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走向交易者之路
似乎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都能教,但唯独两件事情只能靠自己去感受。一个是恋爱,另一个就是做交易。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大众通常都会觉得自己付出的心血比其他人更多,毕竟只有自己更能感受到自己的付出。
没有什么行业能够像交易这样有如此低的进入门槛,又有如此惊人的短期回报
能够为你钱袋负责的人只有你自己。二选一,独立担负起责任,还是离开?
在这个市场上唯一能够信任、能够依赖的人只有你自己。如果你真的想成为一名交易者,那么就必须担负起为自己的出路和钱袋负责的使命
致命的缺陷:基本上都是理论上可行,而可操作性不大。报告中所有内容都在试图证明自己比市场聪明,而对市场未来的走势指手画脚
没有弊端的完美手机(质量最好、功能最全、款式最新、价格最低)并不存在,但消费者想要的就是那种完美的幻觉,所以那些靠销量为生的店员就必须成为制造幻觉的高手
最好的推销者绝对不是没有良知的人,而是能够先把自己骗了然后再去骗别人的人。毕竟没有人喜欢永远带着面具且言不由衷,恐怕这就是公司经常开会的原因吧
在这个行业中生存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就做研发、要么就做实盘。
交易者是敢于承认自己看不懂行情的人,所以才会出现什么止损点;分析者是必须宣称自己看得懂行情的人,否则他们就失去了在台上滔滔不绝的价值。
在我看来,对于大多数中小投资者而言,趋势跟踪是一种最好的策略。如果你采用趋势跟踪策略,那么基本上就等于告别了高正确率。
止损也是可能无法避免地出现连续无效的事实
趋势跟踪的副作用。如果你采用趋势跟踪策略,那么基本上就等于告别了高正确率。
如果交易者不能对一种方法的弊端有足够心理准备的话,那么就几乎不可能把这种方法坚持下来,自然也就绝对不可能体验到这种方法的价值。
格雷厄姆:聪明的人用不需要聪明脑袋的方法赚钱,不聪明的人用需要聪明脑袋的方法赚钱。
威尔德( 发明 RSI)对技术指标的评价为“主观和充满缺陷”,而宣扬顺势而为、保持弹性、敬畏市场的先进理念。后来我才知道,他嘲笑的那种自作聪明、主观地指出市场应该如何去做的想法,其实是在嘲笑自己前半生全部努力的结晶。
利物默:期货交易的三大陷阱为:逆势、重仓、短线
用他的死来向一个世纪以后的我们传递一个重要的信息:你也许能够成为一时的国王,但你永远无法击败市场。他用自己的死向市场表示屈服、向市场表示敬畏。
艾略特发明了著名的波浪理论,但我似乎没有看到任何关于艾略特本人利用波浪理论获利丰厚的报道。
也许波浪理论是一个可以预知未来的方程式,但可惜它无法得出一个唯一确定的解。
爱因斯坦所说的:能够预测未来的公式中必然存在不确定性。
“计划你的交易,交易你的计划”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一种对市场策略化的敬畏
在对历史行情的解释上,我所知的江恩理论几乎是经常创造出完美的吻合。江恩确实也找到了预测未来的公式。但遗憾的是,这个能够预测未来的公式,同样根本无法给出一个确定的解。江恩理论用于解释行情能够带来完美,但应用于实盘交易就存在很大的障碍。有证可查的:第一,江恩给儿子留下的遗产只有10万美元;第二,江恩所有著作的版权都不属于他的儿子。
第二章 概念解释
我们永远不可能认识事物的全貌,那么我们由于对事物不完全认识而形成的信念,也只不过是断章取义罢了。
任何人对市场的分析、预测、理解都是片面的,都是断章取义的。毕竟我们谁也不可能考虑到无限多个因素。
对于交易而言这至少说明:无论你找到多少可能影响市场的因素,而得出与市场现实(价格)有多么大背离的结论,都只能说明,你忽略了更多的相反因素能够与之平衡,并且使得分析结论与市场的真实价格相等。通常我们未知的因素比已知的因素,更容易对未来价格的走势产生作用。
能够预测未来的公式并不存在,或者说这个公式即使存在也是具有不确定性的。至于未知因素更容易对未来走势产生作用,也是站在我们这些市场弱势群体的角度阐述的。
历史是确定的,而未来是不确定的。同时不论未来最终是什么结果,我们都能用已经确定下来的历史进行合理的解释。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可能用已经固定下来的历史来预测未来的结局。
事后合理不等于事先可知。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同样的原因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交易者是否能够长期获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应对这种不确定性。
原因与结果之间是具有非线性关系的,而确定性的结果根本就不存在。对于观察者而言未来是不可知的
