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或将常态化,OMO的路怎么走?

 

导语

 

6月12日,北京疫情出现反复,北京市教育委员发布通告称暂停原定6月15日小学一、二、三年级的返校复课,暂停校外培训机构恢复线下课程和集体活动。这天是星期五,而下周一也就是6月15日,本应是北京小学1-3年级复课的日子,也是北京校外教培机构迎来曙光的日子–他们可以开始申请复课了。

 

但现在一切又都回到了起点。

 

6月18日,未来之星教育线上沙龙第12期邀请到朗播创始人杜昶旭、乐博教育创始人侯景刚、90里咨询创始人汤语川三位嘉宾,共同讨论“疫情或将常态化,教育OMO何去何从?”。

 

北京疫情第二波的来袭,改变了什么?教育机构应该如何应对?行业一直追捧的OMO转型是不是唯一出路?现在转还来得及么?

 

(以下内容由鲸媒体编辑整理)

 

 

1

 

疫情常态化,意味着什么?

 

 

杜昶旭:疫情常态化影响最大的是用户心态。

 

第一、大家会从最早时候的恐慌变成恐慌加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大家会把疫情放到一个更高的位置上。例如,上海幼儿园复课以后,有很多家长不愿意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去。我们所有的教育机构都要考虑到,可能没有人来上课的状况。

 

第二、家长愈加接受线上学习。

 

第三、政策可能会给我们所有的企业都带来各种各样的影响。过去大家的想法,是希望把它(感染数)清零的,但是可能这一波北京完了以后,大家的心态又会变化。可能它就是一个持续共存的状态。

 

所以我觉得对于教育企业来讲,真的是要认认真真地去考虑在线这种方式,我们可能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汤语川:“能活下去的姿势,就是好姿势。”

 

现在最重要的应该是现金流。

 

最近几个月我看到太多的线下机构为了活下去,什么都干。今天来听圆桌的小伙伴,肯定各有各的方法,首先先活下来,不管怎么样。如果今天才考虑到疫情常态化,该怎么做短期调整,我觉得可能已经太晚了。有方法的人早就在战术上,至少说把成本降到尽可能低,收入不管从哪个渠道来的,那只要有钱收进来都是好事。

 

长期来看,如果教育机构还有余钱的话,还是考虑能不能转在线。

 

我有个客户是做体育的,然后最近的收入一半是来自于加盟的收入,一般是来自于电商的收入。卖篮球,卖能量棒。只要小孩在体育运动前后能卖的东西他都卖。他全国店比较多,所以网上也开了录播课,所以不管怎么样,就是他把自己的这个池子先建起来了,在线的池子以后可能就会有用。现在先活下来。

 

获客方面也可以考虑转型,并一定要在线教,因为有些科目你很难马上在线教。如果有点余钱,我得这里转一转,那里转一转,就是看有没有能来钱的地方,要么从获客,要么从加盟,要么做电商,反正总有一条路。

 

 

侯景刚:增加收入,减成本。

 

拿我们做机器人的来说,第一可以做线上编程,第二可以做线上科学课,第三可以做线上的数学思维课。第四可以做一些产品,像刚才说的篮球都可以卖。可以卖玩具加课包,玩具加直播,玩具加录播,第五做加盟,这5种方式能带来一些现金流。

 

另外就是减成本。第一就是把店能关就关了;第二能在线上复课就线上复课,线上不能复课的,就和家长协商转店上课。第三、跟员工谈一谈,工资问题。

 

 

2

 

OMO要做么?怎么做?

 

 

侯景刚:OMO是一个必然之路。

 

我们是纯线下机构,直营加盟差不多有500家店左右,疫情对我们来讲冲击特别大,因为我们百分之八九十的收入都是来自于线下门店。

 

最早的时候我们特别悲观,觉得机器人做线上化基本不可能。可是我们试了发现居然也可以在线上做机器人,特别对我们老客户。而且我们机构每个孩子都有一套自己的设备放在家里,我们天生有做在线的优势。

 

我们预估百分之八九十的孩子都应该能上,只是一些年龄小的孩子不能上。实干的时候发现,阻碍我们的是老师家里没有网,孩子没有带器材,孩子家里没有网等等。

 

我们开始的时候复课率只有百分之二三十,到现在我们差不多是50%左右的在线上的复课率。想再提升这个复课率,我觉得基本上就做不到了。

 

我个人觉得OMO还是一个必然之路。疫情常态化了之后,没有OMO做支撑是有问题的。

 

全线上,对于我们这些线下机构来讲,很难做利润,很难获客。那纯线下,是没有办法去应对疫情的,没有办法来增加坪效,没有办法让你的课程更好玩更有趣。

 

 

汤语川:OMO可以先从获客开始做。

 

是否需要从一开始去做这样的转型?要看你的成本结构是否灵活。

 

我见过线下教育机构做OMO做得比较好的都是从获客开始的。在疫情之前,获客的时候尝到甜头了,所以团队就会非常支持去转型。

 

