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流氓”冯唐去哪儿了?

2015年,冯唐翻译的《飞鸟集》出版不到四个月就被下架。

 

全网骂他“亵渎”“低俗”“俚俗不雅”。冯唐回应道:“毁誉由人,唾面自干。活好不害怕,冷对千夫指。”

 

《飞鸟集》下架当晚,冯唐晒出托福满分成绩单:我们比比英文和中文,如果你胜,我洗耳恭听。

 

网友不为所动,在他微博下面留言:“托福成绩和诗歌翻译的关系,比郭敬明和文学的关系还远。”

 

冯唐顶不住压力,不到一天就删了微博。
“文化流氓”冯唐去哪儿了?

 

冯唐原名张海鹏,1971年出生在北京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性格隐忍,冯唐一点都不随他。

 

母亲是蒙古族后裔,性格豪爽,冯唐还在尿床的时候,妈妈就指着他说:“男孩儿和女孩儿不一样,带个小鸡鸡,只能自己奔命。”

 

冯唐妈妈能量很大。冯唐用“剽悍、大器、茂盛”三个词形容他妈,每次见到她都是出一身汗,头顶上热气腾腾。

 

她有使不完的精神气,从不喊累,从不喝水,渴了都是喝啤酒。她不信佛,也不信上帝。有人说你咋不信上帝啊?冯唐妈妈抬抬下巴:“骗谁呢?上帝给我钱吗?”

 

小时候家里老是挤满了人。一茬接一茬,都是来找冯唐妈凑乐子的,冯唐一个不认识。但他嘴甜,管男的都喊哥,女的喊姐,一喊喊了十几年。

 

冯唐后来回忆说:“最大的好处是民间词汇丰富。现在写东西的时候,不用想,民间词汇就会从肠胃里冒出来。”

 

冯唐成绩好,常年考第一名。高中没日没夜读书,吃喝拉撒全在一栋楼里,一周回家一次。

 

中学语文课本上有道题,鲁迅先生写的是“我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课后题问“这句话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心情?”

 

大家都不知道。冯唐找了一个卖参考书的黑店,照着标准答案抄到卷子上:这句话代表了鲁迅先生在敌占区白色恐怖下不安的心情。

 

老师对全班同学说:“看,只有冯唐一个同学答对了。”

 

“文化流氓”冯唐去哪儿了?

 

冯唐虽然滑头,但他小时候很文静,性子也弱。打架总被揍,打篮球也总抢不到球。

 

冯唐的大哥看不过去,怕他憋出病。有天大哥走进房间,一把把他从一堆作业本里拎起,领到一个欺负过他的“二逼”面前。大哥问冯唐,你想不想抽他?冯唐有点懵,想不出抽对方的理由,摇了摇头。

 

大哥长叹一声,一脸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悻悻把人赶走了。

 

后来大哥送给他一个笔记本,上面抄满了诗经楚辞、台湾爱情诗。他教弟弟怎么泡妹子:先找个机会让她们观摩下弹簧刀白入红出,然后一边流血一边弹吉他《爱的罗曼史》,再把文学摘抄本借给她们。

 

这本子不仅是撩妹秘籍,也是一本诗歌大杂烩,冯唐逐渐痴迷上了文学。写完了作业就窝在家里看书,可以一整个暑假不出门。

 

他说:“我的青春期很无聊,就是读书。”

 

冯唐偷看黄书,痴迷于《李渔全集》和《金瓶梅》。但那时候古书被删减得厉害,冯唐跟他妈要钱买繁体影印版《三言二拍》,谎称学习古汉语。妈妈问为什么不买简体平装本,他说:“学古文不能拔苗助长,要原汁原味。”

 

等到他十三四岁,就已经读完老庄孔孟、司马迁、曹雪芹等一长串名字。他说: 我(文字)功底像劈一字叉一样,都是七岁前打的基础。

 

看多了古籍,冯唐认识了好多繁体字,还知道了男性生殖器的三十多种叫法。

“文化流氓”冯唐去哪儿了?

