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群体免疫惊呆全球!女王逃离伦敦,10万民众求封城!张文宏:疫情今年夏天结束基本不可能…

因为病毒,我们变成了厨子,医护变成了战士,老师变成了主播,公务员变成了门卫,汽车企业成了造口罩的……时代改变你,连声招呼都不打。段子归段子,但却印证了《黑天鹅》一书的预言: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在急速增加。 如何对抗不确定性? 最好的办法就是试错。

用达尔文的方式,物竞天择地抗疫,体现了现代科学的独特魅力;

 

体现了“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太极精韵;

 

更体现了发达国家的理论自信、科技自信、体魄自信和制度自信;

 

这种抗疫方法叫“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疗法,是一次史诗级的发明创造,一次造福人类的伟大实验;

 

再次证明了科学的尽头就是玄学;

 

再次证明了,最高级、最科学的治疗就是“不治”——治就是不治,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阿弥陀佛;

英国群体免疫惊呆全球!女王逃离伦敦,10万民众求封城!张文宏:疫情今年夏天结束基本不可能…

 

面对疫情,英国的做法在全球引发了剧烈的讨论。

 

英国首相宣布放弃积极抗疫,首次抛出群体免疫策略;3月12日英国公布了国内的抗疫方案。英国首相鲍里斯在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英国进入抗疫第二阶段——“拖延”阶段(Delay)。在鲍里斯结束新闻发布会后发了一篇文章,直接点出英国防疫策略的本质。简单来说,英国的防疫的策略是”不严防死守,容忍疫情缓慢进展,期待大部分人在隐匿性感染后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从而在人群中获得普遍免疫,以控制疫情”,也就是通过群体免疫力(herd immunity)来防控新型冠状病毒。

 

疫情迫使英女王迁离伦敦

 

据英国媒体消息,因英国疫情紧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近日已经暂时迁离白金汉宫,在伦敦以外的温莎城堡躲避。皇室发言人表示,位于伦敦市中心的白金汉宫有500名工作人员,比起其他皇家领地,这里的潜在危险更大。如果英国情况进一步恶化,即将94岁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和98岁的菲利普亲王将被安排到距离伦敦200公里的桑德林汉姆宫躲避。

 

在14日英国卫生与社会保障部通报的1140名累计确诊新冠病毒感染者中,伦敦成为确诊患者最多地区,达到313人

 

英国群体免疫惊呆全球!女王逃离伦敦,10万民众求封城!张文宏:疫情今年夏天结束基本不可能…

 

英国超10万人签字请愿

呼吁政府积极防控

 

据英国卫生当局14日数据:英国累计确诊1140例新冠肺炎,死亡21例。

 

截至当地时间14日上午,已有超10万人在请愿书上签字,呼吁英国政府采取“更积极的方式”,阻止疫情蔓延。请愿书说,英国有必要效仿意大利,限制一切非必要市镇间人员流动,同时限制大型集会。按英国相关规定,请愿人数超过10万,议会就应考虑对相关议题进行辩论。

 

听到英国专家对“群体免疫”的解释

美国小哥惊到捂脸

 

13日英国媒体播出的节目中,位于英美两地的专家连线,就“群体免疫”展开辩论。英国专家称:应对新的传染病有两种方法。一是治愈世界上每一个病例,但这很难做到,因此现阶段阻止疫情的唯一方法是获得“群体免疫”。美国专家则连连摇头,他表示,疫情如果得不到遏制,将搞垮医疗系统,因此需要采取类似中国和意大利的激进举措。 

 

英主持人质问官员:

“群体免疫”是不是拿民众当小白鼠?

 

13日英国媒体播出的节目中,英国公共卫生部官员解释了英国政府的“群体免疫”策略。主持人提出质疑称:这样的解决方案不是一种危险吗?你其实把那些更容易感染的人群当成了小白鼠。这名官员否认称:我们确实在遵从科学,我们要求出现症状的人居家隔离7天,7天之后我们就不再认为他们具有传染性了。

 

张文宏:英国所谓“群体免疫”策略是否靠谱?

 

15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发文称,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或community immunity)又叫做社区免疫,也就是当足够多的人对导致疾病的病原体产生免疫后,使得其他没有免疫力的个体因此受到保护而不被传染。群体免疫理论表明,当群体中有大量个体对某一传染病免疫或易感个体很少时,那些在个体之间传播的传染病的感染链便会被中断。

 

这种免疫力通常是由于已经接种疫苗而获得,比如天花疫苗的成果研制和接种,使人类或者全体免疫,最终消灭了这种传染病;或者来自于人群已经普遍接触或者感染过这种病毒,比如流感。但遗憾的是,截止目前,在此次新冠病毒并没有疫苗成功来实现强大的群体免疫。

 

英国群体免疫惊呆全球!女王逃离伦敦,10万民众求封城!张文宏:疫情今年夏天结束基本不可能…

英国政府采取这个策略背后也是有理论的基础。首先是流行病学的理论——普遍免疫可以形成稳态。而一个现实则是,这次新冠疫情同样也存在着大部分感染患者为无症状或仅为轻症,可以在不经治疗或者对症治疗后自限性痊愈的特点;此外,英国政府在发布会上也重申新冠的死亡率是1%。因此,通过放开疫情的防控,让大量人口感染后自愈获得免疫力,然后集中医疗力量救治人群中的危重症患者,也就是说不在防“感染”上花成本,而尽在防“死亡”上花成本。在控制疫情的同时不会因为严格的管控措施牺牲社会活力和经济发展,尽量减小抗击疫情的代价,这就是英国所行策略背后的逻辑。

