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拖欠薪资,三年亏损21亿:风暴中的美特斯邦威,或成“时代的眼泪”?

 

试图重塑品牌的美邦依然动作频频,只是市场和消费者们,还会给它机会吗?

作者:朱末
来源:快刀财经(ID:kuaidaocaijing)

“不走寻常路”的美特斯邦威,以一种极其意想不到的方式,冲上了热搜。

 

大量拖欠薪资,三年亏损21亿:风暴中的美特斯邦威,或成“时代的眼泪”?

 

近日,多名自称美邦员工的用户在社交平台上发声,称美邦出现大范围拖欠工资的情况,涉及范围包括上海、辽宁、天津、江苏、安徽等地多个子公司及关联机构。

 

根据网传截图,美特斯邦威先是因疫情原因延缓发放了3月的工资;之后的5月、6月和7月,美特斯邦威不断重申由于上海总部无法正常运转,对公司的销售造成非常巨大的困难,导致现金流紧张,不得不继续延缓发放工资,一时间人心惶惶。

 

大量拖欠薪资,三年亏损21亿:风暴中的美特斯邦威,或成“时代的眼泪”?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特斯邦威的门店也在大撤退。事实上,2020年美特斯邦威就已经关闭了937家门店,截至2021年,其门店仅剩1600家。

 

另据天眼查APP显示,美邦服饰18家分支机构中,仅1家为开业状态,该公司在北京、河北、河南、浙江、陕西等多个省市的投资公司,其中部分公司已注销,存续状态的公司中,分支机构多数也已注销。

 

大量拖欠薪资,三年亏损21亿:风暴中的美特斯邦威,或成“时代的眼泪”?

 

无论真相如何,中期巨额预亏数据骗不了人。美邦服饰日前发布的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今年上半年,美邦服饰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预计双双下降,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为亏损6.2亿元-6.8亿元,较上年3的亏损额进一步扩大1492.73%-1646.86%;扣非净利润为亏损6亿元-6.6亿元,较上年的亏损额进一步增长78.46%-96.30%。

 

大量拖欠薪资,三年亏损21亿:风暴中的美特斯邦威,或成“时代的眼泪”?

 

曾几何时,美邦的服装随着周杰伦的广告火遍全国,各个城市乃至乡镇,都有美特斯邦威的身影,不仅承载了无数80和90后的青春记忆,总市值更是一度接近千亿。

 

而今时光流转,沧海桑田,这个曾引领中国服饰消费新方向,甚至被誉为“中国服装界黄埔军校”的国民品牌,或将成为“时代的眼泪”。

01
误打误撞,成就“休闲服饰第一股”

 

作为成长于国内私营经济大本营的浙江人,美特斯邦威创始人周成建的发家史,几乎是第一代浙商的典型模板。

 

80年代,浙江各地兴起了大批兼做零售生意的批发市场。刚刚经历失败的周成建,拿着仅有的1万块钱翻本钱,踏上了去温州的路。

 

大量拖欠薪资,三年亏损21亿:风暴中的美特斯邦威,或成“时代的眼泪”?

 

在此之前,年仅17岁的周成建在老家浙江丽水开了家服装厂。由于初出茅庐经验不足,厂子很快宣告倒闭,周成建背上了30万的巨债。

 

当时温州流行前店后厂,决定重新开始的周成建,在温州妙果寺服装市场,开了家小店,不仅自己卖衣服,也帮别人代工服装,铆足了劲没日没夜的干活。

 

周成建过人的商业头脑,开始初露锋芒。为了招揽客商,在同行还在讨价还价之际,周成建用“一口价”的模式独占鳌头,仅用两半年时间,周建成就把债务都还清了。

 

然而,就当周成建准备大施拳脚之际,意外降临了。由于连轴转的工作,太过疲劳的周成建在给一批西服打版时,不慎将袖子缩短了一截,眼看又是一笔巨额损失。

 

大量拖欠薪资,三年亏损21亿:风暴中的美特斯邦威,或成“时代的眼泪”?

 

无奈之下,周成建铤而走险,用别的布料补上袖口,再把衣服的下摆也截短,换上其他颜色的布料收边。在一众中规中矩的西服中,这款堪称“异类”的西服居然卖爆了。

 

尝到甜头的周成建得到了启发:与其复制别人设计的衣服,不如自己做出更有个性的款式来。恰逢1994年前后,港派服饰如佐丹奴、班尼路等品牌在大陆急速扩张,掀起了休闲服饰的热潮,周成建敏锐地捕捉到了机会,注册了美特斯邦威品牌。

 

1995年4月,周成建在温州解放剧院旁边开设了第一家美特斯邦威专卖店。开业当天,温州五马街全部铺上了红地毯直通门店,美特斯邦威成为大街小巷热议的话题。

 

此后,美特斯邦威一路高歌猛进。凭借明快大胆的颜色搭配、标新立异的风格,美特斯邦威很快走红全国。

 

大量拖欠薪资,三年亏损21亿:风暴中的美特斯邦威,或成“时代的眼泪”?

