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庆与B站的中年相遇

 

李国庆与B站的中年相遇

 

讲感情就不用给钱吗?

 

 李国庆与B站的中年相遇

 

了解斯基的都知道,斯基没事喜欢喝两杯。

 

几杯二锅头下肚,从喉咙烧到尾椎骨。

 

吹牛X的封印被层层打开。

 

接着从花生米聊到相对论,从原子弹聊到可控核聚变,天下英雄唯有老八与老四。

 

为什么敢这么侃?因为酒能麻痹大脑,大脑麻痹了,智商无法占领高地了,智商有缺陷的人说话能当真吗?

 

哪怕被人指摘,斯基当场也有底气怼回去。

 

这叫什么,叫自由。

 

到这里很多老哥都明白了,斯基喝酒,主要是为了说话不负责任。

 

所以斯基最讨厌一种人,就是在酒桌上谈生意的人。

 

你说你请我喝茅台,我去了,还找两个小妹给我倒酒,我也喝了。

 

喝完你拿出一纸合同,醉眼朦胧之下,小妹抓着我的手指头在合同上盖个大戳。

 

恍惚间只看见三个大字:卖身契!

 

我拿你当兄弟,你却馋我的身子?!

 

感情是感情,生意是生意,把两者混在一起谈的,既没想好好跟你做生意,也没把你当朋友。

 

李国庆与B站的中年相遇

 

人有七情六欲,兄弟是友情,老婆是爱情。

 

几十年来一个被窝,左手摸右手,早就摸烦了。

 

但是再烦,也是自己的手。

 

这双手,洗衣做饭,缝缝补补,拖地生娃,能这么容易舍弃吗?

 

李国庆最近拿着大喇叭喊冤,控诉自己离婚难。

 

我们都分居两年了?感情破裂还有什么好证明的吗?我现在看见俞渝就恶心是最好的证明!

 

一副感情中的受害者模样,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更令人不适的是还有人夸李哥可爱。

 

都怪学业太重,把孩子的眼睛都给熬坏了。

 

要说感情,全中国人民谁不知道他们俩夫妻俩感情破裂了!

 

关键李哥你也不是因为感情破裂而离的婚啊。

 

说到底,离婚,不过是你李哥为了夺回当当网股权的工具。

 

如果能凭真本事夺回股权,都过大半辈子了,干嘛非要这时候离婚啊。

 

只许你拿离婚当生意,不许别人用婚姻法维权?

 

充什么当代男版中年窦娥?

 

遥想当年创办当当,俞渝问李国庆需要多少钱,李哥说300万美元,俞渝扭头融了600万美金回来。

 

多少男人羡慕李哥吃的一手好软饭,只有李哥觉得自己真的是天纵商业奇才。

 

自信来了就敢摔杯子,也怪不得俞大姐要撕烂你的嘴。

 

李国庆与B站的中年相遇

 

李哥发财靠俞渝,B站发财靠UP主。

 

UP主是B站的视频作者,别的网站要花巨资买版权。

 

B站等着作者们投稿,就能获得近乎免费的视频资源。

 

为什么他们要到B站投稿,或许你还记得《后浪》中的台词:只凭相同的爱好就能结交千万个值得干杯的朋友。

 

观众和作者因为兴趣凑到了一起,多么美好的一幅画面。

 

不过不好意思,这只是最初的B站。

 

如今的B站早已形成了作者更新,吸引观众,然后广告主投放广告的内容创业模式。

 

B站本身也依靠作者吸引来的流量,进行游戏等各种变现。

 

本来B站与UP主合作愉快一起赚钱,但是最近却跟一位UP主撕得不可开交。

 

说来惭愧,这位作者虽然是后起之秀,声量却比斯基大得多。关于这位巫师的水平如何,作为半个同行,斯基没有过多关注,也不便评价。

 

但是B站作为一个大平台,百亿美金上市公司,亲自下场怼一位作者,实属骇人听闻。

 

原来事情的起因是,这位作者发了一个公告视频,说要退出B站。

 

B站连发两道声明,一是控诉这位作者违约,二是控诉这位作者不讲道义,抛弃了把他养大的B站。

 

李国庆与B站的中年相遇

(B站声明)

 

结果作者也晒出证据,作者亲自把合同寄去了B站,B站自己拖了一个月不盖章。

 

也就是说合同根本还没达成,作者及时撤回了协议。

 

李国庆与B站的中年相遇

 (巫师回应)

 

B站终于没声音了。

 

要说B站自己不知道合同尚未达成,基本是不可能的。

 

上市公司的任何公众资料发出来之前,都要过法务部的审核。

 

那B站的目的是什么?

 

一是巫师退出B站,对B站没用了,既然没用了,还不如毁掉。

 

二是杀鸡给猴看,让别的作者安分一点。

表面谈的是感情,背后刀子擦得比谁都亮。

 

如此一来还要高谈阔论,B站给了你荣誉,你却不知回报,充满了吾儿叛逆伤透我心的爹味。

 

其实内容创作者都明白,最核心的永远是内容,而不是平台。B站作为一个平台,如今想借着站内用户的名义,把作者圈起来,又不想花钱,可能真的把自己当成了爸爸。

 

之前有个读者评论说得好:以前B站是我们的,现在我们是B站的。

 

被资本裹挟的B站,如今谈情怀和兴趣,就像李国庆跟俞渝谈感情一样令人不适。

 

你在乎的不是情怀,你在乎的只是生意。

 

既然是谈生意,价格谈不拢就好说好散,犯不上为了要做生意,强行当别人父亲的地步。

 

一是容易喜当爹,二是爹应多了容易折寿。

 

 李国庆与B站的中年相遇

 

其实世道艰难,赚钱不易,为了钱,人变成什么样都能理解。

 

就是千万不要把刀子藏在背后,用道义的大帽子去绑架别人。

 

这样不仅是胜之不武,而且容易断了自己的路。

 

以后不仅跟你做生意要掂量三分,身边人也得防着你,活得多累啊,你说是吧李哥。

 

 

来源:老斯基财经(ID:laosijicj) 作者:带刀斯基
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OMm0iXhJ27T3k0RdaQN9Vw

中国人还要“毁掉”多少英文歌?

 

在恶搞英语这条路上,中国人从来没停过。

如果说四六级考试那些足够震撼我妈的魂翻(灵魂翻译,简称魂翻),是无数英语被迫学习者们的底裤,还能用英语水平不行解释。

       中国人还要“毁掉”多少英文歌?      

