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2uJuNxvcB5lbqOMoXHE8Fg
分享个人经验,保留阅读记录,做时间的朋友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2uJuNxvcB5lbqOMoXHE8Fg
越来越多的人爱上喝奶茶,让公众对奶茶店门口大排长龙的现象司空见惯。
然而你知道吗?一些奶茶店门前突然生意火爆,背后也有可能涉嫌犯罪。
近日,上海警方在河北、广东等地公安机关的大力协助下,成功侦破上海首例以虚假品牌奶茶招商网站吸引加盟商、虚构履约能力骗取加盟费的“套路加盟”合同诈骗案。
警方抓获金某、王某等90余名犯罪嫌疑人,捣毁多个虚假招商网站,查获大量虚假授权文书、合同文书、话术清单、贴牌奶茶等涉案物品,涉案金额7亿余元。
2020年5月,市民王先生在互联网上看到一则某知名品牌奶茶招商加盟的广告后,萌生了加盟创业的想法。进入网站留下联系方式后,客服人员便主动来电,为王先生详细介绍了该知名品牌奶茶的管理方式和盈利前景。
然而,在几番洽谈后,客服却以该知名品牌奶茶加盟名额已满为由,转而向王先生推荐了一个名为“茶芝兰”的奶茶品牌。客服称,“茶芝兰”是与该知名品牌同属一个集团的第三代品牌,并邀请王先生前往公司实地考察。
在公司里,招商经理张某接待了王先生,向其出示了该知名品牌的招商授权书,并展示了“茶芝兰”品牌奶茶的宣传视频。
张某向王先生承诺,加盟后公司会统一安排选址筹建,配发生产设备,供应产品原料,并提供培训指导、技术支撑、运营管理、广告宣传等全方位配套服务,王先生只要加盟就能轻松盈利。很快,王先生便与公司签订协议,并支付了10万元加盟费。
然而,加盟之后,公司向王先生承诺的“全方位配套服务”并未兑现,张经理也不知所终。
王先生的店铺生意惨淡,仅仅开张3个月就面临关停的窘境。
气愤的王先生找到公司讨要说法,公司却以王先生经营不善为由,对他的诉求置之不理。
那么这家名叫“茶芝兰”的奶茶店究竟是什么来头?
茶芝兰的真实面目
市中心开店、日流水过万……
对于被“茶芝兰”奶茶欺骗的数百个加盟商来说,“茶芝兰”所呈现的一幕幕,曾是那么的美好。
然而,这一切都是“茶芝兰”精心为加盟商们构造的骗局。
据新闻晨报·周到上海报道,2020年年末,王某某在人民广场某商业街开设“茶芝兰”品牌店,长期雇“托”充场,并制造虚假流水,以此打造了一个虚假的网红品牌,并进行对外招商。
而在招商过程中,“茶芝兰”招商顾问将这个品牌吹得天花乱坠,“茶芝兰”招商顾问“娜娜”曾告诉暗访记者,这个品牌“每家店的营业数据都没有低于1万(元)的”,“人民广场这家店,一天的营业数据都在1.3万元到1.5万元” 。
另一方面,为了维持虚假繁荣,“茶芝兰”开始长期在各大兼职群中招聘“演员”,门店热闹的排队景象都是演出来的,连负责雇人的“黄牛”都知道,“茶芝兰”的经营状况一般, 每天聚集这么多人,只是为了拍视频。
就这样,在王某某的诱导下,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数百名加盟者缴纳“茶芝兰”的加盟费。然而,等待的他们,只有迟迟不进行的店铺选址、完全不专业的培训指导和近乎为零的后续运营服务。
事实上,在经营“茶芝兰”之前,王某某已经连续创立并倒闭了两家奶茶连锁品牌。
她经营这些品牌的方法如出一辙,前期均系通过虚假排队、邀请明星代言、制造假流水等方式打造“样板店”,通过傍大牌的方式利用虚假网站,从互联网上获得客流。
最终,在骗取足够加盟费后,一跑了之。深受其害的加盟商们,只能自吞苦果。
以王某某此前经营的奶茶品牌“花点点”为例,“花点点”品牌存续期间,共吸引加盟商数百家,如今,这数百个加盟商已全部倒闭。
