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中考人数没有公布,我们以一模数据为参考。
*市重点高中包括市重点及分校区、特色校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ezunTaWg6_DWQJTSSZI8QA
分享个人经验,保留阅读记录,做时间的朋友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ezunTaWg6_DWQJTSSZI8QA
最近认识个哥们,是个学经济的硕士,这两天总和我争论自由主义市场的问题。
他觉得蛋壳本身一点错误都没有,是其他问题导致的这次暴雷,租客受害是因为租客自己的风险意识不够高。
且对宏观调控这件事儿的优劣报以消极态度。
emm,我骂他,我说你以为谁TM都和你一样是个金融硕士么。
他说,那应该提高全民教育水平。
虽然他诡辩了,但我竟然一时没想出来怎么回他。
重要的事情一定写在开头,以后吵架真的不能喝酒!!
生气。
一
广东男孩因为蛋壳跳楼,其实是在所有人意料之中的。
因为他不是第一个。
十天以前,就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站在北京蛋壳总部的楼顶。
后来这个女孩儿被警方拦了下来,传播范围非常有限。
几乎都搜不到相关事件的报道。
后来又有视频曝光,一个女孩儿拿着刀和房东对峙,以命相逼。因为房东要把女孩子赶出去。
房东说:不租给你,你想死就死,关我屁事啊。
谁都冤枉,谁都没办法。
在蛋壳整个事件的发酵中,每个人都开始越来越变态,失去了文明社会的准则。
大家都不想的,每个人都是为了好好生活,所以才这么做的。
我看到了失望的堆积,和中国社会里最糟粕的那些东西。
恶心,丢人,但有效。
年轻人从老家奔向城市,无非就是想追求一个更好的未来,和摆脱家乡那些看不见的垃圾文化。
诸如逼你结婚,考公务员,有关系能有工作等等。
除此之外,女生还要面对着性骚扰,扒灰的公公和泼妇骂街等一系列的封建残余。
他们努力生活,学习,工作,为了逃出这个环境,最后发现,结果是一样的。
谁闹,谁就有理。
蛋壳跑路,蛋壳有理;房东赶我,房东有理;金融公司要钱,金融公司有理。
我既没收钱,也没有房,那我拿把刀以死相逼,我就有理。
文明,真的文明。
虽然在这个事件里,房东、房客、金融公司都是受害者,但是压迫总是一级一级的,说到底,最难的,还是租客。
这个世界,永远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本质就是看谁豁得出去。
文明世界不应该是这样的。
文明世界的本质是符合人类精神追求的、能够适应客观世界的一种动态平衡。
所以文明在流动和更替,但本质都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
我国社会文明发展最高的几个城市,北京、上海、杭州、武汉,正在逼着年轻人回到野蛮的时代。
虽然这和他们从小学习的书本知识不一样,但却是能保命的法则。
二
蛋壳的事儿,其实关注的人还是不够大,更多人还是在经营自己的生活,谁惨谁自己负责。
我一点都不奇怪,利己主义是因为社会的相对和平才诞生的。
他们能活在世上不是因为他们多牛逼,而是因为幸运,一切事情没有降临到自己头上。
你是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离婚冷静期你觉得和你没有关系,你是不婚主义者。
你觉得性骚扰跟家暴和你没有关系,因为离你很远。
你觉得买到假货的人活该,你从来都没买到。
现在你住在蛋壳。
社会屠杀年轻人的信仰,一味的割年轻人的韭菜,总有一天,会有反噬的。
这个反噬,我不敢说,也不好说,也说不好。
有个例子,肖战的事儿大家肯定都知道,现在基本是糊了。
在肖战的抵制者里,大家都会互相问,你是为什么抵制肖战的?
有人因为动漫,有人因为网站,有人因为自己家的偶像。
肖战伤害的人足够多,所以抵制他的人群就越来越庞大。
同理,今天一部分人被性骚扰了没人管,明天想离婚的离不了,再后天在蛋壳租房子的没地住。
再之后会怎么样,大家拭目以待。
我看到跳楼新闻的时候,脑子里没什么别的想法,就是想骂蛋壳。
蛋壳现在就像条死狗,怎么骂都不动弹了,情绪发泄也无济于事,该没地儿住的还是没地儿住。
不过其实蛋壳也没有完全死,至少他还继续在房东和房客之间继续拱火,只能让人骂一句:非人哉!