 

2000年前后,周成建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走“自主设计、委托生产、加盟销售”的商业模式,再次走在了时代前列。

 

通过门店加盟、美邦的销售触角得以推向全国;管理团队又辅以强大的设计团队,推出快速多变的产品;再分别委托不同厂商加工,顺利形成良性循环,美邦愈发势不可挡。

 

2001年,美邦的销售收入已经达到8亿元,是创业初期的80倍;2003年,美特斯邦威签下周杰伦当代言人,“不走寻常路”的Slogan深入人心;2008年,美邦服饰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休闲服饰第一股”,周成建也以170亿元身家成为中国服装业的首富。

 

大量拖欠薪资,三年亏损21亿:风暴中的美特斯邦威,或成“时代的眼泪”?

 

春风得意马蹄疾,如日中天的美特斯邦威没有注意到,一场酝酿已久的危机,正在悄然逼近。

 

02
内忧外患,美邦帝国走起了下坡路

 

就在国内休闲服饰发展得如火如荼之时,外国资本也盯上了这块“蛋糕”,吹响了进击的号角。

 

2002年,优衣库进入中国;2006年,ZARA进入中国;2007年,H&M进入中国;2010年,GAP进入中国。

 

这些国际快时尚品牌,以超大店的模式,更快的推新速度,迅速俘获了中国消费者的心。据《中国日报》报道,快时尚鼻祖ZARA每年至少给市场带来7.5万个SKU,并保持两周上新一次的速度,小批量多款式,周期短,库存更灵活。

 

大量拖欠薪资,三年亏损21亿:风暴中的美特斯邦威,或成“时代的眼泪”?

 

这种速度,大部分国产服装品牌都无法做到,美邦也不例外。为了缓解冲击,美邦不断做大规模,全国门店数一度突破了5000家。

 

这种做法,的确为美邦带来了不菲的收益,但也从另一方面破坏了品牌形象。此外,为了跟上开店速度,周成建选择将服装供应链和产品研发全部外包,不仅造成了公司管理效率的下降,也给美邦带来品控难以保障的弊端,次品问题明显。

 

压力之下,周成建对加盟商的策略也十分激进。要求加盟商每年必须有25%的业务增长率,这显然是极其不平等的条款,为日后的分歧埋下了隐患。

 

还未和竞争对手分出胜负,天猫商城、唯品会等电商渠道又来势汹汹,让美邦更加焦头烂额。2010年,美特斯邦威顺势推出了自己的电商平台“邦购网”。

 

大量拖欠薪资,三年亏损21亿:风暴中的美特斯邦威,或成“时代的眼泪”?

 

但是,由于线上线下没有形成协同效应,在物流配送等方面又无法跟上电商发展的节奏,2011年10月,仅上线10个月的邦购网,在耗费6000多万元之后,便偃旗息鼓。

 

2012年,传说中的玛雅文明世界末日没有到来,倒是之前跑马圈地的国内服装业开始步入拐点,哀鸿遍野。

 

裹挟在其中的美邦,处境同样艰难。在美邦2012年的第一季度财报中,公司营收额为26亿元,库存量高达23亿元,占营收额的88%以上。

 

其中,过季衣服的库存量更是超过13亿元。作为服装快消品,过季代表着巨大贬值,意味着经营性现金流和库存周转率的急剧减少,存在潜在的爆雷危机。

 

对内,处在舆论暴风眼的周成建狠批下属“三蛋一不”,即混蛋、王八蛋、瞎扯淡以及不作为,对业绩不达标的员工采取灭“蛋”政策,导致公司骨干批量流失,气氛剑拔弩张。

 

对外,周成建强作镇定,扬言“中国市场巨大,很容易就消化掉”。为此,美特斯邦威不得不陷入“商品卖不动-高库存积压-降价清仓-竞争力再次下降”的恶性循环。

 

更糟糕的是,在消化库存的过程当中,美邦强令加盟商打折销售,由加盟商承受大幅降低带来的损失,导致人心尽失。

 

大量拖欠薪资,三年亏损21亿:风暴中的美特斯邦威,或成“时代的眼泪”?

 

2015年上半年,美邦服饰出现了上市7年来的首次亏损: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476万元,同比下跌152.9%;2016年1月,周成建因涉嫌操盘运作被警方带走,美邦紧急停牌,之后,周成建卸任董事长、总裁等职务,由女儿接任。

 

褪下光环的美特斯邦威,慢慢淡出了年轻人的视线,门店数量从巅峰时的5220家,到2021年仅剩1600家。美邦的股价,也从高位跌落,并开启了向每股10元以下的探底过程。

 

不走寻常路,铸就了它曾经的辉煌,也见证了它如今的落寞。

 

03
转型失利,一手好牌打烂究竟为何

 

盛极而衰,厄运还在继续。

 

2019年-2021年,美特斯邦威实现营收54.63亿元、38.19亿元、26.29亿元,归属净利润分别亏损4.685亿元、8.594亿元、8.255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21亿元。

 

为解困局,美特斯邦威只得变卖资产以补充现金流。2021年3月,美邦服饰以4.48亿元,将持有的“上海模共实业”100%股权出售,买家是上市公司百润股份。百润股份有锐澳鸡尾酒,简单来说就是锐澳鸡尾酒相关公司买了美邦的资产。

 

大量拖欠薪资,三年亏损21亿:风暴中的美特斯邦威,或成“时代的眼泪”?

