资源的均贫富,当时越是偏远地区越是穷得地区,反而支援的知青比较多,这些清华北大交大复旦的佼佼者怀着满腔热情支援农村,有很大一部分娶妻生子,最后当了初中高中老师,他们无疑是当时最优秀的知识分子,很多人本应该作出科研成就或者当公司老板,但历史因素只能当老师,教出了非常多优秀的学生。

 

请看下面粉丝的留言:

 

今天!我被一张温暖而残酷的照片感动哭了

偏远地区的知青回不去城市,只能教书,把回城市的希望寄托在孩子们身上,让他的学生去完成他年轻时候的志向,所以出现了很多偏远地区居然能考上清华北大,而且不是一两个的奇观,现在基本不可能了。

 

因为知青回不去,回去的权利掌握在极少数盖章的村长村支书手里,很多女知青拧成悲剧,具体可参考李小璐的成名作天浴,需翻墙。

 

二  部分优秀的中专生没有考大学,直接上的中专当老师

 

如果你知道你的老师是中专学历,千万别笑,在70年代80年代,优秀的学生很多上的中专直接当老师,当时的中专学历含金量非常高,当然现在中专学历约等于没有学历。。。

 

今天!我被一张温暖而残酷的照片感动哭了

三 小城市的优秀师资力量流失非常严重

以前教我的班主任是南师大学物理专业的,还有牛逼的直接是教授级别,现在只有盐城师范的学生回来泰兴当老师了,每个月工资真的只有3000多,隔壁常州可以开出一万以上工资,所以优秀学生都流向苏锡常 杭州和上海。

今天!我被一张温暖而残酷的照片感动哭了

别说泰兴,说曾经的明星黄冈中学的没落:

今天!我被一张温暖而残酷的照片感动哭了

今天!我被一张温暖而残酷的照片感动哭了

当优秀的老师和学生都被发达地区挖走,就像是釜底抽薪,接着就是恶性循环。

 

今天!我被一张温暖而残酷的照片感动哭了

1500个英文词汇量对小学生够不够?在美国肯定是够了,但是在海淀区不够,别说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的差距了,就连北京市内部差距也是极其大!

可能海淀区的优秀高中生忙着冲刺清华北大甚至国际名校,而密云区的孩子还在冲刺本二本一线,偏远的区考清华北大可能性几乎为零。

今天!我被一张温暖而残酷的照片感动哭了

再来看看我的群友的反应:

今天!我被一张温暖而残酷的照片感动哭了

今天!我被一张温暖而残酷的照片感动哭了

我相信很多老铁们说,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压力太大,我只希望他们开开心心,过中等生活就行了,那我们看看中等生活啥样:

今天!我被一张温暖而残酷的照片感动哭了

如果你不往上爬一个阶层,那么中等收入只能不断被平均 被平均,直到再也看不见你的存在。。。

 

北京的学区房贵,20万一平米,1000万价格很离谱很吓人,但这充分反映了家长的焦虑和贫富差距,这1000万的学区房就是跨越一个阶层可能的一张船票。

 

那么到底怎么样才能破解教育不均衡这个不可逆的趋势呢?简单的学区划分没啥用了,现在连清华北大的学生硕士博士都抢着去深圳中学当老师,你觉得教育资源能均衡吗?

唯一可行的办法,再来一次山上下乡,用行政手段才可能有效果,但你觉得可能吗?

 

80年代90年代  90%的北大新生家境贫寒,现在10%来自贫困家庭,再过十年可能只剩下1%(国家特批)贫寒学生,寒门再难出贵子,基本已经成为不可逆的趋势,要么家长和学生一起拼命跳龙门,要么和日本一样进入低欲望社会,几乎没有中间选项!

 

今天!我被一张温暖而残酷的照片感动哭了

今天!我被一张温暖而残酷的照片感动哭了

今天!我被一张温暖而残酷的照片感动哭了

今天!我被一张温暖而残酷的照片感动哭了

 

上百万的以上的农村留守儿童,爸妈出去打工,没人看管,爷爷奶奶自己都管不过来,最后这些孩子就是玩游戏混日子,辍学最后打工,沦为最底层廉价劳动力,自学成才那是不可能的,小学初中自学可能,高中还自学,有几个孩子有欧拉华罗庚的智商?

 

其实本文的主题是非常深刻的,不是一两篇文章就能说清楚的,我相信我的读者们,都会认真思考教育的贫富差距问题,我并没有贩卖焦虑,我只是在思考现状

 

今天!我被一张温暖而残酷的照片感动哭了

泰兴中学曾经江苏第八,现在。。。。可能38都排不上,南京苏州南通常州无锡的竞争实在是太吓人了。。。以前可能每年考5-6个清北,现在除了自主招生基本不可能,你说下滑多厉害?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pSp9A3oMQkgvd7qHUrHwAw

如何在小学和初中期间,为四大之路做准备

     延续昨日话题,如何才能在小学和初中期间,为四大之路做储备?

 

    昨天公众号帖已说明,2022年前老政策的四大之路包括60%的自招和40%的裸考,自招看综合和拔尖的科目,允许偏科,但强项得在上海范围内排得上号。裸考就看中考的630分(其中语数外各150,物理90,化学60和体育30)。

 

     今年中考是最后一次630分的总分,明年中考开始执行750总分制度,但录取计划依旧是老政策。从2022年开始,变更为750分加50分综合评定的名额分配优先的新中考制度。

    2022年开始,新中考制度自招比例,四大由60%降低到了35%。名额分配比例代替原先的零志愿和裸考,占据65%。四大之路也就只有这两条路。

 

     进入四大高中的学生,一届大约在1200人左右。35%的自招,也就是420人,按照老政策对应的60%比例看,每1000人中有5.6个人符合自招录取条件,新政策执行后,自招减少为每1000人中有3.2个人符合。另外,名额分配方面,一模7%门槛加上自招考8%的录取率其余名额分配占据780人。如果按照中考具备高中录取资格一届10万人计算,大概每1000人中有8个人可以进入四大高中。

 

由此可见,四大之路,并不平坦。

 

     新中考后涉及的科目太多,时间不足,不但要考虑语数外等主课,还要兼顾物理化学体育等副科。就连综合评定的50分,也是需要重视的。这也正是,一叶目开昨日所说,对于大部分四年级以后,前期花费太多精力在奥英上的学生,准备四大高中是有巨大难度。

 

