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利弗莫尔《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利弗莫尔本人具备杰出的数学天分,天生对数字敏感。领悟到市场是按照最小阻力路线演变的,这就是趋势;总体市场的大趋势决定个股趋势,真正的利润来自总体市场趋势,而不是个别股票的短线波动。只有当他领悟出这一点之后,他才从豪赌客跃升为职业交易家。

交易者的成长之路,是认清自我、超越自我的道路。诚实地面对市场、诚实地面对自我,是先决条件。

盈利是交易者正确行为的回报,亏损则是错误行为的必然结果。市场对错误行为的惩罚来得极快、极狠

交易者的财富得失是他交易的结果,完全属于他,不属于你,崇拜和鄙视皆无意义。但是,他的交易行为往往体现出典型人性的某一方面,恰恰在人性上,你和他很可能只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区别。规避自身的人性弱点,追求正确的交易行为,是所有交易者的必备修养,因此,借鉴他的交易行为意义重大。

1940年11月,利弗莫尔开枪自杀,他在遗书中写道:“我的一生是个失败。”

收益与风险一体两面,必须被同时纳入考虑范围:承担力所能及的风险,获得相称的、可持续的回报。

企业价值不能由企业自己说了算,也不能由单个企业来确定,而是必须从市场整体的角度来观察,通过市场行情来评估。

我期望股票价格按照一定的形态或顺序变化,力图把握价格变化的时机。举例来说,我可以从行情看出,在什么地方买进要比卖出更有利一点。股票市场恰似战场,报价机的行情纸带便是你的望远镜。

华尔街没有新鲜事。投机乃人类天性,就像山岳一般古老,华尔街不可能有什么新鲜的。

你凭纸带做买卖,是在当下、此刻交易——而不是将来。原因可以放一放,以后再追查。但是,你必须立刻行动,不然就会被市场抛弃。

股票市场只存在一个方面,既不是空头的方面,也不是多头的方面——仅有正确的这一个方面。

没有人能靠着别人告诉他如何做来赚大钱。我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深深了解到,靠别人为自己提供一条或者一连串内幕消息赢到的钱,绝不可能比靠自己独立判断挣到的钱多。

当我出错时,赔钱便是让我确信自己犯错的唯一证据。也就是说,只有当我赚钱的时候,才证明我是对的,而这便是投机生意。

以丧失你所拥有的一切为代价,来教导你绝对不可以去做什么——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教育效果更好呢。那么,当你学会绝对不可以做什么才不会赔钱时,也恰恰是你开始学习应该做什么才会获利的时候。

偏狭,意味着高度的僵化,必然会叫人付出高昂的代价。

他们说,获利平仓绝对不会使你变穷。没错,你是不会变穷。然而,若在牛市行情下,若仅仅满足于4个点的利润,也绝对不会使你变富。

老帕特里奇先生之所以一次次地告诫其他客户:“噢,你知道的,现在是牛市!”实际上是在告诫他们,一次或几次个别起伏中产生不了大赢家,利润其实是产生于主要趋势中。

在正处于上升趋势的市场中买入股票,属于最舒服的股票买进方法。请注意,不要一门心思想着以尽可能低的成本买进某只股票,或者以尽可能高的价格卖出某只股票,而是必须要在最佳的时机买进或者卖出,这才是关键所在。

应当卖出股票时,很明显,除非有人愿意买这些股票,不然谁都卖不出去。

拒绝承认错误——而非接受亏损——才是一个人真正失败的原因

阅读纸带的目的,简单来说,就是进行两项评估:一个是如何交易,另一个是何时交易——换句话说就是,买进和卖出究竟哪个更明智。

需要判定的关键因素,就是从交易的那一刻开始,向前展望的阻力最小的那条行情路线;而需要耐心等待的,是市场对自身阻力最小行情路线做出明确界定的关键时刻,原因在于,这才是积极入市的信号。

在窄幅波动的市场行情下,当股票价格说不上是在任何明确方向而仅仅是在狭窄的范围内横向波动延伸的时候,企图预期市场接下来的大动作究竟是向上还是向下,是毫无道理的。此时,我们该做的是观察市场、研究纸带,从而确定价格横向波动的上下极限是多少,下定决心不去碰它,除非市场在某一个方向上突破了它的极限。

投机者的大敌通常潜藏在他的内心深处。你不可能从人类的天性中将“希望”去除,也不可能从人类的天性中将“恐惧”去除。

成功的交易者必须要跟这两类深藏于内心的本能作斗争,他必须跟那些被称为“他的自然冲动”的心理抗争。在天性原本充满希望的时候,不可心怀希望,而是一定要戒慎戒惧;在天性原本充满恐惧的时候,不可心怀恐惧,而是一定要满怀希望。

倘若《世界报》没有刊登这篇文章,我是绝对不可能不牺牲一大块账面利润才能最终平掉我的大额头寸的。我很清楚,我做不到在卖出14万包七月棉花的同时又避免价格下跌,如此高深的把戏显然非我的能力所及。但是,《世界报》的报道干脆利落又完美地代替我表演了这出好戏。

我居然允许自己被别人说服而不接受亏损,也不采取止损措施,而是大量持仓与市场对抗。这样的交易方式完全不符合我的天性,也彻底违背了我的交易原则。甚至,我当年在对赌行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所做的也比现在好多了。

在华尔街,最常见的亏损原因,就是抱着让股票市场替你支付账单的想法去交易。倘若你紧紧抱着这种念头不放,终将把全部本金亏光。

只要我的心理处于忧虑不安的状态,就绝不可能完成任何有益的事情;而同样明显的是,只要我有负债,就不可能不担忧。换句话说,只要任何一位债权人有权随意骚扰我,或者坚持在我积攒够像样的交易本金之前要求我结清债务,从而阻碍我东山再起的进程,那就于事无补

一位交易者,除了仔细研究基本形势、牢记市场演变的各种先例,对公众参与者的心理状态保持高度敏感,对经纪人的局限性保持高度警惕之外,还必须充分了解自己,为自己的弱点做好准备。

倘若意外发生了什么有利事件,超出了你当初所计划的范围,那么,你自然应该当仁不让地好好利用这个天赐良机来把握住机会。

倘若在熊市中突然出现了市场整体溃败的情况,买进平仓总是明智的。倘若你的头寸比较大,要想快速且不需付出令人遗憾的冲击成本将账面利润转化为真金白银,这便是唯一的选择。

打探消息的人压根儿并不注重事实根据,只要是消息就可以。如果消息的结果正确,那就太好了!如果错了,那么下次肯定是对的。

在我眼里,听凭消息进行交易,从来都是愚蠢者所行之举。我觉得,自己跟那些听信消息的人在本质上完全不同。有时候我认为,追捧消息的人跟酩酊大醉的人基本上一样。

人们接受消息的原因并不见得是他们太不聪明,而是我在前面说过的,他们患上了一厢情愿综合征。

对于成功的交易者来说,观察、经验、记忆和数学,是其必要的资本。他一方面一定要进行精细的观察,另一方面,还要在任何场合将观察到的内容牢记于心。他绝不可以在非理性的或者无法预期的因素上进行赌博,他一定要一直依照可能性来下注。

交易者一定要随时跟进每时每刻的最新动态,一定要以职业化的态度对待任何市场动态,目的在于,再次强调偶然的灵感和所谓神秘的“盘感”并不能决定交易是否成功,它们之间并非是必然的联系。

并非任何股票都会步调一致地向着同一个方向运动,不过,在牛市行情下,同一个股票群体之内的股票都会上涨;而在熊市行情下,同一个股票群体之内的股票都会下跌。

对同一个群体内的任何一只股票来说,行情状态和未来前景理应相同,在经济繁荣时期,任何成员均应分得利益。

我由经验获知,若想吃进一只拒绝追随群体领头羊的股票,一定要谨慎再谨慎。

只是为了说明,研究市场中的群体行为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也是为了证明,若准备不足,不管手中有多大数额的资金,交易者永远不会吸取教训。除此之外,我还想告诉你,在股票市场,行情纸带给予投资者的警告,永远不要置若罔闻。

我的做法理应是追随摆在自己面前的事实,而非依据自己的想法去预计其他人会如何做。

人类的本性中存在着对困难的恐惧,对安全的渴望,对于那些他们感到安全的东西深信不疑;人们深受贪婪和恐惧的影响,而且是心甘情愿,甚至带有强迫个人的性质,为此,一般人常常因为草率随意的习性而在投资中白白交了大量的学费——恐惧和期望,是亘古不变的人性,所以,对投机者心理的研究非常有价值。

人性的贪婪以及随处可见的繁荣会激发起人们内心嗜赌的天性。希望可以一夜暴富的人们,最终必定会在不断追求虚幻的财富的过程中损失惨重。

有远见,却没资金,只好看着市场干着急;若再有资金,那就意味着获得成就;获得成就代表着获得权力;获得权力就代表着得到金钱;得到金钱就代表着获得更多的成就。就这样周而复始,无休无止。

市场操作是用行情纸带做媒介的一门广告推销艺术。行情纸带应当将操作者希望读者读到的故事讲述给他们听,故事的真实度和说服力是成正比的,而说服力和广告推销的效果也是成正比的。例如,如今的操作者不但打算让股票行情看起来坚挺,而且还打算让其在事实上坚挺。所以,操作者一定要以扎实的交易原则为基础。

借助于操作把股票价格尽最大可能地推到高位,然后,在市场下跌的过程中将其卖给公众。

若想令某只股票形成上涨的行情,要采取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广而告之,让大家都知道该股票马上就要形成上涨的行情。实际上,若你能将自己的真实意思告诉大家,进而令该股票交易活跃和行情坚挺,就是最有效的广告方式。