 

这栋位于上海康桥东路799号的房产,曾是美邦的博物馆和设计中心,连公司的象征都卖,可见美邦是真的急了。

 

大量拖欠薪资,三年亏损21亿:风暴中的美特斯邦威,或成“时代的眼泪”?

 

紧接着,2021年6月,美邦服饰发布重大资产出售预案,拟以4.24亿元向“凯泉泵业”出售所持“华瑞银行”10.1%的股份。频频出售资产,对于身陷囹圄的美邦来说,只是为了生存下去,然而,短暂的回血并不能纾解长期的困境。

 

追根溯源,剖析美特斯邦威这几年的转型动作,就能发现,美邦看似积极,但实际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缺乏明确的定位和自省。

 

拿错失电商红利来说,美邦触网确实不晚,但美邦想当然地认为,有品牌、有资源就能做好电商平台,甚至只把其当做消化库存的补充渠道。

 

周成建曾在公开演讲上谈及马云的“劝诫”:“单一品牌,最多是一个官网,不能是平台,用官网思维做平台,就是纯烧钱”。果真一语成谶。

 

但美邦并没有及时意识到方向上的错误,还坚持在2015年推出“有范”APP。为了造势,“有范”连续三年天价冠名《奇葩说》,尽管如此,依旧改变不了失败的结局。

 

大量拖欠薪资,三年亏损21亿:风暴中的美特斯邦威,或成“时代的眼泪”?

 

从诞生开始,“有范”就没有想清楚:到底是卖所有品牌还是只卖美邦的?前者要与京东、天猫正面刚,后者又无法营造购物社区氛围,留客能力不足。浑浑噩噩之下,“有范”坚持两年就宣告下架。

 

为了挽回下滑的业绩,美邦服饰又在2018年宣布在三五线城市推进“百城千店”计划,来振奋业绩。然而,渠道的过于下沉,又给美邦品牌贴上了“土味”、“LOW”的标签,消费者对美邦的滤镜消失殆尽。

 

大量拖欠薪资,三年亏损21亿:风暴中的美特斯邦威,或成“时代的眼泪”?

 

一切改变只是徒有形式,而没有真正触动到公司运营、供应链、渠道等本质性问题,美邦在转型道路上,硬生生把自己走进了死胡同。

 

直到国潮的崛起,让美邦意外抓住了救命稻草。2020年,美邦推出国粹京剧系列、中华博物馆系列服装,试图通过年轻人接受和感知的方式,来摆脱既有形象。

 

大量拖欠薪资,三年亏损21亿:风暴中的美特斯邦威,或成“时代的眼泪”?

 

但对于美邦押注国潮赛道的做法,业内人士并不看好:“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基因,就像百度做购物,阿里做社交,结果恐怕自毁长城。”

 

这个担忧并非没有道理。毕竟,美邦曾高调推出“ME&CITY”高端品牌来另起炉灶,但实力跟不上野心,牌子还是做糊了。

 

时尚日新月异,年轻人喜新厌旧的速度只会越来越快。美特斯邦威却还停留在远去的青春回忆中,雁过虽留痕,却也只剩昨日辉煌,现实总是冰冷而残酷。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试图重塑品牌的美邦依然动作频频,只是市场和消费者们,还会给它机会吗?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

1.谷仓新国货研究院《三年亏损超21亿,市值蒸发近九成,美特斯邦威怎么了?》

2.琥珀消研社《从国货之光到卖房自救,美特斯邦威已无路可走?》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2IGyv3UhVpCfDfSmZRfQEQ

读书:刘润《底层逻辑》

底层逻辑+环境变量=方法论

“课题分离”理论由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提出,原意指要解决人际关系的烦恼,就要区分什么是你的课题,什么是我的课题。

有人在地铁里踩了我一脚,谁的错?我的错。我要说“我的错,我的错”,然后心平气和地走到旁边。这是因为,我的时间比他的值钱,浪费同样的时间,我的损失大——“谁的损失大,就是谁的错”。

三种“对错观”:①法学家的对错观,②经济学家的对错观,③商人的对错观

判断损失发生后应该怪谁,就看谁因此损失大。一件事情出现不好的结果时,责怪、埋怨、后悔都是无用的,它们改变不了结果。如果自己有所损失,只能怪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改变事情最终的结果——靠自己,自强者万强。

“法律特别可爱。它不管你能好到哪儿,就限制你不能恶到没边儿。它清楚每个人心里都有那么点脏事儿,想想可以,但做出来不行。法律更像人性的低保,是一种强制性的修养。它就踏踏实实地告诉你,至少应该是什么样儿。”