    在今年以前的小升初,奥数是敲门砖。很多家长从幼儿园开始就起步鸡奥。但是奥数和初中中考是否有关系?答案也是很虐心,除了自招考数学那部分内容,似乎相关度并不大。巨大的奥数产业,某思、某季、某菇,甚至那么多真假名师支持着。最终仅有那150名幸运者是有机会踏着业数奥竞之路,进入四大高中考虑的范围。但是整个上海一届中奥过的孩子竟然有4万人。千分之三点七五的概率,恰恰和前段的自招人数率一一对应(还有文科专长生)。但是他们只是有资格,如果一模整体分数不达7%,也没有资格录取。而其余的千分之九百九十六点二五的学生,几乎百分之一百都是分母,都是垫脚石。

    很多打着自招旗号的机构和老师,号称有资源。却不知自招老师已私下联系各区一模总分前二十和单科前十,他们有的提前签约,有的却成为自招考优先考量的对象。四大自招看的是超前思维能力和全面综合意识,绝对不是和小学考试那种教点套路就可以投机取巧。能被四大自招录取的学生,几乎不会浪费时间参加自招班和自招机构。

 

    相比自招之路的虐心,对于有梦想的普通学生来说,今明年的裸考和2022年开始的名额分配制度,是另一条可以迈入四大的渠道,但也是唯一的机会(注意:2022年开始裸考是没有四大名额)。

 

   今年的裸考,就是六门,新中考750分一共十门。相比2021年以后的十门虐心考,2020年可谓是幸运。今年学子,体育全部计入满分,只要五门能拿到极致六百分,就可以大概率裸分进四大。

 

   所以,对于向往和准备四大的学子,摆在你们面前的路很清晰,要么自招,要么中考十门加综合评定四大类,走名额分配之路。后者的核心就是十门均衡,想想就心颤。

 

    一叶先生并非泼大家冷水。要知道今明年小升初的学生,已把超过三年时间花费在奥数上,如果目前还不属于上海前列,或拿不到小学语数外前五的成绩,也基本丧失自招的先决条件。而恰恰重奥的经历,也耗费大量中考十门的准备时间,逆袭需要时间的转换,没有时间支持,只是空想。这些学生面对四年后的大考,一叶先生表示并不乐观,四五年级定型中考也就由此而来,缺的不是希望和努力,而是时间。

 

     在上海,体制外的学校,包括三公,他们IB等课程和特定教学模式都不适应应试四大。之前某外融合班,出国无望,也有人走四大自招之路。但以后新中考自招名额减少,少的就是他们那批人,让他们在如狼似虎的XH拼名额分配到区资格,所谓难上加难。其中还有隐藏原因,一叶先生说不出口,怕让你们更虐心。

     所以,志在四大的幼儿园和小学生家长,请不要选择体制外双语学校和三公类的学校,也不要选择温水煮青蛙的九年制学校,并非质量不好,而是教学重心在于本校直升和体制外之路,没有资格直升的学生,也没有什么优势去拼中高考。

   志在四大之路的低年级家长,需要做好以下准备:

1. 在上小学前,养成认真高效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别老是一坐下就喊妈,或心不在焉,别磨叽,别思想不能集中。)

2. 在二年级前,培养自学能力。(先手把手教,然后慢慢放手)二年级是最重要的时间,别出去瞎玩,别浪费时间在听书和无用的课外大语文上。安安静静地把五年中涉及的字词句和数学英语能学多少学多少。在一二年级,一定要努力争取在班级里混好些,家长成为老师自己人,孩子成为班级孩子王,有好处。

3. 三年级前可以参加奥数思维训练等课程,但三年级以后,如可以进某思集训队或某季创新班,请坚持,争取排名前50%,有机会走自招理科班路进四大。如果进不去,请退班,换成名额分配方向努力,别依赖机构,努力自学。(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很多高端班几乎不考试或做做样子根本不换血,原因不用一叶多说了。果断退班!)退班后,对自招心有不甘的学生,可以利用《多功能题典》自学(题目和答案在一起),然后用《高思导引》去训练(大部分机构都用里面的题目,答案很详细)。如果放弃自招,那就从课本入手,自学吧。

4. 四大之路,英语是必须品,但不是所有。别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英语上,原版娃不是不适用四大选拔,只是原版和应试两条腿一起迈,容易跌跟头。原版娃最大后遗症是语文成绩不会好。因为中西思维有极大区别,而且是无法提高的根本缺陷。FCE、小托福和PET,没有用。四大高中不看这些。他们都相信自己学校卷子,四大自招考英语部分的难度就是上海高考卷的难度。

5. 无论历史开卷考还是道法开卷考,社会知识全面是必须的。不但要懂,还要会分析。了解社会,了解历史,尤其是近代屈辱史,很重要!(很多孩子喜欢看古代史,喜欢英雄的故事,不喜欢看屈辱史,但是中考大版面就是考近现代史。心虚…)

6. 数学需要达到什么程度?

   

    志在四大的学生,必须超前,最好超前一年半。但前提是已经翻篇的题目能保证95%的准确率。举个例子,别以一课一练和市北四色书为依据,那太简单。可以看看奥数精讲,这本书也是大家都喜欢做的标配练习册。C卷的内容,最多只允许错一题。在这个基础上超前,越远越好。如果做不到手稳,那就别超,你孩子不是超前那块料。超前切记不依赖机构,容易被忽悠成井底之蛙,自学自练,自己事还是自己解决更好。

7. 语文是大多人的心病,也是大多人的弱项。不是不想鸡,是大多数人心有余力不足,语文也是所有学科中补课最无效的。新中考将不再设有考纲。范围如宇宙。但除了自招理科班路线外,无论是自招文科班,还是走名额分配路线的四大之路,语文都必须要拿到足够多的分。作文,现代文阅读理解,文言文和基础知识,都不能失分太多。所以,对于低年级,目标名额分配中考路线进四大,语文必须从小重视。

幼儿园,学思维,认字,背唐诗,培养语感,家长多交流,口述感想(作文启蒙)。

一年级,别偷懒,多认字,多写字,字都不认识,看书也就没了兴趣。尝试背诵成语和部分好句好段。千万别听书,吃过肉的狗不爱吃狗粮了。

二年级,多看书,多思考,家长陪伴多交流。四大名著别急着看,先看电视剧(一定是老版的),培养兴趣。可以试着写一些150字内的小短文。看完电视,看古文版的四大名著,一则便于理解,二则自发提高文言文语感和思维能力。

三年级,有了二年级广泛的阅读基础和一年级强大的认字写字基础,阅读理解和作文都是小CASE,你们会发现无比轻松,任何题目都驾轻就熟。当别人还在为阅读理解和作文头疼的时候,你们可以轻松地进行更广泛的阅读和思维。

四年级,开始玩文言文,初中的重点。但古文观止不用看,那是高中的,拔苗助长容易死。小古文挺多,几句话一段的寓言故事比较好。

五年级,需要接触初中阅读理解和中考作文,否则来不及达到四大标准和中考高分要求。

 

(看看上面的建议,你们是否为鸡英和鸡奥而后悔,忽略语文的家长,中考语文拿不到130,那四大名额分配之路就渐行渐远了。)

 

8. 物理和化学,是否需要提前学?

