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地给股票估值?

文/沧海一土狗

ps:3800字

引子

想必许多股票投资者都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一些股票的PE比较高,另一些股票的PE比较低?

比较流行的解释是:前者具备较高的成长性,享受高PE;后者不具备较高的成长性,PE较低。

但是,这套解释在碰到贵州茅台和保利发展这种具体的跨行业估值对比时,就有些乏力。

如何正确地给股票估值?
如何正确地给股票估值?

今年上半年股市行情不太好,为什么贵州茅台的PE一直没有跌破40倍,保利发展涨了大半天才7倍PE?

这实际上是一个极其有挑战性的问题,但很多人浑然不觉。因为他们有一系列模糊的解释——白酒行业格局好vs地产行业格局差等等。

事实上,这都是一些“知其然”式的解释,你可以把贵州茅台贴上标签a,保利发展贴上标签b,并声明贴标签a的高PE,贴标签b的PE

这种解释就是循环定义,贵州茅台和保利发展的PE就应该不一样。

如何正确地给股票估值?


那么,如何向上攀爬一步——知其所以然呢?我们需要知道标签a和标签b的联系,这种联系越紧密,解释的效率越高

从分类的框架来看,知道a和b不一样是“知其然”,要解释“其所以然”需要知道用以分类的标签的内部联系。

也就是说,“知其然”只有对立没有统一,“知其所以然”是对立统一的。

思维的起点——超长信用债

现在,我们已经把解释的标准拔得很高了,那么,我们该如何给高低PE问题找一个“知其所以然的解释”呢?
为了获得这样的解释,我们需要借助信用债方面的知识,给我们一些直觉上的诱导。
我们都见过30年的国债,以票面利率为3.35%的30年国债为例,其现金流结构如下(ps:12期之后省略)。
如何正确地给股票估值?

如上图所示,第三行数字为每一期现金流的贴现值,第四行数字则是每一期PV值占总PV值的比率乘以对应期限

把第四行的所有数字加起来就是这只国债的久期,其久期为19.37。

不难发现,久期所反馈的信息是预期现金流结构

30年国债很常见,但是,30年信用债却极其罕见。在座的各位,有谁见过30年的信用债吗?
事实上,在地产行业最烈火烹油的时候,大家也没见过30年的地产债,那时候,万科、恒大最长也就发个五年左右的。

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企业的平均寿命太低了,比狗的平均寿命还低。随机抽取一个企业,在30年的尺度里,注定是要出幺蛾子的

如果你硬要发一个30年的地产债,也是可以的,不过贴现率要极高。

也就是说,债券期限是一回事,投资者所预期的企业平均寿命是一回事。投资者会依靠极高的贴现率把债券的久期压缩至企业平均寿命以内

如何正确地给股票估值?

如上图所示,即便一个地产企业发了一只30年信用债,投资者也会要求这只债的久期不超过5,于是,这只债的利率要超过25%

又有哪个冤大头非要用25%的利率发一只30年信用债呢?

如何正确地给股票估值?

如上图所示,我们平时所看到的现象实际上是有偏的没有一个企业会发期限超过其期望寿命的债券

于是,我们根本观察不到期望寿命的强约束作用。

也就是说,期望寿命会限制债券久期,但我们无法通过已知样本发现这个规律。

我们能看到的现象是:所有信用债的期限比较低,久期比较低,自然地,利率也比较低。

股票的超长信用债本质

虽然我们无法在债券市场观察到30年信用债,但我们却在股票市场里遭遇了灯下黑

这是因为每一只股票的期限都超过了30年,因为他们的号称寿命是永远
于是,我们不得不把“期望寿命会限制债券久期”这个规律运用到股票之上。

我们会惊奇地发现:PE和贴现率实际是等价的。

如何正确地给股票估值?

如上图所示,一只久期在4.99的30年信用债,其贴现率为25%,对应PE值为4。

下面我们增加一点景气变化。假设这个企业最近发展得比较好,其期望寿命会上升,久期上升至6.99,于是,其贴现率下降至16.5%,市盈率提高到了6.06,估值攀升了51.52%

不难发现,虽然每只股票的号称寿命都是永远,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可以把他们的号称寿命设置为30年,真实影响其估值的就是其期望寿命

也就是说,PE也好,贴现率也罢,都是一回事,是期望寿命的结果。

于是,我们可以得到下图:

如何正确地给股票估值?

不同企业的期望寿命是不一样的,越短的越要给低PE,越长的PE越高。

以地产行业为例,其业务模式高杠杆高风险,所以,期望寿命就低,我们已经在去年见识到了这种内生性的信用风险了;但是,高端白酒却不同,没什么杠杆,高毛利,自由现金流极其充沛,更不要说to c以及品牌护城河了。

也就是说,虽然大家的号称寿命都是永远,但是,你相信一个头部的消费企业比头部的地产企业要活得久,毕竟一个稳如老狗,另一个一直在冒险。

显而易见的错误

沿着超长信用债的思路往下走,我们会发现,绝大部分研究员用了错误的贴现率

他们拿无风险利率+信用利差来贴现,但是,这个信用利差却是5年以内信用债的信用利差(ps:因为可得性)。

然而,他们真正该用的是对应行业30年信用债的贴现率可是债券市场上根本没有这样的标的。

如何正确地给股票估值?

