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闻!小鲜肉买房如买菜,老戏骨40多岁了依然买不起房

怪闻!小鲜肉买房如买菜,老戏骨40多岁了依然买不起房

张颂文:值得一套房啊。

 

无相财经出品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这在一个讲按劳分配,一个讲共同富裕的土地上,是不应该发生的。

 

 

01

 

最近,看到了有两个关于房子和明星的话题。

 

一个是鹿晗,6月26号,有八卦大V曝出鹿晗和关晓彤已经领证结婚的消息,并表示鹿晗已经买了大平房作为婚房。

 

怪闻!小鲜肉买房如买菜,老戏骨40多岁了依然买不起房

 

不知道鹿晗的婚房有多大。

 

我翻了翻他之前的房子——乖乖,不得了。

 

有媒体曝光了鹿晗曾买了套八千万豪宅。

 

怪闻!小鲜肉买房如买菜,老戏骨40多岁了依然买不起房

 

室内装潢,让人垂涎。

 

怪闻!小鲜肉买房如买菜,老戏骨40多岁了依然买不起房

 

在搜索中,无相君还意外的发现,和鹿晗一个级别的黄子韬,李易峰等人的豪宅,也颇为吓人。

 

黄子韬的别墅,买在了美国,室内外装修都特别奢华。

 

有私家泳池,花园,还有太阳椅等硬件设施。

 

怪闻!小鲜肉买房如买菜,老戏骨40多岁了依然买不起房

 

李易峰的豪宅则位于成都,据说买入价高达6000万,光装修就花了将近400万。

 

怪闻!小鲜肉买房如买菜,老戏骨40多岁了依然买不起房

 

当然了,这些明星还不算头部。

 

范冰冰,黄晓明,冯小刚……甚至董卿,那都是能拿出吓死人的大房子来的。

 

怪闻!小鲜肉买房如买菜,老戏骨40多岁了依然买不起房

怪闻!小鲜肉买房如买菜,老戏骨40多岁了依然买不起房 

看了这些人的房子后,你可能一度想混迹娱乐圈。

 

但是,今天无相君看到一个新闻,沉默了。

 

 

02

 

张颂文这个名字大家听过吗?

 

没关系,可以先看一张照片。

 

怪闻!小鲜肉买房如买菜,老戏骨40多岁了依然买不起房

 

他就是最近热播好剧《隐秘的角落》中,朱永平的扮演者。

 

刚一出场,张颂文饰演的朱永平说着流利地道的粤语,叼着一支烟眉飞色舞地打牌,和牌友们大侃财运旺的秘密,边打牌边得意炫耀儿子成绩……

 

这一套行云流水般的3分多钟表演,举重若轻,瞬间撑起了一个饱满的父亲形象,令人拍案叫绝。

 

怪闻!小鲜肉买房如买菜,老戏骨40多岁了依然买不起房

 

如果你有心,就会发现。

 

去年,娄烨导演的电影《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中,他也扮演了里面的重要人物——唐主任。

 

怪闻!小鲜肉买房如买菜,老戏骨40多岁了依然买不起房

 

同样也是演技炸裂。

 

随着《隐秘的角落》的热播,他的故事渐渐被人知晓。

 

他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2004年出演广东本土情景喜剧《乘龙怪婿》正式出道,在演艺圈已经从业16年,参演过《兰心大剧院》等多部电影,以及《唐人街探案》等多部剧集。

 

本该说,他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

 

然而万万没想到,网友们从他去年的访谈中发现,这位40多岁,从事演艺工作长达16年的实力派演员,竟然还没有一套房子!