     真没必要,中考的物理和化学与高中内容不可同日而语。初中物理没有竞赛,中考和自招的比重都不高。初中物理对于数学基本功扎实的学生,即使是女孩,也毫无难度。化学对于文科背诵基本功扎实的学生,轻而易举。目前市场上有很多所谓零基础的物理课程,只是皮毛,就是把课本走一遍,毫无技术含量。学校有特定试验课程,课外设备不全几乎没有,反而会让校内第二次学有冲突和疑惑。在最需要提拔语文课外阅读和社会知识大局观积累的时候,去超前三年学习物理化学,本末倒置,难道都不怕久了遗忘吗?

 

    时间和精力需要用到刀刃上,中考物理只要课堂上认真听讲,回家认真完成作业,可能轻松满分,超前学两遍就是浪费时间。

 

 

9.综合评定

   综合评定五十分,让学生和家长的校内表现变得更加重要。小学班干部和优秀少先队员,是两大利器,直接影响初中的格局。初中是三好学生和入团。(交流群中悠悠为大家多次开过“如何成为老师自己人”的讲座)。别小看这些,如何成为老师的自己人,将成为左右这五十分的关键。而五十分值,将直接影响四大名额分配之路。

 

10.  中考体育有30分,四大类选修项目。不想跑1000米的,去练跳绳和游泳,千万别变成胖子,以后够呛。给你们一个忠告,体育运动也别偏科,不一定要成为运动员,四肢发达的头脑往往简单,你们要做的只是尽量四大类都满分。体育都拿不到接近满分,四大还指望什么?

11.游戏别禁,爱好要广泛。自招卷曾考过LOL和王者荣耀,还考过乐理和流行音乐明星。新时代的四大,不喜欢只刷题的学生。

12.四大之路上,不存在神雕侠侣。双宿双飞的凤毛麟角,更多的因为早恋毁了学途。

 

 一叶目开给低年级家长的建议:

  兴趣是学好的根本。低年级可以语数外都很普通,但也不要某一门略好于其他两门。因为小孩子都喜欢做自己擅长学科,一旦出现不喜欢或失去兴趣,后面再想提高成绩就难了。四大的门槛是十门拔尖无弱项。为了十门都拔尖,请一定要注意这个小细节。

   四大学子很少有妈宝男和心机女,有也在高中难混长久。爹妈有此倾向请立刻改,时间久了,爹妈的格局就是子女的格局。

    一叶目开所说的四大之路,大家看懂了吗? 成为那1200人不容易,但也不代表不可能。在其他市重点(非四大)儿子的学校,注意隐忍,一旦你霸气侧漏,成绩太拔尖,上了红榜,会有人要求你自招本校而阻碍你的四大之路。

    新中考没有推荐,只有自荐,无论你走自招还是名额分配,命运都在自己手上,干扰越少,机会也就越大。可以不是老师心里班级里最合适的四大人选,但你可以是自己和父母心中的优秀学子。积累实力,暗暗隐忍之后,在一模和中考爆发,躲开所有的干扰,四大目标指日可待。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y_KvmdAdUkZ3QCJ4z5YHvQ

褚士莹Shiro:平凡的孩子,就应该用大众的主流的方式教育和成长吗?

褚士莹Shiro:平凡的孩子,就应该用大众的主流的方式教育和成长吗?
适合我们每个人生命发展的,并不见得是大众的主流的方法——即使我们每个人、每个孩子都只是平凡的生命。

 

童书妈妈写在前面:

 

今天的文章有点不太一样,这次Shiro老师用自己成长经历和在野放茶园的意外感悟,回答了标题中的问题

 

在台北近郊有个野放茶园,当Shiro老师步入这个不一样的茶园,现自己的生命曾经因为意外遇到两位老师,也偶然成为了野放茶园里面的一株“茶树”,原来野蛮生长,是件如此幸运的事。

 

 


2020年2月,新冠疫情正是暧昧不明的时候,我有幸带着两位一起在欧洲长期工作的复杂性科学学者,一起到台湾进行一系列的【调适性智慧·系统思考】工作坊。
我从哲学咨询、克劳迪亚老师从整合论(holism)、克里斯朵夫老师从非暴力沟通(NVC)的角度,对企业教练跟顾问们进行一个新型的思考课程。我们是数年前通过在英国德文郡的舒马赫学院认识的,从此一见如故。
克里斯朵夫虽然是德国人,但是他醉心于东方茗茶,认识许多在全世界跟茶叶有关的职人。他告诉我们,如果到台湾,一定要允许他带我们去见一位特别的茶农朋友。
身为从小在台湾长大的人,又陆续在台湾的乡村做了好几年地方创生的计划,对于让一个德国人带我去见一个我从来没听过的台湾茶农这件事,不免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更何况,他说的这个茶园,就在台北近郊。
不大懂茶的我,相信最好的台湾茶当然就是高山茶,台北怎么可能有什么顶级的好茶!
但看在克里斯多夫如此兴致冲冲,我也不好扫他的兴,于是勉为其难答应了。那一天早上,他拿着国际驾照就去租了一部小汽车,三个人就上了路。
对于德国人在陌生的台湾开车,我心里觉得忐忑不安,提出由我来开车,却被一板一眼的德国人拒绝了,他认为车子租约是登记在他的名下,由别人驾驶是违法而且不负责的表现。眼见马路愈来愈小、人与车愈来愈少,道路愈来愈弯曲,愈来愈接近自然绿意,我的心也愈来愈焦虑。
散布溪石的溪流,似乎提醒着我方向盘一失手就会粉身碎骨。
悠缓安静的乡间,意味着车子万一卡在沟里,或是汽油没了,也找不到人帮助。
再继续往山中去,公路逐渐消失,青山缀着云雾,取而代之的是坡度陡峭的农用道路,表示万一走错了路,狭窄的单行道绝对不允许掉头。
就这样,我们的车离开台北三十多公里,到了山路的尽头,终于看到一个小村落,以及几间没有门牌的老房子,克里斯朵夫信心满满地说:“就是这儿了!”
 