英国群体免疫惊呆全球!女王逃离伦敦,10万民众求封城!张文宏:疫情今年夏天结束基本不可能…

但是这样的一种“群体免疫“方式看似理论上可行,实际上是否真的能够成功,仍然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从中国的经验来看,中国竭尽全力保障了公民不受感染,在防控上不惜以牺牲经济为代价,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了病毒的社区内传播,并迅速恢复社会秩序,竭力恢复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国国家强大的决心和民众的配合力,这并不是其他国家都能够抄的作业。

 

如果做不到像中国这样短时间内结束战斗(2个月,正好碰到春节,给社会合理停摆创造了最佳时机)。英国政府很清楚社会停摆的代价,所以提出 “群体免疫”策略至少也是一种理论。英国的策略是建立在大部分人在被病毒隐匿性感染后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从而在人群中获得普遍免疫的基础上。但这种策略对个体而言是存在风险的,部分轻症患者会在无预警的情况下,骤然进展至危重状态,且危重患者救治极其困难。实际情况下,从武汉前期经验和目前意大利、伊朗的疫情发展中,我们知道最大的风险是不加管控的疫情,一旦迅速蔓延,重症患者增多,若是医院应对不充分,有可能会导致医疗资源的挤兑。但是如果管控好,则可以顺利过渡到常态化重症管理,像德国就是成功的典范。

 

群体免疫的策略,实际上不仅仅是一个科学的问题,可能会涉及一些人性和伦理的问题,也可能存在巨大的隐患。在现代社会科技文明发展下,我们希望更多人能够获得更好生存的权利,而不是以个体的微弱力量去面对自然法则的“优胜劣汰”。当我们面对一个有一定比例死亡病例的传染性疾病,在可能实现科学防控的情况下,选择群体免疫这种看似公平的策略,可能存在伦理的风险。

 

对于英国政府,我的建议是,如果不想交这笔健康税,其实我可以提供一个思路。

 

我们做股票的时候,很多时候做多是为了推到极点再做空,做空是为了更快地推到底部做多,既然选择了烂,何不选择一烂到底?

 

与其在焦急中等待,不知道全体国民什么时候才能都传染上病毒然后再通过自然淘汰获得群体免疫力,不如英国政府干脆给全体国民免费一人打一针COVID-19算了。直接一步到位,不会有再坏的情况出现了,最坏情况出现之后就是拐点,任何事情都是好转了,可好?

 

 

张文宏:全球疫情在今年夏天结束基本已经不可能

 

张医生称,中国已经迈过至暗时刻。原本以为中国控制良好,世界也会同步控制,像新加坡、日本以及韩国等东亚国家都做的非常好。但是现在欧洲突然成为疫情的新中心,给我们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后续我国仍然面临较大的输入性风险。按照当前全球的抗疫情况,本场疫情在今年夏天结束基本已经不可能。如果意大利和伊朗的疫情继续向纵深演化,那么新冠的跨年度疫情风险越来越大。

 

张医生表示,中国下阶段面临的是管控输入性的巨大风险。上海目前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境外输入航班多,上海专家团队称我们不得不严阵以待,迎接“二次过草地”的挑战。

中国基金报 泰勒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gQY1NAYj2aiWEBlY8fLUeg

2020最先倒下的会是那些非刚需的项目

2020最先倒下的会是那些非刚需的项目

 

以后要写一点没有任何目的流水账,以记录我疫情期间的“求生”历程。

 

——张桓

2020年3月15

 


 

刚需和非刚需的差别太大了,尤其是疫情期间,表现更为明显。

 

一个产品是否刚需,太多人有错误的理解,有个调查显示,创业失败的第一大原因就是“需求不存在或不刚需”。

 

 

ofo显然就是这方面的代表,非要把一个小众小场景点需求按照大众刚需的策略来融资来发展,注定雷声大雨点小。

 

瑞幸咖啡亦是如此,咖啡并非大众刚需,只是非常小众的一个饮品,咖啡馆的刚需程度都比咖啡强,即大家喝咖啡不是目的,找一个喝咖啡的地方才是真正的需求。

 

瑞幸咖啡在用一个非常娴熟的资本套路试图催熟中国咖啡市场,我认为可能很难如愿,教育成本太高了,咖啡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可喝可不喝,和吃饭不一样,不吃饭会饿,所以同样是舶来品但解决填报肚子问题的麦当劳肯德基才有机会做到全球餐饮连锁前几位。

 

星巴克的咖啡未必如意大利的illy好喝,但那又如何呢,一如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所言,大家不过需要的是一个第三空间。

 

真需求/伪需求,可能中间也就一层窗户纸。

 

2012年一个在上海做健身教练的粉丝要创业,让我给出主意(本人收费很高,勿扰),我就告诉他:

 

健身不是刚需,甚至减肥都未必是真正的刚需,很多人也就嘴上说说,并不迫切。

 

但产后修复是刚需,虽然小众,但刚需且利润高,效果也立竿见影。

 

于是他按照的我的建议仅仅在一个公寓楼里面低成本创业了,现在据说已经有多个工作室,比很多后来的重庆上海的产后修复连锁做得好,因为这件事还真做不到规模化,就是个小众刚需,搞连锁加盟必死无疑。

 

对了,瑞幸的加盟最后也会一地鸡毛,但一点点奶茶就是刚需,因为非常适合take away街上喝,奶茶像饮料,是十年前冰红茶的升级版,但咖啡不是,是一个要坐下来“慢慢喝”的“作品,非产品。

