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

行业发展阶段分析框架

1/7

行业所处发展阶段

为什么同样是食品饮料行业、或同样是医药行业,在同样增速的情况下,有些公司60倍PE起步,有些只有20倍呢?

为什么有些互联网公司亏损时,可以给20倍PS,盈利后,却只能给5倍?

为什么巴菲特不早点买苹果?为什么投一级市场的高瓴要来投二级市场?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与行业发展阶段有关,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未来的变化、发展空间和终局都可能不同。打个比方,你比小孩子力气大,但是小孩子能长个儿,你却不能,所以小孩子的估值就应该比你高。

我在《5000字深度:如何在30分钟内,快速判断一家公司的投资价值?》一文中说:行业空间重点看三个因素,行业所处发展阶段、周期性和永续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行业所处发展阶段”,我习惯将其分成五个阶段:

  • 空间看似很大但非常不确定的早期,比如氢能源车、第三代半导体、OLED、量子计算机

  • 行业消费爆发、商业模式成型或者技术突破后的高速发展期,比如锂电、光伏、人工智能应用、部分医药行业、部分新消费行业

  • 稳定增长期:大部分行业都处于这个阶段

  • 发展停滞期:大部分所谓“夕阳行业”都处于这个阶段

  • 前景不明期:未来有可能被替代或大众变小众的行业,比如传统的新住宅开发、传统的超市百货、纸媒

本文就以国内上市公司的行业为例,分析一下这五个阶段的投资特点。

2/7

空间看似很大但非常不确定的早期

这一类公司理论上应该是VC、PE投资的阶段,不在二级市场考虑范围内,但有两种情况例外——上市公司体内培育的新商业模式,或者上市公司的产品忽然出现了某个新应用方向

以美团和拼多多发力的社区团购业务为例,2020年之前就处于这一“不确定”的阶段,之所以引起投资者的注意,因为其行业空间和商业模式都非常有吸引力:

1、行业空间:主打低价生活必需品,高频高粘性,面对的是最广泛人群的最基本的需求,主打下沉市场,避开电商和传统商业巨头的竞争(指的是两年前),“线上+线下”场景结合,具有大空间刚需永续性的多个特点。

2、商业模式:“预售+自提”的模式避开所有现行零售体系高成本的部分,不用“最后一公里配送”,无库存、简单的中心仓,并以“团长”这个特殊的角色融入消费者的社交体系。

 

5000字深度解析,如何分析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

刚需高频、避开巨头、融入社交关系……,这些都是有爆发潜力的早期行业的特点。

虽然现在的社区团购已经具备比较成熟的运营模式和盈利潜力,但在2020年前社区团购刚刚兴起时,业务更多体现出早期项目的不确定性:社交链的不确定性、线上线下结合的脆弱性、运营管理的难度、规模经济的程度……,如果不是去年年初的疫情,社区团购的不确定期可能还要更长。

二级市场出现类似阶段的行业或产品时,常常有主题投资和概念炒作的特点,比如近期两个题材:

剧本杀:在游戏外衣下的情境社交,弱化竞技性,有可能成为有较长生命周期的新形态的娱乐产品。

元宇宙:沉浸式的虚拟空间,用户可在其中进行文化、社交、娱乐等丰富的活动,将区块链、游戏、网络算力、VR等技术或商业模式融为一体。

这类公司的投资本质是属于VC领域,十个中难以成功一个,对于一般投资者,应该避免介入。

2017年的按摩椅行业,荣泰健康当年选择加大投入当时的“共享按摩椅”业务,凭借这一概念,营收增长和估值都高于规模更大的奥佳华,但一年后,“共享经济”退潮,共享按摩椅虽然成为少数能产生正现金流的产品,但因为行业壁垒太低,利润空间全被商场拿走了,公司不得不考虑剥离这一块业务。

3/7

行业爆发期

到了这个阶段,由于需求、技术或商业模式被验证,产品跑通、资金到位,导致整个市场处于爆发期,各路玩家纷纷进入。

比如近期进入爆发期的行业中:社区团购是商业模式被验证,医美和新能源车是下游需求爆发,锂电和光伏兼具了技术突破,成本降到具有经济效益。

制造业的爆发有一定的不均衡性,往往非常突然,一般个人投资者不太好把握,更好的方向是选择爆发期没那么猛烈但持续时间比较长的新消费,比如冷冻烘焙食品。

面包连锁店不是好的商业模式,我在《不好的商业模式,是投资中的“事故多发地段”》一文讲过理由,“面包的制作工艺时间长、用料多,花样又多,总部很难控制加盟商的辅料的品质”。