我对德国人的台湾知识半信半疑,直到看到一位穿着布衣的中年人走出老房子,后面跟随着一位也穿着布衣的女子,我才终于放了心,放松了紧握的拳头。
他应该就是德国人口中的茶园主人Mr. Kao——高定石,穿着粗衣宽袍,理了个大光头,跟我预想的茶农长得不同,他看起来更像是一位出家人,或是一名修行者。
高老师看客人到来,缓缓盖上他正在焙的茶,微笑地问我们:“要先去看看茶园,再回来泡茶吗?”
褚士莹Shiro:平凡的孩子,就应该用大众的主流的方式教育和成长吗?

▲高定石先生在他的野放茶园/图片来自网络

 

“那当然!既然特地冒着生命危险,坐着德国人开的车来了,当然要看!”我心里呐喊着,外表只是微笑点了点头。
茶园主人听到我们的回答后,立刻脱下了崭新的Timberland防水黄靴,拎着鞋子赤着脚,开始往山林里走去,我们连忙跟上。
从农用道路转进没有路的林子里,简直就到了原始丛林里,约莫走了十几分钟,我一面低头避开树枝、免得戳到眼睛时,德国人开始说着他打死也不会光脚,因为他上次来的时候在林子里遇到毒蛇……我真的很想掐死他。
我们几乎是匍匐前进。我一直等着山穷水尽的时候,会突然豁然开朗,出现一片如诗如画的青翠茶园。
但这一刻一直没有到来。
 

褚士莹Shiro:平凡的孩子,就应该用大众的主流的方式教育和成长吗?

▲没有路的野放茶园/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快到了吗?”我终于忍不住问高老师。
领路的他在比较空旷的地方停了下来,微笑说:“我们现在就在茶园的中央了啊!”
我愣了一下,四周满满都是芒草、蕨类、灌木、大树……什么都有,就是没有看到茶园。
高老师赤脚往上一跳,抓到一根高高的树枝,端详了一会儿之后,小心地摘下一片嫩尖,交到我的手上:
“这是我们茶园的生菜沙拉,你尝尝看。”
我将嫩叶放进嘴中,突然一股茶叶的馨香充满了我的口腔。
 
这就是茶树的叶子,原来茶树这么高!我印象中的茶园,无论是印度的大吉岭还是非洲的马拉威,福建的武夷山还是台湾的阿里山,茶园总是低低矮矮的灌木,而且像阅兵那样排列得整整齐齐,一望无际。我完全没有想到,茶树可以像一般的树一样参天生长。
我突然想起世界上根本没有“迷你猪”这个品种的猪,觉得自己身为“控制狂”的人类真是可耻。
细细咀嚼这一芯二叶的茶树嫩芽,微苦回甘,跟一般青的茶叶不同,不苦不涩,却有一种野性的香味,那种感觉很难形容,淡雅细致。舌头的味蕾,可以立刻判别这是货真价实的野生茶树叶,生产纤细茶叶的茶树,跟旷野中粗犷的山茶树,确实是“同一家人”。
“因为这嫩叶被小绿叶蝉咬过,所以会有一点果香、蜜香、花香的味道。”高老师公布了谜底,我只能感叹自己味蕾不够敏锐。
 
“你有没有发现,脚底下的土地很软?”
经高老师这么一说,我才注意到,确实脚下的土壤又松又软,有种奢侈的感觉,因为我去过许多集约农法的果园或是农田,都因为长年喷洒农药、落叶剂、化学肥料的缘故,土壤失去养分以后,就变得像石头一样坚硬。但是这里的土壤,是属于肥沃的山林野地才会有的柔软。
“你知道为什么会这么柔软吗?”高老师一面随手拔起一株蕨草,捧在手心,指着草根的泥土说:“你们看,泥土都是黑色、松松软软的,这表示这块土地很健康,很肥沃,所以植物都可以长得很好。”
高定石的茶园属于野放茶园,完全以纯粹自然生态来维持平衡运作,完全不施放肥料或药物,只用腐烂的杂草落叶做为肥料,昆虫、鸟兽也会各自发展出一套平衡生长的食物链,通过野放式管理,如同森林一般,土壤自然肥沃,内含的矿物质营养素相对更高。
高老师要我们仔细看着那株厥类植物根部的泥土,果然能看见很多松土的虫子。
“你闻闻看,这土有多香!”
我把鼻子半信半疑地凑过去嗅了一下,这样算不算“芳香”不好说,但松软的土壤没有臭味,是千真万确的。
“这土根本就是可以吃的!”高老师接着说。
我很担心他要我试吃土壤,我不知道如何拒绝,赶快假装抬头开始观察头顶的茶树。
但是他要说的重点是,像这样又松又软的黑土,虽然我在园艺店好像也看过,但那种培养土不是自然堆积、腐蚀形成的,往往有一种让人不悦的臭味。
刚刚附在蕨根上的这把土不但不臭,细细分辨,还有很丰富的层次,除了泥土的芳香,腐植质、有机质,还有一种发酵的味道。
一块地自然野放的时间够长,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态循环,具有多样性的植物、动物,完整的生态才会制造出好土,我是完全同意的,我只是没有准备好要吃土而已。
顺着茶树,我看到树干上缠附着许多松萝和蕨类植物,树皮上则覆盖着不同颜色的地衣。它们看起来都是很老的树了。
“我的每棵茶树上,至少都有3种以上的蕨类在共生。”他语带得意地说,仿佛这些树是让他引以为傲的学生。
我从小就对地衣非常着迷,记得小学跟着自然课老师做科学展览的时候,曾经有一个学期做过孢子的研究,高中的时候开始写小说,第一篇参加中篇小说比赛的题目,题目就是《地衣》。后来开始出书,还写过一本长篇小说,叫做《孢子精神》。
地衣真是生物界奇妙的存在,它们其实并不是一种植物,而是真菌和绿藻两种生物的共生体,长在干燥的岩石或树皮上,真菌提供水和矿物质,提供保护,防止水分过度蒸发,而绿藻则负责提供营养物质,透过在空气中传播,进行无性生殖。它们超级长寿,有的可以活上千年。
沿着长满地衣的树干,看起来好像没整理的茶树上,处处可见小叶绿蝉,被绿叶蝉咬过的茶叶,带有独特的果香蜜甜。自然农耕法的茶叶上充满各式茶虫蛀过的痕迹。被茶虫咬过的茶叶,反而有种特殊的果蜜香,为茶园制造顶级东方美人茶,提供了上好的原料。
这些都是主人多年来尊重自然生态,坚持不除虫的结果。
 
褚士莹Shiro:平凡的孩子,就应该用大众的主流的方式教育和成长吗?

