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银行朋友对蚂蚁金服的最深度的解读

 


 

一个银行朋友对蚂蚁金服的最深度的解读

1、相关监管文件不可能是最近才制定的。很可能是半年,甚至1-2年前就开始酝酿的,在酝酿的过程中,国内的互联网金融巨头都是全程知晓并参与其中的。

2、马云的演讲和几大部门的监管,置气或者发泄情绪为主要目的的概率很低。马云的演讲,肯定不可能是他自己的手笔,背后有相关创作团队。在演讲之前,蚂蚁应该大致了解相关监管文件可能要在近期推出,所以讲话讨价还价的意味很浓。

3、通过这次监管,蚂蚁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主要有:1)通过四部委的联合监管,完全认证了蚂蚁是一家金融机构。以后蚂蚁就是和全国性银行一样,统一受中国的金融系统监管。蚂蚁不再是所谓身份不明的“科技助贷机构”。蚂蚁可以正大光明的搞金融了。

2)通过此次监管,蚂蚁和其他竞争对手拉开了差距。30亿资本金放3万亿贷款的事情,不会再有。同时,市场再有其他竞争对手想崛起,不仅仅是资本金的问题,光是省内开展业务这个约束条件就要努力很久。而蚂蚁,因为存量的因素,不受上述限制。监管长期来看,保护了蚂蚁的既得利益,打击了拼多多、抖音等金融市场的后起之秀。蚂蚁未来的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有了一定的垄断性。

3)整个互联网小贷市场很大。天花板也很大。蚂蚁作为先行者,优势会很明显。手握3万亿的贷款余额,资本金大概需要3000亿,只要能证明模式可行,募集满资本金,就算这个车票补上了。其他竞争对手一是没有上市,而是先要有资本金,再开展业务,这个募资难度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3、监管层通过这次监管,也得到了他想要的:1)至少保证了市场上不会很快出现下一个蚂蚁,互联网小额贷款群体性风险得到控制。2)将蚂蚁、腾讯等既得利益者和还未完成布局但有实力的参与者区分开,一方面增加了他们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打破了原先铁板一块的局面,为分而治之打下基础。

4、蚂蚁已经确定是金融机构了,那么他的科技公司的估值基础是不是有问题?此次IPO一共才募资320亿美元,还不够存量业务的运行。可以想见,蚂蚁也会和银行一样,走上不停大规模抽血的老路。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KBCEYNyYO0OtHciTs8j7Uw

蚂蚁集团被暂缓上市,马云做错了什么?

蚂蚁集团被暂缓上市,马云做错了什么?

蚂蚁集团被暂缓上市,马云做错了什么?

作者丨燕梳楼

今天最大的新闻,就是马云被约谈。

晚间上交所更是一纸公告,暂缓蚂蚁集团上市。

这事还得从10月24日,上海外滩40人金融峰会说起。

正是在这次峰会上,退休后的马云捅了“马蜂窝”,而且还不止一个。

炮轰传统银行是“当铺思维”,嘲讽巴塞尔协议像个“老年人俱乐部”,抨击监管只会发文件扼杀创新,直言中国金融“没有系统性风险”,因为压根就没有“系统”。

而此时,正值蚂蚁金服上市前夜。

由其实际控制的蚂蚁A+H同时启动,将创下全球最大IPO,市值或达2万多亿。不仅可以稳坐中国首富之位,追赶世界首富也是指日可待。

这个时候公然开炮四面树敌,得罪银行也就罢了,还直接站到了监管的对立面,到底是挟流量以令诸侯,还是钱多人傻开始膨胀了?

这可不是天猫年会的主场,也不是乌镇互联网大会的舞台,而是政府背景下的高规格的金融峰会。

规格有多高?王副主席发表视频致辞,李强书记亲临会场,陈元、周小川、易纲以及四大行负责人等金融界大佬悉数在场。

可以说,台下坐着的全是当今政商界的“超级大佬”。

安排20分钟的发言,实际上也就是请来撑个场面,谁知道一向“政商”极高的杰克马竟然带着稿子一本正经“唱反调”。

他是不知道后果,还是故意“引火烧身”?

果然,平地起惊雷。

整个经济领域余震不断,除了震动,还有震惊,震怒。

无数人在观望,在等待,政府及监管将以何种态度“接招”。

毕竟,作为当今互联网金融的流量巨头,他的这番炮火杀伤力太大了。

很快,北风起,风向变。

邹加怡、周小川、尚福林等经济领域举足轻重的大佬纷纷表态,直接或间接批评了马云的“系统”论。

光明网、金融时报、证券时报等主流媒体也连续发声,驳斥马云危言耸听张冠李戴。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10月31日,国务院金融委召开专题会议,定下调子:

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坚决整治各种金融乱象,坚决维护金融稳定,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一句话,金融监管不是要不要管的问题,而是要怎么强化监管的问题。

你蚂蚁金服再大,也不能游离于监管之外!

11月2日,重磅消息更是一个接一个!

中央深改委会、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密集出台针对性文件,就“网络小额贷款业务”设置了天花板:

单笔联合贷款中,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网贷公司对自然人单户贷款余额原则上不超30万且不超个人收入1/3。

同时,中国国际经济副理事长黄奇帆也公开指出,支付宝的借呗、花呗钱从哪里来。先从银行贷款,再发ABS,30亿资本经过无限循环,可以放到100倍,搞到了3000亿的规模。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蚂蚁不用掏一分钱,靠借呗、花呗一年就能带来95亿的利润,说是白手套也不为过。

而这95亿,几乎都是90后超前消费、过度消费贡献的。

问题是,你知道他在套利,他也知道他在套利,他也知道你知道他在套利,但他不仅一边在套利,还一边装作在拯救宇宙。

没有这么多年监管的一路绿灯,睁只眼闭只眼,无论是阿里还是蚂蚁,能走到今天?

所以,谁都可以骂银行骂监管,但唯独马云不可以。

昨日晚间,监管层终于放出大招: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四部门,集体约谈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总裁胡晓明。

史所未有,力度空前。

今日9时,致命的一击紧随而来。上交所发布公告:
 
暂缓蚂蚁集团上市!

一套组合拳,拳拳到肉,给蚂蚁直接戴上了“紧箍咒”。

坊间多有议论,认为这与马云之前的过激言论有关。

到底有没有关?当然有!