冯唐从小女生缘好。7岁就跟小女生在电线杆子旁约会,被他妈逮住后说:“她没选上班长难受呢。”妈妈让儿子把班长让给她。

 

20岁刚出头,冯唐抱着24朵黄玫瑰送给妈妈,说特意给她买的。冯唐妈说:“放屁!你个穷学生,指不定是你给哪个姑娘送的,没送掉,又转手送给我了。”

 

冯唐很害臊:“我就是好色,所以我当妇科医生,我能光明正大地看女人。”

 

“文化流氓”冯唐去哪儿了?


读高一那会儿,冯唐开始追求班里好看的女同学。他穿漂亮衣服在女生面前走来走去,还学着抽烟,读《庄子》装逼。

 

有次学校组织看战争片,幕布上出现刑具和国民党女特务的大波浪头。当晚,冯唐梦见自己给女特务上刑,醒来后发现裤裆“肿胀感”消失了。他跟着同学看了很多内衣广告、色情杂志,还看欧美、日本的成人电影。

 

可他发现,生理的“肿胀”能够解决,心理上的“肿胀”却只能靠文学。冯唐就这样写起了小说。

 

冯唐从小就对自己的文字很自信:“我知道如何把文字摆放停当,知道什么是绝妙好词。”随手翻到《三曹文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冯唐自然而然就联想到喜欢过的姑娘。

 

1989年,冯唐18岁,他花一整个暑假写了本《欢喜》,开头第一句就是“没有下体,我还可以燃烧你”。他把文章寄给《中学生文学》,苦等回信,结果后来杂志倒闭了。

 

“文化流氓”冯唐去哪儿了?

 

19岁,冯唐考上了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研究妇科肿瘤。他在协和待了8年,大好青春消磨在“阴道出血要排除癌症”的枯燥知识里。

 

功课无聊,他就模仿古龙写小说,楼下门卫大爷看了摇摇头: “你写武侠不行,还不如写黄色。”

工作后他当了三年临床医生,眼睁睁看着60多个病人不断手术、化疗、复发、再手术、再化疗,最后去世。

 

他在书里写:“我记得卵巢癌晚期的病人,如何像一堆没柴的柴火一样慢慢熄灭,如何在柴火熄灭几个星期之后,身影还在病房慢慢游荡,还站到秤上,自己称自己的体重。”

 

见惯了生死,他决定弃医从商,考到美国Emory商学院读MBA。

 

毕业以后,冯唐进了麦肯锡,靠着说清楚商业上的复杂问题挣钱吃饭。

“文化流氓”冯唐去哪儿了?

冯唐为人处世很有一套,7年就做到了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

 

在麦肯锡,为了顺利推行企业项目,他有时需要跑几十个分支机构,跟各类背景的人打交道。不论是老外的套路,政治的套路还是商业套路,他都非常熟,混成了“人精”。

 

身边人怕他处处留情,容易被人骗,他说: “我没骗人就不错了,别人还能骗我?”

 

冯唐工作很忙。他每周工作80到100个小时,拎着TUMI手提包满世界飞,每年在飞机上吃午餐次数超过100次。他的会议也多,有次打电话时间太久,手机电池烤干了,闻到一股子烤肉的味道。

 

除了工作能力惊人,冯唐还擅长看书。从高中起,他就给自己列了一份书单——他看鲁迅说过,读过100部英文小说后,就对小说的语言、写法、结构了然于胸。冯唐狠读几十本英文原著,然后托福顺利考了满分。

 

辛苦工作的同时,冯唐也不忘自己的文学梦想。他压榨睡眠和假期,在飞机上写杂文,过年年假写小说,大酒吐后写诗歌,每隔一两年就会出一本书。

 

他说:我欠老天十本长篇小说,长生不老的长篇小说,佛祖说见佛杀佛见祖杀祖,我在小说里胡说八道,无法无天。

 

“文化流氓”冯唐去哪儿了?

