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绝笔书,血中带着泪…..

作者 | 梳子姐
 

深不见底还没到底,谁都不知道现在的经济形势有多糟糕。

5月31日,南京万酬优购网络科技公司董事长侯国新在当天凌晨四点半留下一则朋友圈后离世。

疫情下的绝笔书,血中带着泪.....

“每一个夜晚对我来说都是折磨,现在已经凌晨,我在疼痛中回忆此生最失败的三年,三年疫情带来的结果就是举债折磨……”

“我的身体越来越糟,日子越来越难过,我用猴子捞月亮的赌徒心态,希望疫情早点走,人生可以搏回这一局,可结果是越捞越深……”

“请善对我的员工,我的家人,我的客户…事情没有做成是我的错,是我的无能连累了你们,对不起,也没有给你们留下什么,还让你们负债累累,希望你们坚强的生活……”

或许当时的他是真的走投无路,才会做出这个选择。

据知情人士说,侯国新前面亏了不少钱,想最后一搏,将更多的钱孤注一掷投入到另一个实体行业。但疫情来袭,最后功亏一亏,无力挽回。

三年疫情举债经营,让他身心俱疲,无力回天。

他的境遇,代表着大多数中小企业主的困境。

他们太难了,太脆弱了,总盼着疫情能划上句话,谁知道竟绵绵无绝期。

(一)

高盛集团总裁沃尔德隆警告说:

在世界经济动荡冲击不断的情况下,未来将出现更加严峻的经济状况,货币政策的持续紧缩叠加俄乌战争升级可能会扼杀全球经济。

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戴蒙发出同样警告,投资者应当准备抗击飓风来袭。

马斯克说:“我对经济有一种非常糟糕的感觉。”

特斯拉准备裁员10%,大概1万人受到影响。

要么回办公室上班,要么走人,这将成为一个普遍残酷的现实。

格力董事长董明珠信誓旦旦地说:“如果我们非常困难,宁可降一点工资也不裁员。让每一个人都能有一个最简单最可靠的保障。”

但是数据不会说谎,年报显示格力电器员工人数近两年呈下降状态,2021年比2019年了6962人。

危机之下各有各的不幸,只有谁比谁更惨,没有谁比谁更轻松。

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承担了整个社会80%的就业,是维系民生的重要力量支撑。

他们的困境不是老板想扛就能扛下来的,会引起链条式连锁反应,让整个社会僵化失去活力。

疫情下的绝笔书,血中带着泪.....

2021年9月到2022年3月,阿里拍卖郑州地区法拍房数量从2.7万套增加至5.13万套,疫情与洪水双重冲击下,让郑州许多家庭陷入危机,大批房主断供失房。

2021年末,全国法拍房数量已达170多万套,这个数字让人心惊肉跳。

年初,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韩复龄教授在微博上说:2022年刚开年,四大行已经起诉20万断供业主。

与此同时,全国各大城市二手房挂牌量迎来一波小高潮,有8个城市存量房挂牌量超过10万套,而且其他城市都在排队挺进中。

前程无忧对近两年重点行业离职率统计数据显示:餐饮酒店旅游、文化教育传媒、房地产领域深受疫情困扰,成为离职率的重灾区,2021年分别高达24.7%、24.5%、21.6%。

进入2022年3月,疫情卷土重来,确诊数字大幅增长,不少地方学校停课、商场场所停业、社会运转停摆,深层次的影响无法预料。

天眼查显示,截止今年6月1日,许多公司比去年同期交纳社保人数都有减少。

新东方减少了5.5万余人,学而思减少2.6万余人,作业帮减少1.5万余人,猿辅导减少1.9万余人,以上是受政策影响最大的教培行业。

其他企业中,阿里减少4375人,百度减少3952人,滴滴减少5237人,美团减少3186人,字节减少7358人,京东减少1685人,网易减少1058人。

相信这种严峻性上层掌握得更具体、更翔实,要不然就不会有稳大盘的会议。

目前,出台了许多眼花缭乱的政策措施,其中有条措施让人眼前一亮,就是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门槛,400万元以下的工程采购项目原则上全部预留给中小企业。

这一条如果能够落实下去,产生的导向效果远大于经济效益。

内外皆困的情况下,稳经济没有灵丹妙药,需要拿出诚意、保持耐心。

(二)

经济学家任泽平提出,艰难时刻需要道家的“无为而治”,让人民休养生息。

国家地域广大,人民勤劳吃苦,经济互补性强,韧性和潜力大,我们只要尊重规律,实事求是,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当前有三件事需要认真面对,不可回避。

 

一是精兵简政。

合并行政区县,减少财政供养人员,再也不能等不能拖了。

现在很多地方发工资都成问题,财政收入减少是一方面原因,最重要的是财政供养人员过多。

大量公务人员消耗资源的同时,并没有带来效率的提高,也没有提供更有效的公共服务。

合并行政区划,精简机构的同时,将冗余人员下沉到服务保障民生一线,让财政不养闲人。

二是科学防疫。

无论怎么强调,怎么呼吁,层层加码、无视法治的问题还具有一定普遍性。

所谓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不是病毒多么可怕,就是那些无视科学,随意加码,人为设置障碍导致的。

如果偏离科学轨道,不仅无法实现动态清零,还会束缚住手脚,让整个社会背上不必要的沉重包袱。

三是国退民进。

一位在国企工作的朋友说,担心这种形势持续下去会降薪。

降薪就对了,他们的高薪酬高利润是靠垄断地位得来的,胜之不武,得之不义。

控制国有资本无限扩张,给民营和中小企业留出生存空间。

减少对公共空间和资源的过度控制,给普通群众提供灵活就业和谋生的机会。

无论被动还是主动,疫情都大大抑制了人的社会活动,减少了各种需求,经济不低迷才怪。
 
搞活经济的真相,就是让人忙碌起来、让钱流动起来,让大家都能有利可图。
 
所以,无论经济学家们开出什么药方,最终落点都是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在坚定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信心基础上,最重要的是让人坚定消费信心、获得消费能力、增加消费机会。

2020年那波疫情结束后,地摊经济一度喊得比较火,许多地方领导带头下馆子吃饭,从人间烟火的源头恢复元气。
 
这波疫情的冲击,杀伤力更强,破坏力更大。
 
为让广大市场主体增信心、稳预期,今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助企纾困的实际举措。
 
精准防控、动态清零,防疫需要速战速决。
 
休养生息,还富于民,恢复经济则需要从长计议、综合施策。

总而言之一句话:

还权于民,还利于民,与民休息,轻徭薄赋,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4q8byrvdBJ2b4bRgcO0lLw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