无论你考虑到多少原因来推导结果,结果都不可能是单一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无论是基本分析还是技术分析,能够对单次交易负责的方法都是基于幻觉。
原因通常是渐进的,而结果却是跳跃的,努力是渐进的,而成绩却是跳跃的。
外国某交易大师曾经说过:大多数的基金经理在大多数的时间内都是正确的,而在少数偶然事件面前输得一败涂地。如果你真的了解市场的本质,你会发现这种偶然事件,只不过是通常很少出现的必然事件!我深信:很多人是靠偶然事件走向破灭,而我是靠偶然事件使资金上一个台阶。
市场并不存在为单次交易负责的单向真理,市场上的真理在概念上都是成对出现的。,而是由众多对立矛盾的概念组合而成的
市场至少从概念上来看是对称的,贪婪与恐惧、趋势与整理、敏感与迟钝、业绩与题材、大盘与小盘等等都是“成对”出现的。当你能够找到一种交易的方法,那么我肯定还存在一种与你相反的交易方法。或者说,任何方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段内都会有“占便宜”和“吃亏”的时候。
虽然市场并非是完全对称的,但对于一种方法而言,前人的利润必然会由后人来买单
在市场上长期必然获利的方法,完全来自于大多数股民的集体误区。
我们如果能够研究明白大多数股民为什么亏损,那么就能轻松找到获利的办法。
高低根本就不应该作为买卖的理由!对于我这样的趋势信徒而言:只要上涨还在继续,那么多高都不嫌高;只要下跌还在继续,那么多低都不嫌低。
交易获利的根本在于低买高卖。也许这种说法并没有任何错误,只有未来卖出的点位比买入时更高,交易者才能够获利。请注意,这时的“低”是以未来作为参照物,而绝对不是以过去作为参照物!遗憾的是,更多的交易者都喜欢同历史比较而得出高低的结论。
股民通常都喜欢卖高买低,这时对于个股而言就会出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股票越涨市场介入程度就越低,而股票越跌市场介入程度就越高。所谓市场介入程度,是指散户的参与程度。
如果庄家准备在20元实现成功撤庄的话,那么通常会拉高到30元、甚至40元。坐庄并不复杂,从5元到10元完成吸纳,然后空拉到40元,之后的下跌就会不断地套牢抄底盘!我们可以把基本面理解为60日均线,也就是说基本面的最高点通常落后于股价的最高点。当股价与基本面(60日线)相交以后,股民就会有一种超值的错觉!
关键是,让整理的尺度大于趋势的尺度一个数量级!中线追涨杀跌,那么长线就是高抛低吸。遗憾的是,更多的交易者乐意于中线高抛低吸,长线追涨杀跌。如果股票从10元涨到20元的话,那么12元买入股票、右半侧跌至18元卖出,难道就不是高抛低吸吗?事实上,更多的股民乐意于12元高抛,而18元低吸。
对错的评价不应该是基于结果,而应该是基于原因。
如果一位交易者学不会如何正确区分“对与错”,那么他将永远原地转圈而毫无进展。
在交易之路上,我们走得再慢都没有关系,但是我们必须确认自己是在向前走。
在我看来,交易者能否取得成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取决于坚持“错误”与改正错误的能力。其中第一个“错误”代表自身交易策略带来的合理亏损,而第二个错误代表交易方向错误而出现的亏损。
交易绝对不是没有成本的不劳而获,所以我们必须首先确定我们能够承担的成本是什么?然后,找到一种合理的策略来一致性地实现全部交易。这就是每一位交易者成长中找到的基石!当你知道什么样的行情是你必然亏损的行情时,那么你自然就找到了什么样的行情是你必然能够获利的行情。
整理和趋势之间是不完全对称的。趋势略微强于整理
敏感与迟钝之间就是完全对称的
牛市这位老师就是在不断地教给学生:止损是愚蠢的、长期投资是明智的。当好学的学生学会这些以后,熊市这位老师就开始上场了,他不断地教给学生:止损是英明的、长期投资是胡闹的。
首先,没有任何人会教给投资者抛弃确定性的成本观念。其次,市场上的一轮循环可能持续极长的时间。最后,就是人性的问题了。没有人会看到别人赚钱不“眼热”;没有人愿意心甘情愿的吃亏;没有人愿意相信单笔交易是没有道理可言的。
超市那种最后一次性付账的销售模式更能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在我看来,股民们大面积亏损的一个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正确率太高了!正确率的本质到底说明什么?正确率的高低,同预测水平的好坏并非具有绝对的相关性;而与离市策略具有更大的相关性!所谓高正确率只能说明利润是被众多的人(次)平分,而亏损是由少数人(次)承担。股民的高正确率,只能说明“利润兑现、亏损挂起”的癖好在起作用。简单地说,对于一定数量的利润而言,多数交易者希望是由更多的盈利次数与更少的亏损次数组成;而我希望由更少的盈利次数与更多的亏损次数组成。
衡量获利速度的快慢有三个指标:正确率、赔率、交易周期。
既然期望收益是每位交易者所追求的,那么交易者的陷阱就只剩下重仓与短线!
