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都卖不完!这座城市,房子库存太多了

房地产现状的一个缩影。

1

去化周期,152个月

8年前的楼市,和现在有很多相似之处。

那是2014年,全国房价罕见下跌,部分房企面临资金链危机,作为地产老大哥的万科甚至喊出了“白银时代”的口号。最棘手的问题是,房子库存高得吓人。

根据申万宏源的数据,2014年10月份的时候,全国房地产中期库存创下22亿平米的新高。直到后来棚改货币化、历经52个月的去库存,2018年末这个数据才降到15亿平米。

借助“涨价去库存”,中国楼市不仅走出了低谷,还从ICU一下子蹦进了KTV,实现了一轮暴涨,绝大多数城市的房价都翻了倍。

熟悉的感觉,在2022年又回来了。刚刚过去的一季度,全国平均房价已经跌破1万大关;头部房地产企业,没有暴雷的已经屈指可数;老大哥万科,甚至喊出了“黑铁时代”——

要么死,要么活。

更重要的信号是,楼市库存也在慢慢攀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5.57亿平方米,同比增长8.4%——

按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9.8平方米计算,现有待售商品房面积已足够1400万人居住。

另一方面,由于各城还在大力“卖地”,我国商品住宅广义库存量(可销售房屋量+涉宅用地施工量)已经达到38.4亿平方米——

足够满足9600万人的居住需求。

看着日渐下滑的新生人口,再看看不断建造的房子,很多人流露出深深的担忧。这些数字看起来都很宏大,很遥远,但当我看到一张表格的时候,我还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根据克而瑞研究的最新数据,在疫情的冲击下,4月百城商品房库存再冲新高,达到6亿平方米。去化周期较2021年翻倍,达到24.78个月。

12年都卖不完!这座城市,房子库存太多了

这里边最夸张的,是一个叫做防城港的城市,商品房去化周期高达152个月。

什么概念?要知道,同期全国三四线城市的平均去化周期也才28个月,防城港的数据已经超过平均额的5倍!

也就是说,如果一直按照这个去化速度,哪怕不再建新房,光是卖完库存房子,防城港就需要——

12年零7个月。

这个时间跨度,在不留级的情况下,一个小孩可以读完6年小学+3年初中+3年高中,人家都上大学了,防城港的库存房子还没卖完。

这座城市,到底经历了什么?

2

飞一样的感觉

防城港是广西北部湾之滨的一座港口城市。

1993年才被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市的防城港,主城区常住人口维持在10多万人。整个行政版图的常住人口,则在100万左右,过去十年的人口平均增长率为1.90%。而且,全市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占据了61.53%。

仅从人口基本面来看,防城港的房地产业,缺乏足够的人气和购买力。但在过去几年,这座城市一度成为房地产捞金热土。

防城港楼市的转折点发生在2018年。那一年,防城港房地产市场商品房销量、成交价、土地出让价格都实现了“跳跃式”增长。

销量——

2018年防城港市共计销售商品房48486套,相比2017年增长85.46%。销售面积为423.61万平方米,相比2017年增长71.64%;销售总额232.33亿元。

价格——

2018年防城港商品房成交均价一度飙到7000-9500元/平方米。在此之前,这里的房价不过5000元/平方米左右。这还只是均价,个别楼盘的价格甚至冲破了万元。

土拍——

当年,恒大等知名房企疯狂涌入防城港,频频拿下地王,一次次刷新这座小城的土拍记录。国信房地产信息网数据显示,2017年时防城港土地出让面积是353万平方米,到了2018年时近乎翻倍,达到689万平方米。接下来的两年,也分别达到737万平方米和604万平方米。

你很难想象,这是一座人口不过百万小城的楼市表现。同一时期,常住人口差不多、同样属于五线小城的鹤岗,房价不到2000元/平方米,仅是防城港的1/4。在那里,甚至只要1万块,你就可以买到一套房子。

12年都卖不完!这座城市,房子库存太多了

回看防城港楼市的疯狂,主要有三大原因。

第一是政策红利。

2009年,为全面对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防城港“三岛三湾一核心六组团”的城市新格局得到确定。中心城区规划面积翻倍、人口覆盖翻倍,极大地刺激了防城港楼市的发展。

次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又给这座城市赋予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往后的数年,这座城市有了多个荣耀头衔——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力点、大西南腹地的桥头堡、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第一城、华夏边陲明珠……

第二是海南限购。

2018年4月,海南出台严格的限购政策,嗅到风声的购房者便开始将置业方向转向防城港等北部湾城市。再加上周边北海和南宁的限购,在外地买房者推动下,防城港迎来了楼市的春天。