一边骗房东,可以把租客清理出去;一边骗租客,仍旧可以继续续住。
除此之外,蛋壳倡导的租金贷,也和蛋壳自己没啥关系。
他们只是忽悠租户去和小额的借贷公司签合同,然后贷出的款给了蛋壳。
出了事蛋壳隐身,无论是房东拿刀还是房客拿刀,蛋壳躺着数钱就完事儿。
三
而且这事儿,再往前细品,就妥妥是个骗局。
之前有多少砖家倡议年轻人买不起房可以租,不要相信黑房东,要去正规的平台租房。
正规的不正规了,租黑房东房子的那批人,却还好好住着。
这算当代颠倒黑白的苏联笑话么?
黑房东一般都是偷偷打隔断,然后骗你没有押金,但是最后会找借口不把押金退给你。
此外,水电气暖一概不管,派出所上门需要里面的人装不在家。
还和当地的相关部门打好招呼,让想维权的人投诉无门。
你要是还想反抗,就招呼两个东北大哥往门口一站,你自己看着办。
虽然黑房东可恶,和蛋壳一比,好歹能让人有地方住。
今天看到一条评论,以前的平民赚了钱给地主,现在的打工人赚了钱给房东,两者没啥区别。
想想还真无力反驳。
年轻人的观念确实先进,二三产业的年轻人们不再守着“安土重迁”的思想,只要有本事,就不愁没饭吃。
砖家口中,租房将会慢慢代替买房,成为城市中年轻人的主流。
结果骗子都去搞租房了。
没有任何的监管措施。
网赌没人管的时候去搞网赌,挣钱就跑路。
后来抖音直播火,又去搞抖音直播,骗了未成年人的礼物打赏,还卖了假货,又挣钱跑路了。
胆子大一点,用网赌和直播的收益来搞租房的房地产,
就是法外狂徒应该准备好的财富密码。
其实年轻人可能是真不在乎买房还是租房,但前提是,无论是买房还是租房,都得有相应的保障。
买房碰上周震南他爸,租房碰上蛋壳,那都一样。
不知道有人看出来没有,今天的文章,有些想说的话说不出来,因为不能说。
就像昨天,写好的推文并没有发出来,原因懂的都懂,即使是发言非常中立的文章,也被删的干干净净。
但是我想好怎么回应开头那个和我聊天的金融硕士大哥了。
你从金钱出发,我从人性出发。
两个人或许都没错,但是我TM不想和你聊天了。
滚吧!
今天滑了一天雪,晚上约了兄弟。
喝酒去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cWzTPJVSI2c8AGmS5zr3HQ
作者:牙谷牙狗 公众号:最人物(ID:iiirenwu)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BSFiLws8QjvZnqvohzJISw
2020年12月3日凌晨三点零七分,广州天河广场天宝阁18楼188房,蛋壳公寓租户钟春源发了人生最后一条朋友圈:
对不起。
后面是两个微信刚上线的(裂开)表情。
此时,其他房间的三位室友都还在梦乡中。半个小时后,离小钟房间最远的舍友起床上厕所,推开门,才发现整个走廊都都是烟。
搜寻一圈后,他发现浓烟是从钟春源房间的门缝,不停地涌出。
他没有小钟密码锁的密码,打不开小钟房门,只能大声拍门喊叫,但是无人回应。他马上叫醒了其他两个舍友,跑到楼下通知了物业保安,并报了警。
十分钟后,警察、医生、消防员先后赶到。他们问小钟舍友,房内是不是少了个人?
