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病毒,我们变成了厨子,医护变成了战士,老师变成了主播,公务员变成了门卫,汽车企业成了造口罩的……时代改变你,连声招呼都不打。段子归段子,但却印证了《黑天鹅》一书的预言: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在急速增加。 如何对抗不确定性? 最好的办法就是试错。
用达尔文的方式,物竞天择地抗疫,体现了现代科学的独特魅力;
体现了“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太极精韵;
更体现了发达国家的理论自信、科技自信、体魄自信和制度自信;
这种抗疫方法叫“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疗法,是一次史诗级的发明创造,一次造福人类的伟大实验;
再次证明了科学的尽头就是玄学;
再次证明了,最高级、最科学的治疗就是“不治”——治就是不治,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阿弥陀佛;
面对疫情,英国的做法在全球引发了剧烈的讨论。
英国首相宣布放弃积极抗疫,首次抛出群体免疫策略;3月12日英国公布了国内的抗疫方案。英国首相鲍里斯在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英国进入抗疫第二阶段——“拖延”阶段(Delay)。在鲍里斯结束新闻发布会后发了一篇文章,直接点出英国防疫策略的本质。简单来说,英国的防疫的策略是”不严防死守,容忍疫情缓慢进展,期待大部分人在隐匿性感染后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从而在人群中获得普遍免疫,以控制疫情”,也就是通过群体免疫力(herd immunity)来防控新型冠状病毒。
疫情迫使英女王迁离伦敦
据英国媒体消息,因英国疫情紧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近日已经暂时迁离白金汉宫,在伦敦以外的温莎城堡躲避。皇室发言人表示,位于伦敦市中心的白金汉宫有500名工作人员,比起其他皇家领地,这里的潜在危险更大。如果英国情况进一步恶化,即将94岁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和98岁的菲利普亲王将被安排到距离伦敦200公里的桑德林汉姆宫躲避。
在14日英国卫生与社会保障部通报的1140名累计确诊新冠病毒感染者中,伦敦成为确诊患者最多地区,达到313人
英国超10万人签字请愿
呼吁政府积极防控
据英国卫生当局14日数据:英国累计确诊1140例新冠肺炎,死亡21例。
截至当地时间14日上午,已有超10万人在请愿书上签字,呼吁英国政府采取“更积极的方式”,阻止疫情蔓延。请愿书说,英国有必要效仿意大利,限制一切非必要市镇间人员流动,同时限制大型集会。按英国相关规定,请愿人数超过10万,议会就应考虑对相关议题进行辩论。
听到英国专家对“群体免疫”的解释
美国小哥惊到捂脸
13日英国媒体播出的节目中,位于英美两地的专家连线,就“群体免疫”展开辩论。英国专家称:应对新的传染病有两种方法。一是治愈世界上每一个病例,但这很难做到,因此现阶段阻止疫情的唯一方法是获得“群体免疫”。美国专家则连连摇头,他表示,疫情如果得不到遏制,将搞垮医疗系统,因此需要采取类似中国和意大利的激进举措。
英主持人质问官员:
“群体免疫”是不是拿民众当小白鼠?
13日英国媒体播出的节目中,英国公共卫生部官员解释了英国政府的“群体免疫”策略。主持人提出质疑称:这样的解决方案不是一种危险吗?你其实把那些更容易感染的人群当成了小白鼠。这名官员否认称:我们确实在遵从科学,我们要求出现症状的人居家隔离7天,7天之后我们就不再认为他们具有传染性了。
张文宏:英国所谓“群体免疫”策略是否靠谱?
