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12万亿大省诞生

作者:凯风

来源:国民经略(ID:guominjinglve)

1

近日,广东省发布最新经济数据,2021年全省GDP为12.4万亿元,同比增长8%,连续33年位居全国第一。

广东,是全国唯一的12万亿级大省。在广东之后,江苏11万亿+,山东8万亿+,浙江7万亿+,河南6万亿左右。

以2021年平均汇率6.45换算,广东GDP约为1.92万亿美元。

这一总量,超越世界上90%以上的国家,与加拿大、俄罗斯、韩国等相当,远超西班牙、澳大利亚、荷兰等国。

广东经济首度坐上全国第一宝座,是在1989年,一坐就是33年。

中国第一个12万亿大省诞生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广东经济总量落后于上海、江苏、山东、辽宁等省份。1979年到1988年,江苏、山东曾轮流位居全国首位,直到被广东所取代,且领先优势不断增强。

30多年来,广东GDP总量从1989年的1400亿增长到12万亿,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发展质量,均是首屈一指。

这些年,广东经受了非典、全球金融危机、新冠疫情等冲击,但借助强大的经济韧性,始终保持着高增长态势,稳居全国经济第一大省之位。

2

广东,是全国万亿GDP城市最多的省份之一。

截至2022年,全国共有24个万亿GDP城市,其中南方18个,北方6个。广东与江苏,各有4个城市入围,领跑各大省份。

中国第一个12万亿大省诞生

其中,广州深圳在2010年前后就已迈入万亿俱乐部,佛山则是2019年突围,东莞在2021年晋级,也是当年唯一晋级的万亿城市。(参阅《官宣!又一个万亿GDP城市诞生》)

众所周知,广东之强,强在珠三角。而在珠三角,广深是龙头,佛莞是省级经济中心城市,其他地市经济总量都不高,离万亿大关都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在东莞之后,惠州、珠海、汕头、湛江等地市GDP不到5000亿,想要突破万亿,可能需要5~8年时间。

面向未来,惠州表示2026年GDP突破8000亿元,珠海则表示力争五年GDP超6000亿元,2035年突破2万亿。

就全国来看,未来5年,将会有一批城市冲刺万亿俱乐部,包括江苏常州、徐州,山东烟台,辽宁大连,河北唐山等。

3

广东还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

2020年底,广东常住人口高达1.26亿人,比第二名的山东省多了2400多万,相当于多了一个上海的人口规模。

当然,若论户籍,第一人口大省当属河南。不过,河南由于大量劳动力到外务工,常住人口比户籍人口少了1600万人。(参阅《这些超级人口大省,也生不动了》)

中国第一个12万亿大省诞生

与国际对比,广东常住人口规模已经追平日本。

日本由于“少子化+老龄化”的困扰,总人口已经连续12年减少,总人口已经萎缩到1.26亿人左右。

正如凯风君新书《中国城市大趋势》的分析,广东人口之多,一方面得益于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出生率,自然增长人口远高于长三角;另一方面得益于外来人口源源不断涌入,人口吸引力全国最强。

广东人口出生率一直全国前列,远高于长三角地区。

最新公布的人口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出生人口1062万人,出生率7.52‰,创下历史新低。

各省份2021年生育数据尚未公布。但从2020年数据来看,多数省份都出现明显下滑,江苏人口出生率仅为6.66‰,相比上年下降2.03个千分点,连续21年低于1%(即10‰)的水平。

中国第一个12万亿大省诞生

相比而言,广东2019年的人口出生率还高达12.54‰。2020年和2021年虽然会有所下滑,但整体上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正如凯风君新书《中国城市大趋势》的分析,这背后,一方面是因为广东拥有相对浓厚的生育文化,广府地区、潮汕地区的生育意愿相对较高。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广东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人口结构相对合理,这也进一步提升了出生率。

与人口的自然增长相比,广东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更为显著。

根据七普数据,2020年广东常住人口高达1.26亿人,相比10年前增加2170万人,相当于江苏、浙江、山东三省新增人口之和。

广东的流动人口规模位居全国之首。

2020年,广东的流动人口数量为5206.62万人,其中,外省流入人口为2962.21万人,省内流动人口为2244.40万人。无论是外省流入还是省内流动人口,均位居全国之首。

中国第一个12万亿大省诞生

同时,随着落户门槛不断松绑,这些外来人口开始陆续选择在广东落户。数据显示,过去10年来,广东省外户籍净迁入人口达312.02万人,位居全国前列。

广东的外来人口,多数来自“泛珠三角地区”或人口大省,包括湖南、广西、江西、四川、湖北、河南等。

4

作为经济第一大省,广东还是财政第一省,更是地方财政净贡献第一大省。

数据显示,2021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1万亿元,同比增长9.1%。而位居第二的江苏财政总收入为10015亿元,约为广东的7成。

根据《中国城市大趋势》一书的分析,一般预算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由于分税制的存在,这里已经扣除了上缴中央的部分,如果考虑到后者,来源于广东的总税收超过2万亿元。

从各地总财税来看,广东还是对全国财力净贡献最高的省份。

我们可以“(分地区中央级税收收入+地区上解中央支出+援助其他地区支出)-(分地区中央返还性收入 + 接受其他地区援助收入)”来衡量地方财力净贡献。

根据粤开证券的统计,2019 年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天津、福建、辽宁共六省三市对国家财政有净贡献。

其中,广东以8307亿元遥遥领先,位居全国之首。

中国第一个12万亿大省诞生

另据搜狐城市统计,广东一半以上的财力贡献中央,位居全国第一。

2018年,广东人均贡献了1.31万元的财力,分别是同期江苏、浙江、山东三省的2.04、1.75、9.65倍。

中国第一个12万亿大省诞生

当然,作为经济大省、工业大省,广东从全国吸纳了大量年轻劳动力。

将一部分财政收入反哺用于其他地区的转移支付,既是全国一盘棋的思维,也是区域均衡发展的体现。

5

广东,第一工业大省。

广东与江苏都是工业大省,工业实力不分伯仲,但支柱产业却不尽相同。

江苏以电子、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化工、通用设备制造、钢铁、汽车、纺织、专用设备制造、金属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为支柱产业,十大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约为7成。

广东则以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汽车、绿色石化、智能家电、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现代农业与食品等为支柱产业。

中国第一个12万亿大省诞生

同时,广东在半导体、智能机器人、集成电路、新能源等方面的探索也走在全国前列。

目前,全国9成以上的无人机、半数以上的彩电、4成多的手机、3成左右的空调,1/4强的工业机器人、20%左右的冰箱和集成电路,悉数出自于广东。

正如《中国城市大趋势》一书的分析,广东与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差异,从两省斩获的先进制造业“国际队”名单里就可见一斑。

2021年,工信部公布先进制造业集群优胜者名单,在21个城市25个集群中,广东、江苏各自拿下了6个。

中国第一个12万亿大省诞生

广东的6个分别是:

