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樺澤紫苑《最高学以致用法》之一


输入可以增加个人的见识与眼界,而只有输出才能改变自己,产生变化,改变周围人对他的认识,影响他人。

一个人读了很多的书,但是只闷声不响,不说出来、不写出来,谁又会知道他有什么想法、有什么观点,还是用原来的态度对待他。

听说读写中听读是输入、说写是输出。是谓听到信息了要加工后说出来、读进了知识了要领会后写出来,群众早就把输入输出要连贯在一起说给我们听了。小时候老人家夸一个人有才华总是说,“某某人很厉害,能写会话”,就是说这个人又能写文章(那个时候更多的是帮人代写书信)又能说出道理,很少有夸人说这个人很擅长听别人讲话,毕竟耳朵人人有两只,谁知道他是左耳进右耳出,还是右耳进左耳出。对读书读得多的人倒是有一些不好的话,书呆子、读书读傻了……可见输出的重要性还是有群众基础的,也是为大家所器重的。可是轮到自己身上,却都不大重视,因为输出要付出劳动,要付出精力、要费口舌、要动手脚、要动脑子,肯定比躺平来得累,有那功夫刷刷剧、逛逛抖音、做个沙发废物不香吗?

从前一直是贪多,觉得自己松懈了的时候会抱怨自己没有有花多一点的时间看书,买了那么多的书,下载了数以千本的电子书,都没一花上一点点的时间去打开来翻阅一下。好不容易挤出了一点时间,看了几本书,也只是看过,当时看的时候,还是会有共鸣,还是会有想法。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三个月、半年、一年一过,很多书只能记得当初自己看过,但是里面具体写的是什么,或许能有一些模糊的印象,或许干脆就被清空,一点点也不记得。

结合对抗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操作,能够解释为什么新知识需要在刚刚摄入后的二三周内进行多次地运用( 比如存记忆 ),而且这些知识的应用应该是通过读出声写下来这类能使用运动神经、肌肉的动作来进行,这样可以提醒大脑,这些知识是重要知识,需要长期保存。

chp1:

输出比输入更为重要。

输入改变的只有大脑世界,只有输出才能改变现实世界

成长曲线取决于输出 量的多寡,读三本书,能说出三本书内容的人,比读十本书说不出一本的人更有成长。

把学到的知识做输出 ,让自己不再是“自以为懂”

做输出为什么会比输入更能让人成长提高,源于输出 时需要调动运动神经和肌肉,这些动作会经小脑传到海马体,通过人体的生理机制,使用到更多的神经细胞,从而更容易 留下记忆。对于背诵而言,念出声来边写边背相对来说会更容易记忆。

输入大脑的信息,会暂时存在海马体内大约二到三周,这个阶段如果会经常使用,大脑就会断定这些信息是重要信息,将它移至 摄叶 的长期记忆中进行保存。

输入与输出 的黄金比例为3:7,多数人是输入过剩

反馈对于成长来说不可缺少。

在输出之后,到下一次输入之前,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需要查明原因,需要对自己进行反馈。重新检视、反省、改善、修整方向、细节调整、探究原因等一系列操作。

反馈的四种方法:克服弱点、发挥所长、加强宽度、加强深度

面对疑惑和奇怪的感觉,不要放任不管,务必透过各种方法尽量解决。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做正面的输出,会让自己获得评价、肯定和信赖,让人更想继续地输出,连带大大提高输出的动力。

用 Python 写一个电脑监控程序

继打游戏、看视频等摸鱼行为被监控后,现在打工人离职的倾向也会被监控。最近有网友表示,所在企业安装了行为感知系统,该系统可以提前获知员工跳槽念头。

一时间,“打工人太难了”“毫无隐私可言”的讨论层出不穷。

有些小伙伴就问了:这种监控技术上可行吗?复杂吗?今天就带大家尝试用几行 Python 代码,监控电脑上的操作。

监控键盘

如果公司偷偷在我们的电脑上运行了一个后台进程,来监控我们的键盘事件,最简单的 python 写法大致是这样的:

from pynput import keyboard

def on_press(key):
    print(f'{key} :pushed')


def on_release(key):
    if key == keyboard.Key.esc:
        return False


with keyboard.Listener(on_press=on_press, on_release=on_release) as lsn:
    lsn.join()

随意敲击键盘,你就会从控制台看到这样的输出:

用 Python 写一个电脑监控程序

代码内容就是两个方法,一个是监听按键事件,另一个是监听退出事件——敲击 ESC 按键后释放就退出了。

监控鼠标

如果还要监听鼠标事件,那么上这段代码就行了:

from pynput import mouse

def on_click(x, y, button, pressed):
    if button == mouse.Button.left:
        print('left was pressed!')
    elif button == mouse.Button.right:
        print('right was pressed!')
        return False
    else:
        print('mid was pressed!')


# 定义鼠标监听线程
with mouse.Listener(on_click=on_click) as listener:
    listener.join()

这段代码主要是监听鼠标的左右键点击操作,运行之后操作鼠标,就可以看到控制台打印如下结果:

用 Python 写一个电脑监控程序

细心的你一定会发现,每次点击事件,都打印了两次。这是因为按下和松开都会触发鼠标事件。

记录监控日志

键盘事件和鼠标事件都有了,是时候将二者结合起来,把用户的操作记录到日志了。这里我们用 loguru 这个模块来记录日志。

整个代码如下:

from pynput import keyboard, mouse
from loguru import logger
from threading import Thread

