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台为什么要建标签体系,分类它不香吗?

来源:谈数据,作者:石秀峰
全文共3678个字,建议阅读6分钟
数据中台为什么要建标签体系,分类它不香吗?
在众多的数据中台的解决方案中,一个叫做“标签中心”或“标签体系”的应用,几乎成了数据中台的“标配”。
乍一看,标签体系就像一个树状的分类。
因此,有专家吐槽:“现在讲啥数据标签,数据类目,跟SAP Classification比真是弱爆了”。
数据中台为什么要建标签体系,分类它不香吗?

注:SAP Classification为SAP产品中的一个分类系统,它支持以有序的结构将特定对象(例如,文章和站点)组合在一起。它的基本功能是为各种不同类型对象的所有属性特征提供存储库。然后将相似特征的对象分组到类中(分类对象),以便系统可以更容易地在事务中找到它们。

那数据标签到底是什么?它与数据分类体系相比,是“真的香”,还是“弱爆了”?
 

01. 概念的澄清

无论是在数据中台,还是传统产品设计中,绕不开的几个概念:分类、属性、标签。
1、什么是分类
分类,就是指按照种类、等级、性质或特征的归类。也就是把相同属性或特征的“对象”归集在一起,形成不同的类别,方便人们通过类别来对“对象”进行的查询、识别、管理和使用。“对象”可以是人、产品、物料或其他实体,例如:人可以分为男人、女人,也可以分为老年人、中年人、青少年。
2、什么是属性
属性是事物所具有的性质或特征,重点强调的是事物本身,例如:人的性别、身高、胖瘦、年龄、性格等都是人的属性。可以将某个事物的属性抽象出来作为事物的分类,如我们上边举的例子,男人、女人是按照性别属性对人的分类;老年人、中年人、青少年是按照年龄属性对人的分类。事物可以按照属性来分类,分类也是事物的属性之一。
3、什么是标签

标签,原意是标明物品的品名、重量、体积、用途等信息的简要标牌,例如:商品标签、图书标签、车检标签、文件标签、服装吊牌等。从这个概念衍生到网络标签,是人工或系统自动或用户自发的,通过相关性很强的关键字对事物或内容进行描述,帮助人们分类内容,以便于检索和分享。例如:我们也可以给“人”这个对象打上男人或女人,老人或青年的标签。可见,标签也有维度或分类,而属性也是一种标签。

 

02. 分类VS标签,到底有啥区别?

前边的例子中,男人、女人,老人、青年,这既可以是对人的分类,也可以是人的标签。分类和标签有时候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分类可以作为一个标签,标签也可以抽象出分类。那么,分类和标签到底有什么不同?
关于这个问题,知乎上网友的一个回答挺有意思的:
分类由于只能隶属于一个,所以往往带有武断和不恰当的色彩,它是一个“is a”的问题,属于本质论的范畴,而对事物的“本质”的认定,严格来说,这事只有上帝才能做,换句话说,谁做都不合适。标签则不同,它是一个has a”的问题,说某个东西有某种属性,要求就没那么严格了。
笔者理解:分类是一种严谨的数据组织方式,一般按照一个或多个维度自上而下、从整体到明细的穷举,遵循“相互独立,完全穷举” 的原则。而标签是一种灵活的数据组织方式,放弃大而全的框架,基于业务场景自下而上地倒推标签需求。
除此之外,分类和标签还存在如下不同点:
1、分类一般是面向团队或组织的,注重标准化;而标签可以面向组织,也可以是面向个人,注重的是个性化。
2、分类具有排他性,分类之间是独立的、不能交叉;而标签允许交叉,标签之间可以相互关联、相互依赖。
3、分类体系需要事先规划,在标准化的框架下进行使用;而标签可以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允许随时添加。
4、分类注重结构化,具有层级控制,是一个树状结构;而标签的结构是松散、灵活、开放的,整体看是一个网状结构。
数据中台为什么要建标签体系,分类它不香吗?

来源:PMCAFF产品社区《知识管理——如何使用印象笔记的多级目录标签做知识分类管理?》

 

03. 分类VS标签,哪个“香”?

在数字化应用中,分类和标签其实根本无法分出个伯仲。标签体系也需要一定的分类,而基于某个维度的分类也可以作为一种标签,只是他们支持的应用场景或有不同。
分类一直存在,它源于人的认知,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起源。
在几百万年前的原始部落,人们将打回来的猎物、采集回来的种子进行分类存放,以便存储和管理。分类的作用自然不必多说,它可以让我们条理清晰,层次清晰,一目了然的识别和管理事物。
即使在当今由互联网、计算机构成的数字化世界中,分类体系也一直是我们组织数据、处理数据、查询数据、管理数据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数据中台为什么要建标签体系,分类它不香吗?
在传统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使用更多的是分类,例如:ERP中的物料分类、人员分类、客商分类等。一套科学、严谨的分类体系是企业的“人、财、物、进、销、存”等业务流程有效管理的基础,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家企业的“物料分类”科不科学、规不规范,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这家企业的管理的规范性情况和精细化程度。上文我们提到的SAP Classification就是这样一个可以根据事物属性特征进行多维分类体系的系统。不仅SAP,像Oracle、用友、金蝶等ERP大厂,同样也有类似的多维数据分类体系。
标签(网络标签)是随着互联网发展产生的,最早用在博客、文章的内容分类中,方便用户管理和聚合内容。随着大数据的发展,标签体系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被互联网企业广泛使用,通过特征集合并关联打标签的对象,对分析对象生成画像,挖掘对象的价值。例如:各大互联网APP(淘宝、今日头条、抖音等)都有一个基于标签体系的推荐引擎模块,通过用户静态属性和行为属性给用户打标签,形成360度用户画像,然后根据用户的偏好将信息或产品推送给用户。
因此,分类VS标签,根本无法区别那个更“强”或哪个更“弱”,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不同的体系就好了。