那英文歌的事儿,就是纯粹的“恶搞”了。《You raise me up》,这常见的入门单词,简单到没有的语法,以及随时随地可上网百度的自由,到底是谁把它翻成“您抬举我了”的????

       中国人还要“毁掉”多少英文歌?      

You raise me up, so I can stand on the mountains,多谢你抬举,我才能上这个山头儿?

 

甚至还有人把You raise me up搞成“你养育我”“你扶我起来”。

       中国人还要“毁掉”多少英文歌?      

扶你起来你还能继续爬山吗?
虽然这些翻译是恶搞,但大众却喜闻乐见,评论区里的人一边说着神经病一边捂住自己哈到闭不拢的嘴,并顺手“毁掉”了更多英文歌。

惨遭毒翻  

越是大众熟悉的歌,越容易被毁。Scarborough Fair,从斯卡布罗集市到斯卡布罗菜市场,简单的“菜市场”三个字就让它完成了外来文化的中国化。
与此不相上下的还有Hotel California ,无论“加州招待所”还是“加州快捷宾馆”,都能让人有种自己正身处中国十八线小县城的幻觉。

更不用说《我走国道回家》(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中如此扎眼的特色中国词“国道”,以及完完全全是中国味儿的《乡村爱情》(When Love Comes To A Town )

 

中国人还要“毁掉”多少英文歌?

 

只要词用得到位,再硬的英文歌都能瞬间整成国产:

Dying In The Sun ,又名《见光死》。

Born This Way ,《生育指南 》。

Now I’m A Cowboy ,《现在我是牛郎》

Crying in the party,《入党那一刻我哭了》(高兴的

Started From The Bottom,《从受做起》

甚至有些歌连mv和伴奏都能省了:

被翻为《你这人好黄》的Yellow,看到歌名那一刻脑内自动匹配伴奏你好黄你好黄你好黄黄黄。

Get Lucky ,春节必备霸街神曲《好运来》。 

Princess of China ,《还珠格格》,有画面了。 

Look what you make me do,《你瞅你给我整的》,东北人整的吧?

知道生于巴巴多斯在美国发展说英文唱英文的蕾哈娜Rihanna为什么被叫做山东天后么?
中国人还要“毁掉”多少英文歌?
因为她的歌没逃出过山东。
《还珠格格》(Princess of China)是她的,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在山东济南。《潍坊的爱》(we found love)也是她的。她还唱了烟台、威海、聊城…….

fool in love——福临莱芜

where have you been——威海油饼

talk that talk——话说聊城

do ya thang——东营小事

you da one——烟台一吻

diamond——到沂蒙

towards the sun——直达日照

你是那傻B”
然而歌名的本土化只是开始。当段子手们用上了空耳的时候,你简直怀疑自己听的根本就是首中文歌。
空耳,简单讲就是误听,把A听成读音相似的B。现在已经成了一种流行亚文化,很多人为了搞笑故意听错。

比如,“你是那傻B,傻B傻B傻B”,这不仅是首歌,还是纯正的德语歌,《Schnappi》。

 

你是那傻B

 

真·感谢人才们为不懂德语的人搞了个这么通俗易懂的发音教学。
还有it is in my blood,来,用英文跟着读一遍,是不是“一定是姨妈8”?

以及把we dont talk any more 加速,像不像“为了脱给你摸”。

        中国人还要“毁掉”多少英文歌? 

请问,热米来有毒,热热,热米来有毒是什么歌?
答案是:love me like you do,love love love me like you do。

有些人甚至专门用空耳过的中文歌词去找原曲,Ta也许是真听着像中文,真不知道歌名,想求歌的想法也很诚恳。但当知道歌词的人看着“削个椰子皮你他妈却塞给我个梨”,再听原词sugar yes please won’t you come and put it down on me时,脑子就怎么也转不回英语频道,全是削个椰子皮你他妈却塞给我梨了。

       中国人还要“毁掉”多少英文歌?

削个椰子皮

简单的快乐 
对于恶搞英文歌名和空耳歌词行为,语言圣洁党们很讨厌,认为是语言污染,难登大雅之堂。但更多人却是夸赞,搞笑翻译和空耳不仅给原歌赋予了新意味,更重要的是,太幽默太快乐了。
这种快乐,来自悖离常规和预期违背
主流理论认为,幽默的致笑机制在于乖讹。幽默发出者以语言的或非语言的手段向听众暗示幽默的发生,然后接受者根据这些线索觉察出话语中的不和谐,最后,接受者发现不和谐中的协调成分,因而产生愉悦。[1]

背离常规和预期就是那个“不和谐”。

 

中国人还要“毁掉”多少英文歌?
但凡有过英语教育背景的人,无论基础薄弱,一些常见的简单的单词肯定是知道的。英文歌作为大众文化,用词语法等必然也是大众化的,不可能很深奥,毕竟得拥有尽可能多的听众。所以正常而言,英文歌的中文受众,起码知道英文歌的部分意思。

像sugar这个词,即使不知道它的意思,也知道肯定不是“削个”。

我们的英语学习背景,让我们获得了快乐的第一步——常识
而当我们听歌时,我们对歌词的理解也是直接的、常规化的,会下意识用常规方式解读歌词。比如baby you’re a firework ,你只会想到“宝贝,你是烟火”。
当人有把 firework翻译成“窜天猴”,这就到了第二步——不和谐。firework怎么是窜天猴呢?这完全背离了大众的常规认知。
但当你再仔细想,烟花不就是往天上窜的么,翻译成窜天猴好像也没啥不对,要是连起来看,baby you’re a firework,宝贝你是个窜天猴!那就更让人拍案叫绝了。

这是什么精准又不失意蕴还兼具美学的神翻啊。

 

中国人还要“毁掉”多少英文歌?
至此,快乐就来了。
于是一群人一边笑着骂神经病一边喊着再来一个。但往往这种神翻,需要有玩弄语言的能力和智慧。一般人只能做段子的搬运工,做不了段子发明家。
所以最后再问一遍,到底是哪个大神把you raise me up 翻译成你抬举我了的?!

中国人还要“毁掉”多少英文歌?