但要说完全是因为这个关系,也未必。

监管有的放矢,马云也绝非无故放炮。

他能走到今天,绝不是靠运气。他不可能不清楚台下坐的是谁,也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炮有多大杀伤力,他更不会真的疯了。

要么一炮成仁,要么一炮成灰。

他这么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什么场面没见过,怎么会信口开河,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唯一的可能就是,故意而为之!

作为全球最大的IPO,蚂蚁金服不仅掌握了金融全牌照,而且是互联网金融的流量霸主。上市后,更容易形成“赢家通吃”和“寡头垄断”的局面。

互联网金融本质不是互联网,而是金融。不会因为有了科技内核就脱离了金融属性。

而金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

像蚂蚁这样的巨无霸已经绑架了海量的用户,监管不可能不介入。更不可能 放任其由蚂蚁变“蚂蟥”。

否则,系统性金融风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企业做大了,就具有了国家属性。

基于此,在蚂蚁上市前夜,可能监管已经介入并发现了相关潜在风险,看到这类没有边界的金融套利对整个国家的经济体系的巨大隐患。

一旦监管收紧,这个好日子就到头了。

比如支付宝每年储备金就达到1万多亿的规模,躺着收利息就有几百亿。

借呗、花呗“空手套白狼”的故事,可能也讲不下去。

而这一切,马云自然一清二楚。

所以,才有了他在外滩金融峰会上的剑走偏锋。试图以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主席的身份,绑架整个企业界以及互联网界,来影响监管政策走向。

蚂蚁拌大象,扮猪吃老虎。

果然,舆论大哗,支持者众。

但他忽视了一点,那就是国家金融监管的决心和意志。

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灾。

马云的话不是没道理,我们也相信马云是着眼未来就事论事,更愿意相信马先生是一个极负社会责任感并值得尊敬的企业家。

但如此制造监管对立显然不合时宜,也不合身份。

不受约束的资本,必然是一场灾难。

四部门联合约谈,无疑是个严重警告。而之后蚂蚁的官方表态,显然也透露出“马已今服”的意味。

不要把时代的进步,当成收割韭菜的弯刀。

千万别忘了,凡事有度,过犹不及。

再大的蚂蚁,也是蚂蚁!

–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nlxcaoIeP0BmPxt1nQsq-g

马云被约谈!蚂蚁金服暂停上市!

喜闻乐见!吃人的马云终于被约谈!蚂蚁金服暂停上市!

hello 老铁们大家晚上好!

喜闻乐见!吃人的马云终于被约谈!蚂蚁金服暂停上市!

昨天晚上马云被约谈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背后意图就特别明显了,我们先来看看官方的想法!

 

【银保监会发文点名花呗:与普惠金融理念不符,实际上是普而不惠】

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发文称,在收费方面,金融科技公司缺乏统一标准,一般高于持牌金融机构。比如“花呗”与银行信用卡业务基本相同,但分期手续费高于银行,与其普惠金融理念不符,实际上是“普而不惠”。

同时,有的金融科技公司存在过度收集并滥用客户信息、信息管理不当的问题,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其信息在平台方、支付机构、出资方等之间流转,侵害了消费者信息安全权。前几年现金贷快速发展时,非法买卖借款人个人信息的情况时有发生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马云的蚂蚁金服赚大钱的秘密有以下几点:

 

1 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偷窥窃取个人隐私和大数据,比如你的购物数据,你的身份信息,你的车房信息,你的面部信息,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大数据被马道长不花一分钱窃取了,然后数据被层层利用,花呗 购物营销 其他银行贷款等等。

 

真实的个人大数据是非常值钱的,基本都能卖到500一套,蚂蚁金服10亿用户,5亿真实,3亿活跃用户,你说值多少钱?

 

2 蚂蚁绝大多数收入来自小贷业务,在不需要自己资本金情况下,可以从银行贷款4%利率,然后15%的价格卖给你,从中牟取暴利,而银行受到监管,蚂蚁不受监管,你说银行惨不惨?

 

借别人的钱发财,这就是白手套啊!借1000亿还可控,如果是借了1万亿,5万亿呢?到时候马云拍拍屁股走人了,留下烂摊子14亿中国人买单!

 

蚂蚁明明是放高利贷的,偏要把自己包装成金融科技公司,假设用户不允许你使用我的大数据,那么所谓你的风控从何而来?

 

3 国家对垄断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里面水很深,不方便说了。

 

银行内部评论蚂蚁被喝茶的四点原因:

第一点就是限制你的领域,搞市场分级让你只能玩小额贷款。小额贷款属于脏活累活,受众广风险大,那种躺着赚钱的方式完全不给你机会。

第二点这就是要告诉杰克你位置要站好,不能僭越。私企就是给国企做补充。

第三点就是
目前没有具体法规能够监管到你,你与持牌机构形成不正当竞争,这是监管套利。

第四就是
过度授信和诱导消费,你的信用体系是否合规有效暂且不谈,但是整个互联网金融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为了赚取利润容易让消费者超额背债。

该吃瘪的还是要吃瘪,但是目的不是为了让你吃瘪,国企和私企还是要分开看,不能钱你私企赚,锅国企背。资本不在乎道德只在乎利润,在国家政策法规还不够完善的时候只能先限制你了,这才是风控的本意

喜闻乐见!吃人的马云终于被约谈!蚂蚁金服暂停上市!

里面的话自己去考虑吧!

喜闻乐见!吃人的马云终于被约谈!蚂蚁金服暂停上市!

马云炮轰金融监管背后,百姓的钱三七分成,乡绅的钱如数奉还还加倍!

喜闻乐见!吃人的马云终于被约谈!蚂蚁金服暂停上市!

喜闻乐见!吃人的马云终于被约谈!蚂蚁金服暂停上市!

马云的豪华朋友圈,包括新希望刘永好、巨人史玉柱、华谊兄弟王忠军、知名演员赵薇(以母亲魏启颖身份参与)、苗圃等,均享有5-50亿以上市值不等的蚂蚁股份权益。

 

他用涉嫌利益输送的方式,把娱乐圈 金融圈各种认识的朋友都拉进来,要死大家一起死,这种方式是极端卑劣的,相当于借别人的钱割韭菜然后让自己朋友圈全部受益。

 

我现在突然有种疑惑,到底现在这个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还是马云的中国?

