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政策近期要调整?官方回应!违反“九不准”,这些城市被点名!新冠和感冒、流感有啥区别?专家详细解释…

2022年 11月5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我国仍然面临境外疫情输入和本土疫情传播扩散的双重风险,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防控政策近期要调整?官方回应!违反“九不准”,这些城市被点名!新冠和感冒、流感有啥区别?专家详细解释…

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决落实“四早”,做到早发现、快处置、防外溢。

 

要严格执行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九不准”要求,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切实保障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坚决整治层层加码。对于典型案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将加大通报和曝光力度。

 

防控政策近期要调整?官方回应!违反“九不准”,这些城市被点名!新冠和感冒、流感有啥区别?专家详细解释…
防疫简单化、“层层加码”
郑州、深圳等被点名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之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开通了疫情防控“九不准”公众留言板,请问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有哪些?这些问题的整改、解决情况如何?

 

防控政策近期要调整?官方回应!违反“九不准”,这些城市被点名!新冠和感冒、流感有啥区别?专家详细解释…

 

国家疾控局监督一司二级巡视员妥佳表示,我们对于近期群众的一些反映进行了梳理,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 一是对来自于低风险地区人员采取强制劝返、隔离等限制措施黑龙江省大庆市、山西省太原市这类投诉较多。

     

  • 二是随意将限制出行范围由中高风险地区扩大到其他地区山西省运城市、河南省郑州市这类投诉较多。

     

  • 三是随意扩大采取隔离管控措施的风险人群范围广东省深圳市这类投诉较多。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高度重视群众的投诉工作,每日及时转办、督办地方核查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另外,我们也发现除了违反“九不准”规定之外,一些地方处置疫情存在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新的表现形式。

 

  • 一是隔离场所收费,如贵州省毕节市、四川省南充市

     

  • 二是随意静默、封城代替管控,如河南省郑州市

     

  • 此外,舆情监测发现个别地区以赋码弹窗的形式限制人员出行

 

对于以上问题,我们高度重视,并同时进行整治。

 

防控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严重违背了科学精准防控、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严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坚决果断、科学精准做好当前的疫情防控工作,坚决清理和制止各种形式的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行为,有关部门将及时通报并督促整改,整改不到位、不落实的,依法依规严肃问责。

 

妥佳强调,为了督促各地疫情防控措施更加科学精准,一是要充分发挥各级整治“层层加码”专班工作的作用,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转办、核实群众举报投诉,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式的管理模式,督促指导地方及时解决群众的投诉问题。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紧盯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对发现地方违反“九不准”等疫情防控要求的坚决督促整改到位,确保有关“层层加码”问题及时得到妥善解决,同时对于地方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予以通报曝光。三是指导涉疫地区用心用情做好群众工作,加大对日常生活和防疫物资的调运储备,切实保证老弱病残幼孕等群体的就医需求,细致耐心做好群众工作,最大限度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防止疫情防控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等问题的出现。

 

防控政策近期要调整?官方回应!违反“九不准”,这些城市被点名!新冠和感冒、流感有啥区别?专家详细解释…
防控政策近期要有所调整?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近期,一些地方调整了防控措施,比如有的铁路段已经不再查验旅客的核酸证明,还有的省只要绿码就可以全省通行,还有些地方明确了核酸检测即将自费,这些是否意味着我们国家的防控政策近期要有所调整?谢谢。

 

防控政策近期要调整?官方回应!违反“九不准”,这些城市被点名!新冠和感冒、流感有啥区别?专家详细解释…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二级巡视员胡翔表示,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按照“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工作要求,根据病毒变异特点和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动态优化调整防控策略措施,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实践证明,我们关于疫情防控策略和一系列战略举措是完全正确的,也是最经济的、效果最好的

 

当前,国际疫情迎来新的冬季疫情流行季,国内局部地区疫情反弹趋势明显,叠加流感等其他呼吸道疾病传播风险,疫情形势更加严峻复杂。我们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在总结各地疫情防控实践和政策实施效果的基础上,组织专家根据病毒潜伏期、传播力、致病力的变化,不断优化完善疫情防控措施,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进一步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防控政策近期要调整?官方回应!违反“九不准”,这些城市被点名!新冠和感冒、流感有啥区别?专家详细解释…
新冠和感冒、流感有啥区别?

 

有记者提问,秋冬季节流感高发,请问该如何区分新冠肺炎、普通感冒和流感?遇到发热等情况该怎么办?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介绍,新冠病毒感染、感冒和流感都属于呼吸道的病毒性疾病,但是它们还是有很多区别,有共性的,也有差别。

 

首先,病原上来看。普通感冒是由定植的一些病毒,如鼻病毒;流感是流感病毒导致的;新冠是新冠病毒。

 

第二,从传染性来看。感冒是没有传染性的,当抵抗力下降的时候,在上呼吸道定植的一些病毒复制以后导致症状。流感和新冠都具有传染性,新冠的传染性明显高于流感

 

第三,从感染部位来看,普通感冒一般在上呼吸道,一般不会导致肺炎,流感大部分也在上呼吸道,极个别的、老年人有基础病的,可能会累及到肺脏。但新冠可导致肺炎,新冠病毒感染以后可以诱发一系列基础病的加重,这是新冠的一个很重要特点,所以我们不能忽视。

 

第四,从发生季节来看。感冒没有季节性,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因为抵抗力下降就可以出现局部的病毒繁殖导致症状,流感主要是秋冬季为主,新冠病毒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但是秋冬季将是高发季节,因为户内活动多了,空气不流通。

 

再有,从临床表现上看,感冒比较轻,一般有上呼吸道的一些症状,流鼻涕、鼻塞,个别的会有一些低热,很少有高热的。而流感常常是有全身的症状,头疼、发热、咽喉痛、肌肉关节酸痛等等。新冠病毒感染后可出现发热、肌肉关节酸痛、咳嗽、嗅觉、味觉下降等,还可能诱发基础病的加重,尤其是老年人。

 

第五,治疗方面,普通感冒不治疗,本身自限,一般1-3天就好了,抵抗力好的时候就过去了,我们常常嘱咐病人多喝水、注意休息就可以。流感是有特效药,通过抗病毒治疗可以减轻症状,减少进一步并发症的发生。新冠目前也有抗病毒药,所以对新冠治疗更要积极,尤其是有基础病的老年人更要早期进行干预避免病情恶化,包括抗病毒治疗、氧疗、中药等综合治疗。

 

总之,新冠疫情之下,这三种疾病有类似的地方,但是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们强调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一定到医院看病,甄别排查是新冠还是流感,是流感的话针对性治疗,是新冠不单纯是抗病毒治疗早期干预的问题,还要隔离,避免进一步传播的风险,同时我们也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防止发展为重症,包括基础病加重的风险。

 

防控政策近期要调整?官方回应!违反“九不准”,这些城市被点名!新冠和感冒、流感有啥区别?专家详细解释…
疫苗累计接种人数超13亿

 

发布会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疫苗接种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请问我国目前新冠疫苗接种的最新情况如何?尤其是60岁以上老年人加强针等相关接种进展如何?