第三是炒房客助推。

优越的地理环境,火热的政策风口,自然逃不过全国各地炒房客的眼睛。

当时,不少外地买家涌入防城港,一次性买下一层商铺或十几套房子,就像去菜市场买白菜一样。一时之间,东北人、山西人、山东人、江浙人……挤满了这座小城。

当地楼市最火热的时候,卖房中介甚至和传销结合在一起,许多传销组织打着“看房一日游”的旗号诱使外地观光客加入传销。

12年都卖不完!这座城市,房子库存太多了

正是在以上多种因素的催化下,防城港的房价坐上了火箭。

3

潮水退去

“三十年前错过了广东深圳,三十年后绝不错过广西东兴。”

这是几年前,出现在防城港的一个著名标语。东兴是防城港下属的一个县级市,与越南北部最大、最开放的芒街口岸经济特区仅一河之隔。

12年都卖不完!这座城市,房子库存太多了

彼时的防城港,集万千政策利好于一身,也许真的觉得自己是下一个深圳。那时候的防城港街头,几乎人人都在谈论房价的上涨。

随着房价上涨,楼盘也遍地开花。那时候,如果你站在防城港市的金花茶大道、北部湾大道、江山大道三条主干道上,随处可见正在施工的楼盘和移动的塔吊,昔日深圳“三天一层楼”的盛景也在这里重现。

但幻梦的破灭比想象中来得更快。根据第一财经的梳理——

2020年,防城港的商品房销量近乎腰斩,全年只卖了2.14万套,同比下降46%

2021年全年商品房销售量继续下滑,一共卖了1.86万套,同比下降18%,全年销售金额仅剩下88亿元。

到了2022年,1-5月月均成交套数不足500套。相比2018年的月均成交4041套,如今的月成交量已经跌了88%。

价格也随之坠落——

截至5月底,当地商品房成交均价降到了4899元/平方米,回到了5年前的水平。

大起大落背后,防城港楼市经历了多重打击。

一是对传销的整顿。据防城港媒体的数据,2019年以来,全市共打掉山西、内蒙古、海南、广东70多个传销体系。疑似传销人员从峰值期的11万人降至1000人以内。这些人离开后,防城港的常住人口更少了。

12年都卖不完!这座城市,房子库存太多了

二是疫情。疫情之下,人口流动受阻,外来购房团骤减,而此前媒体报道的数据显示,防城港的购房人群中,超过70%是外地人。

三是地卖得太多了。根据《每日经济新闻》的整理,2016-2020年防城港住宅用地供应面积连续增长,合计共成功出让了2155亩住宅用地。其实早在2016年,防城港商品房就面临去库存压力。

需求骤减,供给高企,房价的下跌也就不出奇了。

唯一的问题是,当热潮退去,盖了这么多房子,还能卖给谁呢?

4

尾声

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中国的房子已经够多了。

在此前的一档财经节目中,黄奇帆给出过一组数据——

1990年,中国1年新建房产面积是1000万平方米;

2017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7亿平方米。

27年间,中国房产商新建的房子面积,增长了170倍。

根据黄奇帆的数据,时至今日,中国城市人均住房面积早已达到了50平方米,而在全世界发达国家里,人均50平方米就是天花板。

由此我们看到,中国房子新增面积在2017年达到17亿平方米后,后面几年基本上没有再涨。

新建面积可以控制,但已经建好的,卖不出去就成了库存。

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曾做过测算,早在2015年末,全国房地产库存高达143亿平米左右,其中拿地未开发建筑面积82亿平方米、在建未售+竣工未售规模在60亿平方米左右,按照过往3年的平均销售面积计算——

去化周期约在10-11年左右。

12年都卖不完!这座城市,房子库存太多了

光那时候的库存就得消化到2025年,加上每年的增量,实际库存得有多大?

库存多不怕,有人买也行,但问题是,需求端的问题更严峻。

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来到65%,基本上也没多大空间了。更关键的是,人们不愿意生孩子了。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整个2021年,只比上一年增加了48万人。按照这个趋势,我们离人口进入“负增长”,真的只有一步之遥。就连被称为“最爱生娃”的山东,2021年的自然增长人口也仅有2100人。

没有源源不断的新增人口,谁来买房?

有人可能会说,不是可以“涨价去库存”吗,像2015年那样,再来个棚改货币化?