 

5000字深度解析,如何分析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

下游弱而散,就有希望出现一个强有力的上游2B的制造业企业,以立高食品为代表的冷冻烘焙厂商,近年来开始向下游的面包房提供冷冻成品和半成品,特别是后者,门店经过简单醒发、烘烤即可成为与现做面包口感完全一致的烘焙食品,时间更快,品质更可控、口感更统一、成本更低。

处于爆发期的行业,投资上最大的问题是估值失控,比如医美。

爆发式增长的行业很难估计其天花板的高度,以及高增长延续的时间,但确定性却不亚于成熟性行业,导致估值的弹性很大,股价往往由最乐观的投资者决定。

一旦行业龙头的估值失控,赚钱效应很容易引发主题投资和趋势投机资金,把板块内基本面一般的公司轮流炒一遍。投资者务必要分清有业绩但高估的龙头品种,和跟风炒作的品种。

需要说明的是,行业各阶段之间的界限并不绝对,进入爆发期的行业也并非就此上岸。

社区团购去年已经显示了强大的商业化能力,其商业空间看上去远大于传统的生鲜电商,但年底的政策风云突变,有可能把社区团购打回到第一阶段,或者其规模从此限制在一个细分的领域——当然,也可能只是让行业更规范,总之是增加了不确定性。

4/7

稳定增长期

虽然前两个阶段是“十倍股”的摇篮,但一般投资者不一定把握得了。A股的绝大部分公司的行业都处于“稳定增长期”的阶段,巴菲特的护城河理论也基本上属于这个阶段的企业。

短期而言,这个阶段的公司业绩爆发性不如前两个阶段,但长期而言,投资此阶段的收益并不低,A股目前更类似于巴菲特投资的黄金时代。

原因在于,中国有巨大的人口量、复杂的城市层次和统一的文化,而消费文化具有从高阶到低阶的传导性,很多产品在一线城市火几年,二、三线城市火几年,再传到四线城市,成长期也比其他市场长。而人口从低线城市向高线城市迁移,农村向城市迁移,加上中国制造具备的全球竞争力,又让这个过程更加复杂和漫长,导致大部分成熟行业都要经历至少十年以上的成长期。

所以像高瓴资本这样原本做一级市场的风险投资,近几年也把主要精力投身二级市场,且相当一部分都是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

以大家电为例,这是中国最早具备全球竞争力的行业,25年前的成长股是长虹、康佳,15年前是格力,5年前是美的、老板,现在又重新轮到海尔一类定位中高端,具备海外扩张能力的公司。

这就导致很多投资者视之为成熟行业的家电行业,渗透率仍有很大空间,竞争格局好的空调龙头,可能还有十年7%以上的增长。

再从品类上看,从最早获得突破的黑电,到其次建立优势的白电,再到随房地产起来的厨电,从这些规模经济领域,发展到依赖产业链效率和功能创新的小家电,还有加入智能化浪潮的智能家电。

品类延伸与区域差异并存,造就了市场的深度与广度,在成熟品类站住脚的头部企业更容易走出第二增长曲线——老板发力洗碗机,海尔培养高端品牌,美的布局小家电,TCL进军上游面板行业。

成熟行业增长靠品类扩张,所以进入这个阶段的企业,投资者需要把公司的观察视角,从行业空间与产品竞争力的层面,转移到企业家精神与管理和组织文化的层面。只有解决管理半径的企业,才能拥有持续扩张的能力。当然,这就不是行业层面的问题了,留到分析管理能力的时候再说。

5/7

低增长期

过去,我们对夕阳行业的定义更多受到西方经济界的影响,等同于纺织钢铁采掘化工机械等传统初级制造业,实际原因是欧美初级制造业在全球化中,由于成本过高失去了竞争力而被转移到亚洲。所谓的“夕阳”,并不是这个行业需求下降或消失,而是企业将制造环节外包为供应链,导致这些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