 

胡翔介绍,截至2022年11月4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34亿4023.1万剂次,接种总人数达到13亿383.2万,已完成全程接种12亿7222.7万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92.48%和90.24%完成加强免疫接种8亿929.9万人,其中序贯加强免疫接种4674.8万人。

 

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人数达到2亿3927.8万人,完成全程接种2亿2800.3万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老年人口的90.62%和86.35%。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亿8073.4万人,但80岁以上老人总体接种率和加强针的接种率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这部分人群又是感染后容易发展为重症甚至威胁生命的特别需要疫苗保护的人群。

 

下一步,我们将指导各地继续做好新冠病毒疫苗的加强免疫和老年人的接种工作。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xj6dZxPxsT6QgU-JZXe1tQ

为什么不能与病毒“共存”?为什么要坚持“动态清零”?新闻发布会详解

10月13日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
新闻发布会举办
【伴公汀】为什么不能与病毒“共存”?为什么要坚持“动态清零”?新闻发布会详解
实录全文
毫不动摇坚持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
【伴公汀】为什么不能与病毒“共存”?为什么要坚持“动态清零”?新闻发布会详解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当前,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运行,我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要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九不准”要求,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以快制快,阻断疫情传播,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要坚决整治“层层加码”,关心关爱受到疫情影响的群众,切实保障他们的生活和就医需求。
要始终做好个人防护,遵守防疫要求,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有关情况。我们请来了:国家疾控局传防司司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先生;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先生;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先生、病毒学首席专家董小平先生,请他们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共同回答媒体的提问。
下面,请记者朋友举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我国的疫情发展趋势如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近期,我们看到,新疆、内蒙古等地报告的新增阳性感染者比较多,同时四川、甘肃也呈现高位发展态势,请问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的疫情发展趋势如何?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司长、一级巡视员 雷正龙:
【伴公汀】为什么不能与病毒“共存”?为什么要坚持“动态清零”?新闻发布会详解
感谢您的提问。近期,我国持续面临境外疫情输入和本土疫情传播扩散的双重风险,局部地区疫情出现反弹。新疆疫情出现反复,但总体可控,内蒙古疫情形势明显好转、病例数显著下降,四川、甘肃、山西等地疫情逐步控制,宁夏、西藏疫情稳定向好,其他部分省份疫情多点散发。当前,全国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发生局部聚集性疫情的风险依然存在,但总体可控。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加强统筹调度,指导各地落实国庆节前后疫情防控措施,派出工作组强化新疆、内蒙古、宁夏、云南、山西、西藏等地疫情防控力量。各地要压实“四方责任”,实事求是,及时客观报告、公布疫情数据,持续加强疫情防控和应对处置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
 
 
为什么不能与病毒“共存”?
人民日报记者:
从各地公布情况看,病毒普遍存在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但是感染者主要是轻症和无症状,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说,大家普遍认为病毒都这么轻了,为什么不能与病毒“共存”,为什么付出相当多力量来坚持“动态清零”?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 梁万年:
【伴公汀】为什么不能与病毒“共存”?为什么要坚持“动态清零”?新闻发布会详解
 
谢谢您的问题。首先,我还是介绍一下“动态清零”的概念和它最关键的要素。中国政府所施行的“动态清零”是由“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所决定的。一是国家的抗疫方针、抗疫策略是基于抗疫理念提出来的。这是特别说明的一点。二是基于目前对病毒特性的认识,特别是对它变异的方向、变异后的危害性变化的认识,包括对这种疾病的认识,我们现在并没有能力完全把病毒消灭掉,也没有能力保证不出现一例或者散发病例,所以“动态清零”是我们国家抗疫的总方针,这个总方针的核心是要把疫情阻断,而不是消灭病毒,也不是不容许出现一例病例。阻断疫情的核心就是要快速发现、快速扑灭,发现一起,扑灭一起。简单来说“动态清零”的核心是阻断疫情的持续性社区传播,防止疫情形成规模性流行或者规模性疫情反弹。如果做到“动态清零”,有两个关键词最重要,一是快速,快速发现、快速处置;二是精准,精准识别疫情、精准划定疫区范围、精准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精准进行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和管理、精准进行临床救治,最终精准平衡好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首先解释一下“动态清零”的一些概念和核心内涵。
 
第二,衡量一个疫情危害性大小有两个不同的视角。国际上通用的公共卫生的视角是站在群体角度,使用死亡率、超额死亡率等指标来衡量,而不是以病死率、个体的视角来衡量。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来说,它的病死率和以往的变异株和原始株相比确实是在下降,但是由于它的传播速度快、传播更隐匿、免疫逃逸现象在逐渐增强,所以总发病率是高的,这意味着在人群当中会有大量感染。较多的感染人数乘以个体病死率,死亡人数也会相对较多,群体死亡率就会高于流感,且不低于原始株和其他变异株,可见其对人类的危害性总体上并未见明显下降,这一点恰恰是世界卫生组织、各个国家在判断它危害性的重要指标。
 
另外,超额死亡率,也就是说这种疾病出现以后影响的不仅仅是感染了这种疾病的这些患者的重症和死亡,它可能导致医疗资源挤兑。医疗资源一旦被挤兑,就会影响其他正常医疗服务的需求,就可能导致一些不必要的在正常状况下的一些死亡的出现。在科学上来说,衡量这种由于疫情的冲击所带来的额外死亡,可以称之为“超额死亡”。计算方法,把今年死亡总数和去年或者前三年在这一国家、这一地区的死亡总数相比,多死了多少人,如果没有其他可解释的因素外,就归致于是疫情引起的超额死亡。目前情况来看,新冠肺炎疫情无论是原始株、还是以往的变异株,特别是奥密克戎变异株导致的超额死亡还是比较高的,经研究在10万分之100以上。
 