女记者暗访揭开7亿大案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茶芝兰”的乱象,几个月前即有记者进行了报道。
在去年12月的新闻晨报·周到上海报道中曾提到,从去年11月下旬开始,一则名为“奶茶排队群演暖场”的兼职招聘,一直活跃在上海的各大兼职群中。每天从11点30分至19点,兼职被分为两个时段,每个时段需要50人。“五个领队同时拉人、建群、拍照、管理,持续数天……”
为此记者实地体验证实,这些群演最终排队充场的奶茶店,是“茶芝兰”人民广场店。且在“排队”4小时后,总算领到了40元“工资”。
但与想像中不同,这家奶茶店“排队充场”最终“收割”的目标人群,可能不是消费者,而是加盟者……
另据这家媒体最新报道,上述报道刊出后,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市公安局松江分局高度重视,成立专案组,对人民广场虚假排队现象及背后企业展开调查。
2020年12月,上海警方依托数据分析,发现大量奶茶店铺加盟商户“异常关停”的风险,可能涉嫌经济犯罪。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即会同松江公安分局组成专案组开展侦查,并于3月23日将以犯罪嫌疑人金某、王某为首的诈骗团伙一网打尽。
经查,犯罪嫌疑人金某、王某等人为牟取非法利益,成立某餐饮公司,搭建多个虚假知名品牌奶茶招商加盟网站,设计发布带有“品牌加盟”字样的招商广告,吸引获取潜在加盟商联系方式;随后,收购或注册“花点点”“茶芝兰”等50余个奶茶品牌,通过设计“知名品牌旗下产品”“全程一站式服务”“大数据科学选址”“投资加盟稳赚不赔”等宣传话术,安排话务员对外推销加盟业务。
事实上,公司对外宣称的专业培训讲师根本不具备奶茶行业从业经验,各项服务也是无稽之谈。
甚至在加盟商实地考察时,犯罪团伙还以每人每日40至80元不等的价格,雇佣人员冒充消费者,在奶茶店铺前循环排队,营造生意火爆假象,以层层铺设的加盟套路骗取加盟商的信赖。
目前,上述90余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合同诈骗罪已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在进一步侦查中。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0w3KC2pk20MJR_zvdCv10A
作者|张生
来源|鸣金网(ID:mingjin-wang)
所有一夜暴富的买卖,都写在刑法里。
有些人在用命换钱,有些人却得用钱换命!
一
“月入过万算什么,只要会上网,能用手机聊天,月入10万不是梦,这里是打工仔的天堂!”
这种极具诱惑力却又耸人听闻的广告,很多人都在朋友圈或网上看到过,大多数人都会一笑而过,但免不了仍会有人心动。
那么千万当心,这离上贼船已经不远了。
近日,南昌警方公开了这样一个案例:
一个年轻小伙关尾(化名)不堪忍受自己辛苦又收入低廉的工作,听信了远房表叔“打洋工赚大钱”的美差,“只要会打字,每月提成就有6、7万,绝对不违法”;
一行人从云南偷渡到缅甸后,才发现自己被从天堂扔进了地狱,每天都要在非法武装的骗子荷枪实弹的监视下,明目张胆骗人钱财,敢逃跑就等着吃枪子;
最终在国内警方的协助下,被成功营救,得以逃出升天。
关尾是幸运的,除了被打过几次,到鬼门关走了一遭,没有什么损失。但还有更多人,轻则受皮肉之苦,钱财受损;重则被折磨的缺胳膊断腿,逼迫卖淫贩毒,甚至倾家荡产、丢掉性命,惨死他乡……
更触目惊心的是,就是此刻,还有不知多少人被蒙在鼓里,争着抢着去送人头!