# 定义日志文件
logger.add('moyu.log')


def on_press(key):
    logger.debug(f'{key} :pushed')


def on_release(key):
    if key == keyboard.Key.esc:
        return False


# 定义键盘监听线程
def press_thread():
    with keyboard.Listener(on_press=on_press, on_release=on_release) as lsn:
        lsn.join()


def on_click(x, y, button, pressed):
    if button == mouse.Button.left:
        logger.debug('left was pressed!')
    elif button == mouse.Button.right:
        logger.debug('right was pressed!')
    else:
        return False


# 定义鼠标监听线程
def click_thread():
    with mouse.Listener(on_click=on_click) as listener:
        listener.join()


if __name__ == '__main__':
    # 起两个线程分别监控键盘和鼠标
    t1 = Thread(target=press_thread())
    t2 = Thread(target=click_thread())
    t1.start()
    t2.start()

运行之后,你就可以在同级目录下的日志文件中,看到这样的内容了:

用 Python 写一个电脑监控程序

总结

本文主要通过 pynput 这个 python 模块,演示怎么记录键盘和鼠标的操作。这几行简单的代码对于简单的输入监控是可行的,但是对于聊天记录之类的复杂语句,你还需要针对日志用 NLTK 语言处理,才能复原你的聊天记录。

当然,我们这里仅仅是从技术上讨论可行性,各位切莫做有损别人隐私的事情。再说了,仅凭这个代码,别人一眼就会发现有程序在记录操作……

获取文中相关代码,请在公众号回复关键字:监控

作者:闲欢
来源:Python 技术「ID: pythonall」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_9A7hzXAXi1mBrSuDMT5EA

为什么说“筹码结构”决定上涨力度?

行为金融学系列之九:买入原因、持股心态与筹码结构

1/6

筹码结构决定行情流畅度

筹码结构是十年前常用的老派投资方法,通过历史成交分布来判断当前持有者未来的卖出意愿,理由是,持有成本对持有者的心态有很强的影响,如果近期的成交密集区在股价上方,就会对股价上行产生压力。

这个指标十几年前很有效,因为当时大部分筹码掌握在散户手里,不了解公司的基本面,对成本非常敏感。但现在的市场基本由机构投资者主导,很少受买入成本影响,导致这个判断筹码结构的指标基本失效(除了一些完全由散户和游资主导的公司)。

但判断持有者的卖出意愿,仍然非常重要。因为基本面是一个主观的判断,合理估值是一个大的区间,筹码结构好,最终可能会涨到区间上部,反之只能涨到区间下部,最终涨幅差距巨大。

所以,基本面与筹码结构的关系是:基本面决定向上向下的方向和大致区间,筹码结构决定行情最终的力度和流畅度。

只是,现在投资理念变了,筹码结构基本与成本无关,成为基本面研究在投资者心态上的投射,背后的决定因素是行情驱动逻辑的根本特征。

所以,筹码结构既是基本面的分析,也是投资者行为学的分析。

2/6

四类买入者

持股者的心态,与他们当初买入的原因直接相关。

持币者买入股票,需要掌握股票信息,信息被人理解和掌握有时间先后,我将其分为四类:

第一类,价值发现买入者

这一类投资者包括但不限于:

1、研究机构的行业分析师

2、机构投资者通过密切接触,提前预判公司基本面拐点

3、通过长期跟踪,全面调研,理解公司发展的长期逻辑,坚持长期主义

4、战略投资的产业资本

5、出于低估值策略,介入被认为是大幅低估的公司

这几类投资者往往能率先发现个股基本面的利好信息,往往坚持左侧买入,并以持续的买入行为,成为股价拐点的制造者。

第二类,价值接受买入者

这一类投资者包括但不限于:

1、认同卖方研究的推荐逻辑而买入的机构投资者;

2、看到股价上涨后,再去研究公司基本面的个人投资者;

3、习惯右侧买入的投资者

他们都是公司基本面信息的接受者,是股价上涨趋势的推升者。

通常情况下,“价值接受买入者”占比更大,他们的持续买入推动了股价的上涨,一家公司基本面如果能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接受,就能创造持续的上涨。

第三类,趋势交易者

特点是看图操作,基本是在股价形成上涨趋势后才买入。此类投资者的数量占比,取决于前期涨幅,是否创新高,是否有热门题材等等非基本面因素,他们往往是最后一段趋势行情的创造者。

为什么说“筹码结构”决定上涨力度?

第四类,噪音交易者

买入卖出都很随机,主要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对股价没有实质性影响。

投资者买入后就转化为持股者,成为未来股价下跌的做空力量,决定了公司股票的筹码结构。

3/6

打死都不卖的死忠粉

所有的持股者都是潜在卖方,持有根据卖出意愿的不同,其风险偏好也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死忠粉:

他们是最坚定的持股者,基于基本面深度研究坚定看好,也因为长期专注研究某一个行业或几家公司而不会轻易“移情别恋”,股价下跌的过程不但不会卖,反而会一路加仓。

第二类,配置粉:

他们是谨慎持股者,会在几类行业和风格中选择“性价比、基本面”等综合占优的公司,所以他们的持股信心没有“死忠粉”那么坚定,不会不断加仓,而且对估值和基本面比较敏感,上涨到一定程度,会因为估值太高缺乏性价比而卖出,而下跌到一定程度,会因为对利空敏感(缺乏信仰)而卖出。

第三类和第四类“趋势粉”和“噪音交易者”,这一类与前面的第三、四类完全对应,稍后再说。

第一、二类持股者是判断行情筹码结构的两大核心依据:

筹码结构判断依据一、死忠粉的占比,决定了上涨行情的坚韧度和波动程度;

有一点很容易误解,上一部分的两类基本面买入者,和这一部分的两类基本面持有者,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并非所有的“价值发现买入者”都能持有很长时间,其中买“基本面拐点”的投资者,和“低估值策略”的投资者,通常会在股价上涨的过程中慢慢退出。

同样,虽然大部分“价值接受买入者”都属于“配置粉”,通常是阶段性持有,但也有一些人,在接受的过程中成为“死忠粉”。

 

为什么说“筹码结构”决定上涨力度?