 

访谈中,张颂文说,他相信在中国大部分40多岁的人应该拥有一套房产,而他属于那种40岁都没有一套房子的人。

 

注意,他说的房产并不是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而是他的老家湛江,一个三四线城市。

 

怪闻!小鲜肉买房如买菜,老戏骨40多岁了依然买不起房

 

张颂文解释,他的身份很光鲜——演员,但是他全年的工作,并没有像老百姓说的那样,一个月收入多少钱。

 

“我们是这样,有戏拍就有收入,没有戏拍,对不起,一年没有收入。”

 

至于张颂文本人,有的时候真的一年就拍一部戏,或是两年拍一部戏。

 

张颂文还透露,现在拍戏已经好很多了,之前拍戏都是“打包价”。

 

什么是“打包价”?

 

就是一个电视剧有30集,找演员的时候,一口气报价,谁要的价格低,就给谁。

 

如果有人要价一万,你想接,只能报9千。

 

怪闻!小鲜肉买房如买菜,老戏骨40多岁了依然买不起房

 

是的,光鲜靓丽的影视圈也有这样的生态。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张颂文说自己这十几年来一直处于这种生活中,自己非常焦虑,很痛苦,一度看不起自己。

 

他回顾自己拍戏生涯20年,其中有10年的收入非常低,每笔钱都要精打细算,否则就要过上没钱吃饭的日子。

 

怪闻!小鲜肉买房如买菜,老戏骨40多岁了依然买不起房

 

可能会有人认为,张颂文的情况在演艺圈是个例。

 

而张颂文却表示,全国99.5的演员跟他的情况一模一样,顶多只有0.5%的演员叫做衣食无忧的。

 

对于他们这99.5%的演员,张颂文称,这类人每天工作时间在18个小时左右,收入极低,被人不停地压榨,就是这个样子。

 

“这个行业特别不健康,但是对不起,好像没有人关注我们这99.5的人,就拼命逮住那0.5%的人,不停地说他们代表了整个行业。”

 

怪闻!小鲜肉买房如买菜,老戏骨40多岁了依然买不起房

 

作为印证。

 

DT财经曾对内地、港澳台共计9481名演员的演艺生涯资料分析。

 

数据显示,2019年没有任何作品播出的演员占比,高达65.11%。

 

有一部作品的为20.15%,能有5部及以上作品播出,能在观众面前频繁露脸的光鲜演员,在全部演员中占比只有不到1%。

 

怪闻!小鲜肉买房如买菜,老戏骨40多岁了依然买不起房

 

有位影视行业分析师曾说:

 

“影视是二八定律极为突出的行业,80%的资源掌握在20%的人手中,绝大部分从业者处在产业链低端,他们没有选择权,更没有退路。”

 

采访中的最后,张颂文说,他的小目标,就是2020年可以在老家买一套房。

 

怪闻!小鲜肉买房如买菜,老戏骨40多岁了依然买不起房

 

 

03

 

43岁的演员,还在租房子。

 

工作四个多月也只有几千块钱的收入。

 

像张颂文这样的演员,被称为“腰部演员”。

 

所谓“腰部演员”,是指没有名气、流量、商业代言,片酬即构成个人全部收入的演员们。

 

编剧于正说,实际上演员行业90%都是“腰部”演员,他们已经很久没戏拍了,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怪闻!小鲜肉买房如买菜,老戏骨40多岁了依然买不起房

 

2020年,影视行业迎来了寒冬。

 

这对那些腰部演员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6月26日,演员张颂文在社交平台上发文,表示自己今年依然买不起房。

 

好在他的心态平和,觉得20年来虽然收入很低,但并不觉得苦。

 

怪闻!小鲜肉买房如买菜,老戏骨40多岁了依然买不起房

 

字里行间中,透露着他满满的乐观,即使租住在农村的平房,但是张颂文也把家里收拾的非常舒适。

 

怪闻!小鲜肉买房如买菜,老戏骨40多岁了依然买不起房

 

这里无相君又要吐槽两句了:

 

有些人,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享受着好运的环绕,却一直喊着辛苦,抱怨不公。

 

还有有一些人,过着简单的生活,吃尽了生活的苦,却依然微笑着面对一切。

 

怪闻!小鲜肉买房如买菜,老戏骨40多岁了依然买不起房

 

世界就是那么奇怪。

 

好演员,好剧本,得到的东西,比不上资本的运作下的烂演员,烂资本。

 

有的人,年年都去售楼处排队,有的人,天天都为房租发愁。

 

两年来,无相君一直在呼唤行业平等,呼唤控制房价。

 

两年过去了,虽然没有多大的波澜。

 

但这件事情,我们一直会做下去!