 

更不用说搞啥民宿的连锁了,民宿是一个需要匠心及天时地利人和,可以做成百年老店的项目,可能全世界就只能有一家,多了还有可能存活不了。

 

商务酒店就可以连锁,因为出差住商务酒店是刚需,住民宿就是小众且可住可不住的兴趣。

 

昨天有人给我发了北京工体一个酒吧的视频,我表示“正常”,大家肯定憋坏了,一旦有些放松,肯定会去蹦迪。

 

 

2020最先倒下的会是那些非刚需的项目

 

 

但蹦迪喝酒都只是表象,大家真正需要的是情绪的发泄,越是压力越大经济越不好“小酒馆”、“小酒吧”就越“刚需”,没办法,压力总要有出口,总不能和家人及同事发火吧,虽然说借酒消愁愁更愁,但至少能“今晚”不失眠,就是都市人的刚需。

 

大家不要觉得就是刚需,有音乐有氛围无拘无束的喝酒才是刚需,姐喝的不是酒,是寂寞。

 

包括,烟也不是刚需,没人买烟时很爽吧,抽烟时才快活,你看“鹤舞白沙我心飞翔”红了多少年,包括“一品黄山天高云淡”,都是对抽烟这个“刚需”的美化,而非说自己的烟多么好(当然,广告法也不允许)。

 

知道冈本为何做的越来越比杜蕾斯好吗?因为“屌丝才用杜蕾斯”这样的暗示让很多更多年轻人更愿意花高价“享受”日本情趣暗示,谁不想在伴侣面前表现的有情有趣有用有品呢?

 

日本AV及动漫产业或文化是冈本崛起的底层原因,当然,也不能磨灭了冈本渠道的建设以及产品的牛逼。

 

可用户真的想要一次非凡的LOVE体验,而非一个整天抖聪明的屌丝男士感。

 

延展来看:

 

蛋糕好吃也不是刚需,能给人带来过生日的逼格及氛围的切蛋糕仪式感才是刚需。

 

零食不是刚需,煲剧或下午茶时有很小很小袋各种花样可以拍照可以尝尝过把嘴瘾的东西才是刚需,好吃是主观行为,花样多、大礼包能让女生有极大的满足感。

 

户外本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刚需,在疫情的催化下更是如此,你看很多城市,最火的地方及街区基本都是有户外的地方。

 

大家在封闭的空间(家里、办公室)呆久了,肯定最喜欢出来放放风、透透气。

 

 

2020最先倒下的会是那些非刚需的项目

 

 

2020下半年,有户外的物业会走俏(烧夜24H街区欢迎有户外物业的合作方按照酒店式管理的合作模式合作)。

 

以我投资的项目为例:

 

财商教育不是刚需,但赚钱是刚需;威士忌喝小龙虾不是刚需,大叔喝酒聊天的地方是刚需;喝早茶不是刚需,但吃早餐是刚需;

学儿童舞蹈不是刚需,希望自己的女儿形体有气质是刚需;去做美容SPA不是刚需,留驻青春是刚需;上学不是刚需,给孩子力所能及最好的教育是刚需;买买买不是刚需,拆快递是刚需;看直播不是刚需,打赏或购买那一刻瞬间有老板或主人的感觉是刚需;医护人员在线学习不是刚需,通过医考是刚需;学钢琴不是刚需,能登台进行钢琴表演是刚需;吃外卖不是刚需,干净卫生快速是刚需……

 

 

记得有个大师说,顾客要的不是一个钻头,而是一个洞。

 

其实任何行业都是如此,你只有发现了你所在行业本质需求并进行满足,你才有机会把你的产品或服务变成大众高频刚需,否则就只能是小需求、伪需求,再努力也做不大。

 

众所周知,我最近在炒股,其实炒股与我而言也不是刚需,但“投资已经财务公开,相对规范的上市公司精英团队,且流动性强”是我的刚需,投资初创项目比炒股心累太多,流动性也不够,我已经过了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阶段,对我而言,炒股风险更低。

 

记得有一次,马云问李嘉诚:为何多元化这么成功?

 

李嘉诚说,无论经济好坏,你一定要有一个一直可以赚钱的产业,不受经济周期影响的产业。

 

所以你看人家有自来水、电力、港口、能源、高速公路等各种基础设施的投资,经济好坏都影响不大。

 

用今天我的说法就是,这些生意都是大众高频刚需的生意,不,是不得不消费的生意。

 

你的生意,现在是刚需还是非刚需的生意?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laq3C0U4npHN8crtAMATKw

暴跌灵魂三问:该不该减仓?要不要接飞刀? 满仓怎么办?

飞刀,又见飞刀

 

暴跌灵魂三问:该不该减仓?要不要接飞刀? 满仓怎么办?

 

1/5

逻辑A和逻辑B

巴菲特说他活了89岁,也没见过这样的市场行情。

 

我在1月21日基金发车时,分析疫情(当时还没人当回事)对市场影响时,说:

 

疫情没有公开之前,大家都低估了影响,疫情公开之后,大家又高估了影响

 

这个判断,是A股已经发生的事,也是全球股市正在发生的事。

 

如何理解这句话呢?外部突发利空中,市场永远在逻辑A和逻辑B之间切换:

 

逻辑A如果是大家都知道的部分,就说明已经对市场产生了影响,反而不重要;

逻辑B真正重要的事,都是没有发生、即将发生或不知道已经发生的事

 

最经典的例子是,二战期间的英国股市,最低点出现在敦刻尔克大撤退的1940年,伦敦大轰炸时开始反弹,而盟军最困难的1942年,股市却并未创出新低,道理很简单,有了美国参战,胜利就是注定的,问题就是要忍受多久。

 

而美国股市却是1942年才见底,因为观众席坐得好好的,突然被日本人拖上战争的舞台,观众转眼变演员,心里落差有点大。

 

我已经连讲了四期“产业链系列”,今天又要回归交易——投资者在面对暴跌时永恒的灵魂三问:该不该减仓?要不要接飞刀?满仓怎么办?