在企业的数字化建设中,需要分类和标签结合使用,才能最大化发挥数据效能、挖掘数据价值。

 

04. 数据中台为什么需要标签体系

上文中我们说过,传统企业的信息化使用更多的是分类体系,而标签体系是互联网企业的“致胜法宝”。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掀起了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从技术侧来看,转型就是拥抱互联网,战略性的使用数据和IT。在这场数字化的变革中,数据中台被认为是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降本增效的新引擎。
数据中台为什么要建标签体系,分类它不香吗?
来源:36氪研究院《2020年中国服装行业数据中台研究报告》
关于数据中台的文章,笔者也写了很多了,我们再回顾一下它的概念:数据中台是数据+技术+产品+组织的有机组合,是快、准、全、统、通的智能大数据体系。与数据仓库等传统数据工具相比,数据中台是一种新的理念,以“技术+业务”为双驱动,是企业开展新型运营的一个中枢系统。
因此,如果你将数据中台定位成一个存数据、管数据的技术平台,那或许有“分类体系”就可以了。如果你的数据中台定位的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运营中枢系统,要实现对前端业务的支持和赋能,那“标签体系”就是数据中台一个标配。原因前边介绍过,分类是自上而下的规划,侧重标准化,标签是自下而上的倒推,注重业务场景。

“数字转型,场景为王”,在“技术+业务”双驱模式的数据中台中,标签体系、数据萃取将助力企业运营转型升级。

 

05. 数据中台生产数据标签的四个步骤

在经历过“追捧”和“质疑”等种种考验后,数据中台在基于业务驱动的标签体系助力下,正在用事实验证其价值。关于数据中台标签体系的建设,可以关注公众号(谈数据),阅读《数据中台:基于标签体系的360°用户画像》一文。
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下数据中台如何通过加工和生产数据标签,从而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这个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需要从业务视角对企业数据进行梳理,并将各业务域、各渠道、各类型的数据进行采集和汇聚。
第二,通过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从中提炼出可复用的行为元素(业务线、实体对象、实体属性、动作等),通过沉淀行为元素,可以更好地规范来源数据。这里业务线是在不同业务运营线,例如:某造纸公司有生活纸运营线,文化纸运营线、工业纸运营线、特种纸运营线等。实体对象是指操作和被操作的各商业主体,例如:用户、产品等。实体属性是指实体对象的属性特征信息,例如:用户的年龄、性别、喜好等。动作就是主体发出的操作,例如:询价、购买、浏览等。
第三,根据对象的行为元素给对象打上相应的“标签”,以支持信息查询、信息推送等应用。与传统博客、CMS(文章管理系统)的手动给内容打标签不同,数据中台是根据对象的行为规则自动给对象打标签,并且可以设置行为数据的时间衰减算法,为不同标签分配不同的权重,形成全面的“用户画像”,做到“比用户自己还了解他自己”。
第四,各相关应用直接调用数据中台的标签体系、画像服务,支持企业的精准营销、个性推荐、渠道优化、产品创新等应用场景。
其中,执行第二、第三个步骤的前提就是要做好标签类目体系的规划。也就是说,标签体系也是具有一定的分类结构的。例如:用户标签可以按照标签的控制深度划分为基本属性标签、行为属性标签、商业属性标签等;也可以按照数据中台的数据分层结构,分为事实标签、模型标签、预测标签等。请参考《数据中台:基于标签体系的360°用户画像》

数据中台为什么要建标签体系,分类它不香吗?

写在最后的话

分类体系和标签体系虽各有各的适用场景和侧重,但它们都是企业数据中台理念落地的关键要素,帮助企业沉淀数据资产化,优化数据服务,助力企业落地数字化转型。分类体系能够帮助企业科学、有效的组织数据,规划标签类目;标签体系能够萃取和精炼数据服务,并对数据分类进行反向优化。在企业数据的管理和应用中,它们相互配合、互为支撑,不仅能够让企业有数可查,有数可用,而且能够让企业的数据用的更好。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ZbFnpgymVyAvtwzmAvSk3A

软性“扩容”,上海的最远边界在哪?

◎作者 | 杨弃非

◎来源 | 城市进化论(urban_evolution)已获授权

谁是下一个“亲密朋友”
近段时间,长三角轨道交通动作频繁。
在江苏,两天之内3市开通新线路——常州轨道交通2号线与徐州轨道交通3号线同日开通运营,后一天苏州轨道交通5号线开通初期运营。作为“后备军”,南通也有望在明年实现轨道交通零的突破。
邻省浙江也没闲着。几天前,杭州地铁迎来“三线齐发”。作为两条按地铁模式运营的城际铁路——杭海城际铁路联通杭州1号线和嘉兴海宁,杭绍城际铁路联通杭州5号线和绍兴1号线。
纵观此轮发力轨道交通的城市,除徐州外均位于上海大都市圈范畴之内。待在南通地铁开通后,上海大都市圈内除湖州、舟山两市外,均将拥有轨道交通的基础。
跨市轨道交通的加速铺开,让以“地铁模式”推动上海软性“扩容”成为新的可能。根据不久前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加速建设的市域(郊)铁路,将成为上海大都市圈同城化、一体化的重要一环。
以轨道交通给城市带来软性“扩容”,上海的最远边界将会延伸到哪里?
 
