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突然逆袭?有你们想不到的真相

     经常听到有些家长说着某某传闻中学霸逆袭的故事。谁谁谁小学一般,六七年级一般,突然到了初二就逆袭了,然后考进顶级高中,顶级大学,顶级研究生等等。甚至在我们一叶目开交流群中,这种信息依旧不少。但真相又是怎么样的?

 

   一叶先生,从事教育行业二十余年。从没有见过不明不白的拔尖,也没有见过不明不白的堕落垫底。正所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们也许只看到了故事的结尾,却看不到故事的开头和过程。

 

     一叶先生承认,很多孩子在小学期间没有开窍,(尤其是男孩)或态度不认真,不爱学习,或家长根本不管,自生自灭。但到了初中突然自己要了,要学习了,便拼上了老命赶超,成绩也许会有提高。那他的成绩就能提高到超越前三的程度吗?真相其实挺残酷,非常难。

 

     几十年前,我们学习的那个时代,大家都不补课。空余时间很多。所以,只要自己要了,赶超有可能,但现在希望却极其渺茫。因为,现在家长比较鸡,尤其是那些占着位子的学霸们,他们父母大多有危机意识,看看浦东和闵行的家长就知道多鸡了。试问,即使你开窍了,你又能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给你去超越排在你前面的那些高手们吗?毕竟他们和你们做同样的作业,同样的卷子,也是同样时间在努力,在付出。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叶团队中某个孩子,在顶级民办从六年级的二百余名,一直拼到初三的校排一百名,虽然名次依旧没有达到最顶级,但跨越了一百多名,在我多年的关注下,我知道他却是用每天学习到一点,每个周末日单日12小时的学习量换来的。那时候别人都睡了,他却偷偷摸出了拓展题目做…

 

     所以,真相其实就是: 逆袭的故事,是有隐情的。

    一叶先生整理了一下,大概有以下几种逆袭可能:

1. 学霸早恋或出现青春期危机,不努力或只是吃老本,不进而退,被你抓住机会赶超。不是你进步,而是学霸退步。

2. 你找到了可以拿到学校考试信息的渠道,或者找到可以拿到学校考试试卷老师的兼职机构补课,人为地,定点地,有针对性地提高了分数,提高了名次。

3. 这些逆袭者,本来就是强者!只不过他们在还没有练成神功之前输给了别人。

 

     针对以上三条,前两条一般人都能理解。也许第三条,很多人不能理解。那由我来详细说一下。

 

      为什么大家口中一致逆袭的都是理科男生?并不是脑子一下子变聪明。而是他们本来就是低调地,偷偷地在超前学习。

     举个例子:一个孩子在五年级就学完了初中所有数学。但是,他性格上却拥有着理科生那样的不羁和狂妄,甚至不屑与周围同学为伍。上课喜欢和老师顶嘴,或者插嘴,或者不听课。校内考试觉得太简单,他也不愿意去复习而直接裸考,外加轻敌,直接导致粗心错误。在这种情况下,甚至比扎扎实实学习的那些老实学生分数低。低年级的女孩子数学并不弱于男孩子。这样一对比,单看试卷分数,甚至他们连女同学都比不过。

 

    当进入初中后,他们开始进行第二轮超前拓展学习。这时候开始刷难题。而学校的六年级和七年级,依旧停留在简单的规则运算模式上,男孩子的浮躁和心智不熟,导致小学的问题依旧再犯。所以,分数依旧不够拔尖。而其他同学们只要细心一些,班级里满分还是很多的。

 

     但到了八年级,就不一样了,他已经完成了初中数学的两轮学习,而此时的课内难度一下子提高了。函数,几何和数形结合的题目逐渐增加,同学中和以前那样能考满分的并不多。随着题目练习数量的增加和年龄导致心智的逐渐成熟,他的手却越来越稳,神功逐渐练成。所以,你们眼中的逆袭就出现了。当别人还在为压轴题苦恼的时候,他却可以轻松地完成反杀。而且此后,自信心越来越强,慢慢地就独占鳌头了。

 

     请问大家看明白了吗?逆袭者的故事真相,其实就是这样的。他们本来就是强者,只是他明确自己的目标,所谓燕雀焉知鸿鹄之志!他们忍受住了老师的鄙视,忍受住了同学的鄙视,忍受住对分数的执念。厚积薄发,七年磨一剑。终于在初二,锋芒毕露!