深圳市新一代信息通信集群;深圳市先进电池材料集群;广佛惠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集群;东莞市智能移动终端集群;广佛深莞智能装备集群;深广高端医疗器械集群。

江苏的6个分别是:

无锡市物联网集群;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南京市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集群;苏州市纳米新材料集群;徐州市工程机械集群;常州市新型碳材料集群。

可见,广东的先进制造业集中在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方面,江苏则集中于新材料、物联网、工程机械等领域。

日前,广东发布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广东制造业整体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培育形成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全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典范。

为此,广东规划了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半导体、智能机器人、新能源、前沿新材料等,主要布局在珠江东西两岸。

中国第一个12万亿大省诞生

可以说,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决定了工业大省发展的未来。谁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里抢得先机,谁就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优势。

6

广东,第一外贸大省。

2021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8万亿元,超过全国(39.1万亿元)的1/5,连续35年位居全国第一。

作为“世界制造工厂”,广东一直都是传统外贸大省,其中以智能手机、家用电器、液晶显示等为代表的机电产品占了出口的半壁江山。

在2021年中国海关发布的外贸百强城市榜单中,TOP10城市里广东占了4席,包括深圳、广州、东莞、珠海。

中国第一个12万亿大省诞生

不过,随着国际疫情形势变化,外贸将会受到一定挑战,高增长态势难以持续,主要外贸城市发展或会受到影响。

2020年以来,虽然全球疫情形势日益严峻,但由于我国迅速遏制疫情扩散,供应链体系得以迅速恢复,借助强大的工业体系,我国外贸进出口在疫情期间逆势扩张,对于稳经济发挥了关键作用。

不过,正如官方有关人士所分析的:

“当前全球疫情起伏反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国经济率先恢复的相对优势和基数效应可能减弱,2022年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不均衡因素增多”。

所以,如何稳外贸,是摆在所有外贸大省面前的一道考题。

7

广东并非没有短板。

据《中国城市大趋势》一书分析,广东虽然经济发展强劲,但区域发展并不均衡:既有富裕程度遥遥领先的珠三角,也有相对不发达的粤东西北。

广东下辖21个地市,虽然深圳、珠海、广州人均GDP位居全国前列,但还有2/3的地市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最低的梅州,人均GDP仅为3.1万元,不到深圳的1/5。

中国第一个12万亿大省诞生

其一,这背后存在地理环境的因素。

珠三角是珠江冲积平原地带,拥有一系列国际港口,历来富裕。而粤东西北多是山区,发展环境天然受限,且劳动力规模也不占优势。

在全球化时代,谁靠近高铁、机场和港口,谁就更靠近国际市场。在中心城市时代,谁拥有更多劳动力人口,谁就能获得更多产业转移机会。

在这一点上,粤东西北虽然地处广东,但区位优势却不如中西部省会突出。

其二,除了地理因素之外,粤东西北缺乏实力强劲的龙头城市引领发展,无疑也值得关注。

为此,广东将粤东的汕头、粤西的湛江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并分别作为汕揭潮都市圈、湛茂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引领粤东粤西发展。

最新发布的《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指出:

充分发挥广州、 深圳国家级中心城市的核心引领带动作用,积极培育珠海、汕头、湛江省域副中心城市和佛山、东莞省级经济中心城市。

可见,广深为中心,佛莞为省级经济中心,珠海汕头湛江为省域副中心的城市格局由此形成。

其三,广东虽然财政发达,但大量的财政作为转移支付支援到其他省市,留给粤东西北的并不多。

所以,不能只看到广东作为经济大省的一面,也要看到广东内部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现实。

同样,不能只看到广东整体财力的充沛,也要看到广东为全国所做出的贡献。

如今,粤东西北的发展,同样需要规划、政策甚至财政的直接支持。

–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GXX-D9TqSXOXde_cDk8vhQ

四大超级工程将至!沪深广、京港澳磁悬浮,琼州海峡通道、深珠通道……

 来源:刘晓博说楼市
 
《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近日对外发布,其中透露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广东未来即将实施的四大超级工程,以及未来人口的分布等。
 
1、四大超级工程
 
“规划”提出,在交通方面要预留6大廊道(见下图):
 

四大超级工程将至!沪深广、京港澳磁悬浮,琼州海峡通道、深珠通道……

这6大廊道,其实就是6大工程。其中“京港澳高速磁悬浮”、“沪深广高速磁悬浮”、“粤东至粤西沿海高铁”、“琼州海峡通道”都堪称世纪大工程。
 
中国一直在全球高铁发展上走在最前面。目前,我们时速350公里的轮轨高铁已经成网,其便捷性大家有目共睹。
 
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只是开始。中国要追求更高速度、更大运力的高铁网络,磁悬浮是一个重要选择。早在2019年,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就在青岛下线,标志着中国在高速磁浮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交通部在2021年1月出台的《交通运输部关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进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合理统筹安排时速600公里级高速磁悬浮系统等技术储备研发。
 
中国目前运行的或者规划的磁悬浮,一般都是比较短的线路。比如广深、沪杭之类的。“京港澳高速磁悬浮”、“沪深广高速磁悬浮”的提法,还是第一次在比较正式的官方文件里提及。
 
可以想见,有“京港澳高速磁悬浮”、“沪深广高速磁悬浮”,必然会有京沪磁悬浮。
 
这意味着,中国将拥有多个铁路网络——普通速度的、时速350公里的,未来会有时速600公里以上的磁悬浮。
 
从广深磁悬浮的设计看,未来磁悬浮的高铁网络会吸取之前高铁新城的教训,避免在过远的郊区设置站点,而会首选在中心城区设置站点。因为高速磁悬浮的竞争对手是航班,争夺的客人是商务客,把大城市的CBD连接起来,显然是最明智的。
 
“粤东至粤西沿海高铁”是什么?其实就是深珠通道。这是中国跨海通道的3.0版。
 
港珠澳大桥是1.0版,是双向六车道的桥隧综合体;深中通道是2.0版,是双向八车道的桥隧综合体;而深珠通道将是“双向8车道+4条轨道”的桥隧综合体,其运力将超过“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其中的4条轨道,2条可以走地铁,2条可以通高铁。
 
珠海的唐家、北围,将通过深珠通道跟深圳前海无缝连接,从通勤时间上看基本实现同城化。这将是珠海的重大利好,珠海官方希望能在十四五末动工。
 

四大超级工程将至!沪深广、京港澳磁悬浮,琼州海峡通道、深珠通道……

“琼州海峡通道”,是连接广东雷州半岛和海口的通道,未来采用隧道的可能性偏大。这也是一个超级工程,对海南的腾飞将发挥重大作用。
 
由于海南在国家开放版图中日益重要,所以“琼州海峡通道”会很快提到议事日程上,肯定会比渤海湾通道先启动。这对于粤西的经济发展,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四大超级工程将至!沪深广、京港澳磁悬浮,琼州海峡通道、深珠通道……