15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发文称,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或community immunity)又叫做社区免疫,也就是当足够多的人对导致疾病的病原体产生免疫后,使得其他没有免疫力的个体因此受到保护而不被传染。群体免疫理论表明,当群体中有大量个体对某一传染病免疫或易感个体很少时,那些在个体之间传播的传染病的感染链便会被中断。
这种免疫力通常是由于已经接种疫苗而获得,比如天花疫苗的成果研制和接种,使人类或者全体免疫,最终消灭了这种传染病;或者来自于人群已经普遍接触或者感染过这种病毒,比如流感。但遗憾的是,截止目前,在此次新冠病毒并没有疫苗成功来实现强大的群体免疫。

英国政府采取这个策略背后也是有理论的基础。首先是流行病学的理论——普遍免疫可以形成稳态。而一个现实则是,这次新冠疫情同样也存在着大部分感染患者为无症状或仅为轻症,可以在不经治疗或者对症治疗后自限性痊愈的特点;此外,英国政府在发布会上也重申新冠的死亡率是1%。因此,通过放开疫情的防控,让大量人口感染后自愈获得免疫力,然后集中医疗力量救治人群中的危重症患者,也就是说不在防“感染”上花成本,而尽在防“死亡”上花成本。在控制疫情的同时不会因为严格的管控措施牺牲社会活力和经济发展,尽量减小抗击疫情的代价,这就是英国所行策略背后的逻辑。
但是这样的一种“群体免疫“方式看似理论上可行,实际上是否真的能够成功,仍然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从中国的经验来看,中国竭尽全力保障了公民不受感染,在防控上不惜以牺牲经济为代价,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了病毒的社区内传播,并迅速恢复社会秩序,竭力恢复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国国家强大的决心和民众的配合力,这并不是其他国家都能够抄的作业。
如果做不到像中国这样短时间内结束战斗(2个月,正好碰到春节,给社会合理停摆创造了最佳时机)。英国政府很清楚社会停摆的代价,所以提出 “群体免疫”策略至少也是一种理论。英国的策略是建立在大部分人在被病毒隐匿性感染后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从而在人群中获得普遍免疫的基础上。但这种策略对个体而言是存在风险的,部分轻症患者会在无预警的情况下,骤然进展至危重状态,且危重患者救治极其困难。实际情况下,从武汉前期经验和目前意大利、伊朗的疫情发展中,我们知道最大的风险是不加管控的疫情,一旦迅速蔓延,重症患者增多,若是医院应对不充分,有可能会导致医疗资源的挤兑。但是如果管控好,则可以顺利过渡到常态化重症管理,像德国就是成功的典范。
群体免疫的策略,实际上不仅仅是一个科学的问题,可能会涉及一些人性和伦理的问题,也可能存在巨大的隐患。在现代社会科技文明发展下,我们希望更多人能够获得更好生存的权利,而不是以个体的微弱力量去面对自然法则的“优胜劣汰”。当我们面对一个有一定比例死亡病例的传染性疾病,在可能实现科学防控的情况下,选择群体免疫这种看似公平的策略,可能存在伦理的风险。
对于英国政府,我的建议是,如果不想交这笔健康税,其实我可以提供一个思路。
我们做股票的时候,很多时候做多是为了推到极点再做空,做空是为了更快地推到底部做多,既然选择了烂,何不选择一烂到底?
与其在焦急中等待,不知道全体国民什么时候才能都传染上病毒然后再通过自然淘汰获得群体免疫力,不如英国政府干脆给全体国民免费一人打一针COVID-19算了。直接一步到位,不会有再坏的情况出现了,最坏情况出现之后就是拐点,任何事情都是好转了,可好?
张文宏:全球疫情在今年夏天结束基本已经不可能
张医生称,中国已经迈过至暗时刻。原本以为中国控制良好,世界也会同步控制,像新加坡、日本以及韩国等东亚国家都做的非常好。但是现在欧洲突然成为疫情的新中心,给我们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后续我国仍然面临较大的输入性风险。按照当前全球的抗疫情况,本场疫情在今年夏天结束基本已经不可能。如果意大利和伊朗的疫情继续向纵深演化,那么新冠的跨年度疫情风险越来越大。
张医生表示,中国下阶段面临的是管控输入性的巨大风险。上海目前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境外输入航班多,上海专家团队称我们不得不严阵以待,迎接“二次过草地”的挑战。
中国基金报 泰勒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gQY1NAYj2aiWEBlY8fLU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