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初中学区房最大的黑天鹅,已经出现了

 

 

提示:本文内容较干,字数较多,建议留出足够阅读时间。

 

最近这几天很多相关公号都在强调新政细则对热门双学区房的影响不大,我怀疑他们有没有认真算过一遍,就急着给自己以前所持的观点辩护。

 

这次细则这么明显的政策意图,作为一个媒体,难道不应该把政策实际的影响告诉受众么?这次细则是黑天鹅,本来就无法预判,这种行为和2015年股市5300点证监局已经出大招的时候,还在叫“不要怕!往前冲!万点牛市没有变!”有啥区别?

 

上一篇《【原创】严肃讨论一下去菜中轻松进市重点的攻略!》中,我总结了新政细则最核心的精神:


就是细则在2018年条文基础上,对规模比较大的初中又征收了一道惩罚性的“人太多税”,分给了人少的初中。在区内,
一个学校参加中考的人越多,越吃亏,人越少,越占便宜。细则是用高质量市重点高中名额来利诱学生不要往规模大的热门初中跑,用升学杠杆来调节各校学生数量和生源质量的均质化。

 

文末有个读者看到区内中考人数最多莘松名额分配为8.9%,比区平均水平低了27%,便这么留言。

 

浦东初中学区房最大的黑天鹅,已经出现了

 

嗯,他是没看到浦东的。这一篇就写浦东的情况。

 

 

1

 

2022年浦东新区各校到校名额分配试算

 

最近不少公号都发过按照新政细则以后各区各校的到校名额情况,其中浦东的不少是有些问题的,比如说去年浦东实际有129所初中参加了中考,有的表就漏了十几所,会导致算出来的结果和实际产生偏差。

 

推算说明:

 

1、本表的各校人数为2020年浦东各初中实际参加中考的人数;

 

2、扣除了所有在2018年选择生源的学校,如所有16所民办初中和自主招生的公办初中,包括上海实验、上中东、浦外三所初中,合计扣除19所合计2827名考生。所以在表内有资格参加名额分配到校的初中共110所,有资格参加到校名额的学生数量为16463人。

 

3、区属市重点为原来的五所,再按照新政细则的原则,增加了浦东复附、上师附中、上中东校、及上海实验这四所高中,合计9所,各校的到校名额按照2020年各校的招生计划数量。

注:其中上海实验是不是属于区属高中至今未明确,属于细则未明确的两个悬疑之一,为示对浦东的支持,我把上实放进去了。

 

4、浦东的名额分配率按照65%上限计算,即65%*0.7=45.5%。

 

5、分配原则为新政原文:若某所该类高中分配到校计划数大于等于区内不选择生源初中学校数时,须确保区内每一所不选择生源初中学校至少获得该高中1个名额;若某所该类高中分配到校计划数小于区内不选择生源初中学校数时,则以均衡、随机为原则将计划分配到区内不选择生源初中学校。若某所该类高中分配到校计划数大于等于区内不选择生源初中学校数时,在保障区内每所不选择生源初中学校都能获得区属各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至少1个名额前提下,其余计划原则上以所属区内各所不选择生源初中学校中招报名人数占本区该类学校中招报名总人数的比例为测算依据进行分配。

 

浦东初中学区房最大的黑天鹅,已经出现了

 

 

2

 

2022年只是开始

 

从上表可以看到,按照2020年的浦东各高中招生人数和各初中中考人数推算,浦东全区平均到校率为8.7%,其中到校名额率最高的是中考人数最少的新云台67.7%,最低的则是中考人数最多的建平西校4.5%,相差了15倍,中考人数最多、到校名额率最低的学校仅为全区平均水平的一半。

 

这种情况的发生是有原因的,细则最利好所在区属高中数量多、人数又少的初中。如果是区内这样的学校数量越多的话,各校保底名额占总分配到校名额的比例就越大,剩下的能按人数比例分的名额就越少,很不幸,浦东就属于:区属高中数量多、且初中数量特别多的区。各校保底名额就占了总分配到校名额的60%,能够按人数分的名额只有40%。而闵行的这两个数字的比例则为38%和62%,主要原因就是可以参加名额分配的初中数量比浦东少得太多,第一轮保底名额分完以后,剩下让各校可以按人数分配的名额要多很多,所以莘松虽然人也多,但到校名额分配率要比浦东同类初中几乎高出一倍。

 

这里要提醒注意的是,上表的到校名额率只是一个开始,要知道上表是不包含19所选择生源的初中的,在不远的将来,这19所学校除了上实、浦外以外,整个浦东至少还有近十所截至去年还没有毕业生的学校加入保底名额的瓜分大军,参加到校名额分配的初中数量将接近140所,如果届时浦东这些区属高中维持现有招生规模不扩招,像建西、建实、进北这样的航母学校的分配到校名额率将进一步降低到3.X%的水平,而全市平均名额分配到校率是接近10%。

 

算到这里我的心情是十分沉重的,一个学生在这样的学校,基本可以忽略分配到校名额这玩意儿的存在了,因为这样学校的到校名额录取门槛将远高于平行志愿,从两年前开始,我在讲座上以及向咨询客户都反复强调过,浦东将来必然是存在这个问题的,没想到细则比之前预计的更严重,给热门航母公办初中又加捅了一刀……

 

浦东初中学区房最大的黑天鹅,已经出现了

 

如果说浦东那些热门公办初中的还是有部分头部学生有能力去争夺自招和到区名额的话,像高桥实验、立信附属这样头部竞争力弱、但人数又很多的初中就更冤了,细则针对的对象其实并不是他们,只是因为块头大被误伤了,这真是……上哪儿说理去?

 

 

3

 

没有对比 就没有伤害

 

在普遍的屁股决定脑袋思维下,本文这样的预警是没有多少人认识得到的,对市场的影响也不会立竿见影,大部分人都是懵懵懂懂,直到踢到铁板才会觉得脚疼的,可以预见过段时间问我最多的问题就是:雨心老师,孩子学校在浦东,学校人特别多,现在发现要有好出路很难,怎么办?

 

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只能死磕呗。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本文再写一下明年黄浦区的名额分配到校试算,看看什么叫躺赢,什么叫同人不同命。

 

推算说明:

 

1、本表的各校人数为2020年黄浦区各初中推优人数倒推估计数;

 

2、扣除了在2018年选择生源的初中,包括立达、明珠、永昌、震旦4所民办初中,应其昌并给格致初级,考生数加到格致初级,所以明年黄浦区共有19所初中具备名额分配资格,合计考生1914人。

 

3、区属市重点共七所,各校的到校名额按照2020年各校的招生计划数量计算。

 

4、黄浦的名额分配率按照50%下限计算,即50%*0.7=35%。

 

5、分配原则同浦东。

 

浦东初中学区房最大的黑天鹅,已经出现了

 

从上表可见,按照2020年黄浦区各高中的招生计划和区内各公办初中的毕业人数,哪怕按照最低的50%下限名额分配比例计算,明年黄浦区的平均到校名额率为33.4%,因为区内参与分配学校数量只有19所,所以人数最多、到校名额比例最低的格致初级的到校名额比例也达到了29.1%,人数最少的清华中学则达到76.5%。有人会说黄浦区的区属高中太水没有对比价值,在拿掉了光明和卢湾这两所高考水平低于区重的弱市重后,黄浦区的平均到校名额率仍然达到了近25%,注意这25%的到校名额可是没有一个水货的,哪怕是最弱的敬业中学,高考水平也和浦东最弱的市重南汇中学相当。

 

按照速算方法,浦东的市重点竞争性名额占招生比例从85%下降到54.5%,假定生源质量不变,像人数最多的建平西校这样原来市重录取率38%左右的初中,竞争性名额录取率将会从36%下降到23%,加上4.5%的到校名额,市重录取率在2022年降低到27.5%,2024年会再降一些。除头部约4-5%的学生出路基本不受影响外,校内将至少有1/3的学生中考出路会受到影响而不同程度的降档,有人说去年今年很多大小牛娃去了这样的公办,其实……牛蛙去得越多,这学校的学生出路降档的比例就会越大,这是规则决定的,也是制定规则的人想产生的效果,具体下一篇再详细讲。

 

我相信花了高溢价去买学区房的家长,目标不会只是一个区重点高中的,这样的高中高考中位数出路通常是E档大学。

 

而黄浦区随便一所公办初中,躺着什么都不做,最起码的市重录取率就超过了浦东航母公办拼死拼活才拿到的录取率。

 

从全市范围讲,新政影响的比例可远不止有些公号说的只有百分之十几,事实上上海的市重点高中招生比例超过了1/4,比如在2017年,全市60多所市重点高中招生近两万人,中考人数约7.3万人,这一年全市市重平均录取率超过27%,加上部分考生生出路降档后造成的向下挤压效应,实际被影响的考生比例会超过30%,而这个范围,正是大部分重视教育家庭的孩子最有可能在的位置。

 

写到这里,还觉得对热门双学区房的影响,真的不大么?

诶……只能说,人生有时候,选择真的大于努力。

 

● ● ● END ● ●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55GflGaMYtj1XaEp6mscbw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