 
2、广东人口、经济增量,将进一步向珠三角集中
 
“规划”透露,从目前到2035年广东每年的常住人口增长,将平均达到115万人。到2035年,广东的常住人口将达到1.3亿人。
 
在人口规划图上,广东被分为了四个片区——珠三角、沿海西翼、沿海东翼和北部生态区。
 

四大超级工程将至!沪深广、京港澳磁悬浮,琼州海峡通道、深珠通道……

 
其中珠三角的常住人口计划从2018年的6301万人,增长到2035年的8440万人,增量高达2139万人;沿海西翼从1620万人,增长到1650万人,增量30万人;沿海东翼从1738万人,增长到1800万人,增量62万人;北部生态区从1687万人,增加到1510万人,减少177万人。(见下图)
 

四大超级工程将至!沪深广、京港澳磁悬浮,琼州海峡通道、深珠通道……

很显然,未来广东人口增长中心仍然是珠三角。虽然官方在“沿海西翼”和“沿海东翼”各规划了一个副中心城市,分别是湛江和汕头,但这两边人口增量非常小,平均到每年不过2到4万人而已。
 
至于北部生态区,人口会是持续下降的。
 

四大超级工程将至!沪深广、京港澳磁悬浮,琼州海峡通道、深珠通道……

 
上图是2009年到2019年,广东21个地市小学生人数的变动情况,它比官方公布的常住人口更能精准地反映人口的变动。从过去10年小学生人数看,珠三角当然增长最好,而粤北生态区增长也是“沿海西翼”和“沿海东翼”要好的。
 
为什么过去10年,“沿海西翼”和“沿海东翼”人气反而不如粤北生态区?恐怕跟地域文化的封闭性有关。尤其是粤东潮汕地区,当地人比较抱团,再加上方言问题,外地人比较少去谋生。
 

四大超级工程将至!沪深广、京港澳磁悬浮,琼州海峡通道、深珠通道……

 
上图是广东21个地市公布的,2009年到2019年的常住人口变化,一些小学生下降很明显的城市宣布自己的人口增长了,这显得有些可疑。
 
3、省域副中心,从3个变成了2个。
 
在广东空间结构上,“规划”提出了“一核、两极、多支点”。其中“一核”,就是珠三角,其中深圳和广州又是珠三角乃至整个广东的“双子核”。
 
“两极”,就是汕头和湛江,也就是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它们又分别成为“汕潮揭都市圈”和“湛茂都市圈”的领头羊,目标是“成为全省新的增长极”。
 

四大超级工程将至!沪深广、京港澳磁悬浮,琼州海峡通道、深珠通道……

 
此外,广东还提出广州帮扶湛江,深圳帮扶汕头,实现两个副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之前广东是“3个副中心城市”,现在缩减为“2个”,珠海出局了。但其实珠海地位没有下降,因为珠海仍然是“珠江西岸都市圈”的领头羊。只是由于珠海在“一核”里,所以没有必要再跟汕头和湛江两个小兄弟争风头了。
 
在“多支点”方面,“规划”提出:
 

增强汕尾、阳江的战略支点功能,打造珠三角产业转移承载地、产业链延伸区和产业集群配套基地;增强韶关、清远、云浮、河源、梅州等北部生态发展地级市中心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人口和产业承载能力。

 
很明显,这里面提到的7个城市分为了两个层次。汕尾、阳江将发挥“战略支点功能”,韶关、清远等5个城市只是增强中心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和人口数量。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广东的城市被分为了下面几个层次:
 

真正的双黄蛋核心——深圳和广州;

五大都市圈的另外三个中心城市,事实上的三大副中心——珠海、汕头、湛江;

战略支点城市——汕尾、阳江;

其他珠三角城市——佛山、东莞、惠州、中山、江门、肇庆;

剩下的城市——韶关、清远、云浮、河源、梅州、揭阳、潮州、茂名等。

 
或者有读者会觉得奇怪:佛山和东莞经济和人口规模这么大,在规划里的定位不如汕头湛江也就罢了,竟然还不如汕尾和阳江吗?
 
没有办法,规划就是要照顾方方面面,尤其是要均衡。所以,一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很重要。佛山太靠近广州,东莞太靠近深圳,所以反而不能成为副中心,甚至不能成为战略支点。
 
比如深圳GDP和汇聚资金总量都是全国第三,但国家中心城市设立了9个,连郑州西安都入选了,就是没有深圳;苏州经济总量超过了直辖市天津,也超过了一大堆副省级城市,但至今仍然是一个地级市。这些都是同样的道理。
 
也就是说,在规划上总有一些城市要吃亏。
 
但这不是说佛山、东莞不重要,而是说他们将全面融入广州和深圳都市圈,没有必要“独树一帜”了。
 
为什么汕尾和阳江是战略支点城市?因为他们正好处于珠三角跟“沿海西翼”和“沿海东翼”的连接位置。
 

四大超级工程将至!沪深广、京港澳磁悬浮,琼州海峡通道、深珠通道……

 
上面这张图,是广东“一链、两屏、多廊道”的国土空间保护格局。也就是说,在粤北有两条屏障——北部生态环形屏障和珠三角外围生态屏障,这是结合粤北山地设置的。
 
两条生态屏障在粤北,也解释了为什么规划里粤北人口是下降的。当然,这也告诉我们,投资还是要选珠三角。至于未来广东的均衡发展,主要是沿着“南部海岸线”展开的。
 
“规划”还提出了广东“一带八湾五岛群”的概念,其中8个海湾和5个海岛群值得大家了解一下(下图):
 

四大超级工程将至!沪深广、京港澳磁悬浮,琼州海峡通道、深珠通道……

 
 
4、小结:未来广东的发展态势
 
早在10年前,随着前海、南沙、横琴等新区的设立,广东经济、人口总量进一步将珠江口汇聚的态势,就已经非常明显了。
 
这个态势,引导着深圳、东莞向西发展,广州向南发展,中山和珠海向东发展。佛山、江门也都开始眼睛向东。
 
自从国家2019年8月18日把深圳正式定位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事实上成为大湾区的第一增长中心。而深圳的实际定位,也超越了广州。
 
但广东不希望出现单极发展的态势,所以提出用支持深圳的力度来支持广州。而广深如果未来发展过于失衡,也的确不利于大局。所以,结果只能是深圳加速在前面飞,广州拼尽全力在后面赶。
 
看懂了这个态势,你才能懂得广东的未来。也就是说,资源肯定会被深圳、广州更大力度的吸附。
 
所以,广东最有投资价值的地区,主要在两个环:大湾区的“内环”和“环深圳”。
 
所谓大湾区的“内环”,包括深圳前海——宝中——会展新城——深圳海洋新城——东莞滨海湾新区——南沙——翠亨新区——唐家北围——横琴。
 
所谓“环深圳”,包括深圳、东莞和惠州。
 
此外,就是广州以及佛山靠近广州的区域。
 
至于粤北、粤东、粤西,以及大湾区里偏弱的肇庆、江门,惠州的龙门、博罗,佛山远离广州的一侧,其不动产投资价值都偏低。

——— / END /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ujtitIebqrf1pFrQuEKfEg

沪深广磁悬浮要来,深圳将设香蜜湖站?时速600KM,地空大战打响?