人性只涉及两点:生存和繁衍。这两点无善无恶。人性,是个体追求生存、繁衍的本能。可是,不受约束的个体的人性,一定会使个体彼此伤害。

道德,就是用来约束个体的人性的,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群体的繁荣。个体之所以愿意接受道德的约束,是因为群体的繁荣最终会让个体受益。

道德不是人性的内在要求,甚至在大部分情况下,道德是反人性的。恰恰因为道德常常是反人性的,才需要大量的引导和约束。

引导,采用的是宣传、舆论等有长效但见效慢的方法,比如通过文化、价值观等引导。

约束,采用的是惩罚、驱逐等“剧烈”但立竿见影的方法,比如通过社会结构、利益结构、法律等约束。

给道德中的社会规范“画一条最低的线”——底线,这条底线就是法律。法律是道德的子集,是一旦触犯必然受到惩罚的道德。

定力,可以换成一个我们更熟悉的词——长期主义。定力,是人生的智慧——最终的胜利,常常是时间的胜利,是长期主义的胜利。

在经济学世界,没有一个观点具有普适的解释力。所有的观点,理论上都可以被驳倒,至少能举出反例。

科斯定律最流行的版本是:在交易费用为零或足够低的情况下,不管最初资源的主人是谁,资源都会流到价值最高的用途上去。简单来说,就是“谁用得好就归谁”。

记住每个理论的前提,是学习经济学的基本素养。

如何学好经济学?一是学李白,也要学杜甫;二是给每个模型找个反例;三是记住每个理论都有前提。只有这样,你学的才不是“黑板上的经济学”

一个人的表述大概可以分为两种:事实和观点。事实有真假,观点无对错。再细分为四种:事实(Fact)、观点(Opinion)、立场(Stand)和信仰(Belief)

事实,是独立于人的判断的客观存在。

信仰,是一套完全自洽的逻辑体系。

立场就是被位置和利益影响的观点。除非你能和问你的人有相同的位置和利益,否则,你们是不可能达成共识的。

当一个人持有的不是观点而是立场时,当一个人“屁股决定脑袋”时,你应该做的事情,是对他说“It’s good for you”(这对你有益)。

我们也要时刻反省自己:我说的话、我的表述,是事实,是观点,是立场,还是信仰?

对“为什么+观点”这个句式的非理性反应,是人的思维模式中的重大Bug(漏洞)。你想把什么想法注射到别人脑中,把它放在“为什么”这三个字后面,就可以了。比如,“为什么爱因斯坦晚年改信上帝了?”不管你怎么回答,“爱因斯坦晚年改信了上帝”,这个观点已经被注射到你的脑海中了。但事实是,爱因斯坦并没有改信上帝。

“为什么+观点”,是一只危险的“注射器”。

辩论的目的是什么?辩论的目的,不是说服对方,而是说服观众。从规则设定上来说,对方就是不可被说服的。对方的表达,只是你的素材,而不是你的打击对象。你的目的,是利用这些素材说服观众。就算说服不了观众,也要影响他们。辩论的目的,甚至不是改变观众的观点,而是改变观众的态度。

辩论的关键是什么?辩论双方几乎从不会真正地正面辩论,他们只是在不断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你需要掌握一个技巧:偷换概念。(重新定义概念;纠正对方的概念。)

辩论的核心竞争力,是“基于逻辑的急智”。

建议你在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可以采用“假设—验证—结论—调整”的方法。在遇到问题时,先大胆假设,然后去验证,得出结论,最后根据结论做出调整。 本质就是,为了印证假设,而不辞辛苦、不嫌麻烦地去验证假设,然后得出结论,最后做出调整。
要注意一点:就事论事,不要被立场左右。 要从事实出发,对事不对人,而不要被自己和他人的利益、立场所左右。因为事实更可靠。

有时,我们看到的表象或者经验会欺骗、迷惑我们,让我们看不透事情的本质。

一是抛弃经验,放弃想当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怀着空杯心态去看问题。

二是运用“假设—验证—结论—调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得出结论,最后做出调整。

三是不要被利益、立场左右,要就事论事。

系统=要素×连接关系

系统的五种模块:变量、因果链、增强回路、调节回路和滞后效应。其中,变量是“要素”;因果链、增强回路、调节回路和滞后效应,是四种“连接关系”

流量,改变存量。存量,改变世界。

调节回路?“因”增强“果”,“果”增强“因”的回路,是增强回路。而“因”增强“果”,“果”减弱“因”的回路,就是调节回路

滞后效应?因果不是瞬间连接的,回路也不是瞬间闭合的,它们之间都有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差,就是滞后效应。

所有的解决方案都藏在这五块“积木”里。分析问题的时候,记住五个关键步骤:

一是找到核心存量。

二是找到关键因果链。

三是找到增强回路。

四是找到调节回路。

五是考虑滞后效应。

制度,是规定,是契约,关注的是结果;

流程,是基于时间线做一件事的过程,关注的是过程;

系统,是内部各个要素、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整体,关注的是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普通的人改变结果,优秀的人改变原因,顶级优秀的人改变模型。