 

在股价前期温和上涨的过程中,部分早期买入者和前期的“配置粉”逐步卖出,筹码结构取决于“死忠粉”的占比,占比越高,股价下跌中的支撑力量就越大,跌不下去,自然行情也不容易结束,所以说行情的坚韧度和波动程度取决于“死忠粉”的占比。

为什么说“筹码结构”决定上涨力度?

判断一个行业或公司“死忠粉”的占比,没有可量化的指标,只有一些经验判断:

1、看“价值发现买入者”中有多少比例的“死忠粉”,即早期不是因为便宜,而是基本面的长期看好而买入。

最典型的是光伏风电一类的新能源,很多“死忠粉”并不是因为当年的景气度高,而是因为“双碳政策”作为国家有明确时间节点和目标的战略,为“长期主义”进行了强有力的国家信用背书。

反例是,很多低估值行业,如果“价值发现买入者”是因为估值低才买入,那涨了一段不便宜后就会卖出,这就是“死忠粉”的占比过低导致的行情夭折。

2、看“价值接受买入者”中有多少比例在持有中转化为“死忠粉”,即不是因为能涨而持有,而是转变为基本面的长期看好者。

最典型的是“白酒信仰”,大量投资者都是在买入后“酒后上瘾”成为“死忠粉”,而且经过多年多轮行情的积累后,“死忠粉”比例越来越高,成为“不死鸟行业”。

反例是银行,这个行业有比例非常稳定的“死忠粉”,但银行因为很难出现新逻辑和行业景气周期,导致后来的“价值接受买入者”很难持续转化为“银行粉”,因此银行股要么几年没行情,要么就是一波趋势性急拉行情。

银行股的特点也反映了筹码结构的另一个问题,行情的坚韧度由“死忠粉”的占比决定,但行情的持续性却是由“配置粉”的绝对数量决定。

即筹码结构的判断依据二。

4/6

配置粉的推波助澜

筹码结构判断依据二、配置粉的数量与持续性,决定了上涨行情的持续时间;

大部分“配置粉”无法转化为“死忠粉”,持有一段时间后就会离开,但“死忠粉”的数量是有限的,“配置粉”才是市场上数量最多的群体,就算卖出,只要持续不断有新资金配置,就可以导致行情一波一波,连绵不绝,这就是“配置效应”导致的行情持续时间。

“配置效应”是指有多少投资者在不深度研究的前提下,愿意配置该行业,抱团是“配置效应”的极端化。

“配置”不是结婚,是同居,不是“从一而终”,而是“左拥右抱”,不是基于信仰。“配置”的对象之间,存在激烈的资金争夺战,能够争夺更多资金的板块和个股,往往具备以下特征:

特征一、基本面有足够的吸引力,有购买冲动

基本面有“吸引力”与“好”不是一回事。

1、业绩的爆发力比持续性更有吸引力,投资者才有追高的冲动,比如涨价题材

2、对于行业而言,政策面的支持需要足够清晰,对于公司而言,指题材或业务的纯粹性和代表性,比如新能源、半导体的相关行业和代表公司

3、过往形象好,很少坑投资者,比如白酒

4、有想象力,不容易证伪,如元宇宙

特征二、易传播、容易理解,媒体经常报道

“配置粉”通常不是研究者,需要从深度研究者处接受信息,加之不会花太多时间学习,逻辑越简单,越清晰,“配置效应”越强烈,有人总结为“不能用一句有力的话总结的方向,不是好方向”。

典型的案例仍然是白酒,包括很多日用消费品,体验直接,可见可跟踪,商业模式也容易理解;

反之,如果公司业务或行业分析过于复杂,会导致关注者“从入门到放弃”,业务过于理性,会导致投资者缺乏激情,不敢追高。

典型的反例是去年的“工业母机”,虽然政策支持力度很大,但这个概念天然难以理解,且过于理性,不利于传播,只适合沉淀“死忠粉”。

反例的反例是半导体,虽然也是很复杂很理性的产业,但经媒体反复报道(免费市场教育),并打上“实业报国”,导致接受度空前地高。

一个经验是,基于需求爆发的逻辑因为容易理解,有利于“配置粉”数量,而基于“供给改善”的逻辑理解起来相对复杂,但影响时间较长,更有利于沉淀“死忠粉”。

特征三、经过了长期的市场教育

早在十年前,市场就开始炒光伏和锂电,虽然当时只是标准的题材股,但普及了锂、钴、硅、镍,普及了四大锂电材料,普及了“硅片电池片组件”供应链,普及了各种各样的设备与辅材,完成了长期的市场教育,还植入了一个“光伏出首富”的印象,才有了后来的新能源行情。

即使是像光伏、锂电、半导体这样复杂难以理解又很理性的行业,在市场长期的、反复地传播后,人群基数变大,仍然会带来强大的“配置效应”。

所以,现在看似题材炒作的“元宇宙”“智能驾驶”“转基因”“工业母机”“氢能源”“第三代半导体”等等,其实是在为未来的行情进行“投资者教育”。

 

为什么说“筹码结构”决定上涨力度?