行情报价机才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公共关系代理人,行情纸带才是最有效的广告媒介。促进该股票成交活跃,是我可以达到上述目的的唯一手段。若股票交易活跃,就一定会同时引发人们追根溯源。而这就代表市场马上就要启动,而我压根儿不用花费什么力气。

若我操作的股票在我买进的时候上涨,我就清楚诸事顺利,若需要的话,我会满怀信心,且毫不迟疑地用自己的资金买进,要知道,不管是哪只股票,若有相同的表现,我都会毫不犹豫地买进,这就是最小阻力路线。没错,当最小阻力路线确立后,我会追随它

若操控者无法让某只股票以其预想的方式来表现,那么,任何操控方案都将是一场空。若你正在操作的股票不曾按其应有的方式变化,那就请将之放弃——千万不要和行情纸带一争高下,更不要妄想将利润拽来。切记,该放手时就放手,因为放手的成本也不高。

实际上,有些股票之所以不下跌,是由于没有人卖它;而没有人卖它的原因,是由于没有人愿意卖空一只分销效果差的股票。

一个股票既然能够从70上涨30点到达面值,就能从面值再涨30点——不少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就是这样的。

所谓强扭的瓜不甜,跟市场对着干是没什么好处的。若你一味强求,就必定会招来赔钱的结局。

可靠的股票操作手段,一定是建立在可靠的交易原则之上的。

股票操作者对公众而言,就是投机者,其目的是将股票一整批地卖出。投资者要寻找的是安全,希望其投入的资本可以带来长期的利息回报;投机者的目的则是希望在短期内可以快速获得资本利益。

当时,我们正处于下跌行市。在如此行情下,若想达成卖出目标,唯一的选择就是不可能过分地看重价格,当然还不至于达到挥泪大甩卖的地步。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投机行为的存在都是必然的。更让人感到无可奈何的是,不管当事人多么精明,经验多么丰富,不管你用尽什么办法,人们也不可能避免猜错的危险。就算是精心运筹的计划,中间也会存在脱轨的情况,因为一些不曾预料到的事情,甚至压根儿不曾预料的事件随时都会发生。那些让人难以预料的的事情,也许是大自然降下的一场灾变,也许是天气的突然变化,也许是你内心深处的贪婪,也许是来自其他人不可一世的自负心理,也许是来自心理的恐惧,也许是来自无法说清的某种一厢情愿。

股票投机者还一定要注意来自他人不地道的商业行为乃至坑蒙拐骗,不管是就商业意义而言,还是就道德意义而言,这样的行为猝不及防。

对投机者而言,无知、贪婪、恐惧和希望是其致命的敌人。就人类动物的本性而言,人世间任何成文的法律和任何交易所的规章都无法将其根除。就算是精心编制的计划也会因为意外事故而被打得乱成一片。

另一种可以导致亏损的陷阱就是故意误导大众的虚假信息。与那些直截了当的消息相比,它们完全不同。它们常常是将自己的外表包上不同类型的糖衣和伪装,从而让股票交易者猝不及防,所以其行事更加隐蔽和危险。

来自报纸和新闻收报器上的那些诸多利好名堂是最具杀伤力的。

倘若此股票的价格相比此水平过于便宜,那么一定是有人心中有数并借机买入,由此导致股价上升。倘若股价过高,必定是同样有人心中有数并借机卖出,从而导致股价下降。倘若该股票各方面保持平稳,那么就无人谈及它,甚至触碰它。

当某只股票处于上涨势头的时候,无须对其为何上涨的原因进行详述解释。要知道,只有存在连续的买进,才能让股票保持上涨的势头。而若股票保持上涨,并且在此过程中仅偶尔出现小幅的自然回落,那么对股民而言,追随该股票的上涨行情,就是一个相当不错而安全的办法。不过,若某只股票在经历了长期稳定的上涨行情之后,竟然掉转方向,开始慢慢出现下降的势头,并且在此过程中仅有偶尔的小幅回升,那么显而易见的是,其最小阻力路线已经由原来的上升势头转为下降趋势。

巴菲特、芒格、彼得林奇被套后,都是怎么做的?

 

今年教师节遇上中秋节,是团圆撞见了感恩,让我们回顾几位投资大师的经典语录赏明月敬师恩,从中得到宝贵的投资启示

沃伦·巴菲特

1、很多人比我智商更高也比我工作时间更长更努力但我做事更加理性你必须能够控制自己不要让情感左右你的理智以合理的价格投资优异的公司胜于以优异的价格投资平庸的公司我试图购买出色到傻子都可以经营的公司的股票因为迟早都会有个傻子来经营的

2、如果你基本从别人那里学知识你无需有太多自己的新观点你只需应用你学到的最好的知识。

3、不能承受股价下跌50%的人就不应该炒股

4、近年来我的投资重点已经转移我们不想以最便宜的价格买最糟糕的家具我们要的是按合理的价格买最好的家具

5、我对总体经济一窍不通汇率与利率根本无法预测好在我在做分析与选择投资标时根本不去理会它

6、只有在潮水退去时你才会知道谁一直在裸泳

7、当世界提供这种机会时聪明人会敏锐地看到这种赌注当他们有机会时他们就投下大赌注其余时间不下注事情就这么简单。

8、哲学家们告诉我们做我们所喜欢的然后成功就会随之而来

9、对于每一笔投资你都应当有勇气和信心将你净资产的10%以上投入。

10、短期股市的预测是毒药应该要把他们摆在最安全的地方远离儿童以及那些在股市中的行为像小孩般幼稚的投资人

11、我喜欢简单的东西

12、生活的关键在于要给自己准确定位

13、永远不要从事那些目前使人痛苦但从现在起10年后可能会大有改善的事业如果你今天不欣赏你所从事的事业可能10年后你仍不会欣赏它——巴菲特

14、别人赞成你也罢反动你也罢都不应该成为你做对事或做错事的因素

15、拥有一颗钻石的一部分也要比完全拥有一块莱茵石好得多

16、一生能够积累多少财富不取决于你能够赚多少钱而取决于你如何投资理财钱找人胜过人找钱要懂得钱为你工作而不是你为钱工作。

17、一定要在自己的理解力允许的范围内投资

18、要赢得好的声誉需要20年而要毁掉它5分钟就够如果明白了这一点你做起事来就会不同了

查理·芒格

1、好的投资具备耐心和进取心的结合但很多人并不具备这种能力它还要求你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你必须知道自己的能力范围当然很多人会觉得自己比实际聪明得多这是危险的会带来麻烦

2、不要同一头猪摔跤因为这样你会把全身弄脏而对方却乐此不疲

3、许多IQ很高的人却是糟糕的投资者原因是他们的品性缺陷我认为优秀的品性比大脑更重要你必须严格控制那些非理性的情绪你需要镇定自律对损失与不幸淡然处之同样地也不能被狂喜冲昏头脑

4、我认识一位制造钓钩的人他制作了一些闪闪发光的绿色和紫色鱼饵我问鱼会喜欢这些鱼饵吗他说我可并不是把鱼饵卖给鱼的呀

5、在遭遇一件令你难以接受的悲剧时你永远也不能因为摆脱不掉它的困扰在生活中再屡遭失败而让这一件悲剧变成两件三件

6生活就是一连串的机会成本你要与你能较易找到的最好的人结婚投资与此何其相似啊

7我喜欢资本家的独立我素来有一种赌博倾向我喜欢构思计划然后下赌注所以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能泰然处之

8一个素质良好的企业和一个苟延残喘的企业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好企业一个接一个轻松地作出决定而糟糕的企业则不断地需要作出痛苦的抉择

9如果你的思维完全依赖于他人只要一超出你的领域就求助专家建议那么你将遭受很多灾难

10人们低估了那些简单大道理的重要性我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说伯克夏·哈萨维是一个教导性的企业它教会一种正确的思维体系

最关键的课程是一些大的道理真的在起作用我想我们的这种渗透已经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因为它们是如此简单

11分散投资只会令自己分身不暇宜重锤出击集中火力专攻少数优质企业创富路上便能一本万利

12要记住那些竭力鼓吹你去做什么事的经纪人都是被别人支付佣金和酬金的那些初涉这一行什么都不懂的投资者不如先从指数基金入手因为它们毕竟由公共机构管理个人化的因素少一些

13我们不会把450亿美元随便撂在那儿但你必须能判断出那个高科技股票直蹿云霄的癫狂时刻并控制自己远离你挣不到任何钱但却可能幸免于灭顶之灾

14、我就想知道我会死在何处然后我永远不去那里。

投资是令人激动和愉快的事但如果不做准备投资也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没有投资体系,投资就是在撞大运!