 

你说现在是中国人的中国吧,作为中国人一个巨型企业上市圈钱,我好像一点好处都没有,反而连续被割韭菜

 

你说是马云的中国吧,似乎现在所有的好处都被姓马的一个人占了,他们几个姓马的吃肉,我们连汤都喝不到?

 

为什么?

 

就这么一个利用政策漏洞窃取百姓大数据的巨兽上市,我真的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喜闻乐见!吃人的马云终于被约谈!蚂蚁金服暂停上市!

刚刚得到的消息,蚂蚁被暂缓了!

但这个完全没有用,我就问一句,反垄断法到底还成立不?再这么任由几个姓马的垄断下去,中国会变成下一个惨无人道的韩国!

财阀统治下的韩国,老百姓永无翻身之日啊!

喜闻乐见!吃人的马云终于被约谈!蚂蚁金服暂停上市!

马有好几个,杭州马,深圳马,还有爱搞小三玩女人的蒋凡!

新华社这篇文章标题《话不可随口,事不可随心,人不可随意》,配图是一匹马在云间……各位细品下这个含义

很多人问我吉祥春秋能不能买,首先我还有不少港股航空 之前买的很多 后来大幅度减仓买了中芯国际,很多人问的意思其实是在钓鱼,让我上当呢!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明年疫苗肯定能出来,国外航空肯定能放开,这是几乎100%确定的事情,那么很多人比较贪想买在最低点,其实也就是吉祥能不能跌到10块以内让你上车的问题


我的回答是,有钱就可以买,问题不太大,成本控制好就可以了,跌到10块以内要等美股崩了
包括白云和上海机场我觉得左侧买入机会已经快到了

最近被很多朋友批评了,我心里不好受,买的信创这段时间跌了不少,今天才刚刚有起色

啥原因呢?我推测是机构追涨杀跌,不看估值不看质地

还好中芯国际涨了点

喜闻乐见!吃人的马云终于被约谈!蚂蚁金服暂停上市!

马云是怎么吃人的?马云的吃法比较高级

 

通过不断的广告暗示,让很多没有实际收入能力的人群不断透支,永远作为底层的奴隶为马云打工还钱,甚至不排除一些学生走入歧途(实际这种情况太多了特别是女学生)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gy49lyvJZ7Ll93rgBzS-hw

拆解蚂蚁盛宴:那些戴面具的狂欢者

拆解蚂蚁盛宴:那些戴面具的狂欢者

悲喜

 

一年前,过度沉溺于酒精的张振新,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病死在英国伦敦的医院里。

 

他是债务规模高达700亿的“先锋系”的实际掌控者。他的猝逝,让人措手不及,也让旗下已经爆雷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雪上加霜。

 

这是一个标志型事件。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大跃进”结束了,留下遍地的狼藉。“先锋系”曾是这个风口上的代表,如今轰然倒塌,背后的万千投资人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许敏、安英、刘贻菊、韩家艳、李福维——我在“先锋系”受害者群体中发现了这几个名字。他们只是中国最普通的家庭妇女,其中李福维已经六十多岁了。通过“先锋系”旗下网信平台,他们各自拿出了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家庭积蓄进行投资。平台爆雷之后,他们比谁都慌。

 

通过“先锋系”进行融资的企业非常多。按照平台上的线索,这几个人摸清了自己那部分资金的最终流向——位于河南郑州的一家房地产企业:美景集团及其相关公司。

 

他们尝试以“民间借贷纠纷”的名义向法院起诉这些公司,希望追回自己的钱。但郑州当地的法院驳回了他们的诉求,理由是相关公司涉嫌违反金融管理秩序,但并不属于民事诉讼的范畴。

 

他们在前不久收到法院的反馈。这些苦于如何挽回损失的家庭妇女,并没有什么积极有效的门路。他们至今仍处在惶恐与煎熬之中。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那个通过“先锋系”网贷平台拿到钱的地产公司,将在马云的蚂蚁集团上市盛宴中,大赚一笔。

 

河南美景集团,在整个地产行业中并不出众,只在河南当地小有名气。它曾与万科建立紧密合作,成为万科进入河南市场的跳板。在近两年的市场整合大潮中,也有出售项目给融创的套现举动。

 

美景集团的老板叫王小兴,这个在郑州市委大院长大的女人,在上世纪90年代通过一家香港公司赚到第一桶金,转而回到河南进入房地产业,还跨界了航空、葡萄酒等多元业务。几年前,对美国穆尼航空的收购,是她最高光的时刻,这是中国民企第一次成功并购美国飞机制造企业。2016年,她在朋友圈晒出了旗下公司推出的首款飞机,那是她的情人节礼物。

 

同在2016年,马云为蚂蚁集团引入第一批战略投资者,王小兴通过旗下两家影子公司,悄无声息地进入了蚂蚁的股东层。中国本土最具背景的投行——中金公司,通过旗下的私募平台,为这些影子公司投资蚂蚁搭建了路径。

 

随着蚂蚁集团即将上市,这些早期的投资者即将迎来丰厚的回报。这是一个估值达到2.1万亿的超级大蛋糕,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IPO。它的受益者包括以马云为代表的蚂蚁集团原始股东和管理层,以社保基金、中投公司以及各大保险公司为代表的投资机构,以及马云朋友圈里庞大的江浙沪企业家群体。

 

但更多的得利者,其实潜藏于蚂蚁股东阵营那一批私募基金中,层层穿透下去,可以看到背后那群庞杂繁复的合伙人。其中有不少的投资者,选择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通过家人或者看似毫无关联的马甲公司进行代持。他们是蚂蚁上市盛宴中,戴着面具跳舞的人。

 

上文提到的河南地产商人王小兴,就是这些低调的狂欢者的代表。

 

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王小兴的背后,可能还有一个更庞大的互联网金融受害群体。他们也像蚂蚁一样,辛勤劳动了大半辈子,存到一笔小小的积蓄,渴望一个富足而体面的生活,但终究没有走出被收割的怪圈。

 

蚂蚁和大象,可能并不在一个维度。这个世界的悲喜,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相通。

 

