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考名额分配比例大增,黄浦区考生的优势更明显了吗?从数据说起

按照上海新中考的招生办法,市重点高中未来的自招计划将大幅缩减,而要将更多的招生计划(50%-65%)投入到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中。

 

新中考名额分配比例大增,黄浦区考生的优势更明显了吗?从数据说起

 

相当于原先全市考生竞争的自荐计划一部分和分配给外区的推优计划一部分未来会主要面向本区的初中。

 

对于非四校的区属市重点来说,名额分配招生计划的70%又要分配给本区不选择生源的初中。这使得市重点高中招生数与中考人数比值越大的区域越有优势。

 

通过相关数据,不难发现,黄浦区市重点高中招生数与中考人数的比值位居16区的前列。

 

新中考名额分配比例大增,黄浦区考生的优势更明显了吗?从数据说起

 

新中考名额分配比例大增,黄浦区考生的优势更明显了吗?从数据说起

 

各区近两年一模人数网传数据:

新中考名额分配比例大增,黄浦区考生的优势更明显了吗?从数据说起

 

我们知道上海中考的市重点高中录取率约25%。但通过数据推算发现,黄浦区全区仅名额分配到校的市重点录取率整体上就高达29%,而部分考生人数少的学校,名额分配到校的比例甚至高达50%以上。

新中考名额分配比例大增,黄浦区考生的优势更明显了吗?从数据说起

 

再考虑统招录取计划和自招计划,黄浦区未来的市重点录取率妥妥在30%以上,而之前这一数据大概是30%。原先,黄浦区就已经被称之为“中考天堂”,教育资源丰富。

 

新中考名额分配比例大增,黄浦区考生的优势更明显了吗?从数据说起

 

难道未来黄浦区的优势更大吗?

 

小编并不这么觉得。因为生源对未来的高考输出有很大的影响。市重点高中只是一个名号,从近几年的高考情况来看,黄浦区的市重点下滑严重。而那些中考竞争激烈的教育大区,部分区重点却进步明显,甚至可以和黄浦的末位市重点匹敌。

 

新中考招生办法下,高中间的生源差距会进一步降低。也就是说那些容易考进去的市重点高中很有可能高考表现也会不尽如人意。

 

按照新中考的招生办法,非四校的区属市重点生源不确定性增强,仍能保持强大竞争力的恐怕只有四校了。

 

但通过四校在各区的名额分配招生计划推算,以及与旧中考相比,到区的计划增减情况,我们发现未来黄浦区考生进四校的难度要比现在大。

 

新中考名额分配比例大增,黄浦区考生的优势更明显了吗?从数据说起

 

新中考名额分配比例大增,黄浦区考生的优势更明显了吗?从数据说起

不难发现,相比旧中考,郊区将得到更多的四校到区名额,而传统教育强区的优势大幅下降。

当然,由于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黄浦区的中考压力总体上比大部分区要小得多。但是,未来选择在黄浦区中考区考考生,并不能享受多大的优势。因为所有分配到校的名额仅限于在该毕业学校就读满三年的在籍在读学生中途转学未满三年不享受。

 

我们认为,实力才是第一位的。近几年区重点也有考上名校的学生。中考改革也让高中学校间的差距缩小,相信未来普通高中也会出现更多优秀的学生。只要实力在那里,终究会发光。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jq7RDIDlU8z7GL8JE34z_g

上海中考到底有多难?竟然只有26%的人能进市重点

每个初三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重点中学,最好是市重点。

但你知道上海的市重点录取概率是多少吗?在一届的同龄人中有多少人能够有资格进入理想学校?

更重要的是,考上市重点就能进入名牌大学了吗?市重点的升学比率是多少呢?