– END –

别跟北上广深“抢人”

别跟北上广深“抢人”

吃相很重要,赐相更重要。

形形色色的城市“抢人”大战还在持续,上海留住了李佳琦,无疑能起到“千金买马”的作用,从此天下人才对于上海少了一份忧虑,多了一份期待。

别跟北上广深“抢人”

至于竞争力偏弱的城市,与其重金“求购”高端人才,不如善待中低层人才,跟人才共同成长!

 

 01 

吃饭是人生第一大事。

除了天生贵胄,普通人一辈子都在为了吃而奋斗。

饿了想吃,饱了想喝,醉了想睡……

欲望无止境,而分配到普通人的资源有限。

别跟北上广深“抢人”

想要满足口腹之欲,去地里刨食就能对付过去。

想要荣华富贵,就得鱼跃龙门。

人类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把人都喂饱了,吃撑了,玩够了。

人人有活干,人人有饭吃。

饭是吃上了,想赚钱,还是得拼。

富人拼爹,穷人拼命。

组织不看你拼的啥,只看你能不能拼出价值。

有价值,就是人才,没价值,就是废柴。

废柴自生自灭,这不必说。

对于人才,是以名利相请还是以金钱招揽,区别可就大了。

人才是需要尊重的。

要尊重,就要体面。

坤哥招揽“那个谁”都得先送上钱,寒暄几句,然后才开口说声“请你帮个忙”。

别跟北上广深“抢人”

扔三两钢镚,喊一声“过来吧”,有点地位的乞丐都不屑一顾。

手掌向下是招,食指勾引是唤。

求人帮忙,礼数必须要到位。

别管人本事大小,求就是求,求就是有用,有用就是给你赚钱的。

这时候摆架子、小家子气不仅显得幼稚可笑,贻笑大方,还会惹人反感,适得其反。

伸手不打笑脸人,如果没见面就恶名昭彰,谁肯给你打工呢?

当年董卓擅行废立,夜宿龙床,虽然求贤如渴,依然被18路诸侯群起攻之,最终横死。

只苦了吕布,从两姓家奴,变成三姓家奴,成了无君无父的标本。

论招贤纳才,同时代的曹操无人能及。

别跟北上广深“抢人”

人才都是有理想的,想招人才,就得先说出自己的理想,越大越好。

曹操的理想就很伟大:匡扶汉室。

大旗一竖,管他是“匡扶汉室”还是“替天行道”,总之名正言顺,师出有名。

 

 02 

理想不仅要伟大,还要能引发共鸣。

共鸣就是说出来高端大气上档次,做起来名利双收。

小孩子才希望“没有蛀牙”,成年人只信“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

检验理想的标准就是变现能力。

别跟北上广深“抢人”

能变现的理想才是好理想,而且是越快越好,越好越快。

谁不爱钱呢?

太史公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自从人类学会用贝壳当货币,钱就成了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标准。

好的,一定是值钱的。

稀有的,一定是昂贵的。

想要招聘到英雄才子,必须要给高位厚禄。

别跟北上广深“抢人”

郭隗进言千金买骨而后得千里马,燕昭王拜郭隗为师,许以厚禄,筑黄金台而后得贤才。

曹操起兵时就曾耗尽六个钱包,散尽家财,招募了四五千兵马。

招降关羽时更是不惜血本,撤兵三十里,约法三章,连赤兔马都送上了。

虽然董卓也曾把赤兔马送给吕布,但那肉疼的样子,跟丢了肾一样,完全不能跟曹操比。

更不要说曹操是先招降后送马,心态完全不一样。

别跟北上广深“抢人”

曹操用人一向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唯才是举、令行禁止、赏罚分明,还能不计前嫌、用人不疑。

这样的诸侯哪怕有些缺点,在当时也算得上少有的明主了。

加上曹操行刺董卓的义举和匡扶汉室的理想,天下诸侯黯然失色。

这样的人登高一呼,再感慨几句“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天下英才有几人能拒绝呢?