 

补充一点:本文所探讨的暴跌之中的操作,是指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暴跌的时候怎么办,而并不包括你预感到市场要发生下跌,你该不该卖。前者是操作问题,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后者是投资体系的问题,无所谓对错。

 

2/5

什么是一笔好交易?

但在分析之前,我们首先要正本清源地厘清一个概念:什么是一笔好交易?

 

大部分人觉得,这问题还不简单,赚钱就是对的,亏钱就是错的。

 

但实际并非如此。一方面,一个交易决策的盈亏结果跟很多因素相关;另一方面,如果不拉长到一定时间,你甚至都无法判断这个决策是亏还是赚。

 

事实上,大部分散户投资水平无法进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正是没有正确的评估交易决策的方法,没有反馈就没有进步,交易经历无法转化为交易经验。

 

真正合理的评估方法是“用长期交易策略决定长期稳定盈利水平”,而单次交易决策要与长期交易策略相吻合。

 

打个比方,我们知道长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带来合理的健康水平,我们只需要每一次都吃健康食品就行了,不必每次吃了之后,再观察身体反应。

 

而价值投资正是这样一个长期稳定盈利的交易策略,又有基本准则,每一次交易可以进行事先判断和事后评估,所以才能成为全球的主流投资方法。 

 

价值投资的交易策略到底是什么呢?

 

价值投资的理念有两大来源,一个是格雷厄姆的“市场先生”理论,“市场先生”情绪不稳定,当他给出一个明显低于或高于市场合理价值的价格时,我们就应该接受交易。

 

第二个来源是巴菲特的“成长股理论”,他们认为只要有“护城河”,能够长期稳定增长的公司,哪怕是合理的价格也是可以买的;哪怕涨得有点多,但估值水平可以通过长期稳定增长来弥补,也可以持有。

 

这两个理论来源,决定了价值投资的买入需要同时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1、长期成长的逻辑

2、低于合理价值且有一定安全边际

 

简化为价值投资买入两原则”:逻辑成立,价格便宜。

 

对应的是卖出三原则”:逻辑变了、价格太贵了、有更好的选择。

 

所以评估一笔交易的得失,只需判断是否符合买入卖出的条件,买入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卖出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之一,而不是看赚了或是亏了,

 

这就么简单。

 

所以,暴跌的灵魂三问,价值投资者都是有标准答案的。

 

3/5

问题一:该不该卖?

很多人不是因为暴跌而卖出,而是因为暴跌而觉得后市还要下跌,才卖出。

 

在暴跌中感到恐惧是人之常情,但也是不理智的行为,打个比方,就好像很多人在山顶上万丈悬崖,不觉得害怕,而蒙上眼睛向下滑,越往下越因为加速度太大而感到恐惧。

 

克服恐惧的最好方法是回归“价值投资卖出三原则”:逻辑变了,价格太贵了,发现更好的了。

 

逻辑变了,是对错误买入的纠正;价格贵了,是对公司价值的判断;发现更好的,是不同公司之间的比较,这实际上是换股,而非单纯的卖出,我们最后再说。

 

没有一个原则让你在暴跌出卖出,所以,暴跌不能成为卖出的理由。

 

不能在大跌了卖出的第二个理由是,除非你拥有的是指数,否则你还要判断卖哪个股票的问题。这实际上又增加了多了一次决策,增加了决策的复杂性,正确率就更低了,大盘暴跌个股不跌,之后大涨,是很常见的事。

 

这里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作为一个价值投资者,我们从头到尾判断的都是个股的价值,而不是整个市场的涨跌所以我们不能够用对市场涨跌的判断去指挥我们对个股的操作,就好像你要吃鸡蛋,不到市场上买现成的,却买个老母鸡回家养着每天下蛋

 

所以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够因为躲避暴跌而卖出股票。

 

巴菲特去年持有大量现金。不是因为他觉得美股要下跌,而是卖出的第二条理由“太贵了”,事实上,他这次还是像2008年的金融危机一样,在暴跌出手加仓受损严重的航空股。

 

而另一个大肆做空的达里奥,人家是大类资产配置与对冲,同时拥有多头和空头他们,这是跟价值投资不同的另一套玩法。

 

所以第一问的答案是否定的。

 

唯一的例外是你用了杠杆,而且没有资金补仓,有被平仓的风险,这里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在集合竞价时把杠杆降下来,不能有丝毫的侥幸。

 

4/6

问题二:要不要买?