但历史已经证明,到头来,“涨价去库存”不仅没有去掉房企的杠杆,反而让它们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典型的就是恒大,去杠杆的五年里,恒大的负债反而增长了1.36万亿,增长了两倍多。

如今的防城港,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房地产是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TBXyI1l74CSg6w7TR1q5PQ

巨亏130亿:高瓴资本“跌倒”,又一笔投资暴跌40%

时代的变化来得太快,中国互联网的黄金时代已然过去。

 
作者:侃见财经
来源:侃见财经(ID:kanjiancj)

时代的高瓴,困在“时代”里面。

一则裁员传闻,再次将高瓴资本推至聚光灯下。6月1日,网传一份高瓴内部人士的聊天记录显示,高瓴一级市场组正在进行大幅裁员。对于此消息,高瓴紧急回应称是:造谣。

另外,昔日轰动A股的用友网络53亿定增项目,也令高瓴、高毅、葛卫东等一众明星机构、牛散巨亏。其中,高瓴最惨,账面浮亏金额接近4亿元,浮亏比例接近40%。

用友网络的巨亏,或许只是高瓴资本“跌落神坛”的缩影。有数据预测,2022年初至今,高瓴资本在美股市场的投资亏损达35%;其在A股的投资也出现了更大的窟窿,重仓入股的格力电器,账面浮亏已超130亿元(未考虑分红)。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互联网的黄金时代已然过去,但高瓴似乎并没有顺利地穿越周期,未来时间能否成为他的朋友,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01
高瓴“折戟”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A股定增市场吹起来的泡沫,正在破灭,“顶流”机构也未能幸免。

随着2022年的投资时钟进入6月,A股即将迎来一波定增股解禁潮,多达77家上市公司的定增机构配售股份将解禁上市,总解禁股份数量达105.5亿股。

这一波解禁的定增项目,几乎都是在2021年年末以及2022年1月,当时A股市场资金火热,各大机构抱团股享受着牛市狂潮,股价迭创新高,定增发行价格几乎都在高位。

而2022年上半年,抱团股遭遇土崩瓦解,科技股、消费股、赛道股集体重挫,部分个股股价甚至被腰斩,导致参与定增项目的机构均处于浮亏、被套的状态,面对解禁上市,进退两难。

以曾经轰动一时的用友网络(600588)定增项目为例,1月26日,用友网络披露的定增结果显示,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52.98亿元,发行价格为31.95元/股。

用友网络的53亿元定增份额,被高瓴资本、高毅资产、中金公司、易方达基金、万家基金、葛卫东、摩根大通等17家明星内外资机构、牛散“疯抢”。其中,高瓴获配股份最多,达到3129.89万股,获配金额近10亿元。

万万没想到,被一众明星机构加持的用友网络,也遭到了市场资金的疯狂抛售,股价一路下行,由年初最高点的40.11元/股,最深跌至16.44元/股,最大跌幅接近60%,令一众明星机构、牛散深度套牢。

巨亏130亿:高瓴资本“跌倒”,又一笔投资暴跌40%

尽管,近期用友网络的股价有所回弹,但对于巨额的账面亏损,可谓是杯水车薪。

以最新收盘价19.04元/股计算,截至6月1日,用友网络的股价相比定增发行价格已累计跌去了40.4%,上述17家参与定增的机构和牛赛合计浮亏金额超21.2亿元。其中,高瓴最惨,账面浮亏金额达4亿元,高毅浮亏约1.67亿元。

02
美股的窟窿

用友网络的巨亏,或许只是高瓴资本跌落神坛的缩影。

2022年以来,高瓴资本的投资表现,的确不尽如人意。

3月中旬,甚至有传言称,高瓴投资美股亏损超300亿美元,陷入被清算边缘。

一度令高瓴资本的投资人非常紧张,高瓴紧急辟谣称,其美股总持仓金额只有60亿美元。

根据高瓴后续发的去年4季度持仓情况,确实如此。截止去年底,高瓴美股持有75只股票,持仓总市值约64.75亿美元。

其最新披露13F 文件也证实了这一回应,截至一季度末,高瓴资本在美股市场共持有64只股票,持仓规模为47.8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9亿元),环比下滑26%。

在“重仓中国”的大原则下,高瓴资本美股的前十大重仓股中有5只中概股,分别是百济神州、京东、传奇生物、唯品会、爱奇艺,年内跌幅分别达50%、21.5%、8.3%、-8.5%、12.7%,其他美股几乎全录得大跌。

巨亏130亿:高瓴资本“跌倒”,又一笔投资暴跌40%

另外,2022年1-3月期间,高瓴资本清仓的Boss 直聘、蔚来、拼多多、小鹏汽车等4中概股亦集体遭遇重挫,年内跌幅分别达46.6%、47.7%、17.2%、55.3%,割肉清仓的迹象明显。

据价值大师的数据预估,2022年初至今,高瓴资本在美股市场的投资回报是-35%,亏损金额或超22亿美元。

尽管高瓴资本在美股的亏损没有传闻那么夸张,但目前来看,其在美股的投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03
A股也不相信“时间的朋友”

A股似乎并不相信“时间的朋友”。

高瓴资本在A股的投资也出现了更大的窟窿,截至5月26日,高瓴系共出现在14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中,相较于今年年初,减持了4只A股,并新进入2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