上海中考的整体筛选比例

2018年上海中招报名人数约7.1万,而近年来中考的整体录取率均控制在97%左右(包含三校)。事实上,只有不到68%的孩子可以进入各级高中(市/区重点、普高、民办高中),剩下的只能去三校(中专、职校、技校)。而即使是那68%的读高中的学生,也只有26%多点能进市重点,剩下的大半在区重点和普高。

最终进入“王冠上的明珠”四校的,只有区区1600人

上海中考到底有多难?竟然只有26%的人能进市重点
*数字仅供参考

各区中考竞争形势对比

2019年上海共有242所高中,各区的高中数量分别如下:

上海中考到底有多难?竟然只有26%的人能进市重点

说明:

1.表中“市重点”包括“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和“享受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招生政策”两类学校。

2.委属学校包括四校和上实、上师大附中六所。虽然他们中也有部分会在中考的某区招生,但是按性质来说,他们其实不属于任何区,所以计划单列。

3.此处统计的只是学校数量,和中考招生政策并未完全匹配。比如复附青浦虽在青浦,却只在零志愿招生。而格致奉贤虽算黄浦的学校,但同样在奉贤也有招生。

4.上海市向明中学(浦江校区)上海市第二中学(梅陇校区)上海市格致中学(奉贤校区)随本部计入统计。

市重点高中的分层

了解了中考的整体淘汰率,也了解了各区的具体情况,总的来说能够考到区前20%就有希望进市重点了。

可问题是,进了市重点就万事大吉了吗?就能“一只脚踏进交复大门了吗”?

即使进入市重点,也不要高兴太早,毕竟上海现在市重点共有69所,也分三六九等。

一个残酷的真相是,在2018年高考,有学生考上交复(不含医学院)的高中寥寥无几。我们以综评批次为例,2018年全市245所高中,仅有64所高中有学生通过综评录取交复。而这64所高中里,有39所录取人数尚不足10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四校+七宝这五所学校的录取人数便已经占了交复总招生人数的接近半数!

上海中考到底有多难?竟然只有26%的人能进市重点

而录取人数前20的学校,更是占了总招生人数的85.2%!上海的优质教育资源的高度集中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上海中考到底有多难?竟然只有26%的人能进市重点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将来能考进交大复旦,那只有进了这些学校才有希望。那上述学校在中考时招生人数仅占中考总人数的10.9%。培养出一半以上交复生源的四校及七宝在招生人数更是不足2.6%人!

上海中考到底有多难?竟然只有26%的人能进市重点

中考最难之处在于结果的不可逆性

光从数据上来看,中考要进入上海顶尖名校的概率,和高考进入北清复交的概率相近。

但中考最可怕之处在于,作为考生人生中的第一次分流,细微的差别,对于未来发展道路的影响都是巨大且难以挽回的。

上海中考到底有多难?竟然只有26%的人能进市重点

高考的时候,考生也许因一分之差从交大掉到同济。但是未来走上社会之后,交大的学生就一定比同济发展得更好吗?当然不是!

但中考,如果考生同样以一分之差,从顶尖市重点掉到了普通市重点,或者从市重点掉到了区重点,那未来发展的道路,可能就此改写。

全市的市重点,如果光看一本率/自招达线率可能都有70%以上,但对于顶尖市重点来说,这个一本率中的学生都是进入交复同财的;但对于一般的市重点来说,虽然学生也都上了自招线,但录取的多以非211高校为主。相近的数字,含金量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说高考的筛选就像是走楼梯,一格一格的往下走;那中考的筛选就好比滑滑梯,一分之差可能就直接从三楼掉到二楼。

对初三孩子来说,中考的这一步,是不该走错也绝不能走错的!进入高中后还有更多可能等着你!