例如,有家机构所有的课程都在线下教,但他整个转介绍和裂变的系统都已经在线化了,有自己的产品研发团队,然后他的店比较多,销售人员比较多,所以主动触达点特别多。销售每周去触达这些家长,主动或者被动请家长去转发朋友圈。曝光一多,leads就会变多,如果你的产品不错的话,转介绍的转化率就会高。销售的薪酬又和转化结合紧密,所以销售就有动力去做这个事情。团队都看到这个东西对我们能有好处,然后大家就不会去抵制这个事情。

 

授课是否转线上,得看科目。有的科目能转,有的科目挺困难的。但疫情让很多家长也开始接受有些无法线上化的科目,例如在线钢琴或芭蕾舞等。

 

 

杜昶旭:OMO首先是学习形态的转变。

 

我觉得OMO是回归学习本质,或者说回归教育商业本质的事情。

 

不管是哪个行业,其实都不太可能纯线上或者纯线下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掉。只是疫情把这个事情给放大了。

 

OMO首先是一个学习形态的转变。对于任何一个学生来讲,我们要考虑的是线上满足了他什么样的诉求,线下满足了他什么样的诉求。了解之后,我们就能够以最合适的形态来给学生和家长提供服务。比如说在线,我们不管是课程也好,还是训练也好,那么它的优势我觉得主要两方面,第一个方面它可以不受地域的限制。通过在线教育,我们可以拿到很多数据,而这些数据可以为我们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

 

另外一个优势就是数据采样的可能性变大。有了这些东西,我们才有可能去做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

 

线下教育,我觉得它可能更多的在教学服务上解决问题。第一个是学生的托管;第二个作用我觉得线下教育提供的是温度和感受。

 

所以你会发现线上跟线下它本身就承载了不一样的作用。我觉得疫情其实只是把这个事情放大了。

 

我怎么才能让线上和线下之间能够变得更好呢?OMO的核心并不是两个O而是中间的那个M就是Merge。你通过什么把线上线下merge到一起。我个人的理解是数据,就是你线上的学习所使用的这些数据,是不是能够应用到线下的服务过程当中,让服务变得更个性化,让服务变得更精准,让服务变得更有温度。

 

我们线下机构如果要去做这个事情的话,其实就要考虑到家长的心态其实已经发生变化。那在这种情况下,他一定会接受有一部分内容要挪到线上,那你把什么东西挪到线上?你挪到线上以后,这里边有多少数据可以反过来让你的线下部分去用。我觉得这样才能让整个服务体系不是降级,而是升级。

 

 

3

 

OMO落地难在哪儿?

 

 

杜昶旭:

 

OMO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产品化、标准化和数据化。

 

第一个数据化,就是怎么把线上线下的数据打通。我们可以把老师搬到线上去讲课,运营我也可以挪到线上去获客,然后去做转化。但是数据系统的搭建其实需要很长的时间。

 

第二个标准化。你不可能所有老师的水平都一样,你也不可能说所有的地方都有最好的老师。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不是能够把优质的资源集中起来。

 

第三个产品化。

 

消费者行为习惯的改变和员工的理解也会影响落地的过程。

 

但是,我认为OMO最大的坑,是你的意识能不能够真正的转变和接受,未来可能会有OMO这个形态。作为机构的负责人,我们必须要去想到就是我要接受这个方式,我如果我骨子里都不接受这个方式,那肯定就做不好。

 

 

侯景刚:OMO最大难点在于对自身课程产品交付的理解。

 

学思网校就不谈OMO,新东方在线、跟谁学也不谈OMO,我觉得谈OMO,是我们这帮线下机构没有线上运营能力的人才去谈。

 

如果没有疫情,我们应该是O2O,招生线上化。但为什么我们现在谈OMO呢?是因为有些东西它永远也线上化不了,只是我们暂时先把问题给取代掉了。

 

如果说全领域对于k12、语言类的机构,说要做OMO其实是假的,因为只要在线上完全能交付的服务,其实是不需要OMO的。但是对于素质教育的,如果在线上可能会有更好的东西,我们就可以去做。

 

真正好的OMO特别是对我们科创赛道,最大的难点和核心还是对课程和产品的交付的理解。哪些交付在线上更好,哪些交付在线下更好。

 

我们这半年的运营时间里,我们觉得有些课其实是应该在线下上,有些课应该在线上课上。但怎么调配其实是特别难的事,上完了之后你才后悔这个要在线下上是不是应该更好。

 

我觉得将来真正做OMO的机构的最大难点就是对自己的课程,对自己的产品本身的线上线下的真实理解。

 

 

–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cHldrrBOouA7P0uVJQskBg

有勇有谋,解放军还是那支威武之师

按照兔子的一贯作风,对中l茚之间摩擦,中方会采取不宣传、不报道的态度,低调处理,因此这篇大概还会被删,所以就简单写一点,阅后即焚。

 

这么做凸显了兔子仁义的做事风格: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我们低调一点,其实是给l度方面留下了面子,“人艰不拆”也是这个道理。

