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隐藏最深的高考超难大省 | 周末漫谈

这是中国隐藏最深的高考超难大省 | 周末漫谈

珍惜你身边的广东大学生,他们太难了。

 

这是中国隐藏最深的高考超难大省 | 周末漫谈

来源 | 浪潮工作室(ID:WelleStudio163)
作者 | 安多玛

封面来源 | IC photo

今年的高考,太特殊了。
 
不仅时间比往年延后了一个月,这届考生也经历了生于非典、考于新冠、自招取消、复读更难等一系列“见证历史”的时刻。
 
每年,一到高考结束后,网上就会迎来一轮的“哪里高考最难”的比惨大赛。
 
我们熟知的“高考很难”的省,通常是江苏、河南、山东等高考大省,但如果你多看几页回答,会发现很多人提到广东:
告诉你广东上985,211有多难!
本科率全国倒数!想在广东上本科太难了
震惊!广东竟然是高考最难的省份
广东高考,真的有那么难吗?
这是中国隐藏最深的高考超难大省 | 周末漫谈

广东省高考,到底难在哪?

这似乎和我们一贯对高考最难省份的印象不太一致。
 
众所周知,一提起高考,江苏考生流下两行辛酸泪。
 
江苏历年来都是自主命题,虽然让人闻风丧胆的“数学帝”葛军早已退居二线,但“最难考卷”的神话和衣钵仍在,普通学生绝不敢轻易试做江苏真题。
这是中国隐藏最深的高考超难大省 | 周末漫谈

2014年05月,江苏

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在教室挑灯夜读

众所周知,江苏考题难度大

除了考题难度大,江苏一直坚持“高考不止,折腾不息”,高考规则大概就比题目复杂100多倍。
 
不到30年时间,江苏高考六次改革,1994年是“3+2”模式,2000年“3+小综合”,2002年“3+大综合”……2019年刚定下“3+1+2”,2021年又将迎来全新的“3+3”模式[1]。
 
同样是考6门,“3+1+2”和“3+3”有什么差别,光是弄懂这个问题就够难的。
 
既然江苏高考是公认的难,广东为何还敢称自己全国最难?
 
论考题难度,虽然2016年前广东一直自主命题,但难度也比不上江苏。2016年起,广东改用“全国一卷”后,和其他使用全国一卷的8省市题也是一样难。
这是中国隐藏最深的高考超难大省 | 周末漫谈

2019年6月5日

广东惠州综合高中举行高考喊楼”活动为考生加油

论高考规则,虽然广东在2000年,2007年和2010年也对文理分科做过调整,但整体也比不上江苏的折腾[2]。
 
但如果看过高考的录取率,你会发现如果江苏考生担心的是今年怎么考,广东考生担心的就是今年录多少。
 
2018年,广东省高考总体录取率86.5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乍一看,你会觉得广东录取很容易,但是如果想考本科,就没那么容易了。
 
2018年广东本科录取率不足四成,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4个百分点,比同样考全国一卷的福建低23%[3]。
 
当年,广东一本录取率是11.57%,虽然较前几年有提高,但还不到江苏的一半。福建的一本率也比广东高9%,完全是反吃广东人的节奏[4]。
 
这还没完,如果你看过广东的名校录取率,你会发现广东考生可以当之无愧地坐上“高考最难省”的最惨宝座。
 
2017年,广东考生的211录取率2.74%,全国垫底。和排名第一第二的北京、上海差了5倍之多。985高校的录取率1.32%,全国倒数第五[5]。
这是中国隐藏最深的高考超难大省 | 周末漫谈

2012年5月,广东省惠州市第八中学

数百名学生参加每月一度的模拟考试

清华、北大作为最高学府,在全国都是最难考的院校。对广东,更是难于上青天。
 
根据2016-2018年全国各省市清北率的综合录取排名,广东考生的清北录取率排名倒数第三,录取比例是1:2500。北京考生考取清北的几率是广东考生的25倍[6]。
 
所以,网上所说的“广东高考全国最难”,其实是在说考一本难,考名校难。
这是中国隐藏最深的高考超难大省 | 周末漫谈

高校少考生多

广东高考太难了
为什么按高考录取率还排在中等水平的广东,一比起名校录取率就倒数了?
 