第三,我们国家人口的总数是大的,老年人口的比例是高的,老年人口2.67亿,这是非常大的基数,同时还有大量基础病患者,这些人是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感染以后得重症甚至发生死亡的概率比一般人群高。再加上前一段时间防控的效果,我国人群新冠病毒感染率总体较低,获得的自然免疫不强,尽管我们通过免疫接种获取了一定的免疫力,但新变异株对这种免疫力的逃逸在加强,所以如果我们放松,不“动态清零”,势必会造成大量感染,导致老年人群、导致有基础病的人群,有可能造成大量重症乃至大量死亡。这种大量的重症和大量的死亡是不能够容忍的,所以必须要尽力防护。
 
第四,现在科学上对新冠病毒的变异,今后向什么方向变,变异以后它的毒力、致病力、危害性的大小仍然没有完全办法掌握。但是有一点科学界是肯定的,这个病毒始终会变,变是它的常态。另外奥密克戎变异株肯定不是新冠病毒的最后一个变异株,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坚持现有防控策略,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我们近三年防控证明是有效的、是可行的、也是科学的,所以面对这些不确定性,我们就应该用确定性的策略、确定性的方针来对抗这种不确定性。
 
第五,要考虑这个疾病的长期危害。现在国际上,各国科学家非常关注和担忧感染新冠后的后遗症问题,有研究表明有一定比例的感染者会出现诸如疲劳、呼吸困难、神经认知障碍等多种后遗症,对这种情况的致病机理、最终持续时间,科学上也不完全了解,不像一般流感和已知疾病,科学上对它的后遗症、对它的有关情况是清楚的,新冠还有很大未知。
 
基于以上考虑中国当前坚持“动态清零”的总方针是必须的。谢谢。
 
 
是否会延续中秋国庆前后的防控政策?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记者:
此前的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一系列关于中秋和国庆前后的防控政策措施,也明确了时间是从2022年9月10日到10月31日止,这个时间马上到了,接下来是否会延续这些防控措施?谢谢。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司长、一级巡视员 雷正龙:
感谢您的提问。中秋、国庆人员流动性增加,疫情传播风险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部署全面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基础上,强化了一系列防控政策措施,如倡导广大群众安全有序出行、推广落地检、重点场所和机构查验有效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减少不必要的聚集等措施。我们将组织评估这些措施对尽早发现、控制疫情,防止疫情规模性反弹的作用,下一步,我们将在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前提下,在评估措施效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和病毒变异等因素,持续完善优化疫情防控政策,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谢谢。
 
 
实践证明“动态清零”总方针是科学的
 
经济观察报记者:
全球新冠疫情已经蔓延至第三年,不少国家已经被迫放开,一旦别的国家都放开了,我们是否会成为疫情洼地被漫灌而被迫放开?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
 
【伴公汀】为什么不能与病毒“共存”?为什么要坚持“动态清零”?新闻发布会详解
 
“动态清零”是控制急性传染病的总原则,也是新冠防控的总方针。过去近三年时间里,我国先后发生了三百多起境外输入引发的本地疫情,这些疫情都得到了很好控制。实践证明,“动态清零”总方针是科学的,防控效果是显著的,是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目前,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
疫情从高流行的地区向低流行的地区蔓延扩散,就像水从高位向低位流动一样,是传染病流行扩散的一种自然规律。武汉疫情控制后,我国又出现了境外输入引发的本地疫情,所以我国确定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疫情防控总策略。实践证明,我国的新冠防控总策略是科学的、是有效的。谢谢。
 
 
我们为什么不能像国外那样“躺平”?
 
新华社记者:
我们注意到,国外有的国家虽然每天新增病例很多,但是仍然取消了相关的防疫政策,民众的生活似乎也没有怎么受影响,甚至有的宣布新冠疫情已经结束,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像国外那样“躺平”?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 梁万年:
 
谢谢您的问题。从全球视角来看,我们分析了一下,当前绝大多数国家的防控策略确实已经由以往的防感染,转向重点防重症、防死亡和防止医疗资源的挤兑方面来。大概的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多个国家普遍放松或者取消了入境限制;
 
二是部分国家在国内的社交上的限制进行了放松甚至取消;
 
三是一些国家不再实施强制性的集中隔离措施,也有一些国家不主动的通过核酸检测来发现感染者,相关密切接触者。
 
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全球绝大部分国家仍然是强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比如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同时加强疫苗接种。这些选择是有多种原因,一些策略的调整,措施的优化和调整,一个方面是基于各个国家的防控理念,一个方面是基于防控的能力和条件,一个方面是基于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快速传播有没有相关的机制、组织的保障和动员能力的保障等。
 
所以我个人感觉,有些可能是被动地进行了一些调整,比如说从美国、日本的一些国家进行放松和调整的情况来看,带来的可能是疫情的几波冲击,甚至会出现超额死亡。我们国家坚持“动态清零”的总方针还是要强调是由我们的防控理念“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所决定的,也是秉行“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国家现在具备“动态清零”的条件和“动态清零”的能力。总体上看,我们国家本土是“干净”的,我们的疫情主要还和输入有关系,我们外防输入把住,即使有输入,只要快速发现,我们还是能够做到的。近三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些,为什么能做到?因为我们国家有强大组织动员能力,有制度优势,中国老百姓的利他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我们利用信息化的优势,以及中国卫生健康系统相应的防控和救治能力,同时我们的物资保障、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这些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锤炼,有强大的基础,这些是中国的优势。具备了这些条件和能力,应该坚持“动态清零”,最终战胜疾病,用最少的生命损失和代价来换取最终胜利。
如果说我们完全学习国外所谓的“躺平”,那么结果肯定是中国人群将会有大量的感染,大量的感染势必会造成大量的重症和大量的死亡。这和中国的文化,和我们的抗疫理念是不相容的。谢谢。
 
我国第九版防控方案
是否还依然行之有效?
 