 

     即便如此,也不是每一位鸡娃家长都可以要求孩子这样做到的。花费了精力和时间,家长能接受孩子低年级的普通吗?初二是分水岭,初二之前的好成绩是看谁在外补课,看谁超前学习。初二之后,就只有看智商和花费的心思和努力了。所以,并非每个人都有超前的可能。需要有长期的信念和毅力,以及隐忍力。还有的孩子是故意考低分,正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尤其在有爹的初中里,有些特别拔尖的孩子怕高中爹阻碍自己四大之路而故意错几题,让自己排名靠后。能考前三,偏偏来个十五名。麻痹同学,麻痹老师。

    低年级突出排名家长,请不要沾沾自喜,很多人并不是你们能看透的。也许,有的人一下自己窜上去了。

 

     就目前补课机构而言。超前学习机构一般在初二左右完成初中的超前学习。而初二到初三整整一年都在搞高联一试和小奥的题目,而并没有开始高中课程。为什么?因为执念于自招的家长太多,自招的钱更好赚。有多少人知道,数论在四大自招中最多只有一题?对于补课的问题,一叶先生一直说:为什么不能自学,一定要去补课?高中,你还能继续下去吗?现在很多成绩很棒的孩子,除了家长和老师布置作业外,根本不知道应该干什么?这种孩子,以后能干什么?所以,不会自学的孩子,以后是走不远的。

 

    好吃懒做,混天混地,换不来静候花开的逆袭。建议每一位家长都不要再听机构和外面的传闻了。故事听多了,心态会坏。你如果只会等待,初二不但不会逆袭,也许会更渣。青春期问题也就更严重。

   天牛根本就不存在!只有爹牛和默默付出,不怕辛苦的学习牛,你能看到他们的辉煌,却看不到他们背后实力和努力。

 

   人,还是要靠自己。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AVK19y0XdnQu9lmrWIyNRA

校内考试成绩排名,都值得每一位走体制内中高考路的家长去关心

 

     上贴提及新六年级期中考试的分析,然后给低年级家长提出一些建议。之后,我们交流群中交流极其踊跃,尤其是对考试成绩的排名分析。那今天一叶先生就再分析一些相关内容。

 

      按照教委规定:公办学校是被严禁以学生成绩分数排名。但部分学校是会用工资单的形式,以分数段形式告之家长考试情况。也有很多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家长,甚至会在家长微信群中调查分析,编排表格排序,弄出更加精确的数据。所以,大部分家长,只要上点心是可以获得想要的结果。

 

     

 

      那看班级排名和学校排名是否有意义?

 

当然!具体情况如下:

 

    小学的排名,毫无意义。校外机构的排名,毫无意义。只有初中校内的排名,对中考预判路径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在忽略猫腻存在的情况下,班级排名毫无用处,一定要看年级排名。特别注意:校排前10%是新中考本区市重点名额分配到校的录取生命线。自招能力强,预录取人数多的学校可以放宽到15%-20%。但是,这一切并不绝对。如果猫腻存在越多的学校,真实录取生命线是可以大幅度放宽。这些猫腻主要来源于三个渠道:1.泄题,2.兼职教师举办的考前辅导班 3.主观题的刻意批改松紧度调节。

 

      这些违反校规和教委理念的骚操作,只要有一个,足以改变整个学校的高分段排序。但从事骚操作的顶端“牛娃”,一旦走不了预录取,中考的校排名也不见得有优势。毕竟中考无法剧透。出来混,迟早要还债的。

 