 

大谦视野第47期

重磅!沪深广磁悬浮要来,深圳将设香蜜湖站?时速600KM,地空大战打响?波音又出事,这些房子股票都要飞?

重磅!沪深广磁悬浮要来,深圳将设香蜜湖站?时速600KM,地空大战打响?波音又出事,这些房子股票都要飞? 图源:《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
 

以上音频技术来自:讯飞配音

 

航空公司估计要焦虑了!

 

近日,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发布《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公众版,对未来十五年的国土空间安排进行解读和展示。规划提出将预留6大重要交通廊道,同时省域空间内将预留京港澳高速磁悬浮和沪(深)广高速磁悬浮通道。一时间,网上刷屏了,沪深广磁悬浮真要来,那还有航空公司啥事?

 

其实,去年9月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何华武就在“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上表示,中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已进行的选线方案研究共有两条:分别是沪杭磁浮与广深磁浮。据报道,广深磁浮将选取广州东至深圳香蜜湖站方案,全长约110公里,设广州东站、东莞蛤地站、深圳香蜜湖站,未来有望接入香港九龙站。

 

深圳至上海1500公里,若以时速600公里计算,只需要2.5小时。准点且不需要往飞机场跑。沪广深航线的竞争对手这回真的要来了,地空大战可能一触即发。有网友调侃说:给飞机留条活路吧。不过,飞机也的确是不咋争气。除了惯常的不准时外,这个周末波音又出事了。

 

那么,香蜜湖的房子是不是要取代茅台,成为宇宙的尽头了?磁悬浮板块是不是又要嗨一下?

 

沪深广磁悬浮要来

 

《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公众版近日发布。其中,关于磁悬浮的表述尤其引发关注。

 

根据规划,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提出将预留6大重要交通廊道,包括京港澳高速磁悬浮、沪(深)广高速磁悬浮、北部生态发展区快速铁路、粤北至沿海经济带快速铁路、琼州海峡通道、粤东至粤西沿海高铁。

 

重磅!沪深广磁悬浮要来,深圳将设香蜜湖站?时速600KM,地空大战打响?波音又出事,这些房子股票都要飞?

图源:《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

 

另外,未来广东还需要完善滨海旅游公路、南岭生态旅游公路、特色航道和陆岛码头等设施建设。优化城市道路布局,提高路网密度,合理分配道路空间资源。稳步提升国、省道提质升级,提升县道、乡村公路技术等级和覆盖率。

 

围绕构建“一核一带一区”(一核一带一区分别为: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区域发展格局,规划提出,上海-汕头-汕尾-深圳-广州、北京-韶关-广州-佛山-珠海-澳门的磁悬浮线路,还有阳江-珠海-深圳高铁(赣深客专西延线)、琼州海峡通道。从上述规划可以看出,广州、深圳、香港、澳门这四个城市是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中的核心。而汕头、汕尾、佛山、珠海等城市是规划磁浮线路的必经城市。

 

此外,湛江-云浮-佛山-台山也规划了高快铁路(沿海-粤北线),对接阳江-珠海-深圳高铁。云浮-阳山-新丰-河源也规划了一条高快铁路(北部线)。

 

其实,广东关于磁悬浮的规划早在前年就有动议。2019年11月,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广深高速磁悬浮城际铁路规划研究》招标公告,公告内文明确指引投标方,研究将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列车应用到广深第二高铁的可行性方案。

 

去年9月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何华武在“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上表示,中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已进行的选线方案研究共有两条,分别是沪杭磁浮与广深磁浮。据悉,广深磁浮则将选取广州东至深圳香蜜湖站方案,全长约110公里,设广州东站、东莞蛤地站、深圳香蜜湖站,未来有望接入香港九龙站。广东境内磁悬浮可能提前开建。

 

地空大战真要打响?

 

在沪深港磁悬浮规划的消息发布之后,有网友表示,这对于航空业来说是降维打击,能不能给飞机留条活路?

 

的确,相对于飞机经常性的晚点,地面交通工具的确会要准时许多。而且从规划设计来看,还不用跑几十公里去机场候机。这种便捷性可以带来巨大优势。而且磁悬浮一点也不慢,深圳至上海1500公里,若以时速600公里计算,只需要2.5小时;深圳至北京约2200公里,如果乘坐京港澳高速磁悬浮,大约3.6小时可抵京。脑补一下,飞机晚点的时候,从深圳到这两个地方需要多长时间?飞机又是不是经常晚点?

 

。国家铁路局总工程师严贺祥表示,按照国家有关工作部署,国家铁路局正组织开展《“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研究编制工作。在这一规划中,关于磁悬浮的发展放了在第一位。即:推动铁路科技创新发展。推动时速400公里级高速铁路关键技术、600公里级高速磁悬浮系统技术储备等重大科技研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从磁悬浮概念股来看,据云财经的数据,如下股票跟磁悬浮的相关性最高

 

重磅!沪深广磁悬浮要来,深圳将设香蜜湖站?时速600KM,地空大战打响?波音又出事,这些房子股票都要飞?

 

这其中,新筑股份2018年5月与中铁二院签署《内嵌式中低速磁悬浮轨道交通系统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内嵌式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当年6月5日,公司公告拟投资6.8亿元在成都市新津县天府新区建设一条4.5公里长内嵌式中低速磁浮综合试验线及相关配套附属设施,设计最高时速200 km/h。

 

据国盛证券此前的报告,目前我国是全球各国中中低速磁悬浮线路最多,里程最长的国家。日本、德国虽然技术领先,但迟迟没有得到产业的验证。轨道建设以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为代表,在建成并运营长沙磁浮快线之后,中国铁建为了加快磁悬浮建设,于2016年10月成立了全额出资的中铁磁浮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整车方面,中国中车在磁悬浮列车上的技术优势明显,中国铁建专门成立了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进入该领域。

 

当然,除了股票,房子也被寄予厚望,特别房价已经在天上的深圳香蜜湖片区的房子。有投资者称,若最终确定磁悬浮站点设置在香蜜湖,即使深圳调控再严,房价依然还要涨。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OIDmrRB9SNyBA3Oz6JVZ-Q

“搞了十年楼市政策,终于总结出这7个内幕”

