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khfWRiKs5cHUWDIszLTlIg
分享个人经验,保留阅读记录,做时间的朋友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khfWRiKs5cHUWDIszLTlIg
1
说实话,城市排名这东西,很多机构都弄过。
比如,很著名的中国新商业魅力排行榜,按照“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把中国几百个城市分成一线、新一线到五线,6个层次。
但是这个排行榜,往往赞同的人少,反对的人多。
反对者往往认为,这个排行榜选择维度有问题,过于侧重于经济,不能全面反映城市发展的现状。
另外,主持的机构是一个叫做“第一财经”的成都民间机构,所以除了北上广深之外,新一线的排名第一永远是成都,很有点屁股决定脑袋的意思。
所以,每年这个榜单一出来,虽然大家都要看看,但是信服的人有限。
不过,近期由国家官方出了一版权威城市排行榜,应该较好的弥补了以上缺陷。
11月8日,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国家的中心城市课题组发布了“2020年国家中心城市指数”报告,该榜单是继2018年后的第二次发布。
该课题组对25个全国最大样本城市的指标数据进行了汇集,选择了政治、金融、贸易、科技、文化、教育、医疗、交通、信息、对外交往十个维度进行比较。
至少,这个排行榜在维度选择方面就比较全面,从而更加综合的反应城市发展的状况。
在每个维度上,课题组将城市分为四档:
国家中心城市
国家重要中心城市
国家潜在中心城市
非国家中心城市四个层级
重要性由高到低。
请注意,这个“国家中心城市”并不是指我们常说的概念,而是指在该维度上城市重要性。
打个比方大家就明白了,国家中心城市指的是“最强王者”,国家重要中心城市指的是“荣耀黄金”,国家潜在中心城市指的是“秩序白银”,至于没有入围的“非国家中心城市”则可以统统归为“倔强青铜”。
下面,我们一个个维度来看这个榜单。
2
1、首先是政治维度。
对于这个问题,这个官方机构毫不犹豫给出这个结论。
国家政治中心功能不单独设置指标体系,只有北京是国家政治中心,其他城市的指数都为零。
毕竟,唱着“我爱祖国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长大的的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永远也不能犹豫。
2、经济地位
除了政治地位之外,一个城市最重要的就是经济地位,而在经济中最重要则是金融,所以这个排行榜把金融放在了第二维度来看待。
国家金融中心是上海,毕竟国际角度,上海是中国对外的第一门户和中国第一都市。
国家重要金融中心:为北京、深圳、广州、天津、南京、杭州;
国家潜在重要金融中心:成都、武汉、西安、宁波、重庆、大连、青岛、济南、郑州、苏州、厦门、沈阳。
和2018年相比,在这个维度上城市排名变化不大,比较大的则是杭州退步了2名。不过在这个问题上,估计很多人不能理解,杭州阿里和蚂蚁金服的快速崛起,怎么可能导致杭州排名的下降呢?
3、贸易中心
杭州虽然在金融方面地位有所下降,但是在国家贸易中心城市排名方面却进步很快。
从2018年的13名快速跃进到2020年的第六名,上升名次7名。
如果论原因,谁都知道个一二。毕竟作为新经济的代表,阿里以及阿里系公司已经成为杭州发展的最大动力。现在就连六七十岁的老太太都知道,买东西要选择双十一。
4、科技实力
一个城市经济很重要,但是科技也许更重要。有科技实力的城市,经济才能获得长远充足的发展动力,所以科技在这个榜单中排名也比较靠前。
北京依旧是中国的科技第一城市,因为在科技投入,人才吸引,科研机构数量和质量方面,哪个城市能有北京的条件,哪个城市又能有北京的先发优势。
不过,最令人惊讶的是广州,从2018年的第11名,惊人的速度闯到了第4名,上升名次7名。
科技离不开教育,因为经济的基础在于科技,而科技的基础则在于教育。
5、教育
在这个维度上,该机构的排名如下:
笔者看过资料,北、上依旧是中国教育资源的榜首,这两个城市至少占据了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的30%以上。
另外,南京、西安、武汉、广州、成都、长沙,这六个城市应该至少占据了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的50%。而剩下的20%则有被中国其他城市瓜分。
在未来,高校或许是后发城市越来越可望,但是又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资源,因为即使如深圳、杭州这样的明星城市,也不太可能进入榜单的前几位。
6、文化中心
被戏称为“中国七大古都之八”的郑州,在这个榜单终于有了较大的进步。从2019年的第20位上升到2020年第七位。
