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概括

大家们要了解格律诗,就请看我们北京大学王力教授的一本小书,叫《诗词格律》,看这本小书足矣!我把这本书中分析格律诗的内容概括为如下五句话。

第一,“篇有定句”:律诗只能八句,不能多,也不能少。这就是“准篇”,就是不能多,不能少。多了不是律诗,少了也不是律诗。

第二,“句有定字”:如果是五言律诗,一句只能有五个字。七言律诗一句只能有七个字。这就是“约句”。

第三,“中间对仗”:每两句组成一联,第一句叫“起句”,第二句叫“对句”;“起句”和“对句”组成一联。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这四联中,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不对仗就不是律诗。我有一个观点,我们在写现代律诗时,在平仄上可以允许有点松动,以便不让形式来损害意思。但是在对仗押韵上,必须严格。如果不严格,那就写自由诗算了吧,就不要题上“律诗”两个字。

中间这两联对仗,有工对,有宽对,有借对,有扇面对,有流水对,等等。最基本的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词对数词,虚词对虚词。譬如“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关于流水对,举个例子:毛主席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从上一句到下一句,像流水一样,两句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意思。譬如杜甫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首诗的尾联也是流水对。

再譬如“借对”。杜甫很喜欢喝酒,没有钱,到处去借钱买酒。杜甫说:人生欠酒债没什么关系,“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这是杜甫名句。中国人说,六十一花甲,七十古稀龄。现在物质生活好了,七十多来兮,八十不稀奇,九十有的是。大家看一看,七十是数词,它和“寻常”怎么能对得上呢?在唐诗中,杜甫的诗格律是最严格的。原来八尺长叫一“寻”,十六尺长叫一“常”,在这里杜甫借用八和十六来对七和十。

第四,“讲究平仄”:平仄,这是汉字特有的,外国人学汉语最头疼的就是分不清“妈麻马骂”,也就是“平上去入”四声。在南朝的齐梁时代,在齐永明年间,有个人叫周颙,他发现汉语语言文字有四声,就是“平上去入”,当中的“上”不读“上”,读“赏”音。中国的古诗歌原来是要配乐歌唱的,后来诗歌逐步地离开音乐了。这样,诗歌要从自己的语言中寻找节奏、韵律。于是从“平上去入”去寻找。“平”就是“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就是“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就是“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就是“入声短促急收藏”。平就是平声;仄,这个汉字的本意就是“不平”。因此除掉平声外,“上去入”三声都属仄声,这是古代的四声说法。到了现代,普通话中,平,分阴平和阳平,北京的普通话中,已没有入声了。现代的“平仄”变成了平就是阴平和阳平;仄就是上声和去声。在江苏的吴语中还保留了一些入声,如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其中的“戚”、“滴”等就是入声字。

平仄句有四种格式,但最重要的有两种,一种是“仄仄平平仄”,它是以仄开始,叫“仄起式”,平仄相间,这是五言。对于七言,在句首加上两个相反的“平仄”字就可以了。例如:“仄仄平平仄”变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另一种句式是平起式:平平仄仄平。当这两种句式构成为如下格式时(两句平仄正好相反):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可是由于偶句的押韵字必须是平声韵。这时只要把最后一个字和倒数第三个字换一下就行了。也就是上面第二句变成“仄仄仄平平”。实际上,仄起式句和平起式句构成了律诗最基本的两种句式。

在诗句的平仄方面,还提炼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第一、三、五字,如果是该用平声的话,可以用仄声字,叫做可平可仄。在表示方法上,平声用圆圈表示,可平可仄则用一个圆表示,当中一半黑一半白。平仄使得一句当中的语调有语音起伏。

第五,“注重押韵”:押韵有三个要点,第一,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但偶句必须押韵。一般说来,首句多不押韵。第二,必须押平声韵,这是格律诗的严格要求。到了宋词的时候,则可以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但宋词中要求平声韵则都是平声韵,仄声韵则都是仄声韵。而到了元曲时候,上面可以有平平韵,下面则可以有仄仄韵,这是平仄互押。第三,一韵到底,不许换韵。

在上面五点中,前三点是讲形式上整齐的美,叫建筑的美;后面两点是讲声音的抑扬起伏,回环往复,是讲究音乐的美。再加上内容上意蕴的美,因此,格律诗是把汉字诗歌的表现力发挥到极致。所以,律诗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这当中,又特别是绝句,更加灵活,更加多用。