当然了,曹操占据中原,努力恢复民生,财力雄厚也是很关键的。

 

 03 

虽然都是为了钱,卖身跟卖货终究是不一样的。

卖货是一锤子买卖,落子无悔,卖身注重长远,渴望扶摇直上九万里。

若非如此,哪怕是再有理想、有礼貌、有名利,也做不到八方来投。

别跟北上广深“抢人”

跟曹操同一时期的几十个诸侯、军阀,谁不求贤如渴?

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孙策酣战太史慈而收服,都不是易与之辈。

唯有曹操占据中原,人才济济,又有天子大义,外加南征北战,建功赫赫,跟着曹操,前途明显要强过其他诸侯。

子曾经曰过: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英雄才子出道是不甘寂寞,也不甘人后。

只有上一条大船、快船,才能“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别跟北上广深“抢人”

这就造成了马太效应。

强者越战越强,弱者越混越弱。

只要人才和地盘在,哪怕失败也能快速崛起。

曹操经历几次大败,失去了典韦、曹昂、戏志才、郭嘉,依然越战越强。

刘备没了关羽、张飞就不行了,吴国方面损失了孙坚、孙策、周瑜之后也难以进取。

放到今天也差不多。

近年来各大城市频繁出台“抢人”政策,无论是诺奖得主还是本科生,来者不拒。

为了招揽人才,项目、资金、政策样样齐全,诚意满满。

 

 04 

“抢人”大战热闹了几年,今年更加热闹了。

以前给100万不多见,现在给500万不少见。

不变的是,以前是30多城“抢人”,现在还是30多城“抢人”。

抢来抢去还是这些城、这些人。

似乎城没抢到人,人也没抢到钱。

别跟北上广深“抢人”

道理很简单,能给得起高价的,都是大城市。

大城市不缺钱也不缺人,给不给钱都有人挤破头进去。

小城市缺钱又缺人,谁傻乎乎赶着去坐冷板凳呢?

城市的“抢人”政策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人才又何尝不是把城市分成三六九等呢?

论实力,谁比得上北上广深?

别的城市能给的,这四大城市都能给,而且给得更多,更痛快。

别的城市有的,这四大城市都有,而且更完善,更多元。

别跟北上广深“抢人”

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机遇和压力是成正比的。

能匹配得上“抢人”政策的人才,本身就有足够的能力获取远超政策内的利益。

“抢人”政策不如说是留人政策。

每个城市都有对应的人才,能把这些人才留住就不错了。

拿出几个鸡腿晃一晃,装模作样喊一句:“来吃!”

祖安人民有话说。

别跟北上广深“抢人”

三瓜两枣请不动大佛,粗茶淡饭也能让人温饱。

城市“抢人”之后,大佛还是大佛,还是在大庙里呆着。

只是苦了凡夫俗子,平白无故流干了口水。

别跟北上广深“抢人”

在朋友圈狠狠说一句“今天的我,你爱理不理,明天的我,你高攀不起”。

 

 05 

倘若曹操在世,有没有办法呢?

现在的人鸡汤都喝吐了,喊多少遍“崛起”、“振兴”都不管用了。

别跟北上广深“抢人”

如今一个城市的人口、财力远超三国之一,部分城市甚至超越三国合体,以国战的战略高度应对城市“抢人”大战并不为过。

城市的吸引力跟城市的财力、前景是相对应的,想“抢人”不能只盯着高端人才。

“抢”能抢到的人才,留肯留住的人才才是最关键的。

曹操曾因自私残暴失去陈宫,因虚伪狡诈导致徐庶一言不发,因言而无信迫使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教训深刻。

倘如曹操在世,恐怕也得好好思考人才是什么?人才要什么?