二
缅北,确实是天堂,不过是诈骗分子的天堂。
在去缅甸之前,关尾想象中的“天堂”是这样的:
工作轻松,环境舒适,
每天工作8小时,闲暇欣赏异域风情,
每月躺赚10万,成就人生梦想。
但来到缅北果敢的第一天,他就坠入了地狱:
被持枪的武装分子挟持,失去人身自由,手机证件全部没收,与外界完全隔绝。
几十个人挤在狗窝一样的地方,睡觉都可能被锁链绑着。
第二天先接受“岗前培训”,然后立即开始工作,内容就是通过微信、抖音、快手、探探等添加好友,再通过事先编好的话术诱骗他们到虚假平台上充值“搞外汇投资”,俗称“杀猪盘”。
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偷懒、打瞌睡都会被直接打醒。
想走?可以!先赔公司“补偿费”再说,第一个月走赔5万,第二个月赔7万,第三个月赔12万。没几个人会甘愿出这笔钱止损,更何况多半出不起。
等赚够钱了再走行不行?上班迟到一次,扣100元;交头接耳一次,扣100元;打瞌睡一次,扣 500 ;打游戏直接扣 1000,月底没倒欠老板几百块就不错了。
说白了,你在缅北就是被诈骗分子用来赚钱的工具,活的连狗都不如,在利用价值被榨干之前就别想离开。
想逃走?关尾对警方透露,那里有24小时巡逻的武装分子,他亲眼见到3个老乡想翻墙逃跑,巡逻人员直接开枪,他们还不幸撞到了缅甸军方,被炸伤后以“非法入侵罪”逮捕,生死不明!
他多次表示,“逃跑会被枪崩了,他们真的会开枪!”简直就跟打死一条流浪狗没有分别。
关尾命不该绝,因为良心自责不愿骗人,一位被他及时点醒的女网友,报警向南昌警方求助,又通过云南警方在缅北的一位线人出手,关尾才在武装巡逻的眼皮底下,成功逃离地狱。
他还利用自己的电脑技术,带回了105个潜在受害人名单,及时阻止了其中21人受骗,不过还是有24个人已经被骗了200多万。
三
“这里是缅甸北部,我生长的地方,欢迎来到我的世界,娇贵的小公主。”
这是前段时间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流传很广的一个梗,引得不少无知的人争相模仿,仿佛缅北真的是一个值得人们向往的美好地方。
殊不知,这句话出自小说《插翅难逃》,缅北地处臭名昭著的金三角地带,除了毒品和战争外,就是诈骗分子的天堂,那里是地球上仅次于我国台湾地区的电信诈骗集中营,数十万计的骗子们,每年从中国卷走成百上千亿资金,更是无数怀揣暴富梦的中国打工者一生的噩梦。
缅甸,是一个世纪以来战争持续最长的一个国家,从二战结束后的1948年,到现在70多年过去了,战争还没结束。
就在前不久的3月,缅甸国内战争规模再度升级,不少华人和华人工厂都被殃及,到处都是打砸抢烧,百姓穷困潦倒民不聊生。
还不说缅甸疫情也早已失控,如果说印度成了人间地狱,缅甸的情况也差不了多少。
就这个战乱不断、病毒肆虐的国度,还有人宣扬去这样的“天堂”发财,不是蠢,就是坏!