有一句话,叫不能接下跌中的飞刀“,因为你根本不知道“飞刀”会跌多久。

 

这是典型的右侧交易,但这明显偏离了价值投资的理论。

 

回顾一下买入的两原则:逻辑成立,价格便宜。

 

一家公司的经营逻辑一般是比较稳定的,所有价值投资的基本方法就是寻找有长期成长逻辑的公司,设定好一个低于合理价值且有一定安全边际的价格,然后慢慢等待猎物接近。

 

一般而言,整体性的市场下跌不会改变个股的逻辑,而整体性的下跌带来的是更便宜的价格,这正是我们应该在暴跌中买入的原因,至于后面有没有更低的价格,这不是价值投资者需要考虑的事情。

 

所以,价值投资者都是典型的左侧交易者。

 

但需要强调的是,在暴跌中买入,不是抄底,也不是摊平成本。抄底是赌大盘见底,摊平成本更是被上次的买入价格“锚定”,都不符合“买入两原则”,很容易让你浪费宝贵的机会。

 

所以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也是明确的,原则上应该买入,但具体操作要权衡下面三个问题:

 

第一,我们要测算自己承受浮亏的能力,在低于合理价值一定程度处才会买入,这就是安全边际。

 

暴跌中市场整个风险偏好降低,有可能出现极端低价,因此安全边际也应小幅降低。但安全边际是事先就定好的,它仍然有一个明确的价格,而不是下跌之后希望还有更低的价格。

 

第二,我们要测算自己的真实投资水平,以决定最高仓位标准。因为判断有可能失误,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在最高仓位内买入,而最高仓位取决于你的投资水平,而不是你对后市的判断。

 

第三,满仓没钱怎么办?

 

此外,整体性的下跌几乎所有的股票都变便宜了,那么到底买谁呢?

 

其实,这两个是同一个问题,即第三问题,买什么?

 

5/6

问题三:买什么或满仓怎么办?

周四晚上知识星球中有朋友问暴跌中买入,买弹性标的好,还是确定性标的好。

 

这个问题太好了,可以检验我们对股性的理解。

 

弹性大的标的,意思是说向上和向下的空间都很大;确定性强的标的,通常定价比较充分,不容易出现波动。

 

大跌中买确定性标的,理由我在《白马股最好的三类买入机会,一年只有一两次》中详细分析过了;而买弹性标的,肯定是博一个反弹强度更大。

 

到底选择什么呢? 我们必须要搞清楚,暴跌中,持有不同的标的的投资者的心态。

 

暴跌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便宜,最大的问题是趋势走坏,会导致连续下跌,而这两类股票投资者结构的不同带来的是不同的走势特征。

 

弹性大的标的,因为向上和向下的空间都很大,会进入大量的投机性资金,这一类资金不一定很看好该公司,所以风险意识很强,只有在大盘很稳的时候才会进场,大盘风吹草动,就会望风而逃,所以股价才会大幅波动。

 

确定性强的标的,通常业绩向上的趋势比较明显,通常它们定价比较充分,不容易出现波动,会随着时间沉淀一部分“死忠粉”,不管大盘涨跌,都坚守筹码,跌多了还会补仓,我们称之为“筹码锁定性良好”。

 

我们可以把这两类股票想像成两个班的学生,“弹性标的班”学生很活跃,不守纪律,如果有人造谣地震了,肯定是一起往教室外涌,很容易发生踩踏悲剧;“确定性标的班”学生很守纪律,不乱跑,如果有人造谣地震了,除了少数混进来的,大部分同学都能保持镇定。

 

暴跌是市场出现了极端情绪,定价出现波动,“弹性标的”是重新定价,跌多少都有可能,而“确定性标的”的下跌是洗掉混进来的不坚定分子。

 

“确定性标的”每一次暴跌之后,筹码的稳定性都会变好,即便大盘出现趋势逆转,也不会跌太深。所以蓝筹只有在暴跌中,才有买入价值。

 

暴跌中,除了少数确定性的标的,大部分股票真的就是下跌中的飞刀,不能接。

 

一般暴跌之前都会有一段时间的上涨,如果上涨了一段时间,那些确定性高的股票常常没来得及买就涨上去了,很多人可能手里都会有一批确定性一般的补涨品种,暴跌时,正好的把手中确定性一般的品种,换成确定性强,筹码锁定好的股票的时机。

 

所以满仓的问题也迎刃而解:暴跌中卖出是下策,不动是中策,换股才是上策。

 

6/6

为什么别猜指数?

大部分投资者都是从几万元的小资金开始炒股生涯的,资金量小,难以形成体系,且占家庭资产少,短期投机心态严重,养成了猜指数择时的习惯。

 

但随着投入越来越大,你需要建立投资体系,应该逐渐放弃预测大盘的中短期走势的坏习惯,原因有三个:

 

第一是办不到,因为大盘的短期走势受制于很多的因素,资金面,政策面,基本面,这个就好像预测几个月内有没有地震一样,不可能的。

 

第二是没有意义,我见过很多大盘预测准了,但是拿的股票却走了相反趋势的情况,也见过很多人短期预测对了,中期却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捡了西瓜丢芝麻。你要知道,赚钱是靠股票,不是靠猜指数。

 

像我这样经验比较丰富的投资者,可能在市场的某些阶段有一些不好的预感,但这并不是去猜后市,应对也不是简单地买股票或者卖股票,而是调整持仓结构,使之更有防御性或攻击性,让自己在大盘上涨时跟得上、下跌时少亏钱。  

 

第三,预测大盘唯一的作用就是让你自己心里面安心一点,但这是自我欺骗。消除恐惧最重要的不是回避,而是找到确定的东西,就是你对公司价值的判断。

 

就像《冰与火之歌》里的那句话:死神是唯一的神,我们唯一可以对它说的就是:Not today。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mqK5kam20_DSyWaBXWBa8A