盛宴

 

“先锋系”可能有很多,而蚂蚁金服只有一个。

 

当金融有了互联网与科技的翅膀,陈旧的格局被撞得稀碎。影子银行抢了银行的生意,但并没有受到更多的约束,而行业中偶尔爆出的雷,则让整个社会在承担代价。

 

即便如此,马云可能还觉得,有些东西制约了创新的脚步,他在前不久的中国四十人论坛上,重新定义了风险,他对要不要控制杠杆率提出疑问,还说巴塞尔协议是一个老年人俱乐部。

 

顺便提一句,这个中国四十人论坛(CF40)的理事会单位,也是蚂蚁集团的战略股东之一。由此,马云得以和国内最顶尖的经济学家平起平坐,发表他的“非专业人士的专业观点”。

 

拆解蚂蚁盛宴:那些戴面具的狂欢者

 

马云曾有一句非常著名的狠话,“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他确实做到了。背靠阿里的蚂蚁集团,在成长过程中越发清新脱俗,它在被资本追逐的过程中一路狂奔,估值不断推高,最终成为市场中最大的那只独角兽。上市之后,这一家公司的市值,将占到整个科创板容量的40%,超过主板那些大型国有银行的市值,甚至一举超越茅台。

 

这注定成为今年以来,甚至未来十年以内,最为宏大的一场资本盛宴。

 

而宴会的主人,当然是马云。虽然他已经从阿里退休,也不参与蚂蚁的实际经营。但凭借股东结构里,几个主要股东(杭州君澳、杭州君瀚)的合伙协议安排,他仍是蚂蚁集团的实际控制者,也将凭借此次上市,增加千亿规模的个人财富,进一步巩固其在首富榜的位置。

 

6年前,马云在阿里巴巴上市的前夕,在没有取得大股东软银和雅虎同意的情况下,将蚂蚁分拆。这在当时一度备受争议。

 

电子支付是一个特许领域,一直以来受制于牌照监管。VIE结构下,这些牌照有被外资控制的风险。马云宁可承受商业诚信上的指责,也不愿去挑战监管的底线。当然,或许也有一定的私心作祟——主打金融科技创新的蚂蚁,在当时是一个未来可期的婴儿,它在资本市场有着比阿里更大的成长潜力。

 

最终,马云用后续补偿行动安抚住了软银与雅虎。而分拆出来的蚂蚁金服,也确实没有让人失望,它迎来一个极其迅猛的发展期。从2015年开始,马云为蚂蚁筹划了好几轮的融资安排,引入了包括社保基金、中投、中国人寿、太平洋保险、中金旗下私募基金、云锋旗下私募基金等多个战略投资者。

 

与其说是引入战投,不如说是马云发出的一场盛大的狂欢派对的邀请函。

 

尤其是社保基金与中投公司的进入,让蚂蚁不再仅仅是一个创业公司。社保基金是全中国人民的养老金,而中投管理的是国家主权财富基金,他们的介入,无疑是把创业之初的蚂蚁,早早地绑在了国家利益的战车上。

 

战车的前方,一系列障碍都主动地退散了。从首次递交上市申请,到成功过会同意发行,蚂蚁只用了不到30天,速度快得让人嫉妒。即便蚂蚁通过旗下支付宝去销售IPO的战略配售基金,这种明显存在利益冲突的争议行为,好像也并没有在它的上市路途中泛起多大波澜。

 

这注定是一场不能输也不可能输的游戏。

 

没有什么游戏是不能输的,如果有的话,那门票必定掌握在那些有实力、有背景的真正的玩家手里。蚂蚁早期的投资者,都是马云“邀请”进来的,进入越早,获利空间越大。分析这些投资人的背景,我们可以得出马云在资本世界的独特谱系。

 

为了便于分析,我把这些战略股东重新排了序,并用不同的色块加以区分。

 

拆解蚂蚁盛宴:那些戴面具的狂欢者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那支叫北京京管投资中心的私募,虽然它的GP上海天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极力隐藏了自己的背景。但还是很容易调查出,这支私募真正的管理人:博裕资本。

 

由此,股东阵营变得非常清晰明了。除去那些肉眼可见的东西,重点应该关注这四大阵营——中金系,博裕系,春华系和云锋系。这些平台作为私募基金管理者,各自承担了为幕后投资人搭建投资架构的任务,当然,随着蚂蚁的上市成功,他们自己也可以分一杯羹。

 

没有哪一张邀请函是无意义的,这其中大有学问。甚至可以看出马云的一丝微妙心机,比如引入央视做股东。比起在央视投几百万几千万的广告,这种“你来当我股东,我让你赚几十亿”的互惠模式,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赴一场资本盛宴,有着利益分配的先后次序。企业内部合伙人、早期投资者、后期跟投者、期权分享者、IPO打新者、后期接盘者,大概可以分别对应为吃肉、啃骨头、喝汤、舔一下碗、闻一个味儿,最后赴会的人,什么都没捞着还要给他们洗盘子。

 

市场的过度追捧导致了市值的畸高,也让早期进入的吃肉者喜不自禁,蚂蚁总部更是一片欢腾,到处弥漫着财务自由的空气,之江楼市应声而涨。归根到底,蚂蚁金服只有一个。错过这个,很可能再也不会有了。

 

影子

 

你一定不认识黄蓉萍。

 

由中金旗下公司负责管理的置付(上海)投资中心,是蚂蚁的第五大股东。黄蓉萍是这支私募引入的第一个自然人LP。随着蚂蚁的上市,这种早期的股份散发出浓郁的幽香,将为这位黄女士带来数亿元的收益。

 

黄蓉萍是肖风的夫人。作为博时基金的创始者,肖风在这家资格最老的公募基金的管理岗位上工作了13年。离开博时后,他担任了万向集团的副董事长,负责万向的金融板块。他还兼任了浙商基金的董事长。在职业生涯的早期,肖风在人民银行深圳分行以及深圳市证券管理办公室都担任过重要角色,他是金融界的资深元老。肖风目前的兴趣在区块链,从公募大佬到币圈教父,华丽转身之后,与马云多有交集。

 

拆解蚂蚁盛宴:那些戴面具的狂欢者

 