转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68875330

如今上海的升学形势远远没有不良教育自媒体吹得那么严峻与可怕。

    经历过前天线下“割韭”升学咨询讲座后,一叶先生深思了很多问题。今天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讨论。

 

   “慕溪的魔都慢生活”公众号中昨日也提到了鸡娃和育娃,对此我很认同她的看法。

   但是,由于中考和高考的压力依旧存在,也让走体制内的家长不得不舍弃一些理想化的东西,其实这是一种无奈。

 

   在中国,在所有人的观念中,考上大学是一件光宗耀祖,高大上之事。考大学算是人生第二次投胎了。

  尤其是对于在边远地区的人们。但是考上学真的能改变人生命运吗?也许只有农村和小城市走出来的大学生,依靠学历留在了大城市。让他们从此过上不一样的生活。

   但对于大城市的本土学生呢?他们更多的是延续父母的阶层而生活着。

 

   所以,对于我们上海户籍学生而言,考大学,也许就真的是考上一个学校而已。为什么浦东和闵行鸡?因为这两个区的新上海人最多。他们是通过考改变命运,他们害怕自己的孩子因为考不上大学而被打回原形。

 

    为什么中心城区的家长不普遍那么焦虑,鸡血?(即便有也是被现在自媒体教育鸡血风带起来的)

   因为他们有房有钱有产业,他们不需要通过考试改变命运,给孩子留一套上千万的房,或一个公司,一份产业,足够孩子一生无忧。

 

   要知道1000万,假设一名大学生工作后几十年平均年收入12万,需要不吃不喝足足80年才能攒到。因此,当你想明白了,就会发现能不能考上好大学,其实也就是那么一回事。

 

   大家注意,这里我用的是好大学,不是大学。因为好大学(985和211)和大学(普通一二本)的差别,仅在应聘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有区别。那有钱就可以不上大学了吗?一叶先生认为大学一定要想办法去上的,因为在那里的经历,获得的交际圈,老师和同学交往,甚至处事观念,会影响你未来几十年的人生格局。一旦交友不慎,爹妈留给的房子和钱财再多,也许短时间里就被败光了。

 

    昨天讲座里,讲师提到上海中考的高中录取率不足50%,不止一次提到将有一半孩子是上不了高中。他那是为了制造焦虑,但事实并非如此,一叶先生了解到的上海高中录取率大概在82%-85%左右,因为有很大一数量的学生因为户籍和积分原因,是不能报考高中的,但他们也被计算在内。大家可以看看身边的上海户籍的孩子,只要不学坏,几乎没有谁考不上高中?

 

    对于上海户籍的孩子,应该考虑的是考上什么高中。四校,八大,市重点,区重点,还是普高?

 

    按照目前的情况看,只要能考上高中,85%以上的概率是可以上大学的。所以,上大学对于上海户籍的孩子而言,根本不是难事,也没有必要那么焦虑。至少家长和孩子都走点心,高中就进了。

 

   但是2022年新中考政策出台后,招生通道出现了变化。可能考上高中不那么难,但考上市重点还是要有点技巧金额策略的。

 

    只要进市重点,就意味着你只要不是后20%,大概率是可以去一二本高校的。所以,对于所有学生而言,市重点才应该是你们K12中最重要的目标。

 

   一直来,有人总是很酸酸地说,只要自己强大,去区重点和普高,高考一样可以碾压市重学生,扭转乾坤。但是一叶以我二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大家。这种论断太天真。到了高中,高中老师教学决定一切。爹妈的影响力越来越小。去市重点和区重点的差别还是特别大的。如果你的娃不是在初三前能达到高考上本科的能力,到了普通高中,可能三年下来只有退步到大专与高职的份。

 

    因此,家长们你们别无选择。市重点和努力冲击一本,才是K12体制内道路上的最重要一环。

   也正是因为这个目标的存在,也让幼升小和小升初环节的择区和择校变得更加重要。(一叶老帖说了很多次,这里不再重复。)

 

   最近新中考政策出台后,很多人喜欢去研究分配给哪个学校有多少名额。但是这些对你们而言又有什么意义?