而且,全球化的每一次产业转移,首当其冲的都是这类传统初级制造行业,这才给投资者以夕阳行业的深刻影响。

事实上,要说传统、初级,农业更像夕阳行业,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允许这类产业全球化,加上美国又有成本优势,所以就不“夕阳”了,这就是典型的西方视角的定义。

所以,这类初级制造行业的投资机会并不“夕阳”,我认为,中国很可能成为传统初级制造业转移的“终点站”,这类“夕阳行业”将在中国成为“日不落行业”,基于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再也无法找到更有比较优势的地区

传统初级制造业从欧美到日本再到“亚洲四小龙”,最后到中国,每一次都是因为后者有“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比较的不仅仅是劳动力成本,还包括基础设施、内需市场规模、统一市场、政府治理能力,等等,但放眼全球,几乎没有一个地区可以完全接受中国传统制造业的转移。

第二、传统初级制造业竞争格局和管理能力的优化

不赚钱的行业,只要竞争格局优化到一定程度,产业出清,寡头出现,也能延缓产业链转移的趋势。这是因为,巨头有利润进行产业链一体化降低成本,有资本对国外企业进行收购,有技术在国外设厂,进行产能全球化布局。

巴菲特70年代投资伯克希尔巨亏的案例,给大家以美国纺织业在全球化中失败的印象,但这几年买申洲国际大赚的投资者,享受的恰恰是中国纺织服装加工行业产能转移到越南印度的红利。

产能的转移对企业的影响不同,当年欧美纺织服装企业走不出去,而今天的中国纺织服装业,虽然产能转移出去了,但企业还是这些企业,走出去的是企业,带回来的是利润,其原因正是前一条所说的中国企业血液中的“制造业基因”,能够适合不同的文化土壤。

第三、新技术对传统初级制造业的改造

前几次制造业的转移,不管是在美国生产,还是在日本、韩国生产,除了机器设备更先进,产品有一些升级,其制造方式并没有本质的变化。

可制造业转移到中国之后,恰逢互联网大潮进入2B的制造领域,不管是十年前的“鼠标+水泥”,还是五年前的“互联网+”,制造业的生产方式都有了本质的变化。

以国联股份为例,解决的是中小企业低成本采购问题,聚合众多下游企业,利用“集采”的模式向上游供应商砍价,使中小企业也能获得大企业的采购成本优势。

 

5000字深度解析,如何分析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

这个模式要求互联网平台已经积累了大量专业客户,并能够提供高度垂直、高度细分的产品,同时能提供低成本的物流仓储服务,这就要求数字化、云化服务的技术积淀,有一定的壁垒。

从物流到采购再到生产,工业互联网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很可能让这些传统行业不再过度依赖低成本和支付环境代价,永远地留在中国,或者把利润留在中国。

如果只看行业增速,白酒就是标准的“夕阳行业”。对于这一类不增长的行业而言,胜在竞争格局导致的龙头确定性强,好在融资需求下降,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股东回报大于规模增长,反而是普通投资者容易把握的机会。

6/7

前景不明期

传统初级制造业一点也不“夕阳”,真正的“夕阳行业”往往是因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商业模式出现,进入需求下降的行业,类似传统相机、普通手表、普通仿制药、上一代电子产品,等等。

已经出现需求下降的行业是很好判断的,难的是未来需求不明的行业,比如房地产行业中的新房开发。

这里并不是说房地产是夕阳行业,房地产当然是永续经营的行业,但我国目前的新房开发模式,面临未来的需求不明确的问题。我国的人均住房面积世界第五,又面临人口下降,未来二手房占比越来越高,再加上七十年产权的问题,让未来新房开发模式很难预计。

投资,千万不要在需求不明确的行业里赌自己的运气。当年长虹低估了液晶电视替代的速度,大量囤积彩管,想通过价格战垄断上游材料扩大份额,结果反而加速了液晶电视的替代,自己陷入财务危机。

7/7

行业发展如飞行棋

下面是金·卡戴珊给儿子的生日礼物——一台三一重工的微型挖掘机,这不是明星搞怪,微型挖掘机是去年美国中产家庭的消费清单上,在大House,大泳池,大草坪之后的新晋网红——家里没有挖掘机,你都不知道出门跟邻居聊啥。