澎湃新闻记者:
我们都知道现在病毒一直在不断变异,请问我国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各项措施现在是否还依然行之有效呢?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学首席专家 董小平:
 
【伴公汀】为什么不能与病毒“共存”?为什么要坚持“动态清零”?新闻发布会详解
谢谢您的提问。病毒的变异是一个自然现象,首先我们认为目前不存在因为不断出现病毒的变异株而进行防控方案修改的证据或者压力。第九版防控方案对于疫情防控中的各个环节,比如公共卫生措施,包括宣传教育、疫苗接种、爱国卫生运动以及疫情监测、疫情处置、实验室检测、境外输入疫情的防控、重点环节防控等等都做出了详尽科学、操作性很强的要求。经过几个月的实践证明,主要的技术手段和措施可以有效应对各种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疫情。所以在不出现新的大变异株,比如Delta、奥密克戎的情况下,不出现明显导致致病能力改变的情况,不出现现有疫苗保护效力明显下降的前提下,现行的第九版防控方案仍然可以适用,并且仍然可以满足我国新冠疫情防控的需求。谢谢。
 
 
不能以“静默”代替管控
 
上海东方卫视记者:
在坚持“动态清零”的方针下,如何让防疫政策更加有利于复工复产,尽可能减少对普通民众的影响,如何保障效率和人性化,更好地推进“动态清零”平稳实施?谢谢。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司长、一级巡视员 雷正龙:
 
谢谢你的提问。我从三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一是不断提升疫情防控科学精准水平。要求各地加快精准做好流调工作,疫情防控不能简单化,不能过大范围划定风险区域,不能以“静默”代替管控。要及时精准划定中高风险区,及时采取坚决果断的管控措施,并根据疫情形势变化进行动态调整,符合解封条件的要及时解封,方便群众生活及出行。对风险区域外的学校、餐饮等单位要加强疫情监测,坚决避免“一关了之”,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是减少疫情防控对群众的影响。要求开展疫情处置时,强调科学精准管控同时还要讲究温度,全力保障疫情期间群众的生活物资供应和就医需求,全面统筹社区的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志愿服务人员等多方力量,确保保障到位、服务到位、温暖到位。同时,我们呼吁群众要增强法律意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三是加强对各地疫情防控工作指导。指导各地全面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对各地疫情防控政策措施的培训指导,推动各地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加强对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点行业,特别是交通运输业,客车、货车司乘人员的疫情防控,既要做到疫情防得住,又要保证行业运转正常发展。谢谢。
 
 
常态化核酸检测效果如何?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今年很多城市在推行常态化核酸检测,目的是早发现早防控,尽可能减少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请问目前看效果如何?我们注意到有些地方即使实行常态化核酸检测,但是还会采取全域静态管理,请问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 梁万年:
 
谢谢您的提问。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关键是要做到“四早”,一个核心就是早发现。核酸检测是早发现的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在判定感染者方面,它是一个金标准。国际的经验和实践都表明,核酸检测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都是高的,都是把它作为诊断的金标准。通过近三年的防控实践的锻炼和我们能力的加强,中国已经具备了强大的核酸检测能力,它表现在我们现在每天可以有1亿多管的单管检测能力,也就是说如果是1:10混检,一天可以检测十几亿人,这是了不起的一个能力。第二从布局看,一些大城市15分钟的检测圈,可及性大大提高。同时实践已经证明,在国内的一些疫情的早发现上起到重要作用,不少疫情都是通过常态化的核酸检测发现的。
关于提出的静态管理的问题,刚才雷正龙司长已经做了一些解释,我想再补充的是,我们疫情防控目标之一是尽可能用小的代价来获取比较好的结果。也就是说,我们防控的目标是要尽可能地避免全域静态管理,而不是把全域静态管理当做我们必须采取的一种手段和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尽可能避免全域静态管理,首先要做到“四早”,要压实“四方责任”,真正使疫情防控做到早、小、实、准,在这几个方面下功夫。当然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一些特性决定了我们很难完全做到一发生感染就快速发现。如果疫情发现得比较晚,特别是感染者的传播链条不清楚,涉及的区域比较广泛的情况下,这时候应该综合判断疫情特点、防控能力以及条件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来采取相应措施。有些地区采取一定范围的静态管理也是尽快控制疫情的一个手段,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全域静态管理,但是必要时实行一定范围的静态管理也是一个手段,但是要做到精准的判定,“快封、快灭、快检”这是非常重要的。谢谢。
 
中国人受到新冠的影响是全球最小的
 
凤凰卫视记者:
目前有不少国家是被迫躺平,请问从各国确诊的病例和病亡人数来看,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另外,能否介绍一下我国和全球其他国家在新冠肺炎感染率、死亡率等指标的对比情况?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新冠流行近三年,全球每个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发病和死亡两个指标看,相比较而言,中国人受到新冠的影响是全球最小的。
我们从两个视角来比较,一个和美国进行比较,一个和全球进行比较。截至10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公布,美国累计报告病例95,260,865人,死亡1,050,195例。
中国本土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54066,无症状感染者755048,感染总数1009114例,死亡5226例。中国本土的新冠感染率每10万人口70人,是美国的1/483;中国本土的新冠死亡率每10万人口0.4人死亡,是美国的1/785。
中国人口占全球的比例是18.32%,新冠发病数占全球的比例是0.16%;按照百万人口计算发病率,发病率是全球的1/112;死亡人数占全球的0.08%;按照百万人口计算死亡率,死亡率是全球的1/229。
无论是与美国疫情防控效果进行比较,还是与全球总体疫情防控效果进行比较,中国都是绝对的优等生,我们没有理由不自信,没有理由怀疑我们的防控策略。谢谢。
 
BF.7亚分支致病力和传播力
与此前相比有怎样的变化?
 