所谓绝句,可以有四种格式:第一种是只有后两句对仗,第二种是只有前两句对仗,这两种均是部分对仗;第三种是四句全对仗,第四种是四句全不对仗。全对仗的譬如杜甫的一首名诗《绝句四首》(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对得好极了,没有人超过他。而且鸟的颜色,黄鹂和白鹭也对起来,翠柳的“翠”和青天的“青”都是颜色,千秋雪,万里船,对得好极了。绝句是人们最喜欢用的一种形式。从唐朝到现在,称得上是诗人的一定写过绝句,称不上的也写绝句。在绝句中,一般说来前两句写景或叙事,一般都比较普通;后两句抒怀或言情,一定要精彩。譬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高适的《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李白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些诗的后两句都是绝句中很精彩的名句。所以写绝句,前两句不精彩不要紧,但后两句一定要精彩。如果后两句也不精彩,那干脆就甭写了。

诗词书单收集

利用故事性强和趣味性浓的书籍中搭建诗词背后的历史框架。

推荐书单

♦️Top1:《鲜衣怒马少年时1、2》

♦️Top2:《枕上诗书——遇见最美唐诗》

《枕上诗书——遇见最美宋词》

他们有才,亦有爱——宋词中的缱绻爱情

♦️Top3:《唐诗背后那些有趣的灵魂》

《宋词背后那些有趣的灵魂》

——唐朝:从沙漠骆驼王昌龄

到京城四少王维,再从放荡不羁李白到朦胧诗派李商隐…

——宋朝:从歌女之友柳永到人性之光范仲淹

,再从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的苏轼…

你们想了解这些诗词大咖们的爱恨情仇,这三套书统统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

这九首古诗词,中年人一定要读

人生,经少年生长,青年成长历练,亦会有硕果累累的中年。

中年,有生活之累,也有家庭之美;有人生之乐,也有世事之悲……这九首诗词,适合中年人读。

《归家》

【唐】杜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中年时的生活,没有波澜,回家,有孩子的一句问候,有妻子的一杯热茶,就足以温暖人心。

人到中年,婚姻不危机,经济不翻车,就是人生赢家。

《赠卫八处士》

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时候,哭着哭着,就笑了。

人到中年,终于明白,欢聚是幸运,离别是常态。

我们所能做的,只有相聚时,大声欢笑,离开后,彼此怀念。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旅途,那些曾经留下的痕迹,慢慢消失不见。

通往未来的旅途上,路又远,人又疲,有人说,人一开始,是背篓前行,沿途的石子不断放入篓中,终于让人无法承受。

生活实难,如果还要负重前行,那注定是到不了心中的远方,不如放下、放开,轻装上阵,一路向前。

《鹧鸪天·西都作》

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
曾批给雨支风券,累奏流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年轻时,总期待得到别人的肯定赞美,被别人否定时失落沮丧,想要去证明自己。

可是这世界上,有太多的人,连自己的生活都过不好,却对别人的生活评头论足、说三道四。

人到中年,就该活出最本真的自己,多讨好自己,少讨好他人,多遵从内心,少看人脸色。

《别子才司令》

方岳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
自识荆门子才甫,梦驰铁马战城南。

人生不如意之事,常有八九;可倾诉心事的人,只有二三。生活之事,哪有完美?

有时候,虽高朋满座,却无人可倾诉。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如果找不到人倾诉,何不找个树洞,一吐为快。将心中的不快倾诉完后,再重新上路。


《浣溪沙》

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春光易逝,不如好好爱怜眼前的人。

幼稚的孩童想要摘星,中年时开始忘记曾经伟大梦想,学会珍惜,释怀,学会拥抱,学会将手中的美好握紧。


《寄内》

孔平仲

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
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

中年人的爱情,是平静温暖的。

泰戈尔说:眼睛为她下着雨,心却为她打着伞。

中年人的爱情平静温暖,有被时间打磨之后的粗粝周到,伞偏向你那一边,酒也斟多你一杯,没有海誓山盟,没有轰轰烈烈,只有默默陪伴。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张爱玲说: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到饱尝离合的中年,一切皆空,万念俱灰。

人到中年,我们终会和不如意的人生握手言和。

《春日偶成》

宋】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永远不要被年龄束缚,即使人到中年,依然可以如少年般生活。

能令人欣赏的永远是超脱于年龄的东西,比如思维、生活态度、待人接物的状态,这些不需要用年龄来背书,而是一个人的修行。

人到中年,照顾好自己的亲人朋友,踏踏实实,淡定坦然面对生活。世上没有想不通的人,只有走不通的路。

人到中年,不要那么累,喜欢简单、随性的生活,不会攀比,穷点富点都无所谓,只要身体健康、家人安好,就是幸福!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j9NSzyCW6Nn4VdzZqp2MJQ

关于宋词,需要了解的知识点我都整理出来了,一定要给孩子看看!

说起宋词有的同学可能会比较陌生,唐诗是从幼儿园就开始背,李白杜甫更早就是熟悉的老朋友了。

但是宋词是个什么鬼?