 

毕竟揍死了人家20人,还俘虏了几十个,自己只有五人轻伤。自己偷着乐就行了,没必要吹吹打打,人家还要办丧事呢。就算是丧事喜办,那也是丧事。

 

有勇有谋,解放军还是那支威武之师

 

l之间有矛盾,但不是外交领域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在中美之间——如何破解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清除伟大复兴道路上的拦路虎。

 

但是我还是打算写一点,因为解放军在处置中l边境问题上,表现太优秀了,有勇有谋,让人感觉解放军还是当年那支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必胜之师。

 

简单来说,中l这次边境纠纷是l度自取其辱,从前到后l度都不占理。l度单方面改变实际控制线l方一侧的现状,大兴土木,修筑战备公路,还能降落大型运输机。

 

这严重危害了我国边境的安全利益,我们一方面进行抗议,一方面进行对等操作,你修我也修,以实现战略上的平衡。至于谁修的快,那就是能力问题了。

 

最激烈的一次冲突,发生在615日晚的加勒万河谷。根据中l双方的报道,我们大致上可以还原当时的情形。

 

615日晚,中方一个施工队还在中方一侧正常施工。l度方面发现以后,就开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怀疑中方在干白天不方便干的事情,比如在挖地道、修碉堡等。

 

于是l陆军第16团团长,骑着一辆摩托车,带着一百来人,偷偷越界来到我方的工地,强行阻拦,并拆除我方临时营地,殴打施工人员。

 

所以准确地来说,l度属于越境偷袭,我方施工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两名队员负伤。幸好我方支援人员迅速赶到,双方展开了肉搏战,结果如前所述。

 

为什么说解放军还是当年那支有勇有谋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必胜之师呢?蛋总结合这次肉搏战来分析一下。

 

首先,解放军战士自建军以来从来都是不怕牺牲,这一点毋庸置疑。但这没有抓住解放军的核心特点。

 

历史上不怕死的军队有很多,太平天军也不怕死,廊坊阻击战的义和团也不怕死,淞沪会战的国军战士也不怕死(蒋介石往里填了30万军队)。

 

解放军与历史上其他队伍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有坚强的信念,这个信念就是:“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为了争取胜利,为了完成任务,解放军会不惜一切代价,万不得已的时候,这个代价包括牺牲自己的生命。

 

很多时候完成任务比为国捐躯还难,如果任务没完成就牺牲了,战士可能会死不瞑目。为了完成任务,必须得活着,这个难度要大多了。

 

所以你看黄继光,最后身负重伤,但仍用尽最后一口气,爬到敌人的碉堡那里,然后舍身堵枪眼。

 

以前解放军有个口号叫“首战用我,用我必胜”,后来又改了叫“首战用我,全程用我,用我必胜”。意思是首战用我,然后我一人都包了,直到胜利。

 

解放军平时刻苦训练,都是围绕“一切为了打赢”这个目标。为国捐躯,可能只要一个决心;为国打赢,则要殚精竭虑,做到有勇有谋。

 

在这次中l冲突中,解放军的表现可以说是有勇有谋。“勇”大家都看到了,战士们毫不怯战,浑身是胆,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用血肉捍卫每一寸领土。

 

另外,为了祖国的每一寸疆土,他们刻苦训练各种本领。由于中l之间有默契,不许动枪,所以他们又抄起了冷兵器,把自己逼成了武林高手。

 

不是我吹,我和任意一名战士组合,可以打你们十个。当然,如果没有我这个累赘,他可以对付更多。所以问题来了,罗马正统到底在哪儿?

 

有勇有谋,解放军还是那支威武之师

有勇有谋,解放军还是那支威武之师

 

不让用枪,给边防战士的任务,附加了极为苛刻的条件。就好像拿到一张高考试卷后,突然告诉你,只能小学的知识,不许用中学的。

 

但是这难不倒边防的战士,他们用农具(工兵铲)、普通木棍、建工材料(钢管)、登山杖、甚至石块来保家卫国,有的木棍不结实,他们只能就地取材,用铁丝和钉子打补丁。

 

这次冲突,虽然规模很小,但是击毙敌军20名,还包括一名上校团长,在非战争时期,这个战果已经相当惊人。l巴之间互相炮击好几天,伤亡只是一两人。

 

问题是被揍的这支l军部队,还是l度陆军的一支战功赫赫的精锐部队,是l度陆军的王牌主力,汉语名称是第16团,英语名称叫16th Bihar。按照信达雅的原则,可以翻译做逼憨儿团。

 

有勇有谋,解放军还是那支威武之师

 

有勇有谋,解放军还是那支威武之师

 

这次小规模边境冲突,取得了惊人的战果,其实是平时刻苦训练的必然结果。解放军战士体现出了极高的军事素养。我们简单来说一下。

 

第一,反应迅速。工地上有情况,这边一招呼,支援部队马上就赶到现场,而且显然是有备而来,忙而不乱,组织性很强。

 