中国青年报记者:
我国内地首次检测出奥密克戎变异株BF.7亚分支,请问新毒株的致病力和传播力与此前相比有怎样的变化?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学首席专家 董小平:
谢谢你的提问。首先,病毒变异是非常常见的自然规律,体现的是病毒作为很小、结构很简单的微生物对外界压力的一种反应,这一点在新冠病毒的表现上更加充分。新冠病毒虽然只出现两年多,但是有大量自然感染人群和更大量疫苗接种人群存在的情况下,它的变异速率明显加快。研究发现,在2022年奥密克戎出现以来,病毒的变异速率是明显加快,这是一种自然现象。
第二,所谓BF.7亚分支,它是BA.5.2.1.7的缩写,本质上是奥密克戎BA.5变异株的进化分支。BF.7亚分支在9月份被检出以来,在许多国家已经逐渐成为常见,是占有一定比例的毒株。全球占比从9月下旬的3.5%左右增加到上一周的11%。
第三,BF.7亚分支和其他的奥密克戎进化分支和BA.2、BA.5刚刚出现的时候非常相似,都是呈现出比较强的传播能力,但是BF.7是不是能够成为下一阶段全球的优势毒株,还要进行观察。
第四,BF.7的进化分支在致病力方面没有明显改变,也就是致病力没有明显增强。谢谢。
整治“层层加码”
 
封面新闻记者:
据了解,近期部分地区出现了低风险地区往返疫情防控加码的现象,主要表现为集中隔离、劝返等,请问“九不准”公众留言板是否有群众反映这些问题?问题解决情况如何?怎样更好敦促地方杜绝层层加码、一刀切等行为?谢谢。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司长、一级巡视员 雷正龙:
 
谢谢您的提问。你刚才提到的部分地区“对来自低风险地区人员采取强制劝返、隔离等限制措施”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官方网站“落实疫情防控‘九不准’公众留言板”也收到了群众反映的类似情况。
据统计,10月1日-12日,“九不准”公众留言板群众反映的情况,占比较高的3项依次是:(第2项)不准对来自低风险地区人员采取强制劝返、隔离等限制措施,占比36.36%。(第1项)不准随意将限制出行的范围由中、高风险地区扩大到其他地区,占比26.61%。(第4项)不准随意扩大采取隔离、管控措施的风险人员范围,占比17.39%。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高度重视群众投诉工作,前期组建多部门组成的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专项整治疫情防控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问题。按照整治“层层加码”工作机制,专班每天及时转办、督办地方核查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
下阶段,我们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紧盯群众反映问题,对发现地方违反“九不准”等疫情防控要求的,坚决督促整改到位,既要抓好疫情防控,更要服务好群众,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同时,积极充分发挥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作用,快速转办,核实群众举办投诉,强化跟踪督办,加强典型问题通报曝光,确保“层层价码”问题及时得到妥善解决。谢谢。
 
 
从全球比较来看
我国的防控是最具成本效益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我们看到今年散发疫情对于社会经济带来一定程度影响,请问如何看待这样的影响?我们来算防控的成本效益?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 梁万年:
 
谢谢您的这个问题。全球各国都会受到疫情的影响,特别是疫情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例外。疫情防控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尽可能的避免和减轻疫情所带来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但是由于新冠疫情持续了近三年,这在人类的疾病,尤其是大流行的疾病史上也是罕见的,持续时间这么长,而且病毒在反复变异,传播速度在加快等这些特点,疫情的防控措施就会随之发生相应变化和调整,也难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国家在坚持我们“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下,特别强调要科学防控、依法防控、精准防控,目的是通过科学、依法、精准的防控来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减少疫情防控措施对经济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
实践证明我国的防控是科学有效的,从全球比较来看也是最具成本效益的,无论在防控效果还是经济发展上所取得的成效在全球是领先的,同时有效平衡了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衡量防控成效其实是有不同的指标,如果从成本效益的视角来衡量防控成效,如何来算效益?如何考虑成本?又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比如说在算效益的时候,怎么算?应该用动态的视角来看效益,应该算整体的效益账,总体的成本账。我们考虑效益,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得与失,还要算健康账,特别是民生账、社会账,要用动态眼光来算账,简单的说算大的成本效益账,因为这是人类面临的大流行疾病,必须是这种视角来算。从公共卫生角度来看,在大流行的疫情面前,保障更大范围、更长远、更大人群的利益,是最符合成本效益的。各国都在努力平衡这种成本和效益。在这种情况下,权衡是要基于各国的文化、防控的理念和条件来做出。谢谢。
 
基层如何更好提高科学防疫的水平?
 
中新社记者:
有的地方散发疫情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多省面临着同时段多地市发生奥密克戎疫情的防控局面,特别是社区防控目前面对着越来越复杂繁琐的工作,请问在当前的疫情情况下,社区防控的重点和方式是否有变化?基层如何更好提高科学防疫的水平?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 梁万年:
 
谢谢您的这个问题。有些地方出现疫情持续时间比较长的情况,是由各方面原因导致的,既有奥密克戎变异株这个毒株特点造成的客观原因,也不排除少数地方可能对疫情防控的认识不到位,出现思想麻痹、松劲心态有关。为此,当前进一步统一思想,严格落实国家防控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严格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基层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承担着多项防控任务,同时也承担着维持正常生产生活的任务。可以说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我国已经形成了诸如基层的网格化管理、基层协同抗疫等机制这些成功的经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基层仍然存在着很多的短板和不足,仍然是我国疫情防控的一个薄弱环节,下一步应该把加强基层防控能力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基层老百姓的宣传教育、政策解读,做好相关的物资储备,切实把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基层的能力提升,把这道防线筑的更加牢固。谢谢。
 
 
国内外关于新冠肺炎后遗症的
最新研究有什么样的结论?
南方都市报记者:
前面提到了新冠病毒可能会发生一些后遗症的情况,请问国内外关于新冠肺炎后遗症的最新研究有什么样的结论?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尊友: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新冠后遗症又称新冠长期症状。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10月公布的临床病例定义,新冠后遗症通常发生在感染新冠发病后的3个月内,可以是急性感染康复后出现某些新症状,或者原先急性感染期某些症状持续存在,症状至少持续2个月。这些症状可以反复发生,并且无法由其他诊断来解释。
根据全球研究结果,新冠后遗症覆盖范围较广的健康问题,包括:乏力或疲倦、思维障碍或不能集中精力、呼吸急促或困难、头痛、头晕、心跳加速、胸口疼痛、咳嗽、关节或肌肉疼痛、抑郁或焦虑、发热、嗅觉或味觉丧失,等等。这些症状可以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更长时间。
新冠后遗症常见于重症病例,但也可以发生在轻症病例。一般来说,接种过疫苗的人,感染新冠后患后遗症的风险要远远低于那些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
预防新冠后遗症最好的方法就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因此,我国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仅是控制规模化疫情的重要策略手段,也是我们预防新冠的重要方法。谢谢。
 
 
我国目前新冠疫苗接种的最新情况如何?
 