先别急,宋词同学们可能陌生,但是说起苏轼这个人大家就比较熟悉了。他在小学课本中出现的频率甚至比杜甫还多,杜甫的诗在小学课本中有5首,苏轼的作品,除了5首诗,还有1首词。

所以苏轼的名气不比李杜差,而他就是宋词的核心代表人物之一。

宋词和唐诗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双绝,它可以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今天小半爸,就带着同学们走进宋词,去看看宋词中的那些风流人物。

关于宋词,需要了解的知识点我都整理出来了,一定要给孩子看看!

要想理解宋词,首先得搞清楚词是怎么回事。

宋词最初来自民间,就是当时的歌词,因为词经常与乐曲合在一块,所以被称为“曲子词”。像最著名的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遇到王菲后,就改成了我们现在熟悉的流行歌曲《明月几时有》。

词跟《诗经》、《楚辞》、《乐府诗歌》很像,都与音乐有关。不过此音乐非彼音乐,而是在隋朝的时候,由中原本土音乐结合少数民族的音乐形成的一种新音乐,也叫“燕乐”,因为这种音乐经常在宴席上演出,所以也叫宴乐。

“燕乐”产生后,立刻大受欢迎。有乐也要有词,人们很快又发现,以前的5言、7言古诗无法满足这种音乐了,有人就开始创新,先是从民间开始,后来很多文人也加入创新队伍。

第一个拿到创新成就奖的就是唐朝诗人温庭筠,因为数量多,质量好,成为花间派词人的NO1。

关于宋词,需要了解的知识点我都整理出来了,一定要给孩子看看!

到了宋代,娱乐性的活动变多了,出现了大量创作词的文人,写出了更多优秀的词。所以词并不是宋代才有的,隋朝就有了,唐代得到了发展,宋代达到了顶峰。

简单说,词从隋唐就有了,但宋词最牛最有名!

关于宋词,需要了解的知识点我都整理出来了,一定要给孩子看看!

从风格来看,诗与词的最大区别,就是诗言志、词言情。什么意思呢?就是诗主要是为了表达诗人的理想和志向的,说的是“我想干什么”;而词更多的是表达词人内心的情感,说的是“我怎么样”。当然这里强调的是总体风格上的差异,诗也是可以言情,有的词也是在言志的。

在形式上,唐诗与宋词的区别主要有三个方面:

❶ 宋词有词牌名,唐诗没有。

作词与作诗不同,你要是作词,一般要按照音律制作词谱,然后再配歌词,所以作词需要“按谱填词”。而作诗就不用了,满足基本的格律就可以挥笔一首。

词牌名就用来规定一首词的音律的,它的平仄和格式都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改变。关于平仄的知识点同学们可以看看小半爸之前写的那篇👉《在孩子学古诗之前,这3个问题他们必须要搞清楚!》

比如小学课本中出现过两首词,一首是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另一首是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村居》和《春归何处》是词的题目,前面的“清平乐”就是词牌名。

那么他们的创作就要按照“清平乐”的词牌来,必须满足这个词牌名的格律。

关于宋词,需要了解的知识点我都整理出来了,一定要给孩子看看!

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明白,听一听这首最近在成都很火的一首改编歌曲,疫情版的《当》。歌词不一样,但是曲子是一样的,也可以说他们的词牌是一样的。

来源:封面视频

❷ 宋词可以分段,唐诗不用

词一般分为几段,主要是因为演奏的时候不止唱一遍,词大部分是两段,等于有两段音乐。但是诗不论多么长,都只能算一段。

❸ 宋词的句子可长可短,唐诗句子整齐

唐诗大部分都是五言、七言,但是宋词不一样,句子都是参差不齐的长短句,这样更加方便作曲演唱。

唐诗和宋词的区别,用双气泡表示就是这样。

关于宋词,需要了解的知识点我都整理出来了,一定要给孩子看看!

如果将一首唐诗和宋词放在一起,这样看他们的区别就更明显了。

关于宋词,需要了解的知识点我都整理出来了,一定要给孩子看看!

关于宋词,需要了解的知识点我都整理出来了,一定要给孩子看看!

在讲宋代的这些词人之前,有个词人必须要先说说,他就是宋之前的南唐词帝李煜虽然他不是宋代的,但是他的词作成就非常大,在词史上,具有上承晚唐,下开两宋,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前面说诗言志词言情,但是李煜却将之前诗歌言志述怀的传统引进到了写词中,谁说词只能写男女之情,李煜偏偏用词写了怀念家国的千古名篇,比如他的代表作《虞美人》。

关于宋词,需要了解的知识点我都整理出来了,一定要给孩子看看!