肖风自己并没有出现在蚂蚁股东名单里。我其实并不理解,大佬在忌讳什么。但这并不妨碍肖风加入到马云的派对,尽管戴着面具。

 

在蚂蚁的背后,像这样的影子股东,实在太多了。

 

胡祖六的春华资本,在股权上其实是他的妹妹胡元满所持有。所以,即便春华资本旗下多支基金战略投资了蚂蚁,但胡祖六照样做着蚂蚁集团的“独立董事”,一点都没有违和感。

 

胡祖六曾是马云的恩人。马云最早的伯乐其实并非软银,尽管他不断重复着如何用6分钟说服孙正义的励志故事。马云获得的最初的投资,其实是1999年,来自高盛。那笔400万美元的资金帮助马云度过了起步的艰难期。胡祖六当时是高盛亚洲的负责人。

 

著名演员赵薇,也没有直接投资蚂蚁,但是她的母亲魏启颖是云锋旗下基金的合伙人,蚂蚁上市后,魏启颖的收益可能接近10位数。几年前,借助明天系的资金支持,赵薇、黄有龙夫妇在资本市场翻云覆雨,最终在万家文化的并购中摔了跟头,证监会对赵薇、黄有龙处以禁入证券市场五年的处罚。

 

这个处罚并没有结束,但似乎并不妨碍赵薇从证券市场赚到钱。在监管的眼皮子底下反复横跳,你又能如之奈何?

 

刘广霞是朱保国的妻子,王育莲是虞锋的母亲,张真是张幼才的女儿,沈军燕是沈国军的妹妹,江伟强是江南春的父亲……分析蚂蚁背后的股东,犹如调查这些名流的家谱,真是一种别样的收获。

 

马云喜欢功夫。他曾出钱拍了一部叫《功守道》的微电影,影片中,他与国内外最顶尖的功夫巨星过招,丝毫不落下风。李连杰就是交手的对象之一。马云毫不掩饰自己对太极文化的推崇,他与李连杰合作成立了一家名叫太极禅的文化推广公司。

 

李连杰自己并没有参与对蚂蚁的投资。但是云锋旗下多支基金都有一个合伙人:天津佳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通过种种隐秘的关联指向了李连杰的老婆利智。

 

马云喜欢画画。几年前,马云曾和油画大师曾梵志合作了一幅《桃花源》,在香港苏富比的拍卖会上,这幅画以130万港元的价格起拍,最终以4220万港元的天价成交。就在前不久,马云在武汉参加活动时,还在阎志旗下的艺术书店画了一幅画,名为《为武汉而作》,曾梵志也在现场。

 

曾梵志并没有直接投资蚂蚁。但是在云锋投资蚂蚁的合伙人中,有一个叫何利军的人。他是曾梵志早期在湖北美术学院的同学,与曾梵志合伙开了多家公司。

 

马云还喜欢喝酒,只喝茅台。

 

如今已经落马的袁仁国,十年前曾在北京成立了一个“茅台会”,还经营有一个高端奢华的会所,出入皆是名流。在八项规定之后,这个会所关门大吉,但“茅台会”仍低调存在。马云一度成为“茅台会”的副会长。

 

拆解蚂蚁盛宴:那些戴面具的狂欢者

 

在云锋旗下基金的LP中,有一家公司叫西藏鸿德世纪投资有限公司,正是“茅台会”的代表。穿透这家公司,通过种种关联指向了“茅台会”背后真正的话事人:北京昭德。

 

在蚂蚁上市的前夕,云锋基金还成立了一支新的私募:上海云锋锐持投资中心。北京昭德出资1.5亿成为最大的那个LP。目前这支私募还没有什么动作。但无论如何,它绝对不会是这一场资本盛宴的旁观者。

 

流变

 

接着奏乐,接着舞。

 

需要声明一点的是,以上对于蚂蚁股东的背景分析,都是基于境内已有的公开材料,并没有什么内幕。在那份庞大的名册中,我写到的还只是冰山一角。而蚂蚁在境外其实也有规模不小的战略股东,他们在2018年进入蚂蚁,随着蚂蚁即将在H股同步上市,他们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丰收季节。

 

而这些外资股东,其背后的架构基本都设在维京群岛等离岸天堂里,现有的工具很难穿透。蚂蚁在港交所的披露也算不上详尽。但总体而言,囊括了境外最顶级的投资机构,以及你能想到和想不到的港岛大拿。

 

以往,中国的公司到境外上市,都要看投资者的脸色,这一次,难得硬气了一回。在分配外资股的时候,连姿态都变了。甚至都不设招股区间价,就以固定价格招股,这是绝对的自信——我给你,你才能要,你不要抢啊。

 

在中国,每一场盛宴的背后,都有着资本与权力格局的流变。从灯火初上到杯盘狼藉,从觥筹交错到茫然四顾,从繁华到离散,从飞扬到落幕,映射出一个时代的背影。

 

梳理这场盛宴的赴会者,也可顺便提一提缺席者,很有意思。

 

过去几年,中国对几家积累了庞大风险的金控集团进行了处置,明天系、安邦系、华信、海航等等。抛开华信与海航不提,时间倒退三四年,以蚂蚁这个规模的盛会,安邦系与明天系是绝对不可能缺席的。尤其是明天系,这是一个无所不在的金融帝国,它的渗透能力超乎你的想象。

 

但世事如烟。再高的大楼,也可能倾倒于顷刻。

 

在胡祖六春华资本管理的春华景诚和春华兴安两支私募中,还残存着安邦的痕迹。早期,两支私募的LP分别为安邦旗下的和谐健康与安邦人寿,但在近期,这些名字均消失了,代之以“大家保险”。尽管名字换了,但仍然可以分享早期进入蚂蚁所带来的投资收益。相信这些收益,也将很大程度上缓和安邦的流动性风险。

 

与安邦的改头换面、重新登场不同,明天系则是彻底退出了舞台。

 

今年7月,明天系旗下主要的几大持牌金融机构,均被接管。包括天安财险、华夏人寿、天安人寿、易安财险、新时代信托、新华信托、新时代证券、国盛证券、国盛期货。而在此前,包商银行申请破产,中江信托、恒泰证券被转让。其实华夏人寿本来也在转让之列,但工作组一直不放行,苦了那个等候的贵州首富和那家支付了70亿定金的上市公司。