一个人如果有基本的逻辑思维,就会有刨根问底的好奇心,遇到事情不满足于表面的解释,而是不断地往下追溯,找到根本原因

证有不证无。

证明一件事情“有”,很简单,举个例子就行。比如我看到过白乌鸦、黑天鹅,就证明它们是存在的。可是你要证明“天下乌鸦一般黑”“天鹅都是白的”,靠举例是不行的。你举10000个例子,都不能证明没有黑天鹅,只能证明你没见到黑天鹅。

第一层次:思维没有闭环,思考没有逻辑。你说A,他说B,两者之间的思维永远没有交集。

第二层次:思维没有闭环,思考有逻辑。有符合逻辑推理的一些观点,但观点时常左右徘徊,自相矛盾。

第三层次:思维有闭环,思考有逻辑,但闭环的层次比较低。

第四层次:思维有闭环,思考有逻辑,且能在更高层次形成逻辑闭环,逻辑闭环十分通透,直达本质。

第五层次:思维有闭环,思考有逻辑,且能在高层次形成逻辑闭环,并始终保持不断打碎自己的开放心态。

一件事情的真相,有千万种可能。看到一个事实,就会排除一批假象。很多人往往只看到3~5个事实,就迫不及待地找一个最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当作真相。

复利效应不是暴富效应,相反,它恰恰是一个极度仰赖长期的概念。复利需要足够长的时间酝酿发酵,可能是一辈子,也可能是几代人的时间。

复利公式的核心“高收益率”,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存在。你只看到别人赢,却没有看到别人输;你只看到短期赢,却没有看到长期输。在复利效应要求的长期内,高收益率几乎无法实现。

“财富自由”用公式来表示:

本金(1+收益率)时间-欲望=财富自由

2017年,全球首富比尔·盖茨的财富大约是800多亿美元。很多人说,这800多亿美元已经不是来自微软的股票了,而是来自投资。是的,没错。但如果他当年没有卖掉微软的股票去投资的话,他的财富会有约2900亿美元。

创造财富,而不是靠财富自己创造财富,才是获得财富自由的真谛。

财富自由 :早期靠本金,后期靠复利。

最后,给大家几点建议:

一是尽早存到足够的本金。获得财富自由的第一重要的事,是培养赚钱的能力。赚钱要靠本金,而不是靠复利。你都没有本金,哪来的钱生钱呢?

二是努力做到稳健高收益。找到高收益的投资不难,识别背后的风险很难。你看中的是别人的利息,别人看中的是你的本金。

三是让时间证明它的力量。要有把压岁钱存成养老金的足够耐心,认清复利效应从来都不是暴富的手段。

四是降低自身的贪念与欲望。不要看到别人买了车,就要买游艇;看到别人买了游艇,就要买专机。欲望是无法填平的,只能降低。

时代是对冲运气的第一要素,我把它排在“千位”。

概率思维是你要心平气和地承认,就算你做对了所有事情,你成功的概率也不高,比如在今天的互联网行业,成功的概率可能只有约5%;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再思考应该用什么方式提高成功的概率。

在千位上,你可以通过把握时代的脉搏提高12%;在百位上,你可以通过选对战略,再提高5%;在十位上,你可以通过设计好组织结构又提高2%;最后在个位上,你可以通过做好管理,提高1%。综合计算,你的成功概率一共提高了20%,加上原来的5%,你的成功概率就变成了25%。

只要重复做大概率成功的事情,你成功的概率就能够接近100%。这就是从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

在零和博弈中,你要一直保持清醒:你要的是全局的最优解,而不是局部的最优解。

第一,你要找到那些能够建立信任的伙伴。有些人,你是永远都无法和他达成共赢的,这样的人你就要远离。

第二,你要主动释放值得信任的信号。你要先让别人知道你是值得信任的人,这样,想要与你达成共赢的人才会来找到你。

要素,是系统中你看得见的东西;关系,是系统中你看不见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我们要看到要素,看到要素之间的关系,更要看到这些关系背后的规律

人生商业模式=能力×效率×杠杆。

高效而可怕的勤奋。第一,你真的想要拥有获得能力的能力。第二,确保所有的勤奋,都在你的身体和家庭的承受范围之内。

团队杠杆、产品杠杆、资本杠杆、影响力杠杆。

获得更大的影响力呢?你需要三种能力:演讲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建立人脉的能力。

人脉,不是那些能够帮到你的人,而是那些你能帮到的人。

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改变太难,还是吃鸡、打王者比较简单。

恪守时间就是理解并尊重别人的时间颗粒度。第一,理解别人的时间颗粒度。第二,细化自己的时间颗粒度。第三,善用日历管理时间颗粒度。

时间颗粒度,就是一个人管理时间的基本单位。有人的时间颗粒度是半天,比如退休老人;有人的时间颗粒度是15分钟,比如王健林;有人的时间颗粒度是5分钟,比如比尔·盖茨。