彼得·林奇

1、投资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把注意力集中在公司上而不是股票上每支股票后面都有一家公司要去了解公司在干什么公司经营的成功往往几个月甚至几年都和它的股票的成功不同步但从长远看它们百分之百相关这种不一致才是赚钱的关键耐心拥有成功的公司终将得到厚报。

2、当你用价值投资的方法找不到一个值得投资的上市公司的股票那么就不要再费脑子了赶紧远离股市

3、不研究基本面就去买股票跟不看牌打牌是一样的赚钱的概率很小

4、通常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内公司业绩与股票价格无关但长期而言两者之间100%相关这个差别是赚钱的关键要耐心并持有好股票

5、持有股票就像养育小孩一样,除了你能做的和应该做的,你不要介入过多。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在你的证券组合里面持有 5 只以上的股票

6、永远不要投资于你不了解其财务状况的公司买股票最大的损失来自于那些财务状况不佳的公司仔细研究公司的财务报表确认公司不会破产

7、避开热门行业的热门股票最好的公司也会有不景气的时候增长停滞的行业里有大赢家

8、对于小公司最好等到它们有利润之后再投资

9、如果你用1000元钱买股票最大的损失就是1000元但是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你可以获得1000元甚至5000元的收益个人投资者可以集中投资几家绩优企业而基金经理却必须分散投资持股太多会失去集中的优势持有几个大赢家终生受益

10、从长期来看,一个精心选择的股票组合表现总是优于债券组合或货币市场帐户但投资一个糟糕的股票投资组合,还不如把钱放到床垫下面

11、专家们不能预测到任何东西虽然利率和股市之间确实存在着微妙的相互联系我却不信谁能用金融规律来提前说明利率的变化方向

12、投资股市绝不是为了赚一次钱而是要持续赚钱如果想靠一而发财你大可离开股市去赌场好了

13、一个钟情于计算沉迷于资产负债表而不能自拔的投资者多半不能成功

14、人们宁愿承认是一个“瘾君子”也不愿承认是一个短期投资者

15、我投资组合最好的公司往往是购股三五年才利润大增,而不在三五个星期之后

16、试图跟随市场节奏你会发现自己总是在市场即将反转时退出市场而在市场升到顶部时介入市场人们会认为碰到这样的事是因为自己不走运实际上这只是因为他们想入非非

没有人能够比市场精明人们还认为在股市大跌或回调时投资股票是很危险的其实此时只有卖股才是危险的他们忘记了另一种危险踏空的危险即在股市飞涨的时候手中没有股票

17、如果人们长期在股市赔钱其实该怪的不是股票而是自己一般而言股票的价格长期是看涨的但是100个人中有99个人却老是成为输家

这是因为他们的投资没有计划他们买在高位然后失去耐心或者心生恐惧急着把赔钱的股票杀出他们的投资哲学是买高卖低

18、要抄底买入一只下跌的股票就如同想抓住一把迅速下落的飞刀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EyWOVfIBMI3066p82s61xQ

为什么行业专家容易被股价打脸?

从“认识”,到“变现”

1/4

认知与变现,差得不止一个专家

价值投资者都相信一句话“投资是认知的变现”,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实际投资中,“认知”和“变现”的关系没有这么简单。

某名不见经传的上市公司宣称在当下热门赛道的产品用以新技术实现突破,并有一堆专家和实验数据,见股价也不贵,某基金经理兴冲冲地跑去让研究员拍一拍业绩。

研究员撇撇嘴,这个技术难度不是一般的大,还要下游厂家的验证期,就算是真搞出来了,两年之内不能量产,三年之内不产生利润,业绩没法拍。

基金经理决定先观望,结果股票先来三个涨停,然后盘整了一段时间后,就马不停蹄地屡创新高。

你要是觉得专家的话也不靠谱,结果半年后,股价开始一路阴跌,验证了研究员的说法。

难怪很多人吐槽,擅长认知者收获了真理,擅长变现者收获了财富,大家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不过,在抱怨之前,先请大家思考三个问题:

问题1、近三年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且有很大不确定性的新技术,是不是就不应该给估值?

问题2、市场给这一类不确定的信息定价的过程是怎样的?

更深层次的问题3、研究和投资的区别在哪儿?为什么基金公司不让更懂行的研究员直接买股票,而是要让信息转一道手,让基金经理来决策?

最实际的问题4、如何让专家的观点帮助我们的投资呢?

2/4

交易定价与专业判断

以下企业经营信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 产品实现某个技术突破,今后一两年将进行下游企业的认证

  • 某掌握技术或渠道资源的行业大佬加盟公司

  • 企业宣布进入新的热门领域,未来一两年加大投资力度

以上信息的共同点是,不会对企业今年甚至明年的业绩产生影响。

实际上,大部分经营信息,都不会对今明年的业绩产生显著影响,而估值方法,无论是PE还是PS,都是以已经发生的财务信息(静态估值)和正在发生的财务信息(动态估值)为基础进行估值,所以,围绕不影响业绩的利好事件的炒作,被统一冠以“题材炒作”。

但实际上,其中相当多的变化,会对未来的经营产生确定性上的影响。而估值是未来长期现金流的贴现,一个三年后会带来营收和利润数倍增长的新技术、新产品,就算概率不高,假设是20%,折现后给估值带来一两个涨停,在特定的风险偏好下,也是能计算出来的。

举一个更好理解的买二手房的例子:

假设你看中一套二手房,已经和房东谈好价格,结果交订金之前,市政府发布重大规划,这套房子所在的区域将被列入“XX新城”的规划核心区,未来会有一系列的人口导入政策和“学校、地铁、公园、医院”等一系列重大配置。

于是,区域内新盘暂时封盘调价、二手房源连夜提高报价,于是房东第二天告诉你,之前谈好的价格不算了,房价要涨10%。

地块还是那个地块,房子还是那个房子,企业还是那个企业,今年的业绩还是那些,但未来已经不完全是那个未来了,涨价也是正常。

任何信息都会影响资产的未来价值,进而通过贴现的形式影响现在的价格,所谓“炒题材”,实际上就是那些未来想象空间极大,但概率较小的事件,对现在的价格影响的过程。

关键在于,影响有多大。

更关键在于,定价的过程是怎样的。

这两个问题,专家说了不算,专家的作用是对技术本身的可行性、经济性进行分析,但如何定价,却是市场上的“外行”通过一连串交易行为来决定的。

3/4

市场如何给“不确定”定价

如果你是个散户,你长期投资白酒、新能源、半导体、CXO,可是,不管你看了多少研报,听过多少专家调研,写了多少本笔记,你懂的那些,也不过是这个行业的基础知识,相当于刚刚入行一年的新人,可能连“准内行”都谈不上。

相比而言,机构研究员大多是真正的专业人员,而行业专家更是专业人士中的战斗机。

但如果看赚钱的能力,基金经理中,能不能赚钱,跟你是不是某个行业的专家,关系不大,研究员转行做基金经理,并不会比非研究出身的基金经理收益率高;而在散户中,在某个行业越专业,赚钱的概率却越高。

这就说明,专家型散户常常比机构研究员和外部专家们更接近市场定价的结果。

为什么会这样呢?

就像房价是买卖双方定价而不是更专业的中介定出来的一样,股票定价也是由投资者决定的,都是这个行业的外行人,通过市场买卖而非专业研究定价。

继续以上面的二手房为例,从某种程度上说,连续三个涨停和后面的回落,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买方与卖方的讨价还价。

前三个涨停就好像是卖家在“漫天要价”——你看,这是未来十年,本市最大的机会所在,过几年房价翻倍,我涨你10%,不过分吧?

一边串的调整,就是买家的反击——规划就是鬼话,开发区十年前也有大规划,房价也炒上去了,结果现在成了鬼城,你涨10%,我再加点钱可以买市区的房子,现在就有这些配套了。

调整之后的反弹到前期顶部,就是房东的坚持与威胁——今天看房的人比昨天多了几倍,中介又给我约了几个,咱们也别浪费时间,买卖不成仁义在。

创新高之后的二次回落,就是买家的最后报价——规划这东西,确实说不准,这样吧,我再加20万,再高,我真觉得不值。

一个漫天要价,一个就地还钱,就是股价的巨幅波动,最终这个房子能不能成交,以什么价格成交,并不取决于这个规划本身,而是买卖双方对信息的认知和定价意志、定价能力。

专家型的散户,类似于专业炒房者,既有对信息的认知,又有交易谈判经验,同样是某技术的确定性解读,专家型散户理解的确定性,更接近于市场正在交易的确定性认知水平,所以能成为短期价格的定价者;而专家往往跑在市场的认知前面,这正是市场上总是偏离专业认知去“炒主题”的原因。

这也导致了短期内专家很容易被市场打脸,但如果专家的认知正确,日后股价又会回归专家的认知,就像十年后,这个房子到底值多少钱,本身还是看规划能落地多少。

总结一下这个定价过程:

短期而言,股价的涨跌由投资者认知的变化决定

长期而言,股价的涨跌由信息本身的演绎决定

股价的起点是投资者的认知,股价的阶段性终点是专家的认识,其中的涨跌由变化本身和投资者认知的变化决定。

这个过程,才是“认知变现”的过程,理解这些,就可以谈一谈——如何让专家的观点帮助我们的投资呢?