这还得从广东的高校资源说起。
 
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共154所,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江苏。其中,专科院校87所,排名第二;本科院校67所,排名第五[7]。
 
数量庞大的专本院校给了广东成绩一般的考生多样的选择,想读书的学生大部分都能在省内院校找到合适的位置。
 
但广东重点院校却少的可怜。985高校仅2所,211高校共4所。相比之下, 江苏有11所211高校,而考生还不到广东省的一半。
这是中国隐藏最深的高考超难大省 | 周末漫谈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

广东的985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两所

但是211却只有四所,比江苏差远了

广东虽然在录取上也存在地方保护,但面对庞大的考生基数,仍然杯水车薪。
2019年,广东4所211(含985)院校中有3所省内招生人数占总招生人数的近50%,但四大院校的省内招生人数仍然仅占省内高考人数的2%。相比之下,武汉大学(985/211)省内招生仅占比22%,但是武汉市就有7所211高校。
这是中国隐藏最深的高考超难大省 | 周末漫谈

被誉为“森林式大学”的华中科技大学校园

华中科技大学就是武汉七所211高校之一

名校少就不说了,广东的考生还特别多。
 
2019年,广东省高考的报名人数就达到76.8万,仅次于河南[8]。
 
一个地方的考生,要么是来自本地,要么是外地。广东,恰恰是一个本地人口、外来人口都增长强劲的省份。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全国3000多个第五胎的宝宝里,超过六分之一是广东人生的[9]。虽然经济发达的广府地区生育率还不到全国平均水平,但潮汕地区和客家地区生育率极高[10]。
 
广东人爱生孩子,外地人爱来广东。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太大。仅过去5年,常住人口就增加了800万,整整多出了一个香港的人口[11]。
这是中国隐藏最深的高考超难大省 | 周末漫谈

广东作为人口流动大省

广州火车站又迎来了千千万万的返乡人员

2008年到2016年,广东考生人数增量全国第二,仅次于贵州,增量超过10万人。二十年前南下淘金的外地青年,现在孩子也到了高考的年纪[12]。
 
为什么外来人口的孩子,非要到广东这个一本率这么低的地方高考呢?
 
其实,高考移民大致分两条线:西进南下或者东闯。
 
西进南下通常是流入西藏、青海、云南、海南等教育资源薄弱之地,这些考生在发达地区学习训练过,容易取得相对当地学生更好的成绩。
这是中国隐藏最深的高考超难大省 | 周末漫谈

2012年,贵州省江口县三家村

一个由1个老师和9个学生组成的学校

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很多

东闯则是其他省份进入北京、上海、天津等录取率高的地区高中就读,利用这些地区保护本地考生的招生红利,考取排名更好的大学。
 
但通常这两类移民都由于经济或政策门槛的不断提高,流入难度越来越大。
 
广东是反其道而行之,不仅没有提高“高考移民”的门槛,反而根据常住人口的特点降低了门槛。
 
2016年,为了解决随迁子女的升学问题,广东全面放开异地高考,外来务工人员只要持有广东居住证、有合法稳定职业、缴社保3年,并且其子女有本地高中3年完整学籍,即可在广东参加高考[13]。 
 
这一举措很人性化,也很吸引人。对很多已经来广东十几年的人来说,他们不用操心给孩子在老家找学校,不用承受异地之苦,在广东高考也就顺理成章。
这是中国隐藏最深的高考超难大省 | 周末漫谈

分给广东的名校名额

太少了

可是河南作为考生数量最多的省份,省内也只有郑州大学一所211,为什么名校率甚至还略胜于广东呢?
 