5000字深度解析,如何分析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

挖掘机一度被认为是夕阳行业,认为需求会随着基建工程的减少而萎缩,事实上,不光是美国,在日本,微型挖掘机也因为人口老龄化而变成无所不能的“神器”。

本文虽然列了五个阶段,但现实世界里,行业发展就像“飞行棋”,一开始投出“6”才能真正出发,一路上以前进为主,偶尔能“连续飞行”,但也常常遇到“后退几步”,甚至因犯规被“停止一次”,甚至被“打回大本营”的极刑。

最大困扰还是来自竞争对手,特别是大家拥挤在同一个阶段时,一不小心就会被干掉。一开局领先,不一定能把领先优势进行到底,但到了后半程,拉开相当的差距后,只要自己不犯致命错误,很可能会将领先优势带到终局。

然而,不管你多么领先对手接近终局,只要对手有能力掀翻桌子,重开一局,在一个新的战场上,你所有的优势都将荡然无存,这也是商业竞争的游戏中最残酷、最刺激、不断吸引新玩家入场的一点。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vjFcnbuu3MUCEkb115384Q

给炒股的人推荐9本书:第一本免费

今天推荐几本书,将遵循以下原则:
1. 看过且受益匪浅,至少是有启发;
2. 对投资、工作或生活有帮助。
第一本:沪深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0版)
我在微博@ST价值 讲过一个观点:要玩ST,最好的参考书,其实就是沪深交易所的股票上市规则。
这不是一本纸质书,而是一套规则。网上可以搜到,也可以到沪交易所官网下载。
搞懂规则了,心里就踏实了。如果再懂一点量价关系,有一点财务基础,就更完美了。
其实这是非常实在的建议。如果不懂游戏规则,懂再多的技巧,都可能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走越远。
第二本:《炒股的智慧》(陈江挺)
说实话,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有点俗气,怎么不叫《投资的智慧》?
当时抱着随便翻翻的心态,最终却如获至宝,里面的道理振聋发聩。
比如:在股市偶尔赚点钱很容易,困难在于怎么样不断地从股市赚到钱。
别将“股价很低了”当成买入的理由,也别将“股价很高了”当成卖出的理由。
当街头巷尾的民众都在谈论股市如何赚钱的时候,大市往往已到顶或接近到顶。而大众陷入恐慌的时候,该卖的都已经卖了,股票的跌势也就差不多到头了……
第三本:《一本书读懂财报》(肖星)
前几天,写了一篇预测净资产的文章,有些朋友还以为我是学财务的,其实不是。
肖星老师和后面马上介绍的张新民老师,可以说是我的启蒙老师,非常感恩。
肖星老师还有一本《肖星的财务思维课》,可以结合起来看。此外,网上还可以搜到免费的课程“财务分析与决策”,非常适合入门。
第四本:《从财务报表看企业》(张新民)
前面提到了,张新民也是一位很牛的老师,专业且接地气,讲课非常通俗易懂。这本书,可以结合网易公开课上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一起学,免费的。
第五本:《价值投资者的财报分析》(夏立军 李莫愁)
两位作者分别是上海交大、东华大学的会计系主任,原本以为会写得非常“学院派”,没想到还很接地气。
比如,三张财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讲得很清楚,也是我写《如何简单预测期末净资产》的启发点之一。
与前面基本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作者比较关注“质量”两个字,比如利润质量、资产质量,这对我们投资防雷,是一个很好的启发。
第六本:《分析与思考》(黄奇帆)
很多人推荐过了。
我看完的感受是:逻辑很清晰,对金融本质理解很到位,尤其是《降杠杆与风险化解》那一讲,非常精彩。
第七本:《真相》(比尔 · 科瓦奇)
在投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一些财经资讯。真真假假,如何分辨?
这本书,是一本讲给大众的新闻素养通识课。
第八本:《成就员工》(沈东军)

大部分人都不是职业股民,还有一份工作,提升自己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才能不会面临35岁危机。

听起来很鸡汤,却又那么真实。

我看完后,比较有收获的是前半部分。作者举例说,很多人会健身的时候,会把减肥多少斤作为一个短期目标,然后在减肥成功、反弹之间循环。

其实,要把养成习惯,比如每天锻炼、每天复盘作为目标,这样实现原有目标,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第九本:《许三观卖血记》(余华)

除了投资与工作,最后推荐一本小说。
余华,肯定不用介绍了。
如果你跟我一样,有农村生活经验,那肯定会有更多感同身受。
许三观卖了十多次血。一开始为了证明自己,后来为了救一乐,再后来是为了吃上一盘炒猪肝。
最后,他哭了——因为,他的血没人要了。一次次卖血的经历,串起来就是许三观的一生……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7sljmS6bv6F3xEJhKLYc2Q

叶飞再爆猛料!公募基金也有潜规则?部分公募基金已开始自查!内部人士:性价比极低,实际操作难度大!