最全:中国“新基建”7大产业链全景图

5G基站建设

2020年5G正式商用,5G的产业链条非常之广,梳理之后又可以分类,主要是这几项:基站天线、射频器件、小基站、光纤光缆、PCB、主设备、光模块。

5G产业链全景图:

最全:中国“新基建”7大产业链全景图

1、设备商:中兴通讯、烽火通信

2、PCB:深南电路、沪电股份、生益科技

3、光模块:光迅科技、中际旭创、华工科技

4、天线:通宇通讯、东山精密、世嘉科技

5、天线振子:硕贝德、信维通信、飞荣达、科创新源

6、射频:卓胜微

7、滤波器:大富科技、武汉凡谷、世嘉科技、东山精密、春兴精

8、小基站:宜通世纪、华星创业、邦讯技术

9、网络规划实施:国脉科技、杰赛科技、日海智能、中通国脉、富春股份

10、基站配套:数知科技、北讯集团、英维克、日海智能、中光防雷

同时,5G 的三大应用场景(增强移动宽带 eMBB、大连接物联网 mMTC、超高可靠超低时延通信 uRLLC),其中 mMTC 和 uRLLC 均和物联网相关。

围绕物联网产业发展,建议关注:乐鑫科技/博通集成(科创板,无线数传类芯片)、移远通信/广和通/移为通信(物联网模组)、迪普科技/中新赛克/深信服(工业互联网络安全)。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充电桩产业链条上的重要角色有:充电运营商、设备生产商、整体解决方案商。这三者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且常常相互重合。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业链全景图:

最全:中国“新基建”7大产业链全景图

整车及电池涉及宁德时代、比亚迪、贝特瑞等;充电桩涉及众业达、特锐德、万马股份等;新能源汽车ETF里面则广泛地包括了新能源产业链上的公司。

部分新能源汽车充电站企业名录(308家):

最全:中国“新基建”7大产业链全景图

最全:中国“新基建”7大产业链全景图

最全:中国“新基建”7大产业链全景图

大数据中心

根据数据从产生到应用、继而产生新数据的过程,大数据产业形成了一个环形产业链。从数据产生到应用,参与企业逐渐增多,数据价值也逐级放大。

大数据产业链全景图:

最全:中国“新基建”7大产业链全景图

大数据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主要有:

1、大数据IT基础设施:天玑科技、银信科技、网宿科技

2、数据资源获取:主要是通过移动终端、车载终端、互联网等方式来获取,阿里、腾讯和京东是主要资源获取渠道,其他还有:科大讯飞(语音数据)、四维图新(车载用户数据)、易联众(企业人力资源数据)、恒生电子(金融数据)等。

3、大数据存储:光环新网(云存储)、紫光股份(云储存)、数据港、海量数据、东方国信

4、数据整合和分析:数据整合(IB),用友软件、久其软件、捷成股份、浪潮信息、华胜天成、荣之联、东方国信;数据综合处理,拓尔思、东方国信、美亚柏科

5、数据安全:启明星辰、绿盟科技、卫士通、北信源、蓝盾股份

6、数据应用和消费:其实也就是最下游的行业,这部分内容是最多的。

最全:中国“新基建”7大产业链全景图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产业链全景图:

最全:中国“新基建”7大产业链全景图

最全:中国“新基建”7大产业链全景图

 

2019人工智能企业综合实力100强名单:

最全:中国“新基建”7大产业链全景图

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全景图:

最全:中国“新基建”7大产业链全景图

工业互联网平台主要有东方国信、宝信软件;电力物联网主要包括恒华科技、国电南瑞、林洋能源等;网络侧主要是移远通信和移为通信。此外,还有此前热度比较高的东土科技等。

1、全球电子设备智能制造巨头:工业富联

2、工业云平台龙头企业:东方国信

3、专注于智能制造服务深度绑定西门子:能科股份

4、云平台公司:用友网络、海尔智家、美的集团、三一重工

5、工业通信设备制造商:映翰通

6、通信模块制造商:广和通、高新兴

2019工业互联网50强名单:

最全:中国“新基建”7大产业链全景图

特高压

特高压产业链图:

最全:中国“新基建”7大产业链全景图

特高压设备主要厂商:

 

最全:中国“新基建”7大产业链全景图

2020年电网投资有望超预期,特高压建设加速,同时在电力物联网、芯片/IGBT、配电网等方面仍有结构性增长。

特高压主要涉及的公司包括:国电南瑞、长高集团、平高电气、许继电气、炬华科技、国网信通、长缆科技、中国西电、远光软件、林洋能源、海兴电力、汇金通、风范股份、金利华电、新宏泰、中元股份、通光线缆、平高电气、国电南自、大连电瓷、通达股份、安靠智电、科林电气、保变电气、精准信息、置信电气、汉缆股份、经纬辉开、长缆科技、广电电气、ST远程、东方铁塔、中环装备、四方股份、杭电股份、德威新材、华明装备、恒星科技、智慧能源、东材科技、中国西电、思源电气、亿嘉和、特变电工、*ST百特、电科院、涪陵电力、中电电机、*ST北讯、梦网集团、中天科技、卧龙电驱、长园集团、亨通光电、河钢股份、内蒙华电、神马电力等。

城际以及城轨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产业链全景图:

最全:中国“新基建”7大产业链全景图

1、轨道交通行业TOP10公司: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中车、比亚迪、上海电气、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中国通号、隧道股份、国电南瑞、广深铁路。

2、优质零部件公司:康尼机电、华铁股份、晋亿实业、晋西车轴、天铁股份和新筑股份等。

城市轨道交通产业部分上市公司信息统计:

最全:中国“新基建”7大产业链全景图

来源:招商引资参考:微信公众号zsyznc

美股大崩盘,手握1300亿现金的巴菲特会抄底什么?