复盘今年一季度的个股表现,高瓴重仓的部分个股严重亏损,目前所持的股票不少已处于浮亏状态。

其中,最大的窟窿无疑是,格力电器,最高浮亏一度接近125亿元。其通过珠海明骏、HHLR中国基金持有格力电器。

高瓴资本入股格力始于2019年12月,格力集团以46.17元/股的价格,向珠海明骏转让9.02亿股格力电器,自此,珠海明骏成为了格力电器第一大股东。

此后,珠海明骏持仓格力电器的数量一直未动,截至6月1日收盘,格力电器股价报31.73元,如果不计分红等因素,珠海明骏的浮亏金额已达到130亿元。

巨亏130亿:高瓴资本“跌倒”,又一笔投资暴跌40%

需要指出的是,高瓴资本入股格力电器的417亿资金中,超207亿元是向7家银行进行的质押融资,融资利率约为8.5%-9%。意味着,高瓴每年需要为该笔融资支付17.6-18.6亿元利息,2年间已合计支付超35亿元的质押利息。

目前来看,高瓴资本的这笔投资成绩非常糟糕。

另外,高瓴资本持有的广联达、广电计量、海螺水泥、上海机电等个股的浮亏金额则均超过1亿元。

不过,高瓴持有的宁德时代、恩捷股份尽管遭遇了回撤,但因买入时间点较早,至今仍有一定的浮盈;另外,其在一级市场投资的公牛集团、良品铺子、纳微科技也有相对可观的浮盈,但在2022年年内,跌幅分别达11.3%、40.5%、12.9%。

一系列投资案例之下,市场有声音指出,这或许是高瓴资本迈入平庸的拐点。

回顾其过去的辉煌历史,不难发现,高瓴踩准了中国互联网崛起的巨大浪潮,在初期,敢于all in腾讯、重仓京东,成为了津津乐道的2笔传奇投资。

每个时代的风口,都有起飞的人,张磊便是中国互联网浪潮中成功者之一,享受到了中国互联网爆发的红利,时势造英雄,或许便是如此。

然而,时代的变化来得太快,中国互联网的黄金时代已然过去,但高瓴似乎并没有顺利地穿越周期,未来时间能否成为他的朋友,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KE5BTH0BlBtp1BwUHSAR0A


时间在这里静止了三个月

 
广西东兴市的小福从自己的窗口望出去,就能看到北仑河和中越友谊大桥。桥对岸,就是越南的芒街市。

前几天,越南男足夺得了东南亚运动会的冠军,越南人走上街头彻夜狂欢,芒街市也不例外。而桥这一头的东兴市市民们,也穿着人字拖下楼了。

他们不关心足球,喊得口号都和对岸不一样:
 
要工作,要生活。

从今年2月23日开始,东兴已经被封了3个多月。和所有的边境小城一样,东兴防疫压力山大。

许多在中国打工的越南人会偷渡进入中国,带来了很大的疫情传播风险。今年春节刚过,东兴就爆发了疫情,然后就是持续3个多月的全域静态管理。

当地领导要求拿出最坚决果断有力的措施来防止疫情输入,然后东兴周围就建起了“铜墙铁壁”。

前段时间吉林四平吓唬不做核酸群众的那些措施,在东兴面前都是小儿科。当地警告当地市民,无故不参加全员核酸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轻则警告、罚款:
 
重则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东兴市民这三个月过得不容易。当地是个朋友都能和乃悟聊上几句,比如菜价涨了接近一倍,品质还都不太好;比如除了孕产妇和急诊外,其他人都需要在医院现场做核酸,等待6个小时出结果后才能看病;又比如老年人急需的药品只能从指定药店电话采购,不能用医保卡;再比如有的孩子从春节到现在一共只上了4天学。

当地朋友说这些困难大家都能克服,最关键的是真没钱了。

东兴很多人是做外贸生意的,俗话说得好,靠着越南吃越南。当地做家具生意的老板告诉乃悟,从春节到现在,他的收入和去年比少了9成。原料进不来,样品出不去也就算了,外地工人也进不来,他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在抖音做直播。

这3个月里,当地政府给市民们发过一次补助,每个人60块。在自己家看对面芒街市的小福告诉乃悟,他有个朋友,银行卡余额只有:
 
4块钱。

乃悟说你给我介绍一下这位朋友,小福推说不方便。

其实东兴政府也很困难,这人均60块也是挤出来的。乃悟在他们官网上看到一家企业有投资意向,要求当地政府派人去进行面谈。东兴政府一阵感谢之后,表示因为疫情:
 
来不了。

根据此前人口普查的数据,东兴市有常住人口21万。今年3月份,就有6000多人申请离开东兴。当地朋友估计,大约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在疫情期间逃离了这座边陲小城。