爆料完庄股之后,叶飞再爆惊人猛料,称公募基金也有潜规则。

叶飞表示:应施加雷霆手段,持续提高违法违规成本,除让违法违规主体倾家荡产外,更要通过司法责任追究,让情节严重者锒铛入狱,从而更好发挥监管威慑力。

叶飞再爆猛料!公募基金也有潜规则?部分公募基金已开始自查!内部人士:性价比极低,实际操作难度大!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激发内部人举报的机制,利用市场力量来打击伪市值管理,形成市场监督合力。

 

叶飞再爆猛料!公募基金也有潜规则?部分公募基金已开始自查!内部人士:性价比极低,实际操作难度大!

公募基金的潜规则到底是什么?叶飞爆料门事件持续发酵后,部分公募已开启自查,摸查基金经理的投资情况。

叶飞再爆猛料!公募基金也有潜规则?部分公募基金已开始自查!内部人士:性价比极低,实际操作难度大!

01

叶飞再发文

募基金也有潜规则?

继庄股之后,叶飞再度发文爆料公募潜规则: 

叶飞再爆猛料!公募基金也有潜规则?部分公募基金已开始自查!内部人士:性价比极低,实际操作难度大!

其表示,公募基金的两个潜规则!

1、公募和券商资管一样的合作模式,只要几个点的费用。

2、公募和盘方合作,公募交出自己的股票池,然后盘方选出认可的股票,盘方先买。比如买三亿,那么,其中拿出3000万的市值作为帮公募基金经理买的。

接下来,公募负责拉升,盘方每赚10%就提现给公募。

这样,外边看起来很合规,因为盘方没有操纵股价,而是公募在操纵。

叶飞对记者解释:“盘方买了底仓,如果自己要拉升股价的话,一方面可能涉嫌操纵股价,另外可能要花大量的钱,通过公募基金完成从建底仓到抬轿到出货一条龙服务。例如,盘方买了三个亿,按10%算,将其中3000万的收益分给基金经理,出货时再按照3%、5%的比例来分成。”

并且,由于股票是从公募的股票池里挑出来的,经过层层尽调,基本上不会踩雷,所以这类情况很难查出来。

对此,多位基金人士表示,这种情况不是普遍现象。

不过近日连续爆料的叶飞已成老赖,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叶飞及其关联公司淮北市倚天投资有限公司等已成为被执行人,截至目前,叶飞及其公司被执行总金额已超836万元。同时,该公司多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老赖),涉及多则终本案件及限制消费令。

02

理论上可行

实际操作难度大

对于叶飞所言,一位私募人士直言,“理论上讲,叶飞所说的潜规则是可以操作的。参与市值管理的返利对于一些管理规模比较小、收入相对不高的基金经理还是比较大的诱惑,并且小市值股票的交易量不算大,其波动对基金净值影响也不大,所以理论上来看,只要这只股票在公募基金的股票池里,是有一定的可操作空间的。”

“不过,现实中要真正达成类似的合作,是具有一定门槛和难度的。”据另外一位金融人士分析,首先,有可靠的盘方、资方,且能彼此信任。其次,能够和上市公司形成同步互动,比如说在拉升股价的时候,公司不能突然出现利空消息。最关键的是,能够吸引到散户入场,这就需要有相关研报强有力推荐或“韭菜群”,才能形成闭环。

“需要调动的资源太多,并且坦白讲,如果业绩表现优秀,基金经理的薪酬也较为可观,做这种事情还是很不值得的。”

与此同时,某公募人士表示,一般公募基金公司的股票进池需要经过四层筛选,即研究员、基金经理、风控部门、投委会,能够入池的股票大概率市值不会太小,一些基金公司更是对入池公司市值有明确的要求,所以基金经理进行上述违规操作难度比较大。

 