4/4

你是比专家更专业的投资者

首先,相信在“投资”这件事上,你比专家更专业。

一个专业投资者,“认知”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认知:对经营信息本身的变化

第二层认知:有定价能力的投资者对这些变化的认知

第三层认知:市场风格偏好导致这一认知的加速和减速。

认知,并非仅仅对公司和行业,还包括了市场和交易对手,所以更重要的是投资和交易行为的本身,行业专家在这件事上,很可能很“菜”。

完全不懂容易被忽悠,但纯从专业角度又很容易脱离投资的初衷。

其次,要能赚“不确定的钱”。

逻辑之所以叫逻辑,就是理论上有道理有可能,实际上还没做到,即不确定性,赚钱赚的就是从“不确定性”到“实现”的钱。

相反,如果这件事情难度不大,那股价就会一步到位,往后就是估值下降与业绩上升的对冲,盈利空间反而不好说了。很多时候,专家(包括很多研究员)炒股赚不到钱,正是因为太注重现实的确定性,又不知道市场如何估值,所以买的都是被炒高了的标的。

再次,专家的观点需要交叉验证。

不同的专家有各自的优势领域和观察角度,交叉验证可以更好的从专业的视角转向投资视角。

最后,专家的观点可以提供买入的安全边际。

专家亏钱,至少知道自己为什么会亏,而散户亏钱基本上都是买错公司,而不是错过公司,所以,比专家亏钱更普遍的现象是,专家在自己熟悉的行业错过赚大钱的机会,特别是出现那种大变局、大机会时。

投资心理系列

2022-5-29 千万不要跟别人打赌

2022-3-6 为什么说“筹码结构”决定上涨力度?(行为金分析之九

2022-1-16 “测不准”的投资机会,怎么把握?(行为金分析之八

2021-12-5 成功者的投资经验是靠不住的(行为金分析之七

2021-11-7 人人会犯的错误,是“市场先生”发的红包(行为金分析之六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o6twR3HP574jT75TPSf7jQ

聊几点A股的真相

作者 | 良大
(ID:liang_da_shi)
聊几点A股的真相
之前的文章说过,我读大学时就炒股,现在已经25年,比很多基金经理的股龄都长。
战绩也还算可以,都说股市是“一赚,二平,七亏”,很庆幸我是那一成的人。
我是做金融出身,对这个领域也有些研究,但是这么多年下来,感觉A股很特别,很有中国特色。
在这个市场里你很难套用一些现成的理论,我谈几点我体会到的真相,希望对你有点启发。
1、关于价值投资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成为散户心中的圣经。
“买入一好公司,然后长期持有”,大家对价值投资的理解浓缩成了这一句话。
但是,如果真这么简单,很多人都能喜提动车了。
多数人并没有去考虑,巴菲特针对的是全球市场,人家背后还有保险公司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可以很放肆的抄底。
而对于中国散户而言,多数人都死于抄底。
你觉得这么好的一家公司,股价都跌成这鬼样子了,抄底吧?
可是,你刚刚抄完底,又跌了十几个点…..
你不甘心,又抄……,直到把子弹打完,而那支股票还是毫不留情的下落。
你一看账户亏了几十个点,心里充满了懊恼和悔恨。
但是转念一想“价值投资”四个字,心情就好多了。
于是你告诉自己:
“何必在乎一时得失呢?长期持有,总有一天它能翻好几倍……”
你看,其实“价值投资”就是很多散户的心灵鸡汤。
这也是为什么这个理念能广泛流传的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专业人士们的推波助澜。
他们其实都知道“价值投资”在A股就是个伪概念,但是很少有人说破。
因为没有必要,何必去挑战大众的共识呢?
更何况,这种共识很多时候还能被利用。
2、关于个股推荐
现在媒体发达了,股评家和财经专家比蚂蚁都多,有些人讲的让你猛一听还挺对。
也许这些人是真有料,但是我奉劝你,如果他们推荐具体股票,你千万别买。
一般来说,专家只会分析指数和板块,不会推荐个股。
一是,个股不好预测,二是,你听了推荐,赚了钱,不会分给专家,亏了钱,就会问候专家的先人。
所以,从动机来分析,专家推荐个股对自己没啥好处。
这个逻辑反过来推导,就是:有了好处,人家才会推荐个股。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书里就曾讲过:
当一些公司高管想减持手中的股票时,就会花钱找媒体、找专家,去宣扬这只股票如何有潜力,再花钱去找操盘手拉升股票。
在这个过程中,高管们就把原始股在高位出货,把烫手的山药丢给散户。
虽然这是在美国,虽然这是100年前的事儿,但是底层的套路,古今中外,向来通用。
专家推荐和媒体炒作,就是收割散户的大镰刀。
如果散户发现被收割了怎么办?
就把“价值投资”搬出来啊。
专家会说:“你要相信价值投资,眼光放长远点,不要在意眼前这点得失 ……” 
结果一晃好多年过去了,你的股票还是趴在地板上。
你还可以安慰自己,把股票留给儿子,真不行,就留给孙子。
这真是彻底的价值投资。
3、关于追涨杀跌
你应该经常听过一句规劝。
“千万不要追涨杀跌”。
所谓追涨,就是在股票涨的时候买入。
所谓杀跌,就是在股票下跌的时候卖出。
这句话几乎成了金科玉律。
但是,你发现了没,很多时候,股票刚涨起来,你就卖了,收益率少可怜。
而股票下跌时,你买了,还会接着跌,你再接,它再跌,只到你子弹打完,深度被套。
其实散户更多的是犯了“追跌杀涨”的毛病。
其实在美国的基金公司里,过去的几十年,最赚钱的策略就是“追涨杀跌”。
在股票涨时买入,跌时卖出,这样的收益最大。
他们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动量交易”在A股,很多人也叫“右侧交易”
就是在一个上行的趋势中,找入场的机会,趋势有往下时,就卖出。
这种方法,美国70%基金公司都在用。
你肯定会问,这种方法在中国适用吗?
如果只是看日线,A股市场这样操作,并不明显。
原因很复杂,我觉得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散户太多,不容易成共识。
基金、游资、散户、内部持仓者…..多方博弈,就会导致换手率太高,是美国的3倍还多。
换手率高,就是交易太频繁了,很容易形成羊群效应,刚刚赚了点钱,大家就赶紧抛。
引起其他人的恐慌,进一步抛,于是股价就下跌。
那如果在中国不适合“动量交易”,我说这个还有什么意义呢?
并非这样,中国不适合长期的动量交易,也不适合短期的动量交易,但适合中期的动量交易。
对于散户,周线比日线要更客观,这大概是A股的一个特点。
有研究机构发现,A股股票,如果本周首次上涨,下面2-3周大概率还会涨。
同样的,如果这支股,这周跌,下面第2-3周跌的概率也大。
这种效应只在在4周之内,再长就失效了。
当然,上面所说的,只是概率大些,并不绝对,还要根据情况来具体判断。
A股太特殊,太复杂,很难借用什么固定的模式。
我认识一个基金经理,以前在华尔街做很好。
前几年回国做A股,快做崩溃了,说,特么难了,规律和逻辑太难找。
所以,任何一种方法,你都只能当做一种参考,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

聊几点A股的真相

4、关于赚钱模式
我不是说A股赚不到钱,而是说赚钱很难,而且你要想明白自己的赚钱模式。
A股的赚钱模式大概3种,分别是:
赚大盘的钱、赚周期的钱、赚人气的钱。
所谓“赚大盘的钱”,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操作。
在大盘指数相对低的位置买入一些绩优股大盘股或者是ETF(股市里的行业基金),定一个目标价,到了就走。
目标价千万别定太高,你想翻个几倍,那是天方夜谭,能比银行理财高些就不错了。
关键是,到了目标价,一定要有不回头看爆炸的气魄,坚决离场。
我认识很多人,就是因为太贪,到了目标价了,还想再赚点,结果一下跌了。
心里受不了,想再涨回去就卖,结果还跌,就更舍不得了,于是被深套……
然后再用“价值投资”来安慰自己……
再说一遍,A股没有“价值投资”一说,顶多就是“价值投机”。
第二种是赚周期的钱。
很多行业都是分周期的,比如,煤炭、猪肉、化工、石油、天然气……,这些行业是有明显的淡旺季。
只需要在淡季低位买入,在旺季高位卖出即可。
我知道一哥们,以前自己做养猪生意的,对这个行业的周期特别了解。
后来发现养猪太费劲,还不如去炒股,于是就把养猪场卖了。
专门炒畜牧行业的股票,每年也就操作几次,但是赚比养猪多得多。
第三种是赚人气的钱。
A股一共4000多支票,以后还会更多,每日的成交额徘徊万亿上下。
这就意味着,除非是大牛市,有更多的场外资金汹涌入市,才能支撑起普涨行情。
如今的状况是,每天仅有百来只票比较活跃。
这些票就是人气票,也是游资、大户们比较喜欢炒作的票。
为了能把股价抬高,往往还会创造出一些概念,前段时间是机器人、虚拟电厂什么的。
最近又在搞ARVR、通讯卫星…… 
有点像自媒体人追热点,热点能聚集人气,资金也就在这些热点中切换。
事实上,我所认识的靠股票发家的人,基本都是靠这种模式赚钱。
因为只有这种模式才有爆发力。
只是这种玩法很摧残人,很多时候一直要盯盘。
我认识一位打板(追涨停板)游资,开盘时都戴着纸尿布。
“机会就一瞬间,你上个厕所,可能就会错过……”
而且,每天还要花3个小时做功课,行业研报、复盘、热点分析……
即使这般,也要承担巨大的风险,一不小心就会亏损不少。
这哥们就经常劝退想职业炒股的人,说:
“你有这定力和本事,做啥都能做的不错,干嘛要来炒股呢?”
你看,这种钱不好赚,业余的玩家真的不太适合。
以上三种模式,并不是割裂的,有时也是相互关联。
但是你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想清楚,你想通过哪种模式赚钱?
再问问自己是否具备这种模式赚钱的能力?
只有模式确定了,你才能不断总结和优化,提高自己的胜率。
5、关于K线图
我炒股的前几年,没少学K线图什么的,总以为这些小柱子藏着什么财富密码。
但是后来才发现,所谓的图形,你往前看,怎么都对,每一种形态,都有一种解释。
然而,你往后看,靠图形预测未来和瞎蒙也差不多。
后来和一些基金经理聊天,发现他们也不怎么看图形。
你去问问他们“三只乌鸦”、“黎明之星”是什么?
他们多半不知道。
其实你稍微想想就知道,K线图只是在单纯记录交易过程。
展现出来的图形,只是最终的一个结果,如同详实的历史书,你能看到很多细节,但是你很难根据历史预测未来。
当然,我不是完全否定图形的作用,它最大的作用就是形成共识。
也就是说,图形本身没啥作用,但是它让很多人共同相信马上会涨,于是大家一起买入,股价因此被抬高。
索罗斯说的“反身性”,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很多游资对图形都有些研究,并不是因为他们相信图形,而是他们知道散户都相信。
因此可以吸引很多散户来帮着一起抬轿,这样他们收益才更大。
6、说到最后
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不少朋友都在股市里巨亏,聊后发现,大家在基本的认识上都存在一些问题。
所以,我捡了几个重要的点和各位说道说道。
不过以上所说只是我的个人心得分享,不是投资建议。
相反的,我更想说,A股的风险很高,如果没有强大的心脏、没有快速的应变能力、没有独到的理解能力,就别来冒这个险了。
买个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不香嘛?
当然,如果你已经进了股市,正在纠结苦恼,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你。
 
-END-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EuTgNfmE9zB6yJg-ocjUvg

读书:金融帝国《超出幻觉走向成熟》

第一章 走向交易者之路

似乎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都能教,但唯独两件事情只能靠自己去感受。一个是恋爱,另一个就是做交易。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大众通常都会觉得自己付出的心血比其他人更多,毕竟只有自己更能感受到自己的付出。

没有什么行业能够像交易这样有如此低的进入门槛,又有如此惊人的短期回报

能够为你钱袋负责的人只有你自己。二选一,独立担负起责任,还是离开?