于是,研究员们系统性地给了一个过高的估值——你用了过低的贴现率,你看什么都会觉得超级便宜

理解清楚这一点,你会发现:如果选错了贴现率,与其用dcf估值,还不如直接用历史行业PE估算来得准确。

虽然那个只是“知其然”,但好歹经历了历史检验,总比这种似是而非的“知其所以然”靠谱。

 

真实和虚假的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有一个模糊的定义:越便宜,越买

借助信用债这个拐棍,我们会发现,我们需要区分让股票便宜的两种不同原因:1、无风险利率变动;2、信用风险。

对于30年国债而言,当然得越便宜越买,这是没有信用风险的东西。长期来看,逆势投资总是对的。

但是,对于信用债就不是如此——出现信用风险了,你需要跑路。

譬如,恒大出信用风险了,债券跌到20元,你会基于价值投资的理念冲进去抄底吗?你不会的,你知道这是信用风险,说不好这个企业能不能挺过去。

不少人能理解信用债,但是,一旦把题目变化成股票,他就不会了。

股票的本质是超长信用债。

相对于信用风险的变动,无风险利率的波动是微不足道的东西。2021年是利率债的牛市,但却是地产债的大熊市。
所以,对股市来说,景气才是至关重要的,行业景气度高,预期寿命会拉长,贴现率会降低,估值当然会抬升。
如何正确地给股票估值?

于是,我们可以对成长、价值、弱周期和强周期有一个十分明确的分类。成长是预期寿命长的企业,价值是预期寿命短的企业。相应的,针对单位景气度的变动,成长股的预期寿命伸缩较少,展现出弱周期性;价值股的预期寿命伸缩较大,展现出强周期性。

在现实中,我们能找到三类有确定成长性的标的:

1、三十年国债;

2、消费行业的头部标的;

3、一二线城市核心地段的房产;

说它们三个是成长标的是极其反直觉的,因为我们总是被新、创新所糊弄,觉得新的东西才成长空间巨大。

这真的是望文生义,企业活的久不久跟新不新关系真的不大,业务模式才是核心

尽管有些反直觉,但老鸟们都知道,长期拿着这三类东西好像没怎么吃亏过,最后都是挣钱的。

久期不会骗人的。

于是,我们能得出一个概括式的结论:高久期的东西才能价值投资,长期持有;低久期的东西只能趋势投资,跟着景气行动

一个不得不提的“反例”

关于这个分类框架,有一个同业曾提出一个反例:四大行!

他说,没有一个人会觉得四大行会倒闭,为什么四大行的估值那么低呢?所以,你的这个分类框架有问题。

如何正确地给股票估值?

事实上,他这个“反例”提得非常非常好,给这个模型提供了巨大的延展空间。

当下银行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倒闭不倒闭的问题,而是缺资本的问题。

也就是说,很多银行需要增发来补充资本,低PE只是告诉你它缺资本,不补充资本它会面临很大的问题

现实中,我们会发现,越缺资本的银行,估值越低;不那么缺资本的银行,反而,估值高一些。

如何正确地给股票估值?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要观察以下几个指标:

1、自由现金流状况;

2、再融资需求;

3、杠杆情况;

说实话,银行股的投资很难,门槛极高,需要梳理清楚很多弯弯绕,但是,这类标的又天然地具备了低PE、高股息率等特点,吸引了众多“价值投资”的拥趸。

但是,从理论模型的搭建上,银行股却是一类有助于拓展理论拼图的标的:不会倒闭,但是,时不时需要强制股东补充现金流,因此,它的久期也很短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就清楚什么是真正的价值投资了——即适合逆市抄底的投资标的到底是什么:那就是一切高久期的资产

我们需要警惕两类底层逻辑有bug的价值投资:

1、价值投资价值股,即乱抄底低久期资产,低久期资产是给你顺势而为的;

2、价值投资伪成长股,即乱抄底那些曾经享受过高PE的资产,预期寿命是看未来,并不是看过去;

最后,我想说的是,投资的难点并不在于获得信息,而在于如何处理信息

我们身处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听到10个理论有9个是错的,每个投资的任务是把那个1找出来,并把这些1聚合在一起。

然而,不幸的是,这些1躲藏在一个黑洞里——你不知道你不知道

我们都是幸存者,我们所处的环境都是被筛选过了,所以,我们能拿到的数据肯定是有偏的。

ps:参考旧文《我们都是幸存者

我们根本不曾看到任何一只30年信用债,但它又对我们的dcf大厦极其关键,所以,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诉诸一些看得见但错误的利率——无风险利率+信用利差。

因此,这种“你不知道你不知道”的锁死效应真的是太强悍了。

我们都是幸存者,身处在非洲的大草原上,周围有驱象剂,我们既看不到大象,也看不到驱象剂,所以,我们无法感知驱象剂的存在。

ps:数据来自wind,图片来自网络

End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kSNuzCtRpBa2uEf6VmCrNg

但斌微博被禁言半年,雪球账号刚刚也被禁!旗下产品仍低仓位运作,多位投资大佬却逆向加仓

前不久因“疑似空仓”引发巨大关注的私募大佬但斌,突然被微博禁言了!