第二,充分利用了有利地形。施工是在万勒河谷地区,但是临时营地是在山坡上,支援部队更是从高处冲杀下来,说明本来就驻扎在高处。

 

在冷兵器时代,这个太重要了。海拔4700米的地方,体力消耗本来就大,从下往上冲,跟从上往下冲,双方体力一下子就拉开了差距。

 

还有,石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从上往下扔,和从下往上扔,效果有天壤之别,往上扔消耗体力不说,射程和威力都没了。

 

第三,诱敌深入,主动选择战场,让对方吃闷亏,还争取了政治主动。俗话说,“捉贼要见赃,捉奸要见双(或更多)”,这次冲突解放军显然捉到了。

 

首先事件发生在我方一侧,这个事件的性质基本就定了,l度说破大天去,在宏观上也没理。你一个国家的武装部队成员,越界死在人家地盘,死成这样算是客气了。

 

其次,l度打伤我方施工人员受伤在先,我们算是自卫反击。这也是我们一向秉持的理念: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所以昨天王外长跟l度外长苏杰生通电话时,要求l方彻底调查,严惩肇事责任人,严格管束一线部队,立即停止一切挑衅性举动,确保此类事件不得再发生。

 

我看肇事者是严惩不了,因为责任人已经被我们打死了(上校团长)。插图:王外长故作震惊状.jpg

 

有勇有谋,解放军还是那支威武之师

有勇有谋,解放军还是那支威武之师

 

还有,这次中l之间的肢体交流中,解放军采用了分割包围(包饺子)、围点打援的策略,这可是我军的看家绝技啊!

 

l度第一拨人一看形势不妙,赶紧叫人。但是援军根本没等到,因为解放军在路上包了另一锅饺子,据说有200多个。

 

第四,残酷斗争下,解放军坚持优良作风,坚持做文明之师。我军有什么优良传统呢?缴枪不杀,优待俘虏。

 

难点在于这次大家都没有枪,对l度士兵来说也就是无枪可缴。你不缴枪,那只有继续打,所以一直打到了凌晨。

 

而且解放军也没赶尽杀绝,有些人掉落到河里,我们也就没有继续追杀。但是海拔太高了,气候寒冷,开始只打死了三个,后来l度自己抢救不利,在河里冻死了17个。

 

我方还俘虏了几十个,都给予了优待,该休息休息,该治伤治伤,后来留下来两个军官(一名少校,一名上尉)当人证,其他的悉数放回。

 

为啥说解放军是仁义之师,还同意协助l方搜寻失联的l军士兵(据说目前还有34人失踪),以及失踪的摩托车,也允许他们过来收拾尸体。

 

有勇有谋,解放军还是那支威武之师

 

 

 

双方的这次冲突,整体上是可控的。因为大家都没有突破规则——不许用枪。因此在这个合理规则内,打成什么结果,那是个人能力问题。

 

但是现在的难点在于l度。我方非常克制,不宣传,不报道。但是l度方面恰恰相反,被资本控制的媒体,吃惯了人血馒头,选择了一哄而上。

 

所以很多新闻、视频、照片,都是l度媒体放出来的。有的媒体是死吹l度,造谣解放军伤亡跟大,有的大骂莫l迪,说l度吃了爆亏。

 

l迪本来就是靠煽动民族主义起家的,但这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被国内泛滥的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绪裹挟,那冲突必然扩大。

 

我相信莫l迪是明白人,不能真打,因为真打不过。所以他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平抑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

 

目前来看,l度肯定多少要报复,希望战士们提高警惕。另外,莫l迪至少嘴上会表现很强硬,在国内采取一些措施,甚至刺激一下巴基斯坦或者尼泊尔、不丹等国家,给民众交代一下。

 

昨天,莫l迪发表了全国电视讲话,说:他为牺牲的l度士兵感到自豪,他向国家保证,20名士兵的血不会白流

 

这一点我赞同莫迪的说法,20名士兵的血没有白流,毕竟证明了解放军还是挺能打的,还是那支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必胜之师,也证明了石头还是比头硬。

 

l迪还说:l度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尊严至关重要,l度希望和平,但如果受到挑衅,l度有能力进行回击。

 

这一点我也赞同,因为这次明显是l度挑衅我们,我们进行了回击。所以莫l迪讲的话,假大空,继续哄国内的屁民而已。

 

需要注意的是,有消息说莫l迪批准了前线士兵可以用枪。虽然说就算批准了,他们也未必敢用,但还是要料敌从宽,小心为上。

 

l迪另一措施就是向国际社会求救,跟美、俄、法等几个友好国家领导通了电话。但我估计也是表演性质的,给国内人看。

 

其他国家肯定都乐死了,都是军火出口大户。他们都要感谢中国,因为这么一来,l度又要大撒币全球购了。

 

打起来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必须要时刻准备打。莫l迪现在骑虎难下,但最大的可能还是丧事喜办,把国内的民众哄开心了就可以蒙混过关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cg9krQFGUFh3F2RXd7AVyg