这时,他们才发现钟春源已经从18楼一跃而下了。
大家从没想过,这位平时话不多、但并不内向的男孩会选择用自杀,来结束掉眼前的噩梦。
2000年出生的钟春源是惠州人,刚从一所职业技术学院毕业。九月份,他和蛋壳公寓签了一年的租约。
房子本来是三室一厅,按照长租公寓运营商的惯例,蛋壳把客厅隔断成了一个卧室,整个房子塞进去了四个租客。钟春源住的小屋只有十平米,只有衣柜、床、桌子、空调。
因为没有工作,他选择了蛋壳的租金贷,租金加其他费用共计每月1450元,一年总共一万八千元不到。租住在天宝阁的三个月里,他偶尔会出去面试,其他大部分时间窝在屋子里打游戏。舍友说,他其实很努力的找工作了,但一直处于待业状态。
9月的一天,他在朋友圈还发了一个找工作的聊天截图,说:
又想骗我进厂。
这个2000年出生的男生平时喜欢在朋友圈分享游戏,比如英雄联盟、CS:GO,舍友们跟他的交流不太多,对他的评价是:
闷骚。
租下这个小房子没多久,蛋壳公寓暴雷的消息就传来了。舍友们听说很多租户真的被房东赶出去了,也都惴惴不安。
钟的室友回忆,11月25日或者26日,公寓的大门上出现了房东贴的通知,他说自己已经两个月没收到租金了:
限你们看到通知后,一周内搬离本房间。
按照这则通知,最后期限就是12月3日或者12月4日。
在此期间,小钟的舍友收到房东的微信消息,一周后,要么交房租,要么走人。
这样的事情,已经普遍发生在蛋壳的租户中。
2020年1月,蛋壳公寓在美国上市。它把一个为年轻租户准备的实景样板房,搬到了纽交所门口。蛋壳创始人高靖说,他希望为每一个身处异乡的年轻人,提供一个温暖的壳。
根据蛋壳披露的数字,在全国13座城市有42万间房子,至少有50万租客牵涉其中。十个月后的冬天,几万个年轻人或者被迫搬离,或者与房东对峙。
“壳”碎了一地。
钟春源自杀前的一周,室友们没怎么见到他,他们都有工作,都要早起和加班。大家都是通过微信交流的,聊的也都是蛋壳的事。
12月1日的下午,钟春源突然和舍友说,我要回老家了,在这里又要房租又要吃饭,还要水电费。回去打工两个月就能还清租金贷了,到时说要还能随时还:
不影响我征信。
梨视频采访了房东,问让租户搬离的事。房东否认了要求房客搬离的要求:
没有这样的事情,没有。
其实房东自己,又何尝不是受害者。
对于小钟的自杀,目前还没有官方结论。钟春源的纵火是出于什么动机、蛋壳的暴雷是否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有待更深入的调查。
如果真的是因为蛋壳,那就是整个暴雷事件中最大的一个悲剧了。
12月4日,就在钟春源下18楼不到24小时后,蛋壳公寓租金贷的合作银行微众银行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蛋壳租金贷客户退租后,与我行签署协议,将退租后蛋壳公寓所欠客户的预付租金,用于抵偿客户在我行的贷款,然后我行结清该笔贷款。
蛋壳租金贷客户不用继续还贷,也能结清贷款。政策落实前,微众银行还保证不催收、不扣款、不计息、不影响信用。
这条让很多蛋壳租户松一口气的安置政策,其实就晚到了一天。
事故发生后,蛋壳的管家联系了小钟的舍友,问他的问题是:
房间是不是出了问题,还要不要续租。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SkCpYAoJm3I0AiOLFa3fWQ
这两天刘瑜的一篇演讲火了,一些小伙伴可能不知道这人,有那么几年这人挺活跃,写了一套《民主的细节》,我还看了,那时候觉得还不错,后来在美国生活了一段时间,实地体验后,发现她那几本书也同样充满文科知识分子的酸腐味。至于那个演讲,其实还是老调重弹:
孩子压力太大,家长逼得太死,还是要给孩子喘息空间。
还说自己是不战而降的妈妈,自己的女儿,正在势不可挡的成为一个普通人。
每个人的价值排序不同,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用舒适、用从容、用轻松去交换成功,而追求舒适、从容、轻松也未必是什么罪过。如果一个人选择“自在”放弃“成功”,这也未必是坏事。
而且说了她的教育观,“说了这么多,我的教育观是什么?其实就是两句话: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大概是这样的,如果大家想看原文,百度“刘瑜 普通人”就能看到。
你可能以为我要反驳她说的。
事实上我觉得她说的每句话都很对,我都同意,但是你问我,我会让我孩子按照她说的这个逻辑来过吗?