软性“扩容”,上海的最远边界在哪?
2010年广佛线开创跨市修建地铁的先河后,有关地铁突破市域的探索开始在各地酝酿。
上海很快跟进。2013年,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延伸工程开通运营,上海地铁首次走出城市边界,连接至江苏昆山。这也意味着,中国首条跨省地铁就此诞生。
地铁带来的协同效应颇为明显。根据2019年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钮心毅团队发布《2019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在参与调研的1.45万上海市域跨城通勤样本中,有12328人来自苏州,占总人数的85%,而来自昆山的则占到苏州的77%以上。花桥正是跨城通勤热度图中颜色最深的区域。
软性“扩容”,上海的最远边界在哪?
图片来源:《2019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
然而,在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跨市地铁并没有进一步铺开。直到今年初,国内才迎来第4条跨市域地铁——武汉地铁11号线葛店段。葛店位于鄂州,是与武汉一体化程度最深的城市之一。
在外界看来,上海有加快推动跨市地铁的需求。
如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陆铭指出,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绝不只是地铁跨省运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会带来城市和城市之间“边界”的变化。换句话说,“与江苏连通,对上海有好处,但是目前没有人有动力去推动这件事情”。
局面以另一种方式打开。
2012年由既有金山铁路支线改建的金山线,是在国内率先实行公交化运营模式的市域快铁。与一般的铁路不同的是,其能与其它地铁线、公交便捷的“一卡换乘”,几乎与市内地铁没什么区别。
几天前,上海继机场联络线之后的第二条新建市域铁路嘉闵线正式开工。嘉闵线在规划期间就已安排了跨市路径——
据去年苏州太仓和上海嘉定区等多地官方消息,嘉闵线北延线将大概率延伸至太仓。这或将是第二条以地铁模式连接上海和苏州的轨道交通线路。
 
软性“扩容”,上海的最远边界在哪?
图片来源:苏州日报
根据去年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除嘉闵线(含北延线)外,上海17号线西延线和金山至平湖线亦被纳入规划。后两条线均为上海连通嘉兴的市域线,后者则是在原有金山线基础上延伸。
通过市域铁路,上海的地铁网开始向江苏、浙江两省进一步拓展——
目前,嘉闵线对接江苏的苏锡常都市快线已被纳入讨论范畴;而此前,嘉兴传出将修建海宁至嘉兴城际铁路,连接杭海城际铁路和沪嘉城际铁路,是否以市域铁路形式尚待确认。
总体上看,从上海发出的两条地铁放射线格局已初具雏形。
软性“扩容”,上海的最远边界在哪?
有关上海软性“扩容”的讨论2016年就已出现。
在当时对外公开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草案)》中,提出上海将构建与江浙多市协同发展的“上海大都市圈”,为国内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在长三角地区,上海的区域辐射力毋庸赘言。
早在1982年,国务院曾决定成立“上海经济区”,在上海牵头下推进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早期探索。
更受关注的是,2008年以来长三角城市建立的“三级运作”区域合作机制,并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办公室设在上海。
 
通过不同机制,上海的资源和经验不断向外输出,提高长三角地区发展的整体“水位线”。
但行政壁垒限制了上海的进一步“外溢”。如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长谢良兵曾说,一线城市不断扩大的城市规模和有限的城市容量矛盾凸显,为解决“大城市病”,这几年陆续开始向外进行城市功能的疏解。但囿于目前行政规划的限制,这种扩容的过程当中也遭遇了诸多难题。
轨道交通充当了破圈“先行军”的角色——
以珠三角为例。去年广东省政府发布一则消息,新修编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已预留地铁18号线北延至清远的通道。
在此后交通部发布的另一份文件中提出,通过1至2年时间,启动深大城际、穗莞深城际延伸段、深惠城际等城际铁路项目建设。
换言之,在广深牵头下,轨道交通在珠江口沿线几乎组成“闭环”。【猜你想看:广深牵头,在大湾区“划个圈”
但比起“划线”更重要的是,珠三角探索在突破城市行政边界的交通一体化领域展开先行先试。
去年4月,珠三角城际铁路线网优化的专题研究工作正式启动,其中包含了大湾区地铁城际一体化运营、互联互通技术标准及改造工程、一体化生产力设施布局等三个分项专题研究。
根据当时发布的公告,研究将针对城际铁路和地铁在技术、管理等各方面的差异,消除互联互通限制,进一步推动融合发展。
而更早前,广东省政府就委托广州地铁集团承接珠三角城际铁路运营,以消除体制机制障碍。
与珠三角相比,长三角涉及三省一市面临着更为复杂的跨省协同问题。根据此前规划,“上海大都市圈”首要任务之一正是形成90分钟交通出行圈。由此观之,轨道交通领域也将是破题长三角协同发展、以及上海软性“扩容”的关键。
软性“扩容”,上海的最远边界在哪?
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是,在拉近空间距离之外,地铁还能进一步拉近不同地区之间的心理距离。
已开通的两条跨市地铁线路显示,公交化的运营方式、便捷的换乘体验、甚至一卡通等配套服务,为乘坐者带来了两座城市“合二为一”的心理感受。
更重要的是,在基础设施率先“破圈”之后,还将带动相应的管理一体化的问题,在承接产业溢出、对齐发展水平的过程中,促使城市间拥有更多“共同话题”。
这些更深层次的作用也是城市关注的重点。在分析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时,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张尚武就指出,在地铁推动串联起都市圈的基本交通骨架后,功能、空间、基础设施和生态保护等方面都要一体化考虑。
但以跨市地铁的现有发展进度,似乎难以支撑城市的远大目标。
以佛山为例。尽管开通已超过10年,广佛线仍然是佛山投运的唯一轨道交通线路,已全线贯通的“第二广佛线”尚在等待开通。
而早在广佛线投运第二年,佛科院道路与交通工程设计研究所所长曾小明就曾表示,
从轨道交通发展内在来说,轨道交通要成网,这样它的功效才更到位,才能更好发挥大容量、快捷的功能。只有一条线,很难发挥其潜在功能。
单线运营的尴尬同样存在于昆山。2018年,作为苏州市域线,昆山首条地铁S1线开工建设,预计该线路到2023年底开通试运营。这意味着,此前仅通到花桥的地铁线路将有望进一步延伸。
从这个角度来看,上海的“扩圈”,或许将首先在江苏实现。
比较两省在上海地铁延长线上的城市,在浙江,最靠近上海的嘉兴仅有一条杭海城际铁路,承接上海地铁连接所带来的更大经济社会效应尚需时日。
相较之下,在江苏,苏州已开通5条轨道交通线路,较少的常州也有2条。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将有序推进无锡、常州等具备条件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苏南城市再度成为核心区域。
同时,随着南通获批建设新机场,被坊间视为“上海第三机场”,连接南通新机场到上海的北沿江高铁亦被确定线路。
随着南通轨道交通明年“破零”,苏州和嘉兴之外,能否吸引来上海地铁走出市域范围的第三条射线?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yEh-8QD8pDWMG1QVTi7-Qg

中央重磅定调:三次分配到底是什么?