 

但明天系的触手实在太多了。古语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在梳理蚂蚁股东的过程中,我有意外发现:隶属博裕系的北京京管投资中心,有一个LP是一支叫宏瓴思齐的私募。这支私募背后的出资人,正是明天系的关联公司。

 

此外,另一支上海背景的私募——上海金融发展投资基金二期(壹),其基金管理人上海金浦有一个小股东叫西安盛和,层层穿透之后,也指向了明天系的关联公司。

 

但这两家公司与明天系产生关联,很可能只是一个来不及处理的历史遗留问题,且规模不算大,已经翻不起多少风浪。在蚂蚁盛宴的灰暗角落,成为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注脚。

 

明天系退去了,但它对中国金融系统的影响还在。而且,这种流毒必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它的本质是将“关联交易非关联化”,通过控制的金融机构,操持多个台前的木偶,在资本市场推动并购重组,完成资产腾挪并炒作股价赚钱。它持有的牌照实在太多了,你只要身处这个市场,就很难避开它。

 

此前,马云与明天系也有不少交集。与马云关系甚好的赵薇黄有龙夫妇,就一度成为了明天系的木偶。赵薇夫妇曾经参与到阿里影业的借壳上市,赚了不少钱。此外,黄有龙与马云还都是云锋金融的股东。

 

拆解蚂蚁盛宴:那些戴面具的狂欢者

 

有阿里参股的众安保险,因为“三马同槽”而知名,马云、马化腾和马明哲都参与其中,这家公司的操盘者是知名的资本大鳄欧亚平。而众安保险最小的那个创始股东,青岛惠丽君贸易有限公司,其实也是一个明天系公司。

 

马云的亲密伙伴虞锋,曾参与到一支叫凤凰财智的私募基金中,这支基金的管理者是一个叫杜力的八零后年轻人,他是内地资本市场最新冒出来的神秘玩家,短时间内就掌控了达意隆、国盛金控等多家上市公司。这个杜力也是明天系的门徒。

 

改变一家公司很容易,但要改变一个模式却很难。尤其是在一个尚不完备的市场,这种模式在野蛮逐利方面还有着很强的表现空间。作为首富的马云,身处一个资本交汇的繁华路口,有很多事情,他想避也避不了。

 

怪圈

 

我又想起了阿里健康(0241.HK)一些尘封的故事。

 

七年前,阿里与京东为了中国第一块第三方网上药品交易牌照,争得头破血流。那时网上药品交易量已经超过4亿,但药监对这个领域的态度非常谨慎。如果监管不好,可能导致假药横行,危害百姓健康。随着医改的持续深化,以及网上售药规模的快速提升,在不可逆转的趋势下,监管的口子才有所松动。

 

然而到2013年底,第一块试点的牌照,却发给了河北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医药公司——河北慧眼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当时得知消息的马云和刘强东都傻眼了,赶快叫人去调查这家公司的底细。

 

这个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叫陈文欣,并不是什么医药领域的知名人物,他最主要的精力是经营深圳的一家高尔夫练习场。而这家公司所经营的医药平台,与一家香港的上市公司中信21世纪,紧密关联。陈文欣是当时中信21主要股东陈晓颖的弟弟。尽管中信21背靠中信的强大背景,但当时的业务量很小,市值也不高。

 

最终,马云抢先了一步,他仅用10亿港元的价格,就收购了大股东的大部分股权,控股了这家上市公司,公司也改名为如今的阿里健康。

 

但马云收购了之后才发现,那家河北的公司,其实并不在上市公司的范畴。马云又与这个陈文欣重新签了协议,把那家持有牌照的河北公司纳入上市公司。但这明显违反了港交所的《收购守则》。港交所最在意的,是你的并购有没有做到对全部的股东公平同等地对待。阿里收购大股东的亲属持有的资产,显然对其他小股东并不公平。最终香港证监会对这笔交易做了通报和处罚。

 

但阿里的回应也很有意思。阿里并购之后,上市公司的股价涨了5倍,“没有股东受到了不公平影响”。

 

这笔交易,恰好发生阿里巴巴美国上市的前夕。它的意义被放大了。它被看作是马云向某些背景深厚的家族的示好,这让阿里在国际资本市场饱受质疑。但阿里相关人士则不断强调:这是一次再正常不过的商业行为。

 

这可能是一句实话。在中国,有很多领域是避不开的。如果那家河北的公司没有持有那么稀缺的牌照,马云估计对那家上市公司也没有丝毫的兴趣。

 

阿里入主以来,阿里健康的股价已经爆涨了40倍,从一个仙股,成长为市值达到2700亿的医药健康龙头股票。当年的大股东陈晓颖,其实并没有完全的退出,她仍持有阿里健康5.78%的份额,目前这部分股权的市值已经高达150亿。

 

10亿与150亿,你说,什么才叫真正的“示好”?

 

从这个角度,去看蚂蚁早期被资本追逐的狂热盛景,会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有着超过7亿的庞大用户基数的阿里与蚂蚁,在任何涉足的领域,都具备强大的侵略性和成长性,而资本最喜欢这一点,这意味着强大的获利空间。那些想要在蚂蚁分一杯羹的各路资本,其中有很多,可能不会给马云拒绝他们的机会。

 

这次的蚂蚁,与六年前的阿里的境遇,已经完全不同。那一次,马云需要对早期投资自己的软银和雅虎做一个交待。而这一次,登陆的是A股与H股,跟那些强势的外资股东们已经关系不大了,这是完全属于马云和他的朋友们的狂欢,也更容易,向支持自己的人发钱。

 

在刚经历一场大疫,全球经济萎靡不振的时候,这个东方的狂欢派对,尤为扎眼。

 

“蚂蚁”,一个很特别的意象。它数量庞大,就像一个产品背后庞大的人口基数。它团结互助,一个分工明确的蚁群,可以短时间建构一个庞大精密的地下工程。它勤劳忙碌,但很多时候,并不是为了它自己,而是负责给群体中的少数输送给养。它又极其低微,与其他物种比起来,蚂蚁就像一个二维生物:消灭你,与你何干?