     总体而言校排名的前20%都可以拼一下名额分配到校的资格。虽然七年级期末和八年级期中会有大洗盘。(洗盘原因是:数学和语文难度加大,八年级物理上线),但是对于六年级的期中考初步估计定位和安排后续努力方向还是可行的。起码看得出谁是有猫腻嫌疑,谁是真学霸。(参考考试与月考和平时课堂发言情况对比)

 

   所以,在不平均分班的情况下,班级排名意义不大。大部分教师子弟和牛条,以及学霸,都会扎堆在某一两个班,那校排将用于直接参考名额分配到校情况,有一定的意义。

 

 

 

     关于单科排名。有些学校会有,有些学校不会排。但一叶先生认为,这个比校排更有价值,因为对于低年级而言,考试目的就是知道自己的缺陷,然后对症下药。如果不排名,那可以看离开年级最高分差多少?这个还是可以打听得到。一般情况,5分以内,大概率是运气和粗心的问题,不存在题目不会做和知识点缺陷,还是有追上去的可能。10分以内基本属于大题会错1-2道,那就不是粗心的问题,要加倍努力了。10分以上,属于在该校基本没有竞争力。一分一操场,十分基本属于100名之后了。

 

    为什么关注单科?因为初三一模的单科成绩,会直接影响到自招第三批录取的可能。举个例子,之前徐汇,浦东和闵行的一模主课单科前十名,四大绝对直接撩掉,甚至不会看其他科目。但在弱区,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从以往的情况看,连八大自招都不撩你。所以,还是要区别来看。最后关于每门科目的具体小项目。比如语文分:基础、文言文、阅读理解和作文。数学分:基础题和压轴拓展题。英语分:听力,语法,阅读完型和首字母,作文。这个都要细化具体分析,错多少,如果错1-2个,那问题都不大。如果错1/4-1/2,那基本属于加倍强化学习,同时要思考到底是学习方法错误,还是知识点遗漏或思维方法错误。如果错题超过1/2,基本属于这个科目要重新学一遍了。大家懂了吗?期中考试过后,请大家各自根据娃的情况具体分析。

 

     由于2022年以后自招名额直线减少。一叶先生认为一模的重要性也将减弱。原因是:就这几年预录取自招情况看,很多学校在一模考之前就已经开始并完成部分生源挑选工作。由于初中没有竞赛,他们会根据名校的校排去发橄榄枝。如果是顶级一线民办或者高中亲儿子的学校,每年都校排在前十的同学,肯定是市重点高中靠实力预录取的第一批。往往顶级高中,都知道校内考试的猫腻可能存在,所以会更相信自己出的试卷,那时候的飞行考或校内游园活动也会有一些。给一些有潜在可能的学生做。做完拿回学校批改。分高录取。而那时获得考试机会的参考条件也是初二期末和初三期中的校排名。所以就这样,通过飞行考和游园会几轮笔试面试会产生第二批录取。再加上部分神秘力量的存在,这几批次基本已经占据那些自招名额。到一模成绩出来,估计名额早已不够。

 

 

 

    因此,名校的校排很重要。(这算不算摇号民办的一个理由?如果是对口,即使年级第一,极可能连飞行考的资格都没有。)所以,会有大把的人会挖空心思要垄断校排的前列名额,去争取那为数不多的自招和飞行考机会。

 

    那现在问题来了!又回到了到底要不要拼校排和拼自招?一叶一直给大家的建议,路是家长自己选的,参考七年级下和八年级上的校排情况,然后给孩子制定一条适合自己的不弯路。但是,如果能在六年级,甚至小学就提前准备,那机会自然比八年级再决定的人更多。中考题目难度不高,一直拼难题压轴题,极可能两边都落空。

 

一叶先生给大家的建议是:

 

1. 如果不是区一线学校校排前30,基本不用考虑自招。有高中爹的一线学校可以放宽到校排前50。

 

2. 如果你们区存在顶级民办一家独大,那对于公办学校而言,进不去校排前10,基本不用考虑自招。

 

3. 如果你们学校不是区一线学校,即使学校前三也基本不用考虑自招。

 

不考虑自招,那考虑什么?