李煜的词风接近唐人绝句,词意明畅,非常善于将个人细腻的情感表现出来,以此引起读者的共鸣,所以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说完李煜,我们就分两个时期来说说宋代的词人,一个是北宋,一个是南宋。

北宋的代表词人: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黄庭坚、周邦彦。

南宋的核心词人:李清照、杨万里、陆游、辛弃疾、姜夔。

❶ 北宋词人:诗写不过唐朝,但词玩的溜

北宋这些词人很有意思,眼看着自己的诗比不过李杜,开始纷纷向词发力,首先出场的这位是晏殊

晏殊仕途比较顺利,一路做到了宰相,所以他的词就比较典雅化了,说的直白点,就更加文绉绉些,不像民间的词风趣生动,他的代表作是《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同学们初二就会学到。

关于宋词,需要了解的知识点我都整理出来了,一定要给孩子看看!

晏殊曾经做过一次考官,出了一道陷阱题,结果被一名考生轻松识破,不小心拿了个第一名。这位考生就是后来的一代文宗欧阳修,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的仕途就没有晏殊那么顺利了,从政生涯起起落落,所以练就了他坚强乐观的个性。他的词有两个特征。

一是乐观旷达,比如他在《采桑子》里边会写“白首相过,莫话衰翁,但斗尊前笑语同”;二是所用的曲调比当时一般文人多,主要是因为他懂音乐,也敢于创新。

接下来这位词人就比较倒霉了,本来才华横溢,硬是撑到51岁才考中做官。做官之前,他有过一段“奉旨填词”的经历,结果没成想写出了名头,成为了歌伎圈实力派偶像,他就是婉约派代表——柳永

柳永的词虽然内容大部分是些儿女风情,但是他的词感情真挚。主要是因为他长期跟歌女一起生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跟她们的感情非常好。相传他死的时候还是一群歌女集资葬了他的尸骨。他的代表作有《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死之后,有一个人特别伤心,因为这个人少年时一直将柳永当成自己的偶像。每当写出一篇好词,他总喜欢问别人:“我的词跟柳永比谁写得好?”他就是宋词界豪放派的灵魂人物——苏轼

知识点

豪放派是宋词的一个流派,与婉约派并为宋词两大词派。“豪放”、“婉约”之说最早见于《诗余图谱》:“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辞情酝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

苏轼这个人既浪漫又有个性,所以这也决定了他不是个做官的料。欧阳修做官是起起落落,而苏轼却是一直落。小半爸之前专门写了一篇关于苏轼的文章👉《苏轼:我哪是什么天才?不过是对生命爱的深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

词到了苏轼这里,可以说是耳目一新。他的词一方面写自己的理想抱负,慷慨豪迈,如《念奴娇·赤壁怀古》:

关于宋词,需要了解的知识点我都整理出来了,一定要给孩子看看!

还会写一些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寓意无穷,如最著名的那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关于宋词,需要了解的知识点我都整理出来了,一定要给孩子看看!

总体上说,苏轼的词风格多样。而且写的时候跟李白一样,经常是随着自己的情绪起伏,任情流泻,所以他的词读起来会特别畅快。

以上这些词人可以说是北宋的领军人物,当然还有一些词人的词作也非常不错。

比如与苏轼合称为“苏黄”的黄庭坚作为豪放派词人,很受苏轼赏识,有个成语专门用来形容他的词“生新瘦硬”,意思说鲜活不落俗套。

同样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范仲淹,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知激励了多少爱国文人。他虽然词写的不多,但开拓了宋词的壮阔意境。他的代表作词有《渔家傲·秋思》,他的诗作《江上渔者》还入选了小学语文课本。

还有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周邦彦,他的词被后人称为“婉约派集大成者”,认为他的词境界很高,就连近代学者王国维,也把周邦彦比作“词中老杜”。

关于宋词,需要了解的知识点我都整理出来了,一定要给孩子看看!

宋代经过靖康之耻之后,分为北宋和南宋。南宋的文人跟北宋不一样,他们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内心深处弥漫着悲愤,所以许多诗词呈现出激奋而又悲怆的情调。

知识点

靖康之变是指靖康二年也就是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

❷ 南宋词人:要超越北宋,但有点难

南宋词人的#1应属李清照,而她其实是典型的两宋词人,不仅经历过北宋美好和谐的家庭生活,也经历过南宋战争的奔波流离。所以她的词前期有种岁月静好的情趣,比如那首《如梦令》:

关于宋词,需要了解的知识点我都整理出来了,一定要给孩子看看!

后期的词就显得很沉痛了,比如那首《声声慢·寻寻觅觅》:

关于宋词,需要了解的知识点我都整理出来了,一定要给孩子看看!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核心代表,作品非常具有艺术品味,人也很有个性和脾气的,专门写过一篇《词论》,把柳永、晏殊、欧阳修、苏轼等大咖统统批判了一顿,好像就觉自己的词写的最好。

整个宋代词人中,要说爱国,陆游是爱的最深切的。不过他的爱国情怀主要体现在诗中,而他的词主要是受苏轼影响,写的不多,主要用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最有名就是那首《钗头凤》了。

关于宋词,需要了解的知识点我都整理出来了,一定要给孩子看看!