拆解蚂蚁盛宴:那些戴面具的狂欢者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ao2u4Rkry1OiBo3Xj0-EQg

蚂蚁约谈以前,神秘人士早已定调

蚂蚁约谈以前,神秘人士早已定调
作者:周矍铄
来源:金融时报

 

 

我不想把今天的约谈过程解读为居高临下式的说教。
可以想象,杰克马出面,四部门来的是什么层面领导?
应该是四位一把手。
我更倾向于这么去揣测:
“老马啊,现在IPO完成了,马上就要上市了。我们已经表达了诚意,希望你也能兑现之前的承诺——将蚂蚁纳入监管体系,接受监管指导。这是你的责任,也是你的义务。我们不希望再听到外滩那样的发言了。”
“各位领导请放心,我那天就是开个玩笑……”
在今天约谈发生前,此事已有端倪。
一位署名“周矍铄”的大佬在《金融时报》发表《大型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与监管》。
文章肯定了大型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服务领域产生的积极影响,也提到了由此产生的问题和风险。最后提出,要加快建立我国大型互联网企业有效的监管框架。
最有趣的是,作者“周矍铄”应为笔名。“矍铄”出自《后汉书》,用来形容老年人很有精神的样子。
我就姑且将它翻译为“周老”吧!仔细想想,监管老领导里面,敢自称“周老”的人可真是不多呢。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
以下是周老发表的全文:
近年来,我国大型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服务领域,推动支付、信贷、征信、资产管理等行业发生显著变化。在充分肯定大型互联网企业从事金融服务的优势和积极影响的同时,应全面、深入认识可能产生的风险,有针对性地拟定相关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和改进监管,确保金融稳定和安全。
一、大型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服务领域产生了积极影响
近年来,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等科技公司成长迅速,并不断向金融领域渗透发展,利用其长期服务积累的客户数据和新兴的大数据处理技术,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金融服务生态,特别是在一些小额、零售行业,起到了积极助推作用。如在电子支付领域,推动我国支付服务深刻变革。今年二季度,我国电子支付业务中,非银支付机构电子支付业务笔数是商业银行的3.52倍。在信贷领域,大型互联网企业积极开展小额信贷业务,促进服务重心不断下沉,金融服务可获得性提升。蚂蚁小贷“花呗”的用户量超过1亿元,其中约50%分布在三线以下城市。在征信服务领域,大型互联网企业开创了以线上数据为基础的信用评价和征信业务。如蚂蚁科技为我国超过3亿“信用白户”建立了数字信用记录,开展线上实时风控。在资产管理领域,大型互联网企业以良好的线上体验,有效提升用户黏度,有力推动网络资产和财富管理业务。截至今年二季度,天弘基金余额宝规模达1.22万亿元,个人持有比例99.99%。理财通客户数量突破1.5亿,管理资金保有量达9000亿元。
总体而言,大型互联网企业跨界金融服务业,对推动我国金融业在部分领域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扩大服务范围,拓展金融服务可获得性,推动普惠金融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也要认识到,大型互联网企业广泛深入地进入金融服务领域,也在深刻地改变金融业,并可能产生一些与过去我们所熟知的传统金融业截然不同的风险和问题,需要进行深入剖析并妥善应对。
二、大型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领域带来的问题和风险
大型互联网公司进入金融领域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金融业的本质特征,金融业传统上面临的风险,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期限和币种错配风险,以及一些总量和结构性问题都继续存在,短期内也看不出有实质性改变。但大型互联网公司进入金融领域产生了一些新的风险和问题。
一是垄断和不公平竞争。首先,大型互联网企业凭借技术优势掌握大量数据,辅以互联网技术的外部性特征,容易形成市场主导地位。大型互联网企业从事金融业务不但使其原有业务市场主导地位得以巩固,更使其新开设的金融业务更容易获得数据、信息和客户资源,迅速获得竞争优势。其次,上述竞争优势可使得大型互联网企业在资源配置中权力过度集中,并逐步强化为市场垄断。大型互联网企业可大量“烧钱”,从抢流量、抢客户入手占领市场,利用直接补贴或交叉补贴,先使自己成为“赢者”,再兼并其他竞争者,造成“赢者通吃”的局面。第三,大型互联网企业还可能导致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传统措施失效。过去应对市场权力过度集中的有效做法是放松市场准入,但现在一旦放松某一领域的准入门槛,允许大型互联网企业进入,他们可能迅速抢占市场,挤垮竞争对手。
二是产品和业务边界模糊。金融服务必须满足特定资质要求,坚持持牌经营原则,严格准入和业务监督管理。若大型互联网企业大量开展金融业务,但却宣称自己是科技公司,不仅是逃避监管,更容易无序扩张,造成风险隐患,不利于公平竞争,也不利于消费者保护。不仅如此,大型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领域,其持有的一些金融机构从个体看其业务范围、地域限制等都有明确规定,但往往凭借技术和网络平台模糊其边界,突破地域和业务范围限制。例如,有大型互联网企业旗下的小贷公司不仅从事网络信贷甚至信用卡业务,还突破地域限制,通过支付平台将客户拓展到全国。
此外,大型互联网企业往往同时提供多种类金融产品和服务,这些金融产品和服务业务在传统框架下往往边界较为清晰,相互之间设有“防火墙”,监管要求相对明确,但大型互联网企业的介入和技术的运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一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结构、功能和性质,造成这些产品和服务的边界模糊、性质易混淆,为监管套利提供了可能。例如,大型互联网企业提供期限转换、信用转换等金融服务,但并不需要满足银行面临的资本充足率、资产负债率、信息披露等监管要求。特别是大型互联网企业涉足金融业务规模大、复杂性度高,投资者和监管部门难以准确了解其风险状况,使得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相关问题更加突出,不利于金融风险防范和投资者保护。比如,银行受到存款保险和最后贷款人的支持,这会助长大型互联网企业集团内非银机构利用这一制度安排,增加冒险行为。
三是信息技术可控性、稳定性风险。大型互联网企业使用前沿信息技术往往给监管机构风险识别、监测与处置造成困难。首先,监管机构难以识别高科技“黑箱”及其隐含的风险。例如,区块链网络通常由多个节点共同维护,一旦技术问题或服务中断导致交易失败和经济损失,其责任主体难以确定。其次,监测滞后将影响风险处置的及时性。金融数据通常面临多系统、多环节留存,导致数据流转追踪难、控制难,数据确权与可信销毁更加困难。即使隐私保护法律法规相对完善,这类活动依然难以被监管机构有效监测、及时预警,只有在信息泄漏导致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发生后才做处置,对金融消费者财产安全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再次,大型互联网企业采用数据驱动、平台支撑、网络协同的业务模式,增加了风险处置的困难。大型互联网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以平台模式为大量长尾用户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涉及对公众资金的快速大范围转移、隐蔽性聚合和不透明管理。尤其是,大数据模型尚存在理论基础不完善、稳健性较差等问题,一旦发生失误,触发金融风险,或进一步增加风险处置难度。