这就得介绍目前高考招生实行的分省定额制。
 
这个制度几经变革,在1959年正式形成,1977年恢复高考后沿用至今。国家先按一定原则给各省市分配名额,高校再在国家划定的招生规模内编制招生计划。
 
在保证本地考生入学机会的同时,各地高校在设定外省招生指标时通常会综合考虑本校条件、高考人数、生源质量、区域协调、过往招生计划等多重因素,并不会根据报考人数成比增加。
而近十年,广东高考人数虽偶有回落,但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清北在广东整体招生数很少,且波动较大。
 
从2011年到2019年,广东省考生人数从66万涨到77万,而北大在广东省的普通本科批次招生,2011年是64人,2019年是68人。中间既有只录取50多人的年份,也有录取80多人的年份。
 
而清华大学,近几年在广东的普通本科批次招生人数,也都只是在六七十人上下。要想考清华北大,考生们只能祈祷自己赶上一个好年头。
这是中国隐藏最深的高考超难大省 | 周末漫谈

2015年5月,广州执信中学2015届高考、

中考壮行大会举行

这所中学因去年清华北大招生老师

到此抢高考状元而名噪一时

想大幅度提高招生名额,得有政府层面的支持计划。
 
河南就是搭上了“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这辆顺风车。
 
2008年,教育部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由高教资源丰富、办学条件较好的天津、上海、辽宁、广东等东部及中部11个省份面向预计录取率较低、高教资源缺乏的内蒙古、安徽、河南、贵州、甘肃等5个中西部省份招生3.5万人。
 
后来此计划不断扩大,到2016年扩至21万个名额,支援省份14个受援省份10个,河南获得的招生名额多次居全国第一[14]。
这是中国隐藏最深的高考超难大省 | 周末漫谈

2018年6月7日,高考第一天

河南作为人口大省

考生数量和大学数量不成正比,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反观广东,不仅有省内庞大的高考人口,还得作为高教资源丰富的支援省拨出名额“救助”中西部省份[15],直到2017年录取率实在低的说不过去,才摇身一变从支援省成了受援省。
 
此外,广东考生仍然存在“宁读本地二本,不去外地一本”的观念。除了能去北大清华等名校或者其他省会及大城市的学生,很多考生宁可在省内读211或双非,也不愿读三线城市985,所以省内竞争也十分激烈。
 
所以,千万要珍惜你在外省大学里遇到的广东同学。他们要走出广东,实在太不容易了。

*参考文献:

 

[1] 凤凰网江苏频道.(2013).16年江苏高考改革之路.
[2] 新快报.(2016-06-02).广东高考自主命题12年回归全国卷 专家:难度会略高.
[3] 新浪网.(2018). 2018年全国高考录取率81.1%, 本科录取率43.3%.
[4]历年高考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_高考录取率_中国高考40年.(2020). 2016年-2018年高考一本录取率.
[5]中国自主招生网.(2018-09-06).每年高考能有人多少进入211或985? 
[6] 青塔.(2019).近3年全国31省清华、北大录取率排名,省份间最高相差30倍!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高等教育学校(机构)数.
[9] 中国教育在线.(2019).211工程大学名单.
[10] 广州日报.(2019-06-19).广东高校公布招生计划 大部分增加省内招生计划.
[11] 搜狐网.(2019-06-23).武汉大学2019年各省招生计划:全国共计7200人,你的省市有多少?
[12] 刘海峰,李木洲.(2014).高考分省定额制的形成与调整.教育研究.
[13]光明日报.(2016-05-25).广东全面放开异地高考.
[14] 刘海峰,李木洲.(2014).高考分省定额制的形成与调整.教育研究.
[15] 求学.(2017-05-03).“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是大福利

这是中国隐藏最深的高考超难大省 | 周末漫谈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4pvDyN_gjyNYm65WrxgZAg

解读上海最新限购、贷款买房攻略

说到买房,尤其是在上海买房,不得不提的就是限购政策以及贷款条件。

上海本地人能买几套房、非沪籍人员如何才能买房、单身买房和已婚买房有什么区别、如何才能达成贷款最低首付比例条件……

毫无疑问,对于那些想要在上海买房的人来说,上述问题都是无法避免且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上海买房贷款、限购的最新解读,快来看看有没有你感兴趣的问题吧。