第一,凡是能够经常在期货市场上赚钱的交易者,往往对公司的手续费贡献都是很少的;第二,交易真正做得好的人,往往都不盯盘;第三,超短线的交易者的确存在短期获得暴利的可能性,但死是肯定的,区别在于死之前能够放出多大的光。
如果我对一位交易者说,我正在开发一种能够在未来20年后将10万元变成一个亿的交易系统。那么这位交易者通常会认为我的欲望太高了,甚至认为我是在做一个不可能成功的系统。有意思的是,也许这位交易者认为自己的目标很保守,只不过想通过日内操作来实现每月2.8%的收益。按照这种逻辑,他认为每月获利2.8%比20年获利1000倍更容易!要知道,只要这位交易者能够在市场上活20年,那么他贡献的手续费已经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如果再加上移滑差价等交易成本,那么每月获利2.8%所需要的技术水平要数百倍于我。
交易是一门“舍”的艺术。当我放弃了射中“十环”的可能性时,我选择射中“五环”的技术就有了更大的稳定性。
我是一位知道自己是在赌博的交易者,而更多的人是自以为在做交易的赌徒!
大多数股民们忌讳什么
首先,是“怕亏情结”。大多数股民都不乐意面对亏损,很少有股民在交易之初就计划好亏损、更不用说把亏损设计为交易策略的一部分。反正怎么交易都要亏损,那么我与其被动地接受亏损,还不如主动地、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去亏损。当我完成买入(开仓)交易以后,全部的工作就是对亏损的控制。交易的真谛就在于像常人对待利润那样对待你的亏损。
其次,是“怕隔夜情结”。
再次,是“怕赌情结”。几乎所有的人都反感我将交易同赌博相提并论。
最后,是“怕错情结”。犯错并不可耻,逃避错误才是最可耻的!
在日内的有限时间内,交易者基本上不可能靠放长利润来实现大赔率。自然他们就只能掩耳盗铃地追求高正确率了,通常最终的结果就是“零取整存”。
交易者天真地以为,众多具有不确定性的交易方法混合、搅拌在一起就能具有确定性。
对于一笔获利的交易而言,你必须把各个环节都做正确;但对于一笔亏损的交易而言,并不需要你把各个环节都做错,只要做错一个环节就足够了!
交易的成败不取决于你最大的优势有多大,而取决于你最大的劣势有多大。这也是我反复提倡交易应该简单而不是繁琐的原因,毕竟交易是一种“失败者的游戏”。
后来我发现,也许迟钝(需要更多的条件相当于一种条件的迟钝)能够提高正确率,但它也是靠丧失赔率来换取的。而真正意义上的确定性又是不存在的,再有把握的交易也是可能出现亏损的。在我们追求有把握的同时,又将自己的成本大幅提高,从而丧失了赔率。
趋势不是看出来的,而是赌出来的。我现在的思维方式是:大众用潜在的好位置换取钞票,而我用钞票来换取潜在的好位置。
把自己的钱袋寄托在别人的身上是一件最为愚蠢的事情。
你可以推卸责任,也可以走向成熟;但你无法既推卸责任又走向成熟。
股市任何时候都能找到过去一段时间观点正确的分析师,并且媒体也乐于挖掘这种事后合理的现象,从而证明市场是能够被看懂的。请注意,总有观点正确的分析大师,并不等于有某位分析大师的观点总是正确。
交易获利的关键在于:守住自己的“道”!别人赚钱就眼红、别人获利就模仿,那么你就会陷入“学习效应”的怪圈中。
人的一生总是在追逐确定性,认为只有得到确定性才能使自己感到安全。事实上,确定性是不可能追求得到的。而只有意识到确定性并不存在时,我们才能使自己的内心得到安宁。
对于赌场而言,赌博的结果具有微观不确定性,以及宏观确定性。
当赌场与足够多的人次进行赌博后,最后的收益都能够通过数学公式精确地计算出来。并且赌博的次数越多,计算得出的理论数字就与最终的实际结果越接近。
赌场靠规则上的概率优势实现长期的必然盈利;而交易者靠人性的不对称性建立起来的概率优势实现长期的必然盈利。
商品的普及过程都是一个价格不断下跌的过程,初期只有花费高价才能提前享受到这种新鲜的商品,而能够延期享受的人只需要付出更低的价格。
更高的价格有可能会形成更多的需求。确切地说,不断走高的价格,才会激发出更大的需求。
罗马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名言:如果将你的身体交给一个陌生人任意处置,你一定会感到愤慨。那么,当你将自己的精神交给一个偶遇者任意处置时,你难道不感到羞愧吗?