在这个市场上唯一能够信任、能够依赖的人只有你自己。如果你真的想成为一名交易者,那么就必须担负起为自己的出路和钱袋负责的使命

致命的缺陷:基本上都是理论上可行,而可操作性不大。报告中所有内容都在试图证明自己比市场聪明,而对市场未来的走势指手画脚

没有弊端的完美手机(质量最好、功能最全、款式最新、价格最低)并不存在,但消费者想要的就是那种完美的幻觉,所以那些靠销量为生的店员就必须成为制造幻觉的高手

最好的推销者绝对不是没有良知的人,而是能够先把自己骗了然后再去骗别人的人。毕竟没有人喜欢永远带着面具且言不由衷,恐怕这就是公司经常开会的原因吧

在这个行业中生存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就做研发、要么就做实盘。

交易者是敢于承认自己看不懂行情的人,所以才会出现什么止损点;分析者是必须宣称自己看得懂行情的人,否则他们就失去了在台上滔滔不绝的价值。

在我看来,对于大多数中小投资者而言,趋势跟踪是一种最好的策略。如果你采用趋势跟踪策略,那么基本上就等于告别了高正确率。

止损也是可能无法避免地出现连续无效的事实

趋势跟踪的副作用。如果你采用趋势跟踪策略,那么基本上就等于告别了高正确率。

如果交易者不能对一种方法的弊端有足够心理准备的话,那么就几乎不可能把这种方法坚持下来,自然也就绝对不可能体验到这种方法的价值。

格雷厄姆:聪明的人用不需要聪明脑袋的方法赚钱,不聪明的人用需要聪明脑袋的方法赚钱。

威尔德( 发明 RSI)对技术指标的评价为“主观和充满缺陷”,而宣扬顺势而为、保持弹性、敬畏市场的先进理念。后来我才知道,他嘲笑的那种自作聪明、主观地指出市场应该如何去做的想法,其实是在嘲笑自己前半生全部努力的结晶。

利物默:期货交易的三大陷阱为:逆势、重仓、短线

用他的死来向一个世纪以后的我们传递一个重要的信息:你也许能够成为一时的国王,但你永远无法击败市场。他用自己的死向市场表示屈服、向市场表示敬畏。

艾略特发明了著名的波浪理论,但我似乎没有看到任何关于艾略特本人利用波浪理论获利丰厚的报道。

也许波浪理论是一个可以预知未来的方程式,但可惜它无法得出一个唯一确定的解。

爱因斯坦所说的:能够预测未来的公式中必然存在不确定性。

“计划你的交易,交易你的计划”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一种对市场策略化的敬畏

在对历史行情的解释上,我所知的江恩理论几乎是经常创造出完美的吻合。江恩确实也找到了预测未来的公式。但遗憾的是,这个能够预测未来的公式,同样根本无法给出一个确定的解。江恩理论用于解释行情能够带来完美,但应用于实盘交易就存在很大的障碍。有证可查的:第一,江恩给儿子留下的遗产只有10万美元;第二,江恩所有著作的版权都不属于他的儿子。

第二章 概念解释

我们永远不可能认识事物的全貌,那么我们由于对事物不完全认识而形成的信念,也只不过是断章取义罢了。

任何人对市场的分析、预测、理解都是片面的,都是断章取义的。毕竟我们谁也不可能考虑到无限多个因素。

对于交易而言这至少说明:无论你找到多少可能影响市场的因素,而得出与市场现实(价格)有多么大背离的结论,都只能说明,你忽略了更多的相反因素能够与之平衡,并且使得分析结论与市场的真实价格相等。通常我们未知的因素比已知的因素,更容易对未来价格的走势产生作用。

能够预测未来的公式并不存在,或者说这个公式即使存在也是具有不确定性的。至于未知因素更容易对未来走势产生作用,也是站在我们这些市场弱势群体的角度阐述的。

历史是确定的,而未来是不确定的。同时不论未来最终是什么结果,我们都能用已经确定下来的历史进行合理的解释。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可能用已经固定下来的历史来预测未来的结局。

事后合理不等于事先可知。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同样的原因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交易者是否能够长期获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应对这种不确定性。

原因与结果之间是具有非线性关系的,而确定性的结果根本就不存在。对于观察者而言未来是不可知的

无论你考虑到多少原因来推导结果,结果都不可能是单一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无论是基本分析还是技术分析,能够对单次交易负责的方法都是基于幻觉。

原因通常是渐进的,而结果却是跳跃的,努力是渐进的,而成绩却是跳跃的。

外国某交易大师曾经说过:大多数的基金经理在大多数的时间内都是正确的,而在少数偶然事件面前输得一败涂地。如果你真的了解市场的本质,你会发现这种偶然事件,只不过是通常很少出现的必然事件!我深信:很多人是靠偶然事件走向破灭,而我是靠偶然事件使资金上一个台阶。

市场并不存在为单次交易负责的单向真理,市场上的真理在概念上都是成对出现的。,而是由众多对立矛盾的概念组合而成的

市场至少从概念上来看是对称的,贪婪与恐惧、趋势与整理、敏感与迟钝、业绩与题材、大盘与小盘等等都是“成对”出现的。当你能够找到一种交易的方法,那么我肯定还存在一种与你相反的交易方法。或者说,任何方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段内都会有“占便宜”和“吃亏”的时候。

虽然市场并非是完全对称的,但对于一种方法而言,前人的利润必然会由后人来买单

在市场上长期必然获利的方法,完全来自于大多数股民的集体误区。

我们如果能够研究明白大多数股民为什么亏损,那么就能轻松找到获利的办法。

高低根本就不应该作为买卖的理由!对于我这样的趋势信徒而言:只要上涨还在继续,那么多高都不嫌高;只要下跌还在继续,那么多低都不嫌低。

交易获利的根本在于低买高卖。也许这种说法并没有任何错误,只有未来卖出的点位比买入时更高,交易者才能够获利。请注意,这时的“低”是以未来作为参照物,而绝对不是以过去作为参照物!遗憾的是,更多的交易者都喜欢同历史比较而得出高低的结论。

股民通常都喜欢卖高买低,这时对于个股而言就会出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股票越涨市场介入程度就越低,而股票越跌市场介入程度就越高。所谓市场介入程度,是指散户的参与程度。

如果庄家准备在20元实现成功撤庄的话,那么通常会拉高到30元、甚至40元。坐庄并不复杂,从5元到10元完成吸纳,然后空拉到40元,之后的下跌就会不断地套牢抄底盘!我们可以把基本面理解为60日均线,也就是说基本面的最高点通常落后于股价的最高点。当股价与基本面(60日线)相交以后,股民就会有一种超值的错觉!

关键是,让整理的尺度大于趋势的尺度一个数量级!中线追涨杀跌,那么长线就是高抛低吸。遗憾的是,更多的交易者乐意于中线高抛低吸,长线追涨杀跌。如果股票从10元涨到20元的话,那么12元买入股票、右半侧跌至18元卖出,难道就不是高抛低吸吗?事实上,更多的股民乐意于12元高抛,而18元低吸。

对错的评价不应该是基于结果,而应该是基于原因。

如果一位交易者学不会如何正确区分“对与错”,那么他将永远原地转圈而毫无进展。

在交易之路上,我们走得再慢都没有关系,但是我们必须确认自己是在向前走。

在我看来,交易者能否取得成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取决于坚持“错误”与改正错误的能力。其中第一个“错误”代表自身交易策略带来的合理亏损,而第二个错误代表交易方向错误而出现的亏损。

交易绝对不是没有成本的不劳而获,所以我们必须首先确定我们能够承担的成本是什么?然后,找到一种合理的策略来一致性地实现全部交易。这就是每一位交易者成长中找到的基石!当你知道什么样的行情是你必然亏损的行情时,那么你自然就找到了什么样的行情是你必然能够获利的行情

整理和趋势之间是不完全对称的。趋势略微强于整理

敏感与迟钝之间就是完全对称的

牛市这位老师就是在不断地教给学生:止损是愚蠢的、长期投资是明智的。当好学的学生学会这些以后,熊市这位老师就开始上场了,他不断地教给学生:止损是英明的、长期投资是胡闹的。

首先,没有任何人会教给投资者抛弃确定性的成本观念。其次,市场上的一轮循环可能持续极长的时间。最后,就是人性的问题了。没有人会看到别人赚钱不“眼热”;没有人愿意心甘情愿的吃亏;没有人愿意相信单笔交易是没有道理可言的。