另一位爱国主义词人是辛弃疾,作为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他跟陆游很像,老想着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但是比陆游更实干,人家不仅做了官,还上阵杀敌了。

不过因为朝廷中主和派掌权,所以他更多的时候是报国无门,许多词写的是他壮志难酬的苦闷。最典型的就是那首《破阵子》:

关于宋词,需要了解的知识点我都整理出来了,一定要给孩子看看!

还有一位爱国英雄岳飞,他虽然不是词人,但也有两首词传世,这两首词充满了凛然正气,词风豪放刚健。其中一首《满江红》可以说是南渡前后爱国词中的最强音。

关于宋词,需要了解的知识点我都整理出来了,一定要给孩子看看!

到了南宋后期,文人们感觉救国无望,再也没有出现过辛弃疾、陆游那样热情如火的词人了。这个时期的宋词,又回到男女恋情、离愁别苦、自然山水之类的传统题材。

其中的过渡人物就是姜夔(kuí)),他的词写的更多是个人身世寥落之感,情调相当低沉;情感上几乎没有了那种激扬的爱国情怀,与辛派词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代表作有《扬州慢》。

关于宋词,需要了解的知识点我都整理出来了,一定要给孩子看看!

关于宋词,需要了解的知识点我都整理出来了,一定要给孩子看看!

非也!非也!这一点同学们可别误会。

宋代诗人写的古诗虽然没有了唐诗那种群星璀璨的盛大局面,但也不是说宋诗没有好诗,只是说整体上影响力,宋诗比不上唐诗。

宋代诗人中的佼佼者,比如苏轼、王安石和杨万里,小学课本中收入他们三人的诗也是很多的,苏轼有5首, 王安石和杨万里分别有4首。

苏轼是个诗词全才。他的诗善于将说理和抒情结合起来,比如小学四年级的那首《题西林壁》,其中有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在讲道理,说的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山,看的山形是不一样的。

关于宋词,需要了解的知识点我都整理出来了,一定要给孩子看看!

虽然是在写山,但实际上呢,就是在吐槽他的上司王安石改革。只是用了一种说理的方式吐槽,不但可以发泄自己的情绪,也不会招来麻烦。

王安石作为苏轼的上司,虽然词写的不怎么样,但是他的诗对语言的锤炼十分讲究,非常善于不留痕迹地化用前人的词汇和意象。

比如他写的《泊船瓜洲》里边有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他是改了十几次才确定下来。这是说他用字讲究。

把形容词“绿”当做动词来用,其实这个是模仿了李白的“东风已绿瀛洲草”这个句子,这是说他善于化用。

而杨万里的诗主要是写一些生活中的自然景物与日常生活,机智活泼、风趣自然。比如课本中入选的《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宿新市徐公店》都是这种类型的古诗。

还有陆游的诗,前面我们说了,他的爱国情怀主要体现在诗中,小学课本中的《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就是他的爱国代表作。

最后还要提一下,其实李清照的诗也写得挺好的。我们来看一下李清照写的很有名的一首诗《夏日绝句》:

关于宋词,需要了解的知识点我都整理出来了,一定要给孩子看看!

这首诗如果不看作者,几乎很难有人猜到是一个女子写的,诗中表达的豪气不输当时的男子。

所以我们看,宋代并不是没有人写诗了,只是大家更喜欢写词,才有了宋词成与唐诗一争高下,而宋诗则很知趣地呆在诗歌的角落边。

关于宋词,需要了解的知识点我都整理出来了,一定要给孩子看看!

宋词作为中国诗歌史上可以与唐诗一争高下的文学载体,虽然小学课本中的宋词不多,但是它的文学价值非常重要,是同学们需要知晓和学习的。

而小学课本上的宋词之所以比唐诗少,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之间的区别诗言志词言情。毕竟对于宋词所表达的丰富情感,小学生不是那么容易get到,而对于唐诗所传递的志向情怀,相对来说就好理解些。

而关于宋词的基本常识,小半爸希望同学们主要掌握以下几点:

❶ 宋词始于隋唐,是基于于本土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结合的“燕乐”而发展起来的。

❷ 宋词与唐诗在形式上的区别在于:诗言志词言情,词有词牌名,可以分几段,句式长短不一。

❸ 宋代的词人主要分为豪放派与婉约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陆游、辛弃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和周邦彦。

关于宋词,需要了解的知识点我都整理出来了,一定要给孩子看看!