 

四、一定时间内,配置粉的数量是有限的

再好的行业,也有大量的投资者不感兴趣,即,“路转粉”的转化率是“有顶”的,而一定时间内,投资者数量又是有限的,所以——

行情涨到了一定阶段就会涨不动,其原因并不在基本面,而是“配置粉”的数量“见顶”了,导致后续缺少新增主动性买盘。

今年的大赛道股下跌,基本面其实并没有问题,大家可以想一想,经过前年一年的上涨,经过去年二、三季度的抱团行情后,还没有买过这些赛道的人,一定都是对它们完全不感冒甚至很反感的人。

所以,长期上涨行为本身必然导致筹码结构趋向“恶化”,而其过程是通过“趋势粉”的介入来实现的。

5/6

“趋势粉”的低级红

如果一个板块既有高比例的“死忠粉”,又开始过度演绎“配置效应”,那大概率会创新高,从而吸引——

第三类持股者:趋势粉

“趋势粉”与前面说的“趋势交易买入者”是一一对应的,通常在股价出现明显上涨趋势后介入,特别是接近新高的前后会大量介入,他们的操作也很简单:

向上时一路持有,向下跌破趋势后清仓。

“趋势粉”会导致股价加速上涨,如果随之而来的是剧烈震荡,那往往代表“筹码结构”开始松动,原因在于两点:

1、“配置粉”的“出多进少”直到“大量离场”,因为板块的配置性价比降低;

2、“死忠粉”开始“粉转路”甚至“粉转黑”,主要是长期配置的体量过大的资金,需要提前撤离,如果基本面出现隐约的拐点,其中的战略投资者也会撤离;

筹码结构恶化本质上就是“死忠粉”占比渐渐下降,“配置粉”出多进少直到大量离场的过程,但是有买就有卖,它们占比下降,结果就是“趋势粉”和“噪音交易者”占比的上升。

前面说过,“死忠粉”和“配置粉”只能凭经验判断,但“趋势粉”是有量化指标的,“趋势粉”的买卖比较活跃,所以如果突破或接近新高后,股价波动加大,同时换手率放大,就代表“趋势粉”的占比加大。

筹码结构恶化有时是急性的,比如去年春节前后“茅指数”的暴涨与暴跌;有时是缓慢发生的,比如去年三季度到今年年初的“宁指数”的缓慢筑顶与下跌——但必然都要经历换手率过大的阶段。

“趋势粉”在上涨时的交易对手以离场的“配置粉”(涨得过快阶段)和“死忠粉”(基本面反转阶段)为主,下跌时的交易对手以抄底的“噪音交易者”为主,所以,“趋势粉”类似一个“高级黑、低级红”的角色,是持股者从基本面投资者向“噪音投资者”转化过程的过渡阶段。

一旦最后一批“配置粉”离场,上涨趋势被彻底破坏,“趋势粉”也开始离场,就是筹码结构彻底恶化。持股者出现高比例的喜欢抢反弹的“噪音交易者”。

当股价继续大幅下跌,抢反弹者也割肉离场,“噪音交易者”中只剩下装死的“高位套牢者”和少量从一而终的“死忠粉”,行情彻底结束。

 

为什么说“筹码结构”决定上涨力度?

6/6

筹码结构与基本面

总结一下筹码结构的核心观点:

1. 行情由“价值发现者”发动,“价值接受者”推动

2. 死忠粉的占比,决定了上涨行情的坚韧度和波动程度

3. 配置粉的数量与持续性,决定了上涨行情的持续时间

4. 配置效应强的品种的三大特点:基本面有足够的吸引力,有购买冲动;易传播、容易理解,媒体经常报道;经过了长期的市场教育

5. 行情的高潮是死忠粉、配置粉离场,趋势交易和噪音交易为主

6. 行情的结束是趋势交易者离场,噪音交易者抢反弹被深套

7. 基本面决定向上向下的方向,筹码结构决定趋势的力度和流畅度

最后一点非常重要,市场是最聪明的,往往能提前预判基本面,筹码结构变好,往往是基本面改善的前瞻;筹码结构变差,往往预示着未来基本面无法继续变好,甚至拐头向下。

当然,基本面的变化是复杂的,特别是政策影响比较大的行业,基本面往往会一波三折,比如说——

像当前的赛道股,基本面仍然向好,但筹码结构开始变坏时,行情会怎么发展呢?

基本面向好的公司,“死忠粉”持有决心强,且有加仓的可能,让股价跌不动,但“筹码结构已经变坏”意味着“配置粉”数量不足,缺乏新增主动性买盘,无法走出持续行情,结果是估值区间下移,最终收益取决于业绩增长能否抵消估值下降。

当然,筹码结构是动态的,如果基本面向好延续一两年,这段时间会有很多新股民、新基民进来,仍然会形成新的主动性买盘,到了临界点,又是一波行情卷土重来。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igHtdB2pmOB5P9bliT8-WA

触目惊心:俄乌战争背后的金融围猎

1  惊心动魄的金融围猎

俄乌战争爆发之后,大众的目光主要聚焦在战事进展上,其实,在这场战场背后的金融围猎才更加惊心动魄。

第一个出场的主角是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

这是一家总部位于俄罗斯联邦首都莫斯科的金融机构。该银行拥有2500万私人客户(以俄罗斯客户为主)、130万商业客户以及大约19000间分支机构,在俄罗斯私人和商业金融领域均处于领先地位,为东欧地区最大的商业银行。

原创 | 触目惊心:俄乌战争背后的金融围猎

(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021年,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收入432亿美元,净利润为105亿美元,总资产为4872亿美元,在英国上市,战争爆发之前市值大致是在1100亿美元左右。

应该说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是一家经营良好、现金流也很充沛的优质银行。

所以,德意志交易所旗下Qontigo指数将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作为成分股纳入指数。因为这个原因,欧洲很多金融基金都多多少少配置了这家银行的股票。

在俄乌战争前,大致有273000家机构与个人投资者持有约39.75%的股票,其余60.25%股份是俄罗斯央行持有。

但是,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后,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股价开始暴跌,从最高点21.63元/股到3月2日跌到只剩0.045元/股,市值从1100亿美元跌到只剩2.43亿美元,也就是只剩点骨头渣了。

原创 | 触目惊心:俄乌战争背后的金融围猎

问题是这种暴跌是很不正常的,毕竟不管怎么样,这家银行在过去每年都有上百亿美元利润,净资产也有700亿美元。

即使这家银行明天破产,将资产拆散了出售,怎么也能值几百亿美元,怎么可能市值只有2.43亿美元呢?