正态分布的市场上,就像有一股力,这股力会把做得很差的人努力往中间推,同时也把成功的人往中间推。这股力把所有人都往中间推,所以这个市场上头部和尾部的人很少,中间的人却很多。而幂律分布的市场正好相反,中间的人要么被推上去成为最成功的,要么被推下去变成碌碌无为者,所以这个市场上中间的人很少,头部和尾部的人却很多

只有边际交付时间为零,或者抽离出边际交付时间为零的部分,企业才有机会获得指数级增长。同样,我们还可以用边际交付时间是否为零来区分“产品”和“服务”。

“如果你进入任何一个现有的市场,面对那些强大的竞争对手,你的产品或服务必须比别人的好得多,不能只是有一点点优势。因为当你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时,你总是会购买值得你信赖的品牌,除非这个产品有很大的差异性。你必须有创新思维,而不是创造更好的同一性。想想iPod是如何取代随身听的,或者iPhone是如何取代黑莓的,又或者iPad是如何取代Palm Pilot的?”

你能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就会认识什么样的人。

经营人脉,始终要保持的一个基本心态:毫无保留地把你的价值付诸别人身上。

当你没钱、没资源、没背景的时候,唯有你的实力、业绩、作品,才是让你在绝境之中脱颖而出的最佳武器。没有真本事,无法帮助到别人,就算你认识的人再多,他们也不会是你的人脉。

人脉的本质,是平等交换

健康的人脉,是双方的共赢,而不是单方的消耗。

用脑学习知识,用手学习技能,用心学习态度。把知识学以致用,把技能练成艺术,那么你用心相信的东西就一定会实现。

What、Why、How,是“黄金三问”,密不可分。没有Why,就没有动力,What和How也就没有意义。没有How,就只是鸡汤,再多道理也只是体现在纸面上。

如何打好比方,需要三步:

第一步,洞察复杂、陌生事物的本质;

第二步,匹配到大家熟悉的事物;

第三步,用熟悉的解释陌生的。

世界的三大法则:自然法则、族群法则、普遍法则

“你陪客户喝的酒,是做产品时没有流的汗”,这是因为我们做产品是把千钧之石推上万仞之巅,再在尽可能大的势能之下,将其轻轻推动,用营销和渠道减少阻力,把这种势能转化为动能,然后用转化后的动能去尽可能地覆盖用户,从而设法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1887年,英国人在国会上通过了一项侮辱性的法案——《商品法》。《商品法》中有一个重要的条款,要求所有来自德国的产品都必须贴上“Made in Germany”的标签,以此将价廉质劣的德国货与优质的英国产品区分开来。

产品定价最重要的因素是消费者,因为产品价格是由消费者能感知到的价值决定的。

利润,来自没有竞争。任何一个行业,所有的红利最终都会被竞争拉平,最后大家只能赚社会工资。这时候,只能通过创新来创造利润空间。

“一切的分钱方式,无外乎优先和劣后;一切的分配方式,都是固定、剩余、分成的万千组合。”

公正的本质不是“你对我错”的问题,而是“谁有权做选择”的问题。

公平——用“同一把”尺子丈量万物;

公正——选“哪一把”尺子来丈量;

公开——把丈量的过程展示给公众,让同意公正者监督公平。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科斯说:“资源,总会落到用得最好的人手里。”

共识:初次分配负责效率,再分配负责公平。

《圣经》故事:上帝对信徒亚伯拉罕说,“请杀死你的小儿子以撒”。亚伯拉罕非常困惑,不知道为什么。不过,虽然很不解,但这是上帝的指令。因此,经过所有父亲都会有的纠结后,亚伯拉罕还是决定服从上帝,含泪把自己的儿子放上祭坛,并举起短刀。所幸,刀落下去的那一瞬间,天使及时出现,阻止了悲剧的发生。上帝说:“我不是真想杀你儿子。我只是想知道,你对我是不是绝对服从。

领导说:“小王,这杯酒,我敬你。” 小王赶紧说:“领导,哪有您敬我酒的道理,您折煞我了。我一直和同事们说,我特别仰慕领导的魅力,特别感谢领导的栽培。只是一直苦于没有机会参与重大项目,不能好好报答领导。您的恩情,我一直都记着。有任何用得到的地方,以后您随时吩咐,我一定随叫随到,唯领导马首是瞻。这三杯,我先干为敬。” 领导说:“慢点慢点,别喝多了。你脸都红了。” 小王摆摆手:“没事的,领导。我平常不能喝酒,一喝酒就过敏,但今天就是高兴。” 领导满意地点了点头,微笑着转过头去,开始测试小张。

痴迷于劝酒、痴迷于服从性测试的领导们一句话:真正的领导力,来自内心的追随,而不是行为的服从。

回顾2006年的上海房价,我们发现了…

近日,我们在复盘上海楼市的历史行情。整理资料时,找到了一些2006年时上海楼盘的售价。

先上图,来源于上海买房必备。

回顾2006年的上海房价,我们发现了...

回顾2006年的上海房价,我们发现了...

回顾2006年的上海房价,我们发现了...

回顾2006年的上海房价,我们发现了...