考资料:
1.王海涛. 网络段子语用策略研究[D]. 暨南大学, 2011.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sa9WQqaMClacfCfjlaHG0g

中印在边境不断冲突的深层次原因

中印在边境不断冲突的深层次原因

来源:九边

ID:ertoumu893


前段时间写了一篇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的文章,也就是这篇《原创 || 1962年中印冲突,印度为什么被打断了腿》,从超大的千年视角分析了中印边境问题,文章写得巨长,我还有点担心大家看不完。不过发现效果非常好,接近六百万的阅读量,也有点出乎意料。

那篇文章里写清楚了我国和印度之间的纠葛,为了防止一些小伙伴没看过,我简要复述下。

当初大清式微,民国虚弱,英国乘机和西藏当地政府签了几个非法条约,在西藏划了几条线,把大清的领土割去一部分。下图那条线,就叫“麦克马洪线”:

中印在边境不断冲突的深层次原因

还有那个绿色区域,也被英国人偷摸“画地图”画到印度去了,都没跟大清沟通,不过清朝和民国太弱,中原的事都管不过来,自然没法在西藏这么远的地方折腾,也没能力派兵把领土要回来,印度人后来也就贱兮兮地把藏南给占了,又想去占阿克赛钦来着,不过交通不便,一直没占,后来被解放军给占了。

那时新中国刚建国,底子完全继承自民国,一样虚弱,却面临更大的难题。

当时,东北正在筹划参加朝鲜战争,西南正在剿匪,但还是顶着巨大压力,出兵西藏和新疆,保住了自从大清崩溃后就一直飘摇不定的这两块地。

 

然后建设兵团的工程兵几十年如一日,前赴后继地在高原上冻土带上又是修铁路又是搞基建,克服了一个又一个世界难题,代价极大,但是巩固了我国西北边疆。

上图那个橘黄色区域,那地方补给太困难,而且挨着印度,很早就被印度占着了。尽管是我国领土,却住的大部分是印度人。解放军进藏时,为了避免冲突,并没有占领那个地方。

我国的这种忍让,让印度人以为中国承认了英国人画的线,于是要求中国把阿赛克钦也交出来。

也就是那个绿色区域,那地方是我国新疆和西藏的连接处,战略地位非常关键,在1950年解放军进藏时,第一时间把那个地方给占了。

也就是说,这两块争议领土,这两块领土双方都觉得是自己的,后来双方各占一块。

在1962年战争爆发前,周总理访问过一次印度,希望达成个条约,以实际控制区为准。中国不是占着阿赛克钦嘛,印度占着达旺那一块,反正都不承认对方的占领,那干脆,各自占一块,把协议签订下来。

但印度人不同意,跟个宝宝似的,两块都要。这就没法谈了。

和平解决不了,只好武力解决。中国军队对冒头修工事的印度军队来了一次短促突袭,顺便拿下了整个藏南,随后又退出了那一带。这个过程我在上一篇文章里写了,附在文末了。

我国姿态很明白了,我们能轻松干趴下你们,但我们还是以和平为重,要不,坐下来谈谈?

如果脑子正常,这个时候就应该谈一谈了。但是印度人的脑子,一言难尽,依旧坚决不谈,两块都要。双方后来又谈了七、八次,持续了二三十年,依旧啥都没谈成。

不过那次战争客观上达成了一个目标,印度尽管死鸭子嘴硬不肯谈条件,但身体却很诚实,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印度确实是消停了,不再向我国控制区挑衅。双方尽管没谈拢,但是还是安安静静过上了。

那为啥突然间印度又发疯了呢?

1

 莫迪要疯了

 

我们以前说,印度是个种姓制度的国家,又是社会主义国家(写入宪法的),还是资本主义国家;不但是民主国家,还是个宗教国。

那它到底是个啥国家呢?

需要是啥的时候就是啥。

印度可以随时突出重点。跟苏联勾勾搭搭时他是社会主义,跟美国勾搭的时候他又是资本主义,关上门它就是封建神权国家——类似一个盘踞在南亚的变色龙。

再比如莫迪。如果按照传统种姓制度的眼光来审视,他作为一个低种姓(他到底是什么种姓非常成谜,争议极大,不少人说他故意装低种姓),低种姓在印度上升空间非常窄;但印度同时又是个民主国家嘛,莫迪所在阶层的人数有绝对优势,这就决定了占据人群大多数的这伙人,迟早会推出自己阶层的代言人,这人就是希特勒,哦不,莫迪。

就在莫迪上台前,印度有知识分子分析过,说他跟希特勒一毛一样,出身底层,早年加入过一个印度教的狂热组织——RSS,演讲能力强,煽动能力一流,敢于践踏人世间一切伦理道德,非常有执行力,啥都干得出来。

 

而且莫迪一直保持单身,非常克制,禁欲主义,拥有强壮的右手:

中印在边境不断冲突的深层次原因

 

不过他混迹江湖,不是靠右手,而是有三张牌:

宗教;

民族主义;

搞经济。

他自己是印度教的狂热信徒,日常挤兑慕斯林来给谋求印度教徒的支持支持。

最著名的一件事是,他以前做古吉拉特邦的头目时候,那个邦爆发了大仇杀:先是慕斯林烧了一截塞满印度教徒的火车车厢,然后印度教徒又跑来对慕斯林社区一顿杀,整个过程惨绝人寰。我就不描述了,大家有兴趣可以自行去搜一下。

中印在边境不断冲突的深层次原因

作为类似省长一级的领导,莫迪一般被认为是鼓动并策划了这场大屠杀,不过到现在也没证据。正如当初希特勒火烧国会大厦嫁祸共产党一样,没有证据,但是大家都认为是他干的。

在大屠杀发生后,莫迪一下子成了名人,尽管名声差得一塌糊涂。但是支持率却很稳,印度教的人觉得这哥们够硬——这倒是有点像特朗普。

 

而且莫迪也是个推特达人,他在推特、脸书和ins上的粉丝加起来有超过了一亿,仅次于奥巴马,比特朗普都多。他经常通过社交媒体喊话,这个也很像特朗普。而且大家可能不知道,他在微博也有账号。

中印在边境不断冲突的深层次原因

莫迪在当省长的古吉拉特邦的经济发展得非常好,他凭借搞经济的手腕,再加上宗教光环的加持;出身贱民,支持他的人多,在大选中高奏凯歌,顺利拿下了印度总理之职。

上台后莫迪的套路其实不复杂,可能是吸收了中国的经验:

促成中央集权,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制造业,攀爬科技树

事实上所有后发国家,都是这个套路,无一例外。除非那种特别小的,还没个驻马店大的国家或者岛屿,搞点什么别的产业也能发展起来,比如洗钱、开赌场的等等。

不过印度的点比较背,早期领袖全部缺乏改造社会的激情和能力,以至于现在的印度社会结构还跟一百年前差不多,政府腐败得要命,土地归地主所有,老百姓受教育程度太低,遍地利益集团,政府权力又太小,中央政府也管不了地方政府,没法形成合力。

大型项目往往征不到地。比如你想搞个铁路,这一片地所有人都谈好了,只有一家死活不卖,产权私有且神圣不可侵犯,那你也没法搞。

而且项目开搞也不一定能搞下去。各级官僚一直在搞事,都想分点好处;要不就是审批太麻烦,反正结果是项目进行不下去。

更离谱的是,印度这样一个把底层人民当牲口的国家,法律上却对工人一直有过度保护的问题。企业稍微大点,就会被劳动法给折腾死,开除员工和日本一样麻烦。印度企业一般都不敢雇佣超过15个人,因为一旦超过这个数,就属于大公司,容易被《劳工法》搞。莫迪在2019年想修改这个法律,引发了两亿人的大罢工。印度人非常难搞。

而且其他利益集团也积极干扰任何新产业。你搞了火车不就影响人家的三轮车业务了嘛,那伙人肯定会捣乱。如果政府不主动站出来坚定地推动下去,很可能新的爆发点在旧势力的围剿下就流产了。问题是政府内部又达不成共识,形不成合力,最后很多事就那样流产了。

不少中国企业,包括万某达,看印度发展空间比较大,在印度投资过几次,都被印度人给气晕了,而且不止气晕一次,最后混不下去只好撤了。

所以说吧,土改,打破地方主义,修改法律,这些事最好是刚建国时候去搞。开国领袖往往有战争权威,他来干这事非常合适;出了事领袖也可以给大家背锅,这就是为啥开国领袖往往都毁誉参半。但是印度的开国领袖不是在1962年战争结束后被气死了嘛,所以没干成。

整体而言是一团乱麻,从哪都无从下手,所以莫迪上台后的思路整体就是我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思路,招商引资,扩大基建。

比如继续让发达国家在印度做人体实验,本国挨饿情况下出口粮食创汇,反正是要攒钱搞投资。

钱还不够,就去国际上借钱搞。一段时间内效果还不错,有点像你去银行借了十万块开了个小卖铺,又是装修又是雇人又是放鞭炮,其乐融融,但是等到小卖铺建起来了,发现村里的人都没钱,没法买你的东西;等那十万块钱花光了,倒霉劲也就上来了。

 

中间还废了一次钞,搞得天怒人怨,不过政府确实是赚到了一些钱。

再加上莫迪政府前些年调整了GDP核算方式,把牛粪牛尿都提价算做药材统计到GDP里去了,以至于印度经济数据非常好,一度连他们自己都不太认识自己了。

但是这种模式明显无以为继嘛,厂子建起来了。产品总得卖出去吧,最好能卖到国外,实在卖不出去,卖到国内也行。但是现在欧美日挤占了高端市场,中国中低端,越南底层,哪还有印度的位置?现在中印贸易中,印度买中国的东西要多得多,印度的小米手机和华为手机特别多。

印度加入WTO比中国早,又因为印度的“佛系气质”,美国也很喜欢它,可是它一直发展不起来。其实归根结底,印度就是早期缺一个“背黑锅”的人,把那些破事都给他们解决了。开国领袖不主动去解决,以后就很难了。现在贻患无穷。

很快地,从2019年开始,莫迪经济学就出了大问题。借的钱花光了,后劲不足,经济增长率大幅下跌,失业率高涨——据他们自己人说有一亿人失业率,也有说法是两亿人,反正压力非常大。这些失业的人抛到市场上,导致印度工人工资严重内卷。我之前说印度一线城市雇一个仆人每月五六百,很多小伙伴接受不了,无法想象。不过也正常,关于印度,大家最缺乏的就是想象力。

再加上今年的新冠疫情,更加是雪上加霜,这种背景下,各种势力集团蠢蠢欲动。

2

 边境就是减压阀

 

我们刚才说,印度只要出了问题,几乎不用怀疑会向宗教和民族转移矛盾。

宗教主要是针对慕斯林,事实上就在新冠病毒爆发前,印度经济下滑引发社会矛盾,莫迪已经玩了一次宗教牌。

印度在2019年12月12日颁布了一个法律,说是因“宗教迫害”来到印度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阿富汗非法移民,将可获得印度的国民身份,但注意一点,各种宗教都有资格获得合法身份,唯独穆斯林不行。

这不捣乱嘛,赤果果的歧视啊!

 

大家都知道莫迪和他的党反感慕斯林,但这样明目张胆地搞宗教歧视,还是让大家吓了一大跳。毕竟再怎么说,印度现在明面上讲也是个世俗国家不是,怎么能通过宗教来识别身份呢?问题是自己国内还有两亿穆斯林,明目张胆地歧视,这不明显唯恐印度不乱嘛。

不过很明显,莫迪同志就是要捣乱。经济不行,怨气很大,必须要有个发泄口,宗教就是这么个口子,然后印度国内就闹起了了。毕竟经济和宗教就是莫迪的两条腿,宗教还是条大腿

中印在边境不断冲突的深层次原因

莫迪所在的党叫“人民党”,这个党本身就对宗教依赖很严重,前期大选的时,竟然向选民承诺将来如果选举上去了,就会给大家多修几个庙。通过民主程序来修庙,大家仔细体会下这种宗教和民主在印度的奇妙结合。

但是宗教这种事,容易玩爆炸,而且炸在自己家里传出去太丢人。就在特朗普访问印度那天,特朗普在场内演讲,场外就在大规模示威游行。警察们挥舞着棍子驱赶群众,被西方记者拍下来后放到了头条上,让印度非常尴尬。

所以莫迪政府还有一个搞事方向,也就是在边境搞点事。

有一说一地讲,发起边界冲突这事,尽管莫迪没少掺和,不过关注印度的人都知道,莫迪在印度威望很高,但在印度政府内部,他只代表其中一支力量。他这支不是最热衷于搞边境冲突的,热衷在边境上搞事的是另一伙人。

 

中印在边境不断冲突的深层次原因

印度内部的势力,我们粗浅地可以分为:

政府——莫迪和他的小伙伴们;

军方——日常战五渣,却拿着巨额军费耍杂技。

 

中印在边境不断冲突的深层次原因

在野党——也就是甘地的那个党,跟国党似的,百年大烂党。战斗力是负的,前些年搞经济太差,被莫迪给搞下去了,现在是在野党,一直在阴恻恻搞事。

最愿意去边境搞事的,其实是军方。这个不复杂,自从1962年中印冲突之后,印度军方从议会那里拿到了大笔的经费,军购这玩意向来都是个油水超大的事。而印度军费开支在印度也是个迷,大家只知道高达711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三,但没人知道到底花哪去了,只看到他们比较节约,一个连只用一辆摩托。

印度议会一直想削减军费搞经济,但是军头们一直在鼓吹印度需要打赢“2.5场战争”,那个2好理解,中国和巴基,那个0.5咋回事?