资本市场对其严重低估的逻辑是什么呢?

我找境外做投资的朋友问了一下,原来是因为欧美制裁的原因,所有持有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股票的机构都得到英国金融监管部门的通知,必须在限定时期清空这只股票,多少钱都必须卖,否则限定时间到期,券商也会强行帮你卖出!

这就是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股价暴跌只剩点骨头渣的原因。

现在问题来了,正所谓有卖就有买,既然所有金融机构都被要求必须限时清空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的股票,那么又是谁能在这个时候不受限制买入呢?

这个问题当时谁也不知道,反正我问了一下,普通投资者是肯定买不到的!也就是说,有一批神秘的金融机构,可以不受欧美制裁令的限制,按照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净资产打0.02折的价格悄悄买下了这家银行近40%的股权!

直到3月5日,我看到彭博社一篇报道,上述问题才真相大白,彭博社报道标题是这样——华尔街已经向俄罗斯廉价的公司股权猛扑过去!

报道截图就不贴出来了,大致内容我引用一下核心主题——

“随着美国及其盟友加强对俄罗斯制裁,并且遏制投资者对其资产的需求,部分华尔街公司开始买入俄罗斯股票”。

所以,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股价暴跌就是一场精心组织的金融围猎。

一方面,欧美国家发布制裁令要求投资者必须在限定时期清空该公司股票,造成该公司股价暴跌;另一方面,拥有不受制裁令限制特权的华尔街金融资本却悄悄以极端廉价的价格买入这些被投资者不顾一切抛售的股票。

一个年盈利100亿美元,净资产700亿美元,客户覆盖俄罗斯10%以上人群的的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被华尔街以9700万美元的价格买走了40%!

同样事件假如发生在中国是啥概念?

中国最大的国有银行是工商银行,目前市值大致是16800亿人民币,每年盈利大致是2500亿人民币,假如因为某场战争,因为欧美金融资本的巧取豪夺的围猎,我们的工商银行被外资以37.11亿人民币价格买走了!

这点投资,工行一周盈利就回来了。

原创 | 触目惊心:俄乌战争背后的金融围猎(来源:环球网)

3月4日,美国副国务卿公开宣布,如果俄罗斯从乌克兰停火撤军,那么西方将取消所有因为俄乌战争增加的制裁。

如果这种事情真的的发生了,那么这些在欧美资本市场暴跌的俄罗斯企业股价就会很快恢复到原来的市值,现在抄底的华尔街资金,光是在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的投资就将获得近500倍金额高达1000亿美元的盈利!

真是比抢钱还来得快的金融围猎啊!

那么,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只是个案吗?

不是。

这一轮金融围猎是针对所有俄罗斯在境外上市企业的。

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之后,因为西方国家的制裁,资金与技术都很难进入俄罗斯。没办法,俄罗斯只能将自己最优秀的企业放到境外去上市,包括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最大的天然气公司(占有俄罗斯90%以上的天然气开采份额),最大的化肥公司……

现在无一例外受到华尔街金融资本的围猎,企业市值都只剩一点骨头渣。

最大的化肥公司市值从百亿美元跌到只剩千万美元,把企业设备拆出来卖掉也不止这点钱;

最大的天然气公司市值从455亿美元跌到只剩2亿美元,把企业天然气开采设备拆了卖也不止这点钱;

俄罗斯最大钢铁公司市值从160亿美元跌到只剩不到2亿美元……

估计这一轮金融围猎,全球投资俄罗斯境外上市公司的机构(以欧洲金融机构为主)损失在几千亿美元以上,而能够以骨头渣价格抄底这些俄罗斯上市公司股票的却只是少数华尔街金融资本……

原创 | 触目惊心:俄乌战争背后的金融围猎

回头来看,前期美国拼命拱火俄乌局势,在战争前期陆续给乌克兰提供近10亿美元的军火援助,与金融市场围猎收入高达几千亿美元相比,简直就是沧海一粟。

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每一次全球重大危机,总是大多数人损失惨重,而少数寡头财富却能急剧增加,靠的就是趁火打劫,不过这一次华尔街的吃相还是太难看了一点。

以上对境外俄罗斯企业的围猎只是毛毛雨,华尔街金融资本还有更狠的算计。

2  更险恶的用心

最近欧美联手将俄罗斯大部分银行都踢出了SWIFT系统,同时也给自己留了一个后门——这个后门就是做资源进出口贸易(主要是针对欧美国家)的俄罗斯银行还留在SWIFT系统。

留后门的理由看起来也是冠冕堂皇的。

假如欧美全面禁止俄罗斯资源出口,那么会导致油价暴涨,进而推高欧美国家已经很高的通胀指数,所以目前欧美国家还必须在SWIFT系统中给少数俄罗斯银行留一个后门。

但是,问题真是这样简单吗?

恐怕未必!

站在金融围猎层面,这种故意给俄罗斯能源出口开一个后门的方式潜藏着险恶的用心。

为什么?

现在俄罗斯是啥情况?