 

作者 | 南山居士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美股大崩盘,手握1300亿现金的巴菲特会抄底什么?

1
这周的美股,像是加速失控的钟摆,在两个极端点上来回摆动——周一周四美指向下熔断,周二周五美指向上熔断,活了89岁的巴菲特也表示没见过这场面。

美股大崩盘,手握1300亿现金的巴菲特会抄底什么?

导致市场如此极端的原因有两个——周一的石油价格大跌30%和新冠肺炎在美国的爆发。
石油价格的暴跌,是源于俄罗斯和沙特在减产协议上的分歧导致恶性杀价。石油低于30美元,长期而言对美、俄和沙特都没有好处,三者最终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达成一致。所以,周一美股大跌7个点已经充分price in石油这只黑天鹅了。
而面对新冠肺炎的爆发美国政府的处理不当,才是这轮美股跌出“1987”和“2008”年大危机的主要推手。
不带口罩、消极检验、隐瞒数据、高额费用……这些一步步将美国推向深渊,直到11号NBA球星戈贝尔和影星汤姆汉克斯确诊后,美国社会才意识到这是一场大危机。

美股大崩盘,手握1300亿现金的巴菲特会抄底什么?

3月12号,备受市场关注的特朗普电视讲话是无关痛痒的经济刺激,而不是有哪些具体措施来阻止美国国内肺炎传播。
就类似表明态度告诉市场:这个事情很严重,但我们安排还没做到位。
而市场真正关注的点在如何有效地防控疫情,特朗普刚说完话期指就熔断了,三大股指收盘创下大跌10%。

美股大崩盘,手握1300亿现金的巴菲特会抄底什么?

被市场痛击后,特朗普只能放下大选年自己想要的选票,宣布美国进入应对新冠肺炎紧急状态,以及各种详细的针对错失。美股立马满血复活,昨晚三大股指收盘涨近十个点,美股过着ICU与KTV之间轮回的日子。

 

可以看出,周三周四的连续大跌,是因为市场担忧肺炎的不确定性,不知道会给美国经济带来多久的损失,所以才会造成恐慌性抛售,恐慌指数达到空前的75;而周五政府采取了有效措施,那么情况大概就跟中国一样了,在两个月左右可以控制住疫情。

美股大崩盘,手握1300亿现金的巴菲特会抄底什么?

两个月的经济损失,市场已经给了折价,但是未来的不确定性消失,投资者的情绪也就不那么悲观。
而此次抛售潮中,大家最恐慌的点是金融危机是不是又要来了……
第一,美股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跌至0.5%;第二,避险资产黄金也在大幅下降。这看起来多么像熊市啊,市场上流动性瞬间枯竭,投资者急于抛售一切资产,现金为王。

美股大崩盘,手握1300亿现金的巴菲特会抄底什么?

而这次危机市场给出的罪魁祸首是美债。
2009年美国经济从次贷危机中逐渐恢复,美股也走出十年最长的大牛市,但背后的代价就是美国政府和企业的债务逐渐高企。

美股大崩盘,手握1300亿现金的巴菲特会抄底什么?

但是我认为美债的问题短期内不会爆发,一方面是基于现在美国宏观经济的强劲,企业整体而言违约率处于较低水平;另一方面,美国债务上升如此之快最重要的原因是低利率。

美股大崩盘,手握1300亿现金的巴菲特会抄底什么?

美国联邦基准利率从2008-2016年几乎保持在0,期间美联储靠大量的QE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刺激经济增长,美国企业债务的付息压力相对就会小很多。
从美国非金融企业的负债/流动资产和非金融企业的负债/流动资产-股票以及持有的共同基金这两个指标来看,美国非金融企业的债务压力在近50几年的历史上都是比较小的。

美股大崩盘,手握1300亿现金的巴菲特会抄底什么?

所以,此次美股大跌完全是事件型冲击,美国不会发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2
在牛市中,大多数投资者都处于收益的正反馈中,收益越高仓位越高甚至上杠杆,完全置风险于不故。一旦遇到短期的大回调,就恐慌式抛售甚至爆仓。
此次美股暴跌,又不会有大的系统性风险危机发生,手握近1300亿美金现金的“股神”巴菲特,自然又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去年10月15日,伯克希尔的长期股东罗尔夫,由于不满巴菲特在大牛市中持有巨额现金从而错过投资机会,出售了价值千万美元的伯克希尔股票。
而如今市场大跌,很多人收到margin call的时候,手握1/3仓位现金的巴菲特可以再次在市场上便宜扫货了。
巴菲特囤巨额现金的原因是他认为美股涨了10年估值太高了,任何可能的收购目标都变得非常昂贵,而巴菲特不想在交易上超支,只能继续“吮手指”。
所以,大多数的投资者是focus on the market,而巴菲特是 focus on the business。
“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巴菲特这句名言大家耳熟能详,但是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就是熊市时的心灵按摩,面对市场的恐慌,有几个人下买单的手不慌?
但是这句话真正的含义是,大众贪婪的时候股票估值已经过高应该回避,而大众恐惧的时候股票的估值就变得很有吸引力,这才是focus on the business。
2017年巴菲特的致股东信里有这样一段话:每隔十年左右,美国经济的天空就会被乌云遮蔽,随后就是一场短暂的“黄金雨”。当这场“黄金雨”倾泻而下的时候,我们必须拿起盆子冲出门去,不能拿个汤勺。
上一次出现这样的机会,是2008年的次贷危机。在次贷危机导致市场情绪最为悲观的时候,巴菲特在《纽约时报》发表署名章宣布,将动用私人资金购买美国股票。而在此之前,他已经购买了高盛50亿美元的可转债,并且增持了富国银行、合众银行、美国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
那么这次十年一遇的机会,巴菲特可能抄底哪些股票呢?
3
根据伯克希尔的最新年报,我认为巴菲特可能会抄底已经建仓了的苹果(AAPL)、达美航空(DAL)、美国运通(AXP),和他关注了很久没有买的波音(BA)。