说的就是印度国内的游击队,是的,印度这样一个现代国家境内还有游击队,到现在也没搞定,印度军方这战斗力,不知道他们自己是怎么正确看待这个问题的。好在印度老百姓心大,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问题是如果长期不在边境挑事,印度军方的那个“2.5场战争”理论就站不住脚了,所以他们非常热衷于在边境上挑事。有几次印度空军起飞后,飞到了巴基境内被击落;莫迪自己都不知道为啥飞机要去巴基,质问军方,军方表示自己也不知道;反正飞机在巴基境内被击落了,边境不稳,请打钱。

在跟中国打交道的问题上军方的态度向来都很稳定,搞事,但不搞大。

只要有事,军费就不会少,但是不能搞太大,不然惹来一顿胖揍可不好了。而且他们的口号也简单干练——“收复失地”,对,你没看错,印度人到现在都觉得阿克赛钦是他们的“失地”。只要喊一嗓子这个口号,印度军方就能振奋起来,而且感受到了金钱的召唤。

在大部分时候,莫迪其实是压着军方闹事,毕竟他的脑子严重正常,莫迪是印度近五十年来最有脑子的领导人。

 

但是呢,如果国内压不住的情况下,只好把能走的棋都走一步,看看效果,总比啥也不做强,万一把棋走活呢?1962年中印冲突其实也是这个背景,当时印度国内经济衰退,尼赫鲁想通过军方转移下矛盾,没想到被打了。

 

而且莫迪政府明显在培养印度老百姓对中国的仇视心理,这样就可以抵制中国工业品在印度的销售,发展印度本国产业。

形势不好,就得搞事。军方首先会去先例行招惹下巴基斯坦,看看反应。然后再去跟中国的争议地区修点军事基地,招惹下中方。我在上文说了,印度知识分子一直都在质疑军费是不是被狗吃了,是不是明年可以不花那么多军费?所以印度军方非常冲动要去惹个更加不好惹的对手,也就是中国。

因此,印度这几年一直在连接中国阿赛克钦的那块印度领土上狂修军事基地,准备“收复失地”。从2019年开始,“莫迪经济学”开始破产之际,国内矛盾蠢蠢欲动。就开始放开了印度军方脖子上的项圈,希望挑起点军事冲突,用民族主义吸引下注意力。大家也就看到了,印度军队动不动就越境搞事。

不过印度明显也是想把事情控制在小范围内,整个行为体系带有表演性质,所以每次出击,都是一群人带着棍子上去,双方在军营里摆着导弹飞机坦克。士兵们却在边界上耍军体拳,双方显然都不想把事搞大。

要知道,在印度和巴基斯坦边境上,这两个国家士兵都带枪巡逻,一次冲突中被机枪和迫击炮打死几个人跟玩似的。就在今天,印度用重炮轰击了巴基斯坦,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对比下就知道印度在跟中国这边的边境冲突中,明显带有“搞事但不想搞大”的心态在里边。

此外对印度政局影响最大的,就是国大党的人。

这也是个百年大烂党,战斗力是负的。2014年被莫迪他们一伙给搞下去了,变成了“在野党”。毛病是失去了领导权,好处也很明显,不用负责了。所以他们都当上了职业喷子,跟公知似的,一般的腔调是这样的:

莫迪你不是很擅长搞经济吗?怎么搞成这样了?

坚决支持慕斯林反对莫迪。

军费去哪了?

中国是不是把你吓尿了?

怎么死了这么多人?是不是得表示表示?

。。。。。

大概就是这样的。这两天出事后,在社交媒体上闹得最凶的,就是国大党的笔杆子们,不断地质问莫迪政府是不是没搞明白,丢人了吧?

 

事情发生后,莫迪一开始没表态,还在聊民生和疫情,到了18号晚间,终于扛不住站出来表态了,说是要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具体怎么操作,他也没说,估计也不太清楚自己在干嘛。

3

 不要落入美国的圈套

这个不太想多说,尽管我们都知道,中国和自己周围邻居们之间的矛盾,一半以上都是美国和中国的矛盾,只是不知道哪一半。中日,台湾问题,中印,南海,本质都是中美之间的矛盾。

美国的意思很清楚:

1、遏制中国是必需的;

2、最好能让自己的狗先上;

3、更好的选择是让“外围狗”先上。

对于美国来说,印度明显就是那个“外围狗”,不算核心盟友。咬了中国皆大欢喜,如果被中国打了,那就打了,反正也不是自己人,美国对印度又没义务没感情。美国向来三张牌:

中印在边境不断冲突的深层次原因

印度军方是亲美的,毕竟刚从美国那里买了31亿美元的军备——鬼才知道他们从中吃了多少回扣,非常积极主动,稍微被美国暗示下,莫迪都拉不住。

所以这两天才会出现,韩国那边的美国支持的NGO在放热气球,印度军队挺着大棒子去找中国工程队,这当中既有自身矛盾,又是美国这个大秤砣在那里压着。

总之在边境上闹事符合印度军方、莫迪和美国等各方势力的利益,那为啥不闹呢?不过印度肯定没想闹大,边境冲突闹大不就被美国当枪使了吗?他又不傻。

 

而且很多人不知道,印度人怕冷,不能在高原上呆着,西藏对中国来说是高原,对于他们来说更是高原了。所以大家注意下,这次冲突中死了的那些人,很多都长着黄种人的脸,这些是印度在喜马拉雅山上募的兵;还有不少锡克人,真印度人非常少,加勒万那地方海拔五千米,空气稀薄,巨冷,稍微跑几步肺就炸了;平原上的小事,在那地方可能会造成巨大伤亡。