超市那种最后一次性付账的销售模式更能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在我看来,股民们大面积亏损的一个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正确率太高了!正确率的本质到底说明什么?正确率的高低,同预测水平的好坏并非具有绝对的相关性;而与离市策略具有更大的相关性!所谓高正确率只能说明利润是被众多的人(次)平分,而亏损是由少数人(次)承担。股民的高正确率,只能说明“利润兑现、亏损挂起”的癖好在起作用。简单地说,对于一定数量的利润而言,多数交易者希望是由更多的盈利次数与更少的亏损次数组成;而我希望由更少的盈利次数与更多的亏损次数组成。

衡量获利速度的快慢有三个指标:正确率、赔率、交易周期。

既然期望收益是每位交易者所追求的,那么交易者的陷阱就只剩下重仓与短线

第一,凡是能够经常在期货市场上赚钱的交易者,往往对公司的手续费贡献都是很少的;第二,交易真正做得好的人,往往都不盯盘;第三,超短线的交易者的确存在短期获得暴利的可能性,但死是肯定的,区别在于死之前能够放出多大的光。

如果我对一位交易者说,我正在开发一种能够在未来20年后将10万元变成一个亿的交易系统。那么这位交易者通常会认为我的欲望太高了,甚至认为我是在做一个不可能成功的系统。有意思的是,也许这位交易者认为自己的目标很保守,只不过想通过日内操作来实现每月2.8%的收益。按照这种逻辑,他认为每月获利2.8%比20年获利1000倍更容易!要知道,只要这位交易者能够在市场上活20年,那么他贡献的手续费已经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如果再加上移滑差价等交易成本,那么每月获利2.8%所需要的技术水平要数百倍于我。

交易是一门“舍”的艺术。当我放弃了射中“十环”的可能性时,我选择射中“五环”的技术就有了更大的稳定性。

我是一位知道自己是在赌博的交易者,而更多的人是自以为在做交易的赌徒!

大多数股民们忌讳什么

首先,是“怕亏情结”。大多数股民都不乐意面对亏损,很少有股民在交易之初就计划好亏损、更不用说把亏损设计为交易策略的一部分。反正怎么交易都要亏损,那么我与其被动地接受亏损,还不如主动地、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去亏损。当我完成买入(开仓)交易以后,全部的工作就是对亏损的控制。交易的真谛就在于像常人对待利润那样对待你的亏损。

其次,是“怕隔夜情结”。

再次,是“怕赌情结”。几乎所有的人都反感我将交易同赌博相提并论。

最后,是“怕错情结”。犯错并不可耻,逃避错误才是最可耻的!

在日内的有限时间内,交易者基本上不可能靠放长利润来实现大赔率。自然他们就只能掩耳盗铃地追求高正确率了,通常最终的结果就是“零取整存”。

交易者天真地以为,众多具有不确定性的交易方法混合、搅拌在一起就能具有确定性。

对于一笔获利的交易而言,你必须把各个环节都做正确;但对于一笔亏损的交易而言,并不需要你把各个环节都做错,只要做错一个环节就足够了!

交易的成败不取决于你最大的优势有多大,而取决于你最大的劣势有多大。这也是我反复提倡交易应该简单而不是繁琐的原因,毕竟交易是一种“失败者的游戏”。

后来我发现,也许迟钝(需要更多的条件相当于一种条件的迟钝)能够提高正确率,但它也是靠丧失赔率来换取的。而真正意义上的确定性又是不存在的,再有把握的交易也是可能出现亏损的。在我们追求有把握的同时,又将自己的成本大幅提高,从而丧失了赔率。

趋势不是看出来的,而是赌出来的。我现在的思维方式是:大众用潜在的好位置换取钞票,而我用钞票来换取潜在的好位置。

把自己的钱袋寄托在别人的身上是一件最为愚蠢的事情。

你可以推卸责任,也可以走向成熟;但你无法既推卸责任又走向成熟。

股市任何时候都能找到过去一段时间观点正确的分析师,并且媒体也乐于挖掘这种事后合理的现象,从而证明市场是能够被看懂的。请注意,总有观点正确的分析大师,并不等于有某位分析大师的观点总是正确。

交易获利的关键在于:守住自己的“道”!别人赚钱就眼红、别人获利就模仿,那么你就会陷入“学习效应”的怪圈中。

人的一生总是在追逐确定性,认为只有得到确定性才能使自己感到安全。事实上,确定性是不可能追求得到的。而只有意识到确定性并不存在时,我们才能使自己的内心得到安宁。

对于赌场而言,赌博的结果具有微观不确定性,以及宏观确定性。

当赌场与足够多的人次进行赌博后,最后的收益都能够通过数学公式精确地计算出来。并且赌博的次数越多,计算得出的理论数字就与最终的实际结果越接近。

赌场靠规则上的概率优势实现长期的必然盈利;而交易者靠人性的不对称性建立起来的概率优势实现长期的必然盈利。

商品的普及过程都是一个价格不断下跌的过程,初期只有花费高价才能提前享受到这种新鲜的商品,而能够延期享受的人只需要付出更低的价格。

更高的价格有可能会形成更多的需求。确切地说,不断走高的价格,才会激发出更大的需求。

罗马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名言:如果将你的身体交给一个陌生人任意处置,你一定会感到愤慨。那么,当你将自己的精神交给一个偶遇者任意处置时,你难道不感到羞愧吗?

价格是绝对的,而价值是相对的;价格是真实的,而价值是虚拟的。并且价格是唯一的,而价值可以是无限的,同时这无数个不同的价值中并没有哪一个是特殊的。交易者对市场的感受不过是:自身价值观形成的相对价值与市场绝对真实的价格之间的背离程度。

坐庄的成败并不取决于对价格的操控能力,而是取决于对市场参与者价值观的影响能力。

价格是所有参与者价值观的综合反映,绝对正确的价值观并不存在。价格作用于所有参与者的价值观,而所有参与者的价值观又会反作用于价格。所谓价值不过是每个参与者根据自身对市场不完全的认知而在头脑中形成的观点罢了。

价值投资不是买入好的股票,甚至不是买入将会变好的股票,而是应该买入比大众预期更好的股票。

如果你找到的所有原因都能指向同一个结论的话,那么这通常说明你已经失去了客观。

价格是一种买卖双方达成的共识,也就是说买家和卖家通常都有支撑自己行为的理由。除非价格等于0,否则你总能找到一些看多和看空的理由。

在市场中做到“客观”二字都不是几年工夫就能做到的。又有多少股民的观点,能够真的绝对不会受到现在自己位置的影响呢?

人只会去相信他乐意相信的“事实”。其实我们每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都会慢慢形成自己的信仰体系。而人年龄越大,这种信仰体系就越难改变。这是因为我们复杂的心灵已经慢慢形成一种对固有信仰的保护机制,他会把有悖于自身固有信仰的信息抵挡在外。

利了就兑现,亏损了就耍赖的交易“策略”,绝对不是什么价值投资。

对于分析方法而言,并没有所谓的优劣之分,重要的是这种方法是否适合你?

投资想赚大钱,必须有耐性。换句话说,预测股价会达到什么水准,往往比预测多久才会到达那种水平容易。

资金量越大的交易者越重视基本分析;操作周期越长的交易者越重视基本分析;基本分析大师通常产生于股市而不是期货市场。

资金量的大小与操作周期的长短也是相辅相成的。

当资金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技术分析基本上就不再有用武之地。靠止损来防范风险的策略,基本上也没有任何的可行性。一个亿以下的小资金靠趋势跟踪就能获得不逊色于巴菲特的战绩。资金量越大,通常收益率就越低,但同时稳定性就越好。

长期趋势必然是由基本面的因素来决定的;中期趋势中人为因素只能干扰趋势;而短期趋势是完全可以人为操纵的。

基本分析从价格运行的根本原因入手,在运行方向与幅度的判断上有一定的优势;而技术分析从价格波动的本身入手,对于具体点位的把握有一定的优势。

每一种特定的交易方法都应该有其适合自身的风险防范策略。风险防范策略从本质上来看是一种成本。以止损策略为例,这种思维不过是把可能的错误当做错误来处理,自然这里就会存在“误杀”的可能。风险防范策略本来就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只要能够对你的整体系统有效就可以了。

止损策略的成本是相当高的,我的经验表明超过半数的止损通常都是无效的,而且超过半数的买入(开仓)都会产生止损的结局,甚至卖在地板价上也是经常的事情。无论一只股票长期的风险有多大,对于我来说短期的风险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止损点的幅度。

让我亏损最惨重的交易,通常都是我最有信心的交易。当我得知越多看好的理由时,我就越难实行无条件止损。毕竟应该止损的时候,我的那些看好理由通常都还存在。如果不等到价位低得已经伤及元气的话,那么这些上好理由通常是不会消失的

消息面的指向同未来中期走势呈现出轻度负相关的特征。一味按照消息指引的方向操作,通常会得不偿失。对消息解读的能力,也不是一两年能够养成的。对于新股民而言,最好的办法就是当消息不存在,坚信走势说明一切。“眼不见、心不乱”,未尝不是明智之举。

管理层不是交易者,其动机并非是获利,而是保证市场的稳定。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忽略了市场真实价格走势以及参与者思维偏向的情况下,研究基本分析是没有意义的。

在美国2008年的次贷危机中,政府的表现似乎已经说明了一切。相对于“惩罚”而言,“救助”才是对所有人更有利的选择。

趋势跟踪系统回答了多与空的问题,而我的基本分析则是猜测那些市场更加不可能稳定。如果市场的价格完全是由于预期所支撑的话,那么虽然我无法回答继续上涨还是下跌的问题,但我却可以合理地认为这种市场处于非涨即跌的不稳定状态。

对市场进行基本分析的时候,不要只考虑业绩之类的“微观价值”,而要对市场参与者偏向进行更多的研究。而体现交易者偏向最好的指标就是价格,在忽略市场真实价格走势的情况下研究基本分析是没有意义的。如果说研究技术分析的真谛在于寻找大众的本能偏向,那么研究基本分析的真谛就在于寻找大众的思维偏向

第四章 技术分析

很多“高手”希望通过指标的改良,而规避这种偶尔出现的大幅亏损。但这样一来,又会大幅度地降低该类指标的正确率。道理很简单,这种高正确率正是因为对利润的限制,以及对亏损的“不设防”才能够产生的。

在技术指标的使用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遇到钝化、背离等问题。对于钝化而言,它是指摆动类指标长期处于超买或超卖位置。假设市场处于整理阶段,摆动类指标就不会出现钝化。那么出现钝化时,就提示我们趋势行情有可能产生。对于背离而言,他的原理完全来自于指标0轴、或者中间值具有的“吸引力”,而造成涨跌对于指标数值影响的不对称性。简单地说,就是价格创新高(低),而指标没有创新高(低)。请注意,价格创出新高时,指标都无法立刻创出新高!