注:在看内容之前,须知这篇是以家庭为单位,以购房合同网签时间为界的一篇干货汇总。

01

上海限购政策

单身情况分析

沪籍单身人士

一、单独名下有房,限购

二、单独名下无房,本人和父母在限购令【2011.1.31】之前共有不超过2套(含2套),可新购一套住房。

三、单独名下无房,本人和父母在限购令【2011.1.31】之前共有超过3套(含3套),限购

买房必看!权威解读上海最新限购、贷款买房攻略

结婚情况分析

沪籍已婚人士

一、夫妻双方都是上海户籍

a、夫妻双方在限购令之前各自和父母共有不超过2套(含2套)可新购两套住房。

b、夫妻一方在限购令之前和父母共有超过4套(含4套)限购

二、夫妻双方有一方是上海户籍,另一方是非上海户籍

a、购买首套房产证可单独上非上海户籍一人,但需提供满5年社保或满5年个税证明。

b、购二套房产证必须上海户籍的人上产证,否则限购

注:

满5年社保或满5年个税是指签合同当月不算,往前推算63个月中社保或个税正常缴纳满60个月。

社保单上只能显示最近24个月的缴纳明细状况

买房必看!权威解读上海最新限购、贷款买房攻略

02

外地人购房攻略

外地人在上海购房需要什么条件? 

1、非户籍家庭在上海只能购买1套(商品房)住宅房。

2、非沪籍人士在上海购房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已婚

在沪工作,且在沪缴纳社保或个税

买房必看!权威解读上海最新限购、贷款买房攻略

特殊客群

、外国人、外国华人或港澳台同胞

提供满一年的上海劳务合同和满一年的税单!且该合同仍在有效期内,可购买一套住房。

对其是否已婚无要求,但如果配偶方是中国人且结婚证是在国内民政局申领的,则其购房就要按照国内人士来看。

三、在读博士、博士后

必须就读于上海的大学,且是博士学位在读。

要求已婚并提供学校在读证明

其户口已落在就读学校的集体户口内

四、“军官”

一、驻沪部队的军官(参军前,原户籍在外地)

1、所持部队证件为军官证

2、其户口已落在驻沪部队的集体户口内

3、已婚

4、其在所在驻沪部队政治部为其出具“现役证明”

二、驻外地部队的军官(参军前,原户籍在上海)

1、参照户籍人士购房限购政策

2、需要提供参军前在沪的户口本/户籍证明和所在部队出具的表明其户籍转移信息的现役证明

03

上海购房贷款政策

1.商业贷款(首套二套)

买房必看!权威解读上海最新限购、贷款买房攻略

(1)居民家庭购买首套住房(在上海无房,且在全国范围内都没有住房贷款记录)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5%。

(2)在本市已拥有1套住房的、在本市无住房但在全国范围内有过1次住房贷款记录的,购买普通自住房,商业贷款首付款比例不低于50%;购买非普通自住房的,商业贷款首付款比例不低于70%。

注:商业准入条件为:年满18周岁,工作一年以上,有稳定收入、信用良好、收入证明金额需要达到所还款额的二倍。

2.公积金贷款(首套二套)

买房必看!权威解读上海最新限购、贷款买房攻略

(1)在上海无房且无上海公积金贷款记录,或婚前双方与各自父母有房产均不超过1套,且家庭名下在上海无房的,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比例为30%。

(2)在上海无房,但有一次上海公积金贷款记录的,最低首付比例为50%,有一套房且人均面积不高于37.2㎡的,且无上海公积金在使用的,购买非普通住宅首付70%。

(3)停止向贷款未还清或已有两次公积金贷款记录的家庭再行发放贷款。

注:家庭名下的房产,人均面积计算人数只能为:家庭夫妻+未成年小孩

小贴士:上海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的区别

普通住房应该同时在房屋类型、成交价格、建筑面积三个方面满足如下标准。不能同时满足条件的为非普通住房。

(1)房屋类型:五层以上(含五层)的多高层住房;不足五层的老式、新式里弄、旧式里弄等。

(2)成交价格:内环以内:≤450万元/套;内外环之间:≤310万元/套;外环以外:≤230万元/套。

(3)建筑面积:单套建筑面积≤140平方米。

本文内容部分借鉴网上观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中国启动经济内循环真相!