不会。
原因只有一个,我不是清华教授。
1 社会有好几个大学
咱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好好学习,因为将来要去考大学,大学又分了好几种,985、211、普通大学、还有三本,三本上不了还有专科。
但是不少人可能没注意到,这个社会还有不少隐形大学,智力,美貌,家境,关系,每个维度上都有层级,都分成大学、三本和专科。
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很多东西只能是你父母教给你,别人一方面不一定会,就算会也不一定说,比如怎么赚钱这种事,别人怎么可能教你嘛,如果主动教你,基本都是已经不赚钱的技巧,他们跑出来卖铲子了。
不知道啥是“卖铲子”?就是金子已经挖没了,有人把铲子卖掉了。
一般一波行情已经结束,那些赚到钱的人出来把赚钱技巧卖掉,反正也用不着了,这就是卖铲子。这也是为啥我说“如何判断一个行业赚不赚钱?”,你去找找有人卖铲子没,如果开始卖了,说不定已经到头了,如果到处都是卖的,那这个行业基本完了。
所以说,人生的残酷不仅仅是自己的条件,更多的是父母的关系、见识和财富。
智商不太好遗传,或者说不稳定遗传,两口子都是教授,自己孩子去读三本的有的是(此处没有歧视三本的意思)。
但是这不是故事的结尾,这才是开始,毕竟漫长的人生路,高考是唯一一次“无装备受限决斗”,今后的路,那就是拼三代的资源,人家的那些可以遗传的资源就开始起作用了,如果普通人家的娃没考上,东莞工厂等着你。
如果清华教授的娃没考上,先升本,再考研,如果没有导师愿意收,那就父母去打个招呼,每一步程序都是合法的,你能说有问题?
这两天学了个新词,叫“学术近亲繁殖”,说的是大学里有资源的那些人互相提携,理论上两个农民也可以互相提携,可是他们没啥可交换资源,自然也就提携不起啥来。
这一方面是人脉的比拼,同时也是见识的比拼。人家可能考大学没考上,但是可能其他领域已经大学毕业了,只是其他人不知道,还挺高兴暂时领先。
就像早几年那些有钱的小孩大学没考上,于是出国了,这两年你终于知道这个捷径了,人家已经不出国了,因为现在国外花钱读的大学含金量暴跌,人家又开始寻思考研了。
或者说,学历是普通人的唯一敲门砖,对于一些人来说,这只是兜里其中一块砖,万一没握牢,还可以通过其他办法重新弄一块回来,而且每次都比其他人快,等其他人知道了,就已经换了战场。
这些逻辑都是全世界通用的,因为如果某个孩子他父母是业界大拿,你帮了他孩子,能够获得稳定收益,为什么不呢?
而且也几乎没有父母说我能帮到我孩子,但是我就不帮,肯定会出手嘛。人越到后半程,越能发现所谓的各种奋斗目标,其实最后都是为了后代,这种写在基因里的“基本的动机”,会装扮成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钻到你脑子里,越到后来越赤裸裸。
也就是说,父母的资源本身就是孩子资源的一部分。而且相互帮衬这个习惯不是中国的,是全世界的,甚至是智人的。
学过英文的话,就知道这些欧美口头禅啥意思吧?
“do me a favor”(帮个忙);
“you own me”(你欠我的);
“we are even”(我们两清)。
这个意义上讲,中文世界反倒含蓄一些,不那么直接,不那么赤裸裸。如果大家想深刻体会美国人是怎么处理人际关系的,依旧推荐《亿万》,看完能颠覆很多大家对美国的固有观念。
当然了,说这个不是想愤世嫉俗要批评社会不公,其实这就是社会的本来面貌,关系、钱、美貌、智力这些东西的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货币,都是可以拿来交易的,在哪个国家都差不多,用《人民的名义》里的话讲,“关系现在不叫关系,叫政治资源”,用川皇的话讲,“这可能就是生活”。
回到文章开始的那个话题,刘瑜作为清华教授,完全可以给自己的娃托底,其他人行吗?你们见过社会上层的光辉亮丽,见过社会基层有多凶残吗?