今年5月25日,东兴市曾经迎来过一次短暂的解封。然而没过多久,就又出现了新增病例,学校再次停课了,居民们又被迫回到家里,闭门不出。

微博上很多人劝小福和父母也离开东兴。但小福却不想,这个广西鬼火青年艰难地用普通话一字一句告诉我:
 
我只想要回沪正常的生活。

前几天市民们喊了口号后,情况有所好转。昨天广西自治区政府专门针对东兴下发文件,要求区内各地区不得随意劝返东兴来的人员,不得阻挡持有绿码和48小时核酸的东兴人民入境。现在居民们可以出门了,也能自由出城,前往其他地区了,快递也通了。

别回沪了,那边带星。
时间在这里静止了三个月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Z2VObItKi3IM2585pjMDJg

神仙大佬也救不了这对兄弟

 

真正的大佬,斯基都不敢喊全名。

 

神仙大佬也救不了这对兄弟

 

2007年春节,范爷带着和梁家辉、佟大为主演的电影《苹果》飞去了柏林。

 

因为飞机晚点,在柏林电影节上,范爷错过了最佳走红毯时间,当时现场人已经散得差不多了。范爷的名字也被叫错,但她脸上始终挂着笑容。

 

这时候,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在柏林,《苹果》要举行第一场官方媒体看片会。这部电影里因为有很多不可描述的画面,所以6度送审,前前后后59处被动刀。

 

但在柏林公映的《苹果》,并非出发前审查通过的97分钟删节版,而是112分钟的完整版。

 

当时有媒体打电话给制片人方励,人家大大方方承认了。他说不放删节版的原因,是因为来不及配字幕。

 

原来只要字幕组多摸鱼,斯基就能看到更多好片。

 

人家问方励,这算不算违规?他说:

 

应该不会是违规吧,至少我在电影审查的那些条款里没有找到这一项。或者,你可以帮我找找?

以前的人说话就是这么屌。

 

在琼瑶奶奶的眼里,范爷永远是个丫环。但在范爷眼里,自己是一个愿意动脑子的艺人。连夸奖记者提问的水平,范爷都要强调一下:

 

我觉得这是挺有脑子的问题。

神仙大佬也救不了这对兄弟

 

范爷的确是个有脑子的人,对于豪门,她比哪个女明星都先意识到一点:不要管是哪扇门,最重要的是看门后面的人。只要门后面的人底气足,前台站的是谁并没有那么重要。

 

与其找个站在前台的人,不如自己站上前台。

 

用范爷自己的话翻译一下,就是:

 

我不嫁豪门,我就是豪门。

走完柏林电影节的红毯之后,范爷没有与华谊兄弟续约,而是成立了内地第一家明星个人工作室。

 

神仙大佬也救不了这对兄弟

 

神仙大佬也救不了这对兄弟

 

虽然没有了“范爷”这个头牌,2007年,对华谊的王家俩兄弟来说,还是非常开心的一年。

 

这一年,大哥王中军认识了马云,后者成为了华谊兄弟的投资人。走了范爷,来的是马爸爸,做人最重要的是开心。

 

神仙大佬也救不了这对兄弟

跟女明星打交道还得捧着、哄着,兄弟就不一样了,一上来就很直接。马云说:

 

不是资本喜欢王中军,是投资人喜欢王中军,或者说,是我喜欢王中军。

就像当年太合控股董事长王伟投资华谊,王中军就说:

 

这个合作就是兄弟之间喝喝酒、拍脑门子决定的,我后来才知道这叫私募。

也只有够不上交情的私募,才正儿八经做尽调,都称兄道弟了还费那些事儿干嘛?

 

有了这帮兄弟,王中军玩起资本就像是开了挂。2007年底到2008年初,几个月时间里在明星中间搞了一个内部认购。

 

最少的认购了18万股,最多的冯裤子认购了288万股,一股的持股成本贵的是3块,便宜的才5毛。

 

神仙大佬也救不了这对兄弟

 

2009年10月30日,华谊兄弟在深交所上市,那天上午,股价一度飙到了90多块。在现场,王家俩兄弟笑开了花,手持288万股的冯裤子激动得胡乱发誓:

 

我会在这个公司干到底!我会跟着王中军干到底!