红星新闻记者:
请问,我国目前新冠疫苗接种的最新情况如何?特别是60岁以上老年人、加强针等相关接种进展如何?谢谢。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司长、一级巡视员 雷正龙:
 
谢谢你的提问。截至2022年10月12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亿3785.1万剂次,覆盖人数13亿343万人,其中已完成全程接种12亿7171.1万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92.45%、90.2%。完成加强免疫接种8亿783.2万人。60岁以上人群接种2亿3921.6万人,全程接种2亿2786.5万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60岁总人口的90.6%、86.3%,完成加强免疫接种是1亿7756.8万人。谢谢。
 
 
面对新冠、流感双重叠加的情况
我们该如何应对?
 
健康报记者:
现在进入了秋冬季,流感也进入了高发期,刚才专家也介绍了,目前新冠病毒在不断变异,面对双重叠加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应对?谢谢。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司长、一级巡视员 雷正龙:
感谢您的提问。面对我国部分省份已经开始进入流感流行季节,并且高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的同期水平,各地需要严格防范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与新冠肺炎疫情叠加流行的风险。今年9月,我们在认真总结近几年流感防控工作的基础上,按照提前谋划、科学防控、综合施策的原则,对全国流感防控工作进行了部署。
一是加强流感监测工作。充分发挥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和网络实验室作用,加强流感样病例监测报告。要求各地疾控部门继续加强流感活动强度、病毒基因和抗原性变异、新型流感病毒发现等监测工作,为指导精准防控提供科学证据。二是做好流感疫苗的供应和接种。动态监测流感疫苗供应和使用情况,指导各地通过合理设置接种点、组织集中接种等形式,推进医务人员、老年人、儿童及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疫苗接种。三是强化科普宣传。会同宣传部门,继续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开展全方位的流感防控科学知识宣传,不断提高群众防护意识,主动接种流感疫苗,落实佩戴口罩、手消毒、保持社交距离等个人防护措施,共同预防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谢谢。
 
面对奥密克戎新变异株
公众如何做好防护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
面对奥密克戎新变异株,公众如何做好防护,专家有什么样的提示或者建议给到我们呢?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学首席专家 董小平: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特异性预防,换句话说就是疫苗接种,特别是在高风险人群加强针的接种是非常重要的。新冠病毒疫苗对新冠肺炎患者的住院、重症、危重症和死亡的保护已经得到了广泛证实。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力较弱除了病毒本身的特征外,与奥密克戎流行期间具有更高比例的全程、甚至加强疫苗接种不无关系。第二方面,要强调现阶段一定坚持做好非药物控制措施,换句话说是做好常规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这个措施在任何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都是行之有效的,特别是对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一定要做到这两点。谢谢。

 

 

我们还需要多久回归正常的生产生活?

香港中评社记者:

大家都期待疫情早日结束,尽快回归正常的生产生活,我们还需要多久,还需要做哪些充分的准备工作?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 梁万年:
 
谢谢您的这个问题。其实我们都期盼疫情能够早日结束,能回归到像2019年以前那样正常的生活。现在总体来看,我们的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我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但是还并没有达到胜利的彼岸。我们还是要继续努力来做好相应的防控工作。最终疫情彻底结束或者我们彻底战胜疫情,需要综合考虑这种病毒的变异、疾病的感染谱、严重度的变化,以及卫生健康系统的抵抗能力,包括我们的防控能力、救治能力,以及社会公共卫生的干预措施这几个方面要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我们现在正处在这个窗口期,有几项工作是需要进一步做的。
一是当前要坚定信心、统一思想,坚持我们的总策略、总方针是非常重要的,抓住这个“窗口期”,我们再坚持,坚持才会胜利,坚持定能胜利,信心可能比黄金更为重要。这一点非常重要。
二是刚才董小平教授说的,我们要加强疫苗接种,特别是对老年人的疫苗接种,防止重症、防止死亡。
三是加强防控、救治能力的建设和相应准备。比如防止医院资源被挤兑,怎么在规模性疫情下能够快速进行管控和一些防护用具的供给。
四是发挥科技作用,在更有效的疫苗、在更有效、更可及、更简便使用的药物研发、生产、供应方面还要加大力度,现在在药物上已经看到了一些曙光。
五是做好相应物资储备和保障,包括疫情防控物资的储备,也包括保证正常生产生活的物资储备。
六是强调快速、精准,强调防止“一刀切”,防止“层层加码”的现象。
如果这些综合起来做,坚定信心,我们一定能最终战胜疫情。
一图速览
【伴公汀】为什么不能与病毒“共存”?为什么要坚持“动态清零”?新闻发布会详解
本文来源:健康中国、上观新闻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8KQCoYanDV8f1rnHLElzyg


新冠之下,成都折叠

作者:项栋梁

来源:基本常识

 
 

大家都知道,成都人民的生活是非常安逸的,美食多,娱乐多,而且物价还很亲民。每次成都发布疫情流调轨迹,都堪称一场大型成都生活方式展览,令我们外地人口水直流。

比如成都最新一波新冠疫情,自715日起已经发展了几天,39名感染者的足迹几乎遍布全市各区。通过成都市卫健委公开的流调信息,我发现他们吃的是:

老街称盘麻辣烫、鲜知味钵钵鸡、卡卡角角冒菜食堂、天主堂鸡片、小灶王土菜馆、天添豆汤饭店、鸡茅店川菜馆、巫山渔来蜀纸包鱼、龙二娃糍粑冰粉店、锦城印象火锅酒楼PS.这家我也吃过)、樊记干捞牛肉面、老成都巷巷面、瓦罐罐酒楼、貂蝉冒菜、宫廷糕点、姜蹄花、肥肠粉……
新冠之下,成都折叠
新冠之下,成都折叠
新冠之下,成都折叠
新冠之下,成都折叠
除了辣么多好吃的,还有很多茶楼:
雅楠汇茶楼(1935-2300
莱茵春天茶楼(710日、11日、12日、14日)
蓉兴茶楼(1340-2111
众鑫茶楼(1710-2200
细心如你,一定已经注意到了,成都人民在茶楼经常一坐就是一整天,下午出来耍,深夜才回家。
新冠之下,成都折叠
成都人茶瘾这么大吗?当然不是,喝茶不假,但打麻将“血战到底”才是正经事。这个莱茵春天茶楼连续4天都有感染者,真是要替老板捏一把汗,这回营业执照都不晓得能不能保得住。
除了美食和麻将,流调信息里还涉及到KTV、按摩、电竞,养生馆,卡丁车俱乐部……
 