这几年,郑州文化方面的提升是有目共睹的,硬件方面郑州美术新馆,郑州科技新馆,郑州新博物馆等不断落成。另外,成功举办了国家少数民族运动会、2020年金鸡百花、以及多个国际级体育赛事,往前推10年,这些成绩的取得则是难以想象的。
7、医疗中心
北京作为我国首都,在国家医疗中心建设方面显著领先其他城市。2020年国家医疗中心是北京,除了全国医院前100名数量低于上海以外,其他指标均排在第1位。
特别是医学院院士数量占全国比重达到了44.17%,全国重要医疗会议数量占全国比重达到了46.90%,将近占据了全国一半的资源。
在这个方面,北京作为首都,将长久持续保持其不可动摇的优势。
在这个榜单中,头几名变化较大,上海从2018年的第三名变成2020年第一名,广州则从2018年的第一名后退为第三名,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国家交通中心指标体系中新增国际港口航线数、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指数两项海运指标。
很显然,这个指标上海是相当占优势的,因为现在的上海港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港口。而广州港只能排名世界第四。
9、信息中心
交通中心强调的是物流,但是信息中心强调的则是信息流。
在这个维度,主要体现各种信息在全国的汇聚度度。所以拥有华为、腾讯的深圳,在这个方面进步则非常明显。同样拥有阿里的杭州,进步也是肉眼可见。
最后一个维度是全国对外交往。
10、全国对外交往
这个维度主要体现在旅游之上,能上榜多为那些旅游资源较多的城市。这两年进步最大的是长沙,作为一个旅游资源不是那么丰富的城市,长沙从2018年的排名第19位进步到2020年的13位,实属不易。
3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个概括。
由政治、金融、贸易、科技、文化、教育、医疗、交通、信息、对外交往十大专项功能的专项指数合成,最终得到的综合指数即国家综合中心指数。
根据测算。
国家综合中心指数位于全国城市榜首的城市是国家综合中心,即北京;
所以,北京永远是首都,北京永远是第一。
国家重要综合中心:上海、广州、深圳。
以上四城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一线城市。
潜在国家重要中心:武汉、成都、西安、重庆、杭州、南京、天津和郑州。
天津下降较明显,由2018年的第6位下降到 第11位,跌出全国前10,甚至险些落入非国家综合中心城市。
其中,综合指数排名上升比较明显的是成都、西安和杭州,尤其是杭州上升3位居第8名,成都和西安分别前进了2个名次。
未来,拿到第五张一线城市门票的城市,应该从这个三个城市中诞生。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8kMxTpQUxFhhQAmHq01LIg
作者:花猫哥哥
来源:猫哥的视界(ID:maogeshijue)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hZAqTEeEsFJD6VPEzkJGqA
前两天一篇文章非常火,叫什么年入五百万,勉强在北京过上体面生活,引起了全网热议。也有不少小伙伴的家人要到一线城市去工作学习,让博主给讲下京城的难,到底难在哪。
我看了下,吃瓜群众各说各的,整体而言分成下边的几类:
第一类觉得太特么离谱了,毕竟统计局数据在那里摆着,北京工资平均一万,中位数六千,如果五百万才体面,那有一千多万人不是人呗?
第二类也觉得夸张,不过确实有京城生活经历,表示月入三万确实是不如狗。
第三类就是莫名其妙的吃瓜群众,完全懵逼了,不知道京城到底啥情况。
今天我给大家解释下,北京的这个谜一样的收入情况到底怎么个情况,为啥大家的感受差距那么大。
其实没啥难理解的,“500万才能过上体面生活”这个说法肯定是扯淡,不过京城居,到底有多难,主要是看各自的位置,我给大家分析分析。
第一个问题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如果你本来就是北京人,有套房、有户口、小孩能上学,那月入八千也凑合着过,也差不到哪。
北京是首都嘛,养着巨大的公务员阶层,公务员们工资一般,政府倾向于平抑物价,所以大家可能觉得大城市物价高,事实上并不高,而且套路很深,每个小区附近都有大超市,蔬菜都放塑料薄膜的盒子里卖,那种非常贵,但是如果去小区下边的菜摊子,能便宜不少,如果愿意,大部分居民区附近还有个农贸市场,那里更便宜。
所以两口子加起来赚万把来块也能过得还不错。北京人讲究吃不讲究穿,又省了一笔。
这也是为啥好多人发现生了孩子老人过来做饭,生活成本一下子降了不少,因为老人们天生会找便宜的买菜地方,而且愿意多走一段。很多年轻人在一个地方住五六年,可能都不知道附近走一站地就有个大农贸市场。这样省着点,加上公交系统又巨便宜巨方便,如果很早就有房子有学位,不用担贷款,北京生活成本跟三四线差不多。这几乎是北京最低难度的玩法。