价格是绝对的,而价值是相对的;价格是真实的,而价值是虚拟的。并且价格是唯一的,而价值可以是无限的,同时这无数个不同的价值中并没有哪一个是特殊的。交易者对市场的感受不过是:自身价值观形成的相对价值与市场绝对真实的价格之间的背离程度。
坐庄的成败并不取决于对价格的操控能力,而是取决于对市场参与者价值观的影响能力。
价格是所有参与者价值观的综合反映,绝对正确的价值观并不存在。价格作用于所有参与者的价值观,而所有参与者的价值观又会反作用于价格。所谓价值不过是每个参与者根据自身对市场不完全的认知而在头脑中形成的观点罢了。
价值投资不是买入好的股票,甚至不是买入将会变好的股票,而是应该买入比大众预期更好的股票。
如果你找到的所有原因都能指向同一个结论的话,那么这通常说明你已经失去了客观。
价格是一种买卖双方达成的共识,也就是说买家和卖家通常都有支撑自己行为的理由。除非价格等于0,否则你总能找到一些看多和看空的理由。
在市场中做到“客观”二字都不是几年工夫就能做到的。又有多少股民的观点,能够真的绝对不会受到现在自己位置的影响呢?
人只会去相信他乐意相信的“事实”。其实我们每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都会慢慢形成自己的信仰体系。而人年龄越大,这种信仰体系就越难改变。这是因为我们复杂的心灵已经慢慢形成一种对固有信仰的保护机制,他会把有悖于自身固有信仰的信息抵挡在外。
利了就兑现,亏损了就耍赖的交易“策略”,绝对不是什么价值投资。
对于分析方法而言,并没有所谓的优劣之分,重要的是这种方法是否适合你?
投资想赚大钱,必须有耐性。换句话说,预测股价会达到什么水准,往往比预测多久才会到达那种水平容易。
资金量越大的交易者越重视基本分析;操作周期越长的交易者越重视基本分析;基本分析大师通常产生于股市而不是期货市场。
资金量的大小与操作周期的长短也是相辅相成的。
当资金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技术分析基本上就不再有用武之地。靠止损来防范风险的策略,基本上也没有任何的可行性。一个亿以下的小资金靠趋势跟踪就能获得不逊色于巴菲特的战绩。资金量越大,通常收益率就越低,但同时稳定性就越好。
长期趋势必然是由基本面的因素来决定的;中期趋势中人为因素只能干扰趋势;而短期趋势是完全可以人为操纵的。
基本分析从价格运行的根本原因入手,在运行方向与幅度的判断上有一定的优势;而技术分析从价格波动的本身入手,对于具体点位的把握有一定的优势。
每一种特定的交易方法都应该有其适合自身的风险防范策略。风险防范策略从本质上来看是一种成本。以止损策略为例,这种思维不过是把可能的错误当做错误来处理,自然这里就会存在“误杀”的可能。风险防范策略本来就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只要能够对你的整体系统有效就可以了。
止损策略的成本是相当高的,我的经验表明超过半数的止损通常都是无效的,而且超过半数的买入(开仓)都会产生止损的结局,甚至卖在地板价上也是经常的事情。无论一只股票长期的风险有多大,对于我来说短期的风险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止损点的幅度。
让我亏损最惨重的交易,通常都是我最有信心的交易。当我得知越多看好的理由时,我就越难实行无条件止损。毕竟应该止损的时候,我的那些看好理由通常都还存在。如果不等到价位低得已经伤及元气的话,那么这些上好理由通常是不会消失的
消息面的指向同未来中期走势呈现出轻度负相关的特征。一味按照消息指引的方向操作,通常会得不偿失。对消息解读的能力,也不是一两年能够养成的。对于新股民而言,最好的办法就是当消息不存在,坚信走势说明一切。“眼不见、心不乱”,未尝不是明智之举。
管理层不是交易者,其动机并非是获利,而是保证市场的稳定。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忽略了市场真实价格走势以及参与者思维偏向的情况下,研究基本分析是没有意义的。
在美国2008年的次贷危机中,政府的表现似乎已经说明了一切。相对于“惩罚”而言,“救助”才是对所有人更有利的选择。
趋势跟踪系统回答了多与空的问题,而我的基本分析则是猜测那些市场更加不可能稳定。如果市场的价格完全是由于预期所支撑的话,那么虽然我无法回答继续上涨还是下跌的问题,但我却可以合理地认为这种市场处于非涨即跌的不稳定状态。
对市场进行基本分析的时候,不要只考虑业绩之类的“微观价值”,而要对市场参与者偏向进行更多的研究。而体现交易者偏向最好的指标就是价格,在忽略市场真实价格走势的情况下研究基本分析是没有意义的。如果说研究技术分析的真谛在于寻找大众的本能偏向,那么研究基本分析的真谛就在于寻找大众的思维偏向
第四章 技术分析
很多“高手”希望通过指标的改良,而规避这种偶尔出现的大幅亏损。但这样一来,又会大幅度地降低该类指标的正确率。道理很简单,这种高正确率正是因为对利润的限制,以及对亏损的“不设防”才能够产生的。
在技术指标的使用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遇到钝化、背离等问题。对于钝化而言,它是指摆动类指标长期处于超买或超卖位置。假设市场处于整理阶段,摆动类指标就不会出现钝化。那么出现钝化时,就提示我们趋势行情有可能产生。对于背离而言,他的原理完全来自于指标0轴、或者中间值具有的“吸引力”,而造成涨跌对于指标数值影响的不对称性。简单地说,就是价格创新高(低),而指标没有创新高(低)。请注意,价格创出新高时,指标都无法立刻创出新高!