❹ 宋代词很牛,但是也有很多极佳的诗作。

最后,小半爸将课本上宋代诗人写的诗和词全部整理出来了,方便同学们背诵记忆。

在文章的最后,小半爸交给同学们一个任务,你能找出这些诗词中的词么?找到的同学,可以留言。

课本上的宋代诗词

北宋13首——

范仲淹 :

《江上渔者》

王安石:

《梅花》

《元日》

《书湖阴先生壁》

《泊船瓜洲》

苏轼:

《赠刘景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惠崇春江晚景》

《题西林壁》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黄庭坚:

《清平乐·春归何处》

王观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南宋21首——

李清照:

《夏日绝句》

杨万里:

《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宿新市徐公店》

《稚子弄冰》

朱熹:

《观书有感·其一》

《观书有感·其二》

《春日》

曾几:

《三衢道中》

陆游:

《示儿》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叶绍翁:

《夜书所见》

《游园不值》

卢钺 :

《雪梅》

林升:

《题临安邸》

雷震:

《村晚》

翁卷:

《乡村四月》

文章中提到的宋词——

晏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柳永: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范仲淹:

《渔家傲·秋思》

李清照: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声声慢·寻寻觅觅》

陆游:

《钗头凤·红酥手》

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岳飞:

《满江红·写怀》

姜夔:

《扬州慢·淮左名都》

如果有同学想读这些宋词名篇,可以在后台微信公号对话框,输入 宋词 即可获取。

🔗文章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图片作者所有

关于宋词,需要了解的知识点我都整理出来了,一定要给孩子看看!
关于宋词,需要了解的知识点我都整理出来了,一定要给孩子看看!

领取资源的同学请给小半爸一个“在看”

关于宋词,需要了解的知识点我都整理出来了,一定要给孩子看看!

唐诗背了就忘?孩子这样来学唐诗可以事半功倍!

唐诗背了就忘?孩子这样来学唐诗可以事半功倍!(建议收藏)
唐诗背了就忘?孩子这样来学唐诗可以事半功倍!(建议收藏)
唐诗背了就忘?孩子这样来学唐诗可以事半功倍!(建议收藏)

上周学习了魏晋南北朝的那些个性诗人👉个性和孩子写好作文有什么关系?或许这些诗人能给你答案),今天我们来讲讲唐诗。

唐诗背了就忘?孩子这样来学唐诗可以事半功倍!(建议收藏)

大家都知道《唐诗三百首》,但唐诗真的只有三百首吗?

No no no, 其实在唐朝不到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来的古诗有5万多首,比之前朝代所有的诗歌加起来还多个二三倍。

而且不仅数量多,质量还好,小学课本上需要背的诗70%以上都是唐诗。难怪有人说,唐诗是中国诗歌最闪亮的一颗星,没有了唐诗,整个中国诗歌将会显得暗淡无光。

但今天小半爸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夸唐诗多么牛,而是为了帮同学们梳理一下唐诗的整体脉络。


学唐诗、背唐诗但不懂唐诗,是很多小学生朋友的通病。说起唐诗,诗名、作者名、诗句,死记硬背了不少,但却很少把这些知识点构建成了唐诗学习的知识面。而这样的学习效果,首先是因为缺乏理解很容易遗忘,其次是因为没有真正领略到唐诗之美,很难活学活用到自己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表达中,事倍而功半。

所以接下来,我们就来补一下这课,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一下小学语文课本中唐诗的脉络。

唐诗背了就忘?孩子这样来学唐诗可以事半功倍!(建议收藏)

唐诗简而言之就是唐朝的诗,而唐朝呢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每个时期的诗歌风格也会有所不同。

初唐就是唐朝初建的时期,即公元618—713年,共95年。初唐的诗突破了南北朝时期的宫廷诗风格,初步显现出雄浑博大的气象。

简单说就是,不再写些没用的宫体诗了,宫体诗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美文,写的也不是诗人心中真实表达的诗歌,主要是写皇宫那些无聊的生活,都是些吃喝玩乐,美女跳舞之类的诗句,内容形式都很单调。

到了初唐以后就不一样了,横空出了一个“初唐四杰”,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简称为“王杨卢骆”。其中王勃就是他们的老大,也被后人称之为诗杰。虽然小学课本中没有他的诗,但是他的诗宏放浑厚,独具一格,同学们初中就会学到。

这四位虽然在唐代诗人群中的知名度不算很高,但在唐诗开创时期,肩负起了时代的使命,突破了齐宫体诗的影响,为唐诗开了一个好头。

课本上出现的初唐古诗有2首,一首是《咏鹅》,骆宾王七岁就能写出这样一首教科书级别的诗作,难怪从小就有神童的美誉。另一首《风》,出现在一年级的课本中,同学也应该是耳熟能详,作者是初唐诗人“文章四友”之一的李峤。

唐诗背了就忘?孩子这样来学唐诗可以事半功倍!(建议收藏)