万千自制伟哥的背后,是中国惨绿青年们的壮阳焦虑

 
 

壮阳,时代的刚需。

 

尤其是在当今这个财富与地位分化得如此悬殊的时代,对于无房、无车、无钱的惨绿青年而言:

 

性能力几乎是保护其尊严的最后一条底裤。

 

有的人,会公开承认自己长得丑。

 

有的人,会公开承认自己穷。

 

可没有男人会公开承认自己的玩意儿不行。

       万千自制伟哥的背后,是中国惨绿青年们的壮阳焦虑       

如果你多混迹直男酒桌,或是直男论坛,你会认为Dio大活好,一夜七次是中国boy们的平均水准。

 

而当你在搜索引擎键入“壮阳”的关键词,又会满头雾水:到底是谁一年到头买这么多壮阳药?

       万千自制伟哥的背后,是中国惨绿青年们的壮阳焦虑       国产“伟哥”金戈一年能卖超过4000万片,主要用于应对勃起障碍
 

一面是金枪不倒的神话,一面是金戈猛药的现实。

 

壮阳大国的男性日常,被双边矛盾生生拉扯得成了魔幻现实主义。

 

而魔幻的分歧,同样会在你搜索壮阳资料的时候上演。

 

在壮阳领域,除了万艾可(俗称伟哥)、金戈这样的正牌军外,更有无数的野路子游击队打出无数个胡志明小径。

 

它们就是自制伟哥

 

万千自制伟哥的背后,是中国惨绿青年们的壮阳焦虑

 

“中国人的想像惟在(性)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

 

——鲁迅当年的一席话,完美适用于国人绵延千年的壮阳领域中。

 

对于中国人而言,以形补形只能算是最低起步。

       万千自制伟哥的背后,是中国惨绿青年们的壮阳焦虑       象拔蚌:???
 

更高阶的玩家,常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匪夷所思的逻辑将某些东西跟壮阳联系在一起。

 

譬如古人发现海豹和海狗总是一雄多雌群居,从而得出雄海豹和雄海狗雄风齐天。

 

于是,海狗鞭,海豹油,都成了炙手可热的壮阳神器。

       万千自制伟哥的背后,是中国惨绿青年们的壮阳焦虑       

更别提壮阳KOL诸位大帝们整的各种壮阳神丹,什么童子尿、经血,无奇不有。

 

难怪网上流传过一个段子,说的是法国人认为:如果能让中国人相信恐怖分子的〇〇可以壮阳那么10年内就可以消灭恐怖分子!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这里面的食所供养的恐怕不仅限于上半身,还有下半身如饥似渴的基本盘。

 

于是在这个供永远赶不上求的市场上,延续了国人壮阳传统的自制伟哥,也开拓出一片根据地。

 

在Robin Li的搜素引擎中输入“自制伟哥”,敲击回车,即可得到超过300万个搜索结果。

  万千自制伟哥的背后,是中国惨绿青年们的壮阳焦虑
             

可别以为这都是些的营销号在其中作梗,

 

实际上,在网上交流彼此伟哥配方的用户俯拾皆是。

 

不仅如此,点击下方的相关搜索,还能在无数个类似的平行宇宙间反复横跳,畅游大中华壮阳之暗网。

  万千自制伟哥的背后,是中国惨绿青年们的壮阳焦虑

国人素来讲究药补不如食补,比起什么氢氦锂铍硼的化学元素,还是食材来得更安心。

 

当代研究自制伟哥的勇士们,就如当年的炼金术士,致力于让食材们共舞,吹起让鸡儿扶摇直上的旋风。

 

葱和蒜当属其中的翘楚。

 

万千自制伟哥的背后,是中国惨绿青年们的壮阳焦虑

每一颗大蒜,每一根大葱也许都不会料到,身为部分人口臭元凶的自己,似乎也有着壮阳的奇效。

 

尤其是大葱,还享有各种配套的顺口溜,比如“一根葱,十分钟”、“入冬一棵葱,能立一个冬”。

 
万千自制伟哥的背后,是中国惨绿青年们的壮阳焦虑       震惊!原来《甩葱歌》里隐含生殖崇拜
 

至于大蒜,坊间主流的壮阳配方分别有:1.大蒜泡酒 2.可乐+味精+大蒜

 

万千自制伟哥的背后,是中国惨绿青年们的壮阳焦虑

万千自制伟哥的背后,是中国惨绿青年们的壮阳焦虑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大蒜泡酒的效果,院办特地一番网上冲浪,找到了也许是唯一一个大蒜泡酒的测评视频。

 

只见UP主轻抿一口后,眉头扭成一把锁,评论道:“(这)是一种吸血鬼会害怕的味道。

万千自制伟哥的背后,是中国惨绿青年们的壮阳焦虑

万千自制伟哥的背后,是中国惨绿青年们的壮阳焦虑
      一口入魂 两口失神 来自B站UP主张小笑TV

大蒜壮阳的原理,据传是因为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至于可乐+味精,则来源于能够造成“身体发热、莫名兴奋”的流言。平均每三所中学和大学里,就有一所里流传着喝完味精可乐失身的传说(我瞎编的)。