以上这些情况,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
一旦有人被蛊惑动了歪心思,当你踏上这个动荡国土的那一刻起,“娇贵的小公主”就可能变成“失足妇女”,“月入10万”的打工美梦瞬间将被人人喊打的“诈骗犯”取代。
据警方通过以往侦破的案件和逃回国内的受害人供述,真实的缅北,你将遭遇的受害尺度,远远超过想象。
因为他们早已突破了底线,不要指望你能得到当地执法或监管部门的救助,当地大老板们每年可是上交了数百万“保护费”的。
不听话,或是完不成交代的任务,动不动就是一顿毒打。
在全副武装人员的监视下,胆敢有人逃跑,抓住被关紧闭都是轻的,有人被砍掉两个手指,有人被直接打断腿,成了终身残疾。
更惨的是,你压根不知道自己会被用来干什么,搞电信诈骗只是最常见的一种,敲诈勒索也是常有的事。
在这个毒品盛行的地区,你还可能遭遇最歹毒的“人体运毒”,体内的毒品包装一旦破裂,泄露出来的毒品剂量足以当场致命。
在央视《追捕运毒者》记录片中,就有这样的惨剧发生,不从就打,完全没有反抗的余地。
最凄惨的是,一旦运毒被识破,这些工具人就会被迅速“处理”,比如蒙住双眼沉入河底,或是被开膛破肚取走毒品。
一句话,缅北绝不是梦想的起点,更有可能是生命的深渊。
四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却总带着同样的韵脚。
再高明的骗局,也是换汤不换药,无非都是利用了人性的贪念,才能完成最后收割。
哪怕此刻,缅北骗局也同传销一样绵绵不绝,成千上万怀揣一夜暴富美梦的打工者,前仆后继的踏上这条不归路。
据一名从缅北归来的人员口述:每成功诈骗50万,他们就会点燃一束烟花爆竹庆祝。
毫不夸张的说,缅北上空的每一朵烟花绽放,就意味着国内有一个家庭被摧毁。
这一幕幕缅北惨剧,无时无刻不在警醒我们:
这个世界并不太平,只是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太平的国度!
天下也从来都没有免费的午餐,所有表面上爆赚的买卖,都在暗中标好了昂贵的价格,包括你的生命。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rmH2JzoEZEHUEpHwUV2PcA
大家应该都看到或者参加过“免费领XXX活动”,都说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这种免费送东西的活动又是什么套路呢?本文作者通过卧底“骗子群”,为我们揭示了这其中可以学到的运营策略。
—————— BEGIN ——————
前段时间,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发免费领纸的活动。当然,直觉告诉我:这要么是骗子,要么就是哪家的拉新活动。
本来是打算跳过的,但好奇害死猫,还是没忍住。毕竟作为产品经理,还是想知道他们的套路究竟是怎样的。
于是就有了我下面的这条朋友圈:
果不其然呀,大家对此事的态度也都出奇的一致,都觉得是骗子无疑。
但实际情况,还真不是大家想的那样。
卧底群里一段时间,发现了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那么今天,我将分两部分来说一说这种骗子活动其中的门道:
第一部分,我会对整个事件,进行客观独立的陈述,不带任何主观评价。
第二部分,对于他们用到的一些套路,我觉得还是值得我们产品、运营学习的。
故事发生在某个孤独的夜晚,小明我正在刷着朋友圈,偶然间看到一个好友发的动态(保护隐私,就不放原图了,可以看我上面的图片)。
朋友圈中没有太多的说明,只发了三张图;有两张是纸巾,有一张是说明。
简单了解,没有过多犹豫,添加后也快速通过了。
毕竟看到的朋友圈是免费领纸,那这第一个套路肯定还是要完成的。
也很简单:按照要求,将三张图片发到朋友圈,然后截图给客服,要求是保留12小时。
客服确认后,就是提交收货地址和手机号。
紧接着又会收到一条提醒短信,同样地,要将短信内容截图发朋友圈。
客服再次确认后,我们要做的事情就结束了,剩下的就是等待……
完成了上面的操作后,你会被拉进一个群里,群里大概有20多人。
后面的一系列操作,才是他们的真实目的。
首先会在群里跟大家说纸巾会准时发放,让大家放心。
然后就会说为了谢谢大家,特意给大家提供了一些简单的任务。
刚开始的任务都很简单,按照提示,关注公众号,然后提供支付宝的收款码,就可以获得相对应的金额。
当然,要求也是必须关注12小时。
关注-截图-打款-截图,就这样来来回回。
金额是越来越高,从开始的3元,到后来的5元。
关注公众号满5个后,还有额外的5元奖励。
等到第5个关注任务结束后,接下来的就是重头戏了。
后面就不是简单的关注公众号任务了,而是大家熟悉的所谓刷单活动。
当然了,前提是你得充值,理由是为了防止恶意占名额。
由于要充钱,我也就告辞了,继续下去也没什么意义了。
故事到这里,大家应该都清楚他们的套路了吧?