另一公募人士表示,且不论投资经理是否会为百来万葬送自己的职业生涯,对管理规模较大的基金经理来讲,做这种事更是性价比极低的选择。单纯从投资流程来看,投资决策流程有很长的链条,有小报告大报告,还有投研会议上的汇报,跟踪一只股票的时间周期是很长的。假如选择了非股票池之外的股票,那更是需要层层签字,现在不是过去那种“基金经理想怎样就怎样”的时代了。

03

基金经理:不会买极小市值股票

某基金公司资深基金经理表示,经过叶飞这事后,部分基金公司的风控肯定会有所改变,也会更严。“同业群里听人说,有部分基金公司直接出了小票不让碰的规则,尤其是前十大重仓股中不允许出现小票的情况。”

叶飞再爆猛料!公募基金也有潜规则?部分公募基金已开始自查!内部人士:性价比极低,实际操作难度大!

但也有基金经理表示,“小市值股票并不一定会导致风险,很多公司都是从小市值成长起来的,如果一棒子打死,也会错失很多投资机会。”但他也不会买极小市值的股票,如果股票体量过小,交易量也很小,本身流动性就存在问题。

不仅是基金公司风控层面,还有多位基金经理就此对自身投资进行反思,他们表示,即使是市场中部分上市公司参与了市值管理,对于持长期投资理念的基金经理而言,无非也就是让股价产生一时波动,在对基本面没有重大影响下,不会过度关注。但针对微博叶飞所说,无论是否真有公募基金经理参与,在此后投资中,也会将部分短期影响股价因素,纳入选择标的的因素之一。

某公募基金经理明确表示,股票池构建很严格:若我们发现某一标的不错,在经过财务等基本面分析后,会安排研究员进行实地调研,若标的质量不错,则进入公司一级股票池,但若想要进入二级或三级股票池,需基金经理跟公司提交调研报告,由研究员团队组织多次调研,并撰写多篇深度报告,所以并不是基金经理单个人可以操纵全过程。

经过这一流程后,提交公司全体投研会进行讨论。“很多票在这个过程中就被毙了,投研会中一堆基金经理会质疑,若投票通不过,根本没办法进入公司核心的股票池。”

04

雪球后记

球友@熊and猫:说实话,见怪不怪,只是揭开了遮羞布的一层而已,行业内的潜规则多得很。所以,找好公司,学好知识,不赌,不信小道消息,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叶飞再爆猛料!公募基金也有潜规则?部分公募基金已开始自查!内部人士:性价比极低,实际操作难度大!

球友@villike:叶飞这个事情,再次证明了我们所处的世界,其实是充满了各种突发事件的,买股票做投资真的不容易,因为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下一次会出一个什么突发事件,这个突发事件又会不会影响我们持有的公司。

叶飞再爆猛料!公募基金也有潜规则?部分公募基金已开始自查!内部人士:性价比极低,实际操作难度大!

虽然我一直说,分散的持仓是一种结果,而不是一种意图,但是,总归还是要扩大自己的能力圈,去适当做一些分散的持仓,这本质上,是对于自己能力有限的认知,以及对世界不可知的敬畏。

 

终归说到底,还是要看公司质地如何,如果公司本身没有问题,出现一些负面事件的时候,往往就是买入的良机了。

叶飞再爆猛料!公募基金也有潜规则?部分公募基金已开始自查!内部人士:性价比极低,实际操作难度大!

球友@不说真话的群众:叶飞事件让我明白,李大霄老师才是股市正道!正所谓:做好人,买好股,得好报!这是警示良言。

叶飞再爆猛料!公募基金也有潜规则?部分公募基金已开始自查!内部人士:性价比极低,实际操作难度大!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bju17Ar3Iy4dVC40g77Dw