 

    名额分配到校,名额分配到区和裸考。

 

 

 

     

     名额分配到校和到区,只能二选一。都是看中考成绩圈人,然后加入综合评定,统一计分排序录取。你们说到底分析同校对手简单,还是分析同区对手简单?毫无疑问,是同校对手。所以,建议优先考虑到校资格,那名额分配到校最基本的参考也就是历年的校排。扣掉已经被自招的,不难作出判断。对于同区,这个问题大了,不仅要看其他学校的实力,还要看和你们报同一所学校的对手实力,这个根本打听不到,基本就是拼运气,随机性很大。

 

   假设名额分配到校和到区都没录,那就流到了裸考环节,对于仅有20%的裸考名额,还有很多跨区中考的外区强者,胜算还有多少呢?还有很多不甘心走名额分配到校去本区市重点而参与区排搏四大的顶端生,一旦名额分配到区失利,也会和你们一起抢裸考名额。

 

    所以,如果要想去市重点高中,对于绝大部分学生而言,名额分配到校是王道。而判断是否具备名额分配到校的可能,八年级的校排名将有直接的参考意义。此时,不用去考虑猫腻,中考的绝对公平,只要你没有猫腻,那你的排名大概率只高不低。

 

    校排的10%,这个数据点很重要,拼到了,市重点高中就稳了。一本高校的目标也就稳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HiZgoFdT8GVbn0FL8YQyeQ

做好择区策略的功课,可以在市重中考之路上少考几十分

 

    大家来混群,其实目的很简单,让孩子不走弯路去一个好学校,有好的环境,好的师资和好的学习氛围。然后中考后上一个好高中,最终进入大学。说到底,就是为了升学。所以请不要和我谈理念,谈理想,大家实际一点不好吗?都别装了,一叶先生一直不喜欢把虚荣、焦虑、羡慕嫉妒恨和炫耀挂在嘴边的家长。因为,所有的路都是自己抉择,自己走出来的。

 

     古代有田忌赛马的故事,如今任何行业,只要有不同的赛道和渠道,只要是分等级的比赛,同样都存在这一策略。最初一考定终生的时代,大家一起比,在一个池子里,一个赛道里,策略也就无用了。但在现在则不同,中考的渠道众多,而且每个区一个赛道。每个区里还有一半市重点名额是根据人数名额分配均分到各个学校,这样同校先比拼,拼不过的再同区比拼。所以,田忌赛马的策略是完全可以运用起来的。

 

    也许有人说,最终高考还是要考的,还是要看成绩,就是去了弱区弱校,那以后债还是要还。这一点,我不否认高考成绩论,但很多人忽视了重要的一点。三年高中变化大。一叶先生根据多年的经验,再一次郑重地告诉你们:“小学靠超前,初中靠避坑,高中靠老师和自己。”这句话,亘古不变。小学要想成绩好,超前学习。初中要想成绩硬,先避开青春期的各种坑。好高中都强制住校,那时候属于家长鸡血和补课都无效的时期,而那时候,你们也只能做做后勤。老师和同学将决定你能去哪里读大学。一个在强区进了普高的学生和一个弱区进了市重点的学生比,三年后,天壤之别。

 

    所以,K12的一切努力,就是为了进一个好高中,为了给大学铺路。

 

    一叶先生够直白吧!

    从小学到高中,有三个阶段点是可以择校的。幼升小,小升初和初升高。由于教育改革,让民办初中录取实行超额摇号,而幼升小的民办择校同样也是摇号。所以,幼升小,已经基本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可以考虑。只要你是选择对口,那离家方便即可。学区房择校未来也许会因为公办划片摇号而变得弱化。相对而言,小升初,则是目前政策下最重要的一次人生抉择,所以,一叶先生平时也就说了比较多。

 

    之前的小升初择校策略,一叶先生已经不止一次提及,总结一下:

 

一线民办>二线公办>三线公办>二三线民办>一线公办

 