4月6日,深圳东方港湾投资董事长但斌的微博显示“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该用户目前处于禁言状态”。截至目前,但斌最后一条微博停留在4月5日晚。晚间最新消息显示,但斌雪球账号也被禁言。“因违反社区规则,目前处于禁言状态。”

什么情况?但斌微博被禁言半年,雪球账号刚刚也被禁!旗下产品仍低仓位运作,多位投资大佬却逆向加仓

什么情况?但斌微博被禁言半年,雪球账号刚刚也被禁!旗下产品仍低仓位运作,多位投资大佬却逆向加仓

据券商中国记者了解,但斌微博将被禁言180天,也就是长达半年。有网友表示,这一处罚力度较为严重,目前但斌的粉丝数量近1300万。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但斌旗下部分产品的净值已经更新到4月1日,净值小幅上涨,仍然变动不大,这意味着但斌可能还没有大比例加仓,大概率还拿着“子弹”等待更好的理由和价格进场。

值得注意的是,有两位投资大佬——淡水泉掌门人赵军、知名价值投资人段永平近期的仓位管理和操作与但斌逆向而行。但斌更是隔空回应了赵军。

但斌最新净值仍变化不大

3月25日,券商中国记者发现,私募大佬但斌旗下上百只产品疑似空仓或轻仓运行。但斌确认了该报道比较客观。随后表示,仓位比较低,大概在10%左右。但斌何时加仓,备受关注。

私募排排网最新数据显示,但斌旗下部分产品的净值已经更新到4月1日,净值小幅上涨,但整体仍然变动不大,这意味着但斌可能还没有大比例加仓。

比如马拉松一号,4月1日更新净值,上涨0.64%;东方港湾价值投资2号,4月1日净值上涨0.32%。但斌大概率还拿着“子弹”等待更好的理由和价格再进场。

据了解,虽然大幅降低了A股、港股仓位,但东方港湾部分产品还做了一些纯美股雪球结构的策略。4月2日,但斌在微博表示,不出意外到观察日估计大部分都会敲出。

4月5日,但斌表示,“4月4日是又一批美股‘雪球产品’观察日,昨晚大涨,特斯拉、Google、亚马逊、苹果、微软全部敲出,只有FB还差1%,未敲出。”

但斌称,18年做过一些雪球产品,今年也做了一些,一点体会,雪球产品这些都是防守策略,即便是30%的安全垫,其中风险还是有一些,特别是遇到大的变化很容易敲入,像FB仅业绩不达预期,第一批雪球产品被“敲入”,只能期待大反弹“敲出”才能拿到票息,否则相当于高位持仓。

不过,雪球结构作为获得票息的防守策略,对其产品净值的贡献有限。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但斌旗下仍然有85只产品净值低于1,其中35只产品净值低于0.8。但斌曾宣布,只要是累计净值低于1的产品全部免收管理费。

 

虽然上述产品免收管理费,但是低于0.8的产品,意味着浮亏超过20%,将净值做回来也比较有难度,尤其是若设置有预警和清盘线的话,将十分考验进场时机。

什么情况?但斌微博被禁言半年,雪球账号刚刚也被禁!旗下产品仍低仓位运作,多位投资大佬却逆向加仓

但斌隔空回应赵军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为何大幅降低产品仓位,但斌给出了多次答案,但市场仍然质疑不断。

3月31日,管理规模超千亿的淡水泉掌门人赵军在与客户交流的过程中,回忆起过去应对市场大幅波动的仓位管理经验。赵军表示,2008年面对金融危机,仓位降得比较低。但随后2010年却因规避回撤卖出组合中最大持仓而错过该股票大幅反弹,是其投资历史上的一次教训。“基金经理很难做到理想中的有风险时用风险模型迅速去规避,遇到机会时又能迅速抓住。”

4月1日,但斌在微博回应表示,认真看了赵军的分享,非常坦诚。但东方港湾的经历恰恰相反,之前机械学习巴菲特,有经济危机和行业危机都不卖、不规避。在2008年金融危机、2013年以及2014年白酒危机时,一直满仓而且有钱就买(除去赎回被动卖出的),没有做任何规避,导致有非常巨大的回撤,好在04年到07年的投资比较顺利,许多客户给了足够的信任和支持,也让我们有了思考和调整的机会。

“之后2015年6月前以及2018年年中都做了一些风控措施,效果都很好,这次2022年1月中旬与2月的减仓也是一样的思路,只是有点晚了。”但斌说。

在但斌看来,投资没有对错,只有是否适合自己,百亿、千亿级私募基金管理人都是经过“血雨腥风”洗礼成长起来的人,只是每个人总结的经验和教训不同,甚至同一个经历,比如08年因为结局不同,甚至得出的是相反的经验、教训和总结。另外,资金性质、来源、产品设计结构不同,也会导致某一刻操作模式与选择的不同。

与但斌不同的是,赵军在交流会中表示,“2011年之后,我们对过去应对下跌的操作的反思之后,就定下了组合的仓位由你看到的机会来决定。过去我们在高位也仓位高,就是因为我们把组合换成了高位没有承担高位风险的股票上,就是仓位高、通过换结构,来应对市场。”

虽然但斌多次解释,但不少网友和投资者却不买账,不少私募也认为目前是底部区域,空仓风险比高仓位大,价值投资者更应该选择坚守。对此,但斌表示,“沉默最好,用净值说话”。

什么情况?但斌微博被禁言半年,雪球账号刚刚也被禁!旗下产品仍低仓位运作,多位投资大佬却逆向加仓

与但斌逆向而行,段永平抄底腾讯、茅台

作为茅台的头号铁粉,但斌目前仅剩下10%的仓位,这意味着其也卖出了大比例的茅台以及一直看好的腾讯,这显然超出了市场的预期,至少目前还没有看到加仓的信号。

然而,另一位投资大佬段永平却逆向买入腾讯与茅台。

3月29日,段永平买入茅台。“我们最近又买了点。和大家看到的任何消息无关,甚至和股价也没有关系,只是正好有点多余现金。总觉得从看10年的角度,拿着茅台比拿着现金存在银行要好一点点。”