“深圳楼市调控只会越来越严。”
“楼市调控并不意味着就会调低房价。”
“房价涨的可能性大于跌,稳中慢涨。”
715新政出台至今,二手房成交率跳水、投资客撤退、新盘客户锐减……官方一纸公告,掀起市场万丈波澜。
调控目的何在?深圳楼市未来去向何方?各种关于新政与楼市的猜测不绝于耳。
关于新政,参与过政策制订的原官方人士又有什么样的看法?
在新政出台两周之际,南方楼事采访了珊瑚数据CEO梁志勇。
“搞了十年楼市政策,终于总结出这7个内幕”
珊瑚数据是智享数科旗下国内领先的城市小数据共享平台,而作为CEO的梁志勇,曾任职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员,参与深圳楼市长达10年的调控政策研究与制订。
他不仅是深圳市“十三五”规划住房类项目组成员,还曾负责世界前50强企业华南区域的政府关系。
梁志勇从其政策制订参与者的角度,对新政的影响以及楼市未来的走向进行了分析。
干货很多,南方楼事整理了精华版,大家一睹为快。
1、满足了“人、房子、钱”三大指标,就会出台调控。
2、调控没有固定时间周期,也不代表会打压房价。
3、调控只会越来越严。
4、调低房价的风险比稳住房价更大
5、深圳房价基本面还好,这里也不是炒房之都,目前楼市个人看来风险可控。
6、深圳的房子将把更多地留给人才。
7、一座城市人人都买得起房,现实是不太可能的,但距离租售同权的实现,还是有点远。

 

 
//

 

楼市调控的底层逻辑

   

//
“行情火热,调控必来。”
年后以来,深圳楼市持续火热,“官方要调控”的风声传了几个月,却在半个月前才真正落地。
什么时候才会调控?调控的目标是什么?持续周期又是多长?在普通购房者眼中,官方的心思,总是难以预料。
梁志勇则以其长达10年的政策研究制订经验,精准概括了调控的触发机制:
“只要满足房子、人、钱三大指标,调控就会出台。”
 
1
满足三大指标,就会出台调控
根据梁志勇的政策制订经验,调控的触发机制可以分为房子、人、钱三大指标。
房子:资产价格是否偏高,市场预期是否持续上升。 
人:市场是否存在新的买家,市场的情绪是否普遍看涨。
钱:是否有刺激性的货币政策,是否有利用杠杆买进资产。
年后至今,市场预期持续上升,各大热点片区的挂牌价都存在上涨现象。
宝中年前挂牌价还在8万上下,年后挂盘价则纷纷突破了10万。
投资客纷纷进场,买家表现踊跃。
上半年的热门新盘,尤其是西部项目,销售成绩一片飘红,日光重现。
“搞了十年楼市政策,终于总结出这7个内幕”

6月光明某热门新盘开盘销控表

各地人士均涌入深圳买房寻求资产避险,人们都将深圳房产视作香饽饽,市场情绪普遍看涨。
“搞了十年楼市政策,终于总结出这7个内幕”
根据中原2020楼市报告,上半年的二手房成交量一直呈上升趋势。
再加上央行4次降息,经营贷流入楼市现象明显。
行情逼得连区、市住建局都陆续公开对喝茶费、捂盘现象以及上涨的房价进行表态。
“搞了十年楼市政策,终于总结出这7个内幕”
年后至今的这一波行情,与梁志勇提到的几个指标完全匹配,于是,楼市调控“应运而生”。
而这一标准对于其它城市,也同样适用。
以上周末出台的东莞楼市新政为例:
根据乐有家数据,年后至今,东莞二手房成交均价环比上涨13.5%,同比上涨21.7%。
“搞了十年楼市政策,终于总结出这7个内幕”
来源:乐有家研究中心、珊瑚数据
而据东莞临深资深中介透露,自楼市回温以来,片区新房货源基本消化殆尽。
二手房业主们纷纷挂高价,坐等片区规划以及深圳“40周年大礼包”。
再加上具有全国性影响的货币政策与经营贷杠杆现象。
由此看来,东莞行情也符合梁志勇所概括的三大指标,于是新政也随之诞生。
 
2
调控只看行情,没有时间周期
715新政被称为新“深八条”,而深圳楼市上一次同等强度的调控,还要追溯到2016年的10·4新政。
两个版本的“深八条”,前后相隔将近4年。
那么,深圳楼市的调控,是否遵循一个既定的时间周期?
“搞了十年楼市政策,终于总结出这7个内幕”715新政
对此,梁志勇表示,调控的逻辑并不遵循时间周期,而只看触发楼市调控的“房子、人、钱”指标。
政府内部向来有做日报、周报和月报的监测习惯,一旦市场出现不合理的情绪波动,就会触发调控机制。
只不过,调控的路径需要经过市政府同意,有一定的审批流程。
年后以来的行情其实早已触发调控机制,只是因为经济低迷,官方内部对调控的影响程度无法确定,因此决策相当谨慎。
而7月初住建部部长来深出席座谈会,则是促进决策的关键动作,因此,座谈会后一周,深圳就发布了楼市最新调控。
“搞了十年楼市政策,终于总结出这7个内幕”
全国各个城市也早就走出了各自的“独立行情”。
2014年以前,中央发布的政策,全国同步执行。
从2015年到2017年,政策的行动节奏开始轮动:
一线城市出完,二、三线城市出,随后才到三、四线城市。
而从2018年以后,城市的政策制订节奏便已经完全分化,“每个城市都是跟着感觉走。”
 
3
新政强度分6档,调控只会越来越严
按梁志勇的分析,本次调控的强度,按6档递减。
最强的是限购,限制购房资格不仅压缩了整个城市里购房人群的基数,还筛掉了大量的投资与改善类的客户。
又因为调控效果最强,限购条款在各次调控中都一直存在。
第2档是首付比例,首付比例会提高购房人群的上车难度。
第3档就是落户政策。落户政策能够双向调控投资客的进入门槛和首类置业客户的容量。
第4档是对纳税和社保年限的要求,这一条款会继续限制外地人购房。
第5档就是追溯离婚前房产总数,但因为针对的是离婚的部分人群,打击面比较小。
调控强度最低的就是对挂牌与网签的要求,因为只是针对单个项目来进行打击。
尽管坊间都将715调控称为最严新政,但在梁志勇眼里,未来的新政不存在变松的可能性。
深圳宅地供给一直有限,考虑到长期规划,供应速度一定不会一下子放开,更何况现在深圳的定位已经变了。
20198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明确提出到2025年,深圳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从经济特区,到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再到全国唯一的先行示范区,深圳的定位,再次实现了跃迁。
“调控只会不断提高你上车的难度,政策只会越来越严。”
 
//

 

调控不是为降价,房价未来不会跌

   