无论真假突破,突破当时指标都是背离的。而没有背离的情况,只不过是因为突破后价格大幅上涨,之后再进行观察的结果。这是明显的未来函数,突破当时我们无法通过“背离”来验证突破的真假,而当突破早已被证实真假以后,再套用“背离”的说法进行“验证”并没有任何意义。只要价格创出新高,而指标没有创出新高,就认为是“背离”而卖出,绝对是大众一种明显的误区。
单独的形态分析的预测意义与可操作性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形态分析不过是一种对市场的解释工具,它能够把市场任何可能出现的走势形态都囊括其中。也就是说,无论未来市场如何运行,形态分析都能将其合理地纳入其中。这样一来,形态分析就不能算做什么分析了,而只能算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幻觉追求工具。
而形态分析中三大提示,在我看来全部都是误区!首先,调整形态通常都是缩量的。这个命题的正确率几乎接近100%。对于上涨行情而言,推动趋势就需要巨大的成交量,而横向运行无论是整理还是反转通常都是缩量的!
事实上,成交量是与价格同步,而从来没有领先过价格。遗憾的是,很多股民在“调整”(下跌)中,以成交量萎缩作为不卖出的理由。如果调整后又继续上涨,那么就可以将其归纳为整理形态;而与此同时,缩量后又继续放量,仍旧可以归纳为整理形态。但如果“调整后”继续下跌,那么就可以归纳为反转形态;而与此同时,缩量后继续缩量,仍旧可以归纳为反转形态。
衡量一个命题好坏的标准,不光是正确率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符合这种命题,但不成功的比例具体有多大?
命题的事后正确率并不能代表什么。在上面的“形态分析”中我讲述了,一种结果通常是由一种原因形成的,但不等于这种原因通常会形成这种结果。
读者朋友在学习交易技术的时候,千万不要只注重命题的事后正确率,而要更加注重符合命题但无效的比例。在我看来,K线分析家永远无法做到,只要K线出现什么样的形态,就绝对的采取什么样的交易。
顶部出现长下影线的“垂头”(吊线),不但不能表示为下方支撑,反而代表了一种资金出逃的迹象。等一下!如果我们知道当时是顶部,那么我们还使用K线分析干什么呢?这就是所谓的未来函数!
对于分析者而言,越模糊、越相对、越复杂的方法就越好。后期我发现,K线分析并不适合我的风格。因为即使战术上有效也不可能运用于战略
如果你真的能够理解技术分析是基于概率的产物,并且又能够了解概率的叠加不光是优势的叠加、同时也是劣势的叠加。那么你就会明白,分析方法绝对不是越多越好,综合分析也远远达不到想象中的效果。
首先,逢缺口必回补。这是害人最深的一种说法
获利幅度是由正确率、赔率、操作周期三个因素决定的。
所谓“权威的泥潭效应”是指:当大众将某种权威的交易理论视为约定俗成的“公理”时,那么运用这种交易理论的效果就会大大降低,甚至还可能形成一种反向理论。比如说,海龟所使用的“唐奇安趋势”技术,因为海龟交易法则的披露,而使得该方法的收益率出现大幅衰竭的特征。
在我看来,波浪理论同K线图一样,都是一种出色的对于市场高度概括下的表述方式。很显然,波浪理论能够使我们拥有一种简洁的思维方式。
第五章 雕虫小技
市场的循环可以划分为:绝对牛市——换档——相对牛市——绝对熊市——换档——相对熊市。
绝对牛市中可以利用板块轮动来追求最大利润,甚至可以等待弱势股补涨,这时获利的关键是耐心持股;牛市换档中密切注意拒绝调整的股票,通常这时虽然指数在下跌,但市场却会比较热闹。相对牛市中必须敢于买入高价、并且升幅巨大的股票,彻底抛弃补涨思维。
熊市换档要善于捕捉局部热点。相对熊市末期,我们可以密切关注不同类型股票逐渐陆续见底的过程。即使大盘还在不断下跌,只要一类股票创出新高;一类股票拒绝创出新低;一类股票大幅度下挫,那么就要敢于相信大熊市即将结束。道理很简单,创出新高的股票已经没有套牢盘;大幅下挫的股票远离套牢盘。这时暴发大牛市是压力最小的时刻!由此看来,“一致”意味着延续;“分化”意味着改变。
比大盘强的股票就是好股票!而且越比大盘强的股票就越好。我经常发现,市场中一个臭不可闻的垃圾股在不断上涨,我越是不知道它为什么涨,它就越是涨个不停,而当我知道它上涨的原因以后,它就开始下跌了!