以免费领纸的名义,然后让你一步一步入套。
整个过程下来,我还赚了25元,都是关注公众号得来的。
至于那包免费的纸巾,肯定是没有的了。
虽然是套路满满,但我觉得还是值得我们产品、运营同学借鉴和学习的。
我们做任何活动,这第一步的引流是重中之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流量、用户,后续的一切都是枉然。
想做好引流工作,有两点值得注意:门槛不能太高、要给人信任感。
先来说说门槛:
我们知道,对用户来说,每多进行一步操作,就有流失的风险;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降低用户操作的门槛、减少用户操作的路径——能一步完成的事情绝对不要分两步。
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步骤少,也就意味着会比较直接。
有人也许就有疑问:这样会不会吓跑用户?
如果是放在以前,这点确实有待商榷;但现在的用户,其实都已经被互联网教育的差不多了。这时候,我觉得反倒没必要遮遮掩掩,开门见山,才是最好的方式,直接有效。
以免费领纸为例,他们就很直白的放着对方的二维码,感兴趣的人只要添加好友即可,不感兴趣的人自然也不会在意。
再来说说信任感:
在我看来,这其中涉及两方面:一个是传播的渠道,一个相关的背书。
传播渠道这点,我想大家都比较清楚——一个熟人,抵得过一百个陌生人;所以现在大部分的营销渠道,都会和朋友圈、微信有关联。
相同的内容,在朋友圈看到,和在其他地方看到,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会带来点击的冲动不同,最终的结果就是流量的不同。
至于相关的背书,尽量使用大家所熟知的平台、品牌、产品,这样可以极大的提升用户的信任度。
你放一个大家不知道的平台、不知道的品牌,就算活动是真实的,也会让用户产生怀疑。
可如果你放一个大家都知道且放心的平台,再加上一个知名的品牌,就算活动有点猫腻,用户还是会有冲动参加的。
比如下面这个页面,放的就是苏宁易购和心心相印,先不说真假,但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靠谱。
综上,万事开头难,这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引流只是完成了最基础的操作,接下来如何运营才是关键。
如何让用户越陷越深,越来越上瘾,才真的考验活动设计者的功力。
好的活动,必须得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来,切不可操之过急。
就拿这次来说,其实他们最终的目的是要我们去他们的平台充值并刷单;但并没有一上来就明说,他们应该也知道,如果这样直接,没几个人会愿意的。
所以,他们在刚开始,只是让大家简单的关注公众号,然后就直接给钱。
这样的操作,即简单又安全,大家都愿意尝试。
然后在这样几个来回之后,大家发现每次的费用都正常到账了,慢慢的从心里会有种信任感和依赖感;等到合适的时候,再推出他们的最终目的;对用户来说,接受程度就会高很多。
对用户来说,参加任何一个活动,其实都有自己的心理预期。
如果一上来就弄操作特别繁琐、目的性太强的步骤,势必会影响用户的留存。
一点一点来,由易到难,先尝一点甜头,产生依赖和信任。然后在合适的时候,达成目标。
控制节奏也是关键的一点。
通过这次的事件,我发现每到关键时刻,都有某些人在群里烘托一下,然后整个氛围就跟着起来了。
所以做营销活动,我们需要事先设计好相应的节点,然后配合上水军,推进活动的顺利进行。
结合着这次的活动,我感觉有几个节点需要我们关注。
第一个节点就是刚进群的时候,大家还都陌生,然后群主说下欢迎的话,水军配合的烘托下气氛。
第二个节点就是第一个任务的时候,当群主发出第一个任务,大家还在犹豫的时候,水军发出了到账结果,一下子就让可信度增加了。
第三个节点就是最终任务的时候,当群主发出最终的任务,大家都在有疑问的时候,水军又发出了相关截图,为的就是打消大家的疑虑。