我发现很多没孩子的人都喜欢说“如果自己有孩子,就让孩子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其实吧,绝大部分家长并不是蠢,也不是有病,之所以天天逼孩子,他们是以自己经历,知道了一个常识,如果以孩子喜欢的方式混,他只能幸福地过十来年,剩下的日子基本就是望不到头的灰暗和无奈。绝大多数人发自内心喜欢的东西都不赚钱,也没啥卵用,如果不提前搞点防身技能,到了社会上就是个被吊打的命,喝奶茶都喝不起网红款。
甚至有人说,逼孩子不如逼自己,问题是绝大部分人到了三十岁,已经基本成型了,逼也没啥用了,孩子还处于可塑期,逼一下效果有加成,今天多读一眼书,将来就可以少看别人一个脸色。
不少人说去国外得了,其实这也是个误区,去国外就解决问题了?朋友圈一堆美国那边的家长,好几个都是妈妈辞职在家看孩子,美国的崛起之道就是残酷的竞争,真以为跑美国就可以躲的过?而且是什么错觉让你以为美国那边的好大学容易申请了?你不想在中国上野鸡大学,去了美国就能接受了?对,还不是考,得申请,那个推荐信的权重非常重。
而且说不定美国那边的娃长大了,世界也彻底变平了,又需要跟东亚怪物房里出来的人一起竞争,到时候你玩的过吗?
绕来绕去吧,你就会发现其实绝大部分家长在“逼孩子”这个问题上并没有什么错。错在家里没有矿,错在父母没资源,所以得去参加残酷的竞争。
基层老百姓逼着孩子上是因为担心孩子跟自己一样了,中产阶级焦虑,那是因为担心阶级掉落。只有搞房地产的老王不着急,他的儿子考不上大学可以去读伦敦大学学院(UCL)嘛,大学没毕业可以给五个小目标,赔二十个小目标爹也可以给打底嘛,又不是出不起,反正已经欠了银行那么多,为啥不多欠点呢。
所以我说,刘瑜站在她的层面说那些话,一点问题都没,我如果哪天不再担心阶层跌落了,我说不定也会像她那么想。但是现在不行,该咋办咋办。
2 “二八定律”在哪都适用
我以前一直以为,这个社会越往上,人应该是越聪明、越厉害才对,毕竟他们是经过层层选拔的。
事实上这些年发现不是,道理我上文说的已经很清楚了,有些人是通过考大学、参加社会大比拼上来的,但是还有很多人他在智力和能力方面连个专科都算不上,他是在别的领域牛逼,这些领域已经是研究生或者博士了,所以被提上来了。
这些别的领域包括但是不仅限于:
家境牛逼;
有特殊资源;
有特殊背景;
某方面有神奇技能。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大家就懂了。
前几天跟一大学同学唠嗑的时候他说了一件事,他说他现在在一家审计公司工作,有几个合伙人,还有一头猪。这头猪每天也不来上班,就挂在他们公司名下当合伙人。
说那哥们是头猪,并不是贬义,因为那哥们自己刚一入职就说把他当猪就可以了,反正啥也不会,也不会来上班,但是希望能帮到大家。大家很快就发现这哥们有神奇技能,他能通过父母给公司拉到项目,所以年底这货的奖金反而是最高的,公司也不能没有他。
有些小伙伴可能不太爽,但是这就是这个社会的奇怪运行方式,甚至这种模式一定程度上讲,才是这个社会的本源。
大家可能还见过一些人,跟猪似的,屁也不懂,啥也不会,但是依旧身居高位,我这些年碰到好几次,一开始挺纳闷,后来慢慢弄明白了,这也是圈子。
众所周知,“领导”这玩意有些人是天生的,但是领导是很孤单的,他既要跟下边的人合作,也要跟下边的人对抗,防止下边的人糊弄他,怎么办呢?