 

冯唐对自己身体的“肿胀”抱有执念,在美国,他把在医学院的八年写进了《万物生长》。

 

冯唐写道:“我抬头,就看到我的初恋向我走来。我想,如果这时候,我伸出食指去接触她的指尖,就会看见一道闪电。吐一口唾沫,地上就会长出七色花。横刀立马,就地野合,她会怀上孔子。”

 

小说中,男主人公叫秋水,冯唐借他人之口称自己“医术三流,做生意二流,讨美人欢心一流。至于写文章,则必能横行天下。”冯唐迫切地想“文能知姓名”。

 

那时,他有一种雄心,希望千万双手在面前挥舞,“上街如果不戴墨镜,就有人问,你是不是谁谁。”

 

他想要写本又真又好又善良的书,“象花丝要把花药传给雌花的蕊柱上一样美好,象饿了吃饭再饿再吃一样善良”。

 

然后五百年后的某个春天,有个跟自己眉眼类似的少年,翻开自己的书,一页一页读完,长叹一口气,灵肉分离。

 

冯唐梦想“以文字传世”。

 

“文化流氓”冯唐去哪儿了?

 

归国后,冯唐成了一个商人,担任华润医疗CEO,仍旧得满世界飞,只能挤时间写作。

 

2004年,冯唐整理出《欢喜》的旧手稿,从头读了一遍,感叹自己处女作十分伟大。他对出版社编辑说:

 

“我打算友情把手稿出让给我的小外甥王雨轩,让他用这本书和他七岁的傲人年纪,灭了韩寒和郭敬明,灭了王蒙的《青春万岁》。”

 

冯唐对自己的《欢喜》十分得意,他把自己和诸位文学天才并列:“白居易九岁通音律,冯唐17岁写《欢喜》,曹禺19岁写《雷雨》,张爱玲22岁写《倾城之恋》,即使看那些大器晚成作家的少年作品,基本的素质气质也都已经在了……老流氓不是四五十岁才成了流氓。”

 

后来他又在《如何成为一个怪物》列出一堆作家名单,把自己和王小波、李碧华放在了一起。

 

网友看不惯他自恋,他说:“我不是自恋,我是爱人类。”

 

“文化流氓”冯唐去哪儿了?

 

冯唐保持着两三年出一本书的频率,他风格暴露,自成一体,书都卖得不错。出版社编辑说:他的书从头到尾都是生殖器。

 

39岁那年,冯唐赶在40岁前两天写完《不二》。他把这部作品当做自己的生日礼物:40岁男性荷尔蒙达到顶点,再过几年,心贼僵死,喝粥漏米,见姑娘只想摸摸小手,人世间就再也不会有这样的十万字了。

 

《不二》的宣传噱头做得很足,出版社宣传语称:这是一场性爱的盛宴……这不是一本色情书,这是一本奇书。全文第一句,尼姑鱼玄机劈头就问禅师弘忍:“你想看我的裸体吗?”

 

全书都在挑战禁忌。

 

在香港,这本书创下了当时最高销量纪录,在大陆没能出版。有读者买来看后大骂:“我就是当黄书看的,结果就这?”冯唐说:“这本书讲了佛性、人性和业性。”

 

凭借这本“黄书”,冯唐登上了2013年中国作家富豪榜,时尚杂志给他颁奖,还成了《人民文学》评选出来的“未来20大家”。冯唐一下子打响了名气,收获了一批狂热读者,其中多是女性。

 

“文化流氓”冯唐去哪儿了?

 

2015年,改编自冯唐《万物生长》的同名电影上映,韩庚、范冰冰主演,票房六天过亿。不少人都冲着那句台词去的:我要用尽我的万种风情,让你永生不得安宁。

 

作为原著作者,冯唐引起广泛关注。有记者问他对《万物生长》有什么期待,冯唐说:“没啥要求,就希望比《阳光灿烂的日子》拍得好。”

 

两年后,改编自《北京,北京》的《春风十里,不如你》播出,全网播放超51亿,上了129次热搜,成了年度“热搜体剧”。“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这首三行诗,也成功火遍网络。

 

“文化流氓”冯唐去哪儿了?

 

冯唐火得一塌糊涂。邻居阿姨带着孙子、孙女说:这个叔叔是个大作家,常写一些你长大了才能看、才能看明白的书。

 

他走在上海、北京街头,戴着墨镜都有人要跟他合照。有次在华盛顿演讲,结束后十几个女孩追出大楼求合影。

 

他还发明了“今宵欢乐多”的营销金句,在微博转发美女购书跟自己的合照。每次喝得大醉,他都在微博上晒出自己挤青春痘的照片。

 

网友看不惯,嘲讽他“油腻精英”“文艺流氓”。

 

有人问冯唐:“你自己觉得你颜值高吗?”冯唐想了想,说:“其实我可能不是颜值高,而是我散发出了一种书香之气。”

 

网友对此毫不留情:“真担心有一天,好看的皮囊三千一晚,有趣的灵魂公众号见。”

 

“文化流氓”冯唐去哪儿了?