是城市的建设者,还是房地产的接盘侠?

是财富的挖掘机,还是文化传承的根基?

是拿钱“抢人”,还是用家留人?

别跟北上广深“抢人”

谁知道曹操电话,请帮斯基问问。

 

来源:老司机野驶(ID:lsjyeshi)作者:韭菜斯基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4pm5HwD3xbxpwmaOdWiEug

BBC纪录片——碳水的真相

BBC纪录片——碳水的真相

 

BBC纪录片《碳水化合物的真相》,必须承认碳水尤物太性感了,谁会不爱啊,虽然在营养专家眼里它们除了会变成脂肪并没有任何的价值。决心要减肥的人士,一边要戒掉碳水,一边要戒糖,放弃哪个都不快乐啊。这部纪录片尤其适合低碳小白观看,如果是第一次接触低碳饮食,这里面的内容可能会刷新你的认知。

 

《碳水化合物的真相》告诉你要正确执行低碳饮食的第一步就是:正确认识碳水化合物,并清楚怎么吃。

 

这部BBC纪录片中通过颜色分类来如何分辨碳水化合物。

 

将碳水分为了白色碳水、米色碳水以及绿色碳水三大类:

 

白色碳水,主要来源是糖,含糖饮料,加工食品中添加糖。

米色碳水,主要来源是米饭,面条,谷物等淀粉类主食。

绿色碳水,膳食纤维,这是好的碳水,一般人摄入不够。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吃了大量的白色和米色碳水,但是绿色碳水吃的却很少。

 

纪录片拍摄者Dr Xand还采访了很多低碳水专家和志愿者,很多志愿者通过低碳饮食逆转了糖尿病、各种健康指标也大大好转了。

 

 

碳水化合物并不是魔鬼,其实我们吃的所有的食物都含碳水化合物,白色碳水是糖,米黄色碳水是淀粉类的食物,像土豆、意大利面、米饭,绿色的碳水是纤维,蔬菜水果都属于这一类。同样都是碳水,绿色碳水就是要点名表扬的优质碳水。而米饭、面这类精制碳水化合物是点名要批评的。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CrAME1RUq1Q1yQo-RTrJYw

刚需买房别走错了步子!

刚需买房别走错了步子!

刚需买房别走错了步子!

我上周那篇《千万不要跟市场赌气》的文章,有很多悲剧留言。

 

平常大家看完文章后,回头也可以再看看我文章的留言,主要是借鉴一下别人的经验教训,防止走同样的弯路。大家也可以多留言分享自己的案例。

 

比如这位兄弟,第一笔钱买车,第二钱买公寓,第三笔钱买P2P。

 

完全走错了步子,关键自己还是干房地产行业的,你说郁不郁闷。

 

刚需买房别走错了步子!

1、对于普通刚需来说,如果你家里不是富二代,自己赚的第一笔钱,千万不要去买车!

 

虽然开车可以耍耍酷,玩玩女朋友,但谁都知道车子是个贬值品,以前80后还能跟你一起奋斗拼一拼,现在女孩少,选择又多,你要是买不起房,最后娶老婆还是有难度。

 

车子其实就是个代步工具,我到现在都不会开车,开不了就不勉强,出门不是坐地铁就是打车,很方便,也比开车划算。

 

我一个同学也是,他们自己开工厂,她老公就一定要先买车,她在家里没什么实权,只能听老公的。

 

第一次买个12万的小车也就算了。过了几年,好不容易在东莞买了套房子,2016年吧,把东莞的房子卖了,又不知道即时回深圳买房。

 

结果错过了深圳,东莞的房子又涨了,竹篮打水两边空。

 

前年工厂开大了点,她老公又是死要面子,房子不买,换了台五六十万的路虎车。

 