来源 | 刘润(ID:runliu-pub)

作者 | 刘润

责任编辑 | 包不同

点击查看硬核财经猛料和6000个EMBA老板聊完之后,我的录音放在了这里!


中央重磅定调:三次分配到底是什么?

2021年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中强调: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引起了高度关注。

中央重磅定调:三次分配到底是什么?

那么,到底什么是“三次分配”呢?

今天,我们就花点时间讲讲我的一点看法,希望给你一点启发。

1

初次分配

我们先从初次分配说起。

我们说整个社会的运转,依赖三个“部门”。社会是如何创造财富和分配财富的?

三次分配。分别由三个部门来完成:商业、政府和公益。

商业,是最基本的部门,也称第一部门,创造财富,提供服务,提高整个社会的总福利。

什么是商业?

商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为人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活动。比如,汽车、手机、家电是有形的产品,它们是商品;教育、医疗和旅游,是无形的产品,它们属于服务。

商业的本质是什么?

商业的本质是交易,并且参与交易的各方都期望从中获得报酬或利益,通过货币和商人这两大媒介来促成交易。

那,商业如何创造财富?

所有美好生活,首先来自于勤劳创造。比如,企业通过生产并售出产品赚钱,个人用勤劳的双手获得收入,这都是在商业的土壤里,通过劳动创造财富。

财富,是在“交换”的强烈刺激下,用越来越高效的“劳动”,创造出来的。

所以,商业是整个人类财富的初次分配。

 2

再分配

但是,在创造财富和分配财富的过程中,仅通过商业部门来分配,可以做到完全公平吗?

不一定,分配机制总有不完全公平的地方。

因为商业部门的规则有时是不完备的,不一定完全公平。有些人付出同样的努力,却没得到合适的财富分配。

先天占据优势的,就会获得更多;而出生、身体状况、教育程度,都会导致机会不平等。

这时,就需要政府,这个第二部门。

政府做什么呢?

行使“再分配”职能。通过税收、收费、补贴、救济等方式,在商业部门的第一次分配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分配,提高整个社会的公平性。

比如,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和缴纳五险一金的方式,政府先把钱收走,再分配给其他人。

你可能会想,我努力赚的钱都是我的啊,凭什么给别人?

因为,你赚的钱来自你的努力,但不完全。有些可能是时代给你的,也可能是因为你拥有不公平的先天优势。

所以,政府通过再分配的方式,把财富从一部分人手中,转移给另一部人,来缓解和调节社会不公平的问题。

3

第三次分配

然而,政府的再分配机制再完美,也可能会有遗漏的地方。经过第一部门和第二部门的两次分配之后,可能依然有不公平的地方。

比如,教育这件事,就很难说什么是真正的公平,因为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

于是,无数的人自发地投身到公益事业、慈善事业中,用行动和智慧来对财富进行再一次分配。

公益,就是第三部门。

社会自发的慈善力量,分散在社会的毛细血管,根据自己的资源、智慧、影响力,对前两次分配的结果,进行第三次分配,查漏补缺,润滑社会的运转。

所以说,公益,是对社会财富、社会资源的再分配。而做好公益,需要善用资源、选对方式,方能事半功倍。

企业如何在第三次分配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呢?

我自己,是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的理事。我接触了大量有爱心的企业家。

他们总是能看到一些独特的角度,帮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我认识的一位企业家,他认为,大量优秀的学生,因为付不起学费,而上不了最好的大学,放弃学业,这是社会最大的损失。

所以,他就捐赠(并且只捐赠),考上重点大学的贫困学生。

我非常敬佩。

我认识的另外一位企业家,他认为很多孩子带有先天心脏病来到世界上,不是他们的错。

帮助他们活下去,给他们公平的机会赢得自己的人生,才是为社会做贡献。

他捐赠了5万个孩子的手术。

我非常敬佩。

我前老板的老板的老板的老板,比尔·盖茨,用毕生财富成立了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帮助第三世界国家的贫困问题,核燃料充分利用问题,艾滋病防治问题。

而股神巴菲特呢?把钱捐给比尔·盖茨。

我非常钦佩。

我认为,企业家做慈善,除了钱之外,最大的价值,还有他们统筹、善用资源的能力。

洛克菲勒,十九世纪美国的“石油大王”,是成功的商人,也是一位慈善家。他曾说过:我一直财源滚滚,如有天助,因为上帝知道我会把钱返还给社会的。

他返还给社会的方式,就是做公益。那他是直接给钱吗?

不是。因为,他还说过:我不会随便给人一点点好处,除非我能完全保证,这是我花这笔钱的最好的方式。

什么是他认为的最好方式?

能看到成果、有效率的方式,并且最好能带动其他人。于是,他找到自己擅长的教育和医疗领域,捐助了芝加哥大学,捐助成立了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也就是后来的洛克菲勒大学。

他从商业部门的初次分配里,创造了巨大的财富,然后通过公益事业,对他的财富进行了第三次分配。

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捐赠是最容易触及的公益方式,那么,我们也可以有选择性的,把钱捐给那些能善用资源、会有效“花钱”的机构,为社会持续输血。

最后的话

所以,分配财富,一次分配是不够的,需要搭建一套系统化的分配方式。

做好公益,一种关怀是不够的,可以探寻更加多样化的公益模式。

直接给钱的公益,不一定是好公益。善用资源,选对方式,方能事半功倍。

所以,到底什么是“三次分配”?