初唐之后就是盛唐,具体时间是公元713年到766年,共53年。盛唐是唐诗的最高峰,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全盛时期。

唐诗背了就忘?孩子这样来学唐诗可以事半功倍!(建议收藏)

这个时期唐朝的国力提升,人民的精神生活也丰富了,写诗的的风格也变多了,其中有两位代表人物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

他们就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这两位诗人可以说是代表了整个唐诗的灵魂人物,后世的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可以说因为他俩的存在,盛唐也就有了与之相匹配的盛唐诗。

唐诗背了就忘?孩子这样来学唐诗可以事半功倍!(建议收藏)

先说说大家最熟悉的李白,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所谓浪漫,就是他的诗很有个性,不按套路出牌,想象力非常丰富,写了上一句,没人猜得出他下一句些什么,写诗非常的任性。

别人写瀑布,只会写瀑布是从山崖上来的,“信彩示一机,断崖飞瀑布”,而李白倒好,谁说瀑布只能从山崖来,我要它从天生来,挥笔就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你说是不是浪漫的要死,写个瀑布都能想到天上去。

唐诗背了就忘?孩子这样来学唐诗可以事半功倍!(建议收藏)

那个写《咏柳》《回乡偶书》的诗狂贺知章,第一次见面就称李白为“谪仙人”,还把自己非常喜欢的金龟送给他了,就是迷李白既浪漫又有才。

李白的诗出现在小学教材中的最多,有《古朗月行》《赠汪伦》《静夜思》《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送孟浩然之广陵》共9首。

盛唐的另一个代表就是诗圣杜甫了,一般喜欢称他为现实主义派的杰出诗人,主要是因为他的诗都是关注现实,可能是自己的日子过得一般吧,经常写一些平常百姓的喜怒哀乐。

唐诗背了就忘?孩子这样来学唐诗可以事半功倍!(建议收藏)

心情好的时候会欣赏一下成都的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起风下雨了,写写房子落雨的情况“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到别人家借宿的时候,看到被抓去当兵的老人,也会留下同情的笔墨,写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看,杜甫同学爱写的诗很多跟人民百姓相关的,通过他的诗能看出当年唐朝的兴衰,所以后人也喜欢把杜甫的诗称为诗史,他的《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其五》《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及两首《绝句》也选入了小学课本。

 

除了李杜,盛唐的大牌诗人还有很多,比如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佛”王维。如果你读到“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他的诗了。

另外,跟王维合称“王孟”的孟浩然,也是山水田园的代表人物。虽然他跟王维的经历迥然不同,王维在朝廷中做官,孟浩然却是遨游四方的隐士,二人却因为共同喜欢山水田园诗而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盛唐鼎盛的古诗还有边塞诗派,比如这首。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在这里出现了几个关键词:雪山、玉门关、黄沙、楼兰…… 我们很容易分辨出它是一首写边塞的诗歌,这便是王昌龄的《从军行》,非常典型的一首边塞诗。

边塞诗的核心人物有高适、王昌龄、王之涣、王翰,他们的代表古诗都编进了小学课本。

唐诗背了就忘?孩子这样来学唐诗可以事半功倍!(建议收藏)

盛唐之后就是中唐,具体时间为766年到835年,一共69年。这个时期国家慢慢稳定,是唐诗的过度阶段,因为经历过安史之乱,整体诗风有点感伤,但也不乏活力,不仅会学习前人,还会想着超越他们。

 

唐诗背了就忘?孩子这样来学唐诗可以事半功倍!(建议收藏)

中唐诗人的老大哥当之无愧是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他不仅诗写得好,而且还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散文也写得一绝。他写诗非常善于创新,写出来的诗句清新又有神韵,所以有人夸他的诗有盛唐气象,他的代表作《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被选进了小学六年级的语文课本。

跟韩愈都是好朋友的孟郊和贾岛,被后人称为“郊寒岛瘦”。贾岛作诗喜欢苦吟,一个字会纠结很久,所以也被称为诗奴,死磕出了一首《寻隐者不遇》;孟郊写诗喜欢钻研,所以有诗囚之称,那首《游子吟》更是打动了古往今来无数孝子。

比韩愈小两岁的诗鬼李贺,用词幽辟,喜欢用一些“老”、“死”、“瘦”之类的词语,他的那首《马诗》就是借马来表达对生活的无奈。

另一个是同为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他与韩愈并称为韩柳。柳宗元是一个写景抒情的高手,语文二年级的教材就收录他的那首《江雪》,全篇没有写孤独,但是读完后却会很容易感受到他的孤独。

随后出现的古诗更加接地气了,其中以白居易为代表,他写诗非常刻苦,人称“诗魔”,代表作有《池上》《赋得古原草送别》《大林寺桃花》《暮江吟》等。

除了写诗,他还领导了新乐府运动,首次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的诗歌连普通老人都能看懂。我们小学语文课本上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还有“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这些都是他写的,就很好懂。