回顾2006年的上海房价,我们发现了...

回顾2006年的上海房价,我们发现了...

回顾2006年的上海房价,我们发现了...

回顾2006年的上海房价,我们发现了...

回顾2006年的上海房价,我们发现了...

根据这些资料,我们识别出了一些上海买房过程的思维误区,总结了几个重要观点,借此机会分享给大家。

回顾2006年的上海房价,我们发现了...

成长性vs估值,哪一项更能影响房价?

如果是投资买房,市场上有一个共识就是——要买有规划、有潜力的地段。

所以,新上海人持续流入、规划落地给力的浦东新区和闵行区,是投资客们主要关注的片区。

然而,通过上面的房价表,我们意外地发现:发展迅速的浦东和闵行,楼盘的平均涨幅超过了徐汇、静安、卢湾、黄浦、长宁这几个浦西核心区。但并没有比普陀区涨得更多。

在舆论层面,普陀区一直为买房人所嫌弃。又破又大,人口多财政少,规划落地能力也不行,真如20年了才刚动土。

但是,2006年至今,普陀区的一些楼盘涨幅惊人。

比如万里雅筑,当年仅8300元/㎡。

回顾2006年的上海房价,我们发现了...

如今,万里雅筑单价已经在9万/㎡以上,涨幅10倍以上。

回顾2006年的上海房价,我们发现了...

还有房圈里臭名昭著的玉佛城,一直被打上风水差+人员杂乱的标签。

玉佛城3期2006年售价为7700/㎡。

回顾2006年的上海房价,我们发现了...

目前,1995年建的玉佛城一期单价,也已经达到8万以上。玉佛城三期单价估计接近10万,相比2006年有着12倍以上的升幅!

回顾2006年的上海房价,我们发现了...

低基数对房价的涨幅非常关键。

闵行的七宝是近十几年来发展非常成功的板块,通了9、12号线,建造了外环外档次最高的七宝万科商场,教育资源名列前茅。

即便如此,万科朗润园升幅也没到10倍,当初单价1万块,现在9万多。

回顾2006年的上海房价,我们发现了...

回顾2006年的上海房价,我们发现了...

闵行区虽然发展得很成功,但在2006年,闵行区的房价基数已经不低。虹桥镇地区甚至有楼盘已经达到2万单价,直逼市中心。

回顾2006年的上海房价,我们发现了...

这也就是说,闵行区当时房价的“估值”要比普陀区更高。

板块、片区的未来发展,是具有不确定性的。但是,楼盘的估值却可以一眼识别。

买房投资,选择“低估值”的楼盘,或许比买“潜力股”的胜率更高。

宝山就是一个买“高估值潜力股”失败的例子。

我们可以看到,宝山2006年的房价并不便宜。这是因为,2006年的时候,宝钢如日中天,钢铁是典型的朝阳产业。

一些标杆楼盘,如宝山城区的宝莲府邸,单价甚至高达2万/㎡:

回顾2006年的上海房价,我们发现了...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钢铁走下坡路,宝山工业中心的地位不保。当年宝山卖高价的小区,涨幅都非常一般。

站在当下,普陀区仍然是一个低估值的区域。

长寿路、武宁是内环内的洼地,不乏一些10w单价的品质商品房。

回顾2006年的上海房价,我们发现了...

回顾2006年的上海房价,我们发现了...

普陀的新房联动价也很低。之前以10.5万/㎡出售、入围积分仅50分的新湖明珠城三期,以后二手房上市时,很有可能会给买房人带来惊喜。

更多楼市资讯,关注魔都财观👇

回顾2006年的上海房价,我们发现了...

买豪宅,产品力>地段

通过2006年的房价表,我们可以发现:在当年,豪宅盘的溢价率是比较高的。很多豪宅盘的单价,比同地段普通商品房贵一倍以上。比如,华府天地的单价达到了5.8万/㎡。

回顾2006年的上海房价,我们发现了...

从2006年到现在,豪宅盘的涨幅是明显不如普通楼盘的,最多涨了5-6倍。普通楼盘基本都涨了8倍以上,更有一些Tenbagger。

这就是房圈所说的“CEO盘跑不赢大盘”的由来。

但是,2006年上市的这些豪宅盘,到目前为止的升幅,也有较大区别。

比如“湖南路四大金刚”的鸿丰香缇花园和打浦桥的绿洲仕格维花园,在2006年的售价分别为42500元/㎡和40000元/㎡,差别不大。

回顾2006年的上海房价,我们发现了...

回顾2006年的上海房价,我们发现了...

目前,鸿丰香缇作为衡复西区顶豪,单价已经在25万以上。而绿洲仕格维花园,我们最新了解到一套207㎡三房总价在2700多万,单价只有13万多,香缇花园的一半。

这背后有地段的因素,湖南路兴国路作为衡复风貌区闹中取静片区,地段认可度进一步提升。

回顾2006年的上海房价,我们发现了...