没啥办法,只能是搞点小圈子,弄几个人进来,让他们替自己看着场子,领导自己可能不是猪,但是他的小圈子里很可能有那么几头,他经常跟自己的小圈子打交道,时间长了不可避免对这些人非常信任,走哪都带着,等他上去了,那几头猪就跟着上去了。
这也是为啥我前段时间发微博说,很多行业其实是门槛高的离谱,如果你一旦进去了,就发现里边的很多人都在做着猪的事,二八定律在哪都差不多,在哪都是糊涂蛋占大多数。
3 普通人的出头之道
说了半天,可能有小伙伴说,今天文章的格调太阴暗了吧?
其实不是,只是说一下这个社会运行的逻辑,以及告诉大家不要听那些身居高位的人谈成长,人生轨迹不一样,人家的孩子一出生就带着三个大学毕业证,其他人呢?
那普通人永无出头之日了?
那不是,就算在阶级最严酷的古代,我国有科举,欧洲可以通过海外探险给自己弄个爵位什么的,现在这个通道其实要宽的多,尽管有人通过外挂作弊,但是依旧有很多机会。
首先咱们依旧可以通过高考出头,不要跟着那些家里有矿的人起哄,好好研究怎么培养注意力,怎么培养韧性,锻炼好身体,去攻那些艰苦的山头,条件不好还怕苦,那这辈子也就那样了。
不少人问,高考真的能改变人生吗?
如果你起点很低,10000%会改变,读不读大学完全是两条人生路径,别听他们扯什么白领收入还不如瓦工,那你为啥不去做瓦工呢?还不是那活不是人干的而且根本没有任何保障?
那当白领就有保障?
不一定,但是总有那么几阵风吹来,哪怕你是头猪,说不定也上天了,比如我们上文说到的那种领导,组织小圈子的时候说不定把你弄进去了,你的人生就起飞了。
尽管政治不正确,不过社会确实是分层的,越往上,机会越多,稀里糊涂上位的概率也越大。人的一生全靠浪,位置越高风越大,起风了,你可能就飞起来了。
而且我上文也说了,赛道有好多条,说不定其中有一条写着你的名字呢,有人在“人脉”或者“父母”那条赛道上一生下来就本科毕业了,说不定哪条赛道你也早就毕业了,但自己却一无所知,还是要多探索做琢磨。
4 尾声
所有成熟社会都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鼓励奋斗,鼓励每个人勤奋,只要奋斗就能翻身,这个阶段我们比较熟,大概从八十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到这几年;
接下来就是第二个阶段,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下来,社会急剧拉开差距,一部分人积累起了巨大的财富和地位壁垒。这些人开始变得云淡风轻,表示一切随缘就可以了,不信你看我,我就不逼我自己,也不逼我家娃,而且我还从某贝借款去旅行。
第三个阶段大家彻底放松了,几乎每个人从一开始就有自己的定位,比如德国那种模式最明显,小孩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稀里糊涂做了分流,理论上讲专科和职高可以升大学,其实凤毛麟角,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在搞这种模式。下图来自微博博主“拉瓦轴”。
当然了,这个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文章提供理论支持,比如告诉你上职高很好,体力劳动也不错,甚至比白领强,但是说这些话的人都会把自己的娃往大学里塞。
这种模式中国这几年有不少人在叫好,可是德国那边批评非常多,认为这种模式撕裂了社会,德国今年不也有不少人在抵制口罩嘛,这些人脑子进水了,心瞎,看不到德国上层都躲村里去了,也看不到德国中层都捂得严严实实,有德国学着说这就是多年撕裂化教育的结果,一部分人正在变回猪。
德国那边也有一些人正在推动教改,不过难度非常大,因为教改之后的受益人群不明显,却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
我们反复说过,中产不担心解决固化,他们担心的是不够固化,他们最烦基层泥腿子通过硬拼上来抢了本来属于自己娃的位置,他们这些娃身上已经堆了上千万的装备,学区房、无数兴趣班、课外辅导什么的,智力不稳定遗传这事简直是太多人的噩梦。
文末总结一句吧,任何上层社会的人,说自己要随遇而安让孩子做个普通人,这个没问题,如果鼓动别人也跟自己一样,基本没安好心,他们让你干啥你偏不干啥。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gw48XkNmVbyRIG6kThwcJ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