   假定200人的学校,给了20个名额,你考不进前20名,那名额和你就一点关系都没有了。

 

   还有很多人喜欢去研究学校自招名额,而以此排名学校档次。这种更蠢。

  自招根本没有标准可言,也没有人说只看成绩。举个例子,我那个朋友孩子,考到教育强区一模前1%,目前依旧没有得到四校的召唤。

   要知道今年还是大比例自招的旧中考政策。那大家想想,明年的一模前列还有什么用吗?真可能就只是模拟考而已。

 

  其实,无论你们怎么去听讲座,怎么去研究政策,研究学校档次,考试又不是你们家长和机构去考,而是孩子自己。

  对于一个真正的学霸,他不会在乎在哪里上学,他不会因为环境而改变自己初心,他不会因为升学压力多大而放弃。哪怕在菜中,最菜的那种,只要能中考+综评考到区第一名,就能去上海中学。而我可以肯定进去后不会被碾压。

 

    听的最多的一句话:有人说,如果进不去民办,就准备四年把娃交给某思或某机构。

   一叶先生认为这种想法太天真,太愚蠢。监管越发严格,机构难度逐渐在降低,进度也在逐步减缓。如果只是一厢情愿的扔给机构,那你的孩子最浪费是时间,并不能换来好的成绩。未来一段时间,检查违规机构一定是教育监管的重点。进度不快,即成补差。

 

   虽然一叶曾经也撰文写过,鸡娃之余要考虑到孩子的身心。尤其家庭幸福远比孩子的成绩来得更重要。但是今天还是啰嗦了一回。没办法,昨天被不良讲师笑晕乎了。

   还是那句话,1500/每小时的咨询,并不能给你们带来什么好的建议。作为家长,还是应该从孩子自身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客观地选择升学途径。

 

 

   所以,上海升学形势远没有不良自媒体吹的那么严峻。请别太焦虑,也自信一些。路,是需要孩子自己一步步去脚踏实地走的。

   另外,请问大家你们知道上海高中均分成绩最好的是哪几个区吗?据一叶先生了解,2020年上海高考均分第一是徐汇区,第二是长宁区。说明啥?只要能上高中,高考结局就难说了。徐汇能理解,竞争一直都很大。但是长宁好生源初中和高中都被挑走了,还能做到第二说明啥?均分也许虽然不能代表什么,但均分起码能代表一些普遍潜在因素,值得我们去思考。

   这里特别提醒一下,传闻中北京周末要安排学校上素质课。这个没有官方宣布,请不要以讹传讹。至少现在或未来一段时间,在上海不会执行。请大家不要传谣了。

   另外,黄牛和割韭菜讲座,是如今教育升学两大毒瘤。

  千万别找黄牛办事,请看下图,血淋淋的教训。

    文章最后发一个群里家长发给我的另一个升学(韭菜)讲座广告截图:

   

   再请大家看看群里见过世面家长(都是过来人)的反应,我又一次笑晕了。

 浦东?又是浦东?也对,浦东新上海人多,怕掉阶层,舍得给孩子花钱,所以焦虑的家长也多。让他去黄浦和长宁试试,超过十个人报名就服他。

  700!夫妻档1400!比前日一叶先生参加的还贵!前天好歹人家也是机构,有合法经营资格。这家也真敢要钱!请问收入纳税吗?请问有教育部门颁发的许可证吗?

   为什么是备孕家长到五年级家长为讲座目标?

  因为这个韭菜生长周期足够长。一茬又一茬,更因为经历过小升初和中考的家长就不好骗了。为什么谢绝同行?因为怕说穿帮。

   至于“韩某人”?一叶目开2年多,四百余贴,一叶先生教育从业二十余年,还真不知道这个韩某人是哪跟葱!我只听到过韩国人。哈哈。

   省去烦恼?呵呵,估计去了以后会更烦恼。

   为什么现在不给地址?是不是怕没教育部门批准的教育咨询资质(广告公司不具备资质)而被举报?700元,咱们心疼钱,连做卧底的心都没有。

   再来一张图,也是群内家长给的:

   写这种帖子也不怕误人子弟?家长们,借读需要什么条件?借读四年后有什么后遗症?估计你们根本不会懂真正问题所在。

   借读,如果没有人被劝退,让出学籍,谁给你们转正?不能转正,就无法享受儿子初中待遇自招。不但如此,还会影响中考平时分何综合评定分数。还要面临被借读校和学籍校家长举报的风险(借读流程是否合规,学籍校和借读校是否跨区?)这些也就算了。借读,你以为就不会被监管了?我悄悄地告诉你,官方已经开始关注此类问题了。借读家长请祈求吧,希望你们四年中不会出什么幺蛾子。

    突然想起来了,这位“老法师”不就是在后台咨询一叶关于共建的那位吗?当属了解了,一个帖子2000均浏览量的自媒体经营者,也能配和均浏览量20000的一叶去谈合作?咱们团队可是科班出身。所以,一叶先生没有回答直接拉黑了,一叶只和公益团队合作。如果能把讲座咨询费全都捐给水滴筹,一叶愿意扫榻相迎。

   既然说到共建,那就说说共建对借读生最大的杀伤力。有因共建名额不够进不去的学生挤着借读名额,即使有名额让出,你觉得校方会优先谁?大家都懂,这样借读生还能指望转正吗?

   家长们,如果这都看不懂就真没救了。这才是最大的借读风险。成绩好也没用,共建生,教师子弟通道生,名单不公布的!奉劝各位,千万不要走借读路,你不是学校自己人,四年后有你们后悔的。借读是没爹没娘的那种买卖。

  所以还请请谨慎看待这种不负责任的教育自媒体咨询,弄不好自掘坟墓。他们盯着的只是昂贵的咨询费。反正可以不负责任乱说。

(上述截图来自交流群内家长提供,一叶不屑去了解无关人员的背景。就事谈事。请所有人不用去打听是谁,也无需告诉我反应。咱们不给他们蹭流量,毕竟咱们流量足。另外,毕竟现在利用教育咨询割韭菜得多了去了。一个个都点名太累。总之说到这儿,还有人愿意奉献钱包,那咱们也就真无能为力了)

   

  另外一个是慕溪管管刚开的公众号,上面的内容陆续丰富,会涉及生活和教育很多方面,鸡娃之余,家长还是需要有自己的爱好与生活的。这个“慕溪的魔都慢生活”未来也将加入到“升学微答问”活动,和摩天崖一起为升学家长答疑。

  

上海中考新政316,名额分配是“阳光普照奖”吗?看数据让你秒懂!

 升学政策、择校分析、热点事件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3月16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

《实施办法》办法一出触动了无数家长的心,2022年起新中考制度正式落地,2022年起,本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分为主招生、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统一招生录取三种类型:

被上海中考新政刷屏,名额分配是“阳光普照奖”吗?看数据让你秒懂!

图来源:看看新闻

 

那么这三种招生方式具体操作细则是什么?

名额分配全覆盖后

每个区、学校能分配到多少个名额

每个学校都有名额可以进入到区属市重点高中 

接下来我们一一进行解析~

 

第一部分:三种招生方式

 

 

自主招生录取

01

自主招生录取方面,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和市特色普通高中的自主招生计划,面向全市范围内有创新潜质、学科专长、体育或艺术特长的初中毕业生。根据《实施办法》,普通高中自主招生计划比以往减少,合计不超过全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总数的6%。

其中,优秀体育学生、艺术骨干学生自主招生计划合计不低于该类自主招生计划的15%。

被上海中考新政刷屏,名额分配是“阳光普照奖”吗?看数据让你秒懂!

 

名额分配

02

新政规定: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将主要采取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形式。名额分配占到招生比例的50%—65%(含委属和区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名额分配)。

被上海中考新政刷屏,名额分配是“阳光普照奖”吗?看数据让你秒懂!