冯裤子姓冯,但总也逃不开“王”姓这个魔咒。上一年,冯裤子认识了他人生中另一位“王姓”朋友、海航的老板之一——王健。

 

当时是为了给他的电影《非诚勿扰》拉赞助。那会儿,航空公司的日子也很不好过,海航也就给了冯裤子几百万,但交情就这么结下了。

 

之后,俩人就经常来往。或许是为了离得更近一点,2011年,冯裤子干脆在海南搞了个“冯小刚电影公社”。

 

神仙大佬也救不了这对兄弟

 

冯裤子越来越喜欢海南,他觉得在海南拍电影跟度假似的,边工作边度假也就算了,政府还给补贴。

 

他理想中的状态是:

 

我们真正要做的是不管写什么剧本,最后这个电影都能在海南拍。

既然冯裤子把工作室都开到海南了,王老板自然是要支持一下的。一个支持,一个就鸣谢。

 

在冯裤子后来的电影《芳华》《私人定制》《非诚勿扰2》的鸣谢名单中,海航是一定要感谢的。

 

神仙大佬也救不了这对兄弟

 

兄弟们的好日子一直持续到了2014年。

 

这一年,冯裤子出任春晚总导演,传说中选冯裤子是高层点将。

 

虽然很多明星削尖脑袋要上春晚,但有关方面请了冯裤子几次,人家都没答应。冯裤子大概真不是假矜持,人家是人精,知道这其中的水有多深。

 

确认“掌勺”春晚的消息后,他唯一一次在公开场合表达感受时自叹,导春晚“比想象中还难”、“这事儿很凶险”。

 

高层点将,就是想让他改一改春晚三十年的顽疾。

 

顽疾是什么?斯基也不清楚。后来大家对这一年春晚的评价,是钉子户少了。少了哪些钉子户,有兴趣的自己可以去查一查。

 

这一年,连同这些钉子户一起消失的,是42头“大老虎”以及数以百计的小苍蝇。

 

据说当年打虎英雄哪个月份公开露面少了,那个月份落马的大老虎就多了。

 

神仙级别的大佬打架,都是不露面的。

 

像深圳那样,开宾利和开路虎还要亲自下场开撕的,都是大佬纯度不够。但凡哪一方势力够大,都不至于打架打得这么接地气,都滚到地上去了。

 

这一年,也是华谊兄弟成立20周年的年份。2014年6月,华谊兄弟搞了庆典活动,还是在海南搞的,近百位明星到场。

 

庆典上的红毯秀,堪比颁奖典礼现场。

 

在庆典上,王中军喊出了“去电影化”,并彻底退出了华谊兄弟的管理层。冯裤子也跟着起哄:

 

我决定不当导演了,跟着中军去搞房地产。

神仙大佬也救不了这对兄弟

 

确实,光玩电影对一些资金盘子而言,小了点。哪怕像王晶这种拍电影动不动就轰炸的,一部电影也就投资几个亿,一年也就只能拍几部。

 

如果搞电影小镇就不一样了,一座小镇就能投上几十个亿。

 

说干就干。2015年5月,王中军在牵手建业打造郑州电影小镇项目时提到,希望到2016年可以签约15个项目,目标20个。

 

一边造电影小镇,一边收购了大量明星持股的公司。比如由冯裤子创办的美拉传媒,收购的时候这家公司仅成立2个月,资产总额仅为1.36万元,负债总额为1.91万元。

 

神仙大佬也救不了这对兄弟

 

那几年,兄弟们最同步的动作就是扩张。

 

这一年4月,海航系旗下9家A股上市公司中的4家,在7天内相继公布了募资方案,计划募资总额528亿元。

 

神仙大佬也救不了这对兄弟

 

可能是被大好形势冲昏了头脑,冯裤子在2016年底向另一个王姓男人叫板。

 

冯裤子和很多王姓男人都成了兄弟,偏偏和这个王姓男人结下了梁子。

 

2016年11月18日,《潘金莲致王健林先生的一封信》在网络上刷屏。你瞅瞅,哪怕是冯裤子这种级别的大佬,下场开撕也得体体面面的。

 

那一封信,王健林没搭理冯裤子,倒是他儿子思聪呛了回去。

 

很多人把冯裤子和王健林的恩恩怨怨,归结于高管“叶宁”的跳槽,这因素也不一定没有。但真正的原因,大佬们都心知肚明。

 

从那一年开始,华谊兄弟的财务报表就撑不住了。之前一年能挣个几亿的净利润,后来几年里,除了2017年还能勉强撑个场面,其他年份几乎都摆烂了。

 

神仙大佬也救不了这对兄弟

 

那两年,冯裤子的海南兄弟在海外剁手倒是剁得越来越狠,这狠劲就像是预感到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100亿美元收购CIT Group的飞机租赁业务,60亿美元收购美国电子产品分销商英迈,65亿美元从黑石集团手中收购约25%希尔顿集团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

 

王健的搭档在这一年7月1日,说要以“海航梦”助推中国梦,在激情洋溢的演讲中,他说:

 

我们一开始在饿肚子,现在突然满街都是车,满地都是楼,我们也穿着西装,也扎着领带,但是咱们的习惯没改,突然一饱吃都吃出糖尿病来了。我们在经受发展中的代价,我们不可能一下子解决近百年遗留的问题,我们需要过程。

神仙大佬也救不了这对兄弟

 

2017年5月,海航更是成为了德意志银行的最大股东。一个半月之后,突然有人向这家庞大的航空集团发难:

 

究竟是谁的海航?