当然,以上仅仅是我总结的本次活动的节点,不具备通用性,更不具参考性。
回归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不同的活动,节点自然也不同。
而我们所要提前准备的,就是根据每次活动的特性,找出自身的关键节点,然后控制好合适的节奏。
这世界,万事万物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回归到运营活动中,那就是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规则和底线。
所以,我们需要对每个平台的规则了然于胸;否则,再好的活动,再有想法的点子,被屏蔽了的话,一些努力都是白费。
在这次的活动中,我发现无论是私聊内容还是群里的内容,他们都没有使用文字,所以的内容都是图片。
微信的规则估计他们都清楚:有些内容通过文字发出来,要么是违规要么就是提醒,所以他们将所有文字都放在图片上发出,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被屏蔽的风险。
这是微信平台的规则,那如果我们的活动是在其他平台进行的话,也必须要遵守相对应的规则。
再来举个淘宝的例子:
相信大家都收到过那种好评返现的卡片。卡片上会说明,完成一定数字+图片或视频的好评,会得到1-5元不等的红包。当然,他们也会特意提醒,一是不要将卡片拍进去,二是不要在旺旺上联系,直接加微信好友联系。
这就是淘宝的规则:商家想要在淘宝上开店,就要遵守其指定的相关规则,一旦违反,轻微一点的是商品下架,严重一点的可能就是店铺关闭。
对每个平台来说,其所出的规则和条款,都是各方利益权衡之后的最佳答案;纵使有些我们认为不合理的地方,大家所能做的,也只能是适应。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个世界,本来就是适者生存。
一些想说的话:
看似简单的活动,其实背后涉及众多环节、众多角色。每个环节都设计合理,每个角色都紧密配合,才能造就一次成功的活动。
回归到这次的卧底事件中来,还是有几点想说: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要想着能占什么便宜。
如果真的禁不住诱惑,那就记住最关键的一条:
不要从自己的口袋里出钱!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U6NDr-4Iznz1OqDHapGlCg
这是深氪新消费第345期分享:
重金求子,金子还是精子。
作者|自由战士
编辑|涅瓦
封面图|网络
在国内,当你漫步在任何一座城市的商圈时,总能时不时看到一些小广告、小卡片,它们或者是散落在地面上,或者是贴在电线杆上、厕所门板背后。
小卡片上写满了“办证刻章”“驾驶证销分”“专业打孔”之类的内容。
大多数人看见这类小广告,基本上目光都不会停留三秒。
而有这么一类被称为“重金求子”的小广告,总会令人脸红心跳,并为此驻足三分钟,甚至撕回家偷偷品味。
看了那么多关于“重金求子”的广告,很多人肯定一直有这么一个疑问:“广告上的美女们都是谁?”
根据我在街头找素材的经验,我总结了“重金求子”的一些基本特征。
甚至他们还总结出了一个广告模板👇
根据这个模板,你可以迅速炮制出一个与爱、死亡、生殖有关的禁忌故事。
那这些“重金求子”照片上的“美艳少妇”都是怎么选出来的呢?
首先,这些广告上所谓的“美艳少妇”,全是网络上下载的网图。
其中,网上下载的“美艳少妇”们,又多以知名女星为主。
比如说林志玲。
奶茶妹妹。值得注意的是,这张求子广告还预言了东哥未来的命运⬇️
甚至AV女友泽井芽衣也上榜了,中文名陶驰,正在寻找大陆猛男。
根据警方介绍,在负责制作和张贴街头小广告的人员,因为文化程度低,所以他们从百度下载图片时,单纯觉得这些照片上的女性十分养眼,并没有顾虑照片上的人物是否和明星撞脸。
然而,“少妇借种”+“百万酬金”,天上能有这种掉馅饼的好事吗?