▲高定石先生的茶道/图片来自网络

 

高老师说,人类在自然里,不能只留人类想要、对人类有用的元素,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的生态平衡,而一个土地踏起来像云一样松软的森林生态系统,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这时候,我突然理解为什么高老师坚持要脱鞋才进茶园,这就好像我无法想像自己穿着沾满泥泞的鞋子躺在床上一样,对他来说,在这蔓草丛生、狂野豪放的自然里,穿着胶底的鞋踩在上面,根本是一种亵渎。
“基本上,茶园里面的杂草,如果不高过茶树,我就不理它,只有杂草长得比茶树还高的时候,我才用手清理一下。”高老师指着我们走过的小径上,那些覆盖在土地上的芒草,
“只要不抢走过多茶叶的营养,就让它跟茶园相处在一个相对自然的状态。这是一座与蜘蛛、毒蛇共存的茶园,我甚至连水都不浇的。”
茶树上面的蜘蛛网,闪耀着未干的雨水,蜘蛛们旁若无人地忙着,网里还挂着猎物。
我于是理解,高定石对待茶园的“温柔”,并不是给茶园一切最好的,而是不拿走原有的东西,也不给予原本没有的东西。
他每天赤着脚在这野放茶园来走来走去,看起来什么都没在做,却随时观察,留心任何细节的变化,并且克制自己过多的介入。我想到台湾人传统农家“巡田水”的说法,这真是做到极致了。
“你看,这是穿山甲的脚印!”我们跟着高定石继续穿梭在他的人生游乐场里,看穿山甲挖的洞,如何帮他的茶园松土,还有青蛙、蜗牛、萤火虫、蚯蚓,对,还有毒蛇,也都在全天候做着帮忙松土的工作。
“啊!穿山甲的粪。这也是生态链的一环。”
 
“我懂了。眼镜蛇也快要出现了吧?”我心里忍不住嘟囔着。我对自己穿着鞋子走进神圣的土地,有着复杂的心情。
我记得在有一篇访谈中看到,有位记者问高定石一个大汉怎会做出如此“甜美”的茶,他当时的回答让我印象很深刻:“因为我把所有的温柔,都给了茶!”
亲身走在他的茶园里,我完全懂了他的温柔。
这时候,蹲在野放茶园中的我,突然有一种像是被闪电击中的感觉——我突然想起小学最后两年半的时间,那段跟着自然课谢老师做科学实验的时光。
我想到谢老师当年对待我这个不太适应转学的学生,就像高定石对待他的茶园,完全没有以爱之名、以教育之名,在我身上施放肥料或农药、除草剂,完全让我在自然生态中存在,维持平衡,就像枯草可以做化做肥料,昆虫、鸟兽也会各自发展出一套平衡生长的生态链,我在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失败中,慢慢地达到平衡。
谢老师作为一个野放茶园的农夫,定期帮我排除家长、同侪和社会的压力,保护我在知识跟成长的山林间,用我自己适合的方式跟步调探索,直到我能够找到适合落地生根的土壤,按照自己想要的姿态来生长为止,没有介入,没有批判,不着急,只是每天赤脚走动一下,巡巡田水。
这样想来,谢老师与我,其实并不像是现代师生的关系,而更像是传统师傅跟徒弟的关系,好多个夜晚,我不想回家,也不想上学,老师就让我住在她山上的家里,继续做科展实验,不用回家也没有关系,没有去学校也没有关系。
她用自己老师的身份,保护着我,让我不被我不想要承受的外力介入,谢老师其实就像茶园的主人高老师,他们虽然都可以决定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待茶园里的茶树,但是他们选择了有距离的“温柔”。
这说明了为什么我记忆中的谢老师,一直不像一个高高在上的“老师”,虽然她有着对小学生来说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我却只是觉得她只是跟我一起,生活在校园里的一个大人而已。这跟我与之前之后的传统教育制度下的老师,似乎有很大的区别。

后来,我的学习经验里,就再也没有遇过这样的老师,直到我去法国开始向奥斯卡·伯尼菲博士拜师学习哲学开始,才体会到法国传统的师徒制,就如同孔子那个年代传统的师生关系,改变了我对于学习就是“在学校里进行整齐划一的填鸭式教育”的认识。

 

高老师的茶,能够让大众接受吗?他的茶园会不会太过另类?

 

问这个问题,就好像问我,谢老师或奥斯卡的教学方式,会不会过于小众?
 
小众是事实,但不需要当成一个问题,因为适合我们生命的,不见得是适合大众的方法——即使我们只是平凡的生命。
我之所以觉得这样的师生关系“特别”,或许是因为我们在追求统一规范的教育结果时,忘了什么叫做“人师”。
有趣的是,无论我的小学自然老师还是奥斯卡,在跟随他们学习的当时,我都觉得他们是异常严厉的人,甚至觉得他们有着放任我自生自灭的“残酷”。但是如今在这片野放茶园里,意识到知道自己竟然也曾经被这样温柔以待,我的心突然都融化了。
高家200多年的茶园,家中世世代代都是茶农,种了十代人,到了高定石这一辈,他有选择性地把祖先曾经荒废的茶园重新开垦出来,再温柔地让它荒芜。
 
如果世界是一个茶园,我发现我的生命因为意外遇到这两位老师,偶然成为了野放茶园里面的一株茶树,野蛮生长,是件如此幸运的事。
现在的我,已经不是一个需要大人保护的孩子了。所以如果可以,我希望学习成为自己的老师,帮助自己营造出一个适合生活、学习、思考的野放茶园。
行有余力,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引导需要的人,打造属于自己的野放茶园。
毕竟,我终于明白,只有野蛮才是最优雅的生长。

撰文:褚士莹(Shiro),国际NGO工作者,毕业于埃及AUC大学新闻系、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曾在英国The School Of Life、Schumacher College及法国IPP哲学践行学院学习,师从奥斯卡·伯尼菲,学习哲学咨询,并从事相关翻译、课程设计与教学训练,也正与一群欧洲学者组成智库,推动复杂性科学、系统思维的Holos计划。中文出版了包括《给自己十样人生礼物》《我为什么到法国上哲学课》等五十多本作品。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7g-vR_Jgmrnv7-d4AfiI1A

2020上海民办小学/初中报名人数出炉

 

最近几天升学类文章流量激增,这也催生了很多捣糨糊的“水文”。然而,相比一看就是捣糨糊的吐槽文,更无聊的是那些一本正经说瞎话的所谓专业文章,比如预测报名率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就提到过,鸡血圈其实真的是个小众的圈子,而其中经常流连于微信群和QQ群的毕业年级的家长就更少了。因此,鸡血群的投票结果完全不能代表十几万的应届生家长,更别说有些文章居然拿区区几十个数据代表一个区,然后高谈阔论……

 

#哎,数据不够么就不要用了啊!硬上有意思么?#

 

这种瞎搞出来的百分比除了忽悠和带流量还有别的意义么?再等十天,5/18-5/19,你要的数据就能唾手可得,这都等不及么?