随后有网友表示,“绝对有比茅台更高收益,更具备确定性的——确定性从来都是因人而异!选茅台只是因为段总懂的是茅台,对别的‘更高收益’的公司不熟”。对此,段永平表示,“10年或更久的角度看,我没发现任何A股公司比茅台好,当然也希望能找到。”

除了买茅台,今年段永平还多次抄底腾讯。

3月14午间,段永平接连更新两条动态,称“这个礼拜五有一批145的苹果的put到期,很久以前卖的。这笔钱出来可以考虑放一半在腾讯上。”3月15日早,段永平再发动态称,“明天准备拿BRKB(伯克希尔)换点,不等了。”3月16日,腾讯暴涨23%。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ox21ToSyiS2Gvao_jE8Ndg

价值投资基础上的,20个交易原则

价值投资与交易,从来就不矛盾。价值投资是一种理念,像武侠小说中的内功,而交易是一种执行,类似剑法。建立在价值投资基础上的交易体系,拥有更好的确定性和抗风险能力,这是内外兼修。脱离了价值投资的交易体系,也可以做一名外家高手,但容易练拳不练功,老来一场空。

人是感情动物,再客观,也有感情用事的时候。靠喜好去判断所调研公司的价值,是人的天性,无可厚非,但这不是决定选股成败的关键。成熟的投资者,对于选股是有明确标准的,对于持仓,更要有严格的纪律。不管自己主观倾向如何,达不到标准就不买入,不满足条件就控制仓位。不是每个人都会做量化交易,但自己的投资体系如果没有数字化标准,没有清晰的交易逻辑,自以为的理智也都是很感性的。

 

交易的20个小原则:

1、投资的目标是收益,不是为了证明某种理论;

2、价值是那些暴跌后,能让你安心的东西;

3、企业基本面发生变化的时候,不要刻舟求剑;

4、再好的股票也可能出现暴跌,这是正常现象,有时和对错无关;

5、牛市多持有,熊市不执着;

6、忘掉成本,才能看清现实;

7、持有不动是结果,不是目的;

8、熊市里,业绩稳、股息高的股票,能救命;

9、要明确交易原则,达到标准坚决执行;

10、纠错能力,是交易的核心能力;

11、市场是个机器,不要和它谈感情;

12、别在无人想卖的时候买,也别在无人想买的时候卖;

13、低估值不等于低估,高估值也不等于高估;

14、市场主线不明朗的时候,不妨适度分散,ETF可以增大概率;

15、阻力位前不买入,支撑位前不卖出,不图小利;

16、弹性大的股票,适合右侧;

17、外围不稳,港股多妖;

18、大部分资金只能在A股玩,走了还得回来;

19、市场底,总是在政策底之后;

20、大佬们抄底时候,要小心;标志人物割肉时候,要乐观;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t9Q1z7tnMUUGswmyPAckIA

给跑步入场的新股民最真诚的建议

曾几何时,我也是一名新股民,不知不觉,十几年过去了,在股市摸爬滚打了十几年,不敢说积累了多少经验,但却吸取了不少教训。

作为一名老股民,我想根据自己走过的路,给新股民一些建议。

01

刚入市的新股民我认为首先“三观”一定要正

作为刚入市的新股民我认为首先“三观”一定要正,三观不正很难在股市中长期生存。何为三观?我前面的文章中也明确表示过,所谓三观就是你一定要清楚投资的本质。

作为新进入股市的投资者,你一定要明白: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入一家公司的股票其实就是买入这家公司的一部分,一定要用投资实业的眼光来投资股市。

你要明白你进入股市赚的是谁的钱,很多投资者把股市当成赌场一样,认为我们赚的就是别人亏的钱,其实这种观念是最初级的观念,把股市赚钱看成是短线的博弈,把股市看成是你死我活的赌场,你把股市当赌场,股市肯定会把你当赌徒,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十赌九输。

其实我们在股市赚的是三方面的钱:企业成长的钱,企业分红的钱还有市场情绪的钱。一流的投资者赚的是企业成长的钱,顺便把企业分红和市场情绪的钱也赚了,而三流的投资者赚的只是市场情绪的钱。

刚入市的新股民只有深度认同了股票投资的本质,才能拿得住股票,才能永远与优秀的公司为伍。

我投资十几年来,见过无数股市投资失败的案例,究其原因,其中最大的“杀手”就是因为他们“三观”不正,没有深入理解投资的本质,不明白在股市中到底赚的是什么钱,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短线博弈中,总是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试图去赚别人赚不到的那部分钱。

02

不切实际的预期往往是导致悲剧的根源

除了“三观”要正,作为新入市的新股民,适当的预期收益率也是非常重要的。人生在世七八十载,正常情况下,人这一辈子是要工作40年左右的,你想通过股市投资三五年就获得财务自由,就不需要工作了,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在这个世界上,在合法范围内,最赚钱的行业就是创业,但创业成功的概率是极低的,创业这种风险最大赚钱最多的行业也不可能在三五年内就取得成功。

大家耳熟能详的京东、美团等知名企业都是经过多年的打拼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人家付出的努力和汗水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你凭什么轻轻松松动动手指头做点投资就能在三五年内就取得成功呢?