首先是卢布汇率暴跌,目前卢布对全球主要货币(美元、人民币)汇率基本腰斩。

以美元为例,战争前,1美元大致可以兑换60卢布,现在呢?可以兑换120卢布,也就是现在如果能将美元带进俄罗斯,买啥东西都是打五折。

原创 | 触目惊心:俄乌战争背后的金融围猎

这还没完。

因为卢布汇率腰斩,必然导致进口成本翻倍,俄罗斯除了能产粮食与能源,工业能力很差,基本工业品都要进口,现在进口成本翻倍,那么必然会导致恶性通胀。

所以俄罗斯央行为了应对恶劣的通胀形势不得不采取极端的货币政策——存款利率一下子提高到20%。

存款利率20%啊!贷款利率至少也要往23%左右向上跑,这么高的利率,没有几家企业能扛得住。企业破产就要找接盘侠,现在俄罗斯卢布汇率一副一泻千里的样子,哪家企业破产还愿意接受卢布支付?

那么现在全球主要货币最坚挺是哪个?

一个是美元,一个是人民币,欧元英镑汇率都有点跌跌不休的样子(但是与卢布相比还是好得多)。

可惜,因为俄罗斯主要银行都被踢出了SWIFT系统,人民币很难进入俄罗斯,所以唯一的选择就是美元,现在美元在俄罗斯就是最受欢迎的硬通货。

那么,美元能进入俄罗斯吗?

能!

因为美国给自己进口俄罗斯能源留着一个后门,这基本就是外币进入俄罗斯合法的唯一通道!

理论上,这个后门只能是采购俄罗斯能源,也就是俄罗斯卖出能源,然后收取欧美的货币(美元、英镑、欧元)。

但是,欧美是这个后门非常强势的控制者,所以有100种办法向俄罗斯输出更多的货币。

这些更多货币进入俄罗斯之后会干什么?

当然就是趁着俄罗斯卢布汇率暴跌、企业大批破产的时候抄底收购俄罗斯优质资产,具体折价幅度参考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的案例。

因为能拿出美元、英镑、欧元等硬通货来收购的买主就那么几个,你不卖,大把人排着队要卖。

那么俄罗斯政府能够干预这种趁火打劫行为吗?

很难。

现在俄罗斯卢布汇率暴跌,要稳定卢布汇率俄罗斯就急需外汇,而俄罗斯央行的外汇又被欧美国家冻结了一半以上。

俄罗斯太缺外汇了,以至于普京都签署命令禁止俄罗斯公民携带1万美元以上外汇出境。

按:其实俄罗斯在开战之前对于西方国家可能的制裁也是有所准备的。包括央行外汇储备去美元化,提高人民币储备份额,提高黄金份额,甚至还储备了120亿美元的现金。

但是,有一个问题是俄罗斯绕不开的障碍,这就是进出口贸易的外汇结算问题。

俄罗斯能源出口主要就是欧美国家,中国份额还不算大,事实上也只有发达国家才能大量购买能源。

同时俄罗斯还需要从欧美国家进口大量工业产品,这就迫使俄罗斯央行必须在欧美国家开设账户,储备一定的外汇进行结算。

这一次没想到欧美这么狠,直接将俄罗斯在欧美国家银行账户上的外汇储备全冻结了,估计有3000多亿美元,超过俄罗斯外汇储备的一半以上。

因为外汇被欧美冻结一半以上,俄罗斯央行干预卢布汇率缺少弹药,市场也看出俄罗斯央行的窘态,所以卢布汇率才会跌得这么狠。

这么给大家讲吧,如果卢布汇率继续暴跌,俄罗斯央行采取任何货币政策都没用,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干预,俄罗斯物价肯定暴涨,老百姓吃不起饭是会上街闹事的,俄罗斯政权能否保持稳定就是一个大问题。

所以,虽然明知道欧美为了能源进口故意开一个后门用心险恶,虽然明知道大量外汇从这个后门涌入就是洗劫俄罗斯优质资产,但是与社会动乱、政权稳定相比,即使这些外汇是一杯鸩酒,俄罗斯也只能闭着眼睛先喝了再说。

欧美金融资本对俄罗斯围猎计划就是这么天衣无缝、无懈可击。

所以,如果普京不通过乌克兰战争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乌克兰中立化、去军事化、去纳粹化),俄罗斯未来将万劫不复。

原创 | 触目惊心:俄乌战争背后的金融围猎

外部有北约兵锋环逼边境,内部被欧美资本掏空了家底,这个国家还能有啥前途?

现在大家明白我为什么在过去文章里一再强调——乌克兰战争拖得越久对俄罗斯就越不利,我们不谈国际层面的政治军事博弈,看看俄罗斯国内,拖得越久,俄罗斯家底就会被欧美资本掏得越多,战事每拖一周甚至一天,俄罗斯都在失血啊!

3  全球金融市场的走向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回到全球金融市场。

全球金融市场开始出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俄乌战争之后,全球主要货币表现大相径庭。

比如,英镑跌成了欧元,过去1英镑大致可以兑换10元人民币,现在只能兑换8.3元人民;

而欧元呢?跌成了美元,过去1欧元大致可以兑换8元人民币,现在只能兑换6.8元人民币;

美元还是美元,美元兑换其它几乎所有货币都在走强,俄乌战争之后美元指数从96缓慢上升到98.91,呃,只有一种货币是例外。

这就是人民币。

俄乌战争之后,人民币是美元兑换汇率唯一走弱的货币。也就是说,目前全世界汇率走势最强的是人民币!

在这场俄乌战争中,人民币竟然成为全世界资金最受欢迎的避险货币。

为什么?

因为欧美国家自己坏了规矩!

