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个人经验,保留阅读记录,做时间的朋友
中考加分项目
中考体艺生政策
2021年上海市招收文艺特长生的高中阶段学校名单
上下滑动查看
补充一点,政策虽然是分数打7折,但录取多少人降低多少分仍然是各学校自己决定,所以很多时候可能也就只给降分。
上下滑动查看 高考加分项目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n5w8hfZprcO6RAV1al_NVw
今天继续来看静安和杨浦两个区域的中考概况。
从2022年的中考人数来看,静安和杨浦在16区中属于中游人数,今年也均有所上涨,静安区5936人,相比2021年,增长率约为18.7%;杨浦区参加中考人数5500,相比2021年上涨1300人,增长率在31%。
高中汇总:
静安区共有7所市重:市西、市北、育才、新中高级、六十、华东模范、回民
8所区重:风华、民立、久隆模范、彭浦、市一、闸北八中、七一、田家炳、
特色高中1所:上戏附中
普高5所:向东、民办新和、上大市北、民办风范、民办杨波
中招概况:
如图所示,静安2022年自招计划255 ;名额到区计划362 ;到校计划839 ;统招计划3132 ,中招总体计划4588人,相比2021年的2724人,扩招率约达68.42%,占比区内考生人数约为77.29%。
静安区名额到区计划中有70个四校名额,40个四分,77个八大,仅次于浦东、闵行和徐汇,排在全市第四位。今年收获到校计划最多的是风华初级,共83个,其次是市西初和市北初,分别有63个和58个到校名额。
平行志愿两年对比:
从表格上直观看,静安区除市西、市北两所区属市重点,民办普高宋庆龄、燎原、上外西外五所学校分数有涨幅外,剩余高中平行志愿分数线整体下降,其中久隆模范降幅22分,在区重中属降幅较高的学校。
总结:
2022静安考生虽然上涨了1300多人,但计划上有扩招,分数线也相对友好,可以说区内很大一部分考生基本不愁没有名额拿。并且今年四校平行志愿名额每个区都有投放,静安区斩获上中最低录取分数线714分,与最高分数线的分差在10.5分,“中考快乐区”名不虚传。但“快乐”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牛娃学霸来说大概率不会偏安一隅,而是选择拓宽路径拼一波外区牛校,这也导致静安尖子生源会有一定的流失。
高中汇总:
杨浦区内有3所市重:控江(八大之一)、杨浦高级、同济一附
1所特色普高:“工程素养”为特色的上理附中
1所普高:复旦二附(复旦大学子弟学校,不对外招生)
“四校”中复旦附中、交大附中两校也均在杨浦,这个阵容搭配,足见教育高地南徐汇、北杨浦不是说说而已。
2022中考概况:
杨浦今年自招计划240 ;名额到区计划347 ;到校计划623 ;统招计划2629 ,中招总体计划3839人,相比2021年的2479人,扩招率约达54.8%,占比考生人数约为69.8%。
复旦附中投放在杨浦的名额到区计划45个,为全市TOP1,四校到区计划96个,排在全市第四位,同时收获四分名额34,八大名额53。今年上音实验和铁岭中学收获到校计划最多,均为44个。
平行志愿两年对比:
今年在平行志愿上的分数线各区头部重点校均有上涨,竞争激烈,杨浦区也不例外,市重点的分数全线上涨,民办普高中也有两所学校分数在杨浦区的涨势很猛,分别为安生涨了50分,上外西外上涨29分。
总结:
杨浦中部教育资源丰厚,且区重+普高分数普遍偏低,也是属于普娃相对友好的区。中上及尖子牛娃选择较少,虽然区内有四校中的两校复附、交附,但都属于全市招生,且难度很高。学霸除了控江、交附、复附没有其他选择,拼自招和名额分配的学生较多,然而今年自招又大幅度缩水,大多牛娃咬牙冲击外区牛校,高考拼复旦、同济、上财。
注:文章中数据均来自网络,手动整理,仅供参考,如有错漏,欢迎指出!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xLhvJqjYvIT5D7A6vrVpLA
Part 1 . 一模考简介
Part 2 . 一模考的重要性
各区一模排位表(仅供参考)
Part 3 . 一模考备考复习建议
试卷结构
150分制
1-6 选择题,占16%
7-18 填空题,占32%
19-25解答题,占52%
其中,24题为数形结合压轴题,25题为数形结合压轴题
试卷和中考对比
(仅供参考,点击可看看大图)
必考知识点
答题技巧
审题很重要
一定要看清楚题目已知条件和求解信息,特殊条件划上横线,然后针对题干要点逐一解题。
格式很重要
几何证明、计算说理题一定要条理清晰,不要跳步骤;压轴题计算部分在草稿纸上进行,但是分类讨论一定要清晰呈现。
化难为易的分析技巧
对于难点问题,不要慌,逐一条件分析转化,再综合信息分析转化;完全没有思路时,回归知识根源,发散思考相关技巧和方法。
备考复习
听力部分;语音语法词汇;阅读与写作
完型填空的答题方法
作文的写作训练,当然也是很有章法的。例如,
关于记单词
关于阅读理解(照着做,绝对提分)
️考什么我们就积累什么,考什么,就是考点。
️怎么考,我们就怎么积累,怎么考,就是命题人出题的规律,和阅卷人,评分的标准。
Part 4 . 一模考砸的后果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emfmXzwM1TRcaA2tq9mC4Q
今天放一个脑洞大开的数据表。
周末有一位家长想计算700分以上有多少人,并尝试建立和高考之间的关联。
我一开始觉得这个计算有太多数据缺失,推算加推算,会形成一个没有意义的结论。
但是我尝试做了下以后,发现出来的数据表出乎意料得有一些价值,于是就决定做完整以后放出来。
数据说明:下面这张表里面的人数是用分数线乘以各自的招生计划数,再堆叠出来的。
所以也可以理解成“分数线一分一段表”,或者说这个分数上方至少有多少人。
至于实际有多少人,你们自己开脑洞乘系数。
表中我把自招生放进去了。数据推算方式是对应高中分数线向上按照高中级别相应加分的方式。
表中我还给了各分数线对应的平行志愿高中。
以及用2022年高考(真)一分一段表推算出来的各排位考生对应的高校。
推算的时候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假设:由于今年上海中考高中扩招25%,所以届时高考也会扩招25%。
但愿这不完全是我的一厢情愿。
最后说下中考分数和高考分数的关联:宏观统计层面中考分数和高考分数高度正向相关。
但是具体到个体层面,中考和高考之间会存在低进高出和高进低出。这也是G大经常讲的一句话:统计结论不否定个人努力。
高中也是一样。下表中华紫对应同济,不代表华紫100%都能考进同济。曙光对应工程,不代表曙光就没有人能考得比工程高。
所以下表只是一张帮助各位更好定位的工具表,请知悉上述统计口径后择机使用。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2yJQEESJml9ySEI9zR1H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