无论真假突破,突破当时指标都是背离的。而没有背离的情况,只不过是因为突破后价格大幅上涨,之后再进行观察的结果。这是明显的未来函数,突破当时我们无法通过“背离”来验证突破的真假,而当突破早已被证实真假以后,再套用“背离”的说法进行“验证”并没有任何意义。只要价格创出新高,而指标没有创出新高,就认为是“背离”而卖出,绝对是大众一种明显的误区。

单独的形态分析的预测意义与可操作性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形态分析不过是一种对市场的解释工具,它能够把市场任何可能出现的走势形态都囊括其中。也就是说,无论未来市场如何运行,形态分析都能将其合理地纳入其中。这样一来,形态分析就不能算做什么分析了,而只能算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幻觉追求工具。

而形态分析中三大提示,在我看来全部都是误区!首先,调整形态通常都是缩量的。这个命题的正确率几乎接近100%。对于上涨行情而言,推动趋势就需要巨大的成交量,而横向运行无论是整理还是反转通常都是缩量的!

事实上,成交量是与价格同步,而从来没有领先过价格。遗憾的是,很多股民在“调整”(下跌)中,以成交量萎缩作为不卖出的理由。如果调整后又继续上涨,那么就可以将其归纳为整理形态;而与此同时,缩量后又继续放量,仍旧可以归纳为整理形态。但如果“调整后”继续下跌,那么就可以归纳为反转形态;而与此同时,缩量后继续缩量,仍旧可以归纳为反转形态。

衡量一个命题好坏的标准,不光是正确率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符合这种命题,但不成功的比例具体有多大?

命题的事后正确率并不能代表什么。在上面的“形态分析”中我讲述了,一种结果通常是由一种原因形成的,但不等于这种原因通常会形成这种结果。

读者朋友在学习交易技术的时候,千万不要只注重命题的事后正确率,而要更加注重符合命题但无效的比例。在我看来,K线分析家永远无法做到,只要K线出现什么样的形态,就绝对的采取什么样的交易。

顶部出现长下影线的“垂头”(吊线),不但不能表示为下方支撑,反而代表了一种资金出逃的迹象。等一下!如果我们知道当时是顶部,那么我们还使用K线分析干什么呢?这就是所谓的未来函数!

对于分析者而言,越模糊、越相对、越复杂的方法就越好。后期我发现,K线分析并不适合我的风格。因为即使战术上有效也不可能运用于战略

如果你真的能够理解技术分析是基于概率的产物,并且又能够了解概率的叠加不光是优势的叠加、同时也是劣势的叠加。那么你就会明白,分析方法绝对不是越多越好,综合分析也远远达不到想象中的效果。

首先,逢缺口必回补。这是害人最深的一种说法

获利幅度是由正确率、赔率、操作周期三个因素决定的。

所谓“权威的泥潭效应”是指:当大众将某种权威的交易理论视为约定俗成的“公理”时,那么运用这种交易理论的效果就会大大降低,甚至还可能形成一种反向理论。比如说,海龟所使用的“唐奇安趋势”技术,因为海龟交易法则的披露,而使得该方法的收益率出现大幅衰竭的特征。

在我看来,波浪理论同K线图一样,都是一种出色的对于市场高度概括下的表述方式。很显然,波浪理论能够使我们拥有一种简洁的思维方式。

第五章 雕虫小技

市场的循环可以划分为:绝对牛市——换档——相对牛市——绝对熊市——换档——相对熊市。

绝对牛市中可以利用板块轮动来追求最大利润,甚至可以等待弱势股补涨,这时获利的关键是耐心持股;牛市换档中密切注意拒绝调整的股票,通常这时虽然指数在下跌,但市场却会比较热闹。相对牛市中必须敢于买入高价、并且升幅巨大的股票,彻底抛弃补涨思维。

熊市换档要善于捕捉局部热点。相对熊市末期,我们可以密切关注不同类型股票逐渐陆续见底的过程。即使大盘还在不断下跌,只要一类股票创出新高;一类股票拒绝创出新低;一类股票大幅度下挫,那么就要敢于相信大熊市即将结束。道理很简单,创出新高的股票已经没有套牢盘;大幅下挫的股票远离套牢盘。这时暴发大牛市是压力最小的时刻!由此看来,“一致”意味着延续;“分化”意味着改变。

比大盘强的股票就是好股票!而且越比大盘强的股票就越好。我经常发现,市场中一个臭不可闻的垃圾股在不断上涨,我越是不知道它为什么涨,它就越是涨个不停,而当我知道它上涨的原因以后,它就开始下跌了!

将股票分为四个阶段:底部阶段、上涨阶段、顶部阶段、下跌阶段。并且反复指出,永远不要持有第四阶段的股票

除非我的持股周期超过五年,否则更多考虑价格的高低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要我顺势、只要我使用绝对的止损点,那么再考虑其他的问题都是多余的!

通过对历史上长线大牛股的统计发现,距离最低点越远发动的行情通常越壮观。或者说,长线大牛股都是越来越强劲地上涨,当达到最为强劲的极端时,就是形成长期顶部的时刻了。

现在回想曾经的底部策略,不过是一种选择弱势股的策略。这就注定了我由于贪低的误区,而使得我曾经的持股成为弱势股的集中营。在我看来,大多数股民的本能中,都存在着选择弱势股的天赋!

通常而言,大盘会沿着一个下降通道下跌。其后会尝试横向整理筑底,这种横向整理会盘出下降通道上轨。这种尝试做底的横向整理基本上都会失败,而其后会快速下跌创出新低。这个新低就是最终的底部,而且停止于前期盘出下降通道的上轨处。简单地说就是,盘出下降通道后,再“踩一下”上轨就是底部。

大盘的底部通常是“砸”出来的,而个股的底部(事后才能看出)通常是震荡出来的。那么大盘在恐慌性的最后一跌中,我们该如何选股呢?答案很简单,就是“万绿丛中一点红”。能够在底部快速下跌的恐慌中收出红盘的股票,就是好的股票。

对于大多数股民而言,股市绝对不是一个“时间就是金钱”的场所。牛市比熊市更容易获利是无可厚非的。如果你连在牛熊循环中获取巨大的财富都做不到,那么还是学会在熊市中休息吧。

无论牛市还是熊市,通常都是80%的股票弱于大盘,而20%的股票大大强于大盘。如果你从来没有感受过大赚指数而没有赚到什么钱,那么你绝对不是一个真正的股民。要知道,大大强于大盘的股票,无论是在信念上、还是在本能上,都是股民不敢买入的股票!甚至在你没有意识到大盘的底部已经形成的时候,好的股票早已经大步向前飙升起来了。

新股和除权是行情的扩大器。在大盘底部上市的新股、以及除权的股票,未来的涨幅通常会大于大盘;而在大盘顶部上市的新股、以及除权的股票,未来的跌幅通常会大于大盘。

第六章 系统之路

贪婪与恐惧形成于人类祖先丛林生活中产生的原始本能。恐惧来源于“或战或逃反应”。贪婪来源于,生物在顺境中追求更多当时并不需要的生存资源而备逆境中使用,否则很多物种无法熬过寒冷的严冬。

恐惧也许并非完全来自于损失,在大牛市中害怕踏空的恐惧往往更能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贪婪也会发生在大熊市中,表现为一种希望以更低价格买入的贪婪。

人们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往往比确定无疑的损失更为可怕。

律师和医生都要付出十多年的时间来学习专业知识,此后才能获得并不算庞大的收入。而一位交易者上来就想在市场上大赚钞票,是否就显得很可笑呢?交易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甚至它的成功率都是极低的。无论你是否愿意,你都会付出并不亚于律师和医生学习专业知识时所花费的时间与金钱。

预测与交易使用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预测是“点状”的、是相对的,而交易是“环状”的、是绝对的。一位交易者是否出色,完全取决于他的“交易之链”是否出色。

对于交易者而言,观点越绝对越好;而对于预测者而言,观点越模糊越好。

能够让你看出底部特征的技术,恰巧正是让你现在根本就没有资金的技术。

《通向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中讲述的事后合理偏向,似乎告诉我们交易者不应该成为历史学家。