那么,为什么如此粗糙简陋的电信诈骗,还会有人上当受骗?还有,他们是如何一步一步陷入这类“钱色骗局”的?
这类诈骗的受害者,必然都是男性。
这些贴在电线杆和厕所门板上的小广告,上面都是搔首弄姿的“美艳少妇”以及动辄几十,甚至上百万的“重金酬谢”,很难让当时精力旺盛且身无分文的小伙子做到坐怀不乱。
这些骗子的真面目,很有可能是个抠脚大汉,然后用魔音手机把声音变成女的声音进行诈骗。
根据江苏卫视《法治档案》的资料,民警介绍“重金求子”的受害者人群有这么几类人:
而之所以有那么多受害者接二连三地上当受骗,是因为这些行骗人员抓住了这些受害者的一个共同点——“爱贪好色”“爱贪小便宜”。
满大街地张贴广告只是“撒饵”,部分诈骗分子会通过专人登报,而主要形式是通过群发短信、QQ或者微信,将“重金求子”的信息发布出去。
紧接着,这些诈骗分子会和这些“自投罗网”的受害者网聊。诈骗分子会和受害者建立一定的“暧昧关系”,并且诈骗分子都有自己的“剧本”。
诈骗分子会通过暧昧的言语,例如“老公”“老婆”这种亲密的称呼,让受害者放下戒心。
而有的诈骗分子,甚至通过卖惨,说自己老公“那里不行,得不到满足”,以此来博得受害者的同情心。
然后,被财色冲昏头脑的受害者,会要求立刻见面,立刻操作借种,然后收钱。
在线下见面之前,诈骗分子都会索要一笔小额钱财作为“诚意”,由于金额小(100元~500元),许多受害者觉得合情合理,毕竟要有肌肤之亲,占大便宜了。
除此之外,诈骗分子会声称自己要前往受害者所在城市,为了见面还会继续向受害者索要路费、住宿费、健康检查费,少至几千元,多至几万元。
最后,也是整个诈骗环节的最关键一环。骗子肯定不会线下见面,以各种理由拒绝。
但是,骗术还没有完,骗子会承诺支付定金给早已陷入泥潭的充血小伙。
此时,一个自称“律师”的人会联系受害者,并告诉受害者,这些大额的转账,都需要一笔小几万的手续费。
这些有点小失望的受害者仍不死心,于是,大多数受害者为了几十万元的定金,把自己的辛苦钱,一下子都汇给了骗子。
当受害者再次联系“富婆”或者“律师”讨要定金的时候,电话早就打不通了,至此骗子收网成功。
另一个疑问出现了,这些打着“美女重金求子”幌子招摇撞骗的人,他们究竟都来自哪里?起源何地?
于是,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个“重金求子”的广告,顺手打了过去。
当我拨打过去时,我以为会是这个名叫“李娜”的人接电话,没想到拨通以后,我听到一个比我还爷们儿的声音,当我问起重金求子的细节时,大哥立刻挂了电话。
随后,我又上网拨了几通电话,要么是空号,要么是电话号码已注销。
此时,我慢慢有那么点思绪了,我打开了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了关键词“重金求子”。
有关于“重金求子”的裁判文书共有314篇,而光江西一个省,就有77篇文书,福建省紧随其后。
根据裁判文书网和先前拨打的几通电话,都将矛头指向了江西某个地方。
经过我熬夜查找资料,我发现,警察曾经端掉了江西一个以诈骗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村子。
石溪村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隶属于南昌东边的上饶市余干县。
2016年以前,石溪村一直被称为“诈骗村”“富婆村”。为何一个村子会沦为人们口中的“诈骗村”“富婆村”呢?