商业完成了初次分配;政府行使再分配;最后通过公益实现了第三次分配。

这就是三次分配。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MEJAHU7H-wPDi04k9e2Vuw

双汇“弑父”的背后:不听话,废了你!

双汇“弑父”的背后:不听话,废了你!

双汇“弑父”的背后:不听话,废了你!

双汇的“弑父”刀,可谓是狠到头了。

 

当初买双汇股票的时候,谁能想到儿子会举报亲爹呢?

所以当我看到“废太子”那封举报自己81岁亲爹的信时,第一反应是完蛋了!

双汇“弑父”的背后:不听话,废了你!

果不其然,这两天双汇股票就直线下跌。这可能就是炒股之人最无奈的事吧:就是你拼命去研究公司价值,可最后股价跌在了人身上……

一声叹息!这世界太现实了!

有共同利益是亲亲相隐,而利益对立时就是大义灭亲。

大致总结一下儿子举报亲爹的几宗罪:

任人唯亲:重用啥也不懂的,这两年给万洲带来超过千万美元亏损的郭丽军,只因为他听话、老实,容易被驯服,更便于被驾驭 。

始乱终弃、包养情妇:沈瑞芳(曾经的保姆现在的贴身秘书)给他做情人做了近 20 年,无情把母亲一个人孤零零抛弃在漯河,也不允许别人把她接到香港。

化公为私:私吞了 50 多亿港币和 3.5 亿股奖励股票;

肥美损中:不顾管理人员的强烈反对,将进口六分体的结算价从 21000 元 / 吨提到 25800 元 / 吨。这让美国公司赚了钱,但给双汇造成了超8亿的损失。

偷税漏税:2007年双汇国企改制时,私下获得了2亿美元的对价款项,如今已经过了15年,这笔巨额收入至今没有申报,至今没有纳税。

……

果然是亲儿子,刀刀都扎在老爹的痛点和大众的情绪敏感点上,更扎在了我的钱包上。

昨天我含泪吃掉了家里所有火腿肠,一向热衷八卦吃瓜的我,这次都懒得去扒老爷子和保姆秘书的那点破事了。

我就觉得倘若一切是真,那老爷子身为管理者真是犯了一大忌,就是改不掉自己的帝王之心。

其实想想也不奇怪,毕竟老爷子能把一家肉联厂搞成五百强公司,在那个从无到有,还要穿透体制的时代,没点杀伐果断的性子和说一不二的手段,那怎么可能成功?

但是吧,对外手段确实得硬,可对内还这样,就显得有点独裁专制了。

当初太子就因为提了个建议觉得你选出来的CEO不行,就把老爷子给气着了:你居然敢质疑我的权威??

惹不起还躲不起吗?于是他就溜了,结果老爷子的情人上来对他又打又骂的,这还得了,气的忍了这情人20年的太子用头撞门撞得满头鲜血。

但最后老爷子一封告令宣布:CEO还得我选,而你太子之位被罢了,二儿子上位。

双汇“弑父”的背后:不听话,废了你!

哎,看看后来废太子还祝福弟弟,而今天写了封举报信直指老爹,很明显,他也不是为了争权,就是在反他爸的帝王之心,气他爸为了巩固权力,乱搞一气!

当然,在万老爷子眼中:

 

这是我一手做起来的公司,我的钱想拿多少就多少,想给谁就给谁。

 

我的公司,我想重用谁就重用谁。

 

你是我儿子,你有今天那是吃了我的红利,你凭什么来批判我、指挥我?

 

不听话,直接给你废了!

双汇“弑父”的背后:不听话,废了你!

从人性上来说,这种心态很正常。可在他儿子眼中,老爸这已经是为了巩固权力而滥用权力,已经不顾公司稳定发展了。这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哎,想想自古以来,独裁的皇帝背后,都有一个凄凄惨惨,时刻被揣测想谋权篡位的太子。

可没办法,人被送上了高位,就忍不住独裁、舍不得放权,改不了忌惮。毕竟权力压迫所带来的快感,远比带来的财富让人着迷。

所以除非你起兵造反,否则生杀大权还握在老爹手中,真是爱给谁给谁,你还真管不着。

但是嘛,要都还在一家人手里倒腾就无所谓,可眼看着外人在分食自己的东西,那肯定不行。

所以很明显,废太子就是单纯看不上那个各种将自家财产往外转的无能CEO和情妇秘书。

我现在估计,太子和弟弟可能都觉得老爷子老糊涂了,被这群人当做敛财工具PUA了,所以干脆造反,举报亲爹,把他搞下去,然后自家人上位,这总比一直耗着,被外人掏空家产的好吧?

哎,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但很显然,帝王心态,用人唯亲,巩固权力这套,在现代,真的行不通了。

其实像老爷子这样的人太多了,有能力的人在公司做皇帝,没能力的就在家里做皇帝。

很多人对“这公司姓什么”“这家谁是老大”太过于执着,执着到陷入执念,失去理智。

就像我老家某地产公司,重要部门的重要岗位,全是老板和老板娘的亲戚。普通员工的离职率超级高,因为看不到希望:甭管你干了多少活,做出了多少成绩,但提拔的永远是自家亲戚。

你要干的实在是好,或者是听话,会讨欢心,他们也会重用你,但会先给你介绍个他的小表妹啥的催你们结婚,或者认你做干儿子,非要搞点亲属关系,才能给他们安全感。

还有更夸张的,一个开连锁药房的老板,外面养了许多“小老婆”,他居然给每一个都分一个药店做总经理……他经常传播他的管理理念:

 

把有能力的人变成自己的家人,这样才能心往一处使。

这和古代皇帝巩固政权也没啥区别:

 