第一,输不起的不赌。君子算战,先算败。最低限度,我们应该知道可能会出现的最大损失是多少。如果这种可能出现的最大损失是我们无法接受的,那么我建议你不要下注。

第二,能够接受任何结果。这要求我们在下注以后,对结果不要有任何期盼。

第五,赌博不应该成为生命的基石。如果人生的基石是建立在不确定性上的话,那么整个人生绝对是一种悲哀。

永远用钱去换位置,而不是用位置去换钱。什么是位置?位置就是在趋势行情中方向上的优势!更多的人,在获取好位置的时候,迅速用珍贵的位置来换取少得可怜、但真实确定的钞票。而我是甘心用一定真实确定的钞票,来换取可能出现的潜在好位置。

在市场上,如果你能承认亏损的合理性,并且能够接受亏损是无法避免地会发生。那么你的交易行为才不会畏首畏尾,从而能够做到得心应手。

分散投资是一种资金管理工具,而不是一种风险防范工具。

我见过很多股民都是“盈利兑现,亏损挂起”,但他们又通过分散投资来规避市场可能会给他们带来的致命打击。这样一来,这类交易者就买入十只以上的股票,哪个获利了就兑现,而亏损的就不去管它。在我看来,这种可怜的分散投资只能是让交易者更加平稳地亏损。更加可怕的是,这种策略在不断过滤下,注定会使你的持股变成弱势股的集中营。

一位交易者的成熟过程基本上能够体现出这样的轨迹。从对不确定性的逃避到与不确性的对抗;从与不确性的对抗到对不确定性的接受;从对不确定性的接受到对不确定性的包容。最终交易者能够超越不确定性的问题,而利用哪怕是一丝的概率优势来实现长期稳定获利

交易系统不过是交易者在交易行为中所表现出的一些具有再现性的倾向。

系统的开发之路,就是一条不断取舍之路,而只有你自己才能够决定应该追求一些什么,同时又能承担一些什么。

交易系统的精髓不在于“系统”,而在于“交易”。也就是说,交易行为能否产生良好的效果,并不取决于系统的本身,而是取决于交易者的自身状态。

第七章 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只能将交易系统产生的劣势进行转换,而根本无法将其消除。所以说,任何资金管理策略都无法打败概率。

赌博是靠两部分来实现的。一部分是游戏规则,另一部分是下注策略。对于交易而言就是,一部分是交易系统,另一部分是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策略并不能创造出财富,但它又是交易者不可或缺的“减震器”。即使你的交易系统具有明显的期望收益,但只要你的下注足够重,那么市场照样可以将你扫地出门。

敢赢(敢于长时间持有获利筹码)、敢输(敢于果断的进行止损)、敢等(在没有获利机会的市场阶段什么都不做)

能够影响到我们账户存亡的风险只有两种:第一,连续不断出现的小亏损;第二,价格突然大幅折返的大亏损。

交易者的行为偏向与市场波动偏向一定是对称的。否则市场波动将无法通过捕捉交易者的行为,而产生“多数人亏损定律”。或者我们可以换一种说法,在那个庄股横行的年代,如果散户的交易行为没有任何的偏向,那么庄家也绝没有可能靠操纵股价走势实现获利

我见过一些存在赌瘾和彩票瘾的人,他们越是把金钱投入到没有回报的事情上,就会越是坚信只有投入更多才是问题的解决之道。而投入更多的行为,一定会改变(加强)态度,甚至是得到快乐的心理感受。

美国有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对于彩票中奖者,在生活中看电视、聚会等娱乐活动的心理满足程度进行了调查。结论是,彩票中奖者对于生活中娱乐活动所感受到的快乐程度,明显要低于没有中过奖的人。或许解释的原因就是,生活中的娱乐相对于彩票中奖显得不值一提。当我适应了交易的激情以后,生活中的一切喜怒哀乐都显得不值一提。

似乎心灵与效率一定是互损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会有某些动机:要么是追求效率,要么就是追求心灵。甚至更极端地说,付费让一个人去做他想做的事情,就能够使他丧失了兴趣带来的乐趣。

我的交易之路并非是一条不断学习之路,而更像是不断剔除无效观念之路。如果你相信了错误的观念,那么你将会为此付出代价!反过来说,如果你什么都不相信的话,虽然你什么都得不到,但也没有人能够伤害到你。

第一,部分股民在炒股方法上存在“癖好”倾向。有的人不会去买入市盈率高于30倍的股票,这使得大量的利润无人认领;还有的人不会买入10元以上的股票,而只喜欢价位低廉的股票。

第二,大部分股民有采用复杂炒股方法的倾向。

第三,大部分股民有过度适应市场的倾向。

如果利润一定,我会选择更多亏损次数和更少盈利次数的那种方法。亏损本身就是一种对策略风险的释放。

每一个人要想成功都必须坚持自己的策略,耐心地捕捉属于自己的利润。

这种被大众一致性看好的新股,上市后会走出什么样的走势,我们可以从历史上得到明显的借鉴。在好久没有新股上市的情况下,东方电机宣布发行股票,上市后就从18.3元直线下跌至5元附近。浦发银行60000的上市,在大盘中期牛市底部上市的新股,长时间阴跌得惨不忍睹!该股是中国股市上市的第二只银行股。那时很多股民都在幻想,第二个财富神话能够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股票的涨跌其实并不取决于基本面的好坏,而是取决于未来基本面与当时投资者预期的差异程度

1995年市场热点从“小、优、含”转换成为“异、大、底”;而1998年的市场热点又从蓝筹股转换为小盘重组股;2000年以后的市场热点继续回归到大盘蓝筹股的天下

中小投资者的集体交易习惯具有明显的两个特征。一个特征是中小投资者比较乐意于交易;另一个特征是中小投资者在获利的情况下更乐意于交易。

通常来说,价格的缩量上涨一般发生在上涨的末期。但这又能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个股的无量狂升,一种是指数长期牛市的末期分化上涨。在一支强势股不断上涨的过程中,市场的介入程度也会不断降低。这同中小投资者“弃强留弱”的交易习惯不谋而合。表明,强势股中已经没有多少中小投资者持有,所以才出现了无量狂涨的局面。未来大资金的出逃,就需要基本面的配合,以及“打折销售”的策略

在长期牛市的末期,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市场流通量也在不断加大。成交量的萎缩,发现一个明显的规律,那就是这种缩量通常伴随着不同板块走势的严重分化。也就是说,已经出现越来越多的股票开始下跌!直接反映出中小投资者持股状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中小投资者的持股状态,已经从获利转变为亏损。

看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相信市场中还存在熊市这种东西。最为可怕的是牛市思维:大盘的每一次下跌都是绝佳的买入机会。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无论你现在是空仓还是满仓,未来的熊市都会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事实上,1浪下跌时的股民们等待股市再创新高;3浪下跌时的股民们等待一个不可能出现的大幅反弹来离场;5浪下跌时的股民们已经不再关注这个没有希望的市场了。

在我看来,市场上最有想象力的恐怕就是市场本身,它总会让参与者大跌眼镜。但是,当趋势能够激发出大众更加疯狂的想象力时,就距离趋势完结不远了。

当整理思维遇上了基本分析,就会出现一种可怕的灾难。市场的参与者并非是按照绝对的价格来评估高低,而是按照相对于基本面因素的相对价格来评估高低。这时市场信心理论就开始起作用,价格越上涨、基本面就会用更快的速度变好(或者说参与者就会越重视好消息而忽略坏消息),由此就觉得价格越来越便宜。所谓牛市,就是先上涨到让大众觉得非常昂贵,然后再上涨到让大众都觉得非常便宜。

某证券公司在对2008年的展望中,预测上涨指数能够上涨到万点。我们无法用基本面数据来得出股票应该价值多少钱的结论。但如果将市场主流观点视为市场的价值所在,那么6000点的时候就是股价最为便宜的时候。

《股票做手回忆录》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持有巨大的棉花头寸,并没有兑现的计划。但因为报纸刊登了棉花被垄断的利好而刺激出强大买盘的时候,主人公立刻决定平仓出局。

市场真实的发展,通常与大众的思维截然相反。

预测市场将会发生什么走势并不是最困难的事情,最困难的是预测这种走势会在什么时候发生。波浪理论也告诉我们同样的道理:波浪的形态、比例都不是最难预测的东西,最难预测的恰恰是波浪运行需要的时间尺度。

在过去的大牛市中,持股者获得的红利收益相对于股价波动带来的资本利得根本就是九牛一毛。那么,股票炒作最需要的是什么呢?很简单,是一个可以被大众接受的借口!

当现实已经变得一团糟时,重要的就是对于未来的希望。“市盈率、估值水平、价值投资”等词语,未来会显得非常落伍和不合时宜。经济萧条的另一层含义还在于,市场上能够流动的资金会显得非常有限。股票市场除了全线下跌的绝对熊市以外,资本的逐利本性总会使得一些股票大幅上涨。

博傻游戏中最后的傻子,通常都是在初期最理智和清醒的那些人。觉得市场愚蠢的人,才是市场中最愚蠢的人。

当趋势完结的时候,资金权益会出现比较大幅度的回撤。如果说在此前的趋势中过度依赖浮动盈利加仓,那么价格折返带来的资金回撤就有可能是毁灭性的。这也是我暂不依赖浮盈加仓的道理,我不想丢掉在市场中的长期位置。

用趋势中的浮动盈利投入新的市场,用来对冲庞大的乖离率风险(价格折返风险)

一个出色的趋势交易者,必定会有这样的目标:只要市场有趋势行情,那么就必须赚取属于我们的利润。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我必须让我自己的资金永远在市场,只有这样我才能够保证实现自己的目标。我想说的是:我在市场上必须做到永远持仓,我能够做的只是调整方向:非多即空!

提及图书

《亚当理论》是对“顺势而为”阐述最为深刻的书籍之一

《通向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 讲述了系统交易的理念

《股票作手回忆录》

《克罗谈投资策略》

《十年一梦》

《金融炼金术》

《临界》 封存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