2000年北京人口普查的时候,北京有1380万人,那时候北漂还没大规模开始,可以认为这一千多万人过着不用担心房子的生活。
但是,要但是了,如果你是外地人,通过大学考进来,想在北京成家立业生孩子,并且想把孩子养大,那情况就变了。
首先你得在毕业六七年内攒够一百多万现金,因为这是在北京买个上车房最低要求。这过程中你还得租房,还得有其他各种花销,但是依旧得攒一百多万,只有攒够这个数,你才能勉强搞个上车房,也就是那种地段不咋地,房子也不咋地,也没车位,更重要的是,基本没有学区的可能性。
这么短时间内攒这么多钱,再考虑到刚毕业一两年内根本攒不到钱,那算下来三十岁的时候,你收入最低也得税前三四十万才行,不然这一百万就够你受的。
不过这依旧不是问题的关键,毕竟你只解决了一个住的地方,在北京,真正难的是孩子,如果你想在北京定居,让孩子在北京上学,就需要一个能住人的学区房,又需要户口,这一下把游戏难度往上拨了两个档次。要知道,如果你只在北京工作生活,不涉及小孩的事,那工作居住证就已经足够了,但是如果小孩要上学高考,那就得有户口。
户口本身就非常非常难,北京现在积分落户每年只有6000个名额,之前一个资产过亿的某培训机构大佬,也在渣浪抱怨搞不定户口,孩子没法上学参加高考,大家想想其他人。
那如何解决户口呢?比较好的一个办法是,娶个带户口的妹子,因为北京有大量央企,他们工资不咋高,但是给户口,所以一个好的搭配是男的赚钱,女的赚户口。
上次说这事不少小伙伴还指责我歧视女性,真没有,因为要在京城快速攒钱,就面临体力和心力的巨大挑战,而且得非常抗操,这种事最好还是由老爷们来干。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要问了,攒个靠谱学区需要大概多少钱呢?因为学区房算二套,巨贵,首付巨高。可能需要六七百万的现金。
那你在三十岁的时候每月要承担月供,还要攒钱,一年得攒六七十万,才可能在小孩上学前搞定学区,小孩七岁上学,得在那之前搞定学区房,问题是现在9年一学位,学区房最好是提前买,你买晚了,到时候选择范围非常窄,就得加钱。
大家明白了吧,外地人想在北京定居,还想让孩子上学,一点都不夸张三十多岁的家庭税前一百万才行,感受到压力了没?
你可能纳闷了,家庭收入一百多万难不难?
这个又分情况,北京这边绝大部分人收入都在一万以下,也能活下去,但是你如果是个想留在京城的“北漂”,那你就得比别人牛逼的多才行。
大家要知道大城市的贫富分配情况非常极端,按照最简单的二八定律,20%的人要拿走80%收入,4%的人要拿走一大半的收入,头部的那些人收入非常非常高。
而且北京走的是总部经济,全世界各大公司都在这边有总部或办事处,北京的很多小区租给这些公司出差的人,一个年租金就得三四十万,大家可以估计下他们的工资。
此外互联网中心,还有大量的金融业,都养着一堆的高薪人士,还有做买卖的,开饭店的什么的,各种经纪人,自由工作者,每次新公司上市,都会创造出来一大群千万级的富翁。各省有钱人子女也会向一线集中,甚至伺候这些人的服务业从业者,头部收入也非常夸张,有那种做头发的,健身教练什么的,都收入高的离谱。
中国大学毕业最顶尖的那部分人,如果没出国,基本都被北上深给吸收了,反正有钱人也不少。大家为了孩子也愿意花钱。北京还有一个职能,它是中国的好莱坞,每年新出现的明星大部分都是在北京产生的,这些大小明星和他们的经纪人也是北京有钱人阶层的一支。
大概算下来,每年新增十来万年入百万以上的人问题不大。
这样折腾下来,如果大家看到有人说自己家庭收入上百万,过得依旧紧巴巴,他们可能没瞎说,攒学区房可不是闹的,北京这边好一些的学区房动不动上千万,上千万还往往不太能住,太小太破,如果想买个好点的学区,还能住,最好是三居室,房价直冲两千万去了,这类房子,就算一年攒一两百万,都得攒好多年,而且攒够首付了,交房之后的还贷也是个大麻烦,年入百万过得不如狗可能也没瞎说。
说到这里,大家看出来了吧,北京这边最难的是买房,比买房还难的是小孩上学,既需要户口,又需要学区,这俩都难的要死。如果正常上班而不是那种做买卖的或者富二代,把小孩养大更是个地狱级难度的副本。
很多北漂,尤其是码农们,都有过一个错觉,大学毕业收入还不错,觉得以现在的工资,干个十来年,也在北京有房有车,从此便是长安人。不过转眼十年之后,十个北漂9个得撤离,除非没孩子,甚至没老婆的,可以一直漂着。
北漂整体呈现两次撤离潮,一般到达城市第五年或者第六年会走一批,买房无望,年龄也到了三十,于是回二线或者老家去了。这时候有一批要在北京成功买房上岸,然后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也撤了。这些人回老家往往回不去,毕竟老家又没有工程师岗位,大部分去了新一线,比如杭州成都什么的。
最后剩下少数一部分人,不结婚或没孩子,在北京待下去难度也不大;还有少量的人确实是通过高薪打通了超难副本。
大家可能纳闷了,既然这么难,那些月入还没过万的怎么活?