反弹前须知,让小白着迷的三大误区

◎智友学院(ID:zhiyoucf88) 
◎作者 | 大白
反弹前须知,让小白着迷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用指数点位判断顶部底部
很多朋友每一天都在讨论今天的大盘指数是什么点位,多少多少点是个市场的支撑位或者压力位。如果到了多少多少点,我就卖出清仓。跌到多少多少点,我就大举买入。
其实我们并不需要把指数看的十分精细,或者下判断说多少点是顶部,多少点是底部。这个没有根据,也没有意义。
要注意:“顶部”和“底部”都是一个区域,不是一个具体的指数点位。
很多智友对指数看得过于精细,每天在那纠缠琢磨,点数数值多少,除非你持有的是指数基金,否则指数多少点跟你个人账户的持仓波动相关性不大。
再说,大多数人依旧停留在紧盯上证指数的阶段,但现实却没什么人会买上证指数ETF,更多的是抄底军工、梭哈白酒、满仓新能源,这时候看指数更没意义。
这也是我们所说的第一个误区。
反弹前须知,让小白着迷的三大误区
误区二:择时入场,波段操作
其实这个误区,也可以用一句话去概括形容。很多朋友觉得自己可以通过择时入场,心里想着“高抛低吸”,实际做着“追涨杀跌”。
实际上,我们说,“择时是不靠谱的”。是靠不住的。
我们看过上交所在去年公布一个数据,16年到19年年底,统计了全市场所有散户投资者,
机构投资者和产业投资者的择时数据。
反弹前须知,让小白着迷的三大误区
这组数据非常直接,无一例外证明择时只能做负贡献,说白了就是不挣钱。
这也非常容易理解,大家如果打开K线图看一看,每一轮牛市都是在牛市的启动初期小部分人进入,大部分人是在牛市的中后阶段进入的。
所以这一点,也可以告诉大家,大部分人择时是错的,包括机构投资者。
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明星基金经理都不做择时的原因,客观上也做不到,所以他们更多是通过选股,挑到优质的好公司穿越牛熊。
例如我们的长牛基金经理朱少醒,他从2010年之后管理基金无论牛市熊市,全都是九成仓走过来的,不减仓不择时,但照样不妨碍他拿下15年20倍的业绩。
反弹前须知,让小白着迷的三大误区
所以大家也不要对“择时入场”这个技术路径这么着迷,因为在概率上,大部分人择时都是错的,你就算择时入场对了一次,但概率上你是否能对下一次?下下次?
所以不用过度着迷这件事情,这个跟你的实力无关,它是个大概率负贡献的事情。
而大多数人会从两个角度去思考,去做择时,这里告诉大家,给大家参考一下,有没有这个问题和误区。
一种是依据身边感知的宏观环境,自上而下做时机选择。
最常见的就是根据新闻炒股。比如新闻称要在2025年普及新能源车,于是开始买入新能源基金。
但投资原本赚的就是信息差,等新闻热火朝天报道的时候,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产业有前景, 那么现在的价格早就透支了未来几年的行业增长空间的预期。
你所谓的进场,实际上已经是做了接盘侠。
另外一种是根据市场情绪,在市场当中进行波段的操作,获取收益。
查理芒格有一句话叫做,“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微观才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
大师说的“有所作为”,不是叫你抓住每一次机会逃顶抄底,有时候等待也是一种作为,按住自身的冲动,更是一种作为。
况且你不可能精准地在高点卖出,在低点买回来,不如保持在一个安全仓位下,跟着优秀的基金经理,渡过一个又一个的小周期。
例如,张坤接手易方达中小盘之后,经历过两波逼近30%左右的回撤。但依然不妨碍他拿下8年7倍、年化28%的收益率。
反弹前须知,让小白着迷的三大误区
所以,你想象中的来回波段操作,其实是做了大量的无效交易,且只有很少一部分决策是对的,这些大量的无效交易不光是给证券公司贡献手续费,还会拉低你整体的收益水平拉低。
你10次考试中,只考过2次90分,但有8次50分,那么你这10次考试的平均分就是58分。
但通常人性就是,你只记住那两次90分,而忘记了,你真实的平均分是58分,让你忘乎所以。让你亏钱时怪市场,赚钱时归功自己。这是个很大的误区。
反弹前须知,让小白着迷的三大误区
误区三:用仓位大小表达态度
有些智友喜欢用“空仓”、“满仓”来表达自己对股市未来走势的态度。
 
比如,股市火热,那就加油满仓干,比如20年下半年,很多新基民打算拿5万块买基金,然后5万块全部买了医药、消费、白酒、新能源、军工。心里想着,我买了后面肯定会涨,会赚钱,要不然我也不会买了。
 