将股票分为四个阶段:底部阶段、上涨阶段、顶部阶段、下跌阶段。并且反复指出,永远不要持有第四阶段的股票
除非我的持股周期超过五年,否则更多考虑价格的高低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要我顺势、只要我使用绝对的止损点,那么再考虑其他的问题都是多余的!
通过对历史上长线大牛股的统计发现,距离最低点越远发动的行情通常越壮观。或者说,长线大牛股都是越来越强劲地上涨,当达到最为强劲的极端时,就是形成长期顶部的时刻了。
现在回想曾经的底部策略,不过是一种选择弱势股的策略。这就注定了我由于贪低的误区,而使得我曾经的持股成为弱势股的集中营。在我看来,大多数股民的本能中,都存在着选择弱势股的天赋!
通常而言,大盘会沿着一个下降通道下跌。其后会尝试横向整理筑底,这种横向整理会盘出下降通道上轨。这种尝试做底的横向整理基本上都会失败,而其后会快速下跌创出新低。这个新低就是最终的底部,而且停止于前期盘出下降通道的上轨处。简单地说就是,盘出下降通道后,再“踩一下”上轨就是底部。
大盘的底部通常是“砸”出来的,而个股的底部(事后才能看出)通常是震荡出来的。那么大盘在恐慌性的最后一跌中,我们该如何选股呢?答案很简单,就是“万绿丛中一点红”。能够在底部快速下跌的恐慌中收出红盘的股票,就是好的股票。
对于大多数股民而言,股市绝对不是一个“时间就是金钱”的场所。牛市比熊市更容易获利是无可厚非的。如果你连在牛熊循环中获取巨大的财富都做不到,那么还是学会在熊市中休息吧。
无论牛市还是熊市,通常都是80%的股票弱于大盘,而20%的股票大大强于大盘。如果你从来没有感受过大赚指数而没有赚到什么钱,那么你绝对不是一个真正的股民。要知道,大大强于大盘的股票,无论是在信念上、还是在本能上,都是股民不敢买入的股票!甚至在你没有意识到大盘的底部已经形成的时候,好的股票早已经大步向前飙升起来了。
新股和除权是行情的扩大器。在大盘底部上市的新股、以及除权的股票,未来的涨幅通常会大于大盘;而在大盘顶部上市的新股、以及除权的股票,未来的跌幅通常会大于大盘。
第六章 系统之路
贪婪与恐惧形成于人类祖先丛林生活中产生的原始本能。恐惧来源于“或战或逃反应”。贪婪来源于,生物在顺境中追求更多当时并不需要的生存资源而备逆境中使用,否则很多物种无法熬过寒冷的严冬。
恐惧也许并非完全来自于损失,在大牛市中害怕踏空的恐惧往往更能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贪婪也会发生在大熊市中,表现为一种希望以更低价格买入的贪婪。
人们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往往比确定无疑的损失更为可怕。
律师和医生都要付出十多年的时间来学习专业知识,此后才能获得并不算庞大的收入。而一位交易者上来就想在市场上大赚钞票,是否就显得很可笑呢?交易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甚至它的成功率都是极低的。无论你是否愿意,你都会付出并不亚于律师和医生学习专业知识时所花费的时间与金钱。
预测与交易使用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预测是“点状”的、是相对的,而交易是“环状”的、是绝对的。一位交易者是否出色,完全取决于他的“交易之链”是否出色。
对于交易者而言,观点越绝对越好;而对于预测者而言,观点越模糊越好。
能够让你看出底部特征的技术,恰巧正是让你现在根本就没有资金的技术。
《通向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中讲述的事后合理偏向,似乎告诉我们交易者不应该成为历史学家。
第一,输不起的不赌。君子算战,先算败。最低限度,我们应该知道可能会出现的最大损失是多少。如果这种可能出现的最大损失是我们无法接受的,那么我建议你不要下注。
第二,能够接受任何结果。这要求我们在下注以后,对结果不要有任何期盼。
第五,赌博不应该成为生命的基石。如果人生的基石是建立在不确定性上的话,那么整个人生绝对是一种悲哀。
永远用钱去换位置,而不是用位置去换钱。什么是位置?位置就是在趋势行情中方向上的优势!更多的人,在获取好位置的时候,迅速用珍贵的位置来换取少得可怜、但真实确定的钞票。而我是甘心用一定真实确定的钞票,来换取可能出现的潜在好位置。
在市场上,如果你能承认亏损的合理性,并且能够接受亏损是无法避免地会发生。那么你的交易行为才不会畏首畏尾,从而能够做到得心应手。
分散投资是一种资金管理工具,而不是一种风险防范工具。