 

总算,官方的数据先来了一波,家长们可以定定心心吃“硬菜”了~~~

 

市教委刚刚发布,截至5月8日24时,本市义务教育入学有关登记、报名工作全面结束。

01

幼升小方面

2020年上海市幼升小信息登记18.51万人,其中报名民办小学2.23万人。74所民办小学将参加电脑随机录取,占民办小学总数的88.10%。民办小学报名人数与招生计划数比约为1.41:1,与2019年基本持平。

02

小升初方面

2020年上海市小升初信息确认14.16万人,其中报名民办初中2.52万人(不含一贯制直升,下同)。85所民办初中将参加电脑随机录取,占民办初中总数的77.27%。民办初中报名人数与招生计划数比约为1.43:1,比2019年略有下降。

03

民办一贯制直升

民办一贯制学校小升初直升录取已于4月23日全部完成。全市14个区、43所民办一贯制学校安排民办一贯制直升计划4905人,申请民办一贯制直升意愿的人数与直升计划数比为:1.03:1。

(数据来自文汇独家稿件,作者:张鹏;编辑:王星;责任编辑:樊丽萍,姜澎)

 

So,大家什么感觉?

 

我觉得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心定的,因为稳定或者下降总好过猛增。既然参加摇号了,总是希望自己能中签的,人少了,自然中签率能稍微高那么一丢丢。

 

幼升小“一进一出”

01

 

先说幼升小,数据基本持平,这比我想的要多那么一点。

 

在出路不明,很多对口公办尚可的家庭放弃民办的前提下,一些原本对口菜小且无意鸡血的家庭加入了“撞大运”的队伍,这一进一出,最终造成了持平的结果。

 

另外,在直升一贯制明显占优势的情况下,总体人数不变,则可以推断出民办摇号形势两极分化将进一步加剧。

 

举个例子,本来A校(九年一贯制)和B校(对口普通公办初中)都不错,也都是本区招生。往年的录取率差不多,都在1:4左右,即四个人报名,一个人录取。然而,小升初无差别摇号政策的落地以及九年一贯制直升比例的确定和同样无差别的摇号政策,很可能将两校录取率的天平完全打破。

 

结果A校可能是1:8,B校可能1:2,一个减半,一个翻倍。

 

这完全是可以预见的变化,家长无论如何选择其实都没错。

 

选A校的是用较大的幼升小录取风险来换取未来小升初的直升概率,这条特别适合那些“撞大运”的家庭,摇到就是赚到,这一签真的比当年新股中签“暴风影音”还要nb得多。

 

而选B校的则是落袋为安的思路,先搞定小学再说。在新政之下,B校的毕业生必然会经历从大部分择校到大概率去普通公办初中的转变,而同时对口初中的生源较之过去会有明显的提升。如今普普通通的公办初中,五年后一定会比现在更好,到时候说不定就真的成了“家门口的香馍馍”了,那岂不美哉?

 

所以,不如先就近摇个往年的热门民办,体验下传说中的优质民办,几年后看情况再做决定。

 

 

小升初更显理性

02

 

小升初的略有下降则反映出家长的理性。

 

首先是受未来中考政策的影响,一流高中自招比例的大幅减少会明显影响一流初中的出路。也许你会说强者恒强,但是前提是你有着和普通学校学生一样牢固的基础,不惧和别人拼中考裸分。

 

其次是分配到校的名额影响。显然,在整体水平相对逊色的普通学校,牛娃更容易拿到校内排名的前列从而直通市重点。这也是摆在大家面前很现实的一个问题,去牛校陪太子读书,最后很可能落得两手空空裸拼中考的结果。

 

民办的未来是特色教育,而不再是单纯的鸡血教育,家长必须早日恢复冷静和理性,而这次的摇号参与结果也恰恰反应了这个理性的趋势。相信随着未来民办出路的变化和名额到校的进一步落实,这个趋势还会愈发明显。

 

对鸡血家长而言,及时调整策略,及早回到综合素质的培养才是让孩子长期收益的“康庄大道”。

 

一贯制直升尘埃落定

03

 

这个其实已经是旧闻,摇号的公平性在民办一贯制直升名单的产生上得到了完全的体现。这给了一些家长更多的希望,同时也让另一部分家长唉声叹气。没办法,公平就是这样,从来就没法兼顾,没法皆大欢喜。

 

对小升初而言,还有个变数就是“三公”。“三公”的面谈名单还未公布,所以在民办一贯制直升摇号中拿到名额的学生到底还有没有资格参加“三公”面试还是个未知数。

 

尽管从道理上来说,直升结果已经进入系统,无敌的“三公”完全可以看到这个结果,从而做出相应的选择。如果“三公”在这个时候抢人势必会让个别学生狠心“跳槽”,如此,民办一贯制多出来的直升名额恐怕又会滋生一些不必要的“漏洞”——而这并非是有关部门愿意看到的。

 

上一篇转载了有关“割韭菜”的好文,真的是不吐不快。而事实上,还有很多类似的人和事,只不过有些人割得文雅一些,或者割的不是钱而是你的时间。

 

作为家长,一方面需要兼听则明,关注不同的公众号搜索不同的信息;而另一方面则是及时优胜劣汰,三观不合的号尽早取关。

 

其实,微信有个搜索功能,大家活学活用就好~~~

 

最后,祝大家有摇必中

大头狮

2020.5.9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AYousD2M5eJ2uoApsIg6aw

美国的穷人,不配努力学习

美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拿下了全球70%以上的诺贝尔奖。
在世人的眼中,美国的教育是无比强大的,其制度需要我们去学习。
比如说快乐教育和素质教育,就是我们从美国引进的,据海归官员说,只要中国学习了这个,就能拥有和美国科学家一样旺盛的创造力和脑洞。
死读书是教不出大师的,引导天性为主,学习教材为辅,减压减负,下课就玩,才有可能培育出中国自己的诺贝尔奖。
曾经我也是这样认为的,至少我对这种理论挑不出什么大毛病,直到美国发生了消毒剂事件。
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特朗普对记者说:

“我看到消毒剂在一分钟内就把病毒消灭了,就一分钟。有没有一种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注射或者几乎是清洗来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正如你所看到的,它进入肺部,对肺部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对它进行测试是很有趣的。

身为美国总统,居然说可以向人体注射消毒剂来试试看能不能灭杀新冠病毒,这简直太令人匪夷所思了。
更离谱的是,几天之内就有数十名美国人因为饮用消毒剂而被送到了医院,其中一人因直接向血管内注射消毒剂而死亡,这引起了整个美国精英社会的嘲讽。 

美国的穷人,不配努力学习

美国登顶世界GDP第一的宝座已经一百多年了,富了那么长时间,按理说国民的科学素养应该高的不得了,即便是再极端的情况,即便是再小的概率,也不应该出现向身体里注射消毒剂这种荒谬的事情。
还有一小半的美国人,坚定的认为地球是平的。

美国的穷人,不配努力学习

这种弱智的行为,大大颠覆了我们对美国人智商的看法。
实际上,美国的教育早就两极分化了。
艰辛困难的学习由美国精英来完成。
至于美国的穷人,不配努力学习,你们开开心心的去玩就可以了。
这不是讽刺,因为美国用制度,剥夺了穷人的孩子辛苦学习的权利。
没钱,你真的不配努力学习。 

公立教育的衰败

美国的公立教育系统,曾经无比辉煌,自建国以来,共培养出10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0位美国总统。
无论你多穷,出身多卑微,你都可以接受到近乎免费的公立教育。
只要你肯努力,教育就能让你成功的步入中产阶级,人人皆有攀登的阶梯,实现自己的“美国梦”。
但二战之后,美国的公立教育系统就开始逐渐衰败,上世纪70年代后更是进入了急速衰败的时期。
2010年,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在电视节目《奥普拉秀》上,推荐纪录片《等待超人》时,讲了一个颠覆中国人常识的事实:

“今天,许多公立学校是失败的:在高中生里,只有1/3的学生准备读大学,非白人学生中有超过一半的人辍学。

《等待超人》的纪录片上映后,在全球教育界掀起了轩然大波,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美国教育系统,早早放学的学校,课上打牌嬉闹的学生,喝茶看报的老师。
在纪录片的海报中,一个满面笑容的小女孩坐在一片废墟中,兴奋的想要举手发言。

美国的穷人,不配努力学习

 但她不知道的是,当她入学家门口公立学校的那一刻,她未来辍学的概率,将是考上大学概率的几十倍。
美国有3000所大学,只要你想上大学,就一定能上,只不过未必是好大学而已。
但实际上,很多美国人都不愿意上大学,不少人甚至连高中都没上完。
很多中学,甚至被称之为“辍学工厂”,臭名昭著,里面的学生混迹街头,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迷恋酒精、性和暴力。 

美国的穷人,不配努力学习

中国有高考工厂,美国有辍学工厂。
美国公立教育,已经失去了曾经的辉煌,变成了“劣质教育”的代名词。
那些进入公立学校的穷孩子们,只能等待超人来拯救他们了。
你猜一猜,美国总统家的孩子上什么学校,他们会不会选择公立学校?
无论是肯尼迪、克林顿,还是奥巴马、希拉里、特朗普,不约而同的抛弃了美国的公立学校,而选择了昂贵无比的私立学校。
近70年来,只有一个美国总统给自己的孩子选择了公立学校,那就是1977年当选美国第39任总统的吉米·卡特总统。
卡特总统在竞选演讲中,猛烈抨击了名流富豪们纷纷将孩子送到私立学校的风潮,认为这会加剧人们对普通公立学校的歧视和偏见。
1977年,在世人的瞩目下,美国卡特总统的小女儿艾米,背着书包走进了华盛顿特区的一所以黑人学生为主的公立学校,这里以糟糕的学业表现和居高不下的辍学率而闻名。 

美国的穷人,不配努力学习

以此,来体现卡特总统言出必践的政治承诺。
不过,无论是卡特总统的前辈,还是他的继任者们,无论嘴上怎么振振有词的强调公立教育的价值,私底下都把子女送到了私立学校。
除了可怜的艾米。  

快乐的公立和残酷的私立

快乐教育和素质教育这一理念,是美国发明的。
在我们印象中,美国的孩子是没有沉重的学业负担的,可以无拘无束的放飞自我,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而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的。
在1970年,美国高中的题目,和今天的中国高中,是差不多的。
但2018年,美国高中的题目,和今天中国的小学,是差不多的。 

美国的穷人,不配努力学习

有一个刚到美国几个月的中国女老师,写了一个赞美快乐教育的文章,说她的孩子在美国可开心了,作业随便就完成了,每天回到家干的最多的事就是打电脑游戏,轻松的不得了。
请问这位老师,您是不是对教育有这种误解。
在我国,每天花大把时间打游戏的,叫“网瘾少年”。
BBC曾拍摄了一个纪录片,叫《交换学校:阶级划分》,把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孩子进行了交换体验。
在纪录片里,我们看到了快乐的公立和残酷的私立学校。
公立学校采取划片入学,到了年龄你就可以上,不需要考试,学费也只是象征性的,什么家庭都缴纳的起。
基本上,公立学校,想上就上。
而私立学校招生极为严格,父母不仅要出高昂到惊人的学费,孩子的绝大多数成绩还必须是A。
私立学校的孩子,学习非常刻苦,每天早上六点半就要起床,下午五点放学后,还被布置了满满的习题和课外活动,很多家长还会花费重金给孩子找一对一的家教。
按学校规定,在GCSE考试中拿到6个A,才能进入下阶段学习,否则就要强制转学,私立学校的孩子压力非常大,比中国高考工厂的压力还要大,每天都在“痛苦”的学习着。 

美国的穷人,不配努力学习

但公立学校的孩子就不一样了,早上八点才起床,下午三点放学后就可以回家,没有任何课后习题,家长没有钱,也没有意愿请一对一的家教给他们上课。
从下午三点到次日八点这个时间,公立学校的孩子,基本就在睡觉和打游戏之间度过,生活开心的不得了。 