 

2012年,韩寒和方舟子在网络上就“代笔门”大战。

 

冯唐写了文章《大是》评论韩寒:坦白说,我不喜欢你写的东西,小说没入门,短文小聪明而已。

 

冯唐还写:文学的标准的确很难量化,但是文学的确有一条金线,一部作品达到了就是达到了,没达到就是没达到。“韩寒连门都没碰着呢”。

 

此话一出,网上尽是嘲讽,喊他“冯金线”。还制造了一个成语“冯唐金线”,嘲笑他本人一瓶不满半瓶咣当,还拿着自己的“线”到处衡量别人。

 

两年后,韩寒出版杂文集《我所理解的生活》,封面上赫然印着一条金线,“韩寒”两字位于金线之上。

 

“文化流氓”冯唐去哪儿了?

 

没多久,冯唐再一次口出狂言。在新作《如何成为一个怪物》中,冯唐指出王小波“文字寒碜”、“结构臃肿”、“流于趣味”、“缺少分量”。甚至直言表示:“几十年后,如果我拿出小波的书给我的后代看,说这是我们时代的伟大杰作,我会感到惭愧。”

 

李银河老师大度,她赞赏冯唐文风跟王小波类似,是当代写作佼佼者,还邀请他为自己的小说做序。

 

冯唐写得天花乱坠,通篇都是聊自己。序言共2480字,涉及李银河小说的部分只有236个字。到末尾,他才勉励一句:你好好写小说。

 

有网友替他总结:银河,你好。你没我好。顺颂笔健。——冯唐

 

“文化流氓”冯唐去哪儿了?

 

一直以来,外界对冯唐的质疑声都很大。喜欢的说他是“当世鬼手”,不喜欢的骂他“不知所云,阴僻自恋”。

 

冯唐怼回去:“好的文学永远会卖得好,卖得不好只能说写得不好,而我的书就卖得好。”

 
“文化流氓”冯唐去哪儿了?

2015年8月,冯唐翻译的《飞鸟集》出版,一上架就引起热议。

 

他将“The world puts off its mask of vastness to its lover”翻译为“大千世界,在情人面前,解开裤裆”,还把“The great earth makes herself hospitable with the help of the grass”翻译为“有了绿草,大地变得挺骚”。

 

针对冯唐赤裸裸的翻译,大部分网友指责“俚俗不雅”:郑振铎是想努力带领读者去体会泰戈尔的意境,冯唐是想努力带读者去体会自己的味道。《人民日报》也刊发文章《莫借“翻译”行“篡改”》批评冯唐。

 

翻译界一位大佬调侃道:冯唐用词不对,新华字典写了,“裤裆”不是“拉链”,裤裆怎么能解开呢?只能裂开。

 

对于这些,冯唐的回应是:“泰戈尔的原著和我的汉语翻译都摆在那里,毁誉由人,唾面自干。活好不害怕,冷对千夫指。”

 

“文化流氓”冯唐去哪儿了?

 

三个月后,出版社以“引起了国内文学界和译界的极大争议”为由,紧急召回《飞鸟集》。冯唐非常不解:“有了绿色,大地为什么不可以变得挺骚?”

 

《飞鸟集》下架当晚,冯唐在微博上晒出托福满分成绩单:我们比比英文和中文,如果你胜,我洗耳恭听。

 

托福满分的故事,他早就讲了多遍。早年在协和读书,他考完托福跟三个女生炫耀,自己考了满分。女生跟他打赌,许诺他赢了请他吃食堂小炒。结果冯唐连吃三顿小炒。

 

但网友不为所动,在他微博下面留言说:“托福成绩和诗歌翻译的关系,比郭敬明和文学的关系还远。”

 

冯唐顶不住压力,不到一天就删了微博。

 

冯唐受了挫,天天在微信微博上转发批判自己的文章。朋友建议他找一个既懂英文又懂诗歌还懂泰戈尔的人来说说翻译这件事儿,怼回去。冯唐想了半天:

 

“你说的这个人不就是我嘛!”