 

中印在边境不断冲突的深层次原因

这次印度那么大伤亡就是个教训。如果在印度平原发生了那事,肯定不会死那么多人。

 

所以在高原上开一仗,是各方都没法接受和操作的,而且只能开心了美国人。印度人也不是脑残,或者说不是完全脑残,干不出这种事来。搞事是因为缺钱,不可能搞出一个更大的窟窿来。

 

4

 尾声

 

在上次1962年中印之战(见文末)时,已经提到了印度今年要频繁搞事,微博上不少小伙伴说博主神预言。其实倒也谈不上,因为我写文章那两天,印度那边正在边境上修公路,眼瞅是要搞事,军方骗经费,政治家转嫁国内矛盾,在野党要找点话题,顺便还能给美国当舔狗,他们没有不闹的道理。

不过他们也显然没想闹大,真要大闹,就不会这么贱兮兮天天拎根棍子过来找事了。

 

而且国内也没必喊打喊杀,更没必要鼓吹在喜马拉雅山上打一仗了,今年的形势已经够差了,没必要雪上加霜了。

 

现在美国成了那鸟样,正好是我们沉下心来搞建设的时机,如再卷入一场局部战争,不就跟美国一样了嘛。年初看热闹,过了半年自己变成了热闹本身,让全世界围着看。而且从印度那个破落户身上榨不到二两油。 

不过整体而言估计没啥事,现在来看双方都很冷静,估计过一段时间就消停了。唯一担心的,就是印度人给我们边防战士传染上新冠病毒,而且是在印度改良变异版本的开挂病毒。

–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KEE8itqVxfyU3t0vzEdQWg

常垒资本冯博:ToB创业,要借什么势?

来源 /    ToB行业头条(ID:wwwqifu

作者 /   冯博 ·  编辑 /   李晓松  吴暄

 

VC眼中会有两种形式的公司。第一种叫生意,第二种叫创业项目。

 

我们平时所见到的大多数公司都属于生意,即低买高卖做贸易。

 

生意的特点是毛利不高,但现金流非常好,投资生意本质是为了分红。就是把钱投进去,赚取经营中的利润、回款。

 

创业项目一定要有核心的产品,做生意可以去做代理、做贸易,卖别人的产品,但创业项目却不能这样。

 

创业产品首先体现的就是高毛利,制造产品的成本要远远低于产品的价格。VC的投资也不是为赚取公司经营收益的分红,而是要赚公司估值议价的钱。 

 

常垒资本冯博:ToB创业,要借什么势?

 

实际上,我们看到的99.99%的公司都属于生意层面的,只有0.01%的项目是可以资本化的生意。可不管是生意还是创业,尤其是在To B领域,前提是一定要赚钱。

 

其实做生意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不体面,赚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创业的风险还是很大的。我们今天要聊的,就是做好生意或创业项目要怎么借力?

 

我们认为一个项目能成,有三个维度,缺一不可。

 

  • 一个维度讲的是在什么地方,在哪儿做?
  • 第二要想清楚是什么行业,做什么产品?
  • 第三是要与哪些合作伙伴或团队去做这件事。

 

常垒资本冯博:ToB创业,要借什么势?

 

做生意要想赚钱,一定得去经济发达、人流汇聚的地方。从中国地图来看,西北地区、青藏地区以及东北地区就不在讨论范围内了。如果以胡焕庸线来划分,东部沿海明显比西北更发达。

 

再看中国前二十大城市的分布,随着改革开放的时间增加,南北差异也越来越大了。南方城市在前20大排名中的比例不断升高。到了去年,前20有15个是南方城市,只有5个是北方城市。(秦岭淮河为分界) 

 

 

常垒资本冯博:ToB创业,要借什么势?

 

上市公司的市值也是一个很好的指标,排在前面的就是京、沪、深、杭、广、成、宁这几个城市大家可以做参考。

 

毕业走出校门,总要选一个城市去生活、去创业或是去工作。如果要有理想去做一番事业的话,这10个城市是中国200余个城市中最佳的。不管是吸引当地的人才,还是经济环境,这10个城市都能提供创业的比较好的基础。

 

选对了地方,我们再来看怎么选行业?

 

我们看美国的标准普尔指数过去几十年的公司市值排名会发现:

 

  • 1980年占据榜首的是IBM,下面的企业不是石油就是钢铁;
  • 1995年宝洁、可乐进入了前10;
  • 1999年沃尔玛、英特尔出现在榜单里;
  • 2012年就是苹果。
  • 等到了2018年,榜单内的石油和钢铁公司,大多数变成了软件公司。

 

常垒资本冯博:ToB创业,要借什么势?

 

这个趋势其实是不可逆的,也反应了很多的问题。这说明信息技术行业依然是美股贡献最大的行业。

 

如果我们选择ToB赛道,首先要选择行业里有前景的赛道,它代表了未来的方向。在传统ToB行业里创业的话,不是说赚不到钱,而是借助到产业发展红利是比较少的。就是这个势能助力的很弱。 

 

以软件为核心的企业服务都是我们基金的主要投资对象。我相信这一领域,在中国一定会诞生不少新赛道,也会出现市值千亿人民币的公司。

 

那么,当前中国处在怎样的经济环境呢?

 

如果以世界格局来比较,朝鲜代表计划经济,美国代表自由市场经济,中国刚好是偏向于计划经济的市场经济。

 

常垒资本冯博:ToB创业,要借什么势?

 

这样的市场环境意味着在中国做ToB生意,就不得不关注政策性红利

 

现在中国站在了非常明显的历史转折点上,由原来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韬光养晦,开始走民族复兴的强国路线。

 

所以当下ToB市场的软件创业需要看一下,有没有搭载在这三个方向上:自主可控,技术升级和网络安全。

 

这三个方向的在未来中国,不管是二级市场的IPO,还是在中国的产业变化中都可能搭载红利。

 

再有就是赛道红利以前中国企业更多是在C端做流量创业,诞生了相当多的伟大公司。现在C端的流量相对饱和,而B端市场在中国却刚刚开始,像企业经营、财法税等领域,里面有很多创业机会。

 

常垒资本冯博:ToB创业,要借什么势?

 

当年银行为什么存折变成借记卡,这背后包括的科学计算都是由IBM引发的。从这里去看整个IT服务、IT应用,我们会发现技术是长期演进的。

 

不过,并不是说有了产业巨头后,就没有新生代的机会了。IT市场会往科技更高端的产业去发展。

 

常垒资本冯博:ToB创业,要借什么势?