 

委属市和区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概念

委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是指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直接或共同管理的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主要指上海中学、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四校”。

区委属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是指由区教育局管理的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这类学校比较多,比方说徐汇南模、闵行七宝等属于区属高中。

 

裸考

03

15个统一志愿+1个征求志愿,这部分基本跟旧中考的1-15志愿相同

被上海中考新政刷屏,名额分配是“阳光普照奖”吗?看数据让你秒懂!

 

 

第二部分:名额分配数据推算

 

四校名额分配的数据推算

01

中考新政下各区获得四校名额分配的数据推算,如图:

数据分析

被上海中考新政刷屏,名额分配是“阳光普照奖”吗?看数据让你秒懂!

根据上图中的分配原则,可以得出中考人数越多的区,获得四校名额分配人数也越多。根据2020年各区一模人数比例来看,浦东占比23%,在新政下能拿到235个四校名额!

各区获得的四校名额,其中80%分配到区,可以说大头是由全区学生竞争。

想通过名额分配进入四校:浦东、宝山、闵行等考生大区的尖子生优势比较明显,反之,崇明、长宁等考生人数较少的区,进入四校的压力会比较大,由于占比少,获得名额分配的人数也少,各校尖子生竞争压力很大!

 

 

本区市重点高中名额分配的数据推算

02

今天,我们就来推算中考新政下各区初中,能获得本区的区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多少个分配名额!

被上海中考新政刷屏,名额分配是“阳光普照奖”吗?看数据让你秒懂!

注:数据推算基于2020年各区一模人数,以及2020年各市重点招计划总数,并假定名额分配招生计划占计划总数的60%,由于2022届和2023届毕业的初三学生民办是属于择校的,所以各区初中数量中是不包含民办初中的,结果供参考~

数据分析

 

根据上图反应出,未来区属市重点将实现“全覆盖“,也就意味着区内每所初中都有学生进入区属市重点高中,这项政策收益最大的应该是之前那些普通初中(新政出台之前进入市重点寥寥无几的这种初中),毕竟政策的风向是雨露均沾~

 

 

写在最后

此次,中考改革,最开心的无疑是那些普通初中无缘市重点的尖子生们,名额分配雨露均沾,让每所学校的好学生都有机会上市重点,分市重点的一杯羹,但是,会涌现出一个问题,也是值得注意的,孩子进入到与自己段位水平差异比较大的高中,是否能适应?差异太大孩子的心理落差是否会比较大?所以,名额分配的红利来了,找准孩子的定位还是比较重要的。

当然,如果孩子的学校本来就比较好,也意味着校内竞争也是很大的,可能拿不到分配的名额,但是只要孩子成绩好,还可以通过裸考的方式进入自己心仪的学校的,毕竟真金不怕火来炼~

最后,2021年小升初信息填报马上要开始了,家长朋友们一定要理性冷静的给孩子填报信息哦~

政策的红利来了,能把握一定要好好把握,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Ans7UPc2does-T7MwqV9Bw

神秘的小升初升学咨询讲座,原来是如此暗藏玄机

 

    昨天,陪一位好友(女儿今年小升初)去参加了一个小升初的讲座。(不奇怪,一叶先生也想了解看看他们到底怎么割韭菜的)

 

   也不多说那么多废话了。直接上讲座情况说明。

 

   在一个五星酒店的会议厅。挺豪华,估计租金也要花不少钱。大概有100-150人左右参加。(陪同的家长付了几百块讲座费,我的那份也是他付的,哈哈)貌似光门票收入可以达到大几万,应付租金应绰绰有余。

 

   身份验证后(出示付款信息),大家落座等候老师光临。老师姗姗来迟,明显是赶场子。来的是一个年轻人,西装革履,估计也就是30岁左右。自称某著名教育自媒体创始人。(现在还有比一叶更有名,更火爆的上海教育自媒体吗?)其中特别强调宣讲会的所有内容都不能拍照和摄像。

 