矛头对准了一个叫“Guanjun”的自然人股东,这位神秘的股东在那之后迅速在海航的股东名单上消失了。

 

Guanjun两字中文怎么写,到现在也没人知道,就是知道也是瞎猜的。

 

海航方面说,这位股东把自己的股权捐给Cihang Foundation 。Cihang Foundation是一家非营利性的公益组织。

 

过了一年,王健在法国公务考察时发生意外去世了。

 

他去普罗旺斯Bonnieux的山顶教堂游玩,想爬上一堵1米多高的矮墙,拍个有身后雪松森林的全景照。

 

第一次没爬上去,于是他助跑了一段,结果一下翻出了墙外,跌下十几米,当场昏迷,经抢救无效离世。

 

此时的冯裤子不仅失去了一位朋友,自己也被崔化纳手上的阴阳合同咬住不放。他和崔化纳的反复过招,也加快了华谊兄弟这驾娱乐马车撞向山头的速度。

 

现在,冯裤子和他的兄弟们越来越少露面了。

 

华谊的王氏俩兄弟最近一次曝光,是因为收到了浙江证监局的警示函。别看警示函上连罚款都没提到,不过把2015年的陈年旧事翻出来说,也很值得玩味。

 

神仙大佬也救不了这对兄弟

 

所以说,神仙打架虽说不用露面,但有点费兄弟。

 

来源:老斯基财经(ID:laosijicj) 作者:锅盖斯基
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xx7K2PthKUnT-M3nz8RGxw

扒下北约的底裤

 

编者按:今天转发网友帽子姐的一篇文章,非常精彩、击节赞叹。作者对国际组织和西方国家有深入研究,很有洞见,经常能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读完这篇文章会发现,北约和美国一样,不过也是个“神话”,是一个实力和效率被过度夸大的组织。

 

还是那句话,战略上永远藐视对手,不要一提到北约,就认为不得了,什么亚洲版北约对我形成空前围堵之类的;还有一句话,战术上永远重视对手,看清其纸老虎的本质后,也要紧盯其一举一动,适时予以狠狠打击,让纸老虎加快暴露和死亡。以下为正文。

 

有人问,为什么北约不敢入场、直接在乌克兰与俄罗斯对抗?北约军事数据是俄罗斯十倍,入场不是直接可以保证乌克兰安全吗?

 

原因很简单,北约是一块比苏联还僵化的冷战活化石,整个北约就是一台巨大的官僚机器,你让它下场?下不了,没这个能力知道吧。

 

一个经常被忽略的事实是,北约是一个成立于1949年的冷战老僵尸了,它是一个内部机构叠床架屋、三冗问题严重、充斥着文山会海和官僚主义的巨大清谈机构,它每一次机构改革都是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叠床架屋,使整个机构越发臃肿,你从北约身上可以看到你在那种人浮于事、尸位素餐的官僚部门能看到的一切东西。

 

不了解北约的人容易产生一种错觉,就是北约是一个高手如云,强者如林,先进战争理念和卓越军事技术冶于一炉,冷峻萧杀,严肃缜密,滴水不漏,精干高效,无孔不入的超级军政集团,简单来说,网游《命令与征服》中的GDI(全球防御组织)是什么样,《光环》中的UNSC(联合国太空指挥部)是什么样,神盾局是什么样,北约就是什么样。

 

然而并不是,实际情况是,北约光常设军事指挥机构就一度超过20个,而且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不要说统一指挥了,连机构驻地都分散在整个北约,名义上统辖所有北约部队的北约作战司令部实际上是个政令不出办公室的虚设部门,原因也很简单,你下了命令,就得走程序,而北约那么多成员国和部门的程序都得挨个走一遍,这些机构和部门相互之间又条块分割,不把程序从头到尾走一遍,那些讼棍可以有一万种方法让你整个机构停摆,因此北约作战司令部基本上不参与任何实质性工作,其最高指挥权只存在于纸面上。

 

这种情况有点类似于苏联末期,戈尔巴乔夫理论上可以撤换任何人,但是他办不成任何事,因为任何行政指令都会在庞大臃肿的官僚机构中逐层耗散,最终要么是不了了之,要么是层层加码,要么是执行走样,要么是指东打西,反正就是不可能按照领导人的意思办。

 

北约内部喊改革喊了快40年了,从2003年开始搞“精简”,经过近20年的艰苦精简,终于越减越多,目前北约作战司令部下辖:

 

北约盟军布林瑟姆联合部队司令部(驻荷兰布林瑟姆),

那不勒斯联合部队司令部(驻意大利那不勒斯),

诺福克联合司令部(驻美国诺福克),

联合空军司令部(驻德国拉姆施泰因),

联合陆军司令部(驻土耳其伊兹密尔),

联合海军司令部(驻英国诺斯伍德),

乌尔姆联合部队司令部(驻德国乌尔姆)、

北约海军打击与支援部队司令部(驻葡萄牙里斯本奥埃拉什),

海上及时反应部队联合指挥小组,

北约空中预警和控制部队司令部,

北约通信和信息以及监视群司令部(驻比利时蒙斯),

以及一堆快速部署部队司令部(注意是一堆,不止一支)。

 

而这堆机构的职能互有重叠,互不统属,条块分割,井水不犯河水,但是职能互相交叉。

扒下北约的底裤(犀利好文)

比如那不勒斯联合部队司令部,这个司令部理论上负责欧洲南部、地中海地区的防卫,其指挥官由美国海军第二舰队司令担任,然而与那不勒斯联合部队司令部平级的联合海军司令部下辖着北约水面舰队司令部,这个司令部理论上也有权调动北约在欧洲的所有主要水面舰队,更妙的是,联合海军司令部还下辖一个战区海上作战中心,也有权接管指挥权。

 

假设在地中海发生了战事,这三个机构都有权指挥地中海的舰队,而且互不统属,那么问题来了,听谁的?

 

再比如驻布林瑟姆联合部队司令部,它肩负着北海防卫的任务,然而北约空中预警和控制部队司令部也要负责北海的空域监视和控制,诺福克联合部队司令部还要负责包括北海在内的北大西洋海上安全,前面提到的联合海军司令部下辖的北约水面部队司令部和战区海上作战中心也要来插一竿子。

 

届时九龙闹海,你说要晴,我说要雨,他说要多云间阵雨,听谁的?除了这些多少还算是有点实权的司令部外,北约还有一大堆虚设机构,比如和北约作战司令部平级的北约转型司令部,这个司令部的主要职能就是负责制定新作战概念制定和应用验证。

 

说简单点就是负责画PPT,领经费,喝茶,点卯,玩手机,看色情视频,下班,而且人家的级别比上面说到的那些还算是有点实权的司令部还高,而此类机构北约还有一大堆。

 

早年的时候北约号称要改革,声称要削减5000个岗位,这还得了,蛀虫和吃军费的串联一起开始闹腾,于是偃旗息鼓。懂王为什么逼着欧洲国家增加军费?因为北约这堆蛀虫吃啥啥不剩,马克龙为什么说北约已经脑死亡?因为这是人家亲身经历后的肺腑之言。

 

这还只是北约内部机构臃肿、职权混乱的冰山一角,还没把北约各成员国相互之间的那些推诿扯皮以及办事流程算在内了,整个北约内部结构如同迷宫般复杂,而且时刻处于不断的变化中,人人有官做,个个是将军,一颗石头丢出去能砸到三个司令。

 

指望这一大坨烂泥怪去打硬仗纯属搞笑。北约这么一张越摊越大的煎饼之所以能维持到今天,全赖人类社会数十年的总体和平所赐,以至于北约可以在不经受任何考验的情况下强行维持一个倒驴不倒架的样子,再加上文宣卖力,制服精美,人人是官,个个体面,生生装出一幅超级军政机构的嘴脸,还真就唬住了不少人。

 

得亏北约不下场,还能保住半分体面,真要下场,那半分体面都没有了,只要不下场,谁还不是个天兵天将了?只要下了场,谁还不是个草台班子了?

 

对于任何存在了数十年的职权机构来说,弊病丛生是必然之事,业务能力的下降和组织机构的草台班子化更是一种客观规律,这不是制度设计的问题,这是人类自身的局限性,人有寿命,人的造物也有寿命,职权机构也是一种人类造物,所谓大公司病无非就是这么个东西。

 

而和平是滋养草台班子的最佳环境,因为和平环境下,出清和反馈机制不是刚性的,出清的下场也无非是换一个办公室继续坐班,没有生存压力,混也能混的下去,淘汰机制无法正常生效,新陈代谢无法正常循环,自然就劣币驱逐良币,然后日益草台班子化。

 

很多矛盾,不经战事刺激是根本不会暴露出来的,比如莫斯科号被击沉后,美国马上决定退役所有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这就是被刺激了。

 

再比如某些地区的防疫工作,不是疫情闹起来,你还以为管理水平有多高,疫情一闹起来,好家伙,这水平还不如小区居委会。

 

END-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nZlSeBs7oqTMftMR0Wn62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