 

因为中国有人口红利,纳斯达克会更看好中国的C端产业,但中国到底有多少真正的科技公司,它们会打个问号?

 

可是,现在的中美关系和科创板二级市场开放后,会为中国的信息技术产业带来一波国家红利。这7~8年里,中国ToB市场会跑出一批优秀的公司。 

 

所以,要怎么判断一个行业或者一个产业的红利在哪呢?

 

首先,中国是政治经济体,要想做借势的生意,一定要关注中国宏观政策的变化,不要逆势而行。

 

第二,在产业生态成熟度上,如果产业已经是竞争的红海,创业公司再进入打败所有对手是非常难的。优秀的创业公司,大多是全新的赛道上,做了一件完全新鲜的事情。 

 

而且我们要想一想商业的本质是什么,那就是一定要在行业中变现。如果ToB模型越算越亏,这就是有巨大问题的。

 

所以我们看行业的时候,不太会选择已经成熟的赛道,我们会去找一些新公司、新事物。

 

常垒资本冯博:ToB创业,要借什么势?

 

虽然雷军说风口之上,猪都能飞起来,可这里边重要的前提是:普通的猪是吹不起来的,至少得是天蓬元帅那种有灵气的猪。

 

第三,人是很关键的。新赛道常有,优秀的创业者却很难寻找。优秀的创业者要能在面对多维度的嘈杂信息,遇到挫折、面临决策的时候,表现出众的执行力、洞察力、认知适应力和情绪控制能力。

 

常垒资本冯博:ToB创业,要借什么势?

 

当周围环境和大势发生变化的时候,业务发生变化的时候,丰富的洞察力和认知才能更好地掌控节奏,做出相对正确的决策,这些都有助于事业成功。

 

再有创业很少是一个人去创业,基本会遇到合作伙伴,会拥有自己的创业团队。而不管是投资,还是找合作伙伴,一定要认清人的本性和本质,辨别人的能力。

 

作为一个投资人,我不喜欢那种总是在想“我能获得多少,你能获得多少,在细枝末节上争得面红耳赤的人”;我更喜欢那种能够在出发点上就想着把蛋糕做大的人。

 

所以,挑选合作伙伴和创业团队一定要具备这样几种能力。

 

第一,人的品性非常重要,中国社会绝大多数生意合作,都是先看人再看事。把人了解清楚比谈条款更重要。因为条款是死的,签完之后可能会因为人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就是在创业过程中面对各式各样的人要学会防骗。创业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尤其在公司越做越大的时候,遇到的骗子数量会只会增加。

 

第三就是信任,中国不管做生意,还是做资源置换,最大的门槛就是信任。当两个人有信任基础的时候,后面的合作、生意都比较容易谈。

 

第四是认知,不管是外部的合作伙伴还是创业合作伙伴,在跟他谈到一些看法和观点的时候,要快速通过他对事情的评价和认知,感觉到他是怎样的人。

 

第五是共识,不管是投资企业家,还是企业家去找合作伙伴,共识是非常重要的。往前走的过程中有很长的路,但道不同、志不合真的走不远。创业之前把这些事考虑清楚,后面会顺利得多。

 

///

【大师有话说】

 * 「ToB大师课」直播结尾,分享嘉宾会针对观众提问进行解答,以下为本次问答节选:

 

【ToB行业头条】中国还适合ToB创业吗?

 

【冯博】其实不管年头好坏,ToB行业总会有独角兽跑出来。ToB创业的机会肯定是有的,但机会是什么,我却没法告诉你。

 

做一个这样的比喻,VC投资人有点像评判高考作文的老师。我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写作文,作文是创业者的事情,但我们可以通过CEO写的作文,预判这个企业能否成为独角兽。我们只能判作文,无法写作文。

 

【ToB行业头条】ToB创业门槛比较高,您认为今年创业有哪些合适的方向?

 

【冯博】这又回到了刚才的点上,要做ToB创业就要先去一个大城市,找到先进的行业,再去里面找机会。具体方向是什么,确实不是VC投资人能想出来的,应该是行业专家来解答这个问题。

 

【ToB行业头条】今年投资企业的逻辑和侧重点有哪些?

 

【冯博】今年很大的主题是国产替代,这个方向的公司主要是to大B的。还有一些就是to小B的公司。这两端都有机会,但需要就具体项目而谈。

 

to大B的公司相对保守,不太愿意尝试更多黑科技、新产品,它们更在意系统替换后能否真正提高效率、填补空白。所以看这类公司,要看它们是不是搭载了政策红利。 

 

我比较看好to小B类似于SaaS这样的平台,就是为中小企业纯粹提供效率工具。

 

这个逻辑就是中国有足够多的人口,足够多的人口就会产生足够多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最需要的就是订单。

 

如果能给中小企业带来订单,这就是个比较好的创业方向。如果这样的软件可以提升客户营收,就值得被关注。

 

【ToB行业头条】新基建给ToB行业带来哪些新机遇?

 

【冯博】我一直告诉创业者,不要太去关注特别宏观的概念,有一个笑话大家应该都听过,就是说很多人变得越来越穷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过多关注宏观政策和国际形势。

 

赚钱的机会都在一线里,但如果只看到国家政策和一些宏观的话,是无法找到赚钱点的。

 

创业的大方向是要去思考自己的资源在哪里?看看身边有哪些人能成为自己的客户,想想这件事能和谁去做,以及现有团队和外部团队要怎么配合。

 

想明白了这些,再去找些细分需求去创业才更靠谱。少用宏观概念和政策去指导创业,创业就是要找到客户的需求和痛点,做出产品卖给客户。

 

本文作者:冯博,常垒资本管理合伙人。上市公司战略、产业投资基金管理经验,完整经历募、投、管、退的基金生命周期管理。中国IBM、Oracle长达6年的销售以及业务经历。

常垒资本成立于2015年,长期关注于高成长技术型公司,致力于寻找科技创新带来公司长期价值的投资机会。投资覆盖:创新信息技术、云计算、产业互联网、TMT、企业服务等领域。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kA3xiV8SY4X-fAokbZeqFA

疫情之下,商场空铺是坏事吗?