   人到齐,老师和主办方负责人打了个招呼,使了个令人遐想无限的眼色,即刻讲座开始。

   他先说了几句,尤其是着重上海高中录取率只有50%不到,有一半学生上不了高中。外加添油加醋,煽风点火,顿时弄得大家都很焦虑。(感觉在座的大多都是小白家长)焦虑气氛开始有点反应了,他开始点评各区初中学校:

 

   有几张很精美的表格(全程不允许拍,我拿出来拍太明显了,所以一张都没拍下来)。表格内容把上海所有的初中都定了一个位。从一流一直到六流。至于评定依据,老师笑言看各校自招预录取的数量。(网上都找得到)学校牛不牛,就看自招。

 

    学校定位结束,接着说近期热点,2022年新中考制度。PPT做得挺用心,也很豪华。但总感觉就是把教委的政策重新读一遍。都是一些大条类的纲要,没有具体的实操。

 

   捋了一遍新中考制度概念后,他又开始正式讲2021年小升初。这里提到几点:

1. 民办是摇号的。但有编外通道。(他们可以代投,但要付费。)

2.公办还可以投简历,私下还是分理科班(他们可以代投,但要付费)。

3. 三公已经开始报名。(他们有路子,可以拿到面单,但要付费。也有考前辅导班,一节课1200元…)

……

(还有很多,总之让人崇拜路子粗,但都要付费,而且费用不低)

 

(本图来自网络,与讲座无关)

   最后老师说,他们是面向中产以上阶层升学咨询和服务。一对一咨询计费为1500元/小时。费用不低,请有实力的家长私下和他联系。(我看到还真有不少家长私下联系)我和朋友这种屌丝只能躲得远远的。

   讲座期间,我还特地装成小白(挺不容易,不大会演),问了讲师几个问题:

  1.择区上老师怎么看?

  答复:徐汇和浦东,教育质量最好,首选。其次静安。静安市重点特别多。

  2.老师,黄浦不好吗?

  答复:太快乐,不好。周围都是不爱学习的同学,要带坏的。

 3.老师对择校怎么看?

  答复:一线公办最好,其次一线民办。买得起学区房的,都对孩子很上心,你们也可以跟着一起提高。孩子毕业,房子一卖,还能赚大几百万。

 4.怎么看到名额分配到校?

  答复:大家千万不要上了JW的当,名额分配到校是给有背景的人的,老百姓靠不上,最后还是要看自己的成绩,不要去管对手,自己实力强比什么都强。

 5.学区房怎么看?

  答复:还是要涨,前滩就算孩子名字要加上去,还是要涨,30万请挂好。 没买的赶紧再去买。

 6.老师怎么看自招?

  答复:自招是对牛娃的奖励,建议你们每个家长都让孩子去上自招课程。自招就是中考的升级版,比中考略难。自招上了以后,中考肯定就能考高分。如果哪位家长对自招有兴趣,私聊…….

  一叶先生听完,一口老血差点没喷出来。这“老师”真敢说,这种水平值:1500/小时,也不去研究一下,就敢胡说八道,我为底下的小白家长们担忧。

 

   以上就是整个讲座的内容。大几百,大家自己看值得不值得?咱们反正大开眼见。朋友问我,怎么样?我的回答是:管好口袋,网上有个“一叶目开”公众号,你仔细看看去…(朋友不知一叶,也不知道我是团队成员之一)

   这是网上某讲座的推荐摇号民办策略图。正是这种不了解内在情况的所谓“资深教育老法师”的建议误人子弟了。因为他们依旧忽略几点:

1. 一叶中考群的实战经验证明:一线民办的分层教育,适合任何层次的学生。包括差生。

2.一线公办的阶层化和不公平,也许从分班考就开始,直到初三。民办有吗?也有,但好很多。

3.学校名气好,不代表你的成绩好,也许就是最后一名。学校与成绩不挂钩,不对等。

4.民办被学校鸡四年,出来即使自招和名额分配拿不到,至少还能拼裸考,有考虑的和计划的,还可以去市重点多的区抢名额。公办四年后,拿不到校排,何去何从?