三妻四妾、满是沾亲带故的臣子,根本目的是用亲属、婚姻关系巩固自己无上的权力,满足自己的帝王之心。

而帝王心态也很常见。

别提大老板了,就连很多企业内部小领导也一样,官大一级压死人,大家和平共处各自干好自己的事不好吗,但有些人就有事没事总爱压着你,找你茬,只为体现自己的层级比你高。

所以我就一直觉得,现代社会,一直抱着帝王心态的人,是干不长久的。平权心态,才该是主流。

回看一下,马爸爸消失了,东哥也消失了,他们曾经可都很享受做一个企业绝对代言人啊,但吃了亏后才知道,个人和企业绑定的紧,对企业没啥好处。

看看现在做的比较好的公司,都走到上市那步了,大家可能都不知道老板是谁,人家是闷声发大财。

我周围年轻的创业公司老板,都会比较排斥“夫妻店”“家族企业”“朋友合伙”模式,他们反而觉得沾亲带故不好管,雇佣关系最靠谱。

而他们形容自己在公司最理想的状态就是:

 

谁都能来否定他们。

至少证明员工认真思考了,而众人拾柴火焰高,老板也能更全面的看问题,做出更理智的决定。

想想,这不挺好的吗?

近些年,家族内斗、亲友反目、夫妻成仇人的例子太多太多了。

所以越来越觉得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的才是真理:

亲人并不都是朋友,只有那些有共同利益关系的才是。

帝王心态走到最后,多半因容不得共同利益者的独裁而落败。

因为独裁者总把自己困住了。

他们总自视甚高,觉得别人肤浅庸俗,只关心自己爽不爽,顾不得别人的利益,没有大局观。

所以老爷子们,或许该学的第一课就是倾听。

用平等的身份,倾听不同的意见。

 

以中立的角度,做出每一个决定。

作者:木舒

来源:辣笔小尖椒    ID:lbxjj818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2mvppKPJs1LL2GATO40O8g

《自然》子刊:熬夜毁脑子,肠菌也有锅!北医六院科学家发现,睡眠剥夺会引起肠菌紊乱,促炎伤脑,导致认知功能受损丨科学大发现

 

在现如今的快节奏生活中,熬夜晚睡已经成为当代“搬砖人”的生活标签。“报复性熬夜”、“朋克养生”、“越晚越嗨”等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社会的压力和忙碌的工作告诉我们,熬最长的夜,缺最多的觉,睡不够就对了。

 

然而,科学家告诉你,熬夜促炎伤脑

 

近日,北京大学第六人民医院的陆林院士研究团队在《自然》的旗下子刊Molecular Psychiatry发表重要研究成果,他们发现睡眠剥夺(SD)引起肠道菌群紊乱,促进炎症信号通路TLR4/NF-κB的激活,诱导中枢神经炎症及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最终导致认知功能受损[1]。

 

《自然》子刊:熬夜毁脑子,肠菌也有锅!北医六院科学家发现,睡眠剥夺会引起肠菌紊乱,促炎伤脑,导致认知功能受损丨科学大发现

论文首页截图

 

睡眠剥夺影响着世界数百万人的身心健康,良好的睡眠可以改善人的认知功能,提高工作效率,相反,睡眠不足或睡眠作息不规律则会损害认知功能,注意力涣散[2]。此外,睡眠不足也会增加罹患神经精神性、代谢性、炎症性等疾病的风险[3,4]。睡眠剥夺可以导致中枢和外周免疫炎症反应的激活,释放相关促炎细胞因子,引起神经功能受损,但其中的具体调节机制还不清楚。

 

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肠道菌群调节宿主免疫应答,与认知功能和多种神经精神性疾病密切相关[5,6]。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CFAs)是肠脑轴的重要媒介,具有维持肠道免疫功能,保护肠屏障通透性的作用[7]。

 

已有研究表明,SCFAs可以抑制脂多糖(LPS)和巨噬细胞相关的炎症细胞因子如TNFα、IL-6等的释放[8]。除此之外,SCFAs还影响中枢小胶质细胞的成熟和分化,调节中枢神经炎症的发展[9]。

《自然》子刊:熬夜毁脑子,肠菌也有锅!北医六院科学家发现,睡眠剥夺会引起肠菌紊乱,促炎伤脑,导致认知功能受损丨科学大发现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SCFAs对神经功能的调节通路

 

睡眠障碍可以导致肠道菌群紊乱[10],但肠道微生物失调仅仅只是睡眠障碍的不良后果之一吗?还是作为媒介,调节睡眠剥夺后的对身体造成的一系列不良影响呢?肠道菌群与睡眠障碍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怎样的呢?

 

为了回答这一问题,研究团队在临床实验和动物实验中探讨了睡眠剥夺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肠道菌群紊乱对睡眠剥夺后免疫炎症反应和认知功能损害的调节机制。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临床实验部分是怎么开展的。

 

研究人员招募了25名健康参与者,年龄在19-24岁之间,这些参与者在过去6个月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以减小先前睡眠不足对研究结果的影响(睡觉时间11:00 PM ±30 min,起床时间7:00 AM ±30min)。

 

在正式实验之前,所有的参与者通过佩戴手腕式睡眠监测仪,记录1周的睡眠作息时间。之后参与者被要求在呼吸睡眠监测中心(北大第六人民医院)适应2天,每晚维持8小时的睡眠时间,适应期过后,每名参与者执行长达40小时的睡眠剥夺(SD),再恢复8小时的睡眠时长(RS)。期间收集参与者基线时、SD24小时、SD40小时的空腹血标本及大便标本。

《自然》子刊:熬夜毁脑子,肠菌也有锅!北医六院科学家发现,睡眠剥夺会引起肠菌紊乱,促炎伤脑,导致认知功能受损丨科学大发现

睡眠剥夺临床试验流程图

 