作为刚入市的新股民,你要明白,投资只能让你锦上添花,不能给你雪中送炭,一定不能有不切实际的预期收益率,一定要抛弃一夜暴富的想法,投资是伴随你一生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许它最终会改变你的命运,甚至改变你家族的命运,但这个过程一定是缓慢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我十多年的投资过程中,我发现,不切实际的预期往往是导致悲剧的根源。

有很多投资者,总是幻想着每个月都能赚10%以上,过高的回报预期通常导致的是频繁交易。于是,通过各种技术指标预测短期的涨跌,希望抓住每一次上涨,避免每一次下跌,结果不但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反而让交易费把本金割掉了。

归根结底,投资者长期的资产回报率很难超越你投资的股票净资产回报率减去摩擦成本。刚入市的新股民一定要记住,适当的收益预期是投资成功的关键。

如果你有了正确的“三观”,又有适当的收益预期,作为新股民,你完全可以在股市中跃跃欲试了。

但有一点你必须记住,对于刚入市的新股民来说,收益率是最为次要的,因为新股民往往资金量都不大,普遍都在50万以内,对于那么少一个资金量的投资者来说,赚20%和50%其实相差不大,对自己的财务状况没有太大的改善。

最重要的是你要在资金量小的阶段建立起自己长期稳定盈利的投资体系,把心态修炼到极致,有了完善的投资体系,并经过长期的实盘验证,其实要获得财务自由只是时间问题,心态修炼好了,不仅对投资,对工作和生活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可以帮助你成为人生赢家。

对于新股民来说,刚入股市就一帆风顺,在短时间内就莫名其妙赚了很多钱,这可能是最不幸运的股民了。

因为这很可能让你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很可能会导致你今后永远离开股市。为什么呢?其实道理非常简单,如果你刚进入股市就很轻易的糊里糊涂的赚到了钱,很容易让你自信心膨胀,错误的把运气当成了能力,从而屏蔽所有的金玉良言,什么价值投资,什么仓位管理,什么基本面分析等等全部抛于脑后。

运气是短时间的,是不可持续的,也许可以持续三年五年,但绝对不会永久,而能力却是可以一直持续的。

所以,我从来不建议新股民在牛市的时候入市,牛市的时候最容易自我膨胀,最容易忽略风险。

根据我十几年的观察发现,凡是牛市进入股市的投资者结局都比较惨烈,这一批投资者往往在进入股市的时候信心满满,觉得股市赚钱是天下最容易的事情,甚至会觉得自己就是股神,而牛市结束之后大骂股市就是赌场,发誓永远离开股市的往往也是这一批人。

而熊市进入股市的投资者一般都会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知道风险控制,懂得敬畏市场,相对比较容易接受价值投资的思想,经历一轮熊市下来,在实践当中往往能形成自己的投资体系,最终收获财务自由。

所以,对于新股民来说,我衷心的建议你选择在熊市的时候入场。

03

找一个好的老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了正确的“三观”和适当的预期收益率,又能清楚的认识自己之后,对于一位新股民来说,基本算是成功了一半了,如果你想要快速的进步,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找到一位好的老师,这位老师必须是德高望重,乐于分享并通过长期验证可以稳定盈利的老师,这样你会少走很多弯路,投资一定要跟对人,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遇上了,就一定要好好珍惜,可不能把他弄丢了,因为正确的投资理念是伴随你一生的,甚至还可以家族传承。

有了一个好的老师作为领路人,对于新股民来说也并不一定就能成功,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自己一定要加强学习,要勤奋,要有持续不断的学习精神。

在学习方面,其实我不太建议大家看太多碎片化的东西,我觉得碎片化的东西难以形成体系,我建议大家多看书,特别是名家经典,看书是让人进步最快成本最低的途径,因为好的书籍都是一个完整的投资体系,往往都浓缩了作者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经验。

虽然看完之后你不可能把作者的经验全部复制到自己身上,但最起码可以让自己有很大的提高,少走许多弯路。

04

十五本价值投资的经典书籍

近期,很多读者叫我推荐书籍,借这次机会,我就把我认为对新股民帮助最大的十五本书籍推荐给大家,这15本书是我经过十几年的积累,从我看过的三四百本书籍当中精选出来的,仅供大家参考:

1、聪明的投资者(本杰明·格雷厄姆);

2、股市真规则(帕特·多尔西);

3、安全边际——有思想投资者的价值投资避险策略(塞思·卡拉曼);

4、股市长线法宝(杰里米·西格尔);

5、投资者的未来(杰里米·西格尔);

6、巴菲特的护城河(帕特·多尔西);

7、巴菲特的投资组合(哈格斯特朗)

8、约翰·邓普顿教你逆向投资(劳伦·邓普顿);

9、投资收益百年史(E.迪姆森 P.马什 M.斯汤腾);

10、投资最重要的事(霍华德·马克斯);

11、怎样选择成长股(菲利普·费雪);

12、股市稳赚(乔尔·格林布拉特);

13、逆向投资策略(戴维·德瑞曼);

14、非理性繁荣(罗伯特·席勒);

15、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约翰·戈登)。

从我的亲身经历来看,对于刚进入股市的新股民来说,前期大量的读书学习真的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一个“洗脑”的过程,也许我用“洗脑”这个词并不恰当。