流调信息里不仅有具体地址,还有完整的店名,甚至怕大家找错地方,连哪家分店都写得清清楚楚,简直是一份超详细的成都吃喝玩乐指南。
新冠之下,成都折叠
成都卫健委发布的新冠流调轨迹(部分)
不过呢,事情不能光看一面,也不是所有的成都人日子都这么精彩。还有一些新冠感染者,可能是身份比较特殊,就特别严格要求自己,日子过得相当自律,简直可以说是枯燥乏味。他(她)们去的地方是:
青羊区上汪家拐街39
金牛区一环路西三段126
锦江区南新街37
成华区双林路55
……
我就说很枯燥乏味吧?就这些地方,和老街称盘麻辣烫比起来,一看就不可能是好吃的,和莱茵春天茶楼比起来,一看就不可能是好玩的。那么真相就呼之欲出了,这些地方是上班的。
不过还是有点奇怪啊,同一份流调轨迹信息表,绝大多数地方都把地址和名字标注得清清楚楚,风险点位一目了然,可就是有几个地方只有街道门牌号,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不晓得是干什么的,那风险程度自然也不好评估。
你说确诊病例去了莱茵春天茶楼,我们可以想象那个聚众摆龙门阵的场景,这传播风险只怕是有点儿高。你说病例去了青羊区上汪家拐街39号,我们只能一脸懵逼……什么情况?要不要紧?
就好像新冠之下出现了两个成都,一个是普通市民吃喝玩乐生活的成都,被纤毫毕现地展示出来,一个是特殊人群枯燥无味上班的成都,被小心翼翼地折叠起来。
为了深入了解这些特殊人群的折叠生活,我特意去挨个儿查了下流调轨迹表里只有门牌号却没有名字的那些地址。
新冠之下,成都折叠
流调地址来源:成都市卫健委公众号
地址信息来源:百度地图
哦,原来如此。
咦?这是为什么呢?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6X3VN6aHWy8yxshw-snHRw

“罗生门”的致病性和薛定谔的病毒

第七波新冠高峰面前,中国人和老外似乎交换了各自的台本;主张躺平的老外突然强调起新冠可怕,而中国专家似乎有迹象改弦更张,拿起了老外几个月前“just a flu”的剧本。

 

薛定谔的BA.5变种,其致病性也变得“罗生门”。病毒和人性,越来越看不懂了。

 

看来科学也是个小姑娘

 

 

最努力的病毒和最强的传染性

 

这三年最励志的,应该就是新冠了,面对封控、疫苗、特效药,不管遇到任何挫折、打击,从不抱怨,只是默默的提升自己。

 

在跟新冠厮杀的第三个年头,几百个变种疯狂内卷出来的BA5,似乎又要掀起新的感染大潮。欧美媒体最近正式宣布,BA5变种将带来第七波新冠大爆发。

 

“罗生门”的致病性和薛定谔的病毒

“罗生门”的致病性和薛定谔的病毒

“罗生门”的致病性和薛定谔的病毒

美国再次引领潮流

 

“罗生门”的致病性和薛定谔的病毒

连一直躺平的日本也突然重视起来,东京将防疫级别调至最高

 

BA5的传染性,中外看法一致,BA5的传染力大概是初版新冠的6倍,大杀四方的德尔塔的三倍,比跟人类目前已知的最强传染力病毒,麻疹病毒,传染力还要高5%。

 

“罗生门”的致病性和薛定谔的病毒

“罗生门”的致病性和薛定谔的病毒

 

致病性的罗生门

 

然而,谈到严重性或者致病性,诡异的事情就出现了。

 

2021年以来,西方一直强调新冠已经变成大号流感,应当躺平、放开。而中国依然强调新冠致病性仍然很强,必须抗疫、清零。但是到了BA5登场的时候,中外似乎错拿了对方的剧本。

 

美国人第一个跳出来说,BA5致病性很强,是最凶险变种:

“罗生门”的致病性和薛定谔的病毒

美国人的观点是,奥密克戎初代BA1和BA2变种,丧失了感染肺部的能力,感染多集中在上呼吸道,变成所谓“新冠咽炎”,因此致病力有限。但是BA5重新获得了感染肺部的能力,其致病性也许将逼近致病性最强的Delta变种。而感染肺部是新冠致死的最主要途径

 

“罗生门”的致病性和薛定谔的病毒

“罗生门”的致病性和薛定谔的病毒

“罗生门”的致病性和薛定谔的病毒

 

除了各种关于BA5比之前毒株更能感染肺部以外,欧美媒体破天荒的开始大谈“Long Covid”也就是新冠后遗症。

 

“罗生门”的致病性和薛定谔的病毒

 

原本大谈躺平,甚至看到中国不躺平还愤愤不平的欧美媒体态度骤然急转180度,大谈新冠感染造成多大的社会损失。

 

“罗生门”的致病性和薛定谔的病毒

金融时报报道,因为新冠导致英国和美国的成年人,大规模的退出有效劳动力市场

“罗生门”的致病性和薛定谔的病毒

号称不感染年轻人的新冠,导致英国19%的学生(44万6千人)请假无法上学

“罗生门”的致病性和薛定谔的病毒各大媒体都在报道新冠后遗症的可怕,包括全身换血这种故事都捅出来

形成对比的是,国内的媒体,反倒似乎拿到了西方人的剧本,开始大谈新冠不那么可怕。

“罗生门”的致病性和薛定谔的病毒

武汉病毒所杨占秋:它的致病能力,就是刚才说到的引起疾病的危害程度的话,它是明显降低了。也就是说,过去认为新冠病毒主要是引起肺的损害。那么目前来讲,奥密克戎变异株病毒仅仅是在咽喉部啊、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类似于感冒这样的症状,不会引起肺炎这样一种严重的症状

甚至连病毒存活时间都改了,10度以上一天就死。所以非冷链的物品全是低风险,进口包裹超过24个小时的都不用测了

“罗生门”的致病性和薛定谔的病毒

 

如果10度以上一天就失活,现在全中国各处40度的高温,干嘛还要消杀?甚至破门消杀?