重磅!中国启动经济内循环真相!| 米筐原创

 

▲米筐投资提醒:音频大小为12M

 

 

 

1

 

 

 

马云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

 

“我现在是董事长,我想做的事情,说一遍你们别把我当回事情,两遍也无所谓,当我七、八遍在讲的时候,你们要非常小心了。我也许做不到,但我会慢慢把它搞过去。”

我们先看三个重要新闻:

 

1、2020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2020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他强调,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3、2020年6月18日,刘鹤副总理向陆家嘴论坛发来书面致辞称:“我们仍面临经济下行的较大压力,但形势正逐步向好的方向转变,一个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三条新闻看完,请问,为何这时候为何leader一而再,再而三要强调启动、构建国内大循环?

 

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2

 

 

答案很简单,四个字:

 

 

全球脱钩!

 

如果你周末有其他事忙,记住这四个字就行了。文末点个“在看”支持一下,退出关闭即可。

 

而想看逻辑的朋友,咱们可以来好好聊聊。

 

前一段时间,由于我们和阿三的边境冲突激化,不少阿三网民在他们媒体的煽动下,搞起了各种抵制我们商品的活动,一款写着“抵制种花家”的帽子也蹭着热点在阿三本国火了一把。

 

可尴尬的是,许多印度人拿到货才发现,这些写着“抵制种花家”的帽子和衣服,居然还是种花家生产的。

 

当然,这是一个插曲,但印度媒体前段时间报道:印度电信部发布指令,要求其下辖各企业和机构只购买“印度制造”的产品,在基础设施和设备升级时应“尽量使用印度国产设备”。

 

这就是完全在防着我们的华为和中兴把业务搞过去。

 

对于已经经历了两三年和鹰酱毛衣战的我们来说,阿三那边的抵制活动我们已经比比较淡定了。

 

但如果你把眼界放的更高一些,从上天的视角来看一下,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3

 

 

 

在过去七十年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下,中国逐渐成为第三次世界产业转移最大的承接者和受益者,是最大的赢家。没有之一。

 

依靠制造业和巨额进出口贸易,中国的崛起速度是异常快的。

 

但随着川总上台后退出全球化,或者说开始搞逆全球化后,全球的贸易循环和制造业循环,就被打断了。

 

对于我们而言,这种全球一体化下的双循环被中断,意味着经济重击。

 

而看明白这件事情的,是各个国家的首脑和精英级阶层。

 

于是,有些国家提前先下手为强。

 

除了种花家和鹰酱开始脱钩之外(对了,上个月中美还断航了),还有很多国家也开始和之前的小伙伴脱钩:

 

英国退欧和欧洲脱钩;

而这又进一步导致欧洲内部呈现分裂状态:

德国和东欧抱成一团,法国和南欧抱成一团,德法脱钩;

澳大利亚和亚洲贸易脱钩;

印度和所处的南亚脱钩;

日本和韩国脱钩;

就连高雄,也要和韩国瑜脱钩……

 

我们这个世界,目前处于全球脱钩状态。

 

问题是,这不是说你不想脱就不脱了,而是对方逼着让你脱。

 

你从了,还是从了?

 

 

 

4

 

 

 

本来全球都在演绎全面脱钩的局势,在加上今年的新冠疫情。

 

以全产业门类最全的制造业和世界贸易立足的“世界工厂”的我们,就很难受了。

 

因为你的产能无法剧烈回撤,虽然我们提前搞了供给侧改革,但是,供给还是巨大的。

 

如果在全球外需断裂的大环境下,想保证国内经济继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只能启动构建国内循环。

 

中国人口足够多,市场足够大,内需的抬升,不仅可以满足国内巨大产能的释放,还能给未来中日韩经济圈中的日韩,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一个市场去生存下去。

 

这是一个应对全球巨变的一个布局战略。

 

总之,这个世界越来越有意思。每一个国家在这种状态下,都需要自我发展崛起,想登上世界舞台中央的国家,不止我们和鹰酱。

 

大家不要觉得全球脱钩是天塌下来多大的事儿,就像生老病死一样,脱钩这事儿,是人类历史的常态周期。

 

而保证国内经济安全,才是我们国家最根本的第一需求,这也是中国启动经济内循环的真相!

 

琢磨明白了么?!