它们不仅用制裁令对投资俄罗斯境外上市公司的普通金融投资者进行围猎,并且争先恐后去抢夺俄罗斯公民的私人财产,让全世界资金都感到恐慌。

最近网络上有一段不知出处的话说的特别好,这里转述一下:

“这两天感觉自己的世界观崩塌了,不知道是谁带的头,西方列强开始无差别的抢夺俄罗斯人的财产,这从根本上违反了西方市场经济的基本价值观。

普通公民的财产权,也就是物权法,在文明社会是高于国家主权的存在,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在全球化过程中是最深入人心的价值观。

但是,现在西方列强像鬣狗一样争先恐后的去抢夺俄罗斯人的财产,这是一个文明的坍塌。

现在的问题是,基于私人财产权不可侵犯这个共识基础的西方金融体系和市场经济体系,在这个共识崩塌之后,还能长久么?文明的崩塌,原来也就是一念之间的事情。

这段话后面有个跟帖也很有趣,这里也引用一下:

讲个趣事:我认识的一些富豪圈已经在讨论要把他们好不容易润出去的海外资产和美元信托再想办法润回国内,正在润的那些也叫停了。

好多土豪被俄乌战争之后西方世界的骚操作搞毛了,对老牌发达国家“永远中立”的银行保险业的职业道德产生深度怀疑,担心中美哪天发生类似冲突,海外华人财产会被没收当美军经费。

毛子搅了一把世界格局和西方规则的浑水,露出一些底裤,吓坏国内土豪。看来打击资本外逃还得靠同行反向衬托。

过去在西方国家的宣传包装下,大家都认为把财产放在欧美国家是最安全的。但是一场俄乌战争将西方国家底裤掀了个底朝天,露出欧美国家的强盗本色。

所以,现在资产配置逻辑已经悄然发生变化——即使要在欧美国家配置资产,从安全的角度也一定要同时在中国配置一定数量的资产进行风险对冲,这就是人民币汇率现在走强,未来也会长期走强的核心逻辑。

4  预案和准备

最后,我们也要对西方国家这种巧取豪夺的强盗本色保持高度警惕。中国在海外也有巨额资产,根据金灿荣老师透露的数据,目前中国中央政府在海外资产已经高达8万亿美元,民间私人与企业在海外的资产也有8万亿美元。

未来如果台海爆发战事,我们也要做好西方强抢我国海外资产的预案。

解决办法只有两个。

一个是大幅度提高我国的国防力量。

海军、空军、战略导弹力量还要加强,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展示出来,真理永远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今年,我国国防开支大致增长7.1%,不仅低于名义GDP增长率(GDP增长5.5%,CPI预计3%左右,两者合计就是8.5%),而且军费在GDP占比还远远低于2%。

要知道印度军费开支GDP占比都达到2.4%,现在连德国都野心勃勃提出要让军费开支达到GDP的2%。所以,未来中国军费开支还要扩大,未来军费GDP占比最好能迅速达到2%左右。

原创 | 触目惊心:俄乌战争背后的金融围猎

(来源:解放军报)

一个是还要加强改革开放。

我们的国债份额还要大幅度扩大,把各国卖资源的钱、养老基金、产权基金等等都吸引进来,让我们也掌握西方国家大量资本,与西方国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我在你那里有1万亿美元,你在我这里也有1万亿美元。

届时我们有枪杆子威慑,而且互相都抓着对手的资产,才能有效保卫我们海外资产的安全。

最后的最后,对于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数量还得要控制。

过去中资企业一窝蜂去美股上市,目前在美股大致有2万亿美元市值,未来一旦与美国撕破脸,这些企业就是华尔街现成的围猎对象。

所以,从去年开始,国家开始管控中概股去美股上市,部分涉及国家安全的企业也开始退市,这方面速度还要加快,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就是血淋淋教训。

5  总结

写在文章后面。

很多年前看过一部香港电影《喋血街头》,都是大腕出演,包括梁朝伟、张学友、李子雄、任达华等等。

其中有一个片段印象特别深刻,就是梁朝伟、李子雄与张学友塑演的三个香港小混混去越南西贡淘金,在搞到几只手枪之后李子雄带上张学友直接去金店抢劫。

抢劫之后还没来得及逃跑就被一队军人堵在金店门口。李子雄与张学友吓得赶紧投降求饶,然后才发现,军队根本不是来维持治安的,而是来抢劫的,军队操纵大口径机枪一阵突突就把金店员工屠杀干净,然后从容将金银珠宝抢得干干净净。

《喋血街头》军队抢劫的场面

本来应该是社会秩序维护者的军队,居然变成社会秩序的破坏者!

这个电影片段表达了什么意思呢?

在西方社会,当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发现自己统治地位已经出现严重危机的时候,它们不再会去维护现有秩序,而是会选择明火执仗抢劫追求短期利益。

当下的欧美国家对普通投资者进行金融围猎,对俄罗斯公民私有财产进行抢夺都是这个逻辑。

我们正面临百年未见的大变局,二战之后的雅尔塔体系正在解体,由欧美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正在崩塌。

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的世界逐渐将变成大刘描述的黑暗森林时代。

原创 | 触目惊心:俄乌战争背后的金融围猎

以前讲人权、讲规则、讲私有财产保护都是大家有肉吃的时代才会讲的东西,而现在就是残酷的存量博弈的丛林社会,一旦你没有反击的能力,西方强盗们将扯下一切伪装,毫不客气对你进行赤裸裸的洗劫!