一部分是老北京,你拼命奋斗的,是别人自带的,他们没那些纠结的事。有的北京人全家五六口子挤在一个三四十平的房子里,还悠然自得,他们等着孩子上完学,把房子卖了套现几百上千万,去别的地方呆着。而且老北京人可能是见过世面的缘故,生活观念非常豁达,对学区房的欲望明显低于新加入的那群人。
还有那些外地进京务工的,比如保姆、保洁、快递、维修人员,他们收入不高,但是依旧比老家高太多,这部分收入差,让他们也很乐意到北京打工。
几年前在飞机上旁边坐着一个中年大妈,她就是湖北人,去北京当保姆,一个月一万多,留在当地一个月两三千,所以去北京了,赚到钱给老家的儿子买房。雇主为了让她早点返京,给她买了机票,她说第一次坐飞机很紧张,要不是雇主着急她回北京给她买票,她自己是绝对不会买的。
这些人本身就没准备在北京常住,北京对于他们只是一个赚钱的地方,赚到了钱存起来回老家花。
还有不少人,在北京码农圈这种人非常多,自己在北京赚钱,老婆孩子在别的城市,有的在石家庄,或者在济南,还有老婆孩子在东北的,一个月回趟家。我昨天发出去之后,评论区有个高赞小伙伴就是住在石家庄,应该是周末往返,你们感受下他们的生活:
你可能纳闷这样做累不累啊,当然累了,不过他们回老家一年只能赚十来万都不到,在北京一年哪怕只赚二三十万万,这个差距足够抹平两地奔波的痛苦了,人一旦当了爹,对痛苦承受上限非常高。
还有一部分,钱有了,学区房也买得起,但是没户口,就去读国际学校,等着将来回老家高考。说到这里又有小伙伴纳闷了,有钱不是可以随便出国读名校吗?
这里又有个问题大家可能不知道,国外的大学,能比得上国内985的学校并不多,大部分都是些“水校”,能赶得上国内985的一样很难考,而且需要家人陪着出去,问题是赚钱买卖在国内,谁会跑国外去干耗着?以前有些当妈的出去赔娃,一年回一次国,很快发现婚姻出问题了。
而且这几年大家心态也变了,很多人不再希望自己的娃去国外发展,回国发展的话,以前的那些“水校”早就没了魔力,这也是为啥那些人花一两千万搞学区房、也不移民的原因,要知道,现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的门槛已经很低了,这些人想移根本没难度。
还有一个问题,之前在渣浪聊这个话题的时候,有小伙伴问,北京除了那些几百上千万的学区房,就没有其他平价的了?
也有,以海淀为例,牛逼的直插天际,这些学校对应的房子非常贵,剩下的跟我们老家那边差不多。以至于不少家长如果孩子没法上这些牛校,干脆卖房回二线,宁当鸡头不当凤尾,因为凤尾实在是太烂了。
说到这里,大家就清楚了吧,为啥好多人说,把“生孩子选项”从人生清单里划掉,顿时感觉天地宽,因为一线城市孩子的投入大到离谱,可能很多小伙伴已经感觉到了离谱,但是依旧体会不深,等你们有了孩子,生活会告诉你到底有多难。不过有了孩子后,会觉得生活中多了很多欢乐,如果不去经历,也很难懂。
今年要修理校外辅导也有这方面原因,因为学区房已经够惨烈了,校外培训更是个无底洞,这玩意纯粹的内卷,搞得一线城市人口出生率暴跌,现在一线出生率只有0.5,低得吓人,这生育率,就算你拼命在北京扎根了,可能你孩子将来也不给生,然后就没然后了。而且政府也在治理学区房,不知道能不能彻底解决,我个人认为非常难。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纳闷了,既然最终也得退出,那北漂们去一线到底干啥?
其实一线城市最大的好处就是“无限可能”,我上文说的那些赚钱买卖,如果你呆在县城,是几乎没可能发生在你身上的,但是如果你到了一线,尽管概率很低,但是确实有了一定的概率。我这些年送走不少离开京城的,有的是当初跟我一起来的,还有是我从大学招聘进来后来在我手底下干活的,大家普遍的反应是自己不适合京城,不过也不后悔。有一个小伙说的比较有意思,“当初来北京,本以为玩的是《英雄无敌》,没想到玩的是《绝地求生》”。
说到底,想在一线立足,就需要在几年内赚足本地人几代人的积累,难度当然是地狱级的。
转自 : https://mp.weixin.qq.com/s/ejGXf0eK_SJERPuBGVYyn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