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北大教授丁延庆“现身说法”,吐槽女儿不如己,击中不少城市家庭的教育焦虑。
丁教授从小被誉为“神童”,6岁能背新华字典,北大本硕士毕业,哥伦比亚大学博士。
她在一次演讲中说,自己的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
身处国内教育金字塔尖的清北父母一代,在吐槽孩子这件事上“殊途同归”,意外吗?
深陷内卷教育和鸡娃大战,举全家之力,将资源和关注倾注到一个孩子身上。
任何学业表现的不如人意,都成为压垮学霸家长的情绪稻草。
如果说,过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还只是为人父母的天性,当今一代,生娃而不“鸡娃”就是糟糕的家长。
表面上看,社会竞争的加剧,上升通道的堰塞,不拼命努力怎么实现出人头地,是学霸父母们的口头禅。
拼尽全力,才能留在原地,躺平等于阶层下滑,是城市父母藏在心底的恐惧。
古人都懂得,一代英雄三代痴,还是虎父无犬子,都要看天赋和机遇,难道今人还要揠苗助长,逼子成才?
但对于大多数的家庭来说,孩子的教育已成为家庭最大的投资。
当你跟孩子说“不好好读书,将来找不到好工作,人生没有前途”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把教育当作投资了。
但如果你一心寻求教育的回报,那么最好的教育投资不是报班,而应该是多生几个娃。
有人看到肯定想打我,你这是收钱了,要给七普数据打广告了?要为新生儿人口出生率做贡献了?
那我给你分析一下斯坦福大学教育经济学硕士黄斌教授,这位拥有20年的教育行业从业经验,4个孩子的父亲的论述。
别的不说,现在整个公立教育体系,下到普惠幼儿园上到博士教育,都是国家在出资补贴。
那些声称不要孩子的丁克也交了税,但没有孩子可以享受教育补贴的话,本质上就是在帮别人养孩子。
很多父母的焦虑,根本就不是来自于子女教育本身,而是来自于你朋友圈那些晒娃的朋友,来自于以贩卖焦虑的公众号文章。
比如看见你的闺蜜在朋友圈得瑟,说儿子又得了数学竞赛的奖,你就赶紧贴上你那个浑身腱子肉的儿子运动的照片。
而当看见你的远房大表姐在发女儿跳芭蕾的视频,你就发某个孩子最近100分的试卷。
如果娃从小就显示出有清华北大的能力,那他就背上全家几代人的压力,在家走个路都要轻手轻脚,就怕吵了家族的明天。
只要是一个以上的孩子,无非就是这么几个可能性:都是学渣,都是学霸,或者学渣学霸混合。
即使倒霉的一腿,几个娃都渣,这个时候家长就应该检讨自己了:看看,这都是我基因不好!
如果你两个或者是更多个孩子都是学霸的话,那就真的是恭喜。
而如果有的孩子是学霸,有的孩子是学渣,那也非常好。
学得好的将来读博士当教授,学的不好的就老老实实找份稳定工作,在家陪伴父母。
无论孩子是否爱读书,家长都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心态来面对子女的教育问题。
家长会觉得,我精心培养一个孩子,难道不是成才的概率更高吗!
可问题是,教育孩子需要无数的时间精力和感情的成本,如果只有一个孩子,成才了当然皆大欢喜。
家有二胎的基本都会告诉你,第一个孩子照书养,第二个孩子照猪养。
如果你只有一个孩子,你根本不敢冒险,所以自然在教育上,也会选择最稳妥最保险的方式,可这种方式往往也是竞争最激烈,胜出概率最小的方式。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根本多不了什么样的成本,甚至有可能因为孩子可以互相玩互相学习,家长的心态会得以松弛下来。
光看教育方面的成本,多生孩子并没有增加太多,但是带来的收益是显而易见的。
很多普通人觉得,为什么要多生呢,也没有万贯家产可以给孩子继承,孩子活好自己这一辈子,快快乐乐就不错了。
其实恰恰就是因为大家都是普通人,所以需要互相扶持,尤其是需要来自家人的互相帮助,而其中来自兄弟姐妹的扶持和帮助最为重要。
人生在世,能够给你最长久人生陪伴的,不是父母,不是配偶,也不是孩子。
只有跟你年龄相近的兄弟姐妹,在理论上,能够陪你最多的年头,和你一起经历人生最多的乐与苦、哀与怒。
但是对真正的底层来说,教育直到如今,仍然是一个投资回报非常高的行为。
想一想,如果农村家庭家徒四壁,出了一个大学生,将会给这个家庭带来多大的改变!
家大业大的富人阶层,为了家族传承,为了规避风险,一定是会选择多生孩子的。
他们潜意识觉得,自己不能太掉价,搞得像穷人一样,生一大堆孩子,然后靠概率取胜。
他们又没有能力像富豪阶层一样,生一个孩子完全不用顾及成本。
中产要老老实实把孩子送公立学校去,不要给孩子花巨款在校外补课,又怎么会养不起?
如果非要学富人,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一年几十万学费生活费,寒暑假又一定要去各种华而不实的活动,可不就只能养一个了。
新的时代环境下教育的投资回报已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就算这个精细化育儿策略成功了,读上了名校又能怎样呢?
你放羊干什么?
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
生孩子。生孩子干什么?
放羊。
最后,姐我再次重声,这绝对不是一篇劝人生孩子的文章。
不管如何选择,都要明白,真的关心娃教育的话,就要放下功利心,让孩子真正享受学习本身。
这位北大丁教授这么好的基因,姐真心建议他多生几个。
参考资料:
黄斌:中产家庭的焦虑: 教育是消费还是投资?经济学角度,我劝你多生几个
–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o5Ypvwl_LN5uzw05R2PDf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