她把2个小孩户口上我家户口本上,我都不知道怎么说她好了。

 

本来前几年五六十万首付也可以在深圳远郊买个小房子了,最起码可以给小孩上学用嘛,也是资产。

 

起码我身边有3个好朋友夫妻吃过这样的亏。

 

我就一个感叹,真应该要女人当家做主才行,女人爱买房子,男人爱买车子,听女人的先买房不会吃亏,听男人的先买车要吃大亏。

 

2、第一次买房也不要买公寓,你就老老实实的买住宅,公寓是给那些没有名额买住宅,钱多大没地方花的投资者玩的。

 

原来我住的楼下美容院一个美眉也是因为他们名额给了她老公的哥哥,我早要她搞个jlh买住宅,她也做不了主,她老公做主买了个公寓,公寓限售一时半会又卖不掉,很麻烦,最后孩子只能去上民办寄宿学校了。

 

她老公去年还买了个上百万的保时捷卡宴车,她说这下换住宅更没希望了。

 

这又是一个有钱不知道升值的反例。

 

3、P2P, 炒币,炒期货等理财渠道,建议一般不懂的人别玩了,大部分人都赚不到钱的。

 

投资股票也要谨慎,有些知识储备再进场。

早几天我文章里就有人留言,2015年拿买房的首付钱炒股,结果股灾血本无归,现在还一直租房住,说起来都是泪。

 

刚需买房别走错了步子!

还有粉丝拿钱去买P2P,基本都是吃了不吐骨头的,只能从头再来。

 

P2P现在几乎全部完蛋了,其实早期刚推出来玩一玩还可以,一旦有大平台倒闭就应该退出的,因为都是庞氏骗局。

 

刚需买房别走错了步子!

 

如果没有投资的头脑,也没有什么财运的,你就老老实实存钱买房吧。

另外,有一部分现金需要理财,又追求稳健的,可以买买基金,玩玩可转债,港股打新什么的,这个就去看我们的公众号【樱桃小财女】吧。

刚需买房别走错了步子!

刚需买房还需要注意什么呢?

 

刚需第一次买房的起点一般都比较低,如果你想弯道超车,唯一的机会就是逆势而为。

 

也就是我说的市场经过了几年的调整期,在低迷刚刚启动的第一个阶段,大家都在犹豫不决,还不敢入手的时候,你敢买了,那就是勇士了,最后回头看一般都是对的。

 

因为市场一般分几个阶段。

 
第一个是启动期,量升价稳;
第二个是高潮期,量价齐升,
第三个是最后的疯狂期,量跌价升,
第四个是调整期;量价齐跌。

 

在启动期,一般价格还没怎么涨,先是成交量起来。

 

第二个高潮期是投资客也进来了,量价齐升,这时候刚需跟进去还不会吃大亏;

看我们粉丝留言分享的实例,(又是女人做主的成功案例

 

刚需买房别走错了步子!

第三个疯狂期是刚需都跟进来了,价太高了,所以量跌下来了,这时候投资就要谨慎了;

 

第四个时期就该到调整时候了,调整的初期和中期先别动,调整的晚期你买,就算买亏也亏不了多少。

 

有粉丝留言说到了我的心坎上,劝人买房有时候还要被人说良心坏,确实是件很难受的事:

 

刚需买房别走错了步子!

 

我明天说说,为什么今年疫情影响经济这么深,还值得买房的原因在哪里吧。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eiBij-NpTiR_NbTfizmzhQ

从2020上海中考分析谈未来学习之路

 

今天,上海中考终于结束。

 

     作为考场第一线的目击者,一叶先生第一感觉就是无论数学英语,还是理化,难度比去年有明显降低。而语文基本与历届持平,但涉及文化和理念主观题越来越多。

 

    英语听力,想必大家都已听。我们学校一位老师子女,学过新一两升三的小学生,无论英式还是美式,妥妥地听懂,而且可以一字不差地翻译出来。

 