美国的穷人,不配努力学习

你觉得,这些孩子长大后的人生,谁应该是高层,谁应该是底层?
我不想让孩子长大了当底层,我要让孩子刻苦学习,但我交不起私立学校昂贵的学费。
有没有高质量的公立学校呢?能够让我们以低廉的学费,享受到私立学校的服务。
还真的有,并不是每一个公立学校都是辍学工厂的,美国照样有明星公立学校,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考入名校,且学费低廉。
快乐教育和素质教育,是我国从美国引入的制度。
划片入学和学区房制度,也是我国从美国引入的制度。
在美国,所有的公立学校,都是划片入学,学校运转的费用,由政府从这个片区的房产税中直接调拨。
房价越高,房产税越高的片区,公立学校能拿到的经费就越多。
以片区为单位,纳税人自己的钱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这很公平,至少看起来很公平。
但美国的富人区和穷人区,房价差距极大,每年征收的房产税,差距也极大。
围墙的左边,是美国的一个贫民区,枪支毒品和暴力横行,房价低迷。
围墙的右边,是美国的一个富人区,家家户户都有空中泳池,房价高昂。 

美国的穷人,不配努力学习

这两个片区,都有各自的公立学校,学校的学费也都极低。
但你觉得,他们的教育质量能一样?
曾获得美国最高新闻奖“普利策奖”的记者爱德华·休姆斯,从2001年秋季,花了一年的时间,在加州一所公立高中“惠特尼高中”蹲点,详细的记录下了这里的一切。
他在这所学校听课,和学生聊天,在这所学校教写作课,甚至亲自参加考试。
一年后,他写出了一本书,书名叫《梦想的学校》。
此书在2003年出版,全书近400页,只有3大章,他在长达188页的第一章用了这样的长标题:

4是有魔力的数字:4小时睡眠,4杯拿铁,4.0

惠特尼高中的学生,为了能够得到最高的平均成绩4.0,一天只睡4个小时,喝掉4大瓶拿铁咖啡,只为了能够熬夜看书。
除此之外,惠特尼高中90%以上的家长,都给孩子聘请了家教,不惜重金。
这完全颠覆了我们对美国快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印象,就算爱德华的书有点夸张,惠特尼高中的学习风气和艰苦程度,也应该完全不亚于中国的高考工厂和省级重点。
美国新一代的精英们确实有部分出自公立学校,但基本都诞生在这样的公立学校。
想入学惠特尼高中很简单,只需要你在这个片区有自己的房产就可以了。
你缴纳了房产税,你的孩子自然可以享受这个片区的教育。
虽然学校基本不要钱,但实际上的成本,比私立学校,还要高。
很多穷人咬咬牙,能贷款把孩子送进私立学校,但却没办法把孩子送进惠特尼高中。
就这样,美国用看似“公平”的手段,以体制的形式,确保了穷人们绝对不可能接受到优质的教育,只能在快乐的玩耍中度过童年。
你们不需要追求什么诺贝尔奖,跳跳舞,看看美国大片,玩玩电脑游戏,长大了当一个工人和服务员就好了。
一辈子都在浑浑噩噩中度过,其实挺好的,知道的多了反而痛苦。
美国,已经不需要你们这些穷人了。  

全球化的影响

很久以前,美国是世界第一制造强国,发达的工业需要很多高素质的工人,所以美国费尽心机的普及全民教育。
美国的工业,是美国的工人一锤子一锤子敲出来的,美国的精英再聪慧,也不可能自己去流水线上组装产品。
这个阶段的美国精英,需要高素质的美国穷人,所以他们愿意普及全民教育。
公立教育投资巨大,但从整体回报来看,是划算的。
但二战之后,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控制了大半个地球,美国精英找到了另外一条发财之路,那就是全球化。
自70年代开始,全球化骤然加速,大量的基础制造业被转移到贫穷国家,由穷国的工人来操作流水线。
而美国,以武力和高科技来保证自己拿走利润的绝对大头。
美国的精英们,不再需要美国的穷人了,全世界有的是人愿意去血汗工厂干那些脏活累活。
只有那些无法转移到国外的岗位,还需要美国穷人们去做,比如说舞蹈演员,理发师,送货员。
这些岗位不需要懂数学,不需要懂技术,反而对艺术修养有一定要求。
所以快乐教育诞生了。
而美国的高科技和武力,则由精英的孩子来负责,大家各司其职。
能跨越阶级的教育之路,在穷人的赞美和支持中,被精英们给彻底封上了。 
龙生龙,风生风,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阶级从此,彻底固化。  

越穷越需要学习

都说中国孩子的数学好,但如果你扣除贫困社区,只考察富裕白人社区的学生,他们学生的数学成绩,可不比中国最顶级的中学要差。
如果美国真的是一个连基础数学都教不会的国家,怎么可能诞生出如此之多的诺贝尔奖,发明出那么多高科技。
但那些差学区,差学校,差老师和问题少年之间互相作用,对偶尔出现的穷人好苗子,会造成巨大的危害和摧残。
穷孩子的出身基本决定了他的命运,不管多么努力,都将在辍学和贫困的泥潭挣扎。
一代一代,在绝望中循环。
所有的人都在吃喝玩乐,每天快乐的打游戏,你会好好学习么?
别扯什么自制力,更别扯什么把选择权交给孩子。
孩子们哪有什么自制力,凭什么指望孩子在一个打游戏成瘾的环境中每天坚持学习。
自律?得了吧。
这种逆天的自制力,99%的成年人都没有。
连少吃点东西减肥的毅力都没有的成年人,没资格要求年幼的孩子出淤泥而不染。
乔布斯生前有三个年幼的孩子。有一天纽约时报的记者Nick问他: 

你的孩子们一定很喜欢iPad吧?

乔布斯回答:

他们没有用过。我们限制孩子们在家里使用智能产品。

这就是美国精英对教育的态度,真正的美国精英,绝对不会采用快乐教育那一套。
以前,我们迷信美国神话,美国啥都是好的,啥制度都是香的,都得引进。
引入美国“先进”的制度,才能救中国于水火。
快乐教育,就是其中之一。
这东西太害人了,尤其坑害底层群众。
美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精华,但也确实有很多糟粕。
这次疫情,打碎了我们对美国神话的迷信,让我们知道,美国不是万能的救世主,这世界上也有美国搞不定的事情。
那些从美国引进的糟粕制度,是不是可以趁这个机会,改一改了。
从古至今,我们的史书中对勤奋读书都是褒扬态度。
从“凿壁偷光”到“囊萤映雪”。
从“头悬梁,锥刺股”到“学海无涯苦作舟”。
学习本来就是一个吃苦的事情,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个成就能够轻轻松松拿下。
不吃得苦中苦,你凭什么为人上人。
美国的穷人,不配努力学习。
但我希望,未来中国的穷人,还能拥有努力学习的权利。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DTt3YCtwTglX67whf5tD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