上一次逛五角场合生汇还是在半年前,彼时上海网红品牌乐乐茶在其一楼开设全新旗舰店、星巴克甄选工坊也选址于此,商场空铺率低,一切欣欣向荣。
即便如此,疫情影响下,半年后的五角场合生汇也难逃“掉铺”现象。
据赢商网不完全统计,6月初五角场合生汇整体空置率(包括围挡、明确入驻但未开业、门店在但已停业)提升至17%左右。
合生汇的遭遇并非个例,而此番较大程度的品牌变化对商场是否就一定意味着是坏事?未必!

01

餐饮、亲子品牌掉铺明显 新势力正在崛起

从五角场合生汇内品牌关闭调整的具体情况来看,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正是本身实力不强或创新力不足的成熟品牌及新兴品牌,而头部品牌、市场认可度高的“网红”品牌等正在逐渐恢复活力。
赢商网踩盘发现,目前合生汇的空铺情况主要呈现以下情况:
1、餐饮业态掉铺最明显。两种类型品牌尤为艰难,其一是小规模品牌,缺乏抗危机能力,如日式炸猪排品牌胜博殿合生汇店已停业,现在只剩下嘉里中心和虹桥机场店还在营业;其二是缺乏创新能力的成熟品牌,如冰激凌品牌爱茜茜里、披萨马上诺等已黯然离场。当然不排除部分餐饮品牌有开店战略的调整,但疫情无疑加速了其规模的缩减。相反,疫情后新开业的餐饮品牌数量极少,仅个别项目敢于逆势开店,如小锄匠寿喜烧、唐人吃面牌。
疫情之下,商场空铺是坏事吗?疫情之下,商场空铺是坏事吗?
2、亲子品类受影响程度其次。早教品牌花园宝宝、儿童游乐品牌爱乐游已人去楼空。从大众点评来看,这两个品牌本身在全市拥有的门店数量就很少,不具规模。规模较小的儿童亲子品牌在疫情影响下的抗风险能力一览无余。
疫情之下,商场空铺是坏事吗?
实际上,儿童教育品牌近2年正处于洗牌期,如前些年风头正劲的悠游堂在疫情之前就因亏损严重而停业。如今受疫情影响,线上教育崛起,线下教育和亲子游乐品牌将经受更大考验。
3、休闲娱乐品牌如电影院虽然是暂时停业,但确实对其所在楼层影响较大,连带着周边奶茶店都倒闭了,气氛冷冷清清。
4、携程这类旅行社全市线下门店几乎都已停滞,未来是否还会考虑购物中心渠道还未可知。
  疫情之下,商场空铺是坏事吗?
商场正在经历优胜劣汰的过程。这么说虽然残酷,但市场趋势正是如此。
另一方面,明显看到一些势头正足的品牌如杂货集合店KKV、美妆集合店the colorist等正在加速在全城的布局。据悉,这两个品牌同属广东的KKV集团,背后更有阿里等多家机构投资。
疫情之下,商场空铺是坏事吗?
此外,以合生汇为例,商场进口处聚集了小鹏汽车、蔚来、威马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品牌,加上奔驰之星冠松共4家汽车展示中心。新能源汽车品牌为打造形象进购物中心展示的趋势尤为明显,前几天新能源汽车品牌极星(Polestar)在静安嘉里中心也正式开业。
疫情之下,商场空铺是坏事吗?
一场疫情,并未阻挡有资本支撑的创新品牌加速扩张。
正如一位购物中心负责人说的,疫情影响下虽然会暂时减少商场租金收入,但在此过程中淘汰的也正是竞争力弱的品牌,下一阶段是重新引入新品牌,优化品牌结构的好时机。
此次合生汇的品牌变化,或许正代表了上海商业地产市场的部分现状,目前商场17%左右的空置率暂时还在商场运营的合理范围内。于购物中心而言,调整必将进行,只是近期想短时间内引入新品牌将会是个难题;而于品牌而言,遵循这优胜劣汰的规律,有人唏嘘,有人蓄势待发。

02

行业掉铺率过警戒线,商场下一步怎么走?

当然,还有另一部分本身人气不足的商场此时则愈加萧条。赢商大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全国典型购物中心总体掉铺率为21.10%,同比2019年下半年上升5.4个百分点,已超越行业掉铺警戒线20%。
对经营本身较弱的购物中心而言,疫情的影响更为严重。如何在后疫情时代建立竞争力?商场方或许要做的是转变思路。
一、加大场景营造,强调社交属性
在消费者线上购物习惯不断深化的情况下,线下将越来越强调展示功能。商场一方面可引入更多展示类品牌并引导下单,一方面打造多社交空间吸引到店。如龙湖虹桥天街的会客厅,为消费者提供休息交流的场所,让商场成为第二社交场地;新开业不久的百联Tx淮海则在通过展览撬动线下消费……
疫情之下,商场空铺是坏事吗?
百联Tx淮海
在商场本身零售品牌吸引力不足的情况下,弱化购物的概念、焕新购物场景,或带来不一样的收益方式。
二、引入“地摊概念”,拥抱“消费降级”
国家鼓励摆地摊为什么如此受老百姓欢迎?一方面是地摊带来的是烟火气,更重要的地摊售卖商品的价格优势。
虽然去年底,所有的商场都在谈消费升级,但半年时间,今时不同往日,消费者的购物欲望下降明显。中低消费能力的普通顾客并不该被忽略,在此背景下,商场如果能通过在公共空间打造市集能方式提供更多物美价廉的商品,在吸引人气的同时,不失为一种商品内容的补充。
疫情之下,商场空铺是坏事吗?
悦达889商业广场中庭区域摆上了市集
三、摒弃传统购物中心理念,加入“前置仓概念”
前置仓这一概念来自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等新零售企业。什么是前置仓?前置仓是一种仓配模式,它的每个门店都是一个中小型的仓储配送中心,这使得总部中央大仓只需对门店供货,也能够覆盖最后一公里。
在网购普及的当今,购物中心如果能抓住消费者“最后一公里”,不失为一大机会。
实际上,疫情期间很大一部分购物中心都在嫁接饿了么等平台做1小时送货直达的订单,但大多仅限于餐饮业态。试想如果商场在本身填铺困难的情况下,将一部分铺位打造为“前店后仓”的模式,对接品牌总部中央大仓和消费者,为顾客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让他们能在1小时内穿上网购的“新衣服”,这或许又是一场新革命。
当然,前置仓的问题还涉及到物流等各种复杂因素,仅供思路参考。

来源:华东商业地产汇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WPhaklZg8vIL4GFv9P6E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