//
当政府伸手进行调控时,人们总希望房价能够被摁住。
但从前官方人士的视角看,调控的目的从来就不是为了降房价,而深圳的房价,在未来也没有下跌的可能。
 
1
调低房价,风险更大
从2010年以来,深圳便开始进行正式的限购限贷,行情屡屡被浇冷水,但房价却从未遇冷,稳步上升。
这一现象从梁志勇调控者的角度看,很好理解。
“调控只是在行情不好时进行刺激,在行情好时进行限制,过程是双向的,本质并不是打压。
对于官方来说,调控是一个城市管理的概念。
“搞了十年楼市政策,终于总结出这7个内幕”
让房子慢慢涨,比下调房价的风险容易控制很多,毕竟,房价下调时,银行将承受很大的金融压力,而且市场的连锁反应难以预料。
调控只是房价稳定的背书。
2019年中时,梁志勇曾去大湾区某城市的住建局开会。
会后,该局领导向他直言了对房价下跌的担心。
事实上,对于一个城市治理者来说,所在城市的房价在跌,实际上证明了城市的活力与吸纳能力不行。
“涨价最多就是挨骂,因为这本质上证明城市好,但当房价跌了时,决策者的内心会不安。”
 
2
深圳房价,没理由跌
深圳疫情期间的防控表现全国共睹,于是疫情后这里成为了不少内地有钱人的选择。
医疗与教育资源的逐步跟上,再加上给产业人才提供的工作环境,也会让很多人选择来深圳。
如果城市资源的吸引力还不够,那么城市的定位前景,则是最强支撑。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前海的基建一直在兑现,而去年8月18日,深圳又成为了全国唯一的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搞了十年楼市政策,终于总结出这7个内幕”
深圳的房价一直有种种因素做支撑。
“深圳注定了是全国人民的深圳,房价只会保持稳定,下跌可能性小。”
 
3
深圳不是炒房之都
房价的长期涨幅如同一块肥肉,吸引了无数投机客。
于是,越来越多人倾向于认为深圳是炒房之都。
梁志勇的看法则与大众观点相悖:深圳只是房价较高,并不是炒房之都。
“没有相应的数据体现炒房的人真的比较多,只是大众普遍认为房价一直在涨。”
“搞了十年楼市政策,终于总结出这7个内幕”
在他看来,深圳如今的定位,甚至已经超过了一线城市。
当定位发生变化时,人口涌入,价格上涨,也很正常。
“搞了十年楼市政策,终于总结出这7个内幕”深圳每年的常住人口都在大幅增加,图源珊瑚数据。
 
“搞了十年楼市政策,终于总结出这7个内幕”
图源珊瑚数据
 
4
楼市走势健康,没什么风险
当市场情绪高涨时,有人放肆逐利,也有人倾向于分析楼市背后的风险。
对于楼市,梁志勇的态度较为乐观。
“政府内部还没有察觉到任何负面的因素。”
梁志勇与多家银行打交道时,银行内部也认为楼市是健康的。
“搞了十年楼市政策,终于总结出这7个内幕”
715新政将二套房的首付成数提高至5到6成,限售条款又增加了房子的持有成本。
入门与持有成本的拔高,已经筛选掉了一批资产情况不够良好的群体。
由此,断供的风险下降了。
尽管市场资金流可能会随之紧缩,而这个问题很好解决:“真要有风险,放开限购就好了。”
 
//

 

深圳楼市的现在与未来

   

//
南方楼事曾试图分析近年深圳宅地出让的情况,结果发现,深圳近两年来所出让的宅地,主要被人才安居集团纳入麾下用作建人才安居房。
“搞了十年楼市政策,终于总结出这7个内幕”
数据来源于美联物业
与此同时,此前出让宅地上盖的商品房,近年内也将陆续入市。
新政拔高了购房门槛,但商品房有限的供应,仍要面对庞大的需求群体。相比之下,人才房的供应却较为宽松。
深圳的房屋供应结构似乎对人才相当“偏心”。
 
1
深圳的房子,留给人才
作为住建局十一五和十二五住房保障规划制订者,梁志勇表示,这样的土地供应结构,本质上体现了城市定位的转变。
早从前两年开始,深圳就已经将教育、医疗与人才三方面,作为推动深圳经济发展的第二波基础性因素。
年12月的深圳2019全球招商大会,就是这一波经济转型的重要动作。
在会上,深圳一次性梳理了30平方公里的产业用地面向全球招商,现场协议签约了128个项目,总投资超过了5600亿元。
在未来,伴随着优质企业入驻的,还将有成批量的企业人士,而人才房就是吸引这部分人的关键手段。
“搞了十年楼市政策,终于总结出这7个内幕”
深圳今年至今至6月11日的拍地结果
人才房与商品房的供给比重,实际上也是城市对人口需求的再调整。
在未来,深圳的人才将会越来越多,所以人才房的供应也需要跟上,这就是深圳的长期考量。
 
2
不需要所有人都买得起房
深圳的宅地供应本就有限,当人才房供应比重逐渐变大,而商品房的供应仍未有较大改变时,对于收入上升空间有限的工薪人群而言,上车将更加遥遥无期。
比起直接为上车提供路径建议,梁志勇反倒从另一个维度看待了上车难题。
“为什么一个城市要所有人都买得起房?”
地球上不存在这样的城市,而城市也有保障房与城中村等住宅来吸纳收入有限的群体。
“搞了十年楼市政策,终于总结出这7个内幕”
“政府的保障房体系其实为这部分人提供了空间,他们可以去申请公租房,也可以申请安居房。”
在梁志勇看来,在深圳,买不到房很正常。
目前的楼市已经提供了一条清晰的过渡路径:
预算不足,租城中村;
“搞了十年楼市政策,终于总结出这7个内幕”
生活环境好一点,就租商品房;
到达了一定年限时,就申请安居房;
日后想买商品房,就再进入商品房市场
 
3
租金会平稳,但租售同权实现需时
房子本身只是居所,只是租房与自有房之间的配套差异(最直接的差异就是入学积分),才让买房变得必要。
当租房在未来将成为较多人口的中长期选择时,租售同权便变得十分必要。
去年7月18日,财政部、住建部公示了首批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城市名单,深圳作为租赁需求缺口较大的城市,与其它一线城市位列名单之上。
“搞了十年楼市政策,终于总结出这7个内幕”
根据安排,在试点示范期内,深圳每年将获得8亿的奖补资金以支持租赁市场。
而这一方案,于梁志勇而言,则是深圳未来的租金定心丸。
深圳的地产要发展,房价会上去,租金必将上涨,但是奖补里有规定,拿了补贴的企业,年均涨幅不能超过5%。
因此,租金会很平稳,也不会涨得太厉害。
然而,以入学积分为代表的房产门槛,仍会在未来成为困扰租房群体的问题。
尽管早在2017年,深圳就提出了租售同权的概念,但连梁志勇都承认,深圳距离真正租售同权,还是有点远。
 
//

 

前官方人士的购房者建

   

//
聊够了宏观议题,这次采访的结尾也回归微观。
南方楼事抛出了当下购房群体最关心的三大问题,而梁志勇则以其此前供职官方部门长达10年的视野,给出了一实用的购房建议。
 