 【全文完】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xCKvdG6aRgRzUUxNGP6i0Q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7月9日,一篇名为《深扒蒙牛、伊利6大罪状,媒体不敢说,那就我来说》一文,火了。

 

随后,该公众号受到了蒙牛和伊利两家公司的联合投诉,文章被迫删除: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被删文章我找到了。

 

内容有点长,大家可以酌情观看:

 

 

向上滑动阅览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然后到了今天早上,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发布声明,表示上面此文“罔顾事实、刻意杜撰、用心险恶。”

 

 

同时,该话题也被顶到了热搜榜第一的位置。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那有朋友就问我了:你是怎么看这件事的呢?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我认为原作者这样写没什么问题。

 

结合事件爆发后的舆论反应来看,大家多少都有点“天下苦伊利蒙牛久矣”的意思。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但问题是:

 

当我们在表达一个观点时,我们需要用大量的事实数据来支撑,这样才会让文章更有说服力。

 

显然,无论是原作者的文章,还是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的声明,两方都缺乏一定的事实依据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你不摆点数据吗?

 

没关系,原作者和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没做的事,我来做

 

 

原作者罗列的蒙牛伊利“六大罪状”,具体为:

 

1.2005~2008年,在伊利蒙牛的推动下,国家启动“禁鲜令”,低温鲜奶的外包装上不能再使用“鲜牛奶”等名称。

 

2.蒙牛和伊利也和三鹿一样,添加了三聚氰胺。

 

3.蒙牛伊利利用三聚氰胺事件,降低了奶制品质量。

 

4.蒙牛爆出质量问题,微博禁止评论。

 

5.2018年的伊利跨省追捕

 

6.蒙牛CEO当众表示:我们总把最好的产品投放到中国香港、新加坡市场

 

 

接下来,我会用大量的事实和数据来佐证:

 

到底原作者罗列的蒙牛伊利“六大罪状”,是真实存在的吗?

 

 

伊利和蒙牛真的推动了“禁鲜令”吗?

 

结论:正确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2005~2008年的国家“禁鲜令”是真实存在的吗?

 

经过查资料得知:这是真实存在过的: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那么来到最关键的问题:

 

伊利和蒙牛真的推动了“禁鲜令”吗?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很遗憾,这一点,也是事实。

 

在凤凰网禁鲜令警报解除 巴氏奶阵营打了翻身仗》一文中,他们提到: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在2005年商务周刊《乳业禁鲜令:烽火戏诸侯》一文中提到: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请大家认真看完以下文字: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在这一部分中,显然原作者没有说错,伊利和蒙牛确实推动了“禁鲜令”。

 

 

蒙牛和伊利当年添加了三聚氰胺了吗?

 

●结论:正确

 

这个问题一点都不难查,随便翻翻就有了: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毫无疑问,作者也是对的:

 

三聚氰胺事件中,不止是三鹿,蒙牛伊利也有添加,只不过没有被当做出头鸟去打而已。

 

 

三聚氰胺后,蒙和伊降低质量了吗?

 

●结论:正确

 

南方日报报道:

 

三聚氰胺事件后,伊利和蒙牛起草“乳业三大国标”,受到不少人的质疑: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联商网也同样报道了此事: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第一财经日报的《乳业标准之争实为大佬之争:光明VS伊利蒙牛》更是指出: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蒙牛伊利指定的新国标中:

 

生乳蛋白含量从1986年的每100克不低于2.95%降到了2.8%,细菌含量从2003年每毫升50万调至200万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这显然是把中国乳业的标准硬生生拉低了一个档次。

 

同时,也符合作者文中的这段论述: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作者原文

 

据我的了解,三聚氰胺事件后,质量降低的原因,是出于“保护奶农权益”的需要。

 

一旦提高标准,许多农户的牛奶将不能卖出,进一步打击奶农的收入。

 

当然了,这个理由是否正确,就见仁见智了,像当时还是有不少业内人士反对的。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总的来说,原作者关于“三聚氰胺事件后,乳业质量降低”的叙述,是正确的

 

 

蒙牛爆出质量问题,微博禁止评论吗?

 

结论:总体正确

 

原作者文章中写道:

 

2012年,西安的大三学生发布《我在内蒙古的十天——蒙牛冰淇淋代加工点实习记录》,将在蒙牛的实习经历形容为噩梦。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这篇文章是真实存在的吗?