但事实却是如此,任何一个人接受一种思想和理念都需要一个“洗脑”的过程,你一定要置身于这样一个氛围和环境之中,360度全方位给自己制造价值投资的环境。

虽然巴菲特说过,有的人在5分钟之内就接受了价值投资,而有的人一辈子也接受不了。但我相信,真正能在5分钟之内接受价值投资的绝对是凤毛麟角,万里挑一,大部分人都是后期经过不断学习,不断强化,不断洗脑之后才接受的。

我当初接受价值投资的思想除了我的老师点拨和引领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勤奋刻苦的学习,大学几年几乎把图书馆关于价值投资的书籍全部看完了,做了大量的笔记和摘要,让价值投资的思想深深的植入了我的脑海。

那时候学习价值投资的途径很单一,一般都是通过看书和看知名大V的新浪博客,现在的投资者幸运多了,学习的途径非常多,不仅有非常优秀的价投APP,公众号,可以让你近距离接触到各种各样优秀的投资者,学习他们成功的投资经验和心路历程,还可以看到他们的股票交易情况和个股分析等等,还有各种音频APP,让你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全方位接受价值投资的思想。

05

价值投资是一种长期的信仰

价值投资真的是一种信仰,跟宗教信仰一样,如果你不够虔诚,忠诚度不够的话,很难最终获得成功。

比如,有不少人在2017年优质公司股票大涨的时候信誓旦旦说自己今后一定要做价值投资,但到了2018年,包括今年也是这种情况,这些优秀企业的股票也开始大跌的时候,这部分人又开始变得没有信仰了,认为优质企业的股票一样会下跌,价值投资也不能保证赚钱。

还有部分人在2018年的时候因为垃圾公司的股票大跌,而优质企业的股票跌得少,认为价值投资可以让自己少亏损,于是开始做价值投资,但到了2019年,发现垃圾公司的股票飞涨,而优质企业的股票虽然也涨了不少,但幅度远不如垃圾公司,于是又开始变得没有信仰了,认为股票的涨跌跟业绩的好坏完全没关系,纷纷去追题材股。

还有些投资者,看了一两本价值投资的书籍,便信心膨胀,认为自己完全掌握了价值投资的方法了,跃跃欲试,买入股票之后,股票一开始下跌,恐惧的心理便表露无遗了,战胜不了恐惧马上割肉走人,或者把这家公司十年前和十年后的数据都分析了一遍,但买入之后只上涨了20%-30%就全部卖出了,而错失了后面赚取几倍利润的机会。

归根结底,这些人都不是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或者叫做伪价值投资者,没有将价值投资上升到信仰的高度。

作为新股民,你一定要明白,价值投资是一种信仰,你必须要接受反复的洗脑过程,才能达到信仰的高度,而到了信仰的高度,你就会无条件的执行下去。

比如很多人信基督,所以他遇到不开心的事,他就会想,这都是修行,是上帝对我的考验。

投资也是如此,唯有将价值投资作为自己长期的信仰,才能有超乎常人的波动承受能力。

看完我上面推荐的这些经典书籍并不代表你就能在资本市场长期获得稳定盈利了,只能说明你才刚刚入门,正确的投资理念已深入到你的内心,你已经将价值投资上升到信仰的高度了。

06

作为新股民要建立自己的能力圈

接下来,作为新股民,你要开始建立自己的能力圈,你要问问自己到底熟悉什么行业,未来打算投资什么类型的公司,这个时候,你要多看关于盈利模式、商业模式、行业方面的书籍和杂志,培养自己的商业洞察力和行业敏感度。

还要多阅读公司的年报和招股说明书还有券商的分析报告,加强自己对公司的了解。这个阶段是伴随你投资全过程的。

很多新股民会认为估值和财务知识对投资非常重要,的确,在刚开始做价值投资的那几年,我也曾经有过类似的观念,我那时候的想法就是,要想在股市中长期稳健获利,只要把选股和估值的问题解决了就行了。

我当时花了很大精力学习估值,总是试图将一家企业的内在价值量化,于是学了很多估值方法:什么对比估值法、参照估值法、资产估值法,现金流折现估值法等等这些都学过。当时的想法就是,你使用的参数越多,算得越准,就越容易赚钱。

后来才发现其实当时是陷入了一个误区,没有任何人可以准确给一家企业估值,包括这家企业的老板,他都不知道自己的公司到底该值多少钱。如果世界上真的存在一种估值方法可以给企业准确估值的话,那股市就将不复存在了。

你想想,现在网络那么发达,任何方法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传播到世界各地,如果谁都知道一家企业到底值多少钱,那就不会有交易了。

举个例子:比如大家都精准地计算出了贵州茅台的准确估值是一万八千亿,低于一万八千亿就是低估,就可以买入,所有人都买入,没有人卖出,你怎么买呢,交易就不存在了。

所以,巴菲特说得对,估值永远都只是艺术,我们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胖子,你并不需要知道他的体重是多少。芒格也开玩笑说,从来没见过巴菲特用计算器算过公司的价值。

大道至简,我现在的思路完全转变过来了,采用极简主义估值。所以,在估值方面我建议新股民没有必要花太多精力去学习,更没有必要因为自己不能给一家企业估值就认为自己做不好投资。

其实不光是你,任何人包括巴菲特在内都无法给一家企业准确估值,你只要跟企业的历史估值,同行业其他企业的估值还有国外类似公司的估值进行对比就行了,确定好低估区域和高估区域,剩下的事情就是耐心等待,进入低估区域就分批买,到了高估区域就分批卖,把重点转移到了操作策略上,而不是完全固守在估值上。