    很多交流群外的家长一直不解这一排序,为什么会这样选择?已经说了无处次,这里不再细说。希望有质疑的家长,请选择一个时间,一个静心环境,把一叶目开公众号的历史帖(进入公众号看历史文章即可)都仔细读一遍,你一定会有答案。

 

     择校策略,在今年小升初后,根据目前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的变化,根据各学校作业和试卷,以及老师教学激励模式和用心度,一叶团队进行多次修订。把一线民办首选于二线公办,也就由此而来。

 

    这里有个三线公办和二三线民办的中考比拼的问题。由于一线民办大比例数量学生(没有自招资格)和一线公办的头部学生是有机会占据大量中考名额分配到区的名额,对于二三线公办和二三线民办而言,其实都是一样,三线公办的优势在于名额分配到校的名额,由于对手弱,只要自身成绩过得去相对机会也就大了。如果还有人说菜中的氛围差的问题,一叶真要骂人了。难道学习不应该靠自己吗?

 

     以上的择校,一叶帖子中说了太多,就不详细说了。今天的重点是择区的选择。

 

    曾经,一叶团队推荐过择区的建议:

 

   学霸去黄浦,一般去静安,学渣去长宁。

 

    但是,经过今年中考的变化,和小升初一些暗搓搓操作和一些不能说的东西。一叶先生把择区建议进行了修订:

 

    学霸去黄浦和虹口,一般去浦东和闵行,学渣去黄浦和虹口。

 

    有些东西,不可明说,一说就破,只能靠自己悟。不说不代表不存在,请大家继续听我分析:

 

这是2022年的新中考政策方案:

 

一个升学环境好的区,有两个因素:

 

1. 良好的学习环境

 

     所有家长混群,就是为获得一些别人不知道的信息和资源,或为自己少走弯路,然后可以让孩子有提高成绩,甚至独占鳌头的可能。同样道理,孩子在一个学习环境好的区,能被激励和鼓舞。但换来的代价是,大家都很拼,那么那些人也自然成为了你中考升学路上的拦路虎。所以,不得不说,新中考政策真的很人性化,你选择了鸡血,那就同样选择了鸡血的对手。你选择了快乐,同样也选择了快乐的对手。

 

 

2. 数量众多的市重点高中

 

     就目前上海的所有区看,黄浦区和虹口区是市重点数量相对多的区。但为什么他们应该被学霸优先考虑,因为在市重点多的情况下,同校和同区的对手都不是那么强。未来四校,自招之外都是看中考区排名。而八校名额本区则优先,占据一半左右,名额也更多。所以,学霸在这两个区,都是可以保八校而拼四校。

      所以,虽然黄浦和虹口整体实力不如浦东、闵行和徐汇,但是他们的区内学生同样的考分,可能机会会更多。

 

    相比他们,浦东和闵行的实力就强大多了。最近一叶先生在整理和收集琅琊榜信息,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给大家分享一下。所有参与跨区摇号和人户分离学生中,离开所在区里面,浦东和闵行是最多的。而且这部分学生还并非浦东和闵行最强的学生。这也说明了他们离开浦东和闵行的目的,就是因为拼不过本区的那些成绩更好的学生,或者至少他们是没十足把握在浦东和闵行拿四校和八校名额的。

 而转入区最多的是徐汇和静安。所以,大家看清楚了吗?

 

      一叶先生参考一些不能公布的数据,对浦东和闵行的学生整体成绩还做了一个详细分析。以小升初阶段的语数外三科成绩作为衡量标准。能达到摇号以前几年一线民办择校标准的学生,浦东的比例是15%,而闵行是8%。可见同样的人数众多的大航母区,浦东学霸的比例比闵行多出了一倍。至于是什么原因,我想也许和高素质鸡血家长有关系。以某机构为例,全市成绩最好的100人中,大概有60个出自浦建路、金桥和张江所在区域。这也恰恰验证了我的猜测。同样学霸比例。徐汇占10%,杨浦占7%,普陀占5%,而某些弱区仅占1-2%。所以,也就自然导致了强区去弱区抢中考名额的可能。