Q1
在深圳,买什么房最好?
深圳的商品住宅,会比公寓等其它资产好。
深圳的写字楼太多了,空置率也太高了,以后有可能会“商转住”,被转为公寓。
“搞了十年楼市政策,终于总结出这7个内幕”
在这样的前景下,买入写字楼就变成了一件很尴尬的事情。
商转住之后,居住的成本不太一样,而且还不能享受住房贷款的各种服务。
 
Q2
怎么看深圳各区?
很多人都说前海的房价已经透支,但事实上,前海的基建还没上来,建好之后,还是会不太一样。前海还有机会。
“搞了十年楼市政策,终于总结出这7个内幕”
说到底,房价上升的空间,还是要看可支配土地以及有没有规划或者区域联动。
光明有空地,所以可以不断建房子,开发商拿地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房价也会越来越高。
前海、宝安和光明都是有地有规划,龙华也有地,而且可以靠福田带动,所以这些区域的房价都还可以。
 
“搞了十年楼市政策,终于总结出这7个内幕”
罗湖可以新建的东西不太多,龙岗坪山虽然有地,但周边规划没有什么活力。
所以这三个地区的房价,涨速会和其他区域不一样。
现在惠州还指望着坪山去带,坪山都不给力,怎么带得起来呢?
 
Q3
临深几个热点区域,怎么选?
从深圳涨价到传导到东莞,也就5个月的时间,而去到佛山,也就8个月的时间。
这个涨价周期,可能也是规划者喜欢看的。
深圳政策从严,人口流入到湾区,其实没什么问题。
毕竟湾区做了这么多基建,也是需要吸纳人口和促进地产投资的,这是个人口再分配的过程。
“搞了十年楼市政策,终于总结出这7个内幕”
假如要从临深区域里选择,惠州首先就不能选,因为供给实在是太多。
要选的话,首选东莞。
其次是南沙,因为南沙有明珠湾。
其实很早就可以从供应的频率和总量来判断出区域的潜在增长点,而明珠湾就挺符合。
中山的马鞍岛有深中通道,也挺好的。
 
以上仅代表受访者观点,不代表南方楼事立场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zKrQttz5xqllL3Sov8GCNQ

这是中国隐藏最深的高考超难大省 | 周末漫谈

这是中国隐藏最深的高考超难大省 | 周末漫谈

珍惜你身边的广东大学生,他们太难了。

 

这是中国隐藏最深的高考超难大省 | 周末漫谈

来源 | 浪潮工作室(ID:WelleStudio163)
作者 | 安多玛

封面来源 | IC photo

今年的高考,太特殊了。
 
不仅时间比往年延后了一个月,这届考生也经历了生于非典、考于新冠、自招取消、复读更难等一系列“见证历史”的时刻。
 
每年,一到高考结束后,网上就会迎来一轮的“哪里高考最难”的比惨大赛。
 
我们熟知的“高考很难”的省,通常是江苏、河南、山东等高考大省,但如果你多看几页回答,会发现很多人提到广东:
告诉你广东上985,211有多难!
本科率全国倒数!想在广东上本科太难了
震惊!广东竟然是高考最难的省份
广东高考,真的有那么难吗?
这是中国隐藏最深的高考超难大省 | 周末漫谈

广东省高考,到底难在哪?

这似乎和我们一贯对高考最难省份的印象不太一致。
 
众所周知,一提起高考,江苏考生流下两行辛酸泪。
 
江苏历年来都是自主命题,虽然让人闻风丧胆的“数学帝”葛军早已退居二线,但“最难考卷”的神话和衣钵仍在,普通学生绝不敢轻易试做江苏真题。
这是中国隐藏最深的高考超难大省 | 周末漫谈

2014年05月,江苏

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在教室挑灯夜读

众所周知,江苏考题难度大

除了考题难度大,江苏一直坚持“高考不止,折腾不息”,高考规则大概就比题目复杂100多倍。
 
不到30年时间,江苏高考六次改革,1994年是“3+2”模式,2000年“3+小综合”,2002年“3+大综合”……2019年刚定下“3+1+2”,2021年又将迎来全新的“3+3”模式[1]。
 
同样是考6门,“3+1+2”和“3+3”有什么差别,光是弄懂这个问题就够难的。
 
既然江苏高考是公认的难,广东为何还敢称自己全国最难?
 
论考题难度,虽然2016年前广东一直自主命题,但难度也比不上江苏。2016年起,广东改用“全国一卷”后,和其他使用全国一卷的8省市题也是一样难。
这是中国隐藏最深的高考超难大省 | 周末漫谈

2019年6月5日

广东惠州综合高中举行高考喊楼”活动为考生加油

论高考规则,虽然广东在2000年,2007年和2010年也对文理分科做过调整,但整体也比不上江苏的折腾[2]。
 
但如果看过高考的录取率,你会发现如果江苏考生担心的是今年怎么考,广东考生担心的就是今年录多少。
 
2018年,广东省高考总体录取率86.5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乍一看,你会觉得广东录取很容易,但是如果想考本科,就没那么容易了。
 
2018年广东本科录取率不足四成,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4个百分点,比同样考全国一卷的福建低23%[3]。
 
当年,广东一本录取率是11.57%,虽然较前几年有提高,但还不到江苏的一半。福建的一本率也比广东高9%,完全是反吃广东人的节奏[4]。
 
这还没完,如果你看过广东的名校录取率,你会发现广东考生可以当之无愧地坐上“高考最难省”的最惨宝座。
 
2017年,广东考生的211录取率2.74%,全国垫底。和排名第一第二的北京、上海差了5倍之多。985高校的录取率1.32%,全国倒数第五[5]。
这是中国隐藏最深的高考超难大省 | 周末漫谈

2012年5月,广东省惠州市第八中学

数百名学生参加每月一度的模拟考试

清华、北大作为最高学府,在全国都是最难考的院校。对广东,更是难于上青天。
 
根据2016-2018年全国各省市清北率的综合录取排名,广东考生的清北录取率排名倒数第三,录取比例是1:2500。北京考生考取清北的几率是广东考生的25倍[6]。
 
所以,网上所说的“广东高考全国最难”,其实是在说考一本难,考名校难。
这是中国隐藏最深的高考超难大省 | 周末漫谈

高校少考生多

广东高考太难了
为什么按高考录取率还排在中等水平的广东,一比起名校录取率就倒数了?
 