 

“文化流氓”冯唐去哪儿了?

文学圈有不成文的规矩,诗歌高于小说,高于散文。

 

冯唐自称“诗歌第一,小说第二,杂文第三”。他微博介绍只有两个字:诗人。

 

此外,冯唐还有个人微信公众号,专门着力于诗,不是冯唐读诗,就是读冯唐诗,偶尔发杂文和散文。

 

他说:”我直觉好,没背过的唐诗、宋词,掩上几个字,我常常能猜到,即使猜错,也常比原来用的字格调高。老天赏饭,和自卑以及自尊无关,三月桃花开,躲也躲不开。”

 

可诗歌圈子并不承认他,调侃他是“商界的乾隆”,还挤兑他:每到春天,沿海小城市归海子,内地二三线城市就归冯唐。

 

“文化流氓”冯唐去哪儿了?

 

顾城、海子都在“蓝星诗库”丛书出过选集。冯唐也想出,他问诗库的编辑:“我为什么不能在‘蓝星诗库’出诗歌选集?”编辑憋了半天,说:“冯唐,你再写写。”

 

冯唐为自己抱不平:“和其他领域一样,诗歌似乎也有个若隐若现的江湖,二三十个名字总在那里低空飞行,嗡嗡作响。他们完全忽略我的诗歌已经开始被时间写在楼盘上、大地上、人民心海的水波上。”

 

“我不被诗歌的江湖认可!”

 

冯唐哥哥安慰他:你在文学上的运气超级好。你写的“北京三部曲”拍成了电视剧,你写的《不二》成了卖得最好的繁体中文小说,你的短篇也卖了好几个电影改编权……你想想,你还想干嘛?多寿招辱,你现在死掉,相当完美。

 

冯唐想了想,觉得哥哥说得对,心目中的文字英雄多数没活到自己现在的岁数:卡夫卡,四十一岁死了;劳伦斯,四十四岁;王小波,四十五岁;凯鲁亚克,四十七岁;卡佛,五十岁。

 

想明白的冯唐在新书《无所畏》书封上得意洋洋地写:

 

我不用卧轨、不用早夭,

“春风十里,不如你”这七个字,

在我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在讲汉语的地方口耳相传,

想到这儿,我忍不住,笑出声了。

 

 

“文化流氓”冯唐去哪儿了?

2017年末,冯唐写了篇文章《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

 

文章开头就是:我们下身肿胀,我们激素吱吱作响,我们热爱姑娘,我们万物生长。一夜之间,活着活着就老了,我们老成了中年……我们也该想想,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男。

 

这年冯唐46岁,多年癖好未变,喜欢半透明的东西:藕粉、冰棍、果冻、皮肤白的姑娘的手和脸蛋。他戴镶金眼镜,穿刺绣古装,手里转的核桃、玉石全都价值不菲,后海四合院里的家具古色古香。走在路上还会偷看好看的姑娘。

 

文章发出以后,网友坐不住了,在他文章下轮番轰炸。冯唐把骂他的评论收集起来展示,第一句就是:世道乱了,贼喊捉贼。

 

冯唐不知装糊涂还是怎么,丝毫没觉得自己有问题。他跨界上了《奇葩大会》,对“自省”发表观点:“自省就是照照镜子,自己反观一下自己,看看是不是基本满意。”

 

有人评论:话说得是真好,但我还是硬劝一句。冯老师,别照了,一个闭眼照镜子的人,永远看不见自己的油脸。

 

“文化流氓”冯唐去哪儿了?

 

近年来,冯唐不断跨界,改编影视剧,拍广告,在各种时尚杂志露脸,还当上了主持人。身为中年人,冯唐的女友们普遍认为“他很帅”。

 

记者问他:“中国男作家普遍颜值不高,你是一个特例,为你赢得了万千粉丝。这一点是否让你十分骄傲和自恋?”