 

     为什么一叶先生认为一般学生去闵行和浦东更好呢?因为这两个区人数多,分到的外区市重点名额数量多。同时,暗网没有覆盖,考前辅导班的概率相对低,学生和家长不会自己麻痹自己。一般学生,有的是因为小学起步晚,有的是爹妈不管,但不代表他们后劲不行。恰恰这样的学生反而更有提升空间。而同区中,这部分学生在自己所在区自招肯定轮不上,名额分配都够呛。但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起码可以让成绩好一点起来。要知道中考还有一次择区的可能,反正名额分配拿不到,可以留在本区去裸考,也可以去市重点的区跨区拼一下裸考,要知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浦东的一般学生去弱区裸考,就是王者!很多弱区八大,每年都会招30-40名强区裸考生源。而他们在未来高中学习中,也一样可以拔尖,因为自信心来了!

 

     浦东和闵行相比,由于学霸比例不同,同样的分数,同样的成绩,同样的环境,高分对手相对少,闵行相对浦东会更适合升学。另外,闵行的七宝是准四大。本区招生的数量不少,也是一个机会。最后关于学渣去黄浦和虹口。由于该区对手弱,高中学校资源多,可以让学渣避免去上三校,这两个区是最合适不过了。为什么之前长宁不适合学渣了?大家可以注意一下长宁中考人数数量的变化,而且未来几年趋势会更多。当分母变大了,高中升学率就变小了。

 

     也许有家长会有疑问,徐汇的学霸比例如此之高,为什么不适合普通学生呢?这个一叶不能说,自己去悟吧。你也不能总老盯着一哥录取的近两百人看吧。另外,关于普陀和杨浦等区,因为存在大量的九年制学校,或者就是一一对应的小升初公办。所以学生流动相对低,也就不存在变化。其他各区都是一样,有的是因为数据不足,有的是因为资源不足,也有的是因为学生数量不足,导致无法系统评估。

 

     很多机构和自媒体,喜欢带节奏,总喜欢用头部学生的数据去评判整体。一叶先生认为是极其不妥的,也是不正确的。毕竟你的孩子,不一定是头部学生。就以上情况,如果您的孩子成绩名次在浦东只占前20%,那就意味着你留在浦东进市重点就比较艰难。那换个区也许就可以去市重点上高中,甚至还能进好班。但如果你在徐汇可以拿到前1%,那也就无所谓要换区择区了,这个成绩在哪里都可以去四校。

 

     所以,一叶先生建议大家,以后谁只问“哪个区好?”都是不靠谱的。你选择的不只是氛围,不只是市重点数量。选择带飞可能的同时,也选择了碾压你们的强手。选择弱的对手,同样也选择了不鸡血的老师和整天玩游戏和谈恋爱的同学。择区和择校的同时,也不能盯着头部学生看,还是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目标进行有策略性的选择。

 

   就目前四校和八大的情况看,由于高考的分数也在不断变化,虽然四校目前基本变化不大,但八大中很多已经名不符实了。一叶先生的小升初择区建议,是以中考为目标,并参考近5年的高考成绩为依据而重新评估了市重点高中。所以和大家脑子里的传统观念有些不一致。

 

       今天说的内容也许有家长不服。没关系,一叶先生所说的择区都是建立在整体大数据的基础上,和个例不等同。你无论在崇明,还是在浦东和徐汇,只要能中考考到750分,一样可以碾压全市所有人。那这样对于你来说,在哪个区和哪个学校都无所谓了。在绝对实力面前,任何策略都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只适用中考在目标高中分数线上下20分内(40分的区域)的学生家长参阅。择区策略的意义也就在于这40分内,可以让你的孩子改上一个更好的高中,从而直接影响高考分数。一叶先生在交流群中一直都提到,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择区做了越早越好,未来的时间和空间才会游刃有余。

 

     毫不夸张地说,做好择区策略的功课,可以在市重中考之路上少考几十分。同理,当孩子考分超过分数线30分,爹妈也就用不绞尽脑汁去选择更有利的位置了。

    最终,人还是要靠自己!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ChC0XYlPkhekMT9fNWZnKQ

上海新中考录取规则详解!2022年开始,市重点录取方式将有大变化!不挑选生源的学校更有利!