美股大崩盘,手握1300亿现金的巴菲特会抄底什么?

1、苹果
从2016年开始建仓苹果,巴菲特已经在苹果上实现近400亿美金的收益,超过了可口可乐成为他赚钱最多的一只股票。
巴菲特认为苹果是世界上最好的公司,他没有将苹果公司看成是股票,而是看成是伯克希尔除了保险和铁路外的第三项业务。
截至2019年12月,苹果现金由三部分组成:1、388亿美元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2、674亿美元的短期可供出售证券;3、999亿美元长期可出售证券,合共2061亿美元现金。
重要的是,由于苹果强大的议价能力,苹果的运营资本一直是负的,也就是说苹果一直拿供应商的钱来进行日常的运营,这2061亿美元现金是真的躺在账上的现金,大量的现金增加了苹果的抗风险能力。
巴菲特在去年的股东大会上说:“很满意苹果是伯克希尔的最大科技股持仓,但不好的一点是苹果股价太贵了,希望更便宜一点就能买到更多。”
苹果此次从高点已经回落22%,我认为已经到了巴菲特可以接受的相对低估的区间了。
2、达美航空
20世纪70年代,美国航空业刚刚起步,众多航空公司涌现,行业竞争十分激烈。航空公司自杀式的定价策略和失败的成本管控让很多投资者铩羽而归,巴菲特也是其中之一。
巴菲特甚至曾讥讽“ 一个有远见的投资者当时应该一枪打死奥维尔·莱特(现代飞机发明者),以免子孙们遭受航空业的巨额投资损失。”
而2000年代初期,大量航空公司的重组和合并减少了行业中的竞争者数量,如今四大航空公司占据着80%的美国国内市场份额。
作为美国市值排名第一的航空公司,除了传统的客票销售收入外,达美航空可持续增长的多元化业务模式发展地越来越好。

美股大崩盘,手握1300亿现金的巴菲特会抄底什么?

3月2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RK.A.US, BRK.B.US)递交给美国证监会的最新资料显示,该公司在上周四(2月27日)对达美航空(DAL.N)进行了增持。
而2月27日之后,达美航空最大跌幅达30%,巴菲特有很大的可能性继续增持。

3、美国运通

 

美国运通是国际上最大的旅游服务及综合性财务、金融投资及信息处理的环球公司,在信用卡、旅行支票、旅游、财务计划及国际银行业占领先地位,是在反映美国经济的道琼斯工业指数三十家公司中唯一的服务性公司。

 

1964年初,巴菲特开始买入美国运通的股票,到了6月底已经投入了300万美元。之后他一路投资,到1966年的时候,巴菲特对美国运通的持仓已经有1300万美元——这个1300万是个什么概念呢?这是当时他们整个合伙公司资产净值的40%,占了美国运通整个公司的5%。

 

如今持仓了56年的美国运通,是巴菲特持仓时间最久的一只股票,占有其18.7%的股份,也是所有持仓中股份占比最高的一家。

 

近期受到疫情的影响,航空和旅游业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美国运通股价不到一个月最高跌去了40%,而昨晚随着美股反弹,美国运通大涨了近20%,不知道是不是巴菲特继续增持了自己的“养老股”。

4、波音
作为“美国经济命脉”指标的波音,从737Max事故发生之后,股价已经跌了接近60%。
一方面,波音的护城河极深,甚至有比苹果和微软更深的护城河,因为全球就两家公司有能力量产造飞机。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波音的打击最为直接,因为航空公司都自身难保,更别说买新的飞机了,同时有传言说737MAX还要延迟复飞。
但更为致命的是,波音拥有大量负债,长期贷款接近200亿。737MAX停飞这段时间,Q4运营利润为负的24亿美元,然而波音账上只有100亿美元现金和可供出售证券。万一737要延迟复飞或者疫情持续时间较长,波音就不得不借更多债来填补现金流的缺陷。
当然,美国不会看着波音倒下。第一个不让波音倒下的是特朗普(如果特朗普还能连任的话),因为波音是美国制造业的龙头企业,一旦波音倒下,大量工人将要失业,那么特朗普一直说要振兴美国制造业的口号就落空了。第二个不让波音倒下的可能是巴菲特,因为波音这种护城河极深,深陷各种麻烦的企业属于他会感兴趣的标的。
如今波音已经跌到了“捡烟蒂”的估值,而且具备极深护城河的伟大企业属性,巴菲特会不会这次将以前建仓波音的谣言变成现实呢?
4
结语
这次的市场大跌,可能是年近90岁的巴菲特,在伯克希尔董事长位置上的最后一次精彩表演的机会。期待下一次13F持仓文件里,看到巴菲特组合里有哪些精彩的变化。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MDHMQgCjZFf4olNByhIYL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