 

然而,事实上导致这种疑似壮阳效果的其实是名为“味精症候群”的一系列症状。

 

说白了,就是味精吃的太多了。

 

而关于大蒜的壮阳效应,我专门请教了一位当医生的朋友,得到的回答是:并没什么〇用

         万千自制伟哥的背后,是中国惨绿青年们的壮阳焦虑       

西方炼金术士们曾相信有种名为贤者之石的物质,可以帮他们点石成金。

 

自制伟哥界似乎也有着这么一种神奇的万能基底——白酒

 

除了上面的泡大蒜外,还可以用来与生鸡蛋蛋黄混合。

  

万千自制伟哥的背后,是中国惨绿青年们的壮阳焦虑

    

但也有异议者表示,啤酒加生蛋黄才是正统。

 

双方的观点,似乎都基于周润发在《老虎出更》里“吨吨吨”干了一杯生鸡蛋。当然,专业人士也早已道明其中根本没有科学依据。

       万千自制伟哥的背后,是中国惨绿青年们的壮阳焦虑
万千自制伟哥的背后,是中国惨绿青年们的壮阳焦虑

自制伟哥的一大特点,似乎在于配方的灵活性。蜂蜜也好,枸杞也罢,只要辅以那么神秘的一物或者三物,就能唤起万千擎天柱。

         万千自制伟哥的背后,是中国惨绿青年们的壮阳焦虑万千自制伟哥的背后,是中国惨绿青年们的壮阳焦虑       

一般的自制伟哥配方文案,大多朴实无华,乃至病句频出。

 

但也有不甘平庸的浪漫派,讲究粗暴的性欲化作情欲之缠绵。

 

在他们的笔下,鹌鹑+乳香带来的效果为:

 

“服药当夜即有行云雨之欲望,只要英雄有用武之地,尽可大显身手。”

万千自制伟哥的背后,是中国惨绿青年们的壮阳焦虑万千自制伟哥的背后,是中国惨绿青年们的壮阳焦虑

另外,该配方还细致地附带了服药案例,活用对比的手法,把患者服药前后的反差描摹得活灵活现。

 

其中“猫”和“睡狮”两个意向的运用,配得上文学奖的表彰:

 

服药前“猫入家门”,服药后“XX有睡狮苏醒之感”。

 

面对形形色色的自制伟哥配方,许多人的看法可能都如这位“热心网友”所言——纯属放狗P

         万千自制伟哥的背后,是中国惨绿青年们的壮阳焦虑       

然而,又该如何解释不少人相信这些自制伟哥,并且致力于探索新配方的现象呢?

 

拨开猎奇的面纱之后,院办发现的是弥漫于中国男青年群体中的壮阳焦虑

 

万千自制伟哥的背后,是中国惨绿青年们的壮阳焦虑

 

某贴吧上曾有这么一条帖子。

 

楼主讲道,由于自己战斗力堪忧,不得不四处寻求壮阳秘方。

 

踏破铁鞋无觅处之际,土蛇+青蛙泡酒的秘方出现在了灯火阑珊处。

         万千自制伟哥的背后,是中国惨绿青年们的壮阳焦虑       

在帖子下方,有人发出灵魂叩问:一颗伟哥就解决的事儿非整得这么麻烦。

 

对此,楼主的回答是“那东西有后遗症,搞不得”。

   万千自制伟哥的背后,是中国惨绿青年们的壮阳焦虑       

寥寥几字,便道出了人们之所以拒绝专业药物,选择自制配方的原因之一:

 

担心有副作用和后遗症。

 

上文已经提到过,国人普遍崇尚药补不如食补。对于配方复杂难懂的现代药物,不少人都抱有一定的怀疑态度。

 

尤其是碰上自己敏感部位有毛病的时候,更是会再三斟酌,生怕踩了坑后再起不能。

       万千自制伟哥的背后,是中国惨绿青年们的壮阳焦虑看到成分是“枸杞、鹿茸、金银花”时:稳了
       万千自制伟哥的背后,是中国惨绿青年们的壮阳焦虑看到成分是“枸橼酸西地那非”时:WTF
 

而恐慌、焦虑等负面情绪,在群体中的传播速度往往是最快的。

 

一个服用伟哥透支的传闻传出,就足以劝退一大波人,转而驱使他们投入自制伟哥的怀抱。

 

即便专业报告显示,产生不良反应的只是少数,且似乎都跟透支没什么关系。

         万千自制伟哥的背后,是中国惨绿青年们的壮阳焦虑       《枸橼酸西地那非( 万艾可) 20 周年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中国性科学》期刊
 

除了传统观念外,另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

 