07

财务报表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至于财务报表,也没必要花过多的心思,只要把一些基本的财务指标吃透就行了,很多新股民把投资失败归结于自己在财务知识的欠缺上,认为只有考个注册会计师才能把投资做好,我作为过来人我要告诉你,考了注册会计师之后你的投资也许会做的更差。

投资十几年来,我很少见过哪个财务人员把投资做的非常好的,也不认为他们在投资方面有什么优势,一定要把股市投资当成是实业投资,把自己当成是企业的合伙人。

当然,财务知识还是需要懂一些,我这里强调的是不要太高估财务知识对投资的作用。

作为新股民,你一定要明白,在投资方面顶级高手往往是越做越简单,把套路简单化才能腾出更多空间去思考。

抛弃模型回归常识,让券商的研究员去做数据分析,给自己留精力去思考经济规律和商业模式。

虽然券商的研究报告会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但数据却是真实的,你完全可以充分去利用这些资源,没有必要自己花太多精力去做大量的数据统计。

08

价值投资一定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

做投资总结是帮助新股民快速提高的最好方法,但我这里所说的总结并不是基于对股价和大盘短期预测的总结,比如有些股民很喜欢写总结,每天的写,累死累活的,他们写的总结我也看过很多很多。

诸如:某个时间段一只股票涨了20%,但他没卖,结果后面快速下跌了,于是他写下了“涨多了一定要落袋为安,锁定利润,避免坐过山车,切记切记”;下次有一只股票涨了20%,他吸取上一次的教训,赶紧清仓了,结果这只股票继续向上,最终涨了两倍,于是他又开始总结并写下了“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自己的股票赚了一点点钱就跑了,看着它继续大涨望洋兴叹,下次一定要拿的住,拿不住就剁手。”

或者有的股民因为自己某次追高被套了,做了总结,告诉自己千万别追高,等下次某只股票开始上涨的时候他认为可以买入,但因为上次追高被套的影响而没有买入,结果那只股票一下涨了一倍,于是他的总结又有另一番说词等等。

其实这样的总结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你就算每天写,写上一万份,对自己的投资水平都不会有太大的提高,因为你这种总结是基于对股价短期走势的预测,没有抓住真正的本质,股价短期的波动是无序的,没有任何规律,市场千变万化,所以每一次都不一样。

我这里建议新股民要写的总结是关于对投资本质方面的总结,包括你对投资的认识,你投资思想进化的过程,你的心理活动,你的心路历程,你对行业和企业的认识。

你在看每一本书每一篇文章得到的思想精华,你投资体系的建设和投资哲学的形成过程等等,分阶段按每周或者每月认真记录下来,每隔一段时间回顾一下自己前面的总结和现在的对比,看看自己有哪些进步,还有哪些还需要改进,投资总结我建议新股民一直做下去,直到自己老去,不能投资为止。

年复一年,你会发现,自己的进步是巨大的,自己不仅在投资方面获得很大的进步,在人生观和对事物的看法方面也进步很大。

做投资越久,看的书越多,你就会活得越明白,投资也会越做越简单,所有的交易都是在下意识之间完成的,就好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

09

价值投资者一定要善于分享,乐善好施

如果你具备了上面的所有条件,那恭喜你,你可以称得上是一名较为成熟的投资者了。这个时候你要做的不是闷声发大财,而是一定要学会分享。

你要知道,你学的这些东西是从别人那里得来的,你唯有去帮助更多的人才能报答你的老师。

我之前的文章中也说过,人活着最大的意义就是帮助你周围的人,让他们活得更精彩。这个“周围的人”范围有多大,因你的能力决定,如果你的能力比较小,那你就尽量帮助你的父母、兄弟姐妹、儿女、亲戚朋友,让他们活得更精彩;如果你的能力比较大,那你就尽量帮助社会上更多的人。

这个帮助不一定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也可以是思想理念方面的帮助,后者往往比前者作用更大,更持久。

简言之,人活着最大的意义就是分享和传播,让自己正确的思想理念分享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受益。人不能一味的只会学习,其实学习就是向外界索取,索取到一定程度应该懂得分享,这样社会才能进步,人类文明才得以延续。

在分享的过程中,也许你会遇到一些挫折,因为世界之大,什么人都有,无论你做什么,都会遭遇一些人的不理解,无故攻击,恶意诽谤,很多大V都有过类似经历,渡人无数,却因为自己组合中某只股票大跌而遭受攻击,甚至恶意诽谤。

如果你因此而停滞不前,那说明你的分享是不纯粹的,如果你的分享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喝彩,面对挫折,你很容易选择放弃,但如果你的分享是因为心存善念和感恩之心,无论遇到什么挫折,我相信你都会继续下去。

那些名满天下的投资者无一不是热爱分享,心怀感恩的,比如:国外的格雷厄姆、巴菲特、芒格,国内的但斌、李驰、邱国鹭等等。如果他们只顾自己闷声发财,估计世间没几个人知道他们。

衷心的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新股民在以后学成之后能够热爱分享,帮助更多的人,最后祝愿大家投资顺利!