 

是的没错。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那么蒙牛是否在微博道歉呢?也是有的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但至于他们微博有没有设置“禁止评论”,就不得而知了。

 

总的来说,原作者叙述的问题不大。

 

 

伊利真的有跨省追捕吗?

 

结论:正确

 

先说刘成昆,他因为在个人公众号上连载小说《出乌兰记》

 

结果被指影射伊利集团高层,然后被伊利指控,由呼和浩特市警方跨省抓捕。

 

这个看看伊利的官方声明就知道了: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刘成昆认为,小说是艺术,是虚构作品,所以坚持自己无罪。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当时事件一出,微博炸了。

 

无数人为刘成昆说话,但没什么用: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后来伊利跨省追捕山西人刘玉珍一事,也是真的: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当然了,虽然这件事是真的,但这些被伊利通缉的人,是否真的做错了事,这就不得而知了。

 

但原作者举的这两个例子,无疑是真的存在的。

 

 

蒙牛CEO真的承认特供奶的存在吗?

 

结论:正确

 

这个连视频资料都有了,还能有假吗?

 

大家可以移步到这位微博用户的微博下,寻找答案哦: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微博用户@魔年微凉,也把该视频资料整理成截图,方便大家观看: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因此原作者的列举的例子同样没错,蒙牛确实存在双标的现象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清楚,原作者在《蒙牛伊利6大罪状》中,所列举的例子,基本都是事实

 

也有人会怀疑我找到的报道不是真实的,拜托,难道10几年前就有媒体故意抹黑他们吗?

 

另外,本文只涉及“事例”方面的讨论,不涉及对于原文中的数据等方面的论证,请大家了解。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也许蒙牛伊利,现在变得更加“专业正规”,但以上的历史,也是他们不能抹去的。

 

 

我也希望蒙牛伊利能拿出“实质性的证据”,来佐证原作者是否在造谣。

 

事情的进展会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 凤凰网《禁鲜令警报解除,巴氏奶阵营打了翻身仗》

  2. 联商网《乳业三大国标由伊利和蒙牛参与制定遭质疑》

  3. 北京现代商报《巴氏奶巨头沉默抵抗禁鲜令,蒙牛、伊利弃鲜》

  4. 商务周刊《乳业禁鲜令:烽火戏诸侯》

  5. 京华时报《专家所谓乳业标准降低系从国情出发说法遭质疑》

  6. 鉴闻《山西一奶农涉敲诈勒索被跨省追捕,曾发文举报伊利》

  7. 观察者网《蒙牛代工厂问题曝光,责任人已停职》

  8. BiliBili《深扒伊利蒙牛6大罪状,媒体不敢说,那就我来说》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5XyRNlkUskBm8MdbbOZAig

官方为伊利蒙牛辟谣,评论区却翻车了

官方为伊利蒙牛辟谣,评论区却翻车了

来源:在风快跑,二十壹画生。

 

 

一早,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辟谣《深扒蒙牛伊利》的声明登上热搜:

 

官方为伊利蒙牛辟谣,评论区却翻车了

 

而被辟谣的那篇文章如下:

 

官方为伊利蒙牛辟谣,评论区却翻车了

幽螺莎星爆珠丸,快速去口臭!

 

官方为伊利蒙牛辟谣,评论区却翻车了

 

点击图片查看

 

官方为伊利蒙牛辟谣,评论区却翻车了

去泰国必抢的青草膏,驱蚊止痒超好用

官方为伊利蒙牛辟谣,评论区却翻车了

点击图片查看

官方为伊利蒙牛辟谣,评论区却翻车了

事实如何,自有公论。

官方为伊利蒙牛辟谣,评论区却翻车了
官方为伊利蒙牛辟谣,评论区却翻车了

 

官方为伊利蒙牛辟谣,评论区却翻车了
官方为伊利蒙牛辟谣,评论区却翻车了
官方为伊利蒙牛辟谣,评论区却翻车了
官方为伊利蒙牛辟谣,评论区却翻车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f5jTmOwEjeBdmAD9B6OkB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