另一个是他的好朋友刘禹锡了,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他曾经参加过唐朝的永贞革新,就是一群士大夫对抗宦官的改革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他在诗歌方面的成就还是很不错的,留下《望洞庭》《浪淘沙》两首诗给同学们提供精神养料。

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也都很容易懂,简洁明快,有一种乐观向上的动力,特别的有豪气,所以白居易称他为“诗豪”。

唐诗背了就忘?孩子这样来学唐诗可以事半功倍!(建议收藏)

同样响应白居易号召的李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悯农》,其中的那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至今还是提醒大家节约粮食的名句。

中唐还有几位诗人,可能不是那么知名,他们也有一些代表作入选了小学语文课本,比如张继的《枫桥夜泊》、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卢纶的《塞下曲》、 韩翃的《寒食》和 胡令能的《小儿垂钓》。

唐诗背了就忘?孩子这样来学唐诗可以事半功倍!(建议收藏)

 

人有生老病死,时代也会有周期循环,中唐之后就是晚唐,顾名思义就是唐朝的最后一段时期,指的是835年到907年之间,共72年。写诗的对象从社会转入自身情感,吟诵男女之情的较多,写的诗再也没盛唐的豁达开阔。

 

主要是这段时期的唐朝进入风雨飘摇的阶段,宦官专权、藩镇割剧、面对这种生活状况,诗人们大都消极悲观,就是没事写一下身边的感情,吐槽一下国家的现状,但也不能太直接,不然会被抓起来,所以诗人们喜欢借古讽今,写写感情诗了。

 

其中的杰出代表就是李商隐、杜牧和温庭筠,李商隐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

 

这几位中,想必同学们最熟悉的应该是杜牧了,作为晚唐诗人,杜牧的诗内容丰富,写景抒怀的诗较多,小学课本中收录了他的三首《山行》、《清明》和《江南春》都是这种类型的;其实他也会写一些关于咏史感怀的诗,这类诗同学们以后会接触到。

唐诗背了就忘?孩子这样来学唐诗可以事半功倍!(建议收藏)

其次是李商隐,他的诗有个特点,就是隐晦迷离,不是很好理解,小学语文教材上有他的一首《嫦娥》,不过这首诗还是很好理解的。他的七言律诗写的非常好,是杜甫之后,唐代七律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

虽然小学没有收录温庭筠的诗,但他在晚唐诗地位也很重要。温庭筠的诗风格跟前边两位就很不一样了,大部分辞藻比较华丽。

不过他还有另一个身份,除了诗人,他还是词人,精通音律,所以古词不仅写得多还写得好,他也被称为花间鼻祖。也正是因为他在词上的贡献,唐朝灭亡后,迎来了宋词的繁华。

除了这三个人之外,还有一位最会写讽刺性诗文的罗隐,课本中的那首《蜂》表面上写蜜蜂,实际上是在吐槽当朝的宦官。最后一名诗人林杰,死的时候才17岁,流传下来的只有两首诗,其中的一首《乞巧》出现在小学三年级下的课本中。

唐诗背了就忘?孩子这样来学唐诗可以事半功倍!(建议收藏)

唐诗背了就忘?孩子这样来学唐诗可以事半功倍!(建议收藏)

最后我把这篇文章梳理一下,对于唐诗,同学们需要了解以下知识点:

1、唐诗是整个中国诗歌史中最亮的那颗星,不仅数量多,有5万多首,而且精品多,小学课本上需要背的诗70%以上都是唐诗。

2、小学课本上出现的唐诗一共有59首,其中盛唐最多,李白贡献最大,其次是王维和杜甫。

唐诗背了就忘?孩子这样来学唐诗可以事半功倍!(建议收藏)

PS:这篇文章中的所有唐诗名,都是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通过熟悉这些古诗,同学们大致了解了唐朝的诗歌发展情况,知道它们出自哪个时期的,诗的风格又是怎样的。

哪怕是以后遇到一些不熟悉的诗人,根据他们的年代时期,同学们也能大概了解他们的诗歌风格,这样更加容易理解这首诗。

3、唐诗中,很多牛气的诗人都有称号,小半爸这里为大家做了归纳总结。

唐诗背了就忘?孩子这样来学唐诗可以事半功倍!(建议收藏)

今天这篇文章是先给同学们一个唐诗的概括,以后小半爸还会详细讲解这些诗人的一些趣闻趣事。不过下周我们接下来聊聊宋词,了解一下宋词跟唐到底有什么区别。

好了,今天这篇文章就分享到这里了,如果你有一些喜欢的唐诗或者诗人,欢迎留言互动。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DznU8RjusEJJjjL7Uhg3w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