我见过很多股民都是“盈利兑现,亏损挂起”,但他们又通过分散投资来规避市场可能会给他们带来的致命打击。这样一来,这类交易者就买入十只以上的股票,哪个获利了就兑现,而亏损的就不去管它。在我看来,这种可怜的分散投资只能是让交易者更加平稳地亏损。更加可怕的是,这种策略在不断过滤下,注定会使你的持股变成弱势股的集中营。
一位交易者的成熟过程基本上能够体现出这样的轨迹。从对不确定性的逃避到与不确性的对抗;从与不确性的对抗到对不确定性的接受;从对不确定性的接受到对不确定性的包容。最终交易者能够超越不确定性的问题,而利用哪怕是一丝的概率优势来实现长期稳定获利
交易系统不过是交易者在交易行为中所表现出的一些具有再现性的倾向。
系统的开发之路,就是一条不断取舍之路,而只有你自己才能够决定应该追求一些什么,同时又能承担一些什么。
交易系统的精髓不在于“系统”,而在于“交易”。也就是说,交易行为能否产生良好的效果,并不取决于系统的本身,而是取决于交易者的自身状态。
第七章 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只能将交易系统产生的劣势进行转换,而根本无法将其消除。所以说,任何资金管理策略都无法打败概率。
赌博是靠两部分来实现的。一部分是游戏规则,另一部分是下注策略。对于交易而言就是,一部分是交易系统,另一部分是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策略并不能创造出财富,但它又是交易者不可或缺的“减震器”。即使你的交易系统具有明显的期望收益,但只要你的下注足够重,那么市场照样可以将你扫地出门。
敢赢(敢于长时间持有获利筹码)、敢输(敢于果断的进行止损)、敢等(在没有获利机会的市场阶段什么都不做)
能够影响到我们账户存亡的风险只有两种:第一,连续不断出现的小亏损;第二,价格突然大幅折返的大亏损。
交易者的行为偏向与市场波动偏向一定是对称的。否则市场波动将无法通过捕捉交易者的行为,而产生“多数人亏损定律”。或者我们可以换一种说法,在那个庄股横行的年代,如果散户的交易行为没有任何的偏向,那么庄家也绝没有可能靠操纵股价走势实现获利
我见过一些存在赌瘾和彩票瘾的人,他们越是把金钱投入到没有回报的事情上,就会越是坚信只有投入更多才是问题的解决之道。而投入更多的行为,一定会改变(加强)态度,甚至是得到快乐的心理感受。
美国有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对于彩票中奖者,在生活中看电视、聚会等娱乐活动的心理满足程度进行了调查。结论是,彩票中奖者对于生活中娱乐活动所感受到的快乐程度,明显要低于没有中过奖的人。或许解释的原因就是,生活中的娱乐相对于彩票中奖显得不值一提。当我适应了交易的激情以后,生活中的一切喜怒哀乐都显得不值一提。
似乎心灵与效率一定是互损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会有某些动机:要么是追求效率,要么就是追求心灵。甚至更极端地说,付费让一个人去做他想做的事情,就能够使他丧失了兴趣带来的乐趣。
我的交易之路并非是一条不断学习之路,而更像是不断剔除无效观念之路。如果你相信了错误的观念,那么你将会为此付出代价!反过来说,如果你什么都不相信的话,虽然你什么都得不到,但也没有人能够伤害到你。
第一,部分股民在炒股方法上存在“癖好”倾向。有的人不会去买入市盈率高于30倍的股票,这使得大量的利润无人认领;还有的人不会买入10元以上的股票,而只喜欢价位低廉的股票。
第二,大部分股民有采用复杂炒股方法的倾向。
第三,大部分股民有过度适应市场的倾向。
如果利润一定,我会选择更多亏损次数和更少盈利次数的那种方法。亏损本身就是一种对策略风险的释放。
每一个人要想成功都必须坚持自己的策略,耐心地捕捉属于自己的利润。
这种被大众一致性看好的新股,上市后会走出什么样的走势,我们可以从历史上得到明显的借鉴。在好久没有新股上市的情况下,东方电机宣布发行股票,上市后就从18.3元直线下跌至5元附近。浦发银行60000的上市,在大盘中期牛市底部上市的新股,长时间阴跌得惨不忍睹!该股是中国股市上市的第二只银行股。那时很多股民都在幻想,第二个财富神话能够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股票的涨跌其实并不取决于基本面的好坏,而是取决于未来基本面与当时投资者预期的差异程度。
1995年市场热点从“小、优、含”转换成为“异、大、底”;而1998年的市场热点又从蓝筹股转换为小盘重组股;2000年以后的市场热点继续回归到大盘蓝筹股的天下
中小投资者的集体交易习惯具有明显的两个特征。一个特征是中小投资者比较乐意于交易;另一个特征是中小投资者在获利的情况下更乐意于交易。