20世纪80年代初,石溪村村民最早的诈骗手段是“套铅笔”。
骗人者拿出两支铅笔,将皮尺套在其中一支铅笔上,然后让围观者猜皮尺套在哪支铅笔上。猜对者赢钱,猜错者输钱。
魔术师李想
这其实是一种类似于小魔术的手法,还不算是诈骗,这种小把戏被叫作“手艺活”。
到了80年代末,中国人口流动出现高峰期,石溪村的村民们也纷纷外出谋生。
由于余干县紧邻福建,福建就成为村民外出的首选。
而此时,福建就已经是诈骗高发的区域,不少村民也因此受到影响,有的石溪村村民甚至“引进”了“先进”的福建安溪诈骗技术回乡。
1990年后,“手艺活”发生了质的变化,而逐渐演变为诈骗。
石溪村的人开始扔假金戒指,骗捡起“金戒指”的人。
为了让人相信,金戒指外面会包着一个喜帖或者几张看起来有用的票据。一旦有人捡拾起来,就会出现一名“分赃者”,接下来,分赃、要钱抵押等。
2000年左右,石溪村的诈骗术也再次升级,这一时期的骗术统称为“脑溢血”诈骗案。
2008年前后,“重金求子”的诈骗手法也从开始的在街头贴小广告,发展到了登广告、短信群发和电话群拨。
石溪村里的很多人靠着“重金求子”等电信诈骗,一步一步走向了发家致富的歪路。
村子里,对于受害者,他们一律称为“猪”,而将骗人这种行为称为“杀猪”。在当地,能骗人者被视为“聪明人”。
根据《中国新闻周刊》的报道,当时的石溪村干部往往是诈骗的佼佼者,不少村民在“猪”上钩后,没有把握,都会去请教村干部。
甚至有些诈骗人员,原本是在外务工、做生意的村民,回村探亲发现原来搞“诈骗”十分挣钱,于是纷纷改行诈骗。
甚至,村里子里还流传着这么一个说法,如果村子里两家人谈婚论嫁,只要男方家里是搞诈骗的,那么这门亲事准能成。
就这样,整个石溪村都笼罩在“诈骗”的畸形氛围中。
至此,一句顺口溜也传了出来:“网骗总教练在福建,美女重金求子在江西”
这些诈骗人员,以家庭、宗族为单位来从事“重金求子”的诈骗行为。
石溪村诈骗扩张的主要途径包括: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诈骗人员分工明确;有人负责剧本,有人负责扮演“富婆”和“律师”。
而当《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当地村民如何看待“电信诈骗”时,村民普遍认为“因为能赚钱,所以不反对”。
以诈骗为主要经济来源的石溪村,甚至发展出了“电信诈骗一条龙”的魔幻产业链。
在石溪村的电线杆上,你可以看见小广告上的各种“作案工具”。
例如进行诈骗时,骗子们群发短信用的设备,可以同时给10~20部手机发送诈骗短信。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的研究员刘远举认为,这其实是中国特有的非正式的社会规则的一种体现。“只要一个地方有一个人做了一件事情,并获取了利益,整个地区的人都会跟进学习。”
根据公安部的统计,2013年,电信诈骗案高达30万起;2014年,全国电信诈骗案达40余万起。
终于,在2015年11月29日,江西省余干县公安局出动300多名警力,在江埠乡石溪村打掉了以“重金求子”诈骗为主的窝点。
从这以后,大街上“重金求子”的广告似乎很难再见到了。
本质原因是,“重金求子”这个骗局的两个核心点是“财”和“色”。
在互联网背景下,电线杆的“重金求子”消失了,但是,不断升级迭代的新型网络骗术和各种PUA,有着比“重金求子”还高级的诈骗剧本。
在深不见底的人性之恶中,“重金求子”也只不过是诈骗这条歪路上的一张小广告罢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KBseawYtzL41RjWG1FCI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