最地道的万艾可,即伟哥本哥,价格常年高达128块一片。

       万千自制伟哥的背后,是中国惨绿青年们的壮阳焦虑       

即使是国产版的金戈,单片的价格普遍也卖到了50块以上。

       万千自制伟哥的背后,是中国惨绿青年们的壮阳焦虑       

总之,光是价钱,就足以让不少患者望而却步。

         万千自制伟哥的背后,是中国惨绿青年们的壮阳焦虑       

院办在某县城逛地摊时曾偶然发现一个壮阳药摊位,产品名一个比一个野,包括:硬十天、速硬王、非洲雄狮、早泄克星、美国千斤顶······

       
万千自制伟哥的背后,是中国惨绿青年们的壮阳焦虑
亮点太多,请点开大图自行观察
 

比起上面的金戈、万艾可,这些野生伟哥的价钱仿若穿越回社会主义浪漫时期。

 

更别提几乎不用刻意花钱的自制伟哥了。

 

搞清了以上两点,大致就能明白那些个体或者小群体投靠自制伟哥的直接原因。但更深层的缘由,则弥漫于更广泛的范畴内,覆盖到几乎每个男青年的生活,它就是

 

父权社会中的男性焦虑。

 

在不少深受父权之苦的女同胞看来,中国男性似乎都是得益者。

 

实际却不然。

 

父权父权,里面有个“爹”字儿,表明真正掌握话语权的其实是人中之爹

       万千自制伟哥的背后,是中国惨绿青年们的壮阳焦虑       

而当中的男性,其实一直身处为争当爹而被迫厮杀的丛林法则中。

 

再换句话说,父权社会总会为其中的男性们划定成为“爹”的标准:威武阳刚,多金校尉,器大活好等等。

 

达标者,万人敬仰。

 

未达标的男性,便会一直处于性别机制被压迫的底端。但显然,后者占了绝大多数。

 

对底层男性的压迫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社会性的,二是生理性的。

 

社会性的比如说什么40岁还没房没车就是个废物,

 

再如月薪五千一万,讨饭啊?

       万千自制伟哥的背后,是中国惨绿青年们的壮阳焦虑       某大爷为女儿相亲
 

生理性的,则有什么身高不过1米6就是三等残疾,性能力差些就被讥讽为三秒男、西部快枪手等等。

       万千自制伟哥的背后,是中国惨绿青年们的壮阳焦虑       

前者否定的是你的社会学价值,后者更狠,直接否定你的生物学价值。

 

双拳齐下,屌丝越爹门之路任重而道远。

 

于是,当资质平平的普通boy小王,决定成为一位能收获他人respect的人上人时,

 

横亘在他面前的有两个选项:

 

A.赚大钱 B.壮阳

       万千自制伟哥的背后,是中国惨绿青年们的壮阳焦虑       

难度之差,一目了然。

 

或许,只有当每个惨绿青年被社会爆锤后,决心推开B选项大门的那一刻,才能真正通晓老爹摆在家里的那瓶虎鞭酒的用意:

 

何以解忧?除却杜康,唯有壮阳。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lT1qYkk_SFhCLU4ih6lcMQ万千自制伟哥的背后,是中国惨绿青年们的壮阳焦虑

万千自制伟哥的背后,是中国惨绿青年们的壮阳焦虑

曝阿里P8员工1.6万月薪招聘私人助理,当事人主管回应来了

 

近日,网传阿里巴巴一位入职三个月的P8员工公开在招聘软件上招聘私人助理,开出月薪1.6万元,并称许诺可以给出正式编制,能为其申请阿里巴巴正职。该消息曝光后,引发网友热议。

 

据悉,这位在网上公开招聘私人助理的阿里P8级员工是一名毕业于上海交大的博士,今年年初以P8的等级进入阿里,在公司工作时间不足半年。

 

其毕业后在2017年至2020年三年期间已经跳槽了欢聚时代、YY语音、虎牙、B站以及阿里巴巴五家公司。目前在阿里内部的岗位是新零售事业群CBU事业部高计算法专家,据称其年薪为200万人民币。

 

对于网上热议的各种传闻,认证为阿里巴巴资深算法专家的roy日前在知乎回应称,自己是当事人在阿里的主管,知道这件事的时候很愤怒也很痛心。经过公司廉政部门调查,确认网上所传聊天记录属实。

 

曝阿里P8员工1.6万月薪招聘私人助理,当事人主管回应来了

 

当事人煊辰以阿里巴巴员工身份,在网站上发布了虚假的招聘信息,对求职者进行了欺骗和骚扰,并用公司岗位为诱饵,试图达成私人不正当目的。这件事情,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是不能被接受的。因此我们根据公司管理规定,对他做出了辞退处分。

 

roy称,因为这个错误行为,煊辰不仅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发展,也对阿里人的形象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

 

据了解,在阿里巴巴有两条职级体系,一条是P序列,代表技术;一条是M序列,代表管理,P8即高级技术专家。

 