   数学压轴题,并没有太大难度。第一第二小题,对于中上水平的学生是可以轻易做出来。而第三小题,对于普通学校前列学生也不艰难。

 

    理化,一般难度,不偏不倚,拿高分也不难。

 

      语文,这篇作文火了,但客观地说,属于一篇不难写的作文。没有跑题,赋予情感,应该都可以过关。两篇文言文不用多说,基本都可以过关。所以,语文难度,也只是相对而言。

 

。。。

 

     

   所以,总体看,今年中考四门试卷,难度不大,也许并没有太大区分度。有人说,是因为疫情原因。其实不然,仔细一些的家长可以去翻一下前几年的试卷。别的不说,仅英语听力而言,几年都是差不多难度和语速。只是今年大家特别关心而已。

 

     今年中考是最后一次630总分,从中考的难易程度,大致也可以看到教委改革方向的轮廓。

 

   当没有难易区分度的时候,对于喜欢做擅长做难题的好学生是很不利的,对于平时不温不火,学校排名不是很顶尖,不追求难题和竞赛题,但手很稳,心态很端正的孩子,是可以有很大可能冲击600分以上。所以,一叶先生预测,今年四大门槛裸分不会低。

 

    中考难度降低,而追求基础题的扎实度,对于所有学生而言,尤其是对那些不大在外补课的孩子来说是一件好事情。但对那些准备自招但自招又失败的学生就不那么友好。自招和中考本身就是两个方向的两条路。自招追求的是难题,竞赛和超纲。时间就那么多,在难题和基础题中做选择时,由于时间的限制,很多学生只能二选一。自招,不需要多花一年时间去提前准备才有可能成功。而这些孩子也是放弃基础题训练为代价的。所以,当自招失败,而白白浪费那么多难题偏题准备的时间,再去拼搏中考,无论从心态和题型适应上都是极为不利。

 

    而且明年开始中考750分总分,科目越来越多。未来还是盲目走自招之路的学生,也许中考影响会更大。要知道一分一操场,一旦出纰漏,最终可能市重点都难进。政治,历史,体育,即使开卷考,面对如此多开放题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拔尖。(明天初二第一次历史开卷考,大家拭目以待。)

 

       

      2022年开始,中考的自招比例将大幅度降低。四大从60%降低到35%,八大市重点从50%降低到15%,所以,自招还值得中上和中等学生去准备吗?这个真值得商榷。

 

     现在四五年级学物理化学的孩子,大多是计划冲着自招去。提前三年四年,好家伙,过来人的经验告诉你们,数学函数没学好就学物理,基本属于混日子,除知道点皮毛外,毫无用处。三年,你们还记得三年前某天发生什么小事吗?你们大人都无法记住细节,孩子怎么记?所以,小学学物理的那些孩子,都是属于又费时,又费钱。其实,也都是跟着那些不靠谱、人云亦云的家长走罢了。孩子都是傀儡。

 

   中考已经不再有难易区分度。真的能拉开差距的也许不是数学和英语,而是语文和历史。未来新中考政策中名额分配将占据总录取人数的一半。最近有人公布过一篇各区各校未来名额分配的人数。一叶先生也仔细看过,其实我们也做过统计,该数据和我们测算的还是有非常大的出入(我在交流群已经说过)。不管如何,我们坚持认为未来学校的10%-15%是具备市重点名额分配资格。而考评依据正是“中考+综合评定”,所以未来中考走名额分配路线的家长务必要注意以下两点:

 

1. 手稳

2. 综合评定的分数不能太低

 

     手稳,上文已经说过,在降低难度中考题下,自己不犯错,指望别人犯错是唯一的策略。当大家都不犯错的时候,综合评定将起到决定作用。2:1投档,然后综合一起算分录取。综合评定是自己和学校分别输入数据,教委指定部门根据相应规则评分,高中审核录取。从以上内容看,谁更重要?当然是中间制定规则的环节。要想综评拿高分,就必须得按照规矩办。所以,未来不是什么社会实践活动和比赛都有用的,必须是以初中为主导的活动,才会纳入综合评定。综合评定是鸡不了的,估计又有家长要焦虑了。