……还有很多,不一一点明。自己不研究透彻,如何让人信服?

 

  今天是一叶先生第一次参加线下教育咨询讲座。最大的感觉是,焦虑家长的咨询费太好赚了。我甚至感觉这种模式不就是一直提到的“先制造焦虑,然后装装样子,假扮老法师,最后私下交流吗?”这个家长和有的升学讲座还不同,有的是焦虑后直接卖课,卖书。他倒好,啥都没,直接卖条子卖路子。至于路子到底是不是真的?我看悬,说不定还是骗子…

  前几天群里有家长问我,某公众号后台约了咨询,一对一,一小时也是1500,问靠谱不?我问什么问题?家长说就是2023年民办没有名额分配到校怎么办?

   我的天,家长是不是头烧晕了吧。这种问题还需要咨询?除了成绩提高还能有什么办法?要么你是大条,全方位关系,搞定高中借读。(目前牵扯太多,还要保证没人举报,难)而这个绝对不是这种骗子们能搞定的。能搞定也不会开公众号骗1500咨询费了。

    所以大家还是动动脑子,捂紧口袋,千万不要上当。实在没路没门,看完一叶公众号所有文章,都是免费,没有卖课和卖资料,没有咨询费,看完你就是升学专家。省下1500够去外滩看着江景,吃顿牛排,带老婆孩子共享天伦,不香吗?

 

   对于小升初,一叶在公众号中说过无数次,

 

1. 今年民办是摇号的,所谓的编外通道就是“摇电”。运气好算他们的,运气不好算你们的,然后最多安排借读。

2. 今年公办还可以投简历,这还真不清楚,也许暗搓搓的理科班一直都有。但是4月13日前要办好人户分离,今天已经3月底了,还来得及吗?

3.  三公有路子。这个看上去路子有点野。哈哈,一叶对此不发表意见,群内说过无数次了。就怕付完钱,只不过是一日游。有没有搞不定几倍赔偿的说法?

 

    所以,此次历时2小时的讲座,就是一个黄牛办的割韭菜大宴。不指望几百人都上当,能割到几个,一年生活费可以无忧。反正门票收入也够租场地,对于他而言,无本买卖。

 

 

    一叶先生这次线下咨询体验,从咱们的目的上看,就是想知道那些别有用心的人都干了啥?都是怎么割韭菜的?的确让人大开眼界。但更让我惊讶的是,怎么会有那么多家长,那么焦虑?而且那么缺乏辨别是非真伪的能力。

 

    离2021年小升初还有最后一个月就要报名了。对于所有家长而言,都是一次选择。选择了好,初中进入一个良性赛道,未来市重点高中机会大一些。选择了不好,和条子和学霸在一起四年,搞不好就成了牺牲品。

 

   昨天的讲座,一叶先生从中没有看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也许是因为我们都已经研究透了。但是起码有一点,一百多名家长的焦虑和盲目,不言而喻。从一叶公众号背后的咨询和留言就可以看出,外面这类家长还有很多。家长似乎在定位与选择上出现了巨大的疑问。

 

    正所谓了解全面后选择自然不难。而这些家长偏偏不去研究,只会关心哪个学校好,哪个学校次。要知道,学校好坏和你的孩子成绩没有关系。但和你四年后中考的竞争对手有关系。如果家长懒惰到连看帖都不愿意去做,只是喜欢去问,去听别人的话。那不割你的韭菜割谁的?而他们家的孩子未来升学路也注定是悲剧。

     为了让更多家长不被焦虑迷了心智,不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割了韭菜。一叶先生建议大家能把一叶目开公众号的所以帖子(如果时间不够,请把近一年的帖子)都认真看一遍,研究一遍。你们也会成为升学专家。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DLPWWeq57-N5gpDsLxMKj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