研究人员发现,相对于基线水平而言,SD后参与者的注意力及警觉性变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总分下降,其中记忆领域的评分受影响最大。由于睡眠剥夺对神经内分泌存在影响,研究人员也检测了参与者的血清皮质醇水平,发现SD后明显增高,说明睡眠剥夺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

 

先前有研究报道急性睡眠缺失可以诱导外周循环中NK-κB信号通路迅速激活[11]。研究人员也检测了参与者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发现睡眠剥夺后TNF-α、IL-1β、IL-6等促炎因子水平增加,而抗炎因子IL-10表达水平降低

 

LPS可以作用于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和CD14蛋白,激活细胞表面受体TLR4,导致NF-κB转录因子激活,释放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加剧机体炎症反应[12]。

 

为了证实LPS/TLR4信号通路的激活,研究人员检测了SD后参与者血清中TLR4信号通路的相关分子,发现相对于基线水平,SD后参与者血清中LBP和LBP/CD14的比值增加。这说明SD导致认知功能受损,外周炎症反应加剧

 

《自然》子刊:熬夜毁脑子,肠菌也有锅!北医六院科学家发现,睡眠剥夺会引起肠菌紊乱,促炎伤脑,导致认知功能受损丨科学大发现

睡眠剥夺后参与者的精神运动警觉性测试(PVT)及循环中免疫炎症反应

 

那睡眠剥夺对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呢?

 

研究人员将收集的基线、SD后24小时、SD后40小时的大便标本做16srRNA测序发现:SD后的肠道菌群α多样性明显下降;采用主坐标分析(PCoA)不同时间点样本间的肠道菌群结构差异。

 

结果发现SD前后样本间UniFrac距离较远,说明与基线相比,SD后参与者的肠道菌群组成发生改变;进一步通过线性判别分析发现,在菌属水平上,SD后参与者体内的SCFAs相关肠道菌群的相对丰度明显下调,包括Alloprevotella、Allobaculum、Elusimicrobium、Prevotella

 

质谱分析进一步证实SD后参与者大便标本中的乙酸、丙酸、丁酸水平下降

 

《自然》子刊:熬夜毁脑子,肠菌也有锅!北医六院科学家发现,睡眠剥夺会引起肠菌紊乱,促炎伤脑,导致认知功能受损丨科学大发现

睡眠剥夺前后的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SCFAs的变化

 

由于肠道屏障介导了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的互作,那睡眠剥夺是否对屏障功能存在影响呢?

 

研究人员检测了参与者血清连蛋白和S100β的表达水平(前者为肠屏障通透性的标志物,后者为血脑屏障的标志物),发现睡眠剥夺后两者的表达都明显升高了。因此,睡眠剥夺可以导致肠道菌群紊乱,SCFAs浓度减少,并且破坏生理屏障功能。

 

《自然》子刊:熬夜毁脑子,肠菌也有锅!北医六院科学家发现,睡眠剥夺会引起肠菌紊乱,促炎伤脑,导致认知功能受损丨科学大发现

睡眠剥夺后肠屏障及血脑屏障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变化

 

既然肠道菌群可以调节免疫炎症反应,而睡眠剥夺又与炎症激活相关,那肠道菌群是否可以调节SD后免疫炎症反应,导致认知功能受损呢?

 

与常规饲养的无特定病原体小鼠(SPF)相比,无菌小鼠(GF)的肠道菌群缺失,是研究肠道菌群功能和作用的重要工具。在动物实验中,研究人员采用GF小鼠和SPF小鼠两种模型,随机分为SD组和对照组。在SD组,小鼠经历长达24小时的睡眠剥夺,再恢复3小时睡眠。

 

《自然》子刊:熬夜毁脑子,肠菌也有锅!北医六院科学家发现,睡眠剥夺会引起肠菌紊乱,促炎伤脑,导致认知功能受损丨科学大发现

小鼠睡眠剥夺及行为测试试验流程图

 

与临床实验结果一致的是,SD可以增加SPF鼠和GF鼠的血清皮质醇水平

 

在SPF小鼠中,SD处理后可导致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表达水平明显增加,IL-10水平下降,而GF小鼠在SD后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变化,这说明SD诱导的免疫炎症反应在肠道菌群缺失的情况下会减弱

 

《自然》子刊:熬夜毁脑子,肠菌也有锅!北医六院科学家发现,睡眠剥夺会引起肠菌紊乱,促炎伤脑,导致认知功能受损丨科学大发现

GF小鼠和SPF小鼠在睡眠剥夺后的皮质醇水平及免疫炎症反应的变化

 

完整的肠屏障可以防止微生物入侵,抑制肠道菌群对免疫炎症反应的激活。在SPF小鼠中,肠屏障通透性标志物Muc2和PAS+杯状细胞在SD处理后明显减少,而在GF小鼠中,SD处理后肠屏障功能无明显变化,同时血脑屏障的标志物S100β也有类似的变化。

 

接着研究人员利用新事物识别实验(NOR)和Y型迷宫实验评估小鼠的认知功能。他们发现SD可以使得SPF小鼠表现出更差的空间记忆功能,而对GF小鼠的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以上结果说明:肠道菌群在SD诱导的炎症反应和认知损伤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自然》子刊:熬夜毁脑子,肠菌也有锅!北医六院科学家发现,睡眠剥夺会引起肠菌紊乱,促炎伤脑,导致认知功能受损丨科学大发现

GF小鼠和SPF小鼠在睡眠剥夺后的生理屏障改变及行为学测试

 

那睡眠剥夺诱导的肠道菌群紊乱究竟是怎样调节免疫炎症反应,使认知功能受损的呢?