如果股市跌了2周,就果断轻仓,全部割肉卖出,例如春节后的这段时间,身边很多朋友拉都拉不动,跌了3天就受不了清仓了。为啥,因为后面还有跌,我先跑了。
 
但其实,未来的市场是涨是跌,往往并不会像我们预期的那样去走。如果是刚开始投资,就像是新司机上路,遇到障碍物可能会猛踩刹车,这种时候就容易侧翻,尤其是雨雪天气打滑的时候,急刹车或者猛踩油门非常危险。
 
但是如果是老司机,一般都是点刹,就算连续多次轻踩刹车,让车速慢慢降下来。放到投资里面,就算老司机会在心里面,给自己留一个价格空间,比如我看好哪只股票,就算我现在买进去了,后面跌了也在我的心理预期之内。
 
因为我的预期就是打算在45-50的价格区间买进去,然后一直持有到65-70的时候卖出,因为45-50是我的安全价格区间,而65-70块是我结合企业盈利、经营状况、行业前景判断出的价格高位。
 
高瓴资本之前买入消费和医药,也是这样的情况。所以这个就是价格区间的意义,大于具体价格数值。
 
就像我们在第一个误区中说的,顶部和底部都是个区域。不是个具体的某个指数点位。所以大家看着某个市场大V的仓位,臆想着它表达了大V对未来市场涨跌的态度,而行事,而“有所作为”。你要知道他背后的投资逻辑是什么,以及他是采取了一次性买入,还是分批次买入的情况。
 
我们之前在给VIP会员的日报里面也提到过金字塔加仓的原则,股市下跌的时候并不是一股脑叫大家去抄底,而是在做好股债搭配的情况下,再根据市场情况,分阶段去加仓。
 
这就是追求模糊正确的方向,因为投资里面没有100%预测对的时候,全世界最优秀的交易员,也只能做到63%的决策是对的,但只要大方向没问题,就不会满盘皆输。
 
总结一下,别要么满仓要么清仓,不管买卖都可以给自己留点空间,分批次操作,这样才有后悔药可以吃。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zXWEYZRQZtGgqO2_gIhlPw

开新仓(20210518)

观察等待了一段时间之后,今天终于开了新仓。

开新仓(20210518)

这是今天的板块指数涨幅榜,我个人认为比周五的板块指数涨幅榜,要好一点点。有可能持续性要好一点,边走边看。

2020年6月14日,我曾经总结过我的“选对股买对时机”这个新模式的三个要点。

第一,坚定不移地坚持股价相对强度RPS优先一切的最基本原则。

第二,必须对个股的基本面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第三,必须坚持个股的正确买点。

选对股对时机,是核心要点之一。或者简单地说,“选对股对时机”模式中的买对时机就是指坚持在个股的正确买点才买入股票。

结合最近的思考,我开新仓的目标对象选择的几个基本原则如下:

第一,个股至少有一条RPS是红的,50日RPS、120日RPS或者250日RPS任意是红的都可以的,最低要求是必须大于87。

真粉都知道,我买的股票,RPS股价相对强度优先一切是我最大的原则,这是一条长期坚持一百年不动摇的最基本原则。

第二,尽量买在完美的中期调整结束之后的右侧的口袋支点启动点。如果错过了最佳的启动买点,考虑首次靠近10日线的买点。

第三,要求股价创了最近两至三个月的新高,创出历史新高的更好了。

第四,远离过去几年涨了十倍以上的核心资产,医药白酒目前一律淘汰不买(当然不表示我认为他们不会涨,我只是目前不喜欢他们而已)。

第五, 优先重点考虑过去几年中的中小市值股票。理由是最近最强的指数是这个399905中证500。

开新仓(20210518)

开新仓(20210518)

这是中证500成份的市值排列。

目前状态,我优先考虑市值在七八百亿元以下的股票。

过去三五年,市场偏好大市值的股票。

从现在开始,我个人选择偏好七八百亿元市值以下的股票(当然是在RPS优先一切的最基本原则的前提下)。

我最新的仓位配置原则。一个股票的顶配仓位是20%,成交金额较大股票的标准仓位是10%仓位,成交金额较小的标准仓位是5%仓位。

欧奈尔老师说过:你不应该去买那些已经登上热门榜、相对股价最强的股票。相对股价强度超过一般股票、股价刚由一个扎实的形态向上突破的股票才是该买的标的。

开新仓,开门红。

(本文完成于2021年5月17日晚)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xpyxzFQJtccnUYVaoQ4Su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