四是数据泄露与侵权风险。大型互联网企业从事金融业务意味着消费者各种金融和非金融信息的集中采集和暴露。大型互联网企业不仅掌握消费者的社交、购物、网页浏览信息,而且还掌握其账户、支付、存取款、金融资产持有和交易信息,甚至还可通过面部识别、健康监测等将这些信息与其生物信息紧密关联。一旦保管不当或遭受网络攻击造成数据泄露,稍加分析便可获得客户精准画像,导致大量客户隐私泄露,进而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身安全隐患。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易导致“算法歧视”,严重损害特殊群体利益。相较于传统歧视行为,算法歧视更难约束。其一,算法歧视维度多元。传统歧视行为通常依据性别、学历等显著外在特征,但算法能挖掘更深层次的隐形特征作为依据。其二,算法歧视形式隐蔽。基于种族、性别、民族等特征的歧视行为被法律禁止,但自动化决策可利用“算法的不可解释性”规避职责,在不触犯现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尤其是当某一个大型互联网企业拥有涉及数亿消费者天量数据信息的情况下,即使从个体和逐笔看,其数据来源和使用均获得了消费者授权,但从总体看,可能存在“合成的谬误”,这些数据在总体上具有公共品性质,其管理、运用并非单一消费者授权就能解决其合法性问题。
五是系统性风险。首先,大型互联网企业“大而不能倒”。蚂蚁集团个人用户超10亿,机构用户超8000万家,数字支付交易规模118万亿,其上市市值可能创历史记录。一旦出现风险暴露,将引发严重的风险传染。其次,大型互联网企业服务群体数量庞大,服务对象常常是传统金融机构覆盖不到的长尾人群。这类客户通常缺乏较为专业的金融知识与投资决策能力,从众心理严重,当市场出现大的波动或者市场状况发生逆转时,容易出现群体非理性行为,长尾风险可能迅速扩散,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最后,大型互联网企业集团内跨行业、跨领域金融产品相互交错,关联性强,顺周期性更显著,其风险隐蔽性与破坏性会更严重。不仅如此,由于大型互联网企业网络覆盖面宽,经营模式、算法趋同,金融风险传染将更为快速,可能在极短时间内迅速演变为系统性风险。
三、加快建立我国大型互联网企业有效的监管框架
我国大型互联网企业利用科技红利,近年来不断涉足金融领域,对现有金融监管框架形成严峻挑战。加快建设和完善大型互联网企业监管框架,已迫在眉睫。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监管制度体系。一是明确监督管理原则,立足金融消费者保护、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维护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确保金融稳定安全和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建立健全有效监管框架。二是完善相关技术和业务标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作用,制定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标准和风险规则,发挥标准规则、检测认证作用,推动大型互联网企业在技术及其业务运用上有序合规发展。三是加强监管协调,推动监管机构之间的数据和信息共享机制建设,提高监管政策在制定和执行等各个层面的协调。四是加强行业自律,推行基础设施建设、统计监测、信息披露、标准规则、投资者保护等工作,引导从业机构合规审慎经营。五是鼓励竞争,维护公平市场环境。
第二,严格市场准入,全面推行功能监管。坚持金融持牌经营原则,严格做好市场准入管理。功能监管采取穿透式监管,根据金融科技业务特征,按照相关业务类别进行监管,实现监管全覆盖,避免监管空白。坚持监管一致性原则,即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只要从事相同的金融业务,就要接受同样的监管,以维护公平竞争、防止监管套利。通过立法、制定补充细则等手段,延伸和扩充现有监管法规体系。无论是将大型互联网企业纳入到已有的法律框架和监管体系,还是根据需要完善相应的法律和监管制度,都应遵循和坚持一致性原则,实行功能监管。
第三,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在平衡个人信息保护的基础上,加强数据管理,防止数据垄断。在不影响国家信息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的前提下,制定金融科技行业数据标准,推动数据标准的统一、提升数据的机器可读性。加强消费者保护,完善个人数据采集、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规则。进一步明确大型互联网企业所持有巨量消费者数据的法律属性和财产权利边界,确保数据生产要素公平合理优化配置,防止数据垄断并藉此获得超额利润。在严控数据滥用风险的同时,兼顾数据开放,推动数据共享,包括推动金融机构脱敏数据的共享,以及政府公共数据与私人部门数据间的共享。此外,在推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时,充分考虑大数据及其处理要求,并作为金融业和金融科技的重要基础设施予以规划和发展。
第四,发展监管科技,提升风险识别、防范与处置能力。监管部门要大力发展监管科技。如发展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来自动化处理金融数据,及时掌握金融运行情况;发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技术等,提升数据信息处理能力及风险识别能力;系统地构建基于互联网技术特别是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监管体系,实现即时、动态监管和全方位监管。做好压力测试和模拟操作,全面提升在线风险控制、处置和修复能力,即时控制网络相关金融风险跨时、跨机构和跨区域传染。
第五,强化宏观审慎管理,防范系统性风险。科技巨头进入到金融科技领域并发展成为“大而不能倒”的系统重要性大型互联网企业巨头,应明确其金融企业属性,应将其纳入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框架。一方面,来源于金融业务经营收入超过一定比例的,对其整体按金融控股公司相关规则进行宏观审慎管理,对所有金融业务进行严格穿透式监管。另一方面,建立一套适用于监管大型互联网企业巨头的微观和宏观审慎监管指标体系,在与当前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相应审慎监管标准总体一致的前提下,强化对大型互联网企业巨头的技术安全等其他附加监管要求。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U4kLTUeNcVw4Hf0odcAU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