 

冯唐说:“早知道现在是看脸的社会,当初就不那么拼命了。”

 

自2017年写完《搜神记》,冯唐再没出版过小说。近两年,冯唐联合音频平台,开始写“成功学”,他融合个人体悟,宣扬早年在麦肯锡的那一套。《无所畏》《有本事》,还有评析曾国藩的《成事》。

 

某平台为《成事》打的宣传是:实战成事秘笈,冯唐教你做个讨人喜欢的人。

 

记者问他迄今为止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是什么?冯唐说:“我能说是我的诗歌吗?”

 

 

“文化流氓”冯唐去哪儿了?

2014年7月,冯唐辞去华润医疗团CEO职务,表示未来“狠狠读书、多多写书”。

 

但不到一年,他就再度出山,成了中信资本高级董事总经理,主管医疗投资。他说:“现在还是投资占80%的时间,写作占百分之十几,希望将来写作能稍稍时间多一点。”

 

辞去CEO那一年,冯唐在美国湾区待着。每天清晨七八点起床,做饭、阅读,看小鹿在院子里吃草。

 

记者问他有没有做到许诺过的“全心写作”。冯唐低头自嘲地笑了笑:“没有,完全没有。拉磨的驴,没磨可拉,就不会走路。这是人性,人性很贱。”

 

知道作家冯唐又转型去当投资人后,网友调侃说:“不写黄书的妇科男博士不是好投资人。”

 

“文化流氓”冯唐去哪儿了?

 

七十年代,男女同学都很疏离。有次冯唐在楼顶上朝下望,可以清晰看见姑娘们青白分明的发际线,也能闻见姑娘的气味,但他不敢搭讪。

 

冯唐在文字上很嚣张,私下里又很绅士,大家都搞不懂他。有次饭桌上有人吵了起来,他只顾低头夹菜、闷头喝酒,眼睛也不好意思盯着姑娘看,只看着桌面。

 

每当有人骂冯唐狂妄自恋,朋友会帮着辩护:“一个很高尚的人,不明白为什么非要装‘俗’。”

 

“文化流氓”冯唐去哪儿了?

 

2016年11月,冯唐父亲去世,他哭了一地的泪。

 

冯唐父亲一辈子不喜欢说话,爱好就是养鱼。有次冯唐看他平板旧了,要给他换个新的,爸爸摆手,因为斗地主积了很多分,一换就没了。

 

年近五十,冯唐慢下步子来,他说:“我已经不像原来那么有野心了”。他打算写写他过世的父亲,书名叫《我爸认识所有的鱼》。

 

“文化流氓”冯唐去哪儿了?

早年冯唐刚从美国回来,有记者朋友跟冯唐闲聊,问他权力对自己有没有吸引力。冯唐想了一会儿说:“我能感觉到吸引,但没有形成贪恋,大权在握的时候,还是挺爽的。”

 

他想了一下,又说,“还是挺爽的。”然后又重复了一遍,“还是挺爽的。”

 

朋友说他好色,冯唐点头: “我是金牛座,贪财好色”,但比起好色,“更喜欢贪财”。

 

陆放翁有句话:少时汩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然渔歌菱唱,犹不能止。冯唐看了有点害怕,但知道这是命,躲不得。

 

小时候,冯唐住在北京南城的垂杨柳,每次看到从垃圾堆里捡东西吃的人,就会害怕到浑身激灵,心里非常没有安全感: “我不要,我不要落到那个地步。”

 

后来事业有成,身边有不少人劝他:什么都有了,风景好的地儿哪儿都有房,干嘛不停下来专职写?

 

冯唐想了想说:“有一个人天天背水上山,后来山上有了井,他还一直背,有人就说,你干嘛还背这个篓,他说后背冷。”

 


 

 部分参考资料:

 

1、《耳朵听了会怀孕的声音》,冯唐

2、《活着活着就老了》,冯唐

3、《为什么要批评“诗人”冯唐》,腾讯文化

4、《冯唐:天赋没我高又没我努力的人,凭什么骂我》,冯唐

5、《冯唐:写了九年公开信,终于上了一次封面》。GQ

6、《作家冯唐:泡在世俗里》,人物

7、《杂种冯唐》,柴静

8、《冯唐的青春期仍未终结》,盖饭娱乐

9、《冯唐,脸都不要了》,桥下有人

10、《名人面对面》,冯唐

-END-

作者 | Zack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OH_ekhWqBHXZeM5GE2MdyA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