图:兴国路

打浦桥则和2006年变化不大,市中心中上地段。

但鸿丰香缇花园的涨幅比绿洲仕格维多一倍,更多的是产品力的原因。

早在十几年前,鸿丰香缇花园就用上了全石材外立面,自带会所,内有隐藏版老吉士。

小区35户60个车位,车位比高达1:1.6,戴德梁行五大行物业。

回顾2006年的上海房价,我们发现了...

图:湖南路555号 鸿丰香缇花园

在今天看来,鸿丰香缇花园各方面依然是顶配。小区又是低密度洋房,只有195㎡和399㎡两种户型,非常稀缺。

而绿洲仕格维,当年虽号称“小华府”,但小区的外墙是面砖,车位比1:0.6,人车没分流。

回顾2006年的上海房价,我们发现了...

图:绿洲仕格维花园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它只能算和国际丽都城、中凯城市之光一档,是早年比较高档的小区,与鸿丰香缇花园不能相提并论。

再来看个例子。在2006年,陆家嘴世茂滨江花园单价34000元/㎡,仁恒河滨城是17800元/㎡,几乎相差一倍。

回顾2006年的上海房价,我们发现了...

回顾2006年的上海房价,我们发现了...

目前,仁恒河滨城单价15万,已经反超了世茂滨江。

一方面是联洋板块有了发展,现在地段也没有和陆家嘴差太多。

另一方面,仁恒河滨城的产品力其实要略高于世茂滨江花园。

回顾2006年的上海房价,我们发现了...

图:仁恒河滨城

回顾2006年的上海房价,我们发现了...

图:世茂滨江花园

所以,只要豪宅本身没有偏到颛桥星河湾那种地段,产品力才是楼盘未来涨幅的决定性因素。

在上海买豪宅,我们最好选择同总价段产品力最尖端的小区,而不要追求买在最好的地段。

当下值得警惕的是翠湖天地的一期、二期。支撑翠湖1-2期卖出20-25万/㎡单价的,是新天地这个地段IP。

产品力方面,1:0.5的车位比、人车不分流、真石漆外墙的翠湖二期已经与融创滨江壹号院等次新豪宅有了较大落差。

回顾2006年的上海房价,我们发现了...

图:翠湖天地2期御苑

回顾2006年的上海房价,我们发现了...

图:融创滨江壹号院

今日的翠1翠2,可能就是昔日的绿洲仕格维花园。

回顾2006年的上海房价,我们发现了...

警惕偏远地区+高房价小区

最后再鞭尸一下宝山区。

2006年的时候,宝钢及其上下游产业一片繁荣。宝山区的产业很给力,房价也不便宜。

但宝山的地理位置,毕竟是偏僻的。当年就是偏远地区+高房价的典型。

偏远地区的产业一旦走了下坡路,房价就会大幅跑输大盘。

并不是说偏远地区+高房价都不行。

比如大虹桥和张江,已经形成了大规模的先进产业集群,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太可能衰落。

所以,华漕、徐泾、唐镇以相对较高的房价买入,也不会套牢。

真正需要警惕的,是依赖于单一企业的地段。比如青浦朱家角,地理位置非常偏僻,华为入驻之后,有的次新房房价也达到5万了。

回顾2006年的上海房价,我们发现了...

临港的泥城镇也是一个案例,特斯拉超级工厂来了之后,当地的房价有所上涨。

发散一下思维,东莞的松山湖也是一样的逻辑,依赖华为一家企业。

华为、特斯拉都是非常厉害的企业,但当年的宝钢又何尝不是呢?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两家存活的时间都不一定比宝钢久。

靠单一企业来支撑房价的板块,我们最好避而远之。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bab19LrNYxYqOiAgck75XQ

2022上海中考1-15平行志愿分数线

黄浦区

2022中考1-15志愿分数线公布啦!

2022中考1-15志愿分数线公布啦!

徐汇区

2022中考1-15志愿分数线公布啦!

2022中考1-15志愿分数线公布啦!

长宁区

稍后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

静安区

2022中考1-15志愿分数线公布啦!

2022中考1-15志愿分数线公布啦!

普陀区

2022中考1-15志愿分数线公布啦!

2022中考1-15志愿分数线公布啦!

2022中考1-15志愿分数线公布啦!

虹口区

2022中考1-15志愿分数线公布啦!

杨浦区

2022中考1-15志愿分数线公布啦!

闵行区

2022中考1-15志愿分数线公布啦!

2022中考1-15志愿分数线公布啦!

2022中考1-15志愿分数线公布啦!

2022中考1-15志愿分数线公布啦!

宝山区

2022中考1-15志愿分数线公布啦!

嘉定区

2022中考1-15志愿分数线公布啦!

浦东新区

稍后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

金山区

2022中考1-15志愿分数线公布啦!

松江区

2022中考1-15志愿分数线公布啦!

青浦区

2022中考1-15志愿分数线公布啦!

奉贤区

2022中考1-15志愿分数线公布啦!

崇明区

2022中考1-15志愿分数线公布啦!

来源:各区招考机构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Hid94hISrX4ZVN-aCGopGQ

2022中考1-15志愿分数线公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