上海新中考录取规则详解!2022年开始,市重点录取方式将有大变化!不挑选生源的学校更有利!

(点击图片查看分值详情)

 

今天,我们继续来说说2022年开始的新中考又一巨大变化,届时将会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开始全新的高中录取方式

上海新中考录取规则详解!2022年开始,市重点录取方式将有大变化!不挑选生源的学校更有利!

最新的录取方式将自2018年入学的六年级学生开始,也就是2022年初中毕业的学生开始。

上海新中考录取规则详解!2022年开始,市重点录取方式将有大变化!不挑选生源的学校更有利!

从2022年开始,上海市普通高中的录取方式,五种变三种,目前有推荐生、自荐生、名额分配、零志愿、统一志愿1-15,从2022年开始,录取方式分为三部分,自主招生、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统一招生录取

上海新中考录取规则详解!2022年开始,市重点录取方式将有大变化!不挑选生源的学校更有利!

◎ 上哪学提醒:家长可以关注【上哪学】,公众号对话框回复“新中考”,查询体育、艺术纳入中考总分详情!

上海新中考录取规则详解!2022年开始,市重点录取方式将有大变化!不挑选生源的学校更有利!

一、自主招生

主体:市重点(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市特色普通高中)

录取方式:自招预录取+计分科目总成绩到达分数线。

上海新中考录取规则详解!2022年开始,市重点录取方式将有大变化!不挑选生源的学校更有利!

2022年新中考后,自主招生的主体包括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和市特色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总数不超过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总数的6%,按照学校自主招生面试预录取、考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计分科目总成绩达到分数线为依据进行招录。

看到预录取就想起了推优和自荐,也就是目前的提前招生录取计划,包括推荐生和自荐生。

目前,市重点推荐生和自荐生计划为学校招生计划的40%,推荐生占30%,自荐生占10%。

2022年新中考后自主招生的录取方式是自招预录取+计分科目总成绩到达分数线,目前还不知道具体流程会是怎样,不过看起来跟现在的自荐生差不多,我们暂且把目前的自荐生当做未来的自主招生。

从目前披露的消息看,自主招生将在中考前进行,5月,学生可自由报名学校,学校预录取后,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达到分数线,即可正式录取。

二、名额分配

主体: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录取方式:计分科目总成绩+校综合考查成绩+政策加分

上海新中考录取规则详解!2022年开始,市重点录取方式将有大变化!不挑选生源的学校更有利!

2022年新中考后,名额分配占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招生计划的50%-65%。

可以看到,新中考后,名额分配将是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最主要的招生录取方式,50%-65%的名额进行分配,其中,70%分配到不选择生源的每所初中学校,剩下30%分配到区。

目前的中考也有名额分配,目前的名额分配是分配到本区初中学校,名额不少于招生计划的15%。可以把它理解为定向招生,在各校校内排位竞争。

1、新中考的名额分配怎么分?

第一部分是名额分配到区占30%,换算一下,大约占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总招生计划的15%—19.5%。

第二部分名额分配给不选择生源的每所初中学校占70%,换算一下,大约占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总招生计划的35%—45.5%。

什么是不选择生源的学校?

不选择生源初中学校是指,按照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凡采用对口入学、摇号入学、统筹入学,不挑选学生的,均可视为不选择生源的学校。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特别提到,“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并不排除民办。民办初中放弃择生,也可以获得名额分配到校;而公办初中如果违规择生,也可以定性为选择生源的学校,因此失去名额分配。

目前,上海的民办学校都已经开始摇号随机录取了,按照以上的解释,也都是属于不选择生源的学校。

2、名额分配具体怎么录取?