所以,现在的中国特别需要强大起来,从军事实力到经济实力到核武库,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对西方强盗们强大的威慑力,否则下一个被洗劫的对象就是我们。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ksgYV2skDNm5rs9VuYCdMQ

战争,封城!中国家庭应对极端紧急情况物质储备个人推荐方案

来源:卑鄙无耻老猫

 

俄乌战争,普通家庭早已缺粮缺水陷入困境。即使没有发生战争,前段时间西安封城,也让大家的生活一下陷入麻烦,粮食,水,菜等物资严重缺乏。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适当备些物资,还是有必要的。

一、应对7天左右断绝水电的紧急情况储备:

1、1000克巧克力(推荐黑巧克力或者军用巧克力)。1000克压缩饼干。500克牛肉干。
2、6000克矿泉水(推荐300毫升左右的小瓶,矿泉水瓶也是重要资源,喝完别扔)
3、4个500克以上马口铁罐头(建议水果、肉类各2,罐头也是重要资源)
4、250克盐(不仅仅用来吃),一小瓶高度白酒或者酒精。
5、刀具、指南针、口哨、打火棒、打火机、可以使用干电池的手电筒和收音机(以及额外的干电池)。
6、小型急救包、一盒安全套(安全套是万能工具别想歪)、两包卫生巾(卫生巾同样是万能神器别想歪)一瓶凡士林、其他个人急需药品。
7、所在地区的大比例地图、中国地图,野外求生手册(这些建议提早准备)。
8、橡胶雨衣、捆扎绳、隔潮垫。根据季节准备衣服。准备一双适合长途越野的登山鞋,若干袜子,手套,滑雪头套。
9、所有上述物品存放在一个大容量登山包内。


PS1:遇到这样的情况肯定是要准备撤离或者转移的,所以要准备高能量食品和步行转移装备。
PS2:重要个人信息资料(身份证驾驶证户口本结婚证房产证)妥善保管。重要财产(金银首饰手表)妥善保管。重要照片等准备U盘或者移动硬盘准备。

二、应对15-30天左右防疫隔离(水电网络等基本能保障条件下)的战略储备。
(一)、必须部分
1、20公斤以上的大米/面粉/玉米粉。
2、10公斤以上的香肠、酱肉、咸肉、火腿、腌制鸡鸭鱼类(无需冷藏的以节约冰箱空间),另外可以准备一些小包装的牛肉干、猪肉脯1公斤以上。
3、3公斤以上的鸡蛋及蛋制品(咸鸭蛋、松花蛋)。
4、5公斤以上的食用调和油。
5、按照每个人每个月2瓶酱油/1瓶米醋/1瓶料酒/2公斤盐准备各种调料。再强调一句:盐要超额准备,准备中途做腌制用。另外各种花椒八角桂皮茴香孜然等调料也相应准备。
6、各种辣椒酱、豆瓣酱、芝麻酱、花生酱、沙拉酱、咖喱酱、火锅调料等根据个人口味相应准备。
7、5公斤以上黄豆绿豆赤豆等(不仅用来直接吃,缺乏蔬菜时用来发豆芽)。各类真空包装耐存储的榨菜、咸菜、酸菜2公斤。
8、生姜、大蒜、干辣椒、带根的葱苗等1公斤以上。
9、整箱的可长期储存牛奶,按照每天250毫升以上考虑。
10、木耳、香菇、笋干等干制品1公斤以上。
11、耐存储水果:苹果、橙子、哈密瓜、柚子,10公斤以上。
12、耐储存蔬菜:土豆、大白菜、山药、老南瓜、番薯、老玉米10公斤以上。准备适量速冻蔬菜(如冻青豆)
13、洗衣粉/洗衣液/洗发水/香皂/肥皂/卫生纸/洗洁精等确保一个月用量。
14、至少3个月用量的垃圾袋。

(二)、根据个人经济条件及饮食习惯准备
1、按照每天500克考虑准备耐存储的零食。推荐准备瓜子、果仁、水果干、饼干。各种即冲的燕麦片、藕粉、膨化食品,糖果等。
2、速溶饮料、橙汁、咖啡。
3、方便面、自热锅等即食食品。
4、、午餐肉罐头、水果罐头。
5、不管是否饮酒,准备至少2000毫升以上高度白酒。其他酒水饮料自行考虑。
6、真空包装食品。
7、苏打粉、发酵粉。
8、黄油、奶酪。
(三)、其他必备物品
1、常用必须药品1个月。感冒、发烧、腹泻、抗生素等常用药物。
2、口罩、消毒液、湿巾。(至少2个月用量)
3、女性卫生用品和计生用品。(至少2个月)
4、宠物食品。
5、充电宝、干电池,可使用电池的手电筒和收音机。
6、一个带轮子的拖车或者推车(应对大量采购或者物资运输)。
7、蜡烛、储水容器。
8、婴儿所需要的奶粉、尿片等按照3个月用量准备。
9、其他特殊需要人群的特殊物资。
(四)、其他准备
1、现在开始保持家庭里有一周用量的新鲜蔬菜和肉类。
2准备3天左右速冻食品,去掉外包装重新包装后储藏。
3、准备好一周用换洗内衣单独打包存放。
4、家庭内准备一个可通风的房间(最好是具备独立的卫生间),并事先准备好足够的保鲜膜和胶带纸、储水工具、电茶壶、独立餐具,以应对万一家庭内部隔离需要(在房间门口搭设独立玄关空间,避免接触)
5、对常用电器进行一次事先检查。
6、各类水电网络费用预充值。
7、电脑手机上下载好游戏、APP。
8、了解好常用疾病所需要药物及采购渠道。

三、总结:
1、上述准备按照最极端、物资供应完全断绝情况下维生而考虑,在我国发生这种情况概率极低。无需超过建议过多准备以造成浪费损失,也注意及时更新到期食品(建议打成清单并标注好质保期到期时间)。
2、保持清醒和镇定的良好心态,相信国家相信政府,不要轻信谣言传播谣言。
3、邻里之间在避免非必要接触情况下互帮互助,尤其是帮助老人和其他困难家庭。尽早建立楼道、社区微信群。
4、确保信息通畅,和家人、社区保持联络畅通。
5、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尽量保持采购,但是要预防采购过程中的接触风险。
6、保持生活规律,在家里积极开展体育锻炼。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miUo11JvcRnowzKk1ZbVDg