 

     2022年裸考进市重点只有20%名额,而四大是没有裸考名额。那当综合评定分数不够被淘汰出名额分配录取,还有没有机会进入市重点?一叶先生可以告诉大家,是有机会的。当中考成绩超越名额分配市重点线(2:1划档线)15分以上,即使没有综合评定,还是可以以裸考方式进入市重点。但是,这十五分并不那么容易拿。但不管如何,特别手稳的孩子,还是可以忽略第二条。也就是说,未来中考分数决定一切,除了几年四大。四大只有自招和名额分配。

 

    所以,建议每一位家长,在小升初前就应该考虑一下未来中考的方向,你们孩子适合通过什么通道进入什么学校,而并非走一步看一步。自招,听上去很美好。也许家长都有自招梦,但你们不知道的自招内涵太多太多。还是那句话:“我看到过通过条子自招四大成功的学生,但从没有看到过上自招班自招四大成功的学生。”别到时候自招失利,回来再中考,缺乏基础题训练,手又难稳,结果两头落不到好。

 

    也许对于中考,大家都看不起的一课一练,🆚奥精和市北培优更管用。连一课一练都做不到全对的,还有什么资格去超前,去准备自招?洗洗睡吧!

 

 

    再通过今年中考难度看课外补课。说实话,一叶先生觉得校内中等偏下学生是可以补课。去大机构,选择对应学校考试难度的课程。丰富自己的知识点拓展。如果是中等偏上希望拔尖的学生,建议还是别把时间浪费在毫无针对性提高的课程上,还不如定定心心自己在家整理知识点缺陷,把不懂的内容都弄懂。不理解内容可以去问自己学校的老师和同学。机构不会为了你们量身定做课程,他们只会走流程把知识点都过一遍。所以不耻下问,也并不是一定要去机构把懂或不懂的东西都统一学一遍的。初中新中考那么多科目,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以给你们去挥霍。

 

      至于提前学,如果作为预习是可行的,很多机构都在提前教,但和学校老师比还是有很大差距。那种提前学两年三年的,绝大部分都是属于基础不扎实,盲目赶进度。回到学校也默认都会不听了。请问这对于中考还有帮助吗?答案是否定的,任何学生都有遗忘率,中考又看重准确率。这种拼命赶进度搏自招和难题,或选择一堆没有用的课,最终中考会有大麻烦。

 

   中考题目以基础为主,已经透露未来教委改革的方向。重视素质教育,追求平衡,要让那些没有钱在外补课刷题的孩子也可以考上好高中。所以,最好的唯一的方法就是降低难度。让那些超前和刷难题的学生走上不归路。从而遏制鸡血超前风。这些是不是一叶的童话故事的再现?你再努力,但如果努力的东西以后不考,那努力还有意义吗?奥数,英语,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很多家长和一叶抱怨,说对口菜中,感觉没希望了,希望进群学习。不好意思,进群学习,一叶也改变不了孩子。能改变的只有你们家长自己。当家长学会放手,孩子学会自立,那才是真正开悟的一天。真正牛娃,是不依赖补课,依旧可以拿到学校前三。这个学霸标准永远不会变!

 

     别说高考难,高考问题一叶先生以后会详细说。即使超前学到高中,外面还有哪些机构可以支持你们考进北清交复?根本没有!高中老师和学习环境才是决定你们孩子进入什么大学的根本所在。所以,做好规划,去哪个高中,是大家当前的首要任务。

 

     未来,不再是死读书和死刷题。

     

     未来,不属于盲目跟风的家长。

 

     未来,只属于会自学的孩子。

 

     未来,真的要动点脑子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5ZXS0McU6Mc8xcvPlF6si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