采用综合评价录取时,先由招生机构根据考生志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计分科目总成绩(满分750分)和政策加分按1:2比例投档。

各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结合投档考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进行综合考查(满分50分)。将考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计分科目总成绩、政策加分和综合考查成绩求和得到总分。

名额分配到校的计划,以初中学校为单位,依据总分排序录取;名额分配到区的计划,以该区为单位依据总分排序录取。

上海新中考录取规则详解!2022年开始,市重点录取方式将有大变化!不挑选生源的学校更有利!

以名额分配到校的计划为例:

假设七宝中学有3个名额分配招生计划分配到七宝二中,按1:2投档的原则,七宝二中填报过七宝中学志愿且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计分科目总成绩排名前6的考生均被投档,参加七宝中学自行组织的综合考查。

假设小明710分,在七宝二中所有填报七宝中学志愿的学生里排名第五,即可被投档,参加七宝中学的综合考查。

如果小明在综合考查环节得分45分,那么他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的总分即710+45=755分。

如果755分在七宝二中的6名学生中排名第三,那么小明就被七宝中学录取了,而总分排名第四到第六的考生进入下一批次录取。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假设七宝二中拥有3个七宝中学的名额分配的名额,但是七宝二中前6的学生都有机会进七宝中学。

也就是说,如果一所学校获得的市重点名额分配到校的总名额有100个的话,将是在排名前200的学生里最终录取100个,而不仅仅是排名前100。

三、统一招生录取

主体:所有普通高中

录取方式:计分科目总成绩+政策加分

上海新中考录取规则详解!2022年开始,市重点录取方式将有大变化!不挑选生源的学校更有利!

2022年新中考,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录取办法不变,依据考生志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计分科目总成绩和政策加分投档录取。

新中考后,统一招生录取占市重点招生计划的20%—35%。

统一招生录取在比例上明确了,这个范围也是随着名额分配的高低来变化。这其实就是所谓的“裸考”了。

四、“四校”的招生录取方法

试点“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项目的上海中学、华二附中、复旦附中、交大附中4所学校(简称“四校”)是大家最关心的。

上海新中考录取规则详解!2022年开始,市重点录取方式将有大变化!不挑选生源的学校更有利!

作为市重点,四校的招生录取方式同样也是自主招生、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统一招生录取三部分。

新中考政策细则中明确,“四校”将65%的招生名额分配计划分配到区,其中20%分配到相应区的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其余的80%分配到相应区的所有学校。

换算一下,也就是总招生计划的13%名额分配到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总招生计划的52%名额分配到所有学校

另外,“四校”可统筹使用本部和分校的招生计划,依据各区实际报考人数、各高中学校住宿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投放计划,实现四校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招生计划覆盖到16个区。

比如,交大附中在嘉定有分校,在名额分配到区时,原则上可以不把本部的名额分配到嘉定。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将鼓励“四校”到郊区办分校,将优质的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学生。

五、最后再说两句

2022年新中考后,招生录取方式其实更简单明了,普通高中就是统一招生,市重点三种方式:

  • 自主招生:预录取+计分科目总成绩到达分数线;

  • 名额分配:计分科目总成绩+校综合考查成绩+政策加分;

  • 统一招生:计分科目总成绩+政策加分。

四校的招生计划里,有13%的名额,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享受不到;其他市重点的招生计划里,更是有35%—45.5%的名额,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将享受不到,并且这个比例还会扩大。

显而易见,对于不选择生源的学校是利好,而对于选择生源的学校来说,压力会更大。

不仅如此,从分配对象来看,名额分配到校计划向对口入学(主要指户籍对口和学校对口)、摇号入学、统筹入学的学生分配。也就是说,如果一所公办初中里有通过非上述四种方式、择校进来的学生,则这些学生将不享受分配。

总得来说,上海新中考还是为了均衡生源,均衡教育资源。

希望家长们能少一些鸡血,少一些焦虑!不要盲目择校,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孩子的均衡发展上,培养“软实力”,让孩子成长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