这还得从广东的高校资源说起。
 
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共154所,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江苏。其中,专科院校87所,排名第二;本科院校67所,排名第五[7]。
 
数量庞大的专本院校给了广东成绩一般的考生多样的选择,想读书的学生大部分都能在省内院校找到合适的位置。
 
但广东重点院校却少的可怜。985高校仅2所,211高校共4所。相比之下, 江苏有11所211高校,而考生还不到广东省的一半。
这是中国隐藏最深的高考超难大省 | 周末漫谈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

广东的985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两所

但是211却只有四所,比江苏差远了

广东虽然在录取上也存在地方保护,但面对庞大的考生基数,仍然杯水车薪。
2019年,广东4所211(含985)院校中有3所省内招生人数占总招生人数的近50%,但四大院校的省内招生人数仍然仅占省内高考人数的2%。相比之下,武汉大学(985/211)省内招生仅占比22%,但是武汉市就有7所211高校。
这是中国隐藏最深的高考超难大省 | 周末漫谈

被誉为“森林式大学”的华中科技大学校园

华中科技大学就是武汉七所211高校之一

名校少就不说了,广东的考生还特别多。
 
2019年,广东省高考的报名人数就达到76.8万,仅次于河南[8]。
 
一个地方的考生,要么是来自本地,要么是外地。广东,恰恰是一个本地人口、外来人口都增长强劲的省份。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全国3000多个第五胎的宝宝里,超过六分之一是广东人生的[9]。虽然经济发达的广府地区生育率还不到全国平均水平,但潮汕地区和客家地区生育率极高[10]。
 
广东人爱生孩子,外地人爱来广东。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太大。仅过去5年,常住人口就增加了800万,整整多出了一个香港的人口[11]。
这是中国隐藏最深的高考超难大省 | 周末漫谈

广东作为人口流动大省

广州火车站又迎来了千千万万的返乡人员

2008年到2016年,广东考生人数增量全国第二,仅次于贵州,增量超过10万人。二十年前南下淘金的外地青年,现在孩子也到了高考的年纪[12]。
 
为什么外来人口的孩子,非要到广东这个一本率这么低的地方高考呢?
 
其实,高考移民大致分两条线:西进南下或者东闯。
 
西进南下通常是流入西藏、青海、云南、海南等教育资源薄弱之地,这些考生在发达地区学习训练过,容易取得相对当地学生更好的成绩。
这是中国隐藏最深的高考超难大省 | 周末漫谈

2012年,贵州省江口县三家村

一个由1个老师和9个学生组成的学校

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很多

东闯则是其他省份进入北京、上海、天津等录取率高的地区高中就读,利用这些地区保护本地考生的招生红利,考取排名更好的大学。
 
但通常这两类移民都由于经济或政策门槛的不断提高,流入难度越来越大。
 
广东是反其道而行之,不仅没有提高“高考移民”的门槛,反而根据常住人口的特点降低了门槛。
 
2016年,为了解决随迁子女的升学问题,广东全面放开异地高考,外来务工人员只要持有广东居住证、有合法稳定职业、缴社保3年,并且其子女有本地高中3年完整学籍,即可在广东参加高考[13]。 
 
这一举措很人性化,也很吸引人。对很多已经来广东十几年的人来说,他们不用操心给孩子在老家找学校,不用承受异地之苦,在广东高考也就顺理成章。
这是中国隐藏最深的高考超难大省 | 周末漫谈

分给广东的名校名额

太少了

可是河南作为考生数量最多的省份,省内也只有郑州大学一所211,为什么名校率甚至还略胜于广东呢?
 
这就得介绍目前高考招生实行的分省定额制。
 
这个制度几经变革,在1959年正式形成,1977年恢复高考后沿用至今。国家先按一定原则给各省市分配名额,高校再在国家划定的招生规模内编制招生计划。
 
在保证本地考生入学机会的同时,各地高校在设定外省招生指标时通常会综合考虑本校条件、高考人数、生源质量、区域协调、过往招生计划等多重因素,并不会根据报考人数成比增加。
而近十年,广东高考人数虽偶有回落,但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清北在广东整体招生数很少,且波动较大。
 
从2011年到2019年,广东省考生人数从66万涨到77万,而北大在广东省的普通本科批次招生,2011年是64人,2019年是68人。中间既有只录取50多人的年份,也有录取80多人的年份。
 
而清华大学,近几年在广东的普通本科批次招生人数,也都只是在六七十人上下。要想考清华北大,考生们只能祈祷自己赶上一个好年头。
这是中国隐藏最深的高考超难大省 | 周末漫谈

2015年5月,广州执信中学2015届高考、

中考壮行大会举行

这所中学因去年清华北大招生老师

到此抢高考状元而名噪一时

想大幅度提高招生名额,得有政府层面的支持计划。
 
河南就是搭上了“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这辆顺风车。
 
2008年,教育部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由高教资源丰富、办学条件较好的天津、上海、辽宁、广东等东部及中部11个省份面向预计录取率较低、高教资源缺乏的内蒙古、安徽、河南、贵州、甘肃等5个中西部省份招生3.5万人。
 
后来此计划不断扩大,到2016年扩至21万个名额,支援省份14个受援省份10个,河南获得的招生名额多次居全国第一[14]。
这是中国隐藏最深的高考超难大省 | 周末漫谈

2018年6月7日,高考第一天

河南作为人口大省

考生数量和大学数量不成正比,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反观广东,不仅有省内庞大的高考人口,还得作为高教资源丰富的支援省拨出名额“救助”中西部省份[15],直到2017年录取率实在低的说不过去,才摇身一变从支援省成了受援省。
 
此外,广东考生仍然存在“宁读本地二本,不去外地一本”的观念。除了能去北大清华等名校或者其他省会及大城市的学生,很多考生宁可在省内读211或双非,也不愿读三线城市985,所以省内竞争也十分激烈。
 
所以,千万要珍惜你在外省大学里遇到的广东同学。他们要走出广东,实在太不容易了。

*参考文献:

 

[1] 凤凰网江苏频道.(2013).16年江苏高考改革之路.
[2] 新快报.(2016-06-02).广东高考自主命题12年回归全国卷 专家:难度会略高.
[3] 新浪网.(2018). 2018年全国高考录取率81.1%, 本科录取率43.3%.
[4]历年高考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_高考录取率_中国高考40年.(2020). 2016年-2018年高考一本录取率.
[5]中国自主招生网.(2018-09-06).每年高考能有人多少进入211或985? 
[6] 青塔.(2019).近3年全国31省清华、北大录取率排名,省份间最高相差30倍!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高等教育学校(机构)数.
[9] 中国教育在线.(2019).211工程大学名单.
[10] 广州日报.(2019-06-19).广东高校公布招生计划 大部分增加省内招生计划.
[11] 搜狐网.(2019-06-23).武汉大学2019年各省招生计划:全国共计7200人,你的省市有多少?
[12] 刘海峰,李木洲.(2014).高考分省定额制的形成与调整.教育研究.
[13]光明日报.(2016-05-25).广东全面放开异地高考.
[14] 刘海峰,李木洲.(2014).高考分省定额制的形成与调整.教育研究.
[15] 求学.(2017-05-03).“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是大福利

这是中国隐藏最深的高考超难大省 | 周末漫谈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4pvDyN_gjyNYm65WrxgZ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