通常来说,价格的缩量上涨一般发生在上涨的末期。但这又能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个股的无量狂升,一种是指数长期牛市的末期分化上涨。在一支强势股不断上涨的过程中,市场的介入程度也会不断降低。这同中小投资者“弃强留弱”的交易习惯不谋而合。表明,强势股中已经没有多少中小投资者持有,所以才出现了无量狂涨的局面。未来大资金的出逃,就需要基本面的配合,以及“打折销售”的策略。
在长期牛市的末期,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市场流通量也在不断加大。成交量的萎缩,发现一个明显的规律,那就是这种缩量通常伴随着不同板块走势的严重分化。也就是说,已经出现越来越多的股票开始下跌!直接反映出中小投资者持股状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中小投资者的持股状态,已经从获利转变为亏损。
看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相信市场中还存在熊市这种东西。最为可怕的是牛市思维:大盘的每一次下跌都是绝佳的买入机会。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无论你现在是空仓还是满仓,未来的熊市都会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事实上,1浪下跌时的股民们等待股市再创新高;3浪下跌时的股民们等待一个不可能出现的大幅反弹来离场;5浪下跌时的股民们已经不再关注这个没有希望的市场了。
在我看来,市场上最有想象力的恐怕就是市场本身,它总会让参与者大跌眼镜。但是,当趋势能够激发出大众更加疯狂的想象力时,就距离趋势完结不远了。
当整理思维遇上了基本分析,就会出现一种可怕的灾难。市场的参与者并非是按照绝对的价格来评估高低,而是按照相对于基本面因素的相对价格来评估高低。这时市场信心理论就开始起作用,价格越上涨、基本面就会用更快的速度变好(或者说参与者就会越重视好消息而忽略坏消息),由此就觉得价格越来越便宜。所谓牛市,就是先上涨到让大众觉得非常昂贵,然后再上涨到让大众都觉得非常便宜。
某证券公司在对2008年的展望中,预测上涨指数能够上涨到万点。我们无法用基本面数据来得出股票应该价值多少钱的结论。但如果将市场主流观点视为市场的价值所在,那么6000点的时候就是股价最为便宜的时候。
《股票做手回忆录》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持有巨大的棉花头寸,并没有兑现的计划。但因为报纸刊登了棉花被垄断的利好而刺激出强大买盘的时候,主人公立刻决定平仓出局。
市场真实的发展,通常与大众的思维截然相反。
预测市场将会发生什么走势并不是最困难的事情,最困难的是预测这种走势会在什么时候发生。波浪理论也告诉我们同样的道理:波浪的形态、比例都不是最难预测的东西,最难预测的恰恰是波浪运行需要的时间尺度。
在过去的大牛市中,持股者获得的红利收益相对于股价波动带来的资本利得根本就是九牛一毛。那么,股票炒作最需要的是什么呢?很简单,是一个可以被大众接受的借口!
当现实已经变得一团糟时,重要的就是对于未来的希望。“市盈率、估值水平、价值投资”等词语,未来会显得非常落伍和不合时宜。经济萧条的另一层含义还在于,市场上能够流动的资金会显得非常有限。股票市场除了全线下跌的绝对熊市以外,资本的逐利本性总会使得一些股票大幅上涨。
博傻游戏中最后的傻子,通常都是在初期最理智和清醒的那些人。觉得市场愚蠢的人,才是市场中最愚蠢的人。
当趋势完结的时候,资金权益会出现比较大幅度的回撤。如果说在此前的趋势中过度依赖浮动盈利加仓,那么价格折返带来的资金回撤就有可能是毁灭性的。这也是我暂不依赖浮盈加仓的道理,我不想丢掉在市场中的长期位置。
用趋势中的浮动盈利投入新的市场,用来对冲庞大的乖离率风险(价格折返风险)
一个出色的趋势交易者,必定会有这样的目标:只要市场有趋势行情,那么就必须赚取属于我们的利润。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我必须让我自己的资金永远在市场,只有这样我才能够保证实现自己的目标。我想说的是:我在市场上必须做到永远持仓,我能够做的只是调整方向:非多即空!
提及图书
《亚当理论》是对“顺势而为”阐述最为深刻的书籍之一
《通向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 讲述了系统交易的理念
《股票作手回忆录》
《克罗谈投资策略》
《十年一梦》
《金融炼金术》
《临界》 封存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