 

为了探讨SD诱导的肠道菌群紊乱对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研究人员最后对无菌小鼠进行了粪菌移植实验(FMT)。将参与者基线时的粪菌和SD40小时后的粪菌分别移植给GF小鼠,持续2周后评估两组小鼠的炎症反应状态。

 

与移植基线时粪菌的小鼠(rBL)相比,来源于SD40小时后的粪菌使受体小鼠(rSD)的TNGα、IL-1β、IL-6表达明显上调,IL-10水平下调,同时血清皮质醇水平和内毒素水平也增加,TLR4和磷酸化NK-κB p65的表达增多,肠屏障破坏更为严重

 

这说明移植SD后的粪菌可以激活TLR4/NF-κB炎症信号通路,增加肠屏障通透性

 

《自然》子刊:熬夜毁脑子,肠菌也有锅!北医六院科学家发现,睡眠剥夺会引起肠菌紊乱,促炎伤脑,导致认知功能受损丨科学大发现

粪菌移植试验流程图及不同组别小鼠的免疫炎症反应及生理屏障的差异

 

最后,由于睡眠剥夺影响多个大脑区域的功能,包括海马(HPC)和内侧额叶皮质区(mPFC),这些脑区域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相比于rBL组,rSD组的HPC和mPFC组织中IL-1β、IL-6水平更高,而IL-10水平更低,并且Iba1+细胞数量在HPC和mPFC区域也较多,说明来源于SD的粪菌促进小胶质细胞活化

 

研究人员再次利用新事物识别实验(NOR)和Y型迷宫实验评估小鼠认知功能,发现rSD组的小鼠记忆功能表现更差。这说明睡眠剥夺诱导的肠道菌群紊乱,可以调节中枢小胶质细胞活化及外周TLG4/NF-κB免疫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影响认知功能。

 

《自然》子刊:熬夜毁脑子,肠菌也有锅!北医六院科学家发现,睡眠剥夺会引起肠菌紊乱,促炎伤脑,导致认知功能受损丨科学大发现

移植基线时的粪菌和SD40小时后的粪菌对受体小鼠的中枢神经炎症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的来说,研究人员完成了睡眠剥夺损害认知功能的机制探索,证实了睡眠剥夺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因果联系——睡眠剥夺诱导肠道菌群紊乱,激活中枢及外周免疫炎症反应,最终损害认知功能。

 

这一结论为肠脑轴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也为调节睡眠剥夺给身体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响提供潜在治疗靶点。

 

《自然》子刊:熬夜毁脑子,肠菌也有锅!北医六院科学家发现,睡眠剥夺会引起肠菌紊乱,促炎伤脑,导致认知功能受损丨科学大发现

图文摘要:肠道菌群调节睡眠剥夺后的免疫炎症反应,促进SD相关的认知功能受损

 

不过话说回来,晚睡党们,任何以伤身体为前提的熬夜绝对是不值得熬的夜,还是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吧。反正奇点糕已立下flag:今晚绝不熬夜!

 

参考文献

[1]. Wang Z, Chen WH, Li SX, et al. Gut microbiota modulates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duced by sleep deprivation. Mol Psychiatry. 2021;10.1038/s41380-021-01113-1. doi:10.1038/s41380-021-01113-1

[2]. Kreutzmann JC, Havekes R, Abel T, Meerlo P. Sleep deprivation and hippocampal vulnerability: changes in neuronal plasticity, neurogenesis and cognitive function. Neuroscience. 2015;309:173-190. doi:10.1016/j.neuroscience.2015.04.053

[3]. Wang YH, Wang J, Chen SH, et al. Association of Longitudinal Patterns of Habitual Sleep Duration With Risk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All-Cause Mortality. JAMA Netw Open. 2020;3(5):e205246. Published 2020 May 1.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0.5246

[4]. Irwin MR. Sleep and inflammation: partners in sickness and in health. Nat Rev Immunol. 2019;19(11):702-715. doi:10.1038/s41577-019-0190-z

[5]. Pearson-Leary J, Zhao C, Bittinger K, et al. The gut microbiome regulates the increases in depressive-type behaviors and in inflammatory processes in the ventral hippocampus of stress vulnerable rats. Mol Psychiatry. 2020;25(5):1068-1079. doi:10.1038/s41380-019-0380-x

[6]. An Q, Li C, Chen Y, et al. Scaffold hopping of agomelatine leads to enhanced antidepressant effects by modulation of gut microbiota and host immune responses. Pharmacol Biochem Behav. 2020;192:172910. doi:10.1016/j.pbb.2020.172910

[7]. Koh A, De Vadder F, Kovatcheva-Datchary P, Bäckhed F. From Dietary Fiber to Host Physiology: Short-Chain Fatty Acids as Key Bacterial Metabolites. Cell. 2016;165(6):1332-1345. doi:10.1016/j.cell.2016.05.041

[8]. Vinolo MA, Rodrigues HG, Nachbar RT, Curi R. Regulation of inflammation by short chain fatty acids. Nutrients. 2011;3(10):858-876. doi:10.3390/nu3100858

[9]. Li JM, Yu R, Zhang LP, et al. Dietary fructose-induced gut dysbiosis promotes mouse hippocampal neuroinflammation: a benefit of short-chain fatty acids. Microbiome. 2019;7(1):98. Published 2019 Jun 29. doi:10.1186/s40168-019-0713-7

[10]. Benedict C, Vogel H, Jonas W, et al. Gut microbiota and glucometabolic alterations in response to recurrent partial sleep deprivation in normal-weight young individuals. Mol Metab. 2016;5(12):1175-1186. Published 2016 Oct 24. doi:10.1016/j.molmet.2016.10.003

[11]. Irwin MR, Wang M, Ribeiro D, et al. Sleep loss activates cellular inflammatory signaling. Biol Psychiatry. 2008;64(6):538-540. doi:10.1016/j.biopsych.2008.05.004

[12]. Laugerette F, Alligier M, Bastard JP, et al. Overfeeding increases postprandial endotoxemia in men: Inflammatory outcome may depend on LPS transporters LBP and sCD14. Mol Nutr Food Res. 2014;58(7):1513-1518. doi:10.1002/mnfr.201400044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HDMm4Kr420dWTVwMsqsP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