“罗生门”的致病性和薛定谔的病毒

 

原本躺平的欧美,突然强调起新冠绝不是大号流感,会大杀特杀。原本清零的中国,突然强调起新变种不感染肺部,是“新冠咽炎”,伤害性小。让人颇有点时空错位的感觉。

余味·科学也是历史

 

之前念书时,老师说野史、笔记不一定比正史假。倒不是说文人的笔记多可靠,而是正史本身也全是曲笔。毕竟24史都是胜利者书写,“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新冠袭来,我觉得,科学可能也跟历史没什么两样。中外为啥交换剧本?也许这俩新闻能看出个端倪。

“罗生门”的致病性和薛定谔的病毒

“罗生门”的致病性和薛定谔的病毒

 

看来科学也是个“小姑娘”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g6cox_PzY2uWq4bDq8MGHQ

奥密克戎BA.5刚攻陷西安,“第二代”病毒又呼啸全球,封城,还是不封?怎么办?

之前迅速席卷全球的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BA.5刚刚攻陷中国,令人猝不及防,这次的突破口是西安。

本次疫情的起源时间是三天前的7月2日,西安市通过重点人群核酸筛查发现1名核酸阳性人员。据陕西省卫健委通报,7月4日0-24时,陕西新增报告本土确诊病例7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均在西安。截至7月4日24时,西安市现有在院隔离治疗本土确诊病例10例、隔离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8例。
2022年7月5日,陕西省疾控中心发布消息称,经过对此轮疫情阳性感染者的核酸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确定为奥密克戎BA.5.2分支变异株。
这是奥密克戎BA.5变异株首次在我国内陆地区造成传播。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报告,中国首例奥密克戎BA.5感染者为境外输入病例。该感染者4月27日乘坐一架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国际航班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4月29日被诊断为新冠肺炎轻型病例,5月12日经过治疗后痊愈出院。
陕西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张义在接受西部网采访时表示,奥密克戎BA.5变异株较之前国内流行的BA.2传播能力更强,传播速度更快,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

据“西安发布”消息,7月4日,张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西安发现的所有病例均与官方口中的陕西朝辉再生资源交易集散市场(大风尚再生艺术馆)——说句人能听懂的话就是废品收购站相关,感染的多是收废品的。但在短时间内发现多名阳性感染者,且病例接触社会人员较为复杂,目前感染来源尚不明确,当前疫情形势较为严峻复杂。
5日,西安市政府副秘书长张学东通报:经专家研判,西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自7月6日0时起,在全市实行7天临时性管控措施

啥叫临时性管制措施?是封了,还是没封?

有一点还是很明确的,从明天开始,进出西安没那么容易了。

BA.4于2022年1月在南非首次被发现,次月BA.5也在南非被发现。两者具有许多相同的突变,似乎都是BA.2的分支图片来源:路透社
据悉,BA.4和BA.5比之前的新冠病毒变种和亚变种都更具传染性,传染性是最初新冠病毒的6倍。所以,病例数量可能会快速上升。
此外,BA.4和BA.5都能够躲避疫苗和以前感染新冠病毒产生的抗体,这意味着即使此前感染过奥密克戎并且已经接种了疫苗,仍有可能再次感染BA.4和BA.5。
据报道,现在有成千上万的外国人已经经历了他们的第二次或第三次感染,随着BA.4和BA.5的出现,这个数字只会变得更大。
不过,来自南非和英国的数据显示,BA.4和BA.5导致的感染并没有造成严重疾病和死亡人数的大幅增加。
据报道,也不排除这可能是因为此前感染导致的高免疫力,全面接种疫苗也确实提供了针对新冠疫情的长期保护。
当中国人对BA.4和BA.5还感到新鲜和好奇时,世界范围内一种更煞的奥密克戎二代BA.2.75已经诞生并迅速在全球传播。

哪来的?全世界都认为来源于印度,但印度死活不承认。

这理往哪说去!?

据《印度经济时报》7月5日报道称,尽管印度政府还未公开承认BA.2.75的存在,但以色列卫生部中央病毒实验室专家弗雷尚在社交平台发布消息称,监测世界各地病毒样本遗传密码的Nextstrain平台报告了来自8个国家的85例BA.2.75感染病例的基因序列,其中有69例来自印度各地——德里1例、哈里亚纳邦6例、喜马偕尔邦3例,查谟1例、卡纳塔克邦10例、中央邦5例、马哈拉施特拉邦27例、特伦甘纳邦2例、北方邦1例、西孟加拉邦13例。

不承认就不承认吧,印度的尿性全世界都知道,死要面子!

图源:视觉中国
BA.2.75刺突蛋白存在两种相较于其母株BA.2而言独特的突变,分别是G446S和R493Q突变位点,而G446S恰好是目前为止针对BA.2疫苗产生的抗体最有效的免疫逃逸位点之一,因此,从理论上而言,新变体的确增加了人们的感染风险。

所谓“第二代变种”是指由“第一代变种”进化而来,但突变较多、与第一代变种差异较大的变种。对奥密克戎毒株来说,BA.1、BA.2、BA.3、BA.4、BA.5等变种属于“第一代变种”,而BA.2.75则可能成为首个成功的“第二代变种”。

澳大利亚数据处理专家麦克∙霍尼研究认为,BA.2.75传播速度极快,6月15日至30日间,该变种占印度上传的基因组样本的比例由不到5%迅速上升到18%,显示其正在取代其他变种,其传播速度比BA.2、BA.5变种似乎都要更快。

奥地利科学院分子生物技术学院研究院乌尔里希∙埃林称,在我们度过BA.5浪潮之前,我们可能已经为下一次浪潮做准备了,BA.2.75与BA.5在刺突蛋白基因区有11处突变,BA.5感染产生的免疫屏障很可能无法防护BA.2.75,导致新的感染高峰。

说句人听懂的话就是:奥密克戎根本就不是“上帝免费赐予的疫苗”,感染过BA.2的人感染了BA.5照样会再次患病,感染过BA.5的人又感染了BA.2.75还会再次患病。

总之,就是越变异传染性越强,越来越难防。

大家都说说,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