全文完

文章只是传达理念和调仓逻辑,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果文章内容涉及到个股,绝非推荐,股市有风险,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hHzB3pavI3vkW05RVv-n2Q

机构大佬6倍股的秘密

前期在《一个经典的投资方法》中写了一段话:投资的核心是 要建立大局观,选择大空间低渗透率的产业大趋势,识别出 其中 最具价值的环节里的领先企业,在进入渗透率 快速提升的拐点处买入,然后一直持有行业渗透率 到30%左右,甚至40%到50%,再去寻找下一个产业大趋势。无论你多么努力,通常都很难超越 采用这种模式的投资方式。二级市场没有大佬,差别只在于洞悉事物本质的能力与快速迭代 学习并更新能力。

 

不管是过去的汽车、电视、冰箱、空调、电话电脑、办公软件、手机、互联网,还是最近10年的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社交软件,电动车, 当渗透率达到10%左右 进入爆发期,大部分消费品公司 和 科技股 公司都适用,但不是任何行业都可以达到这么高的渗透率,只是其中一些行业。

投资的本质是把握产业趋势 ,但是形成一个向上的产业趋势需要很长时间。移动互联网从 2013年开始进入渗透率 10%,大背景是那一年智能机开始普及 。电动车从2019年开始进入渗透率 10%,大背景是特斯拉在上海建设工厂,大幅度降低电动车售价。电动车行业在A股市场从2013年就开始炒作,前后炒作过3次,每次都因为渗透率不足,没有形成产业趋势。

周金涛有一句话说的很对 :人生发财靠康波,你出生的时间节点决定了你会遇到哪些产业趋势 。对于投资也一样,不同时间节点遇到的机会是不一样的。

广发证券最近出了一个关于渗透率的研报我认为不错,给大家分享一下。他把渗透率提升的行业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破壁渗透期,渗透率0%20%第二阶段是高速渗透期渗透20%-40%,第三阶段饱和渗透期,渗透率在40%到60%阶段 。每一个阶段的产业趋势,盈利特征,股价特征 ,估值特征都不一样。

机构大佬6倍股的秘密

1、可产生6倍股,公司业绩高速增长,股价戴维斯双击,PE达到80-200倍。

在破壁渗透期,股价上涨最为暴利,龙头公司可以上涨3到6倍

 

机构大佬6倍股的秘密

他统计了3个行业,分别是2007-2014年的智能手机行业,背景是iphone 带来触碰技术、芯片、工业设计理念革命。2010-2016年的安防高清摄像头产业,背景是视频编码等技术突破,“平安城市”政策驱动。2012-2017年的移动互联网产业,背景是微信开始普及,4G技术打开流量瓶颈,移动游戏等场景兴起。

 

在破壁渗透期,龙头公司实现了“戴维斯双击”,股价上涨由“拔估值”和“涨业绩”共同带动.

  1. 2009年至2010年,智能手机龙头歌尔股份股价翻6倍,估值贡献了上涨2.4倍,2010Q4歌尔股份、长盈精密、立讯精密、德赛电池盈利增速分别达176.8%、67.4%、56.2%、512.8%.
  2. 2013年至2014年 碰上移动互联网牛市,龙头掌趣科技、网宿科技股价分别上涨6.2倍、6.2倍,估值分别上涨1.8倍、3.2倍,2013Q4掌趣科技、网宿科技、盈利增速分别达86.7%、128.6%.  不止 A股的公司在上涨,美股港股相关公司都在上涨,只是A股公司逻辑证伪,最后发现手游行业的大哥是腾讯。

2.高速渗透期,竞争加剧,量增价跌,业绩出现颠簸,估值消化

 

在高速渗透率阶段,股价涨幅多在20%-100%,但已经有一些公司在该阶段跑输市场。

机构大佬6倍股的秘密

这个阶段的公司营行业竞争加剧,技术进步带来产品价格下跌,进入“量升价跌”的阶段,反应到财务指标上,营收增速开始下滑,例如营收增速从100%降低到50%,这个阶段的公司主要是压低估值 ,大多数公司的PE估值挤压50%以上。例如2010年12月,歌尔股份、长盈精密、立讯精密、德赛电池PE(TTM)分别达到90X、65X、100X、90X。虽然2011年苹果公司及A股消费电子龙头公司业绩持续超预期,直至2011年6月,四公司估值分别消化至约50X、40X、65X、35X。

高速渗透阶段(渗透率20%-40%)业绩颠簸开始密集出现。对于“预期内”的盈利降速,股价几乎不做过多定价;对于业绩预告或实际披露业绩“低预期”,或周转率恶化带来ROE下行,则会带来财报季附近的股价波动,股价多于披露前后1个月内开始阶段性调整,持续2-4个月,幅度多为20%-40%,现在新能源行业就处于这个周期。

3. 饱和渗透率阶段超额收益的β结束,PE估值回到30-40X中枢

在渗透率的第三阶段(渗透放缓、接近行业渗透空间天花板),新兴产业的生命周期进入成长期的尾声,逐步向成熟期过渡。以核心产品出货量来观测,出货量增速均显著放缓。

从行业景气来看,市场逐渐由增量蛋糕演变为存量博弈,龙头公司的盈利增速进一步下台阶。股价表现来看,这一阶段各新兴产业超额收益的β行情大多结束;存在部分脱颖而出的个股α,市值再创新高。产业趋势放缓后各赛道超额收益行情大多终结。

我把研报放在了腾讯微云:https://share.weiyun.com/mvRbNjqq ,也可以打开左下角的“阅读原文”直接学习。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UpVISleMqtc_aDpiJXhUK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