曝阿里P8员工1.6万月薪招聘私人助理,当事人主管回应来了

 

roy在最后写道,如果在该员工入职时能给予他更多关注,“再三强调公司管理制度,是不是能够避免发生类似的情况。”

— 【 THE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yYLtQUhaLGq0C5tf2TGdFA

温故1962:中印第一次边境冲突全记录

来源:中产先生  ID:mr-middle-com温故1962:中印第一次边境冲突全记录

近日,中印边境再起冲突。

 

简单分析一下,有两个原因:

 

一是战略上看,美国一直把印度当成亚太战略的重要棋子,不只在地缘上,经济上也把印度当成替代中国制造的后手,特朗普和莫迪时不时也会刷点存在感。

 

二是战术上来说,印度疫情大爆发,因为人口众多,加上医疗条件不好,以及生活习惯等等原因,印度很难实施有效地防控,民众怒气可想而知,这时候在边境搞一下冲突,激发一下民族情绪,借此转移国内矛盾。

 

到底是擦枪走火,还是有意为之,目前还不得而知。

 

不过,这个戏码上个世纪就玩过,只不过那一次印度玩了个稀烂。

 

– 1 –

边境问题

 

先说下中印边境主要问题,复杂的历史问题简单说一下:
千年搅屎棍大英帝国占领印度后,拥有世界第二多人口的印度成了女王皇冠上的珍珠,其实是一块肥肉,不管是生产还是打仗都捎上印度。
所以,为了能确保英国长期稳定的统治印度,根据印度的地理特点和周边的环境,英国的战略家们提出了一个设想,即所谓的三个缓冲区:
一个是西藏,一个是印度洋,一个是阿富汗,可怜的阿富汗,是唯一一个内陆各方接壤的缓冲地带,几乎就是四战之地。
为此,英国虚构了一条麦克马洪线,想要染指西藏,最后当然没有完全得逞,后来印度独立,新中国之后,遗留的边境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温故1962:中印第一次边境冲突全记录
这个边境争议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其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阿克赛钦和藏南,这次冲突也是发生在中方控制的阿克赛钦地区。
这两个位置简直就是太重要了,特别是阿克赛钦,战略位置更重要,易守难攻,而且是交通要道,正好卡在印巴交界,更是新疆和西藏的连接点,从清朝开始就被中国掌握在手中。
在上个世纪中叶,印度刚独立,新中国也刚成立,大家都比较忙,而且都是第三世界的大国,大家都暂时搁置争议,但是这样过了十几年,中国内部外部威胁基本扫清,开始着手在新疆和西藏修公路了,这个时候问题再也掩盖不了了。
– 2 –
冲突爆发
中国人在自己的领土上修公路,却让印度人大为光火,他们觉得公路修起来,补给一跟上,再想要拿回阿克赛钦就更难了,而这个时候,印度民族主义高涨起来了。
说来也是,印度好不容易从大英帝国手底下独立了,独立之后,也是风光一时,军队四处开花。
中国内战的时候,印度先后拿下了尼泊尔和不丹,还开入锡金,牢牢控制起来。抗美援朝的时候,印度又控制了藏南,赖着不走了。
1959年后,双方在边境冲突升级,经常大打出手,完了就互相指责,到了1961年周恩来总理还特地飞到印度和当时的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结果就是没有结果。
1962年,中国多方努力希望和平解决,都无功而返,终于决定要反击一下:
一来中方一再退让,印度觉得自己是主场时不时挑衅很闹心。
二来是和抗美援朝一样,以打促和,让印度见识下新中国的实力,用一场小仗换取边境几十年和平。
于是,1962年10月,正好美苏发生古巴导弹危机,估计两个大国顾不了亚洲这边,中方决定这就是战机。
10月20号,中方投入西藏方面2个师实际上是4个团,新疆1个团,参战兵力合计18000余人。
印军部署的兵力有1个军部、1个师部、4个旅部、21个步兵营,总计约22000人。
温故1962:中印第一次边境冲突全记录
双方部队战力如何呢?
中方部署的部队其实是偏师,而印度陆军原是英国殖民地军队,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北非、南欧、东南亚诸战场作过战,号称是“打遍欧、亚的劲旅”。
但是,双方一接战就傻眼了,印军几乎是一触即溃,中国军队一天内就干掉了印军第七旅和其他队伍两千多人,我方损失了不到五百人,这个第七旅还是王牌旅。
整个冲突持续一个多月,中国军队歼灭印军3个旅,基本歼灭印军3个旅,还歼灭4个旅各一部,印军损失6000多人,中方阵亡722人负伤697人,取得了完胜。
事后,为了实现此前以打促和的目标,中国军队主动撤离,归还了俘虏和物资,此后虽然还有零星冲突,但是中印边境基本维持了50几年的和平
– 3 –
结语
如今,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加上疫情雪上加霜,希望大家都能保持冷静克制,珍惜和平。
当然,珍惜和平的同时,也希望印度能记吃也记打,毕竟几次冲突它都没占到过什么便宜。
就这样。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_4Aj7dIojxrKUSMvTdcb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