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竞赛、自招和中考区别和难度的详细分析!

前言:

    今天讨论的内容是假设没有任何暗搓搓猫腻的前提下升学选择,纯纯的技术干贴,功德无量。

    一直以来,大家总会在某些鸡血群听到一些牛娃学霸的事迹,然后也幻想着自己的孩子可以走竞赛路,走自招路,上四校,进北清交复。事实上,他们甚至连其中区别都没有搞明白,就糊里糊涂的报了班,交了钱,鸡了娃,被割了韭菜。最后才发现,自己走的路,和原本目标完全不是一回事。今天,一叶先生就这个困扰家长最大问题,关于竞赛、自招和中考的区别和取舍,作一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竞赛,自招和中考(裸考),这三个在家长口中口口相传的高频词语,代表了是完全不同的学习之路。

 

竞赛

 

    由于目前小学和中考取消了数理化竞赛,所以,现在说的竞赛则是高中联赛(简称高联),其中分“数物化生信”五大学科。晋升之路为:校-区-市(省)-国-集训队。但是,今年对跨级竞赛有了明确的限制,所以,高一以下无法参赛。竞赛的好处,是获得省一以上的奖,可以拿到著名高校的自招或保送机会。(目前自招变成了强基计划)。而国家集训队的成员可以直接获得清北的破格录取。

 

     那集训队的人数有多少呢?就今年为例,五大学科国家集训队成员共计260人,其中数学是60人,其他四科为50人。也就是说,这260人才是真正的竞赛路上直达北清的宠儿。分到上海大约20人左右。他们是从全国几千万应届生中脱颖而出的幸运儿。目前享受强基计划底线是省一级别。也就是说,如果你只是高中联赛和竞赛中拿到上海市的银牌(二等奖)及以下名次,你就失去了保送和强基的机会。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竞赛升学路其实很窄。如果没有这好处,谁会去浪费脑细胞机械化的刷竞赛题?

 

自招

 

    自招,又叫自主招生,属于中考招生的一种模式。在中考之前提前考察录取。由高中学校自主决定。很多家长把自招和竞赛的概念错误理解,认为竞赛就是自招的门槛。竞赛生,就可以获得破格自招的机会。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正确的理解为:之前初中竞赛还有的时候,市级别五大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可以获得自招直录机会,因为高中需要他们去冲击高联。而二等奖和三等奖,在自招渠道中有一定的加分项。也正是这个原因,让很多家长误以为竞赛就是自招。

    竞赛一等奖其实只是自招生的一部分。

 

   事实上,以四校为例,之前通过竞赛渠道录取的学生,只不过是一个理科班40人左右。因为竞赛一等奖也最多就那么多。这批人在初二竞赛得奖名单出来后,就已经被录取了。而其他100多人,是通过自招考的途径录取的。自招考,又叫游园会,在自招面试之前的某天(自招面试是不允许书面考试)。又或者是通过一些飞行考的形式(自己出题,自己批题)来选拔。考试内容,更讲究各学科均衡,而不只是单一的数学和物理。有的学校还有人文班和文科班,所以自招考的侧重点也有不同。但是,自从前年初中禁赛后,新知杯木有了,竞赛生木有了,那原本竞赛生渠道又发生了改变。取而代之的是特殊的上门飞行考。通过各大名初的七八年级的校排单科选拔考生名单,给予飞行考机会。飞行考题目,甚至直接对接高联一试和二试的题目。学校深知初中校内会有各种作弊猫腻,所以更相信自己的试卷,通过这样公平的选拔,也尽可能的减少了水货。

 

     去年的自招,和以往比又又了很大的变化:凭借一模和二模的成绩(主要是一模),作为自招录取的重要依据。为什么说重要,而不是决定?一模成绩,有一定的偶然性,所以一定会让初选同学做一张自招卷,如果依旧拔尖,那说明这个学生具有真实的实力。所以,也就有了大家说的,一模是金,是自招的门槛。原则上一模前7%具备自招录取的基本条件,但到四校这样的层次,估计在1-2%。八校也要达到3%。

 

中考

    中考大家都能理解,就是绝大部分人都以此为升学依据的各学科考核。一叶先生就不再详细说明。

 

   接下去,我们再分析一下,三者考试内容的区别。今天我们就以数学为例。

 

   很多学校开了竞赛班。虽然叫竞赛班,但实际上是校内内容的拓展。真正竞赛班的进度可能大大超出大家的想象。虽然高联的题目有90%属于高中校内知识(请看上图),但如果不通过大学的高等数学各种模型和定理是很难轻松解出的。

 

    就目前情况看,小学奥数的延伸是初中奥数,初中奥数的延伸就是高联。第一步都没有迈出,或者中途放弃,或者小奥就进不了全市前两百,基本可以考虑放弃竞赛路。

   走高联路的竞赛生,终极目的就是获得高联省一,然后获得保送的机会。如果在高一前不能学到高等数学,那基本就没希望了。2020年上海高联数学省一的人数为96人。也就是说,全上海一届高考生中,仅有96人可以获得通过竞赛保送高校的资格。(虽然有跨级,但也有前2届也一定跨级获奖的,可以忽略不计差额)

 

   而自招和竞赛比,数学难度要低很多。自招的内容包括初中拓展和高中部分内容。初中拓展主要涉及平行几何的极难题,函数和几何的交融题和梅劳定理、四点共圆等等。难度比一模的压轴题还会高一个等级。而高中内容主要是集合和排列组合,以及三角、同余和正弦余弦等题目。

 

     不难看出自招题中绝大部分题目都是高一和少许高二的内容,因为自招的意义就在于可以让这部分学生先学一遍高中内容,然后到高中学校中可以轻松地以一学期的时间迅速学完一年级内容。高一结束学完高中所有内容。正是这个原因,很多中考生不但拼不过自招生,而且对老师教学的速度很不适应,导致成绩下滑。

 

   但是,高中内容在中考中是100%不考的。学了不考,很受伤。因此,很多拼自招的学生会比专心中考的考生少更多的准备时间。中考自然考不过他们。一旦自招失利,再回头去准备中考,风险也就变大了。要知道中考的文科比例增加,学科增加至11门。这无疑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

  老天爷是公平的,时间和精力大家一视同仁。不存在走一步看一步,还能把所有好处都捞到。

 

    一叶团队,曾就数学难度给以上各项内容排过级:

 

假定高联一为9级,那自招就是6级,一模为5级,中考为3级。

 

而传闻中那些参考书题目的难度为:

 

一课一练1级,市北培优:4级,新思路:3级,奥精C:4-5级,奥精B:3-4级,奥赛经典:6-7级,多功能题典:7级,金钥匙:7-8级

 

    相信大家通过各种评级,应该很清楚解目标什么,就应该对应着做什么参考书吧。

 

    有家长曾经问过业数的意义。作为官方定义的竞赛路正式通道。只有一个渠道入学:六年级部分学校推荐,考核。但由于竞赛新知杯的停考,近年有变味的趋势。就华育今年情况看,仅获得15张推荐名额。似乎很多学霸都不来了。业数一届总共录取380名学生,但并不能代表上海同届数学最顶尖。虽然学费便宜,但四年下来也不少钱。如果你去上过课就可以知道,很多学生是根本不来的。至于原因,大家自己品。就目前情况看,不能全市公开选拔的任何竞赛都无法作为高中自招和录取的参考标准。所以,以后也许就更得鸡肋了。

 

    2022年新中考后,自招名额将大幅减少,替换的是名额分配。那么问题就来了,面对日趋简单的中考,对于牛娃和学霸似乎不再那么友好。当数理化英拉不开差距的时候,其他以前被人忽视的科目就显得尤为重要。今年中考情况看,英数高分极多,语文高分者,才是进好学校的根本。2年后的名额分配不仅是看中考的750分下的成绩,还要看综合评定。这时当大家考分都差不多的时候,校内的表现和素质教育,可能会成为拉开分差的关键所在。

 

    未来的竞争,不是你的成绩有多好,而是和你在一个赛道的人,有多少成绩比你好。中考,自招和竞赛都是如此,尤其在高端生的段位,逆袭几乎无可能。因为学神是不会失手的。

 

      一叶从来没反对过有天赋的孩子去走竞赛路。只是这个天赋的定义是什么?很多学校班级第一,年级第一,甚至区第一都达不到。商业机构里的传说更不用说了。就一叶先生了解,能走高联路的孩子,起码在小学学完成整个初中数学学习,中考数学能做130分以上。初一能学完高中的数学内容,高考模拟卷能做120分以上。曾经上海初中数学联赛新知杯样题140总分能做到120分。而到了初三,才可能学习高等数学,并拿到高联一模拟卷的高分。所以经常有人和我说某某某适合竞赛,但根本没有以上的进度又谈何适合?在顶尖环节,很多人早已走在了前面。你的时间早已不够。

    而自招和中考的矛盾,之前不止一次提及。上文也再一次提到。至于一叶中考群的家长们,我认为你们不应该放弃自招。一叶只是说,不要被打着自招旗号的某些人割了韭菜,并没有让你们放弃自招。就去年的情况看,四校八大以外的市重点自招录取选拔基本就是看一模。毕竟也不是每一个高中都考得那么深。一叶一直说,次一批的市重点实验班,要比一线的平行班形势更好,学校也会更重视。事实上面子不如实际,大门不如小门。而那些学校特色班的自招录取,就是看一模。只要进了实验班,211稳的,拼一下985也绝非没有可能。

 

     最关键,一模只是中考难度的升级版,压轴题也不过一线民办周爽压轴题水平,没有奥过,或非竞赛生也能做出。但它的猫腻相对校内考试少得多得多。大家懂的,命运在自己手上,没有必要放弃!(四校和部分八大除外)

 

     今天,一叶把竞赛、自招和中考的区别详细的说清楚了。希望每一位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学习计划。在孩子的升学路上,尽量少走弯路,把时间用在刀刃